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线与方程中的和、差、积、商

图2

MF 1 MF 2

MF 2 = 1.81厘米

MF 1 = 3.55厘米A 1A 2 = 1.73厘米图1

F 1M + MF 2

MF 2 = 1.33厘米F 1M = 3.25厘米A 1A 2 = 4.58c = 1.57 MF 1

∙ MF 2 = 3.07 MF 2 = 1.00厘米

MF 1 = 3.07厘米a 2

a = 1.75曲线与方程中的和、差、积、商

摘要 和、差、积、商本来是代数中的数语,但是,在几何中也有用武之地,并且有不俗的表现,它把代数中的有关知识与几何中的有关知识联系起来,使人有耳目一新的感受.

关键词 解析几何,和,差,积,商,距离,斜率

解析几何是以坐标为核心的几何学,是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一门数学学科.它以坐标法为基础,在坐标平面上,以坐标表示点,用方程表示曲线(包括直线),通过研究方程的特征,间接地来研究曲线的性质.因此,它主要有两方面作用:一,以代数为方法解决几何问题,也就是几何问题的代数化;二,给代数问题以一种几何解释,即代数关系的几何意义.

距离、斜率是解析几何中的两个基本概念,在坐标平面内,一条线段的长度或其所在直线的斜率与其上的两个点的坐标有关,所以,两点间的距离或经过两点直线的斜率是这两个点的坐标的函数.

和、差、积、商,本来是代数中的基本运算,但是它在解析几何中也有不俗的表现,下面请看: 一、与距离有关

1、平面内到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12F F )的点的轨迹叫椭圆.这两个定点F

、F 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12F F 叫做椭圆的焦距.

解析:以两定点1F 、2F 所在直线为x 轴,12F F 的 中点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M x y 为

椭圆上任意一点,椭圆的焦距为()20c c >,则()1

,0F c -,

()2,0F c ,常数22a c >,所以由条件有122MF MF a +=2a =,化简得22

221x y a b

+=,

其中222

a b c =+(如图1).

2、平面内到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之差等于常数(小于12F F )的点的轨迹叫双曲线.这两个定点1F

、2F 叫做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12F F 叫做双曲线的焦距.

解析:以两定点1F 、2F 所在直线为x 轴,12F F 的中点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M x y

为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双曲线的焦距为()20c c >,则()1,0F

c -,

()2,0

F c ,常数022a c <<,所以由条件有122MF MF a -=±,即

2a =±,化简得

22

221x y a b

-=,其中222c a b =+(如图2) . 3、平面内到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的乘积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叫卡西尼卵形线.这两个定点1F 、2F 叫做卡西尼卵形线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卡西尼卵形线的焦距.

解析:以两定点1F 、2F 所在直线为x 轴,12F F 的中点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M x y 为卡西尼卵形线上任意一点,两定点1F 、2F 间的距离为()20c c >,常数为()2

0a

a >,则(

)1,0F c -,()2,0F c ,所以21

2MF MF a =,即

2

a =,化简得()()2

2

2222442x y

c x y a c +--=-(如图3) .

F 1Q QF 2

= 3.00

QF 2

F 1Q 图5F 1P PF 2PF 2 = 1.06厘米F 1P = 3.18厘米MF 1MF 2 = 3.00

a=c=1.94 MF 1∙ MF 2 = 3.75 MF 2 = 1.11厘米 MF 1 = 3.39厘米a 2

= 3.75

图4

特别地,当a c =时,得到贝努利双纽线(

)

()2

2

22222x y a x y +=-(如图4) .

当c a <时,得到没有自交点的两个卵形线.

4、平面内到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之比等于常数(不等于1)的点的轨迹叫圆(也称阿波罗尼斯圆).这个圆,是以两已知点为端点的线段的定比为常数(不等于1)的内外分点作为直径的两端点的圆.

解析:以两定点1F 、2F 所在直线为x 轴,12F F 的中点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M x y 为阿波罗尼斯圆上任意一点,两定点1F 、2F 间的距离为()20c c >

,常数为()1a a ≠,则()1,0F c -,()2,0F c ,所以由条件有

12

MF a MF =,

a =化简得()()()22222221210a x y c a x a c c -+-++-=(如图5) .也就是说,是以12F MF ∠的外角平分

线及12F MF ∠的平分线与1F 、2F 所在直线的交点为直径端点的圆.

特别地,当1a =时,轨迹为两定点所在线段的中垂线.

二、与斜率有关

1、平面内与两定点连线斜率之和为定值(不等于零)的点的轨迹是双曲线的一部分.

解析:以两定点1F 、2F 所在直线为x 轴,12F F 的中点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M x y 为曲线上任意一

点,两定点1F 、2F 间的距离为()20c c >,定值为()0a a ≠,则()1,0F c -,()2,0F c ,所以1

2MF MF k k a +=,即y y a x c x c

+=+-()x c ≠±,化简得()2

2

20ax xy ac x c --=≠±,所以,满足条件的点的轨迹方程为

()2220ax xy ac x c --=≠±.

2、平面内与两定点连线斜率之差为定值(不等于零)的点的轨迹是抛物线的一部分.

解析:以两定点1F 、2F 所在直线为x 轴,12F F 的中点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M x y 为曲线上任意一点,两定点1F 、2F 间的距离为()20c c >,定值为()0a a ≠,则()1,0F c -,()2,0F c ,所以1

2MF MF k k a -=,即y y a x c x c

-=+-()x c ≠±,化简得()2

2

20ax cy ac x c +-=≠±,所以,满足条件的点的轨迹方程为

()2220ax cy ac x c +-=≠±.

3、平面内与两定点连线斜率之积为定值(不等于零)的点的轨迹是圆或椭圆或双曲线的一部分.

解析:以两定点1F 、2F 所在直线为x 轴,12F F 的中点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M x y 为曲线上任意一点,两定点1F 、2F 间的距离为()20c c >,定值为()0a a ≠,则()1,0F c -,()2,0F c ,所以12MF MF k k a ⋅=,即

y y a x c x c

⋅=+-()x c ≠±,化简得()2220ax y ac x c --=≠±,所以,满足条件的点的轨迹方程为

()2220ax y ac x c --=≠±.

当定值1a =-时,轨迹为圆的一部分;当定值10a -≠<时,轨迹为椭圆的一部分;当定值0a >时,轨迹为双曲线的一

部分.特别地,当定值a 取22b a -,2c 取2a 时,椭圆方程为22221x y a b +=()x a ≠±;当定值a 取2

2b a ,2c 取2a 时,双曲线方程

为22

221x y a b

-=()x a ≠±. 4、平面内与两定点连线斜率之商为定值的点的轨迹是直线的一部分.

解析:以两定点1F 、2F 所在直线为x 轴,12F F 的中点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M x y 为曲线上任意一点,两定点1F 、2F 间的距离为()20c c >,定值为()0a a ≠,则()1,0F c -,()2,0F c ,所以1

2MF MF k a k =⋅,即y y a x c x c

=⋅+-(),0x c y ≠±≠,化简得()(1)0,0a x ac c x c y -++=≠±≠,所以,满足条件的点的轨迹方程为()(1)0,0a x ac c x c

y -++=≠±≠. 三、应用

1、2011北京 曲线C 是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1,0F -和()21,0F 的距离的积等于常数)1(2>a a 的点的轨 迹,给出下列三个结论: ① 曲线C 过坐标原点; ② 曲线C 关于坐标原点对称;

③ 若点P 在曲线C 上,则12F PF ∆的面积不大于

2

12

a .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__.

解:利用结论易知:曲线C 为卡西尼卵形线(如图),所以,设点

(),P

x y 为曲线C 2a =,化

简得(

)()2

2

222421x y x y a +--=-又22121212

1

21sin 212

1a PF PF PF F PF PF S PF F =≤∠⋅=∆,所以③正确. 因此,本命题中只有②、③是正确的.

2、2008江苏 满足条件BC AC AB 2,2==的三角形ABC 的面积的最大值为

.

解:设BC =x ,则AC =

,根据面积公式得ABC S ∆=

1

sin 2

AB BC B ⨯=,根据余弦定理得2222242cos 24AB BC AC x x B AB BC x +-+-==⨯

2

44x x -=,代入上式得

ABC S ∆==

22x x +>

+>⎪

⎩解得2

2x <<,故当2

12,x x =

=即ABC

S ∆

=

利用结论:由图易知,点C 的轨迹为阿波罗尼斯圆,当点C 到直径PQ 所在直线的距离为圆的半径ABC S ∆取得

最大值,所以,三角形ABC 的面积的最大值ABC S ∆

=

1

22

⋅⋅= 3、2010山东 如图,已知椭圆)0(12222>>=+b a b

y a x 的离心率为22

,以该椭圆上的点和椭圆的左、右焦点21,F F 为顶

点的三角形的周长为)12(4+,一等轴双曲线的顶点是该椭圆的焦点,设P 为该双曲线上异于顶

点的任一点.

(Ⅰ)求椭圆和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Ⅱ)设直线1PF 、2PF 的斜率分别为1k 、2k ,证明:121=⋅k k .

解:(Ⅰ)略解:由题意易得,椭圆的标准方程为22184x y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22

144

x y -=. (Ⅱ)一般解法:设00(,)P x y ,则由(Ⅰ)知,00

1200,22

y y k k x x =

=

+-,因为点00(,)P x y 在双曲线224x y -=上,所以,因此2

000

1220001224

y y y k k x x x ⋅=⋅==+--,即121k k ⋅=.

利用结论知:21224

14b k k a

⋅===.

4、2011江西 ()

(

)0,00P x y x a ≠±是双曲线()2222:10,0x y E a b a b -=>>上一点,M 、N 分别是双曲线E 的左、右

顶点,直线PM 、PN 的斜率之积为

1

5

,求双曲线的离心率. 解:一般解法:因为点000(,)()P x y x a ≠±在双曲线22221x y a b -=上,所以有2200221x y a b -=,由题意有00001

5

y y x a x a

⋅=

-+可得22222

265,,5c a b c a b a e a ==+=

==

则 利用结论知:2215PM PN

b k k a

⋅==,即225a b =,又222265c

a b a =+=,所以5c e a ==.

5、2010北京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B 与点()1,1A -关于原点O 对称,P 是动点,且直线AP 与BP 的斜率之积等于1

3

-

.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 解:因为点B 与点(1,1)A -关于原点O 对称,所以点B 的坐标为(1,1)-.设点P 的坐标为(,)x y 由题意得()111

1113

y y x x x -+⋅=-≠±+-,化简得 2234(1)x y x +=≠±.故动点P 的轨迹方程为2234(1)x y x +=≠±. 6、2011湖北 平面内与两定点1(,0)A a -,2(,0)A a (0)a >连线的斜率之积等于非零常数m 的点的轨迹,加上1A 、2A 两点所成的曲线C 可以是圆、椭圆或双曲线,求曲线C 的方程,并讨论C 的形状与m 值得关系.

解:利用结论,当x a ≠±时,由条件易得 ()2220mx y ma x a --=≠±,由题意,曲线C 的方程为2220mx y ma --=.

① 当1m <-时,曲线C 的方程为22

22

1x y a ma

+=-,曲线C 它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 ② 当1m =-时,222x y a +=,曲线C 它表示圆心在坐标原点,半径为a 的圆;

③ 当10m -<<时,曲线C 的方程为22

221x y a ma +

=-,曲线C 它表示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 ④ 当0m >时,22

22

1x y a ma

-=,曲线C 它表示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 参考文献: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选修2-1 人教A 版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4

3、M.克莱因《古今数学思想》(2)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9.8

4、蒋声 《形形色色的曲线》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5.2

曲线与方程知识点及题型归纳总结 (2)

曲线与方程知识点及题型归纳总结 知识点精讲 一、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 在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是某曲线C (看作适合某种条件的点的集合或轨迹)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 (),0f x y =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的关系: (1) 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完备性) (2) 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纯粹性) 那么,这个方程叫做曲线的方程,这条曲线叫方程的曲线。事实上,曲线可以看作一个点集C ,以一个二元方程的解作为坐标的点也组成一个点集F ,上诉定义中C F ????=????条件(1)C F 条件(2)F C 二、直接法求动点的轨迹方程 利用直接法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步骤如下: (1) 建系-----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2) 设点-----设轨迹上的任一点(),P x y (3) 列式-----列出有限制关系的几何等式 (4) 代换-----将轨迹所满足的条件用含,x y 的代数式表示,如选用距离和斜率公式等将其转化为 ,x y 的方程式化简 (5) 证明(一般省略)-----证明所求方程即为符合条件的动点轨迹方程(对某些特殊值应另外补 充检验)。 简记为:建设现代化,补充说明。 注:若求动点的轨迹,则不但要求出动点的轨迹方程,还要说明轨迹是什么曲线。 题型归纳及思路提示 题型1 求动点的轨迹方程 思路提示: 动点的运动轨迹所给出的条件千差万别,因此求轨迹的方法也多种多样,但应理解,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其实质即为其上动点的横纵坐标,x y 所满足的等量关系式,通常的方法有直译法,定义法,相关点法(代入法),参数法。 一、直译法 如果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本身就是一些几何量的等量关系且这些几何简单明了且易于表达,那么只需把这些关系“翻译”成含,x y 的等式,就可得到曲线的轨迹方程,由于这种求轨迹方程的过程不需要其他步骤,也不需要特殊的技巧,所以被称为直译法。 例10.30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B 与点()1,1A -关于原点O 对称,P 是动点,且直线AP 与BP 的斜率之积等于1 3 -,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 分析 设点(),P x y ,将题设中直线AP 与BP 斜率之积等于1 3 - 翻译成含,x y 的等式。 解析:因为点B 与点()1,1A -关于原点O 对称,所以点B 的坐标为()1,1-,设点(),P x y ,由题意得 111 113 y y x x -+=-+-g ,化简得()22341x y x +=≠± ,故动点P 的轨迹方程为()22341x y x +=≠± 变式1 已知动圆过定点()4,0A ,且在y 轴上截得的弦的长为8,求动圆圆心的轨迹C 的方程

曲线与方程

曲线与方程 一、 基本知识体系: 1、 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在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C (看作适合某种条件的点的 集合或轨迹)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ƒ(x,y)=0 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的关系:①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②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那么这个方程叫做曲线的方程,这条曲线叫做方程的曲线。 2、 求曲线的方程的一般步骤:建系,设点⇒转化条件,列出方程⇒化方程ƒ(x,y)=0为最简 形式⇒证明以化简后的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 3、 两条曲线的交点:两条曲线有交点的充要条件是它们的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有实数解, 求曲线的交点的问题,就是求由它们的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的实数解的问题。 4、 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 ① 直接法:直接写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从而化出所求的轨迹方程;这是最常用的一 种求法。 ② 定义法:运用解析几何中一些常用的定义(如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可 从曲线定义出发直接写出轨迹方程,或从曲线定义出发建立关系式,从而求出轨迹方程。 ③ 相关点法:动点所满足的条件不易表述或求出,但形成轨迹的动点P(x,y)却随另一 动点Q (x ′,y ′)的运动而有规律地运动,且动点Q 的轨迹为给定或容易求出,则可先将x′,y′表示为x,y 的式子,再代入Q 的轨迹方程,然后整理得P 的轨迹方程,这种利用相关动点和所求动点的关系求出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相关点法,也叫做代入法。 ④ 参数法:有时很难直接找出动点的横坐标、纵坐标之间的关系,则可借助中间变量 (参数),使x,y 之间建立起联系,然后从所求式子中消去参数,得出动点的轨迹方程。 ⑤ 交轨法:求两动曲线的交点的轨迹方程时,可由方程直接消去参数,例如求两动直 线的交点时常用此方法。也可以引入参数来建立这些曲线的联系,然后消去参数得到轨迹方程,故交轨法也属于参数法。 二、 典例剖析: ★【题1】、如图,圆O 1与圆O 2的半径都是1,O 1O 2=4,过动点P 分别作圆O 1、圆O 2的切 线PM 、PN (M 、N 分别为切点),使得2.PM PN = 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并 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 ●[解析]:以O 1O 2的中点O 为原点,O 1O 2所在直线为x 轴,建立如图所示平面直角坐 标系,则O 1(-2,0),O 2(2,0),由已知:PM=PN 2,即 PM2 = 2PN2 , 因为两圆的半径都为1,所以有:)1(212 22 1-=-PO PO ,设P (x,y ) 则(x+2)2+y 2-1=2[(x-2)2+y 2-1], 即33)6(2 2 =+-y x 综上所述,所求轨迹方程为:33)6(2 2 =+-y x (或 031222=+-+x y x ) ★【题2】、已知两点M (-2,0)、N (2,0),点P 为坐标平面

曲线与方程知识点题型梳理

曲线与方程知识点题型梳理 【要点梳理】 要点一: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 当点P 到定点(,0)F c 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2:a l x c =的距离的比是常数(0)c c a a >>时,这个点的轨迹是 双曲线,方程为22221x y a b -=(其中222 b c a =-),这个常数就是双曲线的离心率. 这样,圆锥曲线可以统一定义为:平面内到一个定点F 和到一条定直线l (F 不在l 上)的距离的比等于常数e 的点的轨迹. 当01e <<时,它表示椭圆; 当1e >时,它表示双曲线; 当1e =时,它表示抛物线. 其中e 是圆锥曲线的离心率,定点F 是圆锥曲线的焦点,定直线l 是圆锥曲线的准线. 根据图形的对称性可知,椭圆和双曲线都有两条准线,对于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或双曲线, 与焦点12(,0),(,0)F c F c -对应的准线方分别为22 ,a a x x c c =-=. 要点二:曲线与方程概念的理解 一般地,在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C (看作点的集合或适合某种条件的点的轨迹)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0f x y =()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的关系: (1)曲线C 上所有点的坐标都是方程,0f x y =()的解; (2)以方程,0f x y =()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C 上. 那么,方程,0f x y =()叫做曲线C 的方程;曲线C 叫做方程,0f x y =()的曲线. 要点诠释: (1)如果曲线C 的方程为,0f x y =(),那么点00(,)P x y 在曲线C 上的充要条件为00,0f x y =( ); (2)曲线C 可看成是平面上满足一定条件的点的集合,而,0f x y =()正是这一定条件的解析表示.因此我们可以用集合的符号表示曲线C :{(,)|,0}C x y f x y ==(). (3)曲线C 也称为满足条件,0f x y =()的点的轨迹.定义中的条件(1)叫轨迹纯粹性,即不满足方程,0f x y =()的解的点不在曲线C 上;条件(2)叫做轨迹的完备性,即符合条件的所有点都在曲线上.“纯粹性”和“完备性”是针对曲线C 是否为满足方程,0f x y =()的点的轨迹而言. (4)区别轨迹和轨迹方程两个不同的概念,轨迹是“形”,轨迹方程是“数”. 要点三:关于坐标法与解析几何

【高中数学】第2章 2.4 曲线与方程【新教材】人教B版(2019)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讲义

2.4曲线与方程 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了解曲线上的点与方程的解之间的 一一对应关系. 2.理解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的概念.(重点、易混点) 3.学会根据已有的情境资料找规律,学会分析、判断曲线与方程的关系,强化“形”与“数”的统一以及掌握相互转化的思想方法. 4.掌握求轨迹方程建立坐标系的一般方法,熟悉求曲线方程的五个步骤.5.掌握求轨迹方程的几种常用方法.(重点、难点) 6.初步学会通过曲线的方程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1.通过曲线与方程概念学习,培养数学抽象素养. 2.借助数形结合理解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提升直观想象和逻辑推理素养. 3.通过由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培养直观想象素养. 4.借助由曲线求它的方程,提升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素养.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对数形结合思想非常重视,他曾经说过数缺形来少直观,形缺数则难入微,可见,数形结合是中学数学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前面我们学习了直线和圆的方程.对数形结合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节内容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曲线与方程的概念,了解曲线与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1.曲线与方程的概念 一般地,一条曲线可以看成动点依某种条件运动的轨迹,所以曲线的方程又常称为满足某种条件的点的轨迹方程. 一个二元方程总可以通过移项写成F(x,y)=0的形式,其中F(x,y)是关于

x ,y 的解析式.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曲线C 与方程F (x ,y )=0之间具有如下关系: ①曲线C 上点的坐标都是方程F (x ,y )=0的解; ②以方程F (x ,y )=0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C 上. 那么,方程F (x ,y )=0叫做曲线的方程;曲线C 叫做方程的曲线. 思考1:如果曲线与方程仅满足“以方程F (x ,y )=0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C 上”,会出现什么情况?举例说明. [提示] 如果曲线与方程仅满足“以方程F (x ,y )=0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C 上”,有可能扩大曲线的边界.如方程y =1-x 2表示的曲线是半圆,而非整圆. 思考2:如果曲线C 的方程是F (x ,y )=0,那么点P (x 0,y 0)在曲线C 上的充要条件是什么? [提示] 若点P 在曲线C 上,则F (x 0,y 0)=0;若F (x 0,y 0)=0,则点P 在曲线C 上,所以点P (x 0,y 0)在曲线C 上的充要条件是F (x 0,y 0)=0. 2.两条曲线的交点坐标 曲线C 1:F (x ,y )=0和曲线C 2:G (x ,y )=0的交点坐标为方程组⎩⎨⎧ F (x ,y )=0, G (x ,y )=0 的实数解. 3.解析几何研究的主要问题 (1)由曲线求它的方程. (2)利用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 4.求曲线的方程的步骤

曲线与方程中的和、差、积、商

图2 MF 1 MF 2 MF 2 = 1.81厘米 MF 1 = 3.55厘米A 1A 2 = 1.73厘米图1 F 1M + MF 2 MF 2 = 1.33厘米F 1M = 3.25厘米A 1A 2 = 4.58c = 1.57 MF 1 ∙ MF 2 = 3.07 MF 2 = 1.00厘米 MF 1 = 3.07厘米a 2 a = 1.75曲线与方程中的和、差、积、商 摘要 和、差、积、商本来是代数中的数语,但是,在几何中也有用武之地,并且有不俗的表现,它把代数中的有关知识与几何中的有关知识联系起来,使人有耳目一新的感受. 关键词 解析几何,和,差,积,商,距离,斜率 解析几何是以坐标为核心的几何学,是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一门数学学科.它以坐标法为基础,在坐标平面上,以坐标表示点,用方程表示曲线(包括直线),通过研究方程的特征,间接地来研究曲线的性质.因此,它主要有两方面作用:一,以代数为方法解决几何问题,也就是几何问题的代数化;二,给代数问题以一种几何解释,即代数关系的几何意义. 距离、斜率是解析几何中的两个基本概念,在坐标平面内,一条线段的长度或其所在直线的斜率与其上的两个点的坐标有关,所以,两点间的距离或经过两点直线的斜率是这两个点的坐标的函数. 和、差、积、商,本来是代数中的基本运算,但是它在解析几何中也有不俗的表现,下面请看: 一、与距离有关 1、平面内到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12F F )的点的轨迹叫椭圆.这两个定点F 、F 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12F F 叫做椭圆的焦距. 解析:以两定点1F 、2F 所在直线为x 轴,12F F 的 中点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M x y 为 椭圆上任意一点,椭圆的焦距为()20c c >,则()1 ,0F c -, ()2,0F c ,常数22a c >,所以由条件有122MF MF a +=2a =,化简得22 221x y a b +=, 其中222 a b c =+(如图1). 2、平面内到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之差等于常数(小于12F F )的点的轨迹叫双曲线.这两个定点1F 、2F 叫做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12F F 叫做双曲线的焦距. 解析:以两定点1F 、2F 所在直线为x 轴,12F F 的中点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M x y 为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双曲线的焦距为()20c c >,则()1,0F c -, ()2,0 F c ,常数022a c <<,所以由条件有122MF MF a -=±,即 2a =±,化简得 22 221x y a b -=,其中222c a b =+(如图2) . 3、平面内到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的乘积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叫卡西尼卵形线.这两个定点1F 、2F 叫做卡西尼卵形线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卡西尼卵形线的焦距. 解析:以两定点1F 、2F 所在直线为x 轴,12F F 的中点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M x y 为卡西尼卵形线上任意一点,两定点1F 、2F 间的距离为()20c c >,常数为()2 0a a >,则( )1,0F c -,()2,0F c ,所以21 2MF MF a =,即 2 a =,化简得()()2 2 2222442x y c x y a c +--=-(如图3) .

曲线与方程

龙文教育个性化辅导授课案 教师:刘娇学生: 日期: 星期: 时段: 课题曲线与方程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与考点分析1.考查方程的曲线与曲线的方程的对应关系. 2.利用直接法或定义法求轨迹方程. 3.结合平面向量知识能确定动点轨迹,并会研究轨迹的有关性质.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理解曲线与方程的概念,会用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用方程的观点实现几何问题的代数化解决,并能根据所给条件选择适当的方法求曲线的轨迹方程。 教学过程 <基础梳理> 1.曲线与方程 一般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C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f(x,y)=0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关系: (1)曲线上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 (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那么这个方程叫做曲线的方程,这条曲线叫做方程的曲线.2.直接法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 (1)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有序实数对(x,y)表示曲线上任意一点M的坐标. (2)写出适合条件p的点M的集合P={M|p(M)}. (3)用坐标表示条件p(M),列出方程f(x,y)=0. (4)化方程f(x,y)=0为最简形式. (5)说明以化简后的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上. 3.两曲线的交点 (1)由曲线方程的定义可知,两条曲线交点的坐标应该是两个曲线方程的公共解,即两个曲线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实数解;反过来,方程组有几组解,两条曲线就有几个交点,方程组无解,两条曲线就没有交点.(2)两条曲线有交点的充要条件是它们的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有实数解.可见,求曲线的交点问题,就是求由它们的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的实数解问题.

四个步骤 对于中点弦问题,常有的解题方法是点差法,其解题步骤为: ①设点:即设出弦的两端点坐标; ②代入:即代入圆锥曲线方程; ③作差:即两式相减,再用平方差公式把上式展开; ④整理:即转化为斜率与中点坐标的关系式,然后求解. 五种方法 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 (1)直接法:直接利用条件建立x,y之间的关系F(x,y)=0; (2)待定系数法:已知所求曲线的类型,求曲线方程——先根据条件设出所求曲线的方程,再由条件确定其待定系数; (3)定义法:先根据条件得出动点的轨迹是某种已知曲线,再由曲线的定义直接写出动点的轨迹方程; (4)代入转移法:动点P(x,y)依赖于另一动点Q(x0,y0)的变化而变化,并且Q(x0,y0)又在某已知曲线上,则可先用x,y的代数式表示x0,y0,再将x0,y0代入已知曲线得要求的轨迹方程; (5)参数法:当动点P(x,y)坐标之间的关系不易直接找到,也没有相关动点可用时,可考虑将x,y均用一中间变量(参数)表示,得参数方程,再消去参数得普通方程. <双基自测> 1.f(x0,y0)=0是点P(x0,y0)在曲线f(x,y)=0上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利用曲线与方程定义的两条件来确定其关系, ∵f(x0,y0)=0可知点P(x0,y0) 在曲线f(x,y)=0上,又P(x0,y0)在曲线f(x,y)=0上时,有f(x0,y0)=0, ∴f(x0,y0)=0是P(x0,y0)在曲线f(x,y)=0上的充要条件. 答案C 2.(2012·泉州质检)方程x2+xy=x的曲线是( ). A.一个点 B.一条直线 C.两条直线 D.一个点和一条直线 解析方程变为x(x+y-1)=0∴x=0或x+y-1=0.故方程表示直线x=0或直线x+y-1=0.答案C 3.(2012·合肥月考)已知点P是直线2x-y+3=0上的一个动点,定点M(-1,2),Q是线段PM延长线上的一点,且|PM|=|MQ|,则Q点的轨迹方程是( ). A.2x+y+1=0 B.2x-y-5=0 C.2x-y-1=0 D.2x-y+5=0

高考数学考点归纳之 曲线与方程

高考数学考点归纳之 曲线与方程 一、基础知识 1.曲线与方程 一般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C 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f (x ,y )=0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关系: (1)曲线上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 (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那么这个方程叫做曲线的方程,这条曲线叫做方程的曲线❶. 2.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 (1)建立适当的坐标系❷,用有序实数对(x ,y )表示曲线上任意一点M 的坐标; (2)写出适合条件p 的点M 的集合P ={M |p (M )}❸; (3)用坐标表示条件p (M ),列出方程f (x ,y )=0; (4)化方程f (x ,y )=0为最简形式; (5)说明化简后的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上. (1)如果曲线C 的方程是f (x ,y )=0, 那么点P 0(x 0,y 0)在曲线C 上的充要条件是f (x 0,y 0)=0. (2)“曲线C 是方程f (x ,y )=0的曲线”是“曲线C 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f (x ,y )=0的解”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坐标系建立的不同,同一曲线在不同坐标系中的方程也不同,但它们始终表示同一曲线. 有时此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省略,直接列出曲线方程. 考点一 直接法求轨迹方程 1.已知点F (0,1),直线l :y =-1,P 为平面上的动点,过点P 作直线l 的垂线,垂足为Q ,且Q P ―→·Q F ―→=FP ―→·F Q ―→ ,则动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为( ) A .x 2=4y B .y 2=3x C .x 2=2y D .y 2=4x 解析:选A 设点P (x ,y ),则Q (x ,-1). ∵Q P ―→·Q F ―→=FP ―→·F Q ―→, ∴(0,y +1)·(-x,2)=(x ,y -1)·(x ,-2),

《曲线与方程》知识点详解

《曲线与方程》知识点详解 一、曲线与方程 1. 求曲线(图形)方程的方法及其具体步骤如下: 这五个步骤(不包括证明)可浓缩为五字“口诀”:建设现(限)代化” 2:性质 1.求曲线方程应注意:(1).先要判断题干是否给出坐标系;(2).求出的方程是否与题干的条件等 价要验证. 2.掌握几种常见的求轨迹方程的方法:直接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参数法、

待定系数法。 直接法:也叫“五步法”,即按照求曲线方程的五个步骤来求解。这是求曲线方程的基本方法。 代入法:这个方法又叫相关点法或坐标代换法。即利用动点是定曲线上的动点,另一动点依赖于它,那么可寻求它们坐标之间的关系,然后代入定曲线的方程进行求解。 定义法:运用解析几何中一些常用定义,可从曲线定义出发直接写出轨迹方程。 二、椭圆 1.椭圆的定义 用集合表示为{P||PF 1|+|PF 2|=2a ,其中F 1、F 2是两个定点,2a 为定值,2a>|F 1F 2|} 当2a=|F 1F 2|时,点P 的轨迹为线段F 1F 2 当2a<|F 1F 2|时,点P 不存在 椭圆的定义作为判定定理用,是求轨迹方程中的定义法;椭圆的定义作为性质定理用,是解决椭圆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 课本在推导椭圆标准方程时,涉及到两个无理式的化简及字母计算,希望同学们亲手操作。字母运算是本章的特点,属于技能范畴,同学们要定下心来,在合理选择运算途径后,多算,细心算。 2.椭圆的标准方程是指在以焦点的中点为原点,焦点在坐标轴上的前提条件下推导出来的。 当焦点在x 轴上时,方程类型为1b y a x 2 22 2=+ 当焦点在y 轴上时,方程类型为2 22 2a y b x + =1恒有a>b>0。字母x 通常写在前 面。 为了运算简单,有时也用整式形式,如Ax 2+By 2=1(A>0,B>0)等。 3.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主要用待定系数法。 其步骤为: (1)选标准,即判定焦点是在x 轴上,还是在y 轴上,还是两种情况都有可

高一数学复习考点知识讲解课件45---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导数

高一数学复习考点知识讲解课件 5.2.2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导数 考点知识 1.掌握函数的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 2.理解求导法则的证明过程,能够综合运用导数公式和导数运算法则求函数的导数. 导语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实际上,它是我们整个导数的基础,而且我们也只会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这四类函数的求导法则,我们知道,可以对基本初等函数进行加减乘除等多种形式的组合,组合后的函数,又如何求导,将是我们本节课要解决的内容. 一、f (x )±g (x )的导数 问题令y =f (x )+g (x ),如何求该函数的导数? 提示Δy =[]f (x +Δx )+g (x +Δx )-[]f (x )+g (x ); Δy Δx =[]f (x +Δx )+g (x +Δx )-[]f (x )+g (x )Δx =f (x +Δx )-f (x )Δx +g (x +Δx )-g (x )Δx , y ′=lim Δx →0 Δy Δx =lim Δx →0⎣⎢⎡⎦ ⎥⎤f (x +Δx )-f (x )Δx +g (x +Δx )-g (x )Δx =f ′(x )+g ′(x ). 所以有[f (x )+g (x )]′=f ′(x )+g ′(x ).

两个函数和或差的导数:[f(x)±g(x)]′=f′(x)±g′(x). 注意点:推广[f1(x)±f2(x)±…±f n(x)]′=f1′(x)±f2′(x)±…±f n′(x).例1求下列函数的导数: (1)y=x5-x3+cos x; (2)y=lg x-e x. 解(1)y′=()x5′-()x3′+() cos x′=5x4-3x2-sin x. (2)y′=(lg x-e x)′=(lg x)′-(e x)′= 1 x ln10 -e x. 反思感悟两个函数和(或差)的导数,等于这两个函数的导数的和(或差),对于每一项分别利用函数的求导法则即可. 跟踪训练1求下列函数的导数: (1)f(x)=1 5x 5+ 4 3x 3; (2)g(x)=lg x-e x. 解(1)∵f(x)=1 5x 5+43x3, ∴f′(x)=x4+4x2. (2)∵g(x)=lg x-e x, ∴g′(x)= 1 x ln10 -e x. 二、f(x)g(x)和f(x) g(x) 的导数

数学《曲线与方程》教案

数学《曲线与方程》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和应用。 2.掌握一次方程和二次方程的基本知识、解题方法和应用。 3.掌握实际问题应用中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掌握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和应用。 2.掌握一次方程和二次方程的基本知识、解题方法和应用。 3.掌握实际问题应用中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难点】 1.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和应用的综合应用。 2.实际问题应用中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问答、引入故事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

兴趣,引入新的知识领域。 二、概念的讲解和探究 1.一次函数 (1)定义:函数y=kx+b(x∈R)称为一次函数,其中k,b均为常数,k为非零实数。 (2)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次函数图像是由一条直线组成,图像 有倾斜的趋势,当斜率k>0时,图像从左向右上升,k<0时, 图像从左向右下降。截距b为函数图像在y轴上的截距。 (3)应用:一次函数常常代表一种线性关系,如速度、距离、 重量、价格等。 2.二次函数 (1)定义:函数y=ax^2+bx+c(x∈R)称为二次函数,其中a,b,c 为常数,且a≠0。 (2)二次函数的图像:二次函数图像是一条开口朝上或朝下的 抛物线,当a>0时,图像开口朝上;a<0时,图像开口朝下。 顶点坐标为(-b/2a,f(-b/2a))(f(x)=ax^2+bx+c)。 (3)应用:二次函数常常在抛物线问题中使用,如炮弹的运动、神经元的发放等等。

三、基本解法的演示 1.一次方程的解法 (1)基本初等变形法:对等式两边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化简方程,将未知数分离出来。 (2)解题步骤: Step1:用合适的字母表示未知数。 Step2:列出等式。 Step3:对等式进行变形。 Step4:将未知数分离出来。 Step5:检验解。 2.二次方程的解法 (1)配方法:当方程右侧项不为0时,可以采用配方法将方程 化为平方差的形式,从而求得方程的解。 (2)公式法:利用求根公式求解二次方程ax^2+bx+c=0。根的公式为x=(-b±√(b^2-4ac))/2a。 (3)解题步骤:

已知曲线的参数方程,求面积

已知曲线的参数方程,求面积 1.引言 在数学中,当曲线的方程无法用显式函数表示时,可以使用参数方程来描述曲线的运动和性质。已知曲线的参数方程,我们可以利用积分的方法求解曲线所围成的面积。本文将介绍如何根据已知曲线的参数方程来求解曲线所围成的面积。 2.参数方程的定义 参数方程是将自变量t表示为一个或多个变量的函数,通过将自变量t代入得到一系列的点,这些点的坐标即为曲线上的点。一般形式的参数方程为: x=f(t) y=g(t) 其中,x和y分别表示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f(t)和g(t)为关于t的函数。 3.曲线所围面积的计算方法 3.1确定曲线所围区域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曲线所围成的区域,即找到曲线的起点和终点。可以通过观察曲线的参数方程,找出曲线所对应的t的取值范围。 3.2将参数方程转化为关于t的函数 为了计算曲线所围面积,我们需要将参数方程转化为关于t的函数形式。可以通过解参数方程得到t的表达式,然后将其代入到另一个参数方程中,消去t,从而得到关于x或y的函数。 3.3计算曲线所围零面积 根据已经得到的关于x或y的函数,我们可以计算曲线所围成的零面积。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定积分的方法来计算零面积,即:

S=∫[a,b]f(x)dx或S=∫[c,d]g(y)dy 其中,S表示曲线所围面积,a和b或c和d分别表示曲线在x轴或y 轴上的交点。 3.4求解曲线所围面积 根据上述步骤,将参数方程转化为关于t的函数,并计算曲线所围零 面积。最后,求解出曲线所围面积的值。 4.实例分析 假设我们有以下参数方程描述的曲线: x=t^2 y=t+1 我们首先观察此参数方程,发现t的取值范围为全体实数。然后,将 参数方程转化为关于t的函数形式: y=x^0.5+1 根据该函数,我们可以确定曲线与x轴的交点为(0,1),没有与y轴 交点。进一步,我们计算曲线所围零面积: S=∫[0,a](x^0.5+1)dx 通过计算积分,我们得到该曲线所围面积的值。 5.结论 通过对已知曲线的参数方程的分析,我们可以使用积分的方法求解曲 线所围成的面积。根据计算得到的积分值,可以得出曲线所围面积的结果。这种方法在数学和物理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曲线的性质和几何形状。 以上就是根据已知曲线的参数方程求解曲线所围面积的方法和步骤。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有所帮助。 #E ND

曲线与方程

【知识提要】 1、曲线方程的概念: 在坐标平面内的一条曲线C (看作适合某种条件的点的集合或轨迹)与一个二元方程F (x ,y )=0的实数解之间,如果具有以下关系: (1)曲线C 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F (x ,y )=0的解; (2)以方程F (x ,y )=0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C 上的点。 那么方程F (x ,y )=0叫做这条曲线C 的方程,曲线C 叫做这个方程F (x ,y )=0的曲线。 轨迹: 一个点在空间移动,它所通过的全部路径叫做这个点的轨迹。 2、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 (1)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并设曲线上任意一点M 的坐标为(x ,y ); (2)写出适合条件P 的点M 的集合P ={M ∣P (M )}; (3)用坐标关系表示条件P (M ),列出方程F (x ,y )=0; (4)把方程F (x ,y )=0化为最简形式; (5)证明所得的方程是曲线的方程。 3.求曲线方程的其它方法: (1)直接法:根据题目条件能直接求出动点坐标(x,y )满足的方程。 (2)定义法:若结合题目条件能分析出轨迹是什么曲线,可代入具体曲线方程中得解,也可依具体曲线的定义列出方程。 (3)代入法:如果点P 的运动轨迹或所在的曲线已知,又点P 与点Q 的坐标之间可以建立某种关系,则借助于点P 的运动轨迹,便可得到点Q 的运动轨迹。 (4)参数法: 对于动点的坐标x 、y 之间的关系难于用一个等式表达,而如果引进一个参数,使之分别建立x 、y 的关系)()() (为参数t t g y t f x ⎩⎨⎧==,这样建立轨迹方程的方法称为参数法。 4、两条曲线的交点 两条不同曲线的公共点叫做两条曲线的交点。 两条曲线有交点 它们的方程组有实数解。 求两条曲线的交点的坐标就是求它们的方程组的实数解。方程组的实数解的个数就是两条曲线的交点的个数。有时也可以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研究两条曲线的交点问题。 例1.一动点P 到定点F (4,0)的距离与它到定直线l :x =6的距离相等,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

曲线和方程

曲线和方程 【知识要点】 1.曲线与方程的关系 如果曲线C 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0),(=y x F .建立如下关系: ①曲线C 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0),(=y x F 的解; ②以方程0),(=y x F 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C 上的点. 那么方程0),(=y x F 叫做曲线C 的方程,曲线C 叫做方程0),(=y x F 的曲线. 2.求曲线方程的步骤 求曲线方程的基本步骤,用直接法求曲线方程要重点掌握五个步骤. ①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设y x m 2为曲线上的任意一点; ②写出适合条件P 的点M 的集合{} )(m P M P = ③用坐标表示条件)(m P ,列出方程0),(=y x F ④化方程0),(=y x F 为最简形式 ⑤证明比化简后的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 注意:通常第②步可省略,如果化简过程为同解变形,第⑤步也可省略.如果第②步到第③步不是等价关系,或者第④步的变形不是同解变形,就必须检查轨迹是否完备,是否纯粹,即补漏和去伪. 3.已知曲线求方程,已知方程画曲线是解析几何的核心内容. 已知曲线求方程实质就是求轨迹方程,其议程有直接法、代入法、定义法、等数法. 已知方程画曲线,就是用方法,研究方程的性质(y x ,的取值范围,对称性等)然后根据性质及一些基本函数(方程)的图象作出曲线. 4.关于曲线的交点 (1)由曲线方程的定义可知,两曲线的交点坐标,就是两曲线的方程所构成的方程组的公共解,于是,求曲线交点坐标的问题,就转化为解二元方程组的问题. 确定两曲线交点个数的问题,就转化为讨论方程的解的组数的问题. 这类问题的解法,充分体现了解析几何利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思想. (2)直线与二次曲线的交点:一般通过建立二方程得到关于x 或关于y 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来判断,当0>∆时,有两个交点,当0<∆时,无交点,当0=∆时有一个交点.(这时称直线与二次曲线相切) 5.求含参数的轧迹方程,当参数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曲线的开关亦发生改变,在高考中将求轧迹方程与分类讨论综合在一起,是常考内容之一.

高中数学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上)《曲线和方程》精品说课稿

高中数学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上)《曲线和方 程》精品说课稿 说课教案 7.6曲线和方程(2)求曲线的方程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蒋富扬 教材《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第二册(上)》 一、教材 1.教材背景 作为曲线内容的开始,“曲线与方程”这一小节性较强,约需三课时,第一课时介绍曲线与方程的概念;第二课时讲曲线方程的求法;第三课时侧重对所求方程的检验. 本课为第二课时 主要内容有:解析几何与坐标法;求曲线方程的方法(直译法)、步骤及例题探求. 2.本课地位和作用 承前启后,数形结合 曲线和方程,既是直线与方程的自然延伸,又是圆锥曲线学习的必备,是后面平面曲线学习的理论基础,是解几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章节. “曲线”与“方程”是点的轨迹的两种表现形式.“曲线”是轨迹的几何形式,“方程”是轨迹的代数形式;求曲线方程是用方程研究曲线的先导,是解析几何所要解决的两大类问题的首要问题.体现了坐标法的本质――代数化处理几何问题,是数形结合的典范. 后继性、可探究性 求曲线方程实质上就是求曲线上任意一点(x,y)横纵坐标间的等量关系,但曲线轨迹常无法事先预知类型,通过多媒体演示可以生动

展现运动变化特点,但如何获得曲线的方程呢?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的作用,学习过程具有较强的探究性. 同时,本课内容又为后面的轨迹探求提供方法的准备,并且以后还会继续完善轨迹方程的求解方法. 建模与示范性作用 曲线的方程是解析几何的核心.求曲线方程的过程类似于数学建模的过程,它贯穿于解析几何的始终,通过本课例题与变式,要规律,掌握方法,为后面圆锥曲线等的轨迹探求提供示范. 数学的文化价值 解析几何的发明是变量数学的第一个里程碑,也是近代数学崛起的两大标志之一,是较为完整和典型的重大数学创新史例.解析几何创始人特别是笛卡儿的和精神――对科学真理和方法的追求、质疑的科学精神等都是富有启发性和激励性的教育材料.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条件允许时指导学生课后收集相关资料,通过分析、整理,写出研究. 3.学情分析 我所授课的学生数学基础比较好,思维活跃,在刚刚学习了“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后,学生对这种必须同时具备纯粹性和完备性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对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科学性、准确性和优越性等已有了初步了解,对具体(平面)图形与方程间能否对应、怎样对应的学习已经有了自然的求知欲望. 二、目标分析 1.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理解坐标法的作用及意义. 掌握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和步骤,能根据所给条件,选择适当坐标系求曲线方程. 过程性目标 通过学生积极参与,亲身经历曲线方程的获得过程,体验坐标法

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导数(含答案)

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导数 一、基础过关 1.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若y =3,则y ′=0; ②若f (x )=3x +1,则f ′(1)=3; ③若y =-x +x ,则y ′=-12x +1; ④若y =sin x +cos x ,则y ′=cos x +sin x . 2.已知f (x )=x 3+3x +ln 3,则f ′(x )=__________. 3.若函数f (x )=ax 4+bx 2+c 满足f ′(1)=2,则f ′(-1)=________. 4.设曲线y =x +1x -1 在点(3,2)处的切线与直线ax +y +1=0垂直,则a =________. 5.已知a 为实数,f (x )=(x 2-4)(x -a ),且f ′(-1)=0,则a =________. 6.若某物体做s =(1-t )2的直线运动,则其在t =1.2 s 时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 7.求下列函数的导数: (1)y =(2x 2+3)(3x -1); (2)y =(x -2)2; (3)y =x -sin x 2cos x 2 . 二、能力提升 8.设函数f (x )=g (x )+x 2,曲线y =g (x )在点(1,g (1))处的切线方程为y =2x +1,则曲线y =f (x )在点(1,f (1))处切线的斜率为________. 9.曲线y =x (x -1)(x -2)…(x -6)在原点处的切线方程为__________. 10.若函数f (x )=13 x 3-f ′(-1)·x 2+x +5,则f ′(1)=________. 11.设y =f (x )是二次函数,方程f (x )=0有两个相等实根,且f ′(x )=2x +2,求f (x )的表达式. 12.设函数f (x )=ax -b x ,曲线y =f (x )在点(2,f (2))处的切线方程为7x -4y -12=0. (1)求f (x )的解析式; (2)证明:曲线y =f (x )上任一点处的切线与直线x =0和直线y =x 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定值,并求此定值. 三、探究与拓展 13.已知曲线C 1:y =x 2与曲线C 2:y =-(x -2)2,直线l 与C 1和C 2都相切,求直线l 的方程.

导数的和差积商

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导数 NO.4 学习目标: 1.掌握函数的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 2.会利用函数的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求简单函数的导数。 一、知识扫描: 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导数: (1)和、差的导数:()()()()f x g x f x g x '''±=±⎡⎤⎣⎦ (2)常数与函数的乘积的导数:()()cf x cf x ''=⎡⎤⎣⎦(c 为常数) (3)积的导数:()()()()()()f x g x f x g x f x g x '''=+⎡⎤⎣⎦ (4)商的导数:()()()()()()()2f x f x g x f x g x g x g x '''⎡⎤-=⎢⎥⎢⎥⎣⎦ (()0)g x ≠ 二、例题选讲: 例1: 求下列函数的导数: (1)()2 sin f x x x =+ (2)323()622g x x x x =--+ ⑶23cos y x x x =+ ⑷ 2 1lg y x x =- (5)11x y x -=+ ⑹(1)(2)(3)y x x x =+++ ⑺2323y x x =+ ⑻52 sin x x y x =

例2:⑴已知函数s i n ,(0,)(,2)1c o s x y x x πππ= ∈⋃+,当'2y =时,则x 的值为 ; ⑵点P 在曲线323 y x x =-+ 上移动,设动点P 处切线的倾斜角为α,则α的取值范围是 ; ⑶对正整数n,设曲线)1(x x y n -=在x=2处的切线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为n a ,则数列{ 1+n a n }的前n项和为 。 例3:已知函数26()ax f x x b -=+的图像在点(1,(1))M f --处的切线方程为250x y ++=,求函数()y f x =的解析式。 例4:⑴设()(1)(2) ()f x x x x x n =+++,求'(0)f 。 ⑵利用导数求和:21123(01,)n n S x x nx x x n N -*=+++ +≠≠∈且

曲线与方程

曲线与方程 知识要点 一、曲线方程的定义: 在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C 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0f x y =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关系:(1)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那么,这个方程叫曲线方程;这条曲线叫方程的曲线。 若曲线C 的方程是(,)0f x y =,则点000(,)P x y 在曲线C 上的充要条件是:00(,)0f x y = 理解:(1)“曲线上的点集”与“方程的解集”一一对应;(2)曲线可以看成一个点集C ,一个二元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也组成一个点集F ,在定义中:条件(1)⇔C F ≤,条件(2)⇔F C ≤,综合(1) (2)即得C F =。 二、点与曲线的关系: (1点000(,)P x y 既在曲线C 1:(,)0f x y =上,又在曲线C 2:(,)0g x y =上的充要条件是点P 的坐标是 方程组(,)0(,)0f x y g x y =⎧⎨=⎩ 的解。 (2)若点P 既在曲线C 1:(,)0f x y =上又在曲线C 2:(,)0g x y =上,则点P 与曲线3:(,)(,)0C f x y g x y λ+= (R λ∈)的关系是3P C ∈(曲线系方程) 例、若曲线1C 的方程是()1,0f x y =,曲线2C 的方程是()2,0f x y =,若1C 与2C 有且仅有点12,P P 两个 公共点,则曲线C :()()12,,0f x y f x y λ+=与曲线2C 的公共点( ) A .只有一个点1P ; B .只有一个点2P ; C .只有1P ,2P 两个点; D .除了1P ,2P 两个点外,还有其它公共点。 三、坐标法 (1)定义:借助坐标系研究几何图形的方法叫做坐标法。 (2)解析几何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一门数学学科。平面解析几何研究的主要问题是:①根据已 知条件,求出表示平面曲线的方程;②通过方程,研究平面曲线的性质。 (3)用坐标法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是:①建系;②设点;③列式;④化简;⑤检验。 四、求曲线的方程的常用方法: 1、直接法(轨迹法)——若动点的运动规律就是一些几何量的等量关系,这些条件简单明确易于表达, 则可以根据已知(或可求)的等量关系直接列出方程的方法。 教材:例1、例2 2、待定系数法(要素法、公式法)——知道曲线是直线、圆等常见的轨迹,直接找相应的要素求解。 教材:例1 3、代入法(或称相关点法)——有时动点P 所满足的几何条件不易求出,但它随另一动点P /的运动而运 动,称之为相关点,若相关点P /满足的条件简单、明确(或P /的轨迹方程已知),就可以用动点P 的坐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