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与生物相 (1)

污水处理与生物相 (1)
污水处理与生物相 (1)

污水处理与生物相(2)

1原生动物的基本特征

形态

原生动物门属真核原生生物界,是单细胞的微型动物,由原生质和一个或多个细胞核组成。原生动物和多细胞动物相同,具有新陈代谢、运动、繁殖、对外界刺激的感应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等生理功能。原生动物个体很小,长度一般在100~300 μm之间。它们都具有细胞膜。多数种属的细胞膜结实而富有弹性,从而使原生动物本体保持一定的体形。但也有一些种属,例如变形虫,只有一层极薄的原生质膜,不能保持固定的体形。原生动物一般具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细胞核,其形状多种多样,它们在其细胞内产生形态的分化,形成了能够执行各项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的胞器。在运动胞器方面有鞭毛、伪足和纤毛;在营养胞器方面有胞口、胞咽和食物泡;用以排出废料和调节渗透压的胞器有伸缩泡等。有些种类的原生动物的细胞膜内分布着肌丝,具有收缩变形的功能。

营养方式

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分为以下几类:①动物性营养,以吞食细菌、真菌、藻类或有机颗粒为生,绝大多数原生动物为动物性营养,有些具有胞口、胞咽等摄食器;②植物性营养,在有阳光的条件下,一些含色素的原生动物可利用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如植物性鞭毛虫,但种类和数量都很少;③腐生性营养,以死的机体或无生命的可溶性有机物质为生;④寄生性营养,以其它生物的机体(即寄主)作为生存的场所,并获得营养和能量。

分类

1981年国际原生动物学会公布了原生动物分类系统,其中在水处理中常见的有三类:

①肉足类,其细胞质可伸缩变动而形成伪足,作为运动和摄食的胞器,运动速度达3 μm/s,典型的肉足类为变形虫属、简便虫属、表壳虫属和鳞壳虫属等;

②鞭毛类,具有一根或一根以上的鞭毛。鞭毛长度与其体长大致相等或更长些,是运动器官,鞭毛虫又可分为植物性鞭毛虫和动物性鞭毛虫,常见的植物性鞭毛虫有滴虫属、屋滴虫属和眼虫属等,常见的动物性鞭毛虫有波豆虫属、尾波虫属等,鞭毛虫的运行速度达15~300 μm/s;

③纤毛类,原生动物周身表面或部分表面具有纤毛,作为行动或摄食的工具,具有胞口、口围、口前庭和胞咽等司吞食和消化的细胞器官,分为游泳型和固着型两种,游泳型包括漫游虫属、草履虫属、肾形虫属、斜管虫属等,固着型常见的有钟虫属、累枝虫属、盖虫属、聚缩虫属、盾纤虫属和壳吸管虫属等,纤毛类运动速度较快,可达200~1 000 μm/s。

2原生动物与细菌的关系

活性污泥的基本特征

活性污泥是污水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反应工作主体,是由细菌、微型动物为主的微生物与悬浮物质、胶体物质混杂在一起所形成的絮状体颗粒。良好的活性污泥具有很强的吸附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和良好的沉降性能,絮体的大小约为~mm,多为茶褐色,微具土壤味,密度约为g/cm3,含水率99%左右。活性污泥中生存着各种微生物,构成了复杂的微生物相。在多数情况下,活性污泥中的主要微生物是细菌,伴之以营腐生的原生动物构成基本营养层次,然后是以细菌为食的掠食性原生动物占优势。

原生动物与细菌的功能关系

在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将污染物质降解的主要是细菌。原生动物与细菌的关系主要为:①掠食关系,原生动物在食物链中处于捕食细菌的作用。一方面,原生动物通过对细菌的捕食,

能促进细菌的生长,使细菌的生长能维持在对数生长期,防止种群的衰老,提高细菌的活力,而且原生动物活动产生溶解性有机物质(DOM)可被细菌再利用,促进了细菌的生长;另一方面,原生动物中存在的某些类型(如纤毛类)具有吞食游离细菌的巨大能力,而游离的细菌个体小、密度小,较难沉淀,易被出水带出而影响水质。有人证明奇观独缩虫在自然水体中

1 h能吃3万个细菌。Curds等人在曝气池中接种纤毛类原生动物,出水大为改善。②絮凝作用,细菌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就凝集成絮状物。这种絮状物为原生动物提供了着生的环境,反过来絮状物上的原生动物能加速絮凝过程。Curds等证明纤毛虫能分泌两种物质,一种称为P物质,是一种多糖类碳水化合物;另一种是属于单糖结构的葡萄糖及阿拉伯糖,表面电荷为负的悬浮颗粒会吸收这种P物质,通过悬浮颗粒表面电荷的改变,就使悬浮颗粒集结起来,形成絮状物。另外,纤毛虫还能分泌一种粘液,能把絮状物再联结起来。原生动物分泌的粘液对悬浮颗粒和细菌均有吸附能力。这就促进了菌胶团的形成和处理能力的提高。

3研究活性污泥中原生动物的目的

要了解污水处理过程的变化或处理水的好坏,最好直接研究分析细菌的生长情况。但是对于细菌的观察、分类鉴定的时间很长,不能及时起指导生产的指示和预报作用。原生动物与细菌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功能关系;原生动物个体大,便于观察;对于环境变化比细菌敏感,更早更容易反映环境的变化。直接观察原生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生长和变化状况,也能反映出细菌的生长和变化情况,即间接地评价污水处理过程和处理效果的好坏,起指导生产的作用。

4研究分析方法

形态和生理观察

采用显微镜对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活性污泥生长、变化进行观察。特别是观察原生动物的形态和生理特征。显微镜的放大倍数采用16×10或16×40即可,观察到的原生动物应与标准图进行对照。建议可以采用《微型生物监测新技术》上的图片进行比较。通过原生动物的形

态来确认其种类和特性,进而来分析其所处的生理状态或生理阶段,这能间接反映活性污泥的特性。

数量分析

建议采用以下简单易行的方法:用1 mL移液管,移取1 mL清水到表面皿中。用一橡胶头小吸管,从表面皿中将1 mL水全部吸尽,然后以均匀的速度徐徐滴下,记录1 mL水的滴数,并重复数次,以免误差。用橡胶头小吸管在反应器中取得均匀的混合液,滴一滴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低倍显微镜由左到右或由上到下(注意应采用相同的方向顺序)进行原生动物的计数。应把盖玻片下所有原生动物记录,并重复数次。用一滴混合液中原生动物的记录数乘以计数吸管1 mL水的滴数,即为每mL活性污泥混合液的原生动物数。

5原生动物的指示作用

指示活性污泥性质

(1)污泥恶化。活性污泥絮凝体较小,往往在~mm以下。主要出现以下优势原生动物:豆形虫属、肾形虫属、草履虫属、瞬目虫属、波豆虫属、尾滴虫属、滴虫属等。这些都属于快速游泳型的种属。污泥严重恶化时,微型动物几乎不出现,细菌大量分散,活性污泥的凝聚、沉降能力下降,处理能力差。

(2)污泥解体。絮凝体细小,有些似针状分散。主要的优势原生动物有:变形虫属、简便虫属等肉足类。

(3)污泥膨胀。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差,SVI值高。由于丝状菌的大量生长,出现能摄食丝状菌的裸口目旋毛科、全毛类原生动物及拟轮毛虫等。

(4)污泥从恶化恢复到正常。通过反应参数和环境的改变,活性污泥从恶化状态恢复到正常

的过渡期常常有下列原生动物出现:漫游虫属、斜叶虫属、管叶虫属等,这些都属于慢速游泳或匍匐行进的生物。

(5)污泥良好。易成絮体,活性高,沉降性能好。出现的优势原生动物为:钟虫属、累枝虫属、盖虫属、有肋盾纤虫属、独缩虫属、各种吸管虫类、轮虫类、寡毛类等这些均属于固着性种属或者匍匐性种属。

指示反应操作环境

(1)优势种属。Modoni在1988年对污水处理厂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总结出:高负荷、曝气量相对不足时,小鞭毛虫占优势;过短的水力停留时间,造成小的游泳型纤毛虫占优势;非常高的负荷或存在难降解的物质时,出现小的裸变形虫和鞭毛虫;大量出现匍匐性和固着性纤毛虫或有壳变形虫时,表明运行环境良好,处理效果好。另外有研究证明,溶解氧不足易出现阿托氏菌属、扭头虫属和新态虫属等;而过分曝气则出现肉足类及轮虫类;有机负荷很低,出现硝化作用时,能观察到游仆虫属、旋口虫属、表壳虫属、鳞壳虫属及轮虫等;在除氮污水厂,低负荷,长水力停留时间及高溶解氧的场合,有壳变形虫是最好的指示生物。

(2)形态变化。在一定条件下,原生动物能分泌胶质并形成膜将虫体包围起来,形成孢囊。大多数孢囊用以保护虫体免受不利的环境因素(如温度不适,pH值变化,食料短缺等)的影响。待环境转好时,虫体能恢复活力,脱孢而出。同样,鞭毛虫的鞭毛在条件不利时,鞭毛消失,条件适宜时,又重新生出。当曝气池中溶解氧降低到1 mg/L以下时,钟虫生活不正常,体内伸缩泡会胀得很大,顶端突进一个气泡,虫体很快会死亡;当pH值突然发生变化超过正常范围,钟虫表现为不活跃,纤毛环停止摆动,虫体收缩成团。所以虽然观察到钟虫数量较大,但虫体萎靡或变形时,则反映出细菌的活力在衰退,污水处理效果有变差的趋势。

(3)生殖方式。原生动物的生殖方式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无性生殖即简单的细胞分裂,细胞核和原生质一分为二。在营养、温度、氧等环境条件良好的场合,原生动物就进行连续的无性生殖。当出现有性生殖(接合生殖)时,往往预示环境条件变差或种群已处于衰老期。

估计有机负荷

Salvado等人发现城市活性污泥污水厂有机负荷的变化会导致原生动物的结构和数量变化,尤其是纤毛虫属。他们采用Shannon等人提出的生物多样性指数(Diversity Index)来计算活性污泥中纤毛类的多样性指数,计算方法如式(1)。

H=-∑[Pi·(log2Pi)](1)

式中∑Pi=1。

Pi=(取样中i类生物的样本数量)/(取样中总的样本数量)

并根据大量的试验和运行,得出:纤毛类多样性指数与有机负荷呈负相关关系,且是线性函数。这样,他们画出纤毛类多样性指数与有机负荷之间的关系直线或相关函数模型,通过观察微生物的组成和数量,就能估计污水厂运行的有机负荷。

预测出水水质

Gurds等人在91个活性污泥曝气池中进行调查,找出原生动物种类组成与排放水水质之间的关系。发现虽然原生动物对环境适应的范围较宽,但最合适、数量最多的是集中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根据这一特征,将出水BOD分为4个等级:0~10 mg/L,11~20 mg/L,21~30 m g/L,>30 mg/L,得出活性污泥中纤毛虫的组合比率,并和出水BOD对应,进行列表。反复试验,找出规律。在以后的运行中,只要观察原生动物的构成情况,即可以预测出水BOD了。实际证明,有柄纤毛虫的数量和质量是预测出水水质最重要的原生动物。

Al-Shahwani等人为了采用原生动物来反映污水厂的运行效果。通过回归分析法,建立出水水质和原生动物种群和数量的数学模型。其中有:BOD=?a?0+a1x1+a2x2+…这里x是某一特定原生动物的记录数量,a?是对应的回归系数。通过努力,数学模型在预测出水水质时,具有较高的成功率,有实用价值。生活污水处理厂BOD预测成功率为87%,SS为73%;

工业污水处理厂BOD预测成功率为69%,SS为58%。Madoni等人不仅找出出水

BOD,NO3-N等与原生动物之间的相关关系,同时还比较了各运行参数的变化情况,列出了19种原生动物与BOD,?NH3-N,NO3-N,MLSS,DO ,SVI,SRT等的对照关系。其中可以看出,有壳变形虫、表壳虫、鳞壳虫、无柄纤毛虫、鞘居虫等能直接反映出水硝化的程度。

生物评价指数

Madoni在采用原生动物组成、数量来指示污水处理状态的基础上,提出用污泥生物指数SBI(Sludge Biotic Index)来评价活性污泥的生物特性。这使一直使用观察的感性认识判断生物特性的方法变为使用具体数值。SBI是根据以下几个方面确定的。

(1)原生动物的密度。根据普遍的研究认为:在活性污泥中,原生动物的密度>106个/L为良好,104~106个/L为中等,<104个/L则为差。因此,SBI在列表时分为≥1066个/L和<106个/L两档,前者比后者的SBI大。

(2)原生动物的优势种群。把原生动物分为匍匐性、部分固着性纤毛类或Testate amoebae 类,固着性纤毛类,盖虫属,小口钟虫,游泳纤毛虫,小型游泳鞭毛虫六类,SBI随以上顺序逐渐减小。

(3)原生动物的种类总数。把活性污泥中检测出的所有原生动物种类数量划分为>10,8~10,5~7,<5(单位:个/mL)。SBI随以上顺序逐渐减小。

(4)小型鞭毛虫的数量。由于小型鞭毛虫出现能指示污水处理相对不理想。所以把其数量划分为<10,10~100(单位:个/mL)。前者SBI大于后者。

由以上四个方面进行列表,并通过验证,给定不同情况下的污泥生物指数(SBI),最后由污泥生物指数来确定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所具有的质量等级。优(SBI=8~10),良(SBI=

6~7),中等(SBI=4~5),差(SBI=0~3)。

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原理

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原理 编辑说明:此章在很多书上都有涉及,但深层次讲解的少,编写此章的目标是,使入门者真正理解各类微生物特点和会用生物相分析系统环境,使本章作为中控室、化验室观测生物相的必要知识。编写时要注意多涉猎专业书籍,结合微生物学和一些论文,力图达到不仅知道结论,还要深究原因。 我们在第三章已经说过: 生物处理方法的核心(或者说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核心)是,使用设施、设备,控制曝气量、水量、污泥量、营养物质等,创造出适宜微生物存活和生长的环境,并有意的引导微生物的生长向我们需要去除的污染物性质方向发展,最终达到污水处理的目的。所以,凡是采用了微生物处理方法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微生物原理是污水处理的核心知识,一个好的运营师,可以通过微生物的状态和变化就可判断外部环境、部环境的各种变化,并提前采取措施将出现的问题苗头消灭。 在活性污泥法中,微生物生活于活性污泥中,在生物膜法中,微生物生活于生物膜中,存在地方虽不一样,但生物种群是基本一致的。另:微生物种群非常多,按世代期(可理解为生长周期)分,从几个小时长一代到几十天长一代不等,活性污泥是由人为控制泥龄的,一般在10~25天之间,不会超过30天,所以种群是人为遴选优化过的,具有去除污染物针对性更强,但难以降解的污染物去除效果不好的特点;而生物膜法的污泥变化是由生物自行生长脱落决定的,所以各种世代期不同的种群在理论上均有存在,具有去除污染物更彻底,但处理量有限制的特点。 在微生物学领域里,习惯将动胶菌属形成的细菌团块称为菌胶团。在水处理工程领域,则将所有具有荚膜或粘液或明胶质的絮凝性细菌互相絮凝聚集成的菌

胶团块也称为菌胶团,这是广义的菌胶团。如上所述,菌胶团是活性污泥(绒粒)的结构和功能的中心,表现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丝状膨胀的活性污泥除外),是活性污泥的基本组分。它的作用表现在: 1、有很强的生物吸附能力和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一旦菌胶团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破坏,则对有机物去除率明显下降,甚至无去除能力。 2、菌胶团对有机物的吸附和分解,为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例如去除毒物、提供食料、溶解氧升高。 3、为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提供附着场所。 4、具有指示作用:通过菌胶团的颜色、透明度、数量、颗粒大小及结构的松紧程度可衡量好氧活性污泥的性能。例如新生菌胶团颜色浅、无色透明、结构紧密,则说明菌胶团生命力旺盛,吸附和氧化能力强,即再生能力强。老化的菌胶团,颜色深,结构松散,活性不强,吸附和氧化能力差。 第一节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要求化验室强记,中控室熟悉)在污水处理中,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形成了一个类似于社会的环境,各个种群的微生物均在生长,并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各自发挥着作用,这是一个奇妙的属于微物的世界。有偏好,有的喜欢氮、有的喜欢磷;有特点,有的对污水处理发挥巨大作用,有的反起到了破坏作用;有等级,根据食物链的规律形成了食物链的金字塔。了解这些特点、规律,能为技术人员的工艺控制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复合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

复合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 摘要:本研究在接触氧化法基础上,在传统活性污泥法反应器中悬挂填料构成复合生物反应器,并利用该反应器进行了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研究表明,复合生物反应器对生活污水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当水力停留时间为3h,气水比为2:1,进水负荷为2.72kg/(m3d)时,出水cod、nh3-n、tn和ss达到国家城镇二级污水处理厂一级标准。 关键词:接触氧化,活性污泥,复合生物反应器,生活污水 domestic sewage treatment performance using hybrid bioreactor yang nai-peng (xingtai environmental inspection detachment, xingtai 05400, china) abstract: hybrid bioreactor based on the bio-contact oxidation process, combining both suspended growth-activated sludge and attached growth-biofilm in one bioreactor by addingcarriers into the mixed suspension demonstrated a promising effective treatment of domestic sewag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the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was 3h and air/water ration was 2:1, cod loading rates was 2.72kg/(m3d) , the effluent cod, nh3-n , tn, ss concentration can up to national primary emission standard

污水处理常见微生物高清晰照片说明

活性污泥中常见微生物 微生物在调试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指示左右,通过镜检而根据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可以发现该活性污泥的好差,其指示作用有: (1) 着生的缘毛目多时,处理效果良好,出水BOD5和浊度低。(如小口钟虫、八钟虫、沟钟虫、褶钟虫、瓶累枝虫、微盘盖虫、独缩虫)这些缘毛目的种类都固定在絮状物上,并随之而翻动,其中还夹杂一些爬行的栖纤虫、游仆虫、尖毛虫、卑气管叶虫等,这说明优质而成熟的活性污泥。 (2) 小口钟虫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很好时往往就是优势菌种。 (3) 如果大量鞭毛虫出现,而着生的缘毛目很少时,表明净化作用较差。 (4) 大量的自由游泳的纤毛虫出现,指示净化作用不太好,出水浊度上升。 (5) 如出现主要有柄纤毛虫,如钟虫、累枝虫、盖虫、轮虫、寡毛类时,则水质澄清良好,出水清澈透明,酚类去除率在90%以上。 (6) 根足虫的大量出现,往往是污泥中毒的表现。 (7) 如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累枝虫的大量出现,则是污泥膨胀、解絮的征兆。 (8) 而在印染废水中,累枝虫则作为污泥正常或改善的指示生物。 (9) 在石油废水处理中钟虫出现是理想的效果。 (10) 过量的轮虫出现,则是污泥要膨胀的预兆。 (11) 另在一些对原生动物不宜生长的污泥中,主要看菌胶团的大小用数量来判断处理效果。

如何根据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来判断污泥的状况? (1)活性污泥净化性能良好时出现的微生物有钟虫、累枝虫、楯纤虫、盖纤虫、聚缩虫及各种后生动物及吸管虫类等固着性生物或匍匐型生物,当这些生物的个数达到1000个/mL以上,占整个生物个体数80%以上时,可以断定这种活性污泥具有较高的净化效果。 (2)活性污泥净化性能恶化时出现的生物有多波虫、侧滴虫、屋滴虫、豆形虫等快速游泳的生物。这时絮体很碎约100um大小。严重恶化时只出现多波虫、屋滴虫。极端恶化时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都不出现。 (3)活性污泥由恶化状态进行恢复时出现的生物为漫泳虫、斜叶虫、斜管虫、尖毛虫等缓慢游泳型或匍匐型生物。 (4)活性污泥分散解体时出现的生物为蛞蝓简变虫、辐射变形虫等肉足类。这些生物出现数万个以上时絮体变小,使处理水浑浊。当发现这些生物剧增时可通过减少回流污泥量和送气量,能在某种程度上抑制这种现象。 (5)活性污泥膨胀时出现的微生物为球衣菌、各种霉菌等,这些丝状微生物引起污泥膨胀,当SVI在200以上时,这些丝状微生物呈丝屑状。膨胀污泥中的微型动物比正常污泥少。 (6)溶解氧不足时出现的微生物为贝氏硫黄细菌等。这些微生物适于溶解氧浓度低时生存。这些微生物出现是,活性污泥呈黑色、腐败发臭。 (7)曝气过量时出现的微生物,若过曝气时间持续很长时,各种变形虫和轮虫为优势生物。 (8)废水浓度过低时大量出现的微生物为游仆虫等。 (9)BOD负荷低时出现的微生物。表壳虫、鳞壳虫、轮虫、寡毛虫等为优势生物,这些生物多时也是硝化进行的指标。 (10)冲击负荷和毒物流入时出现的生物。因为原生动物对环境条件的变化反应比细菌为快,所以可通过观察原生动物的变化情况来看冲击负荷和毒物对活性污泥的影响。原生动物中对冲击负荷和毒物反映最灵敏的楯纤虫,当楯纤虫急剧减少时,说明发生了冲击负荷和流入少量毒物。

污水处理常见微生物高清晰照片及说明

请教一下如何提高活性污泥活性? 作者: kevin-ww 发布日期: 1970-01-01 取自污水处理厂二沉池的回流活性污泥,请教一下有什么简便易行的提高活性的方法? 相关回复: 作者: mistjo 发布日期: 2008-12-03 加大曝气量,增加处理水中营养物含量,要注意CNP的比例。 作者: guoyc1978 发布日期: 2008-12-03 投加些营养,闷爆 作者: zhaowu_81 发布日期: 2008-12-03 添加微量元素,调节C、N、P的比例,连续曝气1周,当絮凝效果好停止。 就可以用具体废水进行驯化了。 作者: whthongtao 发布日期: 2008-12-04 1.这个问题在于是否需要提高污泥的活性,来自二沉池的污泥,一般来说,活性是很高的,如果确实需要提高活性,也就是提高污泥中的MLVSS,按按100:5:1配置CNP比例即可。如果是SBR反应器,曝气时间不要太长,一次运行3、4个小时就好了。 2.2楼提到了加大曝气量,不知道和谁比较。曝气过度肯定是不利的,注意CNP的比例是比较恰当的, 3.3楼说闷爆是不对的,闷爆主要是适用于培养污泥开始的情况。 4.微量元素是否需要添加值得商榷,生活污水中就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自来水中也是一样很多。连续曝气一周的后果,污泥基本失去活性了。 作者: ysqlym 发布日期: 2008-12-05 用低强度的超声波处理一下。呵呵,我跟导师以前做过的课题。 作者: hktk001653 发布日期: 2008-12-05 超声波,适当曝气,只要把活性调到合适就成, 看MLSS和mLVSS的比例,后者越高,可近似表示污泥里面的微生物越多。前者越高,说明污泥含的无机物越高,那么肯定污泥的活性就不好

曝气生物滤池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曝气生物滤池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摘要:曝气生物滤池污水处理技术能够对当前我国污水处理以及水资源短缺等方面的问题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本文对该技术的作用原理以及具体的应用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分析,希望可以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应用污水处理曝气生物滤池 曝气生物滤池技术具有运行成本低、操作简单、占地面积小以及投资少等方面的优点。另外,这种污水处理技术既可以与其他种类的技术结合起来使用,也可以作为一种单独的污水处理方法独立运行。随着现代工业化建设与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水资源紧缺方面的问题日益严重,在资金有限、技术水平不足等因素的限制下,许多工业污水在向外排放之前没有经过科学有效的处理,对于生态环境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污染,使水资源短缺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加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对工业污水与生活污水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已经城市市政环保部门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1.曝气生物滤池原理概述 曝气生物滤池在操作方法与应用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的,在基本应用原理方面则大同小异。曝气生物滤池主要由曝气装置以及填料床两部分组成,其中填料床内主要由颗粒状的物质所构成,而填料床的附近则设置有许多曝气装置,在氧气与污水底物的作用下,填料物质表面可以生成生物膜,该物质是处理污水的关键物质。在生物膜的作用下,能够有效分解污水中的各种微生物。在生物膜厌氧段与微环境中起到硝化作用,同时也能够对污水中的污染物与杂技起到清除与过滤作用,起到污水净化的效果。采用这种污水处理方法能够将快滤池以及接触氧化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充分体现出来,集合了截留SS、高滤速以及曝气于一身。处于运行状态下的曝气生物滤池在一个周期内可以分为反冲与过滤两个阶段。在过滤过程中,通过填料物能够有效分解污水中所包含的各种有机物,在滤料絮凝技术的影响下,可以对污水中的SS进行吸附并起到分解作用,分解过程中所生成的生物膜可以在过滤处理过程中被收集在一起,在杂质收集量不断增加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会对填充床造成影响,降低曝气生物滤池的过滤能力,这就需要

污水处理菌种培养方法

污水处理菌种培养方法 培菌方法: 1、所谓活性污泥培养,就是为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提供一定的生长繁殖条件,即营养物,溶解氧,适宜温度和酸碱度。 (1)营养物:即水中碳、氮、磷之比应保持100∶5∶1。?(2)溶解氧:就好氧微生物而言,环境溶解氧大于0.3mg/l,正常代谢活动已经足够。但因污泥以絮体形式存在于曝气池中,以直径500μm活性污泥絮粒而言,周围溶解氧浓度2mg/l时,絮粒中心已低于0.1mg/l,抑制了好氧菌生长,所以曝气池溶解氧浓度常需高于3-5mg/l,常按5-10mg/l控制。调试一般认为,曝气池出口处溶解氧控制在2mg/l较为适宜。 (3)温度:任何一种细菌都有一个最适生长温度,随温度上升,细菌生长加速,但有一个最低和最高生长温度范围,一般为10-45oC,适宜温度为15-35oC,此范围内温度变化对运行影响不大。?(4)酸碱度:一般PH为6-9。特殊时,进水最高可为PH 9-10.5,超过上述规定值时,应加酸碱调节。?2、培菌法:?(1)生活污水培菌法:在温暖季节,先使曝气池充满生活污水,闷曝(即曝气而不进污水)数十小时后,即可开始进水。引进水量由小到大逐渐调节,连续运行数天即可见活性污泥出现,并逐渐增多。为加快培养进程,在培菌初期投加一些浓质粪便水或米泔水等,以提高营养物浓度。特别注意,培菌时期(尤其初期)由于污泥尚未大量形成,污泥浓度低,故应控制曝气量,应大大低于

正常期曝气量。 (2)干泥接种培菌法:最好取水质相同已正常运行的污水系统脱水后的干污泥作菌种源进行接种培养。一般按曝气池总溶积1%的干泥量,加适量水捣碎,然后再加适量工业废水和浓粪便水。按上述的方法培菌,污泥即可很快形成并增加至所需浓度(3)数级扩大培菌法:根据微生物生长繁殖快的特点,仿照发酵工业中菌种→种子罐→发酵罐数级扩大培菌工艺,分级扩大培菌。如某工程设计为三级曝气池,此时可先在一个池中培菌,在少量接种条件下,在一个曝气池内培菌,成功后直接扩大至二三级。?(4)工业废水直接培菌法:某些工业废水,如罐头食品、豆制品、肉类加工废水,可直接培菌;另一类工业废水,营养成分尚全,但浓度不够,需补充营养物,以加快培养进程。所加营养物品常有:淀粉浆料、食堂米泔水、面汤水(碳源);或尿素、硫氨、氨水(氮源)等,具体情况应按不同水质而定。 (5)有毒或难降解工业废水培菌:有毒或难降解工业废水,只能先以生活污水培菌,然后再将工业废水逐步引入,逐步驯化的方式进行。?(6)直接引进种菌种培菌:有些特殊水质菌种难于培养,还可利用当地科研力量,利用专业的工业微生物研究所培养菌种后再接种培养,如PVA(聚乙烯醇)好氧消化即有专门好氧菌。此法,投资大,周期长,只有特殊情况才用。 3、驯化:在培菌阶段后期,将生活污水和外加营养物量,逐渐

污水处理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全解析

污水处理膜生物反应器 MBR工艺分类与特点 【格林大讲堂】 膜生物反应器( Membrance Bioreactor Reactor,简称MBR)是膜分离与生物处理技术组合而成的废水生物处理新工艺, 与传统的生化处理技术相比,MBR具有以下主要特点: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好;设备紧凑、占地面积小;易实现自动控制、运行管理简单。80年代以来,该技术愈来愈受到重视,成为水处理技术研究的一个热点。目前,膜生物反应器已应用于美国、德国、法国、日本和埃及等十多个国家,处理规模在6~13000 m3/d。 近两年来,膜生物反应器在我国国内已进入了实用化阶段。MBR系统的处理对象从生活污水扩展到高浓度有机废水和难降解工业废水,如制药废水、化工废水、食品废水、屠宰废水、烟草废水、豆制品废水、粪便污水、黄泔污水等。从目前的趋势看,中水回用将是MBR在我国推广应用的主要方向。表1列举了MBR在我国的应用实例及处理效果。这些应用实例表明:MBR对生活污水、高浓度有机废水与难降解工业废水的处理效果良好。 MBR工艺的组成与分类 膜-生物反应器主要由膜分离组件及生物反应器两部分组成。通常提到的膜- 生物反应器实际上是三类反应器的总称: ① 曝气膜- 生物反应器(Aeration Membrane Bioreactor, AMBR) ; ② 萃取膜- 生物反应器( Extractive Membrane Bioreactor, EMBR ); ③ 固液分离型膜- 生物反应器( Solid/Liquid Separation Membrane Bioreactor, SLSMBR, 简称MBR )。

污水处理常见微生物照

污水处理常见微生物照片 微生物在调试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指示左右,通过镜检而根据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可以发现该活性污泥的好差,其指示作用有: (1) 着生的缘毛目多时,处理效果良好,出水BOD5和浊度低。(如小口钟虫、八钟虫、沟钟虫、褶钟虫、瓶累枝虫、微盘盖虫、独缩虫)这些缘毛目的种类都固定在絮状物上,并随窗之而翻动,其中还夹杂一些爬行的栖纤虫、游仆虫、尖毛虫、卑气管叶虫等,这说明优质而成熟的活性污泥。 (2) 小口钟虫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很好时往往就是优势菌种。 (3) 如果大量鞭毛虫出现,而着生的缘毛目很少时,表明净化作用较差。 (4) 大量的自由游泳的纤毛虫出现,指示净化作用不太好,出水浊度上升。 (5) 如出现主要有柄纤毛虫,如钟虫、累枝虫、盖虫、轮虫、寡毛类时,则水质澄清良好,出水清澈透明,酚类去除率在90%以上。 (6) 根足虫的大量出现,往往是污泥中毒的表现。 (7) 如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累枝虫的大量出现,则是污泥膨胀、解絮的征兆。 (8) 而在印染废水中,累枝虫则作为污泥正常或改善的指示生物。 (9) 在石油废水处理中钟虫出现是理想的效果。 (10) 过量的轮虫出现,则是污泥要膨胀的预兆。 另在一些对原生动物不宜生长的污泥中,主要看菌胶团的大小用数量来判断处理效果。 相关微生物的图片提供如下: 1、变形虫(阿米巴)amoeba. 顾名思义,变形虫是能变形的。不过这种变形也是有限度的。 一些种类的变形虫能向四外伸出假足,以探查水中的化学成分,决定移动方向。而有些种类根本没有假足。他们猎食时覆盖它的猎物,把猎物裹起来,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食物泡,食物泡可以消化吸收猎物。 大多数变形虫对人体无害,但有几种变形虫能产生人类疾病:阿米巴痢疾,主要发生在贫穷国家。 变形虫食性广,单细胞藻类,细菌,小原生动物,真菌,有机碎片等皆是它们的食物. 变形虫生命力强,在条件不好时,可以形成一个包囊(休眠体)度过难关.

2021版浅探新型污水处理工艺曝气生物滤池

Enhance the initiative and predictability of work safety, take precautions, and comprehensively solve the problems of work safety.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2021版浅探新型污水处理工艺曝 气生物滤池

2021版浅探新型污水处理工艺曝气生物滤池导语: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统筹规划,增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做到未雨绸缪,综合解决安全生产问题。文档可用作电子存档或实体印刷,使用时请详细阅读条款。 摘要:介绍一种新型生物膜法污水处理工艺——曝气生物滤池,着重该工艺原理、特点、形式、工艺组合流程和存在问题。 关键词:污水处理生物膜法曝气生物滤池BAF 在污水生物处理工艺的发展和应用中,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一直占据主导地位。随着新型滤料的开发和配套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活性污泥法平行发展起来的生物膜工艺技术得以快速发展,并研究开发出各式各样的生物膜工艺技术,其中曝气生物滤池应用范围最广,最具发展前景。 曝气生物滤池(BiologicalAeratedFilter,简称BAF)是20世纪80年代末在欧美发展来的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它是由滴滤池发展而来并借鉴了快滤池形式,在一个反应器内同时完成了生物氧化和固液分离的功能,不需设置二沉池。世界上首座曝气生物滤池于1981年诞生于法国。随着环境对出水水质要求的提高,该技术在全世界城市污水处理中获得了广泛的推广应用,目前,在全球已有数百座大小

污水处理中各类生物处理法的比较

污水处理中各类生物处理法的比较 1.1二级生物处理工艺的选择 近年来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发展很快,类别也很多,在生物处理法中,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大类。 1.1.1活性污泥法 应用于城市污水厂的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艺主要有三个系列:①氧化沟系列; ②A2/O系列;③SBR系列。 各个系列不断地发展、改进,形成了目前比较典型的工艺有:CARROUSEL-2000氧化沟工艺、双沟式DE氧化沟工艺、三沟式T型氧化沟工艺、ORBAL氧化沟工艺、A2/O微孔曝气氧化沟工艺、A/O工艺、改良A2/O工艺、UCT工艺、改良UCT工艺、倒置A2/O工艺、CAST工艺、SBR工艺、CASS工艺、MSBR工艺等。 1、氧化沟工艺系列 目前在国内外较为流行的氧化沟有:卡罗塞尔氧化沟、奥伯尔氧化沟、双沟式氧化沟、三沟式氧化沟、A/A/O微孔曝气氧化沟。 氧化沟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改进型,具有除磷脱氮功能,其曝气池为封闭的沟渠,废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液在其中不断循环流动,因此氧化沟又名“连续循环曝气法”。过去由于其曝气装置动力小,使池深及充氧能力受到限制,导致占地面积大,土建费用高,使其推广及运用受到影响。近十年来由于曝气装置的不断改进、完善及池形的合理设计,弥补了氧化沟过去的缺点。 1)卡罗塞尔氧化沟 卡罗塞尔氧化沟是荷兰DHV公司开发的。该工艺在曝气渠道端部装有低速表面曝气机。在曝气渠内用隔板分格,构成连续渠道。表曝机把水流推向曝气区,水流连续经过几个曝气区后经堰口排出。为了保证沟中流速,曝气渠的几何尺寸和表曝机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DHV公司往往要通过水力模型才能确定工程设计。最近DHV公司又开发了卡罗塞尔2000型,把厌氧/缺氧/好氧与氧化沟循环式曝气渠巧妙的结合起来,改变了原调节性差,除磷脱氮效果低的缺点,但水力设计更为复杂。卡鲁塞尔氧化沟的缺点是池深较浅,一般为4.0m,占地面积大,土建费用高。也有将卡罗塞尔氧化沟池深设计为6m或更深的情况,但需采用潜水推流器提供额外动力。

污水处理中微生物种类的指示

在自然水体中,鞭毛虫喜在多污带和α-中污带生活。在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活性污泥培养初期或在处理效果差时鞭毛虫大量出现,可作污水处理效果差时的指示生物。 变形虫喜在α-中污带或β-中污带的自然水体生活。在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则在活性污泥培养中期出现。 纤毛纲中的游泳型纤毛虫多数是在α-中污带和β-中污带,少数在寡污带中生活。在污水生物处理中,在活性污泥培养中期或在处理效果差时出现。扭头虫、草履虫等在缺氧或厌氧环境中生活,它们耐污能力极强,而漫游虫则喜在较清洁水中生活。固着型纤毛虫,尤其是钟虫,喜在寡污带中生活。钟虫类在β-中污带中也能生活,如累枝虫耐污能力极强。它们是水体自净程度高、污水生物处理效果好的指示生物。吸管虫多数在β-中污带,有的也能耐α-中污带和多污带。在污水生物处理效果一般时出现。 在一般的淡水水体中出现的轮虫有旋轮虫属、轮虫属和间盘轮虫属,轮虫要求较高的溶解氧量。轮虫是寡污带和污水生物处理效果好的指示生物。由于它们吞食游离细菌,所以可起到提高处理效果的作用。但在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猪吻轮虫大量生长繁殖的现象,一旦它们大量繁殖会将活性污泥蚕食光,造成污水处理失败。为避免此类现象发生,当镜检到猪吻轮虫有大量繁殖的趋势时,为了保持正常运行,可暂时停止曝气,制造厌氧环境抑制猪吻轮虫生长。 线虫是水净化程度差的指示生物。 在生活污水生物处理脱氮工艺中,在20℃左右,供氧充分的条件下,红斑颤体虫大量生长,把活性污泥蚕食光,使出水的水质急剧下降。为了恢复处理效果,必须停止曝气,继续连续进污水,使处于缺氧状态,可有效抑制红斑颤体虫的生长。 浮游甲壳动物是水体污染和自净的指示生物。剑水蚤和水蚤。水体中含氧量低,水蚤的血红素含量高;水体中含氧量高,水蚤的血红素含氧量低。由于在污染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低,清水中氧的含量高,所以,在污染水中水蚤颜色比在清水中的红些。

mbr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设备

mbr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设备 发布时间:2020-09-28 江西科丰环保有限公司 mbr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设备 正由江西科丰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一体化MBR技术,适用于住宅区、村庄、宾馆、饭店、医院、旅游景区等生活污水和食品等中小规模工业有机废水的处理和回用。主要技术内容一、基本原理将调节池、沉淀池、接触氧化池、MBR膜、消毒集中于一体的水处理设备。采用紧凑、简洁、多规格的布置形式,浓缩常规污水处理技术的精华,在相对狭小的。 【江西科丰环保有限公司】本工厂主要生产MBR膜一体化污水处理成套设备,设备不产生污泥,不加药,含膜反冲洗功能,不堵膜,一罐搞定。可委托加工/贴牌生产/安装培训/免费安装调试/。合同承诺出水达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欢迎来工厂参观考察。 权利要求书 1.一种mbr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设备计算,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聚合破乳:丙烯酸及酯废水中加入过硫酸钠,先搅拌反应,再调节pH至1.5,过滤获得反应出水1; 2)微电解:将混匀的铁屑和颗粒活性炭置于步骤1)获得的反应出水1中,反应后,过滤,滤液调节pH到10.0,静置,过滤获得反应出水2; 3)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将步骤2)获得反应出水2用膜生物反应器生化降解分离,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用0.1moL/L盐酸溶液调节p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加入过硫酸钠后搅拌2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过硫酸钠用量为1.0-2.0g/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铁屑和颗粒活性炭的体积比为

污水处理常见微生物照片

污水处理常见微生物照片 微生物的指示作用 (1) 着生的缘毛目多时,处理效果良好,出水BOD5和浊度低。(如小口钟虫、八钟虫、沟钟虫、褶钟虫、瓶累枝虫、微盘盖虫、独缩虫)这些缘毛目的种类都固定在絮状物上,并随窗之而翻动,其中还夹杂一些爬行的栖纤虫、游仆虫、尖毛虫、卑气管叶虫等,这说明优质而成熟的活性污泥。 (2) 小口钟虫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很好时往往就是优势菌种。 (3) 如果大量鞭毛虫出现,而着生的缘毛目很少时,表明净化作用较差。 (4) 大量的自由游泳的纤毛虫出现,指示净化作用不太好,出水浊度上升。 (5) 如出现主要有柄纤毛虫,如钟虫、累枝虫、盖虫、轮虫、寡毛类时,则水质澄清良好,出水清澈透明,酚类去除率在90%以上。 (6) 根足虫的大量出现,往往是污泥中毒的表现。 (7) 如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累枝虫的大量出现,则是污泥膨胀、解絮的征兆。 (8) 而在印染废水中,累枝虫则作为污泥正常或改善的指示生物。 (9) 在石油废水处理中钟虫出现是理想的效果。 (10) 过量的轮虫出现,则是污泥要膨胀的预兆。 另在一些对原生动物不宜生长的污泥中,主要看菌胶团的大小用数量来判断处理效果。 变形虫(阿米巴)amoeba. 顾名思义,变形虫是能变形的。不过这种变形也是有限度的。 一些种类的变形虫能向四外伸出假足,以探查水中的化学成分,决定移动方向。而有些种类根本没有假足。 他们猎食时覆盖它的猎物,把猎物裹起来,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食物泡,食物泡可以消化吸收猎物。 大多数变形虫对人体无害,但有几种变形虫能产生人类疾病:阿米巴痢疾,主要发生在贫穷国家。 变形虫食性广,单细胞藻类,细菌,小原生动物,真菌,有机碎片等皆是它们的食物. 变形虫生命力强,在条件不好时,可以形成一个包囊(休眠体)度过难关.

浅探新型污水处理工艺曝气生物滤池

浅探新型污水处理工艺曝气生物滤池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浅探新型污水处理工艺曝气生物滤池摘要:介绍一种新型生物膜法污水处理工艺——曝气生物滤池,着重该工艺原理、特点、形式、工艺组合流程和存在问题。 关键词:污水处理生物膜法曝气生物滤池 BAF 在污水生物处理工艺的发展和应用中,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一直占据主导地位。随着新型滤料的开发和配套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活性污泥法平行发展起来的生物膜工艺技术得以快速发展,并研究开发出各式各样的生物膜工艺技术,其中曝气生物滤池应用范围最广,最具发展前景。 曝气生物滤池(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简称BAF)是20世纪80年代末在欧美发展来的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它是由滴滤池发展而来并借鉴了快滤池形式,在一个反应器内同时完成了生物氧化和固液分离的功能,不需设置二沉池。世界上首座曝气生物滤池于1981年诞生于法国。随着环境对出水水质要求的提高,该技术在全世界城市污水处理中获得了广泛的推广应用,目前,在全球已有数百座大小各异的污水处理厂采用了BAF技术,并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 一、工艺原理

曝气生物滤池是借鉴污水处理接触氧化法和给水快滤池的设计思路,将生物降解与吸附过滤两种处理过程合并在同一单元反应器中,以滤池中填装的粒状填料(如陶粒、焦炭、石英砂、活性炭等)为载体,在滤池内部进行曝气,使滤料表面生长着大量生物膜,当污水流经时,利用滤料表面上所附生物膜中高浓度的活性微生物的强氧化分解作用和滤料粒径较小的特点,充分发挥微生物的生物代谢、生物絮凝、生物膜和填料的物理吸附和截留作用以及反应器内沿水流方向食物链的分级捕食作用,实现污染物的高效清除,同时利用反应器内好氧、缺氧区域的存在,实现脱氮除磷的功能。 二、工艺特点 ①BAF水力负荷高、容积负荷大、水力停留时间短、出水水质好。 ②BAF占地面积小,基建投资省。BAF反应时间短,具有同步去除COD 及SS的功能,可不设二沉淀池。 ③菌群结构合理。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微生物的分布相对均匀,而在BAF 中沿污水流程能形成不同的优势生物菌种,可使有机物降解、硝化/反硝化能在同一个池子中发生,简化了工艺流程。在距进水端较近的滤层中,污水中的有机物浓度较高,各种异养菌占优势,主要是去除BOD;在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厌氧膜生物反应器由厌氧技术与膜分离技术结合发展而来,目前用于处 理生活污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小试及中试规模,进水多采用合成废水及实际生活 污水,COD维持在200~700 mg/L,COD去除率多在70%~90%之间变化,去除效 果受厌氧主体反应器构型、膜组件形式、外界环境、运行条件等因素影响。通过 浅析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探讨用于实际工程的可行性。 关键词:厌氧膜生物反应器;生活污水;试验研究;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目前多用于高浓度废水处理领域,诸如食品加工废水、 酿造废水、屠宰废水、造纸废水等[1]非生活污水。在处理高浓度废水时,厌氧微 生物无需曝气,更不需额外增加碳源,整个处理过程的剩余污泥产量少,设备投资、运行成本均低于好氧技术,同时还可产生沼气形式的能源。厌氧处理效果与 厌氧主体反应器的构型有关,构型越复杂,处理效果越好,相应的运行维护管理 难度越大,而随着膜分离技术的不断发展,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应运而生,膜的高 效截留作用在简化厌氧反应器构型的同时也可维持反应器内较高的生物量。 1 厌氧反应器的发展 1895年世界上第一个厌氧化粪池的出现,标志着厌氧技术开始用于污水处理,经过上百年的时间,厌氧反应器的发展历经三代。1950s之前的厌氧反应器中厌 氧污泥与待处理废水完全混合,污泥停留时间(Sludge Retention Time, SRT)与废 水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HRT)相同,厌氧污泥浓度偏低,处理效 果较差,第一代厌氧反应器仅适用于污泥与粪肥的消化。为了获取更好的处理效果,深挖厌氧技术的应用潜力,必须尽可能延长SRT并减小HRT,实现二者的分离。随着1960s微生物固定化技术的迅速发展,第二代厌氧反应器取得重大突破,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ed, UASB)更被认为是厌氧反应器 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创造性地使反应器内的污泥保持颗粒状态,与厌氧滤 器(Anaerobic filter, AF)相比,无需固体填料也可保持高浓度厌氧污泥,而后基 于UASB又开发了厌氧固定膜膨胀床反应器(Anaerobic Expended Bed, AEB),厌 氧流化床(Anaerobic Fluid Bed, AFB),第二代厌氧反应器实现了SRT与HRT的有效分离,可以满足高有机负荷工业废水的处理要求。但是气液上升流速过快、有 机负荷过高时,第二代厌氧反应器内容易形成短流、造成堵塞,影响处理效果, 为了满足化工、生化及生物工程工业等超高有机负荷工业废水的处理要求,对UASB进行再次设计和改进,发明了以厌氧升流式流化床(Upflow Anaerobic Bed Filter, UABF)反应器、折流式厌氧(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 ABR)反应器、膨 胀颗粒污泥床(Expanded Granular S1udge Bed, EGSB)反应器、内循环反应器(Interior Circulation, IC)为代表的第三代厌氧反应器,克服了高速气液上升流速 的影响,使待处理废水与厌氧颗粒污泥接触更为充分,极大的缩短了运行HRT, 使其远小于SRT,提高了反应器的有机负荷和处理效率。 关于厌氧技术用于处理工业废水的研究及案例已屡见不鲜,但厌氧技术不会 局限于非生活污水的处理,厌氧技术的低成本优势正日益推动越来越多的学者从 事生活污水的厌氧处理研究,这在能源日趋匮乏的形式下显得格外重要。 2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 1978年Grethlein[2]首次提出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aerobic Membrane

水处理微生物-知识点总结

1.微生物:微生物是肉眼难以看清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切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的特点 (1)体积大、面积大(比面积大)。 (2)种类多,目前已知的微生物种类有10万多种而且这一类数目还在不断增加。 (3)分布广。广泛分布于土壤、空气和水等自然环境以及高温、高盐等极端环境。 (4)生长旺,繁殖快。大多数微生物在几十分钟内可繁殖一代,即由一个分裂为两个。如果条件适宜,10h就可以繁殖为数亿个。 (5)适应强,易变异。这一特点使微生物较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 3.水中常见微生物种类: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病毒。 4.原核微生物:是一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为核区的裸露的DNA,无细胞器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5.革兰氏染色:丹麦医生(革兰)于1884年发明了一类不同类型细菌的染色方法,根据此染色法,细菌可以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6.菌落:单个细胞在固体培养基生长繁殖时产生大量细胞排序便以此母细胞为中心而聚集到一起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 7.菌胶团:有些细菌由于其遗传特性决定,细菌之间按一定的排列方式互相粘集在一起,被一个公共荚膜包围形成一定形状的细菌基团。 8.芽孢:某些细菌(特别是杆菌)在生活史中的一个阶段,细胞内会形成一个圆型或椭圆型的对不良环境条件具有较强抗性的休眠体。 9.酵母菌:单细胞出芽生殖的真菌总称。 10.真核微生物:是一类细胞核具有核膜与核仁分化的较高等的微生物,细胞质中有线粒体等多种细胞器的生物。 11.硝化作用:由氨氧化成硝酸的过程。 12.生物监测:利用水生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对水体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状况的一种监测方法。 13.体内积累速率=吸收速率-(体内分解速率+排泄速率) 14.余氯:氯加入水中后,一部分被能与氯结合的杂质消耗掉,剩余的部分称为余氯。 15.培养基:由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混合营养物。 16.生物浓缩系数(富集因子):BCF=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浓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浓度。 17.烈性噬菌体:大多数噬菌体感染细菌细胞后产生大量的子噬菌体并能使细菌细胞裂解。1.试述微生物在给排水工程的应用。 (1)污染水体。了解水中的致病菌并设法去除,防止传染病的蔓延使水生色或者产生气味。(2)阻塞作用。影响水厂的正常运行:冷却器、凝结器阻塞。 (3)利用微生物处理废水:利用有益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4)利用微生物进行自净:自然生态系统利用细菌和藻类互生的原理让细菌分解有机污染物,即氧化塘法。

流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流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一、前言 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工业废水量和生活污水量逐年增长,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治理水污染已经成为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废水的生物处理法自19世纪末发展至今,已成为世界各国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主要手段,新技术、新工艺得到快速发展。废水的生物处理方法可以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两大类,而好氧生物处理作为主要处理方法在废水处理领域中一直占据主要的地位。 根据曝气池内微生物生长环境、集结形态等的不同来分类,好氧生物处理方法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方法可以称为悬浮污泥法,主要包括传统活性污泥法和其变种,如阶段曝气法、渐减曝气法、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生物吸附氧化法(AB法)、延时曝气法、氧化沟等。该方法中微生物与悬浮物质、胶体物质等混杂在一起形成具有较强吸附分解有机物能力的絮状体颗粒。第二类方法为生物膜法(或称附着污泥法),如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生物转盘、接触氧化法等。该方法生物或固定生长,或附着生长于固体填料(或称载体)表面。其中接触氧化法因具有BOD 负荷高、处理时间短、耐负荷冲击等优点近年来有了很多工程应用。 流动床生物膜(内循环生物流化床)处理方法是将活性污泥法和

生物膜法的结合,在生物流化床中,空气-污水-附有生物膜的载体在流化床中进行生物反应,可承受较高的BOD负荷。 近年江苏沃奇环保公司引进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及芬兰赫尔辛基理工大学等诸多北欧名校,水环境研究机构的工业污水处理先进技术,并与国家级科研部门合作,不断对对流动床生物膜技术进行改造与升级,使工艺技术更加完善,处理效率更加高效。该先进技术应用于焦化、医药、农药、染化等污水处理领域,十分有效地解决了高难度工业污水处理存在的技术难题。 二、流动床生物膜处理技术原理 MBBR工艺原理是通过向反应器中投加一定数量的悬浮载体,提高反应器中的生物量及生物种类,从而提高反应器的处理效率。由于填料密度接近于水,所以在曝气的时候,与水呈完全混合状态,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为气、液、固三相。载体在水中的碰撞和剪切作用,使空气气泡更加细小,增加了氧气的利用率。另外,每个载体内外均具有不同的生物种类,内部生长一些厌氧菌或兼氧菌,外部为好养菌,这样每个载体都为一个微型反应器,使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同时存在,从而提高了处理效果。 MBBR工艺兼具传统流化床和生物接触氧化法两者的优点,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污水处理方法,依靠曝气池内的曝气和水流的提升作用使载体处于流化状态,进而形成悬浮生长的活性污泥和

A_O生物滤池污水处理特点及工艺流程

2013年6月(上) [摘要]我国化工行业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的排放出复杂的结构、有毒、有害 和生物难处理有机污染物,其处理难度大,严重污染了环境。本文主要讨论了A/O (前置反硝化作用)生物滤池(BAF )处理工艺相结合的化学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特点及A/O 生物滤池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关键词]A/O ;生物滤池;生化处理;BAF A/O 生物滤池污水处理特点及工艺流程 冯瑜 (中山市横栏镇永兴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广州中山 528478) 污水处理工艺简介:由于我们的小城镇居民点分散的污水源分布点少,乡镇级规模的污水处理厂是小于10000吨/日。经常使用的污水处理工艺是传统活性污泥法,而A2/O 方法用于中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在小城镇污水处理厂,这些技术将引起的经营成本高昂,无法正常工作。 1A/O 生物滤池污水处理工艺特点 1)SNP 特殊悬浮生物填料,以及系统污泥浓度高,停留时间短。2)氧生物滤池:能耗低,只是活性污泥工艺的十分之一。3)曝气生物滤池停留时间短,确保水质达标。4 )所有设备都可以使用浦罐或组装钢结构,建设周期短、投资少、节约占地、外形美观。5)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及灵活。6)低投资,低运行成本,特别是在2000~10000吨/日规模以下的小城镇污水处理厂。7)维修工作量小,对操作人员的要求相对也较低。 2A/O 生物滤池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新建废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化肥氨氮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2.1A/O 污水生化处理 同时把甲醇项目污水和DCC 项目污水送入污水调节池,在调节池调节及均衡池中水质水量,安装有温度、流量、总有机碳(TOC )在线仪表在流入调节池的入口管道上,进行监控进水水质水量。使用2台污水均质泵进行混合搅拌调节池内污水。为了了解池中水质情况,还要安装pH 、COD 在线检测仪表在池中。 用生化进水泵向混合选择池送污水调节池中的污水,在这里与回流污泥进行混合。调节池作为生物选择器对活性污泥有时间来进行调整和适应新鲜污水,为了进行搅拌混合,调节池池中必须装有机械搅拌机,污水与回流污泥混合好后自动流进缺氧池,并与内回流的硝化液在其入口端均匀混合,然后进入调节池池内进行反硝化脱氮反应,且使一部分COD 降解,在反应池内安装溶解氧和氧化还原电位在线仪表,进行监控反应池内的反硝化脱氮。 经过缺氧后,污水混合物进入好氧池,硝化和好氧生物处理在好氧池进行,使污水中的COD 、NH3-N 及其它污染物降解。好氧池的好氧反应所需要的氧气由离心式鼓风机通过微孔曝气设备供应。安装DO 在线监测仪表在好氧池近末端,用来监控混合液中的DO ,并进行风量调节。 混合液在好氧池氧生化反应完成好后,在好氧池的末端的混合液用内回流泵送回缺氧池,回流比根据水质的情况控制在100%~400%;其它混合液的自动流入脱气池,在脱气池一段时间,用机械搅拌机在脱气池中进行缓慢搅拌下,自行释放附着在污泥上的微气泡,这样有利于 后续沉淀池的效果提高。 污水经A/O 生化处理后就从脱气池自动流入二沉池,在这里进行分离泥水。中间的水池有池顶的清液自动流入集泥井收集池底污泥。大多数的污泥用污泥泵返送回到混合选择池,根据A/O 生化处理情况来进行调节污泥回流比,控制回流比在50%~200%。剩余在集泥井中的部分污泥采用剩余污泥泵输送回污泥稳定槽。 2.2曝气生物滤池(BAF )对污水进行处理 用BAF 进水泵使中间水池中的污水提升至BAF 滤池,从上到下通过生物填料层,其中还没被A/O 生化处理降解的COD 、BOD5及NH3-N ,用生物填料层的微生物在池中进行隆解,进一步降低池底出水BOD5、COD 及NH3-N ,实现污水排放达标。自动流入监控池,设置流量检测仪表设置在在每个滤池的进水管上,进行监控曝气生物滤池的运行状况。当进水量减少到设定值时,曝气生物滤池的生物滤料层已经堵塞,需要对曝气生物滤池进行清洗。曝气生物滤池中氧化反应所需要的氧气通过鼓风机单孔膜曝气设施供应。 曝气生物滤池运行长时间后,池中的微生物生长、衰老、死亡和脱落,可能会造成堵塞现象,使微生物的处理能力及效果有所降低,曝气生物滤池需要进行清洗。在冲洗曝气生物滤池时,需要冲洗的曝气生物滤池的正常进水、进气和排水管路必须通过气动开关阀切断,根据已经设定的程序,先后开闭气冲管路控制阀及气冲用鼓风机、冲洗水管阀,冲洗排污阀、冲洗泵。处理联合气水冲洗,一般先气冲3~5分钟,联合空气水冲洗4~6分钟,水清洗3~5分钟,冲洗废水主要含有SS ,从底部到洗涤废水池,再用冲洗废水泵送回混合选择池或污水调节池。 2.3污水的排放 BAF 滤波器处理后的污水排放监测池,用在线检测仪监测池中pH 、COD 和NH3-N 。合格的净化水从废水回收/排出泵排放出去。当检测到净化水COD 和NH3-N 超标时,监测池通过开关阀发送信号,然而通过排水管路的切换阀用泵把不合格废水暂时送到事故池,系统同时发出报警,确保不外排不合格的污水废水。 3结后语 A-O 生物过滤器是一种利用附着在塑料模块填料在微生物降解的污染物在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系统处理城市污水CODcr 去除率为75%~85%,SS 去除率为85%~95%,氨氮去除率为20%~40%,水在处理上述指标可以满足要求的二级生物处理、国家排放标准。同时具有简单的流程,方便管理,耐冲击负荷,剩余污泥水等特点。 [参考文献] [1]朱倩倩,成小娟,黄凤,何先勇,徐宏.组合工艺在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 化学与生物工程,2010. [2]桑军强,王占生.BAF 在微污染源水生物预处理中的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2003. [3]杨宏,姚乾,黄春雷,邓建诚,张静慧,张杰.A/O 生物除磷工艺丝状菌膨胀的控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 [4]Hiroyuki Sekiguchi,Noriko Tomioka,Tadaatsu Nakahara,Hiroo Uchiyama.A single band does not always represent single bacterial strains in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analysis[J],2001. [5]AmandaJ.Haes,DouglasA.Stuart,ShumingNie,RichardP.Van https://www.360docs.net/doc/d48979044.html,ing So-lution-Phase Nanoparticles,Surface-Confined Nanoparticle Arrays and Single Nanoparticles as Biological Sensing Platforms[J],2004. 1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