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课程分析》

《经济学基础课程分析》
《经济学基础课程分析》

《经济学基础》课程分析

2013-2014第二学期,我将担任13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连锁方向2个班级的经济学课程教学工作,下面是对课程分析。

一、课程性质

该课程是财经类各专业必修的共同基础课,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课程旨在经济学基础知识的介绍和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财经类的专业课程及将来从事经济工作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分析和运用现代经济学知识,即根据实际情况有分析地把这些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二、教学目的和内容

《经济学基础》主要研究社会资源的配置和利用问题。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该了解市场供求的基本规律,了解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理性行为,了解生产中产量和成本的客观规律,了解不同市场类型种产品的产量与价格是如何决定的。了解经济的外部性与市场失灵,掌握国民收入决定的相关理论,了解经济周期、失业和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熟悉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知识。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理论方面

(1)了解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2)掌握市场需求、市场供给与市场价格理论

(3)熟练掌握和应用弹性原理

(4)理解消费者均衡的含义与条件

(5)领会生产理论、成本理论

(6)理解市场结构与厂商均衡理论

(7)了解生产要素的分配理论

(8)理解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基本方法

(9)掌握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0)理解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利率的决定理论

(11)领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涵义、特征、种类及其手段

2、实践方面

(1)能够对一个企业的决策如价格决策、产量决策作出解释

(2)能够解释一些经济现象如:“薄利多销”、“规模受益”等

(3)能够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是一个开放的、统一的、竞争的市场

(4)能够对政府所采取的经济政策作出理论上的解释

(5)能够分析政府所采取的经济政策对经济实践的影响

(6)能够根据政府的政策判断当前的经济形势或者根据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推断政府可能采取的经济政策。

四、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以“讲练结合”为原则,采用师生问答、专题讨论、小组分析、个人独立思考等多种形式,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学生加强理解,提高思考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在课外收集与课程有关的资料,从自己的角度来理解经济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1、充分使用立体化教学方法。我们强烈的意识到:只有让课程内容丰富,有血有肉,课程对学生而言才会有吸引力和魅力。与传统的平面化教学不同,强调教学的立体化,不仅极为重视课程自身内容的逻辑体系和内容的清晰传授,还非常重视相关领域知识走向的关联。要激发学生们经济学的强烈学习热情的关键,就是要让学生了解这门课程的来龙去脉,让他们认识到这门学科与我们今天的现实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和很深的应用价值。

2、多媒体教学是实现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的有效工具。将开发成型并使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具有信息量大,准确、形象生动的特点。而且有着丰富的教辅材料、视频资料等网上资源,所有这些不仅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满足了不同学习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而且还极大提高了课外学习时间的利用和学习效率。

3、课后作业的形式多种:我们把作业设计成自测作业和上交作业两种方式。自测作业可以在网上自由练习,学生可以进入我们即将建设的精品课程网站,通过点击相关选项来获得试题以及答案,从而了解到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上交作业就是指传统的由教室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上交、教师批阅作业并反馈

的形式。上交作业又可以分为固定答案作业和无固定答案的调查报告、方案设计、研究论文等各种各样的形式。

五、教学过程设计

基于“学生为本”的思想和理念,本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为:故事引入、项目介绍、项目案例分析、项目知识连接、实际问题思考、知识拓展、课堂总结。故事引入,充分利用新编教材的内容,让学生很快进入所学的知识;项目介绍主要是阐述本次课程的任务、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难点和重点;项目案例分析侧重于实际问题的思考,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实际工作环境要求;项目知识连接主要是对于基础经济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复习;实际问题思考是根据技能培训的要求设计相关实训项目,让学生自主完成;知识拓展主要利用热点经济问题进行知识扩展;课堂总结是总结本次课程教学要点和环节中难点,进一步复习总结知识和技能要点。

六、课程考核

考核方式为考试,采用开卷的方式进行。结合学生的情况,本学期,将提高了平时分数的比例,提高到40%,其中20%作为中期测试的成绩比例,剩余60%是期末考试。这样以来,能促使学生重视平时学习和训练,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