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48448851.html,

浅谈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

作者:孙彩云翟波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年第23期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问题。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契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创新性发展。这对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地位和作用、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国运强。”坚定文化自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需要牢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文化根基。积极推进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并不是对传统文化形式的照搬挪用,而是应该结合新时代新要求、融入新时代新特征,创新性的升华出为新时代所用的特色文化,这既是新时代文化发展的新要求,也是中华儿女和中国共产党人应该肩负的新文化使命。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深入挖掘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我们可以将革命时期形成的特色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红色文化精神,社会主义建设改革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先进文化精神和新时代所弘扬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以熔铸提炼,追本溯源,从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中探寻出共性共通的能够展示中华民族身份的民族精神:“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鳏寡孤独皆有所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民为邦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言必信,信必果”、“诚即天道”、“人言为信”、“刚健中正”、“厚德载物”、“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兼收并蓄”、“天人合一”等爱国、自强、人本、中和、协调、崇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存在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传承中,并针对不同的时代阶段形成了旨在针对当时国情的多样化表达形式,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一个中华儿女,形成了中华大地别具一格的精神面貌。

每个时代都具有符合当时时代的差别化的时代特征,随着新时代社会全方位的发展,对文化的发展也会提出针对性的要求,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中华文化基因,我们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价值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