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创新项目评价准则

中国质量协会社会团体标准

T/CAQ XXXXX—2016

质量创新项目评价准则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Quality Innovation Project

(征求意见稿)

201X-XX-XX发布201X-XX-XX实施

中国质量协会发布

T/CAQ XXXXX-201X

目次

前言

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评价要求

4.1新颖性

4.2实用性

4.3知识性

4.4顾客导向

4.5有效性

附录A(资料性附录)质量创新项目评价分值分配表

参考文献

I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所规定的起草规则编制。

本标准由中国质量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质量协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质量协会、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第十八研究所、神华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浙江大学、海尔集团、珠海格力电器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段永刚、吕青、田彤坤、赵建坤、刘凤松、乔玉京、孙永伟、熊伟、张德华、方祥建。

本标准要求系首次发布。

1

引言

为激发全社会创新热情,引导组织和个人科学地开展创新工作,有效地参与质量管理、质量改进和创新,特制定本标准。

2

质量创新项目评价准则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组织的产品、服务、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质量创新项目,指导组织科学、系统地开展创新活动。

本标准规定了质量创新项目的基本要求,可作为组织开展质量创新项目评价的依据。

本标准的附录A为质量创新项目评分指南。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明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3术语和定义

3.1

质量创新quality innovation

质量创新是以新的、突破性的方式满足或超越顾客等相关方需求的过程。

质量创新应具有新颖性、及时性、实用性且易实现,并以系统化的方式开展,满足相关方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提升了技术、社会或经营绩效。

4评价要求

4.1新颖性

4.1.1选题

4.1.1.1项目应来自顾客需求、组织战略,也可以来自技术革新、创意等,包括但不限于顾

客的当前或潜在需求、组织的业务发展、已有技术的新应用等。

4.1.1.2项目目标清晰、可测量,应有充分依据说明目标设定科学合理。

4.1.2创新水平

4.1.2.1项目应采用新的或显著不同的技术、方法,并与已有解决方案有明显区别。

4.1.2.2项目成果应形成组织的竞争优势,实现行业、国内或国际领先。

1

T/CAQ XXXXX-201X

4.1.3及时性

4.1.3.1项目应准确、适时地应对了顾客或市场新需求或即将增长的需求。

4.2实用性

4.2.1可实施

4.2.1.1项目系统地在组织内进行部署和实施。

4.2.1.2项目易于实施,符合组织人力、资金、技术、设备和材料等资源的配置能力。

4.2.2可推广

4.2.2.1项目具有组织内外,甚至是行业内外的实用推广价值,可为广泛学习、借鉴和使用。推广价值包括但不限于技术、产品的实物质量(包括外观质量)、管理、服务、标准、方法和工具

等方面。

4.2.2.2项目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能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4.2.3易用

4.2.3.1项目易于顾客和最终用户的使用。

4.3知识性

4.3.1创意或发现

4.3.1.1项目基于新的创意或发现。

4.3.1.2项目充分考虑创意和发现可能引入的风险。

4.3.2创新过程的可信性

4.3.3.1项目充分考虑和运用可利用的知识和技术资源,确保创意和创新具备理论基础。

4.3.2.2项目应运用质量创新的理论、技术、工具和方法。

4.3.3创新过程的系统性

4.3.2.1项目基于系统的开发过程,确保以多种方式有效地利用组织的知识和技术资源。

4.3.2.2项目应进行提炼和总结,将创意活动和创新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和技术整合入组织资源,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

4.4顾客导向

4.4.1理解顾客需求

4.4.1.1项目应明确其目标顾客(或利益相关方)。

2

T/CAQ XXXXX-201X

4.4.1.2项目应进行充分、科学的顾客需求分析,找出并明确描述关键需求点。

4.4.2满足顾客需求

4.4.2.1项目应充分满足顾客当前和(或)未来需求。

4.4.2.2项目应测量满足需求的程度。

4.4.3超越顾客期望

4.4.3.1项目应致力于超越顾客的期望。

4.4.3.3项目应说明超越顾客期望的程度。

4.5有效性

4.5.1目标达成

4.5.1.1说明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

4.5.1.2项目的实用性得到了实践的检验,可提供充分、有效的数据和证据。

4.5.2技术或经营绩效

4.5.2.1项目取得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标准或新规范等成果,以及与现有或同类项目比较

的结果。

4.5.2.2项目取得的财务、市场等经营结果,包括适当的比较结果。

4.5.3社会责任绩效

4.5.3.1项目取得的社会责任方面的绩效,包括但不限于对环境、公益、就业、消费者权益、法律道德等改善或提升。

4.5.3.2项目取得的促进利益相关方发展的绩效,包括但不限于对员工、股东、供应商等利益相关方的改善或提升。

3

质量创新项目评价分值分配表

T/CAQ XXXXX -201X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4

特性 条目 分值 新颖性 30 分

1 选题

-来自顾客需求、组织战略,或技术革新、创意等

-项目目标清晰、可测量,有充分依据说明目标设定科学合理 5 分 2 创新水平 -采用新的或显著不同的技术或方法,与已有方案有明显区别 -项目成果形成组织的竞争优势,实现行业、国内或国际领先

15 分 3 及时性 -准确、适时地应对了顾客或市场新需求或即将增长的需求 10 分 实用性 15 分

1 可实施

-系统地在组织内进行部署和实施 -易于实施,符合组织资源配置能力 5 分 2 可推广

-具有组织和行业内外的实用推广价值,可被学习借鉴 -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能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5 分 3 易用 -易于顾客和最终用户的使用 5 分 知识性 15 分

1 创意或发现 -基于新的创意或发现 -充分考虑创意和发现可能引入的风险 5 分

2 创新过程的可信性

-充分考虑和运用知识和技术资源,确保创意创新的理论基础 -应运用质量创新的理论、技术、工具和方法

5 分 3 创新过程的系统性 -基于系统的开发过程,以多种方式有效利用知识和技术资源 -提炼和总结创意创新过程的知识和技术,整合入组织资源 5 分 顾客 导向 25 分

1 理解顾客需求 -明确目标顾客(或利益相关方) -充分科学地分析顾客需求,找出并明确描述关键需求点

10 分 2 满足顾客需求

-充分满足顾客当前和(或)未来需求 -测量满足需求的程度

10 分 3 超越顾客期望

-致力于超越顾客的期望

-说明超越顾客期望的程度 5 分 有效性 15 分

1 目标达成 -说明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

-得到实践的检验,可提供充分、有效的数据和证据 5 分 2 技术或经营绩效

-新产品、新技术、新标准或新规范等成果,以及比较结果 -财务、市场等经营结果,以及比较结果。 5 分 3 社会责任绩效

-社会责任(环境、公益、就业、消费者权益等)方面的绩效 -促进利益相关方(员工、股东、供应商等)发展的绩效

5 分

T/CAQ XXXXX-201X

参考文献

[1]Quality Innovation Award Partner’s manual,Finnish Quality Association

[2]Assessment criteria of Quality Innovation Award2016,Finnish Quality Association

[3]2016instruction for filling in the application form,Finnish Quality Association

[4]IAQ Think Tank Application-2014,Gregory H.Waston

[5]Autonomous Irrigation Controller Application-2015,AutoAgronom Israel Ltd.

5

质量改善项目效果评估和管理创新计划

质量改善项目效果评估和管理创新计划 一、引言 质量改善项目是企业为提升产品或服务质量而实施的一系列活动,其有效性和管理措施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旨在介绍质量改善项目效果评估和管理的创新计划,以使企业能够更有效地评估项目效果和提供全面的改进方案。 二、评估指标体系设计 1. 项目目标和指标明确 在质量改善项目启动之初,就需要明确项目的目标和关键指标。例如,如果目标是提高产品质量,指标可以包括产品良品率、客户满意度等。明确的目标和指标有助于评估项目效果时进行对比分析。 2. 数据收集和统计 为了评估质量改善项目的效果,需要进行数据收集和统计工作。可以使用现有的质量管理软件或平台,收集和整理项目相关的数据。同时,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评估。 3. 效果评估方法选择 根据不同的质量改善项目,可以选择不同的评估方法。常用的方法包括对照组实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评估方法,以获取准确和可靠的评估结果。 三、项目效果评估

1. 对比分析 通过对比改善项目实施前后的数据,可以直观地评估项目的效果。例如,比较改善前后的良品率、成本控制等指标,来判断项目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 统计分析 除了对比分析,统计分析也是评估项目效果的重要手段。可以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改善项目对质量、成本、效率等方面的影响程度。 3. 客户满意度调查 通过向用户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收集用户对改善项目效果的评价和反馈。同时,还可以借助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对调查结果进行情感分析、关联分析等,以更深入地了解客户需求和满意度。 四、管理创新计划 1. 引入信息技术 通过引入信息技术,可以提高质量改善项目的管理效率和效果。可以建立项目管理平台,实现项目信息共享和实时监控,提高项目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2. 强化沟通与合作

项目评价指标

项目评价指标 项目评价指标是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估和监控的重要工具。它们是用来衡量项目 的进展、成效和可持续性的标准和指标。项目评价指标可以帮助项目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了解项目的实施情况,并提供有关项目的决策依据。在制定项目评价指标时,需要考虑项目的目标、目标受众、可行性和可衡量性等因素。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项目评价指标: 1. 成本效益比(Cost-Benefit Ratio):用于衡量项目的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该指标可以帮助决策者判断项目是否具有经济效益,以及是否值得投资。 2. 进度控制指标(Schedule Control Index):用于衡量项目的进度是否按计划 进行。该指标可以帮助项目管理者监控项目进展,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进度延迟的问题。 3. 质量指标(Quality Index):用于衡量项目交付的成果是否符合预期的质量 要求。该指标可以帮助项目管理者评估项目的质量管理水平,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项目质量。 4. 创新指标(Innovation Index):用于衡量项目是否具有创新性。该指标可以 帮助项目管理者评估项目的创新潜力,并提供有关创新管理的建议。 5. 风险指标(Risk Index):用于衡量项目面临的风险程度。该指标可以帮助 项目管理者评估和管理项目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6. 可持续发展指标(Sustainability Index):用于衡量项目对环境、社会和经济 的可持续影响。该指标可以帮助项目管理者评估项目的可持续性,并提供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除了上述常见的项目评价指标,根据具体项目的特点和需求,还可以制定其他适用的指标。在制定项目评价指标时,需要确保指标具有可衡量性、可比较性和可验证性,以便有效地评估和监控项目的进展和成效。 总之,项目评价指标是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估和监控的重要工具。通过制定合适的评价指标,可以帮助项目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了解项目的实施情况,并提供有关项目的决策依据。在制定项目评价指标时,需要考虑项目的目标、目标受众、可行性和可衡量性等因素,并确保指标具有可衡量性、可比较性和可验证性。

技术质量创新委员会工作准则及管理办法

北京泰华集团技术质量创新委员会工作准则 (试行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改进技术质量创新管理体系,准确描述各级技术质量管理规章制度,提高技术质量创新管理水平,将技术质量创新成果在实践中推广应用,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特制定此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技术质量创新委员会(以下简称为委员会)是依照本准则在泰华房地产开发集团内设立的委员会。 第三条委员会向总经理负责。执行公司总经理办公会的相关决议。以促进企业科技进步为基础工作,促进企业向创新型发展。 第四条委员会需按公司阶段性发展需求在不同层面、有针对性、不定期地研究相关工作并组织实施。对于工作计划需提请公司总经理研究批准。 第五条委员会在从事各种相关技术质量管理活动中,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与相关规范,并保证公司的合法权益受相关标准的保护,保证公司所属的技术质量管理工作达到规范要求,并持续改进的进行创新管理。 第六条委员会的设立必须经过集团公司总经理的签署同意,设立委员会必须依法制定委员会准则(即本准则)。委员会准则对集团、股东、高级管理人员、从事与技术质量和创新管理的相关人员具有约束力。 第七条委员会的活动范围由委员会准则规定,并依照集团相关管理制度登记。委员会可以修改其准则,改变活动范围,但是应当与集团相关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并进行传达。 第八条委员会主任由集团总工办主任担任,如果委员会主任有所变更,应按集团相关制度进行。 第九条委员会成员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集团制度与委员会准则,不得滥用委员会成员权利损害公司的利益。 第十条委员会成员滥用其权利给集团或者其他人员造成损失的,应当依照本准则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一条委员会的决议内容应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行业标准与相关规范和集团制度。否则无效。

项目质量标准与验收准则

项目质量标准与验收准则 项目质量标准与验收准则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用于确保项目交付物符合预期目标和标准的参考指南。本文将详细介绍项目质量标准与验收准则的定义、目的、制定过程以及实施方法。 一、定义 项目质量标准是指在项目管理中,用来衡量和评定项目交付物是否达到预期质量要求的规范和准则。它是基于客观标准和可量化指标,对于项目目标、任务和要求进行综合考虑的结果。 项目验收准则是对于项目交付物的验收标准和要求的规定。它是在制定项目计划的同时,根据项目目标和需求,确定项目阶段性和最终交付物的验收要求,以确保项目交付的质量和可接受性。 二、目的 项目质量标准与验收准则的主要目的是: 1. 确保项目交付物符合预期要求。通过制定明确的标准和准则,使项目团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所要求的质量要求完成项目交付物。 2. 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通过设定质量标准和验收准则,加强对项目质量的控制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3. 提高项目交付物的质量和可接受性。通过制定统一的质量标准和验收准则,使项目的交付物符合行业标准和规范,提高其可接受性和市场竞争力。 三、制定过程 项目质量标准与验收准则的制定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确定项目目标和需求。明确项目的目标和需求是制定项目质量标准与验收准则的基础。项目经理和相关团队成员需要充分了解客户需求,明确项目的交付要求和标准。 2. 分析和评估风险。在制定质量标准和验收准则时,需要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解决方案,以确保项目交付物的质量和可接受性。 3. 制定具体的标准和准则。根据项目目标和需求,制定具体可量化的标准和准则,对项目交付物的各个方面进行要求和评估。标准和准则应包括项目交付物的功能、性能、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 4. 内部评审和修订。制定完成后,需要进行内部评审和修订,确保质量标准和验收准则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相关团队成员可以提出意见和建议,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 5. 最终审批和发布。经过内部评审和修订后,项目质量标准与验收准则需要经过最终审批,并在项目团队内部进行发布和宣传,以确保项目成员对于标准和准则的理解和落实。

科技创新的评价机制与指标体系

科技创新的评价机制与指标体系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对于一个国家或 地区来说,建立科技创新的评价机制与指标体系是非常关键的。科技 创新评价机制可以帮助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更好地了解科技创新的 状况,为科技创新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引导。科技创新指标体系则是评 价科技创新成果和效果的重要工具,可以评估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水平。本文将探讨科技创新的评价机制与指标体系,从而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科技创新评价机制 科技创新评价机制是指为科技创新提供评价和监测的体系和机制。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评价主体:评价科技创新的机构和组织,包括政府科技部门、科 研院所、高校、企业等。这些评价主体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和独 立性,能够客观、准确地评价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效果。 2. 评价内容:评价科技创新的各个方面,包括科研项目、科研人员、科技成果等。评价内容应该具体、明确,能够全面反映科技创新的状 况和成果。 3. 评价方法:评价科技创新的方法和指标,包括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定量指标可以通过数据和统计分析来评价科技创新,如科研项目 的经费投入、发表的论文数量、申请的专利数量等;定性指标可以通 过专家评审和综合评估来评价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水平。

4. 评价结果:评价科技创新的结果和意义,包括科技创新的优势和 不足之处,以及可能的改进和促进措施。评价结果应该具有可操作性 和可执行性,能够为科技创新的决策和实践提供有效的指导。 二、科技创新指标体系 科技创新指标体系是评价科技创新成果和效果的指标体系。它主要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科技创新投入指标:反映科技创新的经费投入情况,包括科研经 费占GDP比重、企业研发投入占利润比重等。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一个 国家或地区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 2. 科技创新产出指标:反映科技创新的产出成果,包括发表的论文 数量、申请的专利数量、科技成果转化率等。这些指标可以评估科技 创新的质量和水平。 3. 科技创新影响指标:反映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和贡献,包 括科技创新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科技创新对就业的拉动效应等。这 些指标可以评估科技创新的实际效果和价值。 4. 科技创新环境指标:反映科技创新的环境和条件,包括科技创新 政策的完善程度、科技创新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等。这些指标可以评估 科技创新的可持续性和可发展性。 三、科技创新评价的重要性与挑战 科技创新评价是科技创新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依据,它可以帮助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更好地了解科技创新的状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和

项目评价指标

项目评价指标 项目评价指标是对项目进行评估和衡量的重要工具,它能够匡助项目管理人员了解项目的发展情况、效果和质量,为项目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将详细介绍项目评价指标的标准格式及其相关内容。 一、项目评价指标的标准格式 项目评价指标的标准格式通常包括指标名称、指标定义、指标计算方法、指标数据来源和指标分析。下面将对每一个部份进行详细说明。 1. 指标名称:指标名称应简明扼要地描述该指标所要评价的内容,具有明确的含义和表达能力。 2. 指标定义:指标定义是对指标进行准确定义和解释,确保评价人员对指标的理解一致。指标定义应包括指标的含义、范围和应用场景等。 3. 指标计算方法:指标计算方法是评价指标的核心部份,它描述了评价指标的具体计算方法和公式。指标计算方法应具备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4. 指标数据来源:指标数据来源是指评价指标所需的数据的来源,包括数据的获取方式、数据的采集周期和数据的可靠性等。数据来源应具备真实性、可靠性和时效性。 5. 指标分析:指标分析是对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和解读,揭示项目的优劣势和问题所在。指标分析应具备客观性、全面性和准确性。 二、项目评价指标的内容需求 项目评价指标的内容需求是根据具体项目的特点和目标来确定的,下面将以一个假设的建造项目为例,介绍项目评价指标的内容需求。

1. 工期指标:评价项目的发展情况和工期控制能力。包括工期完成率、工期延 误情况和工期变动情况等。 2. 质量指标:评价项目的质量水平和质量控制能力。包括质量合格率、质量问 题数量和质量改进情况等。 3. 成本指标:评价项目的成本控制能力和经济效益。包括项目总成本、成本偏 差和成本效益等。 4. 安全指标:评价项目的安全管理水平和事故情况。包括事故发生率、事故类 型和安全改进情况等。 5. 环境指标:评价项目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环境影响。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环境 监测数据和环境管理措施等。 6. 利益相关方满意度指标:评价项目对利益相关方的满意度和关系维护情况。 包括利益相关方满意度调查、关系维护措施和问题解决情况等。 7. 创新指标:评价项目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包括创新项目数量、创新成果 应用情况和创新效益等。 8. 可持续发展指标:评价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和社会效益。包括资源利用率、社会效益评估和可持续发展措施等。 三、案例分析 以某建造项目为例,假设该项目的目标是在规定工期内按照质量要求完成建造 工程。根据以上的项目评价指标标准格式和内容需求,可以给出以下的评价指标示例: 1. 工期指标: - 工期完成率:实际工期/计划工期

产品研发创新评分标准

产品研发创新评分标准 产品研发过程中的创新是保持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准确评价产品研发创新的水平,制定一套全面的评分标准是必要的。本文将介绍一种适用于产品研发创新评分的标准。 一、产品研发创新的定义 产品研发创新是指企业在设计、开发产品的过程中应用新的技术、思维方式、材料等方面的创新。通过创新,企业能够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并满足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 二、评分标准的目的 评分标准的目的是为了客观、准确地评价产品研发创新的水平,帮助企业提升研发能力,推动创新发展。评分标准将从技术创新、市场导向、团队合作、成果产出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1.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产品研发过程中最基础的创新方式。评分标准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 技术选型:评估企业在研发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是否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 - 技术应用:评估企业在研发过程中是否能够运用技术创新解决现有问题;

- 技术成果:评估产品研发过程中实际取得的技术成果,包括专利、技术证书等。 2. 市场导向 市场导向是企业研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角度。评分标准将重点关注 以下几个方面: - 客户需求:评估企业是否通过市场调研等方式准确把握客户需求; - 市场竞争:评估产品研发过程中是否进行了竞争对手的调研,有 针对性的进行技术创新; - 市场反馈:评估产品研发完成后的市场反馈情况,包括销售情况、用户反馈等。 3. 团队合作 团队合作是产品研发过程中一项重要的能力。评分标准将重点关注 以下几个方面: - 团队配备:评估企业是否有专门的研发团队,并具备相关的研发 经验; - 协作能力:评估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能力,包括沟通、协调等; - 创新文化:评估企业是否有创新文化氛围,鼓励团队成员提出新 的想法和创新解决方案。 4. 成果产出

质量评价的准则

质量评价的准则 有两种质量评价: 一种是鉴定、批准、注册、认证或认可机构的质量评价,这种质量评价是:“对实体具备的满足规定要求能力的程度所作的有系统的检查”。(见ISO/DIS10014《全面质量管理经济效果指南》)由于质量要求是对需要的具体表述,所以这种质量评价的目的是落实在满足需要上。 另一种质量评价是顾客的质量评价,它存在于顾客的主观感觉中,反映在市场的变化中,标准只有一个——是否满足顾客的需要。 可见,两种质量评价的准则都是——满足需要。 作为企业家,既要关心第一种质量评价,更要关心第二种质量评价。关心第一种质量评价目的在于确定产品和品牌乃至企业的知名度和信誉度,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关心第二种质量评价的目的在于提高顾客的满意度,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显然,如何提高顾客的满意度,这对于企业家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顾客的满意度纯粹是一个顾客的主观感觉的问题,顾客的需要满足与否只能由顾客的主观感觉——满意度来确定,组织无法进行精确的预测。但在ISO/DIS10014《全面质量管理经济效果指南》中,给出了一些概念将有助于我们获得顾客的质量评价,并设法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ISO/DIS10014告诉我们,顾客对特定事物的满意度受到三个基本因素的影响。他们是不满意因素、满意因素和非常满意因素。 不满意因素是指某一与顾客希望相反的消极条件或事件。存在不满意因素,则顾客的满意程度下降;不存在不满意因素,则顾客的满意程度不会提高,也不会下降。 不满意因素的事例有:不合格的产品、交付和获得服务中的问题、职员的不协作,或是对顾客意见和抱怨漠不关心。顾客对这些问题的关注程度远远比组织所意识到的要高得多,不触犯顾客仅仅是最低要求。 满意因素是指某一与顾客满意程度存在线性关系的期望的条件或事件。例如,物品降价,对顾客来说就更值得购买且能觉得更大的满意。一系列不同款式、性能、型号的产品供顾客选择也是一种满意因素。 满意因素越多,顾客的满意度也越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满意因素并不能弥补不满意因素,例如,人们会很快忘记价格低的产品,但对所购买到的不合格品却记忆犹新。 有一个博士A。V。Feigenbaum在其论文《质量,不可回避的商业战略》中写道:“今天,当顾客对商品的质量满意时——即他喜欢他所购买的物品时,他会告诉8个人;而当他不满意时,他会告诉22个人。”这个调查很形象,很说明问题。 非常满意因素是指顾客经历后对其产生积极影响的、但事先没有预料到或没有规定的某一体验、产品特性、服务或贡献。 比如,如果顾客在办理住宿手续时,发现饭店职员知道他的姓名,安排了他喜爱的电视节目,并且在房间里发现有一篮水果,这些都是非常满意因素。 再比如,顾客买了一部电话机回去后,他的有文化的儿子看了说明书后惊叫:啊,这个电话机还有贮存功能哩!顾客会觉得非常满意。 不满意因素、满意因素、非常满意因素对满意度的影响可用如下图示之(略): 顾客的满意度对于组织的生存是非常重要的。忽视顾客的满意度和相关的因素,就会明显地影响到组织的经营。 当我们了解到影响到顾客满意度的三个基本因素后,对于提高顾客的满意度,也就是如何提高产品(包括服务)的质量就有了可操作性——组织可以通过减少不满意因素,提供更多的满意因素和非常满意因素来实现这个愿望。当顾客将组织看成所需产品的最好提供者和最佳来源时,就能实现这一愿望。 ISO/DIS10014还对影响顾客满意度的三个基本因素之间的关系作了一些非常现实、有趣的提示,比如:

成果评价 标准

成果评价标准 一、成果质量 成果质量是评价一个项目或研究成果的重要指标。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成果所提供的数据是否准确、可靠,是否经过了充分的验证和测试。 2. 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研究成果是否具有深度和广度,是否能够从多个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3. 研究方法和技术:研究成果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是否先进、科学,是否能够保证研究成果的质量。 二、成果创新性 创新性是评价一个项目或研究成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论创新:研究成果是否在理论上有所创新,是否能够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或新的模型。 2. 技术创新:研究成果是否在技术上有所创新,是否能够采用新的技术、新的方法或新的工具。 3. 应用创新:研究成果是否在应用上有所创新,是否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生产效率或改善生活质量。 三、成果实用性 实用性是评价一个项目或研究成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实际应用价值:研究成果是否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是否能够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帮助。 2. 可操作性:研究成果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能够在实际中得到应用和推广。 3. 经济效益:研究成果是否具有经济效益,是否能够为企业或社会带来经济效益。 四、成果完成度 完成度是评价一个项目或研究成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工作计划完成情况:研究成果是否按照工作计划完成了各项任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2. 任务完成质量:研究成果的任务完成质量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质量标准。 3. 工作效率:研究成果的工作效率如何,是否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五、成果影响性 影响性是评价一个项目或研究成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学术影响:研究成果是否在学术界产生了影响,是否被其他学者引用或借鉴。 2. 社会影响:研究成果是否对社会产生了影响,是否引起了社会关注或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创新能力评价制度

创新能力评价制度 引言 本文档旨在介绍和说明一个创新能力评价制度。该制度旨在评估个体或组织的创新能力,并为其提供改进的方向和建议。本文将首先介绍制度的背景和目的,然后详细说明评价的准则和方法,最后总结制度的优势和应用场景。 背景和目的 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创新能力被认为是推动个体和组织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然而,对创新能力的准确评估却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任务。为了提供一个客观、全面和可靠的评价方法,我们开发了这个创新能力评价制度。 该制度的主要目的如下: - 评估个体或组织的创新能力水平。 - 发现并确定创新能力的优势和短板。 - 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和指导。

- 为个体或组织制定创新能力发展计划。 评价准则和方法 创新能力评价制度基于一系列准则和方法来评估个体或组织的创新能力水平。以下是我们采用的主要准则和方法: 1. 创新思维能力:评估个体或组织的创新思维能力,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机遇的能力和创新想法的产生能力。 2. 创新环境和文化:评估个体或组织的创新环境和文化,包括鼓励创新的领导风格、开放的沟通和知识共享机制等。 3. 创新项目管理能力:评估个体或组织在创新项目的管理和执行过程中的能力,包括项目策划、资源调配和团队合作等。 4. 创新成果和影响力:评估个体或组织的创新成果和对外界的影响力,包括发表的研究论文、获得的专利和市场竞争力等。 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包括个体或组织的创新项目和成果资料。 2. 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根据评价准则对数据进行评估和分析。 3. 编制评价报告,总结评估结果并提供改进的建议和指导。 优势和应用场景 这个创新能力评价制度具有以下优势和适用场景: 1. 客观性和全面性:采用科学且系统的评价方法,能够客观地 评估个体或组织的创新能力。 2. 实用性:评价报告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和指导,帮助个体或 组织在发展创新能力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3. 适用性广泛:适用于各种类型的个体或组织,无论其规模和 行业。

研发创新成果评估规则模板

研发创新成果评估规则模板 一、背景介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研发创新成果评估变得日益重要。为了更好地衡量和评价研发创新成果的质量和价值,制定一套科学、公平的评估规则模板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将介绍一种研发创 新成果评估规则模板的设计和要点。 二、评估指标 1. 创新性:评估成果在产业、科学或技术方面的创新水平。这 包括技术先进性、研究方法的创新和市场适用性等方面。 2. 完整性:评估成果的完整程度和具体实施的可行性。这包括 研发过程是否完整、技术实施方案是否具体清晰等。 3. 实用性:评估成果能否应用于实际生产或解决实际问题。这 包括技术成熟度、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等。 4. 可持续性:评估成果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包括产业化前景、市场潜力和长期价值等方面。

5. 效益:评估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包括成果带来的经济增长、产业发展和社会福利等方面。 三、评估程序 1. 提交申请:申报人或团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研发创新成果的相关材料提交给评估委员会。 2. 材料审查:评估委员会将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确保其符合评估要求和规定。 3. 评估专家评审:评估委员会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评审,评估成果在各个指标上的得分情况。 4. 综合评估:评估委员会根据专家评审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得出最终成果评估结果。 5. 反馈和改进:评估委员会将评估结果反馈给申报人或团队,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四、评估结果与奖励 1. 评估等级:根据综合评估结果,将研发创新成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等不同等级。 2. 奖励措施:根据评估等级,对于优秀和良好等级的成果,可以给予经济奖励、项目支持或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 3. 宣传推广:对于评估结果优秀的成果,评估委员会将通过媒体宣传、会议发言等途径进行推广,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评估规则的优化和完善 1. 定期回顾:评估委员会将定期回顾和评估规则的实施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优化和完善。 2. 联合研究:评估委员会与相关机构或高校研究团队合作,开展研究,提出更科学、更合理的评估规则。 3. 参照先进经验:评估委员会可以参考国内外其他地区或国家的评估规则,借鉴其先进经验,不断提升评估规则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创新研究院年度创新项目评估

创新研究院年度创新项目评估创新研究院秉持着以创新为核心的理念,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与发展。为更好地评估和监测不同年度中创新项目的进展情况,创新研究 院特设立了年度创新项目评估机制。本文将详细介绍创新研究院年度 创新项目评估的目的、过程以及评估指标,并对于评估结果的运用和 意义进行论述。 一、评估目的 创新研究院年度创新项目评估的目的是客观、全面地了解不同创新 项目的研究进展,发现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改进建议,为决策者 制定科研发展策略和调整资源配置提供依据。通过评估,可以获得项 目的质量信息,进而优化项目的管理和运行,提升项目研究水平和成 果产出效益。 二、评估过程 评估过程分为四个主要阶段:评估准备、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评 估报告编写。 1. 评估准备阶段 评估准备阶段是为了确保评估工作的有序进行。首先,确定评估的 具体时间节点和范围,并明确评估的目标和任务。其次,成立专门评 估小组,由专家人员负责评估工作,确保评估专业性和客观性。最后,根据评估标准和指标,制定评估调查表和问卷,为数据收集做好准备。

2. 数据收集阶段 数据收集是评估过程中的核心环节。评估小组根据评估调查表和问卷,与相关项目负责人以及参与人员进行深入访谈和座谈,了解项目的研究方向、成果产出、团队合作情况等。同时,获取项目相关的文献资料、论文发表情况以及专利申请等信息。通过多种途径数据的搜集,可以获得项目的全面信息。 3. 数据分析阶段 数据分析是评估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评估小组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归类整理,并运用统计和分析方法进行深入分析。目的在于评估项目的研究进展、科研水平、团队合作等方面。根据评估指标,对每个项目进行综合评价和得分,得出项目的评估结果。 4. 评估报告编写阶段 评估报告是评估工作的总结和反馈,对于项目的调整和改进具有指导意义。在这一阶段,评估小组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和评估指标,撰写评估报告。报告内容包括项目的研究方向、创新性、成果产出、团队合作、问题和建议等。 三、评估指标 1. 研究方向和创新性 评估项目的研究方向是否对创新研究院和相关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创新性是评价项目研究方向是否具有独特性和前瞻性。

质量提升能力评价准则

质量提升能力评价准则 1.引言 1.1 概述 质量提升能力评价准则旨在提供一个系统化的方法,以评估个体或组织在质量提升方面的能力水平。本文将介绍和分析质量提升能力评价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根据现有经验和实践制定一套准则来评估能力水平。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质量已经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提升质量能力可以帮助组织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增加顾客满意度,提高市场竞争力。然而,要实现有效的质量提升,个体和组织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和知识。 质量提升能力评价准则的建立旨在帮助个体和组织识别和填补提升质量能力的差距,通过系统化的评价和反馈机制,促进能力的不断提升和发展。准则将基于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行业标准和最佳实践,形成一套全面、科学、可操作的评价体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质量提升能力评价准则的重要性。首先,它可以帮助个体和组织了解自己在质量提升方面的现状和水平,并找到提升的方向和关键能力点。其次,准则可以作为个体和组织内部培训和绩效管理的依据,有针对性地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促进质量提升能力的提高。

此外,准则可以为个体和组织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提供一个共同的语言和标准,促进经验分享和学习。 总之,质量提升能力评价准则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和方法,可以帮助个体和组织提升质量能力,实现长期的持续改进。通过评价和反馈机制,能帮助个体和组织了解自己在质量提升方面的短板和潜在能力,进而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促进质量水平的提高。因此,制定和实施质量提升能力评价准则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1.2 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了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文章的结构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读者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吸引力,因此在撰写文章结构部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明确介绍文章的整体结构。可以简要描述文章的大纲和目录,让读者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介绍文章的整体结构可以帮助读者抓住文章的核心内容和重点部分。 其次,简要介绍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可以根据目录的设计,对各个章节进行简要描述,说明各个章节所要阐述的主要观点或内容。这样可以让读者在阅读之前了解到各个章节的内容,有助于读者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企业质量创新中心认定评价准则

企业质量创新中心认定评价准则 企业质量创新中心认定评价准则 企业质量创新中心,作为质量管理领域的重要机构之一,在企业质量 管理升级和创新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企业质量创新中心认定评价 准则,是企业申请认定以及评定其质量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参考依据。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探讨企业质量创新中心认定评价 准则的重要性、实施方法以及对企业质量创新发展的意义。 一、企业质量创新中心的重要性 企业质量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而企业质量创新中心 则是推动和促进企业质量创新的核心机构。它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专 业的指导和支持,还可以通过认定评价的方式,为企业打造一个质量 创新的良好环境。企业质量创新中心认定评价准则的重要性在于,它 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个客观、全面评估企业质量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标准,从而更好地指导企业质量创新的方向和路径。 二、企业质量创新中心认定评价准则的实施方法 企业质量创新中心认定评价准则的实施方法主要包括评估指标、评估

流程和评估标准三个方面。评估指标是企业质量创新中心认定评价的 基础。它涵盖了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产品创新能力、技术研发水平、 质量绩效和创新成果等多个方面。评估流程是确保评价工作的顺利进 行的重要环节。它包括企业申请认定、资料审核、现场评估和综合评 审等多个环节。评估标准是评价工作的准则和参考标准。它通过对各 项指标进行权重分配和评分,得出企业质量创新中心认定评价的结果。 三、企业质量创新中心认定评价准则对企业质量创新发展的意义 企业质量创新中心认定评价准则对企业质量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帮助企业全面了解和评估自身的质量水平和创新能力,发现存 在的问题和短板,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它可以提供一个衡量 企业质量创新水平的参考标准,有利于企业与其他企业进行比较和竞争,促进行业的质量创新进步。通过认定评价,企业还可以获得政府 的认可和扶持,有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大的优势。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 个人认为,企业质量创新中心认定评价准则对企业的质量创新发展起 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它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提高质量水平和创新能力,还可以改善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对于企业而言,申请认定评价 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过程。企业需要在评价准则的指导下,不断 完善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提升产品的创新能力。企业还需要不断寻

项目工作考核内容及评价标准

项目工作考核内容及评价标准背景 本文档旨在明确项目工作考核的内容和评价标准,以便评估项 目团队成员的绩效和贡献。 考核内容 以下是项目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 1. 任务完成情况:评估项目团队成员在项目期间完成的任务数 量和质量。 2. 时间管理:评估项目团队成员对项目任务的有效管理,包括 时间分配、进度控制和紧急情况的处理能力。 3. 团队合作:评估项目团队成员在团队合作中的积极性和贡献度,包括有效沟通、协调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创新能力:评估项目团队成员提出新思路和解决方案的能力,推动项目进展和提升工作效率。

5. 绩效目标达成情况:评估项目团队成员完成个人绩效目标的情况,包括工作质量、工作量和工作效果等方面。 评价标准 项目工作的评价将基于以下标准进行: 1. 任务完成情况:根据任务量与质量的达成情况给予评分,包括任务的及时完成、准确性和符合要求程度等。 2. 时间管理:根据项目进度的掌控情况,评估项目团队成员对时间的合理分配和优先级的处理能力。 3. 团队合作:根据与项目团队成员的合作状态和参与程度,评估其协作、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创新能力:根据项目团队成员的创新性表现,评估其在工作中提出新思路和解决方案的能力。 5. 绩效目标达成情况:根据工作目标的完成程度评估项目团队成员的工作质量、量和效果。 评价将根据以上具体指标和综合表现进行综合考虑,得出绩效评级。

总结 本文档明确了项目工作考核的内容和评价标准,为项目团队成员提供了明确的绩效要求和目标。根据这些标准,可对项目团队成员的工作进行评估,以促进绩效提升和团队协作发展。

QC质量创新成果发布评分办法

QC成果发布评分办法 一、QC小组课题发布评分表 二、评分准则 A、选题(7分): 1、选题:课题名称简洁明确地直接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所选课题是公司项目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够帮助公司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技术水平。 2、选题过程清楚、理由充分, 有充分的数据或适当的表达方式说明课题的重要性 B、现状调查(8分): 1、现状调查清楚,数据充分,并通过分析已明确问题的症结所在,能够为制定目标提供依据。 2、目标明确,有量化的目标值和有一定的依据。 3、目标要具有挑战性,并要有量化的目标和分析。 4、QC方法和工具运用恰当合理 C、原因分析(15分): 1、全组成员叁加了分析活动,层次清楚。 2、针对问题的症结来分析原因,因果关系要明确、清楚,能较全面地找出影响质量问题的原因。 3、原因要分析透彻,一直分析到可直接采取对策的程度。 4、应对所有的末端因素都进行了要因确认,并且用数据、事实客观的证明确定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必须是末端因素。 5、QC方法和工具运用恰当,方法合理。 D、对策(15分): 1、有明确的实施计划和预期目标。确定最佳方案要分析透彻,事先评价,

科学决策,必要时要做模拟实验。 2、对策应按5W1H的原则制定,每条对策在实施后都能检查是否已经完成(达到目标)及有无效果 3、对策措施要针对主要原因,落实到具体人,并要规定完成时间。 4、工具运用正确、适宜 E、实施(15分): 1、要按对策表逐条实施,且实施后的结果都要有所交代,严格按PDCA循环办事。 2、要有具体的实施步骤、方法,记录清楚;大部分的对策由本组成员来实施,遇到困难能努力克服。 3、结合运用专业技术、管理技术和其它科学方法。 F、效果(15分): 1、取得效果后与原状比较,确认其改进的有效性,与所制定的目标比较,看其是否已经达到预期目标。 2、改进后的有效方法和措施已纳入有关的标准,并按照新标准实施。 3、注意了对无形效果的总结和评测。 4、综合效果好(包括A直接计算的经济效益高;B社会效益好;C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明显提高;D小组人员素质明显提高;E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建设成绩突出)。 G、巩固措施(5分): 1、针对主导因素,巩固措施具体。 2、为防止类似问题发生,所采取的手段、措施齐全。 3、与课题成果相应的管理办法,要纳入有关部门标准。 4、巩固措施要经济、实用。 5、找出遗留问题,提出新的目标。 H、发表效果(5分): 1、发表资料要系统分明,前后连贯,逻辑性好。 2、发表资料要通俗易懂,没有过多的专业性较强的词句和内容 3、回答问题正确。 4、符合时间标准。

质量创新项目评价准则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中国质量协会发布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目次 前言 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评价要求 4.1新颖性 4.2实用性 4.3知识性 4.4顾客导向 4.5有效性 附录A(资料性附录)质量创新项目评价分值分配表 参考文献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所规定的起草 规则编制。 本标准由中国质量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质量协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质量协会、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第十八研究所、神华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浙江大学、海尔集团、珠海格力电器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段永刚、吕青、田彤坤、赵建坤、刘凤松、乔玉京、孙永伟、熊伟、张德 华、方祥建。 本标准要求系首次发布。

引言 为激发全社会创新热情,引导组织和个人科学地开展创新工作,有效地参与质量管理、质量改进和创新,特制定本标准。

质量创新项目评价准则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组织的产品、服务、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质量创新项目,指导组织科学、系 统地开展创新活动。 本标准规定了质量创新项目的基本要求,可作为组织开展质量创新项目评价的依据。 本标准的附录A为质量创新项目评分指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明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3.1 质量创新 quality innovation 质量创新是以新的、突破性的方式满足或超越顾客等相关方需求的过程。 质量创新应具有新颖性、及时性、实用性且易实现,并以系统化的方式开展,满足相关方当前 和未来的需求,提升了技术、社会或经营绩效。 4 评价要求 4.1新颖性 项目应来自顾客需求、组织战略,也可以来自技术革新、创意等,包括但不限于顾客的当前或潜在需求、组织的业务发展、已有技术的新应用等。 项目目标清晰、可测量,应有充分依据说明目标设定科学合理。 4.1.2创新水平 4.1.2.1 项目应采用新的或显著不同的技术、方法,并与已有解决方案有明显区别。 4.1.2.2 项目成果应形成组织的竞争优势,实现行业、国内或国际领先。

科技创新项目立项评审管理制度

科技创新项目立项评审管理制度 一、引言 科技创新项目立项评审是指对科技创新项目的可行性和科学性进行评估和审核的过程。为了规范和有效管理科技创新项目的立项评审工作,提高科技创新项目的质量和效率,制定科技创新项目立项评审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二、评审范围 1. 适用范围:本立项评审管理制度适用于各类科技创新项目,包括基础研究项目、应用研究项目、技术开发项目等。 2. 评审内容:立项评审主要包括项目可行性、科学性、预期成果、组织管理和资源保障等方面的内容。 三、评审程序 1. 项目申报:科技创新项目的负责人或主要研究人员根据项目的实际需求和科研方向,填写项目申报书,并提交给科研管理部门。 2. 评审组成:针对每个项目,设立项目评审组,由技术专家、学术委员会成员和相关科研管理人员组成。 3. 材料审核:评审组首先对项目申报书进行材料审核,确保材料完整、真实、合法。

4. 评审会议:评审组组织评审会议,听取项目负责人对项目内容、研究方法和预期成果进行介绍,并就项目的可行性和科学性进行讨论和评估。 5. 评审报告:评审组根据评审会议的讨论和评估结果,编写评审报告,对项目的可行性和科学性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意见。 6. 评审结果汇总:科研管理部门根据评审报告,统计评审结果,并作出立项决策。 四、评审标准 1. 项目的可行性评价:主要考虑项目的科技前景、市场需求、资源保障、技术可行性等因素,确保项目具备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2. 项目的科学性评价:主要考虑项目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验设计等因素,确保项目的研究内容科学合理、技术可行。 3. 项目的预期成果评价:主要考虑项目的创新性、实用性和预期经济效益等因素,确保项目的预期成果符合科技创新的目标和要求。 4. 项目的组织管理评价:主要考虑项目组织管理的能力、研究团队的合作能力、项目进度管理等因素,确保项目的组织管理能力强,能够按时按量完成研究任务。 五、项目立项管理 1. 立项决策:根据评审结果,科研管理部门作出项目立项决策,并将决策结果及时通知项目负责人。

质量创新项目评价准则

质量创新项目评价准则 中国质量协会发布

质量创新项目评价准则 目次 前言 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评价要求 4.1新颖性 4.2实用性 4.3知识性 4.4顾客导向 4.5有效性 附录A(资料性附录)质量创新项目评价分值分配表 参考文献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所规定的起草规则编制。 本标准由中国质量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质量协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质量协会、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第十八研究所、神华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浙江大学、海尔集团、珠海格力电器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段永刚、吕青、田彤坤、赵建坤、刘凤松、乔玉京、孙永伟、熊伟、张德华、方祥建。 本标准要求系首次发布。

引言 为激发全社会创新热情,引导组织和个人科学地开展创新工作,有效地参与质量管理、质量改进和创新,特制定本标准。

质量创新项目评价准则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组织的产品、服务、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质量创新项目,指导组织科学、系统地开展创新活动。 本标准规定了质量创新项目的基本要求,可作为组织开展质量创新项目评价的依据。 本标准的附录A为质量创新项目评分指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明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3.1 质量创新 quality innovation 质量创新是以新的、突破性的方式满足或超越顾客等相关方需求的过程。 质量创新应具有新颖性、及时性、实用性且易实现,并以系统化的方式开展,满足相关方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提升了技术、社会或经营绩效。 4 评价要求 4.1新颖性 4.1.1选题 4.1.1.1项目应来自顾客需求、组织战略,也可以来自技术革新、创意等,包括但不限于顾客的当前或潜在需求、组织的业务发展、已有技术的新应用等。 4.1.1.2项目目标清晰、可测量,应有充分依据说明目标设定科学合理。 4.1.2创新水平 4.1.2.1 项目应采用新的或显著不同的技术、方法,并与已有解决方案有明显区别。 4.1.2.2 项目成果应形成组织的竞争优势,实现行业、国内或国际领先。 4.1.3及时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