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知识大全

语文知识大全
语文知识大全

语文知识大全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面对一篇文章,先整体快速阅读,弄清文章的体裁及大致内容。是说明文,则先弄清说明对象和说明中心;是议论文,则把握中心观点;是散文,则看懂描写对象,抒情基调;是小说,则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捷径:一看前端标题,二看文后注释。

记叙文阅读

一.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6、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

7、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二.表达方式

1.记叙

2.议论

3.抒情

4.描写(环境、动作、语言、神态、心理)

5.说明

●类型1

三、写作手法及作用?

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作用分别如下:

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类型2

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描写的种类及作用?种类:

(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8)景物描写

(9)场景描写(10)环境描写(11)细节描写

作用:塑造人物XX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XX主题,渲染气氛。表达作者……思想感情

环境的种类及作用?

(1)自然环境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2)社会环境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引起读者兴趣

题目的理解:以XX为线索,体现了作者XX的思想感情,表达了XX,反映XX主题(情感)

首段作用:

(1)环境(背景)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背景,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文章中反复出现的物:

是一种象征,一个线索,围绕中心,体现XX主题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散文知识储备

(一)、明确概念

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

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三)、散文的分类

(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3)议论散文

(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

以小见大

(五)、散文的线索

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六)、散文的主题

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七)、散文的语言(1)质朴、自然(2)生动、形象(3)深刻、隽永

二、考点及常见题型分析

(一)、整体感知

考点1.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

考点2.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

考点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例1:2006年资阳市中考题《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1题:

本文以为线索,通过对母亲四次参加孩子家长会的描写,勾勒出孩子的成长历程,塑造了一个的母亲形象,歌颂了母爱的伟大。

(二)辨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

1.比喻:生动、形象

2.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

3.排比:增强语言气势

4.反问:加强语气

5.反复:强调

6.对比:突出其中一个。

7.对偶:句式整齐结构统一

8.夸张:极力的表现。

(三)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及作用

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

例如:《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2题,当儿子接到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母亲“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花”,问:句中“悲喜交加”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赏析] 这是一篇短小却蕴含了深刻哲理的文章。文中的母亲可谓用心良苦,每次,她都能把老师的批评、指责、不屑化作表扬、鼓

励,如点点春雨般洒在儿子的心头,激励儿子充满自信的成长。这样的教育,与我们平常所见的大多数家庭教育恐怕有很大的不同。我们的很多家长,崇尚的是批评的武器,而且,往往是一种扩大化的批评。读完这篇文章,不妨想一想,哪一种教育更好?

这篇文章以千余字的篇幅叙述了一个孩子从上幼儿园到考上大学的十几年的人生经历,其中,作者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阅读的时候,不妨想象一下:这个并不聪明的孩子,是怎样在母亲的鼓励下刻苦学习,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

(四)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种修辞或写作手法,故意将句子的真实含义隐藏,就好像为它遮上了一层面纱。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就应先看清它所借用的“隐身”术,有的放矢地去分析。

例如:《给我未来孩子的信》中第3题:“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这些高尚的情趣会支撑你的一生,使你在最严酷的冬天也不会忘记玫瑰的芳香。’这句话的实际意思什么?”

(五)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一般应两方面去分析:

1.内容上,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2.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六)仿写句子

例如:《给我未来孩子的信》第4题的仿写句子:

你的心要如溪水般柔软,你的眼波要像春天一样妩媚。

答题指导:

一仿句式结构:你的要如般,你的要像一样。

二仿修辞手法:比喻,还应注意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

三仿语法:填写的尽量是名词、名词、形容词;

四仿语意的内容和范围:应表达出与上下文和谐的句意,即希望孩子(你)对待他人要关爱、应珍惜与别人的交往与感情。

参考答案:你的话要如春风般温暖,你的笑容要像阳光一样灿烂。

(七)、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方法:1、必须用第一人称;2、须在整体感知基础上,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八)、自拟题目并作答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方式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探讨疑难问题。”此类题目要求着眼于全段,从内容、结构、写法、语言入手命题,作答并要求正确。

方法指导:

如:1、问一个句子的修辞及其作用;

2、仿、续写句子;

3、理解重点语句在文中的作用及深层含义;

4、概括段意;

5、谈谈读完本段后的感受等。

6、请在第几段自选两处作批注。

注意:

抄试卷上原题、模仿试卷上原题出题者不得分或得低分;

答案过于简单或题目本身质量不高者,均得分较低;

答案不正确者,不给分。本题根据拟题质量的高低给分。

(九)、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

例1:有这样一题:“第四段中‘在某一个金戈铁马之夜’一句,人们会不由得想起宋代一位著名诗人的名句。请写出诗人的姓名和诗句。

例2、文章结尾“山谷里有一声长叫,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意味深长,请你写出一句与此意境或写法相似的古诗文。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十)、感悟拓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作出评价。”

例1、《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5题:你赞成文中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吗?如赞成,请简述理由;如不赞成,请为文中的老师提一条建议。

例2、《给我未来孩子的信》最后一题这样问:“读了这篇文章,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简要说一说。”方法指导:

启示应从原文中引出来;

评价应表明态度及说明支撑的理由。

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来。

说明文阅读

一.说明方法

1.举例子:具体形象

2.打比方:生动形象

3.作比较:突出强调

4.分类别:条理清晰

5.列数字:具体准确

6.下定义:科学准确

7.引用:更具体

二.说明语言

1准确性2平实和生动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常见考点: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议论文阅读

一、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具体有力

2.道理论证:具有权威性

3.比喻论证:生动形象

4.对比论证:全面深刻

5.引用论证: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

二、句子作用

1.总领全文【在开头】

2.承上启下

3.引出下文

4.提纲挈领【在最后】

三、开头作用

1、引出论点/论题

2、吸引读者、造成悬念

四、论证思路

通过引用(举例……)引出论题(方向)→ 摆出事实,列举例子加以论证论点→ 强化中心论点

●类型1、文段作用:承上启下;照应;强化论点

●类型2、顺序能否调换:(判断)照应开头;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类型3、例子特点:权威性;代表性;典型性;全面性有说服力

●类型4、文段论证优点:证明了此段分论点

●类型5、本文中心论点:开头;标题

五、论点的提出

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

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三)

记叙文部分

一、记叙文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以实物为线索。二是以人物为线索。三是以事件为线索。四是以时间为线索。五是以地点为线索。六是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

二、插叙的作用:

恰当地运用插叙的方法,可以补充人物和事件,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结构曲折有致。

三、表达方式: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作用:1、议论、抒情深化主旨,画龙点睛。2、描写让记叙更具体、生动、形象。

四、描写作用

(1)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2)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①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的心情;④推动情节的发展;⑤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

(3)侧面描写是烘托主要描写的作用

五、修辞方法及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六、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七、结尾的作用:

1、篇末点题,总结全文,呼应开头、结构完整,首尾呼应。

2、回味无穷,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思考,激发情感,令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

3、画龙点睛,点明或深化中心

八、标题的作用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把握象征意义;(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九、关键语句的理解(品味赏析)

1、明确句子特点:修辞句,描写句,结构句,议论抒情句,主旨句。

2、抓住关键词,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3、如何赏析诗文中所喜欢的句子:

①从修辞手法上分析;

②从该句在文中的作用;(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前后照应、画龙点睛)

③从语言风格上(豪放、婉约……);

④从用语、遣词准确传神巧妙;

⑤从蕴含的哲理,给你的启示。

⑥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

十、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1、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2、句子含义: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

十一、表现手法(写作方法)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对比、象征、联想、想象、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小见大、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侧结合、照应、移步换景、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十二、开放性试题应注意:

①平时一方面要关注生活,注意勤观察、勤思考;另一方面要广泛阅读,开阔视听,不断吸取知识营养。积累较丰富的材料,“谈”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②“谈”时要针对话题,选取适当的角度,具体阐述,避免空泛,“谈”的内容应从原文生发,要中心明确,要表现正确的思想和健康的情感。

③“谈”时要根据题意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议论记叙相结合);语言力求简明扼要(注意文字数量的要求)。

十三、体会词语的作用

(1)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2)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十四、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十五、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十六、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十七、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十八、限字题的解答:

1、根据题目要求作完全准确的表述(此时不要过多地考虑字数的多少);

2、对照字数要求进行简缩:

①去除无关紧要的修饰语,②多音节词改为单音节词,③用简称(尤其是地名)。

十九、拟写标语题:

1、语句必须简短、精炼;

2、可采用以下句式:祈使句、比喻句、排比句、对偶句、对称句,也可巧妙地应用诗文名句、谚语、歇后语等稍作改动以切合语境。

二十、给文段拟题:

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

2、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二十一、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二十二、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说明文部分

一、说明文分类:

1、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2、平实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

二、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从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由整体到局部等。

三、说明方法:

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资料

四、说明文语言特征:生动(趣味性)、准确(科学性)

五、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1、实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

六、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

本句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内容),使读者

七、说明文中词语作用题型:

1.“**”词好在哪里?

答题公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2.“**”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公式:不能,“**”词,生动地说明了……,如果删除,与实际不符,表达不准确,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八、根据文意给相关名词下定义:

以给“转基因作物”下定义为例。

1、格式A:转基因作物是一种…………的作物。格式B:一种…………的作物叫做转基因作物。

2、注意点:下定义必须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如“作物”就是“转基因作物”的本质属性;“数学方法”就是“统筹方法”的本质属性。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四)

说明文部分

一、常见考点:

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二、说明文阅读知识与技巧

一、分类

1、从说明对象: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思路: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2、从语言特征(语言表达角度)。: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三、说明的方法(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1.举例子:使文章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好的说明了事物____特征

2.下定义:完整、科学、准确的揭示了事物的本质特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

3.列数字:更科学、准确、具体的说明了……的……特点。(《死海不死》关于死海含盐量的一系列数字科学准确地说明了死海含盐量高,浮力大的原因及特征。)

4.打比方:形象生动的说明了……事物特征。(《中国石拱桥》“石拱桥的形状就像虹”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石拱桥的形状特征。)

5.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向沙漠进军》沙漠危害人类的两种方式:游击战、阵地战)

6.作比较:使被说明的事物特点突出。(答题要结合内容)突出了……(寻找比较点)

7.列图表:直观形象的写出了……

8.作诠释:对事物的某些特征作一番的解释

9.摹状貌:(类似于描写)比较生动形象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四、说明文的语言品析

1、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2、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对策: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格式: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五、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六、说明文写法分析

1、结合说明方法谈模式: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2、结合修辞手法谈模式:这是一篇生动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了……(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

3、结合表达方式谈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怀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格式如下: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七、说明语段的作用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

议论文部分

题型①:找中心论点

解题技巧: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题型②: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解题技巧:常用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⑤、引用论证: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题型③:分析文段作用

解题技巧:开头的作用有:(1)、引出中心论点;(2)、引出论题;(3)列举事例,作为事实论据来证明观点,吸引读者兴趣,增强说服力

结尾的作用:(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2)、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3)、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4)、补充论证了……。(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题型④:分析某一段的论证过程

解题技巧:格式:首先,提出……的观点,然后运用……的论证方法+(作用),最后,进一步提出了……的观点

记叙文部分

题型①:概括文章大意

解题技巧: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格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例题:《阅读理解题王》P29第一题

题型②:修辞手法以及作用

解题技巧:常见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反问,反复……

常见手法的作用:(1,修辞手法本身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把……比作……,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对象+特征

2,拟人:赋予了……以人的形态,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对象+特征3,夸张: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反复:强调了…………突出了…………

例题:《阅读理解题王》P52第四题

题型③: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解题技巧: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使不明了的明了化;将比喻、象征还原)。

格式:“××”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例题:《阅读理解题王》P49第2题

题型④:景物描写的作用

解题技巧::(1)交代背景(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突出人物性格(5)衬托人物心情流露(表达)出作者…………(情感)

例题:《阅读理解题王》P16第4题

题型⑤:某句话(某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解题技巧: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

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诗歌鉴赏五步法

【第一步】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

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第三步】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做到五必看:

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

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

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

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

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第五步】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或这样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最全高考语文知识点必学清单(全方位全面复习)

2014年高考语文知识点清单 1.算好一笔账 冲刺阶段复习训练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讲究实效,前提对于是清楚地了解自己语文考点的达标情况。找来最近三四次模拟考试试卷,进行两类分数统计: (1)七个大题的平均得分; (2)21题每题的平均得分; (3)考点水平统计:哪些考点得分比较高,哪些考点得分比较低,哪些考点忽高忽低。 (4)参照“高考语文考点得分一览表”做以下几项分析: 高考语文不同水平考点得分一览表

①自己语文水平处于那个分数段? ②冲刺阶段全班或学生自己若想上一个档次,应该着力抓好哪些哪一块?哪些考点? ③那些考点短期容易突破,那些考点难以突破,确定三四个冲刺阶段突破点。 ④突破点确定好后,分析一下这些考点过去失分的原因是什么,突破这些考点需要采用什么的训练资料,如何去突破。 冲刺阶段,只要方法得当,是会有一定效果的。从复习策略而言,突破难点更有利于大幅提高成绩。所以对以往考试中失分较多的试题一定不要放弃。无论突破哪个考点都会涉及两个层面:一是知识上的,二是具体操作上的。只要我们冲刺目标明确、方法正确、措施得力,一般来说,“中等水平”的同学在自己原有分数基础上再提高10左右分、“较高水平”的同学再提高5—10分、“高水平”的同学再提高2—5分,完全是可能的。 附:2014年四川卷考点强化训练要点 1.语音:重点注意多音字、形近字的读音。命题规律: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形声字标“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小。 2.字形 3.词语(含成语) 4.病句题:(1)尤其警惕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句式杂糅、表意不明、语序不当这几种病句,熟练掌握这几类病句的各各小类;(2)注意句子中标志性词语;(3)头脑中要有病句标本。 5.语用题:(1)重点关注: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压缩语段、点评;句式仿写;图文转换(2)强化三种意识——①认真练好“压、仿、准确、简明、修辞”这几项基本功,不去把主要精力用在搜集、训练所谓创新题型;②不断提高纠正以上诸点普遍失误意识;③强化训练准确审题,准确把握答题要求,快速答题的能力。 图文转换答题方法 表文转换题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 1、认真审题,明确要求。 审题时,要注意表头和表脚的文字,弄清说明对象和比较角度;还有题干中句式要求和字数限制,有的题目还限定了以某个具体对象作为答案的主语。 2、仔细分析图表,全面准确捕捉信息。 如找出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 3、依据题干要求,规范答题。 答题技巧: ①对图表基本内容进行概述:要忠实于图表,不要想象或虚构,主语一般是题目的调查对象,谓语部分概括主要数据的变化。一般用主谓句陈述。 ②第二问一般问从该图中得出什么观点或结论。答题要思考比较数字后得出的结果+调查的目的或调查得出的结果所蕴含的意义。答案用语不能离开调查的对象、目的,可优先选用题干(表题)中的词语。 注意事项: 1、注意题目中的标志性词语:信息推断题题干中往往有“该图表明(说明、证明)了”“用一句话概括为”“所揭示的问题是”“从中可以看出(得出)”等标志性词语。记得留意题目中的调查主体,调查目的。 2、注意在表达中不能出现语病,特别是反映事物变化规律的词要准确。如表程度范围的“近一半(约50%)”“大部分(比例约在55%—70%)”“绝大多数(比例占70%以上)”“约几成”等。 3、复核答案,看是否遗漏、多余、误推等。 徽标类解题思路 1、宏观把握会徽(行业性图标)的外形特点,注间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 2、说明(介绍)画面要按顺序。如上下、左右、主次等。 3、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对图标的创意(含义)说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解释。 4、采用规范的说明语言:准确、简明、平实、清晰。不能随意想象,要扣住图中的信息点来联想。 5、力求避免遗漏说明内容,要认真观察图的组成部分,并落实好。 画文转换解题思路 答题步骤:

小学语文知识大全(阅读)

小学语文知识大全(阅读) 阅读 1、朗读 (一)句读一定要把每句话的完整意思领会清楚,按照词语间的意义关系把相关的词连在一起读出,中间不能随意停顿。 (二)停顿这里着重介绍标点符号的停顿长短句号、叹号、问号的停顿稍大于分号、冒号,分号、冒号的停顿稍大于逗号,逗号的停顿稍大于顿号。长句子的中间停顿考虑句读。 (三)重音一般说来,表达全句中心的关键词语应该读成重音。如: 朗读重音趣题 根据左边句子标出重音,从右边找出与之相对应的句子,用线连起来 A.我不会写诗a.还是你来写。 B.我不会写诗b.绝不是不肯写。 C.我不会写诗c.谁说我不会写。 D.我不会写诗d.只喜欢读诗。 E.我不会写诗e.写篇散文吧。 (四)语调语速 1.平缓文章开篇交代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的句子,可用平缓的语气朗读。说明意见、叙述事实的一般陈述句。 2.高声渐慢用于表现反问、愤怒、口号、警告

3.高声缓慢用于表现厌恶和迟疑情绪 4.高声渐快用于表现惊讶、坚决肯定 5.高声急切用于表现呼救、愤怒 6.轻声急切用于表现在紧张氛围中 7.低沉渐慢用于表现融洽、沉思、置疑 8.低沉缓慢用于表现沉重、悲痛、庄重 9.轻声渐快用于表现越来越紧张 10.欢快跳跃用于表现欢畅的语句 (时轻时重、时快时慢) 2、写作特点(表达方法) 在结构、顺序、语言、中心等方面去领会表达方法。 1、结构方面的表达方法:总分、分总、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①先总(概括)后分(具体) ②开头和结尾的方法和特点 常用的开头方法和特点: 开门见山,直入正题; 说明情况,交代背景; 提出问题,引人深思; 描写环境,渲染气氛;

运用倒叙,造成悬念; 照应题目,揭示中心。 常用的结尾方法和特点: 自然结尾,戛然而止; 拓展启示,升华主题; 重提主要,总结全文; 照应标题,照应开头; 直抒胸臆,感化读者。 ③过渡和照应。 过渡常用关联词语,篇中段过渡,段中句过渡。 照应有:首尾照应,前后照应,题文照应。 2、按一定的顺序写。 常见的表达顺序从记叙文叙述角度看有:顺序、倒叙、插叙、补叙、分叙。 A、顺序是指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叙述,也就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叙述。这种叙述方法容易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利于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1、时间先后顺序 2、地点转换顺序(由上、左、近到下、右、远)移步换景的顺序 3、事情发展顺序 4、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分层论述

语文知识集锦

语文知识集锦 谚语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常见谚语 1.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2.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 3.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 4.十年练得好文秀才,十年练不成田秀才。 5.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6.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 7.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 8.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 9.口说无凭,事实为证。 10.湖里游着大鲤鱼,不如桌上小鲫鱼。 11.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 12.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13.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 14.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15.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16.久住坡,不嫌 陡。 17.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18.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19.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20.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21.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22.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23.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24.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25.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26.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27.头回上当,二回心亮。

28.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 29.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30.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 31.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32.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 33.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34.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35.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36.多锉出快锯,多做长知识。 37.树老根多,人老识多。 38.砍柴上山,捉鸟上树。 39.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 40.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 41.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 42.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 43.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 44.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 45.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 46.经得广,知得多。 47.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 48.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49.要吃辣子栽辣秧,要吃鲤鱼走长江。 50.树老半空心,人老百事通。 51.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 52.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歇后语 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3.蚕豆开花——黑心 4.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5.打破砂锅——问(纹)到底 6.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7.虎落平阳——被犬欺 8.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9.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语文基础知识清单

语文部分基础知识清单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写出对象特性)夸张、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强调对象特征)对偶、引用、设问(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描写角度:正面,侧面。 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由远到近 描写方式:直接、间接 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引用、摹状貌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特殊形式词语 1、ABB:慢吞吞、懒洋洋、兴冲冲、圆溜溜、胖乎乎、红扑扑、笑呵呵、乐陶陶、喜滋滋、静悄悄、雾沉沉、雨蒙蒙、绿油油、黑糊糊、白花花、白茫茫、 AABB:高高兴兴、许许多多、漂漂亮亮、仔仔细细、、红红火火、明明白白、花花绿绿、干干净净、严严实实、舒舒服服、确确实实、零零星星、结结实实、郁郁葱葱大大小小、多多少少、深深浅浅、高高低低、长长短短、粗粗细细、日日夜夜、来来往往 AABC:栩栩如生、翩翩起舞、恋恋不舍、历历在目、面面俱到、头头是道、源源不断、彬彬有礼、息息相关、蒸蒸日上、津津有味、滔滔不绝 ABAC:人山人海、诚心诚意、惟妙惟肖、自言自语、无影无踪、无法无天、无边无际、各种各样 2、又()又():又唱又跳、又细又长、又说又笑、又大又圆、又松又软、又香又脆、 ()来()去:游来游去、飞来飞去、跑来跑去、跳来跳去、走来走去 不()不():不慌不忙、不紧不慢、不知不觉、不闻不问 3、带反义词的成语:远近闻名、黑白相间、轻重倒置、左右为难、黑白分明舍近求远、因小失大、头重脚轻、积少成多、舍本逐末、贪小失大 异口同声、左邻右舍、里应外合、大同小异、小题大做、大呼小叫、左膀右臂、前因后果、前仰后合、大惊小怪、南辕北辙 带数字的成语:一本正经、二话不说、三心二意、四面八方、五颜六色、六神无主、七嘴八舌、八仙过海、九牛一毛、十全十美、百发百中、千方百计、万紫千红

小学语文知识大全(一)

1.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2.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3.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其作品是:《龙须沟》 4.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5.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6.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7.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8.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9.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 10.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 12.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13."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14.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我国的鲁迅 15.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16.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7.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18.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19.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20.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21.岁寒三友:松竹梅 22.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23.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24.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25.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 2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27.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1

2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29.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30.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 31.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32.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33.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34.《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35.三王:夏禹商汤周公 36.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37.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38.巴金"爱情"三部曲:雷电雨"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39.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40.三代:夏商周 41.三原色:红绿蓝 42.三体石经:尚书春秋左传古文小篆汉隶三种字体书写 43.三从四德: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品德辞令仪态女工 44.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45.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群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46.三姑六婆: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媒婆师婆(巫婆)牙婆虔婆药婆接生婆 47.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黄帝颛琐帝喾尧舜 48.三教九流:三教:儒道释九流:儒家道家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 49.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 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50.三性: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 51.三一律:欧洲古典广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原则,就是地点一致,时间一致,情节一致。 52.佛教三昧:止息杂虑,心专注于一境。(修行方法之一) 53.佛教三藏:总说根本教义为经,述说戒律为律,阐发教义为论(通晓三藏的叫三藏法师)

语文知识清单2

语文知识清单,大家经常犯迷糊的语文基础知识(2)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集锦大全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集锦大全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 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附:诗歌知识大全 1、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 这句话看似平淡,但对“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蕴含了不要在那浑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 写山村风光。由近渐远,景色越来越开阔,写出了一派清幽恬静的气氛。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渐欲”、“才能”两个字眼富于动态,表现出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 4。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书湖阴先生壁》) 用拟人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护”、“绕”二字显得极有情致。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这是动中即景,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生活的哲理,后引申为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6、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 这几句诗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表现了作者吞吐日月的博大胸襟。 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 “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给人乐观、向上的力量。 8、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具有一定的生活哲理。 9、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语文第一册 1.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另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毛泽东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2.《采莲赋》:南朝皇帝萧统著。 3.《西洲曲》:南朝乐府中的诗。 4.周瘦鹃:现代作家,翻译家,民国时期“鸳鸯蝴蝶派”(文学流派)代表作家。 5.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的主将,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是他在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且介亭杂文》等十六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其一生人格精神的写照。 6.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末年著名诗人,也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等。“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出自他的《挽歌》。 7.《文心雕龙》: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巨著,作者为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 8.金圣叹:名人瑞,字圣叹,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曾把《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传》与《西厢》合称“六才子书”,并对后两种进行批改。其批改《水浒》,成书于崇祯末期,将七十一回以后关于受招安、征方腊等内容删去,增入卢俊义梦见梁山头领全部被杀死情节,以结束全书。批语中颇有独到之见,也表现了反对农民起义的立场。 9.顾炎武:号亭林,字宁人,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学家,著有《日知录》。10.汪曾祺:江苏高邮人,现当代作家,“京派小说”代表。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11.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伟大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12.乔治〃桑:法国女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康素爱萝》、《安吉堡的磨工》。 13.《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按照鲁国国君的世系纪年,记载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250多年的许多史料。也称《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是优秀的历史散文著作。 14.《勾践灭吴》节选自《国语》。《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周穆王十二年到周贞定王十六年间的史实。 15.《战国策》是记载西周、东周及各诸侯国历史的著作,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经西汉刘向整理,共33篇。 16.《论语》是记载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全书共二十篇,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为语录体。《论语》是有关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17.孟轲(约前372-前289),字子舆,战国时邹人,儒学大师,有“亚圣”之称。《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共七篇,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教育、伦理,。孟子的主要主张是仁政、民贵、君轻。认为“人性本善”。(见第五册) 18.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时赵国人,著名思想家。主张“法后王”“性恶论”。《荀子》为荀子和其弟子所作,是先秦儒家重要作品。 19.庄周(约前369-前286),战国宋人,古代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代表人之一。《庄子》为他

最全小学语文知识大全

小学语文知识 一、名句归类: 序号类型例句作者诗题 1劝学类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字聿》 2惜时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汉乐府《长歌行》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3送别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得故草原送别》 4 四季类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春天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雨》夏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秋天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冬天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柳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爱国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文天祥《过零丁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绝句》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6友情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7思乡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8节日类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蓃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9悲伤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示儿》高兴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忧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二、格言、俗语、谚语、歇后语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谦受益,满招损。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高考语文知识清单

学案1三重比对,突破辨析选项正误的瓶颈学案略语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高考采用选择题的形式。面对颇有点文字游戏的选择题,不少考生心生畏惧,答案正确率不高;或者做对了,耗时却很长。如何快速、准确地拿下三道选择题,是二轮复习的一个重要内容。要解决这一难题,需要的是考生的良好心态和思维品质,以及整体把握全文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使用比对法,从词语、逻辑关系、推断三方面仔细比对。该学案重点引导你如何进行比对。 自我诊断,找出答题短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它由运用竹签作筹码来进行运算的“筹算”演变而来。《老子》中提到“善计者不用筹策”,《孙子》《管子》等著作中也有“算”“筹”二字出现,可见春秋战国时期筹算已比较普遍。唐代末年,已见筹算乘除法的改进,到宋代产生了筹算的除法歌诀。但由于史料匮乏,珠算究竟起源于何时,至今尚无定论,算盘是何人发明也无从考察。 从现有资料看,“珠算”一词最早见于东汉徐岳《数术记遗》:“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可见东汉已出现了珠算方法及理论。北周甄鸾为此作注说:把木板刻为三部分,上下两部分用于停放游珠,中间部分用于确定算位;每个算位各有五颗珠,上面一颗,作数五,下面四颗,每颗作数一。但这种计算工具与现代算盘形制不同,现在通行的“穿档算盘”,算珠穿在“档”上,可以沿档上下滑动。档中横以梁,通常梁上方每档穿两珠,每珠作数五,梁下方每档穿五珠,每珠作数一。定位后拨动算珠,就可做加减乘除及开乘方等运算。“算盘”名称最早见于宋代算书《谢察微算经》,因此可以确定至迟在宋代算盘就已出现。 1921年在河北巨鹿宋人故宅出土的一颗木制算珠,鼓形,中间有孔,与现代算珠相似。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中“赵太丞”药铺的柜台上有一形似算盘之物,经中日两国珠算专家确认,那就是与现代算盘形制类似的穿档算盘。宋末元初学者刘因的《静修先生文集》里有以“算盘”为题的五绝一首,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引用时谚说:“凡纳婢仆,初来时日擂盘珠,言不拨自动;稍久,日算盘珠,言拨之则动。”元代谚语把资历渐老的奴婢

语文知识大全集锦

4、人体名称妙喻 肺腑(内心)手腕(手段、能耐)手足(兄弟)臂膀(得力助手)胃口(食欲或食量、兴趣)手脚(暗中采取的行动)心肝(最心爱的人)心腹(亲信的人)首脑(国家、政府领导人)耳目(探听消息的人) 5、常见的别称 杏林(良医)桃李(学生)同窗(同学)园丁(老师)须眉(男子)巾帼(女子)千里马(良才)丹青(绘画)桑梓(故乡)墨客(诗人) 6、表示年龄的词语 襁褓(不满周岁)孩提(两至三岁)垂髫.(tiáo)(十岁)豆蔻(女子十三四岁)弱冠(男子二十岁)而立(三十岁)不惑(四十岁)知天命(五十岁)花甲(六十岁)古稀(七十岁)耄耋 ..(mào dié)(八九十岁或七八十岁)期颐(一百岁) 7、表示动物的叫 狮(吼)龙(吟)鹤(唳lì)狼(嗥háo)犬(吠)猿(啼)虎(啸)马(嘶) 8、比喻人的习惯语 狗腿子(坏人的帮凶)吸血鬼(残酷压榨人的人)眼中钉(容不了的仇人) 墙头草(立场不坚定的人)纸老虎(外强中干的人)台柱子(集体中的骨干) 老黄牛(踏实工作的人)老古董(思想陈旧的人)马大哈(粗心大意的人) 铁公鸡(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伪君子(表面上正经,实际上卑鄙的人) 保护伞(可以起保护作用的人)笑面虎(外表和善而内心凶狠的人) 9、数字俗语 一不做,二不休(表示事情已经开始了,就索性干到底) 二一添作五(表示一样东西两人平分)八九不离十(表示差不多) 九九归一(表示归根到底)九牛二虎之力(表示很不容易) 十拿九稳(表示信心十足)小九九(表示某人打小算盘) 10、英文缩写代表的含义 UN 联合国 CCTV 中国中央电视台 MTV 音乐电视 SARS 非典型肺炎 AIDS 艾滋病 CD 激光唱盘 GSM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GPS 全球定位系统 UFO 不明飞行物 CEO 首席执行官 VIP 贵宾、要人 CPU 中央处理器 IQ 智商 IT 信息技术 1、来源于《三国演义》 缓兵之计三顾茅庐锦囊妙计宝刀未老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来源于《西游记》 火眼金睛半路出家倒打一耙摇身一变青红皂白叫苦连天 3、来源于《红楼梦》 无精打采无法无天鬼鬼祟祟横行霸道心神不定丢三落四 4、来源于《水浒传》 进退两难死心塌地逼上梁山壮志凌云养兵千日,用在一朝 5、来源于《史记》 完璧归赵乐极生悲指鹿为马背水一战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6、来源于历史故事 图穷匕见(xiàn)(荆轲)卧薪尝胆(勾践)乐不思蜀(刘禅shàn) 精忠报国(岳飞)破釜沉舟(项羽)指鹿为马(赵高)入木三分(王羲之) 背水一战(韩信)程门立雪 (杨时) 两袖清风(于谦)闻鸡起舞(祖逖tì) 7、各种各样的“快” 一目十行(看书快)大步流星(走路快)狼吞虎咽(吃饭快)雷厉风行(办事快) 乘风破浪(航速快)瞬息万变(变化快)风驰电掣(车速快)一挥而就(写字画图快)对答如流(回答问题快) 稍

小升初语文知识点总归纳

小升初语文知识点总结 一、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填空练习 歌 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古朗月行》唐·李白 日》北宋·王安石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北宋·苏轼 时田园杂兴》南宋·范成大 唐·白居易

州词》唐·王翰 董大》唐·高适 塞》唐·王昌龄 天门山》唐·李白 行》唐·杜牧 句》唐·杜甫 石 灰吟》明·于谦 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洞庭》唐·刘禹锡 崇《春江晚景》北宋·苏轼 西林壁》北宋·苏轼 隐 汪伦》唐·李白 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淘沙》唐·刘禹锡 歌子》唐·张志和 园不值》唐·叶绍翁 唐·刘长卿 石》清·郑燮 白 桥夜泊》唐·张继 岛 梅》元·王冕 明》唐·杜牧 食》唐·韩翃 日》南宋·朱熹 浩然 湖上初晴后雨》南宋·苏轼 军行》唐·王昌龄 州词》唐·王之涣 映深竹。《秋浦歌》李白

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商山早行》唐·温庭筠 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南逢李龟年》唐·杜甫 州西涧》唐·韦应物 衣巷》唐·刘禹锡 南春》唐·杜牧 枝词》唐·刘禹锡 夕》唐·杜牧 花卿》唐·杜甫 临安邸》宋·林升 儿》南宋·陆游 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南宋·陆游 疾 清照 船瓜洲》宋·王安石

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夜喜雨》唐·杜甫 亥杂诗》清·龚自珍 二、小升初语文知识积累:《西游记》知识点 1.《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变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组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观世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取名孙行者。 2.在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机智灵活、疾恶如仇的是孙悟空;憨态可掬、好耍小聪明的是猪八戒,法名是猪悟能;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沙僧。 3.《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 4.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宫。 5.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2)(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3)(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 6.有人对《西游记》道:“阳光灿烂猪八戒,百变猴头孙悟空,憨厚老成沙和尚,阿弥陀佛是唐僧。漫漫西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真功。若问是谁普此画,淮安才子吴承恩。” 7.《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孙悟空。 三、小升初语文知识积累:《三国演义》知识点 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挥泪斩马谡等。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使用双股锏的刘备,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和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5.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必背小学语文知识大全

小学语文常用知识 一、名句归类: 序号类型例句作者诗题 1 劝学类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字聿》 2 惜时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汉乐府《长歌行》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3 送别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得故草原送别》4 四季类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春天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雨》夏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秋天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冬天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柳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 爱国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文天祥《过零丁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绝句》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6 友情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7 思乡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8 节日类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蓃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9 悲伤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示儿》 高兴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忧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二、格言、俗语、谚语、歇后语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

语文知识清单

语文知识清单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埋伏笔、作铺垫、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景)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外貌描写(神态和衣饰)、细节描写。 心理描写的作用: 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从本质上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从而更好地表现主题思想。 肖像描写的作用: 描画人物的外在特征,让读者从外形上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从而更好地表现主题思想。 细节描写的作用: 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生动的细

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八、描写(观察)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描写(又叫直接描写)、反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绘图表 十四、小说故事情节四部分:(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环境描写的作用:烘托气氛,衬托人物形象,从侧面表现主题思想。 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1、渲染故事气氛 2、烘托人物形象 3、推动情节发展

语文知识集锦

语文知识集锦 (1. 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2. 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3.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其作品是:《龙须沟》 4.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5.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6. 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7.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8. 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9. 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 10. 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 12. 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13. “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14. 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我国的鲁迅 15. 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16.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7. 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18.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19. 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20.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21. 岁寒三友:松竹梅 22. 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23. 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24. 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25. 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 26. 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27.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28.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29.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30.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31. 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32. 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33.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34.《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35.三王:夏禹商汤周公 36. 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37. 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38. 巴金“爱情“三部曲:雷电雨“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39. 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40. 三代:夏商周 41.三原色:红绿蓝 42. 三体石经:尚书春秋左传古文小篆汉隶三种字体书写 43. 三从四德: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品德辞令仪态女工 44. 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45. 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群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46. 三姑六婆: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

小学语文知识大全

一、字母表(音序表) Aa Bb Cc Dd Ee Ff Gg Hh Ii Jj Kk Ll Mm Nn Oo Pp Qq Rr Ss Tt Uu Vv Ww Xx Yy Zz 注:其实就是英语26个字母的大小写,只是读音不同。 二、声母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三、韵母 1、单韵母:a o e i u ü (6个) 2、复韵母:ai、ei、ui、ao、ou、iu、ie、üe、er(9个) 3、鼻韵母:(前鼻音)an、 en、 in、un 、ün(后鼻音)ang、eng、ing、ong 四、整体认读音节 zhi 、chi、shi、ri、zi、ci、si、ye、yi、yin、ying、wu、yu、yue、yun、yuan(16个) 五、拼写需注意的事项 1、j、q、x遇到ü,两个小点要拿去; 2、句子开头的首字母要大写;汉语人名的开头字母要大写;专有名词的开头字母要大写。例:Beijing;文章标题开头字母要大写。 六、量词 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叫做量词。 1.表示人的量词:个、位、条。一个男孩,一位老师,一条好汉; 2.表示动物的量词:只、匹、头、条、峰。一只鸟,一匹马,一头羊、一条鱼、一峰骆驼; 3.表示文艺作品的量词:封、则、首、篇、道、幅。一封信、一则笑话、一首歌、一篇散文、一幅画。 七、关联词 1、并列关系:一边...一边... ;一面...一面 ... ;不是...而是... ;有时...有时... ;既...又... ;又...又 ...; 那么...那么... 2、承接关系:一...就...;首先...然后 ...;又...;...就...;接着... 3、递进关系:不仅...而且;不是...而是;不但...而且;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还(又、也) 4、因果关系:因为...所以;由于...因此 ...;之所以...是因为;既然...就... 5、选择关系:是...还是;不是...就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 宁可...也不;宁愿...不愿... 6、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尽管...还;尽管...却;但是(可、却、可是、然而、不过、只是、仅) 7、假设关系:如果(假设、倘若、要是)...就(那么、那就);即使(就是、就算、纵然)...也(还) 8、条件关系: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任凭...也 关联词语的运用,关键在于平时语感的培养,如果一句话当你添上了关联词语之后意思表达出现的差异,那么肯定是不对,所以关联词语的运用窍门就在于对句子和意思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八、修辞手法 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互文、比拟等。 1、比喻:说白了就是打比方,利用事物间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说明另一个事物的方法。 2、拟人:是把人的特征给予事物,让事物如人一样说话、活动、有感情。 3、夸张:对某一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豪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4、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预期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5、反问: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说白了就是有问答在句中。设问:可以直白的说就是自问自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