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教程】2015高中生物大二轮复习作业测评:8-1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 Word版含解析汇报

【金版教程】2015高中生物大二轮复习作业测评:8-1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 Word版含解析汇报
【金版教程】2015高中生物大二轮复习作业测评:8-1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 Word版含解析汇报

Z作业测评·固效果

1.[2014·潍坊联考]为提高我国稻米的含铁量,通过农杆菌介导将菜豆的铁结合蛋白基因导入了一个高产粳稻品种中。获得了高含铁量转基因水稻株系,下图为培育过程。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获取重组载体用到的“手术刀”是________。②过程用________法将重组载体导入愈伤组织细胞。

(2)重组载体中的标记基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需用________________作探针。

(3)图中①③④过程须在________条件下进行,培养基中除加入营养物质外,还需添加植物激素,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4)过程④除了用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来处理,还可以采用________技术,该技术常用的诱导剂是________。

解析: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常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检测目的基因的转录,常用分子杂交的方法,基因探针就是用同位素标记的目的基因,该题的目的基因是铁结合蛋白基因。①③④过程是植物组织培养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培养基中的植物激素主要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主要用于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分化,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以培育多倍体,常用聚乙二醇作诱导剂,也可以用离心、振动、电刺激等物理手段诱导。

答案:(1)限制性核酸切酶农杆菌转化

(2)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同位素标记的铁结合蛋白基因

(3)无菌促进细胞分裂、生长、分化

(4)植物体细胞杂交聚乙二醇

2.下图是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培育抗虫棉的过程。请回答相关问题:

(1)从云金芽孢杆菌的DNA上获取抗虫基因,需要用到的工具是________,此工具主要是从________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它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的________键断开。

(2)构建重组质粒时,常用Ti质粒作为载体,是因为Ti质粒上具有________,它能把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________。

(3)E过程是利用________技术完成的,要确定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后,是否赋予了棉花抗虫特性,在个体水平上还需要做________实验。

(4)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除采用上图中的方法外,还可采用________法和花粉管通道法。

解析:(1)限制酶用于切割DNA分子,获取目的基因。限制酶主要从原核生物细胞中获取。限制酶可断开磷酸二酯键,将DNA分子切开。(2) Ti质粒可将T-DNA片段整合到植物细胞的染色体DNA上,故将目的基因借助Ti质粒导入植物细胞中。(3)E过程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把害虫接种到转基因植株上,以检测转基因植株的抗虫基因是否正常表达。

答案:(1)限制酶原核磷酸二酯

(2)T-DNA片段染色体DNA上

(3)植物组织培养抗虫的接种

(4)基因枪

3.转基因生物可作为生物反应器,用来生产人们所需的药用蛋白,如激素、抗体、疫苗、酶等,甲图是通过生物工程培育能产生人胰岛素的烟草的过程。

(1)构建表达载体的A过程中,可选用不同限制酶,如乙图所示过程,采用Eco R I和Eco R V酶切含有目的基因的DNA和质粒,这样可以防止酶切产物在加入DNA连接酶后,出现_______________;若在图中只使用一种DNA连接酶,应选用________(填“E·coli DNA 连接酶”或“T4 DNA连接酶”)。

(2)D过程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如受体细胞是单子叶植物体细胞一般不采用该方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过程体现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利用DNA分子杂交原理对再生植株进行检测,F过程应该用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探针。

解析:(1)用不同的限制性核酸切酶切割质粒和目的基因,形成的黏性末端不同,再用DNA连接酶连接,可以防止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外源DNA自身环化。若在图中只使用一种DNA连接酶,应选用T4DNA连接酶,因为T4DNA连接酶既可以连接黏性末端,也可以连接平末端。(2)图中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用的是农杆菌转化法。受体细胞若是单子叶植物体细

胞一般不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因为大多数农杆菌对单子叶植物没有感染能力。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是细胞的全能性。(3)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时,应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人胰岛素基因作探针。

答案:(1)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外源DNA片段自身环化T4DNA连接酶(2)农杆菌转化法单子叶植物伤口处细胞不分泌酚类物质,不能吸引农杆菌移向这些细胞(或大多数农杆菌对单子叶植物没有感染能力)细胞全能性(3)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人胰岛素基因4.下图为培育转基因抗虫棉的技术流程,请据图回答:

(1)质粒上标记基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过程①是________,这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程②采用最多的方法是________,检测抗虫基因是否整合到棉花细胞DNA分子上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③过程的培养基除含有必需的营养物质、琼脂外,还需要添加________,④过程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基因工程中运载体上的标记基因的作用主要是可以通过标记基因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成功。(2)过程①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主要的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保存并遗传给后代,同时能够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3)过程②是将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采用农杆菌转化法,检测抗虫基因是否整合到棉花细胞DNA 分子上采用DNA分子杂交的方法。(4)③是植物组织培养的脱分化过程,在培养过程中必须要添加植物激素。④过程是再分化过程,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答案:(1)检测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3)农杆菌转化法DNA分子杂交(4)植物激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5.如图所示为科学家利用番茄叶细胞和马铃薯叶细胞杂交培育“番茄—马铃薯”植株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过程使用了________酶,以使植物原生质体相互分离,此处使用的溶液浓度较大,从而保证植物细胞会发生________,以保护原生质体不被破坏;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中,使细胞分离开来的酶是________。

(2)过程③在化学药剂________的作用下会发生细胞融合;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与植物细胞不相同的是________。

(3)过程________属于脱分化,过程________属于再分化,细胞发生分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程⑤⑥⑦的细胞工程技术是________,其培养时选用的材料通常是分生组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研究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取得了巨大突破。

解析:本题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1)①②过程使用含有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高浓度溶液处理植物细胞,使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从而保护原生质体不被破坏。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中,使细胞分离开来的酶是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2)过程③是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常用的化学促融剂是聚乙二醇(PEG),而用灭活的病毒促进细胞融合是动物细胞融合特有的方式。(3)⑤过程为脱分化,⑥过程为再分化,愈伤组织在细胞增殖过程中,由于基因选择性表达形成具有根、茎、叶的植物体。(4)过程⑤⑥⑦为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由于分生组织细胞分裂旺盛、全能性高,因此常作为组织培养的材料。(5)植物体细胞杂交可以克服不同生物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实现不同物种间的基因交流。

答案:(1)纤维素酶和果胶质壁分离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2)聚乙二醇(PEG)可以使用灭活的病毒(3)⑤⑥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植物组织培养全能性高,易培养形成愈伤组织(5)克服不同生物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6.[2014·模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女性怀孕后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制备抗HCG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早孕的诊断。下图是抗HCG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要用到________和________技术。

(2)在B淋巴细胞DNA合成有D和S两条途径,其中D途径能被氨基嘌呤所阻断。而骨髓瘤细胞的DNA合成没有S途径。

①利用DNA合成途径不同的特点配制的HAT培养基含有多种成分,其中添加的________成分具有筛选杂交瘤细胞的作用。

②最终筛选获得的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

③培养杂交瘤细胞的条件包括:无菌、无毒的环境、营养、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要用到动物细胞培养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2)①利用DNA合成途径不同的特点配制的HAT培养基含有多种成分,其中添加的氨基嘌呤具有筛选杂交瘤细胞的作用。②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能无限增殖并分泌特异性抗体。③培养杂交瘤细胞的条件包括:无菌、无毒的环境、营养、温度和pH、气体环境。

答案:(1)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

(2)①氨基嘌呤

②能无限增殖并分泌特异性抗体

③温度和pH气体环境

7.矮牵牛是观赏花卉,生产上常用组织培养繁殖,下表是在不同条件下矮牵牛不同部位组织培养结果。请结合实验结果和有关知识回答。

(完整版)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考试题(卷)库

一、名词解释 1.分配常数:又称分配系数,是指一种分析物在两种不相混合溶剂中的平衡常数。 2.多肽链的末端分析:确定多肽链的两末端可作为整条多肽链一级结构测定的标志,分为氨基端分析和羧基端分析。 3.连接酶:指能将双链DNA中一条单链上相邻两核苷酸连接成一条完整的分子的酶。 4.预杂交:在分子杂交实验之前对杂交膜上非样品区域进行封闭,用以降低探针在膜上的非特异性结合。 5.反转录PCR:是将反转录RNA与PCR结合起来建立的一种PCR技术。首先进行反转录产生cDNA,然后进行常规的PCR反应。 6.稳定表达:外源基因转染真核细胞并整合入基因组后的表达。 7.基因敲除:是指对一个结构已知但功能未知或未完全知道的基因,从分子水平上设计实验,将该基因从动物的原基因组中去除,或用其它无功能的DNA片断取代,然后从整体观察实验动物表型,推测相应基因的功能。 8.物理图谱:人类基因组的物理图是指以已知核苷酸序列的DNA片段为“路标”,以碱基对(bp,kb,Mb)作为基本测量单位(图距)的基因组图。 9.质谱图:不同质荷比的离子经质量分析器分开后,到检测器被检测并记录下来,经计算机处理后所表示出的图形。 10.侧向散射光:激光束照射细胞时,光以90度角散射的讯号,用于检测细胞内部结构属性。

11.离子交换层析:是以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液体为流动相的系统中进行的层析。 12.Edman降解:从多肽链游离的N末端测定氨基酸残基的序列的过程。 13.又称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是能够特异识别双链DNA序列并进行切割的一类酶。 14.电转移:用电泳技术将凝胶中的蛋白质,DNA或RNA条带按原位转移到固体支持物,形成印迹。 15.多重PCR:是在一次反应中加入多对引物,同时扩增一份模板样品中不同序列的PCR 过程。 16.融合表达: 在表达载体的多克隆位点上连有一段融合表达标签(Tag),表达产物为融合蛋白(有分N端或者C端融合表达),方便后继的纯化步骤或者检测。 17.同源重组:发生在DNA同源序列之间,有相同或近似碱基序列的DNA分子之间的遗传交换。 18.遗传图谱又称连锁图谱(linkage map),它是以具有遗传多态性的遗传标记为“路标”,以遗传学距离为图距的基因组图。 19.碎片离子:广义的碎片离子为由分子离子裂解产生的所有离子。 20.前向散射光:激光束照射细胞时,光以相对轴较小角度向前方散射的讯号用于检测细胞等离子的表面属性,信号强弱与细胞体积大小成正比。 21.亲和层析:利用共价连接有特异配体的层析介质分离蛋白质混合物中能特异结合配体的目的蛋白或其他分子的一种层析法。(利用分子与其配体间特殊的、可逆性的亲和结合

细胞生物学实验

1. 什么是细胞培养? 细胞生物学实验 指从动物活体体内取出组织,并将其分散为单个细胞(机械或酶消化),在体外模拟体内的生理环境,使其在人工培养条件下保持生长、分裂繁殖、细胞的接触性抑制以及细胞衰老过程等生命现象。 最常见的细胞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原代细胞,另一种是传代细胞。 原代细胞是指动物组织经过胰酶或胶原酶等酶类的消化,使其分散,从而获得单个细胞,再使这些单个细胞生长于培养容器中的过程。大多数组织可以制备原代细胞,但制备的方法略有不同,制备的细胞生长快慢及难易程度也不相同。 不同的原代细胞,其形态也不尽相同。一般将10代以内的细胞称之为原代细胞。 传代细胞一般指无限繁殖的细胞系,理论上这类细胞可以无限次的传代。做实验的时候也会经常使用这类细胞,如Hela、293、Vero 等细胞。 2. 细胞的生长周期 游离期:细胞刚接种到新的培养容器中到贴壁前的一段时期,这个时期的长短由细胞类型决定,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不等。 贴壁期:细胞从游离状态变为贴附到培养器皿表面并展现出一定细胞形态的时期。 潜伏期:细胞在完成贴壁后,并不会马上进行增殖,会进行增殖所必须的物质和能量的储备,这个时候称之为潜伏期。

对数生长期:细胞在完成物质和能量储备后,开始大量的增殖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细胞活力旺盛,且状态稳定,我们所做的绝大多数实验都是在这个时期开展的。 停止期:随着细胞的生长,细胞密度越来越大,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细胞间的接触抑制等因素,细胞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给细胞进行传代了,使细胞可以继续进行增殖,保持旺盛的活力。 3. 细胞生长所需要营养条件 细胞的培养所需要的营养成份一般来自于基础培养基(比如DMEM培养基)和血清。 基础培养基:主要是提供细胞生长所需要的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维生素(细胞代谢中辅酶的组成成分)、无机离子(K+,Na+等)、碳水化合物(碳源和能量来源)和一些激素等营养物质。 血清:主要是提供一些基础培养基不能提供的生长因子和低分子的营养物质,此外它还有促进细胞的贴壁、中和有害重金属离子等作用。如果只提供基础培养基而不提供血清,绝大多数细胞是无法生长的。血清对于我们实验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那么什么样的血清才算是合格的血清呢? 合格的血清需要通过各种检测,包括无细菌,无真菌,无支原体检测,无病毒污染。血清一般呈现为淡黄色,透明状液体,由于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等成分,会略有黏稠。以全式金公司的TransSerum EQ Fetal Bovine Serum (FS201-02)为例,它通过了牛腹泻病毒、牛副

细胞生物学教案(完整版)汇总

细胞生物学教案 (来自https://www.360docs.net/doc/d41107509.html,)目录 前言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细胞结构概观 第三章研究方法 第四章细胞膜 第五章物质运输与信号传递 第六章基质与内膜 第七章线粒体与叶绿体 第八章核与染色体 第九章核糖体 第十章细胞骨架 第十一章细胞增殖及调控 第十二章细胞分化 第十三章细胞衰老与凋亡

前言 依照高等师范院校生物学教学计划,我们开设细胞生物学。 一、学科本身的重要性 要最终阐明生命现象,必须在细胞水平上。细胞是生命有机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生命寓于细胞之中,只有把各种生命活动同细胞结构相联系,才能在细胞水平上阐明各种生命现象。世界著名生物学家Wilson(德国人)曾说过:“一切生物学问题的答案最终要到细胞中去寻找”。 二、学科发展特点 细胞生物学涉及知识面广、内容浩繁且更新迅速。它同生物化学、遗传学形成生命科学的鼎立三足,既是当代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又是生命科学赖以发展的基础。 三、欲达到的目的 通过系统地学习细胞生物学,丰富细胞学知识,以适应当代人类社会知识结构发展的需求,也是为考研做准备。 本课程讲授51学时,实验21学时,共72学时。 参考资料 1 De.Robertis,《细胞生物学》,1965年(第四版);1980年(第七版)《细胞和分子生物学》 2 Avers,“Molecular Cell Biology”, 1986年 3 Alberts,《细胞的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1989年 4 Darnell,《分子细胞生物学》,1986年(第一版);1990年(第二版)“Molecular Cell Biology”5郑国錩,细胞生物学,1980年,高教出版社;1992年,再版 6 郝水,细胞生物学教程,1983年,高教出版社 7 翟中和,细胞生物学基础,1987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8 韩贻仁,分子细胞生物学,198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由科学出版社再版 9 汪堃仁等,细胞生物学,1990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0 翟中和,细胞生物学,1995年,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再版 11 郑国錩、翟中和主编《细胞生物学进展》, 12翟中和主编《细胞生物学动态》,从1997年起(1—3卷),北师大出版社 13徐承水等,《分子细胞生物学手册》1992,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14徐承水等,《现代细胞生物学技术》1995,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15徐承水,《细胞超微结构研究》2000,中国国际教育出版社 学术期刊、杂志 国外:Cell、Science、Nature、J.Cell Biol.、J.Mol. Biol. 国内: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实验生物学报、细胞生物学杂志等

细胞生物学课程简介

《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细胞生物学实验 英文名称:Cell Biology Experiment 课程性质:学科及专业基础课 课程属性:独立设课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本科 学时学分:课程共18学时;课程共1学分 开设学期:第五学期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 二、课程简介 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是生命科学本科各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在生命科学的本科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课程内容包括基础验证性,基本技能性实验,以及综合性、研究设计性实验四大类。基础验证性和基本技能性实验主要是配合理论课的教学,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有关理论知识,同时能够规范地掌握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操作与基本的实验技能。综合性、研究设计性实验,目的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验设计和应用各种实验技术的能力,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验课程目的与要求 1、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配合理论课教学,巩固所学知识;掌握细胞生物学研究的相关技术,学习先进的研究方法;通过综合性、研究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实验动手能力以及文献查阅、论文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习本门课程的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掌握基本的实验设计思路;要求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兴趣设计研

究课题进行实验,期末要提交完整的实验报告;要求学生通过研讨会、交流会的形式,将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探讨,让每个同学都有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从而达到集思广益,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用品,实验步骤 (如果指导书上有实验步骤,可以简单梳理步骤或省略此步),实验结果,结果讨论,有时还要求做思考题。 2、实验课的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实验课的考核方式以实验操作考查 为主。实验课成绩评定可分为三个部分:出勤率、实验态度占总成绩10%;操作能力及实验报告撰写情况占总成绩60%;实验设计(包括实验的思路、论文撰写、课堂讨论)占总成绩30%。 五、实验项目、学时分配情况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学时实验类型实验要求实验一细胞形态结构与细胞器的显微观察4学时验证性实验必做实验二细胞培养以及冷冻复苏技术5学时综合性实验必做实验三细胞膜的渗透性观察3学时验证性实验选做实验四细胞融合技术(PEG法)4学时综合性实验选做实验五细胞骨架的显示与观察4学时验证性实验选做实验六细胞生理活动的观察5学时综合性实验选做 5学时综合性实验选做实验七细胞组分分离技术及细胞组分 的化学反应 实验八精子细胞生物学特性分析5学时设计性实验选做实验九叶绿体分离及离体叶绿体 4学时验证性实验选做 的还原活性 合计实验个数:9 合计学时数:39学时

2015年厦门大学分子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厦门大学201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620 科目名称:分子细胞生物学 招生专业:生命科学学院、医学院、化学系、海洋与地球学院、环境与生态学院、药学院各相关专业 一、选择题(单选,每题2分,共30分) 1.病毒与细胞在起源上的关系,下面()的观点越来越有说服力 A.生物大分子→病毒→细胞 B.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 C.细胞→生物大分子→病毒 D都不对 2.已克隆人的rDNA,用()确定rDNA分布在人的哪几条染色体上 A.单克隆抗体技术 B.免疫荧光技术 C.免疫电镜技术 D.原位杂交技术 3.关于弹性蛋白的描述,()是对的 A.糖基化、高度不溶、很少羟基化、富含脯氨酸和甘氨酸 B.非糖基化、高度不溶、羟基化、富含脯氨酸和甘氨酸 C.非糖基化、可溶、很少羟基化、富含脯氨酸和甘氨酸 D.非糖基化、高度不溶、很少羟基化、富含脯氨酸和甘氨酸 4.乙酰胆碱受体属于()系统 A.通道耦联受体 B.G蛋白耦联受体 C.酶耦联受体 D.都不对 5.内质网还含有( ),可以识别不正确折叠的蛋白或未装配好的蛋白亚基,并促进它们重新折叠和装配 A.Dp B.Bip C.SRP D.Hsp90 6.染色体骨架的主要成分是() A.组蛋白 B.非组蛋白 C.DNA D.RNA 7.溶酶体内所含有的酶为( ) A.碱性水解酶 B.中性水解酶 C.酸性水解酶 D.氧化磷酸化酶 8.用特异性药物松弛素B可以阻断( )的形成 A.胞饮泡 B.吞噬泡 C.分泌小泡 D.包被小泡 9.有丝分裂中期最主要的特征是( ) A.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 B.纺锤体形成 C.核膜破裂 D.姐妹染色单体各移向一极 二、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细胞生物学课后题

一、细胞内膜泡运输的概况、类型及其主要功能 膜泡运输是蛋白质分选的一种特有的方式,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在转运过程中不仅涉及蛋白质本身的修饰、加工和组装,还涉及多种不同的膜泡靶向运输及其复杂的调控过程。主要分为一下三种类型: COPⅠ包被小泡:负责回收、转运内质网逃逸蛋白返回内质网。 COPⅡ衣被小泡:介导内质网到高尔基体的物质运输。 网格蛋白衣被小泡:介导质膜→胞内体、高尔基体→胞内体、高尔基体→溶酶体、植物液泡的物质运输 二、试述物质跨膜的种类及其特点 主要有三种途径: (一)被动运输: 指通过简单扩散或协助扩散实现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转运。动力来自物质的浓度梯度,不需要细胞提供代谢能量。 1、简单扩散:也叫自由扩散(free diffusion)。特点:①沿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扩散; ②不需要提供能量;③没有膜蛋白的协助。 2、促进扩散:特点:①比自由扩散转运速率高;②运输速率同物质浓度成非线性关系; ③特异性;④饱和性。 (二)主动运输: 是由载体蛋白所介导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浓度低的一侧向高的一侧进行跨膜转运的方式。 主动运输的特点是:①逆浓度梯度(逆化学梯度)运输;②需要能量;③都有载体蛋白。(三)吞排作用 真核细胞通过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完成大分子与颗粒性物质的跨膜运输。 三、试述Na+—K+泵的工作原理 Na+—K+ATP酶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发生构象的变化,导致与Na+、K+的亲和力发生变化。在膜内侧Na+与酶结合,激活ATP酶活性,使ATP分解,酶被磷酸化,构象发生变化,于是与Na+结合的部位转向膜外侧;这种磷酸化的酶对Na+的亲和力低,对K+的亲和力高,因而在膜外侧释放Na+、而与K+结合。K+与磷酸化酶结合后促使酶去磷酸化,酶的构象恢复原状,于是与K+结合的部位转向膜内侧,K+与酶的亲和力降低,使K+在膜内被释放,而又与Na+结合。总的结果是每一循环消耗一个ATP;转运出3个Na+,转进2个K+。 四、试述胞间通信的主要类型 1)、细胞间隙连接 细胞间隙连接:是一种细胞间的直接通讯方式。两个相邻的细胞以连接子相联系。连接子中央为直径1.5nm的亲水性孔道。 2)、膜表面分子接触通讯 是指细胞通过其表面信号分子(受体)与另一细胞表面的信号分子(配体)选择性地相互作用,最终产生细胞应答的过程,即细胞识别。 3)、化学通讯 细胞分泌一些化学物质(如激素)至细胞外,作为信号分子作用于靶细胞,调节其功能,这种通讯方式称为化学通讯。根据化学信号分子可以作用的距离范围,可分为以下3类: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

2015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试题及答案详解

2015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试题及答案详解 注意事项:1.所有试题使用2B铅笔在机读卡上作答; 2.试题按学科分类,单选和多选题混排,单选题每题1分;多选题答案完全正确才可得2分; 120题,共计151分; 3.答题时间120分钟。 一、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生物技术31题39分 1.细胞分化发生在细胞周期哪一阶段:(单选) A.细胞分裂前期B.细胞分裂间期C.细胞分裂中期D.细胞分裂末期 解:B。细胞分化为基因选择性表达,间期为染色质状态,易于转录和翻译,细胞分裂期基本为染色体状态当然不易转录。 2.细胞骨架是由一系列结构蛋白装配而成的纤维状网架结构,在细胞运动、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细胞分裂、免疫行为、细胞分化以及细胞形态维持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下列不属于细胞骨架的是:(单选) A.微丝B.微管C.中间纤维D.内质网 解:D。简单记忆题,为单层膜结构 3.下列哪种细胞最适合用来研究溶酶体:(单选) A.肌肉细胞B.神经细胞C.具有吞噬作用的白细胞D.细菌细胞 解:C。典型的吞噬细胞,当然选它 4.ICM(内细胞团)属于:(单选) A.人工诱导干细胞B.胚胎干细胞C.多能干细胞D.化学诱导干细胞 解:B。可自然发育成完整胎儿的胚胎干细胞。 5.下列哪种特征是癌细胞特有的:(单选) 解:D。此题已删除,肿瘤细胞可以浸润周围的正常组织,这称为肿瘤细胞浸润。应该是考虑到进行组织浸润的还有各种炎症细胞浸润炎症组织,这是机体抗损伤的防御功能表现。 A.细胞进行频繁分裂B.血管新生C.基因突变D.进行组织浸润 6.受体是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识别生物活性分子并与之结合的物质,能与受体结合的生物活性物质统称为配体。下列有关受体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单选) A.一般为糖蛋白B.与配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和亲和性 C.通过共价键与配体结合D.具有饱和效应 解:C。非共价结合 7.如果一种质膜糖蛋自是通过膜泡分泌途径来自于高尔基复合体,该蛋白寡糖链和N端都面向高尔基体腔内,那么在质膜上,该糖蛋白的寡糖链和N端面向:(单选) A.胞外面B.胞质面 C.寡糖链在胞外面,N端在胞质面D.寡糖链在胞质面,N端在胞外面 解:A。记忆题,为方便胞间识别。 8.以下哪项描述与马达蛋白的功能不相关:(单选) A.鞭毛和纤毛的运动B.肌肉收缩C.蛋白质的折叠D.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移动解:C。ABD均有,而肽链经过疏水塌缩、空间盘曲、侧链聚集等折叠过程形成蛋白质的天然构象,同时获得生物活性的过程很复杂。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究竟是如何确定其空间构象的呢?围绕这一问题科研人员已进行了大量出色的工作,但迄今为止我们对蛋白质的折叠机制的认识仍是不完整的,甚至有些方面还存在着错误的观点。Anfinsen的“自组装热力学假说”得到了许多体外实验的证明,的确有许多蛋白在体

细胞生物学实验

实验室规则和要求 一般规定 1.上课第一天请先熟悉环境,牢记“安全”是进行任何实验最重要的事项。 2.在实验室内请穿著实验衣(最好长及膝盖下),避免穿著凉鞋、拖鞋(脚 趾不要裸露)。留有长发者,需以橡皮圈束于后,以防止引火危险或污染实验。 3.在实验室内禁止吸烟、吃东西、饮食、化妆、嚼口香糖、嬉戏奔跑,食 物饮料勿存放于实验室的冰箱中,实验桌上勿堆放书包、书籍、衣服外 套及杂物等。 4.所有实验仪器、耗材、药品等均属实验室所有,不得携出实验室外。每 组分配之仪器、耗材请在课程开始前确定清点与保管,课程结束后如数 清点缴回。公用仪器请善加爱惜使用。实验前后,请把工作区域清理擦 拭,并随时保持环境清洁。 5.实验前详阅实验内容,了解实验细节的原理及操作,注意上课所告知的 注意事项。实验进行中有任何状况或疑问,随时发问,切勿私自变更实 验程序。打翻任何药品试剂及器皿时,请随即清理。实验后,适切记下 自己的结果,严禁抄袭,确实关闭不用之电源、水、酒精灯及瓦斯等。 6.身体不适、睡眠不足、精神不济或注意力无法集中,请立即停止实验。 实验时间若延长,请注意时间的管制及自身的安全,不可自行逗留实验 室。 7.实验完毕,请清理实验室、倒垃圾、灭菌、关闭灯光及冷气,离开实验 室前记得洗手。 8.任何意外事件应立即报告教师或实验室管理人员,并应熟知相关之应变 措施。

药品 1.使用任何药品,请先看清楚标示说明、注意事项,翻阅物质安全资料, 查明是否对人体造成伤害,使用完毕请放回原位。 2.新配制的试剂请清楚注明内容物、浓度、注意事项及配制日期,为避免 污染,勿将未用完的药剂倒回容器内。 3.挥发性、腐蚀性、有毒溶剂(如甲醇、丙酮、醋酸、氯仿、盐酸、硫酸、 -巯基乙醇、甲醛、酚等)要在排烟柜中戴手套量取配制,取用完应随即盖好盖子,若不小心打翻试剂,马上处理。 4.有毒、致癌药剂例如丙稀酰胺(神经毒)、溴化乙啶(突变剂)、SDS(粉 尘)请戴手套及口罩取用,并勿到处污染,脱下手套后,养成洗手的好 习惯。 5.使用后的实验试剂和材料,应放在专用的收集桶内。固体培养基、琼脂 糖或有毒物品不得倒入水槽或下水道中。 6.使用刻度吸管取物时,切勿用嘴吸取,请用自动吸管或吸耳球。 仪器 1.使用仪器前先了解其性能、配备及正确操作方法,零件及附件严禁拆卸, 勿私自调整,并注意插座电压(110V或220V)之类别。 2.使用离心机时,离心管要两两对称、重量平衡,离心机未停下不得打开 盖子。冷冻离心机于开机状态时,务必盖紧盖子,以保持离心槽之低温并避免结霜。 3.电源供应器有高电压,切勿触摸电极或电泳槽内溶液,手湿切勿开启电 源。

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教程:细胞生物学(中)

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教程:细胞生物学(中)第八章细胞生物学 二、典型例题 例1 内质网内连着核膜,外连质膜的结构特点适于C A 参与细胞内某些代谢反应 B 提供核糖体附着的支架 C 提供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 D 扩展细胞内膜面积、有利于酶的附着 分析选项中都是内质网的功能。它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既与蛋白质、脂质的合成、加工、包装、运输有关,又与脂类胆固醇代谢、糖元的分解、脂溶性毒物(如苯巴比妥)的解毒作用有关。但就题中涉及的结构特点看,主要是提供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例如细胞内合成的血浆蛋白、免疫蛋白、胰岛素、甲状腺球蛋白等各种分泌蛋白,正是从这些膜构成的管腔内通过而排出细胞的。 【参考答案】 C。 例2 细胞中有许多具膜的细胞器在化学组成上很相似,其中与高尔基体的化学组成相似的是 分析首先通过对大鼠肝细胞分离出的高尔基体进行分析,发现含有60%的蛋白质和40%的脂质。此外,还含有一些多糖及酶。另从高尔基体的形成上看,与内质网有关。根据这两点,认为高尔基体在化学组成上与滑面内质网相似。 【参考答案】

滑面型内质网。

例3 组成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平均分子量为130。一条由100个氨基酸缩合成多肽,其分子量应为。 分析多肽是由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成的,如果一条多链是由n 个氨基酸缩合成的,那么它将脱水(n,1) 个。水的分子量是18。100 个氨基酸缩合成多肽,脱去(100,1) 个,即99 个水,已知每个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30,故该多肽的分子量为: (130 X 100),(18 X 99),11 218 【参考答案】 11 218 。 例4 酵母菌在缺氧条件下繁殖和生长,细胞内线粒体一代比一代减少。可是,当重新获得充足的氧气和养分供应时,线粒体数量迅速增加,其代谢和生长都旺盛,繁殖速度也加快。请问: (1)从线粒体的自身结构特点看,线粒体数量迅速增加的原因在于。 (2) 线粒体迅速增加,促进代谢生长和繁殖原因是。 分析酵母菌既能在缺氧环境下生存( 进行无氧呼吸) ,也能在有氧条件下生存( 进行有氧呼吸)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所以在氧气和养分充足时,线粒 体数目增加。线粒体数目增加要依靠线粒体的繁殖。线粒体的基质中有双线环状的DNA能进行自我复制繁殖,但是由于线粒体DNA勺信息量有限,不可能编码合成整个线粒体所需的全部蛋白质,还需由核DNA编码合成,故属于半自主性复制。 当线粒体数目迅速增多后,会使有氧呼吸作用加强,为代谢、生长、繁殖提供能量,故能促进这些生命活动过程。 【参考答案】

2015细胞生物学

电子科技大学 201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853细胞生物学 注: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或草稿纸上均无效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cell line and cell strain 2. necrosis and apoptosis 3. cell differentiation and cell determination 4. molecular chaperone and molecular switch 5. mit osis and meiosis 二、选择题(每空1分,共25分) ()1. 在细胞周期中,下列哪一时期最适合研究染色体的形态结构? A. 间期和前期 B. 中期 C. 后期 D. 末期 ()2. 在细胞周期中,组蛋白合成过程发生在: A. G1期 B. S期 C. G2期 D. M期 ()3. 活性染色质不具备下面哪一特性? A. 甲基化程度高 B. H2B的低磷酸化 C. 很少有组蛋白H1与其结合 D. 组蛋白乙酰化程度高 ()4. 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粒分离发生在下述哪一时期? A. 中期 B. 后期 C. 末期 D. 合成期 ()5. 成熟促进因子(MPF)不能促进: A. 卵母细胞成为卵细胞 B. 卵巢发育 C. G2向M期转化 D. 蛋白质的磷酸化 ()6. 联会复合体见于: A. 神经突触 B. 胞间连接 C. 多线染色体间 D. 同源染色体间 ()7. 下面哪一项的表达是哺乳动物通过G1期检查点的重要条件? A. Cyclin A B. Cyclin B C. Cyclin C D. Cyclin D ()8. 下面哪一项的受体通常不是细胞膜受体? A. 生长因子 B. 糖皮质激素 C. 肾上腺素 D. 胰岛素 ()9. 在蛋白质的分选过程中,如果一种多肽只有N端信号序列而没有停止转移序列,那么它合成后一般会进入到: A. 内质网腔中 B. 细胞核中 C. 成为跨膜蛋白 D.成为线粒体蛋白 ()10. 支持线粒体来源于细胞内共生细菌的下列论据中哪一条是不正确的? A. 线粒体具有环状DNA分子式 B. 能独立进行复制和转录 C. 具有80S的核糖体 D. 增殖分裂方式与细菌繁殖方式相同 ()11. 冰冻蚀刻技术主要用于: A. 电子显微镜 B. 光学显微镜 C. 原子力显微镜 D. 隧道显微镜 ()12. 人们推测RNA是生命起源中最早的生物大分子是因为: A. 细胞中有大量的RNA B. RNA具有信息载体和酶催化功能 C. RNA没有DNA和蛋白质稳定 D. RNA具有调控基因表达的功能 ()13. 从胎儿肺中得到的成纤维细胞可在体外条件下传50代,而从成人肺中得到的成纤维细胞只能在体外传20代,这主要是因为:

细 胞 生 物 学 教 程

细胞生物学教程 细胞增殖是生命的基本特征,种族的繁衍、个体的发育、机体的修复等都离不开细胞增殖。一个受精卵发育为初生婴儿,细胞数目增至1012个,长至成年有1014个,而成人体内每秒钟仍有数百万新细胞产生,以补偿血细胞、小肠粘膜细胞和上皮细胞的衰老和死亡。细胞增殖是通过细胞周期(cell cycle)来实现的,而细胞周期的有序运行是通过相关基因的严格监视和调控来保证的。细胞无限制增长对个体来说意味着癌症,个体无限制繁殖对地球来说意味着灾难。一个大肠杆菌若按20分钟分裂一次,并保持这一速度,则两天即可超过地球的重量。第一节基本概念一、什么是细胞周期细胞周期指由细胞分裂结束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所需的时间叫细胞周期时间。可分为四个阶段(图13-1):①G1期(gap1),指从有丝分裂完成到期DNA 复制之前的间隙时间;②S期(synthesis phase),指DNA复制的时期,只有在这一时期H3-TDR才能掺入新合成的DNA 中;③G2期(gap2),指DNA复制完成到有丝分裂开始之前的一段时间;④M期又称D期(mitosis or division),细胞分裂开始到结束。图13-1 细胞周期可划分为四个阶段从增殖的角度来看,可将高等动物的细胞分为三类:①连续分裂细胞,在细胞周期中连续运转因而又称为周期细胞,如表皮

生发层细胞、部分骨髓细胞。②休眠细胞暂不分裂,但在适当的刺激下可重新进入细胞周期,称G0期细胞,如淋巴细胞、肝、肾细胞等。③不分裂细胞,指不可逆地脱离细胞周期,不再分裂的细胞,又称终端细胞,如神经、肌肉、多形核细胞等等。细胞周期的时间长短与物种的细胞类型有关,如:小鼠十二指肠上皮细胞的周期为10小时,人类胃上皮细胞24小时,骨髓细胞18小时,培养的人了成纤维细胞18小时,CHO细胞14小时,HeLa细胞21小时。不同类型细胞的G1长短不同,是造成细胞周期差异的主要原因。二、细胞周期时间的测定标记有丝分裂百分率法(percentage labeled mitoses,PLM)是一种常用的测定细胞周期时间的方法。其原理是对测定细胞进行脉冲标记、定时取材、利用放射自显影技术显示标记细胞,通过统计标记有丝分裂细胞百分数的办法来测定细胞周期。有关名词:TG1:G1期的持续时间TG2:G2期的持续时间TS:S期的持续时间TM:M期的持续时间TC:一个细胞周期的持续时间PLM:标记的有丝分裂细胞所占的比例TDR:胸腺嘧啶核苷,是DNA 的特异前体,能被S期细胞摄入,而掺进DNA中。通常使用的是3H或者14C标记的TDR。测定原理(图13-2):①待测细胞经3H-TDR标记后,所有S期细胞均被标记。②S 期细胞经G2期才进入M期,所以一段时间内PLM=0。③开始出现标记M期细胞时,表示处于S期最后阶段的细胞,

(完整版)细胞生物学学习心得

细胞生物学学习体会 通过网络课程学习,有幸聆听到王金发教授对《细胞生物学》课程的讲授,使我不仅学到了细胞生物学专业新的知识与研究技术、方法,而且在教学方面也受益非浅。下面就我的学习谈一些体会。 一、全面学习了细胞生物学的专业知识 《细胞生物学》是一门包容量大、发展迅速的学科。内容涉及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内膜系统区室化形成及各种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细胞信号转导;细胞核、染色体以及基因表达;细胞骨架体系;细胞增殖及其调控;细胞分化、癌变及其调控;细胞的衰老与程序性死亡;细胞的起源与进化;细胞工程技术等多个方面。 (一)对细胞生物学的专业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 1、细胞通讯方面 记得第一次听王老师的课就是讲授细胞的通讯,在多细胞生物中,细胞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生活在细胞社会中,它们必须协调一致,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它们的协调是通过细胞通讯来完成的。细胞通讯是通过信号分子与受体的识别,从而在靶细胞内产生一系列反应的过程。信号分子有第一信使和第二信使之分,第二信使位于细胞内,由第一信使与受体识别后最先在胞内产生的,它主要与细胞内受体作用,所以受体也可分为表面受体和胞内受体。信号分子与受体的识别作用具有特异性。细胞信号传递所发生的反应有快速反应和慢速反应。快速反应是信号分子与受体作用后直接引起细胞内的一系列代谢反应;慢速反应则需要引起基因表达,再表现出各种代谢反应。细胞通讯过程是个复杂的过程,一个细胞的周围有上百种不同的信号分子,细胞要对这些信号分子进行分析,做出正确的反应。信号转换的研究在近年很热门,但进展缓慢,主要是因为信号转换的复杂性,不同信号的组合产生的效应是不一样的。 2、蛋白质的合成和分选机理 蛋白质的合成是在核糖体上,有两种合成体系,一种是在细胞质中游离的核糖体上,另一种是在膜旁核糖体上合成,它们合成的蛋白质将分布到不同的部

细胞生物学真题

2015年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细胞生物学真题 一、名词解释 1、协同运输 2、Hayflick界限 3、端粒 4、蛋白质分选 5、微管组织中心 6、光合磷酸化 7、细胞自噬 8、后翻译转运 二、英汉互译 1、connexion 2、desmosome 3、glyoxysome 4、phospholipid 5、ubiquitin 6、centromere 7、oncogene 8、thylakoid 9、regulated secretory pathway 10、gap junction 三、填空 1、略 2、真核细胞内蛋白质的糖基化为N-连接糖基化和O-连接糖基化两种形式,其中N连接糖基化起始于,O连接糖基化主要发生在 3、根据参与信号转导的作用方式不同,细胞表面受体分为三类:,, 4、烖类激素的受体属于胞内受体,这类受体一般都含有三个功能结构域:位于C端的结构域是结合位点,中间结构域是结合位点,N端结构域是结构域。 5、三种不同的运输小泡参与细胞的膜泡运输,包被小泡介导内质网向高尔基体的运输,包被小泡负责将蛋白质从高尔基体运回内质网,而包被小泡介导高尔基体向细胞质膜和胞内体及溶酶体的运输。 6、在锚定系统中,桥粒和半桥粒与细胞骨架系统中的相连接,而黏着带和黏着斑与细胞骨架系统中的相连接。 7、真核细胞中的MPF具有对底物蛋白进行磷酸化的作用,由连个亚基组成,其中具有催化作用的是,具有调节作用的是。 8、在细胞凋亡过程中,Caspase酶原的活化起着重要作用。依据Caspase在细胞凋亡通路中的作用先后可以分为起始Caspase和执行Caspase,起始Caspase的活化属于活化,执行Caspase的活化属于活化。 9、目前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细胞是。 10、内质网的驻留蛋白具有典型的回收信号,可以有效的防止这些蛋白被转运到高尔基体或实现逃逸蛋白的捕获。 四、选择题 1、以下哪种显微镜不能在普通大气环境下使用() A.微分干涉显微镜 B.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 C. 扫描隧道显微镜 D. 投射电子显微镜 2、在细胞质中其实,转移到内质网上合成的分泌蛋白,其特异的氨基酸的N末端的定位序列被称为() A. 信号肽 B.导肽 C. 转运肽 D.信号斑 3、小肠上皮吸收葡萄糖以及各种氨基酸时,主要通过()达到逆浓度梯度运输。 A.与Na+协同运输 B.与K+协同运输 C.与Ca2+协同运输 D.载体蛋白直接利用ATP 4、NO是一种信号分子,在体内主要由精氨酸产生,它的半衰期很短,故只用作与邻近细胞,他作用的靶酶是() A.腺苷酸环化酶 B.磷脂酶 C.鸟苷酸环化酶 D.蛋白激酶A

《细胞生物学》课程学习体会

《细胞生物学》课程学习体会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05年9-12月,本人在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进修学习,有幸聆听王金发教授的《细胞生物学》课程,使我不仅学到了细胞生物学专业新的知识与研究技术、方法,而且在教学方面也受益非浅。下面就我的学习谈一些体会。 一、全面学习了细胞生物学的专业知识 《细胞生物学》是一门包容量大、发展迅速的学科。内容涉及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内膜系统区室化形成及各种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细胞信号转导;细胞核、染色体以及基因表达;细胞骨架体系;细胞增殖及其调控;细胞分化、癌变及其调控;细胞的衰老与程序性死亡;细胞的起源与进化;细胞工程技术等多个方面。 (一)对细胞生物学的专业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 1、细胞通讯方面 记得第一次听王老师的课就是讲授细胞的通讯,在多细胞生物中,细胞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生活在细胞社会中,它们必须协调一致,才能维持机体的正

常生理机能,它们的协调是通过细胞通讯来完成的。细胞通讯是通过信号分子与受体的识别,从而在靶细胞内产生一系列反应的过程。信号分子有第一信使和第二信使之分,第二信使位于细胞内,由第一信使与受体识别后最先在胞内产生的,它主要与细胞内受体作用,所以受体也可分为表面受体和胞内受体。信号分子与受体的识别作用具有特异性。细胞信号传递所发生的反应有快速反应和慢速反应。快速反应是信号分子与受体作用后直接引起细胞内的一系列代谢反应;慢速反应则需要引起基因表达,再表现出各种代谢反应。细胞通讯过程是个复杂的过程,一个细胞的周围有上百种不同的信号分子,细胞要对这些信号分子进行分析,做出正确的反应。信号转换的研究在近年很热门,但进展缓慢,主要是因为信号转换的复杂性,不同信号的组合产生的效应是不一样的。 3、蛋白质的合成和分选机理 蛋白质的合成是在核糖体上,有两种合成体系,一种是在细胞质中游离的核糖体上,另一种是在膜旁核糖体上合成,它们合成的蛋白质将分布到不同的部位,如细胞膜、线粒体、核膜、细胞外等部位。这个过程叫蛋白质的分选,与信号肽和导肽有关。蛋白质的分选主要通过核孔运输、跨膜运输、小泡运输方式

细胞生物学实验

细胞培养基本理论 一细胞培养概述 细胞培养(cell culture)模拟机体内生理条件,将细胞从机体中取出,在人工条件下使其生存、生长、繁殖和传代,进行细胞生命过程、细胞癌变、细胞工程等问题的研究。 群体培养(mass culture)将大量细胞置于培养瓶中,让其贴壁或悬浮生长,形成均匀的单层细胞或单细胞悬液。 克隆培养(clone culture)即将少数的细胞加入培养瓶中,贴壁后彼此间隔距离较远,经过繁殖每一个细胞形成一个集落,称为克隆。 组织培养(tissue culture)指把活体的组织取出,分成小块,直接置于培养瓶底或通过胶原纤维血浆支持物的培养瓶底来进行培养。 特点:1.,组织不失散,细胞保持原有的组织关系。2,形成生长(cut growth)或形成由扁薄细胞构成的单层细胞培养物。3,在体外生长时,细胞间呈相互依存、互相影响的关系。 器官培养(organ culture)将活体中器官或器官一部分取出,在体外生长、生存,并使其保持器官原有的结构和功能特征的培养。 特点:1,培养的器官在合适的条件下能生长和分化,存活数周或1 年。2,观察受限,只能用组织切片的方法观察或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观察。 细胞培养优点:.1.活细胞:同时、大量、均一性、重复性;2.可控制: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可调控;3.研究方法多样:倒置、荧光、电子、激光共焦显微镜、流式细胞术、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同位素标记;4.应用广:不同物种、年龄、组织,正常或异常缺点:人工所模拟的条件与体内实际情况仍不完全相同;当细胞被置于体外培养后, 生活在缺乏动态平衡的环境中,时间久了,必然发生变化。 三细胞的形态和类型由不同生长方式造成的差异 呈悬浮生长时,因生长在液体环境中,胞内渗透压高于周围液体环境,因此胞体基本呈圆形。呈贴附于支持物上生长的细胞,开始为圆形,很快过渡成扁平形,并逐渐恢复至原先的细胞形态. 细胞来源:成纤维型细胞;上皮型细胞;其它,不定型 细胞按生长方式:贴壁型细胞(Monolayer cells);悬浮型细胞(Suspension cells)绝大多数有机体细胞属贴壁型细胞,只有少数细胞类型如某些肿瘤细胞和白细胞可在悬浮状态下生长。 按细胞形态(贴壁细胞):成纤维型细胞;上皮型细胞;其它,不定型 贴壁型生长细胞或锚着依存性细胞 处于体外培养状态下的贴附生长型细胞在形态上表现单一而失去了在体内原有的某些特征。形态各异反映其胚层起源。如来源于内外胚层的细胞多呈上皮型;来自中胚层的则易呈成纤维细胞型。分为成纤维型细胞;皮型细胞;游走型细胞;多形型细胞 贴壁型细胞形态比较 成纤维型细胞:梭形或不规则三角形;中央有卵圆形核;胞质向外伸出长短不同的突起;中胚层间质起源 上皮型细胞:扁平不规则多角形;细胞中央有圆形核;紧密相连单层膜样生长;内、外胚层细胞如皮肤、表皮衍生物、消化管上皮等 游走型细胞:散在生长,一般不连成片;细胞质经常伸出伪足或突起;活跃的游走或变形运动;羊水细胞培养的早期 多形细胞型:难以确定规律和稳定的形态;如神经组织的细胞等

《细胞生物学教程》第14章 细胞分化_百替生物

《细胞生物学教程》第14章细胞分化 第二节细胞分化的主要机制 前面提到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差异的过程,通过细胞分化,使具有相同遗传组成的细胞,择性地表达不同的基因,产生不同的结构蛋白、执行不同的功能,共同参与构成一个复杂的细胞社会——个体,所以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差别表达(differential expression)。细胞分化与形态发生(morphogenesis)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后是指通过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行为(如粘附、迁移、凋亡)塑造组织、器官和个体形态的过程。 随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细胞的发育方向逐渐被限定,当尚未定向的细胞不可逆地转变为某种定向细胞的时刻,细胞命运就被固定了,因而也称之为决定(determination),如哺乳动物桑椹胚的内细胞团和外围细胞,前者形成胚胎、后者形成滋养层。 不同种属动物,其早期胚胎细胞出现决定的时间不同。无脊椎动物早期的卵裂球已经决定,每个卵裂球可以形成身体一部分,但是任何一部分卵裂球都不能发育为完整的个体。而哺乳类胚胎在8细胞期以内,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为一个个体的能力,即使在16细胞期,仍可发现个别细胞具有独立发育成后代的能力。 细胞分化的机理及其复杂,概括而言细胞的分化命运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细胞的内部特性,二是细胞的外部环境,者与细胞的不对称分裂(asymmetric division)以及随机状态有关,尤其是不对称分裂使细胞内部得到不同的基因调控成分表现出一种不同于其它细胞的核质关系和应答信号的能力;后者表现为细胞应答不同的环境信号,启动特殊的基因表达,产生不同的细胞的行为,如分裂、生长、迁移、粘附、凋亡等,这些行为在形态发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以下我们对细胞的不对称分裂、诱导机制、细胞数量控制、细胞行为变化等分化和发育的主要机制作简要地介绍。一、不对称分裂 动物受精卵并不是均一结构,而是具有高度的异质性。首先,卵母细胞的核并不位于中央,而是在细胞外周靠近表面地方,极体就是从这里形成并释放出长的(图14-3),通常把极体释放的位点称为北极或动物极,而相对的一极称为南极或植物极。其次,卵细胞中的蛋白质、mRNA并非均匀分布的,而是定位于特定的空间。 动物卵细胞中,贮存有2-5万种不同的mRNA,专供受精卵的启动、分化和发育之用,用转录抑制剂放线菌素D处理

细胞生物学课后思考题答案(第四版)

第一章 1. 细胞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地位:以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探索生命活动规律,核心问题是将遗传与发育在细胞水平上的结合。 2)关系:应用现代物理学与化学的技术成就和分子生物学的概念与方法,研究生命现象及其规律。 1.根据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内容与你所掌握的生命科学知识,客观、恰当地评价细胞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答细胞生物学是一门从细胞的显微结构、超微结构和分子结构的各级水平研究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从而探索细胞生长、发育、分化、繁殖、遗传、变异、代谢、衰亡及进化等各种生命现象规律的科学。 生命体是多层次、非线性、多侧面的复杂结构体系,而细胞是生命体的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有了细胞才有完整的生命,一切生命现象的奥秘都要从细胞中寻找答案。 许多高等学校在生命科学的教学中,将细胞生物学确定为基础课程。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和生态学并列为生命科学的四大基础学科。细胞生物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日益明显。 2.通过学习细胞学发展简史,你如何认识细胞学说的重要性? 答1838-1839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德国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每个细胞作为相对独立的单位,但也与其他细胞相互影响。1858年Virchow对细胞学说做了重要的补充,强调细胞只能来自细胞。 细胞学说的提出对于生物科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细胞学说、进化论、孟德尔遗传学称为现代生物学的三大基石,而细胞学说又是后二者的基石。对细胞结构的了解是生物科学和医学分支进一步发展所不可缺少的。 3.试简明扼要地分析细胞生物学学科形成的客观条件,以及它今后发展的主要趋势。 答(1)细胞生物学学科形成的客观条件 细胞的发现(1665-1674) 1665年,胡克发表了《显微图谱》(《Micrographia》)一书,描述了用自制的显微镜(30倍)观察栎树软木塞切片时发现其中有许多小室,状如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