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育《大学》练习与答案

国学教育《大学》练习与答案
国学教育《大学》练习与答案

《大学》

1.判断题

“人之有技,媢疾以恶之”中的“恶”字是丑恶的意思。×

2.判断题

“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可以理解为:上仁下忠,那么什么事都能做成,府库的财货,都会成为国君的财富。√

3.判断题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中第一个“明”作动词用,是“使……显明”的意思。√

4.判断题

“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这里的“硕”有壮硕、茂盛的意思√

5.判断题

“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意思溺爱子女的人不知道自己孩子的缺点,期盼庄稼长势旺盛的农夫看不出自己禾苗的壮硕。指人不能全面看待事物。√

6.判断题

“弟者,所以事长也”意思是:弟弟就是要奉事兄长的。×

7.判断题

“畜马乘,不察于鸡豚”意思是:有四匹马拉车的大夫,就不应当去关心、计较那些鸡豚小事。√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意思是鸟尚且知道在它应该栖息的地方栖息,难道人还不如鸟吗?√

9.判断题

人“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中“辟”是逃开、躲避的意思。√10.判断题

《大学》在唐代被列为“四书”之一。×

11.判断题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这里的“子”指孟子。×

12.判断题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意思是:得到民心,就能得到国家;失去民心,就会失去国家。√

13.判断题

《大学》认为,国君应以德为本,以财为末。如果本末倒置,就会民心离散,国家不安。√

14.判断题

“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点出治国需先齐家的观点。√15.判断题

“一言偾事,一人定国”意思是“一句话可以败坏整个事业,一个人可以安定整个国家。”√

16.判断题

《大学》是战国时孔子的孙子子思所作。×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本”指“根本”。√18.判断题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的意思与“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相近,即得民心者得天下。√

19.判断题

“如琢如磨者,自修也”说的是反复琢磨,向老师请教。×

20.判断题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说的是“治学应如切磋骨器那样,有严谨的态度。”√

21.判断题

“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这里的“退”是“退缩”的意思。√

22.判断题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意思是:切磋探讨,交流观点是道学的主要学习形式。√

23.判断题

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意思是:能领导国家生财有道的人必定是从小开始培养的。×

24.判断题

“致知在格物”意思是:要获得丰富的知识,在于穷究事物的原理。√

“人之视己,见其肺肝然”意为:别人早已看穿了你所做的一切,就像能看到你的肺、肝一样清楚。×

26.判断题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意思是:本来乱的到后来治理好了是不可能的。√

27.判断题

“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意思是:家人尚且不能管教好,而能教育好别人,是没有过的事。√

28.判断题

“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意思是:端庄的文王,他的品德正大光明,做事能小心谨慎。√

29.判断题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周”指“周全”。×

30.判断题

“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意思是:没有爱好道义而事情不结束的。×

31.判断题

“瞻彼淇澳,绿竹猗猗”,“猗猗”指竹子茂盛的样子。√

32.判断题

《大学》探讨了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以“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三大纲领。√

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舅犯是人名,姓舅名犯。×

34.判断题

“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中“啻”读作“chì”√35.判断题

“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指一个人的言语和内心不符,表里不

一。×

36.判断题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蓁”读作“zhēn”。√37.判断题

“小人之始为国家,菑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大学》认为,只要君主善良,臣子中有小人也无所谓,不会对国家造成太大的危害。×

38.判断题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於戏”是叹词,同“呜呼”√39.判断题

“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中“鲜”的意思是“新鲜”。×

40.判断题

“瞻彼淇澳”中“澳”字的读音是“ào”。×

41.单选题

“孝者,所以事()也。”横线处补充正确的是

A.君√

B.父

C.兄

D.圣

42.单选题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横线处补充正确的是。”

A.止于至善√

B.止于至美

C.止于至真

D.止于至德

43.单选题

“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中的“喧”意为

A.忘记√

B.宣扬

C.交往

D.喧闹

44.单选题

““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一句,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穆穆”形容文王端庄恭敬的样子。

B.“缉熙”是“光明”的意思争

C.“敬”是“恭敬”的意思。

D.“于”是“在”的意思√

45.单选题

“为人子,______”横线处补充正确的是

A.止于礼

B.止于仁

C.止于孝√

D.止于义

46.单选题

《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中“止”的意思是

A.居住√

B.停止

C.达到

D.栖息

47.单选题

《大学》中所引用的《康诰》、《大甲》、《帝典》篇都出自

A.《左传》

B.《春秋》

C.《尚书》√

D.《史记》

48.单选题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以下理解错误的是

A.本,即根本,指修身。

B.末,末梢、枝节,指治国平天下之事√

国学经典诵读——《大学》分章选读

天问国际学校国学经典诵读 《大学》第八章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译文 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为心有愤怒就不能够端正;心有恐惧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样:虽然在看,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虽然在听,但却像没有听见一样;虽然在吃东西,但却一点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所以说,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 注释 (01)身:程颐认为应为“心”。忿懥(zhì):愤怒。

天问国际学校国学经典诵读 《大学》第九章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译文 之所以说管理好家庭和家族要先修养自身,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亲爱的人会有偏爱;对于自己厌恶的人会有偏恨;对于自己敬畏的人会有偏向;对于自己同情的人会有偏心;对于自己轻视的人会有偏见。因此,很少有人能喜爱某人又看到那人的缺点,厌恶某人又看到那人的优点。所以有谚语说:“人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坏,人都不满足自己庄稼的好。”这就是不修养自身就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注释 (01)之:即“于”,对于。辟:偏颇,偏向。 (02)哀矜:同情,怜悯。 (03)敖:骄做。惰:怠慢。 (04)硕:大,肥壮。

天问国际学校国学经典诵读 《大学》第十章(1)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 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 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 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译文 之所以说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是因为不能管教好家人而能管教好别人的人,是没有的,所以,有修养的人在家里就受到了治理国家方面的教育:对父母的孝顺可以用于侍奉君主;对兄长的恭敬可以用于侍奉官长;对子女的慈爱可以用于统治民众。 《康浩》说:“如同爱护婴儿一样。”内心真诚地去追求,即使达不到目标,也不会相差太远。要知道,没有先学会了养孩子再去出嫁的人啊! 注释 (01)悌:指弟弟应该绝对服从哥哥。 (02)慈:指父母爱子女。 (03)如保赤子:《尚书·周书·康诰》原文作“若保赤子。”这是周成王告诫康叔的话,意思是保护平民百姓如母亲养护婴孩一样。赤子,婴孩。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中华文化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它们经过时间淘漉和历史沉淀的文化精品。中国文库网为大家带来的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 3、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 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教学:有词朗诵、配乐美文欣赏、唱诗词。 三、教学准备: 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

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或美文,并精心准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人员安排多种多样。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课: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 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在经典诵读比赛中感受经典文化的艺术魅力。 (二)措施与要求 “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理想境界。鉴于此,提出如下要求:(1)保证诵读时间。每周一、三、五早读时间及每周的晚自习时间为诵读时间,天天坚持。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教学。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提倡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要把以往课前一支歌换为一首诗,开展“课前一吟”教学,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2)教师要根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根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

国学经典诵读推荐篇目

国学经典诵读推荐篇目第一部分:概说 一、指导思想 党的十八大《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把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放在了突出位置,核心价值向传统文化回归,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寻找答案,而不能一味照搬西方文化理念。要把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精髓,以及一切有益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来,古为今用,当代核心价值应当大量地从中吸取养分,而不能将其妖魔化,甚至另起炉灶,事实证明那是行不通的。 为此,我们要结合德育大纲、中小学语文教学标准,结合“中国梦”和《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充分汲取传统教育中科学的方法,在我校系统、适量地开展“国学经典”诵读,使孩子们从小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渐染,在道德、文化的修养上达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二、目的与意义: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在吟诵表演中让中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5.诵读的过程就是学生书面语建设的过程。传统经典,字字珠玑,金声玉振。我们应当让广大青少年在吟咏诵读中含英咀华、衔华佩实,使他们不再有灿烂的心声无以言表的尴尬,少一点粗俗的表白,多一点儒雅的谈吐;少一点词穷木讷,多一点含蓄幽默。在学习与生活中左右逢源、信手拈来、出口成章、下笔有神。 三、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来源 (一)以儒家经典为核心的传统经典。 (二)优秀的古诗文 四、国学诵读经典的处理原则 在充分尊重原典的完整性的基础上,谨慎地弃除或改写经典中一些确实与

中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深远意义、影响 我们学校开展的国学经典诵读,主要是指在校内开展《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笠翁对韵》、《大学》、《中庸》等国学经典的诵读活动。那么,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对孩子又会产生什么作用和影响呢?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国学经典诵读对孩子的深远意义及影响。 一、深远意义 开展中华经典古诗文的诵读研究,可以促进学生的记忆力。人的智力水平主要取决于记忆力水平,而记忆力是可以通过充分的开发和锻炼而不断提升的。儿童时期是开发记忆力的最佳时期,如果错过了这个最佳开发期,将永远无法弥补。让孩子们在儿童时期大量诵读千古美文,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是最佳的方式之一。当大量的语言文字的精华,通过反反复复的诵读而深深的印进儿童的大脑里,其智力的发展就有了一个广阔的知识平台。当这种背诵成为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和习惯的时候,孩子们的记忆力会得到非常好的锻炼。 开展中华经典古诗文的诵读研究,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除了进一步深化语文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外,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展学生的阅读量。只有学生广读博览,有了丰富的海量的语言储备,语文素养的提高才有宽厚的基础。 正是因为上述原因,《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倡导经典诗文的背诵和积累,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诵读优秀诗文,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和“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的要求。“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诵读、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段)”。 开展中华经典古诗文的诵读研究,可以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孩子们拿起手中的笔,自主探索用手抄报的形式展示诗文诵读成果,手抄报上诗画合璧、图文并茂,既锻炼学生的综合性语文实践能力,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五年级上册《大学》

大学 一 【原文】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4。知止而后有定5,定而后能静6,静而后能安7,安而后能虑8,虑而后能得9。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注释】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的最终目的。大学:在古代其含义有两种:“博学”之态;与“小学”相对的“大人之学”。古代儿童八岁上小学,主要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之类的文化课和基本的礼节。十五岁后可进入大学,开始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两种含义虽有明显的区别之处,但都有“博学”之意。道:本指道路,在这里指的是在学习政治、哲学时所掌握的规律和原则。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彰显、发扬之意。第二个“明”是形容词,含有高尚、光辉的意思。 2.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彰显、发扬之意。第二个“明”是形容词,含有高尚、光辉的意思。 3.亲民:一说是“新民”,使人弃旧因新,弃恶扬善。引导、教化人民之意。 4.止于:处在。 5.知止:明确目标所在。 6.静:心不妄动。 7.安:所处而安。 8.虑:处事精详。 9.得:得到成果。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知道要达到“至善”的境界方能确定目标,确定目标后方能心地宁静,心地宁静方能安稳不乱,安稳不乱方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方能达到“至善”。凡物都有根本有末节,凡事都有终端有始端,知道了它们的先后次序,就与《大学》的宗旨相差不远了。 二 【原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1。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2。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3。致知在格物4。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国学经典诵读进校园

国学经典诵读进校园,延“中国人” 气质 我国的国学经典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间,万口传育,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很多卓有成就的学者,在回忆自己成长历程时,都感慨得益于早年的启蒙教育,尤其是国学的诵读,培养了他们的人生信念以及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但是当今社会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给孩子更多的是物质上的满足,不仅造成孩子自私的性格,更让孩子对现代化设备的依赖。曾经有很多人说读国学是历史的倒退,作为一名家长更作为一名教师,更应和孩子一起读国学、谈国学。让国学经典诵读进校园,延“中国人”气质。 一、为什么要开展国学经典诵读。 中国教育学会“关于诵读中华文化经典与素质教育实验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关于儿童诵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与潜能开发”、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新世纪国学启蒙教育研究”、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南省中西文化经典导读实验科研课题”等系列关于经典教育的“十五”、“十一五”课题成果研究表明,儿童诵读经典能有效帮助孩子: 1、可以明显、快速地增加识字量;如一个月可以学会《千字文》,即认识近1000个汉字,诵读国学经典两年,即可自然轻松认识3000多汉字,相当于达到小学六年级的识字水平。 2、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奠定优美人格:小朋友通过系统地学习《弟子规》

《三字经》等国学经典,班风、校风明显好转;家长纷纷表示:孩子变得讲礼貌,讲卫生,更加懂事、孝顺了。 3、明显提高孩子专注力,开发智力:汉字具有促进左、右脑功能平衡发展的作用,通过汉字来开发儿童智力,儿童可较长时间(如2小时以上)集中注意力于阅读等学习活动,这能极大地开发儿童的学习能力。 4、显著提升记忆力、理解力:通过2~3年的经典诵读,几乎每个坚持诵读的儿童,都能够背诵《大学》、《中庸》、《老子》、《论语》等30000字以上的经典著作,部分孩子甚至拥有过目不忘的阅读记忆能力。 二、国学经典诵读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每一个方面。 几年来,在学校领导的统筹安排下,全方位推进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国学经典诵读形式。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了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提高广大学生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经典诵读和德育教育密切结合、经典诵读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密切结合为方法,通过经典诵读教育学生做有崇高理想的人、有生命精神的人、有高尚道德的人、有诗意情愫的人;以知书识礼、知行合一为目标,从校长、教师到学生,通过诵读提高文明程度,用老师的识礼带动学生的识礼,使我们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举手投足都逐渐变得有修养,最终实现了学生知识的成长与精神的成长一致,这就是我们所倡导的“浩然正气”。 1.充分保证国学诵读的教学时间。 学科渗透国学经典内容,各科教师灵活运用,也可以利用课堂中场2分钟左右的时间教学或互动,以调节课堂。每天的晨读中必须有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内容,并对学生的诵读进行指导。以亲子活动的方式在家灵活掌握。利用校园固定展板、班级板报、校园广播经典,营造诵读气氛。

国学经典诵读内容

国学经典诵读——《论语》 一、学而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5.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二、为政 6.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8.子曰:“由,诲(huì)汝(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 10.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 11.子张学干禄(lù)。子曰:”多闻阙(quē)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dài),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1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yú)矩。” 15.子曰:“君子不器。” 16.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三、八佾(yì) 17.孔子谓季氏:“八佾(yì)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8.子谓韶(sháo):“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19.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四、公冶长 20.宰予旦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wū)也。于予与何诛(zhū)?” 21.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2.子曰:“十室之邑(yì),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23.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五、里仁 24.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25.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27.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8.子曰:“君子欲讷(nè)于言而敏于行。” 29.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30.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31.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3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3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34.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

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方案

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方案 一、比赛主题:诵读中华经典,营造书香校园 二、比赛目的 通过组织学生经典诵读比赛的方式,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经典的兴趣,增强广大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努力营造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的浓厚氛围,积极推动经典诵读活动进课堂、进校园、进家庭。 三、比赛时间:XX年11月18日(第11周星期一) 四、比赛地点:各班教室 五、比赛对象:3—5年级全体学生 六、参赛要求 1.以班为单位参赛,要求全班学生参加,着装统一,整齐大方。 2.比赛内容由各班自行从《国学经典读本》、《弟子规》、《三字经》、唐诗宋词等书中去挑选,要求制作多媒体课件,尽量配乐。比赛形式由各班自行安排。 七、评奖办法 1.邀请学校领导及相关老师组成评委会,根据各班的诵读形式、表演特点及诵读整体效果等方面进行现场打分。

2.根据比赛情况和现场评分,分年级设奖。 三年级:一等奖:3个二等奖:3个 四年级: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 五年级: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 八、评分标准 比赛采取100分制,其中: a.作品内容(15分):选材内容符合比赛要求,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b.节目形式(15分):形式灵活新颖,令人耳目一新。如有配乐,配乐与所朗诵篇章意境吻合,节奏和谐; c.语言技巧(40分):普通话标准,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嗓音条件较好,声音圆润悦耳,语言流畅,语速得当; d.临场表现(30分):衣着得体,体态语适当,表演到位,台风大方,感情充沛,感染力强,现场效果好。 九、人员安排 评委:黄勇桂建明周群意杨辉宇朱丽华邓英姿 胡新兰罗彪肖丽华陈敏何恒嘉周碧华 统分:李致富 摄影:袁娟

【国学经典诵读文稿】三年级下册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诵读文稿】三年级下册国学经典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薄浣我衣。 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区教育局成立“国学经典诵读篇目研发小组”,拟编订经典诵读地方教材,我承担选择、提供与语文教学相匹配的经典篇目的任务。现将初稿发在这里,敬请同仁指教。 依据各年级段教学任务、教材特性、学生认知特点,以单元“综合性学习”主题为选篇方向,兼顾人文性与思想性。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配合七—九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材) 七年级(上) 我就是我《小松》(唐·杜荀鹤)《竹》(梁·刘孝先)《梅花》(北宋·王安石)《橘颂》(屈原) 感受自然《春日》(南朝梁·萧绎)《夏日》(北宋·张耒)《秋日》(南朝梁·鲍泉)《冬》(明·康海) 探索月球的奥秘《夜月》(唐·刘方平)《望洞庭》(唐·刘禹锡)《霜月》(唐·李商隐)《嫦娥》(明·边贡) 我爱我家《人日思归》(南北朝·薛道衡)《秋思》(唐·张籍)《邯郸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京师得家书》(明·袁凯) 七年级(下) 成长的烦恼《示子侄》(《王夫之集》节选)《曾国藩家书》(节选) 黄河,母亲河《浪淘沙》(唐·刘禹锡)《黄河八韵寄呈圣俞》(宋·欧阳修)《黄河》(宋·王安石)《过黄河》(明·李东阳) 戏曲大舞台京剧空城计“我正在城楼观山景”;河南豫剧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儿”;越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黄梅戏女驸马“谁料皇榜中状元”;河北梆子“大登殿” 马的世界《房兵曹胡马》(唐·杜甫)《紫骝马》(唐·李白)《骢马》(唐·沈佺期)《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唐·李贺) 八年级(上)

国学经典诵读内容

国学经典诵读——《论语》三、八佾(yì) 17.孔子谓季氏:“八佾(yì)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一、学而18.子谓韶(sháo):“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不亦n)“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1.子曰:(yù19.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君子乎?”四、公冶长曾子曰:2.“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0.宰予旦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w ū)也。于予与何诛(zhū)?””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21. ”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ì),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22.子曰:“十室之邑(y“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有子曰:5.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23. 礼节之,亦不可行也。”五、里仁二、为政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2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6.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子曰:”25. à,思而不学则殆(ǎng)di。”)“学而不思则罔7.子曰:(w 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26.子曰: )汝(r”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ǔ)ì“由,诲8.子曰:(hu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27.子曰:è),其何以行之哉?”yuí)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小车无軏(”è)于言而敏于行。28.子曰:“君子欲讷(n ”“见义不为,无勇也。10.子曰:”子曰:“德不孤,必有邻。29.,慎)ē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idà(qu”多闻阙。子曰:ù.子张学干禄11(l)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子曰:30. 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31.子曰:子曰:12.“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唯子曰:. 33.”3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子曰:13. 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子曰:14.“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子曰:34. 矩。”)ú(y十而从心所欲,不踰必èi)(p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君子不器。子曰:15. 于是。”子曰:16.“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国学经典诵读——《中庸》(节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yú)离也;可离,l ǜ)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天命之谓性,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非道也。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n )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sh是故君子戒慎(shè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èn)其独也。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厚,未之有也。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

国学经典诵读

关于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 一、诵读时机:尽早开始,十三岁以前,是最好时机; 教材:四个层次,由难到简。 一级:儒家《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二级,《易经》《诗经》《老子》〈庄子〉〉 三级,古文、唐诗、宋词、元曲 四级、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 方法:读、背,有音乐读经、美术读经、文字读经,反复读、诵 三百读经法:每天至少读一百个字,至少读一百遍,无论读了多少字读了多少遍,都是好的,都给一百分,故称三百法 二、读经四要则1、尽早读:自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2、老实读:只是读,不辅助以游戏、解释等,心静定3、大量读:长时间读,读尽量多的字数,读尽量多的内容4、快乐读:有一个愉悦快乐的心情,放松地读 三、培养孩子的兴趣1、父母老师要有很高的热情2、孩子有同伴一起读3、成就感:反复诵读,能读能诵,能识字,能积累词汇,及时表扬赞赏鼓励。 国学经典诵读哪些最适合小学生? 最最主要的就是《弟子规》这个是根基,其次是《声律启蒙》、《百家姓》、《增广贤文》、《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唐诗三百首》、《宋诗》、《元曲三百首》、《宋词》、《论语》、《诗经》 一、推荐提纲 幼儿园阶段: (一)国学经典: 注音版的《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二)简要说明: “三百千”,要求以普通话注音,“不求甚解、但求熟背”,让孩子从小就把“三百千”完整地记忆,准确地诵读,获得基本的文化熏陶,得到规范的语言训练,对祖国对家乡有基本的感性的认识和爱。 小学一二年级: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音版的《弟子规》 有计划地复习诵读注音版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二)古典诗词: 《咏鹅》、《草》、《静夜思》、《春晓》、《清明》、《一去二三里》、《悯农》(其一)、《江上渔者》、《江南》(汉乐府)、《江南好》(词)、《风》、《咏柳》、《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村居》、《悯农》(其二)《游子吟》、《游园不值》、《枫桥夜泊》、《春日》、《回乡偶书》、《敕勒歌》、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一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一 幼儿园阶段 国学经典:注音版的《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三百千"及",要求以普通话注音,"不求甚解、但求熟背",让孩子从小就把"三百千"完整地记忆,准确地诵读,获得基本的文化熏陶,得到规范的语言训练,对祖国对家乡有基本的感性的认识和爱。 二小学阶段 小学一二年级: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音版的《弟子规》 有计划地复习诵读注音版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二)古典诗词: 《咏鹅》《草》《静夜思》《春晓》《清明》《一去二三里》《悯农》(其一)《江上渔者》《江南》(汉乐府)《江南好》(词)《风》《咏柳》《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村居》《悯农》(其二)《游子吟》《游园不值》《枫桥夜泊》《春日》《回乡偶书》《敕勒歌》《山行》《梅花》《江雪》《长歌行》(汉乐府) (三)简要说明: 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幼儿阶段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完成注音版的《弟子规》的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渐悟词义句义,但不讲解,不分析。古典诗词的诵读要特别注意"口诵心惟",

要学生能背诵,还能够大概地理解其意思,以"三看三抓三品"的原则指导学生诵读。" 小学三四年级: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释版的《弟子规》的诵读理解。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朱子家训》《学庸论语》《孟子》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笠翁对韵》 (二)古典诗词: 《江雪》《忆江南》《绝句-迟日江山丽》《小池》《江南春》《塞下曲--林暗草惊风》《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早发白帝城》《夏日绝句》《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滁州西涧》《寻隐者不遇》《题西林壁》《望天门山》《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乐游原》《秋浦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七步诗》《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送元二使安西》《题临安邸》《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芙蓉楼送辛渐》《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鹿柴》《赠汪伦》《宿建德江》《古朗月行》卜算子【宋】刘克庄"片片蝶衣轻" 浪淘沙【南唐】李煜"帘外雨" 虞美人·听雨【宋】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 守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 (三)简要说明: 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一二年级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

国学经典诵读——《大学》分章选读

天问国际学校国学经典诵读 《大学》第十章(3)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 《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译文 《诗经》说:“桃花鲜美,树叶茂密,这个姑娘出嫁了、让全家人都和睦。”让全家人都和睦,然后才能够让一国的人都和睦。《诗经》说:“兄弟和睦。”兄弟和睦了,然后才能够让一国的人都和睦。《诗经》说:“容貌举止庄重严肃,成为四方国家的表率。”只有当一个人无论是作为父亲、儿子,还是兄长、弟弟时都值得人效法时,老百姓才会去效法他。这就是要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注释 (01)“桃之夭夭……”:引自《诗经·周南·桃夭》。夭夭:鲜嫩,美丽。蓁蓁(zhēn):茂盛的样子。之子:这个(之)女子(子)于归,指女子出嫁。 (02)“宜兄宜弟”:引自《诗经·小雅·蓼萧》。 (03)“其仪不忒……”:引自《诗经·曹风》。

天问国际学校国学经典诵读 《大学》第十一章(1)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译文 之所以说平定天下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是因为,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重长辈,老百姓就会尊重自己的兄长;在上位的人体恤救济孤儿,老百姓也会同样跟着去做。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总是实行以身作则,推已及人的“絜矩之道”。 如果厌恶上司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下属;如果厌恶下属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上司;如果厌恶在你前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后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后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前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右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左边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左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右边的人。这就叫做“絜矩之道”。 注释 (01)老老:尊敬老人。前一个“老”字作动词,意思是把老人当作者人看待。 (02)长长:尊重长辈。前一个“长”字作动词,意思是把长辈当作长辈看待。 (03)恤:体恤,周济。孤,孤儿,古时候专指幼年丧失父亲的人。 (04)倍:通“背”,背弃。 (05)絜(xié)矩之道:儒家伦理思想之一,指一言一行要有示范作用。絜,量度。矩,画直角或方形用的尺子,引申为法度,规则。

2021年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欧阳光明(2021.03.07) 一、《弟子规》 二、《三字经》 三、《百家姓》 四、《千字文》 五、《论语》10段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5.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7.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

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子曰:"由!悔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子曰:"君子欲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 六、《老子大学中庸庄子》11段 《老子》节选 1.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3.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大学》节选 1.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2.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中庸》节选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一、《弟子规》 二、《三字经》 三、《百家姓》 四、《千字文》 五、《论语》10段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5.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7.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子曰:"由!悔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也。" 10.子曰:"君子欲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 六、《老子大学中庸庄子》11段 《老子》节选 1.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3.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大学》节选 1.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2.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中庸》节选 1.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国学经典诵读推荐篇目 第一部分:概说 一、指导思想 党的十八大《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把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放在了突出位置,核心价值向传统文化回归,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寻找答案,而不能一味照搬西方文化理念。要把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精髓,以及一切有益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来,古为今用,当代核心价值应当大量地从中吸取养分,而不能将其妖魔化,甚至另起炉灶,事实证明那是行不通的。 为此,我们要结合德育大纲、中小学语文教学标准,结合“中国梦”和《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充分汲取传统教育中科学的方法,在我校系统、适量地开展“国学经典”诵读,使孩子们从小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渐染,在道德、文化的修养上达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二、目的与意义: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在吟诵表演中让中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着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5.诵读的过程就是学生书面语建设的过程。传统经典,字字珠玑,金声玉振。我们应当让广大青少年在吟咏诵读中含英咀华、衔华佩实,使他们不再有灿烂的心声无以言表的尴尬,少一点粗俗的表白,多一点儒雅的谈吐;少一点词穷木讷,多一点含蓄幽默。在学习与生活中左右逢源、信手拈来、出口成章、下笔有神。 三、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来源 (一)以儒家经典为核心的传统经典。 (二)优秀的古诗文 四、国学诵读经典的处理原则 在充分尊重原典的完整性的基础上,谨慎地弃除或改写经典中一些确实与当代人价值观念相冲突的内容,并做必要的说明,做到既对经典负责,又对教育负责。在充分的实践基础上,做到典范化、科学化、校本化、时代化、趣味化、持续化 五、国学经典诵读的评价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小学一二年级: (一)国学经典: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音版的《弟子规》有计划地复习诵读注音版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二)古典诗词: 《咏鹅》、《草》、《静夜思》、《春晓》、《清明》、《一去二三里》、《悯农》(其一)、《江上渔者》、《江南》(汉乐府)、《江南好》(词)、《风》、《咏柳》、《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村居》、《悯农》(其二)《游子吟》、《游园不值》、《枫桥夜泊》、《春日》、《回乡偶书》、《敕勒歌》、《山行》、《梅花》、《江雪》、《长歌行》(汉乐府)。 (三)简要说明: 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幼儿阶段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完成注音版的《弟子规》的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渐悟词义句义,但不讲解,不分析。古典诗词的诵读要特别注意"口诵心惟",要学生能背诵,还能够大概地理解其意思,以"三看三抓三品"的原则指导学生诵读。"人文成都专题诵读"中成都名胜联的诵读,不仅要让学生背,还要让其实地地去走走、议议。 小学三四年级: (一)国学经典: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释版的《弟子规》的诵读理解。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朱子童蒙须知》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对韵歌》(二)古典诗词: 《江雪》、《忆江南》、《绝句-》《迟日江山丽》、《小池》、《江南春》、《塞下曲》《林暗草惊风》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早发白帝城》、《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滁州西涧》、《寻隐者不遇》、《题西林壁》、《夏日绝句》、《望天门山》、《秋浦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乐游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七步诗》、《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送元二使安西》、《题临安邸》、《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芙蓉楼送辛渐》、《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鹿柴》、《赠汪伦》、《宿建德江》、《古朗月行》、卜算子【宋】刘克庄片片蝶衣轻"、 浪淘沙【南唐】李煜"帘外雨" 虞美人·听雨【宋】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 魂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 (三)专题诵读 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一二年级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完成注释版的《弟子规》的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通晓其义,可以适当讲解,适当

最新整理国学大学经典诵读国学经典诵读主持词.docx

最新整理[国学大学经典诵读]国学经典诵读主持词 国学经典诵读串词 甲: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xxx。 乙: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同学们。 合:大家下午好。 甲:秋风萧瑟、金菊绽放。枫林尽染、硕果飘香。 乙:在这个收获的季节,由中国xxx隆尧县委宣传部、隆尧县教育局、隆尧县电视台主办,中国农业银行隆尧县支行协办的,“农行杯”隆尧县国学经典诵读大赛 合:现在开始。 甲: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乙: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瑰宝。 甲:那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给了我们人生的启迪,那一曲曲动人心弦的经典带给我们美好的艺术享受。 乙:它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它又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芳香。 甲: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象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乙: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共同诵读千古美文,营造书香隆尧,传承千古文明享受诗意人生。 甲:今日事今日毕,莫等明日再努力,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抓住今天的宝贵时间,无私奉献,锐意进取。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在这里,首先请来自尧山中学的同学们为我们打开古典文化的悠悠长卷,为大家诵读经典诗

文:《明日歌》。 乙:我们的祖国,钟灵毓秀、地大物博。我们的祖国,大河奔流、高山巍峨。 甲:作为一名中国人,生活在这片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地上,我们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骄傲。 乙:接下来请欣赏牛桥中心小学表演的诗朗诵:《中国话》。 甲:大家知道,《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根基,它教会我们做人,教会我们感恩,教会我们宽容、教会我们诚信。它教给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如何友爱兄弟、尊敬师长、做一个有道德、有爱心的中国人。 乙:欲做事,先做人。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 甲:请欣赏华开小学表演的情景剧:《弟子规》。 乙:我们拥有着美丽的梦想,我们向往着美好的未来。 甲:让我们展翅高翔,奔向美好的未来,把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加灿烂辉煌。 乙:请欣赏实验中学带来的集体诵读:《相信未来》。 甲: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少年时代便有了“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宏伟大志。 乙:他是一个普通的人,但他用不朽的思想改变了中国,也影响了整个世界,他是中国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甲: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他还是一名独领风骚的伟大诗人。他的诗词如天地之苍茫,江河之奔涌,山岳之岿然,星光之灿烂。他的诗词是民族文化的奇珍异宝,是中华民族一座精神永恒的丰碑。 乙:这个人就是就是xxx。下面请欣赏滏阳中学的两位同学朗诵二首xxx诗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