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溯源,寻求识字辨词之道

追根溯源,寻求识字辨词之道

追根溯源,寻求识字辨词之道

发表时间:2012-09-07T14:16:02.13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2年10月总第114期供稿作者:李晓云[导读] 在教指事字时,教师可用多媒体出示与指事字相近的象形字的图画,再在上面加上简单的笔画,并引导学生对其所指进行观察,进而会其意。

李晓云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火星小学410016 摘要:汉字是表意性语素文字。“因义赋形,以形表意”的汉字基本造字原则决定了汉字释语辨词最根本的途径是:追根溯源,从汉字最基本的造字方法入手,对汉字、词语意思进行辨析与阐述。本文试探析造字法在汉字识字教学中的运用。关键词:造字法识字教学揠苗助长

一、象形法与汉字识字教学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用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这就是象形文字。从本质上说,象形文字就是图画文字,把某种事物形象地展现出来。如:

因而用“”表示太阳,用“”来表示人,用“”来表示牛。

根据象形字的这一特征,在教学形声字的时候,可采用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现代汉字绘制成形象生动的图画,从古文字中找到其相应的象形字,再利用动画技术将其演变成楷书汉字。如在教“见”字时,依次出现“拜见”原图、抽象图、“见”字的演变历程。这样,增加了汉字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学生既能形象、具体地感受这些字的由来,提高了汉字的识字效率,又让学生了解了汉字的起源、性质与结构

等知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指事字法与汉字识字教学 “指事”,是在已有的象形字上加一简单的笔划而构成一个新字,其实就是指哪里意思就在哪里。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这就是说,初看起来可以认识,再细观察就能了解其意。如夕,其字为月中少一点,表示月无光,引申指夜晚;本,木之下作一横,表示这是木的根,所以本的本义就是根,常称为根本;末,木字之上作一横,表示这是树梢,所以末的本义

是指树梢。

在教指事字时,教师可用多媒体出示与指事字相近的象形字的图画,再在上面加上简单的笔画,并引导学生对其所指进行观察,进而会其意。如在教“上”时,教师可以先出示一长横,再在一长横之上作一短横,并指着上面的一短横告诉学生,“短横”表示位置在高处,所以

是“上”,并出示图帮助学生理解。

这样一来,抽象的汉字变得形象、具体、可联想了,既增加了汉字教学的趣味性,又提高了汉字的识字效率。

三、形声法与汉字识字教学

中国汉字的神奇不仅在于能让人“望文生音”,更在于能让学生“望文生义”。这就是汉字中的形声字。形声字是由主义和标声的两个部分相辅相成而构成新造的字。根据形声字的这一造字规律,在很多时候,我们便可以让学生根据偏旁猜字的字义的方式来理解词语。

如在《揠苗助长》一文中,教学“揠”字时,我采用“望字生义”的方式,让学生猜测这个字的意思,联系后面的“苗助长”,学生很快就能猜出“揠”就是拔的意思。“拔”字部首提手旁,那个人用自己的手把禾苗拔高。“揠”就是“拔”的意思,“助”就是用力去帮助。“揠苗助长”就是用手把禾苗往高里拔,帮助禾苗长高。

四、会意法与汉字识字教学

会意造字法是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物形体会合起来,从它们的联系或配合上表示出一种新的、通常是抽象的意义。

如在《揠苗助长》一文中,教学“焦急”一词时,我便采用了会意字教学模式。同学们你们看,“焦急”的“焦”字,它的部首是什么?这个部首与什么有关?生回答:“焦”字的部首是“四点底”,与火有关。我说:“嗯,大家再看‘焦’字的上半部分,读‘zhi’,是一种短尾巴的小鸟,你们说,鸟在火上,会急吗?”生:鸟在火上,当然很急很急了。

五、小结

追根溯源,回到原点,从汉字造字法本身出发,理解学习汉字,领略古人造字的意蕴,探求词语中的意与义,这样,字词的理解与辨识才会更接近文本。

参考文献

1.涂涛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字源识字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04,8期。

2.李天佑多媒体技术辅助识字教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