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版本通用】中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

【各版本通用】中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
【各版本通用】中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

【各版本通用】中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

一、农业

1、某地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自然条件:

A 光:光照充足/强,有利于光合作用

B 热:热量充沛(或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养分积累)

C 水:降水丰富或有灌溉水源

D 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坡地,利于排水

或者

①气候:光照,热量,降水

②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③水源:河流沿岸,水源充足/高山山麓,冰雪融水丰富

③土壤性质:酸性,碱性

社会经济条件:

a(市)与城市的距离近,消费市场广阔

b(政)国家政策的支持

c(交)交通发达/便利

d(劳)劳动力丰富

e(技)农业科技水平先进:例如冷藏保鲜技术水平高(这对鲜果、蔬菜、乳肉禽蛋制品的销售很重要

2、我国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

(1)晴天多,光照充足,有利于光合作用

(2)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养分)积累

3、青藏地区河谷地带发展农业的优势(或青藏地区河谷农作物穗大粒饱的原因)

(1)海拔较低,气温较高(热量)

(2)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形)

(3)灌溉水源充足(水源)

(4)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积累(气候)

(6)生长周期长,作物养分积累多

4、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

优势:

(1)地形平坦,平原广阔,耕地集中连片

(2)土壤肥沃(3)气候雨热同期

(4)生长周期长,作物养分积累多

劣势:

(1)纬度高,气温低,只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的需求

(2)容易受寒潮影响,发生低温冻害

二、工业(三大因素。资源交通市场)

说出某经济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自然条件:

a土地一土地面积广阔,价格较低

b水源一靠近水源(河流、湖泊、水库),水资源丰富

c原料一接近原料(农产品、矿产资源)产地,原料充足

d能源一接近能源产地(煤矿、石油等),能源充足(或者答矿产资源丰富)

社会经济条件:

a消费市场广阔

b交通便利(水运或陆运或水陆均便利)

c劳动力充足

d技术水平先进(或科技发达)e工业基础是否雄厚,历史悠久

F国家政策支持

g资金充足

三、人口分布

1、归纳某区域城市、人口的分布特点:

沿河/沿海沿铁路(或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集中分布在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区

高中地理重要的十四个图综合题答题技巧

一、快期中了,这14组图你还不知道吗? 地理中的图示认识很有必要,因为每次考试都有图示,马上就要期中了,你这14组图还不知道吗?如果让你在图中分析已知内容,你会吗?下面这几张图是有对比性的,还有对应的考点,快来学一学!

7天气系统

11、地质构造

14.农业地域类型

二、综合题答题方法 (1)细审“题干”。抓住“关键词”和“修饰词”、“限定词” 描述详细描写;先总体大概描述、后具体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简述概要描写;从各个具体要素大概描述;不必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说出相当于“罗列”要素;各要点之间是并列关系;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分析+叙述”;既要有原因,又要有结果和观点; 阐述 语言格式:因为…所以(导致).. 例析“实例+分析”;一定要结合具体实例,从这个例子分析其具体做法 评价“有利+不利”;语言格式:有利:1、2、3..。不利:1、2、3.. “有利及其原因+不利及其原因”; 分析 语言格式:有利:1、因为..所以(导致)..2..。不利:1、因为..所以(导致)..2.. 比较两个地理事物都要回答。语言格式:因为A..,以A比B... 意义正面意义+负面意义;本地区(事物)意义+其它地区(事物)意义 正面影响+负面影响;本地区(事物)影响+其它地区(事物)影响;现在的影响+将来的可能影响;影响 自然环境影响+社会经济影响+生态环境影响

(2)列出“模板”。(见下面的常见模板) (3)仔细“筛选”。根据限定词筛选;根据所在地区筛选;根据地理事物特性筛选;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筛选。 (4)酝酿“语言”。“先自然,后社会经济”;“先主要,后次要”;“先自身原因,后其它原因”;(先主后次、先上后下、先内后外) (5)书写答案。“地理语言(避免大白话)”、“套装语言(不用自造语句)”、“逻辑语言(不得互相矛盾)”、“精炼语言(不要同样意思,反复罗嗦诉说)”、“一语中的(语言不绕弯子)”。 二.综合题的常见答题模板 地形地势 1地理位置分析:绝对位置+相对位置 1. 海陆位置;2.经纬度位置;3.大洲交界或国界位置;4.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5.经济和军事位置;6.相邻地区(经济发达区) 2描述某地的地形特点: ①以什么地形为主(五大类地形)②地势起伏(大、小)③地势特征(哪里高哪里低)。 3描述某地的地势特点: 哪里高,哪里低。或地势起伏大或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4某地地形分布特点:

初中地理中考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

初中地理中考常见题型 及解题技巧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地理——激活中考 1、下列关于世界气温分布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A.世界气温的分布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B.海拔的高低会影响气温的变化 C.南半球的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D.同纬度的地区气温完全一样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气温从低纬度向极点逐渐降低;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由于两者的物理性质不同,气温差异明显。南半球主要是海洋,北半球主要是陆地,所以南半球的海陆对比不明显,气温的变化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同纬度的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O.6℃。由以上分析可知,D的叙述是不正确的。答案:D 此类题虽有四个选项,但每个选项考查一个知识点,综合性强,牵联到有关气候知识的各个方面,因此,做这类题时,应逐项具体分析,逐一排除,方能得出正确答案。 2、读下列某地月平均气温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所在地区可能为() A.北半球热带 B.南半球热带 C.北半球的陆地上 D.南半球的海洋上

(2)该地的气温年较差是() A.20.1 B.23.3 (3)该地区的夏季包括的月份是() 、1、2 、7、8 、10、11 、4、5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搜集、加工、处理信息能力。由最高月平均气温在7月23.3℃,最低月平均气温在1月-20.1℃,可判定该地在北半球陆地上。气温年较差为月平均气温最高值与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为43.4℃。北半球夏季应为6、7、8月。答案:(1)C (2)D (3)B 3、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原因是南半球() A.地势低平 B.平原面积广阔 C.海洋广阔 D.受太阳光热均匀 分析:由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不同,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的气温也是不相同的,所以在海陆交汇处等温线就会发生变化。北半球海洋和陆地交错分布,所以等温线比较弯曲,而南半球以海洋为主,陆地较少,所以等温线就比较平直。答案:C 4、读等温线图(图-6所示),已知等温线上的数值由北向南递增,则该图表示的是半球等温线图,且A点气温(大于、等于、小于)B点的气温。 分析:由于该图中等温线上的数值由北向南递增,可先在图边标出适当的数字,有助于分析(如图-7),这样就明显地看出越向北气温越低,可推知这是北半球等温线图。就标上的数值可以看出,A点气温高于20℃,B点低于20℃,所以A点气温一定大于B点的气温。答案:北大于 当给出的条件不能迅速得出结论时,可根据已知条件添加适当的数据使条件明朗清晰,易于判断。 5、某地区等温线分布图(如图-8所示),由图可得出:() A. a>b>c <b<c C. 一定是7月份前后 D.一定是1月份前后

中考地理答题技巧

中考地理答题技巧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中考地理答题技巧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书图并重,狠抓“双基”,掌握要点——这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前提条件 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都离不开空间地域分布,能不能掌握地理分布知识,是能不能学好地理的关键所在。地理分布知识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地图来反映的,地图和地理教科书一样,包含有极其丰富的地理“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知识,许多地理试题和练习题,都直接或间接地同地图知识有联系。 因此,在学习和复习地理时,必须书图并重,既要熟悉、理解教科书对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是怎样描述、分析、概括的,又要了解它们的分布在地图上是怎样表示的,并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脑海里形成各种地理事物区域分布的轮廓图,从而牢固地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明确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主要特征、分布规律、形成原因等要点,并力求做到十分熟悉。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逐步提高地理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正确地解答填图、读图及其他各类地理问题。 例如:只有当你书图(如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结合进行复习,掌握了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和世界各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规律及形成原因等基础知识要点,同时又掌握了气温、降水等各种气候资料、图表的含义、制作与使用方法等基本技能,才有可能根据有关的气候资料、气候图表(如各月或一、七月和全年气温、降水数字资料,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分配柱状图等)或某地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特点等,对其气候类型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答来。否则,

是不可能的。 2、联系地图,理解记忆,融会贯通——这是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基础 学习与复习过程中,要认真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切不可将它们割裂开来,孤立地死记硬背。应当结合地图,把有关的地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归纳、综合、比较、推理,找出带规律性的东西,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记忆,进而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例如:在赤道附近,因终年受到太阳光的直射或近于直射,获得的热量多,促使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这种气候又为热带植物、热带森林的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而多样的植物和丰富的果实,则为多种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 可见,地球表面热量的分布影响着水分的分布,从而形成一定的气候特征,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有不同的植被,而植物和动物又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样,分析黄河流域的地势、气候、植被特点,可以推导出黄河的水文特征,从而找出、河流特点的形成和发展、演变,同时受着地形、气候、植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的规律。像这样来理解记忆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其规律性,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就有可能正确地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分析、解答类似的各种地理问题。 3、学会审题,理清思路,切题解答——这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 要对各类地理问题作出准确无误、完整清楚的解答,逐步学会审题,进而做到善于审题是关键的一步。审题实际上是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决不要认为是多此一举,浪费时间。善于审题既能避免重复、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总结-精华整理版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总结 一、前提:熟悉区域地理,掌握双基和主干知识。 二、基础:明确高考地理常见简答题的答题思路。 三、关键:熟悉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的答题模式 ◇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答案的组织模式之归纳: 1)原因(自然、人为)2)条件(有利、不利)3)影响(正面、负面)4)区位(自然、社会、经济)5)效益(经济、社会、环境)6)措施(生物、工程、技术) 7)重大工程意义(两端、中间)或(政治、经济、民族、国防)8)要素(总量、结构)9)评价( 积极、消积) ◇近几年考题常见的地理特征描述答案组织模式之归纳: 1)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生物、矿产或其它资源) 2)位置特征(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相邻位置) 3)水系特征(支流、流程、流域、流向) 4)水文特征(流量、水位变化、流速、含沙量、结冰期) 5)降水特征(降水总量、雨季长短、季节变化) 6)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季节组合) 7)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地势起伏、主要地形区、海拔状况) 8)农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种植历史经验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9)工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 10)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和分布规律(主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两方面概括) ◇分布规律问题: 从总体上看是把握"点""线""面"是哪种分布趋势 1)"点"状分布一般有"沿某个方向区域较稀或较密";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 2)"线"状分布应说明其沿哪个方向的走势及其稀密特点。 3)"面"状分布应说明该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即东南西北的界限;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积。 4)"点、线、面"综合考虑解答。 四、提升:明确题中常见行为动词的答题要领 简述--简单扼要叙述,须把握要点; 简析--简单分析,提出论点即可; 描述--对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 综述--对事物的总体特征予以概括叙述; 说明--对原理、成因、规律进行说明; 写出--对图像或事实的主要内容予以呈现; 分析--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如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分析事物间的联系等;对比(比较)--列表比较相同、相异、相反、相似的地理事物,可先后对比或并列对比;分析相同事物间的差别、不同事物间的联系; 评价--对地理环境、措施、对策、布局进行实施可行性评价或优势与不足评价,这需要平时树立科学的观点,具备正确的地理思想; 概括--对文字材料或图像内容予以概括要点等。 五、实践----主观性试题的答案要求“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切中要点”是文综规范化答题的宗旨。1.注意从图中和材料中提取全面、准确、有效的信息,并能够适当地迁移知识 2.规范用语,回归教材; 3.有多少问,分多少(段)答题,分段分点答题,每个要点尽量序号化。有条理,分点答题,形成“知识链”,做问答题首先要了解答题的步骤,问什么就回答什么,问几个问题就分几节写。可根学题目的给分来组织答案,一般一个要点是2分或3分.这样如果是8分的题至少就得答出四个要点。 4.要点不自相矛盾、不重复; 5.在指定试卷区内作答,书写整洁,字迹工整,反映思维的逻辑性,卷面整洁,从形式上达到卷面的完美。因为清晰的卷面能赢得阅卷者好感,也许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收获。(符合“网阅”要求)

初中地理答题方法与技巧

初中地理会考答题技巧 考场答题要领 答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思维过程。当你进入考场拿到试题后,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先不要急于解答,要将整个试卷先大致看一遍,先用一二分钟大体看一下试卷有几个大题目,一般分为两大类型题,即选择题和综合题,综合题是5个题还是6个题?通观全卷,做到心中有数。 (2)要仔细、认真地看清楚试卷前对考生的要求,对答题的说明,使你的答卷符合规定,减少或避免失误。尤其是选择题,要将答案写到试卷前面的答题卡上,而不是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3)开始答题时,要十分认真仔细地领会每一道大、小题目的要求,比较有把握才开始下笔。审题要做到,一不看错题;二不遗漏题;三要看全题;四要审准题。 (4)答题前只要明确考题问的是什么?要求是什么?给的条件有哪些?抓住关键词,在心中打好腹稿,安排好答题要点的先后顺序。 (5)要根据各种类型题型,有针对性地回答。如读图填充题要求简明、扼要;简答题和综合题则要求内容充实、要点精确。 (6)答题要先易后难。刚一进入考场,在开始答卷时的前几分钟,心情多数是比较紧张的。这样,思维、记忆都难以达到最佳状态。如再遇上难题,心情就更易慌乱。因此,做题时先要从容易的入手,当你做过几道有把握的试题后,心情就会自然地稳定下来,这时再做较难的试题,思维也活跃多了,增加了自信心,以后的考试也将顺利得多了。 (7)书写要整洁、清晰。 答题的书写不能粗枝大叶,要按照试卷的要求,注意答题的格式。书写要清楚,特别是地名不能写错别字,整洁的卷面使阅卷教师能看清答题的内容,而不易遗漏。综合题答题切忌错位。 (8)答完综合题后要认真检查。 检查的目的就是要看答案与题目是否一致,有无答非所问,有没有看错题,综合题该答的是否都已完成,有无漏题现象,试题是否都已完成。选择题完成后直接填涂,准确无误,不建议检查。 答题四大对策 (一)、读懂题意:试题是通过一定的文字表述或图表、数据等资料等形式出现的,考生应具备从文字和图表、数据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能够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运用,解决试题中所提出的问题。要达到这个要求,考生首先必须能够读懂题意,找出关键词,把握试题的中心含义,以及试题作答要求,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看清图示:地理试题中很大一部分是与图相关的。因此,学生应该对各类地理图像、图表的特点和作用认真掌握。在答题时认真看清图像、图表中所表现的内容,准确、全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并要注意将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有机的结合起来,加以灵活运用。 (三)、注意联系:各种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此,在答题时应该注意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还要关注跨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 准确的地理学科语言将答案表述清楚,这也是考试中的重要环节。在复习迎考中,应该把语言表述能力的训练放在重要的位置。 选择题的解题步骤 (一).认真审题,特别要看清题目中容易使人迷惑而导致答错的关键字跟,如“东”、“西”、“南”、“北”、“大”、“小”、“高”、“低”等。 (二).要注意选项中出现的绝对性字眼,如“都”、“一定”、“全部”、“只有”、“完全”等,在多数情况下,这些选项是错误的。 (三).对难度较大的选择题,要使选择正确无误,可采用“排除法”。也就是说,不要急于先找出正确答案,应将选择题当作改错题来做,把错误的答案一个一个找出来,排除出去,筛选下来的就是正确答案了。 (四).要留意选项文字叙述较多面分为二层意思时,往往(并非绝对)前段文字叙述正确而后段文字叙述错误。因此,审题要细心,不能“只看前不顾后”,才不致受迷惑。

高三地理综合题解题技巧:地理过程性分析型(1)

高三地理综合题解题技巧:地理过程性分析型 一、考点梳理 1.自然地理部分 (1)大气受热过程:主要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等。 (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低的变化、空气的水平运动、等压面的弯曲变化及热力环流的典型案例(如山谷风、城市风、海陆风等)的形成过程。 (3)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全球主要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及低纬环流圈、中纬环流圈、高纬环流圈的形成过程等。 (4)常见的天气系统或气象灾害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气旋(或低压)、反气旋(或高压)、冷锋、暖锋、台风、寒潮、洪涝、干旱及旱灾、锋面气旋等常见天气系统或气象灾害的形成过程。 (5)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主要包括岩浆转化为岩浆岩、地表岩石转化为沉积岩、所有岩石转化为变质岩、所有岩石转化为岩浆等。 (6)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过程:主要包括风、海浪、流水、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过程及形成的地貌(如沙丘、冲积平原、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地上河等)的过程。 (7)水循环的过程:主要包括水循环(如海陆间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等)中的蒸发、水汽输送、降水等环节的过程,河流的春汛、夏汛、凌汛的形成过程等。 (8)海水运动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过程:主要包括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等大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的形成过程、海洋渔场的形成过程等。 (9)主要地质构造及其构造地貌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褶皱、断层、火山、海沟、大洋中脊、海岭等地质构造或构造地貌的形成过程。 (10)地质灾害的发生过程:主要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过程。 2.人文地理部分

最新初中地理中考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

地理——激活中考 1、下列关于世界气温分布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A.世界气温的分布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B.海拔的高低会影响气温的变化 C.南半球的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D.同纬度的地区气温完全一样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气温从低纬度向极点逐渐降低;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由于两者的物理性质不同,气温差异明显。南半球主要是海洋,北半球主要是陆地,所以南半球的海陆对比不明显,气温的变化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同纬度的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O.6℃。由以上分析可知,D的叙述是不正确的。答案:D 此类题虽有四个选项,但每个选项考查一个知识点,综合性强,牵联到有关气候知识的各个方面,因此,做这类题时,应逐项具体分析,逐一排除,方能得出正确答案。 2、读下列某地月平均气温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所在地区可能为() A.北半球热带 B.南半球热带 C.北半球的陆地上 D.南半球的海洋上 (2)该地的气温年较差是() A.20.1 B.23.3 C.16.8 D.43.4 (3)该地区的夏季包括的月份是() A.12、1、2 B.6、7、8 C.9、10、11 D.3、4、5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搜集、加工、处理信息能力。由最高月平均气温在7月23.3℃,最低月平均气温在1月-20.1℃,可判定该地在北半球陆地上。气温年较差为月平均气温最高值与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为43.4℃。北半球夏季应为6、7、8月。答案:(1)C (2) D (3)B 3、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原因是南半球() A.地势低平 B.平原面积广阔 C.海洋广阔 D.受太阳光热均匀 分析:由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不同,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的气温也是不相同的,所以在海陆交汇处等温线就会发生变化。北半球海洋和陆地交错分布,所以等温线比较弯曲,而南半球以海洋为主,陆地较少,所以等温线就比较平直。答案:C 4、读等温线图(图3.2-6所示),已知等温线上的数值由北向南递增,则该图表示的是半球等温线图,且A点气温(大于、等于、小于)B点的气温。 分析:由于该图中等温线上的数值由北向南递增,可先在图边标出适当的数字,有助于分析(如图3.2-7),这样就明显地看出越向北气温越低,可推知这是北半球等温线图。就标上的数值可以看出,A点气温高于20℃,B点低于20℃,所以A点气温一定大于B点的气温。答案:北大于 当给出的条件不能迅速得出结论时,可根据已知条件添加适当的数据使条件明朗清晰,易于判断。 5、某地区等温线分布图(如图3.2-8所示),由图可得出:() A. a>b>c B.a<b<c C. 一定是7月份前后 D.一定是1月份前后

高考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1)

专题:高考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文综地理选择题一般以组题出现,即以一段图文资料为背景设计2个以上试题,每个问题都有其题干和选项,背景材料中有相关的信息,有时题干或题目之间也能成为有效信息,如果审题和解答时不注意,往往会造成连锁性错误,所以解答地理选择题必须掌握一定的解答方法技能。 一、选择题的置疑特点 命题者为了减少考试得分的偶然性,提高考试的可信度和区分度,势必增加选择题的迷惑性 ...(每题中的3个错误选项即为迷惑选项)。要提高解题的速度与准确率,就必须 熟知如下常见的置疑 ..(设置迷惑)方法: 1.混淆概念。 2.以偏概全或表述绝对化。 3.误联因果。一是题干与选项之间的因果关系,或是选项部的因果关系。常见的误 联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果倒置,一种是无因果关系。 4.正误同项。选项由两个以上的分句构成,其中部分分句是正确的,所以迷惑性大。 因此,审题要细心,不能“只看前不顾后”,才不致受迷惑。 5.肢不符干(异项)。选项本身正确,但是与题干不符。其迷惑度更大。 6.无图考图。与方向(方位、风向、洋流流向等等)有关的试题常常采用。 7.定式诱惑与变式迷惑。即或利用定式思维习惯来设置陷阱,或利用图文转换、图 图转换等形式上的变化来增加迷惑度。 8.隐含信息。把关键信息隐含在题干或地理图表中以增加试题迷惑度,这是当今高 考选择题最常用的置疑方法。 二.选择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1)仔细审题。 “仔细审题”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随着命题手段的多样化,选择题的立体感和动态迁移感越来越强,迷惑性也越来越大。其答案不像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那样具有一定的伸缩性,一旦审题出现偏误,就会导致全盘皆错。仔细审题,对做选择题尤其重要。要根据选择题的特点,采用立体式的审题方法,明确题意和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①明确题目结构提取有效信息 选择题包括题干和选项两部分。题组试题的题干包括主题干和小题题干,主题干的条件是各个小题的共同条件,小题题干只是本小题的条件“仔细审题”是指对主题干与小题题干认真地加以审读,搞清题干中的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等。选项是指答案包括的容和项目,主干语是选项表述的直接对象,条件限定语是对回答容的各方面限定。特别要关注题干的“设问”,也就是“题眼”,它决定了选择的方向 ②全面分析题干容和充分挖掘题目提供的条件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显性信息:题干中附有明确的解题条件; 隐性信息:多潜隐在题干提供的材料中; 限制性(或特定)条件:在题干中出现的数量词、方位词或特定名词等;借用条件;用同一事实的不同说法给出解题条件 (2)认真筛选。

综合题答题技巧总结

综合题答题技巧总结 一、前提:熟悉区域地理,掌握双基和主干知识。 二、基础:明确高考地理常见简答题的答题思路。 三、关键:熟悉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的答题模式 原因(自然、人为); 条件(有利、不利); 影响(正面、负面) 评价(积极、消极);区位(自然、社会、经济); 效益(经济、社会、环境生态);措施(生物、工程、技术); 要素(总量、结构) 具体答题模式总结如下----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5.特殊地貌(如冰川地貌、喀斯特地貌、风积或风蚀地貌等) 【注】前3点是常答点 ☆如何描述气候特征 1气温(热量):空间分布,季节变化,年、日较差,积温 2.降水:空间分布,季节变化 3水热组合状况(如“雨热同期”“夏季寒冷干燥”等) 4光照:强弱,多少 5.风:风力大小,空间分布 【注】前3点是常答点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注】前4点是常答点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注】1、2、4、5点是常答点 ☆影响太阳辐射(光照)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 4.空气密度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气候特征、河流补给、流域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土壤特性、降水集中程度 3.结冰期:有无、长短。 凌汛:(前提:有结冰期,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即汛、枯变化。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流程(长度) 4.落差大小(水能)

初中地理小中考地理答题方法技巧(选择题 综合题)

小中考地理答题方法技巧(选择题+综 合题) 技巧一选择题答题 一、题型特点归纳 1、题组为主,突出主干知识 试题组是在信息量丰富的图表或信息量较大的材料的基础上,设计若干个(一般2~3道)相关小题组成的试题组合。试题组综合性特别强,小题之间联系密切,着重考查综合分析能力。 2、淡化识记,注重能力立意 识记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知识的目的。试题以考查能力为目标,考查知识、技能看成是手段,也就是侧重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 3、图为载体,彰显学科特色 地理图表是地理信息的载体,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当前,几乎形成了“无图不成题”的命题方式,并且图的类型越来越丰富。通过图表对地理知识的考查,既可以考查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又可以考查读图、析图的能力。 4、结合热点,解决现实问题 命题选取材料注重最新的实际地理问题,尤其是地理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点问题和时事地理热点、焦点问题。如资源开与环境保护问题、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问题、人口可持续发展问题、时事地理热点问题等,平时注意关注生活,关注时事,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二、答题技巧攻略 1、直选型

〈2019,南通〉当自然灾害来临时,个人采取适当的方法,可以有效避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当地震发生时,乘电梯迅速离开 B、台风来临时,渔船进港避风 C、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D、寒潮入侵,气温骤降,及时增添衣服 本类选择题考查的是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属于基础类题目,一般比较简单,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准确记忆,解答时,注意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要看完所有的选项再做出选择。 本题考查的是防灾减灾措施。发生地震时容易产生停电和建筑物变形倒塌等现象,如果乘坐电梯就有可能被困在里面,因此不能乘坐电梯,要迅速从消防通道撤离。 2、图表形 〈2019,德州〉下面关于图中四条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河流量大,结冰期较短 B、②、③、④河汛期均出现在夏季 C、四条河流径流量均没有明显季节变化 D、①、③、④三条河流含沙量大 本类选择题考查的是对地理图表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属于能力方面的题目,难度较大,要求灵活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对题干中的地理图表进行分析总结,结合选项得出符合要求的结论。做此类题目,首先根据图表中的地理信息判断出属于教材哪部分的知识,然后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整合做出正确判断。 本题考查的是世界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①河流位于赤道附近,且自西向东注入海洋,为亚马孙河,该河位于热带,无结冰期,含沙量小;②河流位于西半球和北半球,自北向南注入海洋,为密西西比河;③河流自南向北注入海洋,为尼罗河;

中考地理答题技巧课件

中考地理答题技巧课件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中考地理答题技巧课件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一、中考地理答题技巧 根据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中考要求,从四个方面谈谈如何答好中考地理试题。 1.认真审题,读懂题意 审题实际上是一个审视题意,分析解题条件的思维活动过程,考生应具备从文字和图表、数据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能够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运用,解决试题中提出的问题。要达到这个要求,考生首先必须能够读懂题意,找出关键词,把握试题中心含义,以及试题做题要求,一般的我们要求在审题中做到以下几点: ①分析题中所给的解题条件,如:明示条件、潜在条件、转换条件等,进而确定如何利用这些条件来解题,注意题中有无附加的特殊规定。 ②注意题中的方位词、数量词、连接词。 ③辨清试题类型、性质、明确答题思路、中心内容及解题方法。 ④考虑从大脑知识库中提取哪些有效知识,紧扣哪些得分点,考虑好先答什么,后答什么,应列出哪些论点论据。 2.仔细读图,看清图示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这几年的中考都非常重视对地图知识的考查,直接考图和间接考图的比重占到百分之五十左右。因此,学生应该对各类地理图像、

图表的特点和作用认真掌握。在答题时认真看清图像。图表中所表现的.内容,认真分析图中的组成要素,图中的有用条件和迷惑条件,特别是图中有无指向标,图例和注记等容易忽略的内容,做到准确、全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并要注意将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有机的结合起来,加以灵活运用。 3.注意答题技巧,提高语言表述准确性 全卷分成两次做较好。首先做容易的题,有把握的题。这样可以避开绊脚石——难题,越答越顺手,增强信心,同时把该拿的分都拿到了;然后再做难题,这样就给第二次做题留下了充足时间,想得更周全,胜率更大。做难题时要做到舍得放弃,一条思路想不通,赶快另辟蹊径,否则,冥思苦想,弄得头昏脑胀影响后面答题,得不偿失。 在答题时要注意对答案进行构思,并能用准确的地理语言将答案表述清楚,特别是关键词一定要准确,这也是考试中的重要环节,不少同学在平时复习时,这个方面训练不够,往往出现“眼高手低”、“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的情况,因此,考生在最后阶段中,应该把握语言表述能力的训练放在重要的位置。 4.认真检查,查缺补漏 检查答卷是保证答题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做到:一是再审题,看看题中所给的已知条件都用上了没有,有无文不切题的情况;二是多端思维,根据一题多解的方法,想一想有无更好解题方案,多方验证答案的正确性;三是发现有错不要轻易改动,三思而后行,特别是拿不准的答案,要相信自己的第一次直觉是对的。 要想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除了积极备战做好物质和技巧上的准备外,更

地理大题目答题技巧

地理大题目答题技巧 1辩证评价型 解题技巧 评价型试题一般有两种情况: 1.要求直接评价某个地理事物或者现象,包括评价地理事象的影响、区位条件或发展条件等。对此类设问进行分析时要注意:一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来辩证阐述,针对优势和不足进行全面论证;二要从多角度分析利弊。影响类的问题可以从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等的影响加以分析;而区位问题或发展条件评价类问题,可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 2.给出限定条件,比如“与XX相比,评价其优势或者不足”或“从XX方面进行评价”。分析这类设问时,要注意审题,抓住限定词,是评价利还是弊,是对比分析还是没有限定,是从哪方面进行评价等,这样就缩小了答题范围。“与XX相比,评价其优势或者不足”,就要先注意前者的优势或者不足,然后对比分析要评价事物的优势或者不足。而“从XX方面进行评价”注意评价时限定了条件,只能从某一方面进行分析。 2.地理事项判读 解题技巧 地理事项判断型题目主要有两类: (1)判断是什么、属于什么。这类问题往往是对自然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判定,解答这类试题的思路主要是找依据。依据有三个方面: ①基本的规律和原理,如判断图中高压控制地方的天气状况——高压(反气旋)控制下以下沉气流为主,应为晴天; ②图中的信息(点、线、面、图例和文字等),如判断图中山脉的名称——依据经纬度位置、海陆轮廓及相对位置关系等信息确定,例如已知某山脉以东是黄淮海平原,以西是黄土高原,则可判定该山脉为太行山; ③基本的方法,如判断图中北半球等压线上某点的风向——按照“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的要求作该点的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基础上向右偏转30°~45°。 (2)判断怎么样、是否合理。这类试题往往是对人类生产活动的评价,解答这类试题的思路主要也是找依据,主要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个方面来分析。 社会效益方面,可以从衣食住行等影响人们的生活方面考虑,如是否有利于人们出行,能否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等; 经济效益方面,看是否符合这类生产活动的特性,是否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是否有利于增加利润等; 环境效益方面,这类生产活动对环境有什么污染,其和住宅区、河流、盛行风向的位置关系,是否能避免这种污染等。 例如判断某汽车4S销售店的布局是否合理,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该店能否保证人们出行的安全;能否满足特定人群的需要;是否布局在交通便利的地方;离住宅区是否太近等。而某些站、点区位分布是否合理,要从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经济条件三个方面来考虑。自然条件要结合站点的特点从气候、地形、水文等方面分析;社会条件主要从和人们衣食住行的联系角度来考虑;经济条件主要从是否节约了建设成本等角度分析。 3.对比分析型 解题技巧

初中地理答题技巧非常实用

答题扌支巧扌旨导 “迷能生吗, 卩能变*青" 一、选择题解题技巧 选择题作答简便、评分客观、知识覆盖面广,是地理 考试中的必有题型。在初中地理毕业会考试题中,选择题一般不少于20个小题。选择题的命题既考基础知识,又具 有迷惑性,似是而非,或混淆概念,或以偏概全,或无 考图、或材料中隐含信息。下面针对这些命题规律介绍几 种解题技巧。 ㈠罗列法:就是将与题目有关的答案都罗列出来 如,下列山脉中,位于我国第二、三级阶梯分界上的是() A. 阴山 B.横断山 C.雪峰山 D.昆仑山 (能把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背出來,就能做对这道题) (二)㈱E除法(这是用得最参的一种方法,尤其是碰到难题时这种方法比较有效。把不符合题意的答案一个一个地排除,直到只剩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为止) 如,果同学照了一张脚跨南、北两半球的相片,他可能是在下列哪个城市照的?( ) A?我市(济南)B?基多(:.北京D?长沙 (对“基多”这个城市同学们町能陌生,但”我市”、长沙、北京都不在赤道上,所以可以排除,剩下的只有“基多”) 卜列地点屮,符合“北半球、东半球、热带”的足() A. 90° W. 20 ° N B ? 90° E. 10 ° S C. 120° E、70 ° N D . 10° W. 20 ° N ㈢反例法:地理选择题中很多题要求从ABCD四种说法中选出“正确的”、或“错误的”,这种题只要能对错误的说法列举一个反例就町以了。 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美国的农业发达,不需要进口任何农产品。 B. 世界上的发达国家都分布在北半球。 C?中国的河流都流入太平洋。 D.巴西足世界上出口咖啡最多的国家。

高中地理大题答题技巧

自然地理部分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 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 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 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 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受来自海洋气流影响时,距海近降水多, 远降水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 量的大小)有关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 长度 2. 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中考地理重点及答题方法汇总

一、分析我国某地环境问题的方法: 存在问题——分析原因(人为、自然)——提出解决措施 1、黄土高原突出的环境问题——水土流失严重。 原因:自然原因a.黄土土质结构疏松,裂隙较多b.植被稀少,许多地方表土裸露c.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D.黄土高原地势高,起伏大。 人为原因:人口增长快,滥垦乱伐,过度放牧,过度采矿,过度樵采等, 危害:使黄土高原呈现“”的地表形态;河流含沙量多,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 治理措施:八下103页三条: 2.贵州省自然灾害(滑坡、泥石流)与环境问题(水土流失造成荒漠化)的关系图示 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八下9页 (1)控制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的有效措施:封山育林、人工种草、草地改良、坡耕地改梯田等。 (2)石漠化地区的综合治理阅读和活动:高效、合理利用有限的水土资源;发展生态经济型林(果、药)草业;发展适合石漠化地区的特色产业(如绿色食品、旅游观光);以及石漠化严重区域的居民实行异地搬迁等等。 3、西北地区(新疆)的气候,经济开发和环境的关系图示 深居内陆 →降水少,蒸发旺,干旱→生态脆弱

→荒漠化、水土流失加剧、河湖干涸、耕地和草场退化→治理:休耕、轮

牧 、 治 理 水 土 流 失 防 治 土 地 沙 化山脉阻隔 经济开发(过度放牧、采矿、开垦等) 4、华北地区缺水原因及缓解对策。八上课本78页图示。 5.华北地区春旱尤其严重的原因: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农作物播种需 水量大。 东北地区无春旱的原因:春季有积雪融水,气候冷湿蒸发量少。 6、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扬沙、浮尘和沙尘暴问题。八上课本43页 时间:春季,原因北方和西北地区植被稀少,沙质土壤较多,春季大风天气频繁。 7.江淮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每年都有的气象灾害是七八月份“伏旱”,原因七 八月份锋面雨带推进到东北华北地区,江淮地区完全被夏季风控制,空气难以受冷形 成降雨。梅雨不是每年都有的,因为有“空梅” 二、工业及其区位分析 1、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分析思路 某地发展工业的条件,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分析: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农 业基础;交通条件;市场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历史条件;政策条件等9个 大的方面。 注:①在分析某地工业发展条件时,不需要把每个方面都分析 到,要抓住当地特色,前面提供的只是分析角度;②分析时应从有 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大的方面去分析。 2、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 (一)辽中南重工业基地

地理大题答题方法

地理大题答题方法 自然地理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 2.地势起伏:地势起伏变化,哪边高哪边低,相对高差 如何描述气候类型的特征: 1,气候类型 2,降水:夏季冬季降水量,降水总量,降水季节变化,降水年际变化 3,气温:夏季冬季气温,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 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 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受来自海洋气流影响时,距海近降水多,远降水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径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汛期 5.河流的季节变化: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6.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 量的大小)有关 7.是否有凌汛现象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长度

中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方法及技巧详解

2019中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方法及技巧详解 1、认真审题审图 审题要做到,一不看错题;二不遗漏题;三要看全题;四要审准题。 提取信息要全:穷尽一切图文信息,确保信息无遗漏,特别是图表材料,要通过思维加工将图表的形象、数据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 解读信息要准:辨析有效信息与无效信息,识别信息的重要程度,找出关键信息并对其进行合理判断与推理,挖掘出其背后隐含的间接信息。 运用信息要活:运用直接信息及隐含的间接信息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思路畅通、敏捷。 2、全面思考要回答的问题 认真思考答题的各个方面,是答好简答题的保障,它可以防止漏答。而且在复习备考中应掌握必要的答案结构,如资源问题(开源、节流)、评价(利与弊)、地质作用(内力与外力)、区位因素(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地理规律(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等。探究类(解答的关键在于把握题目情境与相关地理知识和原理之间的联系,同时体现出现代地理价值观,即正确的环境意识及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等观念。) 3、答题要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切中要点且一定要用地理专业术语

题目审好了,回答问题的方面想全了,接下来就是要落实答题的知识要点。组织知识要点要做到层次鲜明、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简洁明了、字迹工整,同时还要做到术语专业。回答地理问题时有一大忌,就是不用专业术语,讲白话,这就违背了科学严谨的本质。 回答好地理简答题,还应掌握以下技巧: ⑴具体与模糊的技巧 对于答案中自己似是而非的部分,在不影响答案完整和得分的情况下尽量回避、少写。例如北海道渔场的成因,是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的交汇处,如果不清楚洋流的名称,不妨模糊回答是寒暖流的交汇处,营养盐类物质丰富,饵料丰富。 ⑵多与少的技巧 对于自己确信无误的部分要准确、有条理的书写,并且要全面。注意答案尽可能简洁准确,条理分明,把握答案的方向性、逻辑性与全面性。评卷是多写不扣分,但少写绝对得不了高分。在某些时候不妨坚持三多,多写、多分点、多用术语。多写,即在审题之后结合题意,把知道的相关东西都搬上去;多分点,显得答题有条理,高考评卷时,教师往往是提纲挈领看分点、看标题。分点明显可避免教师把两点看成一点而造成失分。 ⑶主要与次要的技巧 尽量抓住主要方面,切中要害。实在没把握怕抓不到,则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