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常见临床指标介绍

风湿病常见临床指标介绍
风湿病常见临床指标介绍

风湿病常见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意义

1、类风湿因子(RF)

类风湿因子是由于感染因子(细菌、病毒等)引起体内产生的以变性IgG(一种抗体)为抗原的一种抗体。因为这种抗体首先发现于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并在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血清中滴度较高,且延续时间较长,因此被命名为类风湿因子。其实,凡是存在变性IgG,并能发生抗变性IgG自身抗体的人,在其血清或病变中均能测出类风湿因子,说明类风湿因子并不是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异性自身抗体。

正常值阴性(<20kU/L) 阴性(乳胶凝结试验)。

临床意义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结节病,SLE等。RF是一种自身抗体,是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血清学标准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标准,因5%的正常老年人RF可阳性,随年龄的增高,阳性率可增高,年龄超过75岁的老年人,RF假阳性率为2-25%不等。而且在许多其他疾病中出现,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干燥综合征、SLE、PSS、PM/DM等;感染性疾病:细菌性心内膜炎、结核、麻风、传染性肝炎、血吸虫病等;非感染性疾病: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肝硬化、慢活肝、结节病、巨球蛋白血症等都可以检测到类风湿因子。持续高滴度的RF,常提示类风湿关节炎的疾病活动,且骨破坏发生率高。有学者指出,健康成年人高滴度IgM-RF是发生类风湿关节炎的危险因子。

2、血沉[ESR]

红细胞沉降率: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而言,简称血沉。在健康人血沉数值波动于一个较狭窄范围内。在许多病理情况下血沉显著增快,是病情活动程度的指标。红细胞沉降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

参考值魏氏(Westergren)法:成年男性0-15mm/h 成年女性0-20mm/h。潘氏法:成年男性0-10mm/h 成年女性0-12mm/h。

临床意义:血沉增快,应该考虑以下病理性因素:(1)风湿活动或病情活动:急性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2)各种原因导致的高球蛋白血(hyperglobuinemia):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症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所致的高球蛋白血症;慢性肾炎和肝硬化等引起的相对性高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和巨球蛋白血症等血浆病理性高球蛋白血症。值得注意的是如IgM明显增多而导致血浆黏稠度增高(高黏综合征)的巨球蛋白症患者,血沉可正常甚至减慢。(3)各种急性的全身和局部感染:活动性结核病,心肌炎,疟疾,肺炎等;(4)组织损伤及坏死:心肌梗塞时常于发病后1周左右血沉增快,并持续2~3周,心绞痛时血沉正常。(5)恶性肿瘤:迅速增长的恶性肿瘤常使血沉增快,而良性肿瘤血沉多正常;(6)其它: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铜、砷或酒精中毒等。

3、抗链球菌溶血素“O”

抗链球菌溶血素“O”,简称抗“O”或ASO。

正常参考值:成人<200 U。

正常值因试剂不同,年龄、季节、天气、链球菌感染情况,尤其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别。溶血性链球菌发生的一种代谢产物能溶解红细胞,因此这种产物被取名为“O”溶血素人体感染了A组溶血性链球菌后,“O”溶血素在体内作为一种抗原物资存在。为了对抗这测定这种能中和链球菌溶血素“O”的抗体含量,就称为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正常仁一般在200单位以下,若高于200单位,说明最近有过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些病人抗”O”升高,但是没有关节酸痛等症状,不能以为就是患了风湿关节炎,只能说明近期曾有过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患了扁桃体炎、咽炎、猩红热等一类疾病。但是,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原因切实与链球菌的感染有关,因此,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抗“O”是会升高的。据研究,柯萨奇B病毒、高胆固醇血症、溶血、肝炎、肾病综合症等疾病,均可展现非特异性的抗“O”增高,但是滴度不是很高,类风湿关节炎也是如此。一般以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可能与某些微生物的感染有关,感染后引起异常免疫反应。链球菌也可能混杂在其间,局部参与了感染,因而出现了抗“O”。另外,类风湿关节炎病人

“久病体虚”,抵抗力较差,轻易收到链球菌的侵袭,我们在临床上常见到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患有咽炎。还有局部关节炎病人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之后,抗感染能力显著下降,这也是合并链球菌感染的原因。抗“O”并不能像血沉、C-反应蛋白一样作为断定病情严重水温和衡量治疗效果的指标。因此,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检验中不作为通例项目。

4、C反应蛋白(CRP)

丙种反应性蛋白是一种急性时相(期)蛋白,亦称C反应蛋(CRP)。

正常参考值≤10mg/L 。

CRP的临床意义与血沉相同,但不受红细胞、HB、脂质和年龄等因素的影响,是反应炎症感染和疗效的良好指标。类风湿活动期显著增多,与血沉增快相平行,但比血沉增快出现的早、消失也快。CRP含量愈多,标明病变运动度愈高。炎症恢复进程中,若CRP阳性,预示仍有突然出现临床症状的可能性;停用激素后已转阴的CRP又阳性时,标明病变运动在继承。炎症缓解期和用抗风湿药后,转阴或消失比血沉快,且在贫血和心力衰竭时不象血沉那样易受影响。CRP阳性,亦可见于肺炎、肾炎、恶性肿瘤及急性感染、外伤和组织坏死、心肌梗死、心功用不全、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胆石症、肝炎、痢疾、风湿热、PM、PSS、结节性多动脉炎、SLE、结核和菌苗接种等。但病毒感染时通常为阴性或弱阳性,故可作为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的鉴别指标。

5、抗双链DNA

抗体脱氧核糖核酸分为双链DNA(dsDNA)和单链DNA(ssDNA)两种,抗双链DNA抗体是针对其中双链DNA 的一种自身抗体。

临床意义:抗双链DNA抗体可视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标志性抗体。抗单链DNA抗体后者则见于多种风湿性疾病。

6、抗组蛋白抗体(AHA)

组蛋白是细胞核内的一种碱性核蛋白,抗组蛋白抗体即是以组蛋白为靶抗原的一种自身,是抗核抗体的一种。

临床意义:主要与药物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有关。

7、抗核小体抗体(AnuA)

核小体是细胞染色质中的一种成分,他是由DNA和组蛋白以特别的方式相连而组成的。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诱导和致病中有重大作用。

临床意义:抗核小体抗体比抗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更早出现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早期,并且特异性较高。阳性率为50-90%,特异性>98%。

8、抗环瓜氨酸肽(CCP)

CCP抗体是环状聚丝蛋白的多肽片段。以IgG型为主的抗体。

抗CCP 抗体检测的主要临床意义在于:(1)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特异性高(90. 4%~98%),2)有助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3)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的活动性相关.(4)提示预后情况。类风湿早期和急性风湿时,血清中可达50mg/L,其阳性率为80%~90%。

9、抗着丝点抗体(ACA)

临床意义:可见于50-96%的局限性硬皮病的患者。在CREST综合症可达98%,而且,一般以为该抗体是CREST综合症的标志抗体。在系统性硬皮病患者中,抗着丝点抗体的阳性率仅为10%。该抗体可较早出现于患者血清中,仅有雷诺氏现象者也可阳性。临床研究发明,抗着丝点抗体与血管炎、肺受累有关,不随病情变化而波动,而且多提示预后相对较好。

10、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

ANCA的相应抗原为丝氨酸蛋白E3、MPO和一些少见的抗原如弹性蛋白酶等。是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的血清标志物。

临床意义: 1.ANCA可出现两种核型:①胞浆型(c-ANCA):主要与韦格氏肉芽肿血管炎有关;②核周型(P-ANCA)可在Churg-Strass综合症及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人中发生。 2.ANCA对于血管炎疾病的鉴别诊

断及预后估计均有价值,而且是疾病活动的一个重大指标。在病人发病(复发)时,ANCA滴度均升高。有研究标明,c-ANCA在血管炎复发前2-5周可升高4倍。因此,c-ANCA可作为预测病情复发的指标。c-ANCA 滴度可鉴别复发与其余原因(如感染)造成的病情恶化。

11、抗ENA抗体的检测和临床意义:

1.抗Sm抗体

抗Sm抗体仅发现于SLE患者中,是SLE 的血清标志抗体,已列入SLE的诊断标准。约30 %~40 %的SLE 患者抗Sm 抗体阳性,此抗体阴性不能排除SLE 的诊断。相对抗dsD N A 抗体而言,抗Sm抗体水平不与SLE 疾病的活动性相关,亦不与SLE 的任何临床表现相关,治疗后的SLE 患者也可存在抗Sm 抗体阳性。抗Sm 抗体的检测对早期、不典型的SLE或治疗后的回顾性诊断具有很大帮助。

2.抗核RNP 抗体

抗核RNP (nuclearRNP,nRNP)抗体是诊断MCTD的重要血清学依据,列入MCTD的诊断标准。因其抗原为含有U1RNA 的核蛋白复合物,故而称为U1RNP 。其在MCTD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可高达95%。无论在疾病的活动期或是缓解期,高滴度的抗RNP 抗体均可持续存在。抗nRNP抗体无疾病特异性,在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阳性检出率如下:SLE 30%~40%,SS 20%,进行性系统性硬化(PSS)10%~15%,皮肌炎(PM)/多发性肌炎(DM)10%,偶尔也可见于RA和药物诱发的狼疮,不过滴度均较MCTD 患者低。由于Sm和RNP是同一分子复合物(RNA-蛋白质颗粒)中的不同抗原位点,两种抗原具有相关性,故抗Sm抗体阳性常伴有抗RNP 抗体阳性,单一的抗Sm抗体或抗RNP 抗体阳性较少见。

3.抗SSA/Ro 抗体和抗SSB/La抗体

抗SSA/Bo 抗体和抗SSB/La 抗体是SS患者最常见的自身抗体。其阳性检出率分别是70%~80%和40%,而抗SSB/La 抗体的特异性高于抗SSA/Ro 抗体,可达50%×60%。该两个抗体的同时检测可提高对SS的诊断率。部分SLE患者也有抗SSA/Ro抗体和抗SSB/La抗体的检出,其阳性率分别为35%和15%左右。约60%的亚急性红斑狼疮(SCLE)患者,补体缺陷的SLE患者和新生儿狼疮患者可出现抗SSA/Ro抗体阳性。抗SSA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引起新生儿狼疮综合征,出现典型的SLE皮损和不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另外,单独出现抗SSA/Ro抗体阳性的SLE 患者,其肾炎或血管炎的发生率较单独出现抗SSB/La 抗体阳性的SLE患者高。因抗SSA/Ro 抗体与SSA/Ro 抗原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更易沉积于肾脏和血管壁,造成肾脏损伤及血管炎。

4.抗Jo-1 抗体

该抗体最常见于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 ),故又称为PM-1抗体。具有抗Jo-1 抗体特性的是分子量110kD 和(或)80kD 的多肽(核仁蛋白)。抗Jo-1 抗体在P M的阳性检出率可达40 %~50 %,在PM/DM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为25%,单独皮肌炎中的检出率不足10%,在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抗Jo

-1 抗体为阴性,因而抗Jo-1 抗体对诊断PM具有特异性。PM与硬皮病重叠的患者,抗Jo-1 抗体的阳性率可高达85%,PSS/P M 中为25%,PM伴肺间质纤维化者抗Jo-1 抗体阳性率可达60%。

5.抗Scl-70 抗体抗Scl-70 抗体

几乎仅在进行性系统性硬皮病(Progressivesystemiesclerosis,PSS)患者中检出,抗体相对应的抗原分子量为70kD。故该抗体是PSS的特征抗体。在系统性硬化症的阳性检出率为20%~40%,在PSS 的阳性检出率为40%~60%。在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极少有阳性检出,正常人均为阴性。

常见风湿病检查及意义

常见风湿病检查及意义 中医科实验室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很多患者,在看病时没有做任何检查,也不知道应该做什么检查,给医生诊断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为了使疾病诊断更加明确,我们建议患者做一些必要的检查,对诊断、治疗都有一定的意义。 一般来说,常见风湿病应该做类风湿因子、抗“O”、血沉、C-反应蛋白等项检查。每项检查对诊断、治疗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就一些检查项目进行简单扼要介绍。 1.什么是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因子是血清中的一种免疫球蛋白,它多见于类风湿关节炎病人。80%左右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血清中能检出类风湿因子为阳性,它作为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条件之一,并用于和其它原因的关节炎进行鉴别。 2.类风湿因子阳性就是类风湿关节炎吗? 类风湿因子是血清中存在的一种非特异性免疫球蛋白,除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出现类风湿因子外,类风湿因子还可见于以下情况: (1)2%~5%的正常人及10%的60岁以上老年人可出现类风湿因子,但滴度不高。 (2)风湿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及硬皮病等。 (3)急性病毒感染、流感、肝炎、单核细胞增多症以及免疫(疫苗)注射后。 (4)寄生虫感染、如疟疾及丝虫病等。 (5)慢性炎性疾病:如结核病、麻风、雅司、梅毒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 (6)肿瘤,尤其在放疗与化疗后更明显。 (7)其它高免疫球蛋白血症状态:如冷球蛋白血症、慢性肺部或肝脏疾病、高丙种球蛋白血症性紫癜等。 3.什么是血沉? 血沉是血红细胞沉降率的简称,指单位体积内血液中的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而言。魏氏法测定的血沉值是指第一小时末红细胞在血沉管中垂直下降的毫米数,健康男性血沉应小于15毫米/小时,女性血沉应小于20毫米/小时。在许多病理情况下血沉也有波动,多数异常持续增高的血沉值提示病理改变,如感染、炎症或肿瘤等,有待进一步查原因。 4.血沉增快见于哪些情况? 魏氏法测定血沉,不论男女其血沉值在1小时末达25毫米为轻度增快,达50毫米为中度增快,大于50毫米则为明显增快。 在生理情况下,如妇女月经期,妊娠3个月以上及60岁以上的高龄者,都可以有轻度血沉增快。血沉增快主要见于以下病理情况: (1)各种炎症,如肺结核、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及赖特综合征等。 (2)组织损伤与坏死,手术或外伤后,心肌梗塞等。 (3)恶性肿瘤。 (4)各种原因导致的高球蛋白血症,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及强直性脊柱炎等。 (5)各种原因导致的相对性球蛋白增高,如慢性肝炎和慢性肾炎等。 (6)病理性球蛋白增多,如多发性骨髓瘤和巨球蛋白血症等。 (7)稀血症,重度贫血时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减少,血球下沉时阻力减少可出现血沉增快。 (8)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患者因血胆固醇水平增高常致血沉增快。

排尿异常常见症状与体征

排尿异常常见症状与体征 【考纲要求】多尿、少尿、无尿的定义及临床意义,夜尿增多的定 义及临床意义。 【考点纵览】正常成人24小时尿量1000?2000ml,多尿〉 2500ml,分肾源性和非肾源性、少尿v 400ml、无尿v 100ml,分肾前性、肾性及肾后性;夜尿增多指夜间尿量超过白天或夜间尿量持续超过750ml,多为肾浓缩功能减退及提示肾脏疾病的慢性进展。 1.尿量异常 正常成人24小时尿量1000?2000ml。每日尿量〉2500ml 称为多尿。每日尿量少于400ml或少于17ml/h称为少尿。尿量每日少于 100ml则称为无尿。 (1)多尿:正常人大量饮水可致多尿,称为水利尿。病态性多尿分为肾源性和非肾源性两类。前者产生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肾小管功能不全,慢性间质性肾炎和急性肾衰多尿期,肾性尿崩症;后者见于溶质利尿,如糖尿病、应用甘露醇、中枢性尿崩症、神经性烦渴、癔病性多尿等。 (2)少尿或无尿:少尿分为肾前性、肾性及肾后性。前者常为产量不足、排血量下降所致;后者包括各种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尿中梗阻。如: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间质性肾炎、急进性肾炎等。诊断少尿时应除外尿潴 留。 【真题库】少尿的定义是24小时尿量 A.V 100 ml

B.V 150 ml C.V 300 ml D.V400 ml E.V 600 ml 答案:D 【答疑编号:30010932针对该题提问】 【真题库】无尿是指成人24小时尿量不足 A.150毫升 B.100毫升 C.80毫升 D.50毫升 E.10毫升 答案:B 【答疑编号:30010933针对该题提问】 2.夜尿增多 夜尿量超过白天尿量或夜间尿量持续超过750ml称为夜 尿增多。除其他原因如精神性夜尿等外,夜尿增多大都为肾浓缩功能减退及提示肾脏疾病的慢性进展。 协和习题:女,40岁,慢性肾盂肾炎史8年,2年来乏力,24小时尿量为2100ml,夜间尿量800ml。该患者排尿异 常的诊断符合哪项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第七节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第五节心脏检查 一、视诊、触诊、叩诊心脏 【学习要求】 ?掌握心脏视诊、触诊、叩诊的内容与方法 ?掌握正常心脏视诊、触诊、叩诊 ?掌握心脏视诊、触诊、叩诊异常情况的临床意义 【内容精要】 基本概念 ?负性心尖搏动:心脏收缩时心尖搏动内陷,称负性心尖搏动。见于粘连性心包炎或心包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重度右室肥大致心脏顺钟向转位,使左心室向后移位也可引起负性心尖搏动。 ?震颤:为触诊时手掌感到的一种细小的震动感,与在猫喉部摸到的呼吸震颤类似,又称猫喘。为心血管器质性病变的体征。 ?心包摩擦感:在心前区以胸骨左缘第4肋间为主,于心动周期的收缩和舒张期可触及双相的粗糙摩擦感。见于急性心包炎。 ?靴型心:左心室增大时,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心腰加深,心界似靴型。常见于主动脉瓣病变或高血压性心脏病。 ?二尖瓣型心:当左心房与肺动脉段增大时,胸骨左缘第2、3肋间浊音界增大,心腰更为丰满或膨出,心界型如梨。常见于二尖瓣狭窄,故称为二尖瓣型心。 一、视诊 ?心前区隆起 胸骨下段及胸骨左缘3、4、5肋骨与肋间的局部隆起,为心脏增大,尤其是右室肥厚挤压胸廓所致。常见于先心病法洛四联症,肺动脉瓣狭窄或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心尖搏动

?正常心尖搏动: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1.0cm,直径2.0~2.5cm。 ?心尖搏动移位:心尖搏动向左移位,甚至略向上,为右心室增大;心尖搏动向左向下移位,为左心室增大的表现;当左、右心室均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但常伴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 ?负性心尖搏动:心脏收缩时心尖搏动内陷,称负性心尖搏动。见于粘连性心包炎或心包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重度右室肥大致心脏顺钟向转位,使左心室向后移位也可引起负性心尖搏动。 ?心前区异常搏动: ?剑突下搏动:可能是右心室收缩期搏动,也可能为腹主动脉搏动产生。鉴别搏动来自右心室或腹主动脉的方法有二种。一是深吸气后搏动增强为右心室搏动,减弱则为腹主动脉搏动;二是用手指平放从剑突下向上压入前胸壁后方,右心室搏动冲击手指末端,而腹主动脉搏动则冲击手指掌面。 ?心底部异常搏动:胸骨左缘第2肋间收缩期搏动多见于肺动脉扩张或肺动脉高压;胸骨右缘第2肋间收缩期搏动多见于主动脉弓动脉瘤或升主动脉扩张。 ?胸骨左缘3、4肋间搏动:多见于右心室搏出的压力负荷增加所致的右心室肥大。 二、触诊 ?心尖搏动:用触诊确定心尖搏动的位置比视诊更为准确。触诊感知的心尖搏动冲击胸壁的时间即心室收缩期的开始,有助于确定S1。心尖区抬举性搏动为左室肥厚的体征。 ?震颤:震颤是触诊时手掌感到的一种细小的震动感,与在猫喉部摸到的呼吸震颤类似,又称猫喘。为心血管器质性病变的体征。一般情况下触诊有震颤者,多数也可以听到杂音。临床上凡触及震颤均可认为心脏有器质性病变。常见于某些先心病及狭窄性瓣膜病变。而瓣膜关闭不全时较少有震颤,仅在房室瓣重度关闭不全时可扪及震颤。 心前区震颤的临床意义 部位时期常见病变 胸骨右缘第 2肋间收缩期主动脉瓣狭窄(风湿性、先天性、老年性) 胸骨左缘第 2肋间收缩期肺动脉瓣狭窄(先天性) 胸骨左缘 3、4肋间收缩期室间隔缺损(先天性) 胸骨左缘第 2肋间连续性动脉导管未闭(先天性) 心尖区舒张期二尖瓣狭窄(风湿性) 心尖区收缩期重度二尖瓣狭窄(风湿性与非风湿性)

常见症状与体征

常见症状与体征 第1单元发热 1.发热病因多由病毒引起。 2.稽留热24h体温波动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 3.弛热24h体温波动围超过2℃,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 4.发热的体温上升期表现:畏寒、皮肤苍白、皮温下降,可出现寒战。 5.不属于源性致热原的物质是毒素。 6.急性肾盂肾炎患者的发热常表现为间歇热。 7.引起机体发热的致热原包括外源性致热原和源性致热原,源性致热原也称白细胞致热原,如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等。 8.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异常导致的发热的特点是高热无汗。 9.发热伴有皮肤黏膜出血、浅表淋巴结肿大,常见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性肝炎、斑疹伤寒、败血症、急性白血病、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组织细胞病。 10.发热伴肝脾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肝及胆道感染、布氏菌病、疟疾、结缔组织病、白血病、淋巴瘤及黑热病、急性血吸虫病。 11.先发热后昏迷见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斑疹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毒型菌痢、中暑。 12.发热伴黄疸常见于病毒性肝炎、恶性组织细胞病、胆囊炎、化脓性胆管炎、败血症和其他严重感染、急性溶血等。 第2单元咳嗽与咳痰 1.咳嗽与咳痰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 2.咳嗽伴声音嘶哑,见于声带的炎症或肿瘤压迫喉返神经。 3.咳嗽伴咯血常见支气管扩症、肺结核、支气管肺癌、二尖瓣狭窄。 4.咳嗽伴杵状指(趾)常见于支气管扩症、慢性肺脓肿、支气管肺癌、脓胸。 5.浆液性血性泡沫痰最常见于肺水肿。

6.铁锈色痰见于肺炎球菌肺炎。 7.砖红色胶冻样痰见于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 8.痰白黏稠且牵拉成丝难以咳出提示有真菌感染。 9.咳嗽伴有哮鸣音见于支气管哮喘、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心源性哮喘、弥漫性细支气管炎、气管与支气管异物、支气管肺癌。 10.典型病例一:某糖尿病患者,男性,68岁。突发高热、寒战、右胸痛,次日咳痰,为黄脓性带血丝,量多。X线检查显示右下肺实变,其中有多个液气囊腔,最可能的诊断是葡萄球菌肺炎。 11.典型病例二:男性,68岁。高热3d伴咳嗽、胸痛,多量黄绿色脓性痰,白细胞增高,X线胸片示右下角肺实变,期间有不规则透亮区,叶间隙下坠,伴少量胸腔积液,最可能的诊断是克雷伯杆菌肺炎。 第3单元咯血 1.咯血以支气管、肺部、心血管疾病最为常见。 2.咯血量的估计,每日100ml以为小量,100~500ml为中等量,500ml以上或一次咯血100~500ml为大量。 3.大量咯血最常见于支气管扩症、空洞型肺结核和慢性肺脓肿。 4.咯鲜红色血痰见于支气管扩症、肺结核、肺脓肿和出血性疾病。 5.铁锈色痰见于肺炎球菌肺炎。 6.砖红色胶冻样痰见于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 7.因支气管静脉曲破裂所致咯血最常见于二尖瓣狭窄。 8.咯血伴杵状指(趾)多见于支气管扩症、肺脓肿、支气管肺癌。 9.咯血伴脓痰见于支气管扩症、肺脓肿、空洞型肺结核继发细菌感染。 10.典型病例:一青年男子咯血、低热、乏力、消瘦,应首先考虑的疾病是肺结核。 第4单元发绀 1.毛细血管的还原血红蛋白超过50g/L称为发绀。

常见风湿病的诊断与治疗继续教育答案

常见风湿病的诊断与治疗继续教育答案 《风湿病的症状》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风湿性疾病的专著,书中详细介绍了风湿病的症状丶诊断和治疗方法。风湿是指以肌肉丶关节疼痛为主的一类疾病,主要影响身体的结缔组织,为免疫系统疾病,病程长丶难根治。 风湿病包含:滑囊炎丶强直性脊柱炎丶粘附性肩囊炎丶骨性关节炎丶银屑病丶风湿热丶类风湿性关节炎/复发性风湿病丶红斑狼疮丶巨细胞性动脉炎丶多发性肌炎丶腱鞘炎丶纤维肌痛丶炎性肠病关节炎丶风湿性心脏病等,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在治疗方法上,该书囊括目前的中西医药物和非药物治疗,例如在非甾体类消炎药物丶免疫抑制剂之外,亦介绍中医的辨证论治丶传统艾灸丶功能锻炼和康复,也教导病人如何调整日常的饮食起居。 (一)疼痛:疼痛的部位有助于判断疼痛是否来自关节病变。必须分清局部病变引起的疼痛与系统性病变引起的广泛性疼痛的区别。 (二)僵硬:晨僵这种情况主要表现为晨起或休息较长时间后,关节呈胶粘样僵硬感,活动后方能缓解或消失。晨僵在类风湿关节炎中最为突出,可以持续数小时,而其他关节炎则持续时间较短。 [1] (三)关节肿胀和压痛:往往出现在有疼痛的关节,是滑膜炎或周围软组织炎的体征,其程度因炎症轻重不同而异。可由关节腔

积液或滑膜肥厚所致。骨性增生性肥大则多见于骨性关节炎。 (四)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指关节丧失其正常的外形和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如膝不能完全伸直,手的掌指关节有尺侧偏斜,关节半脱位等。这些改变都与软骨和骨遭破坏有关。在类风湿关节炎常见。 (五)乏力:乏力指的是肌力下降或丧失。由于乏力常与其他症状一起出现,例如,疼痛、晨僵、疲劳等,因此患者有时会分辨不清什么是乏力。在患者无法完成行走、咀嚼、吞咽等动作时,患者才会发现自己出现了乏力的症状。乏力是否对称、是中轴性还是外周性分布,对疾病的鉴别诊断非常有用。 (六)疲劳:疲劳是风湿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在严重时甚至会使患者无法完成日常活动。疲劳在炎性及非炎性疾病都会出现,如RA及纤维肌痛综合征等。 风湿是由于人长期受风、寒、湿、邪的侵蚀,在关节里产生一种叫“神经毒素”的有害物质。

77 眼科常见的症状和体征

眼的症状和体征 眼的症状和体征治疗方法眼科疾病论坛 在此论述眼的一些较为常见的症状和体征。眼球突出参见第92节,斜视参见第273节,眼球震颤和眼外肌运动参见第178节神经眼科疾病和第82节前庭器的临床评估。 出血 结膜下出血可发生在任何年龄,通常在轻微外伤,过劳,喷嚏或咳嗽后出现,偶为自发的。结膜下出血会使病人惊慌,但除少数因伴有血液病外,均无病理意义。结膜下出血表现为结膜下的血液外渗,2周内可自行吸收。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抗生素,血管收缩剂和绷带包扎对加速出血吸收皆无多大价值,使病人消除疑虑就是适当的治疗。 玻璃体积血是血液渗入玻璃体,检眼镜检查时呈黑色反射。玻璃体积血可发生在下列情况中: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后脱离,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视网膜裂孔或眼外伤。后五种情况还可发生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吸收很慢。视网膜血管引起的局限性出血常可用光凝控制。血管性视网膜病变,特别是糖尿病,由眼科医师定期观察实属重要。

视网膜出血在表浅神经纤维层者呈火焰状,如高血压或静脉阻塞中所见;出血在深层者则呈圆形(点状和斑状),见于糖尿病和脓毒性梗塞中。所有视网膜出血都反映全身性血管疾病,故有重要意义。 飘浮物 一眼或两眼前看到飘浮物(斑点)是成年人常有的主诉。当眼不动时,在白色背景下通常最易发现飘浮物在缓慢移动。随着眼的运动,飘浮物在视野中保持相应的位置。这些飘浮物是玻璃体凝胶收缩及其从视网膜表面分离的结果(玻璃体后脱离)。此引起肉眼可见的玻璃体纤维的不透明集合物,能见其在玻璃体内飘浮。因为玻璃体凝胶紧密附着于视神经,故飘浮物通常在此区较显。虽然飘浮物通常无意义,但在少数病人可能表明视网膜有裂孔。飘浮物在高度近视和老年人中较为常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逐渐不为病人所注意。 少量玻璃体积血或玻璃体炎(玻璃体内炎症)亦可出现飘浮物。视网膜脱离的先兆可有一阵"火花"或闪光并可出现飘浮物,只有当视网膜真正和他下面的组织(视网膜色素上皮)分离后才会在视野中产生帷幕状的视觉缺损区。 虽然飘浮物不常伴有严重的疾病,但应在作用短暂的散瞳剂或睫状肌麻痹剂(例如1%环戊通1滴,5~10分钟重复1次;如需充分散大瞳孔,而病人无高血压和未口服β受体阻滞剂者,则滴用2.5%去氧肾上腺素1滴,5~10分钟重复1次)散大瞳孔下仔细检查整个视

风湿性疾病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一)

风湿性疾病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答案在后面) A型题 (1).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 A.感染性疾病B.自身免疫性疾病C.传染性疾病D.遗传性疾病E.以上都不是 (2).SLE的发病与下列哪项无关:A.遗传因素B.病毒感染C.紫外线D.雌激素E.败血症 (3).SLE脏器损害最常见于: A.心B.肺C.肝D.脾E.肾 (4).SLE发病年龄多见于:A.婴儿B.儿童 C.育龄妇女D.中老年男性E.老年人 (5).SLE皮肤损害最常见的是:A.环形红斑B.瘀点、瘀斑C.蝶形红斑D.荨麻疹E.玫瑰疹 (6).SLE药物治疗首选:A.青霉胺B.泼尼松 C.异丁苯丙酸D.硫哇嘌呤E.环磷酰胺 (7).关于SLE下列哪项为错误的:A.盘状红斑狼疮可发展为SLE B.大多有皮肤损害C.紫外线可使皮肤症状恶化D.妊娠期病情好转E.肾脏损害最常见 (8).有关SLE的临床表现错误的是: A.肾脏损害最常见B.可发生狼疮性肺炎C.可发生黄疸D.,可有心肌炎E.晚期可有多关节畸形 (9).狼疮性肾炎最终可致:A.尿路感染B.肾盂肾炎C.慢性肾炎D.肾病综合征E.慢性肾衰 (10).诊断SLE阳性率最高的是: A.抗核抗体阳性B.抗双链DNA抗体阳性C.抗变性IgG抗体阳性D.γ球蛋白增高E.血沉常增快 (11).一般认为SLE的发病与下列哪一内分泌因素有关: A.肾上腺素B.雌激素C.胰岛素D.甲状腺素E.催乳素 (12).SLE最常见的皮肤损害部位是: A.胸部B.腹部C.颈部D.背部E.暴露部位 (13).中华医学会风湿学会STE诊断的13项标准中,几项符合即可确诊 A.10项B.8项C.6项D.4项E.2项 (14).以下要求不符合SLE的护理要求的是 A.床单位清洁干燥B.床单位阳光充足C.病室空气流通D.病室内温度18-20℃E.病室内湿度50%-60% (15).以下不适用于SLE病人的药物A.消炎痛B.雷公藤多苷C.硫唑嘌呤D.氯喹E.雌激素类避孕药 (16).SLE病人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者可发 A.股骨头无菌性坏死B.体位性低血压C.关节畸形、关节固定于屈位D.面部表情丧失呈假面具样E.雷诺氏现象 (17).系统性红班狼疮(SLE)是一种 A.感染性疾病B.自身免疫性疾病C.传染性疾病D.遗传性疾病E.以上都不是 (18).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累及关节、肌肉可表现为 A.关节畸形B.关节附近肌肉萎缩 C.非畸形性关节炎D.梭状指E.天鹅颈样畸形 (19).下述哪种药可诱发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 A.呋塞米B.红霉素C.雷公藤D.苯妥英钠E.消炎痛 (20).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最有意义的实验室检查是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1) ?注:以下各项所述临床意义,仅是表明患某些疾病的可能性,并不表示一定患有某病。请勿随便对号入座!如有疑问请至医院由专业医生结合体格检查等后确诊!!! ?检验项目???谷丙转氨酶 ?英文缩写??? ALT 正常参考值? 0-40IU/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肝硬化,心梗,胆道疾病等。检验项目???谷草转氨酶 英文缩写??? AST 正常参考值? 0-40I/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心梗,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检验项目???转肽酶 英文缩写??? GGT 正常参考值? 0-40IU/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检验项目???碱性磷酸酶 英文缩写??? ALP

正常参考值? 30-115IU/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折及少年儿童。 检验项目???乳酸脱氢酶 英文缩写??? LDH 正常参考值? 90-245U/L 临床意义???增高:急性心肌梗塞发作后12-48小时开始升高,2-4天可达高峰,8-9天恢复正常。另外,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可引起LDH增高 检验项目??总胆红素 英文缩写?? TBIL 正常参考值? 4.00-17.39umol/L 临床意义???增高:原发生胆汁性肝硬化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期肝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胆石症等 检验项目???直接胆红素 英文缩写??? DBIL 正常参考值? 0.00-6.00umol/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检验项目? ??游离胆红素 英文缩写??? IBIL 正常参考值? 0.00-17.39umol/L

常见症状(体征)与诊断练习题及答案

常见症状(体征)与诊断练习题及 答案 发热 1、先昏迷后发热,常见于B A、流行性出血热 B、脑出血 C、流行性乙型脑炎 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败血症 2、正常成年人在清晨安静状态下,口腔温度应为C A、35 ?36 °C B、36 ?37 C

C、36.3?37.2C D、36.6?37.7C E、37.5?38 C 3、发热的患者伴口唇疱疹,不应出现于D A、大叶性肺炎 B、流行性脑脊髓膜热 C、流行性感冒 D、风湿热 E、间日疟 4、下列不属于感染性发热的是C A、流行性腮腺炎 B、细菌性痢疾 C、药物热 D、钩端螺旋体病 E、阿米巴脓肿 5、一发热患者,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不应属于哪种疾病C A、结核病

B、风湿热 C、疟疾 D、支气管肺炎 E、渗出性胸膜炎疼痛1、老年患者胸骨后疼痛,伴向左肩部放射,其诊断最可能为C A、气胸 B、胸膜炎 C、心绞痛 D、肺炎 E、肋软骨炎2、一青年患者,第二肋软骨局部有压痛,胸片无异常,最可能诊断是E A、气胸 B、胸膜炎 C、心绞痛 D、肺炎 E、肋软骨炎3、腹痛伴里急后重者可见于A A、急性细菌性痢疾 B、伤寒 C、副伤寒 D、肺结核 E、C rohn 病4、根据腹痛部位判断病变部位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上腹痛时病变必然在胃、十二指肠 B、右上腹痛多为肝胆病变 C、右下腹痛多为回盲部病变 D、脐周痛多为小肠病变 E、左上腹痛应想到胰腺病变 5、通过伴随症状推测腹痛原因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腹痛伴发热常提示炎症存在 B、腹痛伴黄疸必然为胆系感染 C、腹痛伴血尿可能为泌尿系结石 D、腹痛伴休克及贫血可能为腹腔脏器破裂 E、腹痛伴腹泻可能为肠道感染 咳嗽,咯痰咯血 1、咳嗽时伴大量脓痰时应除外C A、肺脓肿 B、支气管扩张 C、急性支气管炎初期

常见症状及体征(八)-2 (1)

常见症状及体征(八)-2 (总分:25.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1型题(总题数:0,分数:0.00) 二、A.浮肿以下垂部位明显,晨起较轻 B.浮肿以眼睑、会阴处明显,晨起较重 C.浮肿为全身性,尤以腹水多见 D.浮肿为指凹性 E.浮肿伴皮肤粗糙,无光泽 (总题数:2,分数:1.00) 1.肝源性浮肿 (分数:0.50) A. B. C. √ D. E. 解析: 2.肾源性浮肿 (分数:0.50) A. B. √ C. D. E. 解析: 三、A.心源性水肿 B.肾源性水肿 C.肝源性水肿 D.营养不良性水肿 E.黏液性水肿 (总题数:3,分数:1.50)

3.水肿呈非凹陷性见于 (分数:0.50) A. B. C. D. E. √ 解析: 4.水肿伴颈静脉怒张多为 (分数:0.50) A. √ B. C. D. E. 解析: 5.水肿伴重度蛋白尿常为 (分数:0.50) A. B. √ C. D. E. 解析: 四、A.发作性呼吸困难伴有哮鸣音B.呼吸困难伴一侧胸痛 C.呼吸困难伴休克 D.呼吸困难伴咳嗽、咳脓痰 E.呼吸困难伴昏迷 (总题数:3,分数:1.50) 6.支气管哮喘可出现 (分数:0.50) A. √ B. C. D.

解析: 7.尿毒症常有 (分数:0.50) A. B. C. D. E. √ 解析: 8.支气管扩张症并发感染常出现 (分数:0.50) A. B. C. D. √ E. 解析: 五、A.捻发音 B.两肺野满布湿哕音C.鼾音 D.哮鸣音 E.局限性湿哕音 (总题数:3,分数:1.50) 9.支气管哮喘可出现 (分数:0.50) A. B. C. D. √ E. 解析: 10.支气管扩张可出现 (分数:0.50) A. B.

临床检验仪器的常用性能指标教学提纲

临床检验仪器的常用 性能指标

临床检验仪器的常用性能指标:灵敏性,误差,噪音,最小检测量,精确度,可靠性,重复性,分辨率,测量范围和示值范围,线性范围,响应时间,频率响应范围。 光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利用光学原理,把人眼所不能分辨的微小物体放大成像,供人们提取物质微细结构信息的光学仪器。由两组会聚透镜组成光学折射成像系统。把焦距较短、靠近观察物、成实像的透镜组成为物镜;焦距较长,靠近眼睛、成虚像的透镜组称为目镜。被观察物体位于物镜的前方,被物镜作第一级放大后成一倒立的实像,然后此实像再被目镜作第二级放大,得到最大放大效果的倒立的虚像,位于人眼的明视距离处。相对于物镜的成像条件及最后二次成像于观察者的明视距离等条件的满足,是通过仪器的机械调焦系统来实现的。 光学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包括光学系统(物镜、目镜、聚光镜及反光镜)和机械系统(聚光镜升降、调焦系统、载物台和物镜转换器等运动夹持部件以及底座、镜臂、镜筒等支持部件) 光学显微镜照明设置部件:光源、滤光器、聚光镜、玻片。 光的吸收定律:即郎伯-比尔定律,是比色分析的基本原理。表达了物质对单色光吸收程度与溶液浓度和液层厚度之间的函数关系。A=-lg I/I0=lg I0/I=lg 1/T=kbc 电阻抗型血细胞分析仪的计数原理:血细胞与等渗的电解质溶液相比为不良导体,其电解质比稀溶液大。当血细胞通过检测器微孔的孔径感受区时,其内外电极之间的恒流电路上的电阻值瞬间增大,产生电压脉冲信号。脉冲信号数

等于通过的细胞数,脉冲信号幅度大小与细胞体积成正比。根据欧姆定律,在恒电流电路上,电压变化与电阻变化成正比,电阻值又同细胞体积成正比,血细胞体积越大,电压越高,产生信号的脉冲幅度就越大。各种大小不同的细胞产生的脉冲信号分别被送入仪器的检测通道,经计算机处理后,以体积直方图显示出特定细胞群中的细胞体积和细胞分布情况。最后得出WBC、RBC、PLT。(该原理称库尔特血细胞检测原理 血细胞分析仪测定Hb的原理:除干式离心分层型、无创型外,各种BCA 对Hb测定都采用光电比色原理。血细胞悬液中加入溶血剂后,RBC溶解释放出Hb,后者与溶血剂中有关成分形成Hb衍生物,进入Hb测试系统。在特定波长(多为530~550nm)下进行光电比色,吸光度值与所含Hb含量成正比。与不同型号BCA配套的溶血剂不同,形成Hb衍生物也不同,吸收光谱也有差异,但最大吸收峰都接近540nm,因为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的氰化高铁(HiCN)法的最大吸收峰在540nm,仪器Hb的校正必须以HiCN 值为标准。 尿液分析:是临床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对尿液的物理学检查和化学检查,可观察尿液物理性状和化学成分的变化。在尿沉渣检查中能够看到的有形成分为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巨噬细胞、肿瘤细胞、细菌、精子以及由尿液中沉析出来的各种结晶(包括药物结晶)等。这些检查资料对肾和尿路疾患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判断,都有极重要的意义。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技术及计算机的应用,各种尿液分析仪、特别是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的相继问世,为尿液化学成分检查和尿沉渣的自动化检查提供了可靠的手段。 尿液分析仪的检测原理:把试剂带浸入尿液中后,除了空白块外,其余的试剂块都因和尿液发生了化学反应而产生了颜色的变化。试剂块的颜色深浅与光

肝功能检查常见各项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最新资料推荐------------------------------------------------------ 肝功能检查常见各项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肝功能检查常见各项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一、谷丙转氨酶(ALT): 最常见的肝功能检查项目之一,参考值为小于 40 单位,是诊断肝细胞实质损害的主要项目,其高低往往与病情轻重相平行。 临床意义: 在急性乙肝及慢性乙肝与肝硬化活动,肝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谷丙转氨酶就从细胞内溢出到循环血液中去,这样抽血检查结果就偏高,转氨酶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 但 ALT 缺乏特异性,有多种原因能造成肝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如: 疲劳、饮酒、感冒甚至情绪因素等等。 上述原因造成的转氨酶增高一般不会高于 60 个单位,转氨酶值高于 80 个单位就有诊断价值,需到医院就诊。 另外需要注意, ALT 活性变化与肝脏病理组织改变缺乏一致性,有的严重肝损患者 ALT 并不升高。 因此肝功能损害需要综合其他情况来判断。 二、谷草转氨酶(AST): 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为 0~37 /L,当 ALT 明显升高,谷草(AST) /谷丙(ALT) 比值1 时,就提示有肝实质的损害。 临床意义: 1 / 6

谷草转氨酶(AST)在肝细胞内与心肌细胞内均存在,心肌细胞中含量高于肝细胞,但肝脏损害时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浓度也可升高,临床常作为心肌梗塞和心肌炎的辅助检查。 三、碱性磷酸酶(ALP): 正常参与值为 30-90u/L。 临床意义: ALP 主要用于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等的检查。 患这些疾病时,肝细胞过度制造 ALP,经淋巴道和肝窦进入血液,同时由于肝内胆道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而引起血清 ALP 明显升高。 但由于骨组织中此酶亦很活跃。 因此,孕妇、骨折愈合期、骨软化症。 佝偻病、骨细胞癌、骨质疏松、肝脓肿、肝结核、肝硬变、白血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时,血清 ALP 亦可升高,应加以鉴别。 四、谷氨酰转移酶(GGT): 健康人血清中 GGT 水平甚低(小于 40 单位)临床意义:主要来自肝脏,少许由肾、胰、小肠产生。 GGT 在反映肝细胞坏死损害方面不及谷丙转氨酶(ALT),但在黄疸鉴别方面有一定意义,肝脏内排泄不畅(肝内梗阻)和肝外梗阻(如胆道系统阻塞)等疾病,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急性乙肝时, GGT 呈中等度升高;慢性乙肝、肝硬化的非活

常见症状与体征—咯血

一、概念咯血(hemoptysis)是指喉以下呼吸道或肺组织出血,经口腔咳出。咯血大多数为呼吸和循环系统疾病所致。24小时咯血量在10Oml以内为小量咯血,100~500ml为中等量咯血,500ml以上(或一次咯血超过300ml)为大咯血。病变的严重程度与咯血量并不完全一致。鼻腔、口腔、咽部以及消化道出血(呕血)都可能被误诊为咯血,因此首先要确定是否是咯血。呕血和咯血的鉴别要点在于,咯血往往伴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咯出的血多为鲜红色,可以混有痰液或泡沫,常常有喉部发痒的感觉;呕血往往有恶心感,出血外观常常为暗红色或咖啡色,可以混有食物,易凝成块状。大多数咯血来自于支气管循环。咯血的主要机制有:炎症或肿瘤破坏支气管黏膜或病灶处的毛细血管,使得黏膜下的血管破裂或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一般咯血量较小,如支气管炎;病变侵蚀小血管引起血管破溃常常出现中等量咯血;病变引起小动脉、小动静脉瘘或曲张的黏膜下静脉破裂,往往表现为大咯血,如支气管扩张或空洞性肺结核;广泛的毛细血管炎症所造成血管破坏和通透性增加,可以引起弥漫性肺泡出血,表现为程度不同的咯血,严重时可以发生大咯血和呼吸衰竭。左心房压力急剧升高可以造成肺毛细血管静水压显著升高,引起严重的肺泡出血,如急性左心衰竭。小量到中等量咯血多可自行终止。体质虚弱的患者在大咯血时容易发生窒息,应保持侧卧位。二、常见病因(一)呼吸系统疾病急性或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急慢性肺脓肿、肺结核、肺栓塞、肺癌、累及肺脏的血管炎(原发性系统性血管炎、白塞病、SLE)、Goodpasture综合征、肺血管畸形、支气管结石、子宫内膜异位症等。(二)心血管系统疾病左心衰竭、二尖瓣狭窄、肺动脉高压、先天性心脏病等。(三)凝血和出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急性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令等)。(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肺吸虫病。三、临床表现 1.咯血量大咯血常见于支气管扩张、肺部空洞出血(如结核、肺脓肿、真菌感染等)、二尖瓣狭窄,少见的情况有肿癌、肺血管炎、主动脉瘤破至大气道、钩端螺旋体病等。 2.咯血的颜色和性状痰中带血常见于支气管炎、肺部良性肿瘤、肺癌、支气管扩张等;粉红色泡沫样痰多见于左心衰竭。四、伴随症状 1.咯血伴发热常见于肺部感染性疾病; 2.咯血伴胸痛常见于肺炎、肺栓塞; 3.咯血伴皮肤黏膜出血可见于血液病、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 4.咯血伴血尿或尿量明显减少见于血管炎、SLE、Goodpasture综合征等。

常见症状(体征)与诊断练习题及答案

发热 1、先昏迷后发热,常见于B A、流行性出血热 B、脑出血 C、流行性乙型脑炎 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败血症 2、正常成年人在清晨安静状态下,口腔温度应为C A、35~36℃ B、36~37℃ C、36.3~37.2℃ D、36.6~37.7℃ E、37.5~38℃ 3、发热的患者伴口唇疱疹,不应出现于D A、大叶性肺炎 B、流行性脑脊髓膜热 C、流行性感冒 D、风湿热 E、间日疟 4、下列不属于感染性发热的是C A、流行性腮腺炎 B、细菌性痢疾 C、药物热 D、钩端螺旋体病 E、阿米巴脓肿 5、一发热患者,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不应属于哪种疾病C A、结核病 B、风湿热 C、疟疾 D、支气管肺炎 E、渗出性胸膜炎 疼痛 1、老年患者胸骨后疼痛,伴向左肩部放射,其诊断最可能为C A、气胸 B、胸膜炎 C、心绞痛 D、肺炎

E、肋软骨炎 2、一青年患者,第二肋软骨局部有压痛,胸片无异常,最可能诊断是E A、气胸 B、胸膜炎 C、心绞痛 D、肺炎 E、肋软骨炎 3、腹痛伴里急后重者可见于A A、急性细菌性痢疾 B、伤寒 C、副伤寒 D、肺结核 E、Crohn病 4、根据腹痛部位判断病变部位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上腹痛时病变必然在胃、十二指肠 B、右上腹痛多为肝胆病变 C、右下腹痛多为回盲部病变 D、脐周痛多为小肠病变 E、左上腹痛应想到胰腺病变 5、通过伴随症状推测腹痛原因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腹痛伴发热常提示炎症存在 B、腹痛伴黄疸必然为胆系感染 C、腹痛伴血尿可能为泌尿系结石 D、腹痛伴休克及贫血可能为腹腔脏器破裂 E、腹痛伴腹泻可能为肠道感染 咳嗽,咯痰咯血 1、咳嗽时伴大量脓痰时应除外C A、肺脓肿 B、支气管扩张 C、急性支气管炎初期 D、支气管胸膜瘘 E、空洞型肺结核并发感染 2、下列病因中常引起无痰干咳的是C A、肺炎 B、支气管炎 C、胸膜炎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注:以下各项所述临床意义,仅是表明患某些疾病的可能性,并不表示一定患有某病。请勿随便对号入座!如有疑问请至医院由专业医生结合体格检查等后确诊!!! 肝功能 检验项目谷丙转氨酶 英文缩写 ALT 正常参考值 0-40IU/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肝硬化,心梗,胆道疾病等。 检验项目谷草转氨酶 英文缩写 AST 正常参考值 0-40I/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心梗,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检验项目转肽酶 英文缩写 GGT 正常参考值 0-40IU/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检验项目碱性磷酸酶 英文缩写 ALP 正常参考值 30-115IU/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折及少年儿童。 检验项目总胆红素 英文缩写 TBIL 正常参考值 4.00-17.39umol/L 临床意义增高:原发生胆汁性肝硬化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期肝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胆石症等 检验项目直接胆红素 英文缩写 DBIL 正常参考值 0.00-6.00umol/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检验项目游离胆红素 英文缩写 IBIL 正常参考值 0.00-17.39umol/L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

检验项目总蛋白 英文缩写 TP 正常参考值 55.00-85.00g/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泄、沤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症,烧伤,失血。 检验项目白蛋白 英文缩写 ALB 正常参考值 35.00-55.00g/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而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肾脏疾病更为明显,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肾炎等。如白蛋白30g/L,则预后较差。 检验项目球蛋白 英文缩写 GLO 正常参考值 15-35g/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肝脏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肾炎等),网状内皮系统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感染,如化脓性感染、梅毒、麻风、结缔组织病。 检验项目白/球比值

常见症状与体征(三)-2

常见症状与体征(三)-2 (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1型题(总题数:50,分数:50.00) 1.吸气性呼吸困难见于 ?A.脑外伤 ?B.甲状腺肿大 ?C.心肌病 ?D.大量胸腔积液 ?E.有机磷中毒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2.下述哪项不是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体征 ?A.心尖部可触及舒张期震颤 ?B.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 ?C.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 ?D.心尖部S1减弱 ?E.心尖部可闻及响亮粗糙3/6级以上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向左腋下传导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3.下列各疾病的胸痛性质哪项错误 ?A.带状疱疹呈刀割样痛或灼痛 ?B.食管炎为烧灼痛 ?C.心绞痛为针刺样痛 ?D.纤维素性胸膜炎常呈尖锐刺痛 ?E.肺癌常为胸部闷痛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4.肾性水肿的主要表现是 ?A.水肿从足部开始 ?B.发展较缓慢 ?C.静脉压升高 ?D.疾病早期,晨间有眼睑与颜面水肿 ?E.水肿比较坚实,移动性小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5.关于舒张晚期奔马律下列哪项错误 ?A.又称收缩期前奔马律或房性奔马律 ?B.为增强的第四心音 ?C.该奔马律的发生与心室收缩有关 ?D.见于高血压心脏病 ?E.音调较低,强度较弱,距S2较远,较接近S1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6.呕吐宿食常见于以下哪种原因 ?A.幽门梗阻

?B.食物中毒 ?C.颅脑外伤 ?D.妊娠 ?E.急性胰腺炎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7.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时,产生水肿的主要始动因素是 ?A.毛细血管滤过压增高 ?B.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C.水与钠的潴留 ?D.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E.淋巴液回流受阻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8.常见的呼吸频率变化有 ?A.呼吸过速 ?B.间歇呼吸 ?C.潮式呼吸 ?D.叹气样呼吸 ?E.暂停呼吸 (分数:1.00) A. √ B. C. D.

18种常见症状的体征

18种常见症状对应的体征 对于患者出现的有关健康问题的反应,究竟哪些资料可以作为一组,提出相应的护理诊断,主要的是症状和其相对应的体征应该是该护理诊断的诊断依据。 序号症状相应体征相应的护理诊断诊断依据(临床表现) 1 发热:自觉发热(1)T>37.2℃ (2)皮肤苍白、无汗;皮肤潮红、 灼热 (3)呼吸深快 (4)体重下降 (5)脱水体征(1)体温过高 (2)体液不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4)潜在并发症:意识障碍;惊厥 (5)潜在并发症:感染性休克 主要依据:体温升高,皮温升高、 心率加快 次要依据:皮肤发红、皮肤温度升 高,呼吸频率加快,心动过速、寒 战、立毛肌收缩、出汗、全身肌肉 酸痛、头痛、食欲不振、疲乏不适、 小儿惊厥 2 疼痛:头痛、胸 痛、腹痛(1)血压升高,呼吸和心率增快, 痛苦面容、面色苍白,大汗、休克 (2)呻吟、哭泣,强迫体位 (1)急性/慢性疼痛 (2)睡眠型态紊乱 (3)焦虑 (4)恐惧 3 水肿脉搏增快,血压升高颈静脉怒张、 肝大;消瘦、体重减轻(1)体液过多 (2)皮肤完整性受损或有皮肤完整 主要依据:(1)水肿、颈静脉怒张、 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2)肺淤血、

性受损的危险 (3)活动无耐力 (4)潜在并发症:急性肺水肿胸腔积液;(3)肺动脉压改变、中心静脉压增高 次要依据:(1)液体摄入量大于排出量、短期内体重增加;(2)呼吸困难、气短、端坐呼吸、呼吸音异常(干湿啰音);(3)血压改变,可闻及第三心音;(4)少尿、氮质血症;(5)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降低、电解质紊乱、尿比重改变;(6)精神状态改变、烦躁不安、焦虑 4 脱水:体位性低血压(1)体液不足 (2)潜在并发症:意识障碍主要依据:经口摄人液体不足、水的摄入与排出呈负平衡、皮肤粘膜干燥、体重下降 次要依据:尿量减少或过多、尿液浓缩、皮肤弹性差、口渴、恶心、畏食 皮肤弹性下降、眼窝凹陷、静脉塌 陷、心率增快、血压下降 脉搏细弱、收缩压显著下降、谵妄、 烦躁、嗜睡、昏迷 5 皮肤粘膜出血:(1)焦虑

常见化验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常见化验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为了方便朋友们查询医院常见化验指标的正常值,特此整理如下:(如有与下列正常值有差异者,请以所在医院的正常值为准) 谷丙转氨酶(ALT) 正常值 3.00-40.00 u/l 临床意义: (1)ALT活性在下列疾病可见升高 a.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中毒性肝炎、脂肪肝、胆管炎和胆囊炎等 b.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力衰竭时的肝脏淤血、脑出血等 c.骨骼肌疾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等 (2)一些药物和毒物可引起ALT活性升高,如氯丙嗪、异烟肼、奎宁、水杨酸制剂及酒精、铅、汞、四氯化碳或有机磷等 谷草转氨酶(AST) 正常值3.00-40.00 u/l 临床意义: (1)AST在心肌细胞内含量较多,当心肌梗死时,血清中AST活性增高,在发病后6-12小时之显著增高,在48小时达到高峰,约在3-5天恢复正常 (2)疟疾、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急性胰腺炎、胸膜炎、肾炎及肺炎等也可引起血清AST活性轻度增高 (3)肝炎时,AST和ALT均可明显增高,可高与正常值上限10-30倍,这在其它疾病时少见.在黄疸期间,AST和ALT即可见增高,有助于早期诊断,由于肝中AST含量增高,往往AST>ALT,但由于ALT清除率较慢,所以不久以后即ALT>AST.恢复期一般ALT恢复较慢,持续ALT、AST 增高,往往说明有慢性肝炎.AST/ALT比值如<1,则有可能是慢性迁延性肝炎.如酶活性增高,且AST/ALT比值>1,则很有可能是慢活肝.。 r_谷氨酰转移酶(r_GT) 正常值 11.00-61.00 u/l 临床意义: 人体各器官中r_GT的含量按下列顺序排列:肾、前列腺、胰、肝、盲肠和脑.肾脏中含量较高,但肾脏疾病时,血液中的该酶活性增高不明显.肾单位病变时,r_GT经尿排出,检验尿中酶活性可能有助于诊断肾脏疾病,r_GT主要诊断肝胆疾病.显著增高常见于:原发行肝癌、胰腺癌、阻塞性黄疸、胆汁性肝硬化、胰头癌、肝外胆管癌等.轻度或中度增高见于:传染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胰腺炎、胆石症等 碱性磷酸酶(ALP) 正常值 53.00-140.00 u/l 临床意义: (1)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可见于下列疾病: a.生理性增高:妊娠期、儿童生长发育期、射入性血糖增多及紫外线照射后 b.肝胆疾病:阻塞性黄疸、急性或慢性黄疸性肝炎、肝癌、肝脓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