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化学保护期末复习试卷教学内容

植物化学保护期末复习试卷教学内容
植物化学保护期末复习试卷教学内容

试卷一

一、名词解释(10×2分)

1、农药:防治危害农作物、林业及其产品、环境卫生的有害生物(害虫、植食螨、病菌、杂草、线虫和鼠类等)和有目的地调节植物及昆虫生长的人工合成化合物、天然活性物质以及为提高这些物质药效的助剂和增效剂等。

2、触杀剂:通过体壁进入体内起毒杀作用的药剂;

3、保护剂:病害将发生时施药,防止病害入侵。

4、毒力:药剂本身对不同生物体直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或药剂对有害生物的内在致死能力。

5、致死中量(LD50):杀死种群50%个体所需的药剂剂量。

6、位差选择性:利用杂草与作物在土壤中或空间中位置的差异而获得选择性。

7、昆虫抗药性:昆虫具有耐受杀死正常种群大多数个体的药量的能力在其种群中发展起来的现象。

8、适度治理策略:限制药剂使用,降低选择压力,减低抗性基因频率阻止延缓抗性发展。

9、生物富集:又称生物浓集,是指生物体从环境中能不断吸收低剂量的农药,并逐渐在其体内积累的能力。

10、植物毒素:植物产生的对有害生物具有毒杀作的次生代谢产物。

二、填空题(20×1分)

1、按我国农药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农药的毒性可分为高毒、中毒、低毒

2、农药制剂的名称一般由三部分组成:有效成分含量;有效成分名称;加工制剂类型。

3、杀鼠剂按作用速度可分为:急性、慢型两类。

4、农药的“三致性”是指:致畸性、致癌性和致突变性。

5、影响除草剂被植物叶面吸收的因素:除草剂结构、植物的形态、叶的老嫩和外界环境条件、助剂等。

6、农药分散体系通过原药经加工制成一定机型、制剂通过喷施手段两种途径实现。

7、农药混用优缺点:增效;扩大防治谱;降低成本;降低毒性和提高对作物的安全性;延缓或克服抗药性。

三、选择题(10×1分)

1、抑制AChE活性的药剂为(A)

A.敌敌畏 B.杀虫双 C.六六六 D.阿维菌素

2、抑制轴状突神经传递的药剂为(C)

A.异丙威 B.吡虫啉 C.氯氰菊酯 D.氯虫双酰胺(康宽)

3、按作用方式分,下列属物理性毒剂的品种为(B)

A.敌百虫 B.矿物油 C.灭幼脲 D.溴甲烷

4、下列属灭生性除草剂的品种为(A)

A.草甘膦 B.敌稗 C.苄磺隆 D.乙草胺

5、抑制呼吸作用的药剂为(B)

A.敌敌畏 B.鱼藤酮 C.六六六 D.阿维菌素

6、常用的熏蒸剂为(C)

A.吡虫啉 B.吡虫清 C.磷化铝 D.乙磷铝

7、灭生性触杀型茎叶处理剂为(D)

A.二氯喹啉酸 B.乙草胺 C.草甘膦 D.百草枯

8、下列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品种为(B)

A.腐霉利 B.乙烯利 C.万利得 D.乙烯菌核利

9、测定杀虫剂的触杀活性首选的方法是(A)

A.点滴法 B.饲喂法 C.浸叶法 D.浸虫法

10、下列因素可影响农药在昆虫表皮的穿透(A)

A.农药的极性 B.农药的施用方式 C.试虫的大小 D.农药的种类

四、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0×1分)

1、一般采用药剂的纯品进行毒力测定。(√)

2、原药一般有效成分含量很不高。(×)

3、HLB值小,亲油性越强;HLB值大,亲水性愈强。(√)

4、乳化剂具有“两亲性”,在两相液体中,一头亲油(农药),一头亲水。(√)

5、一般幼龄植物输导除草剂能力不如老龄植物。(×)

6、土壤含水量小,有利于杂草充分吸收除草剂,药效就越高。(×)

7、盖草能广泛用于大豆、花生、棉花、油菜等阔叶作物田防除禾本科杂草。(√)

8、除草剂混用可提高作物的安全性,降低对后茬作物的影响。(√)

9、除草剂活性初筛不可采用盆栽测试。(×)

10、室内测定的药品应该是制剂。(×)

五、简答题(4×10分)

1、简述药害的典型症状及药害产生的原因?

答:急性症状:斑点、条纹、黄化、失绿、枯萎、落花落叶和落果等。

慢性症状:植株生长缓慢、矮化、畸形、推迟开花、结果、果实变小、品质变差、产量降低等。

药害产生的原因:1)用错药;2)乱用药;3)随意提高使用剂量或浓度;4)在敏感作物上用药;5)在作物生长敏感期用药;6)在气温高或阳光强时喷药。

2、简述害虫抗药性机理(4类)?

抗药性机理:

1 代谢作用增强?

2 靶标部位敏感性降低:1) AChE,2)钠通道,3)GABA受体,4)中肠细胞膜受体。?

3 穿透速率降低?

4 行为抗性:家蝇、蚊飞离药剂喷洒区,未接触足够药量?

3、昆虫神经系统的杀虫剂作用靶标有哪些?举例说明。

答:

抑制AChE活性(有机磷、氨基甲酸酯)?

抑制AChR活性(沙蚕毒素和氯化烟碱类)?

抑制轴状突神经传递(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

干扰GABA传递(阿维菌素、锐特等)?

抑制鱼尼丁受体活性(邻甲酰氨基苯甲酰胺类)?

4、举例辨析题:杀虫剂必须有杀虫毒性,杀菌剂可以无杀菌毒性。

答:具有驱避、拒食活性的杀虫剂并不直接杀死昆虫。

试卷二

一、名词解释(10×2分)

1、农药的毒性:是指农药对高等动物(人畜)的毒害作用的性质和程度。

2、胃毒剂:通过口腔进入体内起毒杀作用的药剂。

3、治疗剂:病害已入侵或处于潜伏期施药,阻止病害发展为害或改变病菌致病过程。

4、毒力指数:在每次毒力测定时,均将一个标准药剂同时进行测定,根据各自的致死中量进行比较,得一值即为相对毒力指数。

5、有效中量(ED50):抑制50%病菌的孢子萌发(昆虫生长)所需的药剂剂量。

6、时差选择性:对作物有较强毒性的除草剂,利用作物与杂草发芽及出苗期早晚的差异而形成的选择性,称为时差选择性。

7、负交互抗性:昆虫某品系对一种杀虫剂产生抗性后,反而对另一种未用过的药剂变得更为敏感的现象。

8、饱和治理策略:高杀死抗性杂合子,并迁入敏感种群,降低抗性速率。

9、最大残留允许量:指供消费食品中可允许的最大限度的农药残留浓度。

10、农药制剂:原药与不同助剂按一定比例经加工配制而成,可供生产上使用的商品称为制剂。

二、填空题(20×1分)

1、药剂对动物的毒性可分为: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

2、影响药效的主要因素:药剂、防治对象、环境条件和用药技术。

3、植物生长调节剂按作用方式不同可分为生长促进剂和生长抑制剂

4、杀虫剂进入昆虫体内的途径有:口器;体壁;气门。

5、除草剂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抑制光合作用、破坏植物的呼吸作用、抑制植物的生物合成和干扰植物激素的平衡、抑制微管与组织发育。

6、杂草抗性产生速率的决定因素:使用程度(即使用年数和使用面积)和抗性风险因子(即杂草对该种除草剂产生抗性的相对易难程度)。

7、影响喷雾质量的因素:药械对药液分散度的影响、药剂的物理化学性能对其沉积量的影响、液剂农药沉积量与生物表面结构的关系、水质对液用药剂性能的影响。

三、选择题(10×1分)

1、抑制AChR活性的药剂为(B)

A.敌敌畏 B.杀虫双 C.六六六 D.阿维菌素

2、抑制鱼尼丁受体活性的药剂为(D)

A.异丙威 B.吡虫啉 C.氟虫腈 D.氯虫双酰胺(康宽)

3、下列属含铜杀菌剂的品种为(D)

A.托布津 B.氯化苦 C.石硫合剂 D.波尔多液

4、按我国农药急性毒性分级标准,高毒农药经口服LD50为(B)

A.<5 mg/kg B.<50 mg/kg C.50~500 mg/kg D.>500 mg/kg

5、属昆虫生长调节作用的药剂为(C)

A.吡虫啉 B.吡虫清 C.哒嗪酮(扑虱灵) D.噻虫嗪

6、具有内吸作用的杀菌剂为(D)

A.敌克松 B.福美双 C.氧氯化铜 D.多菌灵

7、下列不属于杀鼠剂的品种为(C)

A.磷化锌 B.灭鼠优 C.氟铃脲 D.大隆

8、根据毒力曲线可以推出药剂的(B)

A.LD0/LC0 B.LD50/LC50 C.LD100/LC100 D.LD1000/LC1000

9、杀菌剂的作用方式不包括(D)

A.杀菌作用 B.抑菌作用 C.影响植物的代谢 D.影响植物的吸收

10、鼠害的防治方法不包括(A)

A.检疫法 B.物理法 C.生物法 D.化学法

四、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0×1分)

1、药剂对动物LD50越小,毒性越高。(√)

2、提高颗粒药剂表面能不利于药剂的初效作用,而有利于持效作用。(×)

3、在制剂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可降低水表面张力。(√)

4、极性化合物比较容易被根部吸收,而非极性化合物则较难吸收。(√)

5、在同样用量下,有机质含量高的粘性土壤表现出的防效比砂性土壤高。(×)

6、2,4-D(2,4-滴)为选择触杀性激素型除草剂。(×)

7、乙草胺或丁草胺通常与苄嘧磺隆混用防除稻田杂草。(√)

8、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是以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产生的具有农用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开发的农药。(√)

9、杀虫活性初筛不可采用饲料混毒法、叶片浸药饲虫法和微量筛选法。(×)

10、熏蒸试验不必在密闭的条件下进行。(×)

五、简答题(4×10分)

1、简述农药科学使用的基本原则?

答:1)合理使用农药(种类、对象);

2)适当施用农药(剂型、时间、方法、技术);

3)利用农药的选择性(选择毒性、毒力);

4)掌握环境因素对药效的影响(温度、湿度、光等);

5)安全使用(适时、适量、对环境影响小)。

2、简述选择性强的杀菌剂易产生抗药性而传统保护性杀菌剂不易产生抗药性的原因?

选择性强杀菌剂:作用靶点单一,极易受病原物单基因或寡基因突变,降低与受药位点的亲和性而迅速表现抗药性。如某些选择性强的高效内吸性杀菌剂。

传统保护性杀菌剂:作用位点较多,难以同时发生多基因突变,产生既可遗传又可生存的抗药性突变体。长期接触某种保护剂时,有可能发生细胞膜或细胞壁结构或某些生理功能适应性改变,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地减少对药剂的吸收或增加对药剂的排泄、解毒能力,而表现抗药性,但形成较慢,抗药水平较低。

3、从环保角度入手,谈谈农药剂型发展的趋势?

答:向水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方向发展。

4、某高尔夫球场杂草过多,请你为其设计一套可操作的综合控制技术。答:从高尔夫球场的杂草种类、除草剂的选择性等方面进行设计。

试卷三一、填空(每空格1 分,共20 分)

1、杀虫剂进入昆虫体内的途径从口腔进入、从体壁进入、从气门进入。

2、杀菌剂按作用原理分为3 类:保护作用,治疗作用,铲除作用和抗产饱作用、

3、农药可湿性粉剂通常由原药,填料或载体,湿润剂,分散剂组成。

4、杀菌剂种子处理的方法有浸种,拌种,种衣法。

5、土壤处理除草剂氟乐灵,锈去津(任意列举2 种或2 类)。

6、传统的保护性杀菌剂只在植物表面起保护作用,对植物内部的病菌没有作用,对施药后植物亦不能起到保护作用。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农药 : 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2、土壤位差选择性:利用作物和杂草的种子或根系在土壤中位置的不同,施用除草剂后,使杂草种子或根系接触药剂,而作物种子或根系不接触药剂,来杀死杂草,保护作物安全。

3、化学保护:是指病原菌侵入寄主植物之前用药把病菌杀死或阻止其侵入,使植物避免受害而得到保护。

4、农药的药效:农药药效是指农药对病虫害或杂草的毒杀效果

5、胃毒剂:是作用于害虫的胃等消化系统产生毒杀致死效果的药剂。

三、选择题(15分,每小题1分,请将正确答案写在()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