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词析句,个性解读——小语公开课《一夜的工作》评课稿

品词析句,个性解读——小语公开课《一夜的工作》评课稿
品词析句,个性解读——小语公开课《一夜的工作》评课稿

品词析句,个性解读一一小语公开课《-

夜的工作》评课稿

周总理,这位伟大的世纪伟人,对于现今的小学生来说,是有时代隔膜的,要让学生走进了解并感悟其伟大精神历来使老师很费心思,成了我们的困惑和难题。今天,赖老师紧紧抓住重点句的研读、评析、感悟,让学生走进文本人物的心灵世界,触摸伟人的高尚言行,和谐地将语文实践和人文精神的熏陶融为一体,把老课文上出了新滋味。

一、抓重点词句感悟文本。赖老师今天指导学生研读总理认真审阅文件的语句:“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

就用有时问我一两句。”和“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似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盏台灯如此而以。”两句

老师先让学生抓住其中感受最深的词体会后,为帮助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老师引导学生潜心读文,看看文中怎样介绍总理办公室极其简单,找到有关语句读一读,并让学生思考:这座高大的宫殿似的房子原来是谁住的?里面应该有什么?现在成为新中国总理的办公室后,却是怎样的?一国的总理的办公室应该摆什么?但我们总理的办公室却是怎样的?这样层层紧逼,环环相扣,一气呵

成,让学生深刻领悟到总理生活简朴,工作劳苦,对课文重点句的理解既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又发挥好了老师的点拨作用。

二、尊重学生独特体验与老师的有效引导相结合。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的艺术点拨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充分展示了教师的教学艺术。从老师引导学生感悟重点句的过程来看,实效是很明显的。只是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周总理审阅文件一句,老师从华灯初上到夜深人静,再到东方发白,弓I导学生朗读了三次,充分感悟了总理工作时间长的辛劳,但我们知道作者写总理审阅文件是从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和工作认真负责三方面来表现总理工作的劳苦。老师如果能从工作量大与工作认真两个方面再引导学生读读,是不是对这句话的理解,对总理工作如何劳苦理解得更全面一些呢?老师是否可以这样引导:从华灯初上到夜深人静,既而到东方发白,整整一个夜晚啊!我们的总理每份文件都,学生接读“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工作量那么大,工作时间那么长,工作时那么一丝不苟,我们的总理真是为人民呕心沥血,劳苦功高啊!

三、采用比照辐射,激活全篇。这堂课,老师既有整体把握的引导,又有局部深入的探讨,既有情感的激发、形象的思维,又

有理性的分析,使不同心理特征的儿童的个性阅读都能有效的引导。更难能可贵的是,老师能抓住文章的几处对比,采用比照辐射,激活全篇。本篇课文描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情景,“劳苦”与“简朴”形成鲜明对比,感人至深。花生米如此少,但总理工作却是通宵达旦,时间多长啊!花生米如此少,但总理却批阅了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工作量多大呀!花生米如此少,但总理处理文件却是圈点、思索、询问,耗费的心血多大呀!“少”与“长”,“大”与

“多”。对比何等鲜明,竟而老师还将总理办公室陈设与历朝历代的总理相比,将一国总理位置之高,权利之大与简单的办公用品相比,自然悟解,总理的精神印入心中了。

但我觉得赖老师以文中的中心句导入,再品词,析句,让学生认识到周总理生活简朴,工作认真的人,从这篇文章看,写周总理的人格魅力,还不止这两方面,如我站起来时把转椅带坏了,周总理及时把它扶正,这一细节描写也折射出周总理严谨的生活态度,但教师抓中心句,再让学生通读全文,只让学生认识到周总理生活简朴,工作认真。学生对周总理的认识不够全面,不禁让人反思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这篇课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