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方法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方法》教案

(第一章绪论(1)误差)

选用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计算机数值方法》(第三版)

施吉林等编著

主讲老师:张利萍

一.基本内容提要

1. 误差的来源

2. 浮点数、误差、误差限和有效数字

3. 相对误差和相对误差限

4. 误差的传播

5. 在近似计算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 熟练掌握绝对误差、绝对误差限、相对误差、相对误差限和有

效数字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了解误差的来源以及误差传播的情况,掌握在基本算术运算中

误差传播后对运算结果误差限的计算方法和函数求值中的误

差估计;

3. 理解并掌握几种减少误差避免错误结果应采取的措施,了解选

用数值稳定的算法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

1.绝对误差、绝对误差限、相对误差、相对误差限和有效数字的

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误差传播,减少误差避免错误结果应采取的措施。

四.教学难点

1.误差传播;

2. 数值稳定算法的选用。

五.课程类型

新知识理论课;

六.教学方法

结合课堂提问,以讲授为主。

七.教学过程如下:

Introduction

1.《计算方法》课程介绍

计算方法是用数值的方法研究研究科学与工程中的计算问题;它的内容主要包括:近似值的计算和误差估计两个方面;主要工具:计算机;地位:这门课已成为工科各专业,特别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机械、数学等专业的必修基础课。

2.发展状况

几十年来,计算方法效率的提高是与计算机速度的提高几乎同步地、同比例地前进的。这里简述一下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简称973项目)“大规模科学计算研究”(1999-2004)的主要内容,可以帮助同学们了解我国科学计算界所关心的问题。此项目由石钟慈院士等人为首组织,集中了我国计算数学、计算物理、计算力学、计算机、以及材料、环境能源等领域60多名专家,跨学科,跨部门通力合作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复杂流体的高精度计算,含天气预报数值模拟研究;(2)新材料的物理性质机理多尺度计算研究,含超导、超硬度合金等问题的计算研究;

(3)地质油藏模拟与波动问题及其反问题计算研究;

(4)基础计算方法的理论创新与发展;

(5)大规模计算软件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实施。

计算规模是解决百万级节点问题(即求解百万至千万个未知数的方程组)。项目的目标是在几个重大科技难题的计算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在国际科学计算的学科前沿取得重要的一席之地。

3. 我国计算科学主要专家简介

冯康(1920-1993)院士,早年学习物理,后去苏联研究拓扑学和函数论,有深厚的数学和物理功底。1957年受命组建国家计算中心,为推动我国计算科学进入国际前列,培养一批批优秀人才,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冯院士一生中作出两项国际公认的重大创造,早在20世纪60年代,独立提出变分差分格式(即有限元),用于计算水坝很成功,1964年在国际上首次证明有限元的收敛性(中文发表),比M.Zlamal早四年,接着10年文化大革命,冯康的工作几乎被淹没,到70年代末才被国际公认为有限元理论的开拓者。1984年又开创了Hamilton系统的辛几何算法。

周毓麟(1923- )院士,著名的拓扑学、偏微分方程与计算科学家。1945年毕业于大同大学数学系,后在北京大学任教,1953年留学莫斯科大学研究偏微分方程,是我国最早用先验估计和拓扑方法研究偏微分方程的专家。1957年回国在北大任教,1960年调国防科工委从事核武器与数值模拟的研究,为“两弹一星”的成功做出了默默的贡献,这20年的工作鲜为人知,仍公开发表百余篇论文,他

对差分法首次建立离散Sobolev空间的嵌入理论,并用于偏微分方程的研究,建立了全新体系。

石钟慈(1933- )院士,早年在浙江大学和复旦大学学习基础数学,后留学苏联学习计算数学,在中国科学院成为冯康的得力助手、合作者和接班人。与冯康合作研究弹性组合结构的数学理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20世纪80年代初,是我国最早赴德国洪堡基金会研究的学者之一。在对四阶板问题的非协调元的研究中,首次提出了非协调元收敛的F-E-M检验准则,成为以后一系列研究的基石,也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今年来对瀑布式网格法研究中,证明了最佳收敛性,并引发了一系列工作。1993年冯康院士去世后,石钟慈院士成为我国计算数学的领头人,为继续推动我国科学计算进入世界强国做出了贡献。

我国计算数学界的院士还有林群和催俊芝。

4. 河南省计算数学发展状况介绍

5. 河南大学计算数学发展状况介绍

6. 课堂纪律要求,作业收交安排和答疑办法。

第一章 误 差

1.1误差的来源

用数学作为工具解决实际问题过程:

实际问题→数学模型→数值计算方法

→程序设计→上机计算结果。

从上述过程看,影响计算精度的误差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过失误差”,人为造成的,可以避免;另一类是“非过失误差”,无法避免。按来源的不同,分为下面几种:

1. 模型误差:数学模型与实际问题之间出现的不可避免的误差。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建立数学模型时,对被描述的实际问题进行了抽象和简化,忽略了一些次要因素,数学模型只是客观世界的一种近似描述,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属于“非过失误差”。 例如,用

212

s gt = 描述自由落体规律,就是一个数学模型,此模型建立时忽略了空气阻力等因素。如果用()s t 表示真正的运动规律,则模型误差为

21()2

s t gt -。 2. 观测误差:建立模型和数值计算过程中,通常用到一些观测数据,由于仪器设备精度的限制,观测值和实际值之间的误差称为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