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时器捕获.

定时器捕获.
定时器捕获.

--------------------------

MSP430的定时器中有比较捕获的概念,刚刚接触非常生疏。看了半天终于清楚:比较模式:

这是定时器的默认模式,当在比较模式下的时候,与捕获模式相关的硬件停止工作,如果这个时候开启定时器中断,然后设置定时器终值(将终值写入TACCRx),开启定时器,当TAR的值增到TACCRx的时候,中断标志位CCIFGx置一,同时产生中断。若中断允许未开启则只将中断标志位CCIFGx置一。

例子:比较模式就像51单片机一样,要能够软件设置定时间隔来产生中断处理一些事情,如键盘扫描,也可以结合信号输出产生时序脉冲发生器,PWM信号发生器。如:不断装载TACCRx,启动定时器,TAR和TACCRx比较产生中断处理。捕获模式:

利用外部信号的上升沿、下降沿或上升下降沿触发来测量外部或内部事件,也可以由软件停止。捕获源可以由CCISx选择CCIxA,CCIxB,GND,VCC。完成捕获后相应的捕获标志位CCIFGx置一

捕获模式的应用:

利用捕获源的来触发捕获TAR的值,并将每次捕获的值都保存到TACCRx 中,可以随时读取TACCRx的值,TACCRx是个16位的寄存器,捕获模式用于事件的精确定位。如测量时间、频率、速度等

例子:利用两次捕获的值来测量脉冲的宽度。或捕获选择任意沿,

CCISx=”11“(输入选择VCC),这样即当VCC与GND发生切换时产生捕获条件

结合利用:异步通讯

同时应用比较模式和捕获模式来实现UART异步通信。即利用定时器的比较模式来模拟通讯时序的波特率来发送数据,同时采用捕获模式来接收数据,并及时转换比较模式来选定调整通信的接受波特率,达到几首一个字节的目的

----------------------------------------

利用MSP430单片机定时器A和捕获/比较功能模块结合使用,实现脉冲宽度的测量。

本例程用到了定时器A的CCI1A端口(例如MSP430F14X的P1.2引脚)作捕获外部输入的脉冲电平跳变,同时结合简单的软件算法就能实现脉冲宽度的测量。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例程中的start,end,overflow三个变量来计算脉冲宽度。此功能模块在实际产品应用中体现出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2-例程

#include

unsigned int start,end;

unsigned char overflow;

void main (void)

{

WDTCTL =

WDTPW+WDTHOLD; //关闭看门狗定时器

P1DIR =

BIT0+BIT4; //设置P1.0方向为输出

P1SEL =

BIT2; //设置P1.2端口为功能模块使用

TACTL = TASSEL0+TACLR+TAIE+MC1; //定时器A 时钟信号选择ACLK,同时设置定时器A计数模式为连续增计模式

CCTL1 = MC0+SCS+CAP+CCIE; //输入上升沿捕获,CCI0A为捕获信号源

_EINT();

//中断允许

while(1);

//LOOP

}

#pragma vector=TIMERA1_VECTOR //定时器A中断处理

__interrupt void timer_a(void)

{

switch(TAIV)

//向量查询

{ case 2:

//捕获中断

if(CCTL1&CM0)

//上升沿

{

CCTL1=(CCTL1&(~CM0))|CM1; //更变设置为下降沿触发

start=TAR;

//记录初始时间

overflow=0;

//溢出计数变量复位

}

else if

(CCTL1&CM1) //下降沿

{

CCTL1=(CCTL1&(~CM1))|CM0; //更变设置为上升沿触发

end=TAR;

//用start,end,overflow计算脉冲宽度

}

break;

case

10: //定时器溢出中断

overflow++;

break;

//溢出计数加1

default:break;

}

}

//例程结束

-----------------------------------

msp430单片机定时器Timer_A

Timer_A定时器:

注:msp430有两个16位定时器Timer_A和Timer_B.二者基本相同。

主要有TACTL,TAR,CCTL0,CCR0,CCTL1,CCR1,CCTL2,CCR2,TAIV几个寄存器。其中最主要的是TACTL寄存器,它决定Timer_A的输入时钟信号,Timer_A的工作模式,Timer_A的开启与停止,中断的申请等。

定时器A大致可分为四个功能模块:计数器、比较/捕获寄存器0、比较/捕获寄存器1、比较/捕获寄存器2。计数器是主体它是一个开启和关闭的定时器,如果开启它就是一直在循环计数,只会有一个溢出中断,也就是当计数由0xffff到0时会产生一个中断。那怎么实现定时功能呢?这就要靠三个比较/捕获寄存器了以后用CCRx表示。CCR0比较特殊,通过他可以改变计数器的最大计数值,也就是当计数器计数到CCR0的值时自动会将计数器清零。但这需要设置相应的工作模式,模式列表如下:

0——停止模式,用于定时器的暂停

1——增计数模式,计数器计数到CCR0,再清零计数

2——连续计数模式,计数器增计数到0xffff,再清零计数

3——增/减计数模式,增计数到CCR0,再减计数到0

当计数器计数到CCR0时,CCR0单元会产生一个中断。同样当计数器计数到CCR1和CCR2时,两个单元也都会个产生一个中断。这样我们可以通过定时器A得到三个定时时间了。

看程序中的定时器初始化模块。CCTLx是相应比较/捕获寄存器的控制寄存器。它可对比较/捕获寄存器进行设置,在这里只用到比较功能,也就是当计数到CCRx时产生中断,由于CCTLx默认的是比较功能,所以一般也就只用到CCIE这个控制字,就是开启相应比较器的中断。CCRx 就是相应比较器的值。

下面介绍几个Timer_A的重要寄存器:

TACTL寄存器:

SSEL_1 SSEL_0 是时钟源的选择

0——TACLK,使用外部引脚信号作为输入

1——ACLK,辅助时钟

2——SMCLK,子系统主时钟

3——INCLK,外部输入时钟

对TACTL进行模式设置的同时也开启了定时器,要停止只需把MC_0赋值给TACTL就可以。ID1 ID0 是时钟源的分频选择

00——不分频

01——2分频

10——4分频

11——8分频

MC1 MC0 是模式选择

0——停止模式,用于定时器的暂停

1——增计数模式,计数器计数到CCR0,再清零计数

2——连续计数模式,计数器增计数到0xffff,再清零计数

3——增/减计数模式,增计数到CCR0,再减计数到0

CLR——————定时器清楚位

TAIE——————定时器中断允许位

TAIFG——————定时器溢出标志位

TAR寄存器:

16位计数器,是执行计数的单元,是计数器的主体。我的理解:即存储你的计数值,0——>CCR0 CCTLx寄存器:

捕获比较控制寄存器:

CAPTMOD1~0:选择捕获模式

0 0————禁止捕获模式

0 1————上升沿捕获

1 0————下降沿捕获

1 1————上升沿与下降沿都捕获

CCIS1~0:捕获事件输入源

0 0————选择CCIxA

0 1————选择CCIxB

1 0————选择GND

1 1————选择Vcc

SCS——选择捕获信号与定时器时钟同步、异步关系

0:异步捕获

1:同步捕获(实际中经常使用同步模式,捕获总是有效的)

SCCIx——比较相等信号EQUx将选中的捕获/比较输入信号CCIx(CCIxA,CCIxB,Vcc和GND)进行锁存,然后可由SCCIx读出。

CAP——选择捕获模式还是比较模式。

0:比较模式

1:捕获模式

OUTMODx: 选择输出模式

0 0 0————输出

0 0 1————置位

0 1 0————PWM翻转/复位

0 1 1————PWM置位/复位

1 0 0————翻转

1 0 1————复位

1 1 0————PWM翻转/置位

1 1 1————PWM复位/置位

CCIEx——捕获/比较模块中断允许位

0:禁止中断

1:允许中断

CCIx——捕获/比较模块的输入信号

捕获模式:由CCIS0和CCIS1选择的输入信号可通过该位读出

比较模式:CCIx复位

OUT——输出信号(如果OUTMODx选择输出模式0,则该位对应于输入状态)

0:输出低电平

1:输出高电平

COV——捕获溢出标志

0:没有捕获溢出

1:发生捕获溢出

当CAP=0时,选择比较模式。捕获信号发生复位。没有使COV置位的捕获事件

当CAP=1时,选择捕获模式。如果捕获寄存器的值被读出前再次发生捕获事件,则COV置位。程序检测COV来判断原值读出前是否又发生捕获事件。读捕获寄存器时不会使溢出标志复位,须用软件复位。

CCIFGx——捕获比较中断标志

捕获模式:寄存器CCRx捕获了定时器TAR值时置位

比较模式:定时器TAR值等于寄存器CCRx值时置位

*************

// Date: 2009.8.4

// Author: xurafreedom

// Email: freedomxura@https://www.360docs.net/doc/d415294755.html, / mxh20999@https://www.360docs.net/doc/d415294755.html,

// Blog: https://www.360docs.net/doc/d415294755.html,

//

// Description: Toggle P3.4 using software and TA_0 ISR. Toggles every // 50000 SMCLK cycles. SMCLK provides clock source for TACLK.

// During the TA_0 ISR, P3.4 is toggled and 50000 clock cycles are added to

// CCR0. TA_0 ISR is triggered every 50000 cycles. CPU is normally off and

// used only during TA_ISR.

// ACLK = n/a, MCLK = SMCLK = TACLK = default DCO ~800kHz

// Software release:IAR Assembler for MSP430 V4.09A/W32 (4.9.1.9)

//****************************************************************** ************

#include

/********************函数声明******************/

void InitClock();

/********************主函数********************/

void main(void)

{

WDTCTL = WDTPW + WDTHOLD;// Stop WDT

InitClock();// Initialize the clock

P3DIR |= BIT4;// P3.4 output

CCTL0 = CCIE;// CCR0 interrupt enabled

CCR0 = 500;

TACTL = TASSEL_2 + MC_1;// SMCLK, Up to CCR0 mode

_BIS_SR(LPM0_bits + GIE);// Enter LPM0 w/ interrupt

}

/*******************************************

函数名称:InitClock

功能:初始化时钟函数

参数:无

返回值:无

********************************************/

void InitClock()

{

unsigned int oscdly;

BCSCTL1 &=~XT2OFF;//------------清OSCOFF/XT2,使XT2振荡器有效

do

{

IFG1 &=~OFIFG;//------------清OFIFG

oscdly=255;

while(oscdly--);//------------延时等待

}

while(IFG1 & OFIFG);//------------直到OFIFG=0为止

//------------------------------------------------------------- DCOCTL |= DCO0 + DCO1 + DCO2;// Max DCO

BCSCTL1 |= RSEL0 + RSEL1 + RSEL2;// XT2on, max RSEL

//这两句设置DCOCTL和BCSCTL1,设置DCO的频率

//一般来说,PUC复位之后,如果没有特定设置系统时钟MCLK,MCU将默//认DCO振荡器产生的频率为系统时钟,不过如果设置BCSCTL2来选定

//MCLK的时钟源的话(如:BCSCTL2 |= SELM_2+SELS;)系统时钟就是由//XT2振荡而来.

//------------------------------------------------------------- BCSCTL2 |= SELM_2+SELS;//SMCLK and MCLK uses XT2

//这一句设置BCSCTL2,选定MCLK和SMCLK的时钟源

//注意:ACLK只能来源于LFXT1.可以在BCSCTL1里设置ACLK的分频。

//------------------------------------------------------------- }

/*******************************************

函数名称:Timer_A

功能:定时器A中断服务子函数,当

参数:无

返回值:无

********************************************/

// Timer A0 interrupt service routine

#pragma vector=TIMERA0_VECTOR

__interrupt void Timer_A (void)

{

P3OUT ^= BIT4;// Toggle P3.4

}

------------------------------

LTE常见事件解释及定时器

1.1 4.5.1 切换正常流程 同频切换同时支持同eNodeB切换,同MME的异eNodeB切换,跨MME的异eNodeB切换场景。对于后两种场景依据eNodeB间是否建立X2接口,切换信令流程略有不同。 图4-2 同MME异eNodeB间切换流程 同MME异eNodeB间的同频切换信令流程如图4-2所示: 1.在无线承载建立时,源eNodeB下发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至UE,其中包含 source eNodeB 配置的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消息,用于控制UE连接态的测量过程。

2.UE根据测量结果上报Measurement Report。 3.源eNodeB根据测量报告进行切换决策。 4.当源eNodeB决定切换后,源eNodeB发出HandoverRequest消息给目标eNodeB,通知 目标eNodeB准备切换。 5.目标eNodeB进行准入判断,若判断为资源准入,再由目标eNodeB依据EPS的QoS信息 执行准入控制。 6.目标eNodeB在L1/L2准备切换并对源eNodeB发送HANDOVER REQUEST ACKNOWLEDGE消息。 1.2 报告配置(A1至A5 B1至B2) 事件触发上报是3GPP 36.331协议中为切换测量与判决定义的一个概念。报告配置包含相应事件的相关参数。目前eNodeB应用以下事件触发相应动作: ●事件A1表示服务小区质量高于一定门限,当满足事件触发条件时UE便上报测量报告,eNodeB 停止异频/异系统测量。但在基于频率优先级的切换中,事件A1用于启动异频测量。 ●事件A2表示服务小区质量低于一定门限,当满足事件触发条件时UE便上报测量报告,eNodeB 启动异频/异系统测量。但在基于频率优先级的切换中,事件A2用于停止异频测量。 ●事件A3表示同频/异频邻区质量相比服务小区质量高出一定门限,当满足事件触发条件的小区信息被上报时,源eNodeB启动同频/异频切换请求。 ●事件A4表示异频邻区质量高于一定门限,满足事件触发条件的小区信息被上报时,源eNodeB 启动异频切换请求。 ●事件A5表示服务小区质量低于一定门限,同时异频邻区质量高于一定门限,满足事件触发条 件的小区信息被上报时,源eNodeB启动异频切换请求。 ●事件B1表示异系统邻区质量高于一定门限,满足事件触发条件的小区信息被上报时,源eNodeB启动异系统切换请求。 ●事件B2表示服务小区质量低于一定门限,同时异系统邻区质量高于一定门限,满足事件触发 条件的小区信息被上报时,源eNodeB启动异系统切换请求。 事件转周期上报 事件被触发并上报之后将转为周期上报满足该事件的测量信息,此方式称为事件转周期上报。UE的测量结果通过事件转周期的方式上报给eNodeB。周期上报将在事件取消条件满足或达到最大上报次数或UE收到切换命令后后取消。 事件转周期上报方式有如下作用: ●可有效防止因测量报告的遗失或内部处理流程的失败对切换造成影响。 ●对于准入拒绝,可以起到重试的作用。 ●测量报告中,邻区可能一次报不完。并且随着UE的移动,会上报不同的邻区,通过事件转周 期可以得到比较完整的测量结果。 1.3 事件A3的触发(LST INTRAFREQHOGROUP) 同频切换通过事件A3触发,且事件上报方式采用事件转周期的上报方式。 事件A3的触发,即邻区质量高于服务小区一定偏置值。参照3GPP协议36.331规定事件 A3的判决公式。 触发条件:Mn+Ofn+Ocn-Hys>Ms+Ofs+Ocs+Off

05_STM32F4通用定时器详细讲解精编版

STM32F4系列共有14个定时器,功能很强大。14个定时器分别为: 2个高级定时器:Timer1和Timer8 10个通用定时器:Timer2~timer5 和 timer9~timer14 2个基本定时器: timer6和timer7 本篇欲以通用定时器timer3为例,详细介绍定时器的各个方面,并对其PWM 功能做彻底的探讨。 Timer3是一个16位的定时器,有四个独立通道,分别对应着PA6 PA7 PB0 PB1 主要功能是:1输入捕获——测量脉冲长度。 2 输出波形——PWM 输出和单脉冲输出。 Timer3有4个时钟源: 1:内部时钟(CK_INT ),来自RCC 的TIMxCLK 2:外部时钟模式1:外部输入TI1FP1与TI2FP2 3:外部时钟模式2:外部触发输入TIMx_ETR ,仅适用于TIM2、TIM3、TIM4,TIM3,对应 着PD2引脚 4:内部触发输入:一个定时器触发另一个定时器。 时钟源可以通过TIMx_SMCR 相关位进行设置。这里我们使用内部时钟。 定时器挂在高速外设时钟APB1或低速外设时钟APB2上,时钟不超过内部高速时钟HCLK ,故当APBx_Prescaler 不为1时,定时器时钟为其2倍,当为1时,为了不超过HCLK ,定时器时钟等于HCLK 。 例如:我们一般配置系统时钟SYSCLK 为168MHz ,内部高速时钟 AHB=168Mhz ,APB1欲分频为4,(因为APB1最高时钟为42Mhz ),那么挂在APB1总线上的timer3时钟为84Mhz 。 《STM32F4xx 中文参考手册》的424~443页列出与通用定时器相关的寄存器一共20个, 以下列出与Timer3相关的寄存器及重要寄存器的简单介绍。 1 TIM3 控制寄存器 1 (TIM3_CR1) SYSCLK(最高 AHB_Prescaler APBx_Prescaler

STM32高级定时器死区时间设置探究

STM32高级定时器死区时间设置探究 一、死区设置位置: 决定死区时间设置的位是‘刹车和死区寄存器TIM1->BDTR’中的DTG[7:0],设置范围是0x00~0xff。 二、死区时间设置公式如下: DT为死区持续时间,TDTS为系统时钟周期时长,Tdtg为系统时钟周期时长乘以倍数后的死区设置时间步进值。 在72M的定时器时钟下TDTS=1/72M=13.89ns. 所以以第一个公式,死区时间能以13.89ns的步进从0调整到127*13.89ns=1764ns 第二个公式则能(64+0)*2*13.89~(64+63)*2*13.89=1777.9ns~3528.88ns 换个角度看,就是(128~254)*13.89

同理,第三个公式就是3555.84ns~7000.56ns 换个角度看,就是(256~504)*13.89 第四个公式就是7111.68ns~14001.12ns 换个角度看,就是(512~1008)*13.89 综上: 死区时间就是不同的公式代表不同范围的死区时间设置,这个范围是互不重叠的。而但是在不同的死区时间范围内死区时间设置步进是不同的。 若某个系统时钟下的死区时间不够,可以通过改变定时器时钟来改变最大死区时间范围。 当根据硬件电路的特性定下死区时间后,可以根据目标死区时间范围来找到相应的公式,然后代入公式求解出相应的整数(有时候不一定是整数,那就选择最近的那个),拼接DTG[7:5]+DTG[4:0]即可。 例子:这样当我需要3us的死区持续时间时,则可这么计算: 3us在第二个公式决定的死区范围之内。所以选择第二个公式。 3000/(13.89*2)=108,所以DTG[5:0]=108-64=44,所以DTG=127+44=171=0Xab TIM1->BDTR|=0xab; 反过来验算//72Mhz,死区时间=13.89nsX108*2=3000us 经示波器验证,完全正确。 By zxx2013.07.18

MC9S12XS128之时间模块TIM输入捕捉

买了本《嵌入式系统——使用HCS12微控制器的设计与应用》这本书,看了觉得帮助不大。因为里面有些东西讲得不够详细,并且这本书不是针对XS128来写的。网上也有一些网友写的资料,那都只是针对某一方面的。我觉得最好的资料还是英文版的说明文档,里面好多东西都讲得很详细,虽然看起来有点费劲,但那里值得的。 接下来就自己的学习经历。 TIM中的功能比较多,有输入捕捉、输出比较,还有脉冲累加器。这里主要记一下输入捕捉和输出比较。输入捕捉这个功能很有用,他不仅可以捕捉外界事件的发生(这个功能和51中的外部中断差不多),还可以捕捉外界事件发生的时间。捕捉外界时间这个功能可以运用到驱动超声波测距中去。 IOC0~IOC7是输入捕捉\输出比较的外部针脚。当IOSx=0时(IOSx=1时为输出比较),则将相应的通道配置为输入捕捉了。当输入捕捉检测到有上升沿或下降沿时,就会把那时寄存器的值锁存到TCx中,这样就可以通过查询TCx来确定事件发生的时间了。如果输入捕捉控制寄存器TIE(CxI=1)中允许输入捕捉中断,则捕捉到事件时,系统会产生一次中断。 接下来依次说明一下相关的寄存器设置: TSCR1: TEN是定时器允许位。TEN=1时,允许定时器工作,TEN=0时,禁止定时器工作。其余不常用,设为0即可。 TSCR2: TOI是定时器溢出中断允许位。这个在输入捕捉中没用到,设为0即可。 TCRE是定时器计数寄存器复位允许位。用在输出比较中,允许输出比较寄存器7的事件来复位定时器计数寄存器。这里设为0即可。 PR2~PR0是定时器分频因子选择位。不同的组合可以设定不同的定时器时钟:

TIOS是输入捕捉和输出比较选择寄存器,在这里设定IOC0~IOC7是用于输入捕捉还是用于输出比较。 里面的8位对应着IOC0~IOC7八个通道,相应位位1,则设为输出比较。相应位设为0,则为输入捕捉。 TCTL3和TCTL4是用来设定输入捕捉极性的寄存器,在这里可以设为上升沿、下降沿、上升沿或下降沿触发输入捕捉。 其中EDGxB和EDGxA一起来设相应通道输入捕捉极性,对应的功能如下:

STM32输入捕获简介

STM32输入捕获简介 输入捕获模式可以用来测量脉冲宽度或者测量频率。STM32的定时器,除了TIM6和TIM7,其他定时器都有输入捕获功能。STM32的输入捕获,简单的说就是通过检测TIMx_CHx上的边沿信号,在边沿信号发生跳变(比如上升沿/下降沿)的时候,将当前定时器的值(TIMx_CNT)存放到对应的通道的捕获/比较寄存(TIMx_CCRx)里面,完成一次捕获。同时还可以配置捕获时是否触发中断/DMA 等. 例如:我们用到TIM5_CH1来捕获高电平脉宽,也就是要先设置输入捕获为上升沿检测,记录发生上升沿的时候TIM5_CNT的值。然后配置捕获信号为下降沿捕获,当下降沿到来时,发生捕获,并记录此时的TIM5_CNT值。这样,前后两次TIM5_CNT之差,就是高电平的脉宽,同时TIM5的计数频率我们是知道的,从而可以计算出高电平脉宽的准确时间。 首先TIMx_ARR和TIMx_PSC,这两个寄存器用来设自动重装载值和TIMx的时钟分频。 再来看看捕获/比较模式寄存器1:TIMx_CCMR1,这个寄存器在输入捕获的时候,非常有用;TIMx_CCMR1明显是针对2个通道的配置,低八位[7:0]用于捕获/比较通道1的控制,而高八位[15:8]则用于捕获/比较通道2的控制,因为TIMx还有CCMR2这个寄存器,所以可以知道CCMR2是用来控制通道3和通道4(详见《STM32参考手册》290页,14.4.8节)。 这里用到TIM5的捕获/比较通道1,我们重点介绍TIMx_CMMR1的[7:0]位(其实高8位配置类似)。 再来看看捕获/比较使能寄存器:TIMx_CCER;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DMA/中断使能寄存器:TIMx_DIER,我们需要用到中断来处理捕获数据,所以必须开启通道1的捕获比较中断,即CC1IE设置为1。 控制寄存器:TIMx_CR1,我们只用到了它的最低位,也就是用来使能定时器的; 最后再来看看捕获/比较寄存器1:TIMx_CCR1,该寄存器用来存储捕获发生时,TIMx_CNT的值,我们从TIMx_CCR1就可以读出通道1捕获发生时刻的TIMx_CNT值,通过两次捕获(一次上升沿捕获,一次下降沿捕获)的差值,就可以计算出高电平脉冲的宽度。 使能捕获和更新中断(设置TIM5的DIER寄存器) 因为我们要捕获的是高电平信号的脉宽,所以,第一次捕获是上升沿,第二次捕获时下降沿,必须在捕获上升沿之后,设置捕获边沿为下降沿,同时,如果脉宽比较长,那么定时器就会溢出,对溢出必须做处理,否则结果就不准了。这两件事,我们都在中断里面做,所以必须开启捕获中断和更新中断。 1void init_tim2_cam(u16 psc, u16 arr, u8 way, u8 dir) 2 { 3 RCC->APB1ENR |= 1<<0; //使能定时器2时钟 4 RCC->APB2ENR |= 1<<2; //使能PortA 5 6switch (way) 7 { 8case1: 9 GPIOA->CRL &= 0xfffffff0; 10 GPIOA->CRL |= 0x00000008; 11break; 12case2:

stm32的定时器输入捕获与输出比较

stm32的定时器输入捕获与输出比较 (2015-09-28 09:26:24) 转载▼ 分类:stm32 标签: it 明确一点对比AD的构造,stm32有3个AD,每个AD有很多通道,使用哪个通道就配置成哪个通道,这里定时器也如此,有很多定时器TIMx,每个定时器有很多CHx(通道),可以配置为输入捕捉-------测量频率用,也可以配置为输出比较--------输出PWM使用 输入捕捉:可以用来捕获外部事件,并为其赋予时间标记以说明此事件的发生时刻。 外部事件发生的触发信号由单片机中对应的引脚输入(具体可以参考单片机的datasheet),也可以通过模拟比较器单元来实现。 时间标记可用来计算频率,占空比及信号的其他特征,以及为事件创建日志,主要是用来测量外部信号的频率。 输出比较:定时器中计数寄存器在初始化完后会自动的计数。从bottom计数到top。并且有不同的工作模式。 另外还有个比较寄存器。一旦计数寄存器在从bottom到top计数过程中与比较寄存器匹配则会产生比较中断(比较中断使能的情况下)。 然后根据不同的工作模式计数寄存器将清零或者计数到top值。

1、朋友,可以解释一下输入捕获的工作原理不? 计数寄存器的初值,是自己写进去的吗? 我如果捕获上升沿,两个值相减,代表的时两个上升沿中间那段电平的时间。对不? timer1有五个通道(对应五个IO引脚),在同一时刻,只能捕获一个引脚的值,对不? 那输出比较的原理你可以帮我介绍一下不?

比较单元的值是人为设进去的吧? 上面这个总看不懂,好像不不止你说的那几种情况:“匹配了是io电平取反、变低、还是变高,就会产生不同的波形了” 设置输出就是置1,清除输出就是置0,切换输出就是将原来的电平取反,对不? 011:计数器向上计数达到最大值时将引脚置1,达到0时,引脚电平置0,,对不?

详解STM32定时器

1.STM32的Timer简介 STM32中一共有11个定时器,其中2个高级控制定时器,4个普通定时器和2个基本定时器,以及2个看门狗定时器和1个系统嘀嗒定时器。其中系统嘀嗒定时器是前文中所描述的SysTick,看门狗定时器以后再详细研究。今天主要是研究剩下的8个定时器。 其中TIM1和TIM8是能够产生3对PWM互补输出的高级登时其,常用于三相电机的驱动,时钟由APB2的输出产生。TIM2-TIM5是普通定时器,TIM6和TIM7是基本定时器,其时钟由APB1输出产生。由于STM32的TIMER功能太复杂了,所以只能一点一点的学习。因此今天就从最简单的开始学习起,也就是TIM2-TIM5普通定时器的定时功能。 2.普通定时器TIM2-TIM5 2.1时钟来源 计数器时钟可以由下列时钟源提供: ·内部时钟(CK_INT) ·外部时钟模式1:外部输入脚(TIx) ·外部时钟模式2:外部触发输入(ETR) ·内部触发输入(ITRx):使用一个定时器作为另一个定时器的预分频器,如可以配置一个定时器Timer1而作为另一个定时器Timer2的预分频器。 由于今天的学习是最基本的定时功能,所以采用内部时钟。TIM2-TIM5的时钟不是直接来自于APB1,而是来自于输入为APB1的一个倍频器。这个倍频器的作用是:当APB1的预分频系数为1时,这个倍频器不起作用,定时器的时钟频率等于APB1的频率;当APB1的预分频系数为其他数值时(即预分频系数为2、4、8或16),这个倍频器起作用,定时器的时钟频率等于APB1的频率的2倍。APB1的分频在STM32_SYSTICK的学习笔记中有详细描述。通过倍频器给定时器时钟的好处是:APB1不但要给TIM2-TIM5提供时钟,还要为其他的外设提供时钟;设置这个倍频器可以保证在其他外设使用较低时钟频率时,TIM2-TIM5仍然可以得到较高的时钟频率。 2.2计数器模式

16位输入边沿定时捕获

源程序清单见程序清单1,其中黄色背景红色字体为错误的代码。 该程序的功能是测量方波信号的频率,由串口输出显示。 基本思路是:利用Timer0的TimerB的16位PWM功能产生一个方波作为被测信号,利用Timer2的TimerA定时捕捉功能捕捉被测信号的相邻两个上升沿,利用两次捕捉时的计数值计算出被测信号的频率。 程序清单1 实验源程序(有误) #include "systemInit.h" #include "uartGetPut.h" #include #include #define PART_LM3S1138 #include // 在CCP1管脚产生1KHz方波,为Timer2的16位输入边沿定时捕获功能提供时钟源 voidpulseInit(void) { SysCtlPeriEnable(SYSCTL_PERIPH_TIMER0); // 使能TIMER0模块 SysCtlPeriEnable(CCP1_PERIPH); // 使能CCP1所在的GPIO端口 GPIOPinTypeTimer(CCP1_PORT, CCP1_PIN); // 配置相关管脚为Timer功能 TimerConfigure(TIMER0_BASE, TIMER_CFG_16_BIT_PAIR | // 配置TimerB为16位PWM TIMER_CFG_B_PWM); TimerLoadSet(TIMER0_BASE, TIMER_B, 6000); // 设置TimerB初值 TimerMatchSet(TIMER0_BASE, TIMER_B, 3000); // 设置TimerB匹配值 TimerEnable(TIMER0_BASE, TIMER_B); } // 定时器16位输入边沿定时捕获功能初始化 voidtimerInitCapTime(void) { SysCtlPeriEnable(SYSCTL_PERIPH_TIMER2); // 使能Timer模块

STM32通用定时器

STM32通用定时器 一、定时器的基础知识 三种STM32定时器区别 通用定时器功能特点描述: STM3 的通用 TIMx (TIM2、TIM3、TIM4 和 TIM5)定时器功能特点包括: 位于低速的APB1总线上(APB1) 16 位向上、向下、向上/向下(中心对齐)计数模式,自动装载计数器(TIMx_CNT)。 16 位可编程(可以实时修改)预分频器(TIMx_PSC),计数器时钟频率的分频系数 为 1~65535 之间的任意数值。 4 个独立通道(TIMx_CH1~4),这些通道可以用来作为: ①输入捕获 ②输出比较 ③ PWM 生成(边缘或中间对齐模式) ④单脉冲模式输出 可使用外部信号(TIMx_ETR)控制定时器和定时器互连(可以用 1 个定时器控制另外一个定时器)的同步电路。 如下事件发生时产生中断/DMA(6个独立的IRQ/DMA请求生成器): ①更新:计数器向上溢出/向下溢出,计数器初始化(通过软件或者内部/外部触发) ②触发事件(计数器启动、停止、初始化或者由内部/外部触发计数) ③输入捕获 ④输出比较 ⑤支持针对定位的增量(正交)编码器和霍尔传感器电路 ⑥触发输入作为外部时钟或者按周期的电流管理 STM32 的通用定时器可以被用于:测量输入信号的脉冲长度(输入捕获)或者产生输出波形(输出比较和 PWM)等。 使用定时器预分频器和 RCC 时钟控制器预分频器,脉冲长度和波形周期可以在几个微秒到几个毫秒间调整。 STM32 的每个通用定时器都是完全独立的,没有互相共享的任何资源。 定时器框图:

倍频得到),外部时钟引脚,可以通过查看数据手册。也可以是TIMx_CHn,此时主要是实现捕获功能; 框图中间的时基单元 框图下面左右两部分分别是捕获输入模式和比较输出模式的框图,两者用的是同一引脚,不能同时使用。

STM32定时时间的计算

STM32 定时器定时时间的计算 假设系统时钟是72Mhz,TIM1 是由PCLK2 (72MHz)得到,TIM2-7是由 PCLK1 得到关键是设定时钟预分频数,自动重装载寄存器周期的值/*每1秒发生一次更新事件(进入中断服务程序)。RCC_Configuration()的SystemInit()的 RCC->CFGR |= (uint32_t)RCC_CFGR_PPRE1_DIV2表明TIM3CLK为72MHz。因此,每次进入中断服务程序间隔时间为: ((1+TIM_Prescaler )/72M)*(1+TIM_Period )=((1+7199)/72M)*(1+9999)=1秒。定时器的基本设置如下: 1、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Prescaler = 7199;//时钟预分频数例如:时钟频率=72/(时钟预分频+1)。 2、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Period = 9999; // 自动重装载寄存器周期的值(定时时间)累计 0xFFFF个频率后产生个更新或者中断(也是说定时时间到)。 3、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CounterMode=TIM1_CounterMode_Up; //定时器模式向上计数。 4、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ClockDivision = 0x0; //时间分割值。 5、 TIM_TimeBaseInit(TIM2, &TIM_TimeBaseStructure);//初始化定时器2。 6、 TIM_ITConfig(TIM2, TIM_IT_Update, ENABLE); //打开中断溢出中断。 7、 TIM_Cmd(TIM2, ENABLE);//打开定时器或者: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Prescaler = 35999;//分频35999,72M/ (35999+1)/2=1Hz 1秒中断溢出一次。 8、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Period = 2000; //计数值2000 ((1+TIM_Prescaler )/72M)*(1+TIM_Period )=((1+35999)/72M)*(1+2000)=1秒。 9、注意使用不同定时器时,要注意对应的时钟频率。例如TIM2对应的是APB1,而TIM1对应的是APB2 通用定时器实现简单定时功能 以TIME3为例作为说明,简单定时器的配置如下: void TIM3_Config(void) { TIM_TimeBaseInitTypeDefTIM_TimeBaseStructure; TIM_DeInit(TIM3); //复位TIM2定时器 /* TIM2 clock enable [TIM2定时器允许]*/ RCC_APB1PeriphClockCmd(RCC_APB1Periph_TIM3, ENABLE); /* TIM2 configuration */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Period = 49; // 0.05s定时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Prescaler = 35999; // 分频36000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ClockDivision = TIM_CKD_DIV1; // 时钟分割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CounterMode = TIM_CounterMode_Up; //计数方向向上计数 TIM_TimeBaseInit(TIM3, &TIM_TimeBaseStructure); /* Clear TIM2 update pending flag[清除TIM2溢出中断标志] */

输入捕捉

6. avr定时器/计数器1 --TC1 --输入捕捉模式(捕获外部事件模式) T/C 的输入捕捉单元可用来捕获外部事件,并为其赋予时间标记以说明此时间的发生时刻。外部事件发生的触发信号由引脚ICP1 (PD6)输入,也可通过模拟比较器单元来实现。时间标记可用来计算频率、占空比及信号的其它特征,以及为事件创建日志。当引脚ICP1 上的逻辑电平( 事件) 发生了变化,或模拟比较器输出ACO 电平发生了变化,并且这个电平变化为边沿检测器所证实,输入捕捉即被激发:16 位的TCNT1 数据被拷贝到输入捕捉寄存器ICR1,同时输入捕捉标志位ICF1 置位。如果此时ICIE1 = 1,输入捕捉标志将产生输入捕捉中断。中断执行时ICF1 自动清零,或者也可通过软件在其对应的I/O 位置写入逻辑"1”清零。读取ICR1 时要先读低字节ICR1L,然后再读高字节ICR1H。读低字节时,高字节被复制到高字节临时寄存器TEMP。CPU 读取ICR1H 时将访问TEMP 寄存器。 操作步骤: 一、捕获输入端口初始化:捕获输入端ICP1(PD6)设为输入,DDRD&=(0<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beep_0 (PORTD=PORTD&0x7f) //PD7上的蜂鸣器发声 #define beep_1 (PORTD=PORTD|0x80) //PD7上的蜂鸣器不发声 uint count; /********以下是延时函数********/ void Delay_ms(uint xms) { int i,j; for(i=0;i

STM32的捕获模式应用

STM32捕获模式应用。。。。。 1、stm32脉冲方波捕获 脉冲方波长度捕获 a)目的:基础PWM输入也叫捕获,以及中断配合应用。使用前一章的输出管脚P B1(19脚),直接使用跳线连接输入的PA3(13脚),配置为TIM2_CH4,进行实验。 b)对于简单的PWM输入应用,暂时无需考虑TIM1的高级功能之区别,按照目前我的应用目标其实只需要采集高电平宽度,而不必知道周期,所以并不采用PWM 输入模式,而是普通脉宽捕获模式。 c)初始化函数定义: void TIM_Configuration(void); //定义TIM初始化函数 d)初始化函数调用: TIM_Configuration(); //TIM初始化函数调用 e)初始化函数,不同于前面模块,TIM的CAP初始化分为三部分——计时器基本初始化、通道初始化和时钟启动初始化: void TIM_Configuration(void)//TIM2的CAP初始化函数 { TIM_TimeBaseInitTypeDef TIM_TimeBaseStructure;//定时器初始化结构 TIM_ICInitTypeDef TIM_ICInitStructure; //通道输入初始化结构 //TIM2输出初始化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Period = 0xFFFF; //周期0~FFFF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Prescaler = 5; //时钟分频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ClockDivision = 0; //时钟分割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CounterMode = TIM_CounterMode_Up;//模式

STM32F103ve定时器时间算法

S TM32 定时器定时时间的计算 2010-11-18 14:12:18| 分类:资料引用|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引用 mxpopstar 的STM32 定时器定时时间的计算 假设系统时钟是72Mhz,TIM1 是由PCLK2 (72MHz)得到,TIM2-7是由PCLK1 得到 关键是设定时钟预分频数,自动重装载寄存器周期的值 /*每1秒发生一次更新事件(进入中断服务程序)。 RCC_Configuration()的SystemInit()的 RCC->CFGR |= (uint32_t)RCC_CFGR_PPRE1_DIV2表明 TIM3CLK为72MHz。因此,每次进入中断服务程序间隔时间为((1+TIM_Prescaler )/72M)*(1+TIM_Period )=((1+7199)/72M)*(1 +9999)=1秒*/ 定时器的基本设置 1、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Prescaler = 7199;//时钟预分频数例如:时钟频率=72/(时钟预分频+1)

2、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Period = 9999; // 自动重装载寄存器周期的值(定时时间) 累计0xFFFF个频率后产生个更新或者中断(也是说定时时间到) 3、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CounterMode = TIM1_CounterMode_Up; //定时器 模式向上计数 4、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ClockDivision = 0x0; //时间分割值 5、TIM_TimeBaseInit(TIM2, &TIM_TimeBaseStructure);//初始化定时器2 6、TIM_ITConfig(TIM2, TIM_IT_Update, ENABLE); //打开中断溢出中断 7、TIM_Cmd(TIM2, ENABLE);//打开定时器 或者: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Prescaler = 35999;//分频35999 72M/ (35999+1)/2=1Hz 1秒中断溢出一次

STM32通用定时器学习

STM32通用定时器 STM32的定时器功能很强大,学习起来也很费劲儿. 其实手册讲的还是挺全面的,只是无奈TIMER的功能太复杂,所以显得手册很难懂,我就是通过这样看手册:while(!SUCCESS){看手册…}才搞明白的!所以接下来我以手册的顺序为主线,增加一些自己的理解,并通过11个例程对TIMER做个剖析。实验环境是STM103V100的实验板,MDK3.2 +Library2.东西都不怎么新,凑合用…… TIMER主要是由三部分组成: 1、时基单元。 2、输入捕获。 3、输出比较。 还有两种模式控制功能:从模式控制和主模式控制。 一、框图 让我们看下手册,一开始是定时器的框图,这里面几乎包含了所有定时器的信息,您要是能看明白,那么接下来就不用再看别的了… 为了方便的看图,我对里面出现的名词和符号做个注解: TIMx_ETR:TIMER外部触发引脚 ETR:外部触发输入 ETRP:分频后的外部触发输入 ETRF:滤波后的外部触发输入 ITRx:内部触发x(由另外的定时器触发) TI1F_ED:TI1的边沿检测器。 TI1FP1/2:滤波后定时器1/2的输入 TRGI:触发输入 TRGO:触发输出 CK_PSC:应该叫分频器时钟输入 CK_CNT:定时器时钟。(定时周期的计算就靠它) TIMx_CHx:TIMER的输入脚 TIx:应该叫做定时器输入信号x ICx:输入比较x ICxPS:分频后的ICx OCx:输出捕获x OCxREF:输出参考信号 关于框图还有以下几点要注意: 1、影子寄存器。 有阴影的寄存器,表示在物理上这个寄存器对应2个寄存器,一个是程序员可以写入或读出的寄存器,称为preload register(预 装载寄存器),另一个是程序员看不见的、但在操作中真正起作用的 寄存器,称为shadow register(影子寄存器);(详细请参考版主博客 https://www.360docs.net/doc/d415294755.html,/STM32/401461/message.aspx) 2、输入滤波机制 在ETR何TIx输入端有个输入滤波器,它的作用是以采样频率 Fdts来采样N次进行滤波的。(具体也请参考版主博客 https://www.360docs.net/doc/d415294755.html,/STM32/263170/message.aspx) 3、输入引脚和输出引脚是相同的。 二、时基单元 时基单元有三个部分:CNT、PSC、ARR。CNT的计数方式分三种:向上、

MSP430定时器A捕捉脉实例

MSP430定时器A捕捉脉实例[调试通过,很好用] 微控论坛原创主贴作者:fangth Microcontrol CODE /***************************************************************** //功能:利用定时器A的捕捉能测量脉冲信号的脉宽 // // // MSP430F449 // ----------------- // /|\| XIN|- // | | | 32kHz // --|RST XOUT|- // | | // | P1.5/ACLK|---+ // | | | // | P2.0/TA2|<--+ // | | // | | //说明:ACLK要进行8分频(4K),并将其作为外部的要捕获的脉冲; //MCLK=SMCLK=8M; *****************************************************************/ #include int pwm_start,pwm_end,pwm_wide=0; void main(void) { WDTCTL = WDTPW + WDTHOLD; // Stop WDT P1DIR = 0x20; // P1.5 输出 P1SEL = 0x20; // P1.5输出ACLK P2SEL|=BIT0; //P2.0 CCI2A SCFI0 |= FN_4; SCFQCTL = 121; // (121+1) ×32768 *2= 7.99Mhz FLL_CTL0=DCOPLUS+OSCCAP1; //MCLK=SMCLK=8M FLL_CTL1 |= FLL_DIV_8; //ACLK要进行8分频,ACLK=4K TACCTL2 =CAP+CM_3+CCIS_0+SCS+CCIE; //捕获模式,上升和下降都捕获,选择CCI2A,同步,捕获中断开 //Capture input select: 0 - CCI2A

stm32f407通用定时器输入捕获

通用定时器输入捕获 通用定时器作为输入捕获的使用。我们用TIM5的通道1(PA0)来做输入捕获,捕获PA0上高电平的脉宽(用KEY_UP按键输入高电平),通过串口来打印高电平脉宽时间。 输入捕获模式可以用来测量脉冲宽度或者测量频率。我们以测量脉宽为例,用一个简图来说明输入捕获的原理: 如图所示,就是输入捕获测量高电平脉宽的原理,假定定时器工作在向上计数模式,图中t1~t2时间,就是我们需要测量的高电平时间。测量方法如下:首先设置定时器通道x为上升沿捕获,这样,t1时刻,就会捕获到当前的CNT值,然后立即清零CNT,并设置通道x为下降沿捕获,这样到t2时刻,又会发生捕获事件,得到此时的CNT值,记为CCRx2。这样,根据定时器的计数频率,我们就可以算出t1~t2的时间,从而得到高电平脉宽。在t1~t2之间,可能产生N次定时器溢出,这就要求我们对定时器溢出,做处理,防止高电平太长,导致数据不准确。如图所示,t1~t2之间,CNT计数的次数等于:N*ARR+CCRx2,有了这个计数次数,再乘以CNT的计数周期,即可得到t2-t1的时间长度,即高电平持续时间。 STM32F4的定时器,除了TIM6和TIM7,其他定时器都有输入捕获功能。STM32F4的输入捕获,简单的说就是通过检测TIMx_CHx上的边沿信号,在边沿信号发生跳变(比如上升沿/下降沿)的时候,将当前定时器的值(TIMx_CNT)存放到对应的通道的捕获/比较寄存器(TIMx_CCRx)里面,完成一次捕获。同时还可以配置捕获时是否触发中断/DMA等。这里我们用TIM5_CH1来捕获高电平脉宽。 ============================================================== ===================== 捕获/比较通道(例如:通道1 输入阶段) ============================================================== ===================== 接下来介绍我们需要用到的一些寄存器配置,需要用到的寄存器:TIMx_ARR、TIMx_PSC、

定时器计数器(TC)简介以及例子说明

定时器/计数器(T/C)简介 一、定时器/计数器有关的特殊功能寄存器 1. 计数数寄存器TH和TL 计数器寄存器是16位的,计数寄存器由TH高8位和TL低8 位构成。在特殊功能寄存器(SFR)中,对应T/C0为TH0和TL0,对应T/C1为TH1和TL1。定时器/计数器的初始值通过TH1/TH0和TL1/TL0设置。 2. 定时器/计数器控制寄存器TCON TR0,TR1:T/C0,1启动控制位。 1——启动计数0——停止计数 TCON复位后清“0”,T/C需受到软件控制才能启动计数,当计数寄存器计满时,产生向高位的进位TF,即溢出中断请求标志。 3. T/C的方式控制寄存器TMOD T/C1 T/C0 C/T :计数器或定时器选择位。 1——为计数器0——为定时器 GATE:门控信号 1——T/C的启动受到双重控制,即要求TR0/TR1和INT0/INT1

同时为高。 M1和M0:工作方式选择位。(四种工作方式) 4.定时器/计数器2(T/C2)控制寄存器 TF2:T/C2益出标志——必须由软件清除 EXF2:T/C2外部标志。当EXEN2=1,且T2EX引脚上出现负跳变而引起捕获或重装载时置位,EXF2要靠软件来清除。 RCLK:接收时钟标志1——用定时器2 溢出脉冲作为串行口的接收时钟0——用定时器1的溢出脉冲做接收时钟。 TCLK:发送时钟标志。 1——用定时器2 溢出脉冲作为串行口的发送时钟 0——用定时器1的溢出脉冲作发送时钟 EXEN2:T/C2外部允许标志。1——若定时器2未用作串行口

的波特率发生器,T2EX端的负跳变引起T/C2的捕获或重装载。 0——T2EX端的外部信号不起作用。 TR2:T/C2运行控制位 1——T/C2启动0——T/C2停止 C/T2:计数器或定时器选择位 1——计数器0——定时器 CP/RL:捕获/重载标志。 1——若EXEN2=1,且T2EX端的信号负跳变时,发生捕获操作。 0——若定时器2溢出,或在EXEN2=1条件下T2EX端信号负跳变,都会造成自动重装载操作。 二、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 1.方式0 当TMOD中M1M0=00,T/C工作在方式0。 方式0为13位的T/C,由TH提供高8位,TL提供低5位的计数值,满计数值213,但启动前可以预置计数初值。 当C/T=0时,T/C为定时器,振荡源12分频的信号作为计数脉冲;当C/T=1时,T/C为计数器,对外部脉冲输入端T0或T1输入的脉冲计数。计数脉冲能否加到计数器上,受到启动信号控制。当GATE=0时,只要TR=1,则T/C启动。当GATE=1时,启动信号 =TR×INT,此时T/C启动受到双重控制。 T/C启动后立即加1计数,当13位计数满时,TH向高位进位,此进位将中断溢出标志TF置1,产生中断请求,表示定时时间到或

定时器输入捕获

1.#include "timer.h" 2.#include "led.h" 3.#include "usart.h" 4. 5./** 6. * 定时器5通道1输入捕获配置 7. */ 8. void TIM5_Cap_Init(u16 arr,u16 psc) 9.{ 10. GPIO_InitTypeDef GPIO_InitStructure; 11. TIM_TimeBaseInitTypeDef TIM_TimeBaseStructure; 12. TIM_ICInitTypeDef TIM5_ICInitStructure; 13. NVIC_InitTypeDef NVIC_InitStructure; 14. 15. RCC_APB1PeriphClockCmd(RCC_APB1Periph_TIM5,ENABLE); /*使能TIM5时钟*/ 16. 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2Periph_GPIOA,ENABLE); /*使能GPIOA时钟*/ 17. 18.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 = GPIO_Pin_0; /**/ 19. 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 = GPIO_Mode_IPD; /*PA0 输入*/ 20. GPIO_Init(GPIOA,&GPIO_InitStructure); 21. GPIO_ResetBits(GPIOA,GPIO_Pin_0); /*PA0 下拉*/ 22. 23. /*初始化定时器5 TIM5*/ 24.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Period = arr; /*设定计数器自动重装值*/ 25.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Prescaler = psc; /*预分频器*/ 26.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ClockDivision = TIM_CKD_DIV1; /*设置时钟分割:TDTS = Tck_tim*/ 27.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CounterMode = TIM_CounterMode_Up; /*TIM向上计 数模式*/ 28. TIM_TimeBaseInit(TIM5,&TIM_TimeBaseStructure); /*根据TIM_TimeBaseInitStruct 中指定的参数初始化TIMx的时间基数单位*/ 29. 30. /* 初始化TIM5输入捕获参数*/ 31. TIM5_ICInitStructure.TIM_Channel = TIM_Channel_1; /*CC1S=01 选择输入端IC1 映射到TI1上*/ 32. TIM5_ICInitStructure.TIM_ICPolarity = TIM_ICPolarity_Rising; /*上升沿捕获*/ 33. TIM5_ICInitStructure.TIM_ICSelection = TIM_ICSelection_DirectTI; /*映射到TI1上*/ 34. TIM5_ICInitStructure.TIM_ICPrescaler = TIM_ICPSC_DIV1; /*配置输入分频,不分频*/ 35. TIM5_ICInitStructure.TIM_ICFilter = 0; /*IC1F=0000 配置输入滤波器不滤波*/ 36. TIM_ICInit(TIM5,&TIM5_ICInitStructure); 37. 38. /*中断分组初始化*/ 39.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 = TIM5_IRQn; /*TIM5中断*/ 40.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PreemptionPriority = 2; /*先占优先级2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