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导论》试题A及答案

《公共政策导论》试题A及答案
《公共政策导论》试题A及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试题A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10 分)

1.从众效应

2.实验性理论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10 分)

1.公共政策是( ) 为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而制定的政策。

A.企业 B .社会组织

C.政府 D .个人

2. 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 ) 。

A.深入B .内化C .反映D .响应

3. 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是( ) 。

A .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感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B .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C ?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D .即人类的行动是无法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4. “系统分析”最早是由( ) 提出并加以使用的。

A ?美国国防部

B ?麦克纳马拉C.贝塔朗菲D ?兰德公司

5. 下列关于知识经济基本特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 。

九社会组织层级化 B ?社会主体知识化 C.民主参与大众化 D ?政策信息公开化

6. 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 ) 措施相联系,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A .奖励性

B .惩罚性C.温和性D .权威性

7. 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 ) ,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A .权威性

B .合法性C.系统性D .倾斜性

8. 在拟定公共决策方案时,要求各备选方案之间互相( ) 。

A .补充

B .协调C. -致D .排斥

9. 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思维者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 ) 。 A .创造性

思维 B .直觉思维

C .灵感思维

D .豁然开朗思维

10. 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主体应该树立( ) 政策理念。

A.基础型B .理性型

C .发展型

D .综合型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10 分) 1.公共决策体系包含着( ) 等子系统。

A. 智囊B ?信息C.监控D ?决断

2.确定决策目标的标准是( ) 。

A ?目标具体明确

B ?目标有效协调

C.目标具有可操作性D ?目标与手段的统一

3 ?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呈现出的新特点包括(

A.多变化B .民主化C.高效化D .科学化

4 ?以下选项属于公共问题横向性质维度的内容包括(

A.管制性公共问题 B .国际性公共问题

C.全国性公共问题D .服务性公共问题

5.立体思维的内在特征表现在( ) 。

A.层次性、多维性、灵活性

B.系统性、整体性、动态性

C.层次性、多维性、联系性

D.层次性、

多维性、普遍性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 分) 1.简述公共政策主体有哪些。

2.在团体理论中通过哪些途径调和团体之间的冲突?3.简述公共政策学中引入案例分析的意义。五、论述题(每小题20 分,共40 分) 1.试述公共政策评价标准大致有哪些方面?2.试分析公共政策未来的基本走向。

公共政策概论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

1 .从众效应指人们自觉不自觉地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则做出判断、形成印象的心理变 化过程。谢里夫的自动光点实验和阿西的线条判断实验发现并证实了从众效应的存在。

2 .实验性理论认为,囿于政府决策笼罩着高度的不确定性,所以在政策正式出题之前 应进行慎重的社会实验或搞小范围的试点, 以减少决策中的无知, 避免执行中的缺陷, 并预 防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

.(1)官方决策者:立法机关、行政决策机关、行政执行机关、法院; 与者:利益集团、政党、公民个人、大众传媒、思想库

2.(1)建立团体斗争的游戏规则并充任裁判。 (2)平衡各方利益,力求彼此妥协; ( 3) 以公共政策的形式出台折中办法; ( 4)以各种手段推动政策的实施。

3.(1) 引入案例分析, 凸显以案论理的理论价值, 有利于推动公共政策理论的发展与深 化; (4 分)

(2)

引入案例分析,有利于促进公共政策实践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 (3 分 )(3)

入案例分析,有助于促进公共政策学特别是

MPA 教育质量的提高。(3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只答出要点未展开论述者,每题最高只能得 12 分) 1.公共政策评估标准大致有八个方面:

(1) 投入工作量。即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所投入的各项资源的质与量以及分配状况; ( 3 分) (2)

效益。既包括公

共政策推动的结果,又含有民众心目中认定的满意程度; (3 分)

(3) 效率。通常表现为政策投入与政策效果的比率; (2 分)

(4) 充足性。即满足人们需要、价值或机会的有效程度,它反映了绩效的高低;

(2 分) (5) 公平性。即公共政策所投入的工作量,以及产生的绩效在社会不同群体间公平分配 的程度;( 2 分)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 C 2 . B 3 . B 4 .D 5 .A6.A 7 .B 8 .D 9 .C10. C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 ABCD 2.ABCD

3.ABCD

4.AD

5.BC

四、 简答题(每小题 10分,共 30 分)

2)非官方参

(6)适宜性。即公共政策追求的目标和所表现出的价值偏好,以及所依据的假设是否合

适;( 3 分)

(7) 执行力。即探求影响公共政策成败的原因,进而导致因果模型的构建;( 3 分) (8)

社会发展总指标。 (2 分)

2 .当代公共政策的基本走向:

(1) 突显“公共性” ,将决策视为公共行为,视政策为重要的公共物品;(4 分)(2) 公共政策将更加强调公共问题的具体要求;(4 分)

(3) 公共政策将突出公平在其目标体系中的地位;(4 分)(4) 公共政策民主化; (4 分)

(5) 公共政策科学化。 (4 分

《公共政策导论》试题A及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试题A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从众效应 2.实验性理论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公共政策是( )为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而制定的政策。 A.企业 B.社会组织 C.政府 D.个人 2.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 )。 A.深入 B.内化 C.反映 D.响应 3.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是( )。 A.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感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B.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C.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D.即人类的行动是无法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4.“系统分析”最早是由( )提出并加以使用的。 A.美国国防部 B.麦克纳马拉C.贝塔朗菲 D.兰德公司 5.下列关于知识经济基本特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 九社会组织层级化 B.社会主体知识化C.民主参与大众化 D.政策信息公开化6.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 )措施相联系,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A.奖励性 B.惩罚性C.温和性 D.权威性 7.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 ),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A.权威性 B.合法性C.系统性 D.倾斜性 8.在拟定公共决策方案时,要求各备选方案之间互相( )。 A.补充 B.协调C.-致 D.排斥 9.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思维者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 )。 A.创造性思维 B.直觉思维 C.灵感思维 D.豁然开朗思维 10.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主体应该树立( )政策理念。 A.基础型 B.理性型

总体要求

《公共政策导论》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总体要求 公共政策导论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学习本课程必须既重视理论思维能力的培养,又注重不断提高自己对现实中政策实践问题的分析能力。公共政策导论这门课程结合我国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的实践,阐述了公共政策过程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对于广大初学者来说,要想学好本课程,应当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认真阅读教材,找出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和难点,并不断巩固记忆和加深理解,力求做到熟练掌握教程中的每个知识点。 第二,在熟练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即时练习和课程作业,从中发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从而在继续学习的过程中有的放矢,不断提高。 第三,要认真阅读案例部分及其答题技巧,并有意识地留心新闻、报刊、杂志等媒介上的公共政策案例,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实际案例。 第四,对于例题分析部分要仔细领会,不仅要记忆例题的知识内容,更要学会回答各种题型的技巧和方法。 第五,在学习完课程的全部知识内容后,应认真做好模拟试题,这些题型、题量以及试题难度都是模仿全真试题而设计的,因此,同学们应当自己制定具体的复习计划,在考试前完成考试题库中的模拟试题,以便在正式考试中驾轻就熟,取得优异成绩。 第六,学习本课程应当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不断温习教程中理论知识,并能够结合现实社会中的政策实践,做到学以致用,不断巩固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分析能力。 以上几点是对于公共政策导论这门课程的初学者提出的总体要点,希望同学们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自己的学习进程,按照上述几点的基本要点,努力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争取在正式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第二部分试卷结构 公共政策导论的正式考试试卷分为两部分:选择题部分和非选择题部分。选择题部分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部分包括简答题、论述题和案例题三种题型。 下面我们分别介绍各种类型及其分值情况。 (1)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的基本要求是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得分。一般来说,单项选择题较其它题型容易,这部分题目重在考察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单项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1分,共25分,这在整个试卷中所占的分值比重已经相当高了,对于多数考生来说,单项选择题等于是送分题,因此,绝对不可轻视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的准确率,如果单项选择题不能得到较好成绩,总分就很难提高。下面我们试举一例,来看单项选择题的出题方式,例如: 在美国,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的是() A、立法决策 B、行政决策 C、司法决策 D、政党决策 经分析我们知道,立法决策、司法决策、行政决策都在美国公共政策之列,政党虽然有时能够发挥较大的影响作用,但政党只能作为非官方参与者影响公共政策,政党的政策不能作为公共政策的一种,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 (二)多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的基本要求是从五个选项中选出二至五个选项,多选、少选、错选均不能得分。因此,多项选择题的难度相对于单项选择题来说就加大了许多。在标准试卷中,多项选择题有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大家千万不能轻视这10分多项选择题的份量,虽然分值比重不是太大,但这是最能够体现差距的一个地方,稍有不慎就会被别人超出4—6分,相反如果复习全面、准确,就能够轻松超出一般人的得分,稳获这10分。可以说多项选择题是许多人成败的关键点。多项选择题的出题方式如下:

公共政策导论

公共政策导论 期末作业考核 《公共政策导论》 满分100分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精英阶层是恒定不变的,只能来自与上层代表。( F ) 2.公众议程往往出现在政府议程之前,是由一些片段的、零散的、不系统的或不完全成型的议论所组成的。( T ) 3.弱势群体往往缺乏利益诉求能力,因此制定公共政策时更应当考虑他们的利益。(T ) 4.政治动员型以公众议程为基点,以政府议程为对象,其目标在于政策方案的执行。( F ) 5.从政策评估在公共政策过程中所处的阶段来看,政策评估可以分为前评估和后评估。( T )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精英理论模型 精英模型认为政策是精英们的偏好。即国家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政策是由“少数精英人物”决定的,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就是少数精英的活动过程。 2.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采用匿名通信和反复征求意见的形式,使专家们在互不知晓、彼此隔离的情况下交换意见,最后把这些意见汇总后用数理统计方法得出一个统一的分析结果,供决策参考的分析预测方法。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简述政策制定中的心理效应。 答:(1)光环效应(2)首因效应(3)近因效应 (4)从众效应(5)定型效应(6)反衬效应 (7)乐队效应(8)黄灯效应(9)新闻效应(10)颂歌效应(11)当局者迷(12)旁观者清

2. 简述政策议程的内外部触发机制。 答:内部触发机制:(1)自然灾害(2)经济灾难(3)技术突破(4)生态变迁(5)社会变迁外部触发机制:(1)战争行动 (2)地区与国际冲突(3)经济对抗(4)新式武器与力量失衡 3. 政策评估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政策评估的基本内容包括指标、信息、测定、分析和建议,具体是指: (1)评估指标;即确定政策评估得以实施的标准,指标的确立是政策评估的先决条件。 (2)信息;即搜集有关评估对象的信息。 (3)测定;指根据政策评估的指标和收集到的信息,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政策执行效果进行描述。 (4)分析;指根据测定的结果,对政策效果进行分析和判断。 (5)建议;是指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4. 公共政策具有哪些作用, 答:(1)导向功能: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包括行为的引导也包括观念的引导,具有两种作用方式,一是直接引导,二是间接引导; (2)管制功能:积极性管制,政策条文的规定突出正激励原则;消极性管制:政策条文的规定突出负奖励原则; (3)调控功能:政策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特别是物质利益关系;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还常常表现出其特有的倾斜性; (4)分配功能: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分配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政策的这种利益分配功能对社会的良性运行和稳定发展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举例说明公共政策抉择的合法化的体现。

《公共政策导论》模拟题

《公共政策导论》模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政府组织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是(B) A.系统议程 B.政府议程 C.公众议程D.社会议程 2 下列行为中,属于公共政策诉求的是( B ) A.学生要求学校减免学费B.农民要求政府减轻负担 C.工人要求工厂增加工资D.公众要求传媒关注生态环境 3 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是( A ) A.政策问题的认定B.政策目标的认定 C.政策方案的认定D.社会问题的认定 4 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二阶段的代表人物是(C) A.林德布洛姆 B.西蒙 C.德洛尔D.戴伊 5 政策主体制约、禁止政策对象的行为,这使政策对政策对象具有(B) A.沟通功能 B.管制功能 C.监督功能D.平衡功能 6 当代中国各级法院和检察院在政策过程中的基本功能是(A) A.政策执行 B.政策研究 C.政策制定D.政策分析 7 在美国,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的是(D) A.立法决策B.行政决策 C.司法决策 D.政党政策 8 把公共利益诉求转换为权威性的公共政策,这是(C) A.利益表达B.利益综合 C.政策制定D.政策执行一人一 9 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一阶段,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是(B) A.政策评估B.政策制定 C.政策执行D.政策终结 10 对策论,作为政策分析的创造性方法之一,又被称作( C ) A.脚本写作 B.头脑风暴法 C.博弃论 D.个人判断法 11 以下组织院于强制性公共组织的是(C) A.学校B.工会 C.行政机构D.妇联 12 政策主体与客体呈现周期性更迭变化,这种政策周期应属于(C)

A.阶段性周期B.功能性周期 C.反复性周期D.结构性周期 13 在政策评估中,考察既定政策目标实现后政策结果满足人们需求、价值与机会的有效程 度,是件估(D) A.政策效率B.政策效益 C.政策效能 D.国应的充分性 14 “上政策”是政策执行偏差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它主要表现为(D) A.象征式政策执行 B.残缺式政策执行 C.替代式政策执行 D.附加式政策执行 15 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C) A.拟定政策方案B.评估政策方案 C.确定政策目标 D.择定政策方案 1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D ) A.合议制B.合议、三权分立制 C.民主集中制D.合议、民主集中制 17 公共政策问题通常由官方首先提出,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提交社会讨论,这种政策议程的 构建模型是( B ) A.外在创始模型 B.动员模型 C.在创始模型 D.自发模型 18 政策的核心取向是(D) A.功能取向B.过程取向C.结构取向 D.目标取向 19 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A) A.渐进主义模型B.理性主义模型 C.规范最佳模型 D.政治系统模型 20 “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B) A.拉斯韦尔B.伊斯顿 C.戴伊D.安德森 21 我国企业利改税的政策属于政策终结形式中的( A)。 A. 替代 B. 合并 C. 分解 D. 缩减 22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风斯下矣。”这句话体现了下列( A )的观点。 A. 传统理性模型 B. 有限理性模型 C. 渐进模型 D. 小组意识模型

《公共政策学》考试大纲

广东金融学院2020年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 《公共政策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性质 《公共政策学》课程是2020年本科插班生入学考行政管理专业的招生考试科目,该课程考试大纲是对考试试卷知识点分布、范围的规范与指导。 二、考试大纲目标 要求考生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内容,理解公共政策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实际中的政策内容,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三、考试方式 1.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2.试题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 3.《公共政策学》科目考试参考书:谢明编著,《公共政策导论》(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7月,ISBN:978-7-300-21528-0。 四、考试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般重点第一节公共政策的含义 重点第二节全面理解公共政策 文字的游戏:多重定义 从政治角度理解公共政策(权力与控制、讨价还价、博弈) 从经济角度理解公共政策(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

考核重点:公共政策的含义;具体表现形式;特征;作用;公共政策的类型。 第二章公共政策的性质与类型 了解第一节公共政策的表现形式 重点第二节公共政策的特征、类型和作用 重点第三节公共政策的类型 重点第四节公共政策的作用 理解掌握三权分立、议政合一、实质性政策、程序性政策、物质性政策、象征性政策、分配性政策、再分配性政策、管制性政策、边际效用、福利经济学 第三章公共政策的主体、客体与环境 一般重点第一节公共政策的主体 重点第二节政策客体 理解性掌握第三节政策的环境因素 第四章政策模型及相关理论 一般重点第一节模型概述 重点第二节几种重要的政策分析模型 政策模型:传统理性与有限理性、渐进主义、小组意识(Groupthink)、精英主义、制度理论、博弈理论、团体理论、过程理论、系统理论重点第三节政策分析的相关理论 公共选择、社会实验、证伪理论、取舍理论 了解第四节中国古代政策史观 中国古代政策思想 第五章政策制定 重点第一节社会问题的产生 重点第二节政策问题的确定 重点第三节政策议程的建立 了解第四节政策规划 理解掌握第五节心理效应与决策质量

公共政策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1)

1、什么是公共政策 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动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大型规划、具体行动计划及相关策略等。 2、应从哪些方面把握公共政策的含义? 答案:1 a 从政治角度理解公共政策:从政治概念的最一般的意义上来讲,公共政策是解决冲突性要求并为合作提供激励的一种行动模式。广义的政策概念具有两个非常显着的特点:首先,政策是一种社会活动,而不是单一的或孤立的事件。其次,政策产生于两种需要的其中一种,或者是协调冲突性要求,或者是为集体活动建立激励机制。 b 从市场角度理解公共政策。(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角度) 2 (1)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他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并且由行政人员(国家公务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2)美国政治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在创立政策学科时曾提出,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和策略的大型计划。” (3)加拿大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分配。 (4)美国学者托马斯·戴伊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决定不做的事都是公共政策。 综上所述,公共政策简单定义为: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为方案获行动准则。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大型规划、具体行

动计划及相关策略等。 3、如何从“公共”概念理解公共政策? a公共空间----公共政策应该在公共空间发挥作用; b公共物品----能够被所有人得到的物品或服务; c公共职能----建立在集体而不是个人基础上的; d公共问题----公共政策要处理的是公共问题而不是私人问题; e公共利益----有效解释国家存在的正当性,是界定公共政策必要性的主要界定,是把握公共政策目标性的主要依据; f公共权力----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利,它在保证社会稳定、维持良性互动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任何非公共的私人权利都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g公共秩序----为了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进行而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由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规章制度等共同确定。 4、政治行动的基本类型? (1)权力与控制。它认为,政治活动经常表现为一种命令形式而且通常需要武力作为依托。 (2)交易 (3)博弈。运用数学模型解释两个或更多的参与者彼此冲突与合作的行为模式。 5、怎样理解政治与政策的联系? (1)微观政治是指个人、公司和社区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其政策诉求,努力寻求政府采取有利于他们的行动。 (2)中观政治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政策领域内,一些与此相关的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和利益群体所形成的互动模式。中观政治在各个公共政策的领域产生,不仅与政府部门的分散性

2016秋《公共政策导论》期末

期末作业考核。 《公共政策导论》 满分100分 1、 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 政治系统的合法化,是政策合法化的必要条件。( F ) 2、 政策对象除了直接政策对象外,还包括与政策执行效果有关联 的间接政策对象。( T ) 3、 一般而言,问题的有效确认比方案的精心设计更为重要。( T ) 4、 收集有关评估对象的各种信息,信息必须只能是客观事实和精 确的数据。( F ) 5、政策模型体现了人们对公共政策的不同思考角度,有了政策模型我们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F )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公共政策 答: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2、政策终结 答:是指政策制定者经政策评估后,发现一些政策已经过时、多余、失效,或引发了重大不良后果,采取必要措施予以终止的行为。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政策评估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政策评估的基本内容包括指标、信息、测定、分析和建议,具体是指: (1)评估指标;即确定政策评估得以实施的标准,指标的确立是政策评估的先决条件。 (2)信息;即搜集有关评估对象的信息。 (3)测定;指根据政策评估的指标和收集到的信息,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政策执行效果进行描述。 (4)分析;指根据测定的结果,对政策效果进行分析和判断。 (5)建议;是指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2、公共政策具有哪些作用? 答:(1)导向功能: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包括行为的引导也包括观念的引导,具有两种作用方式,一是直接引导,二是间接引导; (2)管制功能:积极性管制,政策条文的规定突出正激励原则;消极性管制:政策条文的规定突出负奖励原则; (3)调控功能:政策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特别是物质利益关系;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还常常表现出其特有的倾斜性; (4)分配功能: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分配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政策的这种利益分配功能对社会的良性运行和稳定发展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 3、怎样区分公共问题和私人问题? 答:公共问题是指具有广泛影响,且影响程度较大,人们必须认真对待的社会问题,公共问题是包含于社会问题之中、与私人问题相对应的特殊范畴。其特性是: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笔记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笔记 公共政策部分 第一讲总论(前三章) 第一章绪论(定义+多种定义+二种解释) 第一节(研究原因~定义) 1、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 研究公共政策的缘由主要表现在科学、专业和政治三个方面: (1)从科学角度而言,公共政策原因和结果的分析有助于增进和提高社会领域的知识,增 进人们对政治行为和政府治理的理解,从而加深对公共政策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并且公共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可以扩大社会科学的广度和深度。 (2)从专业角度而言,能够使人们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从政治角度而言,它通过提供政治讨论的素材,促进政治意识的提高,从而完善政策 制定过程。 ★2、什么是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动准则。 (1)社会公共权威泛指具有特殊权力、能够制定公共政策的政治实体。 (2)特定情境是指特定的历史使其和环境条件,以及公共政策特定的适用范围。 (3)政策目标是政策的灵魂 (4)行动方案是政策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5)行动准则是政策的指导性和原则性。 第二节 1.公共空间:是提供给大众使用的,每个人都有权力在这个空间里活动,于是你的权力知识与他人分享空间,而不是独占空间。 2.公共物品:是指能够被所有人得到的物品和服务,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3.公共职能:就是建立在集体而不是个人基础之上的、用来满足占社会人口大多数的群体需 求的一种活动。 4.公共问题:了解。 ★5.公共利益:(育明教育注:2009年考察过简答题)是指一定范围内不特定多数人的公 共利益。它包括国家利益、阶级利益、民族利益、集体利益在内的公共物质利益和精神需要。 如果要正确界定公共利益,需要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准则: (1)公共性:体现公共利益 (2)合理性:局部与整体、短期与长期、个人利益与私人利益的权衡。 (3)正当性:听取公众意见、参与 公平性:得失相当的公平补偿和合理补偿。 ★6.公共权力:一般指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它 在保证社会稳定、维持良性互动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任何非公共的私人权力都无法取 代的重要作用。 7.公共秩序:是指为了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进行而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由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规章制度的等共同确定。主要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工作秩序等。包括以下基本原则: (1)正当性:公共秩序的需要是否比私人利益公共利益更为有利 (2)必要性:除非必要,否则尽量少侵犯或不侵犯个人利益。 (3)合法性 (4)合理性:个人损失得到合理补偿。

华师网院公共政策导论期末考试复习提纲及答案(2012下半年)(1)

华师公共政策主干课考试复习提纲(2012下半年) 单选题 1.我国的行政首长负责制体现了(C)。C、等级决定制 2.光环效应最突出的特征是(B)。B、极端和绝对 3. 政策评估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是(B )。B、组织与实施 4. 前评估是指(B)。B、对政策方案的评估 5.渐进模型的提出者是(C )。C、林布隆 6.公共政策的核心取向是(D)。D、目标取向 7.理性模型的理论起源是(B)。B、传统经济学 8.从广义角度而言,公共政策的合法性是指(D)。D、公众对公共政策的认可与接受 9. 外部评估最主要的形式是(C)。C、委托评估 10. 政策规划的第一步工作是(C)。C、确定政策目标 11.将旧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则分解成几部分,每一部分独自形成一项新的政策,该种做法属于政策终结形式中的(B)。B、分解 12. “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进行换位思考”,这种做法典型地运用于下列哪种方法中(C)。C、对演法 13. 多数票制最普遍的形式是(A)。A、简单多数方法 14.“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体现了哪种效应(C)。C、颂歌效应 15. 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环节是(B)。B、政策议程的建立 多选题 16. 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有(ABCD)A、管制功能B、引导功能C、调控功能D、分配功能 17. 当代中国的行政决策的主要形式有(ABCDE) A、行政法规 B、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 C、部门规章 D、地方性规章 E、地方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 18.政策终结的主要形式有(BCDE)。B、替代C、合并D、分解E、缩减 19. (ABC)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A、公共问题B、公共目标C、公共利益 20.政策主体中的非官方参与者包括(ABCDE )。A、政党B、利益集团C、思想库D、大众传媒E、公民个人 21.从广义角度而言,公共政策的合法化过程包括(AB)。A、政治系统的合法化B、公共政策的合法化 22.下列哪些政策属于政治政策( BCD)B、外交政策C、国家安全政策D、政党政策 23.下列选项中不代表小组意识现象的是(ABDE)。 A、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B、童话《皇帝的新衣》D、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E、指鹿为马 24.政策合法化包括下列哪些内容(ABC )A、政策内容合法化B、决策过程合法化C、有关政策的法律化 25. 政策执行中应坚持下列哪些原则( ABCD )A、计划周密B、执行准确C、灵活创新D、全局与局部兼顾 综合分析题 我国北部某县下属的各乡镇竞相开展建设街道的热潮,一些并不富裕的乡镇政府领导为了不落后于其它乡镇也不惜代价,利用各种手段从农民手中集资,居然也在乡镇各大街的两旁盖起了两层至三层的漂亮楼房,整个乡镇的面貌焕然一新。由于D乡在这方面做得出色,速度较其它乡快了许多,D乡的党委书记还被提拔到县里任职。 尽管D乡在县里和各项评比中获得“卫生乡镇”、“现代乡镇建设之星”等奖项,但绝大部分楼房闲置在街道两旁,无所用途。该县本来就属于贫困县,D乡又是其中较为贫困的乡之一,其经济发展水平可想而知,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都很低的情况下,这些整齐漂亮的楼房只成为街道的装点。 然而更为不幸的事也发生了D乡,就在各街道建设完毕后不到两年,其中一条街道太窄,无法与国道衔接必须加宽,否则全市的交通规划就无法实施。这样,新建的长达1公里的楼房被迫拆除,甚至许多楼房到拆除的那一天也未曾被使用过。 一时间,民怨沸腾,议论不断,但事情毕竟已经过去。D乡仍旧处于贫困之中。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D乡党委书记被提拔到县里,体现了哪种效应的作用? (2)从整体情况看,D乡的政策目标存在哪些问题? (3)D乡之所以能够获得县里的各奖项说明该县的评估存在什么问题? 答:(1)颂歌效应。

《公共政策导论》最新版测试题2附答案

测试(二) 一、单选题 1.理性模型的理论前提是() A. 政治人假设 B. 社会人假设 C. 经济人假设 D. 行政人假设 答案:C 2 在决策理论中提出有限理性命题的人是() A.林德布洛姆 B.泰勒 C.卡尼曼 D.西蒙 答案:D 3.“政策是对以往政策修正与补充”,这种观点出自() A. 精英理论 B. 制度理论 C. 渐进主义 D. 理性主义 答案:C 4.提出混合扫描模型的美国学者是() A.德洛尔 B.伊斯顿 C.安德森 D.埃齐奥尼 答案:D 5. 根据制度理论的观点,政府制度赋予公共政策三个明显的特征,这三个特征不包括() A. 合法性 B.普遍性 C. 强制性 D. 针对性 答案:D 二、名词解释 1.文化:文化具体包括语言、文字、习俗、思想、国力等,客观的说文化就是社会价值系统的总和。

2.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一主观价值范畴,是人们对于政治生活的政治价值取向模式,包括政治认知、感情、态度、价值观等政治心理层次诸要素,政治理想、信念、理论、评价标准等政治思想意识是其表现形式,它与客观性的政治系统是互动平衡的关系。 3.和而不同: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4.孟德斯鸠地理因素说:18世纪,法国人孟德斯鸠就曾提出过地理因素说。孟德斯鸠认为,法律和地球纬度、地貌、冷暖以及人种都有关系。比如热带地区法律之所以允许早婚和一夫多妻,是因为热带地区人和热带地区植物一样长得快,熟得旱。同时,热带及亚热带国家盛行严刑峻法,就是因为那里的酷热容易使入暴躁和不理智。到了温带和寒带,法律也随之宽和起来。 5.修昔底德陷阱:“修昔底德陷阱”,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此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 三、简答题 简述实验法的分类。 答案:1.自然实验(natural experiment):自然实验研究的是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的现象,其“外生的干预”是自然发生的,一般不存在外部有效性问题,实验者根本无法参与操作,所以也有学者认为,不能将其归到真正意义上的实验法的范畴。2.田野实验(field experiment):田野实验是在真实世界中开展的实验,可控程度较低。3.实验室实验

公共政策概论复习资料(整合)

单选题 1.(公共政策环境)可以视为处于特定公共政策系统边界 之外,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系统外部各种因素的总和。 2.(管制)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 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3.(行政机关)是贯彻执行国家法律和政策,管理国家内 政外交等行政事务的机关。 4.(政策价值观)是指公共政策主体对公共政策价值物 系、公共政策价值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反应定的心理取向、评判标准和行为定势。 5.(政策议程)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 一步。 6.(执政党)是公共政策主体的核心力量。 7.“问题界定之父”是学者(德瑞) 8.“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最 早提出的。 9.《公共管理导论》这本书的作者是(欧文·E休斯) 10.本特利和杜鲁门在分析美国政府过程中以利益集团为 分析单位所使用的(利益主体分析法)奠定了现代意义上的利益分析法。 11.成本效益分析以(货币价值)为测量标准。 12.从系统论角度看,(公共政策)可看做政策主体、政策 客体和政策环境三者不断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由信息、咨询、决断、执行和监控等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 13.第三部门研究的一个核心课题是(公共责任)。 14.定量分析方法的方法论基础是(实证主义哲学) 15.对公共政策效果进行评估时所遵循的客观尺度和准则 是(公共政策评估标准)。 16.福利经济学之父是(庇古)。 17.根据受“问题”影响人数的多少及其关系将社会问题分 为分配性问题、调节性问题和再分配问题的是美国公共政策学家(西奥多?罗威)。 18.公共权力机关针对特定的政策问题,依据一定的程序和 原则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并进行优选抉择的过程是(政策方案规划)。 19.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 20.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利益)。 21.公共政策的宏观目标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实现社 会可持续发展)。 22.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系统性)。 23.公共政策的间接客体是(目标群体) 24.公共政策的直接客体是(社会问题) 25.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不包括(全球性)。 26.公共政策评估过程包括评估准备、(评估实施)和评估总 结三个阶段。 27.公共政策评估是对(政策实施效果)所进行的研究。28.公共政策评估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 29.公共政策是(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 的行为准则。 30.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做(权威性)的分配。 31.公共政策问题的论证中政策问题的(小论证)是政策问 题的最低层次。 32.公民的(教育文化水平)直接影响了其参与政治时对政 策的解读和利益诉求的表达 33.荷兰经济学家(科臣)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 的学者。 34.将公共政策分析称作“问题分析之学”的是学者(威廉 ?邓恩)。 35.将公共政策主体划分为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决策者是 学者(詹姆斯?E?安德森)。 36.阶级斗争产生的物质根源是(资源)。 37.进行政府重塑的核心要点是(政策工具)。 38.精英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托马斯?戴伊)。 39.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在(《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 步方法》)一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的便捷计算方法。 40.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 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41.美国政治学家杜鲁门于年出版的(《政府过程》)揭示了 团体间的交互影响为政治活动的中心这一事实。 42.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 称为(目标群体) 43.拟定政策方案是政策方案规划过程中的(基础)。 44.确定政策目标是政策方案规划过程中的(前提)。 45.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综合是指(自 然地理环境)。 46.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是(利益)。 47.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出有权威的分配是 学者(戴维?伊斯顿)。 48.认为政策执行研究分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途径 的是学者(保罗?A?萨巴蒂尔)。 49.萨巴蒂尔认为(信仰体系)是宣传联盟能够形成的关键要 素。 50.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就形成了(社会 问题)。 51.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 52.社会问题的新特点不包括(多样性) 53.首选的政策工具是(自愿(自主)性工具)。 54.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 (目标群体) 55.文化环境不包括(心理文化)。 56.学习理论最典型的理论类型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坎贝 尔的(实验理论) 57.研究个人权力和公共权力如何配置、权力资源如何分配 的科学指的是(政治学)。 58.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尤其是经济选择行为以及经济政策

山东财经大学-公共政策导论指导笔记

公共政策导论的学习经验 公共政策导论(张红凤)这本书只是公共政策学的入门教材,内容和知识点都很基础,不需要你深入思考,理解学科基本知识即可,因此,鉴于14年考题的难易程度,公共政策导论这门科考到130以上,应该问题不大,前提是你按照我的计划执行下来,天道酬勤。万事开头难,第一,志愿问题。要确定报考的决心,不要左右摇摆,认清自己的实力以及兴趣,实力决定你的层次,山财比不是211,更比不上985高校,所以你要考虑清楚自己的目标。兴趣决定你以后的发展方向,选择自己钟情的专业。既然本科专业多不如意,借考研的机会改变一下方向。第二,资料问题。决心已定,就需要准备资料了,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考研资料一定程度上影响你的分数,资料过多影响你的宝贵的复习时间,资料不全,信息不完备,同样会影响你的成绩。我建议公共政策导论这门课,只需要准备好教材和真题即可,真题只有14年的,13年用的是谢明的教材,并不是这本。所以真题在这课的重要性大大减弱,最重要的就是公共政策导论这本书了,一本书读三遍胜过三本书读一遍,这些道理大家一定都知道,为什么做不到呢!你只要把这本书从头到尾内容知识点理解熟记,知识框架清晰,考试基本不成问题,我不推荐一直背书,我本人就很不喜欢背书,专业课,政治,英语我都没有背过,当然,如果你理解不了或者没有时间深入下去,背诵也不失一种好方法,背诵就因人而异吧。第三,辅导班问题。不要报所谓的山财老师开设的专业课辅导班,我花钱在网上听过几节的课,除了对简答,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型的答题思路有用之外,其余就是念课本了,不要浪费金钱和时间了。各个题型的答题方法我会在后面讲解的。第四,自制力问题。考研面前人人平等,都需要你经过自己的坚持和汗水去实现,不管你考哪一所学校,都要全力以赴。如果你不能克服笔记本上网和手机上网的习惯,请把笔记本和手机放在家里吧,不要说什么我要看考研视频什么的,笔记本和手机对你有没有用只有你自己心里清楚,多扣心自问,检讨一下自己,和你父母把手机换一下,我相信大部分家长的手机还是诺基亚的黑白手机吧,我觉着诺基亚低端手机(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黑白手机)真是学习的利器,我自己就有一部,我上自习或者上课我都用这部,我觉着很时髦,比苹果亮多了。第五,计划问题。(1),五一之前把公共政策导论大体读一遍,做到基本了解这本书。(2),暑假之前,用黑色的笔把你自认为重要的知识点化一下,不要怕自己乱花,花多了你最后就知道重点了。(3),暑假期间是最重要的时间,失去时间2个月的时间,你的考研就已经失败了一半了,珍惜暑假,不要出去散心也不要出去找同学谈心,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解决不了找个山找个庙找个塔上去吼一下或者哭一下,自己排解。7月到9月初开学,这两个月时间,你需要整理自己的笔记,这本笔记是你考高分的唯一法宝,这次用蓝色的笔把整理在自己笔记上的知识点在教材上花出来,大条抄在笔记上,这不需要你归纳,大条以教材为准。其余小点你自己试着用自己的话加课本上的内容自己归纳出来。笔记在开学还没做完,请在10月低之前必须做完,不能再晚了。(4),9月到10月这两个月时间,是巩固时间,我不赞成辅导班的基础,强化,冲刺,填鸭式的教课。按照辅导班的安排,多半是完不成考研的复习

公共政策试题-A卷

公共政策分析 A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最早提出“政策分析”概念的学者是() A.拉斯韦尔 B.德洛尔 C.林德布洛姆 D.西蒙 2.系统论的创始人是( ) A.申农 B.维纳 C.贝塔朗非 D.韦伯 3.在国家能力中,构成公共政策财力基础的能力是( ) A.社会抽取能力 B.社会控制能力 C.社会规范能力 D.社会适应能力 4.英国内阁议会制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 A.三权分立制 B.合议制 C.民主集中制 D.合议、三权分立制 5.美国政府的政策效能主要取决于( ) A.议会 B.总统 C.法院 D.执政党 6.对各项政策方案效果进行预测性分析和比较,这项工作属于( )

A.政策方案择优 B.政策方案评估 C.政策方案规划 D.政策合法化 7.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政策研究者建立了许多政策执行模型,其中"过程模型"的建立者是( ) A.史密斯 B.麦克拉夫林 C.雷恩 D.巴德克 8.公共政策评估总结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是( ) A.确定评估对象 B.作出评估结论 C.制定评估方案 D.准备评估条件 9.最初提出阶段性政策周期理论的学者是( ) A.琼斯 B.布鲁尔 C.德龙 D.林德布洛姆 10."头脑风暴法"应归类于( ) A.现代定性方法 B.定量方法 C.系统分析方法 D.趋势外推法 11.在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二阶段,以德洛尔为代表的学者对拉斯韦尔等学者倡导的如下方法论作了全面批评( ) A.渐进主义 B.行为主义 C.系统分析 D.统计分析 12.提出有限理性论的学者是( ) A.德洛尔 B.西蒙 C.拉斯韦尔 D.韦伯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怎么知道里面重点知识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怎么知道里面重点知识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笔记 公共政策部分 第二讲本书重点章(第四、五章) 第二节(10种) 1、传统理性模型的内容、条件、缺陷、步骤及优缺点 (1)内容:决策追求最优解 任何决策都是目标性的行为,达到目标当然会有多种途径和手段,所谓理性的选择就是要做出最大价值的选择,即选择达到目标的最有方案。 (2)条件: ①把决策视为整体行为而非群体行为 ②决策具有绝对理性 ③决策目标单一、明确、绝对 ④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具备一以贯之的价值偏好 ⑤决策过程中不考虑时间和其他政策资源的消耗。 (3)缺陷:3、2、2、4、5 (4)步骤:确定决策目标;提出备选方案;对这些方案及其结果进行比较;通过排序选出最优方案 (5)优点:人们总是在追求尽善尽美中得到较善较美的 缺点:缺少实践基础,且其前提假设有错误。 2、有限理性模型的内容、表现、基本问题、优点

(1)内容:决策追求满意解 现实生活中决策者的行为是介于完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他们不是经济人,而是行政人。行政人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往往是多元的,经常处于冲突状态且表现出冲突特征。行政人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有限,其决策行为往往受到心理因素的制约,他们不可能也不奢望发现最优解,只要找到满意解就知足。 (2)表现: ①在情报活动阶段,人的决策行为往往受到知觉选择性的影响,不同经验和背景的决策者,对决策环境会有不同的解释。 ②在设计活动阶段,人们并不试图找出所有可行性方案,二是通过力所能及的求解活动,寻找能够满意的决策方案。 ③在抉择活动阶段,决策者的选择往往与备选方案的提出顺序有关。 (3)涉及的基本问题: ①有限目标:决策并不能保证一开始就有十分明确的目标,环境又不允许我们等到目标完全明确之后再做选择。 ②期望水平:随环境条件和个人体验的变化而变化。 ③搜索方法: A试探方法:选择若干试点进行试验 B随即方法 C折中方法 D效益方法:考虑成本与收益。 (4)优点:对人们的实际决策行为做了比较真实的解释,为决策理论及其实践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放向。

公共政策导论复习题及答案

公共政策导论复习题及答案 《公共政策导论》2011 年4 月考试考前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1.对两种同样不利的结果必须进行选择时所产生的心理矛盾属于(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前后冲突 2.基于某种成见对人作出判断的心理过程是( )。 A.反衬效应 B.乐队效应 C.从众效应 D.定型效应3.前评估是指( )。A.对政策目标的评估 B.对政策方案的评估 C.对政策效果的评估 D.对政策价值的评估 4.根据政治学的团体理论,公共政策是( )。A.某一利益团体的一厢情愿 B.某一利益团体的专制 C.团体冲突的平衡产物 D.有产阶级的意志 5.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政策终结对象的是( )。 A.权力 B.政策功能 C.政府 D.责任 6.否定表决法又被称为( )。 A.正负表决法 B.孔多塞标准 C.淘汰投票制 D.赞成投票制7.政策的过程模型又称为( )。 A.政策循环理论 B.政策生命周期理论C.政策生命成长理论D.政策生命循环理论8.政策的目标群体是指( )。A.农民 B.利益集团 C.政策影响和制约的对象D.知识分子9.公平方程式"个人:结果/投入=他人:结果/投入"的提出者是( )。A.罗尔斯B.亚当斯C.诺齐克D.克朗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社会问题就是政策问题 B.社会问题须经过一定程序才能成为政策问题 C.社会问题转变为政策问题必须经过公众议程 D.公众议程对政府议程没有任何影响11.外部评估最主要的形式是( )。 A.正式评估 B.非正式评估 C.委托评估 D.后评估12.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

问题的关键环节是( )。 A.公众议程的建立 B.政府议程的建立 C.政策方案的选择 D.政策议程的建立13.在政策的标准表达方式中,需要有"在××范围之内,××主体,从事××活动,适用本政策"的字样,这主要体现了政策执行中( )。 A.执行的灵活性 B.执行的有序性 C.执行的协调性 D.对象的适用性14.在滑铁卢战役中,拿破仑军队失败的例子说明政策执行需要注意( )。A.明确既定目标 B.在探索中前进 C.政策整合 D.实施反馈控制15.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决定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持这一观点的学者是( )。A.威尔逊 B.伊斯顿 C.戴伊 D.内格尔16.孔多塞标准又可以被称作( )。 A.两两对比法 B.博尔达计数 C.正负表决法 D.同意表决法 17.采用匿名通信和反复征求意见的形式,让专家们在彼此隔离情况下交换意见的预测方法 1 是( )。 A.专家会议法 B.正负表决法 C.德尔菲法 D.同意表决法18.下列选项中属于政策的外在引发机制的是( )。 A.生态变迁 B.自然灾害 C.国际冲突 D.科技变革19.当代中国各级法院和检察院在政策过程中的基本功能是( )。A.政策执行 B.政策研究 C.政策制定 D.政策分析20.博弈论的实质是一种( )模型。 A.渐进B.理性C.团体D.过程21.从广义角度而言,公共政策的合 法性是指( )。A.公共政策符合宪法 B.公共政策符合法律 C.公共政策符合行政规章 D.公众对公共政策的认可与接受22."群体狂想症"是( )的后果。A.理性模型B.渐进模型C.

中国人大作业--公共政策导论 1

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课程作业答题纸 课程名称:公共政策导论 要求: 1.个人信息填写完整准确。 2.请使用宋体五号字录入答案,行距为单倍行距,卷面清晰、整洁。 3.参照试题顺序,对应所给题号将答案依次书写在横线下方。 如何提高城管执法人员的形象 一边是“暴力、野蛮、无理执法、滥用联合执法”的职责,一边又是“执法难”的委屈;一边是“无证经营,随便摆摊,影响城市环境”,一边是“做好城市管理工作,保障多数民众利益,保护城市环境”。为什么明明是违法经营,却的到人们的同情,而作为城市环境的维护者,去遭到民众的不满。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城管的形象在大众心中如此恶劣? 导致城管形象如此之差,除了城管自身的问题外,其实也和城管的执法制度不合理、不完善有关。 首先,部分城管执法者工作意识淡薄,素质不够高,执法手段简单粗暴。在调查中,许多民众反映,部分城管在执法时对群众态度偏差,作风不够扎实,尤其手段简单粗暴,它不仅降低了群众对城管的信任。直接引发了城管与民众之间的利益冲突,成为了当前矛盾激化的主导诱因。 其次,多数小商小贩文化素质低,法律意识淡薄,面对城管执法时,只会考虑自身利益。在很多城市都存在为了生计而占道摆摊的小商贩,他们大多数受教育水平不高,法律意识淡薄,在面对城管执法时,只会考虑自身的利益,对城管存在着仇视心理。 最后,就是城管在执法时,没有一个相应的执法标准,执法程序不够严格,处罚标准也不够细化。城管在执法时,由于没有严格的执法程序标准,导致他们在执法过程中,为了达到目的,简单而粗暴。严重激起了商贩的不满。同时城管在对商贩处罚是,也没有严格的细化标准,导致小贩们认为罚款就是城管们公报私囊收取的。 面对城管和商贩的矛盾愈演愈烈,政府部门是否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来消除缓解矛盾。对此,我我针对上面的论述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从执法层面讲,城管执法队员自身的言行举止是影响到城管整体形象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在城管任用方面,应该注意城管自身的文化素质,,尽量选择一些教育水平相对较高的人员。同时应督促城管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在工作中要学会耐心和宽容。要牢固树立“严格管理,规范执法,热情服务”的执法理念,公平对待每一个相对人,把热情服务的理念贯彻执法全过程,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关爱弱势群体,赢得大众的认可。 其次,在我们提高城管的素质之时,政府部门也应该多做宣传,提高商贩们的法律意识,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同时政府部门也可以提供相应的场所,让商贩们可以摆摊,维持生计,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对商贩进行过管理。 最后,就是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法规,来督促和保障城管在执法时,所做出的每项处理,都能又发可依,让民众心服口服。同时在面对难以解决的问题,相关部门也应协助解决,避免商贩和城关之间的冲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