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赏析

书法艺术赏析
书法艺术赏析

华师《书法艺术赏析》离线作业

1、试论述书法精神性价值的内涵。(50分)

答:书法的精神性价值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其精神性主要用来说明:其一,书法的表现性,即作为表现艺术,具有传情达意的功能;其二,在书法作为文化中,说明书家个人精神面貌之文化象征。书法精神性价值的主要内涵,即书法超越形式美的形神、韵味、意境美的追求,更多的精神上的愉悦等方面。

一、书法是一种抒情达意的艺术。从心理欲求来说,人类之从事于艺术活动,既要追求感官替代欲和现实功利替代欲的满足,又渴望从中放飞心灵,释放创造潜能,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而且实际的艺术活动中,这些心理欲求往往是综合交织在一起并且相互激发和转化,他们共同凝聚成永无止境的心理内驱力,驱使着人类执着的痴迷于艺术创造的世界里。艺术家创造艺术品是为了释怀自己的才情,艺术是人类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是人类心理能量的释放和升华,汉代的蔡邕最早提出了有关书法抒情功能的论点:“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这表明汉代时人们已经认识到书法的精神性价值,把书法当做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方式,书法可以使人有不同的心境情感,不同性格,脾性的人整体气质趋向也大不相同,同样,书法可以用爆发的方式来宣泄书家的情感,从而使书家的心理能量得到释放和升华。

二、书法的精神性价值还包括书法中超越形式美的审美追求,即追求书法的意蕴,中国艺术思维一开始就不满足于描摹客观事物的外在形体,而是把主客、心物、天人放在宇宙整体中进行观察和交流,着眼于自然感受的概括。由此,西方美术在比例、光线、色彩、调子、透视等方面的写实登峰造极,但在达情写意、神韵等方面远没有中国艺术那样有着丰富的内涵,当代西方著名美术家,德西迪厄斯所著的《艺术的内涵》指出中国艺术中的精神性内涵来自中国人的宇宙观念,把人缩小到与宏大的宇宙恰成对照的尺度,具体到中国书法中,精神性内涵指的是:意、气、神、韵、意境等,书法作品之气韵,是书家之思想、感情、精神融于笔底而体现于作品之中,人与书互为体现的统一体。书法意境指书家主观的情与意同客观的境与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书法通过点线的律动,以灵动的线条表现大千世界,以有限表达无限,传达一种超然于墨象之外的不可言喻的思想,揭示精神世界的的“有意味的形式”。

书法作为一种精神价值存在,是人的生存世界的价值确证,虽有人创造出来并因此而存在,却最终成为书家超越生命有限而获得无限的载体,书家通过艺术追求无限达到自有境界,使生活诗意化。

2、试论述书法所承载的中国文化内涵。(50分)

答:书法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中国文化艺术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中国的书法艺术发展源远流长,是与中国的文化发展相伴相生的。一般来说,书法是写字,是写好字;深人地说,书法实际上承载着中国社会丰厚的文化内涵,有无文化内涵是书法优劣的判断标准。只有如此认识,我们才能理解古人为什么特别强调书法的古意,特别强调书法的神采,特别强调书法的书卷气,特别强调书家精神气质的培养,对推动中国文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书法随着汉字的产生而发展,经过先秦两汉的孕育,魏晋南北朝的发端,隋唐五代的成熟,期间出现了无以胜数的书法名家,各领风骚;篆、隶、楷、行、草各种书体,不断成熟并发展,风格多样;古代书法实用与欣赏并重,先重实用,后讲欣赏。由于实际书写的需要,大凡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都经过严格的书法训练,写得一手端庄优美的书法。加上传统文化的教育,书法环境的熏陶,社会风气的影响和科举取士及国家的提倡,使书法艺术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

中国书法最讲“字外功”的修炼,要求书法家究研书理,博通书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加强文化艺术修养。一幅成功的书艺作品,是书法家思想境界、生活阅历、知识积累和艺术修养的总和,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书法家应该使自己具有高尚的品格,广泛的艺术修养,丰富的知识积累,宽广的眼界和胸怀,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书艺作品,具有更美的意境、气势、韵味和节奏,意态挥洒,情驰神纵,独抒性灵,妙然超群。

二、在中国的文化之中,亲近自然、讲究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文化思潮源远流长。而书法则是用来记录这种思想观念,用来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主要载体。早在魏晋时代,一些有文化却不得志而归隐田园的文人们就喜欢通过书法创作来寄托情思,对于当时的文人来说,用书法来排解烦恼忧愁、抒发情怀、寄托各种情绪是最好不过的;在那个时代也诞生了数不清的书法艺术精品。也是在那个时代,中国山水田园诗人和辞赋大师们开启了中国文人纵情山水、归隐自然风光的思潮。

时至今日,在历朝历代的发展之中,总会有大批的文人墨客受到这种思潮的影响,或归于田园,或纵情山水,在自然风光之中静思人生真谛,感受心灵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书法也成了唯一有效而普遍的传递这种思潮,记录这种情怀的方式。可以说,没有书法的记载与展现,文人墨客不会有机会深入领会大自然的美好;没有书法艺术的寄托,中国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文化可能根本无法推而广之并延续至今。

三、文以修身,文以养性

中国人关于修身养性的观念也早已有之。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向来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人之根本,无处修身则不能成家立业,更不必谈治国、平天下的大志向、大胸襟。而修身养性的方式,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书法的修炼。中国古代胸怀大志者,普遍有一手好的书法功底,这就是因为在古人眼中,识文断字是最基本的,会书法、懂书法、能欣赏书法,才能锻炼成博大的胸襟,才能培养良好的品格和心性。通过学习书法、运用书法,可以发表见解,可以抒发情怀,可以制定规范章程,可以记录得失,可以传递消息,书法在古代是有大志向、大追求者、大才德者必备的素质。

可以说,古代书法艺术所起到的作用比现代人需要学习的九年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更加重要。古人用书法来做修身养性的必要条件,确乎有着重要的用意。

书法文化作为中国古代记录历史发展和文化演进,记录古代各种思想文化、实地场景、人物言谈等内容的主要形式,与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紧密相连。通过研究书法中的文化内涵,唤醒人们对中国书法文化的深入理解与领悟,希望在现代依然可以“穷则变、变则通”,重新焕发强大的生命力,因此,要研究和鉴赏书法,进行书法创作,就必须从研究中国文化入手,强调临帖习字和读书阅世的关系,充分认识文化修养是书法艺术的核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中国书法的精神实质。

华中师范大学《书法艺术赏析》答案

一. 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A.行草 B.楷书 C.篆书 D.隶书 A.王次仲、王羲之 B.王羲之、王献之 C.王旷、王羲之 D.王导、王羲之 A.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 B.马东篱、郑德辉、关汉卿、白仁甫 C.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 D.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 A.卫氏世家 B.索氏世家

C.陆氏世家 D.王氏世家 A.“第一草圣” B.“第二草圣” C.“书圣” D.“小圣” A.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B.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C.赵孟頫、吴镇、黄公望、王蒙 D.祝允明、文徵明、陈道复、王宠 A.“草圣” B.“书圣” C.“初唐四杰”之一 D.“唐宋八大家”之一 8. 下列人物中,()曾到日本研究书法。()(2分)

A.莱布尼茨 B.马克?托比 C.梵高 D.威尔逊 A.晋祠铭 B.晋书,王羲之传论 C.论书 D.艺文志 A.抵制外敌 B.“笔谏” C.无心仕途 D.书不传外夷 A.行书 B.草书 C.楷书

D.隶书 A.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 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A.张旭、怀素、王羲之、王献之 B.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 C.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D.祝允明、文徵明、唐寅、王宠 A.书圣 B.小篆之祖 C.草书圣手 D.四贤之一 A.楷书基本用笔方法

B.行书用笔方法 C.隶书用笔方法 A.楷帖 B.草帖 C.隶书 D.行书 A.长沙马王堆汉代帛书 B.长沙国南部图 C.驻军图 D.导引图 A.《大唐中兴颂》 B.《麻姑仙坛记》 C.《争座位贴》 D.《祭侄文稿》 19. 颜真卿书体被称为“颜体””,与()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2分)

中国书法名词解释大全(1)

中国书法名词解释大全 时间:2010-10-20 17:57:12作者:书法欣赏来源:书法欣赏查看:5515评论:0 内容摘要:书法名词解释书法:中国的传统艺术之一。通常以毛笔为书写工具,讲究执笔,运笔,用墨,点画,结构,分布(行次,章法),风格,韵味等。笔法,笔势,笔意是书法艺术的三大要素。书法家运用书写的技法,以独特的形式表现内心的感情,创造美的意境。中国的书法艺术,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艺... 书法名词解释 书法: 中国的传统艺术之一。通常以毛笔为书写工具,讲究执笔,运笔,用墨,点画,结构,分布(行次,章法),风格,韵味等。笔法,笔势,笔意是书法艺术的三大要素。书法家运用书写的技法,以独特的形式表现内心的感情,创造美的意境。中国的书法艺术,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日本称书法 为“书道”。 法书: 指有规则,有法度,具有较高艺术水平因而可作学习范本的书法作品。通常称 他人书作为“法书”时,则含有尊重之意。 翰墨: 与“笔墨”同义。翰,原指羽毛,借指毛笔,文字。翰墨,即笔和墨,借指文章,书,画等。 真迹: 由名家亲自书写或绘成的书画作品。 甲骨文: 殷商时代刻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最早发现于河南安阳小屯村殷王朝都城遗址,故又称“殷墟文“。因使用刀刻,而称”契文“;因刻于龟甲或兽甲之上,而称”龟甲文“;因文字为记载占卜,祭祀之类活动,而称”卜辞“。是可辨识的最古的汉字。 金文: 殷商至汉代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因铜在古代称金,故程“金文”。古代铜器一般分礼器和乐器两类,礼器作祭祀用,以鼎为代表;乐器作演奏用,以钟为 代表。古代以钟,鼎代表所有铜器,故金文又称“钟鼎文”。 石鼓文: 指唐初在今陕西宝鸡三原发现的十块鼓形石头上所刻的文字。石鼓,为鼓形的石头,非石头制作的鼓。据近人考证,石鼓为公元前八世纪秦人所制,文字为秦人 所刻。十块石鼓每块上刻一首四言诗,记载秦国国君狩猎情况,故又称“猎”。石鼓文是已发现的我国最早的刻石文字。 籀文: 又称“籀(zhou)书”,“大篆”。是介于甲骨文于小篆之间的一种字体。相传周宣王太使籀作大篆,故取籀为名。石鼓文为籀文的代表作品,故石鼓文又称为“籀 文”。 大篆: 广义指小篆以前的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春秋战国时期通用的六国文字。狭义专指籀文。 小篆: 又称“秦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通用的字体。相传是李斯在大篆基础上加以整理,简化而创制的。小篆的特点是形体偏长,线条园匀齐整。今存的<<泰山刻石>>, <<琅琊台刻石>>,<<秦始皇诏版>>等皆为小篆代表作。 玉箸篆: 篆书的一种,仅指小篆而言,其特点是笔道圆润温厚,形如玉箸。此种篆书始于秦代。后亦有一“玉箸”形容书家用笔圆浑遒劲者。 铁线篆: 小篆的一种。因用笔圆活,细硬如铁,笔道如线而得名。如唐代李阳冰的篆书,书法史上即称之为“铁线篆”。 隶书: 又称“佐书”,左书“,”史书“。隶书是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一种书体。其特点是将篆书的圆转变为方折,形体取横势。隶书开始形成于战国晚期,汉魏时成为通用字体。隶书

关于中国书法的自我鉴赏

关于中国书法的鉴赏 艺术,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个基础,其实包括创作者和欣赏者二个方面。近几年来,随着书法创作观念的更新,书法创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主要表现为从过去对书法技法的研究,转向了作品创作主体的书法意识的把握,在艺术思想上有了重要飞跃。从而使作品内涵更加丰富,意境更为深远。于是,书法欣赏也就成为了一个高要求的艺术活动,即提出了一个更高要求:如何去把握作品、理解作品,沟通创作者和欣赏者之间的情感。也就是说如何使书法创作水平和书法欣赏水平得到同步提高。 古人言:“书为心画”,一件书法作品的诞生,无疑是作者情感、志趣、意愿的表露,或多或少、或显或隐。而任何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之所以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因为它借助线条的挥舞,反映了作者独特的精神气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俄国哲学家普列汉诺夫说过:“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又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地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就书法而言,黑白相映的作品是静止的,显示的却是一个个活脱脱的生命形象,然而这一切看来都是静止的,需要欣赏者去感悟、去体味。 不同的人情趣不同,爱好不同,加之审美观的不同,导致了书法欣赏的差异,这种差异不是很小,有时甚至很大。一件粗头乱服、率意天真的行书作品,在有人看来可能是草率杂乱的,而一件呆板僵死的楷书作品,在他看来却是端庄俏丽的,至如已脱离实用的功能、真正作为艺术欣赏的草书作品,一般的欣赏者除了只注意到它凌乱的线条之外,实在看不出它更多的优劣。就书法艺术本身而言,它是高度抽象的造型艺术,一切信息全部蕴含在抽象的线条之中,凭欣赏者去感受。巴尔扎克说过:“艺术作品就是最小的面积,惊人的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就书法欣赏来讲,从事书法创作的人,这种欣赏差异就小得多,因为其本身的创作实践,就已经积累了这方面的知识,他懂得了书法作品的“美”在何处,以及构成书法美的诸多条件和因素,最重要的是作者掌握了书法欣赏的方法。然而就书法欣赏的群体而言, 书法创作者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且是次要的一部分,真正重要的广大的欣赏者,是非从事书法创作的广大群众。他们才是书法欣赏的主体。

书法艺术赏析 (1)

华师《书法艺术赏析》离线作业 1、试论述书法精神性价值的内涵。(50分) 答:纵览当下,书法界一片欢腾,但是我们如果能够理解古典书学的精神,便不会对当下的热闹欢心鼓舞。偶尔和朋友聊天,说道书法是不是必然要消亡。有人说,计算机的普及,书法退出日常书写领域,就是消亡的开始。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但是没理由书法在纯艺术的领域得不到发扬广大啊。这些观点的人,都还抱有书法是写字的基本观念。我在这里不想争论书法是不是艺术,这个问题太无聊。我只是从对书法史和书论的阅读中,梳理出一条精神脉络。这条脉络是书法得以延续的核心。我们将可以看到书法从汉末的日常书写中脱离出来,获得了意义的充实,在“师古”(应该叫“师法”更为合适。区别于后人所理解的“师古”。)的浪潮下,开始了古典书学技术层面的总结。而又在“师心”的理论开发中,获得了主体境界的提升。创作主体的主体境界的拓展,是古典书学创作论的重要发见。将书法家从抄写的技术人员——书吏,提升为艺术家,其中必然有对主体心性问题的发掘。也就是说要从一个经验性的人格提升为超越的人格。艺术方从技术,进于道。 写字即写志,书如其人,几乎所有书法理论都注意到了书法与其创作者的紧密联系,姑且不论这种理解的正误,但这足以表明中国传统的书学思想和文化观念。不但书法如此,诗歌、绘画也是用以表现作者主观世界的重要形式,是用以抒情写志的重要方式,而以书法表现得最为突出,因为书法在审美上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的统一:书法是用以表现文字的艺术,而阅读一段本身具有意义内涵的文字正是一种时间性的审美;从整体去观阅一幅书法作品,又能够获得空间上的美感。但诗歌和绘画却只能单独地通过时间性和空间性来表现美,这一点德国思想家莱辛在他那本著名的《拉奥孔》中有着极为详尽的描述。所以,书法艺术成为中国文人乃至所有中国人抒情冶性的必需手段,尤其是在古代以毛笔作为唯一书写工具的时代,通过书法来表达生命已经成为一种精神上的重要需求。 2、试论述书法所承载的中国文化内涵。(50分) 答:书法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无数书法家所创造的风格多样、绚丽多彩的书法艺术,汇成中国文化的大潮,影响和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文化新人。因此,要研究和鉴赏书法,进行书法创作,就必须从研究中国文化入手,强调临帖习字和读书阅世的关系,充分认识文化修养是书法艺术的核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中国书法的精神实质。 书法随着汉字的产生而发展,经过先秦两汉的孕育,魏晋南北朝的发端,隋唐五代的成熟,宋元明清的守成和中兴,汇成一股书法文化之流,一泻直下,波澜壮阔。这期间出现了无以胜数的书法名家,各领风骚;篆、隶、楷、行、草各种书体,不断成熟并发展,风格多样;书学理论研究日渐深入,各种书学论著先后问世,浩如烟海。书法文化,博大精深,成为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核心和魂灵。书法艺术的惊人之处,在于集中地表现了文学的内容和情感的世界,是一种集诗词文赋、笔情墨趣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她把线的运用,表现到一种超妙入神的境界,达到了真正的抽象艺术的高峰。 古代书法实用与欣赏并重,先重实用,后讲欣赏。由于实际书写的需要,大凡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都经过严格的书法训练,写得一手端庄优美的书法。加上传统文化的教育,书法环境的熏陶,社会风气的影响和科举取士及国家的提倡,使书法艺术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古代文人学士,无不精通书法,或尊崇二王,或师法颜、柳,或追随苏、黄,或出入董、赵,风格多样,各显千秋。古代文人,琴、棋、书、画大多兼通,或书画兼擅,或书、画、

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书法,是指文字的书写方法,规律和法则。中国书法其特定含义是指具有美的欣赏价值的艺术作品。从广义上讲,世界上各民族文字的起源都可追溯到“象形文字”,都有自己的文字和书写技巧,都有自己的“书法”。但是,各国文字都从象形中断了,从“表意”走向了“表音”,只有中国的汉字从原始象形的“表意”,一直延续了下来。长期的发展使中国书法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 1、构成审美的基本要素 书法是以书写汉字为对象、是以笔画、结构、章法为基本要素,通过笔、墨的运用达到表现艺术的目的。中国书法之所以能成为一门艺术,是因为中国汉字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可为性,就是说中国的汉字天生就具有艺术素质。例如,(1)汉字的造型是变化多端的:有正方形、长方形、扁方形、品字形、到品形;有上宽下窄、下窄上宽;有左高右低、右高左低等等。(2)汉字的字体是不断演变的:甲骨文、金文、籀文、战国文字、小篆、竹木简书、隶书、章草、今草、魏碑、正楷、行书等。(3)汉字的每种字体又有丰富的不同

的风格和书写特色:或厚重、或飘逸、或庄严、或典雅、或苍劲、或灵秀、或稚拙、或老辣、或恬淡、或典雅、或茂密、或疏朗……(4)书法的特有工具——毛笔、墨汁、宣纸各有特殊功能的:“墨色的浓、淡、干、湿”;笔法的“方圆、刚柔、提按、顿挫、疾徐、收放”等等,以及又能写出不同意趣的“点、线、面、结构、章法”(5)不同的时代,文化背景的不同:殷商的契刻甲骨、周朝的铸造金文、春秋战国的帛书竹简、汉魏的碑志摩崖、晋唐的尺牍等。可谓名碑法帖浩如烟海,方家大师群星灿灿,所有这些都足可以构成了中国书法美学的基本要素,足可以构筑了中国书法悠久灿烂文化历史。我国当代书法家沈尹默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示出惊人奇迹,无彩而有图画之烂漫,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引人入胜,心畅神怡。特别是书法与文学的结合更加深了精神内涵,使书法成为为一种表达最深意境和情操的民族艺术。” 由此可见,书法同其它姐妹艺术一样,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书家往往借助手中的毛笔抒发情怀,或借物托志、或修养身心。将自身的生命情思,精神意蕴和审美趣味有机的与笔墨线条交织融合。画家吕子凤说:“在造型过程中作者的感情就一直和笔力融合在一起活动着,笔所到之处,无论是长线短线,是短到极短的点和由点扩大的块,都成为感情活动的痕迹。”

书法欣赏教案

书法欣赏教案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书法欣赏》教案 一、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书法的含义。 2、认识汉字的特点和书写艺术特点。书法就是写字之法, 即是以汉字为对象以毛笔及各类硬笔为表现工具的一种线条造型艺术。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1?、正确认识书法的含义。 2、认识汉字的特点和书写艺术特点。 3、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室的影视设备,电脑,介绍书法的VCD光碟等。 教学过程: 一、讲述关于汉字和汉字书法的有关知识。 书法是我国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 几千年的文明史,凝聚着炎黄子孙的无穷无尽的智慧,不仅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 1.什么是书法。 书法,就是写字之法,即是以汉字为对象以毛笔及各类硬笔为表现工具的一种线条造型 艺术。 2.中国文字书法的发生的诸因素。人类为生活、生存而创造了文字,并使文字的形式—— 书体不断发展变化,如大篆、小篆、隶书、章草、楷书、草书、行书等。每一次书体的变化, 都使它的服务范围拓宽,不断完善、不断总结、不断提高。汉字的式样,在越来越统一的基础 上,变得越来越精美,这样就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艺术——书法。再加上汉晋以来统治 阶级对这一艺术的大力倡导,在人民群众中也有了广泛的影响。我国历代出现了许多书法家, 他们留下了大量的名帖和墨迹,成了民族传统文化中光辉灿烂的花朵。 书法源于汉字,汉字是书法的基础。汉字的产生,也就孕育了书法艺术的因素,如以线 造型,以及匀称、平衡、变化等形式美法则的运用。先民们仰观俯视,审美地观察世界,把思 维、观念、追求寄托在这些刻划线条。 .汉字书法艺术的形成一般来说有三方面因素:

选修书法鉴赏答案

1.中国书法的主要特色是什么?你是怎么理解? 用墨色的线条力度、质感、节奏、立体、动感表现作者思想情感的书写艺术,这就是中国书法的特色。 我认为毛笔是书法当中必不缺少的工具,它由千百根细小毫毛组成,拥有多维,可以收放自如,当然写起来也有几分洒脱之感。历史,书法有着几千年的文化历史,是当时古代书写方式之一,深受人的爱戴。种类,书法的种类有很多,每一种都拥有自己的独特美感,各有各的特色。 2.什么是甲骨文?并简叙甲骨文的风格特色?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今河南安阳小屯)被发现。甲骨文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 1.在字的构造方面,有些象形字只注重突出实物的特征,而笔画多少、正反向背却不统一。 2.甲骨文的一些会意字,只要求偏旁会合起来含义明确,而不要求固定。因此甲骨文中的异体字非常多,有的一个字可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写法。

3.甲骨文的形体,往往是以所表示实物的繁简决定大小,有的一个字可以占上几个字的位置,也可有长、有短 4.因为字是用刀刻在较硬的兽骨上,所以笔画较细,方笔居多。 由于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而刀有锐有钝,骨质有细有粗,有硬有软,所以刻出的笔画粗细不一,甚至有的纤细如发,笔画的连接处又有剥落,浑厚粗重。结构上,长短大小均无一定,或是疏疏落落,参差错综;或是密密层层十分严整庄重,故能显出古朴多姿的无限情趣。甲骨文,结体上虽然大小不一,错综变化,但已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所以有人认为,中国的书法,严格讲是由甲骨文开始,因为甲骨文已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3.《曹全碑》《张迁碑》的风格特点,并做简单的分析? 《张迁碑》是汉隶书笔系统的代表作,起笔方折厚宽,转角方圆兼备。《曹全碑》用笔以圆笔为主,暗合隶法,兼以方笔。点画笔笔劲建而不含糊,有向有背,随字异姓。《张迁碑》在体态上多取横势,字形以扁平为主,同时以长,方为辅,风貌古朴。在横向上比较开张,纵向上则较为收敛。《曹全碑》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字力形,疏朗平镇,中宫紧缩,体式多呈现扁方,间有长,方结体,横向开张流畅,纵向含蓄稳健,从而使结构显得雍容大度,飘逸多姿。

2015年《书法艺术赏析》考试题

2015年《书法艺术赏析》网上课程考试题库 华中师范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 二○一五年四月

目录 1、单选题------------------------------------------------------------3 2、多项选择题------------------------------------------------------7 3、判断题-----------------------------------------------------------11

一、单选题。 1. 李斯因在书法领域的造诣被后世誉为(B ) A. 书圣 B. 小篆之祖C草书圣手 D.. 四贤之一 2. 相传是谁改进了秦篆,发明了最初的隶书( C ) A. 史籀 B. 赵高 C. 程邈 D. 蔡邕 3.“飞白”书是指( A ) A.笔画中丝丝露白 B.模仿飞鸽所书 C.用白色颜料书写 D.在白天创作 4.并称“钟王”的是( A ) A.钟繇、王羲之 B.钟繇、王献之 C.钟繇、王次仲 D.钟繇、王珣 5.并称“二王”的是( B ) A.王次仲、王羲之 B.王羲之、王献之 C.王旷、王羲之 D.王导、王羲之 6.王羲之因在书法领域的造诣被后世誉为( B ) A.“草圣” B.“书圣” C.“初唐四杰”之一 D.“唐宋八大家”之一 7.千古名篇《兰亭序》是他的什么作品( A ) A.行书 B.草书 C.楷书 D.隶书 8.王献之的什么书体略胜其父王羲之( A ) A.行草 B.楷书 C.篆书 D.隶书 9.王献之能突破其父的限制,自创别体,是因为他( B )

书法赏析 书法教案

单元第一单元:书法——中华民族的骄傲单元课时第二课时主题1、书法赏阅总课时1第 1 课时 背景分析 一幅书法作品,放在我们的面前,怎么评价、怎么读懂、怎么欣赏,是我们每个初学书法的人、甚至是广大读者都感到困惑而且很想知道的问题。南朝书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他所强调的时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因此在教学中,不仅仅要让学生知道如何书写毛笔字,而且还要让学生知道如何伤心书法作品。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赏析用笔的方法。 2、在赏析、观摩和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3、让学生体验毛笔书法用笔的动态美,感受书法表现和生动传神的艺术形式美感,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引导学生写字做人。 评价设计 自评:回顾用笔的方法,赏析的角度 互评:同学之间互相品评作品用笔的精妙所在 师评:结合本课教学目标和练习,纠正补充学生自评、互评中的不足。通过让学生欣赏书法作品和实践书写颜体楷书和欧体楷书,培养学生对书法的兴趣,感受用笔的不同。肯定每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鼓励每一位学生,以欣赏的眼光对学生认同、赞扬。 学与教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 1、PPT播放书法作品时,师导入。 书法艺术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它像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源远流长,宏 大精深。从殷商开始,经历了秦汉的辉煌,魏晋的风韵,隋唐的鼎盛,宋元 的神意,明清的繁华。直到今天仍繁花似锦,昌盛不衰。 2、板书课题 二、回顾用笔 1、书法艺术产生的土壤是汉字。汉字中孕育着线条美,而汉字的书写的 过程,就是书法中“用笔”的过程。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什么是用笔呢? 2、生自由发言。 3、师小结:“用笔”是指笔锋在纸上的运行而写出千姿百态、富有韵味 的汉字点画的方法。不管什么字体,无非都是在起笔、行笔、收笔这三个阶 段中进行重复运动;任何书法作品都是从起笔开始,经过行笔,到收笔结束。 看似简单,其实变化无穷,简单中透出深奥的意境。 4、赏析各种字体的用笔特点 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在汉字的演化过程中,各种字体的用笔特征。 甲骨文:(商)笔画均为单线条,瘦挺有力,时露锋芒。这些最早的汉 字遗迹已具备了书法的用笔要素 小篆:(秦)为书法艺术的成熟奠定了基础。小篆具有字形扁长、笔画 多为孤线、的特点, 隶书:(汉)笔画平直,结构简便,顿挫明显, 楷书:(唐)? 行书:(唐)? 该部分的 设计目的在于 激发学生学习 书法的兴趣和 热情。

书法鉴赏作业

书法鉴赏 中国书法是一种独特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殿堂中的一朵奇葩。中国的书法艺术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影响深远。打从汉字一产生,便出现了书法艺术的萌芽。经过漫长的历史演进和发展,直至秦代,统一了文字,创制了秦篆(小篆)、秦隶。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光辉业绩,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写下了灿烂的一页,为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而存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世汉隶、楷书、草书、行书的变革、发展和繁荣,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纵观古今中外文字语言和概念的出现,意味着人类社会文化的产生,而汉字的诞生便是人类思想感情的代表符号。汉字开始并无艺术性,只有实用价值。随着历史社会文化的变迁,经过三次划时代的鼎盛时期的发展,最终完结了自己实用性的历史使命,并升华为书法艺术。纵观古今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从宏观角度来分析,书法艺术的发展都受他律性与自律性的制约和支配。中国汉字在书法艺术性上经过了三次划时代的飞跃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而中国汉字在书法实用性上也经过了三次划时代的飞跃发展,从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 艺术性的三次鼎盛时期为: 首先,汉字在书法艺术性上的第一次划时代鼎盛时期的飞跃发展是从西周历王—奴隶社会中后期(公元前1100—公元前700年左右)金文的出现为标志。 其次是汉字在书法艺术性上的第二次划时代鼎盛时期的飞跃发展。从封建社会中期(600-900年左右)唐朝的狂草书法艺术的出现为标志。 再其次是汉字在书法艺术上的第三次划时代鼎盛时期的飞跃发展。从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初,以现代派、学院派和禅书派的出现为标志。 实用性的三次鼎盛时期为: 首先,汉字在实用性上的第一次划时代鼎盛时期的飞跃发展是从汉代——封建社会初期(公元前200—300年左右)汉隶的出现为标志。 其次是汉字在实用性上的第二次划时代鼎盛时期的飞跃发展。是从东汉、东晋——封建社会时期(100—400年左右)行草书的出现为标志。 再次是汉字在实用性的第三次划时代鼎盛时期的飞跃发展。是从唐朝封建社会中期(600—900年左右)颜、欧、柳诸楷书的出现为标志。 艺术是生命和真理的化身;书法艺术是表现纯真思想感情和宇宙精神的手段。谁能够借助书法艺术的形式,从而达到表现出宇宙人生真谛的目的,谁才有资格称为书法大师或书法家。从而提供鉴赏作品与方法。 行书在楷书的基础上产生,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楷书,又称正楷、

高一美术《中国书法艺术》优秀教案模板

高一美术《中国书法艺术》优秀教案模板课业类型:欣赏课 课时: 1节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 教材分析: 中国书法是一门以文字为素材的抽象的线条艺术,有着悠久的发 展历史,历代书法大家、名作迭出。课本以书法的发展历程为线,以 历代书法名作为面,综合叙述了文字的各体发展,向学生讲授时以文字、书法发展和书作的年代发展分别向学生讲述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字体。书法发展历经甲骨文、金文、秦篆、汉隶(章草)、魏碑、唐楷,至唐朝中国书法的各种字体、书体均已 出现。另外,课本还对书法的表现形式有所阐释。为提升学生对书法 的理解水平,特意让学生做一简单练习。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度 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理解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教具准备: 相关的文字各体作品、名家书法幻灯、书法练习的各种用具。 学生用具:

毛笔、毛边纸、墨、报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的第 8课我们以前对中国画题款艺术作了介绍,了解到书法在画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这节课我们将对中国书法艺术作初步的了解和理解。 二、新授: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提问学生:哪一件书法作品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 1、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 1)古文字系统 甲骨文——钟鼎文——篆书(打出古文字各体幻灯)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很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因为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冶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 2)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打出今文字各体幻灯)

书法艺术的赏析 敬一

书法艺术的赏析敬一 书法艺术的赏析 我们学习书法,最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师法古人,因此,多观察鉴赏、临募先贤遗迹,才不致于成为无源之水。才能真正理解书法的含义。书圣王羲之,在《乐毅论》中说:“夫求古贤之意,宜以大者、远者。先之必迂回而难通,然后以焉可也。”所以,学习书法要从古代一些大家法帖、碑刻入手。观察鉴赏要细致入微。要精心研究分析。从中汲取营养,来提高自身的书法艺术水平。据传,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路过索靖碑,下马观看还不满意,竟然在碑前露宿三昼夜,潜心观摩,终有所得。可见,多观摩鉴赏古人书法,对学习书法是极其重要的。 鉴赏书法艺术,首先要对各种书体的源流,有一定的了解。甚至要有深刻的了解。,其次可以从用笔、结字、章法、等方面去研究分析。看其内在的共同规律,探求各书家的特点、精华。从形、神、意、法、等方面,去领略其中的美之所在。在鉴赏的过程中不可持有偏见,也不能求全责备。把自己不喜欢的或不理解的,就作为大忌,甚至进行恶意攻击。就象宋代有人说王羲之的书法是俗书,姿媚一样。又如,有人批欧阳询的书法和柳公权的书法,是丑怪、恶札之祖等等。这些论断似乎都带有恶意攻击的意味。所以,对书法的鉴赏,

应该能接受各种风格的书法艺术作品。才能有利于书法的继承和发展。书法的鉴赏,是书法艺术创作活动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研习书法的一个基础课程。因此,研习书法就必须多鉴赏古人的作品 书法体系的源流 就书法的体系而言,大致可分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五个部分。 篆书;唐代张怀灌《书断》中说:“篆者,传也。传其物理,施之无穷。”近代文人郭沫若说:“篆者椽也,椽者官也,椽书即官书。”所以,篆书包括隶书以前的,所有官方应用的文字。其中有。甲骨文、大篆、小篆。甲骨文是以刀刻为主,亦有少量朱书。其风格清俏,大字磅礴,小字秀丽可爱。大篆是与小篆对称而讲。泛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如钟鼎文(金文)如:“大盂鼎、大丰簋、散氏盘、毛公鼎、等。籀文(石鼓文)和秦以前六国文字(六书)。吴昌硕就是石鼓文大家。大篆,最早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说:“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此八体以汉字形体而论,也不外乎三种体式,既大篆,小篆,古隶书。其它均属篆隶的变形而已。小篆是与大篆相对而言,始于秦始皇统一天下

书法鉴赏学习心得

书法鉴赏学习心得-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书法发展与学习心得 “饰文字以观美”,这是鲁迅先生对中国书法艺术的诠释。古人也有“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和“书则一字已见其心。”一说。文字的发展是从图形到汉字的,因此书法的历史也很悠远,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那时的甲骨文和金文(青铜器铭文)是今天所能见到的最古的汉字,也是中国最古的书法“作品”。金文书法带有美化装饰的倾向,体现了整肃端庄的标准美。后来的秦朝的小篆、汉朝的隶书、唐朝的楷书,还有那些装饰性的瓦当文、美术化的花样字,都接续了殷商金文书法的这一传统。所以书法的发展经历了很多不同的时代。 中国书法艺术开始于汉字产生阶段,中华民族是最早使用线条表达文字意思的民族。而文字一开始的形态图画文字而不是图画,汉字也是这样。汉字的形成是基于绘画,经过线条的改变、刻画符号的发展一步步进化而来,出现在陶瓷上的线条符号具有了美得艺术价值,这就是书法的雏形。 中国书法史上一次大的改革出现在三国时期,楷书的点画线条运动更加丰富多彩,在空间造型上也趋于稳定。楷书出现后,中国书法在字体上的改变也基本结束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书法发展的一个快速时期,因为当时极大地强调人格的自由和独立,推崇的才情、品貌、风度、言谈、智慧、个性,提出了“文以气为主”,“以形写神”为命题的艺术创作。并且在当时出现了书法的第一个高峰,使书法由古拙向妍美转变了。行、草书也出现在当时,这两种文体以连贯的线条运动为主,并使书法用笔的速度、节奏、笔墨等几方面得到了统一。 唐朝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难以磨灭的贡献,如初唐四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使楷书向定型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等等。唐朝把楷书推向了后人难以再现的高峰,同时也把草书推向了绝顶。中国书法在唐朝走向了成熟并奏响了历史最强音。 宋代的书法领袖以卓越的艺术实践,奠定了中国书法新的审美理想—“文气”、“书卷气”。他们在汉字字体、书体创新新的技法,在理论上阐述新的观点,。宋代书法成熟的标志是“苏黄迷蔡”的出现,他们以轻快活泼,恣肆放达的手法,以“意”为书的意境使人耳目一新,掀起了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又一个高潮。 元代时中国书法史上力主复古,又别具艺术境界的特定时期。元代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即书与画的关系更为紧密。他们把诗、书、画、印连为一轴,这对以后的明、清的画风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明代时书法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书法是沿着宋元传统的基础上继续演变发展的。这一时期有两条发展脉络,一条以“三宋”,“二沈”为代表,第二条是狂草书风为线索,总之,都对清代的书法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清代的书法风格在当时的经济,思想,文化,政治的影响下具有时代风貌。清代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书道中兴”的重要发展时期,碑学的提倡,兴盛为书法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天地。 现在我想说一说学习书法的心得,特别是在写书法时的体会。我认为书法是一种可以陶冶情操,静心凝弦的好方法。它特别能锻炼一个人的耐心,在心情烦躁时,在心事重重时,在怒火中烧时写一幅贴会有很好的效果,它能使你

洞窥书法艺术之鉴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45943522.html, 洞窥书法艺术之鉴赏 作者:翟建美 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15年第11期 摘要:书法艺术有其自身的规律,讲究执笔、运腕、用笔、用墨、结构、章法(布 局)、气韵等等,唐代的草书家张旭、颜真卿、宋代书法家黄山谷、东晋书法大家王羲之、唐朝僧人怀素等书法家气度、风韵、襟怀、情愫各具其艺术风格,如何鉴赏其作品的魄力、神情、姿态、魅力等更具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书法艺术;书法家;欣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33-0043-02 书法艺术有其自身的规律,如讲究执笔、运腕、用笔、用墨、结构、章法(布局)、气韵等等。其艺术形式往往是用来表达思想感情或理趣,亦可谓“笔情墨趣”。书法虽然含有抒写情怀的某些因素,但必须依托一定的对象——汉字,离不开汉字的基本结构和点线的本质。书法艺术尽管书体各异,但其造型的共性都是以点、线条构成单个的表意形体,点、线条或结构单位在不违背文字意义的造型规律前提下,具有充分的可变性与表现力。 中国最早时期的文字多是从象形开始的。在我国,很早就有“书画同源”的说法。后来书法家要造成书法形象,不能光凭借于象形,而必须借重于意象,就把在大自然中所获得的美感,概括到书法形象中来。比如,像唐代的草书家张旭,从变幻莫测的剑舞中获取灵感,内化为他的绝世狂草。他把满腔情感倾注于点画之间,旁若无人,如醉如痴,如癫如狂。宋代书法家黄山谷,在元祐年间所写的字还很死板呆滞,而直到晚年入峡,看到了船夫荡桨的情景,才有所感悟,领悟到了新的笔法。有的书法家从两个挑担子的行人争道的景况受到启发,正是挑夫有争有让的姿态,启发了书法家在字的布局结构方面的构思。古代许多成功的书法家,就是从这些方面提高和丰富他们的书法艺术的。欣赏古今书法大师们的艺术作品,是我们文化生活中一种美的享受。 而书法之所以成为艺术,古今史记早有定评。比如,提到行书不得不提东晋书法大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其文书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颜真卿《祭侄季明文稿》、苏轼《寒食帖》并称三大行书书法帖。《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作者的气度、风韵、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世人也常用曹植的《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再者如唐朝僧人怀素,他是书法史上领一代风骚的草书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

中国书法艺术鉴赏

浅谈中国书法艺术 [摘要]书法艺术是中国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认识、研究、分析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对传承中国优秀文化、提高艺术素养具有深远意义。 本文从中国书法艺术起源及发展、特点和影响三个方面来进行研究分析,重点讨论了书法艺术对于音乐、建筑和现代生活的影响,强调中国书法艺术的实用意义和价值,希望读者能够从中感受到书法艺术的魅力与意义,从而将这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关键词]中国书法艺术;起源与发展;特点;影响 Simple Analysis of the Art of Chinese Calligraphy [Abstract] Chinese calligraphy is the art treasure of China and is admired by the whole nation with pride. To inherit this gorgeous culture and improve our art accomplishment, it is meaningful for us to know, study and analyze it. This article studies Chinese calligraphy from three aspects: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features and influences. Moreover, the article lays emphasis on its influences on music field, buildings and modern life, highlighting its practical meanings and value. The aim of the article is to make readers feel the beauty of Chinese calligraphy and then to promote it. [Keywords] Chinese calligraphy; origin and development; features; influences

教你赏析书法作品

教你赏析书法作品 书法的赏析不仅是体会作品点画、结体、章法的匠心与功力,以及师承、流派、风格,更重要的是通过作品去感受书家的气质,情感,及其审美追求。书法家靠手和思想来创造,欣赏者靠眼力来挖掘发现作品点画布白中蕴藏的生命与灵魂,是一种再创造。这种再创造成效取决于欣赏者的知识、修养、阅历,心境诸因素。 赏析书法既要对作品宏观的把握,如气势、神采、布白,又要细微的观察,如用笔、用墨、结构、线条等等。欣赏线条质量,从中可以观察出作者创作时的用笔、用墨及其笔法。其次是由线条点画组合的汉字结构,艺术造型的意趣和哲理。第三是布白包括结字、行气、章法。第四是神采,就是指书法的精神气质、格调风韵。神采是作者精神境界的忠实记录,与作者的情感、性格、修养密切相关。优秀的书法作品必须是形美神足,形神兼备,欣赏者就是要领会体势,捕捉神采。 书法艺术风格首先表现在作品独特的整体风貌以及所造成的独特 境界,这与书法家的审美取向、艺术气质关系最为密切。是书法家对艺术个性张扬的结果。 书法艺术风格就是艺术家在创作中表现出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书法家由于生活经历,艺术修养,个性特征、审美趣味以及性格的不同,在选择书体,表现手法诸方面都会有自己的特色,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风格也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气质、精神风貌。这也是数千年历史积淀在书法家心灵中的高能反映,体现在线条中的微妙之处,给人以无限的遐思。黑格尔说:"风格一般指的是个别艺术家在表现方法和笔调曲折等方面完全出现他个性的一些特点"。 明确书法欣赏的审美标准,是正确进行书法欣赏的基础;掌握书法欣赏的方法,是进行书法欣赏的关键。 一、书法的审美标准 南朝书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

书法艺术欣赏论文

书法艺术的文化内涵 书法,又称“中国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找寻和探究书法艺术的文化和内在涵义。 首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了解书法中所蕴含的丰厚文化。 中国书法“起于用笔,基于结字,成于章法,美于气韵”[8] 。其产生一方面由于特殊的表现对象-—汉字;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独特的书写工具-—毛笔。但是,作为一种“审美的、创造性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9 ] ,书法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必然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物质条件、典章制度、精神生活发生联系。中华文化是中国书法得以形成的深层原因,是中国书法发展的营养土壤和生存环境,更是中国书法最深层的表现对象。而在文化中最稳定的就是文化思想,所以,钟明善先生就认为:“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最凝练的物化形态。”[8 ] 作为中国书法艺术重要基础的笔法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也可以这样理解。 从应用文字的书写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在世界各民族中,中华民族的书法艺术是独特的。从它的书写对象———汉字的产生,到书法艺术技法的积累,从书法风格的变迁,到民族思维方式的寄托,无不是处在中华文化的影响之下,无不是以一个侧面体现着中华文化的现实存在,体现着中华文化的艺术精神。 再来我们就说说其文化内涵。中国古代书法中体现书法其自身文化内涵的数量很多,且大部分是语录式的,采取诗话的体例,把古代的材料加以整理,根据材料,个人认为书法学其内涵包括以下几种。 (一)喻物性。最早的书法内涵,用自然之美来说明书法的美,用比喻为主要的论述方式。这种书法内涵包括对人、书体、笔画等的比喻。如对人,描写王羲之的有:“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对书体,“盖草书之为状也,婉若银钩,漂若惊鸾,舒翼未发,若举复安。”对笔画,卫夫人在《笔阵图》中形容点画的词语有:“横,如千里阵云;竖,如万岁枯藤;点,如高峰坠石”等等。都是用一种比喻的方式来描写书法学的。 (四)缘情性。我们认为书法学的内涵是可以表现内心感情的。如唐

谈对书法鉴赏的认识

谈对书法鉴赏的认识 可以说,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的创立,最初都是为了记录语言。但是,纵观大千世界,在流传下来的这么多种文字当中惟有汉字兼具了实用和审美的功效,衍生出了独具魅力的书法艺术。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也是毋庸置疑的--书法就是传统文化的缩影。 (一)书法展现传统精神 《兰亭阁序》的作者王羲之是我从小就认识的并被灌输为最伟大的书法家,而《兰亭阁序》也成了行书的绝品。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从《晋书》这段文字的记载中,我们大概可以了解王羲之隐逸以后的生活。他和他的朋友们在江南的青山绿水间尽情地享受着生命的欢愉。这也正是数千年文人所推崇的。 王羲之的飘逸自然,张旭的洒脱无拘,颜真卿的钢筋有力。。无一不显出了中国文化的真谛。书法的工巧,若汉隶《曹全碑》; 书法的天真,若苏轼《丰乐亭记》; 书法的自然,若《兰亭阁序》; 书法的方正、丰润、紧接宽博与雄浑…… 书法的那种精神性,最感染人的就是书写者的那个精神性,在作品里所流露出来的那种激动人心、感人至深,让人千古人同此心的那种东西他们抓住了,我以为那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灵魂,那是中国书法艺术最动人的因素。 (二)书法在政治上的地位 打开一部部中国书法史书和一卷卷前贤法帖珍品,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发现一些特殊人物的影子。然而这些人物在中国书法史上起的作用却绝不像影子一样无足轻重,他们的力量和影响是其他任何人所不能比拟的,他们就是那些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帝王。 书法是历代帝王在登基之前的必修课,它甚至关乎着一国之君的脸面和尊严。长期的笔墨研习,增长了帝王的书写能力和欣赏能力。即使是那些金戈铁马打下江山的少数民族统治者,为了统治地位的稳固,他们也必须学习接受汉族传统文化。 唐太宗`乾隆都是对书法极度的喜爱。 而书法一直也是封建士大夫的最爱,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无一没为官进爵的。王羲之,右将军。苏轼,丞相。。。 当然在中国历史上还有很多闻名的大奸臣的书法也是同样受人称赞的,可能其中的一部分是想借助书法的手段来达到不轨的目的,这也恰恰说明了书法在政治上的地位。 不断地改朝换代,中国书法艺术仍然能够沿着自己的艺术轨迹继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