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 球与地球的关系

太阳 球与地球的关系
太阳 球与地球的关系

第二节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教学目的]

1.认识这三个天体之间的关系

2.我们在平时能看到日食,日环食,月食,月相的变化,太阳黑子等都反应了这三者之间的变化。

[教学内容]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2.介绍太阳辐射这个新能源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

2

(1)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2)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

(3)对地球磁场的影响

(在课堂上阅读从网上复制的资料说今年是太阳活动极大年,)

太阳热情没完没了:耀斑刚去冕洞又来

( June 28, 2000, 09:23 AM )

太阳的“热情”似乎没完没了。今天上午,我国上空电离层再次遭到太阳的“干扰”,部分地区短波通信中断。

从今天零时起,满洲里、长春、北京、兰州、乌鲁木齐等地相继发生中型电离层干扰现象。满洲里到河南新乡的短波通信电路从6时起逐渐受到影响,8时到12时30分左右,整个短波通信中断,13时起通信逐渐恢复。青岛到新乡的短波通信在8时到11时30分也全部中断,12时30分起开始恢复。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索玉成高级工程师说,引起这次干扰的“罪魁”是日面上的冕洞现象。冕洞和耀斑、暗条等一样,是太阳的一种活动形式。和耀斑一样,当日面出现冕洞现象时,也会抛射带电粒子流,从而影响地

球电离层。

和耀斑不一样的是,无论是在太阳活动峰年还是在低年,冕洞现象都可能存在,而且往往寿命较长,短则半月,多则超过一年。由于太阳自转一次需要27天,因此,长寿命的冕洞就可能以27天左右的周期对地球造成循环“干扰”。

据悉,随着太阳活动峰年的到来,我国有关机构正在加紧对太阳活动所造成的电离层干扰进行监测和预报。进入6月以来,我国境内短波通信等技术系统已多次遭太阳“干扰”,多为耀斑所为。

风暴来自太阳

刘亚东(7/31 09:20)

我们的太阳正处于活动高峰期。2000年7月14日20时,中国风云二号卫星和风云一号卫星的空间粒子监测仪,记录到本次太阳活动周期中迄今最强烈的一次太阳风暴。16日,太阳风暴抵达地球。中国北方地区从零时起,南方地区从5时起,电离层的部分临界频率急剧下降或被严重遮蔽,直到不见回波。与此同时,地磁指数也发生剧烈变化。虽然太阳风暴的侵扰已于当日20时至24时左右在我国陆续结束,但直到2005年,本周期的太阳活动仍随时可能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制造麻烦。

“太阳质子事件”

在11年的周期里,太阳活动处于高峰时,太阳黑子出现得最为密集和频繁。这时,太阳喷射的大量质子、电子、α粒子和重离子等高能带电粒子不断冲击地球,形成所谓的太阳风暴。太阳风暴,专家称之为“太阳质子事件”。它可以给地球造成各种破坏,从鸽子的定向到通讯卫星和电网的运行。

太阳风暴当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这个古时令人感到困惑、恐惧和好奇的自然现象,越来越变成现代社会一个严重的问题。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的专家们1996年预言,新千年的这次太阳活动高峰给地球造成的混乱,在程度上虽不及曾记录到200多个太阳黑子的1958年,但其活动强度却可能成为过去130年里最大的两、三次之一。11年前的上一次太阳活动高峰让我们看到,恶劣的太阳气候具有怎样的破坏力。1989年3月的一个深夜,英国哥伦比亚和加拿大安大略的射电天文望远镜设施的记录仪指针突然打满刻度,警报器令人心惊肉跳地响起。天文学家迅速而准确地找出原因:几分钟前,在1.5亿公里以外,太阳磁场朝着地球释放了一阵巨大的能量,就像是一次太阳热带风暴。他们来不及更多地思考,立即向加拿大和美国政府机构报告,在未来36至48小时内,太阳风暴的下一波,即充斥着激发态逊原子粒子的气体云,将抵达地球。一点儿不错。3月13日一早,太阳风暴如期抵达地球。在外层空间,因吸收热量而膨胀的大气把卫星挤出原位。几秒钟内,太阳的过剩能量汹涌澎湃地穿过上北半球的输电线。斯德哥尔摩的灯光颤抖。多伦多的防盗报警器一片尖啸。魁北克的输电系统

遭受重创。在该省大部分地区,冰箱不再哼鸣,时钟停止摆动。太阳风暴的巨大影响扩散到更远的地方。在美国南方,美国海军通讯受到破坏。而在大西洋对岸,协和式超音速客机驶离正常航道,因为太阳风暴带来的伽玛射线和X射线可能给乘客造成伤害。

神秘的物理能

虽然只是一颗极普通的恒星,但太阳匪夷所思的物理能一旦对我们构成危害,便足以使人类自身制造的最严重灾难,如曾让大家谈虎色变的计算机千年虫,显得微不足道。太阳可见表面的温度是1万华氏度,而其外层大气(日冕)的温度则可达180万华氏度。太阳1秒钟释放的能量足以让全美国的烤面包机、电视机和电冰箱使用约900万年。所幸,太阳风暴只传送极少部分的太阳能。但即便如此,1997年1月出现的一场比较温和的太阳风暴,也在两天时间里向我们的大气层倾泄了14亿千瓦的能量,几乎是美国年发电量的两倍。太阳风暴的成因现在还是个谜,但科学家认为它与太阳黑子有关。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相对冷却区域所呈现的暗斑,它们可存在于太阳的任何区域,从几天到几周不等。太阳黑子是太阳磁力线发生扭曲,致使磁场临时出现混乱的地方。由于不明原因,这种磁场切变引起了太阳风暴,即巨大能量的突然释放,约相当于400亿颗投掷在广岛的原子弹。1997年,美欧联合研制的太阳观测卫星(SO HO),首次捕捉到一次太阳风暴及其影响的近距离图像。在这张十分清晰的照片上,一个巨大的震波正在移经太阳表面。太阳风暴有时会伴随着“日冕团喷射”,那是与太阳磁力线交织在一起的巨大气体团。在太阳平静时期,“日冕团喷射”约每星期发生一次;而在太阳活动高峰期,每天发生两到三次。“日冕团喷射”能破坏从太阳正常流向地球的磁性气体流,即太阳风。在这个过程中,它干扰了我们星球的磁场,造成事故。

历史见证

太阳风暴到达地球时往往引起极光。公元34年一天傍晚,凯撒大帝误把地平线上这种鲜亮的色彩当做火焰,而命令罗马士兵冲入海岸城市奥斯提亚。太阳风暴还以更直接、更现实的方式影响着地球上的生命。它破坏鸽子和海洋哺乳动物的方向感,摧毁大气臭氧层,使人类和动物暴露于过量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它似乎还在影响植物的生长和气候,虽然这种影响还不为人们完全了解。

太阳风暴真正显示出对人类文明的破坏力,是在19世纪中叶美国人开始使用电报(后来又有了电话)之后。被太阳风暴干扰的地球磁场给电报线路充入强大电流,以至于一些电报员在点击键钮时触电身亡。20世纪,无线电、飞机和雷达的发明使人类更易受到侵扰。本世纪40年代,英国的反空袭雷达曾被无线电信号淹没。英军因此担心,希特勒德国的科学家已

研制出新型雷达干扰设备,而且一次大规模的空袭在即。1958年2月,在有史以来最强烈的太阳活动高峰期间,一场太阳风暴灾难性地使横穿大西洋的洋底电话电缆陷于瘫痪。60年代和70年代相对温和的太阳气候,可能使人类放松了戒备。那时,随着科技的迅速进步,人类不断发射轨道器和通讯卫星,并日益沉醉和依赖于电脑和电视。到了80年代,由于太阳周期的影响加剧,我们重新尝到了太阳风暴的苦头。1984年,美国前总统里根访华途中,他乘坐的空军一号座机的通讯受太阳风暴严重干扰,长达数小时之久。而1989年太阳活动高峰期间,当一次太阳风暴重创了魁北克的电网时,人们开始清醒了。那么,新千年的这次太阳风暴究竟会造成怎样的破坏?还是没人能做出明确的回答。

不会出现灾难性后果

尽管谁都不知道太阳风暴到来时究竟会发生什么,但科学家们极力使公众放心,指出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危害受一个复杂的变量阵影响,太阳粒子的喷射不一定会导致灾难性后果。事实上,太阳风暴的等离子体并不会到达地面,在两极地区最多也就吹到距离地面60至70公里处。此外,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已为太阳活动高峰的到来做了多年准备。他们开发了预警系统,并策划出使电网、全球通讯和空中交通安全运行的种种方法。1999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宣布,他们找到途径,可以提前数日预报太阳风暴。他们在太阳表面发现一个S结构,可假定是由其磁力线扭曲造成。一旦这个扭曲的花状太阳物质出现,便预示着一场太阳风暴即将来临。这使他们能提前几天做出预报,从而使地球有时间做好准备。当太阳风暴到来时,卫星可能首当其冲地受到伤害。把卫星遮蔽起来以免遭辐射是可能的,使用强化的元件以承受太阳风暴也是可能的。但这样做非常昂贵,部分原因是增加了火箭的负载。所以,一些卫星制造商决定冒险不采取这些防范措施。其结果是许多新近发射的卫星要比那些10到15年前发射的卫星,更易于受到太阳风暴的伤害。电力设施的状况要好得多。比如,1989年魁北克电网瘫痪之后,国外电力工业界建立了一个“太阳喷射工程”。根据这个工程的要求,10多家公司在主要变压器上安装了监视器,以获得有关太阳活动对其设备影响的更准确的资料。这些监视器的确发挥了作用。在今年春天的太阳风暴期间,在美国新英格兰地区采集的数据表明,这次太阳风暴可能导致电网负荷加重,但在可控制范围。美国爱迪生电力研究所的麦克卡里说:“我们预期不会出现灾难性后果。”电力公司可以通过控制电流来缓解太阳风暴的影响。人们还可以强化发电机组及其他设备,使它们正常工作。他说:“如果这些还不够,那么所造成的损失也是可以修复的。”压题照片:北极光是太阳风高能电子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引起的自然现象。它是电子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的结果。下图:太阳天文学家的一项最新发现表明,太阳表面S结构的出现与太阳风暴的立即暴发有着密切的联系。

太阳出现可直接目视黑子群

( March 02, 2000, 04:43 PM )

记者李兰今晨从北京天文台研究员王家龙处获悉,太阳出现了可以用肉眼直接观测到的大黑子群,他本人在今晨7点15分左右透过薄云目视了这群黑子。据王家龙介绍,这群黑子现在位于日西中心下方偏左,即日西的南偏东部,且向西缓慢移动。他说,近来在晴天的清晨或黄昏趁日光微弱时,可以较容易地看到这一现象。同时他还特别提醒说,千万不要让人在强日光下直接目视,更不要用没有减光措施的普通望远镜进行太阳观察,否则在极短的时间里眼睛就会被灼伤。

王家龙告诉记者,目视到太阳黑子群机会难得,但也不是极罕见的事。在第21周太阳活动高峰附近的1980年4月10日左右和第22周太阳高峰年1989年3月14日前后,都有人目视到太阳黑子群。这是由于大黑子群多出现在以11年左右为周期的太阳活动高峰期,而从今年开始,太阳正进入第23个高峰期。我国古代丰富的天象记录中,多有目视黑子的描述,国际上也公认我国是最早有系统地目视黑子的记载的国家。

他还介绍,在大黑子群附近,常会有强太阳爆发和中小爆发现象。强爆发能发射带磁性物质、荷电粒子以及从无线电区域到X射线甚至γ射线波区的电磁辐射。因而扰动的空间环境,导致“空间天气”骤变,严重影响人类航天活动、破坏空间和地面的种种技术系统,还会使竞飞信鸽的回巢率大大降低。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黑子活动能降低动物机体免疫力

作者: 黄丽华( May 06, 2000, 09:39 AM )

许多科学家认为,传染病的爆发和大流行与太阳黑子活动有关,俄罗斯科院生物物理学研究所通过实验研究揭示了两者间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人和动物得传染病均与自身的免疫力有关。免疫力下降,就容易染病。为此,科学家把研究目光放在了直接影响动物免疫能力的淋巴细胞身上,研究太阳黑子活动强度对动物血液中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程度。

俄罗斯科学家通过因特网从乌苏里天文台得到太阳黑子爆发量与粒子流大小相关数据,并以此来研究太阳黑子对家兔和大白鼠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太阳黑子活动强度的增强,家兔和大白鼠血液中淋巴细胞总量增多,但淋巴细胞的抗体合成活动受到抑制,活性降低,导致动物机体免疫力下降,抗病能力降低。

俄罗斯科学家进行的上述研究说明,太阳黑子活动能够抑制动物体内淋巴细胞的抗体产生,太阳黑子活动强度越高,抗体产生受抑制程度越大,动物免疫力越弱。科学家认为,该研究结果可能对太阳黑子活动高峰期间出现传染病流行现象给予很好的解释。

太阳风暴会触发地震吗?

( July 18, 2000, 10:15 AM )

今年6月上旬到中旬,人们都感觉天地之间各出现一个“多”:天上是太阳风暴多,地上则是地震多。

6月2日、6日、9日、11日,太阳上至少发生4次大的爆发事件。有几次太阳黑子活动区的X射线爆发;9日这次是耀斑(色球爆发)。这些爆发使太阳能量增加,向空间释放出大量带电粒子形成高速粒子流,这就是太阳风暴。太阳风暴抵达地球后,骚扰了地球大气层中的电离层,使电离层的密度大为下降,反射无线电短波通讯的性能也就下降,于是短波通讯、广播卫星通讯和卫星导航定位等无线电系统受到了干扰甚至中断。其中最大的一次干扰事件发生在9日,持续时间长达17小时。6日的这一次对西半球影响较大。

再看地上的:从6月4日午夜起,世界各地接踵而至发生大的地震。6月4日午夜印尼苏门答腊以西印度洋底发生7.9级大地震,至少造成100多人死亡;6日傍晚我国甘肃景泰-白银间发生5.9级强震;8日上午,缅甸克钦邦北部和印尼苏门答腊岛南部分别发生里氏7级大地震;10日上午,日本东海道地区发生6.7级地震;11日凌晨,台湾南投县又发生6.7级强烈地震,且余震不断,造成多人伤亡……

从天、地两者之间联系起来不难发现:一是太阳活动高峰、太阳风暴猛“吹”时段,也正是大的地震此起彼伏集中发生的时段;二是每次大的地震发生之前,都先有太阳爆发、太阳风暴“吹”到地球。那么这究竟是偶然的巧合,还是确有某种因果关系?

对此,日地专家的解释是,太阳风暴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扰乱了地球磁场,引起“磁暴”,磁暴会在地壳中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能触发地震。从事地震研究的科学家已经发现,在太阳黑子数增多的年份,地震也会增多。

当然,地震的发生首先在于该地下的岩石濒临断裂,其内因是主要的;起潮力、磁暴等仅是触发的外因。并非太阳风暴到达地球必发生地震。

快的飞行器借助太阳风启航

( August 25, 1999, 11:15 AM )

一种新型的太空船可能将成为人类有史以来制造的最快的飞行器,它将探测太阳系,甚至其他恒星系。

这个太空船的尾部将产生60公里的磁场和等离子区,太阳风也将送来同性的电荷,通过相斥的相互作用推动太空船。科学家预计太空船的速度可达28.8万公里/小时,这是以往太空船速度的十倍。

所以这个太空船不仅是有史以来最快的飞行器,还可能成为飞出地球最远的飞行器。

华盛顿大学的罗伯特-温格里教授和他的小组,因发明了这种快而轻的太空船而受到北约50万美元的嘉奖。

全球变暖不怪太阳

( May 09, 2000, 10:14 AM )

麦科学家最近发现,8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升高及气候异常的主要原因不是太阳活动,而是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增加造成的。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最近报道,科学界一般认为,全球变暖主要是人类燃烧化石燃料、排放出大量温室气体造成的。但也有科学家认为,太阳耀斑周期性出现才是全球变暖的主因。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情况发生了明显变化,耀斑活动难以解释气温升高。这表明,有新的因素已经取代太阳活动成为全球变暖的主因。他们认为,最可能的解释就是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剧增。

太阳结构

太阳结构:日冕

(8/14 14:40)

日冕是包围太阳的一层发光的高温稀薄气体,亮度很微弱,只有在日全食时和用日冕仪才能看到。这一区域有日饵。日冕最高可达200万K,因高温而不断发出带电微粒向外扩散,称为太阳风。当太阳黑子活动的极大年时,日冕的形状呈球型,而在极小年,两极的方向出现极羽。日冕的最外面向太空伸展并辐射出从太阳产生的粒子。

什么是太阳黑子

(8/15 16:01)

太阳黑子由暗黑的本影和在其周围的半影组成,形状变化很大,最小的黑子直径只有几百公里,没有半影,而最大的黑子直径比地球的直径还大几倍。太阳黑子是由于周围明亮光球背景的反衬才显的暗黑,实际上它们的温度达3800K,比融化的钨还亮热。黑子的重要特性是它们的磁场强度,黑子越大,磁场强度越高,大黑子的磁场强度可达4000高斯。太阳黑子活动呈周期出现,两次极大间的间隔平均为11.2年,叠加有一个为期80年的低幅度的周期。在黑子群周围常出现耀斑,发出的辐射和粒子同地球磁场和电离层相互作用会使地球上的短波无线电通讯中断并出现极光。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教案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理解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源; 2.了解太阳活动(主要是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3.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 二、能力目标 1.能通过阅读太阳黑子与降水量的相关图分析太阳黑 子变化的周期及太阳黑子对降水的影响。 2.能通过展示的图片理解太阳活动增强时会使地球无 线电短波通讯受干扰及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因。 3.能通过计算机的演示分析月相产生的原因和规律。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科学的宇宙观,和热爱 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关于太阳辐射的教学建议 太阳辐射这部分内容属于常识性的介绍,重点在于 让学生了解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除了让学生看教材的 两张图,了解太阳常数的概念,以及由于纬度、地形和 气象条件的不同,太阳辐射在地球上分布不均外,这里

介绍一个小实验可以让学生更生动的了解太阳辐射。 实验是这样的:拿两个瓶子,一个涂成白色,一个涂 成黑色,在瓶口各套一个小气球,气球没有充气。注意 密封性要好。放在太阳下照射,观察结果。容易看到, 白色瓶子上的气球没有太大变化,而黑色瓶子的气球开 始膨胀。通过实验比较清楚地看到:黑色的瓶子更容易 吸收太阳辐射。从而让学生明白太阳辐射的能量巨大, 对地球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关于月相的教学建议 由于本节主要是要讲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的 关系,因此,和原教材相比,新的教材将月相这部分内 容作为了必讲内容。关于月相,重点有三个: 一、要说明月相的成因。 月相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 置在发生改变。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月球绕地球公转, 如果同时考虑两者地球和月球的运动,学生很容易被弄 得摸不着头脑。其实,由于空间两点是决定一条直线, 地球虽绕太阳一周,而地球和太阳总是能连成一条直线。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让地球和太阳的位置不动,而仅仅 考虑月球的公转。 我们可以从地球、太阳、月球成直线开始考虑(注意,严格地讲大部分时间它们不在一条直线上,否则,每个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doc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理解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源; 2.了解太阳活动(主要是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3.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 二、能力目标 1.能通过阅读太阳黑子与降水量的相关图分析太阳黑子变化的周期及太阳黑子对降水的影响。 2.能通过展示的图片理解太阳活动增强时会使地球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干扰及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因。 3.能通过计算机的演示分析月相产生的原因和规律。 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科学的宇宙观,和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关于太阳辐射的教学建议 太阳辐射这部分内容属于常识性的介绍,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除了让学生看教材的两张图,了解太阳常数的概念,以及由于纬度、地形和气象条件的不同,太阳辐射在地球上分布不均外,这里介绍一个小实验可以让学生更生动的了解太阳辐射。实验是这样的:拿两个瓶子,一个涂成白色,一个涂成黑色,在瓶口各套一个小气球,气球没有充气。注意密封性要好。放在太阳下照射,观察结果。容易看到,白色瓶子上的气球没有太大变化,而黑色瓶子的气球开始膨胀。通过实验比较清楚地看到:黑色的瓶子更容易吸收太阳辐射。从而让学生明白太阳辐射的能量巨大,对地球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关于月相的教学建议 由于本节主要是要讲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和原教材相比,新的教材将月相这部分内容作为了必讲内容。关于月相,重点有三个:一、要说明月相的成因。月相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在发生改变。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月球绕地球公转,如果同时考虑两者地球和月球的运动,学生很容易被弄得摸不着头脑。其实,由于空间两点是决定一条直线,地球虽绕太阳一周,而地球和太阳总是能连成一条直线。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让地球和太阳的位置不动,而仅仅考虑月球的公转。我们可以从地球、太阳、月球成直线开始考虑(注意,严格地讲大部分时间它们不在一条直线上,否则,每个月都会发生月食和日食了),月球绕地球一周回到相对位置继续成直线,所需要的时间是一个朔望月的时间(29.53天),而不时恒星月(月球真正的公转周期27.32天)的时间。月相形状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月球是不发光的,只能反射太阳光。月球总是半个球发光,半个球不发光。而观测者的角度不同,发光的部分对于观测者来说就有了不同的形状。二、观测不同月相的时间对于几个重要的位置(新月、上弦月、满月、下限月)的月相,应该是什么时候观测呢?关于这个问题,重点在于掌握地球的运动规律。对于某一个月相而言,地球上总是只有半个地球的地方才能看到月相。当然,也只有半个地球能看到太阳。初一新月的时候,太阳和月球是一起在东方升起,西方落下,而每隔一天,月球就相对于太阳向东边移动°,这样,整个朔望月周期内,每一天能看到月相的时间和日出日落的时间才有了变化。有一点必需强调,不论太阳还是月亮,对于地球上的观察者来说,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 14、白天与黑夜 一、教学内容及知识类型 1.地球的外部结构:地轴、北极、南极。(事实性知识) 2.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个小时。(事实性知识) 3.自转就是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不停地旋转。(概念性知识) 4.地球的自转产生昼夜。(概念性知识) 5.利用实验器材演示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程序性知识中的策略性知识) 二、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能说出地球的外部组成部分。(事实性知识的记忆水平) 2、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事实性知识的记忆水平) 3、利用地球自转的定义,解释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概念性知识的理解水平)(二)科学技能 1、系统的观察,发现地球昼夜更替与太阳和地球本身有关。(程序性知识的分析水平) 2、能通过实验,演示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程序性知识的创造水平) 3、能利用地球自转解释不同地区昼夜变化情况。(程序性知识的运用和分析)(三)科学态度 1、对地球的昼夜更替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探究地球昼夜更替的秘密。 2、更细致的观察,观察到的现象就更真实。 3、喜欢大胆想象,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15、昼夜与生物 一、教学内容及知识类型 1、昼夜更替是有规律的。(概念性知识) 2、昼夜更替对植物有影响。(概念性知识) 3、昼夜更替对动物有影响。(概念性知识) 4、昼夜更替对人的影响。(概念性知识) 5、根据昼夜更替规律研究植物的生长规律,设计花钟。(程序性知识中的策略性

知识) 二、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根据昼夜更替规律研究昼夜更替对植物的影响。(概念性知识的理解水平) 2、根据昼夜更替规律研究昼夜更替对动物的影响。(概念性知识的理解水平) 3、动植物具有昼行性和夜行性的区别。(概念性知识的理解水平) (二)科学技能 1、能对“昼夜更替对动植物产生影响吗”的问题,作出假设并设计观察实验的实验步骤。(程序性知识的创造水平) 2、能用图表记录由于昼夜交替的影响,动、植物和人的变化情况;会描述生物每天在行为或特征方面的变化;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动植物随昼夜变化的行为特点。(程序性知识的运用和分析水平) (三)科学态度 1、对动、植物随昼夜更替产生变化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研究其中的规律。 2、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3、将自己的意见公开,主动与别人合作交流。 16、四季更替 一、教学内容及知识类型 1、地球的外部结构:地轴、北极、南极。(事实性知识) 2、地球围绕太阳转。(事实性知识) 3、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事实性知识) 4、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事实性知识) 5、地球的公转产生四季。(概念性知识) 6、利用实验器材演示地球公转产生四季更替。(程序性知识中的策略性知识) 二、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能说出地球的外部组成部分。(事实性知识的记忆水平) 2、古代劳动人民根据经验,编写二十四节气歌。(事实性知识的记忆水平) 3、通过对地球公转的研究,推论四季形成的原因。(概念性知识的理解水平)

高中地理: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地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地理教案 / 高中地理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广阔的见识,可以让学生了理解到做人的道理还有生存的意义,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高中地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理解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源; 2.了解太阳活动(主要是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3.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 二、能力目标 1.能通过阅读太阳黑子与降水量的相关图分析太阳黑子变化的周期及太阳黑子对降水的影响。 2.能通过展示的图片理解太阳活动增强时会使地球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干扰及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因。 3.能通过计算机的演示分析月相产生的原因和规律。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科学的宇宙观,和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关于太阳辐射的教学建议 太阳辐射这部分内容属于常识性的介绍,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除了让学生看教材的两张图,了解太阳常数的概念,以及由于纬度、地形和气象条件的不同,太阳辐射在地球上分布不均外,这里介绍一个小实验可以让学生更生动的了解太阳辐射。 实验是这样的:拿两个瓶子,一个涂成白色,一个涂成黑色,在瓶口各套一个小气球,气球没有充气。注意密封性要好。放在太阳下照射,观察结果。容易看到,白色瓶子上的气球没有太大变化,而黑色瓶子的气球开始膨胀。通过实验比较清楚地看到:黑色的瓶子更容易吸收太阳辐射。从而让学生明白太阳辐射的能量巨大,对地球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关于月相的教学建议 由于本节主要是要讲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和原教材相比,新的教材将月相这部分内容作为了必讲内容。关于月相,重点有三个: 一、要说明月相的成因。 月相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在发生改变。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月球绕地球公转,如果同时考虑两者地球和月球的运动,学生很容易被弄得摸不着头脑。其实,由于空间两点是决定一条直线,地球虽绕太阳一周,而地球和太阳总是能连成一条直线。

高一地理教案: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高一地理教案: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理解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源; 2.了解太阳活动(主要是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3.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 二、水平目标 1.能通过阅读太阳黑子与降水量的相关图分析太阳黑子变化的周期及 太阳黑子对降水的影响。 2.能通过展示的图片理解太阳活动增强时会使地球无线电短波通讯受 干扰及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因。 3.能通过计算机的演示分析月相产生的原因和规律。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准确的人地观、科学的宇宙观,和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 精神。 关于太阳辐射的教学建议 太阳辐射这部分内容属于常识性的介绍,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太阳对 地球的重要性。除了让学生看教材的两张图,了解太阳常数的概念, 以及因为纬度、地形和气象条件的不同,太阳辐射在地球上分布不均外,这里介绍一个小实验能够让学生更生动的了解太阳辐射。 实验是这样的:拿两个瓶子,一个涂成白色,一个涂成黑色,在瓶口 各套一个小气球,气球没有充气。注意密封性要好。放在太阳下照射,观察结果。容易看到,白色瓶子上的气球没有太大变化,而黑色瓶子

的气球开始膨胀。通过实验比较清楚地看到:黑色的瓶子更容易吸收 太阳辐射。从而让学生明白太阳辐射的能量巨大,对地球的影响也是 长远的。 关于月相的教学建议 因为本节主要是要讲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的关系,所以,和原 教材相比,新的教材将月相这部分内容作为了必讲内容。关于月相, 重点有三个: 一、要说明月相的成因。 月相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在发生改变。 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月球绕地球公转,如果同时考虑两者地球和月球 的运动,学生很容易被弄得摸不着头脑。其实,因为空间两点是决定 一条直线,地球虽绕太阳一周,而地球和太阳总是能连成一条直线。 所以,我们完全能够让地球和太阳的位置不动,而仅仅考虑月球的公转。 我们能够从地球、太阳、月球成直线开始考虑(注意,严格地讲绝大 部分时间它们不在一条直线上,否则,每个月都会发生月食和日食了),月球绕地球一周回到相对位置继续成直线,所需要的时间是一个朔望 月的时间(29.53天),而不时恒星月(月球真正的公转周期27.32天)的时间。月相形状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月球是不发光的,只能反 射太阳光。月球总是半个球发光,半个球不发光。而观测者的角度不同,发光的部分对于观测者来说就有了不同的形状。 二、观测不同月相的时间 对于几个重要的位置(新月、上弦月、满月、下限月)的月相,应该是 什么时候观测呢?关于这个问题,重点在于掌握地球的运动规律。对于 某一个月相来说,地球上总是只有半个地球的地方才能看到月相。当然,也只有半个地球能看到太阳。初一新月的时候,太阳和月球是一 起在东方升起,西方落下,而每隔一天,月球就相对于太阳向东边移

太阳.月球和地球的关系

1.2.1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了解太阳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重大影响,了解太阳活动特征及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有关挂图、板图 教学方法:列表比较法、分析法、图示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一)基本概念 太阳辐射:是指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太阳常数: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在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平方厘米面积上,1分钟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称为太阳常数。(教材第9页图1.4) 二)太阳辐射能量来源 太阳内部在高温高压下发生核聚变反应,原子核的质量亏损转化成了能量。太阳每秒钟由于核聚变反应而损耗的质量,大约是400万吨。按这样的速度消耗,太阳在50亿年的漫长时间中,只消耗了0.03%的质量。 三)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地面不同纬度接受太阳辐射不同,地球上的热量传递主要依靠大气环流和洋流,大气环流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2、太阳辐射能是我们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 一部分直接来自太阳能:如太阳能发电、太阳灶、太阳能干燥加工农副产品等。 另一部分是太阳能转化的能源: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教材第7页图1.5)把我国太阳能分为丰富区、较丰富区、可利用区、贫乏区。 问题:请学生判断下列4个地区各属于哪一类型区?简单分析其中最丰富区和最贫乏区的形成原因。 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海南岛 答:塔里木盆地为较丰富区、海南岛为可利用区。青藏高原为丰富区,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而且天气晴朗,这样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四川盆地为贫乏区,阴雨天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上册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1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了解太阳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重大影响,了解太阳活动特征及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有关挂图、板图 教学方法:列表比较法、分析法、图示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一)基本概念 太阳辐射:是指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太阳常数: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在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平方厘米面积上,1分钟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称为太阳常数。(教材第6页图1.4) 二)太阳辐射能量来源 太阳内部在高温高压下发生核聚变反应,原子核的质量亏损转化成了能量。太阳每秒钟由于核聚变反应而损耗的质量,大约是400万吨。按这样的速度消耗,太阳在50亿年的漫长时间中,只消耗了0.03%的质量。 三)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地面不同纬度接受太阳辐射不同,地球上的热量传递主要依靠大气环流和洋流,大气环流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2、太阳辐射能是我们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 一部分直接来自太阳能:如太阳能发电、太阳灶、太阳能干燥器加工农副产品等。 另一部分是太阳能转化的能源: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教材第7页图1.5)把我国太阳能分为丰富区、较丰富区、可利用区、贫乏区。 思考问题:请学生判断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海南岛4个地区各属于哪一类型区?简单分析其中最丰富区和最贫乏区的形成原因。 答:塔里木盆地为较丰富区、海南岛为可利用区。青藏高原为丰富区,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而且天气晴朗,这样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四川盆地为贫乏区,阴雨天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少。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的大气层由里向外分为:光球、色球、日冕三层(教材第7页图1.6) 太阳活动:指太阳大气层的变化;有时这种变化很剧烈。 一、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1、黑子:是指太阳光球常出现的一些暗黑的斑点。 问题:①学生阅读(教材第8页图1.7)分析太阳黑子“黑”的原因? 答:①因为光球层黑子的温度,比太阳表面其它地方温度低,所以才显得暗一些。 问题:②让学生依据(教材第8页图1.9)估算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 答:②从图可看出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约11年。

高一地理《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教案

高一地理《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教案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理解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源; 2.了解太阳活动(主要是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3.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 二、水平目标 1.能通过阅读太阳黑子与降水量的相关图分析太阳黑子变化的周期及太阳黑子对降水的影响。 2.能通过展示的图片理解太阳活动增强时会使地球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干扰及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因。 3.能通过计算机的演示分析月相产生的原因和规律。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准确的人地观、科学的宇宙观,和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关于太阳辐射的教学建议 太阳辐射这部分内容属于常识性的介绍,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除了让学生看教材的两张图,了解太阳常数的概念,以及因为纬度、地形和气象条件的不同,太阳辐射在地球上分布不均外,这里介绍一个小实验能够让学生更生动的了解太阳辐射。 实验是这样的:拿两个瓶子,一个涂成白色,一个涂成黑色,在瓶口各套一个小气球,气球没有充气。注意密封性要好。放在太阳下照射,观察结果。容易看到,白色瓶子上的气球没有太大变化,而黑

色瓶子的气球开始膨胀。通过实验比较清楚地看到:黑色的瓶子更容易吸收太阳辐射。从而让学生明白太阳辐射的能量巨大,对地球的影响也是长远的。 关于月相的教学建议 因为本节主要是要讲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的关系,所以,和原教材相比,新的教材将月相这部分内容作为了必讲内容。关于月相,重点有三个: 一、要说明月相的成因。 月相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在发生改变。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月球绕地球公转,如果同时考虑两者地球和月球的运动,学生很容易被弄得摸不着头脑。其实,因为空间两点是决定一条直线,地球虽绕太阳一周,而地球和太阳总是能连成一条直线。所以,我们完全能够让地球和太阳的位置不动,而仅仅考虑月球的公转。 我们能够从地球、太阳、月球成直线开始考虑(注意,严格地讲绝大部分时间它们不在一条直线上,否则,每个月都会发生月食和日食了),月球绕地球一周回到相对位置继续成直线,所需要的时间是一个朔望月的时间(29.53天),而不时恒星月(月球真正的公转周期27.32天)的时间。月相形状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月球是不发光的,只能反射太阳光。月球总是半个球发光,半个球不发光。而观测者的角度不同,发光的部分对于观测者来说就有了不同的形状。 二、观测不同月相的时间 对于几个重要的位置(新月、上弦月、满月、下限月)的月相,应该是什么时候观测呢?关于这个问题,重点在于掌握地球的运动规律。对于某一个月相来说,地球上总是只有半个地球的地方才能看到月相。当然,也只有半个地球能看到太阳。初一新月的时候,太阳和月球是一起在东方升起,西方落下,而每隔一天,月球就相对于太阳

太阳 球与地球的关系

第二节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教学目的] 1.认识这三个天体之间的关系 2.我们在平时能看到日食,日环食,月食,月相的变化,太阳黑子等都反应了这三者之间的变化。 [教学内容]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2.介绍太阳辐射这个新能源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 2 (1)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2)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 (3)对地球磁场的影响 (在课堂上阅读从网上复制的资料说今年是太阳活动极大年,) 太阳热情没完没了:耀斑刚去冕洞又来 ( June 28, 2000, 09:23 AM ) 太阳的“热情”似乎没完没了。今天上午,我国上空电离层再次遭到太阳的“干扰”,部分地区短波通信中断。 从今天零时起,满洲里、长春、北京、兰州、乌鲁木齐等地相继发生中型电离层干扰现象。满洲里到河南新乡的短波通信电路从6时起逐渐受到影响,8时到12时30分左右,整个短波通信中断,13时起通信逐渐恢复。青岛到新乡的短波通信在8时到11时30分也全部中断,12时30分起开始恢复。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索玉成高级工程师说,引起这次干扰的“罪魁”是日面上的冕洞现象。冕洞和耀斑、暗条等一样,是太阳的一种活动形式。和耀斑一样,当日面出现冕洞现象时,也会抛射带电粒子流,从而影响地

球电离层。 和耀斑不一样的是,无论是在太阳活动峰年还是在低年,冕洞现象都可能存在,而且往往寿命较长,短则半月,多则超过一年。由于太阳自转一次需要27天,因此,长寿命的冕洞就可能以27天左右的周期对地球造成循环“干扰”。 据悉,随着太阳活动峰年的到来,我国有关机构正在加紧对太阳活动所造成的电离层干扰进行监测和预报。进入6月以来,我国境内短波通信等技术系统已多次遭太阳“干扰”,多为耀斑所为。 风暴来自太阳 刘亚东(7/31 09:20) 我们的太阳正处于活动高峰期。2000年7月14日20时,中国风云二号卫星和风云一号卫星的空间粒子监测仪,记录到本次太阳活动周期中迄今最强烈的一次太阳风暴。16日,太阳风暴抵达地球。中国北方地区从零时起,南方地区从5时起,电离层的部分临界频率急剧下降或被严重遮蔽,直到不见回波。与此同时,地磁指数也发生剧烈变化。虽然太阳风暴的侵扰已于当日20时至24时左右在我国陆续结束,但直到2005年,本周期的太阳活动仍随时可能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制造麻烦。 “太阳质子事件” 在11年的周期里,太阳活动处于高峰时,太阳黑子出现得最为密集和频繁。这时,太阳喷射的大量质子、电子、α粒子和重离子等高能带电粒子不断冲击地球,形成所谓的太阳风暴。太阳风暴,专家称之为“太阳质子事件”。它可以给地球造成各种破坏,从鸽子的定向到通讯卫星和电网的运行。 太阳风暴当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这个古时令人感到困惑、恐惧和好奇的自然现象,越来越变成现代社会一个严重的问题。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的专家们1996年预言,新千年的这次太阳活动高峰给地球造成的混乱,在程度上虽不及曾记录到200多个太阳黑子的1958年,但其活动强度却可能成为过去130年里最大的两、三次之一。11年前的上一次太阳活动高峰让我们看到,恶劣的太阳气候具有怎样的破坏力。1989年3月的一个深夜,英国哥伦比亚和加拿大安大略的射电天文望远镜设施的记录仪指针突然打满刻度,警报器令人心惊肉跳地响起。天文学家迅速而准确地找出原因:几分钟前,在1.5亿公里以外,太阳磁场朝着地球释放了一阵巨大的能量,就像是一次太阳热带风暴。他们来不及更多地思考,立即向加拿大和美国政府机构报告,在未来36至48小时内,太阳风暴的下一波,即充斥着激发态逊原子粒子的气体云,将抵达地球。一点儿不错。3月13日一早,太阳风暴如期抵达地球。在外层空间,因吸收热量而膨胀的大气把卫星挤出原位。几秒钟内,太阳的过剩能量汹涌澎湃地穿过上北半球的输电线。斯德哥尔摩的灯光颤抖。多伦多的防盗报警器一片尖啸。魁北克的输电系统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习题及答案解析

仰望天空 一、填空题 1、月球表面的主要地形有两种,分别是()和()。 2、()是整个太阳系中唯一能够自身发光的天体。 3、物体距离观察位置越(),看起来越(),反之则看起来越大。太阳到地球的距离要比月球到地球的距离()得多,所以看上去大小差不多。 二、判断题。 1、月球和太阳一样,可以自己发光。() 2、月球的表面是光滑的。() 3、月球的大小与太阳相同。() 4、太阳是一个固态的球体。() 5、月球和太阳一样有黑子。() 三、选择题。 1、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 )。 A.火山 B.环形山 C.海洋 2、地球上自然状态下的光和热都来自( )。 A.太阳 B.月球 C.地球内部 3、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 )。 A.太阳 B.月球 C.火星 4、太阳黑子的温度与太阳表面的温度相比,( )。 A.太阳黑子的温度高 B.太阳黑子的温度低 C.一样高

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并填入下图。 五、实验探究 实验小组的同学们想通过模拟实验来探究“从地球上看,太阳和月球为什么看起来大小差不多”,如下图所示。 1、他们需要准备的材料是()和大小不同的圆纸片。 2、大的圆纸片代表()。 3、从实验中我们能得到什么结论 六、综合分析 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月亮的传说,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找个天气晴朗、月光明亮的夜晚,看一看月亮上的图案,结合本课所学知识,推测月亮上的图案是由什么构成的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月球 太阳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是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的,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 3、晴天时,在室外可以利用阳光下的影子来辨别方向。将铅笔用橡皮泥竖直地固定住,然后将其放在阳光下。在正午时,太阳在()方,铅笔的影子指向()方。 二、判断题。 1、如果太阳在你的后面,那么影子就出现在你的前面。() 2、同一时刻,阳光下的柳树和凤仙花的影子的大小和方向是相同的。() 3、一天中,阳光下同一物体的影子方向一直保持不变。() 4、在我国,从清晨到黄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由东到南再到西的。() 5、从清晨到黄昏,太阳在天空中的高低变化:高→低→高。() 三、选择题。 1、阳光下同一物体的影子在不同时刻( )。 A.方向保持不变 B.方向和长短都发生变化 C.长短保持不变 2、同一时间在阳光下观察两棵相邻的小树的影子,下列现象中可能出现的是( )。 A. B. C. 3、一天早晨,小亮测得一棵小树在阳光下的影子长度为5米,过一小时再去测量这棵小树的影子,会发现( )。 A.影子的长度小于5米 B. 影子的长度大于5米 C. 影子的长度没有发生变化 4、图中的仪器叫( )。 A.磨盘 B.司南 C.日晷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太阳、地球和月球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太阳性质与地球的关系。 2.月球与人类的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 观察月相,做观察记录。 (三)德育渗透点 1.认识地、月、日三者之间的依存关系。 2.认识日、月对人类生产、生活、文化的影响和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地球上的大部分能量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 2.难点:月相变化原理。 3.疑点:太阳活动如何能影响地球。 4.解决办法:运用物理知识,通过看图、分析、演示、录像来解决。 三、课时安排 1.5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对月相图片的试错法排列、分析、讨论。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太阳能量,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2.月相变化原理。 (二)整体感知 通过录像光盘等视听资料,让学生认识地、月、日在宇宙空间的相对位置和运动关系,从宇宙的视点看地、月、日三者的相互影响与依存关系。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太阳 1.思考:太阳靠什么发光发热产生能量? 4H——He(热核聚变) 数据:(400万吨/秒×50亿年)÷太阳本体=0.03% 太阳每秒钟损失400万吨的质量,变为能量射向宇宙空间,地球可以捕捉到20亿分之一,但每分钟仍可得到相当于4亿吨煤的热量。太阳在50亿年的热核聚变中只损失了其质量的0.03%。 太阳能量巨大。 2.讨论:除直接使用的太阳能外,地球上哪些能源来于太阳? 解释: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等。 水能:是势位较高的水分子释放其势能转化成的动能。水分子向高处蒸发上升,来源于太阳给予的能量。 风能:是地表大气受热不均产生的运动,其能量直接来于太阳辐射。

月亮与地球的关系

月亮与地球的关系 月球和地球的起源关系有三种! 1。捕获说,是地球捕捉的一颗卫星! 2。同源说,是形成地球的原始物质同时形成的月球! 3。撞击说,指地球形成之初被一颗直径大概火星那么大的一颗星球撞击抛出的飞溅物,在轨道上形成了月球!(这个是最流行的、也是被最多人承认的说法)地月关系:属于行星系统,地球为主星,月球为卫星,月球绕地球旋转! 月球的作用,1。使地球减速,地球形成之初自传速度使大概每圈9个小时!通过月球的减速降到现在每天24小时!2。保护地球,可以清楚地球的轨道垃圾(指的是宇宙中的陨石和流星体)使地球免于撞击,因为除了很少的一部角度飞向地球的陨石外,大部分都会绕地球旋转,然后螺旋下降撞击地球,而月球这个时候就可以利用它的引力把它吸引到月球上去!3.潮汐现象!地球生命不可或缺的条件! 二者构成地-月系统,属行星-卫星一级天体系统。 月亮饶着地球转,一圈约一个月。地球饶着太阳转,一圈是一年。 让我们再次跳转到太阳系的视角,观察一下地球与月球这对姐妹星。如果将地球比作一个橙子的话,月球的大小就相当于一颗樱桃。 如果你在月球上抛下一块石头,它降落的速度会非常慢,而宇航员在月球上能够跳跃很高。如果你在地球上的重量为150磅,那你在月球仅重25榜。 地月之间的平均距离为38万公里,大约是三十个地球的直径。如果我们能乘坐民航飞机飞到月球上,需要连续飞行20天左右的时间。如果我们想走到月球上,按日行百里的速度来计算,大概要走21年。 月球环绕地球支行的轨道并不是一个圆形,而是一个椭圆形,因此月球每次环绕一周时,地球中心与月球中心的距离是不断变化的。 最小满月比最大满月小14%,但亮度却增加30%。实际上最大满月和最小满月之间并不是月球体积变大,只是它与地球的距离发生变化而已。 当月球抵达远地点时,与地球的距离为405500公里时,在地球上月球呈出出最小的满月。 当月球抵达最近地点时,与地球的距离为363300公里时,与地球上月球呈现出最大的满月。 直径:月球直径3476公里为地球的四分之一。 体积:月球体积为地球的四十九分之一。 质量:月球质量为地球的八十分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