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诗两首补充习题

4、古诗两首补充习题

4、古诗两首

一、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 A. chuán A. jì

2. A. tì

3. A. zǐ

4. A. hǎo A. huán

5. A. kōnɡ

二、先解释带点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1.妻子和孩子随意

2.本来只是

3.大晴天,指美好的时光明丽的春天、春光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宋陆游没有看见祖国统一而悲伤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 忽传初闻却看漫卷朝廷军队收复蓟北

3.诗人的爱国之心

四、想象杜甫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后欣喜若狂的情景,用几句话写下来。

(1)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杜甫正在看书,他激动得把书一下子扔到了空中,情不自禁地大叫“胜利喽”,并一把揽过妻子和儿子,和他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但他们的眼里却是闪闪的泪花……(2)那是一个明媚的早晨,枝头的小鸟已经开始了欢乐地歌唱,杜甫抑制不了心中的快乐,坐在大树底下边饮酒边放声大唱,高兴得像发了狂一般在院子里又蹦又跳。

五、根据《示儿》所表现的内容,想象陆游临终前与儿子交谈的情景,写一段对话。

陆游:儿子啊,爹死前没有见到祖国统一,真是遗憾!

儿子:爹,我会帮你实现的!

陆游:你以后一定要报效祖国!

儿子:嗯,爹我答应你!

4古诗两首

教学 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重点字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会背诵。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3.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重点 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诗句的情感。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1 古 诗 两 首 江 南 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2 [①这句诗写出了春天怎样的风光?] 水村山郭酒旗风。[②你能将这句诗展现的画面描绘出来吗?]3 诗意: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南朝四百八十寺,4 [③南朝统治者真的建造了那么多的寺庙吗?] 多少楼台烟雨中。[④这句诗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5 诗意:南朝统治者笃信佛教,建有许许多多座寺庙,如今有多少佛寺楼台都已经隐没在这蒙蒙的雨雾之中。 赏析:一、二句描写的是眼前景色,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与水的映衬,有动与静的映衬,有声与色的映衬,写得酣畅淋漓,描绘出风景依稀、江山依旧的景观。三、四句是作者回想古事,借古时统治者广修佛寺的事讽刺当前的现象,在艺术上是交融渗透,浑然一体的。 6 春 日 偶 成 [北宋] 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①这句诗写到了哪些景物?] 1 知识点详解 ? 2 ①春天,千里江南莺歌燕舞,到处是绿草红花,到处都是绮丽的风光。 3 ②河边村庄,山边城郭,酒旗随风飘动,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的画面。 4 ③“四百八十寺”是概数,强调数量之多。 5 ④“南朝”二字给江南的春天这幅画面增添了悠远的历史色彩。金碧辉煌、殿宇重重的寺庙,本来就 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们掩映在迷蒙的烟雨之中,更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 6 ①淡淡的白云,轻轻的春风,还有将近正午时暖融融的日光。

4古诗两首

4.古诗两首 《咏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采用朗读感悟法,情景教学法。 预习作业:朗读古诗;查字典或资料先了解古诗大意。 教具准备:课文课件、图片、生字卡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作业,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一样特殊的作业给你们,你们完成了吗? (学生出示收集的春天的树叶) 2.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完成这样的作业吗?因为,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板书:3 咏柳) 3.全班齐读课题。 4.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学生答:咏鹅) 5.咏鹅就是赞美鹅的意思。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 6.(出示课文中的图)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诗人正看着柳树,赞美柳树) 7.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板书:贺知章)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l.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五个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3)全班读。 4.重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5.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7.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l)(放远看柳树的图片或录像) (2)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课件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 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点。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l)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指导读出节奏、重音) (4)读到第三句的时候,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5)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3.全班齐读。 4.能背的站起来背。 四、指导说句,写句 1.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柳树吗?大家下去和小伙伴们互相说说柳树的样子。 2.指名说。 3.和同桌说。 4.把你说的写下来,只要求两三句即可。 五、布置作业 1.回家修改自己写的句子。誊写工整。2.背熟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 1.开火车背。 2.指名有感情的背。 3.全班背。 二、讲评

4古诗两首

4古诗两首(新授) 一、主要内容 本课中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读了之后,我们会被诗中所描绘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慨,间接表达了对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秋色图。内容形象生动,色彩明丽,尤其“霜叶红于二月花”给了使我们以美的享受。两首诗都配有插图,便于对诗意的理解。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练写生字。难点:了解诗意,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二、课标要求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外的古诗。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虽小但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两首诗有不少学生早已会吟诵。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经验,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其他古诗,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学生的积累。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会认刘、菊、残、君、橙、橘6个生字,会写首、枝、记、刘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赠刘景文》,并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外的古诗。

二、学习方式 自学、同桌交流 三、评价方式 练习检测(第三环节第三小节) 小组展示,欣赏评价(第四环节)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流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1、出示苏轼画像或写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月饼盒等物品,让学生直观认识苏轼及其经典诗句。(教师可因地制宜地利用教具。) 2、简介苏轼:我国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文俱出色。 3、解诗题:一天,苏轼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老先生与他很谈得来。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兴之所至,写了一首诗赠送刘景文,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板书诗题。齐读诗题,提醒读准后鼻音。 二、释字词,明大意 1、初读。自由读这首古诗,画出生字。 2、指名读生词:刘景文、擎雨盖、傲霜枝、君须记、菊残、橙黄、橘绿。(词语可课前板书,也可做成卡片。) 3、再读。自由读诗句,读准字音。 指名读、同桌互读、分组读、齐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4、教师范读,读时要求学生在该停顿的地方用斜线做上标记。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4《古诗两首》

4《古诗两首》 4.借助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农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的美好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受诗篇的语言美和情景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歌,能背给大家听吗? 2.指名背。 3.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是哪两首呢?自读课题。我们首先学习《村居》。 二、初读全诗,读准读通: 1.释题:在乡村居住。作者:高鼎,清朝人,善于描写自然景物。 2.听录音读。 3.自读,要求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读后检查:

(1)出示生字,读准音,记住形。(2)指导书写,描红,临写。(3)指名朗读,正音。 (4)跟录音读。 三、细读全诗,解词释句,弄懂诗意:1诗歌主要写了哪个季节的什么景色?2小组讨论,弄懂相关词语的意思。

3交流,你理解了哪些词语? 草长莺飞:野草旺盛生长,黄莺自由飞翔。拂:飘拂、拂拭、掠过。 堤:堤岸。 醉春烟:陶醉在迷人的春光之中。 纸鸢:纸做的风筝。 4诗句的意思知道吗?同桌互说后集体交流。

(早春二月,地面草儿旺盛生长,空中莺儿自由飞翔,堤边杨柳飘拂摇曳,仿佛也陶醉在迷人的春光之中。孩子们放学回来天色还早,赶忙趁着东风放起了风筝,那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5带着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再朗读全诗,读出感情。自渎指名读纠正指名读齐读跟录音读 四、赏读全诗,进入意境,熟读成诵: 1看图读一读这首诗,边读边想,在头脑中再现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作者写出了我们儿童生活的乐趣,你喜欢这首诗吗?练习背诵。 3你是否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时你是怎么做的,心情如何?

4古诗两首

《咏柳》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学生答:咏鹅) 咏鹅就是赞美鹅的意思。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赞美柳树) 2、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诗歌《咏柳》 3、全班齐读课题。 4、(出示课文中的图)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诗人正看着柳树,赞美柳树) 5、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板书:贺知章)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本课的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读好“咏、柳、妆、丝、绦”五个字。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5、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7、划出诗歌的节奏,全班齐读。 三、指导书写

1、给柳、丝两个生字分别组词、谈论字体结构、偏旁部首。 2、给生字找形近字,并区分组词。 3、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书写。 四、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那下面我们来理解以下重点词语的意思 碧玉:翠绿色的玉石 丝条:用丝织成的带子 万条:无数条。 裁:用剪刀剪。 妆:打扮 2、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2)看柳树的图 (3)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4)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诗意: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出示该句)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从树上垂下来无数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四年级语文古诗两首(绝句早发白帝城)

古诗两首(绝句早发白帝城) 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8个生字。 2.朗读、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 学习 古诗的兴趣。 4. 学习 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学习 目标: 学习

《绝句》这首诗。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引导同学们背诵以前学过的古诗,由此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再来 学习 两首诗:9 古诗两首 (二)自学《绝句》 1.读题、解题,作者简介。 《绝句》是古代诗词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的叫“五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绝”这首诗是唐朝另一个著名诗人杜甫写的,当时唐朝开始衰败,又发生叛乱,诗人历尽艰辛才辗转到四川,在四川成都郊外建造了一间草堂,诗中描写的就是草堂前明媚秀丽的景色。 2.教师范读。 强调多音字:行(háng)泊(bó) 3.自学字词,理解词语,教师检查,学生质疑。 黄鹂:一种小鸟,也叫黄莺,叫声很好听。 白鹭(lù):一种水鸟,羽毛白色,腿细长,吃小鱼,小虾。 东吴(wú):古时候的东吴,就是今天江浙一带。

鸣:这里指鸟叫。 翠柳:绿色的柳树。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含(hán):包含。 西岭:成都西面的岷山。 千秋雪:“千秋”就是千年,这时是虚指。“千秋雪”指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万里:指非常遥远,不是实指。 4.检查自学诗意情况,想像画面。 (1)指名读诗句。 (2)练说每句诗意。 (新绿的柳枝上一对黄鹏在欢唱,蔚蓝的天空上,有一行白鹭从溪上飞起,向远处天空飞去。远处,西岭上覆盖着终年不化的积雪。这样的景色就像嵌在窗户里一样。门外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 (观看彩图,诵读全诗,想像画面。) (整首诗描绘了草堂附近明媚秀丽的景色。) 5.反复诵读,体会感情。 (1)指导朗读。 我们要以欢快的语调,来读这首诗,读诗时还要注意抑扬顿挫和轻重快慢。 (2)教师范读。

4古诗两首

4 古诗两首 一、教材简说 雨后的早晨,从香甜的睡梦中醒来,推开窗户,扑进的不仅仅是清新的空气,更有那清脆的鸟鸣,淡淡的花香,浓浓的春意。那飘落的花瓣,令人惋惜;那被春雨浸润着的芳草绿叶,令人振奋。那湿润的落花,那鲜嫩的绿叶,似乎把昨夜的春风和春雨又送到了窗前。 《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不写繁花似锦,不写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 高鼎的《村居》,则是另一番景象,另一种情调。花草繁盛,千里莺啼,春风杨柳,令人陶醉。儿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着风筝,放飞着快乐,放飞着希望。良辰美景配上快乐生活,多么富有情趣;大好春光配上风华少年,意境多么悠远。 二、学习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生字的呈现。 (1)揭示课题识字。“古诗两首”中,“古、诗、首”是生字,第二首古诗《村居》中的“村、居”也是生字。所以在揭示和理解课题过程中即可指导认读五个生字。可先对“古诗”作简单解释,再结合“几首歌曲”、“几首儿歌”等对“首”作简单理解,最后出示两首古诗的题目。 (2)自读古诗,自学生字。自己借助拼音读古诗,认读诗中的生字。 (3)出示生字条中的生字,引导认识。 2.生字的识记。 (1)注意读准“诗、首、处”和“村、醉、散”的声母。 (2)引导学生根据新旧字的联系,采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改一改”等方法识记生字。如: 自—首舍—古读—诗对—树—村睡—眠 闪—问—间—闻屋—居醒—醉亲—童外—处 3.识字的巩固。 (1)利用课件或生字卡片巩固认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两首》教案

设计意图: 本课中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读了之后,我们会被诗中所描绘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慨,间接表达了对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秋色图。内容形象生动,色彩明丽,尤其“霜叶红于二月花”给了使我们以美的享受。两首诗都配有插图,便于对诗意的理解。 二年级的学生虽小但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两首诗有不少学生早已会吟诵。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经验,创设特定的情境,启发想象,感受意境;反复朗读,引导背诵;美读品味,体会诗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其他古诗,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学生的积累。 预设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朗读、背诵,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学难点:“擎雨盖、傲霜枝、坐”的意思。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请看图。[出示两幅插图]你们猜猜看这两幅图画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为什么?秋天到,大地还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写秋天的古诗。板书:古诗两首。指导书写“首”。 宋朝的苏轼和唐朝的杜牧用独特的语言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我们先来看看苏轼的《赠刘景文》[ 出示诗句]。 二、初读古诗 1、简介作者,解释题意 苏轼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赠刘景文》这首诗是诗人赠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诗。教学“刘”,指导书写。 2、通古诗。 (1)自由读古诗。 (2)小老师带读生字。[ 出示生字] (3)再读诗句。(个别读——齐读)[ 出示诗句] 3、初步理解诗意。 (1)、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诗句,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质疑。 (3)、师生共同释疑。出示课件,帮助理解擎雨盖、傲霜枝。 你见过霜吗?冰箱里白色的东西就是霜。北方秋天气温很低,地面上或草叶上全凝结一层薄薄的白色冰晶,就是霜。 4、再次放声朗读全诗。 三、朗读激情 1、边读边想象:你都看到了什么?哪一句诗告诉你的。 2、诗人认为最美的的是什么呢? 出示“橙黄橘绿”的课件。秋天还有什么美丽的景色呢?拓展说话,欣赏课件。

4古诗两首

1古诗两首 咏①(yǒnɡ)柳② [唐]贺知章 第一句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装2饰成的。 第二句写柳枝,说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 第三句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 3 1 ? 1 ①咏:用诗词等来叙述。 ②柳:柳树。此诗描写的是垂柳。 ③碧玉:碧绿色的玉。 ④妆:装饰;打扮。 2 ⑤一树:满树。 ⑥绦(tāo ):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条条像丝带般的柳条。 ⑦裁:裁剪。 3 ⑧二月:农历二月,正是初春时节。 ⑨似:好像;如同。

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小池 [宋]杨万里 诗的前两句是静态描写,诗人观察细致,用简洁的笔墨,为我们描绘出一幅色彩明丽、情调柔和的画面。 诗的后两句是动态描写,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了解字义,记忆字形,规范书写。 3.能正确朗读古诗,借助插图感悟诗意。 生字卡片,配乐朗诵光盘。 一初读古诗,画出生字读一读 二小组学习:共学互帮读准字音,分析字形 三全班交流学习 1.认读生字、新词。 2.分析字形。 学生甲:借助部首可以记忆“惜、柳、泉”。“惜”是爱惜、珍惜,与心理活动有关,所以部首是“忄”。“柳树”是树木,所以部首是“木”。“泉眼”里流出的是泉水,所以“泉”字里有“水”。 学生乙:“丝”是上下结构,它是由两个“纟”合起来变形而成的。上面并列两个“”,再把下面的“”变成一条长“一”。 学生丙:“照”也是上下结构,左上角一个“日”,右上角由“刀”和“口”组成,下边是“灬”。 老师:“照”可以编故事记忆,“日”本侵略者拿着“刀”,杀害了无数“口”中国人,留了许许多多的鲜血“灬”。

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课文

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课文《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三个生字,会写四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教学难点:体会有人生哲理的诗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题西林壁》。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 的景象也不一样。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 与他人交流。 4.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 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 习能力。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 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古诗语言精炼,蕴义深刻,是悠久中华之瑰宝。那今天我们就从展示你们所会的古诗开始,一起走进这美妙 的古诗世界。谁愿意把自己会的古诗与大家一起分享? 出示(课件1:望庐山瀑布)同学们会的古诗可真多呀!看到这幅画,你想到了哪首古诗? 是啊,许多诗人都被庐山的美景所感动,留下了千古名句。今天我们也一起去爬庐山好不好?好大家做好准备,我们出发了。(课件2:风光片)师配乐导语:随着优美的音乐,我们来到了庐山,这里山高水长,云雾迷蒙,这里古木参天,鸟语花香,这里流泉飞瀑如梦似幻,我们沿着山道拾级而上,来到了西林寺,走进寺内,映入眼帘的是墙上的一首诗。现 在哪位细心的同学知道了这首诗的名字? (课件3:课题)跟老师一起朗读课题。 1、请结合课文注释,理解题目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2、介绍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 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 苏辙被合称为“三苏”。本文是苏轼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

古诗两首4

4、古诗两首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3、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评析】 借助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视觉,听觉感受,形象感知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从而让学生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中。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自主读和互动听读相结合,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读课文,做到不漏,不添,读得准确学生通过开火车,抢读的形式巩固了生字。抢读时,不仅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声音响亮,活跃了课堂气氛,由此可知是一种收效好,深受学生欢迎的认字形式。 读读背背,重在培养语感。低年级的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主,因此在指导朗读时,采用带表情范读,学生听后直观感悟应该用什么的语气读,然后让学生模仿表情与语气朗读来体会文感,培养语感。 在学生背诵课外学会的古诗时,把课堂上学到的朗读方法运用到其他古诗的朗诵上,进一步巩固了古诗的朗读方法,也使学生感受到朗读古诗与朗读别的文章是不一样的。本节课融视听、认读、朗诵于一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上出现了多次高潮。学生在民主、快乐的气氛中学懂了古诗,增长了技能。教学反思: 《山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认识10个生字,学会写6个生字。 【教学重点】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在读中理解古诗中字词的意思。 【教学准备】

4古诗两首

4.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天的景色的。《赠刘景文》是写秋末的景色,《山行》描绘了一幅深山秋色图,古诗形象生动,色彩鲜明,是一篇千古传诵的佳作。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虽小,但对古诗的了解不少,也许有的学生已经背会了,但是要反复朗读,去感悟古诗的意境。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会背诵。 3.图文结合,想象一下画面。 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乐于在课外背诵, 重难点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会背诵。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乐于在课外背诵,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秋天的景色很美不但同学们喜欢,其实老师也喜欢,古人同样的

喜欢。让我们各种来表达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吧。 2.出示课题:《赠刘景文》。 3.简介作者苏轼和刘景文 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2.共同朗读课文 3.在读中找出难理解的字词。 4.背诵古诗。 5.指导学生朗读古诗。 三、巩固提升 教学《赠刘景文》 1.在读古诗,想象画面。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出示“荷尽已无擎雨盖”。同时出示枯败的画面,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是描绘的初夏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盛夏 到了秋天是菊残犹有傲霜之。 3.傲字是什么意思?是指自高自大吗? 4.指导朗读诗句。 5.一年好景是在什么时候? 秋天瓜果成熟,辛勤劳动的人们享受着丰收的喜悦,这是人们最快乐的收获季节, 6.知道学生朗读,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

四、课外作业 1.辨字组词。 君()群()于()干()刘()纹()斜()叙()须()顺()霜()雪() 2.反义词 无()好()远()斜()停()远()晚()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