音乐教案 二年级下册 小蜜蜂

音乐教案   二年级下册  小蜜蜂
音乐教案   二年级下册  小蜜蜂

《小蜜蜂》教案

【课型】音乐歌唱课

【教学版本】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4

【教学内容】用愉悦的心情演唱歌曲,感受蜜蜂飞的形象。

【授课时数】一课时

【授课时间】2016年3月21日星期一

【授课对象】二年级

【授课教师】李娟

【教材分析】

《小蜜蜂》是一首德国歌曲,2/4拍,整曲只用5个音(1 2 3 4 5)构成,由3个乐句(ABA 形式)组成,节奏简单,旋律简洁,易于演唱和表演,歌曲形象地表现了小蜜蜂在花丛中振动翅膀,勤采花蜜的场景,大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

【学生分析】

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和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具有自然的噪音,初步了解正确的歌唱状态。能够从简短的音乐材料中,感受音乐所表现的形象,能结合自身对动物的了解,从而用自己的声音或灵巧的形体模仿其音响和特征。若采用歌、图片、对话、情境等生动有趣且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更易被这阶段的学生接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用愉悦的的心情完整演唱歌曲《小蜜蜂》,了解蜜蜂的相关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聆听、演唱和表演歌曲《小蜜蜂》,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飞”的形象,表达对小蜜蜂的喜爱之情,保护益虫之感。

过程与方法:以体验为主,用猜谜、闯关、聆听、合作编创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学习。【教学重点】用愉快的声音、活泼的情绪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掌握歌曲第二乐句连续出现的八分音符节奏,并能清晰演唱。

【教学方法】体验感受式、情境诱导式、合作讨论式、听唱法等。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双响筒、钢琴、图示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1,唱音阶,打手号。

2,练声曲:

师:5 4 | 3 0 | 23 42 | 1 0 |(喵喵喵,猜猜我是谁?)

生:5 4 | 3 0 | 23 42 | 1 0 |(喵喵喵,你是小花猫!)

(汪汪汪-小黄狗、呱呱呱-小青蛙、咩咩咩-小绵羊等等)

二.新课学习。

(一)导入。

1,猜谜语,情急创设。

师:今天老师邀请了一位小精灵,你们猜!它是谁?

(谜语:小虫唱歌嗡嗡嗡,飞来飞去花丛中,勤采花粉多酿蜜,人人夸它爱劳动。——蜜蜂)师:你们是怎么猜到的?

生:(采花粉、酿蜜、嗡嗡声。)

2,了解蜜蜂相关知识。

师:嗡嗡声是蜜蜂的叫声吗?

生:(嗡嗡声不是蜜蜂叫声,是蜜蜂翅膀与空气摩擦发出的声音,因为蜜蜂每分钟拍打翅膀200-400次。)

师:让我们学学小蜜蜂啪打翅膀飞一飞。“嗡嗡| 嗡0 | 飞吧小蜜 | 蜂0 ||”

生:(边读边学蜜蜂飞)“嗡嗡| 嗡0 |飞吧小蜜 | 蜂0 ||”

师:随着小蜜蜂飞呀飞,来到了花园里,这里有有五颜六色的花朵,美丽极了。忙碌的蜜蜂真是太可爱了,他即爱劳动又团结,你们想不想学习它?今天老师就教大家一首小蜜蜂劳动场面的一首歌,《小蜜蜂》(播音乐,生完整聆听。)

(二)基础学习。

师:但是小蜜蜂说呀,哼!你们想学会,可没那么简单,得过几关,你们敢挑战吗?

1.第一关:用“哒”拍读节奏。(解决“0”休止符,注意强弱、停顿)

X X | X 0 | XX XX | X 0 | XX XX | XX XX ||

2.第二关:听音模唱。

师:听钢琴,听到的音用“la”来唱。

生听音模唱。

3.第三关:看谁反应快。

师:这一关叫“看谁反应快”,当听到旋律“5 4 | 3 0 | 23 42 | 1 0 | (嗡嗡嗡飞吧小蜜蜂)”随着音乐飞一飞,学蜜蜂拍动翅膀。不是这段音乐时,就不动,能做到吗?

(播音乐,生律动。)

师:小蜜蜂对你们赞不绝口。说同学们反应真灵敏,邀请大家一起来到花园里。(展示图片)

(三)学习歌曲。

1.第一段:

师:花园里有三朵奇特的小花,当小蜜蜂飞过时,小花在与小蜜蜂说悄悄话。同学们来帮老师听一听第一朵小花在说什么呢?

(播放第一段音乐)

生回答。师揭第一段歌词“我们决不伤害益虫,快快飞到大树林子”

师:为什么蜜蜂会蜇人,还被称为益虫呢?

生:(蜜蜂是益虫,可以采花粉酿蜜。蜂蜜可以解毒,蜂王浆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师:我们不能伤害它,让我们带着爱它保护它的情绪学一学。(板书“益虫”)

生跟琴慢唱。

2.第二段:

听第二段音乐。

师:第二朵小花在赞美小蜜蜂,你听听她说了什么?

按节奏读歌词“为采花蜜辛勤劳动,为采花蜜辛勤劳动”。

师:小蜜蜂早上采集花粉花蜜,晚上酿蜜,一天到晚辛勤劳动,勤劳吗?

师的亲身经历:(上个月我到广州的百万葵园游玩,被一些小蜜蜂深深感动了,我看见他们正在开放的向日葵的花朵上认真吸允着花蜜,吮着一排排密集的向日葵花蕊,完全不顾在拍照中的我,看着他们做事坚持不懈,那么勤奋的样子,我想呀!它们可不像我们有些小朋友,写着作业喊手累就停笔了,画的画半途而废,你说我们要学习小蜜蜂什么品质呢?)

生:(勤劳,做事要坚持。)

跟钢琴慢唱旋律。(板书“勤劳”)

3.第三段:

听第三段音乐。

按节奏读歌词“花蜜采得又多又香,高高兴兴飞回蜂房”。

师:这一段又告诉同学们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蜜蜂?你说它的心情怎样?

师:一天的忙碌,一天的收获,小蜜蜂满载而归了,请同学们继续保持微笑用快乐的感觉唱一唱。

(板书“快乐”)

4.跟琴,完整演唱整曲。(翻开书本第50页)

5.学习歌谱。

师:小蜜蜂说呀,你们唱词唱的那么好听,歌谱你们会唱吗?

生:(跟钢琴学唱音名)

6.找音。

师:小蜜蜂看你们这么聪明,又给同学们出难题了,看看谁最细心,找出歌曲由多少个不同的音组成?

生:“五个音,1 2 3 4 5 ”

三.综合表现。

1.我是小小作曲家。

师:你看,这首可爱的德国歌曲《小蜜蜂》,是由作曲家只用五个音就作出来的,多美的旋律啊,同学们,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作曲家,只用这五个音作曲子,做一首属于我们自己的曲子。

①展示旋律填空卡。

②学生分4组思考讨论,选用一个节奏条。

③完善曲子(处理,拍号,终止线,结尾音)。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生:……

今天我们学习了《小蜜蜂》这首歌,我们要向小蜜蜂学习什么品质?(益虫,勤劳,团结,奉献)希望小朋友们都能像小蜜蜂一样勤劳,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同时蜜蜂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爱护它。最后就让我们学着小蜜蜂的样子飞出教室感受美好的大自然吧!(跟音乐演唱,飞着排队出教室!)

【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合学生对小蜜蜂的认识,把音乐知识融入到学生所喜爱的动物和情境中,让学生在歌曲的学习中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这首《小蜜蜂》旋律比较简单,学生自然学得比较快,所以我对这首曲子进行了基础知识学习、编创曲子、延伸情感等环节。首先提炼歌曲中的旋律,以练声曲的方式熟悉旋律;再用谜语与花园图片进行导入,让学生了解蜜蜂“嗡嗡”声的由来。整节课让学生在歌曲的学唱、模仿小蜜蜂动作的过程中,结合有趣的“蜜蜂与三朵小花的对话”环节,进行重点教学,较好的解决了连续的八分音符的演唱,更让学生从三段歌词中了解蜜蜂的三个特点(益虫、勤劳、快乐),使学生整节课都有轻松愉悦的感觉。在情境布置与熟悉歌曲的过程中都是用多听、多感受的方法,通过听觉为先导,让学生自学聆听歌曲中“三朵小花”对蜜蜂的赞美,来熟悉歌曲,同时培养了孩子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但是,作为一节公开课,我的经验比较少,心中也不免有些紧张,存在以下不足,亟待改正: 1,一节课下来,学生基本能唱好,但是演唱的形式太单一,学生的律动较少,一节课累了老师,闷了学生。(我太注重学生的纪律了,担心“放”给孩子动了,我就无法“收”回来了!) 2,第一遍的音乐聆听,我着急着让学生熟悉旋律,而带着学生拍手。(第一次的聆听很

重要,应该要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听觉效果,让学生自己去静心思考。)

3,专业教学还不够严谨。比如:学生在“我是小小作曲家”环节作的曲子不成调,成了“四不像”(我应该协助孩子,完善曲子,而不是作完按教案上完就算了!)

4,学生学习打手号时要注意手号的准确位置。

5,节奏学习时,教师要注意强弱规律的示范。

6,编创曲子时,要先让学生学习唱名。(备课时是按照学习歌谱演唱→找音→“小小作曲家”循序渐进的,但是一上课就把这些教学环节弄乱了!得反省!)

要是再给我上一次,我会这样修改我的教学环节。

1,让学生围成4个圆圈而坐,黑板上画出花、草、树等景物,设计花朵和小蜜蜂的头饰,情景布置可以给予学生一种美的感受和身临其境的感觉。

2,“了解蜜蜂相关知识”。除了嗡嗡声的学习,可以加入蜜蜂形状的图片或蜜蜂采蜜的视频,更形象生动的通过效果让学生感受蜜蜂的勤劳!

3,基础学习,第一关。节奏拍打,不要多而要精!加强强弱的引导。

4,歌曲演唱形式,可加入:分组演唱,分角色演成(扮演小花和蜜蜂),律动演唱(小蜜蜂的圆圈舞)。

总体来说,我应该注意让学生多律动,让学生通过表演去熟悉音乐,感知音乐,并通过肢体语言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感情和对音乐的理解。因为孩子们本身就处于好动的年龄阶段,在律动表演过程中,在“情景”中学,提高学习积极性,不仅能突破了音乐课枯燥的反复学唱难关,学生也能在动中感受体验美、表现美。同时,我的专业技能仍需要大大的提高!

非常感谢各位导师对我这节课的指点和指导,让我明白“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摸索,并根据学生的特点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谨记周立清老师对音乐公开课的五字总结“趣,美,活,实,新”,向着这目标前进!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教学内容:《出发》 教学目标: 1、听辨和感受乐曲《出发》中火车行驶的节奏,并随音乐律动。 2、听辨和感受《出发》在音乐表现手法和音乐情绪方面的差异。 3、认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听音乐,初步感受乐曲《出发》的节奏。 提出问题:乐曲中描写了什么交通工具? 作曲家运用哪些音乐手段来描写这种交通工具? 2、教师介绍定音鼓和小鼓对火车均匀行驶节奏的模仿,小号对火车汽笛声的模仿。 3、听音乐,进一步感受乐曲《出发》的情绪。 提出问题:乐曲中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是怎样的心情? 作曲家在乐曲中运用两支旋律以及不同的音色,表现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的心情。 4、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哼唱乐曲中的两个主题。 二、听乐曲《出发》,随音乐律动。 1、教师将学生组织成一列或几列长队,仿佛是火车的车厢,随音乐有节奏地律动,特别提醒学生表现火车出站、进站时,渐快与渐慢的节奏变化。 2、提醒学生注意律动时队形的变化,以及队形行驶方向的变化,应随音乐中旋律的不同、音色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3、介绍作曲家和乐曲创作背景。 三、学习小节线、小节、终止线。 1、教师介绍什么是小节与小节线、终止线。

2、请学生说说《出发》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 3、请学生数数学过的歌曲《出发》中,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在哪几个小节中需要用稍强的力度演唱,哪几个小节需要用稍弱的力度演唱。 4、请学生设计演唱《出发》的强弱力度变化,做到有表情地演唱。 四、教师总结。

教学内容:《郊游》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欢快、活泼、兴奋地情绪,有感情地、自信地,完整地演唱歌曲。 2、通过聆听与演唱《郊游》引导学生表达对春天及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及用歌声、语言来表现春天的景色。 教学难点:歌曲的三、四、五乐句。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唱歌曲。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曲,组织教学: 1、播放歌曲《滴哩滴哩》,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动作律动进教室。 师:刚才听到的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师:同学们听得真仔细,歌曲用欢快、跳跃的旋律歌唱了美丽的春天和小朋友在春天里欢乐的情绪。 2、复听。请同学们认真的聆听,听听歌曲表现了哪些内容?你们在春天里看到了什么? 二、新歌教学: (一)创设情境 1、课件:背景音乐:歌曲《郊游》,学生回答问题。 师:春天真是太美了。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到美丽的野外去做什么呢?你们听!(教师范唱《郊游》歌曲。)(学生回答去郊游,揭示了歌曲题目)师:你们想去郊游吗? 师:要去郊游了,你们现在的心情怎样?(学生回答高兴、兴奋等。) (二)熟悉歌曲旋律: 师:那就让我们随着春天的脚步郊游去吧! 1、学生随着歌曲伴奏音乐跟老师做乘车动作去郊游:

最新二年级音乐《小麻雀》教学设计

一、离子的共存 1、离子共存的关键是:离子之间不能相互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包括:水、气体、沉淀或微 溶于水的物质。 2、要注意的是:阳离子与阳离子之间和阴离子与阴离子之间基本上是可以大量共存的,我们 只要考虑阳离子与阴离子之间能否共存即可。 3、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有:(依据部分酸、碱、盐溶解性表) H+—OH- NH 4+—OH- H+—CO 3 2-、HCO 3 -、S2-、HS- Ag+—Cl- Ba2+、Ca2+、Ag+—SO 42-(HCO 3 -、HS-—OH-) Ca2+、Mg2+、Al3+、Zn2+、Fe2+、Fe3+、Cu2+、Ag+—OH- Ba2+、Ca2+、Mg2+、Al3+、Zn2+、Fe2+、Fe3+、Cu2+、Ag+—CO 32-、PO 4 3-

4、有特殊颜色的离子(含有Cu2+的溶液为蓝色;含有Fe3+的溶液为黄色;含有Fe2+的溶液为浅绿色) 1.分别把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加入水中,最终可能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的是() A.MgCl2 NaOH H2SO4B.Ba(NO3)2K2SO4HCI C.KOH CuS04H2SO4D.AgNO3KCI HN03 2.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够共存的是()A.CaCl2、Na2CO3 B.NaOH、HCl C.CuCl2、Na2SO4 D.FeCl3、KOH 3.某PH值小于7的溶液中,含有钡离子(Ba2+)和氯离子(Cl-),则下列哪种离子还能大量共存于该溶液中() A.碳酸根离子B.氢氧根离子C.硝酸根离子D.硫酸根离子 4、下列各组离子能共存的是() A、H+、Na+ 、NO3- B、Ba2+、OH-、SO42- C、Ca2+、NO3-、CO3- D、Ag+、Na+、Cl- 5、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AgNO3,NaCl B、Na2SO4,MgCl2 C、 HCl,Na2CO3 D、 BaCl2,K2CO3 6、下列各组物质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Na2SO4、BaCl2、NaOH B、Na2SO4、CuCl2、HNO3 C、Na2SO4、CuCl2、NaOH D、Na2CO3、CuSO4、H2SO4

《小蜜蜂》音乐教案

《小蜜蜂》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掌握一个升号调的唱名及在五线谱上的位置,能将旋律从=改写在=的谱上。 学唱歌曲《小蜜蜂》,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和清晰的吐字来歌唱,以欢快的情绪歌唱小蜜蜂的辛勤劳动,并启发培养学生从小爱劳动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歌曲的读谱视唱与一字一音的清晰吐字,用优美的并具有感染力的歌声来表现歌曲意境。 教学进度:第三教时。 教具准备:头饰磁带口琴图画打击乐器等。 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流程:情境激发情境体验情境创造情境导入激发思维初步感知想象理解-->体验歌曲吸收表现激发创编能力准入场-->创设情境欣赏哼唱律动熟悉歌曲自学歌曲创编情境性歌表演备::模仿练习演唱歌曲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听《拍手歌》进教室并做简单律动。 问好:一半学生吹奏口琴,一半学生唱。 模仿练习与重点乐句解决:模仿练习:听唱几组模仿进行的音。 重点乐句:()从模仿练习引出第二乐句的大调旋律。 ()板书出示提问:这条旋律除了模仿外还有什么手法吗?(重复)()学生再唱一遍,然后教师用大调的音高唱一遍。 提问:老师唱的和你们一样吗?学生回答:略引出教师唱的是大

调。 ()改写旋律(从=改写在=)方式:抽一个学生到前面改,其余同学小组进行。 ()纠正答案,并让学生在口琴上找找音高。 情境布置的导入:()学生吹奏刚才的旋律,教师配唱歌词我们决不伤害益虫,快快飞到大树林中。 ()设问:是谁要飞到大树林中来?情境布置:师生在《小蜜蜂》音乐的伴奏下共同布置美丽的树林。 流程说明情境导入可以景激情,使学生尽快进入一种美的氛围之中,设置疑问可激发学生的好奇与学习欲望,情境布置时播放的《小蜜蜂》的伴奏音乐可使学生熟悉音乐,为歌曲的学唱作铺垫。 二情境体验:导入:同学们布置时,教师已躲到花丛后,布置完后,突然从花丛后伸出手(手中拿着小蜜蜂的图画)说:咦!是谁飞来了!学生回答:小蜜蜂!熟悉歌曲:(播放伴奏音乐)教师边用哼唱,边将手中的蜜蜂随乐飞舞。 师生共同用哼唱。 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教师评价学生想象的画面,并用优美的语言再一次将学生带入美的意境中去。 边唱边做简单游戏。 学唱歌曲导入:师:好听吗?想不想学:就让我们在口琴的帮助

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春来了 第一课时 教学容 唱:《报春》 听:《杜鹃圆舞曲》 教学目标 1.用自然、优美的声音,熟练演唱歌曲《报春》,较好地表现三拍子的韵律,感受歌曲明朗活泼的情绪。 2.欣赏《杜鹃圆舞曲》,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和不同乐器音色的特点,能尝试设计符合乐曲风格特点的动作,并随乐曲段落的变换律动。 3. 积极参与音乐活动,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音乐中的春天,乐于表达对音乐、对春天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仔细聆听歌曲。 难点:.正确掌握四分休止符的用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音乐问好! 二、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了?(春天)春天来了,你感觉到周围有什么变化吗?是的,春天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季节,天气变暖和了,河里的冰都融化了,植物都发芽了,听,小鸟也唱着动听的歌儿从从南方飞来了。 三、感受体验 1.录音唱《报春》 提问: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2.复听 提问:这首歌是几拍子的歌曲,它的强弱规律是什么,想想,你能用什么合适的动作来表现它?(小组讨论)(三拍子,可以用拍手一次、拍腿两次来表现三拍子的律动,也可以左右晃动身体来表现,左三拍、右三拍。) 3.和老师一起随音乐律动,感受三四拍的强弱变化。 4.学唱曲谱 (1)复习柯达伊手势唱C大调音阶上行下行。并唱一唱分解和弦135三个音,然后倒过来再唱。 (2)认一认歌谱中出现的音及休止符。并跟琴边做柯尔文手势把曲谱连起来唱一唱,注意带有四分休止符的地方要空一拍。 (3)划拍子完整唱一唱,不足处纠正。 5.有节奏的读歌词。 (1)老师使用响板,带着学生有节奏的读歌词。 布谷0 |布谷0 |在森林里|叫——| 让我们|唱—吧|跳吧—|跳—吧|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小麻雀》人音版简谱

《小麻雀》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了解三拍子的特点。 2、培养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及创新意识。 3、向学生渗透热爱小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学会歌曲《小麻雀》,随歌曲律动表演唱。 教学难点: 创编歌词,准确掌握歌曲的节拍。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演唱问好。 二、课件导入 师:我要告诉同学们一件事,森林王国小学开学啦,小动物们都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去上学,这一路上有一只小动物走起路来很特别?它是谁呢?让我们来猜一猜。 猜谜语--出示谜语:小小尾巴高高翘,不会走路只会跳,房檐树洞是它家,爱吃谷物不吃草。(小麻雀) 师:那小麻雀去上学路上走路有什么特别呢?在谜语中去找答案吧。 (不会走路只会跳) 师:今天呀,老师带来了一首小麻雀的歌曲,我们来听一听吧。 三、聆听歌曲 1、初次聆听 聆听音乐,随音乐律动身体。 2、再次聆听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两个问题再听一遍,然后举手回答你心里所想的答案。

A.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B.歌曲里的小麻雀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 四、学唱歌曲 1、出示简谱歌曲 师:我们正式来学唱这首歌曲吧,首先请同学们看一下这首歌曲的拍号是什么?(四三拍)强弱关系呢?(强弱弱) 2、出示歌词,师带领学生读歌词:小麻雀,喳喳叫,走起路来蹦蹦跳,见了妈妈唱支歌呀,见了小朋友问声好。学生跟老师一起读一读歌词,边读边指导注意节奏朗读。 3、了解知识点“四分休止符” (小麻雀上学路上走累了,我们要休息一下) 4、师弹奏旋律,学生跟唱歌词。 5、师一句一句地教唱歌词。 6、完整地跟音乐演唱。 五、创编活动 1、想一想这首歌除了可以唱小麻雀,我们还可以把歌谣编成哪种小动物的歌呢?今天老师带来三只可爱的小动物,你们看,它们是谁?(小花猫、小花狗、小青蛙) 2、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根据它们不同的特点创编歌词。 3、教师巡回指导创编。 4、展示部分学生创编的歌词并请他们自己唱一唱。 5、挑选一位学生创编歌词,请全班同学跟着老师唱一遍,给予肯定和掌声。 6、展示教师自己创编的歌词小花猫,喵喵叫,走起路来,轻轻跳,见了妈妈点点头呀!见了小朋友,微微笑! 六、律动表演 师:小麻雀这么活泼可爱,走路都是跳着去上学的,我们来学一学它吧。 1、教师随音乐示范表演动作,学生模仿。 2、学生学习并掌握表演动作。 3、播放音乐,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表演。

二年级音乐下册第3课聆听《蜜蜂》教案1人音版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小提琴独奏曲,启发学生领悟旋律,节奏速度和音色,等音乐表现手段在塑造音乐形象中的作用。 二、继续学唱法国歌曲《小蜜蜂》在熟练演唱歌曲的基础上,感受法国儿童歌曲的特点。教学重、难点 1、学生在充分的聆听中获得对音乐作品的自主感受和体验,并能够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展开充分的想象,进行大胆的模仿、表现。 2、能够安静的聆听并用多种方式表现音乐《蜜蜂》不同的飞的形象,领会音乐要素(节奏、音色、速度、旋律)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以及音乐感受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导入欣赏乐曲《蜜蜂》 1、给学生欣赏乐曲《野蜂飞舞》 师:问学生乐曲里描写的是什么内容?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2、师:“同学们,用彩笔能为动物画像,你们知道音乐也能为动物画像吗?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一起做个游戏叫“音乐猜谜”就是用音乐为动物画像,我每放的一段音乐表现的就是一个小动物看谁能有快又准地说出是什么小动物。 3、师放音乐,完整地聆听全曲,学生认真听并猜音乐描绘的是什么小动物。学生自由想象说出乐曲表现的是哪一种动物。复听音乐,让学生随着音乐做动作,或边听音乐边用手指在课本上比划动作进一步体验,待学生比较接近地说出是“飞”的动物后,再揭示曲名。 4、师:“你们真聪明,谁能说说你是怎么听出这段音乐描绘的是小蜜蜂?这段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师:你们知道小提琴是如何演奏的吗?请你模仿小提琴演奏姿势。 5、师介绍:“音乐利用不同的乐器可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就像用不同颜色的画笔画出不同的景象一样作曲者正是运用了小提琴的音色特点表现出了小蜜蜂嗡嗡飞舞的形象。” 6、师介绍:这段乐曲是德国小提琴演奏家弗朗索瓦.舒伯特所作的小提琴曲,这个舒伯特不是以“歌曲之王”著称的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歌曲表现的是一群小蜜蜂在空中盘旋起伏,漫天飞舞的情景。让我们看着课件再欣赏一下这段乐曲。 7、让学生选择打击乐器,参与到乐曲的表现或歌曲的伴奏中。 8、教师要提示根据乐曲和歌曲所描述的音乐形象,采用哪几件更合适,分组试一试效果,学生评价。 二、延伸主题 1、师:你品尝过蜂蜜吗?它是什么味儿?

人音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人音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东亭学校小学二部田甜 第一课春天来了 教学目标 1. 通过聆听《春之歌》、《春风》,演唱《大树妈妈》、《郊游》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能用废旧物品自制沙锤等无固定音高的简易打击乐器。 3.认识“0”并能准确地拍击带有“0”的节奏。 教学内容 聆听《春之歌》 聆听《春风》 表演《大树妈妈》 编创和活动 1.认识“0”(以四分音符为一拍,“0”休止一拍,“0”休止半拍),不告诉名称,只让学生通过节奏拍击,掌握时值。 第一课时 内容: 1.歌曲:《大树妈妈》. 2. 认识“0”并能准确地拍击带有“0”的节奏. 重难点: 通过演唱《大树妈妈》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准备: 琴录音机

一组织教学 1 师生问好 2 发声练习 二新课教学 1导入新课 2 聆听歌曲录音,感受音乐情绪及歌曲内容 3 学习歌曲,(听唱法) 4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 歌曲处理,歌曲表达了 6 表演歌曲 1)齐唱 2)个别表演 7 背唱歌曲 三小结; 第二课时内容: 歌曲:《郊游》 重难点: 演唱中正确运用各种记号 准备:

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歌曲教学 1. 聆听歌曲,感受音乐活泼欢快的情绪 2. 听唱法学唱歌曲 .3 歌曲难点处理,(歌曲第二部分) 4. 表演歌曲 5. 律动表演 三、小结 第三课时内容: 聆听《春之歌》、《春晓》复习歌曲重难点: 体会不同体裁歌曲的不同风格 准备: 琴录音机 过程: 一、组织教学

1. 师生问好 2 .复习《大树妈妈》 二、. 表演唱《大树妈妈》 分小组表演,个别演唱。 三小结 四聆听《春晓》《春之歌》录音,感受音乐情绪及歌曲内容。 跟随音乐,做律动。 五小结 第二课难忘的歌 教学目标 一、能随《都有一个红亮的心》念一句京白和做一个亮相的动作,表现出对京剧独特韵味有兴趣。二、能随歌曲《少年先锋队队歌》哼唱,表现出积极乐观的情绪。 三、能正确听辨童声音色,用欢快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卖报歌》,并背唱歌曲。四、能按“强、弱、次强、弱”的规律边唱《共产儿童团歌》边拍击。五、能自主选择打击乐器为本课歌曲伴奏。教学重点 能正确听辨童声音色,用欢快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卖报歌》,并背唱歌曲。教学难点能按“强、弱、次强、弱”的规律边唱《共产儿童团歌》边拍击;能自主选择打击乐器为本课歌曲伴奏。 教学方法 视听唱法结合教具多媒体、琴、打击乐器等教学过程和内容设计。 第一课时

人音版二年级音乐《小麻雀》

人音版二年级音乐《小麻雀》 教学目标: 1、动脑为歌曲编创歌词、动作; 2、主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歌唱与表演的优、缺点; 3、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1)学会歌曲《小麻雀》,并能边唱边演; (2)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动脑为歌曲编创歌词、动作。 2、难点:准确、合理地对他人的演唱进行评价,能指出演唱中的优、缺点。 教具准备: 电子琴、电脑、课件、头饰、打击乐器、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情境导入 1、请同学们听音乐,和着音乐的节拍,按照老师说的内容进行表演,例如:说小白兔就跟着音乐节拍模仿小兔子跳;说小鸟就一起做小鸟飞的动作等等。 2、谈话: 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小鸟的种类?(如:鹦鹉、麻雀、喜鹊等)并让小朋友学一学它的叫声。 二、寓教于乐 1、老师边放边读歌谣(歌曲歌词):小麻雀,喳喳叫,走起路来蹦蹦跳,见了妈妈唱只歌讶,见了小朋友问声好。 2、请小朋友说一说这只小麻雀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活泼的、 调皮的、懂礼貌的小麻雀等)

3、请大家跟老师一起读一读歌谣,边读边指导。 4、请同学们为歌谣编上动作边做边读,加上表情读。 5、教唱。自选打击乐器为歌谣伴奏,注意要符合歌谣的节拍。(可以多请几位同学来示范,每位同学可以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 6、请大家说一说除了加动作读,加打击乐器读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拍手读)说玩后,大家一起拍着手读一遍,节奏自编,但要同歌谣的基本节拍相同。 7、想一想除了为读小麻雀的歌谣,我们还可以把歌谣编成哪种小动物的歌?(如:小猫、小狗、小鸡等)然后请同学们两人一组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配上歌谣,大体不变,按课本上的要求来变。 三、创造表现 读了这么多遍小麻雀的歌谣,你想唱唱吗? 1、然后出示电脑课件2:歌谱:一起来听一遍歌曲。 2、老师范唱,请大家为老师打节拍,注意歌曲三拍子的感觉。 3、放电脑课件中的音乐范唱,请同学们听一听小朋友是怎样唱 的,并用打击乐器为其伴奏。 4、老师弹琴,请大家小声跟唱,老师大声唱。 5、老师讲解一下演唱中的难点和应该注意的地方,再一起将难点地方唱一唱。 6、点击课件伴奏音乐,请大家跟伴奏音乐唱一唱。 7、边唱边打节拍,注意三拍子菂貂规律。 8、把自己刚才创编的新歌词加入唱一唱,可以边唱边表演,也可以同位两个一起配合着表演。 9、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注意节拍及菂貂。 10、一组唱,一组打乐器,和着同学们的歌声听听演奏的效果怎么样。一组玩后,交换玩成。

歌曲《小蜜蜂》教学设计

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歌曲《小蜜蜂》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学习歌曲《小蜜蜂》 二.教学分析:《小蜜蜂》是一首德国儿童歌曲,2/4拍,G大调。这首歌仅用五个音写成。旋律多为级进和三度音程的小跳,节奏简单、有规律。歌曲由三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从全曲的最高音开始,一拍一音级进而下: ?这是个简洁而能引起人们注意的主题,仿佛是勤劳的小蜜蜂在振动翅膀寻找采蜜的方向。第二乐句的节奏全部以八分音符构成,旋律与歌词是一字一音的结合,加上急呼吸的运用,生动地刻画出小蜜蜂为采蜜而繁忙飞舞的形象。第三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完全重复,音乐上形成首尾呼应,仿佛是小蜜蜂辛勤劳动的一天结束了。 三.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带着愉悦的的心情演唱歌曲《小蜜蜂》。2.通过聆听、演唱和表演歌曲《小蜜蜂》,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飞”的形象,表达对小蜜蜂的喜爱之情,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益虫的教育。3.用猜谜、游戏、聆听、编创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四.教学重点:用愉快的声音、活泼的情绪表现歌曲《小蜜蜂》 五.教学难点:歌曲第二乐句连续出现的八分音符节奏。 六.教具准备: 教师:钢琴多媒体教学课件录音机磁带头饰打击乐等 学生:音乐书口风琴 七.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入教室(阶段目标:创设音乐环境、组织教学) 教师:播放歌曲《音乐是好朋友》 学生:听音乐进入教室并随着音乐声歌唱。 教师:这首歌叫什么?是哪个国家小朋友唱的? 学生:德国 教师:歌曲旋律非常简单、歌词也朗朗上口,所以非常收小朋友喜爱。除了用歌声我们还能怎样表现这首歌曲呢?

学生:口风琴 教师:我们一起来分工合作。 学生:负责用口风琴吹奏 5 6 7 1几个音。 教师:能完整吹奏的同学跟着老师,感觉自己把握不大的同学就按照我们刚才练的那样吹。 学生:与教师合奏。 过渡语: 我们不仅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而且我们还能用手中的乐器演奏,同学们真能干。下面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音乐,听这段音乐是几拍子的?(播放歌曲伴奏的音乐) 二.学习歌曲《小蜜蜂》(阶段目标:用愉快的情绪准确、完整的演唱歌曲) 1.初步感受歌曲 2.节奏训练 教师:这次大家都听对了。我们一起看节奏(用准备好的酸奶碗在地板上摆放节奏) 学生:看着老师摆并用“嗒”来读。 教师:大家读的真齐。老师把节奏谱完整的给大家看,想让大家从头读完节奏,不知有没有困难? 学生:充满信心回答没有困难。 教师:好,我们听音乐来读(播放歌曲伴奏的音乐) 3.学习歌词 教师:歌词唱的是什么呀?我们一起来听(播放歌曲录音) 学生:完整的听歌曲。 教师:歌词唱的什么呀? 学生:小蜜蜂采花蜜(或其他) 教师:老师告诉大家这首好听的歌曲,也是德国小朋友最爱唱的,名字就叫《小蜜蜂》,歌曲赞美了勤劳的小蜜蜂。我们听第一段是怎么唱的(播放歌曲第一段)

人音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春天来了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嘀哩嘀哩》、《春晓》,演唱《大树妈妈》、《郊游》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能用废旧物品自制沙锤等无固定音高的简易打击乐器。 3.认识“0”并能准确地拍击带有“0”的节奏。 4.能在学会歌曲后,跟着老师准确地按音高唱唱名。 教学内容: 聆听《嘀哩嘀哩》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后,提示学生回答歌曲表现了哪些内容? 2.可提示学生在纸上用线条或图形画出对歌曲旋律的感受。 3.边听边表演歌曲。 聆听《春晓》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 2.分小组创意,结合古诗词做表演或配乐诗朗诵。 表演《小树快长高》教学基本要求 1.在完整地聆听歌曲的基础上,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2.引导学生看课本上方的四幅图理解歌曲。 3.通过对小树的讨论“你为小树做了什么?”加深对爱护树木,保护绿色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4.结合课本上的口风琴吹奏标记,根据本班学生的水平决定是先奏后唱,还是先唱后奏,把演唱、演奏放在不难为学生的基点上操作,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爱护,逐渐培养对音乐课的兴趣。 5.可将学生分成小组,自编表演动作,然后一组一组地表演给大家看。 编创与活动 1.认识“0”(以四分音符为一拍,“0”休止一拍,“0”休止半拍),不告诉名称,只让学生通过节奏拍击,掌握时值。 2.教师可让学生分小组拍击歌曲的节奏,通过主动探索式的学习,准确地拍击歌曲的节奏。 3.还可以视学生的能力情况,发动学生创编带有“0”的节奏歌谣,使学生有兴趣地掌握“0”准确休止的时值。 4.在演唱歌曲时,遇到带有“0”乐句,要唱的轻松自然,不要因为有八分休止符的出现而使旋律的演唱变得生硬,以致破坏了歌曲的整体效果。 表演《郊游》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要有让学生听会的思想,让学生轻松地学会歌曲。在聆听歌曲的过程中,可提示学生拍击节奏、读歌词等活动,积极地听,感受音高,为准确地演唱歌曲做好听觉上的准备。 2.可结合歌曲的表演提出问题,如:为什么去效游?心情是怎样的?每人用一句话说说自己效游时的发现等等,启发学生带着情感表现歌曲的内容。 3.分小组创编动作,熟悉加入小鼓的节奏,完整地边唱边表演歌曲。

音乐《蜜蜂做工》(教案)

音乐《蜜蜂做工》(教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活动名称:中班音乐《蜜蜂做工》(歌唱)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虽然在生活自理能力上有所提高,但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往往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很难为他人着想,体验他人的情感。中班幼儿虽然对小动物比较感兴趣,但对保护动物的意识比较淡薄。还有部分幼儿由于家庭条件优越,在家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比较自我中心化,懒惰,不爱劳动,依赖他人,并且不愿意为家庭或为他人服务,在这种情况下,我选择了这首大家比较熟悉的歌曲-----《蜜蜂做工》,它描写了勤劳的蜜蜂为了采花蜜而辛勤劳动的情景。整首歌曲旋律欢快,歌词琅琅上口,始终以蜜蜂劳动的场景贯穿。从而激发幼儿对歌唱的兴趣,培养幼儿要学习小蜜蜂热爱劳动的精神,从而让幼儿明白蜜蜂采蜜很辛苦,培养幼儿爱护小蜜蜂的情感。,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懂得要学习小蜜蜂,爱护小蜜蜂。 2.能力目标:能够根据歌词内容情境,大胆地进行创造性的表演活动。 3.知识目标:学习用清楚、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4.态度目标:喜欢参与音乐活动,认真学习歌曲。 教学重点:学习用清楚、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歌词内容情境,大胆地进行创造性的表演活动。 活动准备: 1.课件春天图片一张,上面绘有蜜蜂正在采蜜的情景。 2.蜜蜂和花的头饰、《蜜蜂做工》音乐、歌曲视频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出示春天的图片一张,小蜜蜂(小朋友,你认识它是谁吗?蜜蜂的样子非常可爱,它有毛茸茸的身体、圆圆的脑袋。谁来学学小蜜蜂是怎样飞的小手放在腰上,一前一后动一动,小脚尖踮起来,轻轻地飞。)以及小蜜蜂正在采蜜的画面,教师:“春天来了,花园里好多花都开了,小蜜蜂正忙着采蜜呢,让我们用歌声的旋律为它们加油吧!(放《蜜蜂做工》的音乐) (二)基本部分 1.熟悉乐曲一遍:刚才是什么歌曲《 蜜蜂做工》的歌曲。提问:“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歌曲内容。(嗡嗡嗡的蜜蜂正在做工)过渡语:那蜜蜂为什么要做工呢?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歌词。 2. 结合画面理解歌词,并边教读歌词边解释歌词,增强幼儿的对歌词的印象.(歌词解释:“嗡嗡嗡,嗡嗡嗡”,是蜜蜂飞的时候拍翅膀的声音。“大家一起勤做工”就是大家一起来劳动,做事情“来匆匆,去匆匆,做工兴味浓”飞来时很快,走时也很快,劳动时很高兴,兴趣很浓厚。“天暖花开不做工,将来哪里好过冬”,就是天气暖和了,花儿都开了,如果不做工的话,到了冬天,就不知道到哪里去过冬了。这就是啊蜜蜂为什么要做工的原因。“嗡嗡嗡,嗡嗡嗡,别学懒惰虫”蜜蜂正拍着翅膀嗡嗡嗡劳动,提醒自己啊千万不要向懒惰虫学习。) 过渡语:那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蜜蜂在花园里做工的情景呢(播放音乐)

《小蜜蜂》教案

活动意图: 对孩子来说,小蜜蜂是孩子们非常熟悉和喜欢的小昆虫,他们一天到晚辛勤劳动,不知疲倦。他们还是“天才建筑师”。《小蜜蜂》是一首德国儿童歌曲,生动地刻画出小蜜蜂为采蜜而繁忙飞舞的形象。“蜜蜂” 是孩子比较熟悉和喜欢小动物,日常生活中已通过实物、电视、画片等不同渠道贮存了对“蜜蜂”的一些了解。为此开展了此次活动《小蜜蜂》。用音乐来表现“蜜蜂”培养孩子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科学求索的精神。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小蜜蜂》,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 2、喜欢春天里的小动物,乐意用肢体表现蜜蜂的勤劳、可爱。 3、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飞”的形象,表达对小蜜蜂的喜爱之情,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益虫的教育。 活动准备: 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课件(加密狗)。 活动重点: 用愉快的声音、活泼欢快的学唱歌曲。 活动难点: 用肢体表现蜜蜂的勤劳、可爱。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复习歌曲:蒲公英 要求:用不同的声音来表现蒲公英飞舞的优美和小朋友追逐的快乐。 过渡语:春天里,蒲公英飞起来了,你们看还有谁也飞来了呢? 幼儿观看图片。“原来是小蜜蜂,他们来干什么呀?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二、学唱歌曲《小蜜蜂》 1、欣赏歌曲 教师弹唱,幼儿倾听。 过渡语:歌里唱到了谁?他们在干什么呢?我们再来听听仔细。 2、教师分段清唱 提问:歌曲里唱了什么啊?小蜜蜂怎么飞的,发出什么样的声音?飞到花园里干什么呢? 采蜜真开心,开心了会怎么样?(唱歌)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把歌词唱出来,加深幼儿对歌词的了解。 小结:嗡嗡嗡,小蜜蜂,飞到西,飞到东,飞到花园里,花园里去采蜜。 大家唱着歌,唱着歌去做工。 3、幼儿学唱 (1)边拍节奏边念歌词。 (2)幼儿在老师的弹奏下跟唱歌曲。

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长塘镇现代希望小学 学科:音乐下册 年级:二年级 任课教师:___

第一单元到郊外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听辨和感受乐曲《出发》中火车行驶的节奏,并随音乐律动。 2、听辨和感受《出发》在音乐表现手法和音乐情绪方面的差异。 3、认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听音乐,初步感受乐曲《出发》的节奏。 提出问题:乐曲中描写了什么交通工具? 作曲家运用哪些音乐手段来描写这种交通工具? 2、教师介绍定音鼓和小鼓对火车均匀行驶节奏的模仿,小号对火车汽笛声的模仿。 3、听音乐,进一步感受乐曲《出发》的情绪。 提出问题:乐曲中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是怎样的心情? 作曲家在乐曲中运用两支旋律以及不同的音色,表现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的心情。 4、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哼唱乐曲中的两个主题。 二、听乐曲《出发》,随音乐律动。 1、教师将学生组织成一列或几列长队,仿佛是火车的车厢,随音乐有节奏地律动,特别提醒学生表现火车出站、进站时,渐快与渐慢的节奏变化。 2、提醒学生注意律动时队形的变化,以及队形行驶方向的变化,应随音乐中旋律的不同、音色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3、介绍作曲家和乐曲创作背景。 三、学习小节线、小节、终止线。 1、教师介绍什么是小节与小节线、终止线。 2、请学生说说《出发》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 3、请学生数数学过的歌曲《出发》中,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在哪几个小节中需要用稍强的力度演唱,哪几个小节需要用稍弱的力度演唱。

4、请学生设计演唱《出发》的强弱力度变化,做到有表情地演唱。 四、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郊游》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欢快、活泼、兴奋地情绪,有感情地、自信地,完整地演唱歌曲。 2、通过聆听与演唱《郊游》引导学生表达对春天及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及用歌声、语言来表现春天的景色。 教学难点:歌曲的三、四、五乐句。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唱歌曲。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曲,组织教学: 1、播放歌曲《滴哩滴哩》,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动作律动进教室。 师:刚才听到的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师:同学们听得真仔细,歌曲用欢快、跳跃的旋律歌唱了美丽的春天和小朋友在春天里欢乐的情绪。 2、复听。请同学们认真的聆听,听听歌曲表现了哪些内容?你们在春天里看到了什么? 二、新歌教学: (一)创设情境 1、课件:背景音乐:歌曲《郊游》,学生回答问题。 师:春天真是太美了。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到美丽的野外去做什么呢?你们听!(教师范唱《郊游》歌曲。)(学生回答去郊游,揭示了歌曲题目) 师:你们想去郊游吗? 师:要去郊游了,你们现在的心情怎样?(学生回答高兴、兴奋等。) (二)熟悉歌曲旋律: 师:那就让我们随着春天的脚步郊游去吧! 1、学生随着歌曲伴奏音乐跟老师做乘车动作去郊游:

歌曲《小蜜蜂》教案音乐教案

歌曲《小蜜蜂》教案音乐教案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一.教学内容:学习歌曲《小蜜蜂》 设计思路: 二年级同学最近进步非常快,特别是二1班,值得表扬。我这节课的设计也是针对二年级同学现有水平、能力而设计的。突出一点就是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与进步,使孩子们在音乐课堂上不同程度的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教学分了四大块导入部分是用我们刚学过的德国歌曲《音乐是好朋友》;学习歌曲部分中包括感受、节奏训练、打击乐伴奏、学习歌词几个部分。在这里重点启发学生用愉快的情绪表现歌曲,也就是从情感上表现歌曲。歌曲表现部分主要是让学生模仿小蜜蜂愉快飞翔的动作。简单一点就可以,重要的是要合上音乐。最后的器乐练习部分,给学生自主学习,然

后展示,他们应该能胜任。总之,通过本课教学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就是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宽松的教学氛围;以及多元的综合练习交织在一起,应该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二.教学分析: 《小蜜蜂》是一首德国儿童歌曲,2/4拍,G大调。这首歌仅用五个音写成。旋律多为级进和三度音程的小跳,节奏简单、有规律。歌曲由三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从全曲的最高音开始,一拍一音级进而下:这是个简洁而能引起人们注意的主题,仿佛是勤劳的小蜜蜂在振动翅膀寻找采蜜的方向。第二乐句的节奏全部以八分音符构成,旋律与歌词是一字一音的结合,加上急呼吸的运用,生动地刻画出小蜜蜂为采蜜而繁忙飞舞的形象。第三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完全重复,音乐上形成首尾呼应,仿佛是小蜜蜂辛勤劳动的一天结束了。 三.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带着愉悦的的心情演唱

歌曲《小蜜蜂》。 2.通过聆听、演唱和表演歌曲《小蜜蜂》,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飞”的形象,表达对小蜜蜂的喜爱之情,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益虫的教育。 3.用猜谜、游戏、聆听、编创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四.教学重点:用愉快的声音、活泼的情绪表现歌曲《小蜜蜂》 五.教学难点:歌曲第二乐句连续出现的八分音符节奏。 六.教具准备: 教师:钢琴多媒体教学录音机磁带头饰打击乐等 学生:音乐书口风琴 七.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入教室(阶段目标:创设音乐环境、组织教学) 教师:播放歌曲《音乐是好朋友》 学生:听音乐进入教室并随着音乐声歌唱。 教师:这首歌叫什么?是哪个国家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备课人:龙祎滢 第1课我们喜爱的歌曲 第一课时《没有祖国哪里会有我》 教学目标: 1.能随歌曲的演唱录音或老师的范唱一起演唱《没有祖国哪里会有我》, 并通过歌曲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民族自豪感。 2.通过音乐的体验与演唱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向孩子们宣扬 健全的人格。 3.培养人们的英雄气质,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目标。 教学重难点: 在音乐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教学方法:听唱法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曲《没有祖国哪里会有我》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唱过《国旗国旗真美丽》,《娃哈哈》, 等歌曲,今天我们来学唱一首歌曲,名字叫《没有祖国哪里会有我》。听到这个 歌曲名,你们会想到什么? 老师先提几个问题:(1)这里的我指的是谁?(2)祖国和我是什么关系? (3)为什么说“没有祖国哪里会有我”呢? 师: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歌曲里藏者呢!我们一块去寻找吧! (二)学唱歌曲《没有祖国哪里会有我》 1.听一听: (1)听听歌曲的情绪,并做出正确的选择:A难过的 B激动的 C深情的(2)听听歌曲的节拍,并做出正确的选择: A 2/4 B 3/4 (3)听歌曲中有没有前奏、间奏或尾声,如有就做出小记号,以便在唱歌 的时候做提醒。 (4)听你最喜欢的一句歌词,并在歌谱上找出来。 (5)听歌曲有没有反复的地方,从哪里开始反复? (6)听歌曲的速度,并作出正确的选择:A快速 B中速 C慢速 2.看一看 同学们看一看,歌曲中有没有不认识的字?曲谱里有没有不懂的音乐符号? 有的话,请把它们找出来吧!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下册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下 册 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春天来了 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嘀哩嘀哩》、《春晓》,演唱《小树快长高》、《郊游》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能用废旧物品自制沙锤等无固定音高的简易打击乐器。 3.认识“0”并能准确地拍击带有“0”的节奏。 4.能在学会歌曲后,跟着老师准确地按音高唱唱名。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富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小树快长高》、《郊游》。教学难点:按音高唱唱名。 教学方法:录音机。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嘀哩嘀哩》、《春晓》。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景、聆听歌曲 1、古诗《春晓》在清新的音乐伴奏下徐徐展开,老师引导学生齐声朗读。 2、教师导入:同学们都非常熟悉这首古诗,能告诉老师这首古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吗学生很自然地揭题--“春” 3、教师板书《春》,同时多媒体视频图象:“听,春雷响了,好多躲在洞穴里过冬的小动物也醒来了,纷纷跑出来跟我们打招呼呢,你希望哪些小动物最先出现在我们面前”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说几个动物的名字(老师根据学生所说相应点击画面) 4、你能模仿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动作或声音吗(学生模仿青蛙、蛇、小燕子、兔子……) 5、看到这么美的春天,小动物会说什么呢如果你是小动物,你会对春天说一句什么呢(学生回答:A、好美呀B、春天的空气真新鲜C、我要去找小伙伴一起看看春天) 6、小动物睡了一个冬天,在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时候到处寻找春天,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帮助小动物找一找,好吗 7、播放CAI歌曲《滴哩滴哩》(要求:听一听,歌曲里的春天在大自然的哪个角落里听完后用歌词来告诉老师) 8、第二遍播放CAI 歌曲《滴哩滴哩》,你能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现歌词内容吗学生听歌曲,随着音乐节奏自由表演 9、设计提问:a、春天在哪里呀(学生回答: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春天在湖水的倒影里、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 b、你眼睛里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桃花开了、柳树发芽了、小草绿了、燕子飞回来了……) c、歌曲里小朋友眼睛里的春天又是什么样的呢(这里有红花,这里有绿草,还有会唱歌的小黄鹂) d、你能把这几句歌词唱一唱吗(老师带学生一边拍手一边演唱) f、春天除了这些,还有好多美景,你能用:“这里有……这里有……还有那……”来描绘一下春天别的景色吗(小组讨论、回答)例如:这里有蓝天,这里有绿草、还有那哗啦啦的小河水……

人音版音乐二上《小麻雀》教案

人音版音乐二上《小麻雀》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感受三拍子歌曲的特点; 2、培养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及创新意识; 3、继续向学生渗透心爱小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歌曲小麻雀,做到有表情的演唱; 2、创编新歌词,确凿掌握歌曲的节拍。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演唱问好; 2、课件导入: 师:小朋友们看看,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哪里啊? (出示课件,欢迎来到大森林) 师:森林里有哪些动物呢?你能模仿他们的声音或者动作么?生:、、、、、、、 师:这么多动物啊!那么会飞的动物有哪些呢?生:、、、、、、、 师:这么多可爱的动物朋友们,我们应该怎么对待他们呢?

(课件:爱护动物) 二、学唱新课 1、初次聆听 师:在大森林里看见那么多动物,你们开心么? 师:有一只小动物他看见我们这么小朋友也非常的开心,开心的唱起来,我们来听听看他是谁! (音频播放歌曲《小麻雀》) 2、听内容 师: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呢? 生:开朗、喜悦、有礼貌、、、、、、 3、感受拍节奏 师:这是一首几拍子的歌曲啊? 生:拍 师:还记得拍的节奏是怎么打的么? (师示范,学生跟着一起做,第一拍拍手,后两拍拍腿)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打着拍子把歌词按节奏有感情的念一念吧! 4、轻声跟唱 师:请同学们打着拍子为歌曲伴奏,可以轻声跟唱。 5、跟琴学唱 6、音乐记号 师:你在歌曲中发现了哪些音乐记号?

A、休止符 师:休止符表示休息停止的意思,看看老师是怎么处理这个休止符的。 (休止符把手摊开) 师:你们发现了么?可以跟老师一起来试一次么? B、连音线 师:连音线要唱的连贯,圆通,像这样。 (教师示范第一句) 7、统统跟唱,难点句多唱 8、表演 师:小麻雀这么可爱,你能在歌曲休止符的地方加上小麻雀可爱的动作么? (师根据歌词引导学生做动作) 师:让我们把动作加进歌曲中,边唱边表演,要注意休止符地方的动作要加整齐哦! 9、跟音频伴奏表演 三、课堂实践 师:刚才老师发现有几只小麻雀唱的非常开心,投入,老师忍不住要请他们上台来为我们表演一下了。 (请几位表现好的小朋友上台表演) 师:刚才老师请上来的小朋友表现的那么好,下面有没有其他小朋友也想做喜悦的小麻雀,上台来表演一下呢? (鼓励其他小朋友积极上台表演)

小班音乐欣赏教案《小蜜蜂》

小班音乐欣赏教案《小蜜蜂》 活动内容:小班音乐《小蜜蜂》 活动目标: 1.了解小蜜蜂的基本外形,愿意用动作表现小蜜蜂采蜜。 2.感受2/4拍的节奏并体验小蜜蜂勤劳工作的快乐。 3.通过游戏愉悦幼儿身心,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PPT课件蜜蜂服装蜜蜂头饰糖果花朵卡片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话题,引导幼儿初步认识小蜜蜂。 1.讲述故事《勤劳的小蜜蜂》,引导幼儿感受蜜蜂勤劳的品质。教师:你喜欢故事里的谁呢?为什么喜欢它呢? 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蜜蜂的样子。 教师:我们喜欢知错能改的小熊和勤劳的小蜜蜂。小蜜蜂不仅勤劳还很漂亮呢,你们见过小蜜蜂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蜜蜂长什么

样子。它的身体有哪些颜色?头上有什么呀?还有一对什么样的翅膀?它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3.教师小结:小蜜蜂头上有两根细细的触角,身上的颜色是黑黄 条纹的,黑黄条纹排排队,还有一对透明的小翅膀,还会发出嗡嗡嗡的声音。老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哦,小蜜蜂的身体下面还藏有一根小刺,这是它保护自己的武器。当遇到危险的时候,它才会用到小刺。 二、熟悉乐曲,感受小蜜蜂采蜜的快乐。 1.播放歌曲《小蜜蜂》,带领幼儿跟着音乐打节拍。 教师:小蜜蜂还有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来听一听小蜜蜂的歌吧! 2.带领幼儿学蜜蜂飞的动作。 教师:谁来学学小蜜蜂是怎样飞的?小手放在胸前,上下摆动,小 脚尖踮起来,轻轻地飞。 3.教师换装变成小蜜蜂并示范动作。

教师:现在老师要来变魔术了,变成一只小蜜蜂。(教师换上着装,自己边念儿歌边做蜜蜂飞和采蜜的动作:一只小蜜蜂呀!飞到花丛 中呀!飞呀!飞呀!采蜜忙呀!)4.帮助幼儿变装成小蜜蜂,随音乐律动。 教师:你们想不想也变成小蜜蜂啊?(幼儿换装)小蜜蜂们!跟着蜜 蜂妈【小班音乐教案/xiaoban/yinyue/】妈一起飞到花园里去吧! 5.引导幼儿根据要求一起采花蜜。 教师:这里开了好多花,我们一起去采花蜜吧!每只小蜜蜂找一朵 花进行采蜜。 教师:我们继续飞,这一次采蜜时只能采红花(黄花)。 6.纷发蜂蜜罐,随音乐再次根据要求进行采蜜。 教师:小蜜蜂们!我们采了这么多的蜂蜜该放在哪里呢?(人手一只 蜂蜜罐) 教师:今天你们采了很多蜂蜜,真能干!累不累?快回到小椅子上 休息一会吧。

新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第1课春天来了 春之歌 教学目标: 1. 欣赏乐曲《春之歌》,感受乐曲抒情明快的情绪,体验流水般的旋律带来的春天气息,想象春天万物复苏的美好情景。 2.在欣赏乐曲过程中,通过听辨、吹奏主题、哼唱旋律的活动,和伙伴合作、交流讨论,理解乐曲所表达的对春天的热爱。 3.知道无词歌的基本特色和《春之歌》的曲式结构;了解门德尔松以及主要作品。 重点难点 体验《春之歌》的优美抒情的旋律所表达的春天景色,感受春天。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打击乐曲、音响资料(多种版本的《春之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感受春天变化 二、欣赏无词歌《春之歌》 (一)了解门德尔松和无词歌 (二)初听《春之歌》 师: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乐曲,大家认真听,感受一下乐曲,想象乐曲表现怎样情景? 生:聆听乐曲,分小组讨论。 师:听完了这首乐曲大家从中感受到什么样的情景? 生:感受到“春天”的情景 师:好,大家给这首乐曲取一个什么样的名字呢? 生:《春之歌》《春之声》《春天的乐曲》《春天的旋律》。。。。。。 师:很好,看你来大家都听懂了这首乐曲表现的内容。 师:老师来告诉大家今天这首乐曲的名字是《春之声》,由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作曲。 (三)再听(小提琴钢琴版) 分辨乐曲中的几种乐器。 听赏第一段主题: 讲述这段主题中小提琴所描绘的音乐形象、钢琴所表现的音乐形象。轻轻地跟着老师的琴声哼唱主题旋律。 听赏第二段: 感受乐曲的速度,打击乐器或拍手为乐曲伴奏。 律动表现乐曲,体验乐曲与第一段情绪与节奏的变化。用“la”哼唱主题 (3) 听赏第三段 在速度和力度上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四)完整欣赏《春之歌》(视频) 边看边哼唱主题,跟着旋律节奏轻轻摇晃身体。 视频把乐曲表现的意境通过直观的图像展示,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如诗如画的意境,整体感受乐曲的情绪。 三、拓展 1.请小朋友演奏《春之歌》(《选自〈汤普森钢琴基础教程〉》) 2.欣赏门德尔松的另一首无词歌《快乐的农夫》 3.展示描写春天的音乐作品。 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