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检验血常规检验英文缩写

血液检验血常规检验英文缩写
血液检验血常规检验英文缩写

医学基础知识常见考题

医学基础知识常见考题 单选题 1.人的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 (C) A.心 B.肝 C.肺 D.脾 2.呼吸系统的功能主要是 (A) A.进行气体交换 B.进行水液代谢 C.呼出氧气,吸入二氧化碳 D.进行血液循环 3.气管在4、5胸椎处分成 (B) A.上下主支气管 B.左右主支气管 C.前后主支气管 D.大小主支气管 4.喉不仅是呼吸的通道,也是 (C) A.消化器官 B.循环通道 C.发音器官 D.分泌器官 5.鼻腔附近含有空气的骨腔叫做 (B) A.鼻道 B.鼻旁窦 C.鼻甲 D.鼻前庭 6.两侧声带之间的裂隙称为 (D) A.咽腔 B.腭腔 C.前庭裂 D.声门 7.气管软骨,具有弹性,使管腔保持开放,这种作用主要表现为 (C) A.呼吸作用 B.弹性作用 C.支架作用 D.固定作用 8.支气管、血管、淋巴管、神经出入于肺的地方称为 (B) A.纵隔 B.肺门 C.肺尖 D.肺底 9.在组织学上,肺内支气管的各级分支及其终端的大量肺泡又称为 (B) A.肺间质 B.肺实质 C.两者都对 D.两者都不对 10.肺表面具有活性物质,可以保持肺泡表面张力,保证肺泡结构稳定性,主要由 (D) A.肺间质细胞分泌 B.巨噬细胞分泌 C.Ⅰ型肺泡细胞分泌 D.Ⅱ型肺泡细胞分泌 11.肺叶由于叶间裂的存在而被分割,一般是:(A) A.左二右三 B.左三右二 C.左三右三 D.左二右二 12.肺的功能血管是 (A) A.肺动脉和肺静脉 B.支气管动脉和静脉 C.冠状动脉 D.腹主动脉 13.肺动脉发出的部位是 (D) A.左心房 B.左心室 C.右心房 D.右心室 14.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叫 (A) A.呼吸 B.吐纳 C.换气 D.新陈代谢 15.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叫 (C) A.呼吸 B.吐纳 C.肺通气 D.新陈代谢 16.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 (B) A.呼吸 B.肺换气 C.肺通气 D.新陈代谢

常规临床检验技术基础知识

常规临床检验技术基础知识 分析:分:使整体事物变成几部分或使联在一起的事物离开;析:分开,散开,挑出。 血液分析的目的就是将不同成分分开。 血液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维持着人体各部分的生理功能。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成分之一,没有了血液,人的生命就不会存在。 血液的组成: 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就是所说的血球)两大部分组成的流体组织,在心血管系统内循环流动。(将血液用抗凝剂抗凝处理后,放在离心机内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后,血浆和血细胞就明显分出)。血细胞沉淀在底部,悬浮在红色血细胞上面的黄色液体为血浆。 全血、血浆、血清的区别: ◇全血:血液经抗凝处理后的全部血液为全血。 ◇血浆:离心除去血细胞后所得到的淡黄色液体为血浆。 ◇血清:血液不经抗凝处理,让它自行凝固,则在抽血后的一段时间内,血液会自动在一系列凝血因子的作用下发生凝集,血液首先凝固成一个整体,再经过一段时间或用离心机离心,血液中凝固的部分会与一些清澈淡黄色的液体分离开,这些液体称为血清。 血清与血浆从表面上看似乎没有什么不同,但其内在的主要区别是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是未经抗凝处理过的血液凝固后得到的。 血液标本的三种主要处理方式: ①血清测定:主要用于血液生化、免疫等方面的测定。 ②全血测定:多用于在血细胞、血常规、血沉等方面的测定。 ③血浆测定:多用于凝血等方面的测定。 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低分子物质(电解质、小分子有机化合物、营养物质、代谢产物、激素等)、蛋白质、和O2、CO2等。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部分。 化学成分的测量技术:电解质的测量由ISE电解质分析仪完成。其余的微量元素由微量元素分析仪测量。 其余的低分子物质包括部分蛋白质由生化分析仪测量(生化分析仪通过浊度测量也可以测定电解质、部分蛋白质,但这些方法已被淘汰或正在被淘汰)。 蛋白质测量有多种技术完成:电泳、酶免疫测量技术等。 PO2(氧分压)及PCO2(二氧化碳分压)等由血气测量仪测量。 血气分析仪是测定患者血液中氧的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液酸碱度及其

体检血常规相关知识以及基本知识

体检血常规相关知识一、血小板压积0.21偏高血小板压积,指的是单位体积的血液中所含的血小板所占体积的百分比,偏低时常见于血小板减少,偏高见于血小板增多,如果血小板计数正常,偏高偏低都无意义。二、淋巴细胞比率43.50,轻度偏高,中性细胞比率轻度偏低,单核细胞比率也高,这多是因轻度的病毒感染所致。病毒感染时,一般中性细胞比率降低,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率相对偏高。另外,如果白细胞总数无明确降低,单纯白细胞分类比率轻度改变,多无病理意义。血液常规检查的基础知识一、红细胞(RBC)计数意义红细胞增多 见于:(1)血液中红细胞绝对值增多,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2)机体长期缺氧,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绀性先天 性心脏病引起继发性红细胞增多;(3)因一时性血浆中水分 丢失过多、血液浓缩,如剧烈吐泻、脱水、烧伤引起相对性红 细胞增多。红细胞减少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如骨髓 造血功能障碍,造血原料缺乏,红细胞破坏过多、过早等。二、血红蛋白(Hb)测定意义其增减的意义大致与红细胞增减 相似,但在各种不同类型贫血时,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量的减 低不一定呈平行关系。如小红细胞性贫血时,血红蛋白含量比 红细胞数减少更为明显;在大红细胞性贫血时,则红细胞减少 的程度较血红蛋白减少更为严重。三、红细胞形态学检查 红细胞大小异常包括: 1.小红细胞,直径小于6μm,厚度薄,

常见于缺铁性贫血。 2. 大红细胞,直径大于10μm,体积大,常见于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3.红细胞大小不均,大小相差1倍以上,常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但不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红细胞形态异常包括: 1.球形红细胞,直径缩小,厚度增加,常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靶形红细胞,呈靶形,主要见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某些血红蛋白病、脾切除术后等 3.椭圆形红细胞,长径增大,横径缩小,呈椭圆形,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也可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4. 镰形红细胞,如镰刀形、柳叶状等,主要见于镰形红细胞性贫血。 5. 红细胞缗线状形成,呈平行叠串状排列,见于骨髓瘤、高球蛋白血症、高纤维蛋白血症等。 红细胞染色异常,红细胞染色深浅反映着血红蛋白含量,包括: 1.低色素性,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减少,见于缺铁性贫血及其他低色素性贫血。 2.高色素性,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较多,多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3.嗜多色性,是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呈灰蓝色,体积稍大,见于骨髓造红细胞功能旺盛的增生性贫血。红细胞结构异常包括: 1. 嗜碱性点彩,见于重金属(铅、铋、银等)中毒,硝基苯、苯胺等中毒及溶血性贫血、恶性肿瘤等。2.卡波(Cabot)环,可能是幼红细胞核膜的残余物,见于溶血性贫血、某些增生性贫血。 3. 何-乔(Howell-Jolly)小体,可能是细胞核的残余物,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溶血

解读血常规中的白细胞知识

解读血常规中的白细胞知识 血常规是许多患者都会进行的检查项目,对于其中的白细胞一项,你的了解足够吗? 血常规可以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病人是否存在感染情况,尤其是细菌感染,或者及时发生病人是否存在白细胞降低,甚至三系减低。但是对于白细胞异常的患者,是否能够准确的分析却需要很多的知识,比如,如下这些知识你还记得么: 粒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在高浓度集落刺激因子作用下粒系祖细胞分化为原粒细胞,经数次有丝分裂,依次发育为早幼粒、中幼粒、晚幼粒(丧失分裂能力)、杆状核和分叶核粒细胞。一个原粒细胞经过增殖发育,最终生成8~32个分叶核粒细胞。此过程在骨髓中约需10 d,成熟粒细胞进入血液后仅存活6~10 h,然后逸出血管进入组织或体腔内。 粒细胞在组织中可行使防御功能1~2 d,衰老的粒细胞主要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其余从口腔、气管、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排出,同时,骨髓释放新生的粒细胞补充周围血而保持白细胞数量相对恒定。正常情况下,每小时进行更新的粒细胞约有10%。下面看一下粒细胞成熟过程图。 目前,根据粒细胞群发育阶段,人为地分为分裂池、成熟池、贮备池、循环池和边缘池等。

①分裂池:包括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和中幼粒细胞,能合成DNA,具有分裂能力; ②成熟池:包括晚幼粒细胞和杆状核粒细胞,失去分裂能力; ③贮备池:包括杆状核粒细胞和分叶核粒细胞,成熟粒细胞贮存于骨髓,在贮备池中停留3~5 d,数量为外周血5~20倍,贮备池中细胞,在机体受到感染和其他应激反应时,可释放入循环血液,通常只有杆状核或分叶核中性粒细胞能从贮备池进入血液,当病情严重时,少量晚幼粒细胞也能进入外周血; ④循环池:进入外周血的成熟粒细胞有一半随血液而循环,白细胞计数值就是循环池的粒细胞数; ⑤边缘池:进入外周血的另一半成熟粒细胞,粘附于微静脉血管壁,边缘池和循环池粒细胞保持动态平衡,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边缘池和循环池中的粒细胞可一过性地从一方转向另一方,使白细胞计数显示大幅度甚至成倍波动。 中性粒细胞动力学分成阶段是人为的,有助于分析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增高或减低的原因: ①暂时性增高:如严寒或暴热引起的白细胞增多,是由于细胞从边缘池释放入循环池。 ②持续性增高:如化脓性感染、晚期肿瘤引起的白细胞增多,是由于趋化因子作用使贮备池细胞释放入循环池,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引起

血液检验血常规检验英文缩写 ()

血液检验血常规检验英文缩写、参考值检验项目英文缩写参考值范围 红细胞计数RBC 男 4.5-5.5×1012/L 女 3.5-5.0×1012/L 新生儿 5.2-7.0×1012/L 儿童 4.2-5.2×1012/L 血红蛋白Hb,Hgb 男120-165g/L 女110-155g/L 新生儿160-220g/L 儿童110-160g/L 红细胞压积Hb,Hgb 男0.420-0.490 女0.370-0.440 新生儿0.350-0.440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80-98fl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 28-32pg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32-36% 网织红细胞计数Ret.C 成人0.5-1.5% 新生儿 2.0-6.0% 血小板计数PLT:BPC 100-350×109L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6.0-1.5fl 白细胞计数WBC 成人 4.0-10.0×109/L 儿童 5.0-12.0×109/L 新生儿10.0-22.0×109/L 白细胞分类计数(成人) WBCDC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0-70%;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1-4%; 嗜酸性粒细胞1-4%; 嗜碱性粒细胞0-1%; 淋巴细胞20-35%; 单核细胞1-6% 白细胞分类计数(儿童) WBCDC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30-65%;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3-8%; 嗜酸性粒细胞1-4%;

嗜碱性粒细胞0-1%; 淋巴细胞30-65%; 单核细胞1-6% 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c 0.05-0.3×109/L 出血时间BT 1-3分钟 凝血时间玻片法CT 1-4分钟 凝血时间试管法CCT 5-10分钟(以第3管时间为准) 血块收缩时间CRT 24小时完全收缩 红细胞沉降率ESR 魏氏法:男:<15mm/第一小时 女:<20mm/第一小时 一氧化碳定性实验阴性(反应呈绿褐色) 阳性(反应呈橙红色) 全血细胞分析BCA 以上同血细胞检查正常值 (包括WBC;HGB;RBC;HCT;HCH;MCHC;MCV;PLT) 尿常规检验英文缩写、参考值 ·labsky 发表于2006-7-6 14:00:31

医学基础知识题库100

(C) A.心 B.肝 C.肺 D.脾 2.呼吸系统的功能主要是 (A) A.进行气体交换 B.进行水液代谢 C.呼出氧气吸入二氧化碳 D.进行血液循环 3.气管在4、5胸椎处分成 (B) A.上下主支气管 B.左右主支气管 C.前后主支气管 D.大小主支气管 4.喉不仅是呼吸的通道也是 (C) A.消化器官 B.循环通道 C.发音器官 D.分泌器官 5.鼻腔附近含有空气的骨腔叫做 (B) A.鼻道 B.鼻旁窦 C.鼻甲 D.鼻前庭 6.两侧声带之间的裂隙称为 (D) A.咽腔 B.腭腔 C.前庭裂 D.声门可调压齿轮泵 7.气管软骨具有弹性使管腔保持开放这种作用主要表现为 (C) A.呼吸作用 B.弹性作用 C.支架作用 D.固定作用 8.支气管、血管、淋巴管、神经出入于肺的地方称为 (B) A.纵隔 B.肺门 C.肺尖 D.肺底 9.在组织学上肺内支气管的各级分支及其终端的大量肺泡又称为 (B) A.肺间质 B.肺实质 C.两者都对 D.两者都不对 10.肺表面具有活性物质可以保持肺泡表面张力保证肺泡结构稳定性主要由 (D) A.肺间质细胞分泌 B.巨噬细胞分泌 C.Ⅰ型肺泡细胞分泌 D.Ⅱ型肺泡细胞分泌ZYB可调压齿轮泵 11.肺叶由于叶间裂的存在而被分割一般是 (A) A.左二右三 B.左三右二 C.左三右三 D.左二右二 12.肺的功能血管是 (A) A.肺动脉和肺静脉 B.支气管动脉和静脉 C.冠状动脉 D.腹主动脉 13.肺动脉发出的部位是 (D) A.左心房 B.左心室 C.右心房 D.右心室 14.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叫

(A) A.呼吸 B.吐纳 C.换气 D.新陈代谢 15.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叫 (C) A.呼吸 B.吐纳 C.肺通气 D.新陈代谢 16.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 (B) A.呼吸 B.肺换气 C.肺通气 D.新陈代谢高温高压整体碳钢齿轮式渣油泵 17.组织毛细血管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叫 (C) A.呼吸 B.肺换气 C.组织换气 D.新陈代谢 18.呼吸的基本中枢位于 (D) A.间脑 B.中脑 C.小脑 D.延髓 19.调节呼吸的最重要的生理性化学因素是 [ A] . . 20.当CO2浓度轻度升高时可以导致 (C) A.暂停呼吸 B.呼吸抑制 C.呼吸兴奋 D.以上均不对 21.轻度低氧可以导致 (C) A.暂停呼吸 B.呼吸抑制 C.呼吸兴奋 D.以上均不对 22.心脏在人体位于 (B) 高精度全自动恒压力变频齿轮泵 A.前纵隔 B.中纵隔 C.后纵隔 D.上纵隔 23.心脏一共有多少个腔 (D) 24.左房室瓣膜又叫 (B) A.一尖瓣 B.二尖瓣 C.三尖瓣 D.四尖瓣 25.右房室瓣膜又叫 (C) A.一尖瓣 B.二尖瓣 C.三尖瓣 D.四尖瓣 26.心脏瓣膜的主要功能是 (C) A.防止血液循环 B.防止血液流过 C.防止血液倒流 D.防止血流过快

医学综合基础知识试题库.doc

医学综合基础知识试题库 医学基础知识试题 单选题 1.人的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C) A.心 B.肝 C.肺 D.脾 2.呼吸系统的功能主要是(A) A.进行气体交换 B.进行水液代谢 C.呼出氧气,吸入二氧化碳 D.进行血液循环 3.气管在4、5胸椎处分成(B) A.上下主支气管 B.左右主支气管 C.前后主A.防止血液循环B.防止血液流过 C.防止血液倒流 D.防止血流过快 27.心脏本身的营养血管是(B) A.微血管 B.冠状血管 C.肺动脉 D.主动脉 28.心传导系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构成,主要(D) A.收缩心肌 B.舒张心肌 C.产生新心肌细胞 D.产生和传导冲动 29.血液循环主要由哪两部分构成?(C) A.静脉血 B.动脉血 C.两者都对 D.两者都不对 48.经过体循环之后,最后流入右心房的血液属于(A) A.静脉血 B.动脉血 C.两者都对 D.两者都不对 49.测血压时,袖带太紧可导致测得的血压(B) A.偏高 B.偏低 C.血压波动 D.以上均不对 50.机体调节心血管的活动,主要通过何种机制?支气管D.大小主支气管 4.喉不仅是呼吸的通道,也是(C) A.消化器官 B.循环通道 C.发音器官 D.分泌器官 5.鼻腔附近含有空气的骨腔叫做(B) A.鼻道 B.鼻旁窦 C.鼻甲 D.鼻前庭6.两侧声带之间的裂隙称为(D) A.咽腔 B.腭腔 C.前庭裂 D.声门7.气管软骨,具有弹性,使管腔保持开放,这种作用主要表现为(C) A.呼吸作用 B.弹性作用 C.支架作用 D.固定作用 8.支气管、血管、淋巴管、神经出入于肺的地方称为(B) A.纵隔 B.肺门 C.肺尖 D.肺底9.在组织学上,肺(B) A.肺间质 B.肺实质 C.两者都对 D.两者都不对 10.肺表面具有活性物质,可以保持肺泡表面张力,保证肺泡结构稳定性,主要由(D) A.肺间质细胞分泌 B.巨噬细胞分泌 C.Ⅰ型肺泡细胞分泌 D.Ⅱ型肺泡细胞分泌 11.肺叶由于叶间裂的存在而被分割,一般是:(A) A.左二右三 B.左三右二 C.左三右三 D.左二右二 12.肺的功能血管是(A) A.肺动脉和肺静脉 B.支气管动脉和静脉 C.冠状动脉 D.腹主动脉 13.肺动脉发出的部位是(D) A.左心房 B.左心室 C.右心房 D.右心室 14.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叫(A) A.呼吸 B.吐纳 C.换气 D.新陈代谢15.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叫(C) A.呼吸 B.吐纳 C.肺通气 D.新陈代谢 16.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B) A.呼吸 B.肺换气 C.肺通气 D.新陈代谢

血液检验血常规检验英文缩写

血液检验血常规检验英文缩写、参考值 检验项目英文缩写参考值范围 红细胞计数RBC 男 4.5-5.5×1012/L 女 3.5-5.0×1012/L 新生儿 5.2-7.0×1012/L 儿童 4.2-5.2×1012/L 血红蛋白Hb,Hgb 男 120-165g/L 女 110-155g/L 新生儿 160-220g/L 儿童 110-160g/L 红细胞压积Hb,Hgb 男 0.420-0.490 女 0.370-0.440 新生儿 0.350-0.440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80-98fl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 28-32pg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32-36% 网织红细胞计数Ret.C 成人 0.5-1.5% 新生儿 2.0-6.0% 血小板计数PLT:BPC 100-350×109L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6.0-1.5fl 白细胞计数WBC 成人 4.0-10.0×109/L 儿童 5.0-12.0×109/L 新生儿 10.0-22.0×109/L 白细胞分类计数(成人) WBCDC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0-70%;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1-4%; 嗜酸性粒细胞1-4%; 嗜碱性粒细胞0-1%; 淋巴细胞20-35%; 单核细胞1-6% 白细胞分类计数(儿童) WBCDC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30-65%;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3-8%; 嗜酸性粒细胞1-4%; 嗜碱性粒细胞0-1%; 淋巴细胞30-65%; 单核细胞1-6%

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c 0.05-0.3×109/L 出血时间BT 1-3分钟 凝血时间玻片法CT 1-4分钟 凝血时间试管法CCT 5-10分钟(以第3管时间为准) 血块收缩时间CRT 24小时完全收缩 红细胞沉降率ESR 魏氏法:男:<15mm/第一小时 女:<20mm/第一小时 一氧化碳定性实验阴性(反应呈绿褐色) 阳性(反应呈橙红色) 全血细胞分析BCA 以上同血细胞检查正常值 (包括WBC;HGB;RBC;HCT;HCH;MCHC; MCV;PLT) 尿常规检验英文缩写、参考值 ·labsky 发表于 2006-7-6 14:00:31

事业单位卫生基础知识常考点汇编

事业单位医学基础知识常考点(1) 一、单选题 1.人的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 C ) A.心 B.肝 C.肺 D.脾 2.呼吸系统的功能主要是( A ) A.进行气体交换 B.进行水液代谢 C.呼出氧气,吸入二氧化碳 D.进行血液循环 3.气管在4、5 胸椎处分成( B ) A.上下主支气管 B.左右主支气管 C.前后主支气管 D.大小主支气管 4.喉不仅是呼吸的通道,也是( C ) A.消化器官 B.循环通道 C.发音器官 D.分泌器官 5.鼻腔附近含有空气的骨腔叫做( B ) A.鼻道 B.鼻旁窦 C.鼻甲 D.鼻前庭 6.两侧声带之间的裂隙称为( D ) A.咽腔 B.腭腔 C.前庭裂 D.声门 7.气管软骨,具有弹性,使管腔保持开放,这种作用主要表现为( C ) A.呼吸作用 B.弹性作用 C.支架作用 D.固定作用 8.支气管、血管、淋巴管、神经出入于肺的地方称为( B ) A.纵隔 B.肺门 C.肺尖 D.肺底 9.在组织学上,肺内支气管的各级分支及其终端的大量肺泡又称为( B ) A.肺间质 B.肺实质 C.两者都对 D.两者都不对 10.肺表面具有活性物质,可以保持肺泡表面张力,保证肺泡结构稳定性,主要由( D ) A.肺间质细胞分泌 B.巨噬细胞分泌 C.Ⅰ型肺泡细胞分泌 D.Ⅱ型肺泡细胞分泌 11.肺叶由于叶间裂的存在而被分割,一般是:( A ) A.左二右三 B.左三右二 C.左三右三 D.左二右二 12.肺的功能血管是( A ) A.肺动脉和肺静脉 B.支气管动脉和静脉 C.冠状动脉 D.腹主动脉 13.肺动脉发出的部位是( D ) A.左心房 B.左心室 C.右心房 D.右心室 14.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叫( A ) A.呼吸 B.吐纳 C.换气 D.新陈代谢 15.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叫( C ) A.呼吸 B.吐纳 C.肺通气 D.新陈代谢 16.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 B ) A.呼吸 B.肺换气 C.肺通气 D.新陈代谢 17.组织毛细血管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叫( C ) A.呼吸 B.肺换气 C.组织换气 D.新陈代谢 18.呼吸的基本中枢位于( D ) A.间脑 B.中脑 C.小脑 D.延髓 19.调节呼吸的最重要的生理性化学因素是( A ) A. CO2. B. CO C.NO2. D.NO 20.当CO2 浓度轻度升高时,可以导致( C ) A.暂停呼吸 B.呼吸抑制 C.呼吸兴奋 D.以上均不对 21.轻度低氧可以导致( C ) A.暂停呼吸 B.呼吸抑制 C.呼吸兴奋 D.以上均不对

医学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

医学公共基础知识题库 (含单项选择题100道、多项选择题100道、填空题100道、名词解释80道、简答题28道) (一)单项选择题(100道) 1.人的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C) A.心 B.肝 C.肺 D.脾 2.呼吸系统的功能主要是(A) A.进行气体交换 B.进行水液代谢 C.呼出氧气,吸入二氧化碳 D.进行血液循环 3.气管在4、5胸椎处分成(B) A.上下主支气管 B.左右主支气管 C.前后主支气管 D.大小主支气管 4.喉不仅是呼吸的通道,也是(C) A.消化器官 B.循环通道 C.发音器官 D.分泌器官 5.鼻腔附近含有空气的骨腔叫做(B) A.鼻道 B.鼻旁窦 C.鼻甲 D.鼻前庭 6.两侧声带之间的裂隙称为(D) A.咽腔 B.腭腔 C.前庭裂 D.声门 7.气管软骨,具有弹性,使管腔保持开放,这种作用主要表现为(C) A.呼吸作用 B.弹性作用 C.支架作用 D.固定作用 8.支气管、血管、淋巴管、神经出入于肺的地方称为(B) A.纵隔 B.肺门 C.肺尖 D.肺底 9.在组织学上,肺支气管的各级分支及其终端的大量肺泡又称为(B) A.肺间质 B.肺实质 C.两者都对 D.两者都不对

10.肺表面具有活性物质,可以保持肺泡表面力,保证肺泡结构稳定性,主要由(D) A.肺间质细胞分泌 B.巨噬细胞分泌 C.Ⅰ型肺泡细胞分泌 D.Ⅱ型肺泡细胞分泌 11.肺叶由于叶间裂的存在而被分割,一般是:(A) A.左二右三 B.左三右二 C.左三右三 D.左二右二 12.肺的功能血管是(A) A.肺动脉和肺静脉 B.支气管动脉和静脉 C.冠状动脉 D.腹主动脉 13.肺动脉发出的部位是(D)A.左心房B.左心室C.右心房D.右心室 14.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叫(A)A.呼吸B.吐纳C.换气D.新代谢 15.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叫(C) A.呼吸 B.吐纳 C.肺通气 D.新代谢 16.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B) A.呼吸 B.肺换气 C.肺通气 D.新代谢 17.组织毛细血管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叫(C) A.呼吸 B.肺换气 C.组织换气 D.新代谢 18.呼吸的基本中枢位于(D) A.间脑 B.中脑 C.小脑 D.延髓 19.调节呼吸的最重要的生理性化学因素是(A) A.CO2. B.CO C.NO2. D.NO 20.当CO2浓度轻度升高时,可以导致(C) A.暂停呼吸 B.呼吸抑制 C.呼吸兴奋 D.以上均不对 21.轻度低氧可以导致(C) A.暂停呼吸 B.呼吸抑制 C.呼吸兴奋 D.以上均不对

(2020年编辑)血常规化验单

血常规化验单

1.血细胞计数仪检测项目:WBC,GR#,GR%,LY#和MON#,LY%和MON%,HGB,MCHC,PLT,HCT及推算项目RBC,MCV,MCH,PCT,MPV,RCDW,LCDW。 2.三分群血常规,就是说五种白细胞被分成了大中小三群: LY% 淋巴群 MO% 中间群 GR% 粒细胞群(中性粒细胞、嗜酸 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3.中文名称、英文缩写 (仪器不同,某些缩写也不同,仅供参考)

中间细胞绝对值MO#,MONO#,W—MCC 粒细胞绝对值GR#,GRAN#,W—LCC 淋巴细胞绝对值LY#,LYM#,W--SCC, 淋巴细胞百分比LY%,LYM%,W--SCR% 中间细胞百分比MO%,MONO%,W--MCR% 粒细胞百分比GR%,GRAN%,W--LCR%. 血液化验问答总汇 1.问:血常规检查包括哪些内容? 答:血常规检查是医院中最常见的一项化验,用于对病人身体状况的一般了解和对疾病的初步判断和对治疗疗效的观察。血常规一般应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和白细胞分类计数。但由于现代实验室中做血常规检查常使用多参数血细胞计数,一次测定可以得到多达十几项参数,所测定的项目除上述四个参数外还包括血小板和血小板参数、红细胞各项指数、白细胞分类结果等许多参数,甚至还有三个细胞分布直方图。所以血常规的概念可以扩大为含有多项红细胞参数,血小板计数和白细胞分类等多达十余项指标的一组实验内容,较为常见的是含有16~18项参数的血常规化验结果。血常规具体各项目的名称、参考值、临床意义参考书中各项目的详细介绍。

2.问:什么是血象? 答:这是一个习惯的称呼,某些临床医生和病人习惯将血常规检查称为“血象”,在某些书中甚至专业书中也有类似的写法。如医生说:“先去查个血象”,实际上这时候要病人做个血常规检查,这个血象检查指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就是人们所说的血色素)和白细胞分类等一些最常见的检验项目。 3.问:为什么要常做血常规检验? 答:在医院看病时,医生往往要求病人首先做个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验虽不是什么特异性的实验,但由于血液不断的在全身循环,流经身体的各个重要器官,渗透到各组织中,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调节和维护人体各处机能活动和内外环境的平衡,人体各部位稍有异常改变,都会由血液携带其各种信息传达出来,故检查血液中各种细胞成分的量和质的变化即可协助判断肌体各种组织器官的病变情况。血常规中的许多项具体指标都是一些常用的敏感指标,对机体内许多病理改变都有敏感反映,其中又以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最为具有诊断参考价值,所以,许多病人在病因不明时都要做血常规检查。另外,一些已经明确诊断或治疗过程中的患者也需要经常做血常规检查,这时观察治疗效果、用药或停药、继续治疗或停止治疗、疾病复发或痊

传染病基本知识

传染病基本知识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感染:是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与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指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病理变化轻微,临床上无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有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的致病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使机体发生组织损伤导致病理改变,出现临床特有的症状,体征。 病原携带状态: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在人体内生长繁殖,并不断排出体外,而人体不出现任何疾病表现的状态,因而成为传染病流行的重要传染源。 潜伏性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某个部位,机体的免疫功能使病原体局限而不引起发病,但又不能将病原体完全清除,病原体潜伏于机体内。 散发:(sporadic)指在一定地区内某传染病的发病率呈历年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的散在发生 流行:(epidemic)指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当地常年发病率数倍,一般3到10倍。 大流行:(pandemic)指某传染病在一定时间内迅速蔓延,波及范围广泛超出国界或洲界。 暴发:(outbreak)是传染病病例的发病时间分布高度集中于一个短时间之内,通常为该病的潜伏期内,这些病例多由同一传染源或同一传播途径所引起,如流行性感冒、食物中毒。 季节性:(seasonal)某些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受季节的影响,在每年一定期间出现发病率升高的现象称为季节性。 地方性:(localization)由于受地理气候的自然因素或人们生活习惯等社会因素的影响,某些传染病仅局限在一定地区内发生这种传染病称为地方性传染病。 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将其排出体外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染者所经过的途径。 医学观察:只对接触者的日常活动,不加限制,但每天进行必要的诊查,以了解有无早期发病的征象,主要用于乙类传染病。 留验,又称隔离观察,是对接触者的日常活动加以限制,并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确诊后立即隔离治疗,主要用于甲类传染病。 标准预防:是基于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非完整皮肤和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针对医院所有病人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 隔离:是指把处于传染期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安置于指定地点,与健康人和非传染病人分开,防止病原体扩散和传播。 疫源地消毒,指对目前存在或曾经存在的传染源的地区进行消毒,目的在于消灭由于传染源排到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疫源地消毒包括终末消毒和随时消毒。终末消毒:指当病人痊愈或死亡后对其原居地进行的最后一次彻底消毒,包括对病人所处环境、所接触物品和排泄物的消毒,也包括病人出院前的自身消毒或死亡后对尸体的消毒处理。 随时消毒:指对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及其污染物品及时消毒。 复发:指传染病病人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潜伏于体内的病

血常规检查项目翻译及其简写

血常规检查项目翻译及其简写 在血常规检查报告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大写字母代表的检查项目,作为非医学专业人士,我们经常会被这些简写字母弄得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以下血常规检查中涉及到的检查项目的英文翻译及其简写,可以帮助大家看懂自己的检查报告,同时也可供翻译病历的同仁参考。 1. 白细胞计数(WBC) white blood cell count 2. 红细胞计数(RBC) red blood cell count 3. 血红蛋白(HGB) hemoglobin 4. 红细胞压积(HCT) hematocrit 5.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mean corpuscular volume 6. 平均血红蛋白量(MCH) 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7.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8. 血小板(PLT) platelet 9. 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 standard deviation in 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10.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 coefficient variation of red bloo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 11. 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 12.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mean platelet volume 13. 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 platelet larger cell ratio 14. 血小板压积(PCT) thrombocytocrit 15. 中性粒细胞比率(NEUT%) neutrophil ratio 16. 淋巴细胞比率(LYMPH%) lymphocyte ratio 17. 单核细胞比率(MONO%) monocyte ratio 18. 嗜酸性粒细胞比率(EO%) eosinophil ratio 19. 嗜碱性粒细胞比率(BASO%) basophil ratio 20. 中性粒细胞数(NEUT#) neutrophil count 21. 淋巴细胞数(LYMPH#) lymphocyte count 22. 单核细胞数(MONO#) monocyte count 23. 嗜酸性粒细胞数(EO#) eosinophil count 24. 嗜碱性粒细胞数(BASO#) basophil count

脑出血的基本知识

脑出血 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 30%- 40%。 病因 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微动脉瘤或者微血管瘤,其他包括脑血管畸形、脑膜动静脉 畸形、淀粉样脑血管病、囊性血管瘤、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特异性动脉炎、真菌性动脉炎,烟雾 病和动脉解剖变异、血管炎、瘤卒中等。 此外,血液因素有抗凝,抗血小板或溶栓治疗,嗜血杆菌感染,白血病,血栓性血小板 减少症以及颅内肿瘤、酒精中毒及交感神经兴奋药物等。 用力过猛、气候变化、不良嗜好(吸烟、酗酒、食盐过多,体重过重)、血压波动、情 绪激动、过度劳累等为诱发因素。 临床表现 高血压性脑出血常发生于50?70岁,男性略多,冬春季易发,通常在活动和情绪激动 时发病,出血前多无预兆,半数患者出现头痛并很剧烈,常见呕吐,出血后血压明显升高, 临床症状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 临床症状体征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而异, 核,丘脑与内囊出血引起轻偏瘫是常见的早期症状;少数病例出现痫性发作,常为局灶性; 重症者迅速转入意识模糊或昏迷。 1. 运动和语言障碍 运动障碍以偏瘫为多见;言语障碍主要表现为失语和言语含糊不清。 2.呕吐 约一半的患者发生呕吐,可能与脑出血时颅内压增高、 眩晕发作、脑膜受到血液刺激有 关。 3. 意识障碍 表现为嗜睡或昏迷,程度与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和速度有关。在脑较深部位的短时间 内大量出血,大多会出现意识障碍。 4. 眼部症状 20%- 30%急性期病死率为 基底

瞳孔不等大常发生于颅内压增高出现脑疝的患者;还可以有偏盲和眼球活动障碍。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常常两眼凝视大脑的出血侧(凝视麻痹)。 5.头痛头晕 头痛是脑出血的首发症状,常常位于出血一侧的头部;有颅内压力增高时,疼痛可以发展到整个头部。头晕常与头痛伴发,特别是在小脑和脑干出血时。 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检查 诊断明确者,一般不做脑脊液检查,以防脑疝发生,但在无条件做脑CT扫描或脑MRI 检查时,腰穿仍有一定诊断价值,脑出血后由于脑组织水肿,颅内压力一般较高,80%患者在发病6h后,脑脊液呈血性或黄色,但腰穿脑脊液清亮时,不能完全排除脑出血的可能,术前应给脱水剂降低颅内压,有颅内压增高或有脑疝的可能时,应禁忌做腰穿。 2.血常规,尿常规和血糖 重症患者在急性期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增高,可有尿糖与蛋白尿阳性,脑出血急性期血糖增高由应激反应引起,血糖升高不仅直接反映机体代谢状态,而且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血糖越高,应激性溃疡,脑疝,代谢性酸中毒,氮质血症等并发症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 (二)神经影像学检查 检查颅脑CT扫描可清楚显示出血部位、出血量大小、血肿形态、是否破入脑室以及血肿周围有无低密度水肿带和占位效应等。病灶多呈圆形或卵圆形均匀高密度区,边界清楚,脑室大量积血时多呈高密度铸型,脑室扩大。1周后血肿周围有环形增强,血肿吸收后呈低密度 或囊性变。动态CT检查还可评价出血的进展情况。 和MRA检查 对发现结构异常,对检出脑干和小脑的出血灶和监测脑出血的演进过程优于对急性脑出 CT扫描, 血诊断不及CT。 3.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 可检出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Moyamoya病和血管炎等。

检验学知识:基础知识你问我答之血常规化验(1)

检验学知识:基础知识你问我答之血常规化验(1) 1.问:为什么要常做血常规检验? 答:在医院看病时,医生往往要求病人首先做个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验虽不是什么特异性的实验,但由于血液不断的在全身循环,流经身体的各个重要器官,渗透到各组织中,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调节和维护人体各处机能活动和内外环境的平衡,人体各部位稍有异常改变,都会由血液携带其各种信息传达出来,故检查血液中各种细胞成分的量和质的变化即可协助判断肌体各种组织器官的病变情况。血常规中的许多项具体指标都是一些常用的敏感指标,对机体内许多病理改变都有敏感反映,其中又以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最为具有诊断参考价值,所以,许多病人在病因不明时都要做血常规检查。另外,一些已经明确诊断或治疗过程中的患者也需要经常做血常规检查,这时观察治疗效果、用药或停药、继续治疗或停止治疗、疾病复发或痊愈的常用指标。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在化疗、放疗及血液病等特殊病人中,血常规检查是个非常重要的和经常需要检测的观察指标。 2.问:抽静脉血化验之前有哪些准备? 答:提到化验,病人就会联想到抽血和疼痛,心情就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小孩还可能会大哭大闹。抽血固然会疼,但程度很轻。紧张甚至恐惧主要是心理作用。为保证化验结果的稳定和准确,病人应给予积极的配合,保持放松状态。 抽血检查一般采静脉血,静脉血化验除特殊要求的项目以外,一般要求在上午抽血,抽血前尽量减少运动量,不要吃食物,保持空腹,可以喝少量的水,除某些必须按时服用的药物以外,尽量将其他药物移到抽血之后再服用,以免对某些实验结果有所干扰。如是住院病人,应在比较平稳的状态下,由医生或护士为您抽血。抽血前应尽量清洁抽血部位的皮肤。抽血量的多少是根据化验内容的不同及项目的多少来决定的,抽血量一般在2~20毫升,最多不会超过50毫升。经常听患者说“抽了这么多的血需要多少营养才能补回来呢?”其实这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和紧张,因为这只占人体全部血量的0.5‰~3‰,不需要任何补充和特殊营养,人体完全可自动进行调整和适应。 抽血后医生或护士会将血液分配在不同的试管内以适应不同的实验要求。 3.问:耳垂血、指血、静脉血、动脉血各有何用? 答:人体血液是通过心脏和动脉、静脉以及遍布全身的毛细血管进行循环的。人们在医院中进行抽血化验主要有两种方式,即静脉血和末梢血。

化验单英文缩写

17-HOCS 尿17-羟皮质类固醇 17-KS 尿17-酮类固醇 17-OHCS 尿17-羟皮质类固醇 3P 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 α1-MG 尿液α1-微球蛋白 αFP甲胎蛋白 β2-MG 尿液β2-微球蛋白 β2-mG 血β2—微球蛋白 β-HB 血清β—羟丁酸 β-HCG 血清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 γ-GT 转肽酶 A/G 白蛋白球蛋白比值 AA 尿液氨基酸定性实验 AAA 抗肾上腺抗体 AB 血浆实际碳酸氢盐 ACA 抗着丝点抗体 AcAc 乙酰乙酸 ACL 抗心磷脂抗体 ACP 血清酸性磷酸酶 ACT 活化凝血时间 ACTH 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FP 甲胎蛋白 AG 阴离子隙 AHRA 抗心肌抗体 AKP 血清碱性磷酸酶 ALB 白蛋白 ALP 血清碱性磷酸酶 ALT 谷丙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MA 抗线粒体抗体 ANA 抗核抗体 ANCA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PCA 抗胃壁细胞抗体 apoA1 血清载脂蛋白A1 apoB 血清载脂蛋白B APT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SA 抗骨骼肌抗体 ASMA 抗平滑肌抗体 ASO 抗链球菌溶血素“O” AST 谷草转氨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T-III:Ag 抗凝血酶III抗原 AT-III:C 抗凝血酶III活性 BAO 基础分泌量 BB 血液缓冲碱 BBb 全血缓冲碱

BBp 血浆缓冲碱 BD 血液碱剩余 BE 血液碱剩余 Bence-Jones 尿液本周氏蛋白 BG ABO血型 BG 血糖(葡萄糖) BIL 尿胆红素定性实验 B-J 尿液本周氏蛋白 BRT 血常规检查 BT 出血时间 BUN 血清尿素氮 C1C 循环免疫复合 C1q 血清补体C1q C3 血清补体C3 C4 血清补体C4 Ca 血清钙 CA50 糖抗原CA50 CAl25 糖抗原CAl25 CAl5-3 糖抗原CAl5-3 CAl9-9 糖抗原CAl9-9 CaO2 动脉血氧含量 CCr 肌酐清除率 CEA 癌胚抗原 CH50 血清总补体活性CH50测定CHE 血清胆碱酯酶 CHO 总胆固醇 Chy 尿乳糜实验 CK-BB 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 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M 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 CL 血清氯 CMV-Ab 巨细胞病毒抗体 CMVpp65Ag 巨细胞病毒抗体 CO2 血液氧含量 COL 尿液颜色 ContO2 血液氧含量 Coombs 抗人球蛋白试验 Cox-Ab 柯萨奇病毒抗体 CPK,CK 磷酸肌酸激酶 Cps-Ab 鹦鹉热衣原体抗体 Cr 血清肌酐 CRP C反应蛋白 CRT 血块收缩试验 CSF RT 脑脊液常规检查

医学基础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医学基础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医学基础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1.人的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C) A.心 B.肝 C.肺 D.脾 2.呼吸系统的功能主要是(A) A.进行气体交换 B.进行水液代谢 C.呼出氧气,吸入二氧化碳 D.进行血液循环 3.气管在4、5胸椎处分成(B) A.上下主支气管 B.左右主支气管 C.前后主支气管 D.大小主支气管 4.喉不仅是呼吸的通道,也是(C) A.消化器官 B.循环通道 C.发音器官 D.分泌器官 5.鼻腔附近含有空气的骨腔叫做(B) A.鼻道 B.鼻旁窦 C.鼻甲 D.鼻前庭 6.两侧声带之间的裂隙称为(D) A.咽腔 B.腭腔 C.前庭裂 D.声门 7.气管软骨,具有弹性,使管腔保持开放,这种作用主要表现为 (C) A.呼吸作用 B.弹性作用 C.支架作用 D.固定作用 8.支气管、血管、淋巴管、神经出入于肺的地方称为(B) A.纵隔 B.肺门 C.肺尖 D.肺底 9.在组织学上,肺内支气管的各级分支及其终端的大量肺泡又称

为(B) A.肺间质 B.肺实质 C.两者都对 D.两者都不对 10.肺表面具有活性物质,可以保持肺泡表面张力,保证肺泡结构稳定性,主要由(D) A.肺间质细胞分泌 B.巨噬细胞分泌 C.Ⅰ型肺泡细胞分泌 D.Ⅱ型肺泡细胞分泌 11.肺叶由于叶间裂的存在而被分割,一般是:(A) A.左二右三 B.左三右二 C.左三右三 D.左二右二 12.肺的功能血管是(A) A.肺动脉和肺静脉 B.支气管动脉和静脉 C.冠状动脉 D.腹主动脉 13.肺动脉发出的部位是(D)A.左心房B.左心室C.右心房D.右心室 14.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叫(A)A.呼吸 B.吐纳 C.换气D.新陈代谢 15.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叫(C) A.呼吸 B.吐纳 C.肺通气 D.新陈代谢 16.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B) A.呼吸 B.肺换气 C.肺通气 D.新陈代谢 17.组织毛细血管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叫(C) A.呼吸 B.肺换气 C.组织换气 D.新陈代谢 18.呼吸的基本中枢位于(D) A.间脑 B.中脑 C.小脑 D.延髓 19.调节呼吸的最重要的生理性化学因素是(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