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神木受煤矿污染水体的水质调查与评价

陕北神木受煤矿污染水体的水质调查与评价
陕北神木受煤矿污染水体的水质调查与评价

地下水水质分析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4848-9 1、引言 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防止和控制地下水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建设,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是地下水勘查评价、开发利用和监督管理的依据。 2、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2.1、本标准规定了地下水的质量分类、地下水质量监测、评价方法和地下水质量保护 。 2.2、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地下水,不适用于地下热水、矿水、盐卤水。 3、引用标准 GB 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4、地下水质量分类及质量分类指标 4.1、地下水质量分类 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并参照了生活饮用水、工业、农业用水水质最高要求,将地下水质量划分为五类: Ⅰ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 Ⅱ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 Ⅲ类: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 Ⅳ类: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 Ⅴ类: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 4.2、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见表一) 表一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 项目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 色(度)≤5 ≤5 ≤15 ≤25 >25 嗅和味无无无无有 浑浊度(度)≤3 ≤3 ≤3 ≤10 >10 肉眼可见物无无无无有 PH 06.5~8.5 5.5~6.5 8.5~9 <5.5,>9 总硬度(以CaCO3计)(mg/l)≤150 ≤300 ≤450 ≤550 >550 溶解性总固体(mg/l)≤300 ≤500 ≤1000 ≤2000 >2000 硫酸盐(mg/l)≤50 ≤150 ≤250 ≤350 >350 氯化物(mg/l)≤50 ≤150 ≤250 ≤350 >350 铁(Fe)(mg/l)≤0.1 ≤0.2 ≤0.3 ≤1.5 >1.5 锰(Mn)(mg/l)≤0.05 ≤0.05 ≤0.1 ≤1.0 >1.0 铜(Cu)(mg/l)≤0.01 ≤0.05 ≤1.0 ≤1.5 >1.5 锌(Zn)(mg/l)≤0.05 ≤0.5 ≤1.0 ≤5.0 >5.0 钼(Mo)(mg/l)≤0.001 ≤0.01 ≤0.1 ≤0.5 >0.5 钴(Co)(mg/l)≤0.005 ≤0.05 ≤0.05 ≤1.0 >1.0 挥发性酚类(以苯酚计)(mg/l)≤0.001 ≤0.001 ≤0.002 ≤0.01 >0.01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mg/l)不得检出≤0.1 ≤0.3 ≤0.3 >0.3

水环境化学专题--水体修复

水体修复 一.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 1.可利用水资源总量少,分布及其不均 从遥远太空望去,地球就是一个蔚蓝色的“水球”。地球上的总水量是巨大的,但人类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却是很少。如果把地球上的总水量看做一个边长为10*10*10的立方体,则人类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是一个1*1*1的小立方体,我国能够利用的水资源则是小立方体的一角。由此可见,我国水资源总量稀少。另外,我国东西南北水量分布也及其不均。在东南地区,降水量丰富,水量充沛,而在西北地区却及其干旱。我国人均水量是500m3/年,而世界规定人均水量不小于1000m3/年。 2.水污染事件此起彼伏 据统计,我国自2005年至2007年间,共发生140多起水污染事件,大约平均每两到三天发生一起。从松花江的苯泄漏到广东北江的镉污染,从滇池的水葫芦蔓延到太湖的蓝藻泛滥,以及今年六月份发生的渤海湾蓬莱13—9油田泄漏,我国水环境危机四伏。

<<2011 年上半年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状况>>显示,我国2011年上半年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总体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五日生化需氧量。Ⅰ~Ⅲ类水质断面占48.8%,劣Ⅴ类水质断面占15.9%。全国国地表水有13 项指标(地表水水质采用21 项,河流20 项进行评价)出现超标现象(不计化学需氧量)(见图2)。其中,总磷、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超标较为严重,超标断面占断面总数的20%以上。

2011 年上半年,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Ⅰ~Ⅲ类水质断面占53.9%,劣Ⅴ类占17.6%(见图3)。与上年同期相比,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提高1.9 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降低4.4 个百分点。支流污染普遍重于干流,支流Ⅰ~Ⅲ类水质比例为22.2%,比干流低31.7 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比例为40.0%,比干流高22.4 个百分点。七大水系中,长江、珠江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在75%~90%,水质良好;海河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超过40%,为重度污染;其余河流为中度或轻度污染。我国水环境危机四伏。

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物详细分类与介绍

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物详细分类与介绍 生活污水、畜禽饲养场污水以及制革、洗毛、屠宰业和医院等排出的废水,常含有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病菌、寄生虫。水体受到病原体的污染会传播疾病,如血吸虫病、霍乱、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等。历史上流行的瘟疫,有的就是水媒型传染病。如1848年和1854年英国两次霍乱流行,死亡万余人;1892年德国汉堡霍乱流行,死亡750余人,均是水污染引起的。 受病原体污染后的水体,微生物激增,其中许多是致病菌、病虫卵和病毒,它们往往与其他细菌和大肠杆菌共存,所以通常规定用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指数及菌值数为病原体污染的直接指标。病原体污染的特点是:(1)数量大;(2)分布广;(3)存活时间较长;(4)繁殖速度快;(5)易产生抗药性,很难绝灭;(6)传统的二级生化污水处理及加氯消毒后,某些病原微生物、病毒仍能大量存活。常见的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处理能够去除水中99%以上病毒,如出水浊度大于0.5度时,仍会伴随病毒的穿透。病原体污染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水体,一旦条件适合,就会引起人体疾病。 ●耗氧污染物 在生活污水、食品加工和造纸等工业废水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木质素等有机物质。这些物质以悬浮或溶解状态存在于污水中,可通过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而分解。在其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氧气,因而被称为耗氧污染物。这种污染物可造成水中溶解氧减少,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水中溶解氧耗尽后,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氨和硫醇等难闻气味,使水质进一步恶化。水体中有机物成分非常复杂,耗氧有机物浓度常用单位体积水中耗氧物质生化分解过程中所消耗的氧量表示,即以生化需氧量(BOD)表示。一般用20℃时,五天生化需氧量(BOD5)表示。 ●植物营养物 植物营养物主要指氮、磷等能刺激藻类及水草生长、干扰水质净化,使BOD5升高的物质。水体中营养物质过量所造成的"富营养化"对于湖泊及流动缓慢的水体所造成的危害已成为水源保护的严重问题。 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沉积物不断增多,先变为沼泽,后变为陆地。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常需几千年甚至上万年。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现 象,可以在短期内出现。 植物营养物质的来源广、数量大,有生活污水(有机质、洗涤剂)、农业(化肥、农家肥)、工业废水、垃圾等。每人每天带进污水中的氮约50g。生活污水中的磷主要来源于洗涤废水,而施入农田的化肥有50%~80%流入江河、湖海和地下水体中。天然水体中磷和氮(特别是磷)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是浮游生物生长的控制因素。当大量氮、磷植物营养物质排入水体后,促使某些生物(如藻类)急剧繁殖生长,生长周期变短。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死亡后被需

地下水污染评价报告

成都市成华区二仙桥XXX灯泡厂 水文地质调查评价设计 姓名:李庭明 学院: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学号:201003080207 报告编写单位:成都理工大学环工院10级地下水报告提交时间:二〇一三年七月

指导老师:李晓 报告提交单位:成都地质调查局

目录 第一章前言 (5) 一、任务由来及目的任务 (5) 二、交通位置及历史资料 (5) (一)交通位置 (5) (二)历史资料 (7) 第二章灯泡厂的地质、水文地质环境概况 (7) 一、自然地理 (7) (一)地形地貌 (7) (二)气象及水文 (8) 二、地质条件 (9) (一)地层岩性 (9) (二)地质构造 (10) (三)新构造运动及地震 (11) 三、水文地质条件 (12) (一)主要含水层与隔水层 (12) (二)地下水类型 (12) (三)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的特征 (13) (四)地下水埋深 (13) 第三章调查评价工作的内容及布置 (13) 一、钻探工程 (13) 二、物探工程 (15) 三、现场观察测试 (16) (一)主要目的 (16) (二)观察内容 (17) 四、取样 (17) (一)水样的采集 (17) (二)岩土的采集 (19) 五、水土分析 (19) (一)地下水常规检测项目 (19)

(二)现场分析与监测 (21) 第四章工作内容与安排计划表 (23) 第五章调查工作所需经费的预算 (23) 一、资料收集 (23) 二、现场调查 (24) 三、钻探工程 (24) 四、物探工程 (25) 五、水样与土样分析 (25) 六、报告印刷费及管理费 (25)

地下水调查评价规范

地下水调查评价规范 一、资质内容 根据《资质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业务范围分以下5项内容。同时,结合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特点和承担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业务单位的实际情况,分列相应的单项业务范围: (一)水文水资源监测:地表水水量监测、地下水水量监测、水质监测、水文调查、水文测量、水平衡测试、水能勘测。 (二)水文水资源情报预报:水文情报预报、水质预测预报、地下水预测预报。 (三)水文测报系统设计与实施。 (四)水文分析与计算。 (五)水资源调查评价:地表水水资源调查评价、地下水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质评价。 二、资质分级标准 根据《资质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分为甲、乙两级。具体分级标准如下: (一)甲级 1、单位资历和能力 a、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具有专门从事水文、水资

源调查评价工作的机构,具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必备的工作条件,内部管理制度健全。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或有专门的项目管理制度。 b、注册资金或开办资金不低于200万元。 c、从事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或相关工作10年以上,是行业的骨干单位。 d、从事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或相关工作的专职技术人员不少于30人,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技术骨干不少于10人。聘用专职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不得高于技术人员总数的10%,以上人员不得同时在其他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机构从业。 e、熟悉和掌握流域和区域的水文水资源状况,能够独立承担和完成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一个大江大河流域范围的水文水资源监测、水文水资源情报预报、水文测报系统设计与实施、水文分析与计算、水资源调查评价的一个以上单项业务工作。 f、近5年内完成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或相关工作10项以上,其中不少于3项通过省部级或流域机构业务主管部门审查,或者不少于2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参加过相关国家、行业、地方技术标准、规范及定额的编制工作。 2、单项资质要求 ⑴水文水资源监测 ①地表水水量监测 a、技术力量:从事地表水水量监测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25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含大专,下同)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

水污染的主要来源

水污染的主要来源 水是判断一个星球存在生命的可能性的重要依据,由此观之,水对于人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随着世界的发展,水资源越来越缺乏,这是因为水体污染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了,而我们只有知道水污染的来源,才能治理它,那么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生活污水 人类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是水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是来源于生活的一种水污染。其组成主要是粪便和洗涤污水。城市每人每日排出的生活污水量为150—400L,其量与生活水平有密切关系。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如纤维素、淀粉、糖类和脂肪蛋白质等;也常含有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卵;无机盐类的氯化物、硫酸盐、磷酸盐、碳酸氢盐和钠、钾、钙、镁等。总的特点是含氮、含硫和含磷高,在厌氧细菌作用下,容易产生恶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污水的排放现象越来越严重,不过我认为这个利用好了可以对农业作出很大贡献。现在农村里的沼气池就是对生活污水的利用。 二工业废水 工业废水,包括生产废水和生产污水,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液,其中含有随水流失的工业生产用料、中间产物、副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水。在工业生产中,热交换、产品输送、产品清洗、选矿、除渣、生产反应等过程均会产生大量废水。产生工业废水的主要企业有初级金属加工、食品加工、纺织、造纸、开矿、治炼、化学工业等。据调查,我国已有38个国营企业和100多万个乡镇企业,后者设备差,废水排出量也大。其中有很多民营企业根本达不到国家废水排放标准,这样下去,眼前的利益是得到了,而我们的子孙后代却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治理前人留下的环境污染。 三农业污水 农业污水是指农作物栽培、牲畜饲养、农产品加工等过程中排出的、影响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的污水或液态物质。其来源主要有农田径流、农产品加工污水、饲养场污水。(饲养场污水可作为厩肥,但是工业发达的国家往往弃置不用,造成环境问题。作为厩肥使用,大都采用面施的方法)近年来,化肥、农药等的降解反应,产生的硫化氢、吲哚和粪臭素,使水变得恶臭。生活污水的成分99%为水,固体杂质不到1%,大多为无毒物质,其中无机盐有氰化物、硫酸盐、磷酸盐、铵盐、亚硝酸盐、硝酸盐等;有机物质如纤维素、淀粉、糖类、脂肪、蛋白质和尿素等,另外还有各种洗涤剂和微量金属。农业污水数量大、影响面广。污水中氮、磷等营养元素进入河流、湖泊、内海等水域,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农药、病原体和其他有毒物质能污染饮用水源,直接危害人体健康;也就是说,我们撒的过多的农药,最后会进入我们人体中,所以说,最终受害的还是我们人类本身。 当然,水污染的来源不止这三个,我的水平有限,现在水污染治理的形势刻不容缓,既然明确了方向,就要朝这个方向努力啊!

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2006

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 一、总体成果与进展概述 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项目2006年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与成果。 北方各主要平原(盆地)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在经过第一阶段四年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开展了综合研究,完成了各平原(盆地)成果报告的编写和图件的编制及数据库建设,取得重大阶段进展: 基本完成了我国北方八个平原(盆地)大约77万平方公里1/25万区域水文地质修测;完成了八个平原(盆地)地下水系统结构、补径排条件及其变化特征调查,取得了一大批新的地下水动态调查资料和阶段成果; 开展了上述重点区域地下水功能评价试验研究,拓展了地下水评价范畴,更好地体现了地下水调查评价的社会服务功能; 以国际先进的信息化设计理念,建立了统一构架的地下水与环境数据库、流域(含重点区)数值模拟模型,初步形成了八个平原(盆地)地下水与环境动态评价能力; 建立了规范的地下水与环境调查评价技术体系;开展了若干重大专题问题研究,地下水调查评价的科技支撑能力有明显提高; 稳定了一支产学研相结全的骨干水工环队伍。 正在实施的六个地调项目按计划完成了设计的各项实施工作量,年度进展明显。 二、各工作项目进展与成果 1.完成了五个平原(盆地)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成果报告,建立了调查评价空间数据库和初步构建了调查评价的技术支撑体系。 本计划项目所属的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疏勒河)、银川平原、山西六大盆地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项目完成了成果报告的编写,通过了承担单位的初审;建立了野外调查和成果数据库,通过了实施单位组织的预审。 (1)采用钻孔资料收集、补充钻探、物探等手段,查明了平原(盆地)

浅谈地下水污染的调查方法及防治的几点措施

-16 - 一、地下水的污染源 地下水的主要污染源是城市垃圾填埋场、加油站以及一些工农业废水、被污染的地表水。一些地区癌症高发,与包围城市的大量垃圾填埋场的渗漏和储油罐管的渗漏有关。 二、地下水污染的调查方法 浅谈地下水污染的 调查方法及防治的几点措施 程生平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地下水污染调查,是环境水文地质 工作的一个中心内容。调查的主要目的 是:以保护地下水供水水源为前提,查明 地下水的污染状况,有害物质污染类别, 污染过程和污染规律,确定地下水的污 染源,判断地下水污染发展的趋势;为控制和消除污染,保护水源提出治理规划 和防治措施。 1、水文地质调查 根据以往所做的工作及本次工作 目的,对于本区地质、地貌及第四纪地 质仅作一般性的调查和了解。水文地质 调查工作侧重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 1)查明区内地下水补给、径流、排 泄条件。包括地下水埋深,地下水补给 来源,排泄出路及水动力条件; 2)进一步查明调查区内的含水层 条件及包气带岩性特征。包括含水层岩 性、结构、富水性、导水性,包气带岩性、厚度、包气带中粘性土层厚度等;3)查明调查区内地下水、地表水开采利用情况及历史背景;4)查明地下水污染状况,判断污染来源及危害程度。2、污染现状调查仅靠我们本身是无法取得比较系统的污染现状资料的,必须在地方有关部门通力合作下才有可能取得。根据这一点,主要依靠地方卫生部门及卫生防疫部门配合,从而保证了污染现状资料,主要是工业“三废”资料的取得。1)生活及农业污染调查内容:生活及农业污染需要调查的内容很多,限于条件,侧重调查了生活污水排放、生活垃圾排放、厕所结构等,农业污染的调查主人依靠农科部门所掌握的资料,对农药施用情况进行一般性调查。2)工业“三废”调查内容:工业“三废”调查指工业废水、废气、废渣 的调查,着重调查工业废水来源、排放量、废水中的有害成份等;废气的排放量、排放物质;废渣的排放量、排放来源、堆入地点和堆放时间等。3)地表水污染调查内容:地表水本区主要指泉沟河,主要调查沿泉沟企业分布情况,企业对泉沟污水排放情况,包括排放量,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排放方式(集中、连续、间断)。泉沟本身的地质、地貌特征,泉水去向等。三、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措施1.地下水的污染预防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地下水一旦遭受污染,它的治理和恢复是非常 困难的,治理费用巨大,所需的时间很长。这是因为污染物不仅会污染地 下水体,还会被含水介质(砂、黏土)吸附。如美国的超级基金(Super Fund) 项目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环境污染修复计划,在20世纪的最后近20年里,美国在土壤和含水层污染治理方面的费用达到7500亿美元,仅清理油渗漏造成的土壤和2004年,一位日本专家估计,全日本污染重点场地达40万处之多,如果全部进行处理,需要10 兆日元以上,从经济角度考虑,这样做 DOI :10.3969/j.issn.1001-8972.2010.22.001

水体中八类污染物

●病原体污染物 生活污水、畜禽饲养场污水以及制革、洗毛、屠宰业和医院等排出的废水,常含有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病菌、寄生虫。水体受到病原体的污染会传播疾病,如血吸虫病、霍乱、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等。 受病原体污染后的水体,微生物激增,其中许多是致病菌、病虫卵和病毒,它们往往与其他细菌和大肠杆菌共存,所以通常规定用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指数及菌值数为病原体污染的直接指标。病原体污染的特点是:(1)数量大;(2)分布广;(3)存活时间较长;(4)繁殖速度快;(5)易产生抗药性,很难绝灭;(6)传统的二级生化污水处理及加氯消毒后,某些病原微生物、病毒仍能大量存活。 ●耗氧污染物 在生活污水、食品加工和造纸等工业废水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木质素等有机物质。这些物质以悬浮或溶解状态存在于污水中,可通过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而分解。在其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氧气,因而被称为耗氧污染物。这种污染物可造成水中溶解氧减少,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水中溶解氧耗尽后,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氨和硫醇等难闻气味,使水质进一步恶化。水体中有机物成分非常复杂,耗氧有机物浓度常用单位体积水中耗氧物质生化分解过程中所消耗的氧量表示,即以生化需氧量(BOD)表示。一般用20℃时,五天生化需氧量(BOD5)表示。 ●植物营养物 植物营养物主要指氮、磷等能刺激藻类及水草生长、干扰水质净化,使BOD5升高的物质。水体中营养物质过量所造成的"富营养化"对于湖泊及流动缓慢的水体所造成的危害已成为水源保护的严重问题。 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沉积物不断增多,先变为沼泽,后变为陆地。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常需几千年甚至上万年。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可以在短期内出现。 植物营养物质的来源广、数量大,有生活污水(有机质、洗涤剂)、农业(化肥、农家肥)、工业废水、垃圾等。生活污水中的磷主要来源于洗涤废水,而施入农田的化肥有50%~80%流入江河、湖海和地下水体中。天然水体中磷和氮(特别是磷)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是浮游生物生长的控制因素。当大量氮、磷植物营养物质排入水体后,促使某些生物(如藻类)急剧繁殖生长,生长周期变短。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死亡后被需氧生物分解,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或被厌氧微生物所分解,不断产生硫化氢等气体,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

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与评估

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与评估 姓名:王学良学号:110924 专业:自动化成绩; (北京石油化工科学院自动化系,北京102617)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中制造的垃圾也急剧提升,从最原始的灰尘到白色污染的塑料和生活中的废弃物,都是越来越多。在我国主要城市,其中有机污染物的占有率更是越来越多,那么对这些有机物污染的处理问题与技术也是越来越迫在眉睫,在当今社会,对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技术到底处于何种间断,这是我们这里需要讨论和研究的重点。,采用一些技术进行评价,并对不同方法评价和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同时,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意识,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这样才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途径。本文主要论述地下水有机污染的状况,和对地下水的有机污染物的影响地下水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的作用和因素、地下水有机污染自然衰减和主动修复技术等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地下水;有机污染;技术评估 一、地下水有机污染的来源与状况 人类在生产实践活动中对有机物的不合理排放及不适当处理,导致其进入地质环境,造成地下水的有机污染。近年来,由于我国城市急剧扩张,导致城市污水排放量的大幅增加,由于管网建设相对滞后、维护保养不及时,管网漏损导致污水外渗,部分进入地下水体;雨污分流不彻底,汛期污水随雨水溢流,造成地下水污染。 部分行业威胁地下水环境安全,2009 年全国5亿多吨生活与工业有机废物未得到有效综合利用或处置,生活有机废气液体渗漏污染地下水事件时有发生;石油化工行业勘探、开采及生产等活动显著影响地下水水质,加油站渗漏污染地下水问题日益显现;部分工业企业通过渗井、渗坑和裂隙排放、倾倒工业废水,造成地下水污染;部分地下水工程设施及活动止水措施不完善,导致地表污水直接污染含水层,以及不同含水层之间交叉污染。 在国内,地表水污染对地下水影响日益加重,特别是在黄河、辽河、海河及太湖等地表水污染较严重地区,因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连通,地下水污染十分严重。部分沿海地区地下水超采,破坏了海岸带含水层中淡水和咸水的平衡,引起了沿海地区地下水的海水入侵。 在国外,据已有调查资料,美国的50个州均有微量有机物的报道,且污染物的种类很多,远远大于无机污染物的种类。1987年美国地下水中已发现了175种有机化合。从统计数据来看,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是地下水中检出率很高的有机污染物。日本东京的地下水中于1974年首次发现有"ICE存在。随后的调查表

工业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

一、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了解废水中污染物的种类、性质和浓度,对于废水的收集、处理、处置设施的设计和操作,以及环境质量的技术管理都是重要的;对于该废水危害环境的评价,也是只管重要的。 废水中污染物种类较多。根据废水对环境污染所造成危害的不同,大致可划分为固体污染物、有机污染物、油类污染物、有毒污染物、生物污染物、酸碱污染物、需氧污染物、营养性污染物、感官污染物和热污染等。 二、水质指标 为了表征废水水质,规定了许多水质指标。主要有化学耗氧量、有毒物质、有机物质、悬浮物、细菌总数、pH值、色度、氨氮、磷、生化耗氧量等。一种水质指标可能包括集中污染物的综合指标,而一种污染物也可以造成集中水质指标的表征。如悬浮物可能包括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藻类等,而一种有机污染物就可以造成COD、BOD、pH值等几种水质指标的表征。 (一)固体污染物 固体污染物以悬浮物、胶状物和溶解固形物三种形态存在于水中。 1.悬浮物:水中粒径大雨100nm的杂质,一般呈悬浮状态,常造成水质混浊。由无机泥砂类和有机藻类、微生物与菌泥等组成。 2.胶状物:粒径在1~10nm之间,呈胶状。一般是黏土类无机胶体和高分子有机胶体组成。 3.溶解固形物:粒径小于1nm的杂质,主要是一些低分子的化合物,溶解在水中,不影响

水的透明度。 废水水质分析中,把固体污染物分为两类:凡能透过滤膜(孔径0.45μm)的称为溶解性固体(以DS表示);凡是不能透过的称为悬浮物(以SS表示);DS与SS的总量称为总固形物(以TS表示)。 固体悬浮物的危害:当水被悬浮物污染,再大量排入自然界水体,将造成水体混浊,颜色改变。会自行沉降的悬浮物沉于水体底部,会危害水底栖生物的繁殖,影响渔业生产;沉积于灌溉的农田,会堵塞土壤空隙,不利于农作物生长;淤积严重,还会堵塞水道。 溶解固形物的危害:当水中溶解固形物的浓度大,造成pH值变化或盐分增加,也将危害水生生物的生长或使水体富营养化,造成藻类疯长,对农业和渔业危害很大。盐分过大,对水质生化处理造成困难。 (二)需氧污染物 废水中凡是能通过生物化学或化学作用而消耗水中溶解氧的物质,统称为需氧污染物。绝大多数需氧污染物都是有机物质,无机物仅有Fe、Fe2+、S2-、CN-等。因此,一般情况下,需氧污染物专指有机污染物。 由于有机物种类繁杂,难以将各种工业废水中的有机物全面定性与定量,现一般用生化耗氧量(BOD)、化学耗氧量(COD)和总耗氧量(TOD)来表征。 (三)油类污染物 油类污染物主要是“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有机化合物。

水体污染的修复技术

水体污染的修复技术 发表时间:2017-12-07T15:09:41.96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8期作者:王瑞平赵相相[导读] 必须从水体的功能定位、污染整治的目标和水体生态系统平衡的建立等多方面入手,以维护水体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取得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烟台润达垃圾处理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烟台 264006 摘要:随着我国工农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用水量急剧增加,污水排放量相应增加,导致淡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同时,景观水体水质恶化亦对该地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大影响,这些均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影响了人民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修复技术;研究现状 1 污染水体生物修复技术的特点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技术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项清洁环境的低投资、高效益,便于应用,是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兴技术,它利用特定生物(特别是微生物)对水体中污染物的吸收、转化或降解,达到减缓或最终消除水体污染、恢复水体生态功能的生物措施,这一过程是受控或自发的。与传统的物理化学修复技术相比,生物修复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费用省,仅为现有环境工程技术的几分之一,如采用生物清淤比机械清淤费用将节省80%以上;(2)环境影响小,不会形成二次污染或导致污染物的转移;(3)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物浓度;(4)可用于处理常规污染治理技术难以应用的场地,如受污染的地面水体、受石油污染的洋面、受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微生物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分解者,其对环境中污染物的代谢作用是生物修复的技术基础,因此,环境中微生物群落对其中污染物的去除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水质恶化的水体中污染物之所以难以降解的主要原因是环境体系中不存在或存在少量可降解污染物的微生物,即使存在少量可降解污染物的微生物,也会由于竞争和捕食作用等微生物的生态关系使其很难大量繁殖并发挥降解污染物的能力;水体的温度、pH、盐度、溶解氧及营养等外部环境条件不适的情况下也不利于微生物降解能力的发挥;加之在自然条件下微生物对水体的自净速度是很慢的,必须采取人为的强化措施才能加快这一进程,所以,通常所说的生物修复一般是指人为强化条件下的生物修复。 2 污染水体生物修复技术种类及研究现状迄今,已开发出多种有关污染水体生物修复的方法及其实施技术,这些方法主要包括接种微生物法、土著微生物培养法和高等生物修复法等,其工程实施主要有原位修复技术、异位修复技术和原位-异位联合修复技术。生物修复中可利用的生物包括微生物(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高等动/植物等多种生物,其中微生物对水体中污染物的降解起主要作用,针对受污染河流、湖泊等大水体的特点和治理技术工程实施的可行性,采用原位修复技术则更具经济和技术合理性。原位生物修复技术不需要搬运或输送污染水体(包括底泥和岸边受污染的土壤),而是在受污染区域直接进行污染水体的原位处理,修复过程主要依赖于被污染水体微生物的自然降解能力和人为创造的适宜微生物降解的条件。污染物降解的主体-微生物一般采用土著微生物,有时也加入经过人工驯化和培养的微生物以及商品化的适宜微生物菌剂。 2.1接种微生物技术这种技术适用于当水体中污染物的降解菌很少甚至没有,在现场富集培养降解菌存在一定难度时的情况,它是通过向水环境中引入菌种来实现的。目前,向水环境中引入的菌种可以从待修复水体中的土著微生物中富集而得,也可以从其他环境中分离得到,甚至可以使用基因工程菌,因此,投加微生物按来源可分为土著微生物、外来微生物和基因工程菌。从受石油污染水体中可以分离出高效除油菌株,这些菌株经过驯化、富集、筛选和培养后可制成生物制剂用于海洋及淡水水域有机污染物的生物修复。针对城市内陆河的有机污染,美国CBS(CentralBiologicalSystem)公司的科学家开发研制了CBS水体生物修复技术,在流动水体中,无固定设备和完全自然状态下,用喷洒微生物的方法把被污染河道水体中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这种CBS微生物生态系统主要包括光合细菌、乳酸菌、放线菌和酵母菌等含有多个属、几十个具备各种功能的微生物,构成了降解功能强大的微生物菌群,它不仅可以去除水体中有机污染物、消除恶臭和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而且对底泥有一定的消化作用,采用该种生物制剂修复重庆桃花溪水体,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 2.2培养土著微生物技术这是一种污染水体的微生物强化修复技术,它通过向水体中投加营养物质、无毒表面活性剂、电子受体或共代谢基质来激活水环境中本身具有降解污染物能力的微生物(即土著微生物),充分发挥土著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从而达到水体修复的目的。 2.2.1投加营养物(激活剂)的强化水体修复技术通过投加营养物刺激水体微生物发挥修复作用最为成功、规模最大的例子是1989年美国Exxon公司和美国环保局联合实施的“阿拉斯加研究计划”在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湾石油污染修复工程中,科学家们有控制地投加两种亲油性肥料(氮源是含尿素的油酸,磷源是三(4-月桂烷基)磷酸酯)作为微生物营养成分。研究发现,与对照海滩相比,加入肥料的海滩沉积物表层、亚表层的异氧菌和石油烃降解菌的数量增加了1~2个数量级,石油类污染物的降解速度提高了2~3倍,多环芳烃的浓度明显下降,整个修复过程加快了近2个月的时间2.2.2投加表面活性剂的强化水体修复技术表面活性剂(生物的或合成的)由于能够增强憎水性化合物的亲水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从而有助于提高环境中微生物的数量和有机污染物的降解速率,因此成为一种重要的污染水体生物修复的强化手段。目前已有许多关于利用微生物表面活性剂对受烷烃和原油污染的土壤和洋面进行生物修复的报道,如利用铜绿假单胞菌合成的海藻糖酯,大大提高了ExxonValdez原油泄露所造成阿拉斯加污染区域石油烃的降解速度。 2.2.3投加电子受体或共代谢基质的强化水体修复技术为发挥好氧微生物对水体污染物的氧化分解作用,在人工曝气难以实现时,向厌氧水体中投加电子受体可以暂时改变水环境的厌氧状态。在厌氧环境中,过氧化氢、硝酸盐、硫酸盐和铁离子等都可作为有机物降解的电子受体。 2.3植物修复技术

主要水污染物总量分配指导意见

—3 — 附件: 主要水污染物总量分配指导意见 一、总则 (一)为控制全国主要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防 治水环境污染,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国务院关于“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批复》和环保总局受国务院委托与各省 级人民政府签订的《“十一五”水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的 要求,制定本指导意见。 (二)本指导意见适用于地方环境保护部门对区域(流域)和 排污单位分配化学需氧量总量指标。 本指导意见所称排污单位,是指直接或间接向环境排放水污染 物的单位,包括企事业单位、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或其它工业污水集 中处理设施等。 (三)各级环境保护部门依据本指导意见逐级分配给区域(流 域)的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即为核定的区域(流域)总量控制指标; 分配给排污单位的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即为核定的排污许可量。 (四)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制定的化学需氧量总量分配方案,应 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环境保护部门备案。下一级环境 保护部门分配的化学需氧量总量指标之和不得突破上一级下达的区 域总量控制指标,也不得突破国家确定的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等专 —4 — 项规划下达的流域总量控制指标。 二、区域(流域)总量指标分配 (五)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在分配区域(流域)化学需氧量总量 指标时,应综合考虑不同地区的环境质量状况、环境容量、排放基 数、经济发展水平和削减能力以及有关污染防治专项规划的要求, 对重点保护水系、污染严重水体、一般水域等实行区别对待,确保 流域水环境质量的总体改善。 (六)区域(流域)化学需氧量总量指标在水质控制目标容量 测算和出境断面污染物总量削减的基础上进行分配,计算方法如下:(1)以2005 年环境统计数据为基准,核算2005 年区域(流域) 化学需氧量出境量,计算公式如下: Pc=∑PsiKi Pc—省(市、县)控断面化学需氧量出境量; Psi—流域内第i个控制区域的实际排放量; Ki—流域内第i个控制区域的污染物综合传递系数。 污染物综合传递系数Ki按下式计算: Ki=K1i×K2i×K3i×K4i K1i—入河系数(以企业排放口和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到入 河排污口的距离(L)远近确定:L≤1km,入河系数取1.0;1<L≤10km,入河系数取0.9;10<L≤20km,入河系数取0.8;20<L≤40km,入 河系数取0.7;L>40km,入河系数取0.6);

农村污染水体生态修复技术

农村污染水体生态修复技术 农村水环境指分布在广大农村的河流、湖泊、溪流、池塘、水库等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总称叭随着当前农村水环境的不断恶化,农村生活污水不经处理随意排放的问题也日益凸显。目前,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年均排放量估计在80亿~90亿吨左右,且还在增加,与此相反的是全国大约96%的村庄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生活污水肆意排放。 大量富含N、P的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中,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严重,使水体中藻类过度繁殖,形成严重“水华”,水质恶化,严重影响广大农村地区居民身体健康;因此控制并且修复农村水环境的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农村生活污水水质特征 我国农村地区人口分布广而且分散,生活污水水质水量波动性大,排水管网很不健全,村镇经济力量薄弱,缺乏污水处理专业人员。农村生活污水的主要来源是厕所冲洗水、厨余水、洗衣排水、淋浴排水等,其水质水量随各地的自然条件、生活水平和生活习惯差异很大。生活污水所含的主要污染物质是纤维素、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以及N、P,可生化性好。 二、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 由于农村地区所具有的人口密度低且分布分散的特点,客观造成生活污水排放面广,城市生活污水单一的集中收集模式并不适合农村,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系统的建设必须要根据各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我国南北方地理地形差异明显,北方总体来说地势平坦,而南方多属丘陵地带。在北方平坦且人口较集中的农村地区,可将农村生活污水集中收集。而在南方山区人口密度小时,由于地势高低不平,采用重力流集中收集生活污水在动力学方面有很大局限性,可以考虑每户或邻近几户单独配备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郊区农村,在周边有市政污水管道通过时也可以使用市政污水管道统一收集。考虑到气候方面的影响,在北方雨量稀少的地区可实行雨污合流制,南方降雨量较大的地方可采用分流制。在生态敏感区,为了保证生态敏感区发挥正常的功能,重点收集敏感地域产生的全部污水。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污水收集系统均采用重力流排水,由于重力流排水系统需要铺设呈一定的坡度,如果距离太长,在地势平坦的地区势必会造成管道埋深过大,使工程量加大。在南方水系发达地区更是需要频繁的增设倒虹管,增大施工难度,且容易导致管道污泥淤积,管理困难。使得这一系统的建设和运行在人口密度小、地势平坦或者南方水系发达的地区存在着诸多困难。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已有一些新的收集技术投入使用,主要包括无需管道形成坡度且不会导致淤积的真空排水系统、压力排水系统。 三、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技术 目前,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比较多,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生物处理技术、生态处理技术。 3.1 生物处理技术 生物处理技术根据污泥的生长状态可以分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一般适用于大型污水处理,虽然工艺成熟,但存在运行成本高、耐冲击负荷能力不强、管理复杂以及污泥膨胀的问题,因此不适合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但水解酸化池可用来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预处理,提高生活污水的可生化性,并减小后续处理工艺的处理负荷。相比而言,生物膜法运行费用低、管理简单、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具有很高的处理效率。表1归纳了生物处理工艺的概况。 目前,我国对上述这几种工艺在生活污水处理方面都有研究,且处理效果良好。黄学平利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生活污水,出水可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曝气生物滤池用于生活污水处理时,不仅能取得较好的BOD去除效果,在进行适

水体受污染原因及常见污染物

水体受污染原因: 当污染物进入水体后会引起水质恶化。因进入水体的污染物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超过水体自净能力而致。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水体污染中。工业排放引起的水体污染最严重。如工业废水,它含污染物多,成分复杂,不仅在水中不易净化,而且处理也比较困难。被污染水质经过分析会发现COD、氨氮、磷、亚硝酸盐含量严重超标,水体透明度极低,水中的悬浮物比较多,在水体不流动的死角处会有树叶杂草和油状物出现,水体有刺鼻异味或臭味。由于水量比较大,一般不采用外河道换水的方法,而采用原位修复的办法。 常见的污染物: (1) 病原微生物污染:如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等引起传染病的发生或流行; (2) 耗氧污染物:由于氧化分解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甚至转为厌氧分解,水变黑发臭; (3) 酸、碱、盐无机污染物: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或农药、化肥等各种酸、碱、盐等无机物进入水体; (4) 植物营养物污染:如锌、磷、氮严重超标使水生植物大量繁殖,水质富营养化; (5) 各种油污染:油田、炼油厂污水排放,饭店潲水排放; (6) 有毒物污染:主要有砷、氟、铅、汞、硝酸盐等; (7) 放射性物质污染:放射性物质。 (8) 热污染:热污染是一种能量污染,它是工矿企业向水体排放高温废水造成的。 污水治理措施: 1、采用人工或物理的方法清理水面的树叶杂草,漂浮物,进行日常性维护; 2、进行水体流动或曝气复氧的设施改造,增加水体的溶解氧含量; 3、采用化学的方法对水体中的悬浮物进行吸附沉降,偶尔用化学杀藻剂进行杀藻;

4、用微生物活菌制剂进行水体调理和改善,主要利用微生物对水体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和转化,降低水体中的有机物、COD、氨氮、磷、亚硝酸盐等指标。 5、控制水生植物的种植面积,用以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并进行有效管理,及时收割,转移营养成分。 6、适当控制水生动物,保持生物链的连续性和物种的多样性,并能够保持平衡。 现代污水处理技术: 污水处理按处理程度划分,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物理处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级处理的要求。经过一级处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达不到排放标准。一级处理属于二级处理的预处理。 一级处理过程为:通过粗格删的原污水经过污水提升泵提升后——经过格删或者筛率器——之后进入沉砂池——经过砂水分离的污水进入初次沉淀池,以上为一级处理(即物理处理)。沉砂池的功能是去除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常用的沉砂池有平流沉砂池、曝气沉砂池、多尔沉砂池和钟式沉砂池。 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BOD,COD 物质),去除率可达90%以上,使有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 二级处理过程为:从初沉池流出的水进入生物处理设备,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应器有曝气池,氧化沟等,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从生物处理设备流出的水进入二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的出水经过消毒排放或者进入三级处理。

土壤与地下水调查修复总结

场地调查与地下水调查修复治理技术 导则总结 一、适用范围 1.本标准规定了场地环境监测、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调查、污染 场地土壤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开展污染场地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的原则、程序、工作内容和技术要求。 2.本标准适用于场地环境调查、风险评估,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 方案的制定,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风险控制值的确定,以及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程环境监理、工程验收、回顾性评估过程的环境监测。为污染场地环境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 3.本标准不适用于场地放射性及致疾病性生物污染监测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HJ25.1-2014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 HJ25.2-2014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 HJ25.-2014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 HJ25.4-2014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 GB0137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T 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 HJ/T16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16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085《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GB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002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HJ/T20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HJ/T91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HJ/T194《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HJ/T298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HJ682-2014《污染场地术语》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评价技术规定》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关于修订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土壤环境治理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三、定义和术语 1.场地:某一块范围内的土壤、地下水、地表水以及地块内所有构 筑物、设施和生物的总和。 2.污染场地:对潜在污染场地进行调查和风险评估后,确认污染危 害超过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可接受风险水平的场地,又称污染地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