酯化岗位试题

酯化岗位试题
酯化岗位试题

吉林市方顺化工有限公司丙二烯磷酸车间

酯化岗位工艺操作及安全试题

姓名:

一、填空

1、酯化岗位的酯化反应其实是一种(化学)变化。

2、本岗位为甲级防爆岗位,严禁(明火)和(用铁器)敲打设备。

3、酯化使用的减速机安装调试好后要检查(油位)。

4、酯化岗位要严防三氯化磷滴漏,以免发生(烧伤)和(呛人)。

5、《消防法》规定的消防安全为“(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6、操作工必须按时填写生产记录,不得(提前填写)或事后补填。

7、三氯化磷是一种有毒物质,有着极强的刺激性和(腐蚀)性。

8、酯化反应得到的主产物化学名称是(丙二烯二氯化磷)。

9、在酯化岗位使用的甲苯等几种原料中,发生火灾时通用的灭火剂有砂土和(干

粉剂)。

10、酯化反应中产生的主要副产物为(盐酸)。

11、酯化反应中参与反应的两种原料为(丙炔醇)和(三氯化磷)。

12、酯化滴加时停电应立即关闭滴加阀门和(泵房来路真空)。

13、燃烧的三要素是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

14、酯化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皮肤接触到酸要用大量(水)冲洗。

15、事故发生的原因有:自以为是、习以为常、技术不熟和(心存侥幸、冒险

蛮干、思想不集中、能力不够)等。

16、酯化岗位使用的原料均为有毒物质,易燃易爆,操作者应该严格穿戴好劳

动保护,如(工作服、手套、眼镜)。

17、酯化在蒸料时要严格控制(真空度)和蒸料温度,不得超温,以免物料分

解爆炸。

18、酯化岗位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控制二氯留量是为了保证下一岗位的(丙二

烯磷酸)的质量。

19、酯化蒸料期间停水,应立即停止加热,防止冷却效果不好造成(物料损耗)。

20、酯化岗位操作时,抽完丙炔醇后要关闭计量罐上(真空阀门)。

21、酯化岗位操作时,每次往计量罐抽甲苯(47)Kg。

22、酯化岗位操作时,每次往计量罐抽丙炔醇(110)Kg。

23、酯化岗位操作时,导完料后提温过程中真空度应控制在(0.002-0.013)Mpa.

24、酯化反应保温时真空度应控制在(0.002-0.013)Mpa.,温度控制在(85-92)℃。

25、酯化蒸料后冷却到罐底温度为(40-50)℃时放料。

26、酯化滴加时若真空度变小(停至滴加),待真空正常后再继续进行。

27、酯化蒸馏初期真空度变小,温度上升较快时要打开(冷却水)阀门。

28、酯化蒸料末期真空下降,温度上升较快,超过85℃时要用(应急甲苯)进

行紧急冷却。

29、酯化滴加时内温度控制在(81-85)℃

30、蒸完料后,丙二烯二氯化磷产量范围(280-330)℃。

二、简答题

1、酯化反应方程式:

甲苯

C3H3OH+PCL3→ HCL+C3H3OPCL2

2、水解反应方程式:

C 3H

3

OPCL

2

+2H

2

O → C

3

H

3

OP(OH)

2

+2HCL

三、画出本岗位工艺流程图:

四、本岗位接班检查内容?

五、问答题

1、抽料时注意事项有哪些?

A:抽三氯化磷:

B:抽丙炔醇和甲苯:

2、滴加丙炔醇甲苯液时为什么不能过快?

3、滴加时突然停电怎么办?

4、如何认定料已蒸好?

5、蒸料初期、中期、真空下降或末期突然停电怎么办?

6、酯化釜放料管堵怎么处理?

六、两大真空系统

1、收集系统

A:蒸料时如何操作真空系统?

B:导料时用哪套真空系统?

2、盐酸真空系统(只有在滴加时用)经过哪几个设备?

七、盐酸泵操作系统(顺序、流程及真空度写清楚)

1、盐酸吸收系统如何操作?

2、导酸系统如何操作?

3、导致盐酸泵损坏的原因?

中小学校教育管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中小学教育管理试题汇总课程代码(0458) 2004年10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管理过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著名管理学家【 A 】 A.法约尔B.巴纳德C.德鲁克D.西蒙 2.教育质量分析分为两类:一是分层分析,二是【 C 】A.状态分析B.因果分析 C.状态分析和因果分析D.系统分析和过程分析3.行动研究法是一个实际的【 A 】A.行动过程B.总结过程C.实验过程D.观察过程4.县级人民政府设有教育局、科或教育委员会,【 B 】A.它是我国最基层的教育行政机关B.它是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本单位C.它的职责就是管理乡村教育事业 D.它主要承担着办好中等职业教育的重任 5.校长负责制是学校的基本组织制度,也是学校的一种【 B 】A.监督制度B.决

策制度C.法规保障制度D.民主参与制度 6.教育发展战略是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为实现其社会发展总目标而做出的【 D 】A.教育发展规划B.教育发展计划 C.有关全局性的预测D.有关全局性的发展对策7.教育行政强制执行的程序是【 B 】A.作出行政强制执行决定、执行、告诫B.作出行政强制决定、告诫、执行C.取证、作出强制执行的决定、执行D.间接强制执行、直接强制执行8.教育经费构成主要包括【 A 】 A.教育事业费、教育基本建设费、各种教育主管部门自身的事业费B.教育事业费、基本建设费、人员经费C.人员经费、公共经费、基本建设费D.教学业务费、教师工资、基建费 9.按照评价参照标准的不同,可将教育评价分为【 A 】A.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B.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C.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D.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10.教育督导过程的基本环节是【 A 】 A.计划准备、组织实施、总结处理B.调查研究、制定计划、组织实施C.组织动员、调查研究、作出评

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选修3-4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马鸣风萧萧 ** 整理制作) 2011 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试题汇编 -选修 3-4 1(广东第 18 题 ).光电效应实验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光照时间越长光电流越大 B. 入射光足够强就可以有光电流 C. 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D. 入射光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子 2( 2011 安徽第 15 题). 实验表明,可见光通过三棱镜时各色光的折射率 n 随着波长 的 变化符合科西经验公式: A .屏上 c 处是紫光 B .屏上 d 处是红光 C .屏上 b 处是紫光 D .屏上 a 处是红光 答案: D 解析: 白色光经过三棱镜后产生色散现象,在光屏由上至下( a 、b 、 c 、 d )依次为红、橙、 黄、绿、蓝、靛、紫。屏上 a 处为红光,屏上 d 处是紫光, D 正确。 3(2011 全国卷 1 第 16 题)雨后太阳光入射到水滴中发生 色散而形成彩虹。设水滴是球形 的,图中的圆代表水滴 过球心的截面, 入射光线在过此截面的平面内, a 、b 、c 、 d 代表四条不同颜色的出射光线,则它们可能依次是 A. 紫光、黄光、蓝光和红光 B. 紫光、蓝光、黄光和红光 C. 红光、蓝光、黄光和紫光 D. 红光、黄光、蓝光和紫光 解析:按照偏折程度从小到大的 排序为 d 、c 、 b 、a 、故: 折射率为 : n d n c n b n a 频率为: f d f c f b f a 选B BC n A 2 4 ,其中 A 、 a b c d B 、 C 是正的常量。太阳光 进 入三棱镜后发生色散的情形 如下图所示。则

4( 2011 全国卷 1 第 21 题)一列简谐横波沿 x 轴传播,波长为 1.2m ,振幅为 A 。当坐标为 3 A 。当坐标为 x=0.2m 处的质元位于平衡位置且向 y 轴正方向运动时, x=0.4m 处质元 2 的位移和运动方向分别为 解析:选 C 5(2011 海南 18 模块 3-4 试题) .(12 分) (1)(4 分)一列简谐横波在 t=0 时的波形图如 图 所示。介质中 x=2m 处的质点 P 沿 y 轴方向做简谐 运动的表达式为 y=10sin ( 5π t )cm 。关 于这列简谐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选 对 1 个给 2分,选对 2 个给 4 分;选错 1个扣 2 分,最 低得 0 分)。 A. 周期为 4.0s B. C. 传播方向沿 x 轴正向 ( 2)( 8 分)一赛艇停在平静的水面上, 赛 艇前端 有一标 记 P 离水面 的高度 为 h 1=0.6m ,尾部下端 Q 略高于水面; 赛艇正前 方离赛艇前端 s 1 =0.8m 处有一浮标,示意如 图。一潜水员在浮标前方 s 2 =3.0m 处下潜到 深度为 h 2 =4.0m 时,看到标记刚好被浮标挡 住,此处看不到船尾端 Q ;继续下潜△ h=4.0m ,恰好能看见 Q 。求 解析: 2 5 周期为: T 0.4s ,由波的图像得:振幅 A 10cm 、波长 4m , 故波速为 v 10m/s ,p 点在 t=0 时振动方向为正 y 方向,波向正 x 方向传播 x=0 处质元的位移为 3 A 且向 2 y 轴负方向运动时.坐标为 x=0.4m 处质元的位移为 A . A 、延 y 轴正方向 B 2 1 A ,延 y 轴负方向 2 C . 3 3 A 、延 y 轴正方向 2 D . 23A 延 y 轴负方向 振幅为 20cm D. 传播速度为 10m/s

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及详细解析(选修3-3)(2016-2018年)

2018高考物理选修3-3 真题汇总及详细解析 2018年全国I 卷 33.[物理——选修3-3](15分) (1)(5分)如图,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 开始,经历过程①、②、③、④到达状态e 。对此气体,下列说确的是 (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 .过程①中气体的压强逐渐减小 B .过程②中气体对外界做正功 C .过程④中气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D .状态c 、d 的能相等 E .状态d 的压强比状态b 的压强小 (2)(10分)如图,容积为V 的汽缸由导热材料制成,面积为S 的活塞将汽缸分成容积相等的上下两部 分,汽缸上部通过细管与装有某种液体的容器相连,细管上有一阀门K 。开始时,K 关闭,汽缸上下两部分气体的压强均为0p 。现将K 打开,容器的液体缓慢地流入汽缸,当流入的液体体积为 8V 时,将K 关闭,活塞平衡时其下方气体的体积减小了6 V 。不计活塞的质量和体积,外界温度保持不变,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求流入汽缸液体的质量。 33.[物理——选修3-3] (1)BDE (2) 设活塞再次平衡后,活塞上方气体的体积为1V ,压强为1p ;下方气体的体积为2V ,压强为2p 。在活塞下移的过程中,活塞上、下方气体的温度均保持不变,由玻意耳定律得 112 V p p V = ① 0 222 V p p V = ② 由已知条件得 11326824 V V V V V = +-= ③ 2263 V V V V = -= ④ 设活塞上方液体的质量为m ,由力的平衡条件得 21p S p S mg =+ ⑤ 联立以上各式得 K T O a c b e d ① ④ ③ ②

现代教育学试卷及答案

教育学试卷一 一、单向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育的直接和首要目标是( A ) A.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B. 促进社会发展 C. 提高人的素质 D. 促进人类和谐 2. 人类社会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D) A. 《教育学》 B. 《民主主义与教育》 C. 《普通教育学》 D.《大教学论》 3.教育的出发点是( D )。 A. 社会 B. 学校 C. 家庭 D. 人 4.在一定的前提下,对个体的发展中起着相对的主导作用的是( A )。 A. 学校教育 B. 家庭教育 C. 社会影响 D. 自学 5.“按教育规律办事”的前提是( A )。 A. 认识教育规律 B.认识客观事物 C.利用教育规律 D.发挥主观能动性 6.探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关于(D)问题。 A.教育政策 B. 教育制度 C.教育艺术 D.教育目的 7.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 A )。 A.教育方针 B. 教育制度 C.教育艺术 D.教育目的 8.雅典教育中“缪司”是指(C )。 A.体育 B. 德育 C.智育和美育 D. 教育场所 9.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 B )。 A. 教育需要 B. 教育理论的创新 C. 学校发展 D. 教育政策 10.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是(B)。 A. 领导 B. 教师 C. 学生 D. 校长 11.标志我国师范教育的开始的文件是(D)。 A. 《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 《国家为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 《钦定学堂章程》 12.教育活动的核心是(B)。 A.教师 B.课程 C.学生 D.教材 13.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是( A )。 A.教学 B.领导 C.实践活动 D.党团活动 14.教师中心说的理论体系的构建者是( B )。 A.杜威 B. 赫尔巴特 C. 布鲁纳 D. 昆体良 15.教学过程结构的实质是(C)。 A.空间结构 B.三维结构 C. 时间结构 D.立体结构 16. 教学方法概念的基点是(A)。 A. 教学目标 B. 教学内容 C. 教学原则 D.教学过程 17.下列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 C )。 A. 谈话法 B.讨论法 C. 发现法 D.将受法 18.现代德育的核心应该是( A ) A.道德价值培养 B.青春期教育 C.心理健康教育 D.兴趣培养

2018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_选修 精品

十五、选修4 1.(山东理4)不等式|5||3|10x x -++≥的解集是 A .[-5,7] B .[-4,6] C .(][),57,-∞-+∞ D .(][),46,-∞-+∞ 【答案】D 2.(北京理5)如图,AD ,A E ,BC 分别与圆O 切于点D ,E , F ,延长AF 与圆O 交于另一点 G 。给出下列三个结论: ①AD+AE=AB+BC+CA ;②AF· AG=AD·AE ③△AFB ~△ADG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A .①② B .②③C .①③ D .①②③ 【答案】A 3.(安徽理5)在极坐标系中,点θρπ cos 2)3,2(=到圆的圆心的距离为 (A )2 (B )942π+ (C )9 12π+ (D )3【答案】D 4.(北京理3)在极坐标系中,圆ρ=-2sinθ的圆心的极坐标系是 A .(1,)2π B .(1,)2π - C . (1,0) D .(1,π)【答案】B 5.(天津理11)已知抛物线C 的参数方程为28,8. x t y t ?=?=?(t 为参数)若斜率为1的直线经过抛物线C 的焦点,且与圆()2 224(0)x y r r -+=>相切,则r =________.【答 6.(天津理12)如图,已知圆中两条弦AB 与CD 相交于点F ,E 是AB 延长 线上一点,且::4:2:1.DF CF AF FB BE ===若CE 与圆相切,则线 段CE 的长为__________. 【答案】2 7.(天津理13)已知集合{}1|349,|46,(0,)A x R x x B x R x t t t ??= ∈++-≤=∈=+-∈+∞????,则集合A B ?=________.【答案】{|25}x x -≤≤ 8.(上海理5)在极坐标系中,直线(2cos sin )2ρθθ+=与直线cos 1ρθ=的夹角大小为 。 【答案】arccos 5 9.(上海理10)行列式a b c d (,,,{1,1,2}a b c d ∈-)的所有可能值中,最大的是 。【答案】6 (陕西理15)(考生注意:请在下列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评10.分) A .(不等式选做题)若关于x 的不等式12a x x ≥++-存在实数解,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B .(几何证明选做题)如图,,,90B D AE B C AC D ∠=∠⊥∠= ,且6,4,12A B A C A D ===,则B E = 。 C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做题)直角坐标系xoy 中,以原点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设点A ,

高等教育学第四章 高等学校教育制度重点试题解析

高等教育学第四章高等学校教育制度重点试题解析 [日期:2008-12-16] 来源:云南培训认证网作者:[字体:大中小] 一、选择题 1.现代学位制度确立的标志是德国柏林大学创设的( )。 A.文学博士学位B.医学博士学位C.理学博士学位D.哲学博士学位 2.我国学位授予的权利机构是( )。 A.国家教育部B.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C.各授予单位的学位评定委员会D.各省市自治区的学位办公室 3.东南亚国家和地区高等学校招生主要实行( )。 A.统一考试制度B.单独考试制度C.推荐入学制度D.高中证书制度 4.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实行( )。 A.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分配制度B.指令性和指导性计划相结合的制度 C.统一分配制度D.自主择业制度 5.在我国,高校教师的职务资格认定和职务设置包括( )级。 A.三B.四C.五D.六 A.缓聘B.辞聘C.拒聘D.受聘 9.我国高校教师的聘用期限一般为( )年。 A.1 B.2 C.3 D.4 10.法国的( )的培养对象是各种技术人才,其生源既可以是高中应届毕业生,也可以是在职工人。 A.短期大学B.初级学院C.社区学院D.短期技术大学 11.( )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为“私立和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 A.英国B.法国C.美国D.意大利

12.普通高等学校的夜大学的学习年限一般为( )。 A.2年B.3年C.4年D.5年 13.15世纪末,硕士一般授予( )学生。 A.文科B.神科C.法科D.医科 14.我国现代学位制度最早形成于( )。 A.建国初期B.民国时期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 15.下列哪项不属于博士学位的学术标准?( ) A.掌握本门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B.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C.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D.具备相应专业的教育教学能力 文章来源于云南培训认证网https://www.360docs.net/doc/d413116232.html,/n15595c1178.aspx二、填空题 1.( )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包括:有哪些种类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人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是确定各级各类学校分段以及学生人学年龄、修业年限的( ),它体现了统一性的原则。 3.大多数国家的高等学校可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 )、大学和专门学院、( )。 4.195 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布( ),明确高等教育是作为教育基础上的更高层次教育。 11.( )是对部分品学兼优或某一方面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实行免试录取的招生制度。 12.自1986年我国开始逐步推行高等学校( ),一定程度打破了高校教师铁饭碗的局面,有利于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 13.( )得到有效的保障是实行教师聘任制度的先决条件,成立高校教师权益的仲裁机构

江苏各地高考模拟试题汇编选修

江苏各地高考模拟试题汇编-选修

————————————————————————————————作者:————————————————————————————————日期:

2012江苏各地高考模拟试题汇编-选修3-3 (苏、锡、常、镇四市2012届高三教学调研测试(一))A .(选修模块3—3)(12分) (1)我国将开展空气中PM2.5浓度的监测工作. 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悬浮颗 粒物,其漂浮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入后会进入血液对人体形成危害.矿物燃料燃烧的排放是形成PM2.5的主要原因.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填写选项前的字母) A .温度越高,PM2.5的运动越激烈 B .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属于分子热运动 C .周围大量分子对PM2.5碰撞的不平衡使其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 D .倡导低碳生活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能有效减小PM2.5在空气中的浓度 (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 经状态B 变化到状态C 的p -V 图象如图所示.在由状态A 变化到状态B 的过 程中,理想气体的温度 ▲ (填“升高”、 “降低”或“不变”).在由状态A 变化到状态C 的 过程中,理想气体吸收的热量 ▲ 它对外界做的 功(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已知阿伏伽德罗常数为6.0×1023mol -1,在标准状态(压 强p 0=1atm 、温度t 0=0℃)下理想气体的摩尔体积都为 22.4L ,已知第(2)问中理想气体在状态C 时的温度为 27℃,求该气体的分子数(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12.(A )(12分) (1)B (4分) (2)升高(2分),等于(2分) (3)设理想气体在标准状态下体积为V ,由气体实验定律得 T V T V = (1分) 代入数据得 V =2.73L (1分) 该气体的分子数 220 7.310A V N N V = =? (2分) (江苏省泰州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物理学情检测试题)A .(选修模块3-3)(12分) 封闭在气缸内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 变到状态D ,其体积V 与热力学温度关T 系如图所示,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 ,状态A 的体积为V 0,温度为T 0,O 、A 、D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 A 。 V O A B C D V T

《教育学》网上考试题库(附答案)

《 教育学》课程网上考试题库 第一章 教育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 、我国古代儒学教育理论的奠基人是( )。 A )王夫之 (B )孔子 答案:B 、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A )《师说》 (B )《颜氏家训》 (C )《学记》 答案:C 、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是( )。 A )《普通教育学》 ( B )《爱弥儿》 答案:A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守原则是()。 A )因材施教原则 (B )巩固性原则 (C )启发性原则 (D )循序渐进原则 答案:C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 )一书中开宗明义地把教学看成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类的全部艺术”。 A )《理想国》 答案:B 、将教学看成是“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艺术”是哪一位教育家( )。 ( (C )朱熹 (D )颜之推 2 ( (D )《进学解》 3 ( (C )《教育漫话》 (D )《民主主义与教育》 4 ( 5 ( (B )《大教学论》 (C )《教育漫话》 (D )《大教育论》 6 ( A )杜威 答案:B 、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发展。 A )教育规律 (B )教育价值 答案:D 、我国的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是( )。 (B )夸美纽斯 (C )布卢姆 (D )布鲁纳 7 ( (C )教育现象 (D )教育问题 8 ( A )商务印书馆编的《教育学》 C )凯洛夫的《教育学》 (B )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 (D )钱亦石的《现代教育原理》 答案:B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 )。 A )教育现象 ( B )教育方针 9 ( (C )教育政策 (D )教育 理论 答案:A

选修3-3试题汇编

选修3-3试题汇编 【20佃年山东卷】(平均分:5.18,难度系数:0.6475) 一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底面及侧面为隔热材料,顶面为透明玻璃板,集热器容积为V o, 开始时内部封闭气体的压强为P o。经过太阳曝晒,气体温度由T o=3OOK升至T i=350K。 (1)求此时气体的压强。 (2)保持T i=350K不变,缓慢抽出部分气体,使气体压强再变回到p o。求集热器内剩 余气体的质量与原来总质量的比值。判断在抽气过程中剩余气体是吸热还是放热,并简述 原因。 【20佃年山东卷】(平均分:5.04,难度系数:0.630。)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经状态B变为状态C,其中A T B过程为等压变化,B T C 过程为等容变化。已知V A=0.3m3, T A=T C=300K、T B=400K。 (1)求气体在状态B时的体积。 (2)说明B T C过程压强变化的微观原因。 (3)设A T B过程气体吸收热量为Q i, B T C过程气体放出热量为Q2,比较Q i、Q2的大小并说明原因。

【20佃年山东卷】(平均分:5.16,难度系数:0. 65) 喷雾器内有10 L水,上部封闭有1atm的空气2L。 炖水口 关闭喷雾阀门,用打气筒向喷雾器内再充入1atm的空气3L (设外 界环境温度一定,空气可看作理想气体)。 (1)当水面上方气体温度与外界温度相等时,求气体压强,并 从微观上解释气体压强变化的原因。 (2)打开喷雾阀门,喷雾过程中封闭气体可以看成等温膨胀, 此过程气体是吸热还是放热?简要说明理由。 【20佃年山东卷】(平均分:6.7,难度系数:0.84)某压力 锅的结构如图所示。盖好密封锅盖,将压力阀套在出气孔上,给压力锅 加热,当锅内气体压强达到一定值时,气体就把压 力阀顶起。假定在压力阀被顶起时,停止加热。 (1)若此时锅内气体的体积为V,摩尔体积为V0,阿伏加德罗常 数为N A,写出锅内气体分子数的估算表达式。 (2 )假定在一次放气过程中,锅内气体对压力阀及外界做功 1J,并向外界释放了2J的热量。锅内原有气体的内能如何变化?变化了 多少? (3)已知大气压强P随海拔高度H的变化满足P =P°(1-a H ),其中常数a >0。结合气体定律定性分析在不同的海拔高度使用压力锅,当压力阀被顶起时锅内气体的温度有何不同。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高中一年级解剖学2011级期中考试试题

2011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模拟试题2012.11一.选择题(共50道题,每题2分,共100分) 1.被称为细胞内能量工厂的细胞器是() A.线粒体B.溶酶体C.内质网D.高尔基复合体 2.被称为细胞消化器官的细胞器是() A.中心体B.溶酶体C.内质网D.高尔基复合体3.子宫粘膜的上皮属于() A.单层扁平上皮B.单层立方上皮 C.单层柱状上皮D.单层柱状上皮 4.扁平上皮分布于() A.口腔B.气管支气管C.膀胱、肾盂D.胃肠道 5.在椎弓板之间有() A.前纵韧带B.后纵韧带C.黄韧带D.棘间韧带 6.关于关节构造描述正确的是() A.关节腔内有大量滑液B.关节软骨由纤维软骨构成C.关节腔内为负压D.关节囊的纤维层分泌滑液7.下列不参与翼点构成的是() A.额骨B.顶骨C.颧骨D.蝶骨 8.下列有关节盘的是() A.肘关节B.肩关节C.桡腕关节D.踝关节 9下列选项在体表摸不到的结构是()

A.尺骨鹰嘴B.胸骨角C.髂前上棘D.股骨小转子 10.同一块椎骨上不可能出现的结构是() A.棘突B.齿突C.横突空D.椎间孔 11.肘后三点关系中,伸肘时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其中不包括() A.肱骨内侧髁B.肱骨外侧髁C.尺骨外侧髁D.尺骨冠突12.全身最主要的呼吸肌是() A.腹肌B.肋间内肌、外肌C.膈肌D.斜方肌 13.使肩关节外展的肌肉是() A.肱三头肌B.三角肌C.胸锁乳突肌D.肱二头肌 14.乳突是下列哪种骨的结构() A.颞骨B.枕骨C.蝶骨D.下颌骨 15.关于食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穿膈肌的中心腱入腹腔 B.食管壁全长均有平滑肌构成 C.与右支气管交叉处,形成狭窄 D.全长可分为颈、胸、腹三部分 16人在平卧位时,胃在中等充盈情况下,位置在()A.腹上区B.左季肋区C.左季肋区和腹上区D.右季肋区17.下列有关胃的形态,叙述错误的是() A.胃的上口称贲门B.胃的下口称幽门 C.胃的下缘称胃小弯D.两壁是前壁和后壁

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选修3-4专题

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3--4 1.(2018福建卷).一列简谐波沿x 轴传播,t=0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此时质点P 正沿y 轴负方向运动,其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则该波的传播方向和波速分别是 A .沿x 轴负方向,60m/s B .沿x 轴正方向,60m/s C .沿x 轴负方向,30 m/s D .沿x 轴正方向,30m/s 答案:A 2.(1)(2018福建卷)(6分)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 ①下列说法哪一个是错误......的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 .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沿遮光筒轴线照在屏中心时,应放上单缝和双缝 B .测量某条干涉亮纹位置时,应使测微目镜分划中心刻线与该亮纹的中心对齐 C .为了减少测量误差,可用测微目镜测出n 条亮纹间的距离a ,求出相邻两条亮纹间距x /(1)a n =-V ②测量某亮纹位置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右图,其示数为___mm 。 答案:①A ②1.970 3.(2018上海卷).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单色光照射某种金属表面,有光电子逸出,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取决于入射光的( ) (A )频率 (B )强度 (C )照射时间 (D )光子数目 答案: A 4.(2018上海卷).下图为红光或紫光通过双缝或单缝所呈现的图样,则( ) (A )甲为紫光的干涉图样 (B )乙为紫光的干涉图样 (C )丙为红光的干涉图样 (D )丁为红光的干涉图样 答案: B 5.(2018上海卷).如图,简单谐横波在t 时刻的波形如实线所示,经过?t =3s ,其波形如虚线所示。已知图中x 1与x 2相距1m ,波的周期为T ,且2T <?t <4T 。则可能的最小波速为__________m/s ,最小周期为__________s 。 (A ) (B ) ( C ) (D )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教育目的不具有(B) A导向功能B激励功能C调控功能D评价功能 2、教育评价的核心是(B) A价值判断B价值引领C客观描述D增值探索 3、下列教学方法中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是(A) A讲授法B演示法C实验法D研究法 4、教学活动的本质是(D) A课堂活动B实践活动C交往活动D认识活动 5、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B)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赞可夫 6、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B) A教学活动B沟通C教劳结合D协调 7、我国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C) A个别教学B复式教学C班级授课D分组教学 8、“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 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C) 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9、“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C) A大众性B公平性C终身性D未来性 10、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C) A经济收入B良好的公共关系C学校绩效D政治影响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广义教育包括____、____、____。(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2、教育目的规定了把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______,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质量规格标准) 3、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___、___、___(家庭,学校,同辈群体) 4、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环境、学校文化、个人经历、自我更新) 5、教学是__________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6、____是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教学原则) 7、教师的素养包括_________(思想品德修养、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8、教育评价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但从根本上说是两大功能____和____。(教育功能、管理功能) 9、____是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专业情操) 10、____是制订课程标准的思维起点,也是制订课程标准的核心依据。(课程性质)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学:教学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互动活动。 3、教学原则:教育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的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而提出的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

(完整版)化学选修四高考试题汇编

化学选修四试题汇编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铝和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所以电工操作时,可以把铜线和铝线绞接在一起; B. 汽车尾气中含有能污染空气的氮的氧化物,原因是汽油燃烧不充分 C. 原电池中阳离子向负极移动,电解池中阳离子向阴极移动 D.某雨水样品采集后放置一段时间,pH值由4.68变为4.28,是因为水中溶解了较多的CO2 E. 明矾可以用于净水,将明矾溶液加热、蒸干、灼烧,得到氧化铝 F.“水滴石穿”主要是溶解了CO2的雨水与CaCO3长期作用生成了可溶性的Ca(HCO3)2的缘故。 2. 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简单离子都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是 A. W2-、X+ B. X+、Y3+ C. Y3+、Z2- D. X+、Z2- 3. 银质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生成了Ag2S的缘故。根据电化学原理可进行如下处理:在铝质容器中加入 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漫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处理过程中银器一直保持恒重B.银器为正极,Ag2S被还原生成单质银 C.该过程中总反应为2Al+3Ag2S = 6Ag+A12S3 D.黑色褪去的原因是黑色Ag2S转化为白色AgCl 4.已知K SP(AgCl)=1.56×10-10,K SP(AgBr)=7.7×10-13,K SP(Ag2CrO4)=9.0×10-12。某溶液中含有C1-、Br-和CrO42-,浓度均为0.010 mo1·L-1,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 mol·L-1的AgNO3溶液时,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A. C1-、Br-、CrO42- B. CrO42-、Br-、C1- C. Br-、C1-、CrO42- D. Br-、CrO42-、C1- 5.将15.6 g Na2O2和5.4 g Al同时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200 mL溶液,再向该溶液中缓慢通入标准状况下的HCl气体 6.72 L,若反应过程中溶液的体积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标准状况下,反应过程中得到7.84L的气体 B.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Na+)=c(Cl-) C.最终溶液改为通入CO2气体,仍能得到沉淀 D.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Al3+)=1.0 mol·L-1 6.下列事实与其对应的方程式解释均正确的是() A.用惰性电极电解MgCl2溶液:2Cl- + 2H2O 2OH- + H2↑ + Cl2↑ B.1molN2与3molH2在某密闭容器中反应放出73kJ热量,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2(g)+3H2(g) 3NH3(g)△H=-73kJ/mol C.0.05mol/LNaH2PO4溶液pH<1的原因:NaH2PO4=Na++2H++PO43- D.SO2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5SO2+2MnO4-+2H2O====5SO2-4+2Mn2++4H+ E.将AlCl3溶液与Na2S混合产生沉淀:2Al3++3S2-===Al2S3↓ 7.氨的催化氧化过程主要有以下两个反应: (ⅰ)4NH 3(g) + 5O2(g)4NO(g) + 6H2O(g) ΔH=—905.5kJ/mol (ⅱ)4NH 3(g) + 3O2(g)2N2(g) + 6H2O(g) ΔH=—1267kJ/mol 测得温度对NO、N2产率的影响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升高温度,反应(ⅰ)和(ⅱ)的平衡常数均减小 B.840℃后升高温度,反应(ⅰ)的正反应速率减小,反应(ⅱ)的正反 应速率增大 C.900℃后,NO产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反应(ⅰ)平衡逆向移动 D.400℃-700℃,N2产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反应(ⅱ)平衡逆向移动

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选修及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选修及答案解析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2015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选修3-3及答案解析word 版 1.(15江苏卷)(1)对下列几种固体物质的认识,正确的有________ A .食盐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说明食盐时晶体 B .烧热的针尖接触涂有蜂蜡薄层的云母片背面,熔化的蜂蜡呈椭圆形,说明蜂 蜡时晶体 C .天然石英表现为各向异性,是由于该物质的微粒在空间的排列不规则 D .石墨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组成它们的物质微粒排列结构不同 (2)在装有食品的包装袋中充入氮气,然后密封进行加压测试,测试时,对包 装袋缓慢地施加压力,将袋内的氮气视为理想气体,则加压测试过程中,包装 袋内壁单位面积上所受气体分子撞击的作用力_________(选填“增大”、“减 小”或“不变”),包装袋内氮气的内能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 或“不变”) (3)给某包装袋充入氮气后密封,在室温下,袋中气体压强为1个标准大气 压、体积为1L 。将其缓慢压缩到压强为2个标准大气压时,气体的体积变为。 请通过计算判断该包装袋是否漏气 【答案】(1)AD (2) 增大 不变 (3)若不漏气,设加压后的体积为1V ,由等温过程得1100V p V p =,代入数据得 L V 5.01=,因为L L 5.045.0<,故包装袋漏气。 【解析】理想气体的内能由温度决定,因温度不变,所以内能不变。 【点评】本题考查晶体(第(1)小题)和气体(第(2)、(3)小题),难 度:容易。 2.(15北京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放出热量,其内能一定减小 B.物体对外做功。其内能一定减小 C.物体吸收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可能增加 D.物体放出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可能不变 【答案】C 【难度】★ 【考点】热力学第一定律:Q W U +=? 【解析】物体内能的改变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只凭某一种方式无法判断内能是否变化,故 A 、B 选项错误;物体吸收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内能可能增大、减小或不变,故 C 选项正确,物体放出热量又同时对外做功内能一定减小,故 D 选项错误。

《学校教育心理学》测试题

《学校教育心理学》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10×2=20) 1、调查法:调查法是指通过书面或口头回答问题的方式,了解被试的心理活动的方法。 2、观察:细察事物的现象、动向;考查或调查;清朝官员的名称。 3、需要: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4.思维:思维是思维主体处理信息及意识的活动。 5、想象: 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想象与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都属于高级的认知过程,它们都产生于问题的情景,由个体的需要所推动,并能预见未来。 6、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7、注意: 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8、知觉: 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9、概念: 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10、幻想: 是指违背客观规律的,不可能实现的,荒谬的想法或希望。 二、解释下列现象(2×5=10) 1、吃完药再吃糖,觉得糖更甜了—感觉 2、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知觉 3、一边记笔记,一边听课;有意注意 4、暗淡光线下,粉笔总是白色的—感觉 三、简答题(2×5=10) 1、评价是否产生学习的标准是什么? 所谓评价标准,又称评判标准是指人们在评价活动中应用于对象的价值尺度和界限.评价的客观性因素是评价标准具有科学性的重要依据。是指相对于评价准则所规定的方面,所确定的优良程度的要求,它是事物质变过程中量的规定性.评价标准是评价活动方案的核心部分,是人们价值认识的反映,它表明人们重视什么、忽视什么,具有引导被评价者向何处努力的作用。 2、干扰说的内容是什么? 强调新旧材料之间互相干扰,遗忘是由于记忆材料互相抑制,使所需要材料不能提取出来。提到干扰说,必要涉及两个概念——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所发生的干扰作用称前摄抑制。在无意义材料的记忆中受前摄抑制的影响极大,是造成大量遗忘的重要原因(有意义材料受其影响要小些)。阅读一篇长文章,总是首尾印象深刻,中间部分不易记住,这是因为开始部分只受后摄抑制的影响,末尾部分只受前摄抑制的影响,而中间部分则同时受到两种抑制的影响。 3、学习理论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学习理论是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描述或说明人类和动物学习的类型、过程

(完整版)化学选修三高考题汇总.doc

2009 年高考: 29. (15 分) 已知周期表中,元素Q 、R、W 、Y 与元素 X 相邻。 Y 的最高化合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酸。 回答下列问题: ( 1 )W 与 Q 可以形成一种高温结构陶瓷材料。W 的氯化物分子呈正四面体结构,W 的氧化物的晶体类型是; ( 2 )Q 的具有相同化合价且可以相互转变的氧化物是; ( 3 )R 和 Y 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 R 呈现最高化合价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4 )这 5 个元素的氢化物分子中,①立体结构类型相同的氢化物的沸点从高到低排列次序是 (填化学式),其原因是 ; ②电子总数相同的氢化物的化学式和立体结构分别是 ; (5 )W 和Q 所形成的结构陶瓷材料的一种合成方法如下:W 的氯化物与Q 的氢化物加热反应,生成化合物W(QH 2) 4和HCL 气体;W(QH 2) 4在高温下分解生成Q 的氢化物和该陶瓷材料。上述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各物质用化学式表示)是 29 (1 )原子晶体。( 2) NO 2和 N 2 O4(3 )As 2 S5。(4 )① NH 3 > AsH 3 > PH 3 ,因为前者中含有氢键 ,后两者构型相同,分子间作用力不同;②电子数相同的有SiH 4、PH 3和 H 2 S 结构分别为正四面体,三角锥和 V 形。(5 )SiCl 4 + 4NH 3 = Si(NH 2) 4 + 4HCl ,3Si(NH 2) 4 = 8NH 3 + Si 3N 4 2010 年高考: 37.【化学—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15 分 ) 主族元素 W 、X 、Y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W 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 3 倍. X 、Y 和 Z 分属不同的周期,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是W 原子序数的 5 倍.在由元素 W 、X、Y 、Z 组成的所有可能的二组分化合物中,由元素W与Y形成的化合物M的熔点最高.请

(完整版)教育理论基础试题及答案(共六份试卷)

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共六份试卷) (第一卷) 一、单选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D.行动研究法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 A.1985年B.1986年 C.1987年 D.1988年 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1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 )。 A.是同时的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 D.说不清楚

高中生物选修一试题汇编,推荐文档

的发酵瓶中,在温度等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发 分析,操作错误的是 ,发酵结束后,检验 化酵母菌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 ,图B的接种方法是 败,而市售的果醋瓶上写着“105 ℃ 酵阶段酵母菌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情况。 好氧性细菌,生长的最适温度 生酒精和CO2,因此排气管不能插到液面下 根据菌落的分布情况可以判断 死果醋中的微生物,从而避免果醋腐 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床使用抗生素前,有时需要做 操作,以确定某致病菌 法或 法将

α淀粉 酶有 。为达到筛选目的,平板内的固体培养基程需重复几次,目的是  的操作,其中一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图乙所示。该同学的接种方法是可能的操作失误是  用工程酵母菌和普通酵母菌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密闭发 α淀粉

浓度对酶产量的影响时,应设定的培养温度是 ,如果将温度控制在 ,原因是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将各个变量都设定为最适条件,却发现酶的产 如何进一步进行实验: 的高产菌株,需要到果胶含量较多的地方去取样。硝酸钾化微生物菌株通常需要固体培养基,所以,培养基中要加入琼脂成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枸杞果酒制作过程中,接种完成后要先向发酵罐中通入一段时间的无菌空气,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要提高果酒的产量,发酵过程中关键要控制好哪些条件?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果酒生产的工艺流程为:选料冲洗粉碎灭菌接种发酵过滤果酒。 (2)如果果汁灭菌不合格,果酒发酵处于无氧环境,且温度不适合醋酸菌生存,醋酸菌不能将果汁中的 糖发酵为醋酸。 (3)醋酸菌是原核生物,无细胞核,酵母菌是真核生物,有细胞核及多种细胞器。 (4)枸杞果酒制作过程中,接种完成后要先向发酵罐中通入一段时间的无菌空气,在有氧条件下,使酵 母菌迅速繁殖,增加数量,有利于后期发酵。 (5)发酵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pH和通气量。 答案:(1)冲洗 过滤 (2)不能。因醋酸菌是好氧型细菌,而果酒发酵是无氧环境(或因醋酸菌需要在有氧且温度是30~35℃ 条件下,才能将糖转化成醋酸,而此时发酵罐中的条件是无氧且温度是18~25℃) (3)有成形的细胞核 (4)在有氧条件下,使酵母菌迅速繁殖,增加数量 (5)适宜的温度、pH、通气量 8.下图甲是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示意图,图乙是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甲中的空白处填上其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果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________,发酵时排气口排出的气体 是________,其原因是(用反应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3)果醋的产生主要是醋酸菌发酵的结果。醋酸菌发酵必须________(有氧或者无氧),应________(打开 或者关闭)充气口,保证________,利用上述装置,可以防止________进入。 (4)果酒制成后,要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制果醋,最合理的解释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果酒自然发酵所需菌种来自附着于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菌;发酵时产生的CO2可经排气口排出,醋酸菌是好氧菌,发酵时须由充气口充气,由于醋酸菌所需温度较高(30~35℃)故在果酒制成后需提高温度方可适宜于醋酸菌生活。 答案:(1)醋酸发酵 (2)酵母菌 CO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