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育种讲义

小麦育种讲义
小麦育种讲义

小麦育种讲义

农学院李宪彬

14.1 概述

一、我国小麦生产简况小麦在我国是仅次于水稻的主要粮食作物,尤其在北方地区是主要的细粮作物。由于苏联的解体,我国小麦栽培面积和总产居世界首位,面积2000-2500万公顷,单产200-250kg/亩,总产1亿吨左右,占世界总产的1/5。1978年青海香日德农场3.91亩春小麦,培创出亩产1013kg的高产纪录。2008我省冬小麦产量的最高亩产量773.86kg。据山东省农技总站统计,在2009年10亩高产攻关田中,“济麦22”实地收获48个点,平均产量689.5公斤/亩,有22个点产量超过700公斤/亩,其中滕州级索镇千佛阁村实地收获3.46亩,平均亩产789.9公斤,比历史冬小麦最高单产提高了16.04公斤。小麦在我国分布很广,南至海南岛,北到漠河,西起新疆、东抵沿海诸岛均有小麦栽培。从5~12月均有小麦在播种,从4~9月都有小麦在收获。

二、我国小麦育种概况●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单产的提高。这与采用优良品种和改进耕作栽培措施都有关系。其中品种改良对总产的贡献:占40-50%(甚至50%以上)。●品种具有对病虫害及环境胁迫因素的抗耐性,使小麦总产保持稳定增长。

14.2 小麦育种目标

一、我国小麦品种生态区划根据《中国小麦品种及其系谱》(金善宝主编,1983年)一书的生态区划,将全国划分为三大麦区和十个相应的生态地区和生态类型。

. (一)北方冬麦区

1. 华北北部晚熟冬麦区(北部冬麦区)------黄土高原类型

2. 黄淮平原中熟冬麦区(黄淮冬麦区)------黄淮平原类型

(二)南方半冬性和春性麦区

3. 长江中下游平原中熟秋播半春性麦区(长江中下游半春性麦区)------长江中下游平原类型

4. 四川盆地早熟秋播半春性麦区(四川盆地半春性麦区)------四川盆地类型

5. 云贵高原早熟秋播半春性麦区(云贵高原半春性麦区)------云贵高原类型

6. 华南山丘早熟秋播春麦区(华南山丘春麦区)------华南山丘类型

(三)春麦区

7. 东北平原早熟春麦区(东北平原春麦区)------东北平原类型

8. 北部中熟春麦区(北部春麦区)------甘蒙高原类型

9. 新疆冬春麦兼种区------新疆盆地类型

10. 青藏高原春麦区------青藏高原类型

●生态区划的意义:★地区间引种调种的理论依据。引种时应考虑生态环境的相似性。在生态条件相同或相似的地区间引种容易成功,而在生态条件不相似的地区间引种不易成功。★育种单位所在地区制定育种目标的理论依据;★为品种的合理布局提供理论依据。

●黄淮平原中熟冬麦区------黄淮平原类型★属于该生态区的地区有:除胶东半岛外的山东省大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河南中部、北部;河北南部、山西南部;陕西中部(关中一带);甘肃天水地区。★黄淮平原类型品种特点:生育期220-250天,其中:出苗—拔节160-190天;拔节—抽穗20-40天;抽穗—成熟30-40天。冬性—弱冬性;幼苗生长习性:匍匐,半匍匐;春化阶段发育时间较长;对光照反应中等到敏感,穗分化时间较长;抗条锈、白粉、叶锈、赤霉病;白粒,多硬质。

●华北北部晚熟冬麦区------黄土高原类型★属于该生态区的地区有:山东省的胶东半岛;河北中北部、山西中北部;陕西北部;天津、北京;辽宁大连地区;甘肃东部。★黄土高原类型品种特点:生育期260-280天;冬性、强冬性;幼苗生长习性:匍匐;春化阶段发育时间更长,分蘖力强,穗多、小(多穗型);对光照反应敏感,穗分化时间短;抗叶锈、条锈、白粉病;白粒,多硬质。

二、小麦主要育种目标

(一)高产

1. 合理的产量结构

●高产目标可通过三种调节产量结构的途径来实现:★以增加穗数为基础,选育多穗型品种;★增加穗重为基础,选育大穗型品种;★穗数、粒数和粒重并增,选育中间型品种。当前:三种高产的冬小麦品种产量结构类型:多穗型(山农15 )、大穗型(泰山9818)、中间型(济麦22号)。●各产量性状之间相互制约,应抓住制约产量水平提高的主要矛盾。随着自然条件的差异,生产水平的改善,不断调整产量结构的组合方式。★晴朗、干燥、日照多的地区;阴雨多、RH大、日照少的地区。★高肥水条件下,作物群体易于达到较高水平,在群体与个体的矛盾中,适当促进个体发育应作为高产更高产的突破口。如黄淮冬麦区近期有选择中间型、大穗型品种的趋势,在保证一定单位面积穗数的基础上,重点提高穗重。★在中、低产条件下,一般群体不足,个体发育不良,此时提高产量的关键是增加群体数量。

2. 合理株型株型植株的长势长相,广义的株型涉及株高,叶形,叶姿,叶片的分布,主茎和分蘖茎、穗子的长相等等,甚至包括根的性状。理想株型育种把涉及植株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等优良性状都集中在一个植株上,使其获得最高的光能利用率,并能将光合产物最大限度地输送到籽粒中,通过提高收获指数而提高籽粒产量。下面讨论小麦水地高产育种中的株型改良。

(1)矮秆矮化育种是株型改良的主要内容和突破口。矮化即与高产又与稳产有关。

●矮化的增产作用:①植株重心降低,提高耐肥性提高抗倒伏性;(稳产)②单位面积容纳更大的群体,增加了密度,提高单位面积穗数;(高产)③降低茎秆所占比重,从而提高收获指数;(高产、高效)④提高施肥和灌水的增产效应。(高效)●矮化的原因:12-14;4-5-6。●矮化的程度:75-85(半矮秆)。●矮化常伴生的问题:①晚熟;②叶片密集,通风透光差------早衰,病虫害严重。有人认为,矮秆与晚熟早衰为连锁遗传。因此,矮化后叶片的空间配置显得更为重要。一般认为,在半矮秆的基础上,上部节间(尤其是穗下节间)长些,下部节间短些,对通风透光更有利。●与倒伏有关的,还有茎壁质量:茎壁厚:实心;茎壁硬;茎秆有弹性;茎秆有韧性;基部1.2节间短。

(2)分蘖以分蘖茎与主茎的夹角,分为三种类型(狭义的株型):紧凑型(烟农15)、松散型(鲁麦7号)、中间型(鲁麦19)。相对的划分。三种类型的优缺点。

(3)叶片●一般要求:宽、短、厚、挺,叶色深。●上部挺举,中部斜冲,下部平展。有利于通风透光,减少漏光。

(4)穗形四种穗形:长方形,棍棒形,圆锥形,纺锤形。有人主张,穗大,而旗叶小,有利于提高穗子密度;一般认为,穗大,穗下节间长、抽穗度大,有利于弥补旗叶缩小后光合面积的损失。

(5)芒

需要指出,对以上高产品种理想株型的探讨都是以高产栽培为基础的,在低肥瘠薄、干旱、盐碱条件下则另当别论。// 在低肥瘠薄、干旱、盐碱条件下一般要求品种茎蘖分散,叶片平展,叶大而薄等,此外常要求幼苗匍匐,分蘖多,分蘖成穗率高等。

3. 高光效经济产量= 生物产量×收获指数= 净光合产物×收获指数= (光合面

积×光合时间×光合强度﹣呼吸消耗)×收获指数生物产量(biomass):是植物整个生育期间,通过光合作用和生产积累有机物的总量。有机物质占90%一95%,矿物质占5%一10%。经济产量(economic yield)是栽培目的所需要的经济价值的那一部分产量(子粒、块根、块茎等)。经济系数(coefficient of economics)或收获指数(harvest index):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即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收获指数(HI)高,说明有机物质利用率高。高产品种应具有: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 LAI)大,光合机能保持时间长,较高的光合能力(强度),较低的呼吸消耗,收获指数高等特点。

●扩大和调节光合面积★扩大光合面积★充分利用光合能力强的部分(叶--茎鞘—穗—芒)★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改善需光特性,提高光合能力★光合强度高;★光补偿点低;(充分利用弱光,耐阴)★光饱和点高。(充分利用强光,抑制午休)●延长光合时间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呼吸消耗●改善光合产物的分配与利用,提高收获指数★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幼穗发育)的关系;★改进栽培措施,促进灌浆,增加粒重;★调节光合产物源与库的适当比例。

4. “源、流、库”学说

“源、流、库”学说:高产品种不仅要同化产物多,运转能力强,而且要有相应的贮藏产品的器官。在高产育种和高产栽培中,源要足,库要大,流(运转)要畅,三者协调。高产品种的重要特征特性●生育前期早生快发,建立较大的营养体,为生物产量打好基础;●生育中期,营养器官与产品器官健壮而协调生长,以积累大量的有机物质并形成具有足够数量的贮藏光合产物的器官;●生育后期,功能叶片多,叶面积指数高,叶片不早衰,保证有充足的有机物质向产品器官运转。

(二)稳产环境胁迫来自三种因素:气候、土壤、生物,形式多样。温度:高温、低温(冻害和冷害);水分:大气干旱、湿渍;大气:农药等化学毒害;土壤:土壤干旱,盐碱土,酸性土,贫瘠,毒害;生物:病原菌、害虫,杂草,鼠害,鸟害。

1.抗寒性我省常年最低温度-14oC,极端最低温度-25oC。因此能安全越冬,是对冬小麦品种的起码要求。除胶东地区要求冬性较强外,一般要求冬性即可,不必强求达到强冬性,在鲁南、鲁西南、鲁中南半冬性品种也能安全越冬。●小麦的抗寒性可根据相关性状进行间接选择。抗寒性强的品种,一般冬性强;幼苗匍匐;叶片细窄,叶片浓绿;分蘖节深,分蘖多。也可以测定叶片细胞液浓度、叶片汁液含糖量评定品种的抗寒性。●抗寒性品种的选育还要注意抗春寒。

2. 抗倒伏性●植株高大,茎秆强度差、韧性差,根系不发达和病虫害等;●与水分、硅质、木质素、钾和贮藏淀粉含量有关。

3. 抗病性最起码抗条锈病。随生产水平的提高,高肥地块白粉病危害严重,应列为防范的主要病害。叶锈在胶东发生较重,值得重视。秆锈很少发生,即使少数品种感病,发生也比较晚。其他小麦病害:种子黑胚病;纹枯病;全蚀病;黑颖病;叶斑病;腥黑穗病;赤霉病;

4. 抗旱性●抗旱性、耐瘠性、耐盐碱性三个性状的表现常是一致的,彼此相关性很大。●选育和利用抗旱品种是解决生产上抗旱问题的关键措施。★山东省小麦种植面积5000-6000万亩,其中1/3左右为无灌溉条件的旱地。★季节性干旱山东省年降雨800mm 左右,且主要集中在7、8月份,在小麦需水量最多的孕穗、开花、灌浆期内(4.30~6.21)降雨较少(250-300mm)。(鲁西北401.0mm;鲁中359.8mm;胶东240.8mm)★据估计,山东省旱地应具有900斤/亩的增产潜力。其中自然降水生产效率为1-2斤/mm ,相当于500斤;田间持水,相当于400斤。●对抗旱品种的一般要求:★株型方面:分蘖能力强,生长繁茂,根系发达,茎秆细韧,植株较高,穗下节间较长,叶片较窄长。★生长发育方面:冬性强,但返青拔节早,抽穗、开花后灌浆快,后期落黄好,营养物质向籽粒转移快。★产

量结构方面:成穗率高,穗小或中等而整齐,籽粒较小,腹沟浅,容重大。★生理机能方面:细胞小,气孔小,角质层发达,细胞质浓度高,细胞耐脱水。

5. 熟期适当★多熟耕作制要求早熟的品种。(麦棉套作,麦花套作,稻麦连作)★早熟品种能减轻或避免灌浆后期的干热风的危害。★常与稳产、高产、优质存在一定矛盾(负相关),要统筹兼顾。因此对生育期的提法是“熟期适当”。

(三)优质

1. 营养品质指小麦籽粒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及其组成,其中又主要指Pr的含量和组成。小麦籽粒的Pr的含量一般在12%-13%。人体必需的aa有8种:苏、缬、亮、异亮、赖、色、苯丙、蛋。其中lys是限制性aa,其次是色、异亮和蛋。

●小麦籽粒的Pr组成:小麦籽粒Pr:复合Pr(多在胚中)包括糖Pr和核Pr 。简单Pr (多在胚乳中):包括麦球Pr ----溶于中性盐溶液、麦清Pr ----溶于水、麦麸Pr ----溶于稀酒精,占60-80%、麦谷Pr ----溶于稀碱溶液,占15-20%。●其中,麦麸Pr 和麦谷Pr 是面筋的主要成分;麦球Pr和麦清Pr 的aa较为平衡。

2. 加工品质包括磨粉品质和食品加工品质。●磨粉品质:优良的磨粉品质应是籽粒的出粉率高,面粉中的灰分含量低,色泽洁白;易研磨和筛理,能源消耗低。凡硬质、籽粒大而整齐、圆形,腹沟浅、白皮、皮薄的,出粉率高。小麦籽粒容重是磨粉品质的重要指标。小麦品种的容重差别很大(690-810g/升),育种上常要求≧760g/升。小麦质量指标按容重分为五等,低于五等的小麦为等外小麦。●食品加工品质:主要食品种类:馒头、面包、面条、饼干、糕点等。反映食品加工品质的主要指标有面筋含量和组成,淀粉的性质和∝淀粉酶活性。小麦面粉的面筋含量及其品质是小麦食品加工品质优劣的决定因素。在评定小麦食品加工品质时,常要对其面筋含量和质量进行测定。面筋是蛋白质与其他物质的复合物,其主要成份由麦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构成。两者各占干面筋的4

3.0%和39.1%,其余部分为淀粉、脂肪和灰分。麦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两者以适当的比例结合时,面筋才有理想的粘弹性。淀粉性质反映面团发酵时形成二氧化碳的能力。∝淀粉酶活性越低越好,与小麦的穗发芽性有关。

★不同面食品对小麦面粉中蛋白质和面筋含量、质量要求有很大不同:制作面包时,要求蛋白质和面筋含量高、筋力强的小麦品种。馒头同样要求蛋白质和面筋含量高、筋力强的面粉。但最适于烤面包的面粉不一定最适于蒸馒头。山东省对馒头用的小麦品种提出的目标是:蛋白质含量12一14%,精粉率70%以上,馒头体积300厘米3/100克。馒头对发芽麦粒的面粉比面包更敏感。面条对面粉的适应性广,面筋含量中等或高都能制成较好的面条(不易断),面条对发芽麦粒的面粉反应不敏感。制作饼干、糕点则要求Pr和面筋含量低,筋力弱的面粉。

14.3 小麦主要性状遗传

一、小麦主要质量性状的遗传

(一)区分六倍体小麦物种的主要基因

密穗小麦QQCCSS 普通小麦QQccSS 印度圆粒小麦QQccss 斯卑尔脱小麦qqccSS //●只在三个独立遗传的基因位点存在差异,呈显隐性关系。●已分别定位:Q---5A; C---2D; S---3D。●普通小麦与最原始的物种斯卑尔脱小麦(带皮、小穗排列稀疏)间只区别于Q和S位点。//因此,有人主张把4个小麦属内的种列为普通小麦的变种或亚种。

(二)茎秆性状

●茎秆颜色:茎秆紫色由单显性基因P控制。在品种Hope中位于7B上。茎秆紫色可能来源于黑麦,在3R或4R上。

●茎秆高度:节间长度遗传复杂,涉及到1A、1B、1D和6D、7A以外的全部chr。

●茎秆强度:以茎秆比重为指标,呈部分显性。与1B、2B、2D、3A、3B、3D、7A、7D以外的全部chr有关。

●茎秆实心:遗传复杂,可呈单基因显性或隐性、多基因控制。实心与1A、1D、3B、3D、4D、5A、5B、5D有关;

(三)叶部性状

●叶毛:有毛对光叶为显性。受1对或2对基因控制,与4A、5A有关。

●叶舌有无:无叶舌可能受2对隐性互补基因控制。

●叶耳茸毛:单基因显性。在3D上。

●叶耳色:紫色对正常(绿色)为显性

(四)穗部性状

●芒性:无芒、顶芒、曲芒和有芒。与芒发育有关的基因有两类:一类是显性抑制基因:B1-----5A;B2----6B;Hd----4B,与曲芒有关。另一类是隐性抑制基因:(a)----2A,2B,2C,3A,3B,3C,4A,7D。三对基因纯合显性(B1B1B2B2HdHd):无芒;其中一对基因纯合显性:顶芒或曲芒(Hd);三对基因纯合隐性:无芒。

●芒色:红、白、黑。黑芒在硬粒小麦、圆锥小麦种内出现较多。遗传机制不清。一般白芒为隐性。

●护颖长:波兰小麦和硬粒小麦的护颖较长。受一对等位基因位点P-p和一些修饰基因决定。PP:护颖长于小穗;Pp:护颖长于小穗;(部分显性);pp:护颖短于小穗。

●颖壳色:黑、红、棕、黄、白。黑、红、棕对黄、白一般为显性;一般呈单基因或双基因分离;与1A、1B有关。

●颖壳茸毛:毛颖对光颖为显性。受一对基因控制,Hg----1A。

●穗分枝性:在圆锥小麦中较多见,有单基因决定。在普通小麦中,分枝性说法不一。有人发现,分枝性由两对互补基因(Rm、Ts)决定,但当显性抑制基因Nr存在时不表现分枝性,而表现小穗数的增加。(显性上位效应)

●小穗密度:5A上的Q基因使穗形变密;2D上的C基因使穗形进一步变密;3D上的S基因使穗形进一步变密。也有受多基因支配的报道。

●基部小穗和顶部小穗不孕性:遗传力较高。有人发现,基部小穗和顶部小穗不孕性不相关,它们可能分别由不同基因控制。

●花药色:紫色对正常(绿色、黄色)为显性。由一对基因控制。

●花药大小:2A缺体的花药明显大于正常。

●雄蕊雌化:6A和7A缺体有些小花的雄蕊明显雌化。

(五)籽粒性状

●种皮色:红色对白色为显性。红×白→3:1;15:1;63:1。R1、R2、R3分别位于同源转化群的3D、3A、3B上。

●果皮色:果皮紫色多由4×物种而来。紫色为单基因显性,对光敏感,遮光可使紫色不表现。

●胚乳色:蓝色对白色为部分显性。蓝色(蓝粒)来自长穗偃麦草的蓝色胚乳基因。

●穗发芽:穗发芽由简单的隐性基因控制,与2A、2B有关。

●种子休眠:由多基因控制,估计遗传力73%。穗发芽与种子休眠的遗传属于两个遗传系统,但有相关性(粒色基因的多效性、a淀粉酶活性)。

二、小麦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

(一)熟期

小麦品种成熟的早晚与其生育特性有关,一般将小麦的全生育期划分为出苗到拔节、拔节到抽穗、抽穗到成熟三个阶段。一个品种成熟的早晚是由各生育阶段的长短汇总而定的。

现在一般用抽穗期作为鉴定品种早熟性的重要指标,尽管抽穗期和早熟性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但趋势大体上仍是一致的。以抽穗早晚代表成熟早晚,虽说在大多数情况下有一定的可靠性,一般早抽穗三天,大约早成熟一天。但仅从抽穗期还不能完全可靠地反映成熟早晚,实践证明,抽穗最早的材料,往往并不一定首先成熟。因此,目前已比较普遍地开始注意在按抽穗期早晚进行选择的基础上,进—步重视开花早晚和灌浆快慢的选择。

●Fl代抽穗期与亲本之间的遗传关系

★Fl代多表现倾早遗传:早/晚(或晚/早),不同组合F1代表现不同,可出现七种类型,即超早亲、同早亲、倾早亲(比双亲平均值早,比早亲晚),与双亲平均值相同、倾晚亲(比双亲平均值晚,比晚亲早)、同晚亲、超晚亲等;但大多组合的Fl代抽穗期表现中间偏早。说明早熟性为部分显性。这一基本遗传动向对选育早熟品种是有利的。

★Fl一般表现中间型或中间偏早: 双亲抽穗期相差较小的组合,可有超早亲至超晚亲的各种表现,“超早”现象较多;但若双亲抽穗期相差太大(如超过7天),则不出现“超早”现象,一般表现中间型或中间偏早。因此可以用双亲的抽穗期来预测Fl代抽穗期的一般范围。

●F2代的抽穗期与Fl的遗传关系

Fl代抽穗期早的组合,F2代大部分植株也表现倾向早亲。F2代是抽穗期分离最广泛的世代,且表现连续性变异,并以倾早类型居多。这就说明抽穗期是一个遗传基础比较复杂,为多基因支配的数量性状,但其基因的显性效应却是相当明显的。

●F2代与F3及以后各代抽穗期的遗传关系

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用F2代杂种群体估算抽穗期的广义遗传力,平均为72%。凡F2代抽穗早的单株,其F3代抽穗期相应地早,F3代早者F4代也早。因此在F2代选择早抽穗单株是很重要的,在F3代及以后各代中从“早中选早”,连续选早,多数组合能取得进一步提早的效果。

(二)株高

●Fl代株高与亲本之间的遗传关系

一般来说,高秆是显性或部分显性。两个株高不同的亲本杂交,无论双亲株高差异多少,Fl代一般表现超高亲或倾高亲,其中又以超高亲为多(占64.3%) ,而当双亲相差25厘米以上时,Fl代多发现中间偏高。因此,可以根据以上数值估算Fl代可能出现的株高范围。

●F2代株高与上下代之间的遗传关系

★F2代与Fl代株高的关系:Fl代植株高的,F2代植株一般也较高。但双亲株高差异大的,F2代可以出现广泛的分离,从中能选到同矮亲甚至超矮亲的个体。因此,由于高秆是显性,只要杂交亲本中有矮秆亲本,那么在它的后代里就可以分离出矮秆个体,故一般不宜根据株高作为淘汰Fl代组合的主要依据。当然对于Fl代植株过高且其它性状又不好的组合是可以淘汰的。

★F2代与F3代及以后各代株高的关系:一般F2代矮秆,F3代也表现为矮秆;F2代为中间或高秆类型的,F3代虽可能有分离,但一般出现矮秆类型也很少。山东省潍坊农业科学研究所测定F2代株高广义遗传力平均为83.55%,这说明株高的遗传力很高,根据F2代的株高进行选择是非常有效的。但是,由于矮秆一般表现隐性遗传,因此有一部分F2代植株相对较高的个体,往往其内潜伏有矮秆基因,到F3代及以后世代还可以分离出矮秆株。特别是在受较多的隐性基因控制的情况下,真正矮秆植株在F2代群体中所占比例很小,因此选拔时要适当放宽尺度。

●小麦矮化育种的矮源多来自墨西哥、美国、意大利、朝鲜的材料,它们均可追溯到一个共同的起源——日本矮源,即农林10号和赤小麦。其矮生性是由1—3对隐性主基因决定,并受若干次要的修饰基因的影响。如农林10号的两个矮秆主基因分别定位在4A 和4D染色体上,赤小麦则在2D和7B上。

除了这一类隐性矮源外,还有另一类为数很少的矮源,它们的矮生性是由1—3对显性主基因决定的,也受若干修饰基因的影响。西藏“大拇指矮”,它的矮生性受4D染色体上一对不完全显性矮秆基因和2D上的一对或多对微效矮秆基因所控制;西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成的“矮变1号”,也主要是受2A染色体上一对不完全显性矮秆基因及4D上的两对作用力不相等的主效半显性基因和一些微效基因的修饰作用所控制,至今,还在分离;非州津巴布韦的“奥里森”(O1esen)有两对显性矮秆基因和一对隐性矮秆基因。用这些材料作亲本,Fl代多表现中间偏矮,矮秆呈显性;

●国内外矮化育种的实践表明,矮秆性状往往同各种叶枯、青枯、早衰、籽粒秕、容重低、品质差等等的不良性状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有必要加大F2代和F3代的群体,才能打破这种连锁遗传关系,育成理想的高产品种。

(三)冬春性

●冬春麦杂交在小麦育种工作中的意义1.最重要的一点是,冬麦和春麦具有不同的丰产结构基因、抗性基因、发育基因和品质基因,组配后有利于出现超亲的互补。2.冬春麦杂交可以产生多种类型的品种,如产生春性、偏春性、弱冬性、冬性、强冬性等,以满足不同区域的需要。这一点对黄淮冬麦区则更有着实用意义。3.冬春麦杂交可以扩大种质资源的利用范围。把这两个基因库联系了起来,不仅扩大了种质资源的利用,而且可以更多地产生遗传变异。4.冬春麦杂交有利于扩大新品种的适应性。

●冬春麦杂交F1的遗传表现关于冬春性遗传,较长时间是一个国内外有争议的问题:

1. 春性为完全显性,F1春性(代表人物:美国育种家H.K.海斯);

2. 冬性是完全显性,F1冬性(前苏联育种家基里钦科);

3. F1中间偏春(F1在春播条件下,中国农科院遗传所);

4. F1中间偏冬(大多数单位,如山东农业大学1963,47个冬春杂交组合中,9

5.7%中间偏冬,占大多数)。根据各地大量试验结果,现在一般的看法是:冬春性遗传行为复杂,影响因素也较多,可能是多基因控制。冬春麦杂交后,多数Fl代表现为中间类型,至于中间偏冬还是偏春,则受双亲自身冬春性的强弱、遗传力的大小以及气候条件的影响。一般地,当一个亲本冬性很强、遗传力大,Fl代又在秋播的条件下,则表现中间偏冬的组合数居多,特别是在冬性品种作母本的情况下更是如此;相反,若亲本之一春性很强、遗传力大,Fl 代又在春播的条件下,那么Fl代表现中间偏春的组合居多。

●F2代冬春性有明显的分离以中间类型居多,也有中间偏冬、中间偏春,还有同双亲或超亲的个体。F3代冬春性仍在分离,可继续朝着冬性方向选择;F4代分离已不明显。实践证明,冬春性在早代遗传力较高。因此在F2代、F3代进行抗寒性单株的选择效果较好。

●冬春麦杂交育种的实践★冬春麦杂交组配方式对于黄淮冬麦区小麦育种工作颇具有现实意义。★近年来国外(如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和美国俄勒岗大学)广泛应用冬、春类型的杂交,采取F1代在冬麦区回交到冬小麦以增强其越冬性,在春麦区回交到春小麦以增强其春性而提高后代的中选率。这样能丰富杂种后代的遗传基础,提高其丰产性,增强抗病性和抗逆性,已取到了良好的效果。---穿梭育种

(四)抗锈性

●锈病生理小种生理小种是指在同一病原菌内,通过有性杂交、无性杂交、基因突变等原因不断分化出的形态相似,但致病能力或毒性不同的类型。各生理小种的组成(比例),随环境条件,抗、感品种的数量、分布等变化,使一批抗病品种丧失抗性。

条锈病生理小种:条锈病为黄淮冬麦区的主要病害。条中1,8,10,13,17,18,19,23,24,25,26,29,31是我国鉴定出的不同时期的优势小种。已发现至条中34号。条中23,26,29,31是当前的优势生理小种。

秆锈病生理小种:小麦秆锈病是世界范围内损失最大的小麦病害。我国主要发生在东北、北部春麦区。我国已鉴定出的秆锈病生理小种有12个:17,19,21,21C1,21C2,21C3,

34,34C2,34C2,40,194,207。目前报道34号小种群可能要赶上21号小种群成为优势小种群。

叶锈病生理小种:我国东北、北部春麦区、北部冬麦区的主要病害。研究较少,由于大多数品种不具抗性,日益受到重视。目前我国已鉴定出叶中1,2,3号小种,山东A型,洛10致病类型等20多个致病类型。

●抗锈性遗传

★随具体抗锈亲本和具体组合而结论不一,这种遗传的复杂性表现多种形式:免疫(前苏联Buphuluo)×感病→免疫,抗锈性呈完全显性;免疫(Harvest Queen) ×感病→感病,抗锈性呈完全隐性。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的过渡类型。多数研究报道,抗锈性多属显性或不完全显性遗传。也有隐性和不完全隐性遗传的报道。

★一些情况下,一个gene抵抗若干生理小种;一些情况下,几个gene抵抗一个生理小种;有时抗病gene呈显性,有时呈隐性;甚至免疫×免疫→感病。

★目前发现定名的抗锈gene: 条锈病:Yr 43个;秆锈病:Sr 43个;叶锈病:Lr 35个。

●抗病育种中常用的锈病抗源:洛夫林10,13----来自罗马尼亚;阿夫乐尔,高加索,山前麦----前苏联;T.J.B----英国;V.P.M----法国;PKBL----前南斯拉夫;牛朱特----前东德。

★抗源常存在晚熟(如牛朱特晚开花28天)、早衰等缺点。

(五)产量性状

产量是育种的主要目标,构成产量的主要性状大多属于数量性状,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杂种后代呈现连续变异,遗传方式比较复杂,早代选择存在的一定困难。

单株穗数的遗传力最低。一般可在晚代从严选择,早代适当放宽选择标准。

每穗粒数的遗传力在40%左右。早代选择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能过分从严选择。与穗粒数相关的穗长、每小穗粒数的遗传力均较高,一般可达70%左右,在早代选择有显著效果。每穗小穗数的遗传力较低,一般不能作为早代选择的主要依据。

千粒重的遗传力最高,一般在70%左右,在早期世代选择是相当有效的。

尽管早代选择千粒重、穗粒数均有一定的效果,但育种实践中对产量性状选择的综合效率并不高。这是因为由于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之间的负相关引起的。因此一般做法是早期世代可以针对遗传力较高而又和产量间接有关的株型(含株高)、早熟性、抗病性等性状进行间接选择,从F3代起及以后世代,系统或系统群的产量性状将表现得越来越清楚,再逐代加重对产量性状的选择。

在黄淮冬麦区选育亩产600--700公斤以上的(超)高产品种时,有向选育大穗型品种(如每亩30万穗,穗粒重2-2.5g)的趋势。

(六)品质性状

1. 营养品质

●Pr含量的遗传:中国农科院品资所(1984):572品种的Pr 8.07-20.42%;平均

12.76%。Fl代的蛋白质含量一般为双亲的中间型,且倾向低值亲本。也有中间偏高,超亲遗传的。Pr含量的遗传力较高,50-80%。早代选择有效。也有少数报道遗传力较低,15-36%。说明Pr含量受几个主gene控制,部分材料也可能受多gene控制。

●氨基酸含量的遗传:一般认为,F1代的氨基酸含量主要表现为中间型或中间偏低遗传。F2代中氨基酸的含量也会出现超高亲个体和负超亲个体。关于氨基酸的遗传效应,比较一致的结果是,赖、精、苯丙、甘、谷主要表现为加性效应,遗传力高;苏、异亮、缬主要为显性效应,遗传力较高;天冬酰胺、脯、丙、酪则表现了复杂的上位性效应,遗传力较低。

2.磨粉加工品质

磨粉品质是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状,是由许多构成因素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

很难对其遗传进行研究。尽管如此,仍然获得了一些结果。

高麦麸重量(即低出粉率)为部分显性。麸皮和胚乳分离的特性是由4个以上的主基因控制,遗传力高。出粉率遗传力高而稳定(70—80%),在早代选择有效。

容重是影响出粉率的重要因素,一般是容重越高,出粉率越高,面粉灰分含量越低。容重与出粉率的相关系数在0.7200—0.8200之间。对容重的研究表明,F1代通常表现为中间型,个别情况下也出现负向超亲现象,容重的遗传力高,用回归法估计为70.8%。

籽粒色泽的遗传:红色对白色为显性。红×白→3:1;15:1;63:1。(R1、R2、R3分别位于同源转化群的3D、3A、3B上。)

3. 烘烤加工品质

烘烤品质同样也是一个综合指标,其优势主要取决于:面筋的含量和质量;淀粉的化学特性(淀粉品质和淀粉酶活性)。

控制小麦烘烤面包的基因位于2A、3A、5A、2B、3B、4B、6B、lD、2D、3D和4D染色体上。

Kerber等(1969)发现,从普通小麦排除D组染色体后,烘烤品质急剧下降,认为D组染色体对烘烤品质起决定性作用。

面筋含量的遗传力中等,在24—44%之间,早代选择效果较差。

面筋品质的遗传力较高,在66—72%之间,可进行早代从严选择。

沉淀值是衡量面筋数量和质量的一个综合指标。沉淀值受多基因控制,高值为部分显性,其基因效应主要是加性的,遗传力80%左右。

14.4 小麦种质资源

一、小麦属内的分类

●小麦属于禾本科(Gramineae)小麦族(Triticeae,Dumort)小麦亚族(Triticinae)小麦属(Triticum) 。x=7 。●按染色体的倍数性、染色体组将所有小麦种归并为三个系统:一粒系的各个种称为二倍体(2n=2x=14)小麦;二粒系的各个种称为四倍体(2n=4x=28)小麦;普通系的各个种称为六倍体(2n=6x=42)小麦。●小麦属内的分类目前还无定论。鉴于目前还没有一套简明实用的分类方法,为了学习运用方便,按旧的分类系统把迄今报道过的种分为27个;并结合染色体的倍数性、染色体组和主要种性加以归类。

(一)二倍体小麦种

野生一粒小麦T.boeoticum Boiss 二倍体2n=14 AA 野生带皮

乌拉尔图小麦T.urartu Thum.et Gandil 二倍体2n=14 AA 野生带皮

栽培一粒小麦T. monococcum L. 二倍体2n=14 AA栽培带皮

辛斯卡娅小麦T.sinskajae A.Filat et kork 二倍体2n=14 AA栽培落粒

2n=2x=14。染色体组型为AA。属二倍体小麦共有4个种。二倍体小麦种一般穗很小,细长而扁平,成熟时,穗轴易断,每小穗大都只有一朵可育小花,一芒,结实一粒,除辛斯卡娅小麦为裸粒,易脱粒外,其它种均难以脱粒。栽培一粒和野生一粒小麦抗病性很强,能抗条、叶、秆锈和白粉病等,籽粒蛋白质含量高达23—30.6%。但由于与多倍体小麦种间杂交时,难以从杂种群体中分离出不易断穗和易脱粒的类型,所以至今未用于普通小麦现代品种改良工作中。今后育种上应注意研究利用。

(二)四倍体小麦种

野生二粒小麦T.dicoccoides Korn四倍体2n=28 AABB野生带皮

栽培二粒小麦T.dicoccum Schum Schubl四倍体2n=28 AABB栽培带皮

伊斯帕汗二粒小麦T. Ispahanicum Heslotl四倍体2n=28 AABB栽培带皮

科尔希二粒小麦T.paleo-colchicum Men.四倍体2n=28 AABB栽培带皮

圆锥小麦T.turgidum L.四倍体2n=28 AABB栽培裸粒

硬粒小麦T. durum Desf 四倍体2n=28 AABB栽培裸粒

东方小麦T. turanicum Jakubz四倍体2n=28 AABB栽培裸粒

埃塞俄比亚小麦T. aethiopicum四倍体2n=28 AABB栽培裸粒

波兰小麦T. polonicum L. 四倍体2n=28 AABB栽培裸粒

波斯小麦T. persicum Vav . 四倍体2n=28 AABB栽培裸粒

阿拉拉特小麦T. araraticum Jakubz. 四倍体2n=28 AAGG野生带皮

提莫菲维小麦T.timopheevii zhuk四倍体2n=28 AAGG栽培带皮

密利提奈小麦https://www.360docs.net/doc/d48687123.html,itinae Zhuk.et Migusch 四倍体2n=28 AAGG栽培裸粒

2n=4x=28。染色体组型为AABB和AAGG两种,共13个种。染色体组型为AABB 的有10个种;染色体组型为AAGG的有3个种。

野生二粒小麦、栽培二粒小麦、科尔希二粒小麦和伊斯帕汗二粒小麦最突出的优点是蛋白质含量高,可达18.9—30.6%,是小麦高蛋白育种材料来源。

除圆锥小麦外一般品质较好。圆锥小麦的平均高度虽然是小麦属之冠(最高超过200厘米),但茎叶繁茂根系发达,秆粗坚硬,很少倒伏。其中的分枝类型穗大、粒多,每小穗5—7花,结实3—5粒。.

硬粒小麦籽粒品质好,面筋和蛋白质含量均高,是制做通心粉的好原料,世界栽培面积近两亿亩,仅次于普通小麦。

东方小麦和波兰小麦的千粒重高达60—80克,蛋白质含量22.7—26.9%。(我国四川渡口市用东方小麦做亲本育成的金沙江号品种,千粒重达60—70克。

埃塞俄比亚小麦熟期最早,居所有小麦种之首,是很好的早熟亲本。波斯小麦休眠期较长,不易穗发芽,特别突出的是高抗白粉病,且在种间杂交中该特性为显性。

阿拉拉特小麦、提莫菲维小麦和密利提奈小麦都是AAGG染色体组的四倍体小麦,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抗病力强,能引起种间杂种细胞质雄性不育,是小麦育种上的重要抗病源及创造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的原始材料。

(三)六倍体小麦种

马卡小麦T. macha Dek et Men 六倍体2n=42 AABBDD 栽培带皮

斯卑尔脱小麦T. spelta L.六倍体2n=42 AABBDD 栽培带皮

瓦维洛夫小麦T. vavilovi Jakubz六倍体2n=42 AABBDD 栽培带皮

密穗小麦T. compactum六倍体2n=42 AABBDD 栽培裸粒

普通小麦T.aestivum L.六倍体2n=42 AABBDD 栽培裸粒

云南小麦T.aestivum ssp. Y unnanense King六倍体2n=42 AABBDD 栽培裸粒

新疆小麦(彼得巴甫洛夫小麦) T.petropavlovskyi Vdacz et Migusch六倍体2n=42 AABBDD 栽培裸粒

印度圆粒小麦T.sphaeroccum perc 六倍体2n=42 AABBDD 栽培裸粒

西藏半野生小麦T. aestivum ssp.tibetcum Shao. 六倍体2n=42 AABBDD杂草型裸粒茹科夫斯基小麦T.zhkouskyi Men et Er. 六倍体2n=42 AAAAGG 栽培带皮

2n=6x=42。染色体组型为AABBDD和AAAAGG两种。染色体组型为AABBDD的有9个种,染色体组型为AAAAGG的1个种,即栽培带皮的茹科夫斯基小麦。

马卡、斯卑尔脱小麦成熟时穗轴易断,籽粒带皮;

瓦维洛夫小麦的小穗轴节间伸长呈假分枝状;

密穗小麦穗较短宽,小穗排列极密;印度圆粒小麦植株的叶、穗都短小,叶上举,粒圆形;

普通小麦在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方面类型十分丰富,变种达320多个,在全世界分布极广,种植面积占小麦总面积的90%。古老的地方品种适应性好,耐瘠薄,而改良品种耐肥水,产最高。

云南小麦护颖十分坚硬,紧包小穗,极难脱粒,又称铁壳麦;

新疆小麦穗纺锤、小穗排列较稀,又称稻穗麦;

西藏半野生小麦是西藏高原特有的一种小麦,混生在冬小麦或青裸田中,成熟时穗轴自然断落,又名西藏碎穗小麦;

茹科夫斯基小麦穗部类似提莫菲维小麦,穗扁平,白色,有毛,稳轴较易折断,折断方式为下节位,它能引起种间杂交的细脑质雄性不育,是创造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的原始材料。

二、小麦的近缘植物

禾本科

禾亚科

早熟禾系

小麦族

小麦亚族

小麦属(Triticum)

山羊草属(Aegilops)

黑麦属(Scale)

偃麦草属(Agropyron)

鹅冠草属(Roegneria)

簇毛麦属(Haymaldia)等

大麦亚族

大麦属(Hordeum)

滨麦属(Elymus)

燕麦族燕麦属

玉米族玉米属

习惯上,把小麦族内除普通小麦以外的各个物种,称为普通小麦的近缘植物。而把小麦族外的物种,如燕麦、玉米等,称为普通小麦的远缘植物。

山羊草属:与小麦的亲缘关系最近。抗条、叶、秆、白;早熟,高Pr,MS(K、V)。

黑麦属:抗三锈、白粉、叶斑、耐盐、多蘖、多花。(小黑麦)

偃麦草属:高抗叶、白、秆、寒、盐、大穗多花。

鹅冠草属(冰草属):抗赤、黄矮、条纹花叶冰、抗寒、旱、耐盐。

簇毛麦属:抗叶、秆、白;密穗多花、分蘖力强;高Pr、Lys.

大麦属:耐盐、瘠薄、干热风;早熟。

滨麦草属:抗病,耐盐碱。

三、小麦的起源与进化

●10,000--15,000年之前,就驯化为栽培作物了。●小麦的初(原)生起源中心在亚洲西南部(瓦维洛夫所说的近东、中亚西亚两个中心,指土耳其、阿富汗、伊朗、土库曼等地区)。另外还有次级起源中心,如中国、地中海沿岸、埃塞俄比亚等。

●普通小麦是六倍体种(AABBDD ),其中:A染色体组已被公认来源于野生一粒小麦(AA),这种小麦被驯化为栽培一粒小麦;D染色体组来源于山羊草属的方穗山羊草(又

称粗山羊草,节节麦,DD) ;一度认为,B染色体组可能来源于山羊草属的拟斯卑尔脱山羊草(Pathak l940,Sarkar l956,Riley l969)。然而,利用染色体显带(Belea,1975)、同工酶(Belea 和Fejer,1980)、染色体配对(Kimber和Athwal,1972)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均不支持拟斯卑尔脱山羊草是B染色体组供体的说法。因此又出现了各种新的假说,即B染色体组可能来源于一个现存但未知的物种,或来源于一个已经绝迹了的物种;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B染色体组可能是由拟斯卑尔脱山羊草组中的一些染色体参与,经重新排列和组装而起源的。至于小麦属内G染色体组的来源,有研究认为它也可能是由山羊草属的拟斯卑尔脱山羊草衍变提供的。这样的话,小麦属的四倍体种和六倍体种除A组外都起源于山羊草属内的种,Bowden早在1959年就主张把山羊草属和小麦属合并为一个属,也得到一些学者的支持(Sears,1981),但上节小麦属的分类仍受到大多数人的公认。

三、我国小麦种质资源的特点

●我国小麦分布追及全国各地,从北纬18度的海南岛亚热带地区,到北纬53度的黑龙江严寒地带,西起新疆的西界,东至沿海各地及台湾省。在这辽阔的国土上,从平原、盆地、谷地、丘陵、山地,直至4000米以上的西藏高原,到处都有小麦。可以说,全国终年都有麦苗在田野里生长,从2月到9月都有小麦成熟与收割。●我国幅员辽阔,耕作制度多样,栽培小麦的历史悠久,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地方品种,是小麦育种宝贵资源。●1958年,全国征集到的小麦地方品种达23000余份。1979—1983年又进行了补充征集、考察,加上从国外引进,目前我国小麦种质资源约48000份(包括少量重复)。●我国种植的小麦有:普通小麦>96%,分布于全国各地;圆锥小麦的品种>2%,中部、西南和西北;密穗小麦和硬粒小麦,<1%,西南和西北;波兰小麦和东方小麦,很少,主要分布在新疆。●我国小麦地方品种属于普通小麦的变种,数目最多,达110个,居世界各国的首位。这反映了我国小麦品种在形态上所表现的多样性。

我国小麦种质具有以下三个突出特点。

1.早熟性我国小麦品种素以早熟而闻名于世。其阶段发育的时间短,表现为早春起身、拔节快,抽穗、开花早,籽粒灌浆和脱水快。我国北方冬发区的一般地方品种都较欧美品种早熟5—10天左右,特别早熟的品种如黄淮冬麦区的三月黄、黄瓜先、蚰子麦、蚂蚱麦、小满熟等又比普通中熟品种早熟5—7天。南方冬麦区早熟品种,如长江流域的三月黄、菜籽黄、江东门(→50多个品种)、抢水黄、火烧天等一般比中熟品种早熟4—5天,相当于较晚熟的大麦品种。这种早熟性不仅与自然条件有关(我国春季温度比同纬度的美国温度要高,回温快),更重要的是由于我国广大农民为了提高复种指数和减轻后期自然灾害而进行长期选育的结果。

2. 多花多粒性

我国普通小麦根据穗部性状可划分为三大类:(1)通常类,以纺锤穗为主,长方穗次之;(2)圆颖多花类,护颖很圆,小穗多花多粒。(3)拟密穗类,小穗排列紧密,穗部形状接近密穗小麦,多花多粒。//通常类,占多数,如铜柱头、金华白蒲、排灯麦等在肥力较高的大田条件下每穗可结实40—50粒以上,每小穗也可达6—7粒。圆颖多花类的平原50、出山豹、拳芒麦、成都光头等品种,每小穗一般结实5粒左右,最多可结实8粒;拟密穗类的蚂炸麦、蚰子麦等,在水肥较好的条件下,每小穗可结实7粒。河南省的济源小佛手品种是我国独特的普通小麦分枝类型,在良好的肥水条件下,每穗可结百粒左右。(很珍贵)

3.对环境的高度适应性抗寒:有些冬麦品种,可以在-20 ~-25oC的低温,而无积雪条件下也能安全越冬(如昌吉白麦),新疆山区品种的高度耐寒性,为世界各国品种中所少有的。抗旱:有高度耐旱的品种,能在长期干旱无雨条件下正常生长。耐盐碱:有的在含盐量0.4%的土壤中尚能生长。耐湿:在南方多湿地区的一些品种,可在低湿稻田种植,这种特性在国外品种中也是罕见的。耐酸:在红壤地区的一些地方品种具有

较强的耐酸性。耐赤性:在南方,有些品种的耐病性也是外来品种难以比拟的。苏麦3号。

我国地方品种除了上述突出特点外,许多品种还具优良的籽粒品质,如山西的冰糖色、陕西的红大头、河北的弓弦麦、河南的金丝黄、山东的透灵白等其粒质硬而透明,含面筋多、拉力大、皮薄、出粉率高等优点。它不仅适于制作面条、馒头、面包,而且还适于制作各种营养食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原产我国西藏大姆指矮品种,具有显性矮杆基因,是国际上著名的矮化育种的珍贵遗传资源。太谷不育系。

我国地方品种虽然具有许多优点,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地方品种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如植株偏高,茎杆较软;籽粒较小;对流行的锈菌小种不具专化抗性等。

14.5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

一、化学杀雄制种

●原理:雌雄配子对化学药剂(被称为化学杀雄剂,化学杂交剂Chemical Hybridizing Agent,CHA)有不同的反应,雌蕊比雄蕊有较强的抗药性,利用适当的药物浓度和药量可以杀伤雄蕊而对雌蕊无害。受到药物抑制的雄蕊,花药变小,不能开裂,花粉皱缩空秕,内部缺乏淀粉,没有精核,失去生活能力。

●良好的化学杀雄剂具备的条件1. 杀雄彻底;2. 选择性强:仅杀伤雄蕊,使花粉败育,不影响雌蕊的正常发育; 3. 副作用小:不引起遗传性变异和植株畸形; 4. 施用方便:具有较为灵活的用药剂量和时期,适宜处理的时期长,药效稳定(与基因型和环境的互作效应小),处理方法简便; 5. 价格低廉便宜,来源广泛; 6. 无公害,使用安全:对人、畜无毒害,无残毒,无污染环境。

●杂交制种技术(以BAU-9403 为例)

1. 隔离。小麦制种区应与其他麦田间隔50m以上。

2. 播种。父、母本相间种植。以一定比例确定父∶母本的行比,如为3∶6或6∶12。

3. CHA处理时期。BAU-9403=小麦雌雄蕊分化期。

4. CHA使用剂量。BAU-9403=0.75~1.00kg/hm2。

5. 去杂与辅助授粉。抽穗后对父、母本严格去杂,开花期间在上、下午小麦的两次开花盛期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6. 收获。用两台收割机,一台收父本,一台收母本(杂种),杂种和父本都应单晒单贮,然后精选包装。

二、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的选育和利用

●A型不育性:

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1年日本Kihara首次将普通小麦细胞核导入尾形山羊草(Aegilops Caudata L.)细胞质而获得第一个人工创造的普通小麦雄性不育系---“A”型不育系。后来的研究利用发现,A型不育系有许多有害的副作用:如雌性育性降低;后代产生无胚种子、单倍体苗、双生苗;推迟成熟等。

●T 型不育性:1965年北京农业大学蔡旭从匈牙利引入美国“提型”(T型)雄性不育系和恢复材料。1972年将杂交小麦研究正式列为国家农业科研重点项目,开展全国性大协作,但由于这项研究的复杂性认识不足,时隔不久,不少单位自行下马。1982年由蔡旭牵头重新成立协作组,列为“六五”、“七五”、“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下面以T型不育性为例,说明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的利用。

(一)不育系和保持系的选育

1. 种间、类型间杂交法---核代换法(nucleic substitution)

S(RR) 可育(一般进化较低,作♀)

F(rr) 可育(一般进化较低,作♂)

→→→S(rr) 不育(新不育系)(第一个T型不育系bison不育系,Wilson和Ross,1962)

2. 回交转育法---核代换法具体做法分二步:测交:选择具有理想特性的一批品种作父本分别与已有的不育系杂交,测定它们对不育性的保持能力。回交:从杂种的育性表现选择保持能力强的父本进行成对回交,并按不育系的要求通过连续回交加快稳定进程。

(二)恢复系的选育

●恢复力:是以杂种F1花粉育性和结实率为衡量依据的。

●据国内外研究,能够恢复T型不育系育性恢复的主基因有3对:Rf1:存在于1A,提莫菲维小麦;Rf2:存在于7D,普通小麦(恢复力最差);Rf3:存在于1B,斯卑尔脱小麦。三对主基因独立遗传,且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Rf1 Rf1 Rf2 Rf2 Rf3 Rf3的恢复力最强。另外,恢复系的恢复力还受到若干修饰基因的影响。

1.利用原始不育细胞质供体中的恢复基因(杂交、回交)

2.测交筛选法 A ×若干常规品种(系)。筛选恢复力强,农艺性状、杂种优势都达到目标要求的品种(系)成为恢复系。

3.杂交选育法(1)R ×R;(2)R ×B;(3)A ×R。通过基因重组,将优良性状和恢复基因结合在一起,形成更优秀的新恢复系。

4、回交转育法甲/5/ 甲/4/ 甲/3/ 甲// 甲/ R系→自交2次→甲R。

5.人工诱变法一类是用没有恢复基因的优良品种进行诱变,然后从后代中筛选出具有恢复基因的个体;另一类是用现有恢复系通过诱变改良其个别缺点。

6.其它方法:轮回选择,原生质体融合等。

(三)“三系”杂交种选育●初配组合鉴定试验●初选组合比较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杂交种品种审定推广

T 型不育性的表现和利用特点总结:

●T型不育系从遗传机制: 属于核质相互型遗传的雄性不育,即在它的细胞质内有使花粉无效的不育基因S,在它的细脑核内又具有使S胞质基因发挥作用的核基因rfrf或msms,因此,其遗传结构是S(rfrf)或S(msms) 。

●T型不育系的花期最易被识别的特征:开颖角度大;开颖时间长,使麦穗显得很蓬松,迎着阳光看给人一种透明感;花丝短,花药不外挂;花药小,呈箭头状或月牙形,不开裂;花粉不散出,少,瘪,花粉遇碘溶液不染色或染色很浅。

●T型不育系的育性反应:表现为稳定的100%雄性不育(全不育) ,雌蕊发育正常。

●T型不育系利用上的特点:“保持客易,恢复难”,即普通小麦中的绝大多数品种都能做T型不育系的保持系,绝大多数品种都不具有恢复其育性的恢复基因。

●小麦新胞质不育类型的研究迄今为止,T型不育系仍为世界各国研究利用的主要不育类型,但迟迟未能在生产上大面积利用,仍处于小面积试种或小规模推广阶段,主要原因是:1. 恢复源狭窄,要培育大量农艺性状优良、配合力好的恢复系比较困难,个别恢复力较好的恢复系,群体杂种优势不够显著。2. 另外,杂交当代籽粒皱缩,发芽率低,给生产也带来一定困难。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众多研究者作了大量工作,期望选育出一种优良的不育类型,不育性既比较容易保持,又能被更多普通小麦栽培品种所恢复,而且育性稳定,恢复度高,种子饱满,对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

★继T型之后,陆续又发现了多种不育胞质来源的雄性不育类型。现简单介绍如下:不育细胞质给体:小麦属(Ttiticum)内植物有下列3个种:

野生一粒小麦(Ttiticum bocoticum,AA)

阿拉拉特小麦(T.araraticum,AAGG)

茹科夫斯基小麦(T.zhukovskyi,AAAAGG)

山羊草属(Aegilops)内的有14个种:(Aegilops)

尾状山羊草(Ae.caudata,CC)

小伞山羊草(Ae.umbellulata,CuCu)

离果山羊草(Ae.triuncialis,CCCuCu)

小亚山羊草(Ae.columnaris,CuCuMcMc)

欧山羊草(Ae.biuncialis,CuCuMbMb)

卵圆山羊草(Ae.ovata,CuCuMoMo)

三芒也羊草(Ae.traristata,CuCuMtMt)

直山羊草(Ae.recta,CuCuMtMtMt2Mt2)

顶芒山羊草(https://www.360docs.net/doc/d48687123.html,osa,MM)

粗齿山羊草(Ae.heldreichii,MtMt)

粘果山羊草(Ae.koischyi,CuCuSrSr)

偏凸山羊草(Ae.ventrcosa,D1D1MM)

异变山羊草(Ae.variabilis,CuCuSrSr)

拟斯卑尔脱山羊草(Ae.speltoides,5S)

黑麦属的1个种:黑麦(Secale cereale,RR)。

★目前,国内外公认的容易被恢复又无不良胞质效应的是粘果山羊草(Ae.koischyi)和偏凸山羊草(Ae.ventrcos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简称“K型”不育系和“Ven型”不育系,“Ven”型目前又进一步简化称为“V”型不育系)。

★K型、V型不育系的来源日本常胁恒—郎(Tsunearki)等(1979—1981) 。通过与T 型不育系在农艺性状、恢保关系以及Fl代杂种优势表现等方面的比较,常胁恒一郎等认为K、V型不育系对选育杂种小麦可能是最有应用前途的一种新型不育系。西北农业大学从1983年后相继从美国引入我国。

★K型、V型不育系的主要特点与T型不育系相比,K型和V型小麦不育系最大的特点是恢复源广、种子饱满不被缩,发芽率正常。K型和V型不育系还有既易保持,又易恢复的优点,即:绝大多数非lB/1R易位系可做为这两种不育系的恢复系。绝大多数lB/lR易位系可做为这两种不育系的保持系。-------在lB/lR易位系的lR短臂上有一个对粘果山羊草或易变山羊草细胞质专一性的雄性不育基因msmsl,其恢复系“中国春”等则具有相对的恢复基因MsMsl。在普通小麦品种中易于筛选到恢复系,并有利于进一步改良,提高恢复系的综合水平。

★K型、V型不育系应用中的问题

1. 单倍体问题

无论是K型或是V型不育系及其测交杂种中都会产生一定数量的单倍体。

常胁恒一即等(1979、1981)报道,在1R短臂临近ms1基因的位置有一个诱导孤雌生殖的显性基因Ptg,由于该基因的作用,具有粘果山羊草和偏凸山羊草细胞质的雄性不育系往往可以产生大量的单倍体,并有孪生苗出现孪生苗。

2. 恢复性问题

K型、V型不育系的恢复源广。然而,恢复度高的恢复系并不很多。(根据西北农业大学已经测出的45个对K型不育系具有恢复力的品种(或品系)的结果,其恢复度大多数在60%以下,超过80%的只有3个。)

★除K、V型新不育类型以外,我国先后报道的S型(斯卑尔脱Spelta)、P型(普里美比

T.primepi)、Y型(云南铁壳麦T.yunnanese)以及西藏半野生小麦等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根据研究,它们的恢复系和保持系的分布情况都与T型相似,都属于T类不育系。

三、细胞核雄性不育性的选育和利用

(一)单隐性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性

单隐性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性利用上的特点:恢复容易,保持难。

1.育性遗传机制(遗传特性)由单基因控制,细胞核内含有纯合不育基因(msms),而在正常品种细胞核内含有纯合的可育基因(MsMs),不育株与正常株杂交,F1恢复可育,F2育性分离,可育株:不育株=3:1;不育株与F1杂交,其杂种可育株:不育株=1:1。

2.单隐性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性应用

●应用之一:两系法生产杂交种:这种杂交种又称二系杂交种。(在小麦育种中行不通)

●应用之二:轮回选择改良群体

3.单隐性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系的选育:(杂交方法、回交方法)

(二)单显性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性

1972年,山西省太谷县农业技术员高忠丽在编号为“2—2—3”品系繁殖田中发现了一株不育小麦,该品系的原组合是早熟l号/30600/太谷49/苏联l号/3/早洋/4/小红/936/5/太谷49/San Pastore F10。经中国农业科学院邓景扬根据多年试验资料和细胞学观察,于1979年鉴定,确定这株不育小麦是无花粉型,细胞质育性正常,它的不育性是受显性雄性不育单基因所控制。这是世界上在小麦中第一次发现的显性雄性不育天然突变体,这株不育小麦被命名为太谷核不育小麦(简称太谷小麦),而这个显性雄性不育基因被命名为Tal。从1983年开始组织了全国太谷核不育小麦科研协作组,列为“六五”专项研究和“七五”、“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1984华通过基因定位,确定Tal基因在4D染色体的短臂上,与着丝点的距离为31.1个交换单位。

1.育性遗传机制(遗传特性): 不育株(Msms)×可育株(msms)→1不育株(Msms) :1可育株(msms)

●太谷核不育小麦具有以下六个特点:①不育株套袋不结实,主穗和分蘖穗育性一致(不育)。②不育株与任何小麦品种(或T型恢复系或分离出的)可育株杂交,其杂种Fl代育性分离,不育株与可育株的比率为1:1。③育性没有中间类型。④可育株自交后代育性没有育性分离。⑤回交多代不能改变上述情况。⑥雄性不育的特性与遗传方式不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2.单显性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性应用:

●应用之一:作为杂交不用去雄的工具。

●应用之二:轮回选择改良群体。

该类不育性很难(无法)用于杂种优势利用。这是由于显性不育基因只能通过母本遗传,不育株接受可育株的花粉受精结实,F1育性分离比例为1:1,从而无法得到完全可育的杂交种。

3.单显性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回交转育法。

重点、难点:

化学杀雄制种;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的利用;细胞核雄性不育性的利用。

思考题:

试述小麦T型、K型、太谷不育性的不育特性的来源、育性表现和在育种上的利用价值。请谈谈你对当前我国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方面的研究现状的看法和建议。

作物育种学各论(小麦)试题库答案版

作物育种学各论 小麦育种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产量潜力针对某一品种而言,即某一品种在适宜的气候和栽培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潜在产量,有品种的遗传特性决定。 2、环境胁迫通常将小麦生长过程中所遇到的不利气候、土壤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称为环境协迫或逆境灾害。 3、营养品质指小麦籽粒的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及组成,其中主要是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的组成,尤其是赖氨酸的含量。 4、一次加工品质指磨粉品质,指小麦品种能否在磨粉过程中满足和保证出粉率高、能耗低和低成本的要求。 5、二次加工品质指面粉在加工成食品的过程中能否满足加工单位的需求。食品加工品质主要取决于小麦蛋白质含量、面筋质量、淀粉特性。 伯尔辛克值它主要指将加有酵母的全麦粉面团放入有水的杯中,保持水温30℃,随着发酵产生CO2,面团比重降低上升到水面,继续发酵,直到破裂,下面一半落入水中,那么从放入面团到面团破裂,下面一半落入水中所经历的时间称为伯尔辛克值,以min表示。 7、洛类抗源指前苏联用小麦与黑麦杂交后得到的易位系的衍生物。 8、完全异源双二倍体即将两亲本种属的两种来源和性质不同的染色体组相结合而成的新杂种,其染色体数目为双亲染色体数目的总和。 不完全异源双二倍体: 即亲本之一的部分染色体与另一亲本的全套染色体组相结合而成的新杂种,其染色体数目不等于双亲染色体数目的总和。

9、双二倍体将具有不同染色体组的两个物种经杂交得到的Fl杂种再经染色体加倍后产生的。 10、收获指数也叫经济系数,是指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 11、抗逆性育种(小麦)品种对逆境灾害的抵抗和忍耐能力称抗逆性。通过抗逆育种可以从遗传上改良和提高品种对环境胁迫的抗耐性,从而提高产量的稳定性。 12、T型不育系 ,我国从1965年起就对小麦提莫菲维(T.timopheevi)雄性不育,简称T型不育系,不育系分为质核互作型不育系和核不育系 13、化学杀雄剂一种能阻滞植物花粉发育、抑制自花授粉、获得作物杂交种子的化学药品或药剂。 14、(小麦)避旱性 (drought escape) 在干旱来临前,已完成其生育期。 15、(小麦)免旱性在受旱时,借强大的根系和输导系统或叶片结构特点以及叶片各种功能减少水分蒸发,以保持地上部分较高的水势,免受旱害。 16、(小麦)高光效育种以提高光合效率为主的遗传改良 17、(小麦)冻害指零下低温所造成的伤害和死亡,主要发生在小麦越冬期和返青期,也包括拔节前后的霜害 18、(小麦)寒害冷害是0C以上,不能满足小麦正常生长发育要求的低温对小麦的危害。 19、(小麦)异附加系在小麦原有染色体组的基础上增加一条或一对外来染色体的系称异附加系 20、(小麦)异代换系异种的一条或一对染色体取代小麦中相应的染色体所得的家系称异代换系

作物育种学各论玉米试题库答案版

作物育种学各论 玉米育种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玉米自交系:单株玉米经过多代连续自交和选择,最后育成的基因型相对纯合、性状整齐一致的自交后代群体。 2、一环系:从异质杂合的群体品种或综合品种中选育出的自交系。 3、二环系:从自交系间杂交种后代中选育出的自交系。 4、顶交种:选用一个品种和一个自交系或单交种杂交而成。 5、三交种:选用一个自交系与一个单交种杂交而成。 6、双交种:先选用四个自交系分别配成两个单交种,再用两个单交种杂交而成双交种。 7、S型雄性不育系:育性不稳定、配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3表现显性、抗玉米小斑病 8、T型雄性不育系:育性稳定、孢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1和Rf2 表现显性互补、高感玉米小斑病 9、C型雄性不育系:育性稳定、孢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4和Rf5 表现重叠作用、抗玉米小斑病 10、孢子体雄性不育系:指不育系的花粉的育性受孢子体的基因型所控制,而与花粉本身所含基因无关。 11、配子体雄性不育系:指不育系的花粉育性直接受雄配子体本身的基因所决定。 12、测验种:在测定配合力时,用来与被测系杂交的品种、杂交种、自交系、不育系、恢复系等称为测验种。 13、测交种:测交所产生的杂种。 14、轮回选择:轮回选择是反复鉴定、选择、重组的过程,每完成一次鉴定、选择、重组过程便称为一个周期或一个轮回。 15、糯玉米:又称粘玉米,其胚乳淀粉几乎全由支链淀粉组成。

16、普通甜玉米:以su1为基础。在乳熟期,纯合su的还原糖和蔗糖含量增加,尤其是水溶性多糖(water soluble polysaccharide)增多,使支链淀粉变为水溶多糖。 17、超甜玉米:以sh2和以bt1,bt2为基础,sh2突变体子粒的含糖量是普通玉米的10倍,其作用是在胚乳发育过程中阻止蔗糖向合成淀粉底物的转化,故使胚乳中蔗糖含量增加,淀粉减小。能较长期地保持高糖分水平。 18、杂种优势群:是指遗传基础广泛、遗传变异丰富、具有较多有利基因、较高一般配合力、种性优良的育种群体。是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作用下经过反复重组种质互渗而形成的活基因库,从中可不断分离出高配合力的优良自交系。 19、杂交种:指基因型不同的两个植株个体通过雌雄配子融合所产生的后代,作物育种上的杂交种是指基于杂种优势培育原理生产的高产优质作物品种。 20、马齿型玉米:植株高大,耐肥水,产量高,成熟较迟。果穗呈筒形,子粒长大扁平,子粒的两侧为角质淀粉,中央和顶部为粉质淀粉,成熟时顶部粉质淀粉失水干燥较快,子粒顶端凹陷呈马齿状而得名。凹陷的程度取决于淀粉含量。食味品质不如硬粒型。 21、硬粒型玉米:又称燧石型,适应性强,耐瘠、早熟。果穗多呈锥型,子粒顶部呈圆形,由于胚乳外周是角质淀粉。故子粒外表透明,外皮具光泽,且坚硬,多为黄色。食味品质优良,产量较低。 22、甜玉米:是由于一个或几个基因的存在而不同于其他玉米的一种类型。甜玉米是菜用玉米的一个类型。 23、一般配合力:是指某一亲本自交系在一系列的杂交组合中,对杂种后代的某一性状所产生的平均影响。 24、特殊配合力:是指亲本自交系在特定的杂交组合中对杂种后代某一性状平均值产生偏离的情况. 25、雄性不育系:雌雄同株植物中,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有功能的花粉,但它的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并能将雄性不育性遗传给后代的植物品系。26、雄性不育恢复系:雄性不育恢复系是指与雄性不育系杂交后,可使子代恢复雄性可育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作物进化的基本因素有: ( ) A. 遗传 B. 变异 C. 选择 D. 漂变 2.作物育种的实质: ( ) A. 遗传 B. 作物的进化 C. 选择 D. 作物的人工进化 3.作物育种学的基本理论是( )。 A. 遗传学 B. 生物学 C. 植物学 D. 生物进化论 4.在人工选择的过程中,自然选择起作用吗? ( )。 A. 不起作用 B.起一定作用 C.起主要作用 D.起有利作用 5.从生态学上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 A. 地区型 B. 地理型 C. 地域型 D. 生态型 6.在育种历史上,大幅度提高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育种途径是哪些?( )。 A.系统育种 B.抗病育种 C.矮化育种 D.杂种优势利用E.辐射育种 7.品种是人类根据一定地区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作物群体,它具有( )。 A.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B.遗传性状的相对一致性 C.遗传性状的新颖性 D.区域性 E.时间性 8.作物育种的基本任务是( ) 。 A. 研究作物牲状的遗传规律 B.搜集、研究和创造种质资源 C.培育作物新品种 D.研究育种方法 E.研究种子生产技术 二、填空: 1.作物进化与生物进化无本质区别,它们都涉及、、这几个主要因素。 是植物进化的基础,能够巩固和积累优良的变异,可使变异向有利方向巩固和发展,形成新类型、新物种。 2.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研究的对象是: 三、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如果是杂交种,在品种标准中,除说明栽培技术要点外,还需要说明杂交制种技术。( ) 2.农业种子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 3.作物育种学又称为人工进化的科学。它是利用人工创造的遗传变异,而不是 利用自然发生的变异培育新品种。( ) 4.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是生存竞争、变异和选择( )。 5.从生态学来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地区型。( ) 6. 品种是植物学上的分类单位。( ) 7.生产上推广使用的品种可分为常规品种和杂种两大类。( ) 四、名词解释 1.作物育种; 2.作物育种学; 3.品种。 五、问答题 1.简述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 2. 优良品种在农业作物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3. 现代作物育种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育种学题库

选择题 BACBC DCBAC BBABD DACDC CCDAC 1 针对子一代会发生性状分离的植物进行选择时,应采取() A.一次单株选择法 B.多次单株选择法 C.混合选择法 D.集团选择法 2 轮回选择的特点是() A.优良基因的累积 B.程序简单 C.需要的时间长 D.不能保持群体的遗传变异 3 化学诱变剂的处理方法是() A.注射法 B.照射法 C.浸渍法 D.饲入法 4 自花授粉植物的遗传特点是() A.表现性和基因型不能保持一致 B.表现性和基因型保持一致性 C.自交衰退 D.优良性状不能稳定遗传下去

5 远缘杂交在育种工作中的意义是() A.提高突变频率 B.有效地改良个别单一性状 C.提高品种的抗逆性 D.创造新的性状 6.下列选项中哪个不是杂交亲本选配的原则( ) A 亲本具有较多的优点,亲本间优缺点尽量得到互补 B 亲本中有一个是能够适应当地条件的品种 C 亲本间生态类型差异较大,亲缘关系较远 D 亲本一般配合力较低 7 两个亲本杂交后,子一代再和双亲之一反复杂交,称作() A 单交 B 复合杂交 C 回交 D 多父本杂交 8 人工控制授粉有以下几个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①休整花序;②授粉;③去雄;④选株;⑤授粉后的管理 A ①③②④⑤ B ④①③②⑤ C ②③①④⑤ D ③②①④⑤ 9 远缘杂交与品种间杂交相比,特点是( )

A 杂种生活力弱,不育或育性低 B 杂交极易成功 C 杂种后代分离小,时间短,很稳定 D 没有遗传创新性 10 下列哪个选项是最佳的诱变处理材料() A 综合性状差,已与诱变的材料 B 纯合材料,提高诱变效果 C 易产生不定芽的材料 D 避免选用单倍体、多倍体和花药培育的愈伤组织 11 ( )是使野生植物引为栽培植物 A.广义驯化 B.狭义驯化 C.狭义引种 D.广义引种 12 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是() A.显性假说 B.显性假说和超显性假说 C.超显性假说 D.纯系学说 13 从理论上讲,杂交育种工作中,所用亲本越多越() A.好 B.易行

作物育种学各论(玉米)试题库答案版

作物育种学各论(玉米)试题库答案版

作物育种学各论 玉米育种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玉米自交系:单株玉米经过多代连续自交和选择,最后育成的基因型相对纯合、性状整齐一致的自交后代群体。 2、一环系:从异质杂合的群体品种或综合品种中选育出的自交系。 3、二环系:从自交系间杂交种后代中选育出的自交系。 4、顶交种:选用一个品种和一个自交系或单交种杂交而成。 5、三交种:选用一个自交系与一个单交种杂交而成。 6、双交种:先选用四个自交系分别配成两个单交种,再用两个单交种杂交而成双交种。 7、S型雄性不育系:育性不稳定、配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3表现显性、抗玉米小斑病 2

8、T型雄性不育系:育性稳定、孢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1和Rf2 表现显性互补、高感玉米小斑病 9、C型雄性不育系:育性稳定、孢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4和Rf5 表现重叠作用、抗玉米小斑病 10、孢子体雄性不育系:指不育系的花粉的育性受孢子体的基因型所控制,而与花粉本身所含基因无关。 11、配子体雄性不育系:指不育系的花粉育性直接受雄配子体本身的基因所决定。 12、测验种:在测定配合力时,用来与被测系杂交的品种、杂交种、自交系、不育系、恢复系等称为测验种。 13、测交种:测交所产生的杂种。 14、轮回选择:轮回选择是反复鉴定、选择、重组的过程,每完成一次鉴定、选择、重组过程便称为一个周期或一个轮回。 15、糯玉米:又称粘玉米,其胚乳淀粉几乎全由 3

支链淀粉组成。 16、普通甜玉米:以su1为基础。在乳熟期,纯合su的还原糖和蔗糖含量增加,尤其是水溶性多糖(water soluble polysaccharide)增多,使支链淀粉变为水溶多糖。 17、超甜玉米:以sh2和以bt1,bt2为基础,sh2突变体子粒的含糖量是普通玉米的10倍,其作用是在胚乳发育过程中阻止蔗糖向合成淀粉底物的转化,故使胚乳中蔗糖含量增加,淀粉减小。能较长期地保持高糖分水平。 18、杂种优势群:是指遗传基础广泛、遗传变异丰富、具有较多有利基因、较高一般配合力、种性优良的育种群体。是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作用下经过反复重组种质互渗而形成的活基因库,从中可不断分离出高配合力的优良自交系。19、杂交种:指基因型不同的两个植株个体通过雌雄配子融合所产生的后代,作物育种上的杂交种是指基于杂种优势培育原理生产的高产优质作物品种。 4

作物育种学各论(水稻)试题库答案版

作物育种学各论 水稻育种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垩白质:是松散的淀粉,易碎,外观差 2、糊化温度:即在米饭蒸煮时,稻米淀粉粒加热吸水膨胀至不可逆时的温度。此时淀粉粒在偏光显微镜下失去双折射现象,所以也称双折射终点温度。 3、糙米率:稻谷去除果皮后的% 4、精米率:糙米去除种皮、胚后的% 5、整精米率:去除碎米后的整米% 14、短日高温生育性 15、雄性不育系 16、雄性不育保持系 17、雄性不育恢复系 18、孢子体不育 19、配子体不育 20、光敏核不育性 二、填空题 1、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粮食作物之一,其栽培面积和总产仅次于小麦。全世界种植水稻的国家和地区有112个之多,但栽培面积集中在亚洲,占世界水稻总栽培面积的90 %以上。 2、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总面积、总产量及单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粮食作物首位。 3、我国是水稻原产地之一,亚洲栽培稻的祖先种普通野生稻分布极广:南起海南三亚,北至江西东乡,西起云南盈江,东至台湾桃园。 4、我国水稻分布跨越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等五个气候带,世界上种稻最北点在我国黑龙江省漠河,53°27’N 。 5、我国水稻育种史上水稻矮化育种和杂交水稻两大事件被誉为水稻的绿色革命。 6、50年代标志着我国水稻矮化育种新纪元的3个里程碑式的矮杆品种是 矮脚南特、广场矮、台中在来1号。 7、我国水稻区划分华南双季稻稻作区、华中双单季稻稻作区、

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华北单季稻稻作区、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 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等6个稻作区。 8、江苏属于华中双单季稻稻作区,按照本省的水稻区划又可分太湖稻作区、 镇宁扬丘陵稻作区、沿江稻作区、里下河稻作区、沿海稻作区、徐淮稻作区等6个稻作区。 9、根据江苏的地理位置和生态条件,适合本省种植的粳稻品种为、 、、等4个熟期类型。 10、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主要有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 11、生产上栽培的水稻品种千粒重一般为18 至34 g。 12、稻米品质具体包括外观品质、蒸煮和食用品质、加工品质和 营养品质。 13、根据国家优质稻谷标准,稻米的外观品质指标主要有胚乳的半透明性和 垩白质2项,籼稻还包括粒型指标,用长宽比衡量。 14、根据胚乳的透明程度,可将稻米分为两类,糯稻米为不透明,普通稻米为不透明、模糊和半透明。一般直链淀粉含量低于 2 %的称为糯稻。 15、国家优质稻谷标准衡量稻米蒸煮品质的指标有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2项。 16、与粳米相比,通常籼米的直链淀粉含量高。 17、糊化温度常用胚乳碱扩散值来表示,糊化温度越低,胚乳碱扩散值越高。 18、胶稠度用米胶冷后的凝胶长度来衡量,凝胶长度越长,则胶稠度软。 19、水稻的最重要的两大病害是指稻瘟病和白叶枯病。 20、近年来生产上逐年扩展、发生严重的水稻病害有条纹叶枯病和纹枯病,它们均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 21、目前生产上应用的籼稻品种株高多由矮秆基因sd-1控制,矮秆表现为半矮生型。 22、水稻生育期的长短与水稻的感光性、基本营养生长特性和感温性有关。? 23、水稻花青素着色遗传是受C 、A 、P 所构成的一个互补系统控制。 24、稻米的胚乳是3倍体组织,正反交WX(或wx)基因的剂量效应对杂种F1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影响很大。 25、水稻的学名是Oryza sativa L.,属禾本科稻属(Oryza)。 26、稻属中有两个栽培种,即亚洲\ 普通栽培稻和非洲\ 光身栽培稻。 27、普通栽培稻分籼亚种、粳亚种2个亚种。 28、普通栽培稻为2倍体,染色体组为AA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4(或性细胞染色体数为12)。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遗传育种学》简答问答计算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36)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遗传育种学》简答问答计算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36) 盗传必究 一、简答题 1.玉米籽粒的有色与白色皱皮种子与饱满种子由两对基因C和c、Sh和sh决定。用纯合的有色皱皮品系(CCshsh)与纯合的白色饱满品系(eSshSh)杂交,得杂合的有色饱满F,F与纯合隐性白色皱皮品系回交,得下列子代: 有色皱皮21 379 白色饱满21096 有色饱满638 白色皱皮672 问这两个基因的重组率是多少? 答:重组率为重组型配子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即: (638 + 672)/(21379 + 21096 + 638 + 672) = 1310/43785=0.0299=2.99%(15分) 2.请说明自交的遗传效应。 答:(1)杂合体连续自交可以导致后代纯合基因型比例迅速增加;(5分) (2)杂合体通过自交,必然导致等位基因的纯合而使隐性有害的性状表现出来。从而可以淘汰有害隐性个体,改良群体的遗传组成。(5分) (3)杂合体通过自交可使遗传性状重组和稳定,使同一群体内出现多个不同组合的纯合基因型。(5分) 3.简要介绍真核生物的基因调控。 答:目前认为真核基因的调控至少存在对DNA转录的调控和翻译的调控。 (1)转录的调控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首先发生在转录水平上。通过控制转录形成mRNA的速度,来调控基因的表达。转录速度差别很大,含量高的蛋白质的基因以极高的速度转录,而一些稀有蛋白的基因则以极低的速度转录。(4分) (2)翻译的调控真核生物在翻译水平上的调控主要是控制mRNA的稳定性,调节mRNA 翻译的起始。这是--种快速调控基因表达的方式,在高等真核生物中具有普遍意义。(4分) 4.某品种鸡有3种羽色:黑色、青色和白花。已知它们的基因型分别是BB、Bb和bb。大群调查结果,黑羽鸡占0.5,青羽鸡占0.4,白花鸡占0.1。写出计算公式并计算B和b基因频率。 答:p=D+1/2H(2分)q=R+1/2H(2分) p=0.5+1/2(0. 4)=0.7 q=0.1 +1/2(0.4)=0. 3 B基因频率为0.7,(2分)b基因的频率为0.3。(2 分) 5.已知玉米中非甜玉米(Su)为甜玉米(su)的显性,今有一-粒非甜种子,试问用什么方法证明它是非甜纯合体(SuSu)或非甜杂合体(Susu)? 答:将这粒种子种下后人工自交(2分),如果果穗上结的种子全为非甜种子,证明这粒非甜种子是纯合体(SuSu);(3分)如果结的种子出现了甜与非甜的分离,表明这粒非甜种子是杂合体(Susu)。(3分)

实验三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作物育种学》 实 验 报 告 班级: 农学10-4 姓名: 曹跃强 学号: 20100359

实验三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一、实验目的: 小麦是自花授粉作物,通常自然异交率极低,为了提高育种效率,促进品种间的基因重组,进行小麦的人工有性杂交是小麦育种中最常用的方法。本实验旨在了解小麦的花器结构和开花习性,学习和掌握小麦的有性杂交技术。 二、实验用品 四川农业大学青圃园试验地种植的小麦品种,镊子、剪刀、透明塑料袋、回形针、纸牌、铅笔等。 三、操作方法 1.选穗整穗 选穗是指选择母本的麦穗而言。在母本去雄前,应选择适合的麦穗。入选的麦穗应该是发育良好,健壮和具有本品种典型特征的主茎穗或大分蘖穗。选穗时间一般在麦穗抽出以后、穗下的茎露出叶鞘大约1.5厘米时进行。麦穗初步选中以后,用镊子打开麦穗中部的小花,观察它的花药,如果花药正在由绿变黄,就是理想的杂交穗。因为这样的麦穗当天去雄后,第二天就能授粉杂交。 根据确定的杂交组合,在母本群体内选择典型、健壮植株的主茎穗(刚抽出叶鞘、花药呈绿色),先用镊子去掉穗基部和顶部发育不良的小花每穗留中部10个发育较一致的小穗,再将小穗的上部小花去掉,只留基部外侧两朵发育好的小花,经过上述整穗过程,杂交穗上只留下了十余朵发育良好、生长健壮的小花。

⒉去雄套袋 去雄时用左手大拇指和中指夹住麦穗,用食指轻压外颖的顶部使内外颖分开,右手用镊子插入内外颖的合缝里,轻轻镊出三个雄蕊(注意:不要夹破花药和碰伤柱头),去雄完成后,套上塑料袋,挂号标牌即可。 去雄工作应从穗的一侧由下而上顺序进行,去完一侧再进行另一侧,不能遗漏。去雄时如发生花药破裂(或花药呈黄色)这朵花应剪去,应用酒精擦净镊子,以免发生串粉现象。 ⒊授粉杂交 在去雄后1-3天内进行授粉,结实率较高。授粉以上午8时以后(8-11时)4时以前开花较盛时为宜,授粉前先检查柱头有无损伤。如柱头已呈羽毛状分叉、有光泽,表明正是授粉适期。采集成熟的父本花粉(花药金黄色,有花粉散出)于小杯(或纸上)中,然后立即用授粉器(将花粉)依次放入每朵去雄的花内,全穗授粉后将纸袋套好,牌上写上父本名称,授粉日期,10天后将纸袋去掉。 4.收获 在麦穗成熟期时,及时剪下杂交穗,并将每个杂交穗单独脱粒和保存,以供来年播种检验杂交是否成功。 四、实验结果 2013年3月20日完成小麦去雄套袋,2013年3月23日(上午8-11是)完成小麦授粉杂交,2013年4月2日将纸袋去掉。待麦穗成熟期时,剪下杂交穗,结果:小麦杂交结实率为零。

玉米育种试题库

玉米育种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自交系:经过连续多代自交并结合选择而产生的性状整齐一致、遗传相对稳定的自交后代系统。 2、一环系:从品种或品种间杂交种中选出的自交系称为一环系。 3、二环系:从自交系间杂交种选育出来的自交系称二环系 4、顶交种 5、三交种 6、双交种 7、S型雄性不育系 8、T型雄性不育系 9、C型雄性不育系 10、孢子体雄性不育系 11、配子体雄性不育系 12、测验种:用来测定自交系配合力的品种、自交系、单交种等,统称为测验种。 13、测交种 14、轮回选择 15、糯玉米 16、甜玉米 17、超甜玉米 18、杂种优势群:遗传基础广泛,遗传变异丰富,有较多的特殊的有利基因,较高的一般配合力(GCA)的种质优良的育种基础群体,是在自然选择&人工选择的作用下,经过反复重组,种

质互渗形成的 19、杂交种 20、马齿型玉米 21、硬粒型玉米 22、普通甜玉米 23、一般配合力 24、特殊配合力 25、雄性不育系 26、雄性不育恢复系 27、雄性不育保持系 二、填空题 育种目标 1、我国在目前乃至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玉米育种的总体目标是:大幅度提高产量、改进籽粒品质增强抗性适应机械化需要生育期适宜、以充分发挥玉米在食用、饲用和加工等方面多用途特点,为国内外市场提供新型营养食品。 2、我国在目前乃至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高产、优质、多抗普通玉米育种的总体目标是: 、 、 。 3、我国普通甜玉米的育种目标是:乳熟期籽粒中水溶性糖含量,超甜玉米的育种目标是:乳熟期籽粒中水溶性糖含量,穗长,亩产鲜果穗。

4、我国高赖氨酸玉米的育种目标是:籽粒中赖氨酸含量,产量,不发生,抗,胚乳最好为。 5、我国高油玉米的育种目标是:籽粒中含油量,产量,抗病性。 主要性状 一、产量结构因子(数量遗传性状) 果穗长度(每穗粒数):显性效应为主,加性效应所占的比重较小。其平均遗传率较低。穗粒行数: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在育种工作中,如要选育出穗粒行数较多的杂交种,则双亲自交系的籽粒行数必须较多,否则难以奏效。 粒重:加性效应在粒重的遗传中占主导地位,但显性效应也明显,粒重的遗传率中等。 单株果穗数:基本上不表现杂种优势,其遗传主要取决于基因的加性效应。 二、籽粒类型及色泽 6、马齿型玉米或硬粒型玉米与甜玉米杂交,其杂种F1代表现为:普通非甜玉米,杂种F2代呈3普通非甜∶1甜的分离比例分离比例。 7、马齿型玉米或硬粒型玉米与糯玉米杂交,其杂种F1代表现为:普通非糯玉米,杂种F2代呈3非糯∶1糯分离比例。 8、甜玉米与糯玉米杂交,其杂种F1代表为:,杂种F2代呈 比例。 9、目前育种工作中所选育普通甜玉米主要是由su1su1 基因或su2su2 基因所控制的,超甜玉米主要是由sh2sh2 基因所控制的,加甜基因se必须是在su1 基因的遗传背景下才能发挥作用。 色泽(玉米籽粒的色泽受果皮、糊粉层和淀粉层三部分的影响) 9、玉米果皮颜色性状的遗传主要受紫色基因P和p基因与褐色基因Bp和bp 基因所控制,果皮属于母体组织组织,故果皮色泽决定于母本基因型。果皮颜色有红色、花斑色(一般为白底红条纹)、棕色、白色,属于两对

育种试题

《作物育种学》课程考试样卷1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 分,共 10 分) DUS,选择育种,聚合杂交,杂种优势,体细胞杂交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性状的要求主要有高产、? 、? 、适应性强; 2.根据作物品种的繁殖方式、商品种子生产方法、遗传基础、育种特点和利用形式等可将作物品种区分为下列类型? 、? 、群体品种和? ; 3.种质资源工作的内容包括收集、保存、? 、? 、? ; 4.轮回选择的方法包括群体间改良和? ; 5.配合力是自交系的一种内在属性,受多种基因效应支配,农艺性状好的自交系不一定就是配合力高,只有配合力高的自交系才能产生强优势的杂交种。试用格子方试验计算SCA和GCA填表(表格在最后)。 三、选择题 (每小题 1 分,共 11分) 1.杂合基因型的作物,自交后代的生活力();?衰退?增强?不变?难以确定 2.由胚珠或子房壁的二倍体细胞经过有丝分裂而形成胚,和由正常胚囊中的极核发育成的胚乳而形成种子,这种生殖方式称为()。 ?无孢子生殖?二倍体孢子生殖?不定胚生殖?单性生殖 3. 纬度相近的东西地区之间引种比经度相同的南北之间引种成功的可能性()一些。?大?小?不好确定 4.纯系学说认为,在自花授粉作物原始品种群体中选择() ?有效?无效?有的人选择有效,有的人选择无效?难以确定 5.从理论上讲,杂交育种工作中,所用亲本越多越() ?好?不好?易行(成本越低)?难以育出好品种 6.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是() ?显性假说?显性假说和超显性假说?超显性假说?纯系学说 7.作物诱变育种中,主要处理植物的() ?植株或植株的局部?花粉?种子?都可以

小麦育种目标及主要性状

第二节小麦育种目标及主要性状 的遗传与选育 一、我国小麦品种种植区划和育种目标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小麦分布广,各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和耕作制度差别很大,各地小麦生产发展也极不平衡,因此对品种的要求也就各不相同。 因为任何一个品种都是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经过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成培育的。因此优良品种的性状表现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相互综合作用的结果。 作为新育成的品种必须要能够适应当地生态环境,以求充分利用当地有利的生态条件,争取高产、优质,同时克服不利的生态条件而争取稳产。 我国小麦品种种植区划和育种目标 同一生态区域内的很多品种,形成一种生态类型,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能比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品种适应该区的自然生态条件,特别是气候条件和各种自然病虫灾害的能力,因而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强,生长发育正常,并对不利条件、病虫害具有较强的抗、耐性,以及保持产量相对稳定等优良性状,表现出高产、稳产。 生态区域(生态、耕作制度)品种生态类型 要制定正确的育种目标,首先要了解我国小麦的品种种植区划及 与之相适应的品种生态型特点,因为作物品种种植区划是以经济、自然(气候、土壤、生物)、栽培、管理条件和品种生态类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制定的,它是制定育种目标的重要依据。 我国小麦品种种植区划和育种目标 小麦品种种植区划的目的,就是根据各地的生态条件(气候、土壤、生物等),耕作栽培水平和社会经济要求等的差别,在全国范围内划分不同的小麦生态类型区,使同一区内各种条件较为一致,所用的品种类型也相对一致,以

便育种、引种,并因地制宜地运用耕作栽培技术。制定育种目标,还应当研究当地品种生态类型的优点和缺点,了解现状、分析问题,为品种选育提供科学指导。 可见,任何一个小麦品种,在生产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地区性和时间性。因此在制订育种目标时,首先必须根据品种种植区划,充分考虑生态条件和生产发展要求,研究当地品种生态类型的优缺点,据以制订正确具体的育种目标。即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选育新品种。 (一)我国小麦品种种植区划 由于我国小麦分布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种植制度、品种类型和生产水平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形成了明显的种植区域。比如:l961年出版的《中国小麦栽培学》,根据自然条件(特别是年平均气温、冬季气温、降水量及其分布)、耕作栽培制度、小麦品种类型、 适宜播种期与成熟期迟早等,将我国小麦的种植区域划分为3个主区、l0个亚区。 l979年出版的《小麦栽培理论与技术》,针对当时小麦生产发展变化情况,将我国小麦种植区域划分为9个主区(相当于亚区),并在两个主区内设置了5个副区。 l983年出版的《中国小麦品种及其系谱》,参照上述两书的划分依据改分为10个区(相当亚区)、21个副区。 l996年出版的《中国小麦育种学》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全国小麦种植区域划分为3个主区、l0个亚区和29个副区

育种场圃观摩与杂交程序

实验十二育种场圃观摩与杂交程序 一、实验目的 参观大豆、玉米和水稻等主要作物杂交育种试验场圃,了解作物杂交育种程序及各试验阶段的设计及其主要工作内容,学会相关的育种操作技术。 二、内容说明 根据繁殖方式的不同,可将作物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大类。根据作物自然异交率的高低,又可分为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和常异花授粉等类型。为改进作物的多种性状而采取的育种方法和程序,与繁殖方式紧密相关。自交作物现今的育种方法中仍以常规杂交育种为主,这是最积极最有效的一种育种方法;异交作物则普遍利用杂种优势。常规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均适用于有性繁殖作物。 育种的过程是很复杂而又非常细致运用育种理论和技术的工作。尽管不同作物在各试验阶段所需的材料数目,所作的田间试验设计及主要工作内容有所不同,但其育种程序,一般来说是相同的。自交作物杂交育种基本工作环节是原始材料圃~杂交圃~选种圃~鉴定圃~品种比较圃~区域试验圃~生产试验圃~原种繁殖圃;异交作物杂交种培育基本工作环节是原始材料圃~杂交圃~自交系选育圃~品种比较圃~区域试验圃~生产试验圃~自交系繁殖圃。 本实验通过在作物的主要生育期,由指导教师带领,选择参观一种自交或异交作物的杂交育种试验,并按育种程序观察各试验阶段的田间设计、种植方式、各世代性状遗传变异趋向及特点,并对指导教师讲解认真记录。既要印证新学的育种理论和技术,而且还要学会灵活运用。我们在实际观摩中还应着重了解各试验场圃的作用,材料特点和来源,田间设计方法及对土壤肥力均匀性的要求等。 三、材料用具 自交作物和异交作物各试验阶段的育种材料、育种试验地、田间试验计划书、田间种植图、铅笔、笔记本等。 四、方法步骤 〔一) 自交作物杂交育种试验场圃(以水稻或小麦为代表) 1.原始材料种植从国内外收集的有育种价值的品种资源材料,一般按材料性状归类种植,如抗逆类、优质类、早熟类等。试验设计采用顺序排列,每份材料种一个小区(2~5行),逢零设对照,不设重复。主要工作是观察和研究材料特征特性,每年选出

作物育种学各论试题库答案版

作物育种学各论(小麦)试题库答案 版 作物育种学各论 小麦育种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产量潜力针对某一品种而言,即某一品种在适宜的气候和栽培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潜在产量,有品种的遗传特性决定。 2、环境胁迫通常将小麦生长过程中所遇到的不利气候、土壤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称为环境协迫或逆境灾害。 3、营养品质指小麦籽粒的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及组成,其中主要是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的组成,尤其是赖氨酸的含量。 4、一次加工品质指磨粉品质,指小麦品种能否在磨粉过程中满足和保证出粉率高、能耗低和低成本的要求。

5、二次加工品质指面粉在加工成食品的过程中能否满足加工单位的需求。食品加工品质主要取决于小麦蛋白质含量、面筋质量、淀粉特性。 伯尔辛克值它主要指将加有酵母的全麦粉面团放入有水的杯中,保持水温30C,随着发酵产生C02,面团比重降低上升到水面,继续发酵,直到破裂,下面一半落入水中,那么从放入面团到面团破裂,下面一半落入水中所经历的时间称为伯尔辛克值,以min表示。 7、洛类抗源指前苏联用小麦与黑麦杂交后得到的易位 系的衍生物。 8完全异源双二倍体即将两亲本种属的两种来源和性 质不同的染色体组相结合而成的新杂种,其染色体数目为双亲染色体数目的总和。 不完全异源双二倍体:即亲本之一的部分染色体与另一亲本的全套染色体组相结合而成的新杂种,其染色体数目不等于双亲染色体数目的总和。 9、双二倍体将具有不同染色体组的两个物种经杂交得到的Fl杂种再经染色体加倍后产生的。 10、收获指数也叫经济系数,是指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 11、抗逆性育种(小麦)品种对逆境灾害的抵抗和忍 耐能力称抗逆性。通过抗逆育种可以从遗传上改良和提高

玉米育种基本知识点-参考模板

玉米育种学的基本知识点 1、玉米的生物学基本特性 玉米是禾本科玉米族玉米属作物,雌雄同株异花,雌花着生在植株中部的叶腋中,是肉穗花序;雄花位于植株的顶部,是圆锥花序,玉米是异花授粉作物,自然异交率在95%以上。 根据玉米籽粒的形状、胚乳中淀粉的性质、籽粒表面有无稃片,可将玉米分为:马齿型、硬粒型、中间型(半马齿型、半硬粒型)、甜玉米、糯玉米、爆裂型、粉质型和有稃型; 2、全世界及全国玉米生产概况 全世界玉米的种植面积约22亿亩,美国是世界上种植玉米最多的国家,年种植面积约5亿亩,平均亩产约650公斤左右;中国玉米的种植面积仅次于美国,近几年来的年种植面积4.5-5亿亩,平均亩产350公斤左右。 3、生产上玉米的类型及特点 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玉米可分为:普通玉米、甜玉米、糯玉米、高赖氨酸玉米、爆裂玉米等类型。 普通玉米即常见的食用玉米(作为口粮)或饲用玉米(作为禽畜的饲料)甜玉米可分为普通甜玉米(由隐性的su1或su2基因控制)和超甜玉米(由隐性的sh2基因控制)两种类型,普通甜玉米乳熟后期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为8-12%,超甜玉米则为16%以上,主要用于鲜食或制成罐头,籽粒的颜色主要是白色;成熟后的甜玉米籽粒干瘪、皱缩,我国华南地区种植面积较大; 糯玉米(由隐性的wx基因控制)籽粒的颜色有白色、黄色、紫色或杂色(通常白中带紫色),主要用于鲜食,我国江、浙、沪及以北地区种植面积较大; 高油玉米:籽粒中油份含量一般在7%以上(目前种植面积不大); 高赖氨酸玉米:籽粒中赖氨酸的含量一般可达0.4%以上(目前种植面积不大); 爆裂玉米籽粒小、爆裂性强,通常制成爆玉米花作休闲食品。 4、生产上玉米品种的主要特点 玉米果穗上的籽粒行数在8-24行之间,目前生产上推广种植的玉米品种的

作物育种学试题库

《作物育种学总论》试题库 二级学院:农业科学学院 出题负责人:夏明盅吴昊尹福强华劲松 适用专业:农学 章名:01|绪论 题型:04|名词解释题(每小题2分) 难度:1|易 1.品种 答: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某种群体;这种群体具有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2.作物育种 答:作物的人工进化,适当的利用自然进化的人工进化。 3.植物学上的种子 答:指种子植物由胚胎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 4.农业生产上的种子 答:指凡在农业生产上可以直接被利用作为播种材料的植物器官都统称为种子,有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三种类型。5.DUS 答:农作物的品种的三个基本特性,既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简称DUS。

题型:02|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难度:2|中 1.()和()是群体进化的主要动力。 A.遗传 B.变异 C.选择 D.重组 E.突变 答:CD 题型:03|填空题(每小题1分) 难度:1|易 1.生物的进化决定于三个基本因素、和。答:遗传变异选择 2.作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包括:研究育种规律、、繁育良种,实现种子标准化三个方面。 答:培育新品种,实现品种良种化 3.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研究的对象分别是和。答:作物品种种子。 4.作物育种学是研究及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答:选育繁殖作物优良品种

题型:05|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每小题1分) 难度:1|易 1.品种的植物分类地位低于种。() 答:× 2.作物育种实际上就是作物的人工进化,是适当利用自然进化的人工进化。() 答:√ 题型:06|简答题(每小题5分) 难度:2|中 1.作物优良品种在发展作物生产中的作用有哪些? 答:提高单位面积产量(1分),改进产品品质(1分),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1分),扩大作物种植面积(1分),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良、复种指数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1分)。 2.作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研究作物的性状及其遗传规律(2分);2搜集和创造种质资源(1分);研究良种繁育的方法和技术(1分);培育农作物的新品种(1分)。 3.作物育种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育种目标的制定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1分);种质资源的搜

作物育种学各论小麦试题库答案版修订版

作物育种学各论小麦试题库答案版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作物育种学各论 小麦育种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产量潜力针对某一品种而言,即某一品种在适宜的气候和栽培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潜在产量,有品种的遗传特性决定。 2、环境胁迫通常将小麦生长过程中所遇到的不利气候、土壤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称为环境协迫或逆境灾害。 3、营养品质指小麦籽粒的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及组成,其中主要是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的组成,尤其是赖氨酸的含量。 4、一次加工品质指磨粉品质,指小麦品种能否在磨粉过程中满足和保证出粉率高、能耗低和低成本的要求。 5、二次加工品质指面粉在加工成食品的过程中能否满足加工单位的需求。食品加工品质主要取决于小麦蛋白质含量、面筋质量、淀粉特性。 伯尔辛克值它主要指将加有酵母的全麦粉面团放入有水的杯中,保持水温30℃,随着发酵产生CO2,面团比重降低上升到水面,继续发酵,直到破裂,下面一半落入水中,那么从放入面团到面团破裂,下面一半落入水中所经历的时间称为伯尔辛克值,以min表示。 7、洛类抗源指前苏联用小麦与黑麦杂交后得到的易位系的衍生物。

8、完全异源双二倍体即将两亲本种属的两种来源和性质不同的染色体组相结合而成的新杂种,其染色体数目为双亲染色体数目的总和。 不完全异源双二倍体: 即亲本之一的部分染色体与另一亲本的全套染色体组相结合而成的新杂种,其染色体数目不等于双亲染色体数目的总和。 9、双二倍体将具有不同染色体组的两个物种经杂交得到的Fl杂种再经染色体加倍后产生的。 10、收获指数也叫经济系数,是指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 11、抗逆性育种(小麦)品种对逆境灾害的抵抗和忍耐能力称抗逆性。通过抗逆育种可以从遗传上改良和提高品种对环境胁迫的抗耐性,从而提高产量的稳定性。 12、T型不育系 ,我国从1965年起就对小麦提莫菲维(T.timopheevi)雄性不育,简称T 型不育系,不育系分为质核互作型不育系和核不育系 13、化学杀雄剂一种能阻滞植物花粉发育、抑制自花授粉、获得作物杂交种子的化学药品或药剂。 14、(小麦)避旱性 (drought escape) 在干旱来临前,已完成其生育期。 15、(小麦)免旱性在受旱时,借强大的根系和输导系统或叶片结构特点以及叶片各种功能减少水分蒸发,以保持地上部分较高的水势,免受旱害。 16、(小麦)高光效育种以提高光合效率为主的遗传改良

烟草、玉米育种各论习题与答案

《烟草育种学》 1、发芽力:指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发芽,并能长成正常幼苗的能力。通常用发芽势和发芽率表示。 2、基因型频率:在一个品种群体内不同基因型所占的比例。 3、单籽率:指烟草包衣丸化种子,每粒中只有一粒烟籽的粒数占被检验包衣丸化种子总数的百分率。 4、播种品质:指种子播后与发芽出苗有关的特性,关系到种子出苗多少、均匀健壮与否,包括净度、发芽势、发芽率、含水量、色泽和籽粒饱满程度等 5、花药培养:将花药做为外植体,通过培养和诱导使得花药中的花粉改变发育途径形成单倍体植株的方法。 6、育种目标:就是对所选育的新品种的要求,也就是在一定的自然、经济和栽培管理条件下,选育出具有某些优良特征特性的品种。 7、烟草杂种优势:指两个或几个遗传性不同的烟草亲本杂交,所产生的杂种F1在生产力、生长势、生活力、抗逆病性、产量和品质等诸育种目标性状方面优于双亲的现象。在实际应用中,又把杂种F1的产量、产值、均价等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优于其亲本或对照品种的现象称为杂种优势。 8、单倍体:指孢子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配子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一致的植株。 9、发芽率:指发芽试验终期,规定日期内全部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率 10、、烟草生育时期包括:播种期、出苗期、移载期、现蕾期、中心花开放期、脚叶采烤期、顶叶采烤期、种子成熟期。 11、烟叶原烟外观品质包括:颜色、光泽、油分、厚度、组织等。 12、裂解度:指将烟草包衣丸化种子放入湿润的滤纸上,5分钟内包衣(种衣剂)裂解的粒数占供试包衣丸化种子总数的百分率。 13、品种品质:与遗传特性有关的品质,涉及品种的真实性、典型性和一致性的问题。 14、种质资源:一切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的生物类型总称。 15、生物技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利用生物体系(生物体、组织、细胞)和工程学原理,提供商品和社会服务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16、品种品质:与遗传特性有关的品质,涉及品种的真实性、典型性和一致性的问题。 17、烟叶香吃味包括:香气质、香气量、劲头、刺激性、燃烧性等。 19、基因频率:在一个品种群体内不同基因所占的比例。基因频率是认定一个品种群体性质的基本因素。 20、远缘杂交:植物分类学上属于不同种、属或亲缘关系更远的植物类型之间所进行的有性杂交。 21、烟属植物大多原产美洲和澳大利亚及南太平洋岛屿。普通烟亚属和黄花烟亚属的种起源于美洲的安第斯山脉自厄瓜多尔至阿根廷一带。 22、烟草雄性不育系的选育有种间杂交法(核代换法)、回交转育法、原生质体融合法等3种。 23、目前我国烟草资源共有4014份。其中国内地方资源材料有3299份,国外引进的有680份,野生种35份。 24、我国开始种植烤烟是在1900年 25、回交的遗传效应有:基因型纯合、基因替换。 26、烟草品种的播种品质主要指种子的净度、发芽率、水分、饱满度、千粒重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