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马哲真题

石大马哲真题
石大马哲真题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A卷

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1页第1页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实践:

社会存在:

条件;

规律:

度:

辩证的否定;

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简述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简述生产方式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简述劳动实践对认识发生的作用。

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运用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的原理,阐述如何正确看待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以及“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理论,阐述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A卷

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1页第1页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物质:

社会有机体:

联系;

质:

文化:

人民群众;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涵以及包括的两个方面。

如何理解意识的本质。

简述实践的两个动态过程及其内涵。

简述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

简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矛盾的属性及其辩证关系。

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运用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简述对待马克思主义以及其他科学理论的正确态度。

运用唯物史观的社会结构理论,简述和谐社会的“全面的、协调的、持续发展的”具体内涵。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0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A卷

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1页第1页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唯心先验论:

社会意识形态:

异化;

主观世界:

辩证思维:

认识: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由。

3、辩证决定论的内容。

4、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实质。

5、怎样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6、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利用矛盾的学说说明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A卷

考试科目:西方哲学简史总1页第1页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苏格拉底方法:

泰勒斯:

唯名论与实在论:

莱布尼茨的“单子论”

绝对命令:

谢林的“同一哲学”

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简要说明古希腊早期自然哲学的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并概括其总体特征。

简述霍布斯的社会契约学说及其意义。

简要概括近代唯理论哲学的共同特征及其在哲学史上的贡献。

简述黑格尔辩证法、历史和认识论三者统一的思想。

简述斯宾诺莎的自由观。

亚历士多德如何批判柏拉图的“理念论”。

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怎样理解康德哲学所发动的“哥白尼革命”,“人为自然立法”这一革命性成果的哲学意义何在。

试论黑格尔“真理是全体”的思想,并阐述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A卷

考试科目:西方哲学简史总1页第1页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德性就是知识:

中道:

白板说:

“四假相”说:

善良意志:

实体就是主体:

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简述柏拉图的“分有”说。

简述亚里士多德对理念论的批判。

简述芝诺的世界城邦论。

简述罗吉尔·培根对实验科学优越性的说明。

简述休谟的《人性论》

简述德国古典哲学的一般特征。

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试述康德的先验感性论。

试论黑格尔哲学体系的特点。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0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A卷

考试科目:西方哲学简史总1页第1页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罗各斯:

人是万物的尺度:

流溢说:

文艺复兴:

我思故我在:

物自体: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毕达哥拉斯派的“数本原”观点主要有哪些。

2、亚里士多德是如何论述“潜在的现实化”。

3、唯名论和实在论的争论焦点是什么?

4、卢梭的良心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5、“批判哲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6、费希特知识学有哪些基本特点?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试述休谟论因果关系。

2、试述黑格尔的否定辩证法。

国家公务员考试文史哲知识积累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文史哲知识积累 常识判断是公务员考试行测部分五大版块之一,主要考查考生对经济、法律、文学、地理、生活常识等方面知识的运用。常识判断的题是大部分考生比较头疼的一类题目,这类题目的特点是涵盖的知识面非常广泛,没办法一一涉猎的到,于是在整个考试题当中也被考生门列为头号敌人,根据近几年的考题情况,总结出了比较热门几类常识题,供大家积累、复习。 一、文学常识: 【知识点积累】 《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首的楚国人在本国民歌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新的诗体。 (2)《楚辞》是汉人刘向将楚国屈原、宋玉以及汉代的东方朔、淮南小山和他自己的诗歌编成的一个集子。它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有诗歌17篇,其中屈原的作品占绝大多数。《论语》:儒家经典。孔子弟子编纂。反映孔子思想(礼治),20篇。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儒家创始人。 《韩非子》:法家重要著作。韩非著,反映韩非思想(法治),55篇。韩非,韩国人,先秦法家集大成者。 《孙子》:即《孙子兵法》,孙子著。我国第一部军事理论著作,13篇。孙子,名武,字长卿,齐国人,我国古代军事家。 【真题】下列作品与评价对应不正确的是: A《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B 《石头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C 《儒林外传》--一部儒林,滔滔天下,谁是知音。 D 《聊斋志异》--使神魔皆有情,精魅亦通世故。 答案:D 中公解析:考查文学常识。“使神魔皆有情,精魅亦通世故。”是对《西游记》的评价。 【演练】《阿房宫赋》的作者是: A 杜甫 B 杜牧 C 刘禹锡 D 辛弃疾 答案:B 中公解析:《阿房宫赋》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创作的一篇散文,遣词用字无比华美,思想深刻见骨,是脍炙人口的经典古文之一 二、历史常识: 【知识点积累】 1、鸦片战争

复旦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经验

2015年复旦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经验写这个东西算是为对自己轰轰烈烈,对他人平平淡淡的考研做一个总结。感谢那些曾经帮助和鼓励我的亲人朋友同学和陌生人。希望我这一辈子遇到的人都可以安好。 一、自己正式复习前的各方面情况介绍 本人就读于武汉一985学校的政治学专业。下面介绍一下我正式复习前自己各科的基本情况。介绍这个是希望大家可以根据我当时的情况对比自己,从而复习定一个合理的计划。 【政治学】我在考研前被政治学熏了快三年,知道基本的理论和常识。但是应付复旦的专业课还是不够用,当时的真题有许多名词解释完全没有见到过。老版政治学概论曾经看过两遍。 【行政学】行政学的东西大概了解。看过丁煌老师的行政学说史两三遍,黎民老师的公共管理学两遍,公共经济学和经济学的东西大概了解,学过管理学。 【公共政治】由于高中一直学的文科,所以底子还行。 【公共英语】我英语基础还行。大二过了六级之后一直没有放下过,在正式开始复习前已经将09年之前的真题做过一遍并将新东方单词背了一小半。 二、关于选择复旦行政管理的原因 在武汉呆了四年,我希望出去逛逛。北京和上海是自己当时唯一可以选择的地方。但是北京一直在郁闷我,所以就只好上海了。上海

那边只有交大和复旦可选。复旦文科名气大一些,但是招的人太少;交大文科稍弱,但是招的人相对比较多。我开始想考交大,结果发现交大的复习资料和真题找不到。很郁闷,所以就选了复旦。其实当时还在想如果复习状态不好,就考武大吧。谁知道最后无法回头,就只好一条道走到黑了。 我本科读的政治学,不讨厌也不喜欢。考研选择行政管理是出于就业形势和考试难易两个原因。政治学要考思想史,而思想史确实把我搞怕了,所以不敢考政治学。而考行政管理我就有了政治学原理这一门课的优势。再者,行管就业相对好一点。 三、两门公共课的复习 英语篇 我的英语76分。还算比较满意,毕竟我考试时候状态很差劲,从进考场就开始犯困,一直困到出考场,而且基本是两个小时做完的。犯困估计是因为考场空气太差,而且中午午觉没有睡好。我一直都有午休的,但是考场在一个中学,中午就在附近华师同学那儿睡午觉,没有睡好。这个希望后来者一定要有防备。最后考试分数还比较理想,说明平时的功夫是收获结果了。下面就说一下我的复习方法。最后会附上一个上届学长的英语学习方法。 【用过的所有复习资料】新东方词汇一本、新东方十年真题、张剑曾鸣的真题解析、胡敏阅读200篇、张锦芯阅读200篇,星火阅读阅读、张剑曾鸣的模拟上下两本、文都最后几套题以及徐绽的几套模拟题。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各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对把正确答案选出,并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每小题1分,共40分) 1.社会经济基础是指 A.一定社会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B.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条件 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D.特定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2.作为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阶级斗争是 A人们随意制造的"阶级斗争" B.一切形式的阶级斗争C.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阶级斗争 D.只是指经济领域的阶级斗争 3.社会上层建筑体系的核心是 A.哲学观点 B.道德规范 C.国家政权 D.艺术形式 4.原因是指 A.在某一现象出现之前的现象 B.被某一现象所引起的现象 C.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象D.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 5.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观点,这是因为 A.实践中的认识都属于真理性的认识 B.来源于实践的认

识都是真理 C.实践就是真理D.人们的认识过程就是一个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去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过程 6.区分社会的根据主要是 A社会的阶级关系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产品分配形式D.建立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之上的经济基础 7.否认运动的绝对性,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 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 D.相对主义 8.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唯物主义 9.一定的社会形态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统一 10.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称之为 A.不可能性 B.现实的可能性 C.抽象的可能性 D.微小的可能性 11.坚持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观点的 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考研马哲原理必背

马哲原理必背 一、唯物论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还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反对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2、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 1、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意识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 2、二者的辩证关系:A、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B、要在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C、实践是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d、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3、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表现出主体的选择性。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无论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反作用于物质,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只能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实现。 二、辩证法 联系 1、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2、任何事物与其他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3、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当代中国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日趋紧密,这就要求我们树立世界眼光,顺应世界潮流,把握世界发展进程中诸方面的相互联系,抓住机遇,努力发展自己。) 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它揭示出,社会和思想领域中的任何事物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辩证法是解决一切矛盾的方法论。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即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矛

深圳大学文史哲通论期末考试试卷--A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正规的法律文书中出现“中华”两字的概念是在下列哪个历史时期:(唐朝) 2.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是:(《尚书》) 3.汉代“乐府民歌”中,被称为古代第一首叙事长诗的作品是:(《孔雀东南飞》)4.唐朝时期,由刘知几编写的中国第一部史学理论与批评著作是:(《史通》)5.实行“八股取士”的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中国夏商时代被称为:“(青铜时代)”,春秋时期进入“(铁器时代)” 2.原始社会时期是一个“(异想天开)”的时代;秦汉时期在精神上追求(大一统)。 3.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度”始于(战国)时期,在地方推行“行省制度”始于(元朝)。 4.元代戏剧《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作品,清代小说《儒林外史》是(吴敬梓)的作品。5.宋明理学的开创者是(周敦颐),集大成者是(朱熹) 三.论述题:(每题40分,任选二题,共80分) 1.请表述周代的礼乐文明对整个华夏文明产生的影响有哪几个方面?谈谈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 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导致“天下一家”整体国家观的树立。(5分) A.周代通过封邦建国,大批同姓子弟分布于全国为侯,形成政权和族权合一,宗统同时也是政统的政治体系。(2分) B.王室与大多数地方首长之间多了一层同宗共祖的血缘关系,周天子既是全国诸侯之君,即最高行政首长,又是宗法体系下的最高家长,“天下一家”便成了名副其实的事 实。(2分) C.真正将万邦纳入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的政治格局。从此,“天下一家”的政治观念深

入人心,民族融合以空前的速度进行,为中华民族锻造了一种经久不衰的凝聚力。 (2分) 第二,使重神转向重人的人文政治意识的得以确立。(5分) A.周公从历史变化中看到神权的不可靠,所以虽保留天命观用作王权的根据,骨子里却已深知人间事主要在人为,政权巩固主要靠“敬德”、“保民”,因而以礼治国,礼的权 威实际已超过天命。(2分) B.这种重人事、疑天命的人文意识,通过整个周代礼文化的高扬,日益深入人心,为此后中国政治文化始终包含着人文意识奠定了基础。(3分) 第三,导致人伦至上的社会道德观念的永驻。(5分) A.周族得天下后化家为国,延伸宗法为国法,家教为国教,以“亲亲”引导“尊尊”,本意当然是为了驯服民众,巩固统治,然而客观上却使农业民族的朴素人伦道德得以肯 定和升华。(3分) B.孝长则要忠君,友弟则需和邦,爱幼则要保民,于是人伦便成了政治的纲常。反过来借助于政权的倡导,原始的人伦道德更加获得全社会的崇尚。(3分) 周公改制,制礼作乐,形成了一种士大夫应用人伦完善自我,实现“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为社会效劳的文化氛围,这种淳厚的世风成了华夏人文精神的重要 特征(4分)。我们要在新时代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以八荣八耻为座右铭, 使传统文化的精华得以发扬光大。(4分) 2.导致战国时期诸子横议(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条件有哪些方面?产生了哪些优秀学者和诸多学派?答1:周代礼乐文明,对整个华夏文明的发展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历史条件: 第一. 政治上: 分封制解体,出现了诸候争霸局面.(3分) A. 原先周天子对土地的全面拥有,至高无上的人主地位和绝对权力,必然导致荒淫 和衰败。(1分) B. 各级贵族在其封疆上的有限特权难以满足日益膨胀的私欲。于是列国之间、列国 和周王室之间加剧争夺土地、人民、财货的斗争。(2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教学目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为全校网络学院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是各类专业本科生、专升本必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通过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教育,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哲学思想,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为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为全校网络学院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是各类专业本科生、专升本必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通过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教育,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哲学思想,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为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 在章的课程概述中。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网络教学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通过观看网络课件、作业和多种形式的辅导完成的。学生在教学指导书的指导下,经过自学教材和参考书,完成规定的作业;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课和学生自学情况,对每章的重点难点通过远程教育集中讲授。并通过互连网及其它方式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每

章布置若干个复习思考题,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学生应在掌握本章基本内容的前提下,着重对思考题有关内容进行复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也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因此在讲授过程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但它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所以,学习时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在提高理论素养的同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师生可以利用电话、书信、计算机网络等渠道进行交流、答疑。 第一章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了解哲学的含义,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其意义,哲学发展的历史线索及基本形态,理解哲学的品格和功能。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

公共基础知识题库:马哲试题及答案解析(三十九)

1、多选题下列有关物质和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 A: 客观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 世界是运动着的世界,一切事物都在运动着、发展着 C: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D: 运动具有相对性 参考答案: AD 本题解释:AD[.解析]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故A项说法错误,应选;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故D项说法错误,应选。 2、单选题对“工业和人的环境是人的一本打开的心理学”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_____。A: 是唯心主义观点,不具有科学性 B: 这一观点将工业和环境理解为主观的 C: 工业和人的环境是人的实践活动和实践的产物,体现着人的爱好、心理和价值 D: 否认了人的实践活动对象的客观性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C【.解析】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实践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工业和人的环境,一方面是客观的,另一方面它又是人的认识和价值观念的体现。正因为工业和人的环境是人的实践活动和实践的产物,体现着人的爱好、心理和价值,所以我们可以把工业和人的环境看作是人的一本打开的心理学。故本题选C。

3、单选题从中国整体发展的角度考虑,中部就是中国的“腰”,只有“腰板”直了,才能走得稳,中国经济才能协调健康发展。要使中部崛起,首先要解放思想,使中部人民从旧思想、旧观念束缚中解放出来,积极参加市场竞争。只有中部“腰板”直了,中国经济才能协调健康发展。这说明_____。 A: 整体统率着部分,整体的性能状态会影响部分的性能状态 B: 部分制约着整体,关键部分的性能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C: 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是可以转化的 D: 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B【.解析】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一方面,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离开部分就不存在整体。另一方面,部分离不开整体,离开整体的部分就失去其原来的意义。整体和部分相互作用。一方面,整体对部分起支配、决定作用,协调各部分向着统一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各个部分也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反作用于整体,部分的变化也会影响整体的变化。本题中“中部发展,,是部分,“中国整体发展”是整体,体现了部分对于整体的重要作用。故本题选B。 4、单选题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世界是按规律燃烧着,照规律熄灭着的一团永恒的活火。赫拉克利特的这一观点属于_____。 A: 客观唯心主义 B: 主观唯心主义 C: 朴素唯物主义

【2017年最新】大学马哲考试试题

推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试题一 1、下列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错误的是____ A、关于世界普遍本质及其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理论学说 B、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C、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绝对真理体系 D、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 2、对哲学理解正确的是____ A、世界观、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对世界的根本态度和观点 D、人生观、价值观 3、唯物主义的历史发展形态不包括_____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庸俗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 4、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主义的有_____ A、我思故我在 B、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 C、水是万物的始基 D、绝对理念是世界的主宰 5、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A、片面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B、否认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C、片面强调物质对意识决定作用 D、片面夸大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作用 6、我国汉代思想家董仲舒说:“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 道亦不变。”这种观念属于 A、唯物论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7、下列对实践的理解错误的是____ A、实践是物质世界分化与统一的现实基础 B、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精神性活动 C、实践是联系主体与客体的中介,是检验认识活动是否为真理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8.鲁迅说: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底,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深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手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了____ A、虚幻的观念在现实中都能找到事物的原型 B、一切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C、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D、虚幻的观念是可以凭空捏造的 9、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这一论断的含义理解错误的是: A、发展是事物的本质 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D、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10、李瑞环讲:“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 食为天””。这说明: A.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 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 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人的本质 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1、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果农 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面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从这个事例中得到的启示表述错误的是( ) 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 B、人类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为自己服务 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可以创造的 D、保持生态系统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12、感性认识不包括____

马哲原理

1有些事,想多了头疼,想通了心疼。意识的能动性……影响生理 2生活要往前看,不要回头看过去。我们如果不知道探索前方,一味地回顾往事,只有悲伤,人也会无精打采、昏沉度日。因为,我们不知今日该如何做,从而会为明日烦恼。所以,人不要活在回忆中,要去做有意义的事情。要学会让自己从自己悲伤中解脱出来,全身心地投入自己喜爱的事情中,排解心中的不快。时间的一维性。意识影响心理。意识……实践……意识、 3有一次,美国总统克林顿和他老婆希拉里去一加油站,加油站一小工是希拉里的初恋。克林顿自我得意的跟老婆吹嘘说:“你要是不嫁给我,你老公可能还是一加油站小工。”希拉里看了眼初恋小工对克林顿答说:“我要是嫁给他,当总统的可能是他,哪里会轮得到你?”矛盾的特殊性。因果联系。现象和本质 3弱者从来不懂得宽容,宽容是强者的特质。矛盾的特殊性。因果联系。现象和本质4. 【人生处处是天堂】你若渴了,水便是天堂;你若累了,床便是天堂;你若失败,成功便是天堂;你若痛苦,快乐便是天堂。人生天堂其实并不遥远,欲望满足了就是天堂,满足不了便是地狱;管好自己欲望,人生处处都是天堂。价值评价是主体性。主观唯心主义5初生的路,跟着父母走;学生的路,跟着老师走;社会的路,跟着名人走;这已成了人们成长的模式。其实,跟着是要学会独立,而不是随从,更不是模仿。让心灵中开出属于自己的花,结出与众不同的果,虽然可能要付出代价,经历风雨,但也会让你自豪,让别人羡慕。——运用相关哲理加以论述内因和外因的作用 6 人的眼睛有5.76亿像素但却终究看不懂人心感性认识的局限 7人生在世,无法预知未来。幸与不幸,总须坚持到最后才能知道。有时候,明明很幸运的人,因为一点儿小事就乐极生悲倒大霉;而有时明明很倒霉的人,只因平静地面对不幸,反而得到幸运之神的眷顾。所以,人生的好坏都取决于心态。你的心态好,坏事变好事;你的心态不好,好事也变成坏事。第一句:实践决定认识;因为一点儿小事就乐极生悲倒大霉——量变可以导致质变;平静地面对不幸——意识的能动性;你的心态好,坏事变好事——主观唯心主义 8 读经典,练翻译:“宗教是受压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是失魂社会的灵魂。宗教是人们的鸦片”(卡尔.马克思)--Religion is the sigh of the oppressed creature, the heart of a heartless world, and the soul of soulless condition. It is the opium of the people.(Karl Marx)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9 【易中天语典】:“人都是逼出来的”。每个人都是有潜能的,死于忧患,生于安乐。所以,当面对压力的时候,不要焦燥,也许这只是生活对你的一点小考验,相信自己,一切都能处理好,逼急了,好汉可以上梁山。时世造英雄,穷者思变,人只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活着就要去旅游外因的作用。物质决定意识。矛盾的转化 10 生活中有很多不经常联系的人却一直在默默的关心着你真的很感动现象和本质 11忍人所不能忍,方能成人之所不能成。天称其高,以无不覆;地称其广,以无不载;日川称其明者,以无不照;江海称其大者,以无不容。忍的最高境界是以博大的胸怀包容一切。能忍住痛苦,才能分享痛苦带来的成长;能容忍他人的短处,才有机会用到他的长处。不屑于什么,你必将与什么无缘。一,非理性因素。二,意识的能动性……指导实践 12 成长是一种经历,成熟是一种阅历。每个人都能会成长,但不是每个人都会成熟。成熟的人,不为得而狂喜,不为失而痛悲,竭心尽力之后,坦然接受而已;成熟的人,不因功成名就而目中无人,也不因籍籍无名而卑躬屈膝,持一颗平淡的心,不卑不亢地生活。成熟的人,能够担当,懂得感恩,心静气和,淡定从容。一,实践决定认识。经历阅历……实践,成长成熟……认识。二,量变质变规律。成长……量变,成熟……质变 13习近平: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

《文史哲与艺术中的数学》2019章节测试题与答案

《文史哲与艺术中的数学》2019章节测试题与 答案 第1章单元测试 1、“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出自() 答案:恩格斯 2、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万物皆数,这里的数指的是() 答案:有理数 3、大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有过这样的论述“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谜,化工之巧,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体现了数学的什么性质?() 答案:广泛的应用性 4、这一节课我们谈到了数学的()个特点 答案:3 5、在()年联合国宣布将这一年定为世界数学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说纯粹的数学和应用数学是理解世界和发展的一股主要的力

量,这体现的是数学的工具性。 答案:2000 6、数学本身也是一种美,数学当中存在着简洁的美、和谐的美、对称的美,那么就有人讲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学习数学的过程能够使人们掌握判断善与美这样的能力从而又有了()的说法。 答案:数学审美说 7、这节课我们一共介绍了认识数学的()种说法。 答案:13 8、“科学家研究自然是因为爱自然,之所以爱自然是因为自然是美好的。”这是哪位数学家的说法() 答案:庞加莱 第2章单元测试 1、文学与数学分别来源于哪种思维方式() 答案:艺术思维、科学思维 2、文学与数学在思维上具有() 答案:差异性

3、“若···则···式”相当于() 答案:如果···那么··· 4、数学当中的”1111=121,111111=12321”相当于文学作品中的()形式 答案:回文 5、“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相当于数学中的什么形式() 答案:12321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句诗中蕴含着数学中的() 答案:对称 7、《论语子路篇》第十三第三章中有这样一句话”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这个句式中蕴含的句子结构与下面的那句是一致的() 答案:若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它的两个底角相等 第3章单元测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书报告 学生:庞小龙 专业方向:景观建筑设计 年级:2012级3班 学号: 20125083 任课教师:张强 2014年10月19日

马克思主义与构建和谐社会主义 摘要: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我国古代的圣人先贤们提出了许多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而真正第次把“和谐社会”提到理论高度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列宁则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付诸实践,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从不同的方面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和谐思想,对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和谐思想;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引言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概论这门课的学习,让我了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近现代社会中的发展中起到的巨大作用,它对世界现有的经济体系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马哲原理和概论让我们学会怎样理性的去面对问题,并通过现象看本质,从中学会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且被老师对待生活的态度所感染,并且对对待生活中的事情的态度有了更近一步的理解,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进行了很多拓展,扩大了我们的视野。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密不可分。我们必须从世界历史和经济全球化的维度,立足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社会生活发生的深刻变化,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历史演变,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结构,建构面向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这既是时代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提出的历史任务,也是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对进一步坚持、深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期待。

马哲考试试题

2015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B )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 2.哲学所研究的一般规律,适用于( C ) A、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些领域 B、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 C、客观物质世界的一切领域 D、社会的经济和政治领域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B )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C、科学的世界观 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4.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 D ) 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5.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 A ) A、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 B、一元论唯心主义与二元论唯心主义 C、经验论唯心主义与为理论唯心主义 D、辩证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6.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A )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理在气中,理随事变 C、富贵在天,死生由命 D、理在事先,事随理变 7.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D )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物是感觉的复合 C、意识是万物的本原 D、理在事先 8.“存在就是被感知”是( D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物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9.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对立属于( C ) A、世界发展的动力问题上的对立 B、意识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

C、世界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 D、真理的本性问题上的对立 10.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根结为( D ) A、绝对观念 B、客观实在 C、理念世界 D、“原初”物质 11.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D )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 12.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 B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13.“人为自然立法”的观点属于( B ) A、宿命论 B、主观唯心主义 C、机械唯物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14.判断一种哲学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取决于它( D ) A、是否坚持唯心论 B、是否坚持辩证法 C、是否坚持唯物论 D、是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15.哲学是( C )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C ) 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 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 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 17.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D ) A、世界是物质 B、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 C、世界是发展的 D、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 18、古希腊唯物主义的代表是( D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德谟克利特

马哲原理总结

(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 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 (1)物质观.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它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凡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凡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没有无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主体。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例子:小孩空中走钢丝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具有相对性,是指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和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 第一,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这就是说,事物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处于运动之中。 第二,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的状态。 第三,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例子:自习室占座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顺序性。空间是指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伸张性。时间,空间同运动着的物质是不可分的。 第一,运动着的物质不能离开时间和空间。任何事物,无论其过程怎样短暂,总要经历一定的时间;任何事物,无论其体积怎样微小,总要占据一定的空间。 第二,时间和空间也不能离开运动着的物质。离开了具体事物的抽象空间和抽象时间都是不可思议的,也是毫无意义的。 第三,时间和空间二者之间也是不可分割的,世界上既不存在着只有空间而没有时间的事物,也不存在着只有时间而没有空间的事物。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绝对性是指时间,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它是客观的。时间、空间在客观性上是不变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否认时空的绝对性必然导致唯心主义。 时空的相对性是指时间,空间的具体特性受到物质运动的具体特性的制约,时空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否认时空的相对性是形而上学观点。 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第一,时间的无限性是指整个物质世界发展的总过程是无始无终的,它既没有开端,也没有终结;时间的有限性是指具体事物发展的过程是有始有终的,事物的存 在具有暂时性。 第二,空间的无限性是指整个物质世界的存在范围无边无际;空间的有限性是指具体事物的存在范围是有边际的。 第三,无限的物质世界是由无数有限的具体事物构成的,这就是说,无限存在于有限之中,有限包含着无限。我们要善于通过有限把握无限。 (2)意识观 意识的能动性原理: 第一,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

五个数据库资源简介和访问入口

五个数据库资源简介和访 问入口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附件:五个数据库资源简介和访问入口 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是国内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国内8200 多种重要期刊,以学术、技术、政策指导、高等科普及教育类为主,同时收录部分基础教育、大众科普、大众文化和文艺作品类刊物,内容覆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哲学、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全文文献总量 2200 多万篇。,我校订购的是《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医药卫生、文史哲、政治军事与法律、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经济与管理六大专辑的全文期刊文献数据,欢迎大家进入访问。 访问入口:公网地址:(运行NetKeeper) 教育网地址:万方数据在线知识服务平台: 万方数据在线知识服务平台包括学术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中外专利、科技成果、标准、法律法规等资源的在线访问使用。其中期刊、学位和会议论文等资源提供全文下载阅读。期刊论文收录自1998年以来国内出版的各类期刊6千余种,其中核心期刊2500余种,包括中华医学会系列的120种期刊。论文总数量达1千余万篇,每年约增加200万篇,每周两次更新。学位论文收录自1980年以来我国自然科学领域各高等院校、研究生院以及研究所的硕士、博士以及博士后论文共计136万余篇。其中211高校论文收录量占总量的70%以上,论文总量达110余万篇,每年增加约20万篇。会议论文收录了由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提供的,1985年至今世界主要学会和协会主办的会议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历年真题

曲阜师范大学2019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科目代码:2041考试时间:月日(注:特别提醒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直接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无效!)——————————————————————————————— 一.简答题 1.时空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辨证关系。 2.质与量的辨证关系。 3.真理的辩证法及其意义。 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辨证发展的规律。 二.辨析题 1.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是人的类特征。 2.否定之否定规律只有通过量变和质变两种形式才能表现出来。 3.真理是社会组织起来的经验。 4.既然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因而社会运动无主体。 三.论述题 1.“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伟大之处首先在于,黑格尔把人的自我产生看作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作非对象化,看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可见,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你认为,马克思在这段话中表达了什么样的对辩证法本质的认识。 2.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辨证关系的原理说明改革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的道理。

曲阜师范大学2018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科目代码:2041考试时间:月日(注:特别提醒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直接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无效!)——————————————————————————————— 一.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2.运动和物质的辨证关系。 3.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的辨证关系。 4.实践和认识的辨证关系。 二.辨析题 1.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象化活动的关系。 2.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 3.一切物质都具有同感觉相类似的反映特性,这是唯灵论的观点。 4.改革是一样深刻的社会革命。 三.论述题 1.用真理的辩证法说明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2.试述客观规律性和人的自觉活动的关系。

马哲原理整理的一些简答题

马哲原理整理的一些简答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2.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点。 3.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自然科学前提和直接理论来源) 4.简述现代科技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 5.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6.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及其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7.简述物质与运动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8.简述运动及其与物质的关系,并指出在物质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 9.简述意识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简述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10. 用物质和意识辨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意义。 11.用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说明一切从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出发的重要意义。

12.运用整体和部分关系的原理,说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如何处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 13.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正确对待我国的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 14.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两手抓”的重要意义。 15.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意义。 16.试述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并说明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简述量和质变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17.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8.简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9.试述真理的客观性以及真理和谬误的关系,并说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20.试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并运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持的正确态度。 21.试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含义及二者辩证关系的原理,并说明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 22.运用理论和实践关系的原理,说明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意义。

文史哲考试总题库

文史哲考试总题库 1.正规的法律文书中出现“中华”两字的概念是在下列哪个历史时期: A 西周 B唐朝 C 明朝 D 清朝 2.西周时期出现的社会人文精神新观念是: A 敬天事鬼 B 尊天崇帝 C 崇帝尚鬼 D 敬德保民 3.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是: A 《论语》 B 《尚书》 C 《春秋》 D 《易经》 4.春秋战国时期,先秦诸子中主张“制天命而用之”的学者是: A 荀况 B 庄周 C孟轲 D 墨翟 5.汉代“乐府民歌”中,被称为古代第一首叙事长诗的作品是: A 《十五从军行》 B 《战城南》 C 《孔雀东南飞》 D 《白头吟》 6.被近代学者王国维称为“思想创造的能动时期”是指: A 先秦时期 B两汉时期 C 魏晋南北朝时期 D 隋唐时期 7.唐朝时期,由刘知几编写的中国第一部史学理论与批评著作是: A 《通典》 B 《唐会要》 C 《史通》 D 《资治通鉴》 8.唐朝大诗人李白生活于哪个皇帝统治时期: A 唐太祖李渊 B 唐太宗李世民 C 武则天时期 D 唐玄宗李隆基 9.实行“八股取士”的是明朝开国皇帝: A 赵匡胤 B 赵光义 C 忽必烈 D 朱元璋 10.清代吴敬梓创作的著名小说作品是: A 《西厢记》 B 《儒林外史》 C 《西游记》 D 《水浒传》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中国夏商时代被称为:“______”,春秋时期进入“______” 2.中国汉字_____被称为“六书”上古时期,有“_____”传说。 3.原始社会时期是一个“______”的时代;秦汉时期在精神上追求__ ___。 4.“_____”是周代推行礼乐教化的个重要环节。“_____”是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一个重要措施。 5.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度”始于___时期,在地方推行“行省制度”始于_ ___。 6.______时期是文学和哲学的自觉时代。也是一个民族____时期。 7.元代戏剧《窦娥冤》是____的作品,清代小说《儒林外史》是____ 作品。 8.中国历史上的北魏政权是____族建立,金朝和清朝是____族建立的 政权。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六)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每小题 1 分,共 40 分) 1. 哲学基本问题是(B)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2."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 ,这是一种( B )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3.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A)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 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上的根本变革,这表明(C) A、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为" 科学之科学" B、马克思主义哲学穷尽了一切真理 C、马克思哲学是哲学思想继续向前推进的新起点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 5. 在哲学上,二元论的根本错误在于(A) A、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C、否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D、否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 6. 科学证明,人脑是(C) A、思维的源泉 B、思维的产物 C、思维的器官 D、思维的对象 7. 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D) A、否认物质是运动的 B、否认运动是绝对的 C、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8.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是(B)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9."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就能办得到。"这种说法从哲学上看是(A) A.坚持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B.坚持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C.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表现 D.坚持形而上学的表现 10.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在哲学上是犯了(C) 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经验论的错误 C.形而上学否定观的错误 D.激变论的错误 11."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一种(D) A、不可知论的观点 B、相对主义的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12.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B) A、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 B、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 C、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成 D、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 13.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B) A.唯物主义 B.辩证法 C.可知论 D.认识论 14."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这是一种(B)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15.下列现象属于因果联系的是(C) A、昼夜交替 B、寒来暑往 C、磨擦生热 D、电闪雷鸣 16.人们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句话体现的最主要的辩证法原理是(C) A、世界永恒发展的原理 B、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