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初探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初探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初探

发表时间:2016-03-16T10:04:57.920Z 来源:《素质教育》2016年1月总第193期供稿作者:蒋芳

[导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沙湾县第五小学进行德育渗透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沙湾县第五小学832100

赫尔巴特曾经说:“教学中如果没有德育渗透,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解读》也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应特别重视德育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把德育教育真正贯彻落实。因此,进行德育渗透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怎样才能充分挖掘小学英语教学的德育潜能呢?以下做法是我个人的一些拙见,愿与同仁商榷:

一、教师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入手,让学生终生受益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小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是一种不自觉的过程,要靠老师的渗透和培养。小学阶段应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适当读写。要把“听”放在首位。要教育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和同学讲英语,回家要听录音,培养听力。在听的基础上说,积极参与课堂练习,要养成大胆讲英语的习惯,朗读和背诵的习惯,书写规范整齐的习惯,运用语言交际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等。良好的语言习惯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个重要开端。小学生学习、掌握少量的语言知识,固然是学习英语的基础,但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为重要,这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二、教师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以爱激发学生的情感世界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任何真正的教学不仅是提供知识,而且要给予学生以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还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利用专业知识,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之际汲取情感素养的精华,从而接受品德教育,形成美好的心灵品格。在平时的言行中,处处能给学生树立榜样。因此,每当上课铃响,我总是精神饱满、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并亲切地向学生问候:“How are you?Nice to see you.” 每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我总是微笑着竖起大拇指说:“Great!/wonderful!/Excellent!Good job!and so on.”然后点头致谢:“Thank you very much.”反之,则鼓励学生说:“Don’t worry./Think it over and try again./Try next time.”久而久之,学生自然而然地成了一位懂礼貌的学生,见到老师和同学都会很有礼貌地跟别人打招呼:“Good morning.”见到别人需要帮助时,他们也会很自然地说:“Can I help you?/What can I do for you?”碰到客人来校时能热情地迎上去说:“Welcome to our school.”打扰别人时能主动运用“Excuse me.”“Thank you.”无意影响别人时能真诚地说:“I’m sorry.”下课离开座位活动时能主动运用“See you.”这样可以使他们逐渐形成一种习惯。教育家加里宁指出:“教师的世界观,他的言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影响着全体学生。”教师要用自己的爱来唤起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爱,从而引伸到对生活的爱。

三、教师要以心换心,做一个有“心”的教师

做一名“有心”的教师,即做一个尊重学生心灵感受、有爱心的人。“尊重”。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老师向学生借用红笔时,他们都会抢着拿出自己最好的笔,这个细节常常在我脑海里放大,化为感动。学生这样尊重老师,而老师又是怎样做的呢?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我们教师更要尊重学生的情感,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都有成功的潜能,要给他们个性发展的空间。“关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当一名好老师的最基本条件是什么?是必须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师爱是一种信任,一种鞭策,使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爱”这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那么简单。它需要真心的付出,我爱那些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更爱那些需要帮助的后进生。每一个教师都要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做一个“有心”的教师。

四、改革英语教学手段, 以教材为载体,选择有针对性的“寓德于教”的科学方法

教材是寓德的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课堂寓德的前提。英语学科的自身特点是交际性、工具性,同时还传授英语语言基本知识、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这样就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小学教材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本国和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历史、地理、科技、政治、文化礼仪、习俗风貌。还要学习包括表达思维活动(同意、帮助、邀请)、情感态度(喜欢、感激、同情、愿望)、道德态度(抱歉、宽恕、感谢、赞成、关心)、社会文化(介绍、问候、告别、就餐、看病、庆贺)等三十多个语言功能项目,内容丰富。这些语言材料的学习,为课堂的德育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既遵循语言教学与思想相一致的原则,又符合教学的规律。

因此,教师要在教学的语境中、练习的活动中、模拟的交际中,向学生渗透德育。总而言之,我们应根据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特点,重视德育与英语学科的整合,正确选择和运用德育渗透的方法,有始有终地坚持教育渗透,在教学的点滴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