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抽象艺术认识误区

对抽象艺术认识误区
对抽象艺术认识误区

对抽象艺术认识的误区—疑问和解答许德民

关于抽象画的问题

抽象艺术在中国开展的很晚,到了上个世纪80 年代,中国大陆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抽象艺术。抽象艺术开展最早的中国大陆城市是,。很久以来,由于中国美术教育上的闭关自守,在整个中国的美学和艺术教育过程中,都没有非理性艺术的专门的教程,也没有抽象艺术的教育。绝大多数人,包括高学历、高职称的人都缺少抽象艺术的审美知识。整个社会几乎就是抽象艺术盲。我们的艺术教育和艺术观念,都还局限在造型艺术的围,对视觉艺术世界几乎是不了解,而把造型艺术当作整个艺术的观念在很多人的观念里都有,这确实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但是,中国的文化部门、艺术院校、美术团体至今依然固守着以造型艺术的准则来衡量一切视觉艺术,以造型艺术的审美来看待一切视觉艺术,这样的错位和误导让整整13亿的中国人都失去了欣赏抽象画的能力和机会,也让13亿的生命中缺少了抽象艺术审美的享受,让生命质量缺少了很大的一块。

当抽象艺术在中国大陆悄悄登陆的时候,所遇到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一方面是专业美术圈里的“老大”,俄派传人们的阻击,一方面是13亿抽象艺术盲们的自然排斥,还有意识形态无形的手的干预,虽然经济上的改革开放让搞经济的人有了上方宝剑,可以摸石头过河的为自己赚钱,但属于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抽象艺术从来就没有开放过,也没有得到政策的照顾和鼓励,全是靠民间自发的激

情,来完成中西方艺术文化的交流,来从事抽象艺术观念和绘画方式的引进。整整20年的自生自灭,终于熬过来了。抽象艺术已经在专业圈里和专业圈外都有了越来越多的知音和同盟者。抽象艺术也可以独立的支起艺术的大旗,招展自己的风采,让更多的知音有了亲近抽象艺术的机会。但是由于中国抽象艺术的文化底子太浅,面对庞大的对抽象艺术完全没有概念和审美能力的人群,普及抽象艺术的知识,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这门艺术是非常迫切和紧急的任务。

概括起来,对抽象画的疑惑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看不懂,抽象画太难懂了。

这是一个最普遍的问题。很多人初次面对抽象画的第一反应就是看不懂。因为画面上即没有具体的形象或物品,也没有主题,没有容。有的甚至还没有标题,只有编号。看的人是一头雾水,不知道抽象画在说什么。看不懂,成为所有初次接触抽象艺术最大的困惑。

其实,抽象画的欣赏不是用懂或者不懂来衡量的,而是用喜欢还是不喜欢,好看还是不好看来区别和选择。懂是一个理性的概念,理性包括:经验、逻辑、道理、现实场景、故事等现实生活中熟悉的道理和景物。当一幅写实的绘画在表达一个讲道理的主题或者表现你所熟悉的场景的时候,你感到是懂了,因为这些概念和场景是你的经验里已经具有的,你不会感到陌生,所以是懂的。而抽象绘画没有了这一切,你习惯用理性和经验来识别绘画的眼光突然就没有了方向,不知道从哪个角度来理解这幅画了。

抽象绘画是非理性的,也是非具体的、非逻辑、无故事的,抽象艺术没有说一个道理,也不表达主题,更没有现实景物。对理性的经验来说,抽象艺术确实是什么也没有说。明明是什么道理也没有说的抽象艺术,你却想从中看出道理来,怎么可能呢,所以就使得很多人以为自己看不“懂”抽象画了。

抽象画不是用“看懂”和“看不懂”,来审美的,而是用好看不好看,你喜欢不喜欢来衡量的。抽象画的非理性空间要远远大与具象画的理性空间,值得你去玩味和体会。抽象画的图式风格、构成、色彩、线条、细节、肌理、气氛、效果、装饰性等,都构成了审美,你可以从画面的形式上直接感受到意味、美、生动、有趣或者视觉刺激。视觉艺术的本质不是“懂”,而是直接间接的视觉交流,是目光扫射画面时的条件反射和心领神会,是莫名其妙和妙不可言的彼此感应。

如果就用习惯上的“懂”字来衡量的话,每一个人天生就“懂”抽象画的,只是受到造型艺术的误导而自以为自己“不懂”了。你有过观赏雨阵的时候吗?有过观赏烟花的时候吗?有过挑选衣服的时候吗?有过选择口红的时候吗?有过远眺烟雾或者城市夜景的时候吗。在这个时候,其实人的审美就是抽象审美,就是好看不好看的审美,就是自以为好看就是好看的审美。

我曾经做过无数次这样的实验,让一群自以为“看不懂“抽象画的人从角度抽象画廊的画中选出三幅自己最喜欢的抽象画,并且可以虚拟的带走其中的一幅,所有的人都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这个实验,选择好三幅自己喜欢的画,并且从中挑出最喜欢的那幅。有此可见,识别抽象艺术是人的天赋,是人的与生俱来的能力,只要你能够跳出理性的约束,只要你具有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和对形式的

直接交流,只要你喜欢颜色、喜欢颜色的排列和气韵生动,你就理解的抽象画,你就是懂得了抽象语汇的交流不是用逻辑和经验,而是用感悟和直觉。

2. 抽象画是乱画的。

中国人早期接触抽象画的人,除了有第一感觉“看不懂“以外,第二个感觉就会觉得抽象艺术是乱画的,是随心所欲、没有规律的。

抽象画是乱画的吗?答案是否定的。抽象画不但不是乱画的,而且是非常讲究和非常认真的。非常讲究是因为抽象画的价值本质是艺术原创,只有原创的抽象画才有高的艺术价值,为了能够使自己的艺术形式具有原创性,艺术家们是挖空心思、绞尽脑汁通过实践、寻找和发现属于自己的原创图式。这种实践、寻找和发现的过程都是很认真的。所以,不管是原创艺术本质和创作过程,都容不得马虎,都必须是严谨而认真,是需要艺术家为此付出心血和艰辛的创造的。

那么为什么会有人觉得抽象画是乱画的呢?应该说,这种受传统观念影响的评介并不是刻意攻击抽象画,而是抽象画的性质会在不同观念的人那里得出不同的答案。

抽象艺术是一个不守规矩的艺术、也是一个特别讲究个性、拒绝雷同性的艺术,抽象艺术奉行的是“似我者死”,因此怎样与众不同就成为创作宗旨。在原创的利益驱使下,每一个抽象画家都在进行独创。由于抽象画是非具象的,在大自然中是没有对比和参照物的,也给滥竽充数者创造了机会,那些对抽象艺术理论和实践一窍不通或者一知半解的人在创作抽象画时,就只会为了追求形似甚至是真正的随心所欲,胡乱涂来,还自以为是个性,这也给抽象艺术的整体形象带

来的负面影响。一些初学者的幼稚与狂妄也使得抽象艺术不断重复着早期的盲目、粗糙和简单,也给“攻击者”落下话柄。

抽象艺术的早期确实是鱼龙混杂的,由于抽象艺术的早期各种风格流派纷纷在“圈地运动”,整个艺术界对抽象艺术的认识刚刚开始,图式占有成为最主要的原创方式,因此那些开山大师只顾“开山”,根本还顾不上“修路”或者“造景”,因此一些大师的早期作品显得画面凌乱、制作简单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抽象艺术从西方经典的古典艺术中一路杀出来,在整个艺术界造成的“混乱”也是事实,“乱世出英雄”,抽象艺术似乎就是一次艺术世界的“艺术起义”或者是“艺术分裂”,从开始的“乱”中慢慢的建立自己的秩序。

在没有路的地方,踩出路来,在没有景的地方,造出景来,抽象艺术一路走来,肩负着神圣和遭遇的责难是严重背离的。人类是惰性的,要打破这种惰性,就要冒着被自己惰性咬死的风险,才有可能从惰性中挣脱出来。

在外行看来,抽象艺术确有“乱”的假象,但是“乱”的深层灵魂却是自由与丰富,只有理解了抽象艺术和人的生命方式的关系,熟悉了抽象艺术原创的本质,了解了抽象艺术“似我者死”的残酷生存法则,你就会理解抽象艺术貌似“乱”的背后,隐含着的对艺术最高境界追求的赤诚和勇于探索的神圣。

3,抽象画太简单,小孩子都会。

有的人看抽象画觉得很简单,寥寥几笔涂鸦,一个或者几个符号,几块随意的颜色就成为一幅画了,好象没有化时间也没有化功夫就画出来了,觉得很不

服气。有人看了别人的画,觉得很简单,自己也会画。有人觉得有些抽象画就象小孩画的,而且自家的孩子就会。

从现象上来看,这是事实。有些抽象画无论是图式、技法、表现形式都是很简单的,要是照着画的话,只要有一点耐心,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抽象画大师蒙德里安的作品。几个格子,几块颜色,都是平面的。从画的图式和技巧来讲,都是极其简单的。一个人只要会打格子,会涂颜色就会画蒙德里安的画,如果从蒙德里安的画里你得出抽象画太简单,连小孩子都会的结论,那么你就成了抽象艺术的门外汉、大傻瓜了。有一点可以在这里负责的声明,这里罗列的所有对抽象艺术的疑惑、怀疑、不解、贬低或攻击,都是由于对抽象艺术不了解或一知半解所造成的,都是抽象艺术的门外汉、无知者。即使你是某个美术院校的教授、著名的画家、评论家,都有这种可能,何况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

真理往往是简单的,但是发现真理的过程却是非常艰难。有些抽象艺术画起来可能也是简单的(比如蒙德里安的画),但是原创的过程是非常艰难的。抽象画的价值标准中原创是排在第一位的,原创是发明创造,原创是开山鼻祖,原创是大师手笔。在科学技术界,我们可以记住牛顿、瓦特、爱迪生、莱特兄弟、诺贝尔、爱因斯坦,因为他们发现或发明了万有引力、蒸汽机、电灯、飞机、炸药、相对论。你能够记住他们不是因为他们比现代人更聪明,而是他们的发现和发明,创造了一个领域的辉煌,造福于人类。发明者的专利永远属于他们。尽管他们的发明从技巧上是多么的幼稚,莱特兄弟的飞机和现代的空中客车或波音787相

优秀企业文化十大特征

优秀企业文化的十大特征 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企业资本要素有机融合而共同创造的 全部财富的总和。它包括企业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企业文化的创造者包括企业资本的各个因素,如生产资本、科技资本、劳动力资本,其中人是创造企业文化的精灵和根本。这些企业资本不是简单的堆积和凑合,而是科学合理地配制和互益共赢地融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性原则要求社会主义企业必须致力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这也正是卓越原则为我国企业所内化的原因。优秀企业文化的先进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10个方面: 一、优化的资本结构 从一定意义上说,企业文化是企业资本所有者理念的繁衍和放大,资本是企业文化的遗传基因。资本的属性与资本组合的形式和比例,决定企业文化的社会属性,影响企业文化的自然属性。优化的资本结构是建立和谐企业利益格局的基础。它能够集资本所有者、科技所有者、劳动力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长,形成优势企业文化。否则可能相反。 二、科学的企业机制 企业内部资本、人力、技术、品种、主体设备等各部分的构成数量比和质量等级比,必须合理、配套、有效,其相互之间形成紧密的、协调的、有机的、互益的联系,使企业机体产生效益上的“放大”功

能、运行中的“免御”功能、发展中的“消化”功能、风险中的“自救”功能和复杂环境中的“应变”功能。让企业文化不断分泌出生命激素,保持企业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三、优质的劳动产品 企业的产品与服务是企业文化的结晶。当今社会,产品和服务已经从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发展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假、冒、伪、劣和落后的产品不可能提升人类文明的档次,不可能给企业带来好的、持久的经济效益,也不可能蕴涵先进的企业文化。优质的劳动成果,它于消费者有利、于公众无害;于当代有益、于后人无弊。新产品新服务的开发生产和应用,引导人们文明、健康、有益、进取的消费潮流,促进人性的解放、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四、先进的生产工艺 先进的生产工艺蕴涵着优秀的文化,是创造优秀成果的生产资料,是优秀企业文化的母体。优质的劳动成果必然来自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服务规程。没有先进工艺做保障的优质产品与服务是不稳定和不长久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国有企业的改制、改造和所有新企业的建立,特别是非公企业和外资企业,都必须采用先进工艺,禁止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坚决取缔淘汰工艺,为提升整个国民经济的水平和企业文化的档次打下物质基础。 五、优良的管理体系 第一,模式先进。从家长式、家庭式、家族式管理模式向现代化企业管理体制转变,从“一长制”以“我”为核心,居高临下的管理

关于企业文化的几点思考

关于企业文化的几点思考 关于企业文化的几点思考 关于企业文化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已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植根于社会文化,有着特定的丰富的内涵。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创造的具有企业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企业目标、宗旨、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规章制度以及它们的外在表现——企业形象等。企业文化是支撑企业发展最本质的东西,随着市场的逐步规范和竞争的深化,所有竞争的方式,内容最终都将升华归结为企业文化的竞争。世界著名的长寿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他们有一套坚持不懈的核心价值观;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中国企业能否不断长大成为世界级企业,成为长寿公司,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企业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企业文化起源于日本、兴起于欧美。其历史背景是:70年代至80年代世界经济竞争十分激烈,呈现“白热化”趋势,作为资本主义最发达国家的美国在经济竞争中屡屡败北,而东方日本却大势发展,有取而代之之势。于是一向以老大自居的美国企业界与学术界,与80年代初派出大批专家、学者对日本企业进行考察、研究。结果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日本企业的管理并不象美国那样精确、严密,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技巧。他们通过近两年的考察、深切感悟到日本企业内部的信任和亲密性,企业内的一些观念以一种文化的形态沉淀于企业的管理中。正是积淀在日本企业管理中的文化因素,才使日本的经济由衰败走向成功。而美国人恰恰是忽视了这些,认为亲密性只能与教堂、家庭的产物,反对人们在工作单位里能够或应当有亲密性的想法。日本的成功,使他们不得不承认:“在一个成功的工业社会里,亲密性既存在于工作单位也存在于其它环境里。” 这样,从70年代开始,美国出现了研究文化的热潮。一时间,理论界与企业界纷纷以调查、访问或总结经验的形式著书立说,发表对企业文化见解,使企业文化这一概念广泛流传起来。 二、企业文化的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将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因此企业文化建设是管理创新的内容,也是企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外企业发展成功的实践证明,企业文化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的重要内容,其丰富的内涵、科学的管理思想、开放的管理模式、柔性的管理手段,为企业管理创新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1、凝聚作用 企业文化象一根细带,把职工和企业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使每个职工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企业文化的这种凝聚作用,尤其在企业危难之际和创业开拓时更显示出巨大的力量。苹果公司在初创之时,员工欣然将自己视作“苹果人”,这使员工们往往愿意与企业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关键是对员工的重视,视员工为企业的权利人。一句话,要想使员工关心企业,能够和企业共进退,最主要的是员工能够分享企业成长所带来的成功与好处。只有在这样

正确认识心理学,走出心理学误区

正确认识心理学,走出心理学误区 听到”心理学“这三个字,相信很多人第一反应都会露出惊讶的表情,有的人也会好奇的去探寻一下究竟。当然,也有一部分会担心:学心理学的是不是一下子就可以看穿我?这个未知的领域被很多人赋予了神奇的色彩和基调,让人向往的同时有那么一丝恐惧。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学也慢慢地被人熟知,但是相对我们庞大的群体,了解她的人还是非常少的。因此,对心理学的认识的误解和偏差是很容易发生的事情。但它真的是那么神奇,遥不可及吗? 其实,心理学就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并不是深不可测的。心理学通常研究的是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有些正好是大家都熟悉,而且经常关心的问题。比如:什么样的人容易讨人喜欢?什么样的事情会让人印象深刻?人为什么要自杀?男人为什么比女人更爱聊政治?等等...... 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心理学存在很多误解,我们也有必要针对一些误解做一些澄清。这样人们才能更好的去认识,学习并把心理学应用于生活中。 一、心理问题≠不正常 心理咨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新兴学科,人们对它有一种神秘感。来访者通常左顾右盼、鼓足了勇气才走进咨询室,在咨询师反复保证下,才肯倾吐愁苦;或是绕了很大圈子才把真实的情绪暴露出来。因为在许多人眼里,咨询的人很可能有什么不正常或有精神病,要不就是有见不得人的隐私或道德品质方

面有问题。很多人宁愿饱受精神上的痛苦折磨,也不愿或不敢前来咨询。其实,每个人在成长的不同阶段及生活工作的不同方面,都有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消极情绪的产生。对这些问题如能采取适当的方法予以解释,问题就能顺利地解决;若不能及时加以正确处理,则会产生持续的不良影响,甚至导致心理障碍。这样看来,心理问题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就这些问题求助于心理咨询并不意味着有什么不正常或有见不得人的隐私,相反,这表明了个体具有较高的生活目标,希望透过心理咨询更好地自我完善,而不是回避和否认问题。 二、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我们所说的心理治疗是主要诊治神经症患者或者有人格障碍的人,也就是所谓的“病人”。心理咨询面向的主要是正常人群,称之为“来访者”,处理的问题多为生活、工作、学习、家庭、婚姻、育儿、疾病、康复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心理咨询指的是没有心理疾病症状的人或者健康的人,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好、更幸福”而进行的“未雨绸缪”式的咨询,而不仅仅是“治心病”。很多同学认为只有负面情绪累积到“病”的境地才要去咨询。这就是将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混为一谈,这样经常导致错失心理干预的最佳时机。如何判断心理咨询的最佳时机?一般而言,如果目前出现的问题自己无力解决,明显影响到工作和生活,就应该求助于心理咨询,如果发展到严重干扰生活的疾病状态,那应该接受的是心理治疗。 三、心理咨询≠无所不能 一些来访者把心理咨询神化,好像咨询员应无所不会、无所不能,将心理医生视为“开锁匠”,期盼其能打开所有的心结,所以常常求诊一两次,没有达到所希望的“豁然开朗”的心境,就大失所望。实际上,心理咨询是一个连续的、艰难的改变过程。心理问题与来访者的个性及生活经历有关,就像一座冰山,堆积

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几个误区解读Word

近年来,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员工的使命感与信仰是支撑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支柱。对于高成长性的企业来说,这点尤为关键。 当一个企业发展非常迅速,在行业占据一席之地的时候,如果相应的企业文化建设没有跟上,并且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自然而然会降低员工的创业热情,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导致员工流失。另外,高成长性企业一般以生存和发展为首要任务,忽视了企业文化建设,创业氛围会逐渐减弱,凝聚力也会降低。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企业的业务越来越好,而文化氛围却越来越差的原因。 本文针对目前国内企业在文化建设过程中的诸多误区,希望能够为真切地想用利用文化辅助管理的企业抛砖引玉。 误区一:文化建设可以一蹴而就。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既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螺旋式循环上升的过程,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只有经过持续艰苦的共同努力,企业文化才能够融化在员工的血液里,落实在员工的行动上。否则,企业文化就会成为一个漂亮的摆设。 误区二:文化建设是自上而下的过程。 不可否认,在一定程度上,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但文化建设除了自上而下的过程外,还需要自下而上的过程。全员的参与对于文化建设来说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最终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得到这些员工的认可。 在文化建设方面,员工主要可以参加如下几方面工作:凭借在公司工作的点滴感受,参与文化理念的制定过程中;通过对公司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帮助公司改变不合适的做法;积极参与公司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注重自身行为,对内影响同事,对外为企业争光。 误区三:横空出世,求新求异。 不少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过程中,在理念的编制上,只顾求新求异,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之势,导致文字晦涩难懂,员工连看都看不明白,何谈深入人心?另外新异的文字同企业自身相关联是有一定难度的,于是企业文化成了横空出世的一本小册子,也就成了无本之末。

【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如何建设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如何建设企业文化建设 近年来,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员工的使命感与信仰是支撑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支柱。对于高成长性的企业来说,这点尤为关键。 当一个企业发展非常迅速,在行业占据一席之地的时候,如果相应的企业文化建设没有跟上,并且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自然而然会降低员工的创业热情,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导致员工流失。另外,高成长性企业一般以生存和发展为首要任务,忽视了企业文化建设,创业氛围会逐渐减弱,凝聚力也会降低。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企业的业务越来越好,而文化氛围却越来越差的原因。 本文针对目前国内企业在文化建设过程中的诸多误区,希望能够为真切地想用利用文化辅助管理的企业抛砖引玉。 误区一:文化建设可以一蹴而就。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既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螺旋式循环上升的过程,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只有经过持续艰苦的共同努力,企业文化才能够融化在员工的血液里,落实在员工的行动上。否则,企业文化就会成为一个漂亮的摆设。 误区二:文化建设是自上而下的过程。 不可否认,在一定程度上,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但文化建设除了自上而下的过程外,还需要自下而上的过程。全员的参与对于文化建设来说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最终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得到这些员工的认可。 在文化建设方面,员工主要可以参加如下几方面工作:凭借在公司工作的点滴感受,参与文化理念的制定过程中;通过对公司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帮助公司改变不合适的做法;积极参与公司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注重自身行为,对内影响同事,对外为企业争光。 误区三:横空出世,求新求异。 不少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过程中,在理念的编制上,只顾求新求异,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之势,导致文字晦涩难懂,员工连看都看不明白,何谈深入人心?另外新异的文字同企业自身相关联是有一定难度的,于是企业文化成了横空出世的一本小册子,也就成了无本之末。 实际上,正确的做法是,不仅要将企业文化理念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而且企业文化理念要从员工行为上提炼,通过公司制度塑造。因此核心理念层、制度层和物质层三个层次是互相作用的。 误区四:编写文化手册是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不可否认,响亮的文化理念对于内聚人心和外树形象有一定作用,但是这项工作绝对不是文化建设的最主要工作。文化手册只是基于企业过去优秀的文化理念基础上,加入先进的文化理念所形成的理念手册。换句话说就是把企业文化的文化描述出来。 实际上,文化手册编制完成后的实施推广工作更为重要,所耗资源更多。改变员工的行为容易,改变员工的思想很难。企业文化的实施不仅需要公司各级领导人身体力行,企业文化归口管理部门的精心组织,各部门的大力配合,而且要广泛的发动全体员工参与以及企业配套制度的完善等等。 误区五:文化建设主要依靠宣传来完成。 不少企业在文化建设过程中,以各种宣传活动为主。座谈、宣讲、培训,甚至就文化理

对心理咨询的正确认识

对心理咨询的正确认识 Revised by BETTY on December 25,2020

他们以为心理咨询就是心理咨询师直接告诉他解决问题的方法,直接教他怎么做。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虽然心理咨询在某些程度上有一定的指导性,但它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帮助来访者寻求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但咨询师不帮助解决任何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此外,心理咨询的技术和方法很多,除了谈话还有其他的,但可能大多数来访者需要的主要还是谈话,咨询师通过倾听、分析和探讨,对来访者作出启发和指导。但很多来访者因为不了解往往产生误解,觉得这样的谈话根本没有给自己实质性的帮助,因此对心理咨询不再信任。 依然有不少的来访者,他们以为做心理治疗就跟感冒头痛打针吃药一样,一次或者两次就马上立竿见影、药到病除,因此来之前对治疗抱着很大的信心,一次治疗之后可能就是大大的灰心失望。大多数主动寻求心理帮助的人,在他们走进心理咨询室之前,心灵已经被伤害得一塌糊涂了。这样一种长期积累起来的心理伤害,问题的形成是那么漫长的一个过程,即使再厉害的心理咨询师,也不可能通过一两次心理治疗就能帮他们解决问题。所以心理治疗持续的时间取决于多种因素,因人而异。 认为“心理咨询就是聊天”:心理咨询不同与一般意义上的聊天,尽管心理咨询的方式主要是谈话,但心理咨询利用心理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还有社会学、哲学、医学等方面知识,有严格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操作规程,从而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目的,帮人解除心理危机,促进人格的发展。 认为“心理咨询应该一次解决问题”:许多初次心理咨询的人都幻想心理医生能一次把自己长期压抑与痛苦一扫而光,开拨心灵的迷雾,远离烦恼与困惑,然而心理医生并不是神仙,更不是有什么超出常人的功夫。“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理咨询是帮助人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只是提供一些正确的认识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必须是求助者本人多次具体实践才能解决的。除非是非常简单的心理问题,可以一次心理咨询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许多问题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有性格方面的问题。有些现实问题而且还可能涉及方方面面,心理咨询也不可能一次解决。心理咨询是帮助求助者认识自己,接受现实从而超越自我。所以心理咨询需要一个了解的过程,一个讨论、分析、操作、反馈、修正、再实践的过程,一般不能一次解决问题,并且心理咨询每次有时间的限制。心理咨询需要很长时间(几个月至几年)才能解决问题。 、心理咨询≠ 有精神病、不光彩、不体面

企业道德与企业文化

企业道德与企业文化最新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表明,企业道德建设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道德具备了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属于企业文化的高层次意识。关注企业道德问题,将有助于增强企业文化的辐射力。只有培育良好的企业道德,才能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道德是社会道德在企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是企业中的所有职业道德的总和。企业道德具体规范了职工与职工之间及职工与社会之间的行为关系,是职工在履行本职工作时必须遵循的包括信念、习惯、传统诸多因素在内的道德要求。企业道德具备了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一是阶级性。企业道德与企业文化同属于企业的意识形态,都是在企业特有的经济基础上产生和决定的,因而都带有这种经济基础留下的某些深刻烙印。同时,企业道德与企业文化又是为企业经济基础服务的,并通过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来间接地影响企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二是历史性。尽管企业领导经常变动,尽管企业职工不断变化,但只要企业产品与企业环境没有太大的变迁,企业道德与企业文化便同样具有历史性。三是操作性。为了完善企业道德,可以遵循两个思路:一是通过有效的思想教育、行为示范来引导;二是凭借严格的服务公约、规章制度来约束。同样,企业文化也可选择经济手段、教育手段、舆论手段、文化手段来培育。企业道德与企业文化都不是空洞抽象的,都具有操作性。四是理想性。企业道德是人们在企业实践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要求。一般说来,企业道德是生产、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既来自于企业活动,又必然影响企业活动。企业道德是人们期望的最佳意识状态,并非人们实际表现出来的行为,而是人们努力争取达到的行为目标。至于企业文化,它所体现的不仅仅是文化传统与文化实践,更是一种适合于企业发展的文化追求目标。正因为企业道德与企业文化具备这种理想性,才使得它们对企业实践产生显著的指导作用。五是稳定性。企业道德是特有的企业活动所需要的道德要求。只要企业活动的性质与内容没有根本变动,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企业道德也往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样,企业文化在体现行业特征与环境特征方面也保持着相对的稳定。由于存在着这种稳定性,就必然促使企业道德与企业文化形成的优良的行为典范世代沿袭。企业道德是企业文化的高层次意识企业道德是企业文化的衡量尺度,是企业精神的表现形式,是企业氛围的组成要素,是企业文化的高层次意识。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企业道德在企业文化中确实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总体来看,企业道德完全具备企业文化的各种主要功能。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约束功能。在很多时候,企业成员及企业本身的行为够不上法律与规章的制裁条件。在这种情况下,道德信念与舆论压力却常常能起到极大的约束纠正作用。例如,某些企业的分场界限很不明确,相邻地段的清洁卫生往往被人忽视。如用规章制度去卡,极易导致推诿扯皮现象。但在道德舆论的驱动下,这类问题反倒容易解决。这一点已被大量事实所证明。二是调节功能。企业员工的工作责任感、集体荣誉感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也是员工道德信念的具体体现。在这种道德信念的支配下,即使没有管理者现场督促,员工也能自觉调节自己的各种行为。三是导向功能。企业常常评选先进人物、劳动模范,其实就是树立一种道德榜样。这种道德榜样的感召力是很大的,往往会影响到一大片员工的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进而形成良好的企业风尚。事实证明,借助于企业道德的导向功能进行正面教育的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由此可见,企业道德确实具备了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与主要职能,属于企业文化的高层次意识。要想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就必须注重企业道德的建设。企业道德的培育依赖于企业文化的辐射功能一个企业道德低下的企业的企业文化肯定是失调的或畸形的,一个企业文化偏激的企业的企业道德肯定是粗俗的或偏颇的。建设企业文化绝对不能忽视企业道德的培育工作,而企业道德的培育工作又势必依赖于企业文化的辐射功能。第一,企业道德的培育需要强调员工价值。企业文化的真谛是以人为本,讲究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企业道德培育必须克服短期行为,必须创造一种竞争平等、待遇公正、畅所欲言、身心愉快的企业文化氛围,形成强烈的企业凝聚力。要大力开展教育培训及文化娱乐活动,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陶冶职工的思想情操,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正确认识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可凝聚企业员工的思想,激发企业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内部环境和人际关系氛围,促进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企业文化;问题;对策 建设企业文化的目的是企业运用文化的力量凝聚员工的思想,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有利于企业管理和发展的内部环境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促进企业获得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但是,在建设、发展企业文化中,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使企业的文化建设真正成为凝聚员工、增强企业实力的力量之源,以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企业文化作为先进的管理理念,就是要借文化的力量强化企业生产经营中各种因素的协调、组织和管理工作,目的是运用企业的文化凝聚员工的思想, 激发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内部环境和人际关系氛围,以此来促进企业获得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当前, 如何正确认识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建设和发展中所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是企业全体职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它是以企业哲学为主导, 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 以企业精神为灵魂,以企业环境为保证, 以企业创新为动力的系统理论。由于企业文化既有作为文化现象的内涵, 又有作为管理手段的内涵, 对企业文化结构的认识势必存在差异性。从文化角度分析, 一般认为企业文化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精神文化部分, 二是制度文化部分,三是物化部分,物化部分亦可把其分为行为文化和器物文化。从管理角度分析,一般认为企业文化内容可分为显性内容和隐性内容部分,其中隐性内容是企业文化的根本,它主要包括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等。显性内容是指企业的精神以物化产品和精神性行为为表现形式的, 能为人们直接感觉到的内容, 包括企业设施、企业形象等。 企业文化应该包括四个层次,即物质层、行为层、制度层和精神层。其中物质层是企业文化的表层,它是由企业员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表层企业文化。物质层是形成企业文化其它几个层次的基础,是企业员工的理想、价值观、精神面貌的具体反映,尽管它是企业文化的最外层, 却集中表现了一个现代企业在社会上的外在形象。因此, 它是社会对一个企业总体评价的起点。企业文化的行为层,它是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是企业经营作风、人际关系、审美意识的动态体现, 也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折射。制度层是企业文化的中间层, 它是具有本企业文化特色的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职工行为准则的总称。制度层是人与

对心理咨询的六大误区

对心理咨询的六大误区 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技巧源自西方医学与心理学,心理治疗在我国并不是一项发展成熟的专业服务,心理治疗师对国人而言,仍是一个相当新鲜而陌生的专业人员。也因此,学生对心理咨询容易产生误解。 一、精神病患者才需要心理咨询 许多人会以为接受心理咨询的人,通常上一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的人,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由于能够受惠于心理咨询的人,其实本身的心理功能不能太差,包括他至少要具有相当程度的说话能力,理解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因此,看心理咨询的人通常是一般没有心理疾病但是有不同程度心理困扰的人,或是患有轻微心理疾病的人,如精神官能症等。 二、心理咨询,一定要去精神科 有心理困扰或精神疾病的人,如果需要心理咨询,固然可以去看精神科门诊,但是,一般精神科门诊由于医师太忙,通常不会主动提供,因此个案主动提出要求。除了精神科门诊,提供心理咨询的地方外,还包括社区心理卫生中心,心理咨询中心,学生辅导中心,以及私人开业的各种心理工作室。 三、心理咨询老师是替人解决问题的人 许多人认为心理咨询老师是专门替人解决心理问题的人,例如以为心理治疗师会帮助失业的人找到工作,帮助失恋的人重获爱情,帮助外遇的人回心转意,帮助父母寻回离家的孩子等。这样的期待恐怕

是要落空的,因为心理治疗师的主要工作是在帮助个案自我了解,进而发挥个人的潜能,去处理生活中的人际问题,去为自己做最好的决定,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四、心理治疗的谈话内容,会绝对保密 基于执业道德,心理治疗师通常会对于个案当事人的谈话内容加以保密,即心理治疗师未经当事人同意,不会将当事人的谈话内容告诉其他人。但是,心理治疗的专业保密其实是有限制的,心理治疗师在下列的情形之下,为了保护当事人及公众的安全,通常无法继续保密,而必须通知有关机构与人员。心理治疗专业保密的例外情况如下: 1 当个案企图要自杀或伤害自己时,心理治疗师为了保护个案的生命安全,只好通知家属或有关医疗急救人员。 2 当个案企图要伤害他人,或危害公共安全时,心理治疗师为了保护个案免于犯罪,以及保护其他无辜的第三者免于受害,只好通知有关机构与无辜第三者。 3 当个案的行为涉及家庭暴力或儿童虐待时,心理治疗师依法为保护受害人,以及预防家庭暴力的继续发生,只好通知社政单位进行处理。 五、心理治疗师具有透视人心的本事 心理治疗师既没有特异功能,也没有他心通,因此,心理治疗师并没有透视人心的本事。心理治疗师受过扎实的心理学与心理治疗训练,因此,对于人的内心世界特别关心,对于个案所述说,所表述的问题特别敏感。如果想要获得心理治疗最大的帮助,个案需要和心理

(时代光华)企业文化建设解答(3套解答)资料

学习课程:企业文化建设 (第一套答案) 单选题 1.爵”除了代表了地位之外,还有一层意思是()回答:正确 1. A 大锅 2. B 酒罐子 3. C 酒杯子 4. D 以上都不正确 2.项羽兵败乌江自杀的历史事件说明了()回答:正确 1. A 中国人重羞耻,把面子看的比生命要重要 2. B 中国人重内疚,把面子看的比生命要重要 3. C 中国人既重羞耻又重内疚 4.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3.“士为知己者死”讲的是()回答:正确 1. A 人情 2. B 面子 3. C 良心 4. D 以上都不正确 4. 五个猴子的实验说明了()回答:正确 1. A 每一个炎黄子孙真正传承下来的,很可能是一些传统,一些习惯 2. B 真正的文化的内涵和底蕴是什么,我们不一定知道 3. C 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4. D 以上都包括

5. 企业管理薄弱环节往往就是()回答:正确 1. A 表层物质文化 2. B 浅层行为文化 3. C 中层制度文化 4. D 核心层精神文化 6.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是( ) 回答:正确 1. A 民以食为天 2. B 在中国的很多事情都和吃有关 3. C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一切能够吃的东西,必然是非常伟大和神圣的 4. D 以上都正确 7.瑞典的沃尔沃轿车公司的核心理念是()回答:正确 1. A 安全感 2. B 时尚感 3. C 运动感 4. D 以上都不是 8.农耕文化的发展趋势是()回答:正确 1. A 由南向北推进 2. B 由北向南推进 3. C 由东向西推进 4. D 由西向东推进 9.企业文化的四个层级中最关键的是()回答:正确 1. A 表层文化

企业文化模式的内涵与特点

企业文化模式的内涵与特点 企业文化模式的内涵与特点 企业文化模式,乃是每一个别企业组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稳定的,具有特定建构方式的文化体系。它是企业在其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生成若干文化质点,这些文化质点在不断的文化整合过程中成为丛结,进而成为模式、体系。 有人认为,企业文化模式是由企业文化的深层结构,即企业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审美结构决定的;而企业的目标、制度、作风、风尚等则是由企业文化模式决定的企业文化形态。实际的情形是:企业文化模式的实体只能是指价值观、思维模式、企业精神等,而企业制度、企业民主等,企业实体和企业家及职工(大脑),这是它(文化模式实体)的载体,即三种基本形态;企业文化的三种基本形态亦即企业文化模式的三种基本形态。 表:氏族文化与市场文化的特征比较(略) 美国著名组织行为学教授J?斯洛坎和J?凯尔在对美国若干家公司进行了调研之后,提出两类不同文化类型(即不同文化模式)的公司特征。据此,再加上其它一些企业文化模式的情形分析,我们可以把握企业文化模式的基本特征。 第一,载体的经营普适性。凡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模式,其组织载体一定是经营性的企业组织,不是独立法人资格的组织、学校、家庭、连队等都不能成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模式的载体,这是一个最起码的前提和条件。不论是氏族型公司还是市场型公司,不管他们在个人与组织间关系上如何不同(一个是亲情关系,一个是合同关系;一个相互有长期承诺,一个只有短期承诺等),或其它方面又有多少区别,也都是一个有独立财产,进行独立生产经营的法人。 反过来说,只要是企业,不论其大、中、小,不论它属于哪个行业,不论它在哪个区域……, 都有其特定的企业文化模式。IBM 有IBM 的企业文化模式,松下有松下的企业文化模式;我国的企业又有我国企业的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 第二,生成的长期积淀性。企业文化模式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积淀,不是一朝一夕,人为“建立”的。如在个体与组织关系上,不论是氏族型的(对待本公司历史、传统、风格、意识),还是市场型的(对个人利益的依赖,讲究功利主义),都是在企业长期生产实践及其特定文化氛围陶冶下形成并不断复加、累积起来的。氏族型企业,公司和成员之间相互长期承诺,前者对后者提供安全保障;后者对前者忠心耿耿。 这类文化在长期而彻底的社会化过程中促成了公司内部团结。成员遵循传统方式逐步得到晋升,年长的雇员为后来者充当良师益友和榜样,从而使公司文化规范(通过制度、文字、榜样三种载体)得以代代相传,延绵不断,形成日益巩固的文化模式惯性。市场文化型公司的企业文化模式大

企业文化管理的6大误区

企业文化管理的6大误区 企业文化管理上通常存在哪些通病呢?下面为大家了企业文化管理的6大误区,欢迎阅读参考! 企业文化管理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向日本企业的热潮来到中国,算下来也有超过30年的发展历史。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具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而大部分企业还在构建自己企业文化的探索中,很多管理者对企业文化的理解还比较模糊,甚至存在误区。有人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之歌、企业标识、企业;有时候,人们把企业的文体活动称之为企业文化,具有企业的理念也称之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到底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企业文化构建完成?这一些列问题,都需要界定清楚,否则就会出现管理实践的偏差。 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体系,表现为企业的“个性与风格”,它以企业宗旨、企业理念的形式得到精炼和概括并获得传播,最终由企业的产品和员工行为习惯体现出来。企业文化的存在是面对竞争,面对环境所做出的选择,是实现战略的基石,是吸引优秀人才的保障。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表现为行为,即企业的凝聚力,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责任感、自豪感、精神面貌和职业行为规范,企业文化的改变会带来行为方式的改变。

企业文化具备开放性、阶段性、发展性的特点。在实践中,不能准确把握企业文化的这些特点,将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 只要有人群的地方一定就有文化,所以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化。但是,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有企业文化,因为是否具备企业文化,衡量的标准是企业在环境中的生存状态、在竞争中是否具有竞争优势的状态,产品和企业获得顾客认同的程度如何,以及员工的凝聚力和忠诚度如何。如果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并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没有与环境变化和发展的趋势走在一起,产品并没有获得顾客的认同,企业形象没有在顾客内心获得确认,员工流动性高而且没有认同公司,此时,企业文化并没有形成,公司具有的只是一种企业自发的文化,或者企业创业者自己所倡导的文化,企业文化还是在初创阶段。 持有这种认识的人还比较多,认为有什么样的老板,就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的确,企业创始人对于企业文化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体现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体现在如何推进和倡导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体现在身体力行、示范企业价值观的行为中,但是绝不是直接代表企业文化。

关于心理咨询的常见疑问解答

关于心理咨询的常见疑问解答 Q:心理咨询是针对“心理病人”的吗? A: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是那些精神正常,但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或产生心理障碍导致无法正常学习、工作、生活并请求帮助的人群,而不是“病态人群”。 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可分为三大类:一是精神正常,但遇到了与心理有关的现实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二是精神正常,但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三是特殊对象,即临床治愈的精神疾病患者。其中,心理咨询最一般、最主要的对象,是健康人群,或者是存在心理问题的亚健康人群,而不是人们常误会的“病态人群”,病态人群例如精神分裂症、躁狂等患者是精神科医生的工作对象。 Q:心理咨询的范围有哪些? A:心理咨询的范围非常广泛,凡成长、生活、工作、学习、家庭、疾病、康复、婚姻、育儿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都属于咨询工作范围。如焦虑、抑郁、恐惧、悲观等方面的分析与指导、诊断与治疗,各种不可控制的思维、意向、行为、动作的解释、诊断与治疗。 Q:心理咨询和朋友之间倾诉有什么区别? A:这是关于心理咨询的一个普遍问题,朋友之间的倾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症状,但是下次出现类似的情况时心理问题仍然会出现。心理咨询专业性强,是以帮助病人重塑完善人格为目标的。咨询也是是干涉性的谈话,并有系统的治疗方案、家庭作业、特殊训练等等。 Q:为什么心理咨询最好面谈? A:咨询师必须通过来访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诊断来访者真正的内心冲突,同时也需要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化解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另外很多心理治疗的过程都必须当面实施。 Q:为什么心理咨询不能在家进行? A:心理咨询非常讲究环境的设置。比如室内的亮度、沙发的位置、装饰品的摆设等等都能对咨询起到非常好的辅助效果。另外病人在其所熟悉的环境里往往很难跳出其原有的心理状态,融入咨询师所设定的内容中。 Q:为什么不能给熟人做心理咨询? A:如同法官不能审理亲朋好友的案件一样,心理咨询师这一职业的性质要求摆脱自己预设的价值观,站在一个超脱而又中立的立场来倾听、共情,这就决定了心理咨询师不能为熟人、亲友做心理咨询。 做心理咨询前的准备 如果你做个体咨询,下面的注意事项可能会有帮助哦: 1、想好开头说什么。事先想好“开场白”,避免浪费不必要的时间。 2、把咨询师看作朋友。心理问题大多要有情感上的倾诉,这是求助者和心理咨询师的共同愿望,且心理咨询师会给予保密。因此,面对心理咨询师,可以尽可能的敞开心扉。 3、倾诉要有所节制。人在激动时易失控,一肚子的烦恼和苦水恨不得全都倒出来,从时间上考虑,你的倾诉在10~30分钟即可。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误区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误区 1、注重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内涵 在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活动和企业CI形象设计都是企业文化表层的表现方式。企业文化是将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价值观灌输给全体员工,通过教育、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是影响企业适应市场的策略和处理企业内部矛盾冲突的一系列准则和行为方式,这其中渗透着创业者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人性的基本假设、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凝结了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集体形成的经营理念。将这些理念和价值观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表现出来,才是比较完整的企业文化,如果只有表层的形式而未表现出内在价值与理念,这样的企业文化是没有意义的,难以持续的,所以不能形成文化推动力,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了深远的影响。 2、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精神而脱离企业管理实践 有些企业家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要塑造企业精神或企业的圣经,而与企业管理没有多大关系。这种理解是很片面的。企业文化就是以文化为手段,以管理为目的,这种理解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企业组织和事业性组织都属于实体性组织,它们不同于教会的信念共同体,它们是要依据生产经营状况和一定的业绩来进行评价的,精神因素对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企业生产效率及企业发展固然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影响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它是渗透于企业管理的体制、激励机制、经营策略之中,并协同起作用的。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的价值观是贯穿在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中的,并与企业环境变化相适应的,因此不能脱离企业管理。 3、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创新和个性化 企业文化是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该企业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是企业的个性化表现,不是标准统一的模式,更不是迎合时尚的标语。综观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方方面面都大体相似,但是缺乏鲜明的个性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其实,每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不同,企业的构成成分不同,面对的竞争压力也不同,所以其对环境作出反应的策略和处理内部冲突的的方式都会有自己的特色,不可能完全雷同。企业文化是在某一文化背景下,将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企业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因此,企业文化的形式可以是标准化的,但其侧重点各不相同,其价值内涵和基本假设各不相同,而且企业文化的类型和强度也都不同,正因如此才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个性化特色。

国内企业文化的特点

国内企业文化的特点 以传统文化伦理为基石和渊源,具有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特殊的分配方式、特殊的领导模式、特殊的人际关系等等) 一、国内企业文化的大致分类(中国企业文化动物性格) 在我国的企业文化特征的分类上,从企业关注对象、企业管理风格两方面将常青企业文化分为四类:象文化(人本型企业文化,以万科集团为代表)、狼文化(活力型企业文化,以华为为代表)、鹰文化(市场型企业文化,以联想为代表)和羚羊文化(稳健型企业文化,以海尔为代表)。 1、象文化(人本型企业文化,以万科集团为代表) 万科的综合评分最高。它的创始人王石有着很好的企业威望和社会尊敬度。但对于王石来说,他和万科的文化魅力不在于“个人崇拜”的无以复加,而是公司始终倡导了一种理想主义的价值观与社会责任。同时,万科推出了“培养专业经理阶层,鼓励优秀人才为企业长期服务,提倡健康丰盛的人生和培养正确的职业操守”这样充满人本主义精神的企业人文纲领。 人才被认为是万科最重要的资源和核心竞争力。王石提出这个观念时业界还很不以为然,因为在众多房地产公司看来,土地、资金比人才更重要。但在王石看来,人才是一条理性的河流,哪里有谷地,就会向哪里汇聚。因此,万科很早就致力于成为学习型组织;成为职业经理人当家的公司;竭力打造“阳光照亮的体制”。尊重人,为优秀人才创造和谐、富有激情的工作和人生,是万科成功的首要因素。 2、狼文化(活力型企业文化,以华为为代表) 华为8年周期性大裁员宣告一种新的人力资源模式的诞生,这种激励方式产生的强烈冲击波远比华为员工频频自杀强大的多,而且很可能产生外部性——比如引导效应、模仿效应,而且有些人赞同将此模式拓展到政府体制改革中,并想象其积极意义.更多的人士对此表示担忧,这让原本就充满了忧患意识,崇尚秩序与稳定的全国人民非常焦虑,已经超出一个企业行为的范畴. 按照任正非推崇的所谓狼文化而言,这种人力资源制度本身就是狼文化的具体化、制度化体现.非常吻合"秋天来了,冬天也不远了,该是抛弃老狼的时间了."当然这仅仅是狼文化的一部分,狼为了生存竞争,狼行为的自然选择,即那些没有抛弃老狼的狼群被淘汰,而这些残暴的狼群为了小狼的食物供给充分,抛弃了老狼,完成了整个狼群的新陈代谢而生存下来.这样的狼文化曾经成就了成吉思汗,征服欧亚大陆,形成了版图无人匹敌的元帝国,任正非认为这样的狼文化同样能够成就华为,特别是在商业竞争愈加激烈,商业环境日益恶劣的条件下,华为没有别的选择,似乎也不知道别的选择.这种人力资源制度就是狼文化的必然逻辑,必然选择.

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五大常见问题

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企业文化作为有效管理工具为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所关注,成为近年来企业管理的一个时髦话题。尽管一些管理者因为在企业文化建设与推广中屡屡败北而发出了“文化无用论”的基调,甚至把企业文化归类为“一种锦上添花的面子工程”。但我们也依然看到很多精明的实干家们已经通过不懈的努力在企业文化建设与重塑中收获了丰硕果实。 总结了大量的企业案例,我们可以毫无疑问地讲:企业文化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并且可以通过不断建设得以改进或完善。那些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无功而返,进而产生抱怨情绪的管理者往往是缺乏对企业文化的正确认识,陷入文化建设误区。现就企业文化建设中常见的几点问题总结如下: 一、文化建设脱离企业实际 很多企业家不了解员工,缺乏对管理的系统思考,甚至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对现代管理理念与管理哲学更是缺乏深入研究,看着别人企业文化做得漂亮,就东拼西抄搬来几句时髦的口号盲目推广,文化与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匹配,脱离企业实际,其结果或者是文化形同虚设,没人理会,或者是文化与工作相冲突,非但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更甚者成为企业发展的掣肘。 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科学与管理艺术,每个企业所从事行业不同,地域不同、人才结构不同,企业管理的理念不同,企业文化的侧重点必然有所不同。人云亦云的企业文化建设非但失去了企业的个性,有时还会造成南辕北辙的尴尬。 二、手段单一,把宣传当成推广的全部 很多企业缺乏企业文化建设的人才,不通晓企业文化建设的各种策略与方法,把宣传当成了唯一武器,铺天盖地到地宣传一通后,发现没有变化就偃旗息鼓,再无他法。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宣传、学习、考核、监督、激励等一系列动作有效配合才能够有所成效。只取其一势必力量单薄而导致效果不足。 三、企业家的误区 跨国公司、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老板或CEO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上都存在一些误区,但表现形式却不尽相同。 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一般都有非常强势的企业文化,子公司能做的事情一般是全盘照抄或者全面移植。但各国、各地区的地缘文化不同,企业是社会的一部分,都会受到所在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因此,照搬式的文化植入一定会受到子公司人员的抵牾,有时甚至会产生很大的冲突。 国有企业的企业家中不乏远见者,他们中的一些人非常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无论是外聘专家还是内部发动,费赀不菲,但效果有限,且难以持久,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换了个董事长,文化建设又得重头再来。 民营企业家草根较多,文化建设的实用主义泛滥。什么事情都要立竿见影,多数企业家对企业文化的理解有限,认为几个口号,几次活动,几条格言,员工就应该按照企业的要求实现“天下大同”了。 四、文化系统的先天不足 文化的事情要做得有些文化底蕴。企业文化建设一般都要有文化导入,种瓜得瓜,导入什么对结果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然而,从华为基本法、华侨城宪章以来,真正能让人耳目一新的具有深刻的企业文化意蕴的理念体系、行为体系、物质体系并不多见,有的是千篇一律的、东施效颦式的模仿,肤浅的、古板的文化描述,陈旧的、缺乏创新的传播方式等,整个文化系统缺乏张力,缺乏与所在企业息息相关的文化个性,不深刻所以没有穿透力,没有穿透力所以文化的根系就不发达,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成效可想而知。 五、文化认知上的偏差 企业文化建设是战略性的举措,是持久的工程,是一项只有开始没有结束的行动,更是一件需要智慧、技巧的务实的管理工作。要就一种全新的文化基因植入企业员工的思想“血液”殊非易事。在某种意义上讲,企业的相关部门甚至需要付出比一般的经营管理活动更大的艰辛,只有这样才能将文化工程做好、做扎实。而哗众取宠、文过饰非、浅尝辄止是一定不会取得成效的,但明白这一点的企业似乎并不多。 随机读管理故事:《真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