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第13课 五四运动

学案第13课 五四运动
学案第13课 五四运动

八年级历史学科学案

参考答案:

8.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

虽然辛亥革命刚刚结束不久,但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综合国力依然很弱,依然摆脱不了被侵犯的命运。

9.为什么说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实现了?

五四运动实现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目标,但是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10.教师提问: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因为五四运动由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的传播,社会主义已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因此是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1.材料说“这次民族运动迄今所采取的方式博得外国人的敬重”,指什么方式?

和平请愿、示威游行、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

12.通过本课学习从中你悟出了哪些五四精神?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该如何弘扬五四精神?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要热爱祖国,勤奋学习,严守纪律,努力成才

9.B 17.D 19.D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案第13课-五四运动

第13课五四运动 【目标解读】 【课程标准】 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学目标】 重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 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母亲用共产主义为我们命名, 我们开创新的世界。

歌词中对五四运动高度评价,说“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五四运动是怎样发生的?它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哪些影响?我们当代青年应如何弘扬五四精神?让我们一起步入今天的历史课堂。 【新课探究】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社会背景 (1)基本原因 【材料链接】 材料一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借口对德宣战,侵占胶济铁路和青岛等地。 1915年初,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袁世凯几乎全部接受了“二十一条”,实际上也就承认了日本在山东霸占的权益。 段祺瑞控制北京政府之后,大量向日本借款,以扩充自己的实力。日本乘机提出在山东驻军的侵略要求,段祺瑞政府竟表示“欣然同意”。 材料二北洋政府对人民的压榨:1912-1919年田赋增加了7倍,盐税、烟税、酒税增加了3倍,印花税增加了6倍。 材料三1916-1919年5月北洋政府共借外债100多次,债权国包括日、美、英、法、德、俄、比、荷等国,以中国的银行、矿山、交通、税收、国库券为担保。 【总结归纳】一方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利用欧洲列强无暇东顾之际,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一度形成了独霸中国的局面,此时的中外矛盾集中体现在中日矛盾上;另一方面,北洋政府实行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掠夺人民的反动政策。这些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基本原因。 (2)思想基础:辛亥革命失败后,为了继续探索新的道路以求得国家的独立富强和人民的自由幸福,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从而在中国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这股潮流是生机勃勃的、前进的、革命的。这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3)指导思想: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问题探究】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有哪些?

第13课 五四运动

第13课五四运动 【课标要求】 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学目标】 1.熟悉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记忆五四运动的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通过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认识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归纳教材的方法,归纳1919年6月前后,五四爱国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分析不同事物间的区别与联系。 3.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深刻领会“五四精神”的内涵,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 【教学重点】 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展示图片,情景导入)2017年5月4日,全国各地青年组织各种活动,纪念五四青年节。中央电视台还举办了主题为“激扬青春梦——五月的鲜花”五四晚会 我们知道每年的5月4日被定为“青年节”。那么,为什么把5月4日定为“青年节”?它与什么事件有关?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五四运动》。 【新课探究】 一、爆发 1.原因 教师: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战胜国在法国凡尔赛宫召开和会。(展示图片,并提问) 思考:中国是以什么身份参加的?中国代表带着什么期望来参加和会呢?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回答)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带着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主权等正当要求,希望能够改变中国在国际上的屈辱地位。 教师:“公理战胜强权”是中国人对巴黎和会的期许,也是鸦片战争以来几代中国人的梦想。 教师:(继续引导)一战期间中国主要面临哪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威胁? 学生:日本。 教师:巴黎和会上中日关于山东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1898年,德国强租胶州湾,把山东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1914年日本对德宣战,并加紧了侵华步伐。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了“二十一条”。这个条约不仅要求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还提出了其他的无理要求。 教师:巴黎和会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你如何评价巴黎和会? 学生:巴黎和会上列强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交给日本。巴黎和会是一次列强操纵的分赃会议。 教师:(展示探究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 学生:(讨论)虽然辛亥革命刚刚结束不久,但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都没有大的进步,北洋军阀政府对内镇压人民、对外投靠帝国主义,所以中国综合国力依然很弱,依然摆脱不了被侵犯的命运,正所谓“弱国无外交”。从列强方面说,则可以看出当时帝国主义实行的是强权政治。 教师: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了,这个消息传到国内马上激起了人民的愤怒,尤其是青年学生,

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熟悉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记忆五四运动的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过程与方法: 能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1919年6月前后,五四爱国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深刻领会“五四精神”的内涵,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是中国什么节日? 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今天就让一起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体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 (二)、新课讲授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中找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学生回答: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教师提问: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世界格局的变化不可避免的波及中国。以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何还是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 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教师概括: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仍然外受帝国主义的蹂躏,内有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落后,主权不能独立,中国依然受到被列强宰割的命运。作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北洋军阀政府,明知丧权,却准备在和约上签字。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北京青年学生凭借着一种对祖国无比诚挚的爱和胸腔中燃烧的青春热血,勇敢地走上历史舞台,吹响了革命求存的号角——五四运动。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五四运动第一时期的相关信息,并出示图片: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教师讲述:1919年6月,五四运动扩大到上海。出示材料: “多国家之土地,再为学生被拘速求释放。”——工人罢工 “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商人罢市 提出:6月份,五四运动的扩大有哪些表现?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除了学生罢课之外,还有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活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特点:五四运动突破了学生、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 2.教师提问:五四运动得到进一步扩大有哪些原因? 学生回答:陈独秀等人地积极号召、宣传;日本帝国主义的进一步威胁。 3.教师讲述:面对民族危机,上海工人积极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4.教师提问:这场声势浩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的结果如何?

2019年中考热点复习导学案:2019年五四运动100周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020-2021年备考 匠心巨作 精雕细琢 -by 中高考前沿 中考热点:2019年五四运动100周年

2019年是著名的五四运动一百周年 热点解析: 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是一场发生于中国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学生运动,以及包括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广义的五四运动则是指自1915年中日签订《二十一条》至1926年北伐战争之间,中国知识界和青年学生反思中国传统文化,追随“德先生”(民主)与“赛先生”(科学),探索强国之路的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党史一般将其定义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注意这里的"封建"一词是泛化的封建观),并以此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中考考点:

一、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二、经过 (一)爆发:1.时间、地点、主力: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 2.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体现反帝反封建的性质)、“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二)扩大:1919年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 三、结果: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①北洋军阀释放被捕的学生;②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③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四、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五、意义:在这次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一些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六、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名称 相同点不同点 社会 性质 革命任 务 领导阶 级 指导思 想 发展前途

2017-2018学年 第13课 五四运动 教案(部编版)

第13课 五四运动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及重大意义。 难点: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是中国什么节日? 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今天就让一起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体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中找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学生回答: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教师提问: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世界格局的变化不可避免的波及中国。以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何还是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 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教师概况: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仍然外受帝 国主义的蹂躏,内有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落后,主权不能独立,中国依然受到被 列强宰割的命运。作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北洋军阀政府,明知丧权,却准备在和 约上签字。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北京青年学生凭借着一种对祖国无比诚挚的爱和胸腔中燃烧的青春热血,勇敢地走上历史舞台,吹响了革命求存的号角——五四运动。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五四运动第一时期的相关信息,并出示图片: 时间:1919年5月4日; 地点:北京 参加者:北京3000多名学生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结果: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许多爱国学生。 目标导学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教师讲述:1919年6月,五四运动扩大到上海。出示材料: “多国家之土地,再为学生被拘速求释放。 ——工人罢工“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商人罢市 提出:6月份,五四运动的扩大有哪些表现?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除了学生罢课之外,还有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活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特点:五四运动突破了学生、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 2.教师提问:五四运动得到进一步扩大有哪些原因? 学生回答:陈独秀等人地积极号召、 日本帝国主义的进一步威胁。 3.教师讲述:面对民族危机,上海工人积极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4.教师提问:这场声势浩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的结果如何? 罢免了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的代表拒绝的和约上签字。 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教师提问:为什么说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实现了?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原因:五四运动实现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目标,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3课五四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认识到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意义;五四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比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民主革命异同中培养和提高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启发探究法,了解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通过播放视频影像、观察图片、列表比较等途径,认识五四运动的经过、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的爆发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五四精神。 【新课导入】 播放:《中国共青团团歌》并搭配相关文字画面。 教师:这跳动的音符、激昂的音乐仿佛把我们带回到近100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有人说,五四爱国运动是不可超越的,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这是对五四运动极高的评价。它是怎样发生的呢?让我们走进20世纪初的中国。 第一篇章五四前夜——山雨欲来 教师:20世纪初期的中国,布满阴霾。袁世凯对内实行独裁专制,北洋军阀对日本持妥协退让态度。而在这种黑暗中涌动着新潮,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尤其是新文化运动开启民智,促进民族觉醒,这一切都使黑暗中透露出新的曙光。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大的革命风暴即将席卷中国。巴黎和会点燃了这次风暴。 展示: 思考:(1)巴黎和会中国以什么身份参加? (2)中国代表团提出了什么要求? (3)结果如何?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教师:中国是战胜国,为什么却是这样的结果呢? 学生:弱国无外交。当时的北洋军阀实行对内镇压人民,对外投靠帝国主义的反动统治。英、美、法、日都想控制和侵略中国。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 优质课导学案_0

第13课五四运动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及重大意义。 突破策略:利用电影片段、图片和相关史料,带领学生探究分析,加深印象。 难点: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突破策略:贯穿于全课的学习之中,帮助学生把知识融会贯通。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咱们班级有多少同学已经加入共青团的?举手我看一下,在初中阶段我们以加入共青团为骄傲。那么你们一定很熟悉这首歌曲,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播放歌曲《光荣啊,中国共青团》中的一段。(以昂扬的歌曲导入新课,可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其兴趣。) 师:五月四日是中国的什么节日呀? 生:青年节 师: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 过渡:那么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学习什么?引出学习目标全班一起齐读。 二.新课讲授 自主探究: 1、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59--62页, 圈出下列问题答案,做好问题批注,并 尝试记忆,5分钟后交流。 ①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②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地点、参加者、 口号是什么? ③后期运动的中心转移到哪个城市? 运动的主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④五四运动的结果? 师:导火线是什么? 生: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教师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1919年1月,美、英、法、意、日等帝国主

义在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中国在一战中加入协约国一方派20万华工上战场,所以作为战胜国也出席了会议,并提出了三项正当的要求: (1)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2)废除日本对中国的二十一条” (3)收回山东主权。 师:由于帝国主义在华均拥有特权和利益,因此列强以不在“会议权限以内”首先否决了中国第一、二项要求。由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又奉行对外妥协的卖国政策,山东问题虽列入议程,但最后做出的决定却是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全部转让给日本。 教师概况: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后,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北京青年学生凭借着一种对祖国无比诚挚的爱和胸腔中燃烧的青春热血,勇敢地走上历史舞台,吹响了革命求存的号角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五四运动第一时期的相关信息,并出示图片: 时间:1919年5月4日;地点:北京 参加者:北京3000多名学生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结果: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许多爱国学生。 师: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拥护。陈独秀起草了《北京市民宣言》,号召社会各阶层人民起来反抗,而与此同时日本在天津、南京等地集结军舰,胁迫北洋政府取缔学生的爱国运动,这种挑衅的行为激起了反日怒潮。全国200多了城市的学生一致罢课。 教师讲述:6月5日,五四运动扩大到上海。 1、出示材料: “多国家之土地,再为学生被拘速求释放。” ——工人罢工“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商人罢市 提出:6月份,五四运动的扩大有哪些表现?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除了学生罢课之外,还有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活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特点:五四运动突破了学生、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 2.教师提问:五四运动得到进一步扩大有哪些原因? 学生回答:陈独秀等人地积极号召、宣传;日本帝国主义的进一步威胁。 3.教师讲述:面对民族危机,上海工人积极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4.教师提问:这场声势浩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的结果如何? 学生回答: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了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的代表拒绝的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实现了,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教师提问:为什么说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实现了?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原因:五四运动实现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目标,但是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5、总结以上得知五四运动的三个阶段(学生回答)

第13课 五四运动学案

第13课《五四运动》学案 【学习目标】:通过对五四运动运动的学习,感悟五四青年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自主学习】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的正当要求被拒,英、法、美等列强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点燃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2.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____________。 3.口号:“____________________”,“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4.扩大:6月3日,北京学生再次走上街头,开展大规模的_______活动,但遭镇压,800多人被捕。6月5日,上海工人______,商人_______。罢市风潮随即席卷全国十几个商业中心城市。 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5.结果: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___________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_______________上签字。 6.影响: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__________的一次重大胜利。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7.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爱国运动。 8.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__________________革命的开端。 【师生互学】 一、寻源五四 1、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二、图说五四 2、结合教材P60页内容,将四幅图排序,并简单描述五四运动第一阶段的过程。 北洋军阀出动军警镇压要求严惩卖国贼五四运动北京大学学生罢课 3、小组合作探讨:结合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 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分析五四运动具有什么性质? 4、结合教材P61页内容,根据四幅图简要描述五四运动第二阶段的过程。 上海工人罢工上海商人罢市全国各城市响应三罢斗争的报道

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一)课标内容:能概述五四运动的爆发的导火线以及基本史实,掌握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使学生了解并发扬五四精神。 (二)设计理念:本课内容较为生动,借助文字材料、图片和影像资料,以便于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认识和理解问题。同时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教材解读 (一)教材分析? 《五四爱国运动》是部编版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中的第二课。本课上承新文化运动,下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本单元的重点课程。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承上启下的革命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因此学好本课,将为学生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分三目内容,对五四爱国运动进行了详细的阐释。第一目“五四运动的爆发”,分析了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主力军和口号。第二目“五四运动的扩大”,介绍了五四运动的发展过程、结果。第三目“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则重点介绍了五四运动的性质、历史地位和意义。 (二)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有热情、有朝气、有一定的历史知识的积累和判断是非的基本能力,也有对历史学习方法的强烈求知欲望,因此,应特别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注意培养论丛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悉五四运动的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通过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认识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归纳教材的方法,使学生能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初步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激发学生学习五四青年“彻底地不妥协”的爱国精神,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导火线、过程和历史意义。 难点: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对以后新民主主义革命有重大影响,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五四运动的过程及历史意义;但八年级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较少,所以难以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三、教学准备

五四运动学案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课程标准 1、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 2、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课前预习案: 一、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侵略和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2)经济基础: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3)阶级基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无产阶级进一步壮大 (4)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5)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①召开:“一战”后,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商讨_____________等问题。 ②实质:英、法、美、日、意五强国操纵的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③中国外交失败:欧美列强做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决定,打破了中国人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幻想。 二、五四运动概况 1.第一阶段: (1)中心:_____________ (2)主力:青年学生 (3)斗争形式:示威游行 (4)口号:“外争国权、_____________”、“废除_____________”、“打倒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 2.第二阶段: (1)中心:由北京转移到_________; (2)主力(五四运动的特点):________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3)斗争形式:“三罢”斗争 3.初步成果: (1)北京政府罢免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三个卖国贼的职务;(2)中国代表拒绝在《》上签字; 三、五四精神

1.五四运动性质: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_____________运动; 2.五四运动的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体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它是中国从___________革命发展到___________革命的转折点。 (2)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与科学精神; (3)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3.五四精神:_____________、民主科学、_____________ ;主旋律:爱国主义精神。知识拓展: 1.比较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比较项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相同点社会性质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 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不同点领导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 想 群众基础缺乏群众基础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结果和前途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失败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所属世界革命的范畴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 一部分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 一部分 2、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1)从反帝方面看:运动的兴起是为了反抗巴黎和会对中国山东权益的宰割,斗争口号中也明确提出“外争国权”,最终迫使军阀政府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2)从反封建方面看:斗争口号中要求“内惩国贼”,矛头进一步指向北洋政府。迫使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并惩办了三个卖国贼。因此,整个运动体现出与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势力不妥协的革命斗争精神。 3.五四运动中的“三罢”斗争有哪些人参加?有什么特点? 五四运动中的“三罢”斗争参加者有学生、工人和商人。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导学案新人教版(1)

第13课五四运动 【学习目标】 1.掌握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中心以及初步胜利。 2.认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理解五四精神。 【学习重点】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 理解五四精神。 【预习自测】 (一)导火线: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二)概况: 1、爆发:(1)时间:年5月4日 (2)地点: 口号:“,内除国贼”“誓死力争,”“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陆宗舆、章宗祥。 2、扩大: (1)中心:由北京转移到 (2)主力:由学生转变为 (3)结果: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三)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和的爱国运动。 (四)历史意义: 1、中国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 2、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3、五四运动是中国___________革命的开端。 【合作探究】 从课文中你悟出了哪些五四精神?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该如何弘扬五四精神?

【解难答疑】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反馈拓展】 1.五四运动的口号有() 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③“提倡民主反对专制”④“废除二十一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列不属于五四运动取得的胜利成果是() A.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B.罢免了三个卖国外交官员的职务 C.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D.废除了“二十一条” 3.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 A.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B.北洋军阀逮捕爱国学生 C.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4.下列口号最能反映出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的是( ) A.“废除二十一条” 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5.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B.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

新人教版第13课五四运动说课稿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五四运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五四运动》,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课程地位:《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本课,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内容:本节一共有三个子目录,分别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的扩大、五四运动的意义。根据课标安排,我将用一课时的时间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3、教学目标: ! ①、知识与能力 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使学生认识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感悟五四运动的精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大量的文字资料和提取教材图片中信息,引导学生掌握 五四运动的爆发、扩大、胜利和意义。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学习,感悟五四青年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3、重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 4、难点: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意义 二、说教法与学法: 1、学情分析: 根据八年级学生思想比较活跃、主动参与性较强,这就是有助于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展开教学。 2、教法 结合内容特点及学生实际,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将综合的运用情境创设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史料分析法等,进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3、学法 指导学生从史料、图片以及电影片段中捕捉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把握历史宏观概念、获取知识。 、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的学习(2分) 我通过播放《中国共青团团歌》作为背景音乐,把学生的思绪带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是中国什么节日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 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篇章。 (二)新知探究 1、五四运动的爆发(10分)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优质教案

第13课 五四运动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及重大意义。 难点: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师: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是中国什么节日? 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今天就让一起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体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中找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学生回答: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教师提问: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世界格局的变化不可避免的波及中国。以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何还是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 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教师概况: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仍然外受帝国主义的蹂躏,内有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落后,主权不能独立,中国依然受到被 列强宰割的命运。作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北洋军阀政府,明知丧权,却准备在和 约上签字。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北京青年学生凭借着一种对祖国无比诚挚的爱和胸 腔中燃烧的青春热血,勇敢地走上历史舞台,吹响了革命求存的号角——五四运动。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五四运动第一时期的相关信息,并出示图片: 时间:1919年5月4日; 地点:北京 参加者:北京3000多名学生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结果: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许多爱国学生。 目标导学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 优质课导学案_1

五四运动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对五四运动的背景、经过、影响等的讲述和分析,比较1919年6月前后五四爱国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培养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五四运动基本史实的学习和讨论活动,初步理解五四精神,激发学生学习五四青年的“彻底地不妥协”的爱国精神,学习他们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的过程和历史意义。 难点:1、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如何理解五四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是中国什么节日? 公历五月四日是我国的青年节,起源于“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不仅是一场学生运动,它还是一个时代的节点,是千年荣耀的骄傲与近代百年屈辱的交汇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五四运动。 <二>自主学习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根据学习目标,预习课本,说一说: 1.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2.五四运动的爆发的时间,地点,领导阶级,主力,口号; 3.五四运动扩大化后的时间、地点、领导阶级、主力、以及五四运动扩大前后有什么变化? <三>新课讲授

1,五四运动是在什么情况下爆发的? 根据课本,结合图片说一说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地点,领导阶级,主力,口号; 时间:1919年5月4日, 地点:北京 主力:学生天安门前集会,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口号“外争主权”体现了反帝,“内除国贼”体现了反封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反映五四运动的性质 2,五四运动扩大后的情况? 时间:6月5日 主力:工人群众 地点:上海 形势: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 3,五四运动的结果 1、北洋军阀释放被捕的学生 2、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3、中国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 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实现。 总结分析五四运动前后期的变化: 工人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 3.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新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爱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性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地位)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革命最大的区别?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教学设计):第13课 五四运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第13课五四运动 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熟悉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记忆五四运动的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通过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认识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归纳教材的方法,归纳1919年6月前后,五四爱国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分析不同事物间的区别与联系。 3.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深刻领会“五四精神”的内涵,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 重点 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难点 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师:(展示图片,情景导入)2017年5月4日,全国各地青年组织各种活动,纪念五四青年节。中央电视台还举办了主题为“激扬青春梦——五月的鲜花”五四晚会。 我们知道每年的5月4日被定为“青年节”。那么,为什么把5月4日定为“青年节”?它与什么事件有关?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五四运动》。 一、爆发 1.原因 教师: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战胜国在法国凡尔赛宫召开和会。(展示图片,并提问)

思考:中国是以什么身份参加的?中国代表带着什么期望来参加和会呢?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回答)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带着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主权等正当要求,希望能够改变中国在国际上的屈辱地位。 教师:“公理战胜强权”是中国人对巴黎和会的期许,也是鸦片战争以来几代中国人的梦想。 教师:(继续引导)一战期间中国主要面临哪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威胁? 学生:日本。 教师:巴黎和会上中日关于山东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1898年,德国强租胶州湾,把山东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1914年日本对德宣战,并加紧了侵华步伐。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了“二十一条”。这个条约不仅要求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还提出了其他的无理要求。 教师:巴黎和会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你如何评价巴黎和会? 学生:巴黎和会上列强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交给日本。巴黎和会是一次列强操纵的分赃会议。 教师:(展示探究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 学生:(讨论)虽然辛亥革命刚刚结束不久,但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都没有大的进步,北洋军阀政府对内镇压人民、对外投靠帝国主义,所以中国综合国力依然很弱,依然摆脱不了被侵犯的命运,正所谓“弱国无外交”。从列强方面说,则可以看出当时帝国主义实行的是强权政治。 教师: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了,这个消息传到国内马上激起了人民的愤怒,尤其是青年学生,他们面对失败,感到屈辱和愤怒,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2.爆发 教师:(播放《五四运动》片段,并提出问题)领导这次运动的人物都有谁?五四运动中学生提出了什么样的口号?由这些口号可以看出人民把斗争矛头对准了谁?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领导人有陈独秀。 学生:口号有“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教师:“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将矛头指向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口号反映了学生什么样的心态和要求? 学生:维护国家主权,收复国家领土——爱国;宁死也要斗争到底——不妥协、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教师:五四运动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下面大家根据教材把五四运动爆发后这一阶段的相关知识点用表格形式整理出来。(指导学生整理) 学生:

第13课五四运动

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及重大意义。 难点: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导入新课】 师: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是中国什么节日? 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体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 【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中找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学生回答: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教师提问: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世界格局的变化不可避免的波及中国。以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何还是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 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教师概况: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仍然外受帝国主

义的蹂躏,内有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落后,主权不能独立,中国依然受到被列强宰割的命运。作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北洋军阀政府,明知丧权,却准备在和约上签字。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北京青年学生凭借着一种对祖国无比诚挚的爱和胸腔中燃烧的青春热血,勇敢地走上历史舞台,吹响了革命求存的号角——五四运动。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五四运动这一时期的相关信息,并出示图片: 时间:1919年5月4日;地点:北京 参加者:北京3000多名学生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结果: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许多爱国学生。 目标导学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教师讲述:1919年6月,五四运动扩大到上海。出示材料: “多国家之土地,再为学生被拘速求释放。”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五四运动》精品教案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新编九年制义务教育历史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的内容。上一课是新文化运动, 下一课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次承上启下的革命运动。它上承辛亥革命即旧民主主义革命,下启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因此,本节课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这一节学好了,将为学生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打下坚实的基础。又因为本节课抽象名词概念较多,与历史课所具有的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有所差别。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一问题。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熟悉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记忆五四运动的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 2.通过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认识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1919年6月前后,五四爱国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通过本课学习,能使学生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分析不同事物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深刻领会“五四精神”的内涵,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 【教学重点】 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资料收集 1.来源于我国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的节日有哪些?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战争的双方是协约国和同盟国,分别包括哪些国家。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对中国进行了哪些侵略活动? 4.什么是五四精神?怎样弘扬五四精神? ◆动手制作 仿制五四运动时期标语和条幅、旗帜。上面书写以下文字: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