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道养生的好处

足道养生的好处
足道养生的好处

足道养生的好处

腿足保健按摩法

一、摩脚

洗脚后,双手搓热,轻揉搓相关部位或穴位,可全脚按摩,也可局部按摩,多摩涌泉

穴足心或太冲穴一、二足趾关节后或太溪穴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处。对头昏、失眠、

厌食、面色晦暗、疲劳、高血压、便秘等有防治作用。

二、浴足

用热水泡脚,特别是用生姜或辣椒煎水洗脚,可较快地扩张人体呼吸道黏膜的毛细血

管网,加快血液循环,从而使呼吸道黏膜内血液中的白血球及时地消灭侵袭人体的细菌和

病毒,使人体免受感染。

三、高抬贵脚

每天将双脚跷起2-3次,平或高于心脏,此时脚、腿部血液循环旺盛,下肢血液流回

肺和心脏的速度加快,得到充分循环,头部可得到充足而新鲜的血液和氧,同时对脚部穴位、反射区也是一个良性刺激。部队行军后都知用此法迅速消除疲劳,平时抬脚也有好处。

四、搓揉腿肚

以双手掌紧夹一侧小腿肚,边转动边搓揉,每侧揉动20次左右,然后以同法揉动另

一条腿。此法能增强腿力。

五、扳足

取坐位,两腿伸直,低头,身体向前弯,以两手扳足趾和足踝关节各20-30次,能锻

炼脚力,防止腿足软弱无力。

六、甩腿

一手扶物或扶墙,先向前甩动小腿,使脚尖向上跷起,然后向后甩动,使脚尖用力向后,脚面绷直,腿亦尽量伸直。在甩腿时,上身正直,两腿交换各甩数十次。此法可预防

半身不遂、下肢萎缩无力及腿麻、小腿抽筋等。

七、扭膝

两足平行靠拢,屈膝微向下蹲,双手放在膝盖上,膝部前后左右呈圆圈转动,先向左转,后向右转,各20次左右。可治下肢乏力、膝关节疼痛。

足浴防病又强身

热水泡脚,在医学上称之为足浴,是一种简单可行的健身方法。脚位于人体躯体的末端,距离心肝较远,血液循环较慢,同时脚表面脂肪层很薄,保温能力较差,趾尖的温度

比正常体温低。

研究表明,脚又与上呼吸道粘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神经联系,脚掌受凉可反向地引起

呼吸道粘膜内的毛细血管收缩,纤毛摆动减慢,从而导致机体的抗病能力明显减弱,积压

各种病菌,病毒就会乘虚而入,并大量繁殖,使人伤风感冒或引起咽喉炎,气管炎等。

热水泡脚,可较快地扩张人体呼吸道粘膜的毛细血管,加快血液循环,从而使呼吸道

粘膜内血液中的白细胞及时地消灭侵入人体的细菌和病毒,使人体免受感染。

足浴还能预防腿部,脚部疾病的发生,经常站立者易患下肢静脉曲张,而足浴能加快

腿部血液循环,使腿部静脉血及时回流,有利减轻腿的静脉淤血,防止下肢静脉曲张。

足浴还能健身养生,祖国医学认为:人体五脏六腑和脚都有相应的关系,人体踝部以

下有60余个穴位,用热水泡脚如同用艾条灸这些穴位,可起到促进气血地驼行,温煦脏

腑的作用,坚持睡前用热水泡脚,浸脚15-20分钟,有助于安神祛烦,催眠入睡,使睡梦

更加香甜。

足浴保健

人体健康与脚密切关联。人有脚,就好像树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脚对人

体的养生保健作用,很早就引起古人的重视和研究。其中“足浴”更以其简便灵验的特点,盛行千载而不衰。

古书《琐碎录》中称:“足是人之底,一夜一次洗”。文坛巨匠苏东坡、陆游等留有“主人劝我洗足眠,倒床不复闻钟鼓”,“洗脚上床真一快,稚孙渐长解烧汤”的诗句。

贵为“天子”的乾隆皇帝,也信奉“晨起三百步,晚间一盆汤”的养生之道。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的投影,脚部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又

是足三阳经的终止点,踝关节以下就有六十多个穴位。如果经常用热水浴脚,能刺激足部

穴位,增强血脉运行,调理脏腑,舒通经络,增强新陈代谢,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祛除病邪

的目的。

我国民间歌谣云:“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这是颇有道理的。人们的脚掌上密布了许多血管,故国外医学

专家把脚掌称为人的“第二心脏”。脚掌上有无数的神经末稍与大脑相连,脚掌上还有通

往全身的穴位,脚心上有个涌泉穴,按摩这个穴位,具有滋阴补肾,颐养五脏六腑的作用。

所以按摩脚心能活跃经气,强壮身体,防止早衰, 利于健康长寿。老年人经常按摩脚心,可防止腿脚麻木,行动无力,脚心凉冷等现象。足浴时,水的温度一般保持在40℃

左右,水量以能淹过脚踝部为好,双脚放热水中浸泡5至10分钟,然后用手按摩脚心。

按摩的手法要正确,否则达不到祛病健身的目的。每晚用热水浴脚后坐在床边,将腿屈膝

抬起,放在另一条腿上,膝心歪向内侧。按摩左脚心时用右手,按摩右脚时用左手,交替

按摩,直到局部发红发热为止。动作要缓和、连贯,轻重要合适。刚开始速度要慢,时间

要短,等适应后再逐渐加快按摩速度。在按摩脚心的同时,还要多动动脚趾。

祖国医学认为,大拇趾是肝、脾两经的通路。多活动大拇趾,可舒肝健脾,增进食欲,对肝脾肿大也有辅助疗效。第四趾属胆经,按摩之可防便秘、肋骨痛;小趾属膀胱经,能

纠正妇女子宫体位。所以,足浴后按摩脚底、脚趾具有重要的保健医疗作用。尤其对神经

衰弱、顽固性膝踝关节麻木痉挛、肾虚腰酸腿软、失眠、慢性支气管炎、周期性偏头痛、

痛经及肾功能紊乱等都有一定的疗效或辅助治疗作用。

足浴时,在热水中加入某些药物,还可防治脚癣、脚干裂、脚臭、脚汗过多、足跟痛、冻疮、下肢浮肿麻木、四肢不温、行动无力、感冒、风湿性关节炎及夜尿频症。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