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中庭防排烟方式及排烟量计算

建筑中庭防排烟方式及排烟量计算
建筑中庭防排烟方式及排烟量计算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416137205.html,

建筑中庭防排烟方式及排烟量计算

作者:韩笑

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8年第06期

摘要:中庭建筑已成为高层建筑的一大趋势,世界各地的高级宾馆、饭店、银行、办公

楼等各种公共建筑都采用中庭。对于中庭,如何进行有效的防火设计,又不破坏中庭的空间感受与视觉美感,这是设计人员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仅从中庭空间的定义、火灾特点、防排烟方式及排烟量计算等方面的内容结合规范进行研究,希望对以后的排烟设计起到指导性作用。

关键词:中庭;火灾特点;防排烟方式;排烟量计算

1 中庭防火设计的基本原则

高度三层或三层以上,且平面尺寸中短边长度不小于6米的大容积空间定义为中庭。中庭的防火问题相当复杂,因为中庭是上下左右贯通的大空间,不可能采用一般建筑物那样的普通防火对策,如果中庭的防火设计不当,则有可能酿成大祸。中庭的火灾特点:

1.1 空间大,难以进行防火防烟分隔

按照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建筑内设置自动扶梯、敞开楼梯等上下层相连通的开口时,其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应按上下层相连通的建筑面积叠加计算;当叠加计算后的建筑面积大于本规范第5.3.1条规定时,应划分防火分区。

1.2 功能复杂、起火因素多,人员集中,疏散困难

中庭连通周围多功能房间,人员流动大且混杂。火灾隐患多,一旦发生火灾,疏散量大,疏散困难。

1.3 容易形成“烟囱效应”

建筑中庭空间类似烟囱,当出现火灾时,温度不断升高,会形成“烟囱效应”。烟气顺着中庭快速向垂直和水平方向扩散,造成火势迅速蔓延,带来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2 中庭式建筑排烟方式

建筑中庭防排烟设计的目的是在人员安全疏散所需时间内,利用排烟设施保证疏散口的安全,控制并减少烟气从着火区域向附近空间扩散,并便于消防人员的救援行动。

中庭必须设置排烟系统,可分为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两种方式。

2018新《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如何备考

2018新《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如何备考 防排烟新规,千呼万唤始出来。 而留给各位考生的备考时间也只剩下百余天,再加上新教材也在该新规范正式实施前20天刚刚出版“面世”,很多考生都有一个大大的疑问,这一块到底会怎么考?在接下来的准备中究竟要怎么学?要弄清怎么考怎么学的问题,其实很简单。 本文将从4个方面内容给考生一个明细的知识解读: 第一:面对新教材、新规范,我们如何应对? 第二:新教材修订的重要考点变化? 第三:新规范强制性条款要求 第四:新规范和老规范的内容变化对比 首先,面对新教材、新规范,我们如何应对? 只要我们做到:对照规范,咬紧教材,紧扣大纲,掌握重点,则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压力。 新规范报批稿和最终实施稿内容之间有些细微的差异,而新教材由于早于新规范实施时间出版,和新规范实施稿有一定程度上的“不吻合”,因此我们大胆的预测,今年的防排烟内容不会很深很难。但同时,必须强调一点:由于新规范的出台,那么这一块的分数势必会比往年有所增加,这一点要引起考生足够重视。 我们学习的重点要倾向于,新教材和新规范都做了重要修订的部分。 那么接下来这一块的学习中,我们只需要在常规学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重要变化内容加以强化学习就可以了。下面第二个问题,我来说说重点变化。 第二:新教材修订的重要考点变化?

教材是纲。教材内容变化相对于规范内容的变化更加重要一些,我们要做重点掌握。下面对教材中重要考点的变化做出总结。 1、防烟分区面积 16版教材P85:防烟分区不宜大于2000㎡,长边不应大于60m.当室内高度超过6m且具有对流条件时,长边不应大于75m。 18版本教材P94:防烟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当空间净高小于等于3.0m时,不应大于500㎡;当空间净高大于3.0m、小于等于6.0m时,不应大于1000㎡;当空间净高大于6.0m、小于等于9.0m时,不应大于2000㎡。 新的烟规4.2.4公共建筑、工业建筑防烟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及其长边最大允许长度应符合表4.2.4的规定,当工业建筑采用自然排烟系统时,其防烟分区的长边长度尚不应大于建筑内空间净高的8倍。 注:1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中的走道宽度不大于2.5m时,其防烟分区的长边长度不应大于60m。 2当空间净高大于9m时,防烟分区之间可不设置挡烟设施。 3汽车库防烟分区的划分及其排烟量应符合现行国家规范《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的相关规定。 解读:规范对防烟分区面积做了细化,同时表格中没有18版新教材中修改的小于等于9m的要求,所以按照规范,正确的姿势应该是这样的:防烟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当空间净高小于等于3.0m时,不应大于500㎡;

建筑防排烟设计说明

建筑防排烟设计 作者:

--------------- 日期:

建筑防排烟设计的若干体会 摘要:从应用技术角度出发,针对建筑消防防排烟系统设计的诸多环节予以探讨,提出了完善的建筑防排烟系统所需的必要条件及设计注意要点。 关键词:建筑消防防排烟系统、设计要点、技术环节 建筑防排烟设计是现代建筑消防设计的重要内容,在建筑设计的不同阶段不同环节中,不仅要注意防火设计,更要注重防排烟设计,防烟就是将烟气控制在某一特定区域内,确保消防疏散信道不受烟气侵害,而排烟则是火灾时产生的高温有毒烟气及时排除,防止烟气向防烟分区以外扩散,保证疏散信道安全可靠以及人员疏散所需时间。烟气的控制、排放等是暖通设计专业的重点,同时也需要建筑及控制等相关专业工程有效的协调配合,笔者认为:防排烟设计首先是一门不断得到研究和发展的消防科学技术,设计人员需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充分理解和掌握国家现行相关的规范标准,经济合理地运用现代消防技术,全方位地完成此项工作,笔者就防排烟设计相关方面内容,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认识,提出一些想法建议,以供参考交流。 一、防火分区,防烟分区概念的明确 防火分区按方向可分为垂直及水平防火分区两类,暖通消防设计应充分体现防火分隔这一基本的概念,在普通中央空调通风系统中,防火阀的设置必然与防火分隔物如楼板、窗、门、卷帘等相对应一致,规范中涉及重要的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则须是防火单元,否则风管穿越隔墙,楼板处设防火阀就

失去意义,事实上空调通风机房如何合理设置防火阀的问题,目前存在一刀切现象,即凡是穿墙均设置防火阀,笔者认为在具体设计中有不少地方值得探讨。 在排烟系统设置方面,原则上宜结合防火分区设置,事实上排烟系统管路穿越防火分区的情况往往不可避免,比较常见的是多层排烟共享竖井,(穿越垂直防火分区),其防火分隔处理方法也较简便,排烟井壁耐火时限,排烟防火阀的设置均可按规范执行,而排烟系统管路穿越水平防火分区的情况则显得相对复杂些,往往超大型地下车库等区域会出现此类情况,排风排烟竖井在某些特定的防火分区内无法设置而出现排烟管路水平穿越一个甚至多个防火分区的情况,较为妥善的作法是将排烟管道耐火时限提高为 2 小时,其支吊架系统亦作有效的防护,即将水平排烟管道作有效防火分隔,缺点是造价较高,目前设计往往在排烟管路水平穿越防火隔墙处设置280 C常开排烟防火阀,其理论基础是我们设计依据的规范标准大多仅限于单点火灾,不考虑两个以上防火分区同时着火的可能性,事实上该种情况出现的概率极低。 防烟分区较防火分区而言,在建筑消防设计中往往容易忽视,事实上,防烟分区是烟气控制的基础手段,是为有利于建筑物内人员安全疏散和有组织排烟而采取的技术措施,主要依靠采用挡烟垂壁(帘),挡烟梁(墙)等形式来实现,在具体防烟分区的划分,挡烟手段的确定在设计人员中存在误识,在以往的无吊顶的商(市)场、地下车库排烟设计中设计人员往往习惯于将大于

防排烟系统设计规范

建筑防排烟的一般规定 1.1 建筑中的防烟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排烟可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或机械排烟方式。 1.2 民用建筑下列部位应设置防烟设施: 1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 2 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 3 高层建筑的避难层(间); 4 人民防空工程避难走道的前室; 1.3 民用建筑下列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 1 高层建筑面积超过100m2非高层公共建筑中建筑面积大于 300 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 2 总建筑面积大于200 m2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 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半地下建筑或地下室、半地下室; 3 多层建筑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200 m2或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或地下、半 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高层建筑内设置在首层或二、三层以及设置在地下一层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4 长度超过20m的疏散走道;多层建筑中的公寓、通廊式居住建筑长度大于40m的地上疏散走道; 5 中庭; 6 非高层民用建筑及高度大于 24m的单层公共建筑中,建筑占地面积大于1000 m2的地上丙类仓库;

7 汽车库。 1.4 防烟与排烟系统中的管道、风口及阀门等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风道不宜采用土建风道; 当防排烟系统采用金属管道时,其钢板厚度按《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高压系统选用。 1.5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排烟系统和补风系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20m∕s; 2 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15m∕s; 3 机械加压送风口不宜大于7m∕s;排烟口不宜大于10m∕s;机械补风口不宜大于10m∕s,公共聚集场所不宜大于5m∕s;自然补风口不宜大于3m∕s0 1.6 加压送风机、排烟风机和用于排烟补风的送风机宜设置在通风机房或室外屋面上。风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h的隔墙和1.5h的楼板及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隔开。若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在吊顶等专用空间内,空间四周的围护结构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1.0h的不燃烧体,风机周围应有大于600mm勺操作空间。若风机设在屋面上,应有防护措施,防止雨水、虫、鸟等异物等进入。 1.7 防烟与排烟管道在防火阀、排烟防火阀两侧各2.0m范围内的风管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h ,以保证火灾时防火阀、排烟防火阀正常工作。 1.8 机械加压送风管道和用于机械排烟的补风管道不宜穿过防火分区或其他火灾危险性较大的房 间,当必须穿越时,应在穿过处设置防火阀,加压送风管道防火阀的动作温度为70C ,补风管 道防火阀的动作温度可为280 °C。 1.9 防烟系统和补风系统的室外进风口宜布置在室外排烟口的下方,且高差不宜小于 3.0m;当水平 布置时,水平距离不宜小于10m 09年最新修订防排烟设计规范(修订稿) 一?建筑防排烟的一般规定 1.1建筑中的防烟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排烟可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或机械排 烟方式。

暖通2017防烟排烟新规防排烟计算书

暖通2017版防烟排烟新规防排烟计算书

————————————————————————————————作者:————————————————————————————————日期:

一防烟系统计算 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根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 51251-2017第3.4.5条~第3.4.8条规定计算确定。当系统负担建筑高度大于24m 时,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应按计算值与表3.4.2-1~表3.4.2-4的值中的较大值确定。 1、楼梯间或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L j=L1+L2 (3.4.5-1) L s=L1+L3 (3.4.5-2)式中:L j——楼梯间的机械加压送风量; L s——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 L1——门开启时,达到规定风速值所需的送风量(m3/s); L2——门开启时,达到规定风速值下,其他门缝漏风总量(m3/s); L3——未开启的常闭送风阀的漏风总量(m3/s)。 门开启时,达到规定风速值所需的送风量应按下式计算: L1=A k vN1(3.4.6)式中:A k——一层内开启门的截面面积(m2),对于住宅楼梯前室,可按一个门的面积取值; v——门洞断面风速(m/s);当楼梯间和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均机械加压送风时,通向楼梯间和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疏散门的门洞断面风速均不应小于0.7m/s;当楼梯间机械加压

送风、只有一个开启门的独立前室不送风时,通向楼梯间疏散门的门洞断面风速不应小于1m/s;当消防电梯前室机械加压送风时,通向消防电梯前室门的门洞断面风速不应小于1.0m/s;当独立前室、共用前室或合用前室机械加压送风而楼梯间采用可开启外窗的自然通风系统时,通向独立前室、共用前室或合用前室的疏散门的门洞风速不应小于0.6(A1/A g+1)(m/s);A1为楼梯间疏散门的总面积(m2); A g为前室疏散门的总面积(m2)。 N1——设计疏散门开启的楼层数量;楼梯间:采用常开风口,当地上楼梯间为24m以下时,设计2层内的疏散门开启,取N1=2;当地上楼梯间为24m及以上时,设计3层内的疏散门开启,取N1=3;当为地下楼梯间时,设计1层内的疏散门开启,取N1=1。前室:采用常闭风口,计算风量时取N1=3。 2、门开启时,规定风速值下的其他门漏风总量应按下式计算: (3.4.7) 式中:A——每个疏散门的有效漏风面积(m2);疏散门的门缝宽度取0. 002m ~0.004m 。 ?P——计算漏风量的平均压力差(Pa); 当开启门洞处风速为0. 7m/s 时,取?P = 6. 0Pa; 当开启门洞处风速为1. Om/s 时,取?P = 12. 0Pa; 当开启门洞处风速为1. 2m/s 时,取?P=17. 0Pa 。 n 指数(一般取n=2); 1.25 不严密处附加系数; N2——漏风疏散门的数量,楼梯间采用常开风口,取N2=加压楼

防排烟设计规范

防排烟设计规范 (09年最新修订) 一.建筑防排烟的一般规定 1.1建筑中的防烟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排烟可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或机械排烟方式。 1.2民用建筑下列部位应设置防烟设施: 1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 2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 3高层建筑的避难层(间); 4人民防空工程避难走道的前室; 1.3民用建筑下列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 1高层建筑面积超过100m2、非高层公共建筑中建筑面积大于300 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 2总建筑面积大于200 m2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 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半地下建筑或地下室、半地下室; 3多层建筑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200 m2或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高层建筑内设置在首层或二、三层以及设置在地下一层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4长度超过20m的疏散走道;多层建筑中的公寓、通廊式居住建筑长度大于40m的地上疏散走道; 5中庭; 6非高层民用建筑及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中,建筑占地面积大于1000 m2的地上丙类仓库; 7汽车库。 1.4防烟与排烟系统中的管道、风口及阀门等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风道不宜采用土建风道;当防排烟系统采用金属管道时,其钢板厚度按《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高压系统选用。 1.5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排烟系统和补风系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20m/s; 2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15m/s; 3机械加压送风口不宜大于7m/s;排烟口不宜大于10m/s;机械补风口不宜大于10m/s,公共聚集场所不宜大于5m/s;自然补风口不宜大于3m/s。 1.6加压送风机、排烟风机和用于排烟补风的送风机宜设置在通风机房或室外屋面上。风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0h的隔墙和1.5h的楼板及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隔开。若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在吊顶等专用空间内,空间四周的围护结构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h的不燃烧体,风机周围应有大于600mm的操作空间。若风机设在屋面上,应有防护措施,防止雨水、虫、鸟等异物等进入。 1.7 防烟与排烟管道在防火阀、排烟防火阀两侧各 2.0m范围内的风管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h,以保证火灾时防火阀、排烟防火阀正常工作。 1.8机械加压送风管道和用于机械排烟的补风管道不宜穿过防火分区或其他火灾危险性较大的房间,当必须穿越时,应在穿过处设置防火阀,加压送风管道防火阀的动作温度为70℃,补风管道防火阀的动作温度可为280℃。 1.9 防烟系统和补风系统的室外进风口宜布置在室外排烟口的下方,且高差不宜小于3.0m;

通风防排烟施工方法(完整已排版)

通风防排烟工程 1、通风管道与部件的安装 1.1管支、吊、托架安装 1)预埋件或膨胀螺栓位置正确、牢固可靠。埋入部分不得有油漆,并应除去油污,应做锚拉试验。 2)风管水平安装,边长尺寸小于等于400mm,间距不应大于4米;大于400mm,间距不应大于3米。 3)风管垂直安装,间距不应大于4米,单根直管至少应有2个固定点。 4)阀件应有支承吊杆,不得将阀件自身重量承压在风管及风管联接装置上; 1.2风管连接 1)风管安装前,必须经过预组装并检查合格后,方可按编号的顺序进行安装就位。 2)风管及部件安装前将管内外的积尘及污物清除,用聚乙烯薄膜封好两端,保持管内清洁,经清洗干净包装密封的风管及其部件,安装前不得拆卸。 1.3风管吊装 1)风管安装前,先检查风管穿越楼板,墙孔的尺寸,标高和标定支吊架的位置等是否符合要求。 2)吊架之间的间距为3m,对于不足3m长的管道在其两端各设一吊架,支管重量不得由主风道承担,保温风管为防止冷桥产生在风管和吊架之间架设垫木,垫木的厚度同保温层。风管的支吊架要避开风口、风阀、法兰、检查门等部件位置,配件的可卸接口不允许安装在墙洞或楼板内。 3)靠墙或靠柱安装的水平风管采用悬臂支架,或用斜撑支架;

靠墙安装的垂直风管采用悬臂坛架或用斜撑支架;不靠墙、柱、穿楼板安装的垂直风管采用抱箍支架。 4)风管安装时应边安装边接风管调平调整。 5)风管与圆形空调配件连接应制成自身带外突圆法兰的天圆地方管,风管法兰的外径尺寸应与圆形空调配件的法兰外径尺寸相同。 6)风口、检视门、测定孔等位置正确、连接牢固。阀门安装正确,开启关闭灵活。 7)悬吊的风管经调平直,位置正确后,应在适当位置设置防止风管晃动的固定架。 8)风管与风口的连接可采用风管平口,风管支通或软接与风口连接的形式。 2、空调系统 1)空调夏季集中冷源由设于地下室的两台螺杆式冷水机组供给,与其配合使用冷冻水泵和冷却水泵各三台(其中一台备用),冷却塔设于三层屋面。 2)空调风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空调方式。 3)空调水采用一次泵变水量双管制系统。 2.1风机盘安装程序 安装准备→风机通电调试→风机打压试验→安装吊架→安装风机→风机与风管的连接 2.2通风部件安装要求 1)消声器安装的方向保证正确,且不得损坏和受潮。消声器单独设支架,避免其重量由风管承受。 2)防火阀安装前,检查其型号和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有无产品合格证。防火阀易熔片要迎气流方向安装,为防止易熔片脱落,易熔片在系统安装后再装,安装后做动作试验,另外防火阀安装时单

走道内机械排烟系统设计计算步骤

走道内机械排烟系统设计计算步骤 一、设置机械排烟走道要求: 有自然排烟部位,但是自然排烟长度远大于规范规定的30米:内走道包括连通的无窗办公室。 二.排烟风道排烟量的计算: 1.确定排烟量计算方式:因每个排烟系统为竖向设置,每个排烟风道(除地下1层到地上1层之间的排烟管道)要负担2个以上防烟分区的排烟量,因此,排烟风道通过烟量计算按最大一个防烟分区面积,每m2不小于120m3/h计算。 2.确定最大防烟分区面积:主楼的最大一个防烟分区面积为360m2。 3.计算系统排烟量:排烟风道通过总烟量为360×120=43200m3/h。 4.设置每个防烟分区排烟系统:每个防烟分区设2个排烟竖风道。 5.确定排烟系统入口最大风速:每个排烟风道通过烟量为21600m3/h,按排烟风道风速小于15m/s,经计算,取排烟风道有效断面积为,实际风速12m/s。 三.排烟口排烟量计算及选型:

1.确定风口个数:每层为一个防烟分区,按防烟分区内的排烟口距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m和排烟风口之间不应超过60米的要求,每层设有2个排烟口; 2.计算风口风量:每个防烟分区排烟量为360×60 =21600 m3/h,由于每一个防烟分区有两个排烟口,则每个排烟口排烟量为21600/2=10800m3/h。 3.选取风口规格:取排烟口风速为10m/s,经计算,排烟口面积为10800/10/3600=,故选用排烟口有效面积为*(有效面积系数),为600*400排烟口。 4.确定风口类型:本场所不选百叶风口,该排烟口为电动排烟风口,具有DC24V电信号开启、远间隔缆绳控制开启、手动复位、280℃熔断、输出开启和封闭电信号的功能。 四.排烟风管计算及选型: 假定连接一个风口的风管为A段,连接两个风口的风管为B段,求出A、B段风管规格,则:A段风管截面积为一个风口风量10800/风管假定风速12m/s/3600(秒)=, B段风管截面积为两个风口风量10800*2/风管假定风速12m/s/3600(秒)=,依此类推,计算多个排烟风口规格,然后按照风管截面积选定风管宽高的尺寸,前段风管风速应比后段风管风速稍大点。

地下车库通风与排烟系统设计方法步骤整理总结

地下车库通风与排烟系统设计方法步骤整理总结 规范的适应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大量兴建高层建筑及住宅小区,设计中都设有地下车库。从平战结合考虑,这些地下室平时一般用作高低压配电室、泵房、水池、制冷机房等设备用房和地下汽车库,而战时兼作二等人员掩蔽所的五~六级人防工程使用。根据现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及《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98(2001版)的相关规定,对住宅小区及高层民用建筑所属的汽车库及人防地下车库,均应按现行《汽车库、停车库、修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的要求进行平时的通风排烟设计。 随着国家建筑节能标准的全面和强制推行,地下车库的通风设计还必须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暖通空调·动力)》的有关规定。 车库的通风量计算 由于缺乏准确的计算资料,工程实际中对车库通风量多采用估算的方法。根据《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第4.4.2条规定: 一般地下停车库汽车为单层停放,采用机械通风系统时,机械排风量可按换气次数计算:“ 1)当层高小于3m时,按实际高度计算换气体积;当层高大于或等于3m,按3m高度计算换气体积。 2)商业建筑停车库汽车出入频率较大时,换气次数按6次/h;汽车出入频一般时,换气次数按5次/h;住宅建筑停车库汽车出入频率较小时,换气次数按4次/h。” 车库的通风系统的布置 1、车库通风机一般风量较大,风压较小,故都采用离心风机。由于风机运行时间长,全年不停,从节能考虑应选择运行效率高的风机,在工程中常采用双速混流风机代替离心风机。 2、车库通风要求有全面均匀的机械排风装置,并尽量利用车库出入口车道及外窗自然进风;为保证此进风方式气流组织的合理性,在设计排风、排烟系统时,应将排风口、排烟口布置在远离车库出入口处,以防止气流短路。 车库自然补风量可按车道出入口断面风速0.5~1.0m/s进风速度计算。车库内无直接通向室外的车道出入口的防火分区,应设置机械进风系统。总进风量按不小于总排风量的50%(宜按80-85%)计算。车库排风量应大于进风量,以便场内有一定的负压,防止场内空气流入与之相邻的房间。 由于车辆尾气(主要是CO)比空气轻,再加上汽车发动机的发热,废气易滞留在上部;而汽车引擎空转时在下部排气,同时汽油蒸汽比空气重,因此,在废气未及扩散就能从下部直接排除则为上策。所以原来的设计规范及技术措施均要求排气口宜上、下分散布置,下部排除2/3,上部排除1/3。由于受车库建筑结构的限制,工程实际中,车库排风口均集中布置在停车位上部,下部排风口已取消。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50-052-2006)第5.3.39条规定: “地下停车库的通风系统的排风系统,宜与机械排烟系统相结合,自车库外部至排风的气流流场应设计合理。排风系统风管宜在车库上部布置,排风风管按干管方式布置,不宜设计大量排风支管;采用双速风机时,应视风机低速运行的噪声值,决定是否配置消声装置。” 这条规定,为简化车库通风系统布置设计,合理节省造价,提供了依据,可作为其它地区工程设计参考。 车库通风系统的设计 民用建筑及住宅小区人防地下室汽车库通风系统 包括:战时人防通风系统,汽车库平时送风、排风系统,消防排烟、排烟补风系统。 战时人防通风系统及消防排烟、排烟补风系统是专用系统,只有在战时或火灾发生的非常时期才投入运行,平时仅需实行定期检修、保养。为节约投资,节省建筑空间,便于维护、管理,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通常情况下,宜采用部分系统兼用的设计方案。 根据《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规范规定,各通风系统设备、管道配件等技术要求不同,风量计算依据各异,相差悬殊(见表1),这些差别给系统的兼用设计和运行管理带来了一些困难。

防排烟系统设计规范

一.建筑防排烟的一般规定 1.1 建筑中的防烟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排烟可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或机械排烟方式。 1.2 民用建筑下列部位应设置防烟设施: 1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 2 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 3 高层建筑的避难层(间); 4 人民防空工程避难走道的前室; 1.3 民用建筑下列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 1 高层建筑面积超过100m2、非高层公共建筑中建筑面积大于300 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 2 总建筑面积大于200 m2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 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半地下建筑或地下室、半地下室; 3 多层建筑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200 m2或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高层建筑内设置在首层或二、三层以及设置在地下一层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4 长度超过20m的疏散走道;多层建筑中的公寓、通廊式居住建筑长度大于40m的地上疏散走道; 5 中庭; 6 非高层民用建筑及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中,建筑占地面积大于1000 m2的地上丙类仓库; 7 汽车库。 1.4

防烟与排烟系统中的管道、风口及阀门等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风道不宜采用土建风道;当防排烟系统采用金属管道时,其钢板厚度按《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高压系统选用。 1.5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排烟系统和补风系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20m/s; 2 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15m/s; 3 机械加压送风口不宜大于7m/s;排烟口不宜大于10m/s;机械补风口不宜大于10m/s,公共聚集场所不宜大于5m/s;自然补风口不宜大于3m/s。 1.6 加压送风机、排烟风机和用于排烟补风的送风机宜设置在通风机房或室外屋面上。风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h的隔墙和1.5h的楼板及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隔开。若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在吊顶等专用空间内,空间四周的围护结构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h的不燃烧体,风机周围应有大于600mm的操作空间。若风机设在屋面上,应有防护措施,防止雨水、虫、鸟等异物等进入。 1.7 防烟与排烟管道在防火阀、排烟防火阀两侧各2.0m范围内的风管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h,以保证火灾时防火阀、排烟防火阀正常工作。 1.8 机械加压送风管道和用于机械排烟的补风管道不宜穿过防火分区或其他火灾危险性较大的房间,当必须穿越时,应在穿过处设置防火阀,加压送风管道防火阀的动作温度为70℃,补风管道防火阀的动作温度可为280℃。 1.9 防烟系统和补风系统的室外进风口宜布置在室外排烟口的下方,且高差不宜小于 3.0m;当水平布置时,水平距离不宜小于10m。09年最新修订防排烟设计规范(修订稿) 一.建筑防排烟的一般规定 1.1建筑中的防烟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排烟可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或机械排烟方式。 1.2民用建筑下列部位应设置防烟设施: 1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 2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 3高层建筑的避难层(间); 4人民防空工程避难走道的前室; 1.3民用建筑下列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 1高层建筑面积超过100m2、非高层公共建筑中建筑面积大于300 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

2018新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规范

重要消息:2018新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规范将从今天开始实施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于2018年05月01日联合发布,2018年08月01日实施。 前言 ▼▼▼▼▼▼▼▼▼▼▼▼▼▼▼▼▼▼▼▼▼▼▼▼▼▼▼▼▼▼ 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6]77号)的要求,本标准由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会同上海市公安消防总队等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本标准制订过程中,编制组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深入调研了建筑防烟排烟系统设计和工程应用情况,认真总结了火灾事故教训和建筑防烟、排烟系统工程应用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标准规范,吸收了先进的科研成果,广泛征求了设计、监理、施工、产品制造、消防监督等各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9章和7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总则,术语和符号,防烟系统设计,排烟系统设计,系统控制、系统施工,系统调试,系统验收和维护管理等。 本标准中以黑体字标志部分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标准由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公安部消防局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由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本标准执行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金科南路69号,邮政编码:610036),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排烟计算书(机械和自然排烟)

排烟计算书 一、防火分区一 1、机械排烟 防烟分区1~4、6区域面积大于50平方米,内走道长度大于20m,采用机械排烟,其中防烟分区3空间净高为3.1m,清晰高度为2.2m,储烟仓厚度为0.9m;其他防烟分区净高为3m,清晰高度为2.2m,储烟仓厚度为0.8m。(1)防烟分区1 房间面积168平米,排烟量=168X60=10080m3/h<15000 m3/h,取值15000 m3/h, 设多叶排烟口3个,尺寸为(500+250)x400mm,每个排烟口排烟量为5000 m3/h, 排烟口风速为8.68m/s。 单个排烟口最大允许排烟量计算: 排烟口中心点距墙最小距离为0.88m<排烟口当量直径0.444m*2,故γ取值0.5 排烟系统吸入口最低点之下的烟层厚度d b为0.8m 查GB51251-2017表4.6.7可知火灾热释放速率Q=2.5MW 烟羽流类型为轴对称型烟羽流,热释放速率的对流部分Qc=0.7*Q=1750kw 火焰极限高度Z1=0.166*Qc2/5=3.29m 燃料面到烟层底部的高度Z=2.2-1=1.2m

烟层平均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ΔT=1.0*Qc/1.01Mρ=511.17 K 环境的绝对的温度T=293.15+ΔT=804.32 K 单个排烟口最大允许排烟量 Vmax=4.16**d b5/2*()1/2=5660.14m3/h>5000 m3/h,排烟口尺寸满足要求。 (2)防烟分区2 走廊宽度不大于2.5m,仅局部宽度>2.5m,区域面积100平米,排烟量=100X60=6000m3/h<13000 m3/h,取值13000 m3/h, 设多叶排烟口3个,尺寸为(500+250)x400mm,每个排烟口排烟量为4334 m3/h, 排烟口风速为7.52m/s。 单个排烟口最大允许排烟量计算: 排烟口中心点距墙最小距离为0.75m<排烟口当量直径0.444m*2,故γ取值0.5 其他参数同防烟分区1,单个排烟口最大允许排烟量 Vmax=4.16**d b5/2*()1/2=5660.14m3/h>4334 m3/h,排烟口尺寸满足要求。 (3)防烟分区3 房间面积323平米,排烟量=323X60=19380m3/h>15000 m3/h,取值19380 m3/h, 设多叶排烟口2个,尺寸为(800+250)x500mm,每个排烟口排烟量为

防排烟系统施工方法

防排烟系统施工方法 防排烟系统 1、防排烟部分施工范围:风机、控制柜、防火阀、电线电缆。 2、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风管及部件制作→风管及部件安装→风管漏光、漏风检查→管道防腐→单机试运转→系统联合试运转调试。 3、风管及部件制作: ①、风管及部件选用的材料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②、风管及部件的几何尺寸,外观质量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③、风管及部件法兰的规格、型号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且风管法兰具有互换性。 ④、风管及法兰的防腐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4、风管及部件的安装: ①、支、吊架的安装间距,要符合规范要求。固定要垂直、牢固,以保证施工质量和美观的要求。 ②、风管及部件安装过程中不得有使风管及部件发生变形或使风管截面减少的操作行为。 ③、风管法兰的垫料厚度宜为 3-5mm。 ④、管道的安装,应按自下而上、先里后外、先大后小的原则,按设计及规范的要求进行。保证横平竖直。 ⑤、管道穿墙、过楼板处,应加套管,管道连接件及接口部位不应置于套管内。穿墙套管长度不得小于墙厚。套管与管道的间隙,应采用不燃材料填塞密实。 ⑥、对所安装完毕的敞开管口需进行临时封堵,以防建筑垃圾、砂浆等灌入。 5、风机及系统组件、配件、其他设备安装: 风机、系统组件、配件及其他设备安装施工前,应对系统采用的其他设备、材料进行现场检查,并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风机的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31、《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 的有关规定。风机与风管连接处应设置柔性连接管,柔性连接管不得作变径。风管阀门安装位置、方向应正确;阀内应清洁、无堵塞、无渗漏;阀门的执行器应有明显的启闭标志,且不得有妨碍其动作的障碍物。消声器的安装位置、高度符合规范要求;

45个关于建筑防排烟设计问题

45个关于建筑防排烟设计问题 1、《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第8.2.1条“面积超过2000m2的地下汽车库应设置机械排烟系统。现在审查中遇到开窗面积合适,自然排烟距离满足要求,是否可以不设置机械排烟系统。 答:不可以不设机械排烟系统。超过2000平米的地下车库,火灾发生时,由于烟气瞬间爆发且迅速蔓延,其流动特性无法预测,因此应设置机械排烟系统。可开启外窗可作为排烟补风口。 2、高层住宅地下室为自行车库、机电设备用房时,地下一层前室和楼梯间可不设机械加压送风装置,地下一层中超过20m的内走道是否要设排烟系统。 答: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第8.4.1条:一类高层住宅及超过32m的二类高层住宅无自然排烟条件的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应设排烟系统。 3、底层外门可以作为自然排烟口吗?(①某七层公共建筑,二层以上均满足自然排烟要求,一层有一个58米长的无外窗内走道,内走道两端各有一个直接通往室外的外门,外门开启后满足内走道排烟面积要求,一层内走道是否需设机械排烟.②商场、超市等建筑的一层入口的大门是否可计入自然排烟的可开启外窗面积?③自然排烟口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9.2.2-4规定其他场所,宜取该场所建筑面积的2%~5%。对于长走廊,走廊尽头的门是否可作为自然排烟口,可以作为自然排烟口的有效面积如何计算,最底高度从多少开始算。 答:外门为安全出口,为有利安全疏散,不宜作为自然排烟口。某些场合,在不影响安全疏散的前提下,可以兼作排烟用,但有效面积应该折算。 4、超过50m的一类高层建筑,地上部分采用机械防烟措施,只有一层地下室,地下防烟楼梯间具备自然排烟条件,可以采用吗? 答:应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第8.2.1条处理。

暖通版防烟排烟新规防排烟计算书

一防烟系统计算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根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 51251-2017第条~第规定计算确定。当系统负担建筑高度大于24m时,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应按计算值与表表的值中的较大值确定。 1、楼梯间或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L j=L1+L2 () L s=L1+L3 ()式中:L j——楼梯间的机械加压送风量; L s——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 L1——门开启时,达到规定风速值所需的送风量(m3/s); L2——门开启时,达到规定风速值下,其他门缝漏风总量(m3/s); L3——未开启的常闭送风阀的漏风总量(m3/s)。 门开启时,达到规定风速值所需的送风量应按下式计算: L1=A k vN1()式中:A k——一层内开启门的截面面积(m2),对于住宅楼梯前室,可按一个门的面积取值; v——门洞断面风速(m/s);当楼梯间和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均机械加压送风时,通向楼梯间和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疏散门的门洞断面风速均不应小于s;当楼梯间机械加压送风、只有一个开启门的独立前室不送风时,通向楼梯间疏散门的门洞断面风速不应小于1m/s;当消防电梯前室机械加压送风时,通向消防电梯前室门的门洞断面风速不应小

于s;当独立前室、共用前室或合用前室机械加压送风而楼梯间采用可开启外窗的自然通风系统时,通向独立前室、共用前室或合用前室的疏散门的门洞风速不应小于(A1/A g+1)(m/s);A1为楼梯间疏散门的总面积(m2);A g为前室疏散门的总面积(m2)。 N1——设计疏散门开启的楼层数量;楼梯间:采用常开风口,当地上楼梯间为24m以下时,设计2层内的疏散门开启,取N1=2;当地上楼梯间为24m 及以上时,设计3层内的疏散门开启,取N1=3;当为地下楼梯间时,设计1层内的疏散门开启,取N1=1。前室:采用常闭风口,计算风量时取N1=3。2、门开启时,规定风速值下的其他门漏风总量应按下式计算: () 式中: A——每个疏散门的有效漏风面积(m2);疏散门的门缝宽度取0. 002m ~ 。 P——计算漏风量的平均压力差(Pa); 当开启门洞处风速为0. 7m/s 时,取P = 6. 0Pa; 当开启门洞处风速为1. Om/s 时,取P = 12. 0Pa; 当开启门洞处风速为1. 2m/s 时,取P=17. 0Pa 。 n 指数(一般取n=2); 不严密处附加系数; N2——漏风疏散门的数量,楼梯间采用常开风口,取N2=加压楼梯间的总门数- N1楼层数上的总门数。 3、未开启的常闭送风阀的漏风总量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阀门单位面积的漏风量[m3/(sm2]; Af——单个送风阀门的面积(m2;

高层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

安全管理编号:LX-FS-A28353 高层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高层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 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火灾发生时如何及时排除烟气,保障高层民用建筑内部人员的安全疏散和有利于扑救火灾,正确合理地设计防烟、排烟设施起着重要作用。 一、防烟分区的合理划分 防烟分区主要用挡烟垂壁或挡烟梁等设施来划分,目的在于防止烟气扩散,满足火灾时人员的安全疏散及扑救需要。 (一)防烟分区不得跨越防火分区且面积不宜过大。如果防烟分区跨越了防火分区,则形成防火分区的防火门、防火卷帘、防火阀必须具有隔烟性能,而且要与感烟报警系统联锁,而实际上这些设备难以达

浅谈建筑防排烟系统新老规范对比

浅谈建筑防排烟系统新老规范对比 摘要防排烟系统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为现场人员逃生和消防队救援提供很大的时间保障。本文详细解读了新出台的《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1],通过对新老规范对比方法,研究新规范对现在新建建筑的防火要求,并总结防排烟系统在未来建筑消防的领域的位置和发展趋势,对从事消防通风设计人员的工作有一定指导性意义。 关键词防排烟技术规范;消防通风;规范研究 无数火灾事实告诉我们建筑防排烟系统在火灾发生时能有效地控制烟气的蔓延;且排烟迅速及时,对救人、救灾工作起着关键的作用。它关系到救灾救人成功与否的重要消防设施,必须要设计安装好,维护调试好,保证使用期内长期的性能良好状态。 新的防排烟技术规范GB51251-2017(简称新规范)已于2018年8月实施,原GB50016-2014[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简称老规范)中防排烟部分正文只有四五页,现在正文不含施工部分就有近30页,变化很大。本文通过新旧规范对比,总结新规范对新建工程的要求变化,以及未来建筑领域,暖通专业在新建建筑的消防系统的重要趋势和要求。 1 新旧规范对比 本文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区分了规范变化。 1.1 防烟分区 老规范规定的防烟分区是500平,新规范中防烟分区的面积跟层高有关系,并增加了防烟分区长边的长度要求:净高H≤3m,防烟分区≤500平,长边≤24m;3<凈高H≤6m,防烟分区≤1000平,长边≤36m;净高H>6m,防烟分区≤2000平,长边≤60m;且老规范规定净高大于6米不用划分防烟分区,新规范要求净高大于9米不用划分防烟分区。 1.2 挡烟垂壁 老规范规定的挡烟垂壁是梁底或者吊顶下不小于500mm高的不燃体。新规范中强调储烟仓厚度,需满足自然排烟时,20%净高高度且不小于500mm;机械排烟时,10%净高高度且不小于500mm;另外需要满足清晰高度的要求,清晰高度为空间净高减去储烟仓高度,净高≤3m,清晰高度不小于净高的一半;净高>3m,清晰高度不小于1.6m+0.1x净高。 1.3 房间排烟

关于建筑机械排烟口面积计算及设置要求

关于建筑机械排烟口面积计算及设置要求 乌鲁木齐市消防支队任立军 摘要:阐述了应设置机械排烟的场所、建筑排烟口的面积计算及设置要求。提出了排烟口施工中应注意的一些细节、注意事项。确保建筑防排烟系统从设计计算到施工应用,能达到规范的具体要求,以便在建筑投入使用中,一旦发生火灾能发挥良好的作用,最大限度降低火灾的风险,保证人员安全疏散,减少人员伤亡。 关键词:防排烟系统;排烟口;面积计算;设置要求 建筑火灾中,大部分人死于火灾时产生的浓烟。 这是因为: ①浓烟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气体,使人在极短时间内昏迷甚至死亡; ②烟气温度过高造成呼吸道灼伤或窒息导致死亡; ③火灾时产生的烟气及燃烧时空气中氧含量迅速降低而导致缺氧窒息死亡。 通常在建筑内,对机械防排烟系统的设计时,排烟口的面积及设置经常被忽视,特别是施工当中更不被注意,导致在实际检测和使用中发现防排烟系统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笔者在日常监督检查中经常发现,抽查到防排烟系统的最不利点时,风量大多很小,基本无法测试。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在机械防排烟设计当中,未能考虑到建筑内的空间布局、结构、装修以及防烟分区内储烟仓的形成对防排烟系统的影响,造成机械防排烟系统的设置,不能真正有效地进行排烟。 另一方面,在工程施工时,排烟口设置及尺寸经常与规范大相径庭,有的尺寸过大,有的又尺寸过小;或是设置位置根本不考虑烟气流动的特质和特性,以至于无法达到防排烟设计时的初衷,无法在火灾时发挥良好的排烟效果,导致建筑本身的消防设计不能满足安全疏散及灭火救援的需求,在发生火灾时极易造成火灾失控和重大人员伤亡。 1、设置机械排烟的场所 1.1民用建筑 依据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一般民用建筑的下列主要场所应设机械排烟系统,具体如下: (1)在可燃物集中、人员相对较多的地上公共建筑,当建筑面积超过300平方米,未设置自然排烟或自然排烟不符合规范要求时。 (2)建筑中庭内当未设置自然排烟或自然排烟不符合要求时,应设置机械排烟。 (3)在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内,总建筑面积超过200平方米,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房间,且存在较多可燃物质或者长时间有人员停留的场所内,当无自然排烟时或自然排烟不符合要求时,应设置机械排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