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学校年度工作计划

2018-2019学年学校年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贯彻执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为高位引领,以区教体处2018年总体工作意

见为具体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深化创新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中心,积极推进学校现代化建设,努力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突出办学特色,提升教育质量,打造xx实验学校教育品牌。

二、工作目标:

1. 首抓党建工作。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动力,以创建xx区先进基层党组织为抓手,紧紧围绕“教育创新、内涵发展”这

一主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扎实工作、开拓创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建主题教育活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等制度,加强过硬党支部建设,着力打造党建工作特色。探索新时期党建工作新思路,为学校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和思想保证。

2. 创新德育工作模式。构建“自主活动”德育课程体系,深入

研究学生自主管理,进一步提升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扩大自主管理范围、提高自主管理程度,通过德育课程体系的建立,拓展德育活动空间及渠道、创新活动内容及方式,提升活动效果。建设研学旅行活动体系,组织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等系列活动,争创德育工作示范校。

3. 不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结合我校实际制定相应的配套文件,进一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重申师德红线,以“四有好老师”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活动,树立师德标兵,讲好师德故事,

4. 加强高效课堂教学管理,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突出以教学为中心的主要目标。加强师资培训力度,稳固提升教学水平。加强教研组建设,使各科教研活动开展丰富有效。加强各科教学活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力争在期末考试中各科成绩稳步上升。以校本培训为裁体,丰富教师基本功训练内容,提高标准,尽快打造一支能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教师队伍。

5. 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坚持教、研、训一体化,建立教育教学创新成果激励机制。积极申报课题带题教研。根据上级要求,加强师资培训和学科教研团队建设,开展名师与骨干教师教学观摩、青蓝工程师徒展示课、新入职教师汇报课、专题讲座等教研活动。

6. 加大平安校园建设投入力度。

三.具体措施:

(一)学校管理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1.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定位争创威海名校的目标,认真分析学校优势和特点,确立学校发展愿景,制定学校发展目标,围绕特色学校、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学校德育、学校管理、教师发展、艺体教育、科技教育、家校教育等9个方面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和实施策略。

2.优化学校管理机制。制定职称评定、考核和绩效工资发放制度,出台教师职称评审办法。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创新学校德育模式

3.师德建设。围绕校训“家国情怀德行天下”的内涵思想,制定《xx实验学校师德评价标准》,成立师德督查小组和师德评价委员会,负责师德行为的过程性检查和学期末师德考核评价。

4.班主任队伍建设。制定《班主任工作规范》,建立年级首席班主任制度,落实新班主任成长计划,依据计划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5.学生德育建设。构建“自主活动”德育课程体系,深入研究学生自主管理,进一步提升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扩大自主管理范围、提高自主管理程度,通过德育课程体系的建立,拓展德育活动空间及渠道、创新活动内容及方式,提升活动效果。

6.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威海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对学生进行相关安全教育,开展安全隐患月排查活动,适时进行防火、防溺水、防食物中毒等安全教育及防震、防火安全疏散演练。心理教师关注学生和教师心理健康,定期组织心里教育活动。

7.家校教育。组建班级家委会,聘任每个班级家委会成员为“驻校妈妈”,参与学校、班级工作的管理、决策、协调、反馈和评价,并和其他家长共享家教经验。

8.仪式教育。在级部中推广普及“孝、诚、爱”仪式教育。每级部选取一个主题,利用班会开展系列教育,号召全体学生在生活中践

行“孝、诚、爱”;开展“孝、诚、爱”故事征集活动,记录生活中发生的有意义的小故事。

9.少先队阵地建设。结合爱国、理想、信念和责任等教育活动,引进家长、专家等社会资源,举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升国旗活动。学校电视台尽快投入使用,节目录制实行级部轮责制,鼓励学生进行微电影的创作与拍摄,丰富学校电视节目,开设“活动直通车”栏目,关注校园动态,及时宣传报道学校活动和典型事迹,弘扬校园正能量。

(三)加强教学研究,打造优质课堂

10.“双六能力”培养。继续深化合作达标教学能力课堂研究,

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进行“双六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学生方面重点突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口语表达、主持主讲、创新思维和知识的整体建构”六种能力,教师方面重点突出“目标制订、情境创设、问题设计、学法指导、差异教学和德融学科”六种能力。成立学校研究组织,制定“双六能力”课堂观察标准,利用校级课例研究和级部跨学科课例研究进行“两级”示范引领,通过课堂教学大比武开展“双六能力”课堂教学评价活动。

11.集备教研。继续实行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双线并行的分工集

体备课模式,实现由以知识建构为研讨重点的集备向以教学方式和学法指导为研讨重点的集备转变。单元备课重点在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方式的研究,课时备课重点围绕教师的“六能”进行研讨,并将学情分析和作业题目的设计纳入集备研讨范围。建立网络课时备课平台,重点课时进行面对面集备教研,非重点课时进行网络集备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