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戏曲舞蹈对古典舞形成与发展的作用

论戏曲舞蹈对古典舞形成与发展的作用
论戏曲舞蹈对古典舞形成与发展的作用

论戏曲舞蹈对古典舞形成与发展的作用

摘要:戏曲舞蹈与古典舞在新中国成立之际结缘,在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前者不断地给后者输送艺术营养,使其最终形成完整的训练体系和表演风格。前者对后者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重建阶段——提供模仿和再创造的平台;(2)提升阶段——提供“身韵体系”的审美范式。论文在梳理中国古典舞重建、发展史的同时,简析戏曲舞蹈对其重建和发展所起的作用以及其审美理想。

关键词:戏曲舞蹈;古典舞;身韵;审美理想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股学习中国传统艺术的热潮。其中的热潮之一就是重建失传已久、原型难以考证的“中国古代舞蹈”,即中国古典舞。重建古典舞的倡导者们认识到,戏曲艺术中保存着许多古代舞蹈的元素。因此,在艺术家欧阳予倩先生的倡导下,首次提出了从“戏曲舞蹈”元素中,重新整理、提炼中国古典舞的决定。继而在一代舞蹈家的精心研究下,逐渐构建和完善了以戏曲舞蹈的造型方法和艺术特征为基础的新的古典舞的训练体系。20世纪50年代,戏曲舞蹈能成为重新构建中国古典舞的借鉴对象之理,并非历史的偶然,而有其必然性,因为舞蹈是中国戏曲艺术的重要因素,正如明人姚旅在《露书》中指出:古代歌舞乃“今戏场歌舞之遗意也。近世歌舞,道绝直云戏剧耳”[1]。就这样,失传已久、原型难以考证的古典舞,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得以重建。

舞蹈编导技法

舞蹈编导技法 舞蹈的特质:动作、时间、空间 一、舞蹈的动作 动作的性质(一) 1、重组法:对一个动作或一组动作分类,在同类形中重新组合(动作的先后顺序变化) 2、重叠法:一个或一组动作在同一空间下或不同空间方向重复使用。 3、折分法:留住局部折除全部(如:一个整体的动作,不要手上的只要脚上的动作) 4、模糊法:一个对原始创作工作印迹上的保留与发展。 性质(二)力量性 性质(三)表情的处理方式 1、虚幻的情感表情:不太很明显的具体的对某一种特定的情感,做为过渡表达成铺垫的过程。 2、暗含的情感表情:心理活动以外部表情不完全统一的一种处理结果。 3、聚象的情感表情:让人一目了然的动作使用。 4、抽象的情感表情:把明确的事物通过动作语汇,通过表情进行抽象的处理,使其在像与不象之间形成一种强烈的艺术效果(现代舞使用较多) 性质(四)动作空间形与面的关系 1、近视觉:图多底少 2、远视觉:底多图少 3、规范平均的视觉感:图底均等 性质(五)气息性 1、连贯性:如自然的抒情的 2、间断性:主要表现在节律感稳重、郁忧的情感 3、爆发性:现代舞居多 4、悬提性:气息在内部慢慢向上升起的感觉 性质(六)动作的创新 1、动作源来自生活,需要带着思考去观察周围发生的一切,并把一切有机转化成生动的现象。 2、战胜自身对事物认识的局限性 如果说创造性的一部分纯粹个人的品质起作用而无法检验的话,那么的发展仍然要从认识构成舞蹈的不同因素出发。 舞蹈从来不是单一构成的,所有的因素总要一起出现。然而,所有的因素不是同时出现,也不具有同样的价值。受外界影响,身体在某段时间、某个空间、某种状况下产生动作。 根据舞蹈的“构思”,因素中的一个可能是主导的,出现在首要地位。它将成为编舞的中心因素,其他的因素在结构舞蹈动作时作为辅助的成分。给舞蹈以感觉,赋予舞蹈以含义的主要因素有点像长在人背部上的小刺,随时牵动全身痛痒。 动作 谁想舞蹈谁就要考虑到动作。 舞蹈时用身体动作,并在舞动中使动作发生变化。赋予其形式、力量和品质。这三个组成部分将作为我们研究动作的向导。对于即兴舞蹈来说,它们是练习的轴心。 1.形式 形式是动作的外表样式,它界定动作的轮廓,赋予动作总的形状和使人根据可辨认的标准去熟悉和记忆。

浅谈中国古典舞教学中身韵的训练价值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42905958.html, 浅谈中国古典舞教学中身韵的训练价值 作者:王珏 来源:《参花·下半月》2017年第04期 摘要:在古典舞的教学中,身韵具有重要的价值训练,通过加强身韵的训练,将身韵训练和古典舞的基本功训练结合在一起,可以体现我国古典舞蹈的艺术性,使舞蹈动作之间的规律性增强,将神韵和舞蹈的形体、动作等有效结合在一起,最终有效提升中国古典舞教学的艺术品位和美学品位。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古典舞蹈中身韵的内涵和重要性,然后就身韵训练的价值进行阐述。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价值 中国古典舞蹈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舞蹈教学中,不仅要体现舞蹈的传统文化精华,同时也要将现代科学的精神融入其中,使古典舞蹈的教学更符合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在中国古典舞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表现力,同时提升学生的全面能力技巧。因此,在舞蹈教学中就要充分体现身韵训练的价值。 一、中国古典舞中的身韵 中国的古典舞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本身结合了民间舞蹈、宫廷舞蹈等的特点,在唐代《十部乐》以及周礼乐《六代舞》中都可以看到古典舞的痕迹。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斷发展,我国建立了一套新的中国古典舞的教学体系。在新的教学体系中,将传统民族舞蹈艺术融入其中,并且对其不断创新和改变。身韵是身法和韵律的总称,以舞蹈者的腰为中心做圆运动的身韵,使中国古典舞的空间更大,可以同时从外在的舞蹈形态以及舞蹈的内在神韵体现中国古典舞的艺术性。在中国的古典舞中,无论是韵律还是身法,都是舞蹈者不能忽视的。动作的运动流程和姿态仪态都属于身法的范畴,身法可以表现中国古典舞的外在美、形体美,表现的是舞蹈的外部技巧。韵律是和身法相对的一个概念,其表现的是中国古典舞的内在美,可以体现舞蹈的意蕴和内涵。[1]而在实际的舞蹈过程中,要求舞蹈者要同时把握好古典舞的身法和韵律,才能 增强中国古典舞的艺术表现力。因此,在中国古典舞的教学中,教师也一定要从这两个方面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注重身韵训练的价值体现,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身韵在中国古典舞教学中的训练价值 (一)身韵训练可以增强舞蹈动作的规律 在中国古典舞的教学中,教师只有注重加强学生的身韵训练,才能使学生掌握好中国古典舞的形态美和内在美,最终增强舞蹈的艺术价值。在身韵训练中,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并用,实现舞蹈的内外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身韵在中国古典舞中的价值和四大要素:形、神、劲和律。在古典舞的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形态动作的教学,而舞蹈动作的运动流

中国古典舞身韵八个基本动作要素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中国古典舞身韵八个基本动作要素中国古典舞作为历史传承最悠久的一种中国古代舞蹈,舞姿更是含蓄优美,令人陶醉,之所以跳的好看中国古典舞身韵是非常重要的,身韵是中国古典舞的内涵,每个舞蹈的韵味不同,两个人跳同样动作,韵味都不同,因此小编今天特意为艺考生整理了一篇中国古典舞身韵八个基本动作要素,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艺考生必看的,中国古典舞身韵八个基本动作要素 一、沉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是躯干之上下动律,主要掌握躯干上提下沉纵向的动势与呼吸的配合关系。先“沉”后“提”。 做法:在盘坐的姿态上通过呼气,使气息下沉,感觉气沉丹田,以气息带动腰椎从自然垂直状一节一节下压而形成胸微含,身微弯状,眼皮随沉气慢慢放松。 二、提 同是躯干之上下动律,主要掌握躯干上提下沉纵向的动势与呼吸的配合关系。先“沉”后“提”。 做法:在沉的基础上,感觉气由丹田提至胸腔,同时以胸之力带动腰椎从微弯状一节一节直立,感觉头顶虚空,提至胸腔之气不能憋住,随着头顶虚空而感觉向上延伸,同时眼皮逐渐张开,瞳孔放神。 三、靠 是在“提沉”的基础上躯干“斜移”的动律。掌握以拧带动向侧后形成的横向动势,体现古典舞的饱满、端庄、妩媚、含蓄的气质特点。 做法:首先“提”,然后在“沉”的过程中,用后肩部及后肋侧带动上身向4点或6点水平拉出,感觉前肋往里收,后背侧肌拉长,要求肩与地面保持水平拉出,决不能有躺倒之感,身如向右靠,头则微向左转,眼平视放神,头及颈部略向下梗。 四、冲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是在“提沉”的基础上躯干“斜移”的动律。掌握以拧带动向侧前形成的横向动势,体现古典舞的饱满、端庄、妩媚、含蓄的气质特点。 做法:在“沉”的过程中,用肩的外侧和胸大肌向8点或2点水平冲出,肩与地面保持水平线,切记上身不要向前倾倒,感觉腰侧肌拉长,头与肩相反,肩向左冲,头略向又偏,眼和冲的方向一致。 五、含 躯干向后移动,形成”内收“的过程。是后肩缩力的向后动律。 做法:过程和“沉”一样,但加强胸腔的内收,双肩向里合挤,腰椎形成弓形,空胸低头。”里含”不是旁腰,而是感觉双肩里合与胸腔收缩,可用双手抱肩寻找感觉。 六、腆 躯干向前移动,形成”外开“的过程。是胸腔推力的向前动律。 做法:和“含”相反的动作,在“提”的过程中,双肩向后掰,探胸微抬头,使上身的肩胸完全舒展开。 七、移 腰、肩进行左右水平运动的“横线”动律。

中国舞蹈历史发展的几个特征(一)

中国舞蹈历史发展的几个特征(一) 内容摘要:中国舞蹈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随着社会制度的交替进步和人们审美需求的提高,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各种历史转型,从这些历史转型中,我们可以窥探中国舞蹈发展历史上的几个明显的特征。从原始娱神与娱人的宗教性、雅俗共赏的歌舞性、戏曲表演的程式性和当代舞蹈的专业性等几个渐次的变化,我们可以获知中国舞蹈发展的一些规律。 关键词:中国舞蹈历史发展娱人娱神 作为古老文明的多民族国家,中国舞蹈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舞蹈的起源以人类社会之初的原始社会为滥觞,其生成和发展经历了从图腾舞蹈文化到巫术舞蹈文化、百戏舞蹈文化,再到独立的舞蹈艺术文化几个不同的历史阶段。舞蹈作为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其历史发展和社会发展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历史发展的社会形态意识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国舞蹈文化的发展状况和舞蹈艺术的形态。本文在梳理中国舞蹈各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过程中,对中国舞蹈历史发展中的一些特征加以阐释。 一、中国舞蹈早期的“娱神”特征 任何艺术的起源和发展都具有不同的历史轨迹和规律,中国戏曲作为中国艺术领域最为辉煌的艺术形式之一,在最初的形态就具备“娱人”与“娱神”的双重功能,与中国戏曲不同的是,中国舞蹈最初的形态只具备了“娱神”的单项功能,其原形结构则为原始的“宗教礼俗”。这些特征

从我国目前发现的古代崖画舞蹈图中可以略见一斑。 原始社会时期,舞蹈是原始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并不是出于审美的目的,而是出于原始生活的需要,那时的舞蹈主要表现在“图腾崇拜”“祭祀祈神”“生殖崇拜”“狩猎仪式”等领域。图腾是原始先民氏族神的标记,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图腾崇拜和图腾信仰,图腾崇拜渗透到原始先民生活的各个领域,生活在图腾崇拜下的原始先民,用舞蹈的形式来表现图腾仪式中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如彝族“十二兽神”的舞蹈记载:“舞蹈伊始,男女巫列为一行,各执一柄扇形羊皮鼓,为首女巫击鼓起舞时,笙乐吹奏虎啸声,群巫按笙乐节拍舞蹈,舞蹈的主要情节是由为首的女巫带头表演仿效十二兽的声音和动作,以象征祭日十二兽的降临……”我国各民族之所以有众多的模拟鸟兽的舞蹈,与原始图腾崇拜的文化基因是密切联系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也是从这里开始起步的,从这里可以寻求到其文化原形结构。 二、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形态 远古时期,音乐和舞蹈是相伴而生、相辅相成、并肩发展的,乐和舞密不可分,“乐”时必有“舞”,“舞”时必奏“乐”。在《诗经》时代,随着民间诗歌的兴起,乐、舞又和诗歌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文化特征和文化传统。对于这类中国舞蹈题材来讲,发展到唐代以至顶峰,主要有《阴康氏之乐》《葛天氏之乐》《云门大卷》《大咸》《大韶》《大夏》《大镬》和《大武》、唐代的《立部伎》《坐部伎》《十部乐》等古代大型的综合性艺术。

古典舞旋转基本技巧训练方法

古典舞旋转基本技巧训练方法 中国古典舞技术由许多内容组成,其中旋转技术是最富有表现力的舞蹈手段。以旋转为例,既有身体在直立舞姿上的旋转,又有身体在水平、俯仰、拧倾等舞姿上的旋转,各种旋转之间还可以形成各种复合转。中国古典舞的审美需求,是在旋转中追求“盘旋萦绕”、“行云流水”的风格特性。作为一名优秀的古典舞演员,必须高质量地掌握这些旋转技巧,以适应塑造各种角色形象的需要。也需要在控制力、柔韧性、重心、协调能力、速度及呼吸等各方面进行科学化、系统化的训练。 一、古典舞的旋转分类与特点 (一)古典舞旋转基本分类 1、单一旋转:踏步掖转、上步掖转、跨腿转等。 2、连续旋转:连续旁腿转、连续平转等。 3、复合旋转:扫蹚探海转、平转接舞姿转等。 (二)旋转的特点 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的旋转技巧,以拧倾形态的舞姿结构为主要特色,与芭蕾中的旋转有很大不同。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的旋转,除直体旋转之外,很大的特点是身体形态在拧倾旋转的舞姿造型上的转。 1、舞姿 中国古典舞的旋转在姿态上丰富多彩。其一,有直立式旋转(如掖腿

转、端腿转等),还有各种拧倾式旋转(如斜探海转、吸腿拧身转等)。其二,是在“倾”的平衡重心上的转,是在上下身成子午相的基础上进行立体构图塑造形象的。所以在动作中显出婉转中的修长,以及转在腾空中的延续,旋转螺形的变化,如反掖腿仰胸转,后退侧身转。其三,为空中旋转,如旋风空转,跨掖空转。其四,为俯身的探海转及仰身的仰身转。按旋转的空间表现形式,又可分为原地重心的旋转和移动重心的旋转。① 2、发力 各种旋转有不同的起法儿,起法儿不同,发力点的形成也不同,一般来讲是韧性发力,走上留下。还有以腰带动转的特点,形成中国古典舞基训中转的起“法儿”的多种多样,而且多是在动的过程中起的“法儿”。如大掖步转、扫蹚探海转。 3、重心 可分为上盘、中盘、下盘。上盘如“仰胸紫金冠转”,中盘如“斜探海转”,下盘如“扫堂转”等。 4、复合转 各种旋转之间还可以通过巧妙地连接形成各种复合转(如平转接搬紫金冠转、后腿转接斜探海转等)。古典舞姿转的流动性与复合性比较强,空间变化幅度大,比如有由下往上的转或由上往下的转,还有在

最新中国古典舞基本功的地面训练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的地面训练舞蹈的地面训练,是舞蹈训练的一种空间占有形式。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在形式上包含了地面训练,亦是如此。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地面训练的内容,主要可以概括为柔韧训练(俗称为软开度训练),力量训练(又称为能力训练),技术、技巧动作训练三个方面。柔韧、力量、技术技巧是构成舞者职业生涯的三个主要技术性成分,亦是一名职业舞者所必须具备和达到的身体基本条件和技术条件。 地面训练,就是从上述三个方面入手,为舞者身体柔韧性、力量、技术技巧动作的具备与掌握,给予基础的、全面而系统的训练。地面训练之所以成为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由地面训练所具有的特殊性决定的。 方法/步骤 1.基础训练 (一)坐姿(如图) 基础训练中的坐姿是:双腿伸直绷腿端坐于地面,躯干直立,气息松弛地存放于腹部横膈膜处,沉肩,双手以手指尖为点置放于身体两侧地面的一种姿态。它的具体要求是: (1)后背直立,并在动作过程中保持此形态。 (2)坐姿平伸的双腿绷脚,用力意误集中在双脚的脚趾尖上,大腿肌肉松 弛。

2.绷脚与勾脚(如图) 绷脚与勾脚是地面基础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涉及动作的基本形态,更重要的是动作的用力方法和意识。绷脚与勾脚在训练的过程中包含着勾绷脚趾,它是一组存在内在逻辑关系的动作,一般来讲绷脚与勾脚放在一起练习。 (1)绷脚:自脚腕处用力,推动脚弓绷直再依次用力推动脚趾绷向斜下远 处。 准备:坐姿 动作:自踝关节处发力推动脚弓向斜下方伸展,再由脚弓延伸至脚趾,形成绷脚。绷脚在动作形式上可有正的,外开的,单腿的,双脚的。 教学要求: ①动作的形态要准确,防止趹脚。要培养和树立正确的用力方法,脚趾用 力的方向一定是要向远处伸展。 ②注意腿部肌肉的用力是松弛的,向外延伸的。 (2)勾脚: 准备:坐姿 动作:自踝关节处发力,经过勾脚趾、脚掌,将力量集中在踝关节处。勾脚在训练形态上可以有正的、外开的、双脚的、单脚的。勾脚的分解练习方式可处理为先做勾脚趾再做完整的勾脚。 教学要求: ①动作的形态要准确,勾起的脚掌要正对前方,并要求踝关节屈折到最大 限度。

中国古典舞历史和发展方向

中国古典舞历史和发展方向 戏曲的具体表演形式中,都有大量的记载和遗存,在中国舞蹈史书中就系统地论述了从原始舞蹈“舞”的起源,到历代舞蹈的表演形式、舞目、功能、思想内容等。 中国古典舞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宫廷舞蹈或更为遥远时代的民间舞蹈。 至周代开始,到汉、两晋乃至唐代五代宫廷设立专门的乐舞机构,集中和培养专业乐舞人员,并对流行于民间自娱性舞蹈和宗教舞蹈乃至外邦舞蹈进行了整理、研究、加工和发展,形成了宫廷舞蹈。其中如周代的《六代舞》(包括《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菠》、《大武》六个乐舞),唐代的《九部乐》、《十部乐》、《坐部伎》、《乐部伎》、《大曲》等,异彩纷呈,各领风骚。 中国宫廷舞蹈,是历代统治者愉悦享乐、歌功颂德的一种重要工具,以

女乐为主。由于宫廷舞蹈以统治者的审美情趣而创作,其一部分作品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风格上的绮糜、内容上的消极;但大部分还是多由艺人们在中国民间舞蹈基础上创作出来的,所以不乏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美之处。 宋元之后,由于战乱频繁,文化受到破坏,舞蹈的发展也受到影响,汉唐时代的许多著名舞蹈竞相失传了。在传统舞蹈基础上形成的宋代舞蹈,以戏曲的形成和发展逐步代替了歌舞艺术。元代,宫廷乐舞与民间歌舞,乃至“白戏”、“滑稽戏”、“角抵戏”等相结合,逐渐形成了戏曲艺术形式。戏曲艺术要求唱、念、做、打相结合,具有舞蹈、音乐、美术、杂技、文学、说白等多种因素,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戏曲中的舞蹈,含有中国传统舞蹈的精华,它根据人物情节需要,吸收了某些生活动作,并加以改造,加强和丰富了舞蹈的表现力。元、明、清三代以后,社会矛盾相对复杂,复杂的社会生活提供了许多素材,使舞蹈进一步得到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五十年代初期,舞蹈工作者为发展、创新民族舞蹈艺术,从蕴藏丰富的中国戏曲表演中提取舞蹈素材,借鉴中华武术进行了研究、整理、提炼,并参考芭蕾训练方法等,建立起一套中国古典舞教材。同时,编排演出了《宝莲灯》、《小刀会》、《春江花月夜》等一系列具有中国古典舞风格的舞剧和舞蹈。 伴随八十年代的开放政策,中国古典舞也不断地发生了变化,开始从外形到内蕴地向新空间拓展。 一方面,舞蹈家们突破了仅仅局限于研究戏曲舞蹈的范畴,涉足到古代

浅谈中国古典舞剧目中技巧的巧用

浅谈中国古典舞剧目中技巧的巧用 发表时间:2019-08-13T16:24:06.15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06期作者:段易彤 [导读] 通过文献收集查阅和观察分析一些影像资料来分析中国古典舞技巧的分类、特点及在剧目中的巧用。 聊城大学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古典舞是一种具有独特韵味的舞种,古典舞剧目表演主要是以民族审美观点作为主体。从中国古典舞表演形式来看,中国古典舞是吸收了中国戏曲和中国武术的精华而形成的,它是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一种典型舞蹈艺术。在中国古典舞中技巧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使舞者更好的宣泄情感,使舞蹈剧目呈现效果更佳。其主要是吸收和借鉴中国戏曲、武术、杂技等形成的一种表演,主要可以分成跳跃、旋转、翻身三大部分。剧目表演中包含很多的技巧,如果巧用这些技巧也将直接影响到古典舞剧目表演的效果。其中本文主要通过文献收集查阅和观察分析一些影像资料来分析中国古典舞技巧的分类、特点及在剧目中的巧用。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技巧;舞蹈剧目 中国古典舞技巧繁多,对表演者的技术水平要求颇高,因此,需要表演者能够灵活巧用各项技巧,才能给观众带来更强烈的艺术感。中国古典舞剧目中的技巧主要分为旋转、翻身、跳跃等三种,而且每一种都包含了多种方式,要求中国古典舞剧目表演者必须熟练地掌握相关的技巧,才能在此基础上灵活巧用这些技巧,本文主要对古典舞剧目中技巧的巧用展开分析。 一、中国古典舞技巧的分类 (一)旋转技巧 旋转是古典舞中的重要技巧之一,主要指的是表演者身体绕着一个转轴或一个点做圆周运动,其充分体现出了“平圆”的元素。古典舞剧目的旋转技巧主要分为直立旋转、舞姿旋转、复合旋转等三种类型,其中直立旋转是舞者以一个点为中心进行保持身体直立的旋转,包括吸腿转、掖腿转、四位转、五位转、端腿转、跨腿转、捻转等。舞姿旋转是在直立旋转的过程中加入不同的舞姿变幻,使得整个旋转过程中给人行云流水般的感觉,包括探海转、斜探海转、拧身吸腿转、大掖步转、小射雁转、大射雁、抱前腿转、胖腿转等。复合旋转是将多种旋转方式复合叠加,即直立旋转与舞姿旋转的结合。包括平转接射雁转,平转接抱腿转、扫堂探海转等。 (二)翻身技巧 古典舞中的翻身技巧在许多剧目中都有运用,主要是舞者的身体在倾斜状态下,上肢、头部以及躯干需要沿着纵轴向右或向左做反正留甩,其主要是运用了“立圆”的元素来完成的。古典舞剧目中的翻身技术技巧主要分为舞姿翻身、移动重心翻身、综合性复合翻身等类型,每种翻身类型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其中舞姿翻身是以一个纵轴为中心点进行重心不移动的翻身,包括点步翻身、原地踏步翻身、探海翻身、吸腿翻身等。移动重心翻身是在舞姿翻身的基础上进行重心移动的翻身,包括移动踏步翻身、串翻身、小蹦子等。综合性复合翻身是指舞姿翻身和移动重心的翻身复加起来的翻身,包括串翻接小蹦子、点翻接踏步翻身等。 (三)跳跃技巧 跳跃是古典舞中的重要技巧之一,主要分为基础跳和舞姿跳等两部分,而从跳跃幅度的角度上考虑可以分为小跳、中跳、大跳等三种类型。其中基础跳是跳跃技术技巧的奠基石,包括一位小跳、二位小跳、五位小跳等。舞姿跳的部分是古典舞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重点强调身体的上部分和下部分之间的主次要关系,在古典舞中更应追求一种属于动态的平衡状态,包括射雁跳、双飞燕、后飞燕、前飞燕、大跳、吸腿跳、掖腿跳等。在跳跃中舞者需要注重内在的协调性,还需要根据古典舞剧目的实际情况,来表现出不同的跳跃舞姿。 二、中国古典舞技巧的特点 (一)中国古典舞技巧的舞姿性 中国古典舞技巧具有舞姿性,而技巧的舞姿性又有自己独特的表现特点。在古典舞技巧中其舞姿性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圆”的体现,一类是连接性的体现。在“圆”的体现中,旋转主要体现的是“平圆”元素,翻身又是以“立圆”为元素进行表演的,而跳跃又共同体现出了“立圆”和“平圆”这两种元素。连接性主要体现在旋转、翻身、跳跃三种技巧的单一动作与动作之间,是复合型技巧的重要保障,连接性不好的技巧不仅不会为舞蹈和舞者添彩还会削弱其原本的色彩和情感。所以说在中国古典舞剧目中,舞者运用技巧进行情感宣泄时,如果没有舞姿的加入不仅不会推进情感的宣泄,还会使本来拥有的情感降低或者消失。所以说舞姿性是中国古典舞技巧的重要表现特点。(二)中国古典舞技巧的爆发性 在中国古典舞技巧中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爆发性,通常是指身体肌肉的爆发性。主要包括脚部、腿部和腰腹的爆发,跳跃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在技巧中跳跃的爆发性主要表现在跳跃腾空的一霎那需要身体肌肉的爆发能力,其表现在于是否能够在空中形成一瞬间的舞姿。以技巧——小跳和大跳为例,在做小跳时脚部、腿部和腰腹瞬间形成向上的爆发力,以完成小跳在空中的舞姿。而在做大跳时不仅要靠脚部蹬地和大腿的肌肉的瞬间爆发使身体向上向远腾空,还要用腰腹力量的瞬间爆发力量去带动,在空中滞留形成大跳的舞姿。假如没有爆发性这些跳跃舞姿基本不能完美的完成,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视觉感和美感。不仅如此还可能使舞者在腾空或落地的一瞬间受到伤害,严重可能从此只能遗憾的退出舞蹈的舞台。所以说爆发性在舞蹈技术中非常重要,良好的爆发性不仅可以保护舞者自身,同时也可以增加舞蹈剧目的视觉美感,使人印象深刻。 三、古典舞技巧的巧用 (一)旋转技巧在古典舞剧目中的巧用 旋转技巧在古典舞曲目中广泛地应用。例如,在桃李怀经典剧目《爱莲说》中,在其表演的高潮部分舞者通过不同形式的舞姿旋转,来表现出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贵品质和艺术形象。在同时,舞蹈中大量采用旋转技巧的连接动作,使整个舞蹈流畅美观让人感觉舞者的技术是自然流露出来的,深刻的刻画了“莲花”的形象。在该舞蹈中大量运用旋转这一技巧这就使得该作品与其他作品相比脱颖而出,同时也表现舞者高超的技术水平,更是将《爱莲说》中莲花的形象升华了。假如没有这么完美的旋转技巧,那么这部作品就不能表现出“莲花”那种高贵。所以说舞蹈技术的巧用对于舞蹈剧目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翻身技巧在古典舞剧目中的巧用 翻身技巧在很多古典舞展示中都有应用。例如,在古典舞剧目《轻青》中,舞者运用翻身技术技巧与动作巧妙的融合,使得整个舞蹈达到让人难以忘怀的境界。其中翻身技巧痕迹化为无形,收放自如的表演,充分体现出舞蹈《轻青》的那种美轮美奂的意境美。在舞蹈剧目《轻青》中许多看似不经意却又让人难忘的高难度翻身技巧,再加上舞者的自然流露和表演不仅使自己得到了情感的宣泄同时也将观众

探讨古典舞身韵课对舞蹈教学的意义及实践分析

探讨古典舞身韵课对舞蹈教学的意义及实践分析 时间:2014-01-11 17:06 来源:发表吧作者:黄源点击: 15 次摘要:我国的古典舞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中的艺术结晶,在我国的舞蹈历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被称为舞蹈界的艺术典范。古典舞凝聚中华民族舞蹈艺术的精髓和民族审美风范于一体,诞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由于其是戏曲与舞蹈相结合的产物,被称为"戏曲舞蹈"。"身韵"作为古典舞教学中的一门课程,使中国古典舞的训练形式逐渐趋向规范化和舞种化。因此,本文针对古典舞身韵课队舞蹈教学的意义及实践进行分析。 关键词:古典舞;身韵;舞蹈教学;意义 中国古典舞是在我国民间传统的舞蹈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在经过传承、精炼以及整理下,构成了我国传统具有古典特色的独特的舞蹈艺术形式,自身具有时代性和历史性的特点,是以汇总具有典范意义和古典风格特色的舞蹈,其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延续与发展。古典舞中的精髓"身韵"也随着其发展而不断的得到完善,日趋体系化。身韵的构建,保证了古典舞审美内核与理论基础的稳定,并形成了运动系统,使古典舞摆脱了戏曲舞蹈的形式。 1古典舞身韵课队舞蹈教学训练的基本要素 古典舞身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形和神。神指的是对内在感情进行表达的重要手段,形指的是古典舞外部的舞蹈工作。实现神与形的互相结合,达到神形兼备的目的,进而将古典舞动作的艺术魅力进行展现。身形主要体现出外在舞蹈动作。"身"主要指身体,"形"指的是舞蹈的姿势和造型。简单来说,身行主要来源于社会生活,但是是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不是对社会生活进行完全的照搬和模拟。其是对艺术中人物形象进行塑造、对人的内心活动进行提示的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是古代舞蹈艺术家智慧的结晶。在对学生进行身韵教学时,最重要的是对学生的"身形"特征进行捕捉,对"神韵"进行表现。进行身韵训练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动作的内外合一、启承转合以及身形兼备的动作要领进行培养,以腰作为核心技术。形态和神韵不同,所表达出来的风格特性也就不同。因此,需要建立一套与之互相适应的方法、形式进行训练,达到内外统一、身心兼用、形神兼备的境界。另外,要准确抓住最核心的元素,为了将身韵的"形神兼备"动作进行体现,需要注重运用好形、神、劲、律等动作,并掌握其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形神兼备、内外统一的教学效果。 2古典舞身韵课队舞蹈教学的意义及实践 2.1身韵课"元素"在舞蹈教学过程中的意义 中国古典舞作为一种具有民族文化精神的舞蹈,"身韵"的出现帮助古典舞确定了立身之本,摆脱了戏曲舞蹈的形式,从原来的戏曲程式动作中将"元素"化的动作提炼出来,从元素的角度出发,从韵律入手。例如古典舞中的"青龙探爪"、"云肩转腰"以及"燕子穿林"等千变万化的动作和"身韵"中的"提、含、沉、靠、腆、移"等"元素"体现出来。提炼、发展以及运用元素,是进行身韵训练的有效方法。此外,"元素"还含有要素的含义。中国古典舞的"身韵元素"与此相同,本质上存在有区别,发现其中存在的共通性和差异性,能够使其在崭新的排列与组合中得到新的意义。将中国古典舞身韵中的七种元素进行融合、排列,就能够发生"化学"反应。例如,身韵中的"提、沉"元素主要对人体的自然呼吸进行严格、规范的训练,

古典舞基本功课程教案

古典舞基本功教案 一、指导思想: 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的基本要素是动作的姿态、节奏和表情。舞蹈作为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不仅可以培养教育对象具有健美的身体姿态,培养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而且可以抒发和表达感情,加强相互交往,美化生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任务: 1、通过舞蹈基本知识的讲授和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舞蹈基础理论,常用术语,并能在舞蹈学习实践中应用。 2、舞蹈基训部分,即对学员进行基本能力的训练,如:发展学员身体各部分肌肉的能力,训练关节的柔软性,控制身体活动的能力、灵活性和稳定性,以及跳、转、翻等各种技巧。本学期舞蹈基训主要是中国古典的基本手型、脚型、手位、脚位以及手臂的基本姿态。 三、授课时间: 每周一至周五中午、周六上午、周日下午

四、授课地点: 音乐教室 五、内容安排: 第1-2周:中国古典舞基本手型 第3周:中国古典舞基本脚型 第4周:中国古典舞基本手位 第5周:中国古典舞基本脚位 第6-7周:单手基本动作 第8-9周:双手配合动作 第11-14周:身体各部分中间活动训练 第15-16周:以上基本动作练习 舞蹈队活动计划 舞蹈教育是艺术教育。掌握舞蹈的基础理论知和舞蹈的基本技能,可以训练学生感受美、体现美的能力。以活跃少年儿童的生活情趣,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由于少年儿童舞蹈的主题、体裁、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在学习、排练、表演

的过程中,表现力和创造力的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和功能。 本学期我从低年纪学生开始选拔,通过舞蹈基础的教授和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舞蹈进本动作,根据学生的特点,初步掌握儿童舞和进本动作、基本能力、训练过节柔软性,控制身体活动的能力,灵活性和稳定性以及跳、转、翻等各种技巧,使学生身体运动更符合舞蹈规律的要求,为上台表演打下坚实的基础。如:通过对学员基本能力的训练,使其身体运动更符合舞蹈规律的要求,以适用各种类型动作,发展身体个部分的能力,灵活性和稳定性以及跳、转,翻各种技巧动作。 通过作品排练使学生尽可能地掌握部分代表性民族舞蹈,为随时扮演各种人物形象作好准备。 活动时间:每周六 活动地点:舞蹈教室 活动内容: 一、身体基础训练 1、基本脚位

中国古典舞蹈艺术的未来发展分析

中国古典舞蹈艺术的未来发展分析 中国古典舞蹈艺术经过演变已经历时半个多世纪,它蕴含着古典文化精华又结合了现代思想,对中国艺术发展有很重要作用。本文对中国古典舞蹈艺术的历史和现在发展进行了探讨,探索和讨论中国古典舞的未来发展之路。 标签:古典舞审美舞蹈艺术 “中国古典舞”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变革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概念,对于“中国古典舞”的解释,比较众多说法,比较完整的论述是指古代中国舞蹈文化中具有代表性与典型性的舞蹈和现代人以全新的视角与观念创造的具有古典风格韵味及审美意向的舞蹈。“中国古典舞”具有两层含义,一个是特指中国古代遗留下来的舞蹈,是从古代舞蹈中选出来的、提升上来而又流传下去的,古代舞蹈是“中国古典舞”的母体;另一个是特指当今中国发展的有古典韵味的舞蹈,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存在必然的联系。“中国古典舞”概念产生是在建国初期一门全新的舞蹈学科。中国古典舞首先要具有本民族精粹文化的持久性与独一性的特质,提取传统舞蹈中长期积累典型性的舞蹈美学,结合当代审美特征和技术特点,又经过现代人的发展创造,收集多种文化,这种舞蹈是借助中华文化母体孕育而生,表达了当代人对传统的一种重新诠释与审美追求,也体现了当代人的创造精神。 1 中国古典舞蹈艺术的历史发展 中国古典舞蹈艺术有一个漫长的演变,并且在戏剧的基础上形成戏剧舞蹈,之后又经历了中国古典舞和学院派古典舞三个阶段。古典舞继承了戏剧舞蹈的动作,经过演变形成自己独特个性,又给学院派古典舞提供了发展基础。 戏曲舞蹈是中国戏剧的重要形式与中国古典舞之间有很深的渊源关系。中国古典舞初建阶段,吸收了戏剧舞蹈的精髓,承接戏剧舞蹈的文化精神和舞蹈动作,加快了古典舞的发展步伐,为其建立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1950年中国古典舞正式命名,并且脱离了戏剧舞蹈的称谓,以自己独特的艺术特性向前发展,也为学院派古典舞发展打下基础。 学院派古典舞是在前两个阶段基础上进行完善和发展,也赋予了其新的内容,产生了比较典型和有代表性的作品。回顾中国古典舞的历史经历,我们不难发现,古典舞的发展历程中观念不断变化。 2 中国古典舞蹈艺术的现状 中国古典舞传承着中国的历史文化,延续和保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多的发展历史进程中有着明显的变化,却具有强烈时代感。中国古典舞通过不断创新和探索成为当代舞蹈艺术体系一员。但是中国古典舞不可能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讲解

“神州数码杯”2011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 教案 2011年10月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 【授课班级】中等职业教育二年级学前教育专业 【学生人数】30人

【教材】中等职业教育《舞蹈》(主编:吴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教学内容】古典舞训练单元——古典舞身韵 【授课形式】课堂教学 【授课时间】2个课时(连排)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第二章第四节“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对于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仅要做到动作协调熟练地掌握身韵元素动作,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中国古典舞的韵律所在,即气息的运动规律,做到灵活运用,自主运用。因此,本课内容结合了中职学生的专业特点,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又进行了扩展练习,培养学生的气息、韵律以及肢体表现力,最终增强了学生在幼儿园中的实际工作能力。 【学情分析】 本课是针对中职学校幼教专业二年级学生来设计的。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为一定的舞蹈表演能力和创编能力,才能满足将来工作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将舞蹈表演中与气息、动作舒展有关的理论都结合在具体的组合和作品中讲解,再辅以作品的欣赏来加以理解和巩固。 【教学目标】 通过身韵组合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气息的存在,感受到气息的流动,以及气息对动作所产生的影响,同时掌握气息运用的方法及规律,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知识目标 1.明确气息在舞蹈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气息起承转合的韵律: 欲下先上、欲左先右、欲前先后。 (二)能力目标 1.训练肢体动作的协调能力,以及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 2.使学生具备将气息运用到舞蹈表演中去,使动作舒展、流畅、优美且传情达意的能力。 3.通过对气息的掌握,增强今后在工作中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肢体示范能力。 (三)情感目标 发挥学生在学的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主动参与活动,提高自信心,感受学习舞蹈的愉悦心情并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引导学生去追求真、善、美;同时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表现力以及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感受气息、掌握规律并初步控制气息; 2.将气息初步运用到所学动作中,使动作灵活舒展,传情达意。 难点:灵活运用气息引领动作,使动作流畅自然、传情达意。 突破难点的关键:通过多媒体演示可使学生开阔眼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形象理解;另外通过剧目赏析等手段让抽象的气息具体化.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通过不同情景的设定启发引导学生掌握气息的运用方法;在情景中讲解示范动作;在情景中练习表演;在情景中感受气息对动作产生的影响。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在以小组为单位的组合练习与展示中,通过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讨论研究等探究性的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小组内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共同进

[实用参考]古典舞基训校本教材

第一章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概要 一.中国古典舞训练的总要求: 任何一种艺术门类都有其独具的风格、特性,而这种所谓风格特性,也就是中国古典舞这门艺术的神韵特征之所在。中国古典舞训练的总要求就是要围绕着形、神、劲、律进行的整体而系统的训练。它是中国古典舞的神韵特征的突出表现。 形——指的是外形。它是中国古典舞训练的外部形态特征。除人体共性的舞蹈所需要的直立形态外,中国古典舞的外形特点是在拧、倾、圆、曲基础上的各种舞姿造型和相应的技术技巧,以及动势过程的展现。 神——民族的神韵、神态和气质。这是古典舞的内涵。 劲——劲头儿,中国古典舞的用力方法和节奏特点,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慢和快、松和紧、开与合等等对比的方法,也称做反衬法,中国古典舞所要求的劲头儿,就是我们常常讲的“寸劲儿”,它是中国古典舞特有的用力方法。 律——韵律及运动规律,平圆、立圆、8字圆是构成中国古典舞动势的精髓。留下身、走上身,或者留上身、走下身是中国古典舞的动势规律。欲左先右、欲上先下、闪展腾挪是中国古典舞从外形到内在的审美要求。 由此决定了形、神、劲、律是中国古典舞训练的四大要素,离开了它们就没有了真正的古典舞精髓,也就失去了中国古典舞自身民族的风格特性及神韵特征,从而其训练的价值及意义也必将荡然无存。 二.中国古典舞基本训练的任务及特点 根据中国古典舞舞种的特性需要,以中国古典舞审美意识为基点,在明确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的属性的原则下,确定训练的目的和手段,培养既有中国古典舞的神韵又有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的具有全面能力的演员,是我们的训练特点和最终任务,为此我们应当认识和了解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并能够在不断的实践中取得新鲜的认识和发展。 (一)中国古典舞训练上的特点 1、外形的特点 (1)除直立外,拧、倾、圆、曲的外形特点是区别于其他训练的外部特征。 (2)以躯干为核心的重要特征,是完成中国古典舞舞姿以及古典舞技术技巧的重要环节。(3)各类舞姿在规格、要求上的特殊性构成的中国古典舞鲜明的风格性。 2、素质能力需要的特点 由于外形特点以及技术技巧的需要中国古典舞需要大幅度的软开能力(柔韧性)和全面的素质能力,它对头、颈、肩、胸、腰、髋、上肢、下肢各个部位的回旋幅度要求很大,同时所需要的不仅是软开度而且还要求具备力量,因此刚柔并济是中国古典舞素质能力需要的特点和训练上追求的目标。 3、中国古典舞的用力方法和运动意识的特点 以腰为轴,以胯为本,以脚为根是中国古典舞的发力方法和运动意识,缺少或根本没有这种用力方法和运动意识就不会达到中国古典舞的审美要求。 4、中国古典舞的连接特点 平圆、立圆、8字圆是中国古典舞所有连接特点,而8字圆又是各种转换连接中的必然过程,是转换的衔接点,在运用过程中有时是局部的,在审美上它是一个弧线,离开了弧线也就没有了圆,没有圆就没有了动势,而缺少了动势的动作变化就是相加的,是生硬的,就会不顺、不圆、不流畅自如。 5、中国古典舞的节奏特点 平铺直叙不是中国古典舞所要的节奏,也达不到古典舞的审美要求,而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则是古典舞所要的节奏特征的总的概括,无论从外部形态的要求标准,到内在意识的发掘阐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心得总结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心得总结 中国古典舞“身韵”课是我从学习到工作再到从教近十几年中不断学习不断研究的一个学科。在对中国古典舞“身韵”科目的教学中秉承着把“身韵”教学积累的经验,转化成一种科学的教学规律与方法,采用理论和实践兼顾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示范和思维上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锻造和启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篇文章就中国古典“身韵”的学习方法和内容归纳出几个点,一起来与大家探讨。 (一)识“子午”,认“阴阳” (1)子午相衬 子午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思维的主要理论形式之一。古时人们认为:一切事物都具备正反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这是产生万物的根源。正是这中华传统哲学独特智慧,赋予了中国古典舞独特的表达手段,形成了中国古典舞特有的“身韵”语言。【道家云“一元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上八卦”。一元既太极(圆)和我们古典舞核心“圆”相对应;两仪既阴阳(宇宙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阴阳,以及表与里两面,而它们之间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这是物质世界的一般规律)和我们古典舞中的正反、上下、左右….相对应;四象(东南西北)正对舞台正位(1、3、5、7点);八卦(八个方位)正对舞台(1、2、3、4、5、6、7、8点位)】 我们在上身韵的第一节课时我们就开始强调“子午相”重要性。

所谓“子午相”实际上讲的是舞姿对立统一中那个对立的方面,以方位论:子为北,午为南;以时间论:子为深夜,午为正午,其实是一种阴阳的体现也就是在舞姿造型中,面部和身体要构成一定角度,既相互交错,形成一种对立,这种头与身体的矛盾对立就是所谓的“子午相”。 在舞蹈中我们要求身段美,因此十分讲究“子午相衬”的外部体态观念。在身韵教学中子午相更多的运用在静态的舞姿造型中,多数情况下,舞姿讲究“头正身侧”既如面部对1点,身体则对2点或8点;反之,身体对1点,面部就会对2点或者8点....总之在舞姿造型中头部和身体应相互交错,形成一定角度。·“子午相衬”的原理使身体各部位相对协调,头部与身体的反向作用力也会使舞姿造型显得更挺拔增强立体感。「运用“子午相衬”的舞姿:射燕、拧身探海、顺风旗、姿态斜腰……」 (2)阴阳相对 中国古典舞身韵及其强调动作过程中的对比和反衬,也就是我们常说“十欲”(既:前后、左右、上下、收放、快慢、直弯、正斜、高矮、提沉、轻重) “十欲”中例举诸多对比形成一对矛盾,就是一对阴阳。通常我们知道“阴”代表一切后退、下降、静止、晦暗、凝固方面;“阳”代表一切前进、上升、光明、流动方面。在身韵动作运行过程中通过这一阴一阳的对比,达到突出矛盾,增强视觉效果的目的,也形成了中国古典舞身韵的独特风格。例:身韵教材中的“燕子穿林”动作,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学教案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 一.教学目标 通过系统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中国古典 舞的风貌及理解其精髓,掌握和具有中国古典舞规范,扎实的基本技术,技巧的能力。通过把上擦地组合训练脚下的基本功及腿、胯的外开,控制能力及其稳定性。对身体控制力的基本训练以及基本姿态的 掌握。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在舞蹈表演中完成完美的动作和要求。从而 使学生的专业素养总体符合社会对舞蹈人才的需求这一目标。 二.教学对象 职业中学舞蹈专业一年级学生(有一到两年的舞蹈训练基础)。三.教学内容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把上擦地组合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脚背,和腿部的软开度的加强,和腿部力量的加强与控制。 2.擦地时脚的动作完满和控制 3. 腿,胯要始终保持外开延伸。 (二)教学难点:动作过程中注意身体保持直立,从脚往上肌肉的 收紧。 五.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舞蹈基训服 (二)老师准备:钢琴伴奏

六.教学方法 示范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七.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明确新课内容 介绍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的要求和作用,明确中国古典舞基本 功练在今后的舞蹈表演中的作用性和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 1.基本素质练习 (1)压脚背练习:音乐节奏 3/4 拍,学生地面横排插空对齐, 脚背绷直跪下,脚腕并拢准备,双手平放膝盖前,音乐响起,胯部抬起,膝盖伸直。做 8x8 拍。教学要求:脚腕并拢。 (2)压腿练习:音乐节奏 2/4 拍,地面右脚在前竖叉准备。 a 向前压 8x8 拍,前 4x8 双手扶地,后 4x8 双手变三位手。 b 向后压 8x8 拍,前 4x8 拍双手扶地,后4x8 拍左手扶地,右手三位手。 c 变横叉4x8 拍,身体往前趴。然后变反面。教学要求:腿要直,脚背绷直, 上身直立,不能掀胯,节奏要准确。 (3)踢腿练习:音乐节奏 2/4 拍。学生依次站在把杆前做准备。前、旁、后,各 4x8 拍,反面一样。要求:脚背带动,快起慢落。 2.把上擦地组合 (1)教师完整示范:钢琴伴奏准备 2/4 拍。双手扶把,一位站 好准备。动作过程: a 右脚由脚后跟带动向前擦出,脚尖点地整条腿

浅谈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 资料

浅谈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古典舞身韵训练中的内容进行分析介绍,同时,将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的基本要素进行详细介绍。另一方面,将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对舞蹈教学的重要性进行综合阐述,让舞蹈教师了解到古典舞身韵训练对舞蹈教学的重要性,从而使得舞蹈教师注重古典舞身韵训练而加强学生们对其认真学习,从真正意义上掌握古典舞身韵训练中的“要领”。因此,进行古典舞身韵训练的过程中需要将重点以及关键点告之于学生们,从而使得学生们更好地对其进行了解、掌握而充分发挥出其古典舞蹈的神韵,给人们一种视觉上的审美享受。 一、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的基本要素 在我国古典舞身韵训练中具有四个基本要素,即形、神、劲、律。在进行古典舞身韵训练中将内在的感情表达出来的叫神,而形是具体的舞蹈动作,劲是指舞蹈外部动作内在的节奏与力度,律是指舞蹈表演中应遵循的规律。通过将这四种基本要素进行高度融合、神形兼备才能施展出舞蹈动作艺术的魅力,从而使得古典舞内在的神韵能够得到表达与发挥。 (一)基本要素一:形 “形”即身形,是舞蹈者将各种姿态展现出来的具体舞蹈动作。“形”是人们通过在空间中进行有规律的运动,将舞蹈步骤身形也包含有表演的因素,另外一方面,用肢体表达出来的动作。.

身形是将舞蹈艺术中的人物形象以及人物内心活动等通过肢体、动作等手段将其表达出来。因此,身形来源于人类的社会生活中,通过用舞蹈艺术以及声乐配合等来改编成实际的舞蹈,给人视觉上、听觉上的刺激,不仅从视觉上给人们美的享受,而且在声乐上激发人们的想象力。 在传统戏曲舞蹈中,身形被称之为身段,戏曲舞蹈中包括唱、念、做、打四种功,其身形将各种手势以及复杂的技巧进行展现出现,从而完成艺术的表达。另外,各种民族表达情感的方式有很多种,并且存在着文化差异以及传统习俗差异等,所以,展现出的舞蹈风格以及身形韵律等也不尽相同。 (二)基本要素二:神 “神”是将各个舞蹈动作中所要表达的意思进行体现,这也是舞蹈教学中比较注重的一部分基本要素,其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舞蹈动作的各种要领,而且需要掌握舞蹈核心技术要旨,从而更好地发挥舞蹈中的各种神韵。由于舞蹈的神态以及韵律不尽相同,从而使得舞蹈的风格各异,在舞蹈教学中为了学生能够更准确地达到形神兼备、内外统一、身心兼用的表演境界,因此,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适合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的对学生们进行训练。另外,形神兼备动作能够得到准确的发挥,需要正确的运用形、神、劲、律四大动作要素,从而达到形神兼备、内外统一的教学目的。 (三)基本要素三: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