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阅读练习及答案

《赤壁赋》阅读练习及答案
《赤壁赋》阅读练习及答案

《赤壁赋》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背诵课文,试分析在夜游赤壁的过程中,主客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第3、4段,讲讲作者借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抒发了什么感情,阐发了如何的哲理。

参考答案:

文章先由清风明月之美写玩赏之乐,再以主客问答写历

史人物的兴亡与现实苦闷的“悲”,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

以寻求解脱,最后归于豁达乐观、

第3段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与她们的事迹,而两位英雄已杳然长逝,化为陈迹、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也只是是过眼云烟,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

风流云散。而自己作为远谪黄州的小人物更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从而抒发了人一辈子短促无常的悲观

情怀、第4段丢开个人愁怀,以江水明月作比,讲明世间万物与人一辈子,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与人类都是永久存在的,不必羡慕长江的无穷与明月的永不增减,不必谈人一辈子的短促,而应保持豁达乐观的态度,阐发了变化与永恒的辩证哲理。

二、在赋体文章中,结构相似的上下两句,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其意义或相同、或相反,这种现象叫做“对文”、注意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相互关系,请您从本文中再找

出几例加以讲明,并认真品味句子的韵味。

(请举例品味文中巧用“对文”的妙处、)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3、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参考答案: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结构相同,“横”与“接”都是动词,意义相近,都有宽阔、广远的意味、“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结构相似,“纵”与“凌”都有任意飘动的意味、“侣鱼虾而友麋鹿",“侣”与“友"是近义词,都是名词用做动词、“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加点词语的意义是相反的,蜉蝣渺小,沧海博大;须臾短暂,无穷永恒、“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声色相对,无禁与不竭意思相近、韵味相同、相对或相反的词语与句子,构成形式与意义上的

对举,起到对比、突出、强调的作用,读起来也音韵铿锵,琅琅上口。

赤壁赋亮点透视:

1结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一段文字,体悟“赋"的语言特点。

提示:

这段文字是充满诗意的神奇之笔,充分体现了走向散文化的宋赋仍保留且发展了铺张排比、讲究词采、骈散结合等赋的传统手法。作者寄情山水且怡然自乐之情历历在目。

2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讲:“‘赋’者,铺也,铺采文,体物写志也。"可见赋要做到“体物”与“写志”的完美统一。

探究:赋是古老的文体之一。“体物"即描摹景物,“写志”指作者要表达的主题,“体物"与“写志”要高度统一,看看本文“体物”部分具有如何的特点,“写志"部分采纳了哪些方法。

3林语堂对苏轼有过特不有趣的评价:“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个瑜珈修行者……”读了本文,讲讲您对林语堂这段话的认识、

提示:本文写游玩之乐,际遇之悲,解脱之情,字里行间跳跃着苏轼在厄运中努力坚持人一辈子理想与生活信念的艰难思想斗争的身影,读这篇旷世佳作,我们不能满足于从字句之表象中寻找一种朦胧的感受,而应从更广、更深的层次了解这位巨人的思想性格、生活面貌、心态志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