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高校党建带团建 增强团组织凝聚力与向心力

坚持高校党建带团建 增强团组织凝聚力与向心力
坚持高校党建带团建 增强团组织凝聚力与向心力

坚持高校党建带团建增强团组织凝聚力与向心力

张眉

(华东师范大学200062)

摘要:党建带团建是共青团建设的光荣传统,是在团的建设实践中探索和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高校团建要紧紧围绕高校党建的中心任务,通过开展适合青年特点、满足青年需求的活动,发挥高校共青团特有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本文重点阐述如何通过党建带动团建,增强高校团组织凝聚力。

关键词:党建团建凝聚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坚持党建带团建,把加强团的建设作为高等学校党建的重要任务。2010年9月26日,中组部和团中央全国基层党建带团建暨共青团系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座谈会的召开,更为今后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发展,特别是高校共青团组织如何在新时期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国家正处于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经济和社会生活正发生深刻变化,对青年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方面带来了很大影响,青年身上呈现出许多具有鲜明时代烙印的新特点,青年的思维更加活跃、诉求更加多样,给青年工作和团的建设带来了新情况、新课题,这对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党建带团建的重要性

党建引领团建是团组织发展的内在要求。党历来高度重视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始终把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格局,坚持从思想、组织、干部、队伍等方面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带团建的有效途径,取得明显成效。高校党建工作担负着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任务,更要牢固树立赢得青年就是赢得未来的思想,这是保证高校共青团向着正确的道路前行的重要保障,也是党建工作的必然要求。

(二)党建带团建的紧迫性

在高校团组织建设中,如何多途径地开展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巩固高校党团组织,如何在新的形势下依靠党建带团建,进一步发挥高校基层团组织在青年中的影响力、凝聚力、号召力,做好广大青年的引导和服务工作,为党培养出大批的优秀人才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任务。

实践证明党建带团建既是高校党的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共青团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战斗力的重要措施。共青团是沟通学校与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共青团要发挥这一优势就必须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加强组织建设,使团组织更贴近团员青年,发挥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共青团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把团组织和青年团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有效地调动起来,才能引导和带动广大青年自觉维护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由此可见,切实抓好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既是不断加强高校党建工作,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和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又是抓好党建不断带动和促进团建,巩固党在青年中的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和队伍基础的必然要求。

二、团组织凝聚力建设不足的因素

(一)先进意识匮乏,引领作用弱化。

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然而,随着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科技不断发展,社会物质环境也相应发生了改变,青年团员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出现了“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

的倾向,团员青年的先进性意识受到挑战。有个别青年政治理论修养不高、大局观念缺乏、模范意识淡化,特别是有些80后、90后的独生子女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意识还有所欠缺。

另一方面,高校团组织要在凝聚、引领、组织、服务青年方面起到核心作用,要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善于发出自己的声音。目前,高校团委作为学校的一个职能部门,其主要任务就是要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团结、引领广大团员青年开展活动。然而,往往团组织只专注于活动本身、拘泥于活动的形式,缺乏更深层次的思考,忽视了从精神上上对团员青年的引领作用。

(二)干部队伍参差;文化积淀缺失;

要建设有战斗力的团组织首先需要建设一支各方面能力过硬的团干部队伍。各级团组织对团干部的配备不够重视,专职团干部配备有限。在很多高校,不少基层团组织的团干部都是由思政辅导员兼职团干部,甚至有个别团组织出现谁有闲暇谁去做团工作的情况。对于主管学生的部门而言,大部分班级也都是班委会力量强,团支部力量弱,这不仅影响了团组织的凝聚力,也削弱了团组织的战斗力。

文化塑造青年,青年创造文化。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也是共青团组织更好地履行职能的不二选择。文化创新对于塑造青年理想、人格、意识和思维方式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年对于文化的追求逐渐个性化和多元化,但当前高校共青团的文化活动载体和抓手相对比较单一,主要还是在围绕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上谋求形式上的创意,而在活动内容和活动内核的创新上稍显不足,特别是在组织凝聚力建设上的创新经验难以由点到面普遍推广。

(三)人才培养脱节;缺少锻炼途径

团干部培养与高校干部队伍的培养体系相脱节。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没有将团干部的培养与高校干部培养体系挂钩,对团干部的考核主要是靠团内的推优评优,缺乏系统、考核、评价机制。

团干部缺乏挂职、轮岗等锻炼机会。高校没有将团干部的挂职轮岗作为干部培养的组成部分,从而团干部没有机会和空间展示自我,缺少锻炼成才的途径。同时,团干部的学习没有系统性,个别团干部对于学习比较松懈,没有与时俱进地学习党的新政策和新思想。党组织对团组织的管理监督不够深入。

三、党建带团建工作的路径探究

文化

教育论丛

149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