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谱分析

光谱分析
光谱分析

实验数据(光谱):

使用仪器、物品:fieldspec pro光谱仪、电脑、白板、日光灯、光纤、绿叶、枯叶、红叶、碱土、正常植被土、水。

实验目的:1.学习地物光谱的测定方法

2.掌握地物光谱反射率的规律

3.掌握绘制地物反射光谱曲线的方法

实验原理:实验室测量常用分光光度计、仪器由微机控制,测量数据也直接传给计算机,分光光度计的测量条件是一定方向的光照射,半球接受,因此获得的反射率与野外测定有区别,室内测量时要有严格的样品采集和处理过程。为使所有数据能与航空、航天传感器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一般情况下测量仪器均使用垂直向下测量的方法,以便与多数传感器采集数据的方向一致。实际目标与标准板的测量值之比就是反射率之比。

实验采用垂直测量方法,计算公式为:(课本42页)

实验过程:

1、将光谱仪、光纤、电脑连接好,打开测光谱的配套软件,将光纤探头位置调到需要位置固定不动。

2、每种地物光谱测量前,对准标准参考板进行定标校准,得到接近100%的基线,然后对着目标地物测量;为使所测得的数据能与卫星传感器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的量仪器均垂直先下进行测量。

3、仪器向下正对着被测物体,至少保持与水平面的法线夹角在±10度之内,保持一定的距离,探头距离地面高度通常在 1.3m,以便获取平均光谱。视域范围可以根据相对高度和视场角计算。(注意事项:1、避免阴影:探头定位时必须避免阴影,人应该面向阳光,这样可以得到一致的测量结果。野外大范围测试光谱时,需要沿着阴影的反方向布置测点。2、白板反射校正:天气较好时每隔10分钟就要用白板校正一次,防止传感器响应系统的漂移和太阳入射角的变化影响,如果天气较差,校正应更频繁。校正时白板应放置水平。

4、测量白板反射能量值,得到接近100%的基线,然后对着目标地物测量。

5、存储数据。

6、将数据导入Excel表格,制作不同地物反射光谱曲线,曲线横坐标以nm为单位,表示波长,纵坐标是反射率。

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土壤光谱对比分析:

⑴碱土光谱分析:从图中不难看出,从380nm~430nm随波长增加而逐渐上升,但反射率很低,反射率在0.5以下;430nm~780nm反射率呈平稳上升趋势,在近可见光波段反射率已达0.8;在近红外波段反射率增长比较缓慢。

⑵正常植被土光谱分析:反射率非常低(几乎为零)。原因是土的颜色比较黑、含水量大、颗粒比较细、有机质含量大、光泽度低,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反射率。

二、水的光谱分析:

水的光谱分析:清水的反射率在各个波段均较低.380nm~430nm随波长的增加反射率迅速增加,即紫光波段透射能力较弱,之后随波长的增加反射率逐渐减小,至760nm的近红外波段反射率几乎为零,透过率接近100%。

三、植被光谱对比分析:

⑴绿叶光谱分析:总体看来呈现五谷四峰的状态,450nm处于低谷处于蓝色光波段、670nm 处于低谷处于红色波段,原因在于绿色植物在这两个波段的吸收率比较大,故反射率较低;500nm处反射率较高,原因是绿色反射率较高,非叶绿色吸收带;700~130nm反射率较高,其原因是其细胞结构的强反射作用;其后的三谷两峰是水的吸收带。

⑵枯叶光谱分析:枯叶的光谱反射率很显然在各个波段均低于绿叶,尤其在可见光段其反射率几乎为零,原因在于对红光和蓝光的吸收率更大,原因是没有叶绿素;700~1300nm反射率也低于绿叶,原因在于其细胞结构不再完整,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下降;接下来的三谷两峰也较低于绿叶,原因是含水量明显少于绿叶。

⑶红叶光谱分析:红叶在红色波段除外的可见光波段,反射率几乎为零,原因是没有叶绿素,对任何波段的可见光都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只是强烈的反射红色波段。近红外波段,随波长的增加反射率呈现出缓慢上升的情况,原因是有细胞结构,反射率比较高。

常用色谱与光谱分析方法与技术

常用色谱和光谱分析方法和技术 色谱分析、光谱分析以及两谱联用技术,构成了药物分析学科领域中最主要和最基本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应用日趋广泛,发展十分迅速,新颖方法层出不穷。 新近常用的色谱分析方法: 一、胶囊色谱(Micellar Chromatography,MC)又称拟相液相色谱或假相液相色谱(Pseudophase LC),是一种新型的液相色谱技术。特点是应用含有高于临界胶囊(或称胶束,微胞等)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作为流动相。所谓“胶囊”就是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浓度超过其临界胶囊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CMC)时形成的分子聚合体。通常每只胶囊由n个(一般为25~160个)表面活性剂单体分子组成,其形状为球形或椭圆球形。在CMC值以上的一个较大浓度范围内,胶囊溶液的某些物理性质(如表面张力、电导等等)以及胶囊本身的大小是不变的。构成胶囊的分子单体与溶液中自由的表面活性剂的分子单体之间存在着迅速的动态平衡。通常有正相与反相两种胶囊溶液。前者是由表面活性剂溶于极性溶剂所形成的亲水端位于外侧而亲脂端位于内部的胶囊;后者是指表面活性剂溶于非极性溶剂所形成的亲水端位于核心而亲脂基位于外面的胶囊。被分离组分与胶囊的相互作用和被分离组分与一般溶剂的作用方式不同,并且被分离组分和两种胶囊的作用也有差别。改变胶囊的类型、浓度、电荷性质等对被分离组分的色谱行为、淋洗次序以及分离效果均有较大影响。胶囊色谱就是充分运用了被分离组分和胶囊之间存在的静电作用、疏水作用、增溶作用和空间位阻作用以及其综合性的协同作用可获得一般液相色谱所不能达到的分离效果。适用于化学结构类似、性质差别细微的组分的分离和分析,是一种安全、无毒、经济的优越技术。 (一)原理:胶囊溶液是一种微型非均相体系(Microheterogenous system)。在胶囊色谱中,分离组分在固定相与水之间、胶囊与水相之间以及固定相与胶囊之间存在着分配平衡。组分的洗脱得为取决于三相之间分配系数的综合作用;同时定量地指出分离组分的容量因子k'的倒数值与胶囊浓度成正比,一般增加胶囊浓度即可获得较佳的分离效果。 (二)方法特点:与传统液相色谱的最大区别在于胶囊色谱流动相是由胶囊及其周围溶剂介质组成的一种微型的非均相体系,而常规流动相是一种均相体系。特点: 1、高度的选择性:因分离组分与胶囊之间存在着静电、疏水以及空间效应的综合作用,只要通过流动相中胶囊浓度的改变,就可使分离选择性获得改善和提高。此外,通过适当固定相以及表面活性剂的选择也可提高分离选择性。 2、便于梯度洗脱:由于表面活性剂的浓度高于CMC后再增大浓度时,溶液中仅胶囊的浓度发生改变,而表面活性剂单体分子的浓度不变,不影响流动相与固定相的平衡过程,因而比传统的梯度洗脱技术大大缩短了分析时间,并减少了流动相的消耗,适用于常规。 3、提高检测灵敏度:胶囊流动相可增加某些化合物的荧光强度,从而提高检测灵敏度。还可稳定某些化合物在室温条件下发生的液体磷光。 4、因分离组分不易分出,故缺点是柱效低且不适于制备分离。 (三)常用表面活性剂:常用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有:溴化或氯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etyl 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 or chloride,CTMAD或CTMAC);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有Brij-35即(聚氧乙烯)35-十二烷基醚。 二、手性分离色谱(Chiral Separation Chromatography,CSC) 是采用色谱技术(TLC、GC和HPLC)分离测定光学异构体药物的有效方法。由于许多药物的对映体(Enantiomer)之间在药理、毒理乃至临床性质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有必要对某些手性药物进行

(完整版)光谱分析试题2终解析

浙江省质量监督系统食品检验人员上岗考核试卷 仪器分析(光谱类)(第二套) 姓名: 单位: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 1 分) 4、不属于分析化学中浓度的法定计量单位是(C )。 A、mol/L B、mol/m3 C、N D、mmol/L 5、地方标准由(A)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行政部门备案,在公布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之后,该项地方标准即行废止。 A、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产品质量监督部门 C、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政府 7、以下数据修约正确的是(B )。 A.28.2645取三位有效数字为28.2。 B.28.350取三位有效数字为28.4。 C.28.250取三位有效数字为28.3。 D.28.050取三位有效数字为28.0。 8、检验机构向社会提供出具公证数据的检验服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按照计量认证的检验业务范围接受委托 (B)严格执行检验技术规程、标准和制度 (C)客观、公正地出具检验结果 (D)不用保守检验过程中知悉的被检验人的商业秘密 9、在GB/T601-2002《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中规定:制备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值应在规定浓度值的 C 范围内。 A、±10% B、±8% C、±5% D、±3% 10、下面关于精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B) a)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

b)精密度高的,准确度一定高。 c)精密度是指几次平行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 d)常常根据测定结果的精密度来衡量分析工作的质量。 11、下列哪种方法不能同时测定多种元素(A) a)原子吸收光谱 b)原子发射光谱 c)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 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14、下列化合物中不能与水作用的是(C )。 A、CaO B、Na2O C、CuO D、SO3 15、向饱和石灰水中通入CO2,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A )。 A、变小 B、变大 C、无变化 D、先变大,后变小 16、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密切的是原子的(B )。 A、核外电子层数 B、最外层电子数 C、核内中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 17、下列关于Na和Na+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它们都是强还原剂 B、它们的电子层数相同 C、它们都显碱性 D、它们灼烧时都能使火焰呈现黄色 20、H2SO4、HClO4、H3PO4、H2SiO4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C )。 A、H2SO4>HClO4>H3PO4>H2SiO4 B、HClO4>H3PO4>H2SO4>H2SiO4 C、HClO4>H2SO4>H3PO4>H2SiO4 D、H2SO4>H3PO4>HClO4>H2SiO4 21、下列仪器在使用时,其下端管口紧靠承接器内壁的是(B) A胶头滴管B普通漏斗C分液漏斗D滴定管 22、标定HCl溶液常用的基准物有:( A ) A、无水Na2CO3 B、草酸(H2C2O4·2H2O) C、CaCO3 D、邻苯二甲酸氢钾 25、钨灯可使用的范围为( C )nm。 A、220~800 B、380~760 C、320~2500 D、190~2500 26、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空心阴极灯的工作电流(C) A、越高越好 B、越低越好 C、一般是在保证稳定放电和合适的光强输出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较低工作电流。 D、一般是在保证稳定放电和合适的光强输出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较高工作电流 27、在火焰原子化装置中,对分析结果能产生显著影响的是(B、C)

光谱分析操作规程

1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GVM-1014S光谱分析仪光谱分析、 2 测量原理 将加工好的块状样品作为一个电极,与反电极之间激发激光,通过分光元件将激发光分解成光谱。发射光的光谱特征谱线表示所给样式的含量的特性,对选用的内标线和分析线的强度进行光电测量,根据所用标准样品制作的工作曲线,求出样品中分析元素的含量。 3 操作程序 3.1 开关机程序 3.1.1 开机 顺序打开稳压电源开关、光谱仪主开关、温度调节开关、激发光源开关(随做随开)、CRT、打印机、计算机、真空泵电源及手动阀门。 3.1.2 关机 先关计算机,再关CRT,以下顺序与开机顺序相反。 3.2 准备工作(光谱仪稳定四小时后方可进行描迹、标准化、含量分析)。 3.2.1 抽真空(每天需要进行的工作) 开机后计算机自动进入数据处理系统,按“ENTER”键后,即进入工作状态。 3.2.1.1 按“shift+F1”键,显示主菜单画面,用“↑”,“↓”键,将光标移至“maintenance” 3.2.1.2 用“↑”、“↓”键将光标移至“Instrument Status”(仪器状态)项,按“ENTER”键,则显示出其画面。 3.2.1.3 打开真空泵开关五分钟后,打开手动阀门,待“V ACUUM”黄色指针移至左侧绿色区域中央时关闭手动阀门。一分钟后关掉真空泵电源开关,同时确认“AC 100V”、“TEMP”在绿色区域。 3.2.2 描迹(需要时) 3.2.2.1 按“F10”键回到“维护”画面,用“↑”、“↓”键将光标移至“manual scanning”(描迹)项,按“ENTER”键,则显示其他画面。 3.2.2.2 打开氩气总阀,打开激发光源开关,按“F8”键打开负高压开关。 3.2.2.3 放好描迹的试样,按“F1”键开始激发,用手握紧鼓轮逆时针转动20小格,再顺时针转动,每间隔5个小格按“F6”键,CRT上显示出标记。当描出Fe线有峰值的轮廓时,按“F2”键,停止激发。

光谱分析方法

光谱分析方法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仪器分析方法分为()、()、色谱法、质谱法、电泳法、热分析法和放射化学分析法。 2 光学分析法一般可分为()、()。 3仪器分析的分离分析法主要包括()、()、()。 4仪器分析较化学分析的优点()、()、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 答案 1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 2光谱法、非光谱法 3色谱法、质谱法、电泳法 4灵敏度高检出限低、选择性好 第二章光学分析法导论 一、选择题 1 电磁辐射的粒子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能量B频率C波长D波数

2 当辐射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下列哪种参量不变() A波长B速度C频率D方向 3 电磁辐射的二象性是指: A.电磁辐射是由电矢量和磁矢量组成;B.电磁辐射具有波动性和电磁性; C.电磁辐射具有微粒性和光电效应;D.电磁辐射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4 可见区、紫外区、红外光区、无线电波四个电磁波区域中,能量最大和最小的区域分别为:A.紫外区和无线电波区;B.可见光区和无线电波区; C.紫外区和红外区;D.波数越大。 5 有机化合物成键电子的能级间隔越小,受激跃迁时吸收电磁辐射的 A.能量越大;B.频率越高;C.波长越长;D.波数越大。 6 波长为0.0100nm的电磁辐射的能量是多少eV? A.0.124;B.12.4eV;C.124eV;D.1240 eV。 7 受激物质从高能态回到低能态时,如果以光辐

射形式辐射多余的能量,这种现象称为()A光的吸收B光的发射C光的散射D 光的衍射 8 利用光栅的()作用,可以进行色散分光A散射B衍射和干涉C折射D发射9 棱镜是利用其()来分光的 A散射作用B衍射作用C折射作用D 旋光作用 10 光谱分析仪通常由以下()四个基本部分组成 A光源、样品池、检测器、计算机 B信息发生系统、色散系统、检测系统、信息处理系统 C激发源、样品池、光电二级管、显示系统 D光源、棱镜、光栅、光电池 二、填空题 1. 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能量,波长越长,频率、波数越(),能量越(),反之,波长越短,能量越()。 2. 在光谱分析中,常常采用色散元件获得()来作为分析手段。 3. 物质对光的折射率随着光的频率变化而变

光谱分析系统定标操作指南解析

光谱分析系统定标操作指南 1.打开WY直流电源和光谱仪电源,预热15分钟,启动 PMS-50/80PLUS软件。 2.在PMS-50/80软件主界面“测试”菜单“系统设置”中的“通讯 选项”对话框里设置相应通讯端口,选择任意一种“测试模式”。 3.把负载线连接在积分球上的“1”“2”接线柱和WY电源输出端之 间(WY305电压电流调至最小位置即逆时针方向调节电压和电流旋钮发出响声) 4.安装标准灯,调节灯杆位置使灯泡处于挡光班的中心高度,以确 保标准灯发出的光线不直射光度探测器和光纤。 5.关闭积分球,在“测试”菜单中或工具栏中选择“光通量定标”, 点击“关灯校零”进行光度校零。 6.校零成功后,手动调节WY电源(也可以在软件中的WY系列功 能中输入标准灯的标定电流和参考电压(输入的电压数值比标识的参考电压高1-2伏以把线路上的压降考虑进去),使其输出电流至标准灯标定电流值并处于稳流状态,等待5分钟以上待发光稳定,进行光通量定标,并“存盘推出”。 7.在“测试”菜单中或工具栏中点击“光谱定标”,进行色温定标, 完毕后“存盘退出”。 8.在PMS-50/80软件主页界面“测试”菜单“系统设置”中的“通 讯选项”对话框里选择另一种“测试模式”。 9.在“测试”菜单中或工具栏中点击“光谱定标”进行色温定标,

完毕后“存盘退出”。 10.把标准灯当做被测光源,在“测试”菜单中或工具栏中点击”电光 源测试“开始测试,测试结束验证测试色温和光通量是否正确:(要求色温偏差在±15K以内,光通量偏差在±1%以内)符合进行11步,如不符合关灯后重新5-10步的操作。 11.把WY电源的输出调至最小,以熄灭标准灯,等标准灯冷却后, 取下放入灯盒。 12.关闭WY电源,取下负载线接至机柜后的负载接线柱,至此完成 定标,即可以正常的测试操作了。 注:早期的PMS-50(即测试时间为2-3分钟的机型不需要8、9两步的操作)!

光谱分析知识点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1、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依据) 2、ICP光源形成的原理及特点(习题2) :ICP是利用高频加热原理。 当在感应线圈上施加高频电场时,由于某种原因(如电火花等)在等离子体工作气体中部分电离产生的带电粒子在高频交变电磁场的作用下做高速运动,碰撞气体原子,使之迅速、大量电离,形成雪崩式放电,电离的气体在垂直于磁场方向的截面上形成闭合环形的涡流,在感应线圈内形成相当于变压器的次级线圈并同相当于初级线圈的感应线圈耦合,这种高频感应电流产生的高温又将气体加热、电离,并在管口形成一个火炬状的稳定的等离子体焰矩。 其特点如下: 工作温度高、同时工作气体为惰性气体,因此原子化条件良好,有利于难熔化合物的分解及元素的激发,对大多数元素有很高的灵敏度。 (2)由于趋肤效应的存在,稳定性高,自吸现象小,测定的线性范围宽。(3)由于电子密度高,所以碱金属的电离引起的干扰较小。 (4)ICP属无极放电,不存在电极污染现象。 (5)ICP的载气流速较低,有利于试样在中央通道中充分激发,而且耗样量也较少。 (6)采用惰性气体作工作气体,因而光谱背景干扰少。 3、掌握特征谱线、共振线、灵敏线、最后线、分析线的含义及其它们之间的内 在联系。(习题3) 4、: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所发射的谱线称为共振线(resonance line)。共振线 具有最小的激发电位,因此最容易被激发,为该元素最强的谱线。 5、灵敏线(sensitive line) 是元素激发电位低、强度较大的谱线,多是共振 线(resonance line)。 最后线(last line) 是指当样品中某元素的含量逐渐减少时,最后仍能观察到的几条谱线。它也是该元素的最灵敏线。 进行分析时所使用的谱线称为分析线(analytical line)。 由于共振线是最强的谱线,所以在没有其它谱线干扰的情况下,通常选择共振线作为分析线。 发射光谱定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习题5 由于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不同,在光源的激发下,可以产生各自的特征谱线,其波长是由每种元素的原子性质决定的,具有特征性和唯一性,因此可以通过检查谱片上有无特征谱线的出现来确定该元素是否存在,这就是光谱定性分析的基础。 进行光谱定性分析有以下三种方法: (1)比较法。将要检出元素的纯物质或纯化合物与试样并列摄谱于同一感光板上,在映谱仪上检查试样光谱与纯物质光谱。若两者谱线出现在同一波长位置上,即可说明某一元素的某条谱线存在。本方法简单易行,但只适用于试样中指定组分的定性。

光谱基础知识解读

太阳光光谱 紫外线谱带:波长280-400nm之间,其特点是穿透性强,可使人体皮肤黑色素沉积,颜色加深,过度的紫外线曝晒会导致皮肤癌,可导致地毯、窗帘、织物及家具油漆褪色。 可见光谱带:波长380~780nm之间,其特点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唯一光谱,可见光波段进一步可以分为不同的颜色(赤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对人体没有直接伤害。 红外光谱带:波长700~2400nm之间,其特点是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阳光“不可见”的热量,所含能量最大,所以热量也高。 各波段的远近红外线构成了太阳能的53%,紫外线占3%,可见光占44%。 元素光谱简介 如果物质是以单原子的形式而存在,关键看该原子的电子激发能了。如果在可见光的某个范围内,并且吸收某一部分光线,那它就显剩下的部分的光线的颜色。如该原子的电子激发能非常低,可以吸收任意的光线,该原子就是黑色的,如果该原子的电子激发能非常高。不能吸收任何光线,它就是白色的。如果它能吸收短波部分的光线,那它就是红色或黄色的。 具体的元素光谱:红色代表硫元素,蓝色代表氧元素,而绿色代表氢元素。 元素燃烧发出的光谱 燃烧所发出的光色根据不同的元素发出不同的光谱,每一种元素燃烧时都发出多条光谱,这种光通过三梭镜或光栅后会在屏障上显现出多条亮线,也就是说只发出有限的几种频率的光,这就是这种元素的光谱。其中会有一条或几条最亮的线,这几条最亮的线决定了在人眼中所看到的颜色。 观察光谱的方法 连续光谱的光线在通过含某种元素的气体时在光谱带上会出现多条暗线,这些暗线刚好与这种元素的光谱线位置相同,强度刚好相反,(光谱线越强的位置暗线越明显)这就是元素的吸收光谱。天文学家就是利用吸收光谱来查明遥远的恒星大气和星云中所含的元素,观察恒星红移或蓝移也要利用吸收光谱。 观察固态或液态物质的原子光谱,可以把它们放到煤气灯的火焰或电弧中去烧,使它们气化后发光,就可以从分光镜中看到它们的明线光谱 原子决定明线光谱 实验证明,原子不同,发射的明线光谱也不同,每种元素的原子都有一定的明线光谱.彩图7就是几种元素的明线光谱.每种原子只能发出具有本身特征的某些波长的光,因此,明线光谱的谱线叫做原子的特征谱线.利用原子的特征谱线可以鉴别物质和研究原子的结构。 吸收光谱 吸收光谱高温物体发出的白光(其中包含连续分布的一切波长的光)通过物质时,

光谱分析原理及表示方法

紫外吸收光谱 UV 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子中电子能级的跃迁 谱图的表示方法:相对吸收光能量随吸收光波长的变化 提供的信息:吸收峰的位置、强度和形状,提供分子中不同电子结构的信息 荧光光谱法 FS 分析原理:被电磁辐射激发后,从最低单线激发态回到单线基态,发射荧光 谱图的表示方法:发射的荧光能量随光波长的变化 提供的信息:荧光效率和寿命,提供分子中不同电子结构的信息 红外吸收光谱法 IR 分析原理:吸收红外光能量,引起具有偶极矩变化的分子的振动、转动能级跃迁 谱图的表示方法:相对透射光能量随透射光频率变化 提供的信息:峰的位置、强度和形状,提供功能团或化学键的特征振动频率 拉曼光谱法 Ram 分析原理:吸收光能后,引起具有极化率变化的分子振动,产生拉曼散射 谱图的表示方法:散射光能量随拉曼位移的变化 提供的信息:峰的位置、强度和形状,提供功能团或化学键的特征振动频率 核磁共振波谱法 NMR 分析原理:在外磁场中,具有核磁矩的原子核,吸收射频能量,产生核自旋能级的跃迁 谱图的表示方法:吸收光能量随化学位移的变化 提供的信息:峰的化学位移、强度、裂分数和偶合常数,提供核的数目、所处化学环境和几 何构型的信息 电子顺磁共振波谱法 ESR 分析原理:在外磁场中,分子中未成对电子吸收射频能量,产生电子自旋能级跃迁谱图的表示方法:吸收光能量或微分能量随磁场强度变化 提供的信息:谱线位置、强度、裂分数目和超精细分裂常数,提供未成对电子密度、分子键 特性及几何构型信息 质谱分析法 MS 分析原理:分子在真空中被电子轰击,形成离子,通过电磁场按不同m/e分离谱图的表示方法:以棒图形式表示离子的相对峰度随m/e的变化 提供的信息:分子离子及碎片离子的质量数及其相对峰度,提供分子量,元素组成及结构的 信息 气相色谱法 GC 分析原理:样品中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由于分配系数不同而分离 谱图的表示方法:柱后流出物浓度随保留值的变化 提供的信息:峰的保留值与组分热力学参数有关,是定性依据;峰面积与组分含量有关 反气相色谱法 IGC 分析原理:探针分子保留值的变化取决于它和作为固定相的聚合物样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光谱分析仪

光谱分析仪 一、概述 光谱分析仪是在平时的光通信波分复用产品中较常使用到的仪表,当WDM系统刚出现时,多用它测试信号波长和光信噪比。其主要特点是动态范围大,一般可达70dB;灵敏度好,可达-90dBm;分辨率带宽小,一般小于0.1nm;比较适合于测试光信噪比。另外测量波长范围大,一般在600~1700nm.,但是测试波长精度时却不如多波长计准确。 在光谱的测量、各参考点通路信号光功率、各参考点光信噪比、光放大器各个波长的增益系数和增益平坦度的测试都可以使用光谱分析仪。光谱分析仪现在也集成了WDM的分析软件,可以很方便地把WDM的各个波长的中心频率、功率、光信噪比等参数用菜单的方式显示出来。 二、常用参数的测试 光谱分析仪的屏幕显示测量条件、标记值、其它数据以及测量波形。屏幕各部分的名称显示如下:

图1:屏幕各部分的名称 1、光谱谱宽的测量 谱宽即光谱的带宽,使用光谱分析仪可以测量LD、发光二极管的谱宽。在光谱的谱宽测量时,要特别注意光谱分析仪系统分辨率的选择,即原理上光谱分析仪的分辨率应当小于被测信号谱宽的1/10.,一般推荐设置为至少小于被测信号谱宽的1/5。 在实际的测量中,为了能够准确测量数据,一般选择分辨率带宽为0.1nm以下。分辨率带宽RES位于SETUP菜单中的第一项,直接输入所要设定的分辨率带宽的大小即可。如下图2、3、4所示(图中只为区别光谱形状的不同),当选择的分辨率带宽不同时,从光谱分析仪观察到的光谱形状有很大的不同,并且所测量得到的谱宽大小的不同。

图2:分辨率带宽RES=0.5nm时的光谱形状 图3:分辨率带宽RES=0.1nm时的光谱形状

【材料研究方法】光谱分析(英文)

Vibrational spectroscopy 6.3.1 Fundamentals of vibrational spectroscopy Definition Vibrational spectroscopy:is concerned with the d t ti f t iti detection of transitions between energy levels in molecules that result from stretching and bending vibrations of the interatomic bonds. asymmetrical Vibrational spectroscopy Kinds of vibrational spectroscopy ?Infra-red spectroscopy (more sensitive to polarized group)6.3.1 Fundamentals of vibrational spectroscopy symmetrical ?Raman spectroscopy (more sensitive to non-polarized)Both methods are concerned with vibrations in molecules , they differ in the manner in which interaction with the exciting radiation occurs . Linear PE: (a) IR, (b) Raman

光谱分析方法

第一章绪论 )、色谱法、质谱法、电泳法、热分析法和放射化 ( )。 )、( )、( )。 )、( )、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 答案 1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 2光谱法、非光谱法 3色谱法、质谱法、电泳法 4灵敏度高检出限低、选择性好 第二章光学分析法导论 一、 选择题 1电磁辐射的粒子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A 能量 B 频率 C 波长 D 波数 2当辐射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下列哪种参量不变( ) A 波长 B 速度 C 频率 D 方向 3电磁辐射的二象性是指: A .电磁辐射是由电矢量和磁矢量组成; B .电磁辐射具有波动性和电磁性; C ?电磁辐射具有微粒性和光电效应; D ?电磁辐射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4可见区、紫外区、红外光区、无线电波四个电磁波区域中, 能量最大和最小的区域分别为: A ?紫外区和无线电波区; B ?可见光区和无线电波区; C .紫外区和红外区; D ?波数越大。 一、 填空题 1仪器分析方法分为( )、( 学分析法。 2光学分析法一般可分为( ) 3仪器分析的分离分析法主要包括(

5有机化合物成键电子的能级间隔越小,受激跃迁时吸收电磁辐射的A .能量越大;B .频率越高;C .波长越长;D .波数越大。

7受激物质从高能态回到低能态时,如果以光辐射形式辐射多余的能量,这种现象称为() A光的吸收B光的发射C光的散射D光的衍射 8利用光栅的()作用,可以进行色散分光 A散射B衍射和干涉C折射D发射 9棱镜是利用其()来分光的 A散射作用B衍射作用C折射作用D旋光作用 10光谱分析仪通常由以下()四个基本部分组成 A光源、样品池、检测器、计算机 B信息发生系统、色散系统、检测系统、信息处理系统 C激发源、样品池、光电二级管、显示系统 D光源、棱镜、光栅、光电池 二、填空题 ),能量越(),反1. 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能量,波长越长,频率、波数越( 之,波长越短,能量越()。 2. 在光谱分析中,常常采用色散元件获得()来作为分析手段。 3. 物质对光的折射率随着光的频率变化而变化,这中现象称为() 4. 吸收光谱按其产生的本质分为()、()、()等。 5. 由于原子没有振动和转动能级,因此原子光谱的产生主要是()所致。 6?当光与物质作用时,某些频率的光被物质选择性的吸收并使其强度减弱的现象,称为(), 此时,物质中的分子或原子由()状态跃迁到()的状态。 7.原子内层电子跃迁的能量相当于()光,原子外层电子跃迁的能量相当于()和()。 三. 简答题: 1?什么是光学分析法? 2?何谓光谱分析法和非光谱分析法? 3. 简述光学分析法的分类? 4. 简述光学光谱仪器的基本组成。 5. 简述瑞利散射和拉曼散射的不同?

光谱分析仪应用及功能特点

光谱分析仪应用及功能特点 由于近红外光在常规中有良好的传输特性,且其仪器较简单、分析速度快、非破坏性和样品制备量小、几乎适合各类样品(液体、粘稠体、涂层、粉末和固体)分析、多组分多通道同时测定等特点,成为在线分析仪表中的一枝奇葩。近几年,随着化学计量学、光纤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线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应用于包括农牧、食品、化工、石化、制药、烟草等在内的许多领域,为科研、教学以及生产过程控制提供了一个十分广阔的使用空间。光谱分析仪应用于钢铁冶金、有色金属、石油化工、机械制造、能源电力、铁路运输、航空航天、食品卫生、环境保护以及教学科研等各个领域。 直读光谱仪一般属于原子发射光谱,应用于冶金,铸造,有色,黑色金属鉴别,石化,机械制造等行业。国际上比较有名的有美国热电(收购瑞士ARL),德国斯派克,德国布鲁克,日本岛津等比较有名。 手持式光谱仪属于X射线荧光光谱仪,同样属于原子发射光谱仪,但和直读光谱的激发方式不一样,直读光谱靠高压放电激发,X射线是通过X光管来激发,接收原件也不同,检测元素范围和精度低于直读光谱,但应用于合金材料牌号鉴别以及混料筛选,废料回收,野外材料牌号鉴别有特殊用途,因可以做的小巧,一般做成手持式,方便携带。 性能特点 防返油真空技术,采用两级阀门控制。一级通过真空规管控制并与真空泵联动,为世界光谱仪领域最新技术,避免仪器抽真空带来的噪声、故障,防返油真空技术,避免油蒸汽对光学系统造成的污染,大大提高了仪器的使用寿命。 1.仪器采用的独立出射狭缝为国内首创,世界先进。金属整缝的特点是仪器调试方便、快捷,便于出射狭缝增加通道(用户可仅考虑目前应用的元素,以后需要的通道可随时增加)节约成本。 2.自动高压系统为世界先进水平。该系统可通过计算机控制每个通道提供8档高压,使同一通道可以在不同分析程序中得到应用,提高了通道的利用率和谱线最佳线性范围在分析不同材料中的采用,减少了通道的采用数量,降低了成本。 3.自动描迹为世界领先水平,同类仪器国内空白。自动描迹可大大缩短校准仪器所用的时间,使仪器校准变得简单、方便,非专业人员既可进行描迹操作。仪器设有内部恒温系统。大大减小了环境温度变化对光学系统造成的漂移。 4.WINDOWS系统下的中文操作软件,方便国内使用。不同层次的操作员可随时调用相关帮助菜单来指导对仪器的操作;分析速度快捷,20秒内测完所有通道的化学成分;针对不同的分析材料,通过制作预燃曲线来确定分析时间,使仪器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优的分析效果;预制好合理的工作曲线,用户可免购大量标样,节约使用成本,安装后即可投入使用。 5.多功能光源国内空白。多功能光源的采用可扩大元素的分析范围,满足超高含量以及痕量元素的分析;各系统独立供电,单元化设计,维修方便快捷。单元化的设计可达到非专业人员的快速维修,为互联网摇诊仪器故障做好了充分准备。

紫外光谱分析仪基础知识

紫外光谱分析仪基础知识 紫外,可见光谱法及相关仪器 UV-VIS Spectrometry & Instrument 紫外,可见光谱法及相关仪器 一(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概述 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 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 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分类 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各项指标含义 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校正 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应用 四(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进展 一(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概述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来进行定量分析由来已久,可追溯到古代,公元60年古希腊已经知道利用五味子浸液来估计醋中铁的含量,这一古老的方法由于最初是运用人眼来进行检测,所以又称比色法。到了16、17世纪,相关分析理论开始蓬勃发展,1852年,比尔(Beer)参考了布给尔(Bouguer)1729年和朗伯(Lambert)在1760年所发表的文章,提出了分光光度的基本定律,即液层厚度相等时,颜色的强度与呈色溶液的浓度成比例,从而奠定了分光光度法的理论基础,这就是著名的朗伯,比尔定律。 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形成 吸光光度法也称做分光光度法,但是分光光度法的概念有些含糊,分光光度是指仪器的功能,即仪器进行分光并用光度法测定,这类仪器包括了分光光度计与原

子吸收光谱仪(AAS)。吸光光度法的本质是光的吸收,因此称吸光光度法比较合理,当然,称分子吸光光度法是最确切的。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物质中分子吸收200-800nm光谱区内的光而产生的。这种分子吸收光谱产生于价电子和分子轨道上的电子在电子能级跃迁(原子或分子中的电子,总是处在某一种运动状态之中。每一种状态都具有一定的能量,属于一定的能级。这些电子由于各种原因(如受光、热、电的激发)而从一个能级转到另一个能级,称为跃迁。)当这些电子吸收了外来辐射的能量就从一个能量较低的能级跃迁到一个能量较高的能级。因此,每一跃迁都对应着吸收一定的能量辐射。具有不同分子结构的各种物质,有对电磁辐射显示选择吸收的特性。吸光光度法就是基于这种物质对电磁辐射的选择性吸收的特性而建立起来的,它属于分子吸收光谱。跃迁所吸收的能量符合波尔条件: hvEE,,2121 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1854年,杜包斯克(Duboscq)和奈斯勒(Nessler)等人将此理论应用于定量分析化学领域,并且设计了第一台比色计。到1918年,美国国家标准局制成了第一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此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经不断改进,又出现自动记录、自动打印、数字显示、微机控制等各种类型的仪器,仪器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也不断提高,其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 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 全世界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生产厂家有上百家,产品型号成千上万,但就基本结构来说,都是由五个部分组成,即光源、单色器(单色仪)、吸收池、检测器和信号指示系统。如下图所示: 信号指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示系统光源

高精度LED光谱分析系统

一、关于组合式光色电分析系统的数量清单,提供如下: 积分球/光谱分析仪可以配置电脑直接检测光源(节能灯,荧光灯,HID灯,白织灯,LED灯等)的相对光谱功率分布、色品坐标、相关色温、显色指数、色容差、峰值波长、光通量、光效、电压、电流等光色电参数组合式综合测试仪,由以下仪器组成. HSP系列组合式光谱分析系统 1、HSP-3000光谱分析仪(进口器件) 可测试参数: 相对光谱功率分布:P(λ);色品坐标:(x,y)、(u,v);相关色温:(Tc); 显色指数:Ra; Ri(I=1~14);色容差 (含国际和国内标准); 峰值波长、半宽度(光谱辐射带宽);红色比。 可自动测试光电变化曲线,适时监测电参数,光参数以及光效等。可直接保存为EXCEL文档,方便存档记录数据。 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波长:380-780nm;波长准确度:±0.2nm; 波长重复性:±0.1nm;采样间隔:5nm; 光通量测试:根据积分球大小决定 光度线性:0.3%;光度准确度:一级(全范围); 色品坐标准确度:±0.0003(相对于稳定度优于0.0001的标 准光源和中国计量院直接传值); 色温测量范围:1500k-25000k; 色温准确度:±0.3%(相对于稳定度优于±0.1%的标 准光源和中国计量院直接传值)

显色指数测量范围:0-100.0;显色指数测量误差:±(0.3%rd+0.5); 色容差准确度:±0.5(相对于稳定度优于0.15的标准光 源和中国计量院直接量传计算值); 环境温度测量范围:―10℃∽80℃;球内温度测量范围:―10℃∽100℃; 新增功能: ㈠采用RS-232-C串口通讯或USB转RS-232-C串口通讯,无需插卡。 操作系统Windows/2000或Windows/XP。 ㈡快速负高压自动调节,不仅使测量时间更快,更大大降低了仪器的磨损。 ㈢仪器可自动校准系统误差,并增加了定时器功能,能自动进入测量。 ㈣环境温度、测光球内温度的同步监测,使测量条件更直观,资料更可靠。 ㈤光谱功率分布可选择彩色和黑白显示及打印。 ㈥测试报告中色品图与色容差图可自由转换,适合各类光源的测试㈦采用了更高精度的A/D转换,测量灵敏度和重复性更高。 2、1.5米导光纤维 主要用于HSP-3000光谱分析仪和积分球之间的光信号传输。 3、HP502标准灯专用电源 标准光源的供电电源,恒流源,带四位半数显电流表头。 ●输出范围:电压0.00 —30.00V,电流0.000 — 5.000A; ●稳压时电压稳定度:0.10 V —30.00V:≤5mV ●稳流时电流稳定度: 0.000 A —1.000 A:≤0.2mA 1.000 A —3.000 A:≤0.8mA 3.000 A —5.000 A:≤2mA 4、24V/50W通用标准光源(德国OSRAM) ●在标定的工作电流下具有稳定的可复现的色温(光谱分布)及光通量,用于HSP系列光谱分析系统的色温(光谱分布)定标及HP系列等光度计的光通量定标,量值可溯源至中国计量院。 5、2.0米积分球(特殊工艺喷涂) ●设计完全符合相应国际及国内标准的要求,内壁涂层主要材料选用分析纯硫酸钡(BaSO4),化学稳定性好,日久不易泛黄;球体材料选用冷轧钢板,不易变形;底座高度可调,能确保积分球的水平放置;多个接口可满足光源多项测试同时进行。 6、HP105电参数测量仪 在测量光源光参数的同时,监测光源的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子/频率。可与HSP-3000 软件自动通讯。 ●四窗口同时显示: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频率;

光谱分离2解析

光谱分离 原因:STR自动分型技术中,荧光检测器对多色荧光信号检测记录时,实际上并不能做到单波长检测,不同荧光染料之间存在明显的光谱交叉重叠。大量由于荧光干扰形成的伪峰存在,将导致无法正确识别真的扩增产物片段,无法识别等位基因片段。 目的:确定主光谱峰,消除杂色峰。 定义:每种荧光染料标记的特定颜色的一系列片段峰单独区分出来,同时消除不同颜色间的干扰峰,这个处理过程就叫光谱分离或颜色分离。 步骤: 1.设定一个判断信号峰的信号强度阈值。 根据一个峰信号最强的颜色,将该峰归到相对应的颜色组中,就可以把峰信号归到不同的颜色组中。 2.消除一种颜色峰中的存在的其他的干扰信号。 重点:建立matrix文件 根据Matrix数值表,消除干扰信号,只保留单一、最强的颜色峰。该峰的峰高和面积在处理前后无变化。 解释: ?Matrix数值表:用来定量表现荧光片段峰中各种颜色信号强度相对的比例关系的数值表,在STR荧光标记检测分析技术中称为Matrix数值表。

?matrix文件:由此数值表构成的相应计算机文件称为matrix文件。 ?matrix文件是在电泳matrix标准品时,计算各种颜色峰之间的平均干扰强度值而获得。 ?注意事项:当更换缓冲液、毛细管、激光管、荧光检测器等物时,需重新建立matrix文件。 图片: 1.荧光染料之间的光谱重叠情况:

2. 短距数值表 在一台特定的检测设备,检测条件基本没有变化的条件下,不同颜色荧光染料之间的光谱重叠在强度比例上是基本稳定的,各种荧光染料交叉干扰的程度可以用一个短距数值表来定量描述(表5-2):对每个颜色的每个峰进行同样的干扰信号扣除处理后,就使每个峰只保留单一的颜色信号,此颜色信号是该峰的最强信号。可见,调用matrix文件对每个荧光标记片段峰进行干扰颜色信号扣减消除,可完成多色荧光分析体系的颜色分离。

光谱分析系统使用操作规范

光谱分析系统使用操作规范 1.本标准规定了光谱分析系统的操作步骤、方法和注意事项。测试前应详细阅读操作规范或用户手册,并注意仪器上的警告语。 2.本标准适用于远方 PMS-80光谱分析系统。 3.操作步骤及方法: 3.1 定标 3.1.1定标周期: a、每次更换积分球测试前需要定标。 b、对测试结果有疑义,或其他需要精确测量前应定标。 c、定期定标:每个月需定标1次。 3.1.2 定标方法: a、积分球电源线接直流电源端口,在积分球内放入标准光源,关闭积分球。手拿标准光源时须待白手套,注意保护好标准光源。 b、打开PmsLAB软件,点选“定标“>“光通量定标“,打开光通量定标界面,点击“关灯较零“校零。 c、点击”WY系统电源”按钮,选择以下设置:COM3口,多机模式,按照标准光源的参数设置标准值电压,电流先设置为标准值的80%,点选恒定电流,设置好后点设定,点亮标准光源,预热20min。 d、预热结束后,把电流设置为标准值,等待1min标准光源稳定后,准备定标。 e、在“设定与输入标准灯参数”栏内,选择“标准A光源”,输入标准光源的型号与编号,输入标准光源的“光通量标准值”和“标准A光源色温”。点击“光通量定标”,开始定标。仪器完成定标操作后,点击“开始检验”,检验定标是否正确。确认定标好之后,点击“保存定标”。光通量定标完成。 f、点选“定标“>“光谱定标“,打开光谱定标界面。 g、“光谱定标类型”选择“电光源“,”定标扫描步长“选择”5nm“,按照标准光源的参数输入”标准灯色温“和“光通量标准值“,点击”开始“,开始定标。定标完成后,点击“保存退出“。3.2 测试方法: 3.2.1 直流定标后,接好传输线,按照待测光源是直流输入还是交流输入,接好相应的电源线。放置好待测光源,准备测试。 3.2.2 打开PmsLAB软件,依次点击“设置”>“主机设置”,选择光谱仪型号为“PMS-80“,选择“精确测试”,端口号全为COM3,点选“自动通讯“和“测试灯参数”。若光源是直流输入,则选择功率计类型为WY(9bit),若光源是交流输入,则选择功率计类型为PF9811/10。 3.2.3 直流光源通过“工具”>“WY系统电源”,设置好输出参数,点击“设置“开始输出。交流光源需打开测试柜,直接调节交流变频电源的输出参数,然后按交流变频电源上的”OUTPUT”开始输出。点亮待测光源。 3.2.4 点击“测试”> “电光源测试”,打开电参数界面,确认待测光源的电参数,预热10min。 3.2.5 点击“确定“,进入光参数界面,设置灵敏度为“自动选择“,”扫描步长“为5nm,”扫描范围“为280-800,点选“测试前光校零”。点击“开始测试”,等待测试完成。 3.2.6 同型号光源批量测试时,第一个光源设置灵敏度为“自动选择“,仪器会自动分析并选择灵敏度。继续测试此批光源时,就可以选择相应的灵敏度,以加快测试速度。 3.2.7 保存并导出测试结果,将测试结果打印为PDF文档。测试结束。 制定:审核:批准:

光谱分析

各种光源所发出的光,由于光谱功率分布的差异显现不同的颜色.人们经过混色试验发现,所有的颜色的光都可以由某三种单色光按一定比列混合而成.CIE据此将三种光定义为三基色.1931年CIE规定,RGB系统的三原色波长分别为700.546和435.8nm.后来便于计算,又规定了XYZ系统,该系统采用虚拟三原色(X);(Y),(Z)分别代表红绿蓝原色.任一种颜色可以表示为;C=X(X)+Y(Y)+Z(Z).式中,X,Y,Z称为三色刺激值(各刺激值在本人在另一篇回复贴子中),它们是可以计算出来的,而色坐标由它们的相对值决定.即: x=X/(X+Y+Z) y=Y/(X+Y+Z) z=Z/(X+Y+Z) 这三个新的量只表示颜色的色度,称为色坐标. 这些都是书面上的东西!!写出来也没多少人看得懂!! 色坐标一在一般的公司都是用色谱图上面的坐标来确定的。 然后根据这一数据来确定亮度,色度,色温,色差。通过调整对应的电阻可以改变这些数据 这个问题是比较复杂的,下面我简单地介绍一下电光源测试报告主要关注的几点: 1. 光通量和光效,这个最重要,一般高品质的节能灯的光通量会大于60LM/W,如果光通量低于这个值,就说明是功率不足,或者品质不够高。 2. 功率因数。一般的节能灯功率因数在0.5左右就可以了,那些达到0.9以上的高功率因数节能灯,属于高品质节能灯,国内生产此产品的工厂不是很多。 3. 显色指数。光的显色指数只要大于75以上,就能真实地反映出物体的颜色而不至于失真。稀土三基色荧光粉节能灯的显色指数为80RA左右,比普通日光灯显色性显著提高。若采用廉价的卤粉作原料,将达不到此效果. 4. 色品图。人眼的颜色特性对于不同的观测者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差异,因此要求根据大量观测者的颜色视觉实验,确定一组为匹配等能光谱色的三原色数据,即“标准色度观测者光谱三刺激值”,以此来代表人眼的平均颜色视觉特性,用于色度学的测量和计算。CIE于1931年在RGB系统的基础上采用设想的三原色X、Y、Z(分别代表红色、绿色和蓝色),建立了CIE1931色品图,如图所示。该图是归一化图,只要标示X、Y值,就可以知道Z的值(Z=1-(X+Y)),因而三变量的色品图就变成X、Y二变量的平面图。 5. 色温。 RD白炽灯2700K,RN暖白色3000K,RB白色3500K,RL冷白色4000K,RZ中性白色5000K,RR日光色6500K。 一个电光源测试报告也就是需要关注这么几点,附图是一个金卤灯的测试报告,节能灯的测试报告手头一时没有。两者除了参数的数值有差别,其他是没有什么差别的! 1、WLP(峰值波长):光谱发光强度或辐射功率最大处所对应的波长。它是一种纯粹的物理量,一般应用于波形比较对称的单色光的检测。 2、WLD(主波长):眼睛能看到光源发出的主要光的颜色所对应的波长为主波长;在CIE1931马蹄形坐标中,从E点(0.33,0.33)象被测物体做延长线与马蹄形曲线有交点对应的波长。 通常你所看到的一束光,它并非是单一波长的光,它是由很多波长的光组合而成的。其中,某一波长的光的能量相对其它波长的光能量都大,则这一波长就是该束光的峰值波长λp。 但是,这一束光中各波长光的波长分布并不一定以λp为界对称分布,我们人眼感受到的是各波长作用的综合结果,感觉它对应于一个单一波长的光,这个波长值就是λd。在波长分布曲线上,一条横坐标与曲线之间的垂直线,将曲线下的面积分成左右两边相等,这条垂线对应的波长值就是λd。 一般对于色光来说我们是要看λd值,因为λd值能够更准确的反应它的颜色;λp值应该更多的用在蓝光激发荧光粉形成白光的时候,以判断蓝光芯片的λp值与荧光粉的激发波长是否匹配?另外非单色光(复色光),一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