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情简介

区情简介
区情简介

宝鸡市金台区区情简介

金台区是宝鸡市三辖区之一,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境内元末道教建筑群“金台观”而得名,驰名中外的北首岭仰韶文化遗址、古陈仓遗址和大唐秦王陵座落境内。全区总面积309平方公里,总人口37.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6万,城市人口25.9万。区内辖2镇3乡7个街道办事处,102个村民委员会,52个社区居委会。

区位优势明显。金台区地处市区北半壁,地理位置适中,自然条件优越,内交通便利,陇海、宝成、宝中铁路和西宝高速公路、310国道贯区而过,是巴蜀北上、甘宁入关必经之地。城区北屏陵原,南临渭水,西枕陇山余脉,东向渭水谷地延伸。十里北坡,林带通幽,自成屏障。渭河、金陵河、硖石河三面相拥,引渭渠横贯其中,寓城于水。区内发展环境优越,城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相继建成金台森林公园、代家湾生态示范园、上马营渭河生态园等一批重点市政工程,享誉西部的宝鸡渭河人造湖座落其中,“城在林中,水在城中”的城市美景已基本形成,被授予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是投资人居之佳境。

工业基础雄厚。区域内工商企业云集,有宝鸡石油机械厂、宝鸡卷烟厂、宝鸡机床、合力叉车等部省市属大中型企业60多家,形成了机械加工、金属冶炼、食品医药、新型建材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好猫”牌香烟系列、石油钻

采设备、合力叉车配件、精工数控机床等百余种名优产品享誉国内外。工业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金台科技工业园初具规模,惠昌铸业、鲲鹏机械、忠诚锻造等一批大企业、大项目落户金台,装备制造及加工产业、金属冶炼及加工产业、食品医药产业和新型建材产业“四大产业集群”的支柱作用凸现,工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民营企业发展迅猛,东岭集团、陈仓置业、龙钢集团、向阳餐饮等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东岭集团跻身全国民营企业500强,是全国最大的锌品冶炼企业。2009年销售收入在全市率先实现200亿元以上。

城乡统筹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形成了菜、奶、果、花卉、食用菌五大优势产品,建成蟠龙山等10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大柳树优质核桃等10个农业科技示范园,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形成了得力康乳业、冠友食品、强达乳品等一批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得力康乳业有限公司成为全省十大畜牧示范中心之一,是引领宝鸡乳业发展的“航空母舰”。依托城郊优势,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净增300元以上。被誉为“西北第一村”的东岭村发展迅速,成为“全国文明村”、“中国十佳小康村”、“中国十佳过百亿元村”。

商贸特色鲜明。自秦汉始,金台区一直为中原、西南、西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是宝鸡市的传统商业区。区内经营环境优越,“老宝鸡”特色传统文化商业圈、现代物流会展商业圈、现代服务业商业圈和机电建材商业圈“四大商业圈”

已初具雏形。区内建成了中山路文化商业街、东风路机电一条街和金台大道建材街;建成了人民街综合批发市场、恒丰蔬菜批发市场、宝鸡水果批发市场、冠森大世界建材市场、斗鸡综合市场等14个大型商贸市场,是全市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基地;区内云集华通集团、宝商佳美家、惠邻超市等大型商贸企业;以房地产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迅猛发展,三迪世纪新城、朝阳花城、联盟花园、团结苑、兰宝小区等大型楼盘相继建成。

社会和谐发展。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先后建成全国、省、市级文明单位307个。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连续6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教育事业全面进步,建成省级教育强乡(镇)2个,2009年“省级教育强区”创建顺利通过市级评估验收。城乡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公共卫生保障能力持续增强。计生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控制在3‰以内。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

沐浴改革开放之春风,得天时地利与人和。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为指导,以“宝鸡率先发展,金台领先突破,建设中心城区、跻身先进行列”为目标,高点定位,争创一流,重视项目建设,重视环境改善,重视改革创新,重视群众利益,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实现了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2009年,全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51.2亿元,同比增长

15.7%;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7035万元,同比增长27.78%,全年劳务输出8.7万人次,劳务收入突破7.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54元,同比增长30%,位居全市前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883元,同比增长20%;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7亿元,同比增长21%;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3亿元,同比增长2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1亿元,同比增长40%,投资规模和项目数量均创历史新高。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国家生态示范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等殊荣。

安徽省情常识(完美打印版)

2016年安徽省情 一、安徽概况 ㈠地理位置与面积 1.地理位置 安徽省地处江淮咽喉,襟江近海,承东启西,沟通南北。位于黄淮海大平原南部,属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东南部内陆省份。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居华东地区腹地。境内有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 2.面积 安徽省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华东第 3位,全国第22位。长江、淮河横贯其间,将全省分为淮北(皖北)、江淮(皖中)、江南(皖南)三大自然地理区。 ㈡人口与行政区划 1.人口 安徽是全国人口较多、人口密度较高的省份之一。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全省普查登记的户籍人口为6862.0万人,常住人口为5950.1万人,城镇化率43.01%。 阜阳市临泉县是全省人口最多的县,黄山市黟县为全省人口最少的县。(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 安徽人口年龄类型由成年型开始进入老年型。65岁及以上人口为605.7万人,占10.18%。 安徽现有少数民族55个,其中回族人口最多,其次为蒙古族、满族、苗族、彝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居住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沿淮淮北多且集中,沿江江南少且分散。 2.行政区划 安徽现有16个省辖市(地级市),6个县级市,56个县,43个市辖区,220个街道办事处,1716个乡镇(其中镇997个、乡719个)。 16个省辖市:合肥、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滁州、六安、马鞍山、芜湖、宣城、铜陵、池州、安庆、黄山。 6个县级市:合肥的巢湖市,阜阳的界首市,滁州的天长市、明光市,宣城的宁国市,安庆的桐城市。 安徽省省树为黄山松,省花为皖杜鹃,省鸟为灰喜鹊。 ㈢建省历史 1.安徽建省沿革 康熙6年(公元1667年)正式撤消江南省,改左布政使司为安徽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司为江苏布政使司,至此安徽正式建省(安徽省诞生纪念日:1667年8月30日)。安徽省当时辖七府(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庐州、凤阳)、三州(和州、滁州、广德州)。乾隆25年(公元1760年),安徽布政使司衙门从江宁迁至安庆。 1949年4-5月,安徽江北、江南先后解放。以长江为界,分设皖北(驻合肥)、皖南(驻芜湖)行署区。1952年撤消皖北、皖南行署区,恢复安徽省,省会合肥市。 2.省名与简称的由来 关于“安徽”省名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得名;一说最初江南左布政使司辖七府三州,官方文书便简称为“安徽宁池太庐凤滁和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再简称为“安徽布政使司”,最后简称为“安徽省”。

内蒙古自治区区情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区情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中国北部边疆,全区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8。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南北直线距离1700公里。全区总人口2413.7万,由蒙古、汉、满、回、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多个民族组成,其中汉族1880.1万、蒙古族436.7万、其他少数民族96.9万。全区辖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阿拉善盟3盟9市和满洲里、二连浩特2个计划单列市,共101个旗县(市、区),其中包括鄂伦春、鄂温克族、莫力达瓦达斡尔族3个自治旗。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的资源富集区,许多资源储量大且开发条件好。全区人均耕地面积、草原和森林面积均居全国第一位。在世界已探明的140多种矿产资源中,内蒙古就有135种,其中已探明储量的83种,储量居全国前3位的28种,居首位的5种。特别是稀土储量居世界首位,煤炭储量7016亿吨、居全国第一,天然气储量6432亿立方米,预计远景储量4.2万亿立方米,金银等10种有色金属资源储量2539万

吨,可利用风能总功率1.5亿千瓦。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内蒙古自治区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产业基地、能源和原材料产业基地、稀土科研与生产基地。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北部边疆,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北通道,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达4200公里,有满洲里、二连浩特等18个陆路口岸,其中满洲里是我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年过货能力2400多万吨,二连浩特口岸年过货能力560多万吨。内蒙古自治区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行政区,毗邻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8个省区,可以同东北、华北、西北三个经济区进行广泛的经济技术协作,既是津京和环渤海地区的腹地,又是华北沟通大西北的经济通道,具有北开南联、承东接西的区位优势。 内蒙古草原、古迹、沙漠、湖泊、森林、民俗“六大奇观”构成独特的旅游胜景。内蒙古辽阔的大草原,富饶美丽。大兴安岭的林海风光,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蒙古族歌舞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灿烂明珠,赛马、摔跤、射箭被视为蒙古族的“男儿三技”,蜚声中外。传统的那达慕常常让中外游客如痴如醉。名胜古迹众多。如呼和浩特市的五塔寺、大召、昭君

宁夏区情常识试题二

1、( )年( )月( )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正式成立。(答案A) A、1958、10、25 B、1958、9、25 C、1958、10、24 2、( )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答案C) A、尊重民族风俗习惯 B、坚持民族平等 C、民族区域自治 3、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是“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是首先由( )提出的。(答案C) A、邓小平 B、江泽民 C、胡锦涛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施( )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答案C) A、党的政策 B、国家法律 C、宪法 5、新修改的党章写入了“( )”。(答案B) A、中国共产党维护和发展国内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B、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团结信教群众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C、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 6、国家保护( )的宗教活动。(答案C) A、公民 B、信教群众 C、正常 7、民族是( )产生的。(答案C) A、人类社会一开始 B.国家出现后C.原始社会崩溃,私有财产和阶级产生后 8、民族自治地方的名称,除特殊情况外,按照( )顺序组成。(答案A) A、地方名称、民族名称、行政地位 B、民族名称、地方名称、行政地位 C、行政地位、地方名称、民族名称 9、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组织和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由民族自治地方的( )规定。(答案B) A、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政府

B、自治条例或者单行条例 C、党委组织部门或者政府人事部门 10、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 )的公民担任。(答案C) A、自治地方的各民族 B、少数民族 C、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 11、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将每年( )定为“民族团结月”。(答案B) A、五月 B、九月 C、十月 12、国家在税收、金融和财政政策上,对( )、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和传统手工业品生产予以照顾。(答案A) A、民族贸易 B、民营经济 C、对外经济贸易 13、1949年9月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 ),明确规定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答案B) A、《三自宣言》 B、《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14、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人口218万人,占总人口的( ),分布特点是。(答案B) A、41.9% 大分散小聚居 B、35.76% 相对聚居 C、28.9% 极其分散 15、宁夏回族自治区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补充规定中明确提出,回族男女的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 )周岁,女不得早于( )周岁。(答案B) A、22、20 B、20、18 C、18、16 16、( )年9月,国务院颁布实施《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和《城市民族工作条例》。这两个条例是调整散杂居地区民族关系的行政法规。(答案A) A、1993 B、1994 C、1995 17、根据国家的民族政策,不同民族的公民结婚所生的子女或收养其他民族的幼儿,其民族成分( )。(答案A) A、在18岁以前由父母或养父母商定,满18岁者由本人决定,年满20周岁者不再更改民族成分 B、由本人决定 C、在18岁以前由母亲和继父、或父亲和继母商定;双方原来的子女已满18周岁的,

01-张家界市情简介(通用版)-

01-张家界市情简介(通用版): 张家界市情简介张家界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1988年5月因旅游建市,原名大庸市,1994年更名为张家界市,辖永定、武陵源两区,慈利、桑植两县,以及张家界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张家界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9533平方公里,总人口172万。 张家界集“六区”于一身。张家界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5.28%,其中土家族约占66.43%,白族约占6.45%、苗族约占1.62%,民族文化浓郁独特,全市有非物质文化遗产15类730多项,桑植民歌为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张家界是革命老区和贺龙元帅的故乡。市域曾是湘鄂西、湘鄂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策源地和中心区域,四个区县均为国家一级“苏区”,先后有20多万人参加革命,其中红军2万多人,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有6万多红军将士和革命群众英勇牺牲。贺龙元帅的故乡在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在桑植县刘家坪白族乡。张家界属武陵山区。地处武陵山脉腹地,四个区县均为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核心区域。张家界是生态功能区。张家界是国家级森林城市,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市。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0.98%,有市级以上森林公园6处(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4处),市级以上自然保护区

8个(其中国家级2个),保护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10,是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区。张家界是知名旅游区。全市旅游资源丰富独特,有各类景区景点300多个(其中等级旅游区16家,包括5A级2家),其中武陵源风景区217.4平方公里石英砂岩峰林世界绝版,被世界地貌组织命名为“张家界地貌”。全市现有各类宾馆酒店客栈1862家(其中星级酒店38家),床位12万张。张家界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活力、极具潜力的地区。张家界享有世界级旅游资源,且位于即将建设的安张衡和正在建设的黔张常、张吉怀高铁十字交汇处,境内枝柳铁路贯穿东西,拥有长张高速、张花高速、张桑高速,是武陵山片区唯一国际航空口岸,资源、生态、区位优势明显。作为全省旅游龙头,张家界正在加快推进张吉怀精品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建设,着力构建航空、高铁、高速、磁浮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搭建更高层次发展平台,拓展更大发展空间,努力在建设以“锦绣潇湘”为品牌的全域旅游基地中发挥龙头作用。特别是通过多年积蓄动能,全市经济社会已步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发展潜力不断显现,内在动力更加强劲,全市上下形成了心齐气顺、风清气正、政通人和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具备了在更高起点上谋取新发展、创造新业绩的现实条。 张家界拥有中国首批世界自然遗产、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世界“张家界地貌”命名地、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区“六张烫金的名片”,是

惠济区情简介

惠济区情简介 惠济区是河南省省会郑州市六个市辖行政区之一,位于市区北部,北临黄河,西依邙山,总面积232.8平方公里,城区规划面积70.8平方公里,人口20万,下辖两镇、六个街道办事处和郑州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河南惠济经济开发区两个省级开发区。 惠济是交通便捷的省会北部新城。黄河公路大桥、黄河公路铁路两用桥连接黄河南北,京广铁路、北四环、107等穿境而过,连霍高速下道口“郑州惠济站”与辖区主干道相连,文化路、开元路、天河路、江山路等区内干道四通八达,被誉为省会的北大门。 惠济是幽深葱郁的绿色天然氧吧。建有16平方公里的邙岭生态园、10万亩的黄河生态园、7500亩的黄河大观生态园和27公里长、1100米宽的沿黄生态防护林带,林木保有量600万株,森林覆盖率达40%以上,生态价值突破40亿元。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区和河南省平原绿化高级达标先进区,素有省会“后花园”之称。 惠济是底蕴浑厚的历史文化名城。境内分布着“华夏第一城”西山古城、汉代冶铁遗址、古荥阳城、纪信庙、惠济桥等30余处文化遗址和花园口扒堵口处、小顶山毛泽东视察黄河纪念地等众多人文景观。拥有郑州市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

—古荥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澄泥砚、烙画、蛋雕、剪纸远近闻名。 惠济是风景秀美的休闲度假胜地。惠济区依山傍水,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是河南省郑汴洛黄金旅游线路的中心和沿黄文化旅游产业带的核心,拥有国家4A级黄河风景名胜区、3A 级丰乐农庄、花园口旅游区、黄河迎宾馆、四季同达生态园等一批景区景点和120多家具有浓郁乡村特色的农家乐、渔家乐和森吧大型野生动物园、黄河谷-马拉湾海浪浴场等一批高档娱乐休闲项目,采摘节、葵花节、赏花节等活动常年不断、丰富多彩,被誉为郑州市的后花园,是省会市民休闲度假的首选地。 惠济是潜力巨大的高端服务业新城。在郑州都市区建设战略规划中,惠济区的发展定位为面向中原城市群、服务郑州都市区,融高端服务业、生态宜居于一体,产城融合的优美滨河景观新城。建成生态中心和人居环境中心、面向中原城市群的区域旅游服务中心、现代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中心、高端的商务会议中心。 为加快跨越式发展的进程,按照郑州市城市组团建设惠济区确立了“一极四区”的发展战略。即以行政中心区域为载体,聚合郑州国际会议中心、郑州信息创意产业园、郑州动漫产业基地等实体;沿西南都市农业区、西北文化旅游区、中部宜居商贸区、东部综合物流区等为主,发展新型产业以形成生态型经济强区格局。

湘西州州情常识(DOC)

行政区划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与湖北省、贵州省和重庆市接壤,辖龙山、永顺、保 靖、花垣、凤凰、泸溪、古丈7县和吉首1市。全州共有90个乡、68个镇、7个街道办事处;1970个村委会、180个社区(居委会)。其中:龙山县3个街道办事处、11个镇、20个乡;28个社区(居委会)、434个村委会。永顺县12个镇、18个乡;27个社区(居委会)、300个村委会。保靖县10个镇、6个乡;17个社区(居委会)、196个村委会。花垣县8个镇,10个乡;19个社区(居委会)、288个村。凤凰县9个镇、15个乡;15个社区(居委会)、340个村委会。泸溪县8个镇、7个乡;16个社区(居委会)、134个村委会。古丈县5个镇、7个乡;18个社区(居委会)、140个村委会。吉首市4个街道办事处、5个镇、7个乡;40个社区(居委会)、138个村委会。 2005年湘西州全面完成了所辖8个县(市)的乡镇村撤并工作,共撤并乡镇56个,乡镇总数由原来的221个减少到164个,撤并幅度为26%。 其中:龙山县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撤销民安镇。设立民安街道办事处;同意撤销华塘乡,设 立华塘街道办事处;同意撤销新城乡,设立新城街道办事处;同意比溪乡与茨岩塘镇合并,设立新的茨岩塘镇;同意西湖乡与红岩溪镇合并,设立新的红岩溪镇;同意坡脚乡与靛房镇合并,设立新的靛房镇;同意凤溪乡与苗儿滩镇合并,设立新的苗儿滩镇;同意八面乡、长潭乡、岩冲乡与里耶镇合并,设立新的里耶镇;同意火岩乡与桂塘镇合并,设立新的桂塘镇;同意辽叶乡、瓦房乡与召市镇合并,设立新的召市镇;同意水沙坪乡与茅坪乡合并,设立新的茅坪乡;同意撤销干溪乡和猛西乡,将干溪乡的细砂坪、木友、耳洞、捞溪、牙龙、扒耳、干溪坪、支家等8个建制村以及猛西乡的水桶建制村 划归洗车河镇管辖;将猛西乡的陈庄、邬都、烈坝、高峰、泽果、中寨、矮王、猛西等8个建制村划 归洛塔乡管辖。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县辖3个街道办事处,11个镇,20个乡,共34个乡镇街道。 永顺县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将柏杨乡与泽家镇合并,设立新的泽家镇;将和平乡与大坝乡合 并,设立新的大坝乡;将新寨乡与颗砂乡合并,设立新颗砂乡;将羊峰乡、大明乡与石提镇合并,设立新的石堤镇;将杉木乡与龙寨镇合并,将龙寨镇更名为万坪镇;将仓坪乡与塔卧乡合并,设立新的塔卧镇;将官坝乡、桃子溪与砂坝镇合并,设立新的砂坝镇;将连洞乡与灵溪镇合并,设立新的灵溪镇;同意撤销万福乡,将万福乡的白腊、雨咱、那住3个建制村划归勺哈乡管辖;同意撤销麻岔乡, 将麻岔乡的老司城、上河、博射坪3个建制村划归灵溪镇管辖;其余的新庄、乐拉、通达、龙勺、颗砂洞、友谊、落月洞、行坡、湖必、四联、坡寨洞、麻岔12个建制村划归石堤镇管辖;同意撤销保坪 乡。将保坪乡的龙头、湖坪2个建制村划归松柏镇管辖,其余的吴必、毛冲、保坪、劳庄、大龙5个建制村划归王村镇管辖;同意撤销西米乡。将西米乡的星火、西元2个建制村划归松柏乡管辖;其余的

酒泉市肃州区区情详解

肃州区2011年度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招聘选调考试专题辅导 主讲人:孙伟祥 一、基本区情 概述——肃州区是酒泉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总面积3349平方公里,总人口45万人,中城市人口25万。 1.独特的地理位置 肃州区地处河西走廊中段,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自西汉置郡以来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是连接新疆、内蒙古、青海、宁夏等省区的通衢重镇,周边与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中国最早的石油基地玉门油田、国家重要的核工业基地四0四厂、驰名中外的中国西部航天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北最大的钢铁基地酒泉钢铁公司鼎足相邻,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2.悠久的历史 肃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历史文化名城,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甘肃即取甘州之“甘”,肃州之“肃”而名。古称禄福、福禄,西汉设酒泉郡,隋代仁寿二年(公元602年)改为肃州,1961年设立县级酒泉市,1964年恢复为酒泉县,1986年又改为酒泉市,2002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原县级酒泉市后设立肃州区。 故事一——酒泉地名的来历? 酒泉是古丝绸之路入关后第一重镇。相传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击败匈奴,汉武帝赠御酒一坛,犒赏有功将士,酒少人多,霍去病倾酒于泉,与众共饮,故称此泉为酒泉。史书记载,西汉王朝当年始置酒泉郡。 讲清要素:时间、地点、人物,情节

故事二——请介绍一下鼓楼的来历?鼓楼位于酒泉市老城区中心,距今约1640余年。原系东晋时前凉酒泉太守谢艾所建福禄城的东城门楼。明洪武年间扩展酒泉城,将原东城门留于城中央,并开通四面券门,改为鼓楼。清雍正年间整修城楼,砖包台基。清同治时毁于兵火。现存三层木楼为清光绪31年(1905年)重建。鼓楼拔地27米,基座高7.5米,为木架结构塔形楼,二楼檐下东西两面悬挂大匾,分别是“声震华夷”、“气壮雄关”。券门下砌十字形通道,贯通四条大街,券门门额:“东迎华岳”、“西达伊吾”、“南望祁连”、“北通沙漠”十六颗大字,精练传神地概括了肃州在丝绸古道上所处的战略地位。 3.地形及人口管理 肃州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南依祁连山,北枕古长城,东接金张掖,西连嘉峪关,自古就是“诸夷入贡之要道,河西保障之襟喉;东西通衢之要冲,军事边防之重镇”。 全境东西长104公里,南北宽84公里。全区辖7镇8乡,20个社区,有汉、回、裕固等15个民族。 肃州区相邻的县有哪些?距肃州区分别有多远? 答:距高台县城147公里、肃南县城237公里、嘉峪关市21公里、金塔县城53公里。 补充——与兰州不相邻,相距732公里。 肃州区有几大河流?分别是哪些? 答:肃州区境内有6大河流,分别是:讨赖河、洪水河、红山河、观山河、丰乐河、马营河。 4.丰富的物产资源 肃州地域辽阔,土层深厚,水利光热资源丰富,发源于祁连山的11条河流灌溉着63万亩肥沃的土地。这里盛产小麦、玉米、豆类、水果、蔬菜等优质农作物190多个品种,是国家级商品粮基地、糖料生产基地、全国第一大对外制种基地和洋葱生产集散中心。

赣州南康区区情简介

赣州市南康区区情简介 南康区地处江西省西南部,居赣江上游,是赣州市两个市辖区之一。全区国土面积1 722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2个街道、278个行政村、27个居委会,总人口86万。 近年来,南康区牢牢把握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历史机遇,紧紧围绕打造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和宜居宜业的活力新城目标,大力实施“同城发展、富民强区”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迸发蓬勃朝气和巨大活力,呈现稳步升级的良好态势。2014年,实现生产总值14 8.5亿元,财政总收入22.85亿元,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2164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359元。 南康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古称“南野”,秦、汉时名“南埜(yě)”,三国时因“地接岭南,人安物阜”而得名南安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置南康县,1995年3月撤县设市,2014年2月撤市设区。自古以来人文蔚起,名流辈出,宋代有状元刘必达,清代有著名史志学家谢启昆,现代有工人运动先驱陈赞贤、抗日名将赖传湘、《资本论》译者郭大力等。在外乡贤100多万人,号称“南康之外还有一个南康”。 南康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在古代,即有“据豫章上游,为岭北巨邑,雄踞赣南通湘粤”的记载,曾被誉为“衣冠文物之名区,财赋舟车之都会”。如今,已成为赣州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有1个民航机场(赣州黄金机场)、2条铁路(京九和赣韶)、3条国道(105、323和357)、4条高速公路(大广、厦蓉、赣韶和赣州绕城高速),规划中的赣深高铁也经过南康,形成了立体网络式交通格局,距南昌、广州、深圳、厦门均为4小时左右车程。 南康商贸活跃、产业集聚。南康素来商业繁荣,有“商贾如云,货物如雨,万足践履,冬无寒土”的记载。南康人开明开放,敢想敢干,敢于创新,在自然资源禀赋不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情况下,民营经济和开放型经济取得显著成效,有“江西的温州”之称。没有木材资源,但建成了中国中部最大的家具产业生产基地和最大的家具专业批发市场,是我国家具行业首个国家级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正在打造家具千亿产业集群;没有矿产资源,但建成了中部地区矿产品交易的重要集散地和“江西省再生资源利用产业示范基地”,正在打造矿产品百亿产业集群;没有纺织资源,但建成了“江西省纺织服装产业基地”,拥有赣南最大的成衣市场,正在打造服装百亿产业集群;不靠江不靠海,但建成了全国第一个进境木材“内陆口岸”—赣州进境木材监管区,正在打造江西开放型经济的“南大门”。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把南康独特的经济现象概括为“无中生有,有中生特,特在其人,人联四方”。

河南省郑州惠济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河南省郑州惠济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序言 郑州惠济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情况数据分析报告对郑州惠济区 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情况做出全面梳理,从生产总值合计,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等重要指标切入,并对现状及发展态势做出总结,以期帮助需求者找准潜在机会,为投资决策保驾护航。 郑州惠济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 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借助客观的理论数据为基础,数据来源于权威机构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力求准确、客观、严谨,透过数据分析,从而帮助需求者加深对郑州惠济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情况的理解,洞悉郑州惠济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情况发展趋势,为制胜战役的关键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目录 第一节郑州惠济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情况现状 (1) 第二节郑州惠济区生产总值合计指标分析 (3) 一、郑州惠济区生产总值合计现状统计 (3) 二、全省生产总值合计现状统计 (3) 三、郑州惠济区生产总值合计占全省生产总值合计比重统计 (3) 四、郑州惠济区生产总值合计(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郑州惠济区生产总值合计(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生产总值合计(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生产总值合计(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郑州惠济区生产总值合计同全省生产总值合计(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郑州惠济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7) 一、郑州惠济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7) 二、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分析 (7) 三、郑州惠济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占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分析 (7) 四、郑州惠济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郑州惠济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9)

肃州区区情介绍

肃州区区情 肃州区是酒泉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总面积3386平方公里,总人口36万人。肃州区地处河西走廊中段,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自西汉置郡以来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是连接新疆、内蒙古、青海、宁夏等省区的通衢重镇,周边与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中国最早的石油基地玉门油田、国家重要的核工业基地四0四厂、驰名中外的中国西部航天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北最大的钢铁基地酒泉钢铁公司鼎足相邻,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肃州区委、区政府抢抓机遇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7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0亿元,财政收入2.2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1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35元。 历史文化悠久。肃州区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这里就是神农和五帝之一的颛顼辖地,九州之一的古雍州西界。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北凉国曾在这里建都,其后诸多朝代均以此处为省州府地。肃州建置沿革历史悠久。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设置禄福县,西晋改为福禄县,隋代仁寿二年(公元602年)始置肃州,民国设酒泉县。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0月2日成立酒泉县人民政府。1959年,酒泉、金塔两县合并建立酒泉市(地级),1961撤消地级市改为县级市,恢复金塔县。1964年11月撤市改县,1985年撤县建市。2002年9月,撤消县级酒泉市,设立肃州区。古往今来,在肃州这片神奇的沃土上,西域文化与华夏文明相交汇,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相融合,历史神韵与现代文明相辉映,孕育了别具一格的特色和魅力,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存。肃州名胜古迹富集,境内分布着280多处独具魅力的西部文化胜迹,全国独一无二的汉、晋、唐古墓群就达184处,以钟鼓楼、玉皇阁、古酒泉、壁画墓、长城烽燧和汉晋墓葬群等为主体的古代文化艺术群体,联结天下雄关--嘉峪关和世界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形成了丝路文化的独特风格,与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古道驼铃、清泉绿州、祁连雪峰等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共同构成了粗犷、雄浑的西部风光画卷,是中外旅游观光之胜地。 地理位置独特。肃州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南依祁连山,北枕古长城,东接金张掖,西连嘉峪关,自古就是"诸夷入贡之要道,河西保障之襟喉;东西通衢之要冲,军事边防之重镇"。全境东西长104公里,南北宽84公里。全区辖7镇8乡,总人口36万人,有汉、回、裕固等15个民族。 肃州地处青藏高原与蒙古高原交汇之处,是甘肃、青海、新疆和内蒙古切合点上的次区域中心,是欧亚大陆桥的重要中转站,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被誉为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上的"金三角"。 祁连山脉与合黎山脉南北相夹,形成了著名的酒泉盆地。盆地内戈壁、绿州、河流、湖汊相互交织,属于大西北典型的戈壁绿州地貌。重要的地理位置和奇丽的地貌特征,使肃州成为中国西部一块大有可为的地方和充满神奇魅力与无限生机的热土。 物产资源丰富。肃州地域辽阔,土层深厚,水利光热资源丰富,发源于祁连山的11条河流灌溉着63万亩肥沃的土地。这里盛产小麦、玉米、豆类、水果、蔬菜等优质农作物190多个品种,是国家级商品粮基地、糖料生产基地、全国第一大对外制种基地和洋葱生产集散中心。目前已建成20多万亩农作物制种基地,年产种子6500万公斤,与美国、荷兰等国家和台湾地区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农作物种子生产关系。运用国家科技成果培育成功的特产水果--"酒锦王"

河南省鹤壁市鹤山区区情简介

鹤山区区情 鹤山区位于鹤壁市北部,因相传“古有仙鹤栖于南山之峭壁,其山曰鹤山”而得名,总面积139平方公里,辖一镇、一乡、五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4万。鹤山区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交通便利,行政高效,民风淳朴,实为投资兴业的理想之地。区委、区政府谋划实施“工业强区、鹤山新城、统筹城乡、生态鹤山”四大发展战略,创新机制,拓宽思路,强化措施,务求实效,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全区发展氛围更加浓厚,发展优势更加突出,发展后劲更加充足。作为一个充满活力、富有魅力的新兴工业城区,鹤山具有以下5个方面的优势和特点: 一、自然禀赋十分突出,发展优势别具一格 交通方便快捷。鹤山区毗邻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汤鹤铁路穿境而过,并拥有河南省一等甲级货运站—鹤壁火车北站。南距郑州国际机场130公里,北距首都500公里。此外,拟建中的晋煤外运通道长兖铁路与汤鹤铁路连接,届时将给鹤山带来特别便利的铁运系统,能够充分满足辖区企业在货物收发等物流方面的需求,尤其是我区在发展煤炭物流及洗选产业方面将更具优势。以鹤壁为中心,周边500公里范围内辐射河南、河北、山西、山东、湖北和北京、天津等五省两个直辖市,覆盖地区人口超过4亿。

矿产资源丰富。鹤山区是一个“因煤而设,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工业城区。辖区煤炭、瓦斯资源丰富,其中煤炭储量16亿吨,属于低灰、特低硫、高发热量的优质环保动力煤,发热量在6000大卡以上;境内现有国有大型生产矿井5对、地方生产矿井13对,年产煤700万吨左右。水泥灰岩矿、大理石石材矿、白云岩和陶瓷粘土类等矿产具有地域组合良好、品位高、储量大、易开发等特点,其中梨林头村一带已探明水泥灰岩矿床储量为1.98亿吨,施家沟村一带已探明白云岩储量6685万吨,沙锅窑村、崔村沟村一带已探明粘土、灰矸和黑矸等多种陶土资源,这些为发展资源性工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水、电资源充足。境内水资源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水资源总量为4800余万立方米,共有汤河、羑河、金线河、洹河、新庄河5条过境河流,有杨邑水库、龙宫水库、韩林涧水库、贾吕寨水库4座小型水库。鹤壁是河南省的火力发电基地,现有发电装机容量257万千瓦,电网结构合理,自动化水平高,供电可保性强,年供电量55亿千瓦时。鹤山区现有一座贾家220千伏变电站,两座110千伏变电站──康家变电站和大吕寨变电站,年供电总量达2000万千瓦时。区内电网布局合理,供电可靠有力,能够为未来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二、主导产业蓬勃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目前,我区正在全力推进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煤炭及深加工、精密铸造和精细化工四大特色产业,强力推动了全区经济

河南省郑州惠济区城镇常住人口数量情况数据研究报告2019版

河南省郑州惠济区城镇常住人口数量情况数据研究报告 2019版

前言 本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年报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郑州惠济区城镇常住人口数量情况现状及趋势。 郑州惠济区城镇常住人口数量情况数据研究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郑州惠济区城镇常住人口数量情况数据研究报告深度解读郑州惠济区城镇常住人口数量情况核心指标从年末总户数,年末总人口数量,常住人口总数量,城镇常住人口数量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郑州惠济区城镇常住人口数量情况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郑州惠济区城镇常住人口数量情况价值信息,帮助需求者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 第一节郑州惠济区城镇常住人口数量情况现状 (1) 第二节郑州惠济区年末总户数指标分析 (3) 一、郑州惠济区年末总户数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年末总户数现状统计 (3) 三、郑州惠济区年末总户数占全省年末总户数比重统计 (3) 四、郑州惠济区年末总户数(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郑州惠济区年末总户数(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年末总户数(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年末总户数(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郑州惠济区年末总户数同全省年末总户数(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郑州惠济区年末总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7) 一、郑州惠济区年末总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省年末总人口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郑州惠济区年末总人口数量占全省年末总人口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郑州惠济区年末总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郑州惠济区年末总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年末总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银川西夏区区情概要

西夏区区情概况 银川市西夏区地处银川平原西部、贺兰山东麓。东以包兰铁路为界,西至贺兰山中轴线,南邻永宁县,北接贺兰县。现辖两镇、6个街道办事处,共有16个行政村,48个居委会, 总人口约27万.总面积987.2平方公里。 西夏区地貌从西向东为贺兰山山地及洪水冲积平原和部分黄河冲积平原,辖区有耕地168700亩。平均海拔1100—1200米,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8.3—8.6℃,年降水量在200毫米左右。年日照时间为3000小时左右。无霜期160天。 西夏区地下水资源丰富,电力资源充足。贺兰山蕴藏多种矿产,主要有石灰岩、白云岩、硅石。磷矿、煤和贺兰石等,是能源矿产、化工原料和建筑材料的主要产地。 2003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36.3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19.3亿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67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50元。 全区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8家,完成总产值76.9亿元。初步形成能源、化工、机电、建材四大支柱产业。银川(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今年投入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资金8000多万元,引进入区企业67家,注册资金11.5亿元。 2003年底,全区耕地168700亩,人均耕地约4.2亩,粮食总

产量达到12552吨。 2003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300万元。依托银川市首府城市完善的金融机构,可以办理国内外一切资金往来业务。 现有各类非公经济单位9201个,从业人员3.88万人,非公有制企业注册资金16.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7.9亿元,缴纳税金9008万元,非公经济总量占西夏区国内生产总值的40%左右。现有各类个体工商户8549户,从业人员1.44万人,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10.5亿元。 2003年累计吸收投资总额20.4亿元。 西夏区成立以来,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仅去年拆除临时建筑12.4平方米,配合银川市改造了四条城市主干道,完成“四园一广场”等城市景点工程建设。农村电网改造完成1800万元,硬化乡村道路3.1公里,建设小集镇排水主管道905米。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境内交通便利,是自治区、银川市的交通枢纽和窗口,银川火车站、联航机场和长途汽车西站设在本区,包兰铁路横贯其中,银新、银西专用线在此与其接轨,并连通辖区各大企业。全区城市程控电话入户率100%,农村为47%。 全区拥有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机构,以及十几个社区文艺团体,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现有各级各类学校92所,在校学生7.37万人,小学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为99.4%。科研院所21家,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6万人,其中高级1485

洪 山 区 情 介 绍

洪山区情介绍 洪山区位于武汉市东南部,东与鄂州市隔长江相望,南邻江夏区,西北环抱武昌区、青山区,版图面积480平方公里,剔除托管到东湖开发区、风景区、化工区的区域后,实际管辖面积为22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4.9万人,户籍人口65万,辖9街1乡,是武汉市面积最大的中心城区。洪山区的区情特点概括地讲,就是科教密集、风景秀丽、交通便利。 作为武汉市重要的办公商务区,洪山区有湖北省军区等近20个驻军单位、众多的中央和省直在汉机关、企事业单位,还有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和武汉化学工业区等3个副市级单位。辖区自然环境优美,有狮子山、桂子山等百余座山峰,东湖、汤逊湖等近20个湖泊,水域约100平方公里,林地近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6%。辖区内有4A级的东湖生态风景区,知名的关公文化古迹——古卓刀泉寺,与武昌鱼齐名的珍贵稀有蔬菜——洪山菜薹原产地。 洪山是闻名的大学城和科技城。辖区内有高等院校38所,其中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省部属以上高校14所,国家重点学科6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个,省以上科研机构35个,有两院院士54名,在校大学生近50万人。国内第一根光纤、第一台大功率激光器、第一个科技企业孵化器均诞生在这里。1988年创立的洪山科技一条街,长达10公里,是华中地区最大的科技、电子、信息市场和重要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素有“北有中关村,南有广埠屯”的美誉。连续五年,洪山区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2009年,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 洪山辖区人流、物流、信息流快捷畅通。贯通南北的京广铁路、连

接东西的武九铁路从区内通过,武广、武京高速客运专线的核心节点武汉火车站位于辖区;沪蓉、京珠高速公路在区内交汇;武汉市四大环线和2号、4号轨道交通穿越洪山;沿长江有5000吨级的外贸码头,可直达日本、香港和东南亚地区;湖北公众多媒体信息网和武汉信息港也设在区内。 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辖区科教密集、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的区位优势,抢抓发展机遇,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洪山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1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538.6亿元,同比增长15.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08.7亿元,增长3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5.3亿元,增长17.2%;全口径财政收入、区级地方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65.1亿元、25.7亿元和25.1亿元,增长37.8%、53.1%和50.1%;实际到位区外资金达39.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13亿美元,增长13%;出口创汇2.8亿美元,增长131%。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3908元和11618元,增长14.3%和14.8%,均居全省前列。我区连续五年被评为省级平安区,连续五年实现无进京非正常上访,并先后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全国文化先进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区等荣誉称号。 未来五年,将是洪山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区将按照“一核、两翼、三区”的城市空间布局和“5311”产业发展布局,努力打造独具魅力和充满活力的科教创新之城、文化创意之区、宜居创业之地,为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具体地讲,“一核、两翼、三区”就是将街道口和南湖地区确立为洪山区

郑州15所重点中学情况介绍

郑州15所重点中学情况介绍 来源:郑州奥数网整理2011-09-07 17:06:25 标签:郑州15所重点中学情况介绍 郑州外国语中学 郑州外国语中学是郑州外国语学校的初中部,郑州外国语学校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全国十六所具有保送生资格的外国语学校之一。 办学成绩:郑州外国语中学(学校)的外语优势非常明显,英语教学实行小班A、B制。很多学生高中毕业时,英语水平就可以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水平。喜欢外语且外语成绩优异的孩子可以优先考虑。 师资力量:郑州外国语中学师资力量雄厚,很多教师为河南省名师、学科教学带头人。近几年郑州外国语教师招聘要求必须是本科或硕士研究生毕业(第一学历必须为本科重点院校)。 学校管理:郑州外国语中学实行全封闭寄宿制,管理严格。 招生人数:郑州外国语中学今年面向全市共招收8个班(不含管弦乐分团特长生),每班70人左右,共计560人左右。 除就近分配4个班外,剩余四个班级推荐生直接由小学毕业学校按照1:1的比例推荐录取。即:有郑州外国语中学分配生资格的小学共计为其推荐200名学生,由学校直接录取。推荐生名额中分别面向中原区招2个班,面向金水区、二七区、管城区及惠济区招2个班。 学校地址:郑州市陇海西路65号 枫杨外国语中学 枫杨外国语中学跟郑州外国语实验中学分校、郑州外国语中学同属一个总校,和郑州外国语学校共享优质教师资源,师资力量雄厚。 办学成绩:该校2007年首届初中毕业生成绩斐然,参加中招共324人,达到省级示范性高中录取分数线的276人,达到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中录取线600分以上的考生99人,达到郑州一中录取分数线的考生110人,达到河南省实验中学录取线的考生131人。 学校管理实行严格的全封闭寄宿制,管理比较严格。 招生人数:招收9个班,每班平均67人左右,共600人左右。 学校比较重视学生的数学成绩,另外由于该校60%的生源来自地市,地市生英语相对弱一些,10年小升初考试分数分布(数学70;英语50;语文30)。学校采取全寄宿制,每年学费7000元,住宿费350元。 择校费:7000/年 学校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枫杨街 郑州外国语实验中学分校 郑州外国语实验中学分校跟枫杨外国语中学、郑州外国语中学同属一个总校,和郑州外国语学校共享优质教师资源。师资力量雄厚。 办学成绩:学校实行全寄宿管理,管理严格。2008年,该校133名学生达到郑州外国语学校录取分数线,192名学生达到郑州一中录取分数线,192名学生达到省实验中学录取分数线,496名学生达到省示范性高中分数线,占到毕业生总人数的92.53%。 招生人数:招收10个班,每班60人左右,共600人左右。 全部平行班,学校以英语为特色,学生英语课分AB班,A班学习的教材难度高一些,09年至今学习英语《机遇》教材。 择校费:7000/年 学校地址:郑州市陇海路工人路 河南省实验中学

宁夏区情简介

宁夏区情简介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是祖国西部一方物华天宝的热土。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处中国大西北的东部,是中国唯一的省级建制的回族自治区。虽然宁夏的国土面积比较小,只有6.64万平方公里;经济总量也不高,2008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1070亿元,财政总收入178.6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5亿元;人口也不多,现有人口618万,但是,宁夏的后发优势明显,更有小省区也能干大事业的雄心壮志和英雄气魄。 美丽的宁夏,回族222万,占宁夏总人口的36%、全国回族人口的1/5,还有满、蒙古、朝鲜等33个散居少数民族,各族群众团结得像一家人一样,是全国民族团结的典范。位置不东不西,处在祖国版图的中轴线上;海拔不高不低,平均只有1090米;气候不冷不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自然风光旖旎壮美。中华母亲河黄河宛如一条玉带,397公里自南而北奔流不息,世代哺育着宁夏平原,古有“塞上江南”的美誉,今有“十大新天府”的盛赞;首府银川市犹如镶嵌在黄河玉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辐射内蒙古西部、陕西北部、甘肃东部的区域化中心城市;以银川为龙头,一个新兴的沿黄河城市带(群)正在崛起,“黄河金岸”的盛世美景正在展现。 富饶的宁夏,具有丰富的光热、土地、水和矿产资源。耕地总面积达1650万亩,人均占有量居全国第3位,引黄自流灌溉690万亩,是全国四大自流灌溉区和12个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是国务院确定的现代农业、旱作节水农业、生态农业“三大示范区”。国家分配宁夏年可利用黄河水达40亿立方米,通过水权转换,为工业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用水空间。宁夏已探明矿产50多种,以丰值度衡量,人均自然资源潜值为全国平均值的163.5%,居全国第五;煤炭探明储量全国第六,人均产煤第三,人均发电量全国第一。宁东地区是宁夏的优势集中区,宁东煤田探明储量273亿吨,远景储量1300亿吨,是全国13个亿吨级煤炭基地之一,宁东煤电化基地是国务院确定的国家级煤炭基地、煤化工产业基地、“西电东送”火电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区,规划到2020年总投资将达到3000亿元,形成1.3亿吨煤炭、1700万千瓦发电装机、2000万吨煤化工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增加值1200亿元以上。 神奇的宁夏,既有雄浑的大漠风光,更有塞上江南新天府的美景,既有神秘的西夏历史渊源,更有浓郁的回乡风情、醇厚的黄河文化,“两山一河”(贺兰山、六盘山、黄河)、“两沙一陵”(沙湖、沙坡头、西夏王陵)、“两堡一城”(将台堡、镇北堡、古长城)、“两文一景”(西夏文化、回族伊斯兰文化、塞上江南景观)星罗棋布,交相辉映,岳飞《满江红》、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等不朽诗篇使这方神奇的土地蜚声四海,已经成为祖国西部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开放的宁夏,依托承东启西、纵贯南北的区位优势,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通边达海的立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依托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权力,形成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一整套开放政策体系;依托长期相互交融的移民、游牧、农耕、回族伊斯兰等多种文化,形成了宁夏人不封闭、不排外、不保守,兼收并蓄、和谐共生的开放包容心态;依托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8]29号,2008年9月7日)的政策支持,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正在勃勃兴起。 奋起的宁夏,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和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能源、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和高新技术等“五优一新”产业集群,经济增长连续10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宁夏建设“六大基地、六个示范区、一个目的地”的战略定位,国家20多个部委专门出台了支持宁夏发展的政策文件,为宁夏的改革开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标志着宁夏已经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