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学案2(1)

高考地理 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学案2(1)
高考地理 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学案2(1)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二)

学习目标:

1.掌握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线速度和角速度。

2.了解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关系。

3.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以及季节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自主学习:

一、地球的公转

1.公转特征

(1)

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一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3)速度

公转位置时间公转速度

A点近日点1月初最快

B点远日点7月初最慢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

(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

时间太阳直射

点的位置

变化特点特殊日期图示

北半球夏半

年(春分日至秋分日) 北半球

北半球各纬

度昼长夜短,

纬度越高,昼

越长,夜越短

北半球夏至日,北

半球各地昼长达一

年中最大值,北极

圈及其以内出现极

昼现象

北半球冬半年(秋分日至次年春分

日)

南半球

北半球各纬

度昼短夜长,

纬度越高,昼

越短,夜越长

北半球冬至日,北

半球各地昼长达一

年中最小值,南极

圈及其以内出现极

昼现象

春、秋分日 赤道

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误区警示 昼夜现象、昼夜交替与昼夜长短的区别 (1)昼夜现象与地球为不透明球体有关,

(2)昼夜交替的主要原因是地球自转;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公转,它们都是地球运动的结果。

(3)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赤道地区最小,纬度越高,变化幅度越大,极圈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纬度变化: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2)季节变化

①北半球夏至日?

??

??

一年中最大值: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一年中最小值:南半球各纬度 ②北半球冬至日?

??

??

一年中最大值: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一年中最小值:北半球各纬度

③春、秋分日:赤道上达一年中最大值,其他地区介于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 3.四季更替和五带

(1)形成原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导致太阳辐射的时空变化。

(2)四季的划分3??

???

??天文四季:把一年中白昼最长、

太阳最高的季节定为夏季

气候统计四季:北温带国家把3、4、5月为春季,依次每个月为一个季节

(3)五带的划分

合作探究:

一、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与黄赤交角相关的几组数据关系

理解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关键是弄清几组数据间的关系。如图:

(1)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

(2)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

(3)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

2.黄赤交角及其变化的影响

(1)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在公转过程中,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移动规律见下图:

(2)黄赤交角变化对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和速度及五带范围的影响

二、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计算

1.昼夜长短时空分布规律

(1)纬度分布规律

①对称规律: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同线等长);南北半球同纬度昼夜长短相反。

②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为夏半年,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为冬半年,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的各纬度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极昼的范围也达到最大,南半球反之。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极夜的范围达到最大,南半球反之。太阳直射赤道时(即春分、秋分),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③变幅规律:赤道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2)季节变化规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

以上可概括为: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太阳直射点在哪一半球,则该半球处于夏半年,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北回归线(南回归线)移动,则北半球(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实际的昼长比理论昼长要长。

2.昼夜长短的计算与判断

(1)根据昼(夜)弧的长度计算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的内容是有两大部分组成,其一是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其二是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地球运动的特点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理论,是引导学生理解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的关键,对于认识和学习地理后续知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都有着重要意义。 学生分析:但这节内容又涉及了很多学科的知识,综合性很强,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要求较高,内容涉及的空间概念又较多,很难直接感知,会使学生感到抽象,对于刚从小学毕业的初中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相当低,在学习时会感到很困难,不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积极运用一些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观念、方向和周期;了解公转运动的特征、公转中二分二至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2、通过演示地球运动和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动手、读图分析能力;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解释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 重点和难点: 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2、五带的名称和界限 3、公转的特征、二分二至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4、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难点:1、自转产生的地方时差。 2、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3、四季的形成 4、五带的特征 教学准备:地球仪、手电筒、地球运行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寒来暑往的四季变化,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那么大家知道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吗?学习本节内容后,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了。看课件,从图上可以看到地球在运动,他的运动方式是自转和公转。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一)、自传运动规律 1、概念 2、方向 3、周期 演示: 教师用手轻轻转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

《地球的运动》学案一第3课时

《地球的运动》学案一第3课时学习目标 1.掌握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应用。 2.了解四季的形成原因和划分方法。 3.了解五带的划分。 课前准备区:自主学习教材,独立思考问题 一、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示例)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空间(纬度)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⑧递减。(2)时间(季节)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示例)

二分日赤道极点 二、四季更替和五带 1.四季更替 (1)成因 (2)划分(以北半球为例) 类型 范围 春夏秋冬 天文四 季 过渡季节 白昼最长、太阳 最高的季节 过渡季节 白昼最 短、太阳 最低的季 节气候四 季 3、4、5月6、7、8月 9、10、11 月 12、1、2 月2.五带 (1)划分依据:太阳辐射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2)五带的划分

特别提示昼夜现象、昼夜更替与昼夜长短的区别 (1)昼夜现象与地球为不透明球体有关,昼夜更替的主要原因是地球自转;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公转,它们都是地球运动的结果。 (2)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赤道地区最小,纬度越高,变化越大,极圈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我的疑惑 1.。 2.。 3.。 课堂活动区:合作探究重点,互动撞击思维 探究点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探究材料

漠河“白夜”奇观 白夜是漠河独有的自然奇观。在中国方圆960万平方千米的大地上,漠河位于祖国的北端,由于纬度高,随着季节的变化其白夜之景十分壮观。因此游人多称漠河为“不夜城”。每当夏至到来,便有国内外数千人到北极村观看白夜和极光,游客在北极村渡过白夜的时候,经常通宵达旦,在村旁的大江之滨点燃堆堆篝火,载歌载舞,唢呐声声,歌声阵阵,大自然把人们陶醉在白夜之中。 1.利用上图说明昼夜长短变化形成的原因。 2.根据下图分析昼夜长短变化时空分布与太阳直射点有什么关系?据此说明“白夜”现象为什么出现在夏至日前后的漠河地区?

《地球的运动》复习课教学设计

《地球的运动》复习课教学设计 《地球的运动》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地球的运动”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意义。自转和公转分别 从方向、周期和速度等方面来说明地球运动的规律,它 们是地球运动的本质属性。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是地 球科学重要的理论基础,并为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奠定了基础。而黄赤交角的存在,是地球运动(公转)的地理意义产生的基础,也是学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承 前启后的“桥梁”。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和正午太阳高 度的季节变化是地球运动的结果,也是四季和五带形成 的原因,还对后面第二章大气环境中有关气候知识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地球运动具有承上启下 的作用,它既是高中地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考点所在,因而也是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基础。 对于地球运动内容的理解,要涉及到数学及物理上的相 关知识,而学生这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理解起来有一 定难度,而这部分小知识点又比较多,如晨昏线、方向 判断、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的变化等等。无论是对于 学生还是老师来说,地球的运动部分无疑都是高一乃至 整个高中教学中的难点。很多学生只要一提到地球运动

就头疼,总是觉得难,有些内容总是搞不清楚,就像永 远过不去的坎,甚至一直要持续到高考结束。作为复习课,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这些知识融汇贯通,使学生 在老师的帮助下充分掌握并能达到熟练运用,则是我们 教学工作者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课标对该内容的教学要求: 1、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2、运用教具、学具,或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二、学生分析 高一8班是我们学校的重点班,大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 学习习惯和扎实的基础知识,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有了一定的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知识 基础,再加上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对于基础知识的掌 握应该问题不大。但因学生之间个体差异,对于地方时 计算、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等方面内容,虽有一定 感性认识,但理性的认识很少。而且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语言具有专业性的特点,还涉及数学立体几何、物 理圆周运动等知识,而学生这部分知识尚未学过,再加 上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不强,所以仍有较大的学习难度。这部分知识偏重理科,逻辑性较强,而8班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大,善于动脑思考,积极性较高。

地球的运动 导学案

1.3地球的运动导学案设计者: 姓名:班级:组长:学科长: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以及公转的轨道和黄赤交角。 2·了解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理解地方时和区时的区别。 3·昼夜交替和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和原因。 4·了解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 1·观察演示实验和模拟似实验,增强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通过模拟实验和绘制地球运动图示,增强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 3·通过自学导读,学会收集地理信息的方法,培养整理、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逐渐形成地理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形成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读图、绘图活动,培养学生地理审美情趣。 3·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认识宇宙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而言的,认识运动与静止是统一的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与难点】 ●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难点: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区别;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掌握判读和绘制日照图的技能。 【学习任务】 导入:宇宙中的任何物体都是处于不断运动之中的,我们的地球也不例外。地球的运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主要的运动方式就是自转和公转。关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同学们知道哪些呢? 自主学习: (一)通过填表巩固地球自转的定义、旋转中心、运动方向、周期、速度。

请同学们在图中恰当的位置用箭头表示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阅读“地球自转的周期”图,填出恒星日和太阳日,并分别 写出恒星日和太阳日时地球自转了多少度?花了多少时间? (二)通过填空巩固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P17) 1、导致昼夜交替现象: 辨析一下,“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两个不同的概念,是什么不同原因导致的? 思考:地球不自转给有昼夜交替现象出现吗?如果有,它的周期是多长?如果地球是透明的,会有昼夜交替现象吗? 昼夜交替的周期是1个太阳日,就是小时。 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注意观察晨昏线的移动方 向及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 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1)晨线:自西向东,由半球进入到半球的界线; (2)昏线:自西向东,由半球进入到半球的界线。 右图中甲乙两地均位于晨昏线中的线上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1

1.3地球的运动导学提纲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以及公转的轨道和黄赤交角。 2·了解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理解地方时和区时的区别。 3·昼夜交替和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和原因。 4·了解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 3·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认识宇宙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而言的,认识运动与静止是统一的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与难点】 ●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难点: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区别;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掌握判读和绘制日照图的技能。 自主学习: (一)通过填表巩固地球自转的定义、旋转中心、运动方向、周期、速度。 自转运动 定义 旋转中心 特点 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稳定的,地轴北端始终指向附近。 运动方向平视:; 从北极上空看,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方向。 周期1恒星日—小时分秒(真正周期,自转3600);1太阳日—小时(昼夜交替周期) 速度角速度:线速度 请同学们在图中恰当的位置用箭头表示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二)通过填空巩固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P17) 1、导致昼夜交替现象: 辨析一下,“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两个不同的概念,是什么不同原因导致的? 思考:地球不自转给有昼夜交替现象出现吗?如果有,它的周期是多长?如果地球是透明的,会有昼夜交替现象吗? 昼夜交替的周期是1个太阳日,就是小时。 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注意观察晨昏线的移动方 向及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 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1)晨线:自西向东,由半球进入到半球的界线; (2)昏线:自西向东,由半球进入到半球的界线。 右图中甲乙两地均位于晨昏线中的线上 2、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 活动:如图,AB两地,适宜建港口的是, B 可能淘到砂金的是 2赤道地区为什么少台风?

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七上第一单元第2课《地球的运动》复习教学设计

《地球的运动》复习课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学重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1.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自转过程,理解昼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异等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2.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公转过程,白昼和黑夜时间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等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寒来暑往的四季变化,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这些自然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 一、地球运动的特点 探究一:“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蕴含着哪些的地理知识? 学生活动:(1)讨论 (2)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运动 (3)分别绘制地球“自转”和“公转”示意图 (4)结合下表总结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区别、联系。 教师小结: 地球在自转的同 时,还围绕太阳 不停地公转,每 一种运动有自己 的特点并产生了 一些特殊的地理现象。 二、地球自转的产生的地理现象 比较的项目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 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 围绕的中心地轴太阳 周期1天1年

探究二:为何太阳每天东升西落? 学生活动:讨论 教师小结: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并且在不停的自转, 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探究三:在巴西奥运会期间,我们很多时候都是在半夜观看比赛, 难道比赛是在当地半夜举行的吗? 学生活动:(1)讨论 教师小结:昼夜更替现象和时差是地球自转产生的两个重要现象。 三、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探究四:(1)马鞍山一年中每天白昼的时间一样长吗? (2)我们现在正处在春季,再过十几天我们就将进入到夏季,每个季节给大家的感受是不 同的,这是如何形成的? 学生活动:讨论 教师小结: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从而使得同一地点在不同的时间获得的太阳光热有了差异,从而有了季节的变化。 过渡: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在一年内,纬度不同的地方,受到阳光照射的情况也不同,冷热就有差别。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分成了五个带。 学生活动:完成部分相关练习。 课堂小结:略 板书设计: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特点 二、地球自转的产生的地理现象 三、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初中地理导学案:地球的运动

§1.2.1地球的运动 【自学内容】“地球的自转”和“地球的公转”(11—13页) 【自学目标】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基本特征,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 【自学重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基本特征。 2、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自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地球的自转 读图1.14和课本P11—P12文字(包括阅读材料和活动),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绕着________地旋转运动,叫做地球的自转。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____________,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________,也就是________。 3、由于地球是一个________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________,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是________,未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是________。 4、读地图册,地球的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空、南极上空看各是什么时针方向旋转? 5、地球不停地自转,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 6、地球上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7、地球上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 学习任务二:地球的公转 读P13地球公转的第一段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________不停地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____________,公转一周的时间是________。 【合作探究】 1、为了便于不同国家的旅客了解和掌握时间,宁城宾馆服务总台的墙壁上挂 了一排电子挂钟。读图思考下列问题:

某英国旅客在宁城县从事活动应以_____________的时钟为准,他关心自己祖国的社会生活应该参照_____________的时钟时间。从各钟可以看出,北京时间和伦敦时间相差______小时,北京时间和东京时间相差______小时。为什么上述各城市的时刻不同? 建构知网 学效检测

七年级地理上册 1_2 地球的运动学案3新人教版

地球运动 课题:地球运动课型:复习编号 主备人:审核:小主人:学生 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加深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认识。 2.增强对地球运动变化规律及产生现象的认识。 3.学会对五带划分图的灵活运用。 一、自主学习目标导学 知识点链接:由知识难点经纬网谈到复习的意义。 自学导读:1.自觉把11—14页课文内容认真复习理解,体会其中的知识难点解决不了的提出。 2.检查自己所做《学检》,提出难点问题。 目标一: 1.五带的划分:人们根据地球表面得到太阳光热的多少划分了五带,其划分界线是和极圈。 1)北极圈即北纬度纬线是和的分界线; 2)南回归线即南纬度纬线是和的分界线。 3)热带有现象;寒带有现象;温带四季变化明显。 2. 地球运动定义绕什么转运动周期产生现象 目标二:3.北半球季节与南半球季节,但它们日期相同。 节气日期太阳直射北半球昼夜长短 春分日 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

探究提示:灵活运用相关知识并体会其中道理。 本节课的重难点:知道地球运动的规律及产生现象;能够知道五带划分的范围。 疑难点记录:地球运动的规律及产生现象。 二、合作互助质疑解惑 学习组成员间相互提问基本知识点。 三、自学展示精讲点拨 1. 地球运动的规律及产生现象。 2. 五带划分的范围及产生现象的运用。 四、感悟成功颗粒归仓 1、知识归纳: 2、感悟成功:五带各自产生的现象。 五、达标测试巩固落实 1.下列日照图中,表示6月22日昼夜状况的是 2..下列各地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A.北极圈内 B.赤道上 C.南回归线上 D.北纬50度 3..3月21日至9月23日,正午物体影子始终朝南的地区可能在 A.赤道以北地区 B.赤道以南地区 C.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D.南北回归线之间4.一年中我国各地白昼时间都开始变长的日期大致是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 日 D.12月22日 5.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并在A、 C两处画出夜半球。 (2)当地球公转到A点时,公转的速度较 ,此时正值北半球的季。 (3)当地球由B点向C点运行时,公转速度逐渐 变,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逐渐变。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学案)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学案) 【知识点与学习目标】 【学习过程】 ● 地球的自转 1.阅读课文。在图1中甲乙丙三幅图上画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并标出乙图中经线的度数。 2.读教材P17图1—3—3,理解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含义 3.读右图2,比较不同纬度处地球自转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差异。 ● 地球的公转 读教材P17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思考回答: 1.在下图中画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并标出“近日点”、“远日点”。 2.太阳什么时候经过近日点和远日点? 3.太阳经过近日点和远日点时公转速度有何变化? 4.为什么北半球夏半年的时间会比冬半年长? S 甲 乙 丙 0° 30°E 60°E 图2

●列表比较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基本规律 ●黄赤交角 1.在上图中填注:南极、北极、地轴、黄道面、赤道面、黄赤交角及度数、地轴与黄道面夹角的度数。 2.为什么看上去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几乎没有变化? 3.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原因? 4.思考黄赤交角的度数与地球上五带界限有何联系?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在左下图表示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回归运动。在图中的四个标记点附近写出北半球的节气。

2.在右上图中画出地轴(注意倾斜方向),标出各点对应的季节。 【反思与小结】 【每课一练】 1.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北半球自西向东,南半球自东向西;②南北半球都是自西向东;③从北极上空看地球逆时针自西向东自转;④从南极上空看地球顺时针自东向西自转(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发射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线速度密切相关,据此分析下列发射场中最有利于卫星发射的地点是( ) A .拜科努尔(46°N) B .肯尼迪(28°N) C .酒泉(40°N) D .库鲁(5°N) 3.为了将卫星送入太空,向什么方向发射火箭最节省燃料( ) A .东 B .南 C .西 D .北 4.下列有关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地球自转线速度北京比深圳小 B.地球自转角速度伦敦与纽约相等 C .南北极点地球自转角速度为零 D.地球自转速度广州比上海大 5.下列时段中,太阳直射南半球,且直射点不断向北移动的是( ) A .3月1日至6月1日 B .10月1日至12月1日 C .12月10日至次年2月1日 D .2月4日至3月15日 6.读图1-3-8,若θ角增大1°,则( ) A .L 1、L 2两纬线的位置均南移 B .太阳直射点运动的范围增大 C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延长 D .地球上温带范围扩大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学案) 【知识点与学习目标】 【学习过程】 图1-3-8 α

地球的运动学案.doc

地球的运动学案 ?一、地球的自转运动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着①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 5 2.地球的自转加律 中心:② .占仆,赤道上空看:呈⑤______ 针方向旋转 方向----------- 北极上空看:呈⑥_______ 针方向旋转 [ 照 ------ 1南极上空看:差⑦针方向旋转 周期:⑧______ 〔速度:每小时转⑨度 ,3.产生的地理现象 (1)昼夜更替:朝向太阳的半球是⑩,背向太阳的半球是?,昼夜 交界处是?缓’ (2)时间的差异:同纬度地区,位置偏东的地方要比位置偏西的 地方先看到⑥ ,即东边的地方时要比西边?—O P二、地球的公转运 动 1.地球的公转:地球绕?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公转。 2.地球公转规律 E [中心:?_______ K 方向:自? _______ 向_________(50 __ 针方向旋转) I J周期:?(即?天) ,公转轨道形状:近似正圆的? E 特征:地轴?_________ ,且空间指向?_______ 〔倾斜角度: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极夜现象变化规律:一年中北半球冬至日,昼最短,夜最 氐。秋分到冬至,北半球极夜现象变化规律是从北极点扩大 到北极圈。 2.极昼现象变化规律:一年中北半球夏至日,昼最长,夜最 短,春分到夏至,北半球极昼现象变化规律是从北极点扩大 到北极圈。 3.昼夜K短变化规律: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北半球昼长夜 短,南半球昼短夜长。从秋分日到第二年春分日,北半球昼 短夜南半球昼长夜短。 4.昼夜K短的变化规律图解(以北半球为例): 3月21日 9N23 日 5.二分二至日、昼夜K短变化表解 H期太砒 射点 耗夜长短情况 北半球南半球救地内则 北丰球MSB 在北回 度H贱夜■长 北槌HI以北极 转南■■以 北V球在南阳 flit ItttM MXttft 。分,收分在M AM等长“位等K ?分景收分H (北申球Jt 半 年)在北 夜tt? 郎度 建商北Wttft 3.地理意义:(D?变化,(2)?变化. (3)3 变化,(4)?的季节移动。 r三、二分二至日(北半球)与昼夜长短的变化 i .二分二至日(北半球) (1)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______ ,其节,为③ ______ 0 3,4,5月为?季. (2)6月22 H前后.太阳直射勘,其节,为渺一, 日,6、7、8月为①季。, (3)9月23 H前后,太阳直射⑦.其节气为? H.9J0J1月为您季。 (4)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务,其节气为 ?日,12、1、2月为勘季。 2.挡夜长短的变化 (1)3月21日一9月23日,北半球昼船夜。, 南半球昼曲夜?O (2)9月23日一3月21日,北半球牡?夜?, 南半球钢夜前O ■四、地球上的五带 1.五带的划分依据:人们根据胡在地表的分布状况。 2.五带的划分界线分别是敖和翎o 3.五带的名称:(】)?带;(2)?带; (3)国带;(4)@带;(5)?带“ 二、昼夜现象、昼夜更替现象、昼夜长短变化现象的形成原 因 1 .昼夜现象的产生:昼夜的形 成与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有 关,由于地球是个不透明,不发 光的球体,在地球静止不动时, 被太阳照射的半球为白天,未被 太阳照射的半球为黑夜,昼和夜 便形成了O 2?昼夜更替现象的产生:地球 静止不动时,昼和夜便形成了,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 自转,昼和夜就不停地交替,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其交 替周期约为24小时。 3?昼夜氐短变化现象的产生:地球公转使昼夜女短作周期 牲变化,其变化周期约为365天。 三、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规律 1.春分日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 移至23.5oN时,为夏至日;南移到赤道时,为秋分日;继续 南移至南回归线时,为冬至日。之后向北移至赤道时,为次 年的春分日。 2.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是北回归线,最南界线是南回归线。 每年太阳直射点总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南北回归线上, 太阳符年直射一次,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符年直 射两次。 3.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整个过程是由“南回归线一赤道 一北回归线气 4.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时:整个过程是由“北回归线一赤 道一南回归线” 大M JL 庄电球4L面的停靖统徒 北幸球JC麦日光JR示竟图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1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1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一、学习目标导引 节课 标 要 求教材主要 内容 学习要点自我评 价 地球的运动分 析 地 球 运 动 的 地 理 意 义 地球运动 的一般特 点 1、理解和比较地 球自转和公转的 规律和特征 地球自转 与时差 2、分析地球自转 的地理意义,重点 是掌握地方时与 区时的计算方法, 理解国际日界线 两侧时间和日期 的关

二、预习提示 1、地球上看太阳为什么东升西落? 2、欧洲足球锦标赛直播我们为什么要深夜或凌晨才能看到? 3、为什么夏天北京白天长过广州,而冬天北京白天又比广州短? 三、知识结构线索 产生时差,地转偏向力等 地球自转赤道平面昼夜长短变化时间变化形成四季 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移动 地球公转黄道平面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纬度变化划分五带

四、重难点突破 1、通过活动,类比来理解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区别 到户外一个开阔的地方,把自己比作地球,在离自己5米的地方插一根杆当作太阳,在远处找一个标志点作为恒星,自己站立,一只手平举指向杆和远处的标志点成一直线,先假设地球不公转,只有自转,自己原地转一圈代表地球自转一周,请同伴观察——自己的手转了一圈后仍然“同时”指向杆(太阳)和远处标志点(恒星),然后再模拟地球的真实运动即自转的同时公转,自己旋转身体的同时向前走,请同伴观察自己旋转一周后手指向了远处的标志点(恒星),但还没有指向杆(太阳),要继续转多一个角度才能指向杆(太阳),然后请每个同伴自己做一遍,以理解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差别。 2、以北极为中心的地球日照图设问,画图计算来理解、掌握地方时、区时计算,国际日界线两侧时间与日期的关系。

人教版地理必修1《地球的运动》word学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1《地球的运动》word学案 第1课时 【重点】 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角速度和线速度; 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周期、速度; 3、地球自转与昼夜更替、时差的形成; 4、把握晨昏线的判定、地点时及区时的运算方法。 【难点】 1、晨昏线的判定; 2、区时和地点时的运算; 3、日期换算。 【主干知识】 一、地球运动的一样特点 地轴:地轴的空间位置差不多上是的,其北端始终指向邻近。 从北极上空看,呈方向旋转。 方向:自向 从南极上空看,呈方向旋转。 1.自转恒星日:真正的周期,地球自转,用时。 周期太阳日:昼夜更替的周期,地球自转,用时。 角速度:极点为,其他各处相同,即。 速度 线速度:自向减小(赤道处最大)。 方向:自向,从北极上空看呈;从南极上空看呈。 周期:一个年,日时分秒。 形状:近似正圆的。 2.公转轨道近日点:初。 远日点:初。 角速度:平均:,点较快,点较慢。 速度线速度:平均:,点较快,点较慢。

<练习> 1.试用三种方法表示地球的自转运动。 (1)标在两极邻近的地轴上(2)标在以北极为中心的极视图上(3)标在纬线上2.在地球公转轨道上标注:公转方向、太阳(用?表示)以及近日点、远日点、春分日和秋分日时的地球位置(用 地球公转轨道 二、地球自转与时差 缘故:地球是、的球体。 昼夜 分界线(圈):线(圈)。 缘故:地球不停地。1.产生昼夜更替周期:小时(1太阳日)。 昼夜更替 意义:制约人类的起居作息;地球表面 变化不大,生命有机体得以生存和进展。 时刻的确定:依照同一纬度地区各地看到太阳的迟早而定。 概念:因而异的时刻。 经度相差15°,地点时相差小时。

《地球的运动》学案1

《地球的运动》学案1 [学习目标定位] 1.运用地球仪或动画演示,了解地球自转、公转的基本特征。 2.运用教材图示及动画演示,理解黄赤交角及其产生的影响。 3.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绘制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示意图。 课前准备区 一、地球的自转 1.概念:地球本身绕其① __________ 的旋转运动。 2.特征 1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呈②方向旋转 自西向东[从南极上空看呈③方向旋转 (2)周期 二、地球的公转

1. 概念:地球围绕 __________ 的运动。 2. 特征 (1) 方向:在地球公转轨道上用箭头表示出地球公转方向。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轨道:近似正圆的 形轨道,太阳位于其 中一个焦点上。 (4)速度 公转位 置 时间 公转速度 A 点 近日点 1月初 最 ? B 点 远日点 7月初 最 ? 一 3. _________________ 黄赤交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 赤道面之间的夹角,目前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定义:太阳直射点在 之间的 周期性往返运动。 ⑵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如下图所示) (3)周期 ?恒星年:? .回归年:

A 太阳也射点的何 」运动示总 ■思维激活丁 1. 若地球公转方向不变,而自转方向变成自东向西,其他不变,则 恒星日和太阳日的长短将如何变化? 2. 为什么地球在近日点时“走”得快?远日点时“走”得慢? 课堂活动区 探究点一 地球自转的基木规律 【探究活动】 毛泽东在他的诗词《送瘟神》中写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1地球的运动学案

1.9月23日,当飞机飞到135°E 上空时,在舷窗边的乘客看到了海上日出。这时北 京时间可能是( ) A .接近7时 B .5时多 C .不到5时 D .7时多 2. 当太阳直射某地时:( ) A .该地此刻的区时为正午12点 B .该日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 C .该日是全年气温最高的一天 D .该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3. 下面四幅地球自转位置示意图中,表示北京时间为上午10点整的是:( ) A .图① B .图② C .图③ D .图④ 4.天安门广场的五星红旗与旭日同升,那春分日的升旗时刻是:( ) A .北京时间6点 B .北京的地方时6点 C .此时伦敦时间为前一天的22点 D .此时东京时间为7点。 5.当北京时间为3月21日12点时,全世界还有 ( ) A .多一半地方是3月21日 B .恰好一半地方是3月20日 C .恰好一半地方是3月21日 D .少一半地方是3月21日 6.科幻小说《80天环游地球》一书中最后到达伦敦时比原来多出一天,这是因为 ( ) A .记载日期错了 B .前进路线与自转方向一致 C .东西方的日历不一样 D .前进路线与自转方向相反 7.当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达最大时 ( ) A .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 B .北京昼夜等长 C .华北平原正是小麦播种的季节 D .广州白昼或黑夜达最长 读右图,完成8 ~ 12题: 8.图中A 、C 、D 、E 、F 各点中,与B 点地球自转 线速度和角速度相同的有几个(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9.二分日,图中A 、C 、D 、E 、F 各点中,与B 点 昼长相同且地方时不相同的有几个(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10.某人测得B 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那么此 人测量的日期可能是 ( ) A .12月22日前后 B .6月22日前后 C .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D .不存在这样的日期 11.若A 点的经度是160°E ,则E →D 附近的洋流名称应是( ) A .北太平洋暖流 B .北大西洋暖流 C .西风漂流 D .东澳大利亚暖流 12.若E 点经度为120°E ,那么A 点与B 点的自然带名称分别是( ) A .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 .热带季雨林带、热带荒漠带 C .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 .热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2.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 3.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说出两者的差异及其原因 二、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现象,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 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说出两者的差异及其原因 【教学媒体教具】 投影片、投影仪、吹塑圆片一个(圆片上系一红绳)、地球仪、彩色墨水、滴管、椭球仪、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纸模型。 教学过程 【设疑引入】毛泽东主席有一句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这种说法是否科学呢?我们的夏半年和冬半年是否相等呢? 【学生回答】是 【总结讲解】我认为这种说法要辨证的去对待,若位于赤道地区,说法很科学,但对于我们这个地区而言却不是很科学,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的夏半年和冬半年并不完全相等。这些主要是由于地球的运动造成的,这节课我们就解决这些问题。 【板书】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过渡】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两种形式,下面我们逐一学习。 【板书】一、地球的自转 1.方向 【提问】教室的东西南北方向。 【学生回答】略。 【演示】教师转动地球仪。 【提问】描述自转的方向。 【学生回答】略。 【演示】转换地球仪的观察角度,分别从北极和南极上方观察转动的地球仪。 【提问】描述从北极看和南极看到的地球自转状态。

【学生回答】略。 【板书】 记忆方法:右手——四指半握,大拇指代表 地轴指向北极星,四指为自转方向 【提问】 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 【学生回答】略。 【演示】 地球仪自转。 【提问】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样知道地球自转了一周?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呢? 【学生回答】略。 【过渡】 刚才同学回答的很好,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随观测参照物的不同而不同。我们一般以太阳和天空中的恒星为参照物,相应的周期我们分别称之为太阳日和恒星日。 【演示和讲解】运用“太阳日和恒星日”(课本第13页)投影片分析“恒星日与太阳日图”中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关系。 注意交代:恒星(除太阳外)距离地 球 很遥远,不论地球公转到何处,所看 到的恒星方位几乎不变 【同时用吹塑片演示】 (1)在黑板上框按一图钉代表太阳S ,将一个吹塑片上的红绳固定,让该吹塑片如课本插图中的E 1状态,在吹塑片和绳的交点上作记号P ,在黑板上描出红绳和地球的位置; 结论: 恒星日23h56 '4''(3600)——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24h(360059')——昼夜交替的周期 同一恒星 A B E 1 E 2 E 3 P P P

高一地理学案1.3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

1.3 地球的运动第1 课时地球的自转学案(湘教版必修 1) [学习目标] 1.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运动,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以及角速度、线速度的变化。2.结合实例,理解昼夜更替和时差产生的原因并说明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产生的影响。3.尝试从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培养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一、地球的自转 1.自转概况 (1)概念和方向:地球围绕地轴自①西向②东旋转,称为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呈③逆时针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④顺时针旋转。 (2)周期: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就是地球自转的周期。由于选取参照物不同自转周期不同,自转的真正周期是一个⑤恒星日,它是某地经线连续两次通过同一恒星与地心连线的时间间隔,地球自转了⑥ 360°,所用时间为23 小时56 分4 秒;⑦太阳日是某地经线连续两次与日地中心连续相交的时间间隔,地球自转了360°59′,所用时间为⑧ 24 小时。 (3)速度:自转角速度除⑨南北两极点外,其他各地○ 10相等,都为? 15°/时;自转线速度则由于纬度的不同而有差异,从赤道向两极? 递减。 2.自转的地理意义 (1)导致? 昼夜交替现象,其周期为24 小时,使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 (2)使地球上? 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到地球? 自转偏向力的作用产生偏向。该力只作用于? 水平运动的物体,始终? 垂直于物体的水平运动方向,并随着物体水平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加大。北半球? 向右偏,南半球? 向左偏,沿? 赤道运动的物体,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3)为我们度量时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尺度。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当地时间。 二、地方时、区时、时区与日界线 1.地方时 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时的时间为○ 21正午12 时,将连续两个12 时之间等分为○22 24 小时,这样形成的时间系统,称为地方时;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 个小时,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4 分钟。 2.时区划分与区时换算 (1)为了便于使用,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 23 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 24 15个经度,以该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做○25区时,又称○26 标准时。 (2)区时的换算:相邻时区的时间相差○ 27 1个小时。在同一日期内,东○ 28早西○29晚。3.国 际日期变更线 大体沿○30 180°经线穿行的折线,也叫○31日界线,它是为了消除因为地球是球形而导致的日期换算中的不同结果而设定的;同时又为了保持○32 180 °经线上同一行政归属的地方日期相同,故在这样的地方改用折线。 探究点一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 【探究材料】 毛泽东在他的诗词《送瘟神》中写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表达了他宽阔博大的胸怀。 欧洲的航天发射基地建在远离欧洲大陆的南美洲靠近赤道的法属圭亚那; 俄罗斯的航天 基地建立在哈萨克斯坦在拜克努尔;继太原、酒泉、西昌三大卫星发射中心 后,我国正在海南省文昌市建设航天发射基地,发射场将于2012 年建成,2013 年具备火箭首次飞行条件。 1.在地球什么地点能做到“坐地日行八万里”呢?为什么?其线速度约为多少? 2.在选择发射场时,为什么尽量选择低纬度地区?海南发射基地与我国其他三个基地相比,有哪些优势? 3.“地球的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空看是自西向东,从南极上空看是自东向西”的说法是否正确?

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学习目标导引

二、预习提示 1、地球上看太阳为什么东升西落? 2、欧洲足球锦标赛直播我们为什么要深夜或凌晨才能看到? 3、为什么夏天北京白天长过广州,而冬天北京白天又比广州短? 三、知识结构线索

产生时差,地转偏向力等 地球自转赤道平面昼夜长短变化时间变化形成四季 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移动 地球公转黄道平面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纬度变化划分五带 四、重难点突破 1、通过活动,类比来理解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区别 到户外一个开阔的地方,把自己比作地球,在离自己5米的地方插一根杆当作太阳,在远处找一个标志点作为恒星,自己站立,一只手平举指向杆和远处的标志点成一直线,先假设地球不公转,只有自转,自己原地转一圈代表地球自转一周,请同伴观察——自己的手转了一圈后仍然“同时”指向杆(太阳)和远处标志点(恒星),然后再模拟地球的真实运动即自转的同时公转,自己旋转身体的同时向前走,请同伴观察自己旋转一周后手指向了远处的标志点(恒星),但还没有指向杆(太阳),要继续转多一个角度才能指向杆(太阳),然后请每个同伴自己做一遍,以理解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差别。 2、以北极为中心的地球日照图设问,画图计算来理解、掌握地方时、区时计算,国际日界线两侧时间与日期的关系。 以北极为中心的俯视日照图 (1)在图中画出中时区、东一区、西一区、东十二区、西十二区、东八区、并且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2)当北京时间十月二日九点时,东一区、东十二区、分别是几时?东十二区、西

十二区分别是几日几时? (3)地球自转由西十二区转到东十二区,转过了几个时区?由此可见西十二区比东十二区少小时,所以,东、西十二区时间、日期。 3、读完整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填表,理解巩固地球公转意义的有关知识。 (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周期:1___年=____天____时____分____秒 规律: (2).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规律: (3.)四季和五带 中国传统四季:以_____为起点 四季划分西方天文四季:以________为起点 五、典例剖析 一架在北半球飞行的飞机,飞越晨昏线上空时,当地为8日19时。回答(1)~

【K12学习】七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学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学案新人教 版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⑴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⑵用简单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⑶用实例说明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 ⑴动手演示,感知地球的运动,发展空间想象力。 ⑵在探究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中,掌握科学方法,也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观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明白任何地理现象都有成因,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人地关系观。 ⑵培养坚持真理,崇尚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运动规律。 2.正确列举实例说明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学法指导 .借助多媒体、地球仪等工具,建立直观、立体、动态的空间概念。 2.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将零散的感性认识

上升为理性认识。 3.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师生共同探究。 学习过程: 一、地球的自转 学生自主学习: 自学P9第1、2段、第P11第1、2段。结合屏幕上<地球的运动>,完成下面表格。 概念 方向 转动一周所需时间 旋转中心 产生的地理现象 自转 地球绕着 旋转 公转 地球绕 旋转 学生合作学习(一) 两名学生借助手电筒和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表演者叙述,观察者完成下空。 (1)我发现: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

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 时针方向旋转。 (2)地球不停的地自西向东自转, 也就不断更替,而且总是自 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 方送走黄昏的落日.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也就出现了 的差异。 师生共同探究(一) .哪里早哪里晚? ①由于地球一刻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着,一般说来,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也就是说, 边的时刻要比 边早。 ②讨论:P10,图1.18中畅畅和姨妈互致问候存在什么差异? 2.怎么统一时间呢? 地球一天也就是24个小时,自转一周(360度),即每一个小时地球转过经度15度。每隔15度划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共用一个时间,即24个区时。 3.通过分析屏幕上“时区划分表格图”,我学习到了利用时区知识计算时间的原则是:东 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