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及分析化学要点

无极及分析化学要点
无极及分析化学要点

第一章 气体、溶液和胶体

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其计算 PV=nRT (T 单位K )

2. 道尔顿理想气体分压定律:P (总)=P(1)+ P(2)+ P(3)+… , 总

总n n i =P P i 3.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质量分数:m m B B =

ω 物质的量浓度:V

n

c B B = 常用单位 mol/L 质量摩尔浓度:A

B

B m n b =

单位mol/kg 摩尔分数(两组分溶液):B

A B

B n n n x +=

4. 溶液的依数性:溶液的蒸汽压下降,溶液的沸点升高,溶液的凝固点下降,溶液的渗透压

掌握以水为原溶液,溶液中微粒(分子,离子)的浓度大依数性变化大(凝固点下降大,沸点升高大)。

注意:蔗糖溶液中的微粒是蔗糖分子,NaCl 溶液中的微粒是Na+ 和Cl- 5. 胶体:胶体的性质:电泳,电渗,光学性质(丁达尔现象)胶团结构,判断胶粒带电性,溶胶的聚沉 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1. 状态函数: (H, U, T, P, V, S, G 都为状态函数Q, W 不是状态函数) 性

质:状态函数的变化只与系统的初始状态和终态有关。 2. 概念:热:系统与环境间因温度差而交换的能量

功:除热以外,其他各种形式被传递的能量都称为功。

3.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 (吸热 Q>0,放热 Q<0,系统对外界做功W<0,

外界对系统做功W>0) 4.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1)恒容反应热Q V =

U

W =

U ,恒压反应热:Q p = H 2

H 1 =

H

(2)盖斯定律:一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该反应的热效应相同。 (3)

f H m 的定义:在标准状态下(100kPa ,298K),由稳定单质生成1摩尔的

纯物质时的反应热称为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r H m =

B

B

f

H

m

(B)(可以用近似计算)。

(4)

c H m 的定义:1mol 标准态的某物质B 完全燃烧生成标准态的产物的反

应热,称为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燃烧焓。r

H m = -∑

B

B

c

H

m

(B)(可以用近

似计算)。

5.熵(S )——混乱度的量度(混乱度大,熵大),反应分子数增多的反应,熵增大。热力学第三定律:纯净物质的完美晶体熵值为0即S *( 0 K ) = 0 ,标准摩尔熵S m (B,T ), r S m =∑

B

B S m (B) (可以用近似计算)

注意:参考状态单质S m (B,T )不为零,而 f H m ,

f G m 及(H +,aq )

的人为规定值为零 6. r G m = ∑

B

B f G m (B) ,是T 的函数不在时, r G m (T ) = r H m

T

r S m ,计算时注意S 的单位。

7. 判断反应的自发方向性(p39):根据 r H m ,

r S m 的正负、温度的影

响可分四种情况。

8、平衡概念,K (标准态)表达时应注意:平衡状态;与化学计量方程式有关;纯固体、液体、溶剂参与时平衡常数中不写。多重平衡规则(p46)。 9、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 r G m =

r G m (

RT ln K ) + RT ln Q 反应

商判据。

10、化学平衡移动——吕·查德里原理,注意温度的影响和有关计算。 第三章 化学反应速率 1. 平均速率的计算

2、质量作用定律:基元反应:v = k c A x c B y ,非基元反应不同,速率常数k 有

单位与(x+y )级数有关。

3、了解速率理论(碰撞理论、过渡状态理论,有效碰撞条件:活化分子、适当取向。)、Arrhenius 公式k = A e a

E /

RT

,ln

12

k k =

a 2111E R

T T ??- ???

第四章 物质结构简介

1.掌握四个量子数(n, l, m, m s ):四个量子数的取值,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n 决定了轨道能量,l 决定了原子轨道的形状,m 决定了原子轨道在空间的伸展方向,m s 决定了电子的自旋。判断电子状态是否可能。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写出核外电子的排布式

3.了解周期性与元素的基本性质的关系

4.了解共价键

第五章 分析化学概论

1、准确度和精密度,定义及两者的关系。

准确度:表示测定结果(x )与真实值(x T )的接近程度, 准确度的高低用误差

E 的大小来衡量。绝对误差E a 和相对误差E r

精密度——指在相同条件下,多次平行测定同一样品所得的测定结果之间的相互接近程度。精密度高低用偏差来衡量。

绝对偏差、相对偏差、平均偏差及相对平均偏差。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准确度高精密度一定高,精密度高不一定准确度高。 系统误差(固定的、偏向性的):方法误差、仪器和试剂误差、操作误差。 偶然误差(正态分布):由某些难以控制、无法避免的偶然因素引起而造成的误差,称为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的减免:

(1)方法误差—— 采用标准方法,对照、回收实验。 (2)试剂误差—— 作空白实验。 (3)仪器误差—— 校正仪器、外检。 (4)操作误差——内检。

(5)减小测量误差(使相对误差<%): 称样量≥, 试剂用量≥20mL 偶然误差的减免——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

2、有效数字和运算规则:对数值的有效数字位数取决于小数点后的位数。四舍六入五成双(加减与小数点后有效位数最小者相同,乘除与有效位数最少者相同)。

3、滴定分析法的基本要求(%,快,能确定终点,稳定)。标准溶液、基准物质、T ——滴定度的定义。 第六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 1、酸碱质子理论:质子酸

质子碱 十 质子, 共轭质子酸碱对,

Θa K ?Θb K =θW K

2、 质子平衡式:原则是得与失质子相等。

3、弱酸、弱碱的pH 有关计算,注意条件:a c ·θ

a K ≥20θ

W K ,,且a c /θa K ≥

500,三种情况。

4.多元弱酸(碱)溶液:Θ

1a K / Θ

2a K ≥ 104时近似一元酸(碱)处理。

5、两性物质:c θ2

a K ≥20θW K , c ≥20θ1a K , θ

θ2

1

)(a a K K H c =+ pH =1/2(p K a1 +

p K a2 )。

6、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什么样的溶液具有缓冲能力(既有酸抗体又有碱抗

体的溶液))

()

(lg

)(-

-=A c HA c HA pK pH a θ

,选择pH 接近的pKa 或pKb ,1)(±=HA pK pH a θ

7、酸碱滴定曲线:化学计量点和滴定突跃的pH 值计算,要求±%范围,与起始浓度、K a K b 有关,准确滴定条件:c K

a

108

8、指示剂的理论变色范围:pH = p )(HIn K a

θ

士 1,指示剂的选择条件是变色范围落在滴定突跃范围内。 10、应用。有关滴定分析计算。

混合碱的测定————(双指示剂法)

混合碱的组成有NaOH ,Na 2CO 3 ,NaHCO 3 及其混合物 (1)NaOH+Na 2CO 3 (2)Na 2CO 3+NaHCO 3 双指示剂法:

PH=8-10 酚酞变色时:用去HCl 标准溶液V 1(mL); PH=甲基橙变色时:用去HCl 标准溶液V 2(mL)。

根据V 1和V 2数值的大小判断混合碱的组成(定性/定量计算) : 判断组成:

V 1>V 2 : NaOH(V 1-V 2) ,Na 2CO 3 (2V 2) V 10 : 则碱液只含NaHCO 3 V 2=0 ,V 1>0 : 则碱液只含NaOH 第七章: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测定法

1、K sp 的表示与s 的换算。可以从热力学、实验求得。

2、溶度积原理——沉淀反应的反应商。

(1) 当Q > K sp

时,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

(2) 当Q = K sp

时,溶液饱和,沉淀溶解处于动态平衡; (3) 当Q < K

sp

时,溶液不饱和,无沉淀析出。

4、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5、 沉淀的溶解

(1)酸度:硫化物和氢氧化物,从平衡原理推导计算

K =

)

S H ()MS (]H []S H ][M [2a sp 2

22K K =

++, K

sp

(M(OH)n ) = [M n ][OH ]n ,注意起始和沉

淀完全的pH 计算。

(2)分步沉淀,沉淀转化与K

sp

有关,注意:同一类型,不同类型。

沉淀完全时离子浓度小于10-5。

第八章 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法

1.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中心原子,配体,配位数

2.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

3. 配位化合物的稳定常数 K f θ ,K f θ

4. 配位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

5. EDTA 配位滴定法:配离子的条件稳定常数,酸度对条件稳定常数的影响

lg '()lg ()lg ()f f H K MY K MY Y θθα=-,准确滴定的条件lg '()8.0f K MY θ

≥,配离

子的稳定常数越大选定的酸性条件的PH 越小。 6. 金属指示剂显色时是那种型体

7、 酸度对配位滴定的影响:一个是对MY 配合物的影响,另一个是可能形成

M(OH)n

8、配位滴定的应用,配位滴定的计算

第九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1、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氧化数法,离子电子法)

2、氧化与还原和半反应与电对的概念。原电池结构及符号。

3、标准氢电极,标准电极电势(与参加反应的物质有关,与电极反应的书写无

关),注意电极电势的介质、大小的意义等。 4、原电池的电动势与

r

G 的关系,

r

G m = -nFE ,非标态电动势,及电极有

类似的公式。

5、

能斯特方程, E = E +

Q n

lg 0592

.0, (Ox/Red) =

(Ox/Red)+b a

d Ox nF RT )(R

e )(ln ,讨论酸度和弱电解质。总结:c OX ↓, ↓,c Red ↓, ↑,酸性对含氧物质影响明显。

6、电极电势的应用,1)值越大,表明氧化态物质得电子能力越强,是强氧化剂。值越低,表明还原态物质失电子能力越强,是强还原剂。2)原电池中电极电势高的是正极,电极电势低的是负极。3)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E>0,=0,<0。 7、E 与K ,E =

n

0592

.0lgK 对一个具体的氧化还原反应。E =氧

-

8、

sp K 或pH 值有关计算,设计原电池,E =

(+)

(-)

9、常用氧化还原滴定方法1)重铬酸钾法,强酸条件,常温下进行,具有一系列优点:如基准试剂,稳定性很高,滴定速度较快等。2)高锰酸钾法,优点是氧化能力强,可应用于直接、间接、返滴定等多种滴定分析,可对无机物、有机物进行滴定,本身为自身指示剂,缺点是稳定性差。3)碘量法,在弱酸性或中性介质中进行,可分为直接碘法与间接碘法。有关滴定分析计算。 第十章 吸光光度法

1. 互补色光:两种适当的颜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白光,这两种颜色称为互补色光。例如绿色光和紫色光互补(KMnO4溶液显紫色就是因为白光照射时溶液吸收了绿光,显出绿光的互补色光的颜色紫色),橙色光和蓝色光互补

2.光的吸收曲线:物质可以吸收任何波长的光,但是仅对一种波长的光吸收最大。 3、朗伯-比耳定律:适用于单色光

A=εbc ε:摩尔吸光系数 b :溶液层的厚度 c :溶液的浓度

重点计算题:p36 例2-7, p41 例2-11,

p64 8, 10,p152例6-18,p231 6,期中试卷中题目

无机及分析化学答案(第二版)第一章

第一章物质的聚集状态(部分) 1-3.用作消毒剂的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为0.030,这种水溶液的密度为1.0g?mL-1,请计算这种水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摩尔浓度、物质的量浓度和摩尔分数。 解:1L溶液中,m( H2O2) = 1000mL?1.0g?mL-1?0.030 = 30g m( H2O) = 1000mL?1.0g?mL-1?(1-0.030) = 9.7?102g n( H2O2) = 30g/34g?moL-1=0.88mol n( H2O) = 970g/18g.?mol-1=54mol b( H2O2)= 0.88mol /0.97kg = 0.91mol?kg-1 c( H2O2)= 0.88mol/1L = 0.88mol?L-1 x( H2O2) = 0.88/(0.88.+54) = 0.016 1-4.计算5.0%的蔗糖(C12H22O11)水溶液与5.0%的葡萄糖(C6H12O6)水溶液的沸点。 解:b(C12H22O11)=5.0g/(342g.?mol-1?0.095kg)=0.15mol?kg-1 b(C6H12O6)=5.0g/(180g.?mol-1?0.095kg)=0.29mol?kg-1 蔗糖溶液沸点上升 ?T b=K b?b(C12H22O11)= 0.52K?kg?mol-1?0.15mol?kg-1=0.078K 蔗糖溶液沸点为:373.15K+0.078K=373.23K 葡萄糖溶液沸点上升 ?T b=K b?b(C6H12O6)= 0.52K?kg?mol-1?0.29mol?kg-1=0.15K 葡萄糖溶液沸点为:373.15K + 0.15K = 373.30K 1-5.比较下列各水溶液的指定性质的高低(或大小)次序。 (l)凝固点: 0.1mol?kg-1 C12H22O11溶液,0.1mol?kg-1 CH3COOH溶液,0.1mol?kg-1 KCl溶液。 (2)渗透压:0.1mol?L-1 C6H12O6溶液,0.1mol?L-1CaCl2溶液,0.1mol?L-1 KCl溶液,1mol?L-1 CaCl2溶液。(提示:从溶液中的粒子数考虑。) 解:凝固点从高到低: 0.1mol?kg-1 C12H22O11溶液>0.1mol?kg-1 CH3COOH溶液>0.1mol?kg-1 KCl溶液 渗透压从小到大: 0.1mol?L-1 C6H12O6溶液<0.1mol?L-1 KCl溶液<0.1mol?L-1 CaCl2 溶液<1mol?L-1CaCl2溶液 1-6.在20℃时,将5.0g血红素溶于适量水中,然后稀释到500mL, 测得渗透压为0.366kPa。试计算血红素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 c?R?T c =∏/RT = [0.366/(8.314?293.15)] mol?L-1 = 1.50?10-4 mol?L-1 500?10-3L?1.50?10-4mol?L-1 = 5.0g/M M = 6.7?104g?mol-1 1-7.在严寒的季节里为了防止仪器中的水冰结,欲使其凝固点下降到-3.00℃,试问在500g水中应加甘油(C3H8O3)多少克? 解:ΔT f = K f(H2O) ?b(C3H8O3) b(C3H8O3) =ΔT f / K f(H2O) =[3.00/1.86] mol?kg-1 =1.61 mol?kg-1 m(C3H8O3)=1.61?0.500?92.09g =74.1g 1-8.硫化砷溶胶是通过将硫化氢气体通到H3AsO3溶液中制备得到:2H3AsO3 + 3H2S = As2S3 + 6H2O试写出该溶胶的胶团结构式。 解:[(As2S3)m?n HS-?(n-x)H+]x-?x H+ 1-9.将10.0mL0.01mol?L-1的KCl溶液和100mL0.05mo1?L-1的AgNO3溶液混合以制备AgCl溶胶。试问该溶胶在电场中向哪极运动?并写出胶团结构。 解:AgNO3是过量的,胶团结构为:

无机及分析化学答案全

第8章习题答案 1.命名下列配合物: (1)K2[Ni(CN)4] (2)(NH4)2[FeCl5(H2O)] (3)[Ir(ONO)(NH3)5]Cl2 (4)Na2[Cr(CO)5] 解:(1)四氰根合镍(Ⅱ)酸钾 (2)五氯?一水合铁(III)酸铵 (3)二氯化亚硝酸根?五氨合铱(III) (4)五羰基合铬(-Ⅱ)酸钠(参考P172) 2.写出下列配合物(配离子)的化学式? (1)硫酸四氨合铜(Ⅱ) (2)四硫氰?二氨合铬(III)酸铵 (3)二羟基?四水合铝(III)离子(4)二苯合铬(0) 解:(1)[Cu(NH3)4]SO4 (2)(NH4)[Cr(NH3)2(SCN)4] (3)[Al(H2O)4(OH-)2]+ (4)[Cr(C6H6)2] 6.试用价键理论说明下列配离子的键型(内轨型或外轨型)、几何构型和磁性大小。 (1)[Co(NH3)6]2+ (2)[Co(CN)6]3- 解:(1)Co最外层价电子排布为:27Co:3d74s2 Co2+的最外层价电子排布为:27Co2+:3d74s0 [ ][ ][ ][ ][ ] [ ] [ ][ ][ ] [ ][ ][ ][ ][ ] 3d7 4S0 4P0 4d0 [ ][ ][ ][ ][ ] [ ][ ][ ][ ][ ][ ] [ ][ ][ ] SP3d2杂化、成键,形成[Co(NH3)6]2+ 因为:形成[Co(NH3)6]2+时用的是Co2+最外层4S、4P、4d空轨道以SP3d2杂化、成键,而且中心离子Co2+形成配离子的前后单电子数没变,所以:该[Co(NH3)6]2+配合离子是外轨型,SP3d2杂化,几何构型为正八面体。 因为:以SP3d2杂化、成键形成[Co(NH3)6]2+后,具有3个单电子,所以:[Co(NH3)6]2+的磁矩为:,因为具有单电子分子是顺磁性分子,无单电子分子是抗磁性分子,所以形成[Co(NH3)6]2+后,具有3个单电子,[Co(NH3)6]2+是顺磁性分子。 (2) Co最外层价电子排布为:27Co:3d74s2 Co3+的最外层价电子排布为:27Co3+:3d64s0 [ ][ ][ ][ ][ ] [ ] [ ][ ][ ] 3d6 4S0 4P0 [ ][ ][ ] [ ][ ][ ][ ][ ][ ] d2SP3杂化、成键,形成[Co(CN)6]3- 因为:形成[Co(CN)6]3-时用的是Co3+内层d轨道,即(n-1)层d轨道与nS、nP空轨道以d2SP3杂化、成键,而且中心离子Co3+形成配合离子前有4个单电子,形成配合离子后没有单电子,中心离子Co3+形成配合离子前、后内层电子发生了重新排布,所以:该[Co(CN)6]3-配合离子是内轨型,d2SP3杂化,几何构型为正八面体。 因为:以d2SP3杂化、成键形成[Co(CN)6]3-后,没有单电子,所以:[Co(CN)6]3-的磁矩为:,因为具有单电子分子是顺磁性分子,无单电子分子是抗磁性分子,所以形成[Co(CN)6]3-后,没有单电子,[Co(CN)6]3-是抗磁性分子。 7.有两个化合物A和B具有同一化学式:Co(NH3)3(H2O)2ClBr2.在一干燥器中,1molA很快失去1molH2O,但在同样条件下,B不失去H2O。当AgNO3加入A中时,1molA沉淀出1molAgBr,而1molB 沉淀出2molAgBr。试写出A和B的化学式。 解:∵在干燥器中,1molA很快失去1molH2O,但在同样条件下,B不失去H2O知,说明A中的H2O 是外配位体,而B中的水是内配位体。当AgNO3加入A溶液中时,1molA沉淀出1molAgBr,而1molB 沉淀出2molAgBr,说明1molA中外配体为1mol Br-,而1mol B中外配体为2 mol Br-。因此它们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一章课后习题

第1章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等压下加热5%的下列水溶液,最先沸腾的是() A. 蔗糖(C12H22O11)溶液 B. 葡萄糖(C6H12O6)溶液 C. 丙三醇(C 3H8O3)溶液 D. 尿素((NH2)2 CO)溶液 解:选D。在等压下,最先沸腾就是指溶液的蒸气压最低。根据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变化规律,溶液质量摩尔浓度增大,溶液的蒸气压下降。这里,相同质量分数下,溶质的摩尔质量越小,质量摩尔浓度越大。选项D中非电解质尿素的摩尔质量最小,尿素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最大,蒸气压最低,在等压下最先沸腾。 2.0.1mol·kg-1下列水溶液中凝固点最低的是() A. NaCl溶液 B. C12H22O11溶液 C. HAc溶液 D. H2SO4溶液 解:选D。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虽然不能用拉乌尔定律进行统一的定量计算,但仍然可以参照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进行定性描述。即溶质的粒子数目增大,会引起溶液的蒸气压降低,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和溶液的渗透压增大。此题中,在相同质量摩尔浓度下,溶液中的粒子数目估算出来是H2SO4溶液最多,所以其凝固点最低。 3.胶体溶液中,决定溶胶电性的物质是() A. 胶团 B. 电位离子 C. 反离子 D. 胶粒 解:选D。根据胶团结构,胶核和吸附层的整体称为胶粒,胶粒中反离子数比电位离子数少,故胶粒所带电荷与电位离子符号相同。即胶粒带电,溶胶电性由胶粒决定。 4.溶胶具有聚结不稳定性,但经纯化后的Fe(OH)3溶胶可以存放数年而不聚沉,其原因是() A. 胶体的布朗运动 B. 胶体的丁铎尔效应 C. 胶团有溶剂化膜 D. 胶粒带电和胶团有溶剂化膜 解:选D。溶胶具有动力学稳定性和聚结稳定性,而聚结稳定性是溶胶稳定的根本原因,它包含两个方面,胶粒带有相同电性的电荷,当靠近时会产生静电排斥,阻止胶粒聚结合并;而电位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溶剂化膜,也会阻隔胶粒的聚结合并。由于纯化的Fe(OH)3溶胶具有这种聚结稳定性,从而可以存放数年而不聚沉。 5.有浓度同为0.01 mol·L-1的电解质①NaNO3②Na2SO4③Na3PO4④MgCl2,它们对Fe(OH)3溶胶的聚沉能力大小顺序为()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③① C ③②①④ D. ③②④① 解:选D。根据哈迪-叔尔采规则:起聚沉作用的主要是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相反电荷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五版)下册答案

仪器分析部分作业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绪论 1-2 1、主要区别:(1)化学分析是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仪器分析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2)化学分析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仪器分析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3)化学分析只能用于组分的定量或定性分析;仪器分析还能用于组分的结构分析;(3)化学分析灵敏度低、选择性差,但测量准确度高,适合于常量组分分析;仪器分析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但测量准确度稍差,适合于微量、痕量及超痕量组分的分析。 2、共同点:都是进行组分测量的手段,是分析化学的组成部分。 1-5 分析仪器与仪器分析的区别:分析仪器是实现仪器分析的一种技术设备,是一种装置;仪器分析是利用仪器设备进行组分分析的一种技术手段。 分析仪器与仪器分析的联系:仪器分析需要分析仪器才能达到量测的目的,分析仪器是仪器分析的工具。仪器分析与分析仪器的发展相互促进。 1-7 因为仪器分析直接测量的是物质的各种物理信号而不是其浓度或质量数,而信号与浓度或质量数之间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内才某种确定的关系,且这种关系还受仪器、方法及样品基体等的影响。因此要进行组分的定量分析,并消除仪器、方法及样品基体等对测量的影响,必须首先建立特定测量条件下信号与浓度或质量数之间的关系,即进行定量分析校正。 第二章光谱分析法导论 2-1 光谱仪的一般组成包括:光源、单色器、样品引入系统、检测器、信号处理与输出装置。各部件的主要作用为: 光源:提供能量使待测组分产生吸收包括激发到高能态; 单色器:将复合光分解为单色光并采集特定波长的光入射样品或检测器;样品引入系统:将样品以合适的方式引入光路中并可以充当样品容器的作用;检测器:将光信号转化为可量化输出的信号 信号处理与输出装置:对信号进行放大、转化、数学处理、滤除噪音,然后以合适的方 式输出。 2-2: 单色器的组成包括:入射狭缝、透镜、单色元件、聚焦透镜、出射狭缝。各部件的主要作用为: 入射狭缝:采集来自光源或样品池的复合光;透镜:将入射狭缝采集的复合光分解为平行光;单色元件:将复合光色散为单色光(即将光按波长排列) 聚焦透镜:将单色元件色散后的具有相同波长的光在单色器的出口曲面上成像;出射狭缝:采集色散后具有特定波长的光入射样品或检测器 2-3 棱镜的分光原理是光的折射。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在相同介质中有不同的折射率,据此能把不同波长的光分开。光栅的分光原理是光的衍射与干涉的总效果。不同波长的光通过光栅衍射后有不同的衍射角,据此把不同波长的光分开。 2-6

分析化学第5章思考题习题答案

第五章配位滴定法 思考题答案 1.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有哪些特点? 答:(1)EDTA与多数金属离子形成1︰1配合物;(2)多数EDTA-金属离子配合物稳定性较强(可形成五个五原子环);(3)EDTA与金属配合物大多数带有电荷,水溶性好,反应速率快;(4)EDTA 与无色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仍为无色,与有色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颜色加深。 2.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与条件稳定常数有何不同?为什么要引用条件稳定常数? 答: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不受其它反应条件如介质浓度、溶液pH值等的影响;条件稳定常数是以各物质总浓度表示的稳定常数,受具体反应条件的影响,其大小反映了金属离子,配位体和产物等发生副反应因素对配合物实际稳定程度的影响。 3.在配位滴定中控制适当的酸度有什么重要意义?实际应用时应如何全面考虑选择滴定时的pH?答:在配位滴定中控制适当的酸度可以有效消除干扰离子的影响,防止被测离子水解,提高滴定准确度。具体控制溶液pH值范围时主要考虑两点:(1)溶液酸度应足够强以消去干扰离子的影响,并能准确滴定的最低pH值;(2)pH值不能太大以防被滴定离子产生沉淀的最高pH值。 4.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如何?它应该具备那些条件? 答:金属指示剂是一类有机配位剂,能与金属形成有色配合物,当被EDTA等滴定剂置换出来时,颜色发生变化,指示终点。金属指示剂应具备如下条件:(1)在滴定的pH范围内,指示剂游离状态的颜色与配位状态的颜色有较明显的区别;(2)指示剂与金属离子配合物的稳定性适中,既要有一定的稳定性K’MIn>104,又要容易被滴定剂置换出来,要求K’MY/K’MIn≥104(个别102);(3)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配合物应易溶于水;(4)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的显色反应要灵敏、迅速,有良好的可逆性。5.为什么使用金属指示剂时要限定适宜的pH?为什么同一种指示剂用于不同金属离子滴定时,适宜的pH条件不一定相同? 答:金属指示剂是一类有机弱酸碱,存在着酸效应,不同pH时指示剂颜色可能不同,K’MIn不同,所以需要控制一定的pH值范围。指示剂变色点的lg K’Min应大致等于pM ep, 不同的金属离子由于其稳定常数不同,其pM ep也不同。金属指示剂不象酸碱指示剂那样有一个确定的变色点。所以,同一种指示剂用于不同金属离子滴定时,适宜的pH条件不一定相同。 6.什么是金属指示剂的封闭和僵化?如何避免? 答:指示剂-金属离子配合物稳定常数比EDTA与金属离子稳定常数大,虽加入大量EDTA也不能置换,无法达到终点,称为指示剂的封闭,产生封闭的离子多为干扰离子。消除方法:可加入掩蔽剂来掩蔽能封闭指示剂的离子或更换指示剂。指示剂或指示剂-金属离子配合物溶解度较小, 使得指示剂与滴定剂的置换速率缓慢,使终点拖长,称为指示剂的僵化。消除方法:可加入适当有机溶剂或加热以增大溶解度。 7.两种金属离子M和N共存时,什么条件下才可用控制酸度的方法进行分别滴定? 答:当c M= c N时,lg c M K’MY= Δlg K。若Δp M=±0.3,E t≤±0.1%,则lg c M K’MY≥6,Δlg K≥6;ΔpM=±0.3,E t ≤±0.5%, 则lg c M K’MY≥5, Δlg K≥5;ΔpM=±0.3,E t≤±1%,则lg c M K’MY≥4, Δlg K≥4;才可用控制酸度的方法进行分别滴定。 8.掩蔽的方法有哪些?各运用于什么场合?为防止干扰,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使用掩蔽方法?答:配位掩蔽法、沉淀掩蔽法、氧化还原掩蔽法。有时用掩蔽法亦无法解决问题,可用预先分离法。

无极及分析化学要点

第一章 气体、溶液和胶体 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其计算 PV=nRT (T 单位K ) 2. 道尔顿理想气体分压定律:P (总)=P(1)+ P(2)+ P(3)+… , 总 总n n i =P P i 3.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质量分数:m m B B =ω 物质的量浓度:V n c B B = 常用单位 mol/L 质量摩尔浓度:A B B m n b = 单位mol/kg 摩尔分数(两组分溶液):B A B B n n n x += 4. 溶液的依数性:溶液的蒸汽压下降,溶液的沸点升高,溶液的凝固点下降,溶液的渗透压 掌握以水为原溶液,溶液中微粒(分子,离子)的浓度大依数性变化大(凝固点下降大,沸点升高大)。 注意:蔗糖溶液中的微粒是蔗糖分子,NaCl 溶液中的微粒是Na+ 和Cl- 5. 胶体:胶体的性质:电泳,电渗,光学性质(丁达尔现象)胶团结构,判断胶粒带电性,溶胶的聚沉 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1. 状态函数: (H, U, T, P, V , S, G 都为状态函数Q, W 不是状态函数) 性质:状态函数的变化只与系统的初始状态和终态有关。 2. 概念:热:系统与环境间因温度差而交换的能量 功:除热以外,其他各种形式被传递的能量都称为功。 3.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 (吸热 Q>0,放热 Q<0,系统对外界做功W<0, 外界对系统做功W>0) 4.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1)恒容反应热Q V = ?U - W = ?U ,恒压反应热:Q p = H 2 -H 1 = ?H (2)盖斯定律:一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该反应的热效应相同。 (3)? f H m 的定义:在标准状态下(100kPa ,298K),由稳定单质生成1摩尔的纯物质时的反应热称为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r H m = ∑B ν B ?f H m (B)(可以用298.15K 近似计算)。 (4)? c H m 的定义:1mol 标准态的某物质B 完全燃烧生成标准态的产物的反应热,称为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燃烧焓。?r H m = -∑B ν B ?c H m (B)(可以用 298.15K 近似计算)。 5.熵(S )——混乱度的量度(混乱度大,熵大),反应分子数增多的反应,熵

分析化学第1章绪论

第1章绪论 一.教学内容 1.仪器分析的产生与发展概况 2.仪器分析的分类与特点 3.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 二.重点与难点 1.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2.仪器分析的分类依据与各类特点 3.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 三.教学目标 1.对仪器分析的分类、特点及今后的发展趋势有个总体的了解 2.对本课程学习的内容有较清晰的线索 四.建议学时安排:1 学时 一、分析化学的发展及仪器分析的产生 分析化学的发展已经历了三次巨大的变革 第一次变革 从16世纪天平的发明到20世纪初物理化学溶液理论(特别是四大反应的平衡理论)的发展,分析化学引入了物理化学的理论,也形成了自身的理论。因此,这次变革的标志是,分析化学从单纯的操作技术变成为一门学科。 第二次变革 20世纪中期,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一些重大的科学发现和发展,分析化学由化学发展到仪器分析,并逐渐产生了一些现代的仪器分析新方法,新技术,这就是第二次变革的重要标志。 第三次变革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以计算机广泛应用为标志的信息时代的到来,给科学技术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促使分析化学进入第三次变革:计算机处理数据的快速、准确,使分析仪器自动化、智能化,各种傅里叶变换仪器的相继问世,使传统的仪器更具优越性和多功能化;计算机促进统计处理进入分析化学,出现了化学计量学,它是利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设计或选择最优条件,并从分析测量数据中获取最大程度的化学信息。

可以这样说,这一变革使分析化学的观念发生了转变:分析化学已经成为一门信息的科学。 二、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的关系 1 仪器分析定义 所谓仪器分析是指那些采用比较复杂或特殊的仪器,通过测量表征物质的某些物理的或物理化学的性质参数及其变化规律来确定物质的化学组成、状态及结构的方法。 2 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的联系 1.仪器分析是在化学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不少原理都涉及到化学分析的基本理论; 2.仪器分析离不开化学分析,其不少过程需应用到分析化学的理论。 3 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的分别 三、仪器分析的特点 ①灵敏度高,检测限低,比较适合于微量、痕量和超痕量的分析。 ②选择性好,许多仪器分析方法可以通过选择或调整测定的条件,可以不经分离而同时测定混合的组分。 ③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易于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 ④应用范围广,不但可以作组分及含量的分析,在状态、结构分析上有广泛的应用。 ⑤多数仪器分析的相对误差比较大,不适于作常量和高含量组分的测定。 ⑥仪器分析所用的仪器价格较高,有的很昂贵,仪器的工作条件要求较高。 四、仪器分析的内容与分类 五、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 社会进步为仪器分析的发展提出了"空前的要求" 只作组分和含量的分析已远远不够了,要求进行结构、状态、形态,甚至是能态的分析;

分析化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2007级年《分析化学》试题 一、填空题. 1、分析化学的任务是_____________;定量分析包括的主要步骤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莫尔(Mohr)法和佛尔哈德(Volhard)法所用指示剂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密度与准确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高锰酸钾法分析铁时,如有少量Cl-存在,则分析结果会偏高,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间接碘量法应注意__________。 2、用硫酸滴定NaOH时,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则硫酸对NaOH的滴定度为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试样中K2O的质量分数为a,则换算成K3PO4的化学因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图所示滴定曲线类型,并选择一适当的指示剂。(见下图、表) 曲线的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宜选用_________为指示剂。 p H 指示剂变色范围p H 苯胺黄 1. 3 — 3. 2 甲基橙 3. 1 — 4. 4 甲基红 4 .4 — 6. 2 9.7 酚酞8. 0 — 10.0 8 硝胺11.0 — 12. 3

7.7 6 4 2 50 100 150 200 标准溶液加入量% 4、滴定分析的方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差吸光 光度法与普通吸光光度法的差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某三元酸的电离常数分别是K a1= 1×10-2,K a2= 1×10-6,K a3= 1×10-12。用NaOH标准 溶液滴定时有_______(个)滴定突跃。滴定至第一计量点时,溶液pH =_________,可选用_________作指示剂;滴定至第二计量点时pH=_________,可选用__________作指示剂。 6、NH4H2PO4水溶液的质子条件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草酸钠为基准物质,用直接滴定法标定高锰酸钾溶液时应注意的条件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摩尔吸光系数ε的物理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化学第五章 习题参考答案

第五章 习题参考答案 9 解:(1)因H 2C 2O 4·2H 2O 部分风化(失水),H 2C 2O 4有效质量增加,使实际消耗的NaOH 体积增加,故NaOH 浓度偏低。用此NaOH 溶液测定某有机酸的摩尔 质量时,实际消耗的NaOH 体积减小,会使结果偏高。 (2)因Na 2CO 3潮解,Na 2CO 3有效质量减小,使实际消耗的HCl 体积减小,故HCl 浓度偏高。用此HCl 溶液测定某有机碱 的摩尔质量时,实际消耗的HCl 体积增大,会使结果偏低。 14 解:(1)32110100.50.203 .17% 2989.0-???=??V V 1=66mL (2) V 2=57mL (3) 32310100.50.209 .98% 9684.1-???=??V V 3=56mL 17 解:CaO + 2HCl = CaCl 2 + H 2O 依 CaO HCl A B CaO HCl M C M C b a T ???=???= --33/102 1 10 所以 0.005000=08.56102 13???-HCl C C HCl =0.1783mol·L -1 1.000×0.2000=0.1783(1.000+V) V=0.1217L=121.7mL 18 解:Na 2CO 3 + 2HCl = 2NaCl + H 2O+CO 2↑ 2:1:32=H Cl CO Na n n 故 32)(2 1 CO Na HCl M CV m ?= V=20mL 时,g m 11.099.105102010.02 13=????=- 称量误差E r = %2.011 .00002.0=± V=25mL 时,g m 13.099.105102510.02 13=????=- 称量误差E r =%2.013 .00002.0=± 32210100.50.205 .60% 10005.1-???=??V

分析化学第五章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思考题与习题 1.写出下列各酸的共轭碱:H2O,H2C2O4,H2PO4-,HCO3-,C6H5OH,C6H5NH3+,HS-,Fe(H2O)63+,R-NH+CH2COOH. 答:H2O的共轭碱为OH-; H2C2O4的共轭碱为HC2O4-; H2PO4-的共轭碱为HPO42-; HCO3-的共轭碱为CO32-;; C6H5OH的共轭碱为C6H5O-; C6H5NH3+的共轭碱为C6H5NH2; HS-的共轭碱为S2-; Fe(H2O)63+的共轭碱为Fe(H2O)5(OH)2+; R-NH2+CH2COOH的共轭碱为R-NHCH2COOH。 2. 写出下列各碱的共轭酸:H2O,NO3-,HSO4-,S2-,C6H5O-,C u(H2O)2(OH)2,(CH2)6N4, R—NHCH2COO-,COO- C O O- 。 答:H2O的共轭酸为H+; NO3-的共轭酸为HNO3; HSO4-的共轭酸为H2SO4; S2的共轭酸为HS-; C6H5O-的共轭酸为C6H5OH C u(H2O)2(OH)2的共轭酸为Cu(H2O)3(OH)+; (CH2)6N4的共轭酸为(CH2)4N4H+;R—NHCH2COO-的共轭酸为R—NHCHCOOH, COO- C O O- 的共轭酸为COO- C O O-H 3.根据物料平衡和电荷平衡写出(1)(NH4)2CO3,(2)NH4HCO3溶液的PBE,浓度为c (mol·L-1)。 答:(1)MBE:[NH4+]+[NH3]=2c; [H2CO3]+[HCO3-]+[CO32-]=c CBE:[NH4+]+[H+]=[OH-]+[HCO3-]+2[CO32-] PBE:[H+]+2[H2CO3] +[HCO3-]=[NH3]+[OH-] (2)MBE:[NH4+]+[NH3]=c; [H2CO3]+[HCO3-]+[CO32-]=c CBE:[NH4+]+[H+]=[OH-]+[HCO3-]+2[CO32-] PBE:[H+]+[H2CO3]=[NH3]+[OH-]+[CO32-] 4.写出下列酸碱组分的MBE、CEB和PBE(设定质子参考水准直接写出),浓度为 c (mol·L-1)。 (1)KHP (2)NaNH4HPO4(3)NH4H2PO4(4)NH4CN 答:(1)MBE:[K+]=c [H2P]+[HP-]+[P2-]=c CBE:[K+]+[H+]=2[P2-]+[OH-]+[HP-] PBE:[H+]+[H2P]=[P2-]+[OH-] (2)MBE:[Na+]=[NH4+]=c [H2PO4-]+[H3PO4]+[HPO42-]+[PO43-]=c CBE:[Na+]+[NH4+]+[H+]=[OH-]+[H2PO4-]+2[HPO42-]+3[PO43-] PBE:[H+]+[H2PO4-]+2[H3PO4]=[OH-]+[NH3]+[PO43-] (3)MBE:[NH4+]=c [H3PO4]+[H2PO4-]+[HPO42-]+[PO43-]=c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物质结构基础 1-1.简答题 (1) 不同之处为: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一般都有正负号之分,而电子云角度分布图均为正值,因为Y 平方后便无正负号了; 除s 轨道的电子云以外,电子云角度分布图比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要稍“瘦”一些,这是因为︱Y ︱≤ 1,除1不变外,其平方后Y 2的其他值更小。 (2) 几率:电子在核外某一区域出现的机会。几率密度: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单位体积内出现的几率,表示微粒波的强度,用电子云表示。 (3) 原子共价半径:同种元素的两个原子以共价单键连接时,它们核间距离的一半。金属半径:金属晶体中相邻两个金属原子核间距离的一半。范德华半径:分子晶体中相邻两个分子核间距离的一半。 (4) BF 3分子中B 原子采用等性sp 2杂化成键,是平面三角形;而NF 3分子中N 原子采用不等性sp 3杂化,是三角锥形。 (5)分子式,既表明物质的元素组成,又表示确实存在如式所示的分子,如CO 2、C 6H 6、H 2;化学式,只表明物质中各元素及其存在比例,并不表明确实存在如式所示的分子,如NaCl 、SiO 2等;分子结构式,不但表明了物质的分子式,而且给出了分子中各原子的具体联接次序和方式,像乙酸的结构式可写为 C H H C O O H 其结构简式可记为CH 3COOH 。 ; 1-2解 1错;2错;3对;4对;5对;6错。7对;8错;9对 10错;11错;12错。 1-3 波动性;微粒性 1-4. 3s=3p=3d=4s ;3s< 3p< 4s <3d ;3s< 3p< 3d< 4s ; 1-5 32;E 4s < E 4p < E 4d < E 4f ; 第六周期;La 系;2;铈(Ce) 1-6 HF>HCl>HBr>HI ;HF>HCl>HBr>HI; HFHI>HBr>HCl 。 1-7 (1)M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22626521s , 2s 2p , 3s 3p 3d , 4s 。(2)M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最高能级组中电子数为7。(3)M 元素在周期表中属于第4周期,VII B ,Mn 。 1-8 a e f h i 是基态 b c d 是激发态 g 是不可能组态 1-9 (1)电子数为35,1个未成对电子。 # (2) 4个电子层;4个能级组;18个轨道;8个能级 1s,2s,2p,3s,3p,3d,4s,4p ;7个价电子 (3)第四周期,ⅦA ,非金属,最高氧化态为7。 1-10 (1)Zn 元素,属于ds 区,第4周期,IIB 族。 (2)位于IIIA 族、 p 区、价层电子构型为ns 2np 1的元素。

(完整版)分析化学各章节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误差与数据处理 1-1 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1)做平行测定的目的是减小系统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2)随机误差影响精密度,对准确度无影响。 (3)测定结果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高。 (4)只要多做几次平行测定,就可避免随机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1-2 下列情况,将造成哪类误差?如何改进? (1)天平两臂不等长(2)测定天然水硬度时,所用蒸馏水中含Ca2+。 1-3填空 (1)若只作两次平行测定,则精密度应用表示。 (2)对照试验的目的是,空白试验的目的是。 (3)F检验的目的是。 (4)为检验测定结果与标准值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应用检验。 (5)对一样品做六次平行测定,已知d1~d5分别为0、+0.0003、-0.0002、-0.0001、+0.0002,则d6为。 1-4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纯品FeSO4·7H2O中铁的质量分数,4次平行测定结果分别为20.10%,20.03%,20.04%,20.05%。计算测定结果的平均值、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及变异系数。 1-5有一铜矿样品,w(Cu) 经过两次平行测定,分别为24.87%和24.93%,而实际w(Cu)为25.05%,计算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和相对相差。 1-6某试样5次测定结果为:12.42%,12.34%,12.38%,12.33%,12.47%。用Q值检验法和4d检验法分别判断数据12.47%是否应舍弃?(P = 0.95) 1-7某分析人员测定试样中Cl的质量分数,结果如下:21.64%,21.62%,21.66%,21.58%。已知标准值为21.42%,问置信度为0.95时,分析结果中是否存在系统误差? 1-8 在不同温度下测定某试样的结果如下: 10℃::96.5%,95.8%,97.1%,96.0% 37℃:94.2%,93.0%,95.0%,93.0%,94.5% 试比较两组数据是否有显著性差异?(P = 0.95)温度对测定是否有影响?

(完整版)分析化学第五版第五章课后习题答案(武大版)

第五章酸碱滴定法 习题详解 51写出下列溶液的臆子条件式. a.q(mol , L-^NH^c/mol - b.臼《med , L-^NaOH + fiCmol ? c.幻(mol , L-^HiPO^c^mol - L-^HCOOHj d.0, 010 mol - L^1 FeCl,. W¥】s [NH:] + CH*] = [C「]一[OH「] 或[NHT ] + [H+ ]=q + [OH 'J b N*] + [H*]=[H£BOr] + [OH-] 或E+[H+]=[压BOn+[Q]ir e.[H+]=[HwPO「]+2[HFO:-]+3[PO「]+[HCO0—] + [QHr d. [H"] = EFUOH产]+2[FHOH律:]+[。十] 5-2计算下列各溶液的pH缱' 岳0. LC mol * b. 0. 10 mol ■ L'^HiSOu c.0, 10 mol,L i三乙薜胺彳d, 5.0X10^mol ? L7HC" 孔 0. 20 mol - L』1H,FQ‘, 【解I a, □由H R。:.乾凡? = 5?8X10T,£K.=0. It)X5. 8 X 10-ls^5. 8X 10'll> 1。章.#=匚二氏项>Jg.所以可用最简式进行计碧, 、内a* o A [FT] =77^ = ( 70, 10X 5. 8X10-lc)niol ?[广】=7, GX ICT'mol ?L-1 pH= 5* 12 上已知H3SO X的K,= 1.QX1G、一级离料完全,涪凌的质子条件式为 [H+] = rSOf -J + [OH-]+^[S()i-l+r-f F凫铲f+r

无极及分析化学

无机及分析化学试卷(分析部分) 试卷号:6 一.单项选择题(按题中给出的字母A、B、C、D,您认为哪一个是正确的,请写在指定的位置内) 1. 当标定NaOH 溶液浓度时,滴定管内壁挂水滴,对实验结果产生: A. 正误差; B. 负误差; C. 无影响; D. 不能确定 答() 2. 欲配制0.1mol?L-1的盐酸标准溶液,量取浓盐酸用: A. 量筒; B. 移液管; C. 容量瓶; D. 滴定管 答() 3. 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 洗净的移液管在移液前,用待移液洗三次; B. 滴定管洗净后,又用待装液洗三次; C. 容量瓶洗净后,用欲稀释的溶液洗三次; D. 锥形瓶洗净后,未用被测溶液洗涤 答() 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NaHCO3中含有氢,故其水溶液呈酸性; B. 浓HOAc ( 17mol?L-1 ) 的酸度大于17mol?L-1 H2SO4水溶液的酸度; C. 浓度(单位: mol?L-1)相等的一元酸和一元碱反应后,其溶液呈中性; D. 当[ H+ ] 大于[ OH- ] 时,溶液呈酸性。 答() 5. 在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可不必考虑的因素是: A. pH 突跃范围; B.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C. 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D. 指示剂的分子结构 答() 6. 某一弱酸型指示剂,在pH= 4.5 的溶液中呈纯酸色。该指示剂的K HIn约为: A. 3.2?10-4 ; B. 3.2?10-5; C. 3.2?10-6 ; D. 3.2?10-7 答() 7. 用HCl 标准溶液滴定NH3水溶液的滴定误差公式是: A. - ( [ NH3 ]ep -[ H+ ]ep + [ OH-] ep )/c ; NH3SP ?

分析化学练习题(第1章 概论)

分析化学练习题 第1章 概论 1. 化学分析法通常适用于测定______含量的组分。 2. 常量组分分析时,试样质量一般为( ) A. >10.0g B. >1.0g C . > 0.1g D. > 0.01g 3. 适合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1)反应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反应完全程度大于 _______ , (3)反应速度 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名词解释:基准物质 标准溶液 滴定度 返滴定法 5. 滴定分析中,一般利用指示剂颜色的突变来判断化学计量点的到达,在指示剂变色时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 ( ) A. 化学计量点 B. 滴定分析 C. 滴定误差 D. 滴定终点 6. 滴定分析中存在终点误差的原因是( ) A. 指示剂不在化学计量点时变色 B. 有副反应发生 C. 滴定管最后估读不准 D. 反应速度过慢 7. 基准物质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基准物质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9. 基准物质H 2C 2O 4·2H 2O 保存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硼砂作为基准物质用于标定盐酸溶液的浓度,若事先将其置于干燥器中保存,则对所标定的盐酸溶液浓度结果的影响是( ) A. 偏高 B. 偏低 C . 无影响 D. 不能确定 11. 常用于标定盐酸的基准物质是( ) A. 邻苯二甲酸氢钾 B. 硼砂 C. 二水合草酸 D. 草酸钠 12. 标定NaOH 通常使用的基准物质是( ) A. HCl B. 邻苯二甲酸氢钾 C . 硼砂 D. 硝酸银 13. 下列物质中,可以直接用来标定I 2溶液的物质是( ) A. As 2O 3 B. 硼砂 C. 邻苯二甲酸氢钾 D. 淀粉KI 14. 标定KMnO 4溶液浓度时,应使用的基准物质是( ) A. Na 2CO 3 B. Na 2S 2O 3 C. Na 2C 2O 4 D. K 2Cr 2O 7 15. 标准溶液是 _________________ 的溶液,可用 ________ 直接配制。用此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时,终点和化学计量点不一致引起 _________ 。 16. 以下标准溶液可以用直接法配制的是( ) A. KMnO 4 B. NaOH C. As 2O 3 D. FeSO 4 17. NaOH 标准溶液不能采用直接法配制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简述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 19. 物质的量n 与质量m 的关系为_______,式中M 为物质的_________。 20. 标定0.1mol·L -1NaOH 浓度,要使滴定的体积在20~30mL ,应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为 __________ 。(KHC 8H 4O 4 的Mr =204.22) 21. mL g T KMnO Fe /005000.04/ 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0.02000 mol·L -1 K 2Cr 2O 7溶液对Fe 的滴定度是_______________[Mr (Fe )= 55.85]。

分析化学答案(武汉五版)第1章

第1章定量分析化学概论 思考题 1.为了探讨某江河地段底泥中工业污染物的聚集情况,某单位于不同地段采集足够量的原始平均试样,混匀后,取部分试样送交分析部门。分析人员称取一定量试样,经处理后,用不同方法测定其中有害化学成分的含量。试问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答:采集的原始平均试样混匀后,取部分试样送交分析部门。样品不具代表性。采集的原始平均试样混匀后,还须研磨、过筛、缩分,才能使送交分析部门试样代表所采集样品的平均化学成分。 2.镍币中含有少量铜、银。欲测定其中铜、银的含量,有人将镍币的表面擦洁后,直接用稀HNO3溶解部分镍币制备试液。根据称量镍币在溶解前后的质量之差,确定试样的质量。然后用不同的方法测定试液中铜、银的含量。试问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答:不对。因为镍币表层和内层的铜和银含量不同。只溶解表层部分镍币制备试液,测其含量,所得结果不能代表整个镍币中的铜和银含量。 3.怎样溶解下列试样: 锡青铜,高钨钢,纯铝,银币,玻璃(不测硅)。 答:锡青铜:用热H2SO4溶解;高钨钢:用HNO3+HF溶解;纯铝:用HCl溶解;银币:用HNO3溶解;玻璃(不测硅):用HF溶解。 4.下列试样宜采用什么熔剂和坩埚进行熔融: 铬铁矿,金红石(TiO2),锡石(SnO2),陶瓷。 答:参见:中南矿冶学院分析化学教研室. 分析化学手册.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铬铁矿:用Na2O2熔剂,刚玉坩埚熔融;金红石(TiO2):用KHSO4熔剂,瓷坩埚熔融; 锡石(SnO2):用NaOH熔剂(铁坩埚)或Na2O2熔剂(刚玉坩埚)熔融; 陶瓷:用Na2CO3熔剂,刚玉坩埚熔融。 5.欲测定锌合金中Fe, Ni, Mg的含量,应采用什么溶剂溶解试样? 答:应采用NaOH溶液溶解试样。因为NaOH与Fe, Ni, Mg形成氢氧化物沉淀,可与锌基体分离。 6.欲测定硅酸盐中SiO2的含量;硅酸盐中Fe, Al, Ca, Mg, Ti的含量。应分别选用什么方法分解试样? 答:测定硅酸盐中SiO2的含量,用KOH熔融分解试样;测定硅酸盐中Fe, Al, Ca, Mg, Ti的含量,用HF-HClO4-H2SO4混酸作溶剂分解试样。 7.分解无机试样和有机试样的主要区别有那些? 答:分解无机试样最常用的方法是溶解法和熔融法;测定有机试样中的无机元素时,则通常采用干式灰化(高温分解和氧瓶燃烧法)和湿式消化法分解试样。主要区别有:1.分解无机试样的熔融法和分解有机试样的干式灰化法虽然都是在高温进行的,但其作用不同,且熔融法需要溶剂。熔融法是借助高温使试样与熔剂熔融以形 成能水溶或酸溶的形态;而干式灰化法是借助高温使有机试样燃烧以消除有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