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破裂出血的护理

肝癌破裂出血的护理

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是肝癌患者的一种严重而致命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约5.46%-19.8%,也是肝癌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占肝癌死因的9%-10%,在肝癌死亡原因中占第4位。由于本病发病突然、急剧,且常伴休克,故其治疗困难,预后较差,如不积极救治,多数病人迅速死亡。

一、治疗

肿癌破裂出血往往急剧、凶险,需要立刻抢救,同时或病情稳定后应积极考虑针对肝内原发病灶的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1、紧急处理出血量较小者。应平卧休息,限制活动,腹带加压包扎,出血量大,有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的病人应及时对患者血压、脉搏、呼吸、心率及神志情况进行严密监护,并给予抗休克治疗。

2、补充血容量出血较小者可仅予补充晶体液,出血量大,有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的病人,应及时予输注新鲜血,或进行成分输血。

(二)手术治疗

该症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凡符合手术指征者应立即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

(1)患者一般情况尚好,年龄在60岁以下;

(2)明确为肝癌破裂出血,伴休克,短期内血红蛋白迅速下降;

(3)不能排除其他原因出血,或其他急腹症需要手术探查者;

(4)肝代偿功能尚好,尤肝性脑病。大量腹水或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估计能作肿瘤切除或其他有效治疗。

(二) 中医治疗

本病发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高,采用中医治疗者尚少见。

二、发生机制

肝癌破裂出血多见于结节型及块状型肝癌,尤其合并有肝硬化者,弥漫型肝癌少见。肝癌破裂出血有两种类型:一种为肝包膜下出血,一种为穿破包膜进人腹腔,后者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极高。

肝癌自发破裂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肿瘤生长迅速,瘤体因供血不足发生破裂出血、坏死,中心液化急剧增大致外包膜破裂出血;

(2)肿瘤直接侵蚀血管出血;

(3)肿瘤破溃或液化后合并感染;

(4)肿瘤位置表浅,包膜脆而薄弱,轻度外力冲击极易破裂出血;

(5)肝癌常伴肝硬化、肝功能损害,凝血机制异常,是肝癌破裂出血的原因之一;

(6)急性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如咳嗽、呕吐等均可致肿瘤破裂出血

三、临床表现

(一)肝癌的一般表现

肝肿大、肝区痛。腹壁静脉曲张、消瘦、低热、黄疸、血清AFP升高等,部分患前在肝癌破裂出血前已诊断为肝癌,或正接受治疗,少部分以破裂出血为首发症状。

(二)出血表现

肝包膜下出血者表现为突发肝区痛,右上腹包块迅速增大。肝区压痛及局朝肥紧张等,可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心悸、脉搏加快、血压下降等血容量不足的表现,若肝癌破裂较小,出血缓慢,可无血容量不足的表现,或仅有肝区局限性轻微疼痛,3-5天后自行缓解;肝癌破裂穿破包膜进人腹腔者,表现为突发上腹剧痛,继而疼痛减轻,并扩散至全腹,同时伴有急性出血和腹膜炎的表现,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加快、腹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阳性,患者很快进入休克状态。上腹剧烈疼痛发生率为54%-100%,休克发生率为17%-100%,腹膜刺激征可达92%以上。

四、诊断

本病的诊断一般不难,尤其是肝癌诊断已明确且出血量较大者。如出血量较少时,诊断较为困难,有肝硬化病史的肝癌患者,突然出现或用力后出现右上腹痛或失血性休克及弥漫性腹膜炎的表现时,应警惕本病的可能。诊断性腹穿、CT、B超等检查,尤其是诊断性腹穿对本病的诊断意义较大,因此,对于不明原因的腹痛、腹胀,有腹膜刺激征者,均应行诊断性腹穿。对于肝癌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突然发作的腹胀、腹痛伴腹膜刺激征及休克表现者,应行腹部B超、CT、血管造影及诊断性腹穿等检查,以明确有无肝内占位性病变及肝癌破裂出血。本病的诊断可参考以下诊断标准:

1、有严重肝功能损害表现,AFP阳性。

2、腹腔抽出不凝血液,阳性率可达100%,腹腔穿刺液AFP胆汁分析、淀粉酶测定,或查癌细胞呈阳性表现。

3、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性下降,常在90g/L以下。

4、B超、CT和肝动脉造影检查可发现肿瘤破裂、腹腔内出血。

肝脏疾病护理常规

肝脏疾病护理常规 肝癌在我国高发于东南沿海地区,以中年男性多见。肝脓肿指肝脏受感染后,若未得到及时、合适的处理而形成脓肿,常见细菌性和阿米巴性肝脓肿。 【临床表现】 1、肝癌:早期无明显症状,晚期有肝区疼痛,肝脏进行性肿大,可伴有食欲减退、腹胀、恶心、呕吐、乏力、消瘦、甚至黄疸、恶病质等全身表现。 2、肝脓肿: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肝区持续性疼痛,伴食欲下降,恶心呕吐,乏力。 【特殊检查】肝癌:采用甲胎蛋白(a~~FP)定性、定量检测、B超、CT、MRI、选择性腹腔动脉或肝动脉造影等多项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肝脓肿:X线、B超或肝穿刺、辅以实验室检查。 【治疗要点】早诊断,早治疗,包括原发病的处理,避免并发症。 一、肝叶切除病人护理 (一)术前护理 1、同外科围手术期术前护理常规。 2、改善肝功能和营养状况加强全身支持保肝疗法,以改善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纠正凝血功能,注意休息。 3、病情观察及时发现肝癌破裂出血、脓肿破裂引起急性腹膜炎及感染性休克。 4、术前准备

(1)肠道准备:口服肠道抗生素3天,减少肠道细菌;术前晚清洁灌肠,减少腹胀和血氨来源,减少术后发生肝昏迷的机会。 (2)戒烟,放置胃管,预防术后肠胀气及呕吐。(3)术前使用Vitk,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二)术后护理 1、护理诊断潜在的并发症:腹腔内出血、感染、肝昏迷、胆汁漏、凝血功能障碍。 2、护理措施 (1)同外科围手术期术后护理常规。 (2)体位术后第2天取半卧位。 (3)营养支持禁食,胃肠减压,肠蠕动恢复后给予流食,逐步过渡到普食,可以补充适量白蛋白和血浆。 (4)活动与休息避免过早下床活动,以免肝断面出血。鼓励适量的床上活动。 (5)给氧增加肝细胞供氧量,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6)肝动脉插管的护理注意无菌操作,注药后要用肝素液封管,防止导管堵塞和感染。 (7)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①出血:多发生于术后24h内。表现为:脉搏细速,血压下降,脉压差减小,腹腔双套管引流量>200ml/h或8h超过400ml,引流管温热,应怀疑有活动性出血。密切观察伤口渗血情况、引流液、尿量、腹部体征等。

原发性肝癌病人的护理

原发性肝癌病人的护理 案例引导病人,男,53岁。因食欲减退、乏力、肝区疼痛30天入院。病人有乙肝病史,一月前出现食欲不佳、全身无力,肝区隐痛等表现。体格检查:病人呈慢性病容,体质消瘦,未见蜘蛛痣和肝掌;肝脏肿大,触诊质地硬,边缘钝而不整齐,表面不光滑,有大小不等的结节,触痛明显。辅助检查:RBC3.0×1012/L,Hb100g/L,WBC5.0×109/L,PLT76×109/L;ALT82U/L。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均为阳性;AFP定性试验阳性。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liver)简称肝癌,是指原发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癌肿。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江苏启东、广西扶绥、福建同安是我国的高发地区。肝癌死亡率高,在恶性肿瘤死亡顺序中仅次于肺癌。全世界每年平均有25万人死于肝癌,我国占其中约45%。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40~49岁的男性多见,男女比例约为5:1。世界各地肝癌的发病率均有上升趋势。 原发性肝癌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肯定,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病毒性肝炎目前比较明确的与肝癌发生有关的病毒性肝炎有乙型、丙型和丁型。在我国,病毒性肝炎为诸多致病因素中的主要病因,其中有乙型肝炎感染背景者占90%以上,一般遵循HBV感染→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发病机制发展为肝癌。西方国家则以丙型肝炎感染常见,也多循上述机制进展为肝癌,亦有部分病例在慢性肝炎阶段就发展为肝癌2.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的发生率为50%~90%。我国原发性肝癌多在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有资料显示乙肝相关性肝硬化每年约3%~6%发生原发性肝癌;欧美国家原发性肝癌多在酒精性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 3.饮食与饮水黄曲霉素的代谢产物黄曲霉素B1(AFB1)有强烈的致癌作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在粮油、食品受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的地区,肝癌发病率较高。此外,食用含亚硝酸盐的食物、食物中缺乏微量元素、饮用藻藻类毒素污染的水等,均与肝癌有关。有机致癌物如六氯苯、苯并芘等污染水源也可致肝癌发生。 4.其他因素遗传、酒精、亚硝酸类化学物、有机氯农药、寄生虫等均是可疑的致肝癌因素。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询问病人有无慢性肝脏疾病;是否长期食用霉变、腌制、农药污染的食

巨块型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巨块型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巨块型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急诊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我科巨块型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行急诊手术治疗的47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治愈出院,放弃治疗出院5例,死亡2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3例(27.7%),其中腹腔内出血3例,肝功能衰竭5例,感染3例,胸腔积液7例,胆漏1例。结论巨块型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加强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有助于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术后并发症;护理 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SRHC)是肝癌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达5%~26%,并且死亡率高达67%[1,2],而巨块型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凶险程度更高。手术治疗是提高该类患者长远生存率的有效手段,但术后并发症多,护理难度大。我院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共收治巨块型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72例,其中手术治疗47例,现将手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47例,男性34例,女性13例,年龄19~81岁,平均48岁。均为巨块型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行手术治疗患者。14例为门诊入院后2~10 d发生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出血量300~1000 ml;33 例急诊入院患者中14例伴失血性休克,出血量1000~8000 ml,2例为外院行肝癌破裂填塞止血术后再出血入院。 1.2 手术方式4例行半肝切除术;26例行肝肿瘤切除或肝叶切除术;2例行肝动脉插管栓塞并皮下埋藏灌注器术;2例行肝癌破裂填塞止血术;13例行肝动脉结扎术。术中见肿瘤直径最大为16 cm×16 cm×10 cm,最小为10 cm×10 cm×12 cm,均为巨块型。 1.3 结果及并发症本组病例住院天数3~52 d,平均住院天数16 d。治愈出院40例(85.1%),放弃治疗出院5例(10.6%),死亡2例(4.3%),术后发生并发症13例(27.7%),其中腹腔内再出血3例(6.4%),肝功能衰竭5例(10.6%),胸腔积液1例(14.9%),胆漏1例( 2.1%),感染3例(6.4%)。 2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1 腹腔内出血由于巨块型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术前因不同程度的出血已经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手术又因为切除的巨块型肝癌常累及肝内外大血管,切除肝量大,致使手术止血难度大,术后肝断面渗血的情况亦会增加,发生腹腔内再出血的几率高,因此术后需重点观察有无出血征象。护理上密切监测生命体征、CVP、尿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有无腹胀、腹痛,定时测量腹围,做好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通常腹腔引流管引出的血性液体3~5 d内应逐渐减少,颜色由鲜红或暗红转为淡红。如连续引出鲜红色血性液体量≥200 ml/h且引流管温暖或8 h引流量

肝癌破裂出血的护理

肝癌破裂出血的护理 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是肝癌患者的一种严重而致命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约5.46%-19.8%,也是肝癌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占肝癌死因的9%-10%,在肝癌死亡原因中占第4位。由于本病发病突然、急剧,且常伴休克,故其治疗困难,预后较差,如不积极救治,多数病人迅速死亡。 一、治疗 肿癌破裂出血往往急剧、凶险,需要立刻抢救,同时或病情稳定后应积极考虑针对肝内原发病灶的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1、紧急处理出血量较小者。应平卧休息,限制活动,腹带加压包扎,出血量大,有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的病人应及时对患者血压、脉搏、呼吸、心率及神志情况进行严密监护,并给予抗休克治疗。 2、补充血容量出血较小者可仅予补充晶体液,出血量大,有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的病人,应及时予输注新鲜血,或进行成分输血。 (二)手术治疗 该症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凡符合手术指征者应立即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 (1)患者一般情况尚好,年龄在60岁以下; (2)明确为肝癌破裂出血,伴休克,短期内血红蛋白迅速下降; (3)不能排除其他原因出血,或其他急腹症需要手术探查者; (4)肝代偿功能尚好,尤肝性脑病。大量腹水或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估计能作肿瘤切除或其他有效治疗。 (二) 中医治疗 本病发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高,采用中医治疗者尚少见。 二、发生机制 肝癌破裂出血多见于结节型及块状型肝癌,尤其合并有肝硬化者,弥漫型肝癌少见。肝癌破裂出血有两种类型:一种为肝包膜下出血,一种为穿破包膜进人腹腔,后者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极高。 肝癌自发破裂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肿瘤生长迅速,瘤体因供血不足发生破裂出血、坏死,中心液化急剧增大致外包膜破裂出血; (2)肿瘤直接侵蚀血管出血; (3)肿瘤破溃或液化后合并感染; (4)肿瘤位置表浅,包膜脆而薄弱,轻度外力冲击极易破裂出血; (5)肝癌常伴肝硬化、肝功能损害,凝血机制异常,是肝癌破裂出血的原因之一; (6)急性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如咳嗽、呕吐等均可致肿瘤破裂出血 三、临床表现 (一)肝癌的一般表现 肝肿大、肝区痛。腹壁静脉曲张、消瘦、低热、黄疸、血清AFP升高等,部分患前在肝癌破裂出血前已诊断为肝癌,或正接受治疗,少部分以破裂出血为首发症状。 (二)出血表现 肝包膜下出血者表现为突发肝区痛,右上腹包块迅速增大。肝区压痛及局朝肥紧张等,可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心悸、脉搏加快、血压下降等血容量不足的表现,若肝癌破裂较小,出血缓慢,可无血容量不足的表现,或仅有肝区局限性轻微疼痛,3-5天后自行缓解;肝癌破裂穿破包膜进人腹腔者,表现为突发上腹剧痛,继而疼痛减轻,并扩散至全腹,同时伴有急性出血和腹膜炎的表现,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加快、腹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阳性,患者很快进入休克状态。上腹剧烈疼痛发生率为54%-100%,休克发生率为17%-100%,腹膜刺激征可达92%以上。 四、诊断 本病的诊断一般不难,尤其是肝癌诊断已明确且出血量较大者。如出血量较少时,诊断较为困难,有肝硬化病史的肝癌患者,突然出现或用力后出现右上腹痛或失血性休克及弥漫性腹膜炎的表现时,应警惕本病的可能。诊断性腹穿、CT、B超等检查,尤其是诊断性腹穿对本病的诊断意义较大,因此,对于不明原因的腹痛、腹胀,有腹膜刺激征者,均应行诊断性腹穿。对于肝癌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突然发作的腹胀、腹痛伴腹膜刺激征及休克表现者,应行腹部B超、CT、血管造影及诊断性腹穿等检查,以明确有无肝内占位性病变及肝癌破裂出血。本病的诊断可参考以下诊断标准: 1、有严重肝功能损害表现,AFP阳性。 2、腹腔抽出不凝血液,阳性率可达100%,腹腔穿刺液AFP胆汁分析、淀粉酶测定,或查癌细胞呈阳性表现。 3、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性下降,常在90g/L以下。 4、B超、CT和肝动脉造影检查可发现肿瘤破裂、腹腔内出血。

肝癌患者的护理

第三节肝癌患者的护理 肝癌是肝脏恶性肿瘤的一种。肝癌分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两种。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东南沿海地区高发,发病年龄段40~50岁,男性居多?继发性肝癌:身体其他部位肿瘤转移之至 【病因】 (一)病毒性肝炎: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因素 ?肝癌患者中约有1/3有慢性肝炎史 ?肝癌高发区人群HBsAg阳性率>低发 ?肝癌患者血清HBV标志物阳性率达90%; ?免疫组化法示肝癌细胞中有HBsAg存在 ?HCV与肝癌发病密切相关 ?肝炎病毒是促癌因素之一 ●原发性肝癌患者合并肝硬化占50~90%; ●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肝癌(中国); ●酒精性肝硬化-----肝癌(西方) 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B1有强烈致癌作用-动物实验 (五)其他: ●化学物质:苯并芘、六氯芘、氯仿、亚硝胺类、偶氮芥类、酒精、有机氯农药、藻类毒素 ●寄生虫:肝吸虫病-胆管细胞癌;多种因素协同作用,肝炎病毒为主 【病理】 (一)病理类型 1.大体形态分类 发病率癌肿临床意义 ①块状型最多>10cm,单/多个肝破裂 ②结节型较多5cm±右叶多见肝硬化 ③弥漫型少小、弥漫分布肝衰竭 小肝癌单结节<3cm 预后好 2.按肿瘤大小分为: ①巨大肝癌>10cm ②大肝癌5~10cm之间 ③小肝癌2~5cm之间④微小肝癌≤2cm 3.细胞分型 ①肝细胞型:占90%,由肝细胞发展而来 ②胆管细胞型:少见,由胆管上皮细胞发展而来 ③混合型:更少见,癌细胞呈过渡形态

(二)转移途径 ①血行转移 肝内转移:最早、最常见,门脉癌栓 肝外转移:肺最多见,次之肾上腺、脾 ②淋巴转移:肝门淋巴结.胰、脾、主动脉旁、锁骨上 ③直接蔓延 ④种植转移:少见,腹膜、横膈、盆腔 【护理评估】(一)健康史:一般情况、饮食习惯、疾病史、目前状况(二)身体状况:起病隐匿,早期缺乏典型症状。发现时多为中晚期1.肝区疼痛—常见、主要、首发症状 性质:持续性胀痛或钝痛、刺痛 机制:肿瘤增长快,肝包膜受牵拉 疼痛的部位、出现早晚及程度:与肿瘤生长速度和所在部位有关膈:右肩背,肝癌结节,右上腹剧痛—休克 2.全身和消化道症状: ?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进行性消瘦,恶病质 ?发热:低热-肿瘤代谢旺盛;肿瘤坏死产物吸收 高热-并发胆道感染 ?黄疸—晚期征象肝细胞性黄疸;梗阻性黄疸 机制:肝细胞大面积损害,癌肿压迫或侵犯肝门胆道 癌组织堵塞胆道 ?肝硬化征象:脾大、腹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 腹水特点:增长快、血性 肝功能减退:皮下出血,营养不良 3.肝脏肿大——为中、晚期最常见的主要体征 特点:进行性肿大 典型体征:质硬、凹凸不平、有结节或巨块、边缘不整、有压痛。4.其他表现 胸膜:可有胸水和呼吸困难。 骨:可有局部压痛或神经压迫状。 颅内:可有神经定位体征,颅内高压的表现;内分泌代谢异常表现5.并发症: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癌结节破裂出血、继发感染

肝癌破裂出血介入治疗护理常规

肝癌破裂出血介入治疗护理常规 一、介入治疗护理 (1)介入治疗前准备注意各种检查结果,判断有无禁忌症。耐心向病人解释介入治疗(肝动脉插管化学治疗)的目的、方法及治疗的重要性和优点,帮助病人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争取主动配合。术前6小时禁食,穿刺处皮肤准备,备好所需物品及药品,检查导管质量,防止出现断裂、脱落和漏液等。 二、介治疗后护理 (1)预防出血:病人术后取平卧位,穿刺处拔管后压迫15分钟,再局部加压包扎,穿刺侧用体伸直制动6小时,绝对卧床24小时防止穿刺处出血。严密观察穿刺侧肢端皮肤的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注意穿刺点有无出血现象。 (2)导管护理:妥善固定和维护导管;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每次注药前消毒导管,注药后用无菌纱布包扎,防止逆行感染;注药后用肝素稀释液冲洗导管以防导管堵塞。 (3)栓塞后综合征护理:动脉栓塞化学治疗后多数病人可出现发热、肝区疼痛、恶心、呕吐、心悸、白细胞计数下降等临床表现,护理措施:①控制发热:一般为低热,若体温高于38.5℃,给予物理和(或)药物降温;②镇痛:肝区疼痛多因栓塞部位缺血坏死、肝体积增大包膜紧张所致,必要时可适当给予镇痛药;③恶心、呕吐:为化学治疗药物的反应,可给予甲氧氯普胺、氯丙嗪等;④当白细胞计数低于4×10/L时,应暂停化学治疗并应用升白细胞药物;⑤介入治疗后嘱病人大量饮水,减轻化学治疗药物对肾的毒副作用,观察排尿情况。 (4)并发症的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腹部体征,因胃、胆、胰、脾动脉栓塞而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及胆囊坏死等并发症时,及时通知医师并协助处理。肝动脉栓塞化学治疗可造成肝细胞坏死,加重肝功能损害,应注意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黄疸程度,注意补充高糖、高能量营养素,积极给予保肝治疗,防止肝衰竭。 三、健康教育 1.饮食护理:多吃高热量、优质蛋白质、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食物以淡、易消化为宜。若有腹水、水肿,应控制水和食盐的摄人入量。 2.休息:在身体允许情况下适量活动,但切忌过量、过度。 3.用药护理:遵医嘱使用免疫治疗,中医中药治疗。

肝癌化疗护理常规

肝癌化疗护理常规 原发性肝癌是指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简称肝癌。 【护理评估】 1、肝区疼痛:多呈持续性钝痛或胀痛。 2、消化道症状:常有食欲减退、腹胀,也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 3、全身症状:有乏力、进行性消瘦、发热、营养不良,晚期病人可呈恶病质等。少数病人可有自发性低血糖、红细胞增多症、高血钙、高血脂等伴癌综合症的表现。 4、有无行为及神志异常;有无远处转移的征象。 【常见护理问题】 1、疼痛:肝区疼痛 与肿瘤生长迅速、肝包膜被牵拉或肝动脉栓塞术后产生栓 塞后综合征有关。 2、预感性悲哀与病人知道疾病的预后有关。 3、潜在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癌结节破裂出血。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恶性肿瘤对机体的慢性消耗、化疗所致胃肠 道反应有关。 5、有感染的危险与长期消耗及化疗、放疗而致白细胞减少、抵抗力减弱有关。【护理措施】 1、执行肿瘤内科一般护理常规及肿瘤化疗护理常规。 2、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适量优质蛋白质、富含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饮

食,忌食粗糙、油炸、过硬、辛辣刺激性食物。 3、用药护理:观察化疗毒副反应:呕吐、腹胀、腹泻、便秘、骨髓抑制等症状。 4、症状护理 (1)一旦发现消化道出血或肝癌破裂出血征象,应备好急救物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等。 (2)腹水者应取半卧位,观察体重及腹围变化,记录 24 小时出入量,限制食盐的摄入量。 (3)肝性脑病患者给予低蛋白饮食,每日蛋白总量 20~40g,选用优质蛋白,禁用肥皂水灌肠。 (4)皮肤瘙痒者禁止抓挠,避免理化刺激,穿宽松棉质衣服。 5、健康指导 (1)指导病人合理进食,饮食以高蛋白、适当热量、高维生素为宜,避免摄入高脂、高热量和刺激性食物。有恶心、呕吐时,服用止吐剂后少量进食,增加餐次,尽量增加摄入量。 (2)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3)按医嘱服药,忌服致肝损药物。 (4)指导病人保持乐观保持情绪稳定,戒烟戒酒,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劳累。

肝癌患者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肝癌患者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一、恐惧 1、评估病人恐惧的表现,协助病人寻找恐惧的原因。 2、加强心理护理,向病人解释保持乐观情绪的重要性。 3、为病人创造安全、舒适的环境: (1)多与病人交谈,但应避免自己的情绪反应与病人情绪反应相互起反作用。 (2)帮助病人尽快熟悉环境。 (3)用科学、熟练、安全的技术护理病人,以取得病人信任。 (4)减少对病人感觉的不良刺激,如限制病人与其他恐惧情绪病人或家属接触。 4、帮助病人减轻情绪反应: (1)鼓励病人诉说自己的感觉。 (2)护士应理解、同情病人,耐心倾听其诉说,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如听音乐、相声、默默数数、与人交谈等。 (4)消除对病人产生干扰的因素,如解决失眠等问题。 5、帮助病人正确估计目前病情,以配合治疗及护理。 二、疼痛 1、观察、记录疼痛的性质、程度、伴随症状,评估诱发因素,并告之病人。 2、加强心理护理,给予精神安慰。 3、咳嗽、深呼吸时用手按压伤口。 4、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引流管来回移动所引起的疼痛。 5、严重时注意生命体征的改变及疼痛的演变。 6、指导病人使用松弛术、分散注意力等方法,如听音乐、相声或默默数数,以减轻病人对疼痛的感受性,减少止痛药物的用量。 7、在疼痛加重前,遵医嘱给予镇痛药,并观察、记录用药后的效果。 8、教给病人用药知识,如药物的主要作用、用法,用药间隔时间,疼痛时及时用止痛药效果最好。 三、营养失调 1、向病人解释摄取营养物质的重要意义,指导病人采取合理的饮食结构,给予高热量、适

量蛋白、高维生素、低脂、易消化的饮食,少量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 2、采取增加食欲的措施: (1)选择病人爱好的适合病情的食物品种,并经常更换,烹调时注意色、香、味及营养成分。 (2)创造良好的进食环境,如空气清新、安静,及时清理呕吐物。 3、进食前、进食时不做引起疼痛和不适的治疗、护理和检查。 4、遵医嘱给予助消化药及护肝药。 5、遵医嘱给予营养支持:静脉高价营养(胃肠外营养)、要素饮食(胃肠道营养),其护理参见有关章节。 6、定期给病人测体得,了解营养状况。 7、监测血红蛋白,必要时可少量输血、白蛋白。 四、有感染的危险 1、评估引起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并告之病人等,使其配合治疗、护理。 2、加强皮肤护理,保持床铺清洁、干燥,每2小时协助病人翻身1次,以预防皮肤破损而诱发感染。 3、禁食期间加强口腔护理,每天2-3次,预后口腔感染。 4、加强营养,给予全身支持疗法,如输新鲜血、氨基酸等,以增强机体防御功能和组织修复能力。 5、在进行换药、治疗、护理处置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替程,切断感染源。 6、保持各引流管畅通,观察并记录引流物的性质及量,必要时做细菌培养,一般24-48小时拔除切口引流管,以预防腹腔感染。 7、嘱病人不可随意揭开或用手触摸伤口,以防污染伤口。 8、演示有效咳嗽方法,并指导病人咳嗽时采取预防切口疼痛的措施。 9、按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发生。 10、指导病人识别感染的前兆症状,以便及时报告,尽早发现感染迹象。 11、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变化,注意有无感染的迹象,若术后72小时后,体温异常升高到38℃持续不降,则是感染的迹象,应报告医师确定感染部位,并及时处理。 五、潜在并发症--腹腔内出血 1、术前护理:防止癌肿破裂出血。

肝癌破裂出血急诊介入栓塞治疗的护理

肝癌破裂出血急诊介入栓塞治疗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急诊介入栓塞治疗的护理。方法分 析15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破裂出血病人的病例资料,采用急诊肝动脉化疗栓 塞术进行治疗,并落实术前术后护理。结果本组15例患者均得以有效止血, 症状改善,无一例复发出血,1例术后7天死亡,其余术后生存期均在3月以上,4例随访24个月仍存活。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止血迅速,创伤小,疗效确切,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落实相应治疗护理,为 肝癌患者的后续治疗赢得了机会。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肝动脉化疗栓塞护理 肝癌破裂出血是肝癌严重致命的并发症之一,病情凶险,约占肝癌死因的10%,发生率为2.59%(5%~20%)[1],患者常以腹痛、腹胀、低血容量性休克就诊,因失血性休克或肝功能衰竭致患者死亡,是目前临床治疗最棘手的难题之一。以 往多采用急诊肝动脉结扎或肝切除治疗,但因患者往往合并肝功能异常、腹水、 感染以及出血和肿瘤多发等因素影响致使临床处理较困难,影响疗效。随着介入 治疗技术的发展,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 (TACE)技术被用于治疗肝癌破裂出血,我 院从2007年7月~2010年12月对15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破裂出血病人采用 急诊介入栓塞进行止血,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5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35~68岁,平均45岁。有较剧烈右上腹疼痛或中上腹疼痛病史,查体均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肌紧张,压痛和反跳痛及移动性浊音阳性,均行腹腔穿刺证实腹腔内出血,有不同程 度的失血性休克表现,就诊时血红蛋白(48~85)g/L,所有病例经彩超及CT检查 证实为肝癌。其中有明确负重等诱因的11例,无明显诱因的4例。肝右叶巨块 肝癌6例,弥漫型肝癌3例,结节型肝癌6例。出血部位在肝右后叶8例,肝右 前叶3例,肝右叶(膈面)3例,肝左叶3例,其中多部位出血的3例。 1.2治疗方法 患者人院后立即积极抗休克,输血,止血治疗,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全部病 例于入院后24h内确诊并接受TACE治疗,采用Seldinger法,经股动脉穿刺插管,经腹腔动脉插至肝固有动脉,注入造影剂,明确肿瘤出血部位,根据需要使用微 导管超选插管至肿瘤供血动脉,给予羟基喜树碱8~10mg、表柔比星20~40mg 以及适量超液化碘油对肿瘤进行化疗栓塞,注入适量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直 至肿瘤出血血管闭塞,无造影剂外溢,有时止血困难,则使用弹簧圈栓塞近侧大 分支达到止血目的。 1.3结果 本组15例患者均得以有效止血(止血率100%)。经肝动脉栓塞止血后患者 血压回升,腹胀、疼痛等症状改善,无一例复发出血。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早发现、早诊断、争取时机。肝癌自发破裂出血临床表现是突发右上腹 剧痛、腹胀、腹膜刺激征,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重者伴有休克症状。巨块型肝癌 发生破裂机会较为多见[2]。本组有6例均为巨块型肿瘤。因此,对于瘤径大、位置靠近体表、体形消瘦的患者要做好预防破裂出血的指导:尽量卧床休息,避免外力

肝癌患者的护理常规

肝癌患者的护理常规 肝癌患者的护理常规 修订日期2012.6 一、【定义】 肝癌恶性程度高,被称作"癌中之王",难以治愈。高发于东南沿海地区,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以40-49岁男性多见。医疗护理的最终目的是延长肝癌病人的生存时间,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二、【护理评估】 (一)术前评估 1、肝脏疾病史,致癌物质接触史及饮食习惯,是否进食黄曲霉素污染和亚硝胺类食物及酗酒史。 2、家族中有无肝癌及其他癌肿发病史,是否来自肝癌高发区。 3、出现右上腹疼痛不适的时间,何时发现肝大及触及肿块,是否有消化道出血症状或体重减轻等不适全身症状。有无发热、发射疼、黄疸、呕便血。 4、营养状况,有无水肿、腹水、恶病质。 5、皮肤完整性和患者躯体活动能力。 6、各种化验及检查结果,如甲胎蛋白、肝肾功、电解质,腹部B 超等。 7、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心理状态及家庭支持状况。 (二)术后评估 1、麻醉方式、手术方式和术中输血、输液情况。 2、生命体征,疼痛情况。 3、手术切口愈合、敷料情况。 4、各种引流管道的情况。 5、进食及营养状况。 6、各种检验及化验结果。 三、【护理问题】 (1)疼痛;(2)预感性悲哀;(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4)潜在并发症:感染、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癌肿破裂出血等;(5)知识缺乏 四、【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进食高热量、适量蛋白、低脂肪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K,少量多餐。禁烟酒,有腹水者进低盐饮食。肝性脑病者应禁食蛋白质。 2、根据患者病情卧床休息,适当活动,避免增加肝脏负担。卧床期间经常改变体位。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减少探视,预防感染。 3、术前根据病情进行全身支持和保肝等治疗。 4、遵医嘱使用镇痛剂,指导患者分散注意力可减轻疼痛。肝功能不全者应注意镇痛剂可诱发肝性脑病。 5、监测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变化,动态观察大便颜色、性质,肠鸣音、大便潜血、血红蛋白的变化。 6、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心情愉快。对家属给予精神安慰,说明病情变化的可能性,加强与家属的关系。 7、疼痛时遵医嘱给予适量止疼剂,观察止疼效果。 (二)术后护理 1、一般情况:密切观察肝癌患者心、肺、肾、肝等主要脏器的功能变化,注意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和心电监测的变化,及时检测肝、肾功能、生化指标和尿量、尿比重的变化,准确记录24h出入量。 2、体位:术后24h内绝对卧床休息,鼓励排痰,避免剧烈咳嗽,防止术后肝断面出血。术后常规吸氧3-4天,增加肝脏供氧量。 3、饮食:肝癌术后待胃肠功能恢复、排气后开始进食,少量多餐,逐渐从流食向半流食、正常饮食过度,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为原则。必要时提供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2周内根据肝功能适当补充白蛋白和鲜血浆,提高胶体渗透压和集体抵抗力。 4、保持引流管通畅:并观察引流液性状和量的变化:肝切除术后需放置双腔引流管。引流管应妥善固定,保持通畅,避免受压、扭曲;严格无菌操作,每天更换引流袋,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量、色和性状;

晚期肝癌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

晚期肝癌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 摘要】目的:通过对晚期肝癌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的临床护理,尽量使病 人和家属消除或减轻心理压力和恐惧感,减轻和缓解病人的疼痛,使病人能正确 的面对疾病并参与对治疗和护理的决策,能够及时预防和发现病人出现的并发症。方法:通过对病人讲解在晚期肝癌中上消化道出血是最容易出现及最严重的并发症。进行护理评估,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治疗及护理。结果:抢救成功36例, 成功率为94.74%,死亡2例,结论:做好心理护理及支持性护理,严格遵守输血 规程,积极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等,是圆满完成此类患者临床护理关键。 【关键词】护理、出血、上消化道、肝癌 上消化道出血是晚期肝癌患者较易出现的严重并发症。此类患者一旦发生食 道胃底曲张静破裂出血,往往出血量大,速度迅猛,短时间内即可出现休克,且 止血困难,并发症多。这不仅为临床治疗带来困难,而且也对临床护理提出了较 高的要求。本文结合我科2004年6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38例患者临床护理 情况,探讨晚期肝癌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要点。 1 临床资料 1.1 晚期原发性肝癌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8例,男性35例,女性3例,年龄 33~69岁,平均53.22岁。38例患者均有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其中重度曲张占89.47%(34/38),中度曲张为10.53%(4/38),门静脉主干(或主支)癌栓者占89.47%(34/38);肝功能分级ChildC级占78.95%(30/38),所有患者白蛋白/ 球蛋白比值均小于1.5;血小板计数在3×109/L~9.8×109/L(平均6.88×109/L), 均低于正常值。 1.2 出血情况:特点是出血量大,速度迅猛。平均出血量 3519.44ml(800ml~7500ml),其中呕血+便血患者为97.34%(37/38),单纯便血者仅 1例,首次呕血后即出现脉搏增快,血压下降,四肢湿冷伴冷汗,无尿等休克表现 的患者占到了73.68%(28/38),出血次数:22例为第1次出血,14例为第2次出血,2例为第3次出血,多次出血者占42.11%。 1.3 三腔二囊管的使用:使用率为31.58%(12/38),压迫时间平均4d(2~12d),其中2例使用2 次,均止血成功。 2 护理评估 2.1 身体状况 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早期多缺乏典型症状。经甲胎蛋白(AFP)测定阳性的早 期病例无任何症状和体征,称为亚临床肝癌。有症状者,大多数已进入中晚期。2.1.1 病史 (1)详细询问呕血黑粪的诱因、时间、次数、量、性质 (2)病因评估 (3)出血量的评估 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提示每日出血量>5ml 出现黑粪表明出血量在50~70ml以上 胃内积血量达250 ~ 300ml时可引起呕血 一次出血量如超过1000ml,临床即出现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严重者引起失血 性休克 2.1.2 身体评估 (1)生命体征

肝癌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肝癌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肝癌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5例患者经临床抢救,存活43例,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治疗过程中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抢救后呼吸道严重感染。结论精心的护理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关键词】肝癌;上消化道出血;护理 肝癌是一种恶性肿瘤,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并发症,出血约占肝癌死亡原因的15%。肝癌患者常有因肝硬化或门静脉、肝静脉、癌栓引起的门静脉高压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或小肠静脉瘀血,一旦血管破裂,则表现为呕血和黑便。晚期肝癌患者还可因为胃肠道黏膜糜烂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而发生广泛出血。该病患者应给予细心护理和正确的治疗,做好抢救准备。我科自2008~2010年我科收治45例肝癌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取得较满意结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选取2008~2010年我科晚期肝癌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5例,其中男41例,女4例;33~71岁;所有患者均合并有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其中重度曲张38例;中度曲张7例;门静脉主支癌栓者40例;45例患者血小板计数均在3.0×109/L~9.2×109/L,平均6.6×109/L,均在正常值之下;白蛋白/球蛋白均小于1.5。 1.2 出血情况出血迅猛且量大,出血量均在800~700 ml,平均3611.4 ml;出血次数:第1次出血者35例;第2次出血者8例;第3次出血者2例;45例患者中,单纯便血者2例;便血、呕血均出现者43例。其中首次出血出现血压下降、脉搏增快、四肢厥冷、无尿等休克表现32例。 2 结果 45例患者经临床抢救,存活43例,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治疗过程中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抢救后呼吸道严重感染。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此类患者病情较重且变化迅速,患者往往会产生烦躁不安、恐惧、不配合治疗、绝望甚至自杀等消极情绪,此类反应有可能加重患者的原有病情,影响临床预后,增加死亡率;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护理可减轻其情绪应激反应,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其所需并尽力满足,同时向他们解释病情,说明现代医学技术已能控制该病的发展,帮助他们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注意与患者家属交流的方式,做好家属的工作,可有效地安抚患者,也可得到家属的积极配合,使抢救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3.2 病情观察护士在巡视病房时,如患者主诉喉部发痒、异物感、胃部饱胀、恶心等症状,应考虑有出血可能,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可预见性的判断病情,及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出现严重后果;做好抢救物品的准备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证,对有出血史和出血倾向较大的患者应提前查血型,必要时抽血样备用,

肝癌破裂出血介入护理常规

肝癌破裂出血介入治疗护理常规 (一)定义 肝癌破裂出血是原发性肝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2.5%~20%。临床发病急,病情凶险,预后较差,病死率高,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约占肝癌死因的10%。现如今最及时有效的解决方式就是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二)临床表现 1、症状:出血时表现为急性腹膜炎症状,同时伴有头晕、出冷汗、恶心、呕吐等。面色苍白,四肢冰凉,脉搏细速,血压下降。 2、体征:腹部的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出血量大会出现腹部膨隆。 3、查体:血色素下降,诊断性腹穿抽出不凝固血。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焦虑、恐惧或绝望与下列因素有关:(1)突然发病或病情较长(2)忍受较重的痛苦(3)担忧预后(4)经济拮据等。 2、潜在的术后并发症腹腔内出血、胃肠道出血、肝功能衰竭或肝性脑病、腹水、胸水、胆汁渗漏、腹腔感染等。 3、潜在的术前并发症急性腹膜炎、上消化道出血、休克等,与肝癌突然破裂有关。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急、慢性肝炎、疾病的代谢性消耗、肝功能不良及营养摄入不足等因素有关。 5、知识缺乏缺乏康复、保健、知识。 (四)观察重点 1、术前观察重点 (1)密切观察意识、面色、脉搏、血压、尿量。 (2)严密观察有无窒息的危险。 (3)观察呕吐物的色、质、量,并详细记录。 2、术后观察重点 (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准确记录出入液量。 (2)密切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警惕异位栓塞。 (3)密切观察穿刺处有无渗血渗液、皮下淤血。

(4)观察术侧肢体远端血液循环情况。 (五)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措施 (1)早发现、早诊断、争取时机。指导病人尽量卧床休息,避免外力碰撞、用力咳嗽,保持大便通畅等。发现肝癌破裂出血及时行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休克早期症状,立即将患者安置在抢救室,取去枕平卧或头低脚高位,避免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给予心电监护、氧气吸入,若患者收缩压下降,呼吸过快或心动过速,出冷汗时,应考虑休克。 (3)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患者入院后选择血管,立即建立2路以上有效静脉通道,保证补液、用药的顺利进行。同时在输液前抽取血常规、血凝、血型、血交叉配等进行检查,以免反复穿刺增加患者痛苦。根据出血情况予以输血、止血等治疗,持续静脉泵入多巴胺以维持血压,根据血压情况控制速度。 (4)术前准备下腹外阴至大腿内侧上1/3处按常规方法备皮,嘱患者排空膀胱,必要时留置尿管;备好各种急救药品和物品。 (5)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迫切要求得到最好的治疗和护理,因此心理护理贯穿在整个急救护理。护理人员关心同情患者,术前护理做到稳、准、快、沉着冷静,让患者有安全感,同时向患者说明手术的意义和操作方法,帮助患者客观认识动脉栓塞术,明确此方法是有效的治疗手段,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使之能积极配合手术。 2、术后护理措施 (1)术毕回病房后,协助患者去枕平卧6~12 h,术侧肢体平伸12小时,穿刺部位加压包扎避免穿刺点渗血、出血,每1~2h按摩、揉搓患肢,促进静脉回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休克患者要做好保暖工作,给予吸氧、心电监护,了解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及神志情况,每30 min记录1次,以后根据情况延长测量时间。 (2)记录24 h出入量休克或原有肝硬化腹水患者,可因血容量下降,肾血流量减少,使尿量减少。因此,应记录24小时出入量,为病人补液提供依据。(3)栓塞后综合征的观察和护理肝动脉栓塞后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疼痛和发热。疼痛主要在术后6~12 h,5~7天消失,患者表现为腹部胀痛,无明显剧烈疼痛,

肝癌患者护理常规(外科护理学本科书)

【处理原则】 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早期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肝癌最为有效的方法,小肝癌的手术切除率高达80%以上,手术死亡率低于2%,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60%~70%。大肝癌目前主张应先行综合治疗,争取二期手术。 1.手术治疗 (1)肝切除术:癌肿局限于1个肝叶内,可作肝叶切除;已累及1叶或刚及邻近肝叶者,可作半肝切除;若已累及半肝,但无肝硬化者,可考虑作三叶切除;位于肝边缘的肿瘤,亦可作肝段或次肝段切除或局部切除;对伴有肝硬化的小肝癌,可采用距肿瘤2cm以外切肝的根治性局部肝切除术。肝切除手术一般至少要保留30%的正常肝组织,对有肝硬化者,肝切除量不应超过50%。 适应症 1)全身状况良好,心、肺、肾等重要内脏器官功能无严重障碍,肝功能代偿良好、转氨酶和凝血酶原时间基本正常。 2)肿瘤局限于肝的1叶或半叶以内而无严重肝硬化。 3)第一、第二肝门及下腔静脉未受侵犯。 禁忌症:有明显黄疸、腹水、下肢浮肿、远处转移及全身衰竭等晚期症状者。 (2)手术探查不能切除肝癌的手术:可作液氮冷冻、激光气化、微波或作肝动脉结扎插管,以备术后做局部化疗。也可经皮下植入输注泵、术后连续灌注化疗。 (3)根治性手术后复发肝癌的手术: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5年复发率在50%以上。在病灶局限、病人尚能耐受手术的情况下,可再次施行手术治疗。复发性肝癌再切除是提高5年生存率的重要途径。 (4)肝移植:原发性肝癌是肝移植的指征之一,但术后极易复发,,约60%病人在6月内复发,预后差,一般不考虑。 2.非手术治疗 (1)局部治疗:由于肝硬化、受肝功能的限制,一些小肝癌不能采取手术治疗,可在肿瘤局部注入药物或用加热和冷冻的方法杀灭癌细胞,对全身及肝功能影响小,多数病人可耐受。现采用较多的是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肿瘤内注射无水酒精、微波加热、射频治疗等。 (2)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原则上肝癌不作全身化疗。TACE为不能手术切除肝癌者的首选治疗方法;经肝动脉插管化疗,同时作肝动脉结扎,可提高疗效。目前也有将导管连接于微型注射泵,将化疗药物作持续性微量灌

肝癌破裂出血的护理常规

肝癌破裂出血的护理常规 【概念】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是肝癌患者的一种严重而致命的常见并发症,也是肝癌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占肝癌死因的9%-10%,在肝癌死亡原因中占第4位。由于本病发病突然、急剧,且常伴休克,故其治疗困难,预后较差,如不积极救治,多数病人迅速死亡。【治疗方式】 1.非手术治疗:①绝对卧床;②禁食禁饮、胃肠减压;③补液或输血; ④给予止血药物和抗生素等;⑤严密观察血压、脉搏、腹部体征变化,监测血常规变化。 2.手术治疗:介入治疗或肝切除治疗。 【护理措施】 一入院护理 (一)评估:患者一般情况、是否有外伤史、生命体征(有无休克征象);自理能力、各种风险评估、既往史过敏史、检查结果、营养风险筛查等。 (二)病情观察: 1.局部症状观察:腹痛的特点、部位、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有无腹膜刺激征,腹腔穿刺是否抽出不凝血。 2.全身情况: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有无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速、血压不稳等休克的早期征象;有无很快出现体温升高、脉搏增快等全身中毒症状;外伤者是否合并胸部、颅脑、四肢及其他部位损伤。 3.查体:有无腹膜刺激征,外伤者是否合并其他部位损伤,周身皮肤

是否存在擦伤等。 4.护理措施:提前备好气垫床,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吸氧监护,建立静脉液路,嘱患者绝对卧床;积极完善相关检查,再依据患者各项评估给予相应护理。 二.术前护理 1.休息与体位:绝对卧床,监测生命体征及血常规,病情稳定,可取半卧位,观察期间不随意搬动病人,以免加重病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2.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每15-30分钟测定1次脉搏、呼吸、血压;每30分钟检查1次腹部体征,注意腹膜刺激征的程度和范围变化;动态了解血常规的变化,以判断腹腔内有无活动性出血;观察每小时尿量变化,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3.禁食,胃肠减压:诊断未明确之前绝对禁食、禁饮和禁灌肠,尽早行胃肠减压,以减轻腹腔渗出物刺激,以减轻腹痛,胃肠减压期间做好口腔护理,观察并记录引流情况。 4.维持体液平衡和预防感染: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补充足够的平衡盐溶液、电解质等,防止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维持有效的循环血量。 5.镇静、止痛:诊断明确后,遵医嘱给予镇静解痉药或镇静药。 6.心理护理:鼓励病人说出内心感受,疏导、安慰病人并尽量解释各种治疗、护理知识。尊重、同情和理解病人,并让家属了解发泄的重要性。与家属共同制定诊疗措施,鼓励家属与病人多沟通交流。通过各种心理护理措施,减轻病人焦虑和恐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

肝癌护理计划

肝癌的护理计划 一、恐惧 【相关因素】 1.环境改变。 2.手术。 3.死亡威胁。 【护理目标】 1.病人能说出引起恐惧的原因。 2.病人能正确采用对待恐惧的有关知识和方法。 3.病人的恐惧感减轻,恐惧的行为表现和体征减少。 【护理措施】 1.评估病人恐惧的表现,协助病人寻找恐惧的原因。 2.加强心理护理,向病人解释保持乐观情绪的重要性。 3.为病人创造安全、舒适的环境: (1)多与病人交谈,但应避免自己的情绪反应与病人情绪反应相互起反作用。(2)帮助病人尽快熟悉环境。 (3)用科学、熟练、安全的技术护理病人,以取得病人信任。 (4)减少对病人感觉的不良刺激,如限制病人与其他恐惧情绪病人或家属接触。 4.帮助病人减轻情绪反应: (1)鼓励病人诉说自己的感觉。 (2)护士应理解、同情病人,耐心倾听其诉说,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如听音乐、相声、默默数数、与人交谈等。 (4)消除对病人产生干扰的因素,如解决失眠等问题。 5.帮助病人正确估计目前病情,以配合治疗及护理。 二、疼痛 【相关因素】 1.手术切口。 2.腹腔内感染。 3.引流管摩擦。

4.癌症晚期。 【护理目标】 1.疼痛减轻。 2.能识别并避免疼痛诱发因素。 3.能运用减轻疼痛的方法自我调节。 【护理措施】 1.观察、记录疼痛的性质、程度、伴随症状,评估诱发因素,并告之病人。 2.加强心理护理,给予精神安慰。 3.咳嗽、深呼吸时用手按压伤口。 4.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引流管来回移动所引起的疼痛。 5.严重时注意生命体征的改变及疼痛的演变。 6.指导病人使用松弛术、分散注意力等方法,如听音乐、相声或默默数数,以减轻病人对疼痛的感受性,减少止痛药物的用量。 7.在疼痛加重前,遵医嘱给予镇痛药,并观察、记录用药后的效果。 8.教给病人用药知识,如药物的主要作用、用法,用药间隔时间,疼痛时及时用止痛药效果最好。 三、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相关因素】 1.饮食习惯不好。 2.恶心、呕吐。 3.肝功能减退或损害至消化不良。 4.食欲不振,摄入不足。 【护理目标】 1.病人能认识增加营养物质摄入的重要性。 2.了解饮食结构,并能接受所提供的饮食。 3.营养状况改善,体重增加。 【护理措施】 1.向病人解释摄取营养物质的重要意义,指导病人采取合理的饮食结构,给予高热量、适量蛋白、高维生素、低脂、易消化的饮食,少量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