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备课教案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备课教案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备课教案

第6章特殊平行四边形与梯形

目录

6.1 矩形(2) (2)

6.1 矩形(3) (7)

6.2 菱形(1) (10)

6.2 菱形(2) (14)

6.3 正方形 (18)

6.4 梯形(1) (21)

6.4 梯形(2) (26)

6.1 矩形(2)

【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结合八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教学过程的教学设计分以下几面:

1、充分考虑了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研究探讨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并能学以致用。

2、根据本节课的特点,适当、适量设置例题、习题。使整个课堂教学设计体现了活动性、开放性、探究性、合作性、生成性。

3、教师始终起到启发、点拨、纠偏、示范的作用。

4、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动手动口动脑相结合,使他们“听”有所思,“学”有所获.

【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生活中随处可见矩形,矩形的应用非常广泛。矩形第二课时的一节也是后续几何知识学习的基础。学生探索得出矩形判定的方法,为以后进一步研究其他图形奠定基础,与矩形相关的问题也是考查的热点。

2.对教材的处理

本节课主要是探索矩形判定的条件,应用矩形的判定定理解决相关问题。利用这节课

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经历实践、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过程,亲身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及数学观念,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在选题时, 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 照顾学生的接受能力, 配置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的练习题。教学中,通过有效措施让学生在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进行富有个性的学习。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索与交流,逐渐得出矩形的判定定理,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过程,并会运用定理解决相关问题。通过开放式命题,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实践、合作探索、小组交流,培养学生的的逻辑推理、动手实践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下,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在合作学习中增强集体责任感。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探索矩形判定定理的过程及应用

难点:矩形判定定理的应用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

探究发现、合作学习的方法

2.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对矩形的学习,谁能回答以下问题

1、判定四边形是矩形的方法是什么?(用定义)(1)是不是平行四边形,(2)再看它有无直角。

2、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具有哪些性质?

(通过对矩形定义及性质的回顾,引出判定矩形除了定义外,还有哪些方法,导入新课。)环节二:尝试发现,探索新知

活动一:

1、先请同学仅用手中量角器量一下图形(甲)(乙)中的四边形的角(有几个直角)。

甲乙

2、然后通过同桌同学交流用有几个直角才能构成矩形,并说明理由。

(此问题的解决以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形式进行,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根据已有的知识积累——矩形的定义,得出矩形的判定定理一。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深入学生中,了解学生的探究进程并适当给予点拨。)

最后教师进行适当板书进行推证、讲解。在此过程中,全体同学可互相补充、互相评价,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推理能力。

活动二:教师提问:矩形的对角线相等,相反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什么图形?在学生回答是或不是的情况下,让学生下例步骤进行探索。

1、画任意两条长度相等的相交线段,并把它们的四个顶点顺次连结,看是不是矩形?

2、画两条长度相等并且一条并分另一条的线段,并把它们的四个顶点顺次连结,看是不是矩形?

3、画两条长度相等并且互相平分的线段,并把它们的四个顶点顺次连结,看是不是矩形?

4、然后通过同桌同学交流用怎样的两条长度相等才能构成矩形,并说明理由。

最后通过教师演示动画,师生进行适当交流、归纳、讲解,得出矩形的判定定理二。(此问题的解决仍以分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进行,通过此种互动过程,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获得不同程度的收获,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三:矩形的判定定理二的证明。

已知: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C=BD,

求证: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

对于判定定理二的证明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与学生交流。

(1)条件与结论各是什么?(引出条件与结论的关系)

(2)使一个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已学过什么方法?(引出矩形的定义证明)

(3)要证明一个角是直角,根据平行四边形相邻两个角互补,只需证明什么?(引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4)如何选择要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它们的条件是否满足?

最后由学生说出整个证明的过程,教师进行适当的点评与板书。

当判定定理一、定理二得出后,让学生总结矩形的三种判定方法(定义,定理一与定理

二),并对题设进行比较、区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定理应用的条件。 环节三:应用辨析,巩固定理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定理,应用如下:

应用一、工人师傅为了检验两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否成矩形,你有没有方法帮助工人师傅解决这个问题?(这一题是由引入判定定理二改编而成的,主要考查学生的判定矩形的多种解决方法的实际问题。)

应用二、例题讲解

一张四边形纸板ABCD 形状如图,它的对角线互相垂直。若要从这张纸板中剪出一个矩形,并且使它的四个顶点分别落在四边形ABCD 的四条边上,可怎么剪?

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过去证明“依次连结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经验,使学生联想到连结四边形ABCD 的两条对角线,然然后运用中位线定理,这样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应用三、 练习一、判断题:

1、内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2、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3、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4、一组邻角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5、对角互补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练习二:如图AC ,BD 是矩形ABCD 的两条结角线,AE=CG=BF=DH 。求证:四边形EFGH 是矩形。

D

O

C B

A

H E

G

F

C

O

B

A

D

(练习一,二是课内练习,主要为加强学生对所学定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将给出的条件转化为应用定理所需的条件,辨析判定定理的题设,以便更好地应用定理。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分别应用所学定理,使学生能够学习致用。这两道题的解决方法是先采用独立完成形式,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求助老师或同学,学生互助完成,派学生代表板书讲解。)

环节四:反思小结,体验收获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

(再现知识,教师点评,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合作,大胆思考给与肯定,提出希望。)

6.1 矩形(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矩形的性质及判定的应用

2.理解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证明

3.会利用矩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简单几何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进一步掌握矩形的性质及判定的应用.

难点: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证明要添加教多的辅助线,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要求教高,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1. 矩形的定义.(请下游同学回答)

2. 矩形的两个性质定理.(请中下游同学回答)

3. 矩形的两个判定定理.(请中下游同学回答)

4. 师生一起回答:有一句话既是矩形的性质,又是矩形的判定,那就是矩形的定义.

5. 师生共同回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二. 新课讲授:

1. 下面谈谈第5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证明过程. 启发引导如下:1.帮助学生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2. 根据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上游生回答).

3. 回顾证明一条线段是另一条线段的一半,可以转换成怎样的一个等价命题. (上游生

回答).

4. 如何在图中画出2倍的CD. (中游生回答).

5. 延长CD 到E,使DE=CD,问题就化归为证明哪两条线段线段相等. (中游生回答).

6. 现在我们证明两条线段相等有哪些新的方法. (上游生回答). 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ACB=RT ∠,CD 是斜边AB 上的中线, 求证:CD=

2

1

AB E A 证明:延长CD 到E,使DE=CD,连接AE,BE.

CD 是斜边AB 上的中线.

∴ AD=DB D

又 CD=DE

∴四边形AEBC 是平行四边形.

∠ACB=RT ∠, B C ∴四边形AEBC 是矩形(矩形的定义). ∴CE=AB(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 CD=2

1

AB 三 .巩固练习

1. 课本”课内练习”(请三位中游生上黑板来演示)

2. (机动 )见书本作业题(A)组. 四.小结:

1.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各个层次的同学回答).

2. 还有什么困惑需要我们共同解决?

五.作业:见作业本

6.2 菱形(1)

【教学目标】

1.经历菱形的概念、性质的发现过程

2.掌握菱形的概念

3.掌握菱形的性质定理“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4.掌握菱形的性质定理“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5.探索菱形的对称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菱形的性质.

难点:菱形的轴对称需要用折叠和推理相结合的方法,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用多媒体显示下面的图形

观察以下由火柴棒摆成的图形

议一议: (1)三个图形都是平行四边形吗?

(2) 与图一相比,图二与图三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目的是让学生经历菱形的概念,性质的发现过程,并让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要使学生明确图二、图三都为平行四边形

(2)引导学生找出图二、图三与图一在边方面的差异

二. 新课: 把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再用多媒体教科书中有关菱形的美丽图案,让学生感受菱形具有工整,匀称,美观等许多优点.

菱形也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以它具有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外还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定理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这个定理要求学生自己完成证明,可以根据菱形的定义推出,课堂上只需让学生说说理由就可以了,不必写证明过程.

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已知:在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

求证:AC ⊥ BD ,AC 平分∠BAD 和∠BCD ,BD 平分∠ABC 和∠ADC

分析:由菱形的定义得△ABD 是什么三角形?

BO 与OD 有什么关系?根据什么?

由此可得AO 与BD 有何关系?∠BAD 有何关系?根据什么?

证明:∵四边形ABCD 是菱形

∴AB=AD (菱形的定义)

BO=OD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AC ⊥BD , AC 平分∠BAD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

同理,AC 平分∠BCD ,BD 平分∠ABC 和∠ADC

∴对角线AC 和BD 分别平分一组对角

由定理2可以得出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两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另外,还可以从折叠来说明轴对称性。同时指出以上两个性质只是菱形不同于一般平行四边形的特殊性质。菱形还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共性,比如:菱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为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三. 应用

例1. 在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与点O, ∠BAC= 30°,BD=6 求菱形的边长和对角线AC 的长.

分析:本题是菱形的性质定理2的应用,由∠BAC= 30°, 得出△ABD 为等边三角形,就抓住了问题解决的关键。 解:∵四边形ABCD 是菱形

O D

C B

A

∴AB=AD (菱形的定义)

AC 平分∠BAD (菱形的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又∵∠BAC= 30° ∴ ∠BAD= 60° ∴△ABD 为等边三角形 ∴AB=BD=6

又∵OB=OD=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AC ⊥BD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由勾股定理得 AO 2 + BO 2= AB 2 ∴AO=

AC=2AO=

四.巩固:教科书第141页 课那练习1、2

五.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困惑?

2、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定义(菱形的定义),二条定理(菱形的性质定理),二个结论(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六.作业:(略)

O D

C

B

A

6.2 菱形(2)

【教学目标】

1.经历菱形的判定定理的发现过程。

2.掌握菱形的判定定理“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掌握菱形的判定定理“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4.通过运用菱形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并根据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从属关系,向学生渗透集合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菱形的判定定理.

难点:菱形判定方法的综合应用.课本“合作学习”既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又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讨论、讲授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提问

菱形的定义和性质。

定义:一组邻边对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性质:除具备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外,还具备四条边相等,

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判定一个四边形是不是菱形可根据什么来判定?

定义,此外还有两种判定方法,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菱形的判定。(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合作学习: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按图6-15(P142)的方法对折两次,并沿(3)中的斜线剪开,展开剪下的部分,猜想这个图形是哪一种四边形?一定是菱形吗?为什么?

剪出的图形四条边都相等,根据这个条件首先证它是平行四边形,再证一组邻边相等,依定义即知为菱形.

结论: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板书)

(三)、交流互动,探求新知

1、已知:如图,在ABCD中,BD⊥AC,O为垂足。

求证:ABCD是菱形

启发:在已知是平行四边形的情况下,要证明是菱形,只要证明一组邻边相等。

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O=CO(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BD⊥AC,

∴AD=CD

∴ABCD是菱形(菱形的定义)。

结论: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猜想: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不是菱形?

启发:通过四个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得到四条边相等。

结论: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3、例2: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AD,BC分别交于点E,F ,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

1

启发:已知对角线互相垂直,还需什么条件就能说明四边形是菱形?

——说明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

∴AE∥FC(矩形的定义)

∴∠1=∠2

又∵∠AOE=∠COF,AO=CO

∴△AOE≌△COF

∴EO=FO

∴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又∵EF⊥AC

∴四边形AFCE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应用新知,巩固练习

1、课本“课内练习”

2、思考题:如图,△ABC中,∠A=90°, ∠B的平分线交AC于D,AH、DF都垂直于BC,

H、F为垂足,求证:四边形AEFD为菱形。

A

B C

D

E

F

H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本节的主要内容是:

菱形常用的判定方法归纳为(学生讨论归纳后,由教师板书):1).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2).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

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

4).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

2、想一想:说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作业:作业本(2)

6.3 正方形

【教学目标】

1、掌握正方形的概念

2、经历探索正方形有关性质和判别条件的过程,了解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的关系

3、掌握正方形的性质

4、掌握正方形的判定

5、进一步加深对特殊与一般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难点:正方形与矩形、菱形、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一块方巾,它是什么几何图形?(正方形)

中国人对正方形有特殊的感情,如“坦荡方正”,“天圆地方”等词语,还有许多实物都是正方形的形状(教师可以多媒体演示),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正方形

板书课题:6.3 正方形

二、探索新知

这块方巾是否也可以说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

与一般的平行四边形相比,它有何特殊性?

与一般的矩形相比,它有何特殊性?

与一般的菱形相比,它又有何特殊性?

根据以上知识,你能完成课本P145的图6-19吗?根据图6-19,你有何发现?

三、 梳理新知

结合学生的发现与图6-19,师生共同归纳出以下几点: 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正方形既是特殊的矩形,又是特殊的菱形,故正方形具有矩形、菱形的性质 性质: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相等

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判定: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四、 巩固新知

课本做一做

五、 实践应用

(1)、给你一块矩形纸条,如何把它变成正方形纸条? (2)、完成课本节前图

(3)、请你用最快的速度画一个正方形,然后想一想,你所选择的画法是否经得起推敲?比一比,你周围的同学是否有比你更好的方法?教师等待学生互相交流后,请学生代表发言 六、 理论提升

例题: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ACB=900,CD 是∠ACB 的平分线,DE ⊥BC ,DF ⊥AC ,垂足分别是E 、F 求证:四边形CFDE 是正方形 证明:∵DE ⊥BC ,DF ⊥AC

∴∠DEC=∠DFC=900 ∵∠ACB=900 ∴四边形CFDE 是矩形(为什么?)

C A

D

B

F

E

∵CD是∠ACB的平分线

∴∠ACD=∠BCD

∴DE=DF

∴四边形CFDE是正方形(为什么?)

七、小结

(1)这节课我的收获是什么?

(2)我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3)我想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平行四边形单元教学设计

19.1.1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2.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的性质. 能力目标 会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简单计算问题,并会进行有关的论证. 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二、重点 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2.平行四边形对角、对边相等的性质,邻角互补的性质,以及性质的应用. 三、难点 1、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2、难点的突破方法: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这一节是全章的重点之一,学好本节可为学好全章打下基础. 学习这一节的基础知识是平行线性质、全等三角形和四边形,课堂上可引导学生回忆有关知识. 四、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1是教材P93的例1,它是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实际应用,题目比较简单,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能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计算,讲课时,可以让学生来解答.例2是补充的一道几何证明题,即让学生学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又让学生从较简单的几何论证开始,提高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演绎几何论证的方法.此题应让学生自己进行推理论证. 五、课堂引入 1.我们一起来观察下图中的竹篱笆格子和汽车的防护链,想一想它们是什么几何图形的形象? 平行四边形是我们常见的图形,你还能举出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吗? 你能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吗? (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表示:平行四边形用符号“”来表示.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DC,AD∥BC,那么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平 行四边形ABCD记作“ ABCD”,读作“平行四边形ABCD”. ①∵AB//DC ,AD//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判定); ②∵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DC,AD//BC(性质). 注意:平行四边形中对边是指无公共点的边,对角是指不相邻的角,邻边是指有公共端点的边,邻角是指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而三角形对边是指一个角的对边,对角是指一条边的对角.(教学时要结合图形,让学生认识清楚) 2.【探究】平行四边形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它除具有四边形的性质和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外,还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让学生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画一个一个平行四边形,观察这个四边形,它除具有四边形的性质和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外以,它的边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度量一下,是不是和你猜想的一致? (1)由定义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知,在平行四边形中,相邻的角互为补角. (相邻的角指四边形中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注意和第一 章的邻角相区别.教学时结合图形使学生分辨清楚.) (2)猜想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下面证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 已知:如图ABCD, 求证:AB=CD,CB=AD,∠B=∠D,∠BAD=∠BCD. 分析:作ABCD的对角线AC,它将平行四边形分成△ABC和△CDA,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即可得到结论. (作对角线是解决四边形问题常用的辅助线,通过作对角线,可以把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的关于三角形的问题.) 证明:连接AC, ∵AB∥CD,AD∥BC, ∴∠1=∠3,∠2=∠4. 又AC=CA, ∴△ABC≌△CDA (ASA). ∴AB=CD,CB=AD,∠B=∠D. 又∠1+∠4=∠2+∠3, ∴∠BAD=∠BCD. 由此得到: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教案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 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1) 【教学目标】 1.理解菱形的概念,了解它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经历菱形性质定理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能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与菱形有关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菱形的性质。 难点: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与菱形有关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 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二、新课讲授 1.出示生活中菱形的例子,引出这类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菱形,并得出菱形的定义: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组织学生活动,通过折菱形纸片,得出以下结论: (1)菱形是轴对称图形; (2)菱形的四条边相等; (3)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3.证明这些结论。 已知:如图,在菱形ABCD中,AB=AD,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 求证:(1)AB=BC=BC=AD;(2)AC⊥BD。 证明: 由此可以得到菱形的两条性质定理: 菱形的四条边相等。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4.总结菱形所有的性质: 边:菱形的四条边相等; 角:菱形的对角相等,领角互补; 对角线: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 对称性:菱形是轴对称图形(两条对称轴是对角线所在的直线)

菱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5.范例学习(P3) 例1 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 ∠BAD=60°,BD=6,求菱形的边长AB和对角线AC的长。 6、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1)已知菱形的周长是12cm,那么它的边长是______. 2)菱形ABCD中∠BAD=60°,则∠ABD=_______. 3)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6cm和8cm,则菱形的边长是()4)菱形ABCD中,O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已知AB=5cm,AO=4cm,求两对角线AC、BD的长。 5)“P4随堂练习”

集体备课平行四边形定案2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二)》集体备课教案(定案) 时间:2014.6.1 地点:数学教研组 主备人:王军昌 参加人:王振东、王振辉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经历了对平行四边形性质探索的过程,掌握了平行四边形对边、对角的性质特征,并能简单应用,因此对平行四边形具有了一定的观察分析的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具备了自行得出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性质的基础。 二、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的学习任务主要是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因此教学目标为: 1.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学会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在应用中进一步发展学会合情推理能力,增强学生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发展合情推理及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分5个环节 第一环节回顾思考,引入新课 第二环节探索发现,灵活运用 第三环节观察分析,理性升华 第四环节巩固反馈,总结提高 第五环节评价反思,目标回顾 第一环节回顾思考,引入新课 活动内容: 以问题串形式回顾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平行四这形的性质。温故知新。 1.平行四边形都有哪些性质? 2.回顾思考 选择题 (1)平行四边形ABCD中,∠A比∠B大20°,则∠C的度数为() A.60°B.80°C.100°D.120° (2)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40cm,三角形ABC的周长为25cm, 则对角线AC长为()A.5cm B.15cm C.6cm D.16cm (3)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O,则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有 参考答案:

1.C.2.A.3.4对. 活动目的: 1.通过(1)~(3)的问题串,反馈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性质的理解和简单应用,同时总结结论: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 活动效果: 能真实客观反馈学生对上节“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情况,并有针对性的在本节补救强化。 第二环节探索发现,灵活运用 活动内容: 一、探索问题1 在上节课的做一做中,我们发现平行四边形除了边、角有特殊的关系以外,对角线还有怎样的特殊关系呢? A.(学生思考、交流)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B.请尝试证明这一结论 已知:如图6-4,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 求证:OA=OC,OB=OD. 证明: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 AB//DC ∴∠BAO=∠DCO ∠ABO=∠CDO ∴△AOB≌△COD ∴OA=OC,OB=OD. 你还有其他的证明方法吗,与同伴交流。 活动目的: 通过对上节课做一做的回顾,得出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 活动效果及注意: 因为有上节课的基础,学生对于定理的证明已具备一定的基础,但是在证明完定理后应该给学生强调:定理的证明只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定理,而在定理的运用时则没必要这么麻烦,直接由平行四边形可得出其对角线互相平分。 二、[练一练] 活动内容 探索问题2 例1.如图6-5,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O是对角线AC、BD的交点,过点O的直线分别与AD、BC交于点E、F. 求证:OE=OF. A.议论交流 B.师生共析归纳 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CB AD//BC OA=OC ∴∠DAC=∠ACB 又∵∠AOE=∠COF ∴△AOE≌△COF ∴OE=OF 探索问题2 如图6-6, 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 ∠ADB=900,OA=6,0B=3.求AD和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

《菱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初二级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四边形》第二节《菱形》的第二课时。在本章的学习中,教材已研究了平行四边形性质和判定、矩形性质和判定、菱形的定义和性质,学生已初步了解并掌握了特殊四边形的一些判定方法。 菱形的判定也是中考非常重要的考点,在一些几何综合题中经常要用到其中的知识点。本节知识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续和拓展。 本节课,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发展,进一步渗透了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在此前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矩形的性质和判定、菱形的定义和性质,掌握了菱形性质的简单应用,学生在此基础上探究菱形的判定方法。 由于八年级的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丰富,正在向抽象思维转型,所以本节课本节课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利用菱形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思维发展,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型。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判定一个四边形或平行四边形是菱形,会合理论证和计算; (2 )经历探究菱形判定条件的过程,并会利用菱形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 题; (3)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加深对菱形判定方法的理解; (4)进一步学习规范的数学推理过程。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合作学习的成功,培养主动探求、勇于实践的精神,激发学习数学 的热情,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通过欣赏优秀的板书,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难重点 【重点】菱形的判定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探究菱形的判定方法,并利用菱形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研学后教”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利用小组的合作学习,达到学生互帮互助,互相进步的作用,菱形判定定理有三个,我分为 2、2、3三个大组,分别对应三个判定定理的推导证明工作,然后利用小组的加分机制,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从而产生激励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2、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采用“任务驱动”、“问题——探究”等教学方法,创设三个研学问题,分小组进行分工合作完成,以逐个任务和问题驱动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多实践,从而了解和掌握菱形判定定理。从始至 终,贯穿一个“观察一猜想一验证一总结一应用”这一堂规的数学研究方法。 六、教学过程 1、知识回顾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菱形的原始定义:■勺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简单来说:也就是: _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 这个定理,是其余判定定理推导的基础。 (2)菱形具有的而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边:四条边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角:(仔细想想有没有?) _______________ 对角线:对角线互相________ ,而且每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环节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个回顾,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时间2 分钟) 2、探索菱形的识别方法: 【思考问题】 问题一: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吗? ____________ 问题二: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吗? _____________

人教版平行四边形全章教案

人教版平行四边形全章教案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1.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第一课时 修订:陈广营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有关概念和性质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 2.能力目标 在进行探索的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在探索讨论中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提高克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思考、升化、归纳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老师给大家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有关平行四边形的事物图案和标志,请大家欣赏(投影显示),激起学习兴趣 2、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3、出示学习目标 过渡语:本节课我们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呢?请看:(投影显示) 学习目标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理清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熟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会利用性质解决问题. 今天的目标有信心实现吗?为了实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在学习指导的帮助下进行自学! 二、学习指导(见投影)

【学习指导】 认真看课本(P41-43练习前)注意: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理清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2、动手画一个平行四边形,量一量,猜想它的边之间有什么关系角呢利用三角形全等来证明你的猜想.怎样用几何语言表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3、回答云图中的问题,并思考解题依据是什么? 4、认真分析例1,并注意例1的解题格式和步骤. 5、类比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来理解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并思考它们之间有何联系与区别? 自学6分钟,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上作标记,便于对子交流或组内讨论。 三、自研共探 1、自主学习(6分钟) 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对学生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进行二次备课。 2、合作交流 师:自学完了吗全部问题都能独立解决吗 生:不能。 师:对于依然存在的问题,下面开始对子交流,对子交流不了的问题,进行组内解决,也可以问老师,下面开始交流。 (1)对子交流:自学指导问题1 (2)小组讨论:自学指导问题2、5 (学生把解决不了的问题讨论完毕自动坐下) 3、汇报成果 口答:学习指导中的问题1、:5 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有什么关系.并举例说明。

八年级数学集体备课平行四边形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 备课人:刘剑审核人:陈淑芳 本章内容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矩形、菱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们的性质和判定都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扩充的。它们的探索方法,也都与平行四边形性质和判定的探索方法一脉相承。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的推证,也都是以平行四边形的有关定理为依据的,是平行四边形知识的综合应用。另外,平行四边形的有关定理,也常常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或垂直的重要依据,所以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并能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是学好本章的关键。 本章的教学内容联系比较紧密,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也类似,推理论证的难度也不太大。相对来说,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则是本章的教学难点。因为各种平行四边形概念交错,容易混淆,常会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在应用它们的性质和判定的时候,也常常会出现用错或多用或少用条件的错误。教学中要注意用“集合”的思想,结合教科书中的关系图,分清这些四边形的从属关系,梳理它们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是克服这一难点的关键。

研讨时间月日周星期上课时间月日第周星期组长审核 执笔人刘剑执教者班级总第1 节课题18.1.1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1)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平行四边形对边、对角相等的性质.能力目标 1.会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平行四边形的计算问题,并会进 行有关的论证.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 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平行四边形对角、对边相等的性质,以及性质的应用 难点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教学过程旁注教学流程及主要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1.我们一起来观察下图中的竹篱 笆格子和汽车的防护链,想一想它们是什么几何图形的形象? 平行四边形是我们常见的图形,你还能举出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吗? 你能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吗? (1)定义:两组 对边分别平行 的四边形是平 行四边形. (2)表示:平行四边形用符号“”来表示. 2.【探究】平行四边形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它除具有四边形的性质和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外,还有什么特殊的性观察图片、观察图形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图形的性质特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用符号语言表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

八年级数学下册《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教案

(封面) 八年级数学下册《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教 案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运用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有关问题,清楚平行四边形、特殊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 2、能利用它们的性质和判定进行推理和计算。 3、使学生明确知识体系,提高空间想象能力,掌握基本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特殊平行四边形性质与判定。 难点:能用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进行几何证明和计算。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 1.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O点,已知AB=3cm,AC=5cm 则BC=_____cm,△BOC的周长=_____cm 2)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O点,已知AB=5cm,AC=6cm, 则你能求出哪些线段的长度? 3)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O点,已知OA=3cm,

则AB=_____cm, △BOC的周长=_______cm. 小结: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PPT呈现) 2.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要使平行四边形ABCD成为矩形,需要增加的条件________. 要使平行四边形ABCD成为菱形,需要增加的条件________. 要使矩形ABCD成为正方形,需要增加的条件________. 要使菱形ABCD成为正方形,需要增加的条件________. 小结: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PPT呈现) 二、深化提高: 1.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AD⊥BC,垂足为点D,AN是△ABC外角∠CAM的平分线,CE⊥AN,垂足为点E, (1)求证:四边形ADCE为矩形; (2)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 四边形ADCE是一个正方形?并给出证明. 2.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 过点D作DP∥OC,过C点作CP ∥DO ,交DP于点P , 试判断四边形CODP的形状. 变式1:如果题目中的矩形变为菱形,(图一) 结论应变为什么? 变式2:如果题目中的矩形变为正方形,(图二) 结论又应变为什么? 3.如图,在中,是边的中点,分别是及其延长线上的点,. (1)求证:.

第18章-平行四边形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18 章平行四边形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通过对几种平行四边形的回顾与思考,使学生梳理所学的知识,系统地复习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等; 2、正确理解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在反思和交流过程中,逐渐建立知识体系;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归纳、概括、实践等系统数学活动,感受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区别。 2、梳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的知识体系及应用方法。【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判定的综合运用。 【教学模式】 以题代纲,梳理知识------ 变式训练,查漏补缺----- 综合训练,总结规律------ 测试练习,提高效率。 【教具准备】三角板、实物投影仪、电脑、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一、以题代纲,梳理知识 例1如图,分别以厶ABC的三边为边在BC的同侧作三个等边三角形,即厶ABD , △ BCE,A ACF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四边形ADEF 是什么四边形? (2)当厶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EF是矩形? (3)当厶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EF是菱形? (4)当厶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EF 是正方形? (5)当厶ABC满足什么条件时,以A,D,E, F 为顶点的四边形不存在? 第(2)(3)(4)(5)题不必说明理由)

4 B C 【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边形)来证明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同理可根据各多边形的判定方法来证明. 【解答】解:(1)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 ???等边三角形BCE和等边三角形ABD , ??? BE=BC, BD=BA . 又???/ DBE=60 -Z ABE,/ ABC=60 -Z ABE , ???/ DBE= Z ABC . BE=BC [ 0D=BA ???△BDE^A BCA. ??? DE=AC . ???在等边三角形ACF中,AC=AF , ??? DE=AF . 同理DA=EF . ???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 (2)当Z BAC=150时,四边形ADEF是矩形.(5分) 理由:TZ DAF=360 -Z DAB -Z BAC -Z CAF=90, ??? ? ADEF是矩形. (3)当AB=AC,或Z ABC= Z ACB=15时,四边形ADEF是菱形.(6分)理由:??? AB=AC, ??? AD=AF, ??? ? ADEF是菱形. (4)当/ BAC=150 且AB=AC,或/ ABC= / ACB=15 时,四边形ADEF 是正方形.

人教版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集体备课

第三次集体备课 课题: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 地点:XX中学教学楼三楼时间:2019.4.3 参加人员:八年级数学教师主备人:望海彬哥 一、地位与作用 同三角形一样,四边形也是最基本的平面图形,是本学段“空间与图形”的主要研究对象.本章将在平行线、三角形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一些特殊四边形的知识,探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有关性质和常用判定方法,并对有关结论进行推理证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对学生要求较高. 就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来讲,平行四边形一章是教学重点和难点之一. 就中考来讲,平行四边形的知识会以填空选择题、中档解答题、动手操作题、综合解答题等形式进行考察,约占中考总分的15~18%. 所以,学好这一章,既是对三角形知识的巩固,又是为后续的几何学习做好充分的知识和能力储备。 二、知识结构图 从属关系: 演变关系:

三、课标要求 【课标要求】: (1)理解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探索并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及其判定定理。 (3)了解两条平行线之间距离的意义,能度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4)探索并证明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定理以及它们的判定定理。 (5)探索并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四、课时安排建议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20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18.1 平行四边形7课时 18.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6课时 数学活动 复习、考试、讲评7课时五、全章教学建议 (一) 复习有关知识 1、三角形的全等 2、等腰三角形 3、直角三角形 4、几何变换:轴对称、旋转变换、平移变换。 (二)引导学生把学习性质和判定的过程, 变成系统研究这些新课题的过程 这部分的新知识其实在难度上并不大, 学生对这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和比较熟悉, 一般来说, 学生独立探究它们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是完全可行的. 1. 探究的方式: 实验+ 推理 2. 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探究. 比如: 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时候, 可以给学生逐步提出下面的问题: [问题1] “对比三角形的研究方法,平行四边形我们可以研究哪些方面的知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是什么?” [问题2] “如果要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有关性质, 你认为可以研究哪些问题?”对于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等内容, 我认为都可以采用类似的方式, 使学生学习这些新知识的过程变成系统研究这些新课题的过程. (三)重视直观操作和逻辑推理的有机结合,重视几何直观 1. 设置一定数量的少综合其他知识、集中使用本节课知识的例题、习题, 适量

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

平行四边形 一、教案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37-38 二、教案准备 平行四边形、学生尺、活动小棒、方格纸、长方形纸条、幻灯片。 三、教案目标与策略选择 按老教材的编排《平行四边形》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平行”等概念之后,教案“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新教材在认识了四边形之后,学生还不知“平行”为何物时就要认识平行四边形,可见抓住“平行”来理解平行四边形是不行的。于是我以学生的对平行四边形实物的感知基础为起点在活动中逐步理解、逐步深入。具体的目标为:(1)通过量一量、画一画、做一做使学生建立平行四边形的表象,初步了解平行四边形边的特点。 (2)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感悟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 (3)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教案流程设计及意图

五、教案片段实录 我逐个出示四边形让学生判断是否是平行四边形,前面几个还比较顺利,当出示长方形时,由于学生一时下不了结论,各说各有理。我又不想的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学生。 师: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独到的想法这很难得,我们在学习过程就需要有这样的态度。那长方形是否是平行四边形呢,我们暂时不下结论,先来看看同学们是怎么选择的。(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持否定态度,这时全班同学不自觉地被分成了两组。) (全班像开了锅,每个同学都在试图说服对方)我灵机一动,何不让学生自己以动制动呢? 师:每个同学的选择都有每个同学的理由,如果让每个同学都来说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时间不允许。你看看你们组哪些同学比较你代表你的意思,每个组选出三名同学。如果人他们说的不够明白请你及时补充。于是一场没任何征兆的辩论会开始了。 否:它明明是长方形怎么会是平行四边形呢? 是:要判断一个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只要看它的两组对边是否分别相等,长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所以它是平行四边形。

初中数学《平行四边形》单元教学设计知识分享

初中数学《平行四边形》单元教学设计 课题§3.1.1平行四边形(一)第1课时共1课时 教学 目标 1.经历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推理论证能力. 2.能够用综合法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 3.体会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重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的证明. 难点探索、寻求性质定理的证明过程. 教具准备施教时间2006年月日教学过程: 一、巧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 任意作一个四边形,依次连接它四边的中点,你能得到一个怎样的四边形? 结论对所有的四边形都成立吗?任意的一个四边形,依次连接其四边的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于所有的四边形,此结论都成立.为什么呢?你能用推理的方法说明它吗?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三章. 实际上,利用前面学过的公理和定理,我们可以证明许多与四边形有关的结论.今天我们就来证明特殊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二、讲授新课 (1)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它既是性质,又是判定. 平行四边形除了具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这一特殊性质外,还有什么特殊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2)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求证:AB=CD,BC=DA. (3)证明: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如图,已知在梯形ABCD中,AD//BC,AB=DC.求证:∠B=∠C,∠A=∠D.

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在梯形ABCD中,AD//BC,AB=DC, ∴∠B=∠C,∠A=∠D. (4)逆命题是: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已知在梯形ABCD中,AD//BC,∠B=∠C求证:AB=CD. 等腰梯形的判定定理: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三、课堂练习 (一)课本P74,随堂练习1、2 1.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如下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求证:OA =OC,OB=OD. 2.证明: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如图,已知l1//l2,AB、CD是l1、l2之间的任意平行线段.求证:AB=CD. (二)看课本P72~P74,然后小结. 四、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利用前面学过的公理和定理来证明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及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 五、课后作业 (一)课本P74习题3.11、2 (二)预习内容:课本P75~P76. 板 书 设 计 §3.1.1平行四边形(一) 一、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图及证明过程) 二、证明: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 相等. 三、课堂练习 教 学 反 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殊平行四边形教案

18.2.1 矩形(一)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矩形的概念和性质,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 2.会初步运用矩形的概念和性质来解决有关问题. 3.渗透运动联系、从量变到质变的观点.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矩形的性质. 2.难点:矩形的性质的灵活应用. 课堂引入 1.展示生活中一些平行四边形的实际应用图片(推拉门,活动衣架,篱笆、井架等),想一想:这里面应用了平行四边形的什么性质? 2.思考:拿一个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教具,轻轻拉动一个点,观察不管怎么拉,它还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动画演示拉动过程如图) 3.再次演示平行四边形的移动过程,当移动到一个角是直角时停止,让学生观察这是什么图形?(小学学过的长方形)引出本课题及矩形定义. 矩形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通常也叫长方形). 矩形性质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矩形性质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如图,在矩形ABCD 中,AC 、BD 相交于点O ,由性质2有AO=BO=CO=DO= 2 1AC=21BD .因此可以得到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例习题分析 例1 已知:如图,矩形ABCD 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 ,∠AOB=60°,AB=4cm ,求矩形对角线的长. 解:∵ 四边形ABCD 是矩形, ∴ AC 与BD 相等且互相平分. ∴ OA=OB . 又 ∠AOB=60°, ∴ △OAB 是等边三角形. ∴ 矩形的对角线长AC=BD = 2OA=2×4=8(cm ). 例2(补充)已知:如图 ,矩形 ABCD ,AB 长8 cm ,对角线比AD 边长4 cm .求AD 的长及点A 到BD 的距离AE 的长.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材分析四年级数学教案 本单元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以及它们的高。学生在第一学段直观认识了平行四边形,而梯形则是第一次学习。全单元的内容分成两部分编排:先教学平行四边形,再教学梯形。编写的一篇“你知道吗”介绍了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安排的一道思考题让学生体会应用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把梯形剪拼成长方形、把长方形剪拼成三角形。 1??让学生通过“做”图形发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 《标准》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短短一句话,指出了学生学习图形特征的方法和途径:要以发现为主,而不是仅*接受。 (1)第43页例题要求学生凭已有的直廴鲜断氚旆ā白觥币桓銎叫兴谋咝危?他们做的方法一定很多,教材里呈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很可能还有别的做法。“做”图形的目的是体会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教学时要注意四点 ??/span> ①课前要有充分的物质准备,如小棒、钉子板、方格纸……这些材料可以是教师准备的,也可以是学生准备的。有些材料是预设的,有些材料是教学中即时想到的。 ② 在做中发现特征,要让学生说说做的体会。“做”图形的目的是感受图形的形状特征,所以,要组织学生交流做法与思考。如用小棒摆平行四边形,上、

下两根小棒一样长,左、右两根小棒也一样长。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上、下两条边互相平行,左、右两条边也互相平行…… ③ 要抓住平行四边形的主要特征进行教学。平行四边形有许多特点,如对角相等、邻角和是180°等。例题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建立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所以要抓主要特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边长度分别相等。至于其他特点,不必提出过多的要求。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是平行四边形的本质特征,必须使学生充分体会。不仅凭眼睛看,还要用画平行线的工具和方法进行验证。两组对边长度分别相等是平行四边形的重要特点,在以后计算面积时经常用到。也要让学生通过度量发现或验证。 ④ 要促进学生在交流中集思广益、互补共享。每个学生的发现往往是点滴的,用小棒摆容易发现对边相等,不注意对边平行;用直尺画容易体会对边平行,不注意长度相等。因此,相互倾听、相互评价、相互吸收、共享发现成果尤为必要。听听别人的发现,看看自己“做”的平行四边形是不是也这样,就能做到互补共享。教师参与学生一起交流,要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水平,如把上、下两条边互相平行,左、右两条边互相平行概括地说成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2)在活动中体会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进一步认识这两种图形。“想想做做”第3、4题都是把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分——移——拼”的活动变成一个长方形,让学生一方面体会到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形状不相同,另一方面体会到变化前后的两个图形的面积相同。这些都为以后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作了准备。第6题把4根饮料管先串成一个长方形,再拉成一个平行四

第1套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18.2特殊平行四边形教案

18.2.1 矩形 教案总序号: 一、教学目的: 1.掌握矩形的概念和性质,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 2.会初步运用矩形的概念和性质来解决有关问题. 3.渗透运动联系、从量变到质变的观点.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矩形的性质. 2.难点:矩形的性质的灵活应用.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1是教材的例1,它是矩形性质的直接运用,它除了用以巩固所学的矩形性质外,对计算题的格式也起了一个示范作用.例2与例3都是补充的题目,其中通过例2的讲解是想让学生了解:(1)因为矩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因此矩形中的计算经常要用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而利用方程的思想,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这是几何计算题中常用的方法;(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是一个基本图形,利用面积公式,可得到两直角边、斜边及斜边上的高的一个基本关系式.并能通过例2、例3的讲解使学生掌握解决有关矩形方面的一些计算题目与证明题的方法. 四、课堂引入 1.展示生活中一些平行四边形的实际应用图片(推拉门,活动衣架,篱笆、井架等),想一想:这里面应用了平行四边形的什么性质? 2.思考:拿一个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教具,轻轻拉动一个点,观察不管怎么拉,它还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动画演示拉动过程如图) 3.再次演示平行四边形的移动过程,当移动到一个角是直角时停止,让学生观察这是什么图形?(小学学过的长方形)引出本课题及矩形定义. 矩形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通常也叫长方形). 矩形是我们最常见的图形之一,例如书桌面、教科书的封面等都有矩形形象. 【探究】在一个平行四边形活动框架上,用两根橡皮筋分别套在相对的两个顶点上(作出对角线),拉动一对不相邻的顶点,改变平行四边形的形状. ①随着∠α的变化,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②当∠α是直角时,平行四边形变成矩形,此时它的其他内角是什么样的角?它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操作,思考、交流、归纳后得到矩形的性质.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案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1课时平行与垂直 一、教学内容:平行与垂直P56-P57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垂直与平行线的过程,掌握其特征。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难点:理解“平行与垂直”这两种位置关系的界定的前提是在同一平面内,且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 四、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小棒、展示板、三角板、直尺、手工纸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回忆直线有什么特点? 想一想在任意画两条直线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 (二)探索发现 第一环节平行 1、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铅笔画一画,小组长组织大家把可能出现的图形汇总。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集中显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表征。 (1)展示其中一个小组的展示板。 (2)除了展示板上的这几种情况,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4、整理图形,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图形通过电脑课件来展示,并编上序号。这些图形,同学们能不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呢?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用铅笔摆图形,分组讨论。学生在全班汇报,补充说明。 5、尝试把画出的图形进行分类。(教师参与讨论,强调学生说明分类的标准) 6、根据研究需要,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进行分类。(重点讨论第3幅图,直线向两头无限延伸,因此应该是相交的) 总结:在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和不相交。相交又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的情况。 7、我们把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 (这里我们要强调一定是在同一平面内,举出反例异面直线也不相交的反例,但不是平行的关系。) 8、你能说一说生活当中在哪里见过平行的位置关系吗? 第二环节垂直 1、师黑板上把毛线拉,表示直一条直线,再拿出另一条毛线拉直,表示另一条直线,并与第一条相交。想一想两条直线相交成几个角?各是什么角?(如第4幅图) 2、如果教师转动其中一条直线,使∠1变成直角,那么这其余三个角会变成什么角? 3、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记作a⊥b,读作a垂直于b。(这里要再次强调是在同一平面内,举出异面垂直的关系) 4、你能说一说生活当中在哪里见过垂直的位置关系吗? (三)巩固发散 1、教材P57 做一做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平行与垂直(在同一平面内) 平行:a∥b 垂直:a⊥b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全章教案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 18.1.1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一)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平行四边形对边、对角相等的性质. 2.会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平行四边形的计算问题,并会进行有关的论证.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平行四边形对角、对边相等的性质,以及性质的应用.2.难点: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3.难点的突破方法: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这一节是全章的重点之一,学好本节可为学好全章打下基础. 学习这一节的基础知识是平行线性质、全等三角形和四边形,课堂上可引导学生回忆有关知识. 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在小学里学过,学生是不生疏的,但对于概念的本质属性的理解并不深刻,所以这里并不是复习巩固的问题,而是要加深理解,要防止学生把平行四边形概念当作已知,而不重视对它的本质属性的掌握. 为了有助于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本质属性的理解,在讲平行四边形定义前,要把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让学生认清楚. 讲定义时要强调“四边形”和“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这两个条件,一个“四边形”必须具备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才是平行四边形;反之,平行四边形,就一定是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的一个“四边形”.要指出,定义既是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判定方法,又是平行四边形的一个性质. 新教材是先让学生用观察、度量和猜想的方法得到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这两条性质的,然后用两个三角形全等,证明了这两条性质.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猜想、归纳知识的自学能力. 教学中可以通过大量的生活中的实例:如推拉门、汽车防护链、书本等引入新课,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认知的基础上去探索数学发展的规律,达到用问题创设数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然后让学生通过具体问题的观察、猜想出一些不同于一般四边形的性质,进一步由学生归纳总结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同时教师整理出一种推导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范式,让学生在教师的范式的诱导下,初步达到演绎数学论证过程的能力. 最后通过不同层次的典型例、习题,让学生自己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1是教材P84的例1,它是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实际应用,题目比较简单,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能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计算,讲课时,可以让学生来解答.例2是补充的一道几何证明题,即让学生学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又让学生从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总复习教案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总复习教案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2.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并能运用这些知识灵活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 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并能运用这些知识灵活解决问题。 学习难点: 梳理平行四边形的知识结构体系,根据具体问题情境,选择适当的知识进行推理计算,并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 一、自主复习,并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AC、BD 相交于点O,你能得到哪些结论? 2、问:△AOD、△AOB、△BOC、△COD有什么关系? 3、如果四边形ABCD是矩形,前面得到的那些 结论还成立吗?你还能得到什么结论? 4、如果四边形ABCD是菱形,前面得到的那些 结论还成立吗?你还能得到什么结论? 5、如果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你又能得到哪些结论? 6、已知:四边形ABCD,添加适当的条件 (1)使它成为平行四边形.条件:______. (2)使它成为菱形.条件:______. (3)使它成为矩形.条件:______. (4)使它成为正方形.条件:_____. 7、如图,点E是AC的中点,点F是AB的中点,则EF叫做 △ABC的______,EF和BC的关系______,

二、简单分类检测 平行四边形检测 1、在 ABCD中,已知AB=8,AO=3,∠B=50° 则CD=________,AC=________ ∠A=________,∠D=___________ 2、在 ABCD中,∠A+∠C= 150°那么 ∠A=__________,∠D=_________ 3、在 ABCD中,∠A:∠B= 4:5,那么∠B=__________,∠C=_________ 矩形检测 1、如图,在矩形ABCD中,AC、BD相交于点O, ∠AOB= 60°,AB=6,则AC=_______ 2、已知矩形的周长是24,相邻两边之比是1:2, 那么这个矩形的面积是__________ 3、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的夹角为60°,一条对角线与短边的和为15,则短边 长为_________ 菱形检测 1、如图,在菱形ABCD中,AB=10,OA=8,OB=6, 则菱形的周长是_________,面积是___________ 2、如图,在菱形ABCD中,∠B= 120°,则 ∠DAC=___________ 3、菱形的一个内角为120°,较短的对角线长为10, 那么菱形的周长是_____________ 正方形、中位线检测 1. 如图,在正方形ABCD的外侧,作等边△ADE, 则∠AEB=_______. 2.已知:△ABC中,点D、E、F分别是△ABC三边的 中点,如果△DEF的周长是12cm,那么△ABC的周长 是. 三、当堂检测 1、检查一个门框是矩形的方法是() A、测量两条对角线是否相等. B、测量有三个角是直角. C、测量两条对角线是否互相平分. D、测量两条对角线是否互相垂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