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技能操作指导》(四大穿刺+心肺复苏)资料讲解

《临床技能操作指导》(四大穿刺+心肺复苏)资料讲解
《临床技能操作指导》(四大穿刺+心肺复苏)资料讲解

第三章基本操作

第一节内科(诊断)基本操作技能

一、胸膜腔穿刺术

胸腔穿刺术,即胸穿,常用于检查胸腔积液的性质、抽液减压或通过穿刺胸膜腔内给药。

【学习目的】

1.掌握胸膜腔穿刺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2.掌握胸膜腔穿刺术穿刺点的选择。

3.训练掌握胸膜腔穿刺术的操作方法及步骤。

4.了解胸膜腔穿刺术的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

1.观看多媒体视频教学。

2.在模拟的胸膜腔穿刺术场景下讲解与示范相结合,突出重点,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讲解示范。模拟场景可以标准化病人或者学生扮演病人和病人家属,尽可能接近临床情景。

3.分组在胸膜腔穿刺术模型上模拟临床胸膜穿刺术进行训练。

【适应症】

1.抽胸膜腔积液作化验及病理检查,以确定胸膜腔积液的性质及病原,协助诊断。

2.治疗性抽吸胸膜腔积气、积液或积血,解除压迫症状。

3.胸膜腔内注射药物。

4.胸膜腔积脓行胸膜腔灌洗治疗。

【禁忌症】

1.有出血倾向者。

2.穿刺局部皮肤有感染者。

3.既往胸膜穿刺曾发生过严重的胸膜反应者。

4.体质衰弱、病情危重难于耐受操作者。

5.不配合者。

【器械准备】

胸膜腔穿刺术模型、胸腔穿刺包1 个(包括消毒孔巾、带胶皮管的胸穿针、血管钳、消毒纱巾、标本容器等)、无菌手套2 副、弯盘1个、局麻药(利多卡因100mg)1支、5ml

和50ml 注射器各1 支、消毒液(碘伏)1 瓶、砂轮1 枚、油性画线笔1 支、棉签1 包、胶布1 卷、椅子1 把、痰盂1 只。如需胸腔内注射药物,应准备好所需药物及注射器。

【术前准备】

详细了解病史,参阅患者胸部X 线或CT 片,包裹性胸腔积液可结合X 线或超声检查确定穿刺点。进行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等。

向患者和(或)法定监护人说明胸膜腔穿刺的目的、意义、安全性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简要说明操作过程,解除患者的顾虑,取得配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嘱患者如有痰,术前咳出,术中尽量不要咳嗽或深呼吸,如需咳嗽先示意。术前告知患者练习发哼哼声,以便在抽液或抽气时配合医师的操作。

对精神过度紧张者术前半小时可口服地西泮10mg 或可待因30mg 。

如使用1% 普鲁卡因作局部麻醉,使用前应作皮肤过敏试验。

穿刺室或操作室消毒。

确保穿刺部位标记(B 超或X 线定位下)正确,核查器械准备是否齐全。

熟悉操作步骤,术者及助手常规洗手,戴好帽子和口罩。

【操作步骤】

1.嘱患者取坐位面向椅背,两前臂伏于前臂上。不能起床者可取半卧位,患侧前臂上举抱于枕部。

2.穿刺点应根据胸部叩诊选择实音最明显的部位进行(胸液多),一般选择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 肋间;必要时也可选择腋中线第6~7 肋间或腋前线第5 肋间。穿刺前应结合X 线或超声波检查定位,穿刺点可用龙胆紫的棉签在皮肤上作标记。

3.常规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覆盖消毒洞巾。

4.用2% 利多卡因在下一肋骨上缘的穿刺点自皮至胸膜层进行局部浸润麻醉。

5.术者以左手示指与中指固定穿刺部位的皮肤,右手将穿刺针后的胶皮管用血管钳夹住,然后进行穿刺,再将穿刺针在麻醉处缓缓刺入,当针锋抵抗感突然消失时,再接上注射器,松开止血钳,抽吸胸腔内积液,抽满后再次用血管钳夹闭胶管,尔后取下注射器,将液体注入弯盘中,以便记量或送检。助手用血管钳协助固定穿刺针,以防针刺入过深损伤肺组织。也可用带三通活栓的穿刺针进行胸膜腔穿刺,进入胸膜腔后转动三通活栓使其与胸腔相通,进行抽液。注射器抽满后,转动三通活栓使其与外界相通,排出液体。根据需要抽液完毕后可注入药物。

6.需进行药物治疗时,可在抽液完毕后将药物经穿刺针注入。可于抽液后,将药物稀释后注入。推入药物后回抽胸液,再推入,反复2~ 3 次,若同时注入少量利多卡因及地塞米松,可减轻疼痛及发烧等不良反应。恶性胸腔积液可注射抗肿瘤药物或硬化剂,诱发化学性胸膜炎,促使脏层与壁层胸膜相连,闭合胸膜腔,防止胸液重新积聚。

7.抽液毕后拔出穿刺针,覆盖无菌纱布,稍用力压迫穿刺部位片刻,用胶布固定后嘱患者静卧。

【术后处理】

嘱患者卧床休息半小时,侧血压、观察病情变化。整理用物,医疗垃圾分类处置,标本及时送检,并作详细穿刺记录。

【注意事项】

1.操作前应向患者说明穿刺目的,消除顾虑;对精神紧张者,可于术前半小时给地西泮10mg,或可待因0.03g 以镇静止痛。

2.操作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部压迫感或剧痛、昏厥等胸膜过敏反应;或出现连续性咳嗽、气短、咳泡沫痰等现象时,立即停止抽液,并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3~0.5ml ,或进行其他对症处理。

3.一次抽液不应过多、过快,诊断性抽液,50~100ml 即可;减压抽液,首次不超过600ml ,以后每次不超过1000ml;如为脓胸,每次尽量抽尽。疑为化脓性感染时,助手用无

菌试管留取标本,行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检查瘤细胞,至少需

100ml ,并应立即送检,以免细胞自溶。

4.严格无菌操作,操作中要防止空气进入胸腔,始终保持胸腔负压。

5.应避免在第9 肋间以下穿刺,以免穿透隔肌损伤腹腔脏器。

6.恶性胸腔积液,可注射抗肿瘤药或注射硬化剂诱发化学性胸膜炎,促使脏层与壁层胸膜粘连,闭合胸腔。

二、腹腔穿刺术

腹腔穿刺术( abdominocentesis)是指对有腹腔积液的患者,为了诊断和治疗疾病进行腹腔穿刺,抽取积液进行检验的操作过程。

【学习目的】

1.掌握腹腔穿刺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2.掌握腹腔穿刺术穿刺点的选择。

3.训练掌握腹腔穿刺术的操作方法及步骤。

4.了解腹腔穿刺术的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

1.观看多媒体视频教学。

2.在模拟的腹腔穿刺术场景下讲解与示范相结合,突出重点,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讲解示范。模拟场景可以标准化病人或者学生扮演病人和病人家属,尽可能接近临床情景。

3.分组在模型上进行模拟腹腔穿刺术训练。

【适应证】

1.抽取腹腔积液进行各种实验室检验,以便寻找病因,协助临床诊断。.

2.对大量腹水引起的严重胸闷、气促、少尿等症状,使患者难以忍受时,可适当抽放腹水以缓解症状,一般每次放液不超过3000~6000ml 。

3.腹腔内注射药物,注射抗生素如卡那霉素、链霉素或庆大霉素,注射化疗药物等如环磷酰胺、塞替派、丝裂霉素等,以协助治疗疾病。

【禁忌症】

1.有肝性脑病先兆者,卵巢囊肿,包虫病者,禁忌腹腔性穿刺放腹水。

2.有出血倾向者慎重操作。

【器械准备】

腹腔穿刺术模型、腹腔穿刺包1 个(包括腹腔穿刺针、消毒孔巾、消毒纱巾、血管钳、细菌培养管等)、无菌手套2副、弯盘1个、局麻药(利多卡因100mg)1支、5ml和20ml 注射器各1 支、消毒液(安尔碘)、砂轮、油性画线笔、棉签、胶布、酒精灯等。

【术前准备】

详细了解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功能、血氨等)。向患者和(或)法定监护人说明腹腔穿刺的目的、意义、安全性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简要说明操作过程,解除患者的顾虑,取得配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操作步骤】

1.穿刺前先嘱患者排空尿液,以免穿刺时损伤膀胱。

2.放液前应测量腹围、脉搏、血压和检查腹部体征,以便观察病情变化。

3.扶患者坐在靠椅上,或平卧、半卧、稍左侧卧位。

4.选择适宜穿刺点一般常选于左下腹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 交界处,也有取脐与耻骨联合上缘间连线的中点上方lcm 、偏左或右1.5cm 处,或侧卧位脐水平线与腋前线或腋

中线之延长线的交点处。对少量或包裹性腹水,常须 B 超指导下定位穿刺。

5.将穿刺部位常规消毒,带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自皮肤至腹膜壁层用0.5%利多卡

因逐层作局部浸润麻醉。

6.术者左手固定穿刺处皮肤,右手持针经麻醉处垂直刺入腹壁,待针锋抵抗感突然消失时,表示针尖已穿过腹膜壁层,即可行抽取和引流腹水,并置腹水于消毒试管中以备做检验用,诊断性穿刺可直接用无菌的20ml 或50ml 注射器和7 号针头进行穿刺。大量放液时可用针尾连接橡皮管的8号或9 号针头,助手用消毒血管钳固定针头病夹持橡皮管,用输液夹子调整放液速度,将腹水引流入容器中计量或送检。腹水不断流出时,应将预先绑在腹部多头绷带逐步收紧,以防腹压骤然降低,内脏血管扩张而发生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等现象,放液结束后拔出穿刺针,盖上消毒纱布,并用多头绷带将腹部包扎,如遇穿刺孔继续有腹水渗漏时,可用蝶形胶布或涂上火棉胶封闭。

【术后处理】

嘱患者卧床休息半小时,必要时腹带压迫防止腹水增加,观察病情、生命体征及穿刺伤口变化情况。

整理用物,医疗垃圾分类处置,标本及时送检,并作详细穿刺记录。【注意事项】

1.有肝性脑病先兆者,包虫病,卵巢囊肿者,禁忌腹腔性穿刺放腹水。

2.术中密切观察患者,如有头晕、心悸、恶心、气短、脉搏增快及面色苍白等,应立即停止操作,并进行适当处理。

3.放液不宜过快、过多,肝硬化患者一次放液一般不超过3000ml ,过多放液可诱发肝性脑病和电解质紊乱。但在补充大量白蛋白的基础上,一般放腹水1000ml 补充白蛋白6 ~

8g,也可以大量放液。

4.放腹水时若流出不畅,可将穿刺针稍作移动或稍变换体位。

5.大量腹水患者杂,为防止腹腔穿刺术后腹水渗漏,在穿刺时即应注意勿使自皮肤到腹膜壁层的针眼位于一条直线上,方法是当针尖通过皮肤到达皮下后,即在另一手协助下,稍向周围移动一下穿刺针头,尔后再向腹腔刺入。

6.术后应严密观察有无出血和继发感染的并发症。注意无菌操作,以防止腹腔感染。

三、腰椎穿刺术

腰椎穿刺术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常用于检查脑脊液的性

质,对诊断脑膜炎、脑炎、脑血管病变、脑瘤等神经系统疾病有重要意义。也可测定颅内压力和

了解蛛网膜下腔是否阻塞等,有时也用于鞘内注射药物治疗颅内疾病。

【适应证】:

1.诊断

(1)采集脑脊液化验,以协助诊断。

(2)测定颅内压力,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

(3)施行脊髓腔造影或气脑造影。

2.治疗

(1)鞘内注射药物(抗生素、抗癌药等)。

(2)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可酌情少量多次放脑脊液,以达到引流及减轻粘连的目的。【禁忌证】

1.颅内压显著增高,视乳头水肿时穿刺易致脑疝,若诊断或治疗必需时,应先脱水降颅压,以细针穿刺,缓慢放出脑脊液(针芯勿全部拔出)数滴到1ml,以免发生意外,

2.穿刺部位软组织感染或脊椎畸形等。

3.休克或全身极度衰竭。

【方法】

1.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面垂直,头部尽量向前胸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

使躯干尽可能弯曲呈弓形,或由助手在术者对面用一手挽患者头部,另一手挽双下肢腘窝处

并用力抱紧,使脊柱尽量后凸以增宽椎间隙,便于进针。

2.确定穿刺点,通常以双侧髂嵴最高点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会处为穿刺点,此处,相当于第3~4 腰椎棘突间隙,有时也可在上一或下一腰椎间隙进行。

3.常规消毒皮肤后戴无菌手套、盖洞巾,用2%利多卡因自皮肤到椎间韧带作逐层局部

麻醉。

4.术者用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腰穿针(套上针芯)以垂直背部、针尖稍斜向头部的方向缓慢刺入,成人进针深度约4~6cm,儿童约2~4cm。当针头穿过韧带与硬脊膜时,有阻力突然消失(落空感)。此时可将针芯慢慢拔出(以防脑脊液迅速流出,造成脑疝),可见脑脊液流出。

5.放液前先接上测压管测量压力。正常侧卧位脑脊液压力70 ~180mmH 2O (0.098kPa=10mmH 2O)或40~50 滴/分钟。若继续作压颈试验( Queckenstedt 试验),可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即在测初压后,由助手先压迫一侧颈静脉约10 秒,再压另一侧,最后同时按压双侧颈静脉。正常时压迫颈静脉后,脑脊液压力立即迅速升高一倍左右,解除压

迫后10~20 秒,迅速降至原来水平,称为梗阻试验阴性,示蛛网膜下腔通畅;若压迫颈静脉后,不能使脑脊液压升高,称为梗阻试验阳性,示蛛网膜下腔完全阻塞;若施压后压力缓慢上升,放松后又缓慢下降,示有不完全阻塞。但是,有颅内压增高者,禁作此试验。

6.撤去测压管,收集脑脊液2~5ml 送常规生化检查或其它特殊检查;如需作培养时,应用无菌试管留标本。

7.术毕,将针芯插入后一起拔出穿刺针,局部碘酒消毒,覆盖消毒纱巾,用胶布固定。

8.去枕平卧4~6 小时,以免引起术后低颅压头痛。

【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禁忌症,凡疑有颅内压升高者必须先做眼底检查,如有明显视乳头水肿或有脑疝先兆者,禁忌穿刺。凡患者处于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以及局部皮肤有炎症、颅后窝有占位性病变者均列为禁忌。

2.穿刺时患者如出现呼吸、脉搏、面色异常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操作,并作相应处理。

3.鞘内给药时,应先放出等量脑脊液,然后再等量置换性药液注入。

四、骨髓穿刺术

骨髓穿刺术( bone marrow aspiration )是采集骨髓液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查、造血细胞培养、细胞遗传学分析及病原生物学等检查的一种诊疗技术,以协助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和

预后判断。

【学习目的】

1.掌握骨髓穿刺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2.掌握骨髓穿刺术穿刺点的选择。

3.训练掌握骨髓穿刺术的操作方法及步骤。

4.了解骨髓穿刺术的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

1.观看多媒体视频教学。

2.在模拟的骨髓穿刺术场景下讲解与示范相结合,突出重点,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讲解示范。模拟场景可以标准化病人或者学生扮演病人和病人家属,尽可能接近临床情景。

3.分组在模型上进行模拟骨髓穿刺术训练。

国际2019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解读

---------------------------------------------------------------最新资料推荐------------------------------------------------------ 国际2019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解读 2010 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解读 1 0.18,美国心脏病学会公布了期待已久的 201 0 年心肺复苏指南,本次指南主体结构与2005 指南基本相似,本人最关心的几个最主要变化是: 1 .生存链: 由 2005 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 (1)早期识别与呼叫;(2)早期 CPR: 强调胸外心脏按压,对未经培训的普通目击者,鼓励急救人员电话指导下仅做胸外按压的 CPR;(3)快速除颤(如有指征);(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LS);(5)完整的心脏骤停后处理。 2.几个数字的变化: (1 )胸外按压频率由 2005 年的 1 00 次/min 改为至少 1 00 次/min (2)按压深度由 2005 年的 4-5cm 改为至少 5cm (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 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 ABC改变为CAB 即胸外按压、气道和呼吸(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 CPR (6)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 PEA者常规使用阿托品(7)维持 ROSC的血氧饱和度在94%-98% (8)血糖超过 1 0mmol/L 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9)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 5s 3.整合修 1 / 6

心肺复苏的讲解与步骤

导入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明显增多,各种“天灾人祸”如:地震、水灾、火灾等也接触不断地发生,所以,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日常生活中危重急症,还要各种意外伤害,突发事件,这也就要求我们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利人利己。今天我就向大家讲解两方面的急救知识,一心肺复苏,二是伤口包扎。 正题: 心肺复苏即我们经常所说的人工呼吸,但那是不全面的,下面我为大家展示一下正确的心肺复苏: ①:适应症:心肺复苏适用于由急性心肌梗塞,脑卒中,严重创伤。电击伤,溺水,挤压伤,踩踏伤,中毒等多方面原因引起的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员 ②目的:在心跳呼吸骤停后4分钟内开始正确的心肺复苏,8分钟内开始高级生命支持者,生存希望越大,同时减少“植物人”的发生。 黄金时间为4min 现场及时开展有效的抢救非常重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掌握心肺复苏技术。 改正之处:①摆放复苏体位,仰卧人与硬木板床上或地上,要求患者头颈,躯干在同一纵轴上,肢体无扭曲。 ②按压幅度:胸骨下陷至少5cm,婴儿和儿童的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1/3 频率:至少100次/分钟 姿势:掌根重叠,双手指交叉抬起,双肘关节伸直,操作者体重,臂力。肘力垂直向下用力。每次按压后确保胸壁回弹到原处。 查看口腔:异物,义齿(假牙),纱布盖住口鼻部。 仰头抬颌法:抢救者一手的小鱼际置于患者前额,用力向后压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指示,中指置于患者下颌骨(下巴)下方,将下巴向上抬起,捏住鼻孔进行吹气,吹气要缓慢,大约1S 打电话的技巧: ①打电话人的电话号码,姓名,伤员性别,年龄,姓名,联系方式 ②准确地点或明显标志,附近街道。 ③伤员目前情况 ④突发事件时,说明伤害性质,严重程度,受伤人数, ⑤现场采取的补救措施 ⑥询问无异议再挂断电话 心肺复苏有效表现: ①面色,口齿由苍白,青紫变红润。 ②恢复可探知的脉搏搏动,自主呼吸 ③瞳孔由大变小,对光反射恢复 ④伤员病员眼球能活动,手脚抽动,呻吟

《2015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解读答案

1、《2015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更新指南》推荐,应每()分钟轮换按压者,以避免 疲劳 第一个 A、5 B、4 C、3 D、2 2、ENCO2是指() A、呼气初呼出二氧化碳分压 B、吸气末吸入氧分压 C、呼气末呼出二氧化碳分压 D、吸气初吸入氧分压 3、《2015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更新指南》推荐,如果使用双相波除颤,首次使用的能 量为()J A、250-360 C、220-250 D、120-200 4、以下对于《2015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更新指南》中有关肾上腺素的使用推荐,错误 的是() A、对可除颤心律,早期给肾上腺素无益,但晚给肾上腺素有负面效果 B、发生不可除颤性心脏骤停后,不应立即给予肾上腺素 C、对不可除颤心律,3项研究表示,早期给肾上腺素改善出院存活率 D、如评估完整神经功能出院存活率,对可除颤与不可除颤心律早期给肾上腺素其效益不同 5、高级心肺复苏患者预后判断最敏感的检查是() A、肺活量

B、氧分压 C、潮气末CO2 D、肺通气量 6、《2015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更新指南》中推荐,对CPR、除颤及升压药治疗无反 应的VF/pVT考虑使用() A、胺碘酮 B、硫酸镁 C、利多卡因 D、比索洛尔 7、《2015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更新指南》不推荐大剂量即()mg/kg肾上腺素为心 脏骤停常规治疗 A、0.05-0.1 B、0.1-0.2 C、0.3-0.4 D、0.5-0.7 8、以下对于《2015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更新指南》中有关类固醇的使用推荐,错误的 是() A、院内心脏骤停,在骤停中联合使用血管加压素、肾上腺素与甲基强的松龙、骤停后使用氢化考的松,是可考虑的 B、尚无证据提出支持或反对IHCA病人常规单独使用类固醇的推荐意见 C、对OHCA病人,CPR期间使用类固醇具有肯定的益处 D、1项RCT与1项观察性研究评估OHCA类固醇的使用,如心脏骤停期间给予地塞米松,与安慰剂相比,并不改善出院存活率与ROSC 9、β-肾上腺能阻滞剂提高儿茶酚胺活性,可诱发() A、心律失常 B、心力衰竭 C、高血压

心肺复苏教案

江苏省职业学校专业课程“两课”评比(2014年度) 教案设计 心肺复苏术

目录 一、教材简析 (01) 1、教材选用 (01) 2、教学地位 (01) 4、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确定 (01) 二、学情分析 (01) 三、教法、学法的选择 (01) 四、教学实施设计简述 (02) 五、教学实施设计(教案) (03) 六、附件一: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 09 七、附件二:心肺复苏评价标准-------------10

心肺复苏术 一、教材简析 (一)教材选用 选用的教材是傅一明主编的《急救护理技术》。它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二)教学地位 心肺复苏是本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是执业护士考证的重要内容,是临床护士必备的操作技能,也是医院选拔护理人才的重要考试项目。 (三)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确定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把 1、(明确心肺复苏 3 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掌握现场心肺复苏的方法及步骤, 总结归纳出徒手心肺复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制定为知识目标; 2、通过学习,学生要掌握正确实施现场心肺复苏术的技能目标; 3、在实训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救死扶伤的精神, 具有争分夺秒的抢救意识。 因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是具有一技之长的社会实用性人才, 所以把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步骤列为重点; 鉴于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和不足,我把急救意识的形成和急救技能的掌握列为难点。 二、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的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她们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一定的生命意识,已经接触生理、解剖、基护等学科,她们具有强烈的掌握救护技能,从而为服务社会的愿望。 三、教法与学法选择 教学过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理论1学时,实训1学时,技能竞赛1学时。理论讲授时采用任务驱动- 案例教学法,根据案例、明确任务,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可采用讲授—演示法,即边讲解边示教,不仅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训练习时,教师先做示范,然后学生分组进行仿真练习,最后通过学生竞赛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加重要。自主学习法,就是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条件。合作探究法是培养学生协调合作与沟通的能力,为学生在观察与造型方面的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达到学习效果:比如在操作时运用观察法等。 四、教学过程设计

心肺复苏演讲稿

徒手心肺复术 A.徒手心肺复苏术 一.现场急救处理 它是指一些意外伤害或急重病人在未到达医院前,得到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 你可曾知道: ?人类猝死87.7%发生在医院以外,没有医护人员参与抢救。 ?猝死人员有35 – 40 % 如经现场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可以挽救生命。 二.引起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 1.突然的意外事件:如触电、溺水、自缢、严重创伤、烧伤。 2.急性中毒:常见的有天然气、石油液化气、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药物和部分金属中毒等。 3.心血管疾病:如急性心肌梗塞、心绞痛、严重的心律失常、各种心肌疾病等。 4.严重代谢紊乱:如酸中毒、高血钾症、低血钾症、脱水等。 5.严重感染和休克:如败血症、过敏性休克、出血性休克等。 时间就是生命! 2.心跳、呼吸骤停的危害: 复苏的成功率与开始CPR的时间密切相关: 心搏骤停后CPR开始的时间CPR成功率 1分钟内>90% 4分钟内60% 6分钟内40% 8分钟内20%

>12分钟2-5% ?每耽搁1分钟,成功的把握就要下降7~10%,超过12分钟,生存率只有2~5% 3.心肺复苏的原则 ?1)立即进行(15-30秒内) ?2)就地抢救 ?3)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同步进行(强调早期心脏按压) 1)基础生命支持(BLS) (CAB) C 人工循环 A 开通气道 B 人工呼吸 徒手心肺复苏简易三步骤: 现场评估 ?在现场救助伤者,首要的问题是评估现场是否有潜在的危险。?如有危险,应尽可能解除。例如,在交通事故现场设置路障,在 火灾现场需防止房倒砸伤。还要注意到意外事故的成因,防止继发意外发生。 判断呼吸心跳停止 ?1.意识丧失: ?2.呼吸停止: ?3.心跳停止: 确认四周环境的安全后

心肺复苏新标准操作流程CPR讲解

心肺复苏国际新标准操作流程CPR 首先评估现场环境安全 1、意识的判断: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问:“喂!你怎么了?”告知无反应。 2、检查呼吸:观察病人胸部起伏5-10秒(1001、1002、100 3、100 4、1005…)告知无呼吸 3、呼救:来人啊!喊医生!推抢救车!除颤仪! 4、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告之无搏动(数1001,1002,1003,1004,1005…判断五秒以上10秒以下)。 5、松解衣领及裤带。 6、胸外心脏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处),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深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125px) 7、打开气道:仰头抬颌法。口腔无分泌物,无假牙。 8、人工呼吸:应用简易呼吸器,一手以“CE”手法固定,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ml,频率10-12次/分。 9、持续2分钟的高效率的CPR:以心脏按压:人工呼吸=30:2的比例进行,操作5个周期。(心脏按压开始送气结束) 10、判断复苏是否有效(听是否有呼吸音,同时触摸是否有颈动脉博动)。

11、整理病人,进一步生命支持。 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1、将重点继续放在高质量的CPR上 2、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区别于大约100次/分) 3、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 ㎝ 4、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 5、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6、避免过度通气 心肺复苏= (清理呼吸道) + 人工呼吸+ 胸外按压+ 后续的专业用药 据美国近年统计,每年心血管病人死亡数达百万人,约占总死亡病因1/2。而因心脏停搏突然死亡者60-70%发生在院前。因此,美国成年人中约有85%的人有兴趣参加CPR初步训练,结果使40%心脏骤停者复苏成功,每年抢救了约20万人的生命。心脏跳动停止者,如在4分钟内实施初步的CPR,在8分钟内由专业人员进一步心脏救生,死而复生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时间就是生命,速度是关键,初步的CPR按ABC进行。 先判断患者有无意识。拍摇患者并大声询问,手指甲掐压人中穴约五秒,如无反应表示意识丧失。这时应使患者水平仰卧,解开颈部钮扣,注意清除口腔异物,使患者仰头抬颏,用耳贴近口鼻,如未感到有气流或胸部无起伏,则表示已无呼吸。 A(airway):保持呼吸顺畅 B(breathing):口对口人工呼吸

《临床技能操作指导》(四大穿刺+心肺复苏)资料讲解

第三章基本操作 第一节内科(诊断)基本操作技能 一、胸膜腔穿刺术 胸腔穿刺术,即胸穿,常用于检查胸腔积液的性质、抽液减压或通过穿刺胸膜腔内给药。【学习目的】 1.掌握胸膜腔穿刺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2.掌握胸膜腔穿刺术穿刺点的选择。 3.训练掌握胸膜腔穿刺术的操作方法及步骤。 4.了解胸膜腔穿刺术的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 1.观看多媒体视频教学。 2.在模拟的胸膜腔穿刺术场景下讲解与示范相结合,突出重点,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讲解示范。模拟场景可以标准化病人或者学生扮演病人和病人家属,尽可能接近临床情景。 3.分组在胸膜腔穿刺术模型上模拟临床胸膜穿刺术进行训练。 【适应症】 1.抽胸膜腔积液作化验及病理检查,以确定胸膜腔积液的性质及病原,协助诊断。 2.治疗性抽吸胸膜腔积气、积液或积血,解除压迫症状。 3.胸膜腔内注射药物。 4.胸膜腔积脓行胸膜腔灌洗治疗。 【禁忌症】 1.有出血倾向者。 2.穿刺局部皮肤有感染者。 3.既往胸膜穿刺曾发生过严重的胸膜反应者。 4.体质衰弱、病情危重难于耐受操作者。 5.不配合者。 【器械准备】 胸膜腔穿刺术模型、胸腔穿刺包1个(包括消毒孔巾、带胶皮管的胸穿针、血管钳、消毒纱巾、标本容器等)、无菌手套2副、弯盘1个、局麻药(利多卡因100mg)1支、5ml 和50ml注射器各1支、消毒液(碘伏)1瓶、砂轮1枚、油性画线笔1支、棉签1包、胶

布1卷、椅子1把、痰盂1只。如需胸腔内注射药物,应准备好所需药物及注射器。 【术前准备】 详细了解病史,参阅患者胸部X线或CT片,包裹性胸腔积液可结合X线或超声检查确定穿刺点。进行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等。 向患者和(或)法定监护人说明胸膜腔穿刺的目的、意义、安全性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简要说明操作过程,解除患者的顾虑,取得配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嘱患者如有痰,术前咳出,术中尽量不要咳嗽或深呼吸,如需咳嗽先示意。术前告知患者练习发哼哼声,以便在抽液或抽气时配合医师的操作。 对精神过度紧张者术前半小时可口服地西泮10mg或可待因30mg。 如使用1%普鲁卡因作局部麻醉,使用前应作皮肤过敏试验。 穿刺室或操作室消毒。 确保穿刺部位标记(B超或X线定位下)正确,核查器械准备是否齐全。 熟悉操作步骤,术者及助手常规洗手,戴好帽子和口罩。 【操作步骤】 1.嘱患者取坐位面向椅背,两前臂伏于前臂上。不能起床者可取半卧位,患侧前臂上举抱于枕部。 2.穿刺点应根据胸部叩诊选择实音最明显的部位进行(胸液多),一般选择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必要时也可选择腋中线第6~7肋间或腋前线第5肋间。穿刺前应结合X线或超声波检查定位,穿刺点可用龙胆紫的棉签在皮肤上作标记。 3.常规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覆盖消毒洞巾。 4.用2%利多卡因在下一肋骨上缘的穿刺点自皮至胸膜层进行局部浸润麻醉。 5.术者以左手示指与中指固定穿刺部位的皮肤,右手将穿刺针后的胶皮管用血管钳夹住,然后进行穿刺,再将穿刺针在麻醉处缓缓刺入,当针锋抵抗感突然消失时,再接上注射器,松开止血钳,抽吸胸腔内积液,抽满后再次用血管钳夹闭胶管,尔后取下注射器,将液体注入弯盘中,以便记量或送检。助手用血管钳协助固定穿刺针,以防针刺入过深损伤肺组织。也可用带三通活栓的穿刺针进行胸膜腔穿刺,进入胸膜腔后转动三通活栓使其与胸腔相通,进行抽液。注射器抽满后,转动三通活栓使其与外界相通,排出液体。根据需要抽液完毕后可注入药物。 6.需进行药物治疗时,可在抽液完毕后将药物经穿刺针注入。可于抽液后,将药物稀释

心肺复苏教案(一)讲课稿

《心肺复苏》

【导入新课】:(5分钟) 案例一:2003年6月26日,喀麦隆国家足球队国脚维维安福参加了本队与哥伦比亚队的联合会杯半决赛,当比赛进行到第72分钟时,维维安福心脏病突发猝然摔倒在比赛场地的中圈里。随后28岁的维维安福被担架抬出赛场,并立即送往医疗中心进行急救,可惜经45分钟抢救无效后辞世。(结合播放相关报道的图片,并援引北京青年报的评论进行讲述) 案例二:2011年X月X日,某矿地面车间职工李某在操作台旁突然之间倒地,在矿急救站急救人员未抵达现场前,围观人员在无人懂得急救知识的情况下,仅对李某采取掐人中的方法急救,但因施救方法不得当最终未能挽回该名刚参加工作的年轻职工的生命。(由教师直接讲述) 由两起案例引出以下几个问题让学员进行思考,并随着问题的解答开始讲解: 1.为什么案例一里的球员经过抢救后没有被救活? 2.案例二中现场有人采取掐人中的方法进行抢救,这种急救方法是否合适? 3.通过两个案例,假如你在现场,你会怎么做? 【教学过程】 一、心肺复苏的重要性(4分钟) (由教师结合数据图片进行讲解,学员以听课为主) 提问1:为什么案例一里的球员经过抢救后没有被救活?

回答1:因为没有及时的现场施救。 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当发生溺水、中毒、触电、意外撞击或其他一些意外紧急情况时,如果专业医护人员尚未赶到现场,那么现场人员对伤员及时开展正确、有效的施救显得多么的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生命。 有数据表明,当人们遭遇上述意外情况时,一旦发生心跳骤停、呼吸停止时:(此处插入数表辅助进行讲解) 在4分钟以内进行心肺复苏,存活率达到43%-53% 在8分钟以内进行心肺复苏,存活率达到10% 在10分钟以内进行心肺复苏,存活率达到0% 所以,抢救生命的黄金时间是4-6分钟。 二、心跳骤停的判断(6分钟) 提问2:案例二中现场有人采取掐人中的方法进行抢救,这种急救方法是否合适? 回答2:不合适,没有采取正确的急救方法。应该进行一些简单的伤情判断后再选择正确的急救方法。(在此找学员回顾伤情判断依据,即从意识、呼吸、心跳、瞳孔等判断伤员的伤情,由此引入心跳骤停的判断依据) 1.突然意识丧失,面色死灰 2.瞳孔散大 3.呼吸停止或成喘息样呼吸 4.大动脉搏动消失

心肺复苏的讲解与步骤

心肺复苏的讲解与步骤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导入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明显增多,各种“天灾人祸”如:地震、水灾、火灾等也接触不断地发生,所以,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日常生活中危重急症,还要各种意外伤害,突发事件,这也就要求我们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利人利己。今天我就向大家讲解两方面的急救知识,一心肺复苏,二是伤口包扎。 正题: 心肺复苏即我们经常所说的人工呼吸,但那是不全面的,下面我为大家展示一下正确的心肺复苏: ①:适应症:心肺复苏适用于由急性心肌梗塞,脑卒中,严重创伤。电击伤,溺水,挤压伤,踩踏伤,中毒等多方面原因引起的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员②目的:在心跳呼吸骤停后4分钟内开始正确的心肺复苏,8分钟内开始高级生命支持者,生存希望越大,同时减少“植物人”的发生。 黄金时间为4min现场及时开展有效的抢救非常重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掌握心肺复苏技术。 改正之处:①摆放复苏体位,仰卧人与硬木板床上或地上,要求患者头颈,躯干在同一纵轴上,肢体无扭曲。 ②按压幅度:胸骨下陷至少5cm,婴儿和儿童的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1/3 频率:至少100次/分钟 姿势:掌根重叠,双手指交叉抬起,双肘关节伸直,操作者体重,臂力。肘力垂直向

下用力。每次按压后确保胸壁回弹到原处。 查看口腔:异物,义齿(假牙),纱布盖住口鼻部。 仰头抬颌法:抢救者一手的小鱼际置于患者前额,用力向后压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指示,中指置于患者下颌骨(下巴)下方,将下巴向上抬起,捏住鼻孔进行吹气,吹气要缓慢,大约1S 打电话的技巧: ①打电话人的电话号码,姓名,伤员性别,年龄,姓名,联系方式 ②准确地点或明显标志,附近街道。 ③伤员目前情况 ④突发事件时,说明伤害性质,严重程度,受伤人数, ⑤现场采取的补救措施 ⑥询问无异议再挂断电话 心肺复苏有效表现: ①面色,口齿由苍白,青紫变红润。 ②恢复可探知的脉搏搏动,自主呼吸 ③瞳孔由大变小,对光反射恢复 ④伤员病员眼球能活动,手脚抽动,呻吟

心肺复苏培训讲义

国华中医院 心肺复苏技术培训 心脏骤停是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领域中最危急的情况之一,表现为心脏机械活动突然停止,患者对刺激无反应,无脉搏,无自主呼吸或濒死叹息样呼吸,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常致患者即刻死亡,即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 我国SCD的发生率为每年41.84/10万(0.04%),以13亿人口推算,我国每年发生SCD 54.4万例。 心脏骤停的原因 1.心源性原因: 冠心病---主要原因; 非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病; 心肌疾病; 主动脉疾病; 瓣膜性心脏病; 其它。 2.非心源性疾病: 呼吸停止; 严重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 药物中毒或过敏; 麻醉和手术意外; 意外事件:电击、雷击、溺水等; 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和中毒;

其它:临床诊疗技术操作等。 心脏骤停分类 1.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最常见(77-84%) 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复苏成功率高。 ECG:QRS波群消失,代之以振幅与频率极不规则的颤动波,频率为200-500次/分。 2.无脉室速(Pulseless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3.心室停顿 较常见(16-26%) 多见于麻醉、手术意外和过敏性休克; 其心脏应激性降低,复苏成功率低。 4.心电机械分离(pulseless electrical activity) ECG为宽大畸形、低振幅的QRS波,频率20-30次/分,但心脏并无有效的泵血功能,血压和心音均测不到; 极少(5-8%) 常为终末期心脏病,心泵衰竭; 心脏应激性极差,复苏十分困难。 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 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 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 心音消失;

国际标准2010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2010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解读 10.18,美国心脏病学会公布了期待已久的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本次指南主体结构与2005指南基本相似,本人最关心的几个最主要变化是: 1.生存链: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1)早期识别与呼叫;(2)早期CPR:强调胸外心脏按压,对未经培训的普通目击者,鼓励急救人员电话指导下仅做胸外按压的CPR;(3)快速除颤(如有指征);(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LS);(5)完整的心脏骤停后处理。 2.几个数字的变化: (1)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min改为“至少100次/min” (2)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 (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 (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CAB”即胸外按压、气道和呼吸 (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 (6)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PEA者常规使用阿托品 (7)维持ROSC的血氧饱和度在94%-98% (8)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 (9)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s 3.整合修改了BLS和ACLS程序图 高质量CPR的重要性进一步被强调: 持续的高频率、高冲动按压决定预后,实际的按压次数和存活率有密切关系,同时要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避免过度通气。人工操作很难保持要求的频率与幅度,如不能迅速恢复应尽可能轮换操作者或使用机械。为减少按压中断,也有必要使用粘附除颤电极。这次指南里特别推荐了定量分析的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监测用于指导CPR以及估计预后,这是一个对临床相当有帮助的项目,有了它就不必检查脉搏判断是否有自主循环,避免了在无脉电活动时没有及时开始CPR或过早停止CPR,还对判断气管插管位置是否正确通气量是否合适有重大意义。 我觉得贯彻2010复苏指南最重要的还是向大众普及及时呼叫EMS和CPR的知识,否则医生还是无法挽救失去了抢救时机的病人。中国红十字会和中华医学会不能忽视这方面的工作,要在大量公共场所张贴急救链示意图。同时指南明确了EMS接报中心有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电话指导旁观者的判断与救护。绝大多数的原发心脏骤停发生在院外,强调一旦怀疑心脏停止,旁观者就要做到立即压、使劲压、不断压,不要犹豫,不要有不必要的担心,在城市,给出警警车配备AED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急救本来就应该运用全社会的资源,绝不仅仅是医生的责任。 在复苏程序方面弱化了原发心脏骤停时人工呼吸的紧迫性,绝不是说弱化了人工呼吸的重要性,相反,这是没有解决的难题,基于现实退而求其次,以免什么都做不好。是否可以向中国大众推荐使用

心肺复苏解说词

心肺复苏解说词 第一步:确保现场活动安全,然后迅速来到病人身边双膝跪下,操作现场要求一条腿膝盖对这病人肩头,另一条腿膝盖对这病人肚脐,双腿分开 第二步:判断意识启动现场急救程序 大声呼喊:同志你怎么啦?你怎么啦?(轻怕双肩,呼唤双耳,不要过分摇晃病人头部和身体),同时120或999电话,招呼身边的人帮忙。 病人姿势:病人去枕平卧躺在坚实的地面上或者在其背部垫一块硬板(过软的物质会影响胸外按压的效果)。同时侧脑,清楚口腔异物(假牙等) 第三步:开放气道:压额提颌法:一只手的鱼际压住病人的前额,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放在病人下颌骨中点,旁开1-2厘米的骨性部位,不要放在软组织上,使病人后仰,下颌骨的直线和地面垂直。注意:勿过度后仰防治损伤颈椎。保持姿势进行下一步抢救。(颈椎损伤用双手抬颌发法) 第四部:判断呼吸 一看:面色、形态、瞳孔,注意胸腹有无起伏 二摸:检查颈动脉搏动。位置位于喉结与胸锁乳突肌之间的位置 三感觉:用脸颊和耳侧来感觉病人口腔有无气流通过 判断过程为10秒,现场数数:1001、1002、1003-----1010,

若发现病人没有自主呼吸,立刻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二次。吹起方法:捏住病人鼻孔,用自己的嘴包住病人的嘴,深吸一口气,然后深而快的向病人的口内吹气,吹气时间为1秒,以病人的胸廓有起伏为准。(如果有简易呼吸器更为方便)。注意:自使至终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位置。 第五步:胸外心脏按压 确认病人没有呼吸恢复的情况下,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按压位置胸骨柄中下三分之一处,或者剑突上2.5-5厘米处。按压方法:抢救者一个手掌放在按压部位,另一个手掌放在手背上,两手平行重叠,且手指交叉互握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抢救者双臂应绷直,双肩中点垂直于按压部位,利用上半身体重和肌肉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使胸骨下陷,成人4-5厘米,儿童3厘米。注意:按压始终平稳、均匀有规律的进行,不能用冲击式猛压和跳跃式按压,放松时定位的手掌根部不要离开按压部位。成人按压80---100次∕分,呼吸12—20次∕分。 注意:按压和吹气按一定比例协调进行,按压30次,吹气2次,每2分钟看反应(也就是5个30下,吹了5次两口气),如果病人没有呼吸和任何反应的话,要继续进行抢救。整个心肺复苏过程停顿不能超过10秒钟,有效的心外按压可以让心脏排血量达到正常心跳的20—30%,能保证一个人基本血液循环的最低需要。

心肺复苏操作相关知识点

心肺复苏操作相关知识点(参考) 一、什么是潮气量,正常值是多少?进行CPR人工呼吸时,为什么要主张低潮气量?潮气量(Tidal volume,VT)通常是指在静息状态下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正常情况下:成人:8-10ml/kg, 小儿:10-15ml/kg。 进行CPR人工呼吸时主张低潮气量是因为: 1低于正常潮气量(400~600ml)及低于正常呼吸频率可以使V/Q比值保持正常。 2潮气量过大,导致胸腔压力升高,回心血量下降,心排量减少,存活率下降 3潮气量过大,胃扩张,导致返流和误吸,横隔抬高,肺活动受限,肺顺应性下降。二、心肺复苏的原理?心脏泵机制学说: 在对胸腔挤压时,位于胸骨与脊柱之间的心脏被挤压,并推动血液向前流动。而当胸腔挤压解除时,心室恢复舒张状态,产生吸引作用,使血液回流,充盈心脏。胸腔泵机制学说:在对胸腔按压时,心脏仅是一个被动的管道。挤压胸腔增加了胸腔内静脉、动脉以及胸腔外动脉的压力,但胸腔外静脉的压力依然是低的,从而形成周围动静脉压力梯度,使血流从动脉前面流入静脉。胸腔按压松解后,胸腔内压力下降至零,静脉血回流入右心和肺。血流也从胸腔动脉反流回主动脉,但胸腔内动脉床容量较小,并且主动脉瓣关闭,反流的血量有限。三、心肺复苏的黄金时刻是多少?生命链的内容是什么 在死亡边缘的患者,BLS的初期4~10分钟是病人能否存活的最关键的“黄金时刻”,决定着抢救程序是否继续进行。所谓“生命链”,是指对突然发生的心搏骤停病人,所采取的一系列规律有序的步骤、规范有效的救护措施,将这些抢救序列以环链x形式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一个挽救生命的“生命链”(Chain of Survival)。生命链包括:早期呼救,早期心肺复苏,早期除颤,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四、呼吸皮囊使用的并发症?CPR的并发症?如何在操作中预防? 呼吸皮囊使用的并发症:胃扩张,气压伤,唇周损伤,窒息等。 CPR的并发症:肋骨骨折,胸骨骨折,血气胸,心肌损伤,肺挫伤,肝脏损伤,胸肋骨分离等 正确操作,潮气量避免过大,畅通气道,按压部位及深度正确。五、肾上腺素的药理作用,在CPR中经典的使用方法及副反应? 肾上腺素的药理作用:主要通过兴奋α受体,收缩外周血管,提高主动脉舒张压,增加冠脉灌注,同时收缩颈外动脉,增加脑血流量,有利于心脑的复苏,因此肾上腺素是治疗心脏骤停的首选药物。副反应:但是其β-肾上腺素能样作用是否有利于复苏尚有争议,因为该作用能增加心肌作功和减少心内膜下的血供。 适应症:心室静止,无脉性电活动(电一机械分离),室颤(细颤),无脉性室速用法:肾上腺素1mg静注,每3~5分钟一次。 六、胸外按压时为什么要尽量减少中断,而且中断时间不超过10秒? 《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强调有效的心脏按压的重要性,为使按压有效,按压应有力而快速,成人复苏按压为100次/分,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保证松开的时间与按下基本相同。按压中尽量减少中断,如中断应尽量少于10s。为了达到高质量心肺复苏,故避免按压的中断。 七、.新指南为什么主张按压-通气比值设置在30:2? 1.尽可能统一针对不同年龄患者的按压、通气比值以便记忆和掌握。 2.有效的CPR必须维持一定的冠脉和挠血流,因频繁通气导致胸外按压的中断可引起冠脉灌下降,降低复苏成功率 3.急救人员实施CPR时存在通气过度现象,对复苏不利,并因此引起胸外按压中断,导致按压次数不足。

心肺复苏教案54929

心肺复苏技术训练教案 作业提要 课目:心肺复苏技术 目的:通过训练,使同志们掌握心脏骤停者的急救技能,为伤员赢得救治时间,从而达到降低战斗减员的目的。 授课人:xxx 内容:心肺复苏技术 方法:理论提示、讲解示范、组织练习、小结讲评 时间:1小时 地点:训练场 要求:1.认真听讲,仔细观看示范; 2.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严格遵守训练场纪律。 作业进程 作业准备 1.带队进入训练场,调整训练队形 2.清点人数,整理着装,向在场的首长报告 3.宣布作业提要 作业实施 1、判断呼吸和脉搏 2、胸外按压 3、开放气道 4、人工呼吸 【理论提示】:心脏骤停有三个主要的临床表现:1、心脏机械活动突然停止(心音消失,动脉搏动消失)2、患者对刺激无反应

3、无自主呼吸或濒死喘息。其中心跳停止3秒钟表现为黑朦,心跳停止5-10秒钟表现为晕厥,心跳停止15秒钟表现为昏厥或抽搐,心跳停止45秒钟表现为-瞳孔散大,心跳停止1-2分钟表现为瞳孔固定,心跳停止4-5分钟表现为大脑细胞不可逆损害。所以争分夺秒是急救的关键,大量实践证明:4分钟内进行复苏者,可能一半人被救活。4--6分钟内进行复苏者,10%被救活。超过6分钟存活率仅4%。超过10分钟存活率几乎为0。 ? 【讲解示范】:首先是对心脏骤停者的判断,可以通过听呼吸和触脉搏的方法,以触摸颈动脉搏动为例,颈动脉位置:气管与颈部胸锁乳突肌之间的沟内。方法:一手食指和中指并拢,置于患者气管正中部位,男性可先触及喉结然后向一旁滑移约2-3cm,至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凹陷。 【组织练习】:两人一组,轮流充当伤员和救护员,按照讲解的动作要领,仔细体会。 【讲解示范】胸部按压 1、部位:胸骨下1/3交界处或双乳头与前正中线交界处 2、定位:用手指触到靠近施救者一侧的胸廓肋缘,手指向中线滑动到剑突部位,取剑突上两横指,另一手掌跟置于两横指上方,置胸骨正中,另一只手叠加之上,手指锁住,交叉抬起。 3、按压方法: 按压时上半身前倾,腕、肘、肩关节伸直,以髋关节为支点,垂直向下用力,借助上半身的重力进行按压。 4、频率:100次/分→至少100次/分 5、按压幅度:胸骨下陷4~5cm→至少5cm 压下后应让胸廓完全回弹 6、压下与松开的时间基本相等 7、按压-通气比值:30:2 【组织练习】:两人一组,轮流充当伤员和救护员,按照讲解的动作要领,仔细体会。 【讲解示范】开放气道 1、去除气道内异物:舌根后坠和异物阻塞是造成气道阻塞最常见原因。开放气道应先去除气道内异物。如无颈部创伤,清除口腔中的异物和呕吐物时,可一手按压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