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上册语文优质教案《妈妈睡了》 (2)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上册语文优质教案《妈妈睡了》 (2)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上册语文优质教案《妈妈睡了》 (2)

7 妈妈睡了

教学要求:

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母爱,同时懂得关爱父母。

3.正确认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8个生字。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积累部分词语。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懂得关爱父母。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母子之间的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调动情感。

1.出示课件,听唱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随着美妙的音乐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之中。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刚一上课他们的思维不能马上集中到课堂上来,如果利用歌曲导入,会很快吸引学生,能有效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引到课文中来。

2.听了歌曲你想到了谁呀?你们谁愿意把自己的妈妈介绍给大家?(联系实际生活说说妈妈的爱。)

设计意图:由于每个人都有爱自己的妈妈,妈妈在孩子心目中是神圣的,伟

大的,学生乐于亲近自己的妈妈,因此当歌曲唱完之后提问“听了歌曲你想到了谁呀?”非常明显是唱到了妈妈,于是又创设了“你们谁愿意把自己的妈妈介绍给大家?”这样的情境。这样能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撞击,使儿童既有经验与文本冲突,寻找到孩子心跳与文本的结合点,产生移情效应。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自由介绍生活中的妈妈。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有真实的生活体验,说起来一定很全面,而且学生的参与率也会很高。同时也调动了孩子们对妈妈的情感体验。

4.在学生介绍自己妈妈的基础上,教师接着说,有一位小朋友也观察了自己的妈妈,你们看,妈妈在干什么?

同时出示课件(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解释并板书课题:妈妈睡了。

二、初读课文,主动识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这些字的读音。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选择,培养自学能力。

2.分类识记生字。

(1)联系生活实际及动作演示识记:闭、眉、呼吸、累、乏。

(2)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哄、粘、沙。

(3)用形义联系法识记:汗。

3.检查认读情况。(课件出示词句。)

(1)读句中的生字。

(2)读句子。

(3)去掉生字的读音再读。

(4)去掉生字所依存的语境,只剩下生字,再读。

4.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生字。

以各种形式和生字“打招呼”

(2)指导字格里的八个生字。

重点指导:

先:上面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第二横略长,下面的竖弯钩要写得圆润;

闭:门框不能写得太窄;

“哄”、“脸”、“沉”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且都左窄右宽,其中“沉”字的三点水第二点应写的靠左一些,右边起笔要靠近第二点;

(3)讨论怎么记住这些字。

(4)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写字,学生描红。

三、朗读课文,体验感情。

1.老师看出来了,你们都很喜欢这篇课文,你们想不想自己读一读?在读的时候多和生字朋友打招呼,把课文读到你满意为止。

2.学生自由朗读。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在小组内练习朗读。

2.指名朗读,指导长句子的朗读。

A.明亮的眼睛闭上了,紧紧地闭着;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B.她乌黑的头发粘在微微渗出汗珠的额头上。

(说明:这两个句子较长,注意断句的指导。)

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妈妈睡了》,谁能告诉老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爱,去感受课文中的小朋友是如何写自己的妈妈在睡着了以后的故事的。

板书课题。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同学们已经牢牢掌握了生字,下面请同学们学习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朗读。

2.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3.读中感悟,体会深情。

(1)出示中心问题:看看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你从哪看出来的?小

组同学讨论。

(a)很美丽。从“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可以看出。

师:(板书:美丽,出示“美丽”一段)自由读这段,看看还能读出什么?

生练读,感悟:“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会儿讲给我听......”,说明妈妈很爱孩子。

师小结:妈妈爱孩子也是一种美,比外表美更重要。妈妈爱我们,我也爱妈妈,就让我们带着这种爱再读这段。

生练读。

(b)好温柔。从嘴角眼角挂着笑意可以看出。睡梦中想要讲故事给孩子,说明妈妈爱孩子。

同学们,怎么理解“温柔”?在你的生活中谁非常温柔?(板书:温柔)师:究竟什么是温柔,大家读了这一段就会知道。(出示这一段)

设计意图:“温柔”一词对于学生理解起来是一个难点。通过分析课文,抓住重点语句:微微的笑着、好像睡梦中又想好了一个故事指导学生来体会妈妈对孩子的爱,来理解“温柔”。

师:妈妈这样温柔,这样关心孩子,这一段该怎样读?

学生朗读,体会妈妈对孩子的爱。

(c)好累。从“呼吸那么沉”“头发粘在额头上”“沙沙的声音听不到”说明妈妈睡得香,干了很多活,很累。

联系上下文并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呼吸那么沉”;采用表演的方式理解是什么样的,再表演“呼吸均匀”是什么样的,这样通过对比学生理解起来就很容易了。

师:想想妈妈会干了那些活?

生回答。

师:是啊!妈妈多累呀!我们都想让妈妈好好睡一觉,这一段该怎样读?

生练习朗读。

(2)师:睡梦中的妈妈那么美丽,那么温柔,又那么累,让我们随着音乐再读课文,读给我们亲爱的妈妈。(课件:音乐《摇篮曲》。)

设计意图: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让学生逐步学会以语言文

字为依托,分析语言现象,在字、词、句、篇的联系中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体会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强化个性体验。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4.总结拓展,升华情感。

出示插图“母子午睡图”,指导学生观察插图。

(a)你特别想对图中的孩子和妈妈说点什么?

(b)你想对自己的妈妈说什么?

(学生自由说一说)

(c)关于妈妈,你还想写些什么?课下认真观察,像文中的小作者一样在你的小本本上写一篇关于妈妈的小文章,读给自己的妈妈听。

设计意图: 现代阅读教学观需要我们以生活的理念构建起语文教学大课堂。在教学中,我们要将课堂的语言训练和课外的生活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从单一的语文课堂步入广泛的语文空间。

5.课外阅读:歌词《疼爱妈妈》。

一颗心融化着酸甜苦辣,一双手每日每夜忙活着家,泪水肚里咽,零钱省着花,一把情一把爱把儿女拉扯大。疼爱妈妈,我疼爱妈妈,替家里操点心,帮妈妈干点啥。疼爱妈妈,我疼爱妈妈,疼爱妈妈就是听妈妈话。

一颗心紧围着春秋冬夏,一双手风里雨里遮挡着家,香的给婆婆,甜的给娃娃,一把情一把爱把日子过成画。疼爱妈妈,我疼爱妈妈,替妈妈操点心,陪妈妈说说话。疼爱妈妈,我疼爱妈妈,疼爱妈妈就是听妈妈话。

板书设计:

弯弯的眉红润的脸→美丽

妈妈睡了{微微的笑着→温柔}

干了好多活儿累了、乏了→勤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