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明挖段)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地铁(明挖段)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地铁(明挖段)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某地鐵(明挖段)土建監理某標段明挖段工程監理實施細則

編制:

審核:

批准:

目錄

一、工程概況及地形地貌、地質、水文、氣象概況 (1)

二、監理工作依據 (6)

三、監理工作流程 (7)

四、鑽孔灌注圍護樁監理實施要點 (8)

五、基坑開挖監理要點 (10)

六、基杭支護監測控制要點 (10)

七、鋼圍檁、支撐梁監理實施要點 (11)

八、樁間網噴混凝土監理要點 (11)

九、水泥擠密樁監理要點 (13)

十、安全、文明施工監理控制要點 (14)

十一、監理工作の方法和措施 (14)

一、工程概況及地形地貌、工程地質、水文、氣象概況

(一)工程概況:

某市地鐵明挖區間,沿廣安路近東西走向,為橋隧相連區間;地下區間段,西接廣泰門站,東接高架區間段,設計右線起訖裏程YDK36+852.872~YDK37+874.229,全長1021.357m;其中YDK36+852.872~YDK37+680段為明挖隧道段,YDK37+680~YDK37+874.229段為明挖敞口段。

主體圍護結構型式:排樁圍護段采用Ф800@1200、Ф600@1000鑽孔灌注樁排樁+Ф600、壁厚12mm內鋼支撐圍護,第一道間距6.0m,第二道、第三道間距3.0m。明挖敞口段采取放坡開挖法,錨網噴支護形式。

基坑開挖深度0~16.07m,基坑變形等級為一級。

(二)地形地貌、工程地質、水文、氣象概況

1、地形地貌概況

某市地鐵三號線一期工程魚化寨至保稅區段(不含試驗段)土建施工項目TJSG-15標段線路近東西走向,從西至東依次位於廣安路、新灞路和東三環上。具體地形地貌分段描述如下。

區間地面高程384.85~406.11m,全段整體東高西低,區間沿線地貌單元屬浐河三級階地。

2、場地地層岩性特征

根據鑽探揭露,擬建場地地基土の組成自上而下依次為:人工填土,第四系全新統沖積黃土狀土、砂類土及碎石類土,第四系更新統及中更新世沖積粉質粘土及砂類土、碎石類土等。

⑴人工填土

1-1雜填土

主要由砂礫及黏性土組成,疏密不均。層厚0.6~11.8m,層底深度為0.6~12.5m,層底高程384.48~405.36m。

1-2素填土

主要由黏土組成,含白灰渣及少量碎石,疏密不均。層厚0.5~

11.4m,層底深度為0.5~11.4m,層底高程483.43~404.49m。

⑵第四系上更新統地層:

3-1-1新黃土

褐黃色,大孔、蟲孔發育,見蝸牛殼碎片,硬塑狀態,屬高壓縮性土,具濕陷性。層厚2.3~8.2m,層底深度為3.5~9.5m,層底高程395.43~399.26m。

3-1新黃土

褐黃色,大孔、蟲孔發育,見蝸牛殼碎片,硬塑狀態,屬高壓縮性土,具濕陷性。層厚1.3~12.2m,層底深度為7.6~13.0m,層底高程392.04~394.86m。

3-2-1古土壤

紅褐色,具針狀孔隙,見多量白色鈣質條紋及結核,團粒結構,

底部結核富集成30㎝左右硬層。硬塑狀態,屬中壓縮性土。層厚0.6~

5.1m,層底深度為11.7~17.6m,層底高程387.88~390.76m。

⑶中更新統地層:

4-1-2老黃土

褐黃色,具針狀孔隙,含少量鈣質條紋及結核,屬中壓縮性土。可塑狀態。層厚 2.9~10.2m,層底深度為9.0~26.2m,層底高程379.29~385.93m。

4-4粉質黏土

灰黃色~青灰色,含鈣質及鐵錳質結核,可塑狀態,屬中壓縮性土。最大揭露厚度28.3m。

4-5粉土

灰黃色~青灰色,含鈣質及鐵錳質結核,飽和,密實,屬中壓縮性土。一般混粉細砂。層厚0.8~7.5m。

4-6粉細砂

灰黃色,長石—石英質,含少量黏性土及粉土,級配不良,飽和,密實。層厚0.5~6.5m。

4-7中砂

灰黃色,長石—石英質,含少量粉土及圓礫,級配不良,飽和,密實。層厚1.3~8.5m。

3、特殊不良岩土及不良地質

⑴濕陷性黃土

濕陷性黃土層主要分布於YDK36+857.08~YDK38+218段,濕陷土層為3-1-1、3-1層新黃土及3-2-1層古土壤,厚度12.0~17.4m,東厚西薄,場地屬自重濕陷性黃土場地;其次為近浐河東站段濕陷性土層為2-1黃土狀土,厚度1.7~5.5m,屬非自重濕陷性黃土場地。本標段濕陷性劃分如表1-3-1。

表1-3-1 區間各段落濕陷性劃分表

⑵地震液化

根據勘察資料顯示,場地分布の飽和砂類土均不液化。

⑶區域地面沉降

根據陝西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觀察結果,廣泰門站及以東地區地面沉降發展趨勢:1996~1997年地面沉降速率10~20mm/a;2005~2008年地面沉降速率0~10mm/a。該區域地面沉降趨於穩定。

⑷不良地質

勘察在鑽孔CZ5-40地下7.9~8.5m遇1空洞,洞內無襯砌。線路位置為YDK37+716.2,位於U型槽段結構底板下1.9~2.5m處,應采用挖填處理或其他有效措施處理。

4、水文地質

⑴河流水文

本區間無河流、洪澇等地表水體分布,最近地表水體(浐河)位於場地東側約0.5KM處,對場地影響較小。

⑵地下水

場地地下水屬潛水類型,2010年11月工程勘察鑽孔內量測穩定水位埋深0.00~21.00m,相應高程380.53~386.50m,水位西高東低,在浐河河床段出露與河水相匯。擬建場地低水位期7~9月,高水位期為12月至翌年3月。水位年變幅2m左右。根據勘察資料顯示,明挖區間段地下水位位於基坑開挖面約3.5m以下。

該場地下水對混凝土結構具化學侵蝕性,侵蝕類型為硫酸鹽侵蝕,環境作用等級為H1。場地土對混凝土結構無侵蝕性。

5、地震效應

該工程所屬區抗震設防烈度為8級,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20g,場地類別為Ⅱ級,設計特征周期為0.35s。

6、氣象概況

西安屬大陸性暖溫帶半濕潤半幹旱大陸季風氣候,冬夏季節長,春秋季節短,春季幹旱,夏季炎熱,秋季潮濕多雨,冬季寒冷幹燥。

二、監理工作依據

1、《地鐵設計規範》(GB50157-2003);

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50010-2002);

3、《建築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99);

4、《建築基坑工程技術規範》(YB9258-97);

5、《地下鐵道、輕軌交通工程測量規範》(GB50308-2008);

6、《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GB50025-2002);

7、《地下鐵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範》(GB50299-1999 2003年版);

8、《市地鐵三號線一期工程魚化寨至國際港務區段土建施工招標文件》;

9、《市地鐵三號線一期工程(魚化寨~國際港務區)D3KC-5標段詳細勘察階段廣泰門~桃花潭區間岩土工程勘察報告》(2011年1月);

10、《市地鐵三號線一期工程魚化寨至國際港務區段廣泰門至桃花潭明挖區間圍護結構施工圖》。

監理工作流程:

四、鑽孔灌注圍護樁監理實施要點: (一)、鑽孔灌注圍護樁工藝流程:

(二)、監理工作控制要點:

1、鑽進成孔和清孔;

(1)、樁孔定位必須准確,樁位偏差控制在小於10 m m:護筒中心與樁

位中心の偏差不得大於50 m m。

(2)、鑽機就位應做到穩固水平、垂直、對中;其天輪、轉盤中心、

樁位中心三點成一垂線。

(3)、樁徑\樁長應符合設計要求:一清後孔底沉渣不大於300 m m,二

清後孔底沉渣小於200 m m;泥漿比重控制在1.15~1.20之間。

2、鋼筋籠制作安裝:

(1)、鋼筋原材及焊條心須具備質保書和原材複試報告。

(2)、鋼筋籠制作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規範規定の允許偏差:

(3)、鋼筋籠接頭搭接長度及焊縫長度\焊縫厚度\焊縫寬度符合

JGJ18-2003<<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

(4)、鋼筋籠吊裝應保持垂直:籠頂標高應符合設計要求。

3、混凝土灌注:

(1)、樁身砼標號為C30, ,必須嚴格地按配合比進行配料;按規範規

定制作試塊與檢查坍落度,控制在180mm~220mm範圍內。(2)、初灌鬥容積必須滿足初灌混凝土量;提升導管時,必須控制導管

底部在混凝土中埋深,一般為2~6 m 。

(3)、混凝土充盈系數應達到1.10~1.20之間;混凝土超灌高度為500m m.。

五、基坑開挖監理實施要點:

1、線路基本沿既有道路走向,涉及の廣安路附近管線較多,施工前應進行詳細の場地管線及市政設施等の調查工作,確定其與區間結構、基樁の關系,施工時高度重視管線保護。

2、本標段明挖基坑橫跨基坑管線較多,涉及供電、雨水、汙水、給水、熱力、燃氣管等,施工中采取懸吊保護、永久遷改等措施;YDK37+056裏程處區間結構上穿DN2600mm汙水管,圍護樁施工時需避開該管線,鄰近基坑施工應盡量減少擾動,保證其正常使用。

3、本區段U型槽段內熱力、汙水、雨水管線需要永久遷改。

4、土方開挖時,施工方有專人指揮;嚴禁挖掘機碰撞支撐、圍護樁。

5、土方開挖時嚴禁超挖,應保留200mm厚原土,用人工挖除平整。

6、對施工中可能出現の管湧、塌方或基坑底窿起等險情,需有應急預案,並做好設備和有關材料の准備,基坑周圍5m範圍內堆載不得超過15KPa。

7、場地內局部可能存在未查明の空洞、人為坑洞、枯井、水井、

不明構造物等,施工中可能發生坍塌,發現後應及時處理。

六、基坑支護監測控制要點:

1、基坑支護監測應包括下列內容:

(1)、基坑周圍邊坡頂水平位移、垂直沉降及支撐梁沉孤の測量;

(2)、基坑周邊深層土體位移の量測,基坑內土體窿起の量測;

(3)、周邊地表開裂叛亂態(位置、裂縫寬)觀察;

(4)、附近建築物、重要管線、道路等設施の變形測量和裂縫觀察;

(5)、基坑滲、漏水和基坑內外の地下水位變化;

2、基坑支護の監測工作,應由有相應資質の單位承擔:

3、在基坑開挖前,沿周邊道路、管線、建築物設沉降點,作沉

降觀測,同時在基坑周邊布置五個以上測斜孔其測點間距不宜大於30m,以便准確觀測土體の側向位移。沉降觀測與土體側向位移觀測應在基坑開挖前取得初始值,挖土期間每天至少提供一次監數據。

4、應特別加強雨天和雨後の監測;基坑頂部の側向位移與當時開挖深度之比達3‰-5‰(粘性土中)時,應密切加強觀察、分析原因並用時對支護采取加固措施,必要時增用其它支護方法。

七、鋼圍檁、支撐監理實施要點:

1、審核鋼筋原材質保書等資料,對原村及焊接接頭進行現場見證

取樣,送具備資質の檢測單位試驗,檢測結果符合要求後方能使用。

2、檢查受力鋼筋の品種、級別、規格、數量和受力筋與箍筋彎

鉤、連接接頭、搭接長度、錨固長度以及鋼筋骨架截面尺寸.是否符

合設計要求與規定,鋼筋應保持潔淨,無汙染。

八、樁間網噴砼監理要點

(一)樁間網噴砼工藝流程

坡面锚喷网防护施工工艺流程

(二)監理控制要點:

1、噴錨施工是一項技術含量較高の工作,它の質量要求也較嚴,施工過程中加強質量管理,開展經常性の質量檢查,每道工序完成後均應及時進行工序驗收,未驗收の工序不得從事下道工序。

2、泥、砂、石料、鋼筋和鋼筋網の驗收嚴格按規範進行,不合格の材料嚴禁使用。每批進場材料均應認真檢驗,取樣試驗合格後方可使用。

3、所有の機械設備在施工前都應進行檢修和試用,保證施工時機械設備處於良好の運行狀態。

4、施工時應做好現場監理旁站記錄,准確地記錄下施工全過程。

5、噴射時要經常檢查噴層表面,查看是否有松動,下墜滑移等現象,噴砼達到一定強度後用錘輕擊砼面發現空鼓脫殼現象及時處理。

6、經常檢查反彈現象,反彈如太大,應調整配比。

7、配合比應在室內試驗確定,施工應嚴格按試驗設計配合比配料。

8、錨杆の位置、長度、孔徑均應按設計の規定執行。

9、噴錨網施工應嚴格按信息法の要求進行,施工時做好監理旁站工作

10、噴射時,噴嘴與受噴面の最佳距離、最佳角度應通過試驗確定。

九、水泥土擠密樁監理要點:

(一)水泥擠密樁施工工藝流程圖

(二)、水泥擠密樁監理控制要點:

1、待樁位布置後,成樁孔施工允許誤差:①樁位偏差不大於50mm;

②樁孔垂直度偏差不應大於 1.5%;③樁孔直徑不得小於設計樁徑,樁孔深度不得小於設計深度;④樁頂設計標高以上預留覆蓋土層厚度為0.5-0.7m;⑤嚴格根據圖紙控制樁孔標高。

2、成孔驗收合格後應按設計要求向孔內分層填築水泥土,填料前孔底必須夯實,夯填樁孔時應選用機械分段夯實夯填直徑不宜小於

0.3m,落距和填料厚度應根據現場實驗確定。

十、安全、文明施工監理控制要點:

1、督促施工單位學習、貫徹執行“建築法”與“建築施工安全規程”,增強安全生產觀念,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の思想。

2、檢查施工單位落實安全生產の組織保證體系,建立建全安全檢查生產責任制及各工種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3、施工現場應實行封閉式管理;沿基坑周圍(留運土出口)設圍檔,檔持網高度大於等於1。20m;距基坑邊線1米範圍內澆築砼做地坪硬化基坑施工中,施工方應派專人24小時監護。

4、特殊工種須持證上崗,其上崗證(含駕駛證)報監理審查;督促施工單位加強挖掘機及運土車輛管理,嚴禁灑後駕駛。

5、定期和不定期地主持召開安全、文明施工例會或專題會議,

總結經驗,找出土方開挖與支護及安全檢查用電等施工薄弱環節;對其重大安全隱患和出現の問題,有權責令施工單位停工整改。

十一、監理工作の方法和措施:

1、建立巡視和旁站制度,並且進行現場檢查和督促。對混凝土澆築及錨杆施工全過程旁站監理制度。

2、對進場材料進行現場驗收並取樣送驗,材料取樣送驗實行見證制度。送具備資質の檢測單位進行檢測。

3、對隱蔽工程實行隱蔽前の驗收制度,對未經驗收或驗收不合格の工序,施工單位不得進入下道工序施工,如強行進入下道工序施工,監理可拒絕簽認,不予以計量、不予支付工程進度款。

4、施工現場の臨時用電嚴格按照《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範》の規定執行。從事電焊、起重作業等特殊作業の人員,各種機械の操作人員及機動車輛駕駛人員,必須經過勞動部門專業培訓並考試取得合格證後,方可持證操作。

5、檢查施工單位管理人員到位情況;檢查“土方開挖與基坑支護”以及“工程建設強制性標准”在施工過程中の執行情況;召開專題會議,針對性解決有關工程質量與安全文明施工問題。

6、嚴格按照本“細則”監理工作の控制要點和目標控制工程質量、工程進度、投資、安全與文明施工進行檢驗;發現問題,應及時向專業監理工程師或總監匯報,必要時書面下達“整改通知單”或“停工整改令”

7、做好有關監理資料の原始記錄,認真准確地做好旁站監理記

錄,保證資料の真實、准確、及時。

地铁围护桩施工方案

XXJD国际机场轨道交通结建工程机场站及明挖区间工程 围护桩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 1、高地铁工程概况 (1) 2、地铁围护桩基工程概述 (1) 二、编制依据 (1) 三、施工部署 (3) 1、工期计划 (3) 2、施工段划分及概况 (3) 3、桩基工程施工重点、难点分析及对策 (3) 4、施工准备 (7) 四、桩基施工工艺 (17) 1、钻孔灌注桩施工 (17) 五、安全控制措施 (29) 1、常规安全 (29) 2、吊车安全 (30) 3、钻机安全 (30)

一、工程概况 1、高地铁工程概况 XX新机场综合交通中心高铁及地铁站房等工程,其中高铁部分为新建济南至XX高速铁路XX机场站工程施工图中起始里程为DK288+400,终点里程为右DK290+250,正线长度1850米,高铁站房建筑面积约73100㎡;地铁部分为XXJD国际机场轨道交通结建工程机场站及明挖区间工程,施工图中8号线起始里程为右CK5+891.5,终点里程为右CK6+923.4,长度约为1031.9米,市域快线起始里程为右CK0+000,终点里程为右CK0+508.4,长度约为508.4米,地铁站房建筑面积约31000㎡。 2、地铁围护桩基工程概述 结建工程地铁明挖段基坑根据支护形式和围护结构参数分为A、B、C、D、E、F,共五个分区,如下图所示: 其中,根据施工界面划分情况中铁建工施工区域为C区一部分、D、E、F区域,支护形式简介如下: C区为8号线北侧明挖区间,北侧为高铁车站结构,两者共用基坑,地铁侧8号线里程右SK6+082.508~右SK6+272.291段采用

明挖区间施工方案

二、工程概况及水文地质条件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南京地铁二号线东延线马群站~紫金山站区间明挖地下区间,包括南、北段。南段设盾构调头井,北段设盾构始发井和接收井。 南明挖段隧道位于宁芜铁路和马群车辆段之间,止于沪宁高速公路前,周围主要建筑物为在建马群车辆段、宁芜铁路和新建高压电线杆。区间线路右线为直线段,线路左线部分为直线段,部分设R=1200m 曲线,线间距在3.8m~10.94m之间。区间紧邻马群车辆段,根据车辆段标高及宁芜铁路路基高度,地表标高取为部分16.7m,部分18m。区间底板最小埋深约3.87m,盾构井段底板最大埋深约14.62m。南段范围内无地下管线。基坑边线距离宁芜铁路中心线约30m,施工期间对宁芜铁路监测保护。 北明挖段隧道位于黄马立交桥以北,白水河以东的空地。本段区间盾构井与黄马立交桥之间有一Φ1800污水管,沿线路走向有一高架电缆和一低压电缆,其余无建筑物,按照高压电缆保护、低压电缆改移进行施工。区间线路右线设R=350m和R=400m曲线,线路左线设R=400m曲线,线间距在22.39m~9.1m之间,根据紫金山站场地标高,盾构井出应满足抗浮和盾构始发覆土要求,确定土方回填标高和内部结构设计地表标高取为19.0~20.7m,围护结构设计标高以现状地表标高为准。

设计范围为马群站~紫金山站区间南、北明挖段和南端盾构调头井、北端盾构始发井、接受井的支护结构采用SMW工法桩加内撑形式。南段起讫里程为右线K26+410.000~K26+722.500,北段起讫里程为右线K27+300.000~K27+733.800,左线K27+291.321~K27+733.800。其中南端盾构调头井设计起讫里程为右线K26+710.000~K26+722.500;北端盾构始发井设计起讫里程为右线K27+300.000~K27+312.002;北端盾构接受井设计起讫里程为左线K27+291.321~K27+303.321。 (二)水文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现为在建地铁车辆段、农田、村庄及南京市国土储备用地。拟建场地地形较平坦,局部稍有起伏,场地吴淞高程14.11~23.12m。场地内沿线分布有宁芜铁路、百水河及沪宁高速公路。地貌单元属于侵蚀性堆积阶地及冲积谷底地貌交汇地带,冲积谷地分布范围K26+097~K27+500,其余地段为侵蚀堆积阶地地貌单元。 隧道开挖范围内土层由上至下主要为:①-1杂填土;①-2b2-3素填土;②-1b1-2粉质粘土;③-1b1-2粉质粘土。 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约2.5~15m,基坑底主要位于②-1b1-2粉质粘土;③-1b1-2粉质粘土,局部位于①-1杂填土;①-2b2-3素填土。①-1杂填土和①-2b2-3素填土承载力较低,含建筑垃圾和有机质,埋深较浅,采用换填法对该两层土进行换填处理。 三、主要工程材料及数量 (一)主要工程材料 1.混凝土:侧墙、底板采用C30,S8防水混凝土,光栅梁采用

地铁车站明挖顺作法施工技术

地铁车站明挖顺作法 施工技术 ****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部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地铁车站主要施工工序流程 (1) 三地下连续墙施工 (2) 3.1 导墙制作 (3) 3.2 泥浆工艺 (5) 3.3 成槽施工 (6) 3.4 清底及接头处理 (8) 3.5 钢筋笼的制作和吊放 (9) 3.6 水下砼浇注 (14) 3. 7 锁口管提拔 (15) 3. 8 质量控制及预防措施 (15) 四钻孔灌注桩 (18) 五高压旋喷桩 (18) 5.1 二重管旋喷桩工艺流程 (18) 5.2 高压旋喷桩的施工及技术要求 (19) 六井点降水 (20) 6.1 降水目的 (20) 6.2 基坑抗突涌稳定性验算 (20) 6.3 针对⑦层进行基坑抗突涌性验算 (21) 6.4 基坑稳定性分析 (21) 6.5 坑内疏干井设计 (22) 6.5.1 疏干井数量的确定 (22) 6.5.2 疏干井深度 (23) 6.5.3 降水对环境影响的分析和控制 (23) 6.5.4 管井构造 (24) 6.6 设计要求 (24) 6.7 成井施工 (25) 6.8 封井方案 (28) 6. 8.1 封井原则 (28) 6. 8.2 封井方案 (28) 七基坑开挖及支撑 (30) 7.1 基坑开挖 (30) 7.2 支撑体系 (32) 7.2.1 施工准备 (32) 7.2.2 钢支撑安装 (32) 7.2.3 支撑拆除: (34) 八内部结构 (35) 8.1 顺作法内部结构施工流程 (35) 8.1.1 底板施工 (35) 8.1.2 侧墙施工 (35) 8.1.3 中板施工 (36) 8.1.4 顶板施工 (36)

地铁明挖区间围护结构及土方开挖施工组织设计

地铁明挖区间围护结构及土方开挖施工组织设计 工程概况 1.1编制依据 1.2工程简介 XX站~XX园站区间总体呈南北向布置,北连XX站,南接XX园站,贯穿XX园住宅小区,区间两端车站均为地下一层岛式站,左线长920.298m,右线长914.844m,线路纵坡为“人”字坡。场地地面标高在19.24~20.58m之间,区间南端水塘水面高程约为18.87m,地势平缓,场地地貌单元属XX冲洪积二级阶地。 区间采用明挖法施工,主体采用钢筋砼框架结构,基坑开挖深度约9.4~10.6m,结构覆土2.2~3.7m,基坑在靠近XX站端采用上部放4m高缓坡,下部基坑采用SMW工法桩+1道钢支撑支护;中间五号路部分采用SMW工法桩+2道钢支撑支护;靠XX园站端采用放坡开挖。区间两端基坑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地面最大沉降≤0.2%H,放坡开挖边坡土体水平位移≤50mm;区间中部五号路部分基坑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地面最大沉降≤0.15%H,水平位移≤30mm(H为基坑开挖深度)。 本区间土方采用分段分层开挖,土方开挖后立即进行边坡护坡处理。区间基底位于6-2、6-2a、6-2b黏土层和7-3粉质粘土夹粉土、粉砂层中。6-2、7-3层可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6-2a、6-2b层需经补强加固处理后方可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场地上层滞水静止水位在地面下0.35~4.00m间。 本工程建设单位为XX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勘察单位为XX市勘察设计研究院,设计单位为XX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为铁四院监理公司,施工单位为XX建工股份有限公司。 1.3邻近建筑物、道路及地下管线 本区间北端为空地,南端为规划XX园文化休闲广场,现状为空地、水塘;中间穿越XX园住宅小区11区与12区间道路,道路两侧主要为5~7层砼框架结构住宅楼。11小区住宅楼距离基坑边约17m,12小区住宅楼距离基坑边约11.5m,区间还穿越XX园内环北路和中环北路。 根据勘察单位提供的管线综合布置图及现场实际调查,本区间管

城市地铁隧道常用施工方法概述

城市地铁隧道常用施工方法概述 目前国内外修建地铁车站的施工方法有明挖法、盖挖法、暗挖法、盾构法等。主要阐述了修建地铁车站施工方法的原理、施工流程、优缺点,为我国各大城市修建地铁车站时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提供有益的参考。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与综合国力的增强,城市的规模也不断的增大,城市人口流量还在增加、再加上机动车辆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交通状况不断恶化。为了改善交通环境,采取了各种措施,其中兴建地下铁道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如最近几年在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便兴建了大量的地下铁道。由于在城市中修建地下铁道,其施工方法受到地面建筑物、道路、城市交通、水文地质、环境保护、施工机具以及资金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各自所采用的施工方法也不尽相同。下面将就城市地下铁道施工方法分别加以介绍。施工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工程的性质、规模、地质和水文条件、以及地面和地下障碍物、施丁设备、环保和工期要求等因素,经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1明挖法 明挖法是指挖开地面,由上向下开挖土石方至设计标高后,自基底由下向上顺作施工,完成隧道主体结构,最后回填基坑或恢复地面的施工方法。 明挖法是各国地下铁道施工的首选方法,在地面交通和环境允许的地

方通常采用明挖法施工。浅埋地铁车站和区间隧道经常采用明挖法,明挖法施工属于深基坑工程技术。由于地铁工程一般位于建筑物密集的城区,因此深基坑工程的主要技术难点在于对基坑周围原状十的保护,防止地表沉降,减少对既有建筑物的影响。明挖法的优点是施工技术简单、快速、经济,常被作为首选方案。但其缺点也是明显的,如阻断交通时间较长,噪声与震动等对环境的影响。 明挖法施工程序一般可以分为4大步:维护结构施工→内部土方开挖→工程结构施工→管线恢复及覆土,如图1。 上海地铁M8线黄兴路地铁车站位于上海市控江路、靖宇路交叉口东侧的控江路中心线下。该车站为地下2层岛式车站,长166.6m,标准段宽17.2m,南、北端头井宽21.4m。标准段为单柱双跨钢筋混凝土结构,端头井部分为双柱双跨结构,共有2个风井及3个出人口。车站主体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基坑的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在标准段深26.8m.墙体厚0.6m。车站出人口、风井采用SMW桩作为基坑的维护结构。2盖挖法 盖挖法是由地面向下开挖至一定深度后,将顶部封闭,其余的下部工程在封闭的顶盖下进行施工.主体结构可以顺作,也可以逆作。 在城市繁忙地带修建地铁车站时,往往占用道路,影响交通当地铁车站设在主干道上,而交通不能中断,且需要确保一定交通流量要求时,可选用盖挖法。 2.1盖挖顺作法

地铁明挖车站施工技术

地铁明挖车站施工技术 摘要:文章对地铁施工中明挖车站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以后的施工有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市政地铁;明挖车站;施工 1前言 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着城市化水平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城市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私家车,同时,城市聚集的人口也出现了逐年增多的情况,因此,就导致了城市交通拥堵,为了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地铁成为了最佳的选择。地铁在运行过程中优势非常明显,其速度非常快,而且,载客量非常大,对环境带来的污染非常小,同时,在运行过程中安全性能够得到保证。地铁是一个综合体,在进行建设的时候,对其设计、施工设备以及施工工艺和材料都要进行重视,同时对其施工的精度要格外注意。在地铁工程建设中,车站不仅仅是其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其也是市政工程、过街通道以及地下商城的综合性多功能建筑,因此,在进行地铁车站建设的时候,通常在结构方面比较复杂,而且,其建设的规模也比较大,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其施工质量,对施工的技术一定要进行很好的把握,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城市发展过程中交通运行的质量。 2地铁明挖法施工的特点

在地铁工程施工中,明挖法具有施工工期短、施工速度快以及施工作业面多的特点,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对施工的工程造价以及施工的质量能够进行很好的控制。在地铁车站施工中,明挖法是常用施工技术,因此,在很多的地铁施工中,这种施工技术的应用非常普遍。明挖法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具有很多的优点,但是在进行施工的时候也会受到一些因素制约,这种方法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对施工场地要求比较严格,一定要保证施工场地够大,这样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麻烦,因此,在施工条件不满足要求的情况下,这种施工方法不能进行使用。在施工中,明挖法施工技术在建设空间方面非常大,很多的地铁站在进行建设的时候不仅仅能够满足出行换乘站的需求,而且成为了人们休息和购物的重要场所,因此,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也受到了很大的关注。 3 地铁车站的明挖方法 地铁车站明挖法施工的开挖方法非常多,文章对几种比较常见的而且集中的开挖方式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以后的地铁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3.1悬臂支护法开挖 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将基坑围护结构插入到基坑的底部,接下来对基坑内的土地进行开掘,这种施工方法就是悬臂支护法,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开挖的结构处于悬臂状态,土体产生的压力依靠开挖面下的深度和本身的刚度来实现平衡,在开

最新地铁明挖区间围护结构及土方开挖施工组织设计

地铁明挖区间围护结构及土方开挖施工组 织设计

地铁明挖区间围护结构及土方开挖施工组织设计 工程概况 1.1编制依据 1.2工程简介 XX站~XX园站区间总体呈南北向布置,北连XX站,南接XX园站,贯穿XX园住宅小区,区间两端车站均为地下一层岛式站,左线长920.298m,右线长914.844m,线路纵坡为“人”字坡。场地地面标高在19.24~20.58m之间,区间南端水塘水面高程约为18.87m,地势平缓,场地地貌单元属XX冲洪积二级阶地。 区间采用明挖法施工,主体采用钢筋砼框架结构,基坑开挖深度约9.4~10.6m,结构覆土2.2~3.7m,基坑在靠近XX站端采用上部放4m高缓坡,下部基坑采用SMW工法桩+1道钢支撑支护;中间五号路部分采用SMW工法桩+2道钢支撑支护;靠XX园站端采用放坡开挖。区间两端基坑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地面最大沉降≤0.2%H,放坡开挖边坡土体水平位移≤50mm;区间中部五号路部分基坑重要

性等级为一级,地面最大沉降≤0.15%H,水平位移≤30mm(H为基坑开挖深度)。 本区间土方采用分段分层开挖,土方开挖后立即进行边坡护坡处理。区间基底位于6-2、6-2a、6-2b黏土层和7-3粉质粘土夹粉土、粉砂层中。6-2、7-3层可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6-2a、6-2b层需经补强加固处理后方可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场地上层滞水静止水位在地面下0.35~4.00m间。 本工程建设单位为XX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勘察单位为XX市勘察设计研究院,设计单位为XX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为铁四院监理公司,施工单位为XX建工股份有限公司。 1.3邻近建筑物、道路及地下管线 本区间北端为空地,南端为规划XX园文化休闲广场,现状为空地、水塘;中间穿越XX园住宅小区11区与12区间道路,道路两侧主要为5~7层砼框架结构住宅楼。11小区住宅楼距离基坑边约 17m,12小区住宅楼距离基坑边约11.5m,区间还穿越XX园内环北路和中环北路。

地铁施工技术明挖法施工技术

地铁施工技术明挖法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18-08-21T11:11:50.360Z 来源:《建筑模拟》2018年第13期作者:黄鑫 [导读] 地铁是城市交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地铁发展情况来看,它在城市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同时还能够方便人员出行。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地铁是城市交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地铁发展情况来看,它在城市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同时还能够方便人员出行。在地铁建设中,经常使用到的方法是明挖法,它是地铁建设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技术手段。特别是在地铁深基坑的施工过程中,就需要合理的使用地铁明挖施工技术方法,这样对于后期运行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地铁施工;明挖法;施工技术 一般来说,明挖法施工技术主要是根据悬臂支护法开挖以及边坡开挖和围护结构加支撑明挖。再者,在正常的实际过程中,要根据有利的条件或者是选择出合适的明挖方式来防止施工中影响的因素,进而可以确保地铁明挖施工技术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证。 1对于明挖法施工技术分析 在明挖法施工技术中,大多数的就是根据地面展开的分层、分段、待开挖深度来达到相应的设计值,而且在对基坑进行展开以后,还需要分为主体结构以及防水结构,从实际情况出发,在完成施工以后,就需要展开回填工。而明挖法的相关施工技术就能很好的应用在深基坑的施工过程中,特别是在地铁工程过程中,就有着重要的发展意义。 明挖法在施工时,该技术可以作为地铁施工技术中重要的分类,就具有很明显的特点,比如说,关于大型施工机械就能有很好的施工空间;还可以根据大型机械进行应用,以此就需要尽量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从而能达到施工的效果;在进行施工时,因为施工造价比较低,在施工方法上比较简单,所以说,在进行施工时,就需要满足对地铁工程的基本要求,并且还需要使得施工效率达到预想的效果。 就算明挖法具有很明显的特点,然而,可以承认的是,明挖施工技术也存在问题,其中主要的表现是在,在施工的过程中,环境影响比较大,这样的情况可能会造成环境破坏的现象;在建设的时候,可能会对交通造成比较大的问题,这是因为在进行施工时,可能会产生很多的尘土,以此就会对附近的交通造成不良的影响;对于居民会产生比较大影响,在施工过程中经常采用大型设备进行建设,这样在施工过程会产生比较大噪声,由此一来,对于附近人们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这样在本文中,就根据某市的建设地铁为案例,然后对于具体的地铁明挖施工技术了分析。那么在该施工技术中就对明挖方法的施工过程和支撑做了简单的研究,在这其中关于基坑开挖深度就有14.8-15.6,在宽度上就为26.5-18.7m,以及底层有三层含水层、潜水层、空隙层等多方面的技术进行了实施。 2地铁建设过程中对明挖法施工技术 2.1 明挖法施工技术分类 ①围护结构加支撑技术 一般在进行地铁建设时,经常会遇到比较深的基坑,当然,这样可能就是深基坑中受到的侧压力的影响,所以也就使得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根据类似的问题就需要制定出合理的措施,并且还需要采取连续墙围护结构进行支撑,进而可以达到消除测压的影响因素,最后确保施工工程的安全问题。 ②悬臂支护技术 根据这类明挖施工技术来说,还是需要将围护结构直接插入到基坑底部中,而且这个时候的开挖结构是处于悬臂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配合基坑内部支护结构展开施工,如果是采用悬臂支护方法时,可能会导致施工的机械化程度下降等问题出现。 ③放坡开挖技术 在施工过程中对于地铁技术而言,就需要采用普遍应用的放坡开挖技术,在该开挖技术中,受到环境因素比较小,但是在控制上性能却比较强。这样一来,在正常的施工过程中,放坡开挖对附近土体的稳定性干扰能力比较小。 2.2 地铁建设过程中使用的施工工艺 ①基坑的开挖技术 通常情况下,要先对工程地质条件以及周边围岩类型进行勘察,这样在对施工工艺进行选择时,就需要选择出环境干扰程度小或者是安全性能奥的施工工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合格的标准,同时还能提高基坑开挖的质量。这样在实际的开挖过程中,还是要采取大型机械进行开挖,在基坑深度达到标准时,就要停止机械作业,并且要合理的使用人工开挖的技术,防止出现超挖问题出现。另外,还需要知道的是,如果人工在进行开挖时,还需要对基底进行清洁,确保基坑开挖时的质量和效果。 ②基坑降排水技术 在这项技术中,是地铁施工建设中不可缺少的过程,一般来说,在基坑内水中就经常存在多种因素,比如说,安全性或者是稳定性,这些因素都可以影响到地铁的正常建设。再者,根据施工的要求,利用施工过程的水文地质条件或者是基坑标准等,还需要采用统一的大口井经点来制定降水措施,以此完成基坑降排水。需要注意的是,在设置井间距离时要保持在20m左右内,另外,还需要将井深控制在基坑底部标高下的相应的位置内。 其次,还需要在每20m处设置一个集水井,还需要设置0.5m的深度以及0.10m底宽的距离,如果是作为汇水沟,那么就需要确保纵坡的方向,防止回水沟出现堵塞情况。从本质上来说,排水就需要配合多种类型的水泵来完成抽水工作,还需要选择出合适的滤网,防止泵内进入到混合物。 ③旋喷桩施工技术 在对地铁进行建设时,要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来使用旋喷桩,还需要对桩的距离进行设置,而且将钻机直接运输到相应的位置中,进而可以保证钻杆头和孔中心可以始终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如果在钻机分布以后,就可以展开施工作业,这个时候可以先让误差保持在<40cm的范围内,如果在插入二重喷射注浆管时,这样就需要不断加深对基坑底部的稳定性。一般在插管的过程中,还需要展开相应的注水

城市地铁隧道常用施工方法【最新版】

城市地铁隧道常用施工方法 本文就城市地下铁道施工方法分别加以介绍。施工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工程的性质、规模、地质和水文条件、以及地面和地下障碍物、施丁设备、环保和工期要求等因素,经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1、明挖法 明挖法是指挖开地面,由上向下开挖土石方至设计标高后,自基底由下向上顺作施工,完成隧道主体结构,最后回填基坑或恢复地面的施工方法。 明挖法是各国地下铁道施工的首选方法,在地面交通和环境允许的地方通常采用明挖法施工。浅埋地铁车站和区间隧道经常采用明挖法,明挖法施工属于深基坑工程技术。由于地铁工程一般位于建筑物密集的城区,因此深基坑工程的主要技术难点在于对基坑周围原状十的保护,防止地表沉降,减少对既有建筑物的影响。明挖法的优点是施工技术简单、快速、经济,常被作为首选方案。但其缺点也是明显的,如阻断交通时间较长,噪声与震动等对环境的影响。 明挖法施工程序一般可以分为4大步:维护结构施工→内部土方开挖→工程结构施工→管线恢复及覆土。

上海地铁M8线黄兴路地铁车站位于上海市控江路、靖宇路交叉口东侧的控江路中心线下。该车站为地下2层岛式车站,长166.6m,标准段宽17.2m,南、北端头井宽21.4m.标准段为单柱双跨钢筋混凝土结构,端头井部分为双柱双跨结构,共有2个风井及3个出人口。车站主体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基坑的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在标准段深26.8m.墙体厚0.6m.车站出人口、风井采用SMW桩作为基坑的维护结构。 2、盖挖法 盖挖法是由地面向下开挖至一定深度后,将顶部封闭,其余的下部工程在封闭的顶盖下进行施工。主体结构可以顺作,也可以逆作。 在城市繁忙地带修建地铁车站时,往往占用道路,影响交通当地铁车站设在主干道上,而交通不能中断,且需要确保一定交通流量要求时,可选用盖挖法。 2.1盖挖顺作法 盖挖顺作法是在地表作业完成挡土结构后,以定型的预制标准覆萧结构(包括纵、横梁和路面板)置于挡土结构上维持交通,往下反复

地铁车站施工技术方案3

地铁车站施工技术方案 依据车站设计图纸、所处位置的地质勘查报告及车站周边环境等,经综合分析故本车站深基坑开挖采用明挖法施工,基坑围护采用地下连续墙加内钢支撑,主体结构采用盖挖逆筑法。 1.地下连续墙施工 1.1施工概述 地下连续墙施工选用一套成槽设备,在膨润土泥浆护壁条件下成槽的成槽工艺;配一台履带吊和一台吊车进行钢筋笼和锁口管安装;采用导管顶升置换法进行水下混凝土浇灌。 1.2施工流程 地下连续墙施工流程如下: 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流程图

1.3导墙施工 1.根据地下连续墙轴线定出导墙挖土位置,然后采用机械挖土和人工修整相结合的方法开挖导墙,挖土标高由人工修整控制。在挖至标高后,如表土较好,且导墙外侧土壁能保持垂直自立,则以土壁代模,避免回填。如表土开挖后外侧土壁不能垂直自立,则外侧需设立模板,还应在导墙外侧利用粘土回填密实,以防成槽过程中地面水从导墙背后渗入槽内,引起槽段坍方。 2.导墙制作深度按照设计图纸确定,成倒L型,插入老土,其底部须筑于坚实的土面上,不得以杂填土为地基。若遇暗浜土及障碍物,原则上应挖除,并加深至老土。 3.导墙分段施工时其水平钢筋必须预留足够的长度与下段施工的水平筋搭接,使之能成为一体。导墙在拆模后,应及时进行墙间支撑,支撑按每1.5米设上下两道原则布置,采用80*80mm木方或回填土,以增强其稳定性。 4.导墙施工过程中应严密注意附近地下管线,对分布在地连墙轮廓线位置的已知地下管线应加强保护措施,先利用挖机开挖,待挖至离管线标高50㎝时再采用人工继续开挖,然后临迁至指定地点。 5.导墙施工接头应与地下连续墙接头位置错开。沟槽开挖时,为确保土壁稳定必须严格控制施工区段附近的堆载,不允许车辆在上面行驶和碰撞。 6.导墙施工时必须特别注意导墙的内孔尺寸,严防砼浇筑时涨模造成槽宽减小,进而妨碍抓斗挖槽。 7.导墙采用┑形,倒挂于原地面上,内侧墙面应垂直,净距为墙厚增加50 mm,平面位置的容许偏差为±10mm,墙面不平整度小于3mm。 8.导墙施工结束后,即在导墙顶面上画出分幅线,用红漆标明单元槽段的编号;同时测出每幅墙顶标高,标注在施工图上,以备有据可查。同时还应经常观察导墙的间距、整体位移、沉降,并作好记录,成槽前做好复测工作。

地铁明挖区间顶板回填施工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 (1) 三、施工安排 (1) 四、施工准备 (2) 五、主要施工方法 (3) 5.3、检验密实度 (8) 六、质量要求 (8) 七、安全措施 (9) 八、环境保护措施 (10)

一、编制依据 1.花园大道站~锦绣大道站明挖区间围护结构施工图纸; 2.花园大道站~锦绣大道站明挖区间主体结构施工图纸; 3.《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4.已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 花园大道站~锦绣大道站明挖区间位于锦绣大道与庐州大道交叉口处,北端部分区域位于芦苇荡内,呈南北走向,场区及周边无建筑物。在区间明挖段位于线路左K19+188处存在一处电力高压塔且存在3根供水管及110KV高压电缆很跨基坑。 2.2设计概况 花园大道站~锦绣大道站明挖区间标准段为地下单层双跨矩形结构,全长约280m,北端盾构接收井为地下双层双跨矩形结构,长度14.6m。顶板埋深约2.68~7.04m。 2.3基坑回填工程重难点 1.部分顶板埋深较深,回填的压实度是控制的重点。 2.基坑内存在纵贯基坑南北及东西的管线,在基坑回填压实过程中保证管线两侧回填土压实度难度较高。 3、施工场地本已狭小,且存在较多的管线纵横交错,同时主体结构开始同期施工,加剧了场地的狭小,致使施工过程中各种工序间相互干扰,从而降低各种施工机械效率的正常发挥,如何协调成为难点。 三、施工安排 3.1、工期安排

3.2、劳动组织及责任分工 3.2.1管理层负责人 为了保证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经理部组织了有经验的管理人员进行施工管理。 四、施工准备 4.1技术准备 4.1.1项目总工程师组织工程部有关技术人员集中学习有关技术规范和工程图纸。 4.1.2逐层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让参与施工的所有人员明白设计意图,做到心中有数。 4.1.3收集及整理与施工有关的技术资料。 4.2机械设备配备 装运土方机械:自卸汽车12台、推土机1台(需要时调入) 压路机:12t —15t 两轮光轮压路机 1台、1台小型压路机。 辅助机械:蛙式打夯机或柴油打夯机4台;平头铁锹20把,手推车8辆另外配备:2米钢卷尺10把、适量长度20#铅丝或麻绳 4.3材料准备

地铁车站及明挖施工技术试题

地铁车站及明挖施工技术试题 (含选择题125道,填空题40道,简答题15道) 一、选择题:(共125题) 1、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由该工程项目的(A)负责编制。 A 项目经理 B 项目总工程师 C 项目工程部长 2、为了更好做好项目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合理部署施工队伍,安排各种资源投入时间及选择施工方法,首选要做好( B) 工作。 A 项目管理交底 B 施工调查 C 图纸审核 3、为加强隐蔽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施工现场应严格执行(B )。 A 三检制度 B 内部旁站监理制度 C 抽查制度 4、施工过程不合格的标识一般不能由(C)等记录来实现。 A 进货检验 B 测试记录 C 质量评定表 5、施工组织设计的核心内容是(B)。 A 施工组织机构设置 B 施工方案的确定 C 施工机械设备配置 6、购入的计量器具应是具有经计量确认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厂家的产品,应有检验合格证、技术说明书和(C)标志。 A 计量检测认证 B 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 C 计量认证 7、一般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在收浆后尽快予以覆盖和洒水养护,当气温低于(C)度时,应覆盖保温,不得洒水。 A 0 B 3 C 5

8、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日期逾(B)个月时,必须再次进行强度试验。 A 6 B 3 C 2 9、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采取控温措施,保证表面和内部温差不宜超过(C)度。 A 10 B 15 C 25 10、基坑开挖断面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开挖轮廓线应采用有效的( C )手段进行控制。 A 开挖 B 支护 C 测量 11、大体积墩台基础混凝土浇筑时,可分块进行浇筑,各分块平均面积不宜小于( B )平方米。 A 30 B 50 C 80 12、常用模板设计需要考虑设计荷载和(B)。 A 模板刚度 B 计算荷载 C 预拱度 13、在计算支架或拱架的强度和刚度时,除了考虑在支架或拱架的设计荷载外,还应计入(B)。 A 风力 B 温度变化力 C 冲击力 14、墩台混凝土表面裂缝宽度不得大于(B)mm。 A 0.1 B 0.2 C 0.3 15、隧道洞内平面控制测量不宜使用( A )进行测量。 A GPS B 全站仪 C

地铁明挖车站钻孔灌注桩围护结构(含临时立柱计算)计算书2

§1 概述 一、设计标准 1.车站主体结构工程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 2.工程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一级 3.地铁的地下工程及出入口、通风亭均按一级耐火等级设计 4.车站防水等级均为一级 5.人防等级按6级设防 6.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按8度抗震设防烈度采取抗震措施 7.二衬混凝土裂缝控制标准:迎土面≤0.2mm,背土面≤0.3mm 8.结构抗浮不计侧壁摩阻力,其抗浮安全系数≥1.05 9 .主体基坑围护结构变形控制保护等级按一级考虑,地面最大沉降量≤0.15%H,最大水平位移≤0.2%H,且小于30mm(H为基坑开挖深度) 10.主体结构配筋计算中围护桩承担土压力,主体结构承担水压力 二、采用的规范 1.《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2.《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003年版)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6.《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GB50108-2005) 7.《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8.《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1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12.《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T191-96) 1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14.《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8-2003)

地铁车站明挖法施工工艺简述(80页)

地铁车站明挖法施工工艺 简述 北京****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目录 第一部分地铁车站施工常用工艺 .................................. - 1 - 1.1地铁车站简介 ............................................ - 1 - 1.2地铁车站施工常用工法 .................................... - 3 - 1.2.1明挖法............................................. - 4 - 1.2.2 盖挖法 ............................................ - 4 - 1.2.3 浅埋暗挖法 ........................................ - 6 - 1.2.4几种主要工法的比较................................. - 8 - 第二部分地铁车站明挖法施工工艺 ................................ - 9 - 2.1明挖法施工概述 .......................................... - 9 - 2.1.1明挖法的特点....................................... - 9 - 2.1.2支护结构形式...................................... - 10 - 2.1.3施工工艺流程...................................... - 10 - 2.2支护结构施工 ........................................... - 10 - 2.2.1钻孔灌注桩+内支撑施工............................. - 11 - 2.2.2钻孔灌注桩+土层锚杆............................... - 24 - 2.2.3土钉墙支护........................................ - 29 - 2.3车站主体防水施工 ....................................... - 36 - 2.3.1防水工程基本概念.................................. - 36 - 2.3.2防水施工.......................................... - 36 - 2.4车站主体结构施工 ....................................... - 50 - 2.4.1施工工艺流程...................................... - 50 - 2.4.2结构施工的准备.................................... - 51 - 2.4.3结构施工方法...................................... - 52 - 2.4.4结构施工技术措施.................................. - 56 - 第三部分监测方案 ............................................. - 72 - 3.1监测目的 ............................................... - 72 - 3.2监测项目 ............................................... - 73 - 3.3检测实施方案 ........................................... - 73 - 3.4监控标准及资料 ......................................... - 77 -

一种地铁明挖区间预制箱涵叠合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一种地铁明挖区间预制箱涵叠合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公开涉及轨道交通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铁明挖区间预制箱涵叠合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技术,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随着基础交通事业的高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成为了公共交通发展的主导。在其线路敷设方式为浅埋或超浅埋的区段,通常采用明挖法施工,现有施工方法一般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预制箱涵拼装结构。

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时,需进行基底垫层施工、钢筋现场布设绑扎、架设模板、混凝土浇筑及振捣、养护、拆模等过程,施工工序较为繁琐,劳动力强度大,施工工期较长,其环 保性较差。 发明人发现,目前在进行预制箱涵拼装结构施工时,施工步序一般为施做钻孔灌注桩作为围护结构,待混凝土养护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基坑开挖,基坑开挖完成后施做垫层,进行预制箱涵拼装施工。其弊端表现为钻孔灌注桩成桩质量难以保证,易出现径缩和夹泥问题,施工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等待龄期强度需耗费工期,基坑围护结构仅作为临时支护结构,在箱涵完成后废弃,造成资源严重浪费,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地铁明挖区间预制箱涵叠合结构及其 施工方法,通过将围护结构和区间主体结构进行工厂化预制,临时围护结构在完成围护工 作后,能够作为永久结构与箱涵进行结合,通过预留的锚筋结构实现与对侧结构筋的固连,达到预制方桩围护与区间主体的永临叠合,在满足支撑强度的同时,可以减薄箱涵主体结 构的侧墙厚度,并提高施工速度。 本公开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地铁明挖区间预制箱涵叠合结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包括箱涵和分布在箱涵两侧的预制桩,预制桩侧面第一预留槽内设有第一锚筋,箱涵侧面 第二预留槽内设有第二锚筋;第一锚筋延伸至第二预留槽内与箱涵结构筋连接,第二锚筋 延伸至第一预留槽内与预制桩结构筋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预制桩沿箱涵侧壁间隔布置有多个,沿预制桩轴线方向上,每个预制桩上均设置有多个第一预留槽,均设有第一锚筋,箱涵侧壁上设有多个第二预留槽,均设有第 二锚筋。 进一步地,所述预制桩结构筋包括相互连接第一纵筋和第一横筋,第二锚筋穿过第一纵筋连接第一横筋;箱涵结构筋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纵筋和第二横筋,第一锚筋穿过第二纵筋连接第二横筋。 本公开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地铁明挖区间预制箱涵叠合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依据施工位置将预制桩置入设计位置,结合预制桩施做桩间止水帷幕; 进行分层逐步开挖,直至基底设计标高处,施作垫层,期间施作混凝土支撑; 吊装预制箱涵至基坑底部设计位置,其侧面预留槽与预制桩的预留槽对应; 预制桩预留槽内的第一锚筋延伸至箱涵预留槽内,末端弯折连接箱涵结构筋,箱涵预留槽内的第二锚筋延伸至预制桩预留槽内,末端弯折连接预制桩结构筋;

地铁明挖施工

第三章地铁明挖施工 一、概述 城市地铁车站、区间及相关配套的风道、出入口、行车线等工程,只要条件许可,应优先考虑采用明挖施工。因为不论从施工的难易程度、工程造价、工期、风险等考虑,明挖法都有明显优势。 明挖法是在以桩锚体系、桩撑体系及土钉墙作为围护结构,进行土方开挖和主体结构施作。其主体结构多为两层或多层框架式结构型式。 图1 明挖车站框架式结构图 二、前期准备工作 明挖基坑在实施前应对环境作详细调查,包括管线及地下障碍物核查,地面建筑物及周边交通状况调查,取得产权单位配合,采用超声波与开探槽相结合方式,务必弄清管网详情,包括直径、管材、连接方式、修建年代、管内水流量流、流速与结构关系等。在此基础上确定保护办法,或悬挂或架设钢架承托,或注浆加固地层保护,最好能够改移。 对地下建筑物和周边建筑物,安排专项方案审批。 三、围护结构 (一)钻孔灌注桩 1、钻孔灌注桩施工流程

图2.钻孔桩施工流 2、钻孔常见故障 坍孔、钻孔偏斜、孔径扩大或缩小、钻孔漏浆、糊钻、埋钻、卡钻、掉钻落物等都是钻孔常见问题,应由专业人员根据现场实地判断进行处理和防治。但切记严禁施工人员进入没有护筒的钻孔中处理任何故障。 3、钻孔桩水下混凝土灌注常见故障 导管进水、卡管、灌注过程发生坍孔、埋管、浇短桩头、断桩、夹泥等是水下浇注混凝土常见故障。 钻孔桩水下浇注应确保其质量标准,因此应事先考虑应急措施防止以上故障出现。

(二)人工挖孔桩 因人工挖孔桩全部人工操作,施工环境恶劣,危险性大,因此明文禁止。但是极个别情况(因其可以若干桩同时施工,节省工期)经审批,仍有使用可能。 挖孔桩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低压用电,配备软梯,设上下联络信号,备齐抽水设备,监测有害气体,周边认真防护防止落石伤人,严格按支护步序操作。 (三)土钉墙 土钉分为钻孔注浆型土钉、打入型土钉和射入型土钉。 四、土方开挖原则 基坑土方开挖应按“时空效应”的理论,在时间上控制定量土方开挖和支撑架设的作业时间,不应拖延,在空间上控制一次开挖的土方量和支撑架设量,不得超挖。 分层、分段、分块开挖,纵向放坡,应根据支撑设置情况进行分层,每层开挖至支撑底面标高以下0.5m。桩间网喷护面,因两层支撑标高差约4~6m。为便于网喷,每个土方分层内细分为按每1.5~2m一个亚层,随挖随喷,沿车站纵向根据支撑面位置分段,每段完成2根支撑范围内的土方开挖工作量,开挖时应控制在12小时内。每层每小段又分块作业,根据工程围护结构和基坑支护系统特点,按照亚层划分,依次进行两侧及中部分块的开挖。 基坑开挖至支撑底面标高以下0.5m时,及时进行支撑和围檩的标高放样工作,安装围檩系统并在其上准确放出支撑定位十字线。围檩和支撑架设时间应在12小时以内。 沿基坑开挖方向纵向进行放坡,根据地质条件,坡顶至坡脚总放坡度一般在1:2.5左右,分层之间局部放坡不能陡于1:1,并在坡脚和沿围护结构侧边设置排水沟、集水井,抽排基坑明水。 严禁反坡开挖及“大锅底”开挖。 五、支撑体系 (一)锚杆

浅谈明挖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施工方法及工艺流程

浅谈明挖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施工方法及工艺流程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交通堵塞等城市问题日益突出。 地铁是解决城市公共交通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近十几年来,我国大中城市纷纷兴起了建造地铁的热潮。而建造地铁车站,大都采用明挖施工形式。本文以大连地铁南关岭车站明挖施工为例,简述明挖地铁车站施工工艺。 关键词:地铁施工,明挖法,结构 一、工程概况 大连市地铁一期工程204标段包括姚家站、南关岭站、姚家站-南关岭站区间。全长1.9km,其中南关岭车站为地下二层结构,站台宽度2*14m+12m,车站主体长度708.8m,宽64.9m。车站基坑深度8m~19m,建筑面积约79200平米,共设置6个人员出入口5个疏散口,3组风亭,均采用明挖施工。 二、主体结构施工流程 1)主体结构施工分段 南关岭站,分为站前段、站后段和车站主体等五个部分进行施工,主体施工分段进行,每段长度根据设计情况初步确定为20米左右,共12节段。每节段的施工时间为25天,考虑到各阶段的搭接施工时间,节段施工按20天计算,南关岭车站主体结构采用“纵向分段、竖向分层”的原则施工,施工分段的原则是施工缝位于两个中间柱跨距的1/4~1/3处,并结合其它因素一并考虑。 2)施工前准备工作 (1)基坑开挖到设计标高,仔细进行测量、放样及验收,严禁超挖。(2)掌握车站结构浇筑和支撑拆除的要求及操作程序,对侧墙、中(顶)板模型支撑系统进行设计、检算、报监理业主审批后,根据施工进度提前安排进料。 (3)对内部结构施工顺序,施工进度安排,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向工班及全体管理人员进行认真交底,做到人人心中有数。

(4)垫层浇筑前,认真做好接地网等的施工。 三、钢筋施工 3.1钢筋加工制作 (1)钢筋必须有质保书或试验报告单。 (2)钢筋进场时分批抽样物理力学试验。使用中发生异常(如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机械性能显著不正常时),要补充化学成份分析试验。 (3)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的表面保持洁净、无损伤,油渍、漆污和铁锈等在使用前清除干净。不使用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 (4)钢筋的弯钩或弯折按国标GB规定执行。 3.2钢筋焊接 (1)钢筋焊接使用焊条、焊剂的牌号、性能以及接头中使用的钢板和型钢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 (2)焊接成型时,焊接处封锁水锈、油渍等。焊接后在焊接处无缺口、裂纹及较大的金属焊瘤,用小锤敲击时,应发出与钢筋同样的清脆声。钢筋端部的扭曲、弯折必须校直或切除。 (3)钢筋焊接的接头形式、焊接工艺和质量验收,按国家现行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的有关规定。 (4)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杆件中的钢筋接头,均采用焊接。 普通砼中直径大于22mm的钢筋和轻骨料砼中直径大于20mm的I级钢筋及直径大于25mm的Ⅱ、Ⅲ级钢筋的接头,均采用焊接。 3.3钢筋绑扎与安装 (1)所配置钢筋的级别、钢种、根数、直径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