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第四章

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第四章
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第四章

第四章、生物的类群

第一节、植物

一、植物的基本类群

二、被子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1.被子植物的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其中根、茎、叶为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为繁殖器官

2.叶的结构和功能

生理功能光合作用——绿色植物(主要在叶内)吸收阳光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的过程。

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主要是叶表面),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叶是

植物蒸腾的主要器官。

叶的组成:叶片:叶的主要部分

叶柄:叶的细长柄状部分

托叶:柄基两侧所生的小叶状物。

单叶和复叶

单叶——叶柄上只生一张叶片。

复叶——叶柄上生出许多叶片依照小叶排列的不同形态读图P8

羽状复叶:小叶排列在叶轴左右两侧,类似羽毛状

掌状复叶:小叶都生在叶轴的顶端,排列如掌状

三出复叶:每个叶轴上生3片小叶:

叶序——叶在茎上有一定规律的排列方式。读图P8

互生:每节叶上只生一叶交互而生,成螺旋状生在茎上

对生:每节叶上生2叶,相对排列

轮生:每节叶上生3叶以上,作辐射排列:夹竹桃

叶的结构读图P9

表皮:包在叶的最外层,上、下表皮,保护作用。表皮细胞之间有气孔:可打开和关闭,由2个保卫细胞构成,每一对保卫细胞之间的空隙,叫做气孔。气孔是气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叶肉:内含丰富叶绿体

栅栏组织:靠近叶上表皮,由排列整齐、圆柱形的细胞组成,呈栅栏状,故称。细胞内含叶绿体较多。

海绵组织:接近下表皮,由排列疏松、形状不规则细胞构成,形似海绵状,故称。细胞内含叶绿体较少。

Q:为何叶片上下表皮的绿色有深浅?

A:叶片上面绿色较深,下面绿色较浅,就是由于2种组织内叶绿体的含量不同所致。

叶脉:叶内的维管束,贯穿叶肉组织。担负着向叶片疏导水分、养分、支持叶片的作用。

3.花的结构和植物的繁殖。

1)花的结构P11读图

花柄:

花托:

花萼:由萼片组成,一般呈绿色。

花冠:组成:由花瓣组成

颜色:有很鲜艳的色彩。

作用:保护雄蕊、雌蕊

吸引昆虫

雄蕊花丝(细长):

花药(膨大):是雄蕊的主要部分,内有花粉粒,花粉粒内有生殖细胞—精子

雌蕊:

花柱:中间细长部分

子房:下面膨大部分。

内有胚珠,胚珠内有卵细胞。

2)传粉——植物开花时,花粉粒从花药中散出后,通过一定的媒介力量,如风力、昆虫等传送,被送到同

一花或另一花的柱头上的过程。

自花传粉

异花传粉:繁衍的后代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

3)花的种类

两性花——在一朵花里既有雌蕊又有雄蕊。如:桃花

单性花——只有雌蕊或只有雄蕊的花。分别叫雌花和雄花。分为2种

雌雄同株——雄花和雌花长在同一植株上的。如:黄瓜等所有瓜类

雌雄异株——雄花和雌花长在不同的植株上的。如:杨、柳

4)花序

单生花——一朵花单独生在茎顶。

花序——大多数植物的花,密集或稀疏地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在花轴上

4.果实的结构和类型

花受精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果实的组成:种子+ 果皮外果皮

中果皮

内果皮

果实类型P13

真果: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如:桃、柑橘、花生等

假果:除子房外,花被、花托、或花序轴参与共同形成的果实如:苹果、瓜类、凤梨

肉果:果实成熟后,肥厚肉质的果实。

干果:成熟后果皮干裂的果实。

第二节、动物

动物的分类脊椎动物: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无脊椎动物

1.脊椎动物比较

实验与实践观察和解剖鲫鱼P24 结合看练习册重点复习鱼的外形、内部结构,以及哪些特征与水生生活适应如:体形流线型、身被鱼鳞并分泌粘液、有侧线感觉器官、鳃呼吸、鳍游泳、卵生、鱼鳔、体色背深腹浅2.无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椎骨所组成的脊柱,个体一般较小,形态结构比较简单。

营养方式:自由生活、营寄生生活(寄生:一种生物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生活,依靠摄取这种生物的营养来

生存,并对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或损害的一种营养方式。)

观察解剖蝗虫蝗虫的外形。详见练习册。

节肢动物繁盛的原因P39

取食器官多样化(昆虫的口器);体小优势;繁殖力强;有翅能飞(昆虫);适应能力强

第三节、微生物

一、庞大的微生物家族

微生物的几个主要的类群:真菌、细菌和病毒。

(一)真菌P47

2.真菌的主要特征——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体内没有叶绿体;孢子繁殖;异养(腐生或寄生)

(二)细菌

1、细菌的形态及种类

个体形态:十分微小

种类:球菌——细胞形状为球形的细菌

P50 杆菌——细胞的形状为杆状或棒状的细菌

螺旋菌——细胞的形状为弯曲状的细菌

2、细菌结构特点

单细胞个体;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组成;没有成形细胞核;有鞭毛;一般没有叶绿素

4、营养方式——腐生或寄生

(腐生——依靠分解动植物的尸体,从中吸取有机物来生活的营养方式。)

5、繁殖方式——分裂生殖

为什么夏天菜或汤煮开了后不易变质?

细菌在营养丰富和温暖适宜条件下通过分裂生殖可生产大量后代,使菜腐败;

重煮后的菜,细菌都杀死了,处于无菌状态,所以不易变馊。

6、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作用

工业制醋、酸奶、味精、制药、生产化工原料以及制剂(沼气等)

也可使食物变质、引起人和动物、植物生病。

(三)病毒

1、形态

个体极小,多数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目前人类发现最小微生物

2、结构

没有细胞结构,

组成蛋白质外壳:保护病毒

内部:遗传物质:核酸

3、生命活动特点——不能独立生活,只有寄生在寄主细胞里时才具有生命活动,并影响、损伤其它生物

4、与人类的关系

引起人和动物、植物的多种疾病。

二、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1. 微生物的营养方式:

绝大多数为异养——腐生、寄生、共生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双方都有利,或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也无害)如:

大豆根部的根瘤菌、人体肠道中的大肠杆菌

3.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是有利的,少部分是有害的。

有益

1)可供食用、药用

食用真菌:蘑菇、木耳、平菇

药用真菌:灵芝、冬虫夏草

2)其它

真菌:青霉中提取得青霉素

细菌:与人共生的大肠杆菌;乳酸细菌;甲烷细菌(可制沼气);大豆根部的根瘤菌

有害

1)致病:人类的大多数传染病是由某些微生物引起的。

真菌:皮肤癣、

毒红菇

细菌:细菌性痢疾、霍乱、伤寒、结核病、鼠疫

病毒:禽流感、艾滋病、肝炎、手足口病、非典

2)物品发霉、变质:如霉菌

3)家禽、家畜致病、农作物减产(马铃薯晚疫病;小麦锈病;水稻稻瘟病)

4.常用的抑菌和灭菌方法

冷冻法;高温法;紫外线法;干燥法;渗透法;药剂法

5.人类对微生物的开发利用

制药

生产菌苗、疫苗;生产抗生素;生产除草剂

生物防治.

作为转基因的工具

生产微生物肥料

治理环境

生产饲料

1) 收割的青草中接种乳酸杆菌,抑制其它腐败微生物的生长2) 制作发酵饲料3) 利用细菌生产菌体蛋白饲料

生产沼气

第四节、生物的分类

一、物种的命名

1、生物的名称

俗名——本国或当地人所称呼的名称

学名——国际上对每种生物所规定的,全世界通用的名称

2、双名法(目前采用的生物命名方法)

1) 瑞典生物学家——林奈

2) 双名法:用斜体拉丁文书写——属名+ 形容词+ 定名人姓氏P61

3) 同属不同种的生物,属名相同见活动园地P61

二、分类的阶元

1. 根据生物之间相同、相异的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科学家将生物划分为7个最基本的阶元,自高至低为

界门纲目科属种

分类等级越低,包含生物间差异越小,即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反之亦然

因此:种,这个等级中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多,同种生物之间的情缘关系最近

界,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少,

2. 分类的最低阶元是种(或分类的基本单位)每一个种里,只有一种生物,而不是一个生物。

同种的雌雄个体可以交配,产生的后代具有生殖能力。

物种不是固定不断的,自然界中会不断有物种灭绝,也会有新物种的产生。但是人类的活动,加速了某些物种灭绝的速度,要保护环境。

三、分类检索表

二分叉检索表(中预科学课中学习的检索表)

平行检索表(会检索)

1. 有脊柱--------------------查索2

1. 沒有脊柱----------------蚊子

2. 有翅膀--------------------查索3

2. 沒有翅膀----------------查索4

3. 有毛发--------------------蝙蝠

3 沒有毛发----------------企鹅

4. 有鳍----------------------查索5

4 沒有鳍------------------蛙

5. 有鳞片-------------------鱼

5. 沒有鳞片----------------鲸鱼

人教版初中生物复习资料

人教版初中生物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

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划:检验假设是否正确,需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方案的要求:需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015年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含答案

2015年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含答案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 (如果答案过长自己总结一下) 一、问答题 1.细菌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选择性地控制细胞内、外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送;是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屏障;合成细胞壁和糖被的各种组成成分(肽聚糖、磷壁酸、LPS、荚膜多糖等)的重要基地;膜上含有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等能量代谢的酶系,是细胞的产能场所;是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和鞭毛旋转的供能部位。 2.以T4噬菌体为例说明病毒繁殖的过程。 附着:是病毒与寄主之间高度特异性的相互作用,病毒外部的蛋白能与寄主表面的特殊好受体结合;侵入:先与细胞壁特异性结合,释放溶菌酶溶解细胞壁成一个小孔,将DNA 注进细胞内.有的噬菌体壳体也可以进入细菌;复制:侵染开始后,细菌的DNA合成停止,几分钟后m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也中止.噬菌体以本身DNA为模板,有寄主RNA聚合酶催化,复制形成噬菌体mRNA,翻译而形成噬菌体所需酶类,

可以修饰寄主RNA聚合酶, 被修饰过的RNA聚合酶能进一步转录噬菌体的基因;装配:噬菌体与壳体蛋白质装配为成熟,有侵染力的噬菌体颗粒;释放:释放时能产生两种蛋白质,一是破坏细胞质膜的噬菌体编码蛋白质,另一是噬菌体溶菌酶.前着破坏细胞膜,后者破坏细胞壁,然后寄主细胞破裂,病毒突然爆发式释放出来。 3.微生物有哪些与动植物不同的特点? 微生物是一大群形态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不可见,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的生物,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体积小,面积大(二)吸收多,转化快(三)生长旺,繁殖快(四)适应强,易变异(五)分布广,种类多。 主要的区别从定义上就可以看出,是因为微生物肉眼不能观察 4.如何理解生物多样性这个概念?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a.通常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近来也包括生物的景观多样性。 b.体现在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

人教版初中生物总复习提纲(课用)

人教版初中生物总复习提纲(课用) 姓名:(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1、非生物因素: 阳光、空气、水分、温度等。 2、生物因素: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例:①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②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③动物粪便改良土壤④蚯蚓松土 4、实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1)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对照试验:①控制变量(对照实验中只允许有一个变量,如:探究光照对鼠妇的影响,其变量是光)②室验组(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和对照组(不进行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的设置。(3)① 实验的变量是光,其他的条件都应

相同。② 实验中用10只鼠妇而不是1只原因是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③对实验数据采用求取平均值的方法。 二、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举例: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 植物┄┄ 生产者(能制造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动物┄┄ 消费者(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细菌、真菌┄┄ 分解者(把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三)食物链(吃与被吃的关系)和食物网 1、物质和能量(递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2、食物链的书写规则:①以生产者(数量最多)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② 箭头指向捕食者(举例:水稻→害虫→青蛙)③食物链表示的是吃与被吃的关系,因此没有非生物因素和分解者的参与。 3、食物链的的特点:① 营养级越高的生物,数量越少;②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

初中生命科学第一册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练习 第一章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第一节人体是怎样构成的 一、基础练习 (一)填空题 1、 A代表树突;B代表细胞体;C代表轴突。神经细胞的功能主要是接受信息、整合信息、传递信息。 2、胃壁的结构由内至外依次是: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它们分别属于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上皮组织。 3、 (1)属于上皮组织的是食管管腔面、小肠肠腔面和肺,其细胞排列特点是紧密,细胞单层或多层,细胞间质少,该组织的功能主要是保护、吸收和扩散等。 (2)属于肌组织的是腓肠肌、小肠肌层和心脏,其细胞形态特点是腓肠肌(骨骼肌)细胞圆柱状,有横纹,多核;心脏肌细胞圆柱状,有分支和横纹;小肠肌层细胞梭状,无横纹,该组织的功能主要是收缩、运动。 (3)属于结缔组织的是血液、皮肤中的脂肪和股骨,其细胞排列特点是疏松,细胞间质多,形态多样,该组织的功能主要是支持、绝缘、保护、输送营养物质、防御病原体入侵。 4、如果皮肤不慎被划破,会流血,会感到疼。当突然受到冷刺激时,皮肤会产生鸡皮疙瘩。这说明皮肤中可能含有神经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等组织。 5、现在你对“器官”这个概念的理解是:器官是多细胞生物体内由多种不同组织联合构成

的结构单位。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能行使一定的生理功能。 6、下图是消化系统组成示意图,请在图中指示线末端的括号内填入所指器官的名称。 消化系统的功能是 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出不吸收的食物残渣 。 7、下图是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请在图中数字旁边标出该数字代表结构的名称。

空气进入肺的正确顺序是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8、下图是泌尿系统组成示意图,请在图中数字的旁的横线上写出该器官的功能。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器官的结构是(BCD )。 A.血液 2、当运动员下肢的伸肌群和屈肌群交替收缩或舒张时,身体的这种姿势可能是在(ABC)。 D.立正 3、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下列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BCD )。 A.如果要观察的细胞位于视野左上方,可将玻片稍向左上方移动 4、通过化验痰,可以初步诊断出的病变部位是( BCD )。 A.口腔 (四)问答题 1、显微镜是生命科学中重要的研究工具。下图是光学显微镜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应轻微调节的结构是细准焦螺旋; (2)取显微镜时,手握显微镜的部位应是镜臂;

初中生物全部复习资料人教版

初中生物复习资料(人教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写食物链时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 9、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 10、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 ①目镜看到的是倒像。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 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10X30=300 ③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 ④区分污点的位置:移动装片,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装片上;转动目镜,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目镜上;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都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11、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①细胞膜—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②细胞质—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③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 ④细胞壁—支持和保护作用

生命科学导论第二版,张惟杰复习题纲(1)

《科学1》复习题纲 绪论 1、生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1.生长。2.繁殖和遗传。3.细胞。4.新陈代谢。5.应激性。 第一章 3、分析水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答:1.最好的溶剂。2.亲和作用,使体内物质呈解离状态,参与正常生理活动。3.参与呼吸作用,保持肺泡表面的张力,有利于肺泡的回缩,维持正常呼吸功能。 7、什么是必需氨基酸? 答:指的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 9、蛋白质、核酸和多糖三类大分子中,连接单体的各是什么化学键? 答:蛋白质: 肽键。核酸:磷酸二酯键。多糖:糖苷键。 10、什么是蛋白质的一、二、三、四级结构? 答: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就是氨基酸序列,前后两个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连接起来。2.邻近几个或几十个氨基酸,经过一定程度的盘绕折叠,形成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一条肽链在各个邻近区段形成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盘绕折叠,形成整体的结构状态,肽链内部各个氨基酸残基之间,各段二级结构单位之间呈现一定的空间布局,这就是蛋白质的三级结构。仅含一条肽链的蛋白质到三级结构为止。许多蛋白质有两条以上的肽链组成,每条肽链应有其各自的一、二、三级结构;在此基础上,几条肽链之间还有一定的空间布局,形成各条肽链之间特定的立体关系,使整个蛋白质呈现出独特的立体形状,这就是蛋白质的四级结构。12、简述DNA双螺旋模型的要点。DNA双螺旋模型揭示了DNA的什么级结构? 答:1.两条反向平行的DNA多核苷酸链,围绕共同中轴,盘绕形成双螺旋结构。2.双螺旋两条链的主干,是以磷酸二酯键相连的“糖基——磷酸基——糖基”长链。3.碱基位于两条链中间,碱基平面与螺旋轴相垂直,两条链的对应碱基之间,呈A——T,G——C配对关系。有两对或三对氢键存在于对应碱基之间,加固碱基的配对关系。4.这个双螺旋模型的基本数据包括:螺旋的直径为2.0nm,螺距为3.4nm,每个螺距中包含10个碱基对,所以,相邻两个碱基对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34nm。 第二章 1、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特征。 答:原核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但有拟核,无核膜,无染色体,但有DNA,环状DNA不与蛋白质结合。有核糖体,细胞大小较小,(1um—10um);真核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有染色体,有多种细胞器,细胞大小较大,(10um—100um),有染色体,染色体由DNA 和蛋白质结合。 2、试述“流动镶嵌模型”学说。 答: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概括了生物膜的结构特征,得到广泛认可,大致内容去下:1.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2.蛋白质分子镶嵌、贯穿或覆盖在磷脂双分子上。 3.磷脂分子和大部分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这使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简述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线粒体的功能特点。 答:内质网: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 高尔基体:动物细胞中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溶酶体:消化作用,防御作用。 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是有氧呼吸第二、第三阶段的场所。 4、酶的作用特点和酶的活性调节。 答:酶的作用特点: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及其参考答案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及其参考答案 一、水对生命有何重要意义? 二、维生素对动物有何重要意义? 三、什么是人类基因组计划?请简述其意义。

四、谈谈你对基因工程的认识。 五、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引起机体什么症状?为什么?

六、什么是主动免疫、被动免疫、自动免疫? 人工免疫是采用人工方法,将疫苗、类毒素或含有某种特异性抗体、细胞免疫制剂等接种于人体,以增强宿主体的抗病能力。用于人工免疫的疫苗、类毒素、免疫血清、细胞制剂,以及结核菌素、诊断血清、诊断菌液等诊断制剂,我们统称为生物制品。人工免疫分主动和被动两类。 生物制品有用于自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的两类。一般来说,自动免疫专用于预防疾病,接种的物质是抗原,免疫作用出现,即形成免疫力的时间较慢,但免疫力维持的时间较长(数月至数年);被动免疫可以用于治疗疾病或应急的预防,接种的物质是抗体,免疫作用可以在接种后立即出现,但免疫力维持时间较短(数周至数月)。人工主动免疫是将疫苗或类毒素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的一种防治微生物感染的措施,主要用于预防,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打预防针”。 疫苗有多种类型。死疫苗是选用能够引起较强免疫反应的病原体,经人工大量培养后,用理化方法杀死而制成。常用的有伤寒、霍乱、百日咳、流行性脑膜炎、钩端螺旋体病、斑疹伤寒等。死疫苗的优点是易于保存,在4℃时可以保存1年左右。缺点是接种剂量大,注射后局部和全身副反应较大,且常需接种多次。 活疫苗是把致病微生物用各种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人工处理使其丧失或大幅度降低致病性,或从自然界找来和致病微生物相同种类但没有或很小致病力的微生物制成的疫苗叫活疫苗。活疫苗的毒力低弱,不会引起人类生病。例如麻疹、脊髓灰质炎的疫苗。 类毒素疫苗是用甲醛(福尔马林)溶液把细菌毒素的毒性消除,但仍旧保留抗原作用的生物制品。例如破伤风类毒素和白喉类毒素。现在已经可以把预防多种疾病的疫苗综合在一起,打一针预防针可以预防多种疾病。我们把这类疫苗叫做多联疫苗。近来开发出一些新类型疫苗。它们是:亚单位疫苗、DNA重组疫苗、核酸疫苗。 如果宿主已受到感染,采用人工主动免疫便为时过晚,此时应该进行人工被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是注射含有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纯化免疫球蛋白抗体,或注射细胞因子等细

2018年人教版初中生物中考复习提纲

(2018年最新整理)人教版初中生物中考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

初中生物知识点大全(完整版)

初中生物知识点大全(完整版) 一、细胞与遗传变异 (一)生物的特征及细胞的结构功能 1、生物的特征: ⑴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⑵生物能进行呼吸; ⑶生物能排除体内的废物;⑷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⑸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1665年罗伯特·虎克发现细胞并命名。 (1)植物细胞: ①细胞壁---保护、支持细胞; ②细胞膜---保护、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③细胞质---其中有液泡(含细胞液)、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 物)、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能量转换器); ④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2)动物细胞: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3)植物细胞有、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区别):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3、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的数目增多。 (1)细胞分裂的过程(步骤):①染色体复制加倍、均分;②细胞核分裂成两个;③细胞质分裂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④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细胞壁);⑤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 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 (2)染色体复制均分的意义:染色体的复制均分,实现了遗传物质DNA的复制和均分,保证了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的相同。 4、细胞生长---指新细胞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转变为组成自身 的物质,体积逐渐长大的过程。细胞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变大。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使生物体由小长大。正常细胞不能无限的分裂生长。 (二)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5、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 遗传学的创始人——孟德尔。 6、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如:有耳垂和无耳垂,有酒窝和无酒窝。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以及答案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五界分类系统: 它是由美国生物学家魏泰克(R.H.Whittaker,1924—1980)在1969年提出的。魏泰克在已区分了植物与动物、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基础上,又根据真菌与植物在营养方式和结构上的差异,把生物界分成了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五界 基因组:单倍体细胞中包括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在内的全部DNA分子 病毒:病毒由核酸芯子和蛋白质衣壳组成,核酸芯子为DNA或RNA分子。不是真正的生物。无细胞结构,只能依靠宿主细胞进行复制。分为细菌病毒和真核细胞病毒两大类 类病毒:是一类仅由裸露的RNA组成的颗粒,类病毒与病毒不同的是,类病毒没有蛋白质外壳,为单链环状或线性RNA分子。 遗传漂变:是指当一个族群中的生物个体的数量较少时,下一代的个体容易因为有的个体没有产生后代,或是有的等位基因没有传给后代,而和上一代有不同的等位基因频率。一个等位基因可能(在经过一个以上的世代后)因此在这个族群中消失,或固定成为唯一的等位基因。这种现象就叫“遗传漂变”。 协同进化:协同进化是指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是一个物种由于另一种物种影响而发生遗传进化的进化类型。 生物发生律:生物发生律也叫重演律,1866年德国人海克尔(E. Haeckel)在《普通形态学》中提出“生物发展史可以分为两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部分,即个体发育和系统发展,也就是个体的发育历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生物群的发展历史,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系统树:根据古生物学、比较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等知识按亲缘关系将所有的生物门类排列成一个树形图。 HIV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含两个单链RNA分子侵染哺乳动物的T细胞和其他杀伤细胞,使寄主的免疫能力丧失 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 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也可以从DNA传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细胞学说:1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2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基本单位,自身既有生命,又能与其他细胞协调结合构成生命整体,按照共同规律发育有共同生命进程。3新细胞可以由老细胞产生。 物种:物种是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单位。物种是互交繁殖的相同生物形成的自然群体,与其他相似群体在生殖上相互隔离,并在自然界占据一定的生态位。 趋同进化:不同的生物,在条件相同的环境中,在同样选择压的作用下,有可能产生功能相同或十分相似的形态结构,以适应相同的条件。 同源器官:指不同生物的某些器官在基本结构、各部分和生物体的相互关系以及胚胎发育的过程彼此相同,但在外形上有时并不相似,功能上也有差别。 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之间通过能量传递关系存在着一种错综复杂的普遍联系,这种联系象是一个无形的网把所有生物都包括在内,使它们彼此之间都有着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这就是食物网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生物多样性四个层次。

初中生物复习资料大全

中考复习 初中生物资料大全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科学探究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3. 生物圈的含义:地球表面全部生物及其生活领域的总称。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范围在海平面以下约11000米和海平面以上约10000米之间。 4.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5. 生态系统。 (1)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比如一片草原、一条河流、一个池塘,甚至一片农田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个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的组成: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应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6.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7.生物的特征:应激性,生长,繁殖,新陈代谢。 8.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 (1)非生物因素:主要指水、光、温度、空气和土壤等。 (2)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生物之间主要有捕食、竞争、合作等关系。 捕食关系:指一种动物以另一种动物为食的现象。如蜜蜂采花蜜等。 竞争关系:比如水稻与稗草之间互相争夺阳光、养料、生存空间等。 9.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的生活、生存受环境的影响。但生物能够适应环境,也影响着环境,甚至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互相影响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整体。 第二单元 一、显微镜的使用。 1、显微镜的构造。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和安放: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安装目镜和物镜。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3)观察: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

生命科学导论知识点(2018-2019)

生命科学导论知识点 第一讲绪论 1、生命与非生命物质的区别(生命的基本特征)(掌握) 2、学习生命科学的重要性,一些国内外著名生命科学家及其贡献(了解) 第二讲遗传与人类基因组计划 1、遗传学之父孟德尔及其遗传学定律(掌握) 2、细胞中核酸的种类DNA和RNA(掌握),DNA和RNA结构和功能不同点(了解) 3、密码子及基因(掌握),遗传信息流动方向(中心法则)(了解) 4、HGP实施的背景、任务、取得的进展,及其科学意义和应用(掌握) 第三讲动物干细胞与动物克隆 1、发育的定义(了解),胚胎发育的三个基本阶段(掌握) 2、干细胞定义及类型(掌握),人类胚胎干细胞的来源(掌握) 3、干细胞研究目前取得的主要成就(掌握) 4、试管婴儿的含义、技术发展现状,及科学意义和涉及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掌握) 5、动物克隆的基本技术流程,动物克隆技术的应用,克隆人的可能性及可能带来的社会 问题。(掌握) 第四讲进化 1、地球生命起源学说(了解),达尔文进化论确立的年代及著作(掌握) 2、生物进化的定义,达尔文进化论的内容和核心(掌握) 3、异地物种形成的主要环节(掌握) 4、自然选择的定义,及主要类型(方向性、正态化、分歧性)(掌握) 5、微观进化的原因(突变、迁移、遗传漂变和选择)(了解) 6、生物进化的证据和方向(掌握) 第五讲生物与环境 1、环境的定义,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因子的内容(了解),气候因子(掌握) 2、环境与动物习性及行为(了解) 3、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的定义及关系(掌握) 4、种群年龄结构类型及增长特征模型(掌握) 5、全球大陆的9种生物群落型(尤其是热点雨林生物多样性)、淡水和海洋群落(了解) 6、食物链和食物网(掌握) 7、生态金字塔,会用生态金字塔及种群增长模型分析为什么要控制人口增长(掌握) 8、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及保护的重要意义(掌握) 9、可持续发展含义,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掌握)

人教版初中生物总复习资料

人教版初中生物总复习资料 人教版初中生物总复习资料一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子房壁----------------- 发育成果皮 1.受精完成后的雌蕊;子房珠被------- 受精卵--------胚种子受精极核----- 2.生命的延续和发展最基本的环节是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时代相续,生生不息。 3.有性生殖: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种子繁殖. 4.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如:椒草用叶生殖、马铃薯用块茎生殖、竹用地下茎生殖。 5、无性生殖的常见方式有: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 6.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分为;枝接( 以枝作接穗)和芽接(以芽作接穗)两种。 7、嫁接时接上去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叫砧木。 8、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9、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利用无性生殖的原理,使植物组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通过细胞的增值和分化,快速发育成新植株的高新技术手段。 10、无性生殖的优点;加快繁殖速度,保持亲代的优良特性。

11、扦插植物茎段的处理: a.茎剪成15-20厘米长的茎段,一般每段保留两个节。 b.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减小伤口水分的蒸发)的,茎段下方的切口是斜向(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的。 c.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部分叶片,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叶柄处全部去掉。 12、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小块来种植时,每一小块都要带一个芽眼。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变态发育: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昆虫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较大。变态发育包括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2、完全变态: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其发育过程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 3.不完全变态: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较小,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种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蜓蜻 4、蝗虫的受精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能够跳跃,称为跳蝻,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昆虫是卵生、有性生殖、体内受精。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2015年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含答案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 (如果答案过长自己总结一下) 一、问答题 1.细菌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选择性地控制细胞内、外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送;是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屏障;合成细胞壁和糖被的各种组成成分(肽聚糖、磷壁酸、LPS、荚膜多糖等)的重要基地;膜上含有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等能量代谢的酶系,是细胞的产能场所; 是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和鞭毛旋转的供能部位。 2.以T4噬菌体为例说明病毒繁殖的过程。 附着:是病毒和寄主之间高度特异性的相互作用,病毒外部的蛋白能和寄主表面的特殊好受体结合;侵入:先和细胞壁特异性结合,释放溶菌酶溶解细胞壁成一个小孔,将DNA 注进细胞内.有的噬菌体壳体也可以进入细菌;复制:侵染开始后,细菌的DNA合成停止,几分钟后m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也中止.噬菌体以本身DNA为模板,有寄主RNA聚合酶催化,复制形成噬菌体mRNA,翻译而形成噬菌体所需酶类,可以修饰寄主RNA聚合酶, 被修饰过的RNA聚合酶能进一步转录噬菌体的基因;装配:噬菌体和壳体蛋白质装配为成熟,有侵染力的噬菌体颗粒;释放:释放时能产生两种蛋白质,一是破坏细胞质膜的噬菌体编码蛋白质,另一是噬菌体溶菌酶.前着破坏细胞膜,后者破坏细胞壁,然后寄主细胞破裂,病毒突然爆发式释放出来。 3.微生物有哪些和动植物不同的特点? 微生物是一大群形态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不可见,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的生物,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体积小,面积大(二)吸收多,转化快(三)生长旺,繁殖快(四)适应强,易变异(五)分布广,种类多。 主要的区别从定义上就可以看出,是因为微生物肉眼不能观察 4.如何理解生物多样性这个概念?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a.通常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近来也包括生物的景观多样性。 b.体现在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 (1)直接价值:生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纤维、建筑和家具材料及其他工业原料。生物多样性还有美学价值,可以陶冶情操,美化生活,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的灵感。 (2)间接使用价值: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具有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共同维系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潜在使用价值:生物种类繁多,但人类对它们做过比较充分研究的只占极少数,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这些野生生物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 5.细菌的特殊结构主要包括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细菌的特殊结构有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1.荚膜:其功能是:①对细菌具有保护作用; ②致病作用;③抗原性;④鉴别细菌的依据之一。2.鞭毛:其功能是:①鉴定价值,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细菌能否运动可用于鉴定。②致病作用:鞭毛运动能增强细菌对宿主的侵害,因运动往往有化学趋向性,可避开有害环境或向高浓度环境的方向移动。③抗原性:鞭

初中生物复习要点

初中生物复习要点 1.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的特点:应激性、生长、繁育、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差不多的特点)。 3.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要受到环境的阻碍。生物适应环境,也能阻碍和改变环境。4.几位生物学者与成就:达尔文—《物种起源》,提出以自然选择学讲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林奈—生物分类(双名法:属名+种名)。哈维—发觉血液循环。沃森、克里克—发觉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孟德尔—遗传学之父。劳伦斯—现代动物行为学之父。 5.实验研究法(科学探究)一样包括以下几个重要步骤:(1)发觉并提出咨询题(2)收集与咨询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 6.除病毒外的绝大多数生物差不多上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差不多单位。有细胞结构,但无成形细胞核的是细菌。 7.显微镜视野内物像特点:倒像;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 8.细胞膜——爱护细胞和操纵物质进出(物质交换);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是细胞的操纵中心。 9.动植物细胞的比较: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结构。 10.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11.组织是通过细胞分化形成的。 12.人和动物的差不多组织:结缔组织——血液、骨组织、肌腱、脂肪。一块骨骼肌是一个器官。植物体的要紧组织:分生组织——根尖分生区、芽尖生长点;爱护组织——表皮;营养组织——果肉、叶肉;输导组织——根、茎、叶脉内的导管和筛管。13.植物体有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生殖器官花、种子、果实。根毛是根毛细胞的一部分。 14.植物体没有“系统”那个层次。15.生物体结构层次单位:(从微观到宏观)生物大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16.实验“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①暗处理:目的是将叶片内的淀粉消耗掉。②叶片遮光:对比实验。③脱色:溶解叶绿素,方法是酒精隔水加热。④清水漂洗。⑤加碘染色:有淀粉部位遇碘变蓝。⑥结论:植物叶片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17.光合作用:光 二氧化碳+水淀粉(储存能量)+氧气叶绿体 (1)实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2)意义:①提供食物、能量。③光合作用吸取二氧化碳和开释氧气,是生物进行呼吸作用的氧气来源,能够使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保持相对稳固。(3)应用:适当往温室里加入二氧化碳,增加产量。合理密植、立体种植(保持通风、透光性好)。 18.呼吸作用: ①公式:氧气+有机物(储存能量)二氧化碳+水+能量线粒体 ②实质:分解有机物,开释能量。(3)意义:是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4)以下是为了抑制呼吸作用的:低温、保鲜膜储存食品;植物土壤板结(应疏松);种子要晒干等。19.新疆的哈密瓜和葡萄糖专门甜是因为白天进行光合作用积存的有机物较多。20.根毛吸水原理:根毛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 21.蒸腾作用:蒸发大部分水分(降雨量较多);降低叶面温度(故在夏天树林中较凉快);是促进水分、无机盐从根运输到植物体

初中生物知识点全归纳、(全!)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水和适宜的温度 2、*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光、温度、水和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一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如: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看七年级上册19的例子 5、*生态系统的组成 植物——生产者 生物动物——消费者 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空气、阳光、水等 6、*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很多食物链,他们之间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7、*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解能力,但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当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会遭到严重破坏. 8、*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因为一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比较稳定,不易分解,而且生物体无法排出,这些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所以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9、*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种类有: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草原生态系统——草原;海洋生态系统——海洋; 淡水生态系统——河流、湖泊、池塘;湿地生态系统——沼泽; 农田生态系统——农田. 10、*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如: ① 从非生物因素来说.阳光普照所有的生产者 ② 从地域因素来说,各种生态系统也是相互关联的 ③ 从生态系统的生物来说,许多微小的生物、花粉、种子,能够随大气运动,到达不同的生态系统.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看书P30 12、*科学探究的意义和过程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13、*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作用——看书P36 14、*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内含酸、甜、辣和色素)、叶绿体 15、*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16、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作用 细胞核是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也是生物体建造自己生命大厦的蓝图. 17、*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染色体细胞核细胞质形成细胞膜形成细胞壁

初中生物总复习资料(人教版)

初中生物总复习资料(人教版) 生物总复习 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 位。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有: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 的温度和一定的 生存空间等。 4、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成两类:生物因素和非生 物因素。 5、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6、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 者;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等。 7、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 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8、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9、显微镜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10、目镜看到的是倒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10X30=300 11、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标本朝

右上方移动, 在视野看到的物像朝左下方移动。 12、载玻片上写着‘上下’,视野里看到的是‘ ’。 **:把写着‘上下’的纸片左旋(或右旋)1800。 13、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准备(擦干净、滴清水);**(撕下内表皮、展平;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 14、染色:使细胞结构更清楚,但影响活细胞的生物活性,甚至使活细胞死亡; 观察活的细胞及其生物活性时不应染色。 15、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准备(擦干净、滴生理盐水);**(刮几下、涂抹;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 16、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17、细胞由无机物(如水、无机盐、氧等)和有机物(如糖类、核酸、蛋白质)组成。 18、细胞膜控*物质的进出;叶绿体(植物有)和线粒体(动、植物有)是能量 转换器。 19、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蛋白质和DNA组成染色体;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叫基因。 20、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人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植物 体无系统。 21、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离开活细胞通常变成结晶体。 22、绿色植物可以分成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

2017人教版初中生物学基本知识点填空题.doc

初中生物学基本知识点填空 七年级上册 1、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除病毒之外)。由于显微镜的发明,人们发现动、植物、微生物都是由__构成的,但是,_______没有细胞结构。 2、生物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现存生物经过了长期的生存竞争,优胜劣汰,都是自然选择的优胜者,所以,都与生存的生活环境相_____。如仙人掌的叶变成刺,以适应__的生存环境。同时,生物也影响着环境,如森林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又是有一定限度的。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都通过食物链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所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变化着,但是,各种生物间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能力;而这种调节是有一定______的。例如,在稻田中,害虫吃水稻,青蛙吃害虫,害虫不会太猖獗;但是,如果有人捕食青蛙,就会破坏稻田的__________,使害虫猖獗起来。 4、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生态系统中,有植物、动物、微生物,它们分别扮演着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角色,它们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同时,它们的生存还需要从环境中获得阳光、_____、_____,还需要适宜的温度。只有同时满足这些条件,生物才能生存。所以,要保护某种珍稀的动植物,就要保护好它的生活环境或栖息地,因为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这个整体就叫做__________。 5.生态系统包括四种成分: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等)、生产者、 消费者、分解者。 6、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例如,在“草→兔→狐”这条食物链中,通过捕食关系,能量由草流向兔,由兔流向狐;由于被捕食的生物往往比捕食者小,而且,每一种生物的能量也不是全部传给下一营养级,所以,在一个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低的生物,数量越___(如草),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数量越___(如狐)。 7、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越积累越多。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营养级别越高,食量就越大,体内的有毒物质就越___。例如,DDT进入食物链中:浮游生物→鱼→鸟,鸟体内积累的DDT的含量比海水中高出百万倍,这就是____现象。 8、在显微镜的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因此,标本的运动方向与物像的运动方向总是_____。要把一个偏向于视野左下方的物象,移向视野中央,标本应往哪个方向移动呢?标本应向左下方移动。(物像偏向那,标本就要向那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