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常识性知识点(必知)

高中生物常识性知识点(必知)
高中生物常识性知识点(必知)

高中生物常识性知识点(必知)

一、生物学中常见化学元素及作用:

1、Ca:人体缺之会患骨软化病,血液中Ca2+含量低会引起抽搐,过高则会引起肌无力。血液中的Ca2+具有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如果用柠檬酸钠或草酸钠除掉血液中的Ca2+,血液就不会发生凝固。属于植物中不能再得用元素,一旦缺乏,幼嫩的组织会受到伤害。

2、Fe: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缺乏会患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中的Fe是二价铁,三价铁是不能利用的。属于植物中不能再得用元素,一旦缺乏,幼嫩的组织会受到伤害。

3、Mg:叶绿体的组成元素。很多酶的激活剂。植物缺镁时老叶易出现叶脉失绿。

4、B: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缺乏植物会出现花而不实。

5、I:甲状腺激素的成分,缺乏幼儿会患呆小症,成人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6、K:血钾含量过低时,会出现心肌的自动节律异常,并导致心律失常。

7、N:N是构成叶绿素、ATP、蛋白质和核酸的必需元素。N在植物体内形成的化合物都是不稳定的或易溶于水的,故N在植物体内可以自由移动,缺N时,幼叶可向老叶吸收N 而导致老叶先黄。N是一种容易造成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一种化学元素,在水域生态系统中,过多的N与P配合会造成富营养化,在淡水生态系统

......中的富营养化称为“水华”,在

海洋生态系统

......中的富营养化称为“赤潮”。动物体内缺N,实际就是缺少氨基酸,就会影响到动物体的生长发育。

8、P: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的必需元素。植物体内缺P,会影响到DNA的复制和RNA的转录,从而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P还参与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能量传递过程,因为ATP和ADP中都含有磷酸。P也是容易造成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一种元素。植物缺P时老叶易出现茎叶暗绿或呈紫红色,生育期延迟。

9、Zn:是某些酶的组成成分,也是酶的活化中心。如催化吲哚和丝氨酸合成色氨酸的酶中含有Zn,没有Zn就不能合成吲哚乙酸。所以缺Zn引起苹果、桃等植物的小叶症和丛叶症,叶子变小,节间缩短。

二、生物学中常用的试剂:

1、斐林试剂: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5g/ml CuSO4(乙液)。用法: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体积混合,再将混合后的斐林试剂倒入待测液,水浴加热或直接加热,如待测液中存在还原糖,则呈砖红色。

2、班氏糖定性试剂:为蓝色溶液。和葡萄糖混合后沸水浴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用于尿糖的测定。

3、双缩脲试剂: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1g/ml CuSO4(乙液)。用法:向待测液中先加入2ml甲液,摇匀,再向其中加入3~4滴乙液,摇匀。如待测中存在蛋白质,则呈现紫色。

4、苏丹Ⅲ:用法:取苏丹Ⅲ颗粒溶于95%的酒精中,摇匀。用于检测脂肪。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5、二苯胺:用于鉴定DNA。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被染成蓝色。

6、甲基绿:用于鉴定DNA。DNA遇甲基绿(常温)会被染成蓝绿色。

7、50%的酒精溶液:在脂肪鉴定中,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再用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8、75%的酒精溶液:用于杀菌消毒,75%的酒精能渗入细胞内,使蛋白质凝固变性。低于这个浓度,酒精的渗透脱水作用减弱,杀菌力不强;而高于这个浓度,则会使细菌表面蛋白质迅速脱水,凝固成膜,妨碍酒精透入,削弱杀菌能力。75%的酒精溶液常用于手术前、打针、换药、针灸前皮肤脱碘消毒以及机械消毒等。

9、95%的酒精溶液: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可用于凝集DNA。

10、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溶液等体积混合可用于解离根尖。

11、龙胆紫溶液:(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用于染色体着色,可将染色体染成紫色,通常染色3~5分钟。(也可以用醋酸洋红染色)

12、20%的肝脏、3%的过氧化氢、3.5%的氯化铁:用于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13、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3%的蔗糖溶液、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用于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

14、碘液:用于鉴定淀粉的存在。遇淀粉变蓝。

15、丙酮:用于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16、层析液:(成分:20份石油醚、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也可用93号汽油)可用于色素的层析,即将色素在滤纸上分离开。

17、二氧化硅:在色素的提取的分离实验中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使研磨充分。

18、碳酸钙: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中和有机酸,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破坏。

19、0.3g/mL的蔗糖溶液:相当于30%的蔗糖溶液,比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大,可用于质壁分离实验。

20、0.1g/mL的柠檬酸钠溶液:与鸡血混合,防凝血。

21、氯化钠溶液:①可用于溶解DNA。当氯化钠浓度为2mol/L、0.015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高,在氯化钠浓度为0.14 mol/L时,DNA溶解度最高。②浓度为0.9%时可作为生理盐水。

22、胰蛋白酶:①可用来分解蛋白质;②可用于动物细胞培养时分解组织使组织细胞分散。

23、秋水仙素:人工诱导多倍体试剂。用于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可使染色体组加倍,原理是可抑制正在分裂的细胞纺锤体的形成。

24、氯化钙:增加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用于基因工程的转化,使细胞处于感受态)

三、生物学中常见的物理、化学、生物方法及用途:

1、致癌因子:物理因子:电离辐射、X射线、紫外线等。

化学因子:砷、苯、煤焦油

病毒因子:肿瘤病毒或致癌病毒,已发现150多种病毒致癌。

2、基因诱变:物理因素:Χ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

化学因素:亚硝酸、硫酸二乙酯

3、细胞融合:物理方法:离心、振动、电刺激

化学方法:PEG(聚乙二醇)

生物方法:灭活病毒(可用于动物细胞融合)

四、生物学中常见英文缩写名称及作用

1.ATP:三磷酸腺苷,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ATP的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代表高能磷酸键,—代表普通化学键

2.ADP :二磷酸腺苷

3.AMP :一磷酸腺苷

4.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

5.DNA:脱氧核糖核酸,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6.RNA:核糖核酸,分为mRNA、tRNA和rRNA。

7.cDNA:互补DNA

8.Clon:克隆

9.ES(EK):胚胎干细胞

10.GPT:谷丙转氨酶,能把谷氨酸上的氨基转移给丙酮酸,它在人的肝脏中含量最多,作为诊断是否患肝炎的一项指标。

11.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是英语“AIDS”中文名称。

12.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者与受者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

13.HGP:人类基因组计划

14.IAA:吲哚乙酸(生长素)

15.CTK:细胞分裂素

16.NADP+:辅酶Ⅱ

17.NADPH([H]):还原型辅酶Ⅱ

18.NAD+:辅酶Ⅰ

19.NADH([H]):还原型辅酶Ⅰ

20.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生物学家在实验室以少量样品制备大量DNA的生物技术,反应系统中包括微量样品基因、DNA聚合酶、引物、4 种脱氧核苷酸等。

21.PEG:聚乙二醇,诱导细胞融合的诱导剂。

22.PE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参与C4途径。

23.SARS病毒:(SARS是“非典”学名的英文缩写)

五、人体正常生理指标:

1、血液pH:7.35~7.45

2、血糖含量:80~120mg/dl。高血糖:130mg/dl,肾糖阈:160~180mg/dl,早期低血糖:50~60mg/dl,晚期低血糖:<45mg/dl。

3、体温:37℃左右。直肠(36.9℃~37.9℃,平均37.5℃);口腔(36.7℃~37.7℃,平均37.2℃);腋窝(36.0℃~37.4℃,平均36.8℃)

4、总胆固醇:110~230 mg/dl血清

5、胆固醇脂:90~130 mg/dl血清(占总胆固醇量的60%~80%)

6、甘油三脂:20~110 mg/dl血清

六、高中生物常见化学反应方程式:

1、ATP合成反应方程式:ATP→ADP+Pi+能量

2、光合反应:总反应方程式:6CO2+12H2O→C6H12O6+6H2O+6O2

分步反应:①光反应:2H2O→4[H]+O2ADP+Pi+能量→ATP NADP++2e+H+

→NADPH

②暗反应:CO2+C5→C3 2C3 →C6H12O6+C5

3、呼吸反应:

(1)有氧呼吸总反应方程式:C6H12O6+6H2O+6O2→ 6CO2+12H2O+能量

分步反应:①C6H12O6→2 C3H4O3+4[H]+2ATP(场所:细胞质基质)

②2 C3H4O3+6H2O→6CO2+20[H]+2ATP(场所:线粒体基质)

③24[H]+6 O2→12H2O+34ATP(场所:线粒体内膜)

(2)无氧呼吸反应方程式:(场所:细胞质基质)

①C6H12O6 →2 C2H5OH+2CO2+2ATP

②C6H12O6→2C3H6O3+2ATP

4、氨基酸缩合反应:n 氨基酸→n肽+(n-1)H2O

5、固氮反应:N2+e+H++ATP→NH3+ADP+Pi

七、生物学中出现的人体常见疾病:

①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自身免疫病。免疫机制过高)

②艾滋病(免疫缺陷病)胸腺素可促进T细胞的分化、成熟,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功低下患者。

八、人类几种遗传病及显隐性关系:

九、高中生物学中涉及到的微生物:

1、病毒类:无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包括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①动物病毒:RNA类(脊髓灰质炎病毒、狂犬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口蹄疫病毒、脑膜炎病毒、SARS病毒)

DNA类(痘病毒、腺病毒、疱疹病毒、虹彩病毒、乙肝病毒)

②植物病毒:RNA类(烟草花叶病毒、马铃薯X病毒、黄瓜花叶病毒、大麦黄化病毒等)

③微生物病毒:噬菌体

2、原核类:具细胞结构,但细胞内无核膜和核仁的分化,也无复杂的细胞器,包括:细菌(杆状、球状、螺旋状)、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

①细菌:三册书中所涉及的所有细菌的种类:

乳酸菌、硝化细菌(代谢类型);

肺炎双球菌S型、R型(遗传的物质基础);

结核杆菌和麻风杆菌(胞内寄生菌);

根瘤菌、圆褐固氮菌(固氮菌);

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为基因工程提供运载体,也可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

苏云金芽孢杆菌(为抗虫棉提供抗虫基因);

假单孢杆菌(分解石油的超级细菌);

甲基营养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微生物的代谢);

链球菌(一般厌氧型);产甲烷杆菌(严格厌氧型)等

②放线菌:是主要的抗生素产生菌。它们产生链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环丝氨酸、多氧霉素、环已酰胺、氯霉素和磷霉素等种类繁多的抗生素(85%)。繁殖方式为分生孢子繁殖。

③衣原体:砂眼衣原体。

3、灭菌:是指杀死一定环境中所有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实验室最常用的是高压蒸汽灭菌法。

4、真核类:具有复杂的细胞器和成形的细胞核,包括:酵母菌、霉菌(丝状真菌)、蕈菌(大型真菌)等真菌及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大草履虫、小草履虫、变形虫、间日疟原虫等)等真核微生物。

霉菌:可用于发酵上工业,广泛的用于生产酒精、柠檬酸、甘油、酶制剂(如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等)、固醇、维生素等。在农业上可用于饲料发酵、生产植物生长素(如赤酶霉素)、杀虫农药(如白僵菌剂)、除草剂等。危害如可使食物霉变、产生毒素(如黄曲霉毒素具致癌作用、镰孢菌毒素可能与克山病有关)。常见霉菌主要有毛霉、根霉、曲霉、青霉、赤霉菌、白僵菌、脉胞菌、木霉等。

5、微生物代谢类型:

①光能自养:光合细菌、蓝细菌(水作为氢供体)紫硫细菌、绿硫细菌(H2S作为氢供体,严格厌氧)

2H2S+CO2→(CH2O)+H2O+2S

②光能异养:以光为能源,以有机物(甲酸、乙酸、丁酸、甲醇、异丙醇、丙酮酸、和乳酸)为碳源与氢供体营光合生长。阳光细菌利用丙酮酸与乳酸用为唯一碳源光合生长。

③化能自养:硫细菌、铁细菌、氢细菌、硝化细菌、产甲烷菌(厌氧化能自养细菌)

CO2+4H2→CH4+2H2O

④化能异养:寄生、腐生细菌。

⑤好氧细菌:硝化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等

⑥厌氧细菌:乳酸菌、破伤风杆菌等

⑦中间类型:红螺菌(光能自养、化能异养、厌氧[兼性光能营养型])、氢单胞菌(化能自养、化能异养[兼性自养])、酵母菌(需氧、厌氧[兼性厌氧型])

⑧固氮细菌:共生固氮微生物(根瘤菌等)、自生固氮微生物(圆褐固氮菌)

十、高中生物学中涉及到的较特殊的细胞:

1、红细胞:无线粒体、无细胞核

2、精子:不具有分裂能力、仅有及少的细胞质在尾总部

3、神经细胞:具突起,不具有分裂能力

十一、内分泌系统:

1、甲状腺:位于咽下方。可分泌甲状腺激素。

2、肾上腺:分皮质和髓质。皮质可分泌激素约50种,都属于固醇类物质,大体可为三类。

①糖皮质激素如可的松、皮质酮、氢化可的松等。他们的作用是使蛋白质和氨基酸转化为葡萄糖;使肝脏将氨基酸转化为糖原;并使血糖增加。此外还有抗感染和加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②盐皮质激素如醛固酮、脱氧皮质酮等。此类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抑制对钾的重吸收,因而也促进对钠和水的重吸收。

③髓质可分泌两种激素即肾上腺素和甲肾上腺素,两者都是氨基酸的衍生物,功能也相似,主要是引起人或动物兴奋、激动,如引起血压上升、心跳加快、代谢率提高,同时抑制消化管蠕动,减少消化管的血流,其作用在于动员全身的潜力应付紧急情况。

3、脑垂体:分前叶(腺性垂体)和后叶(神经性垂体),后叶与下丘脑相连。前叶可分泌生长激素(191氨基酸)、促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性腺激素)、催乳素(199氨基酸)。后叶的激素有催产素(OXT)和抗利尿激素(ADH)(升压素)(都为含9个氨基酸的短肽),是由下丘脑分泌后运至垂体后叶的。

4、下丘脑:是机体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可分泌激素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催乳素释放因子、催乳素释放

制因子等。

5、性腺:主要是精巢和卵巢。可分泌雄性激素、雌性激素、孕酮(黄体酮)。

6、胰岛:a细胞可分泌胰高血糖素(29个氨基酸的短肽),b细胞可分泌胰岛素(5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两者相互拮抗。

7、胸腺:分泌胸腺素,有促进淋巴细胞的生长与成熟的作用,因而和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

十二、高中生物教材中的育种知识

1.诱变育种

(1)原理:基因突变

(2)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中子、激光、电离辐射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硫酸二乙酯、秋水仙素等各种化学药剂)或空间诱变育种(用宇宙强辐射、微重力等条件)来处理生物。

(3)发生时期: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间期

(4)优点:能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变异范围广。

(5)缺点:有利变异少,须大量处理材料;诱变的方向和性质不能控制。改良数量性状效果较差,具有盲目性。

(6)举例:青霉素高产菌株、太空椒、高产小麦、“彩色小麦”等

2.杂交育种

(1)原理:基因重组

(2)方法:连续自交,不断选种。(不同个体间杂交产生后代,然后连续自交,筛选所需纯合子)

(3)发生时期:有性生殖的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四分体时期

(4)优点:使同种生物的不同优良性状集中于同一个个体,具有预见性。

(5)缺点:育种年限长,需连续自交才能选育出需要的优良性状。

(6)举例:矮茎抗锈病小麦等

3.多倍体育种

(1)原理:染色体变异

(2)方法: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3)优点:可培育出自然界中没有的新品种,且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产量高,营养丰富。(4)缺点:结实率低,发育延迟。

(5)举例:三倍体无子西瓜、八倍体小黑麦

4.单倍体育种

(1)原理:染色体变异

(2)方法: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3)优点: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

(4)缺点:技术相当复杂,需与杂交育种结合,其中的花药离体培养过程需要组织培养技术手段的支持,多限于植物。

(5)举例:“京花一号”小麦

5.基因工程育种(转基因育种)

(1)原理:基因重组

(2)方法:基因操作(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3)优点:目的性强,可以按照人们的意愿定向改造生物;育种周期短。

(4)缺点:可能会引起生态危机、必须考虑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技术难度大。

(5)举例:抗病转基因植物、抗逆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延熟番茄、转基因动物(转基因鲤鱼)等

6.细胞工程育种

7.植物激素育种

(1)原理:适宜浓度的

生长素可以促进果实的

发育

(2)方法:在未受粉的

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

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

液,子房就可以发育成

无子果实。

(3)优点:由于生长素

所起的作用是促进果实的发育,并不能导致植物的基因型的改变,所以该种变异类型是不遗传的。

(4)缺点:该种方法只适用于植物。

(5)举例:无子番茄的培育

十三、自然界物质循环:

1、碳循环:

2、氮循环:

3、硫循环:

生物家及其成就

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M.J.Sehleiden,18o4—1881)和动物学家施旺(T.Schwann,1810— 1882)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C.R.Darwin,1809—1882)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科学地阐述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

1900年,孟德尔(G.Mendel,1822- 1884)发现的遗传定律被重新提出,生物学迈

进第2个阶段——实验生

物学阶段。

1944年,美国生物学

家艾弗里(O.Avery,

1877-1955)用细菌做实验

材料,第1次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J.D.Watson,1928——)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F.Crick,1916-2004)共同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这是20世纪生物科学最伟大的成就,标志着生物科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分子生物学阶段。

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L.Spallanzani,1729- 1799),通过实验证明,胃液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T.Schwann,1810—1882),从胃液中提取出胃蛋白酶。(第2次出现)

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J.B.Sumner,1887—1955),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的结晶,并且通过化学实验证实脲酶是一种蛋白质。

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T.R.Cech,1947一)和奥特曼(S.Ahman,1939一)发现少数RNA也有生物催化作用。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J.Priestley,1733—18o4),通过实验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J.yon Sachs,1832—1897),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G.Engelmann,1809- 184 ),通过实验证明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S.Ruben)和卡门(M.Kamen)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1880年,达尔文(C.R.Darwin,1809—1882)通过实验推想,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鞘下面的部分会产生某种影响。(第2次出现)

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F.W.Went,1903——),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且促使胚芽鞘下面的某些部分生长。

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葛(F.Ko )等人从植物中提取出吲哚乙酸——生长素。

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928年,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F.Grifith,1877—1941),通过实验推想,已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O.Avery,1877—1955)和他的同事,通过实验证明上述“转化因子”为DNA,也就是说DNA才是遗传物质。

1952年,赫尔希(A.Hershey)和蔡斯(M.Chase),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在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2)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J.D.Watson,1928一)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F.Crick,1916-2004)共同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1962年,沃森、克里克和维尔金斯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第2次出现)

基因的分离定律孟德尔(G.Mendel,1822-1884),奥国人,通过豌豆等植物的杂交试验,于1865年,在当地的自然科学研究学会上宣读了《植物杂交试验》论文,提出了遗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第2次出现)

18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和物理学家道尔顿(J.Dalton,1766—184 ),第1个发现了色盲症,也是第1个被发现的色盲症患者。

l9世纪(1859年),达尔文,在其《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第3次出现)

1973年,美国科学家科恩(S.N.Cohen,l935一),第1次实现了不同物种间的DNA 重组。

1796年,英国医师爱德华·詹纳(Edward Jenner,l749一l823),发明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

我国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1)植物细胞工程 2O世纪5O年代,我国植物生理学家崔徵等人,发现细胞分裂素含量和生长素含量的比例可调控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芽和根的形成。

2)动物细胞工程 1976年,阿根廷科学家米尔斯坦(Cesar Milstein,l926一)和德国科学家柯勒(GeorgesKohler,l946一),通过细胞融合制备出单克隆抗体。由于他们的杰出工作,在1984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675年,荷兰学者列文虎克(A.van I~euwenhoek,l632— 1723),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了雨水、井水、河水中的微生物。

1892年,俄国科学家伊凡诺夫斯基(D.Ivanowsky,l864一l920),发现引起烟草花叶病的致病因子可以通过细菌滤器。

不久,荷兰生物学家贝哲林克(Martinus Be~efinck,185l一1931)发现,这种滤过性因子具有生物的许多特征,并推测它能进入细胞内进行繁殖。

l9世纪后期,德国细菌学家科赫(Robert Koch,l843— 1910)发明了固体培养基,分离出炭疽芽孢杆菌、霍乱弧菌、结核杆菌等。1905年,科赫因结核杆菌的研究成果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857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L.Pastuer,l822— 1895),发现了发酵原理,并发明“巴氏消毒法”。如今这种方法仍广泛用于食品工业的消毒。

中考生物必背知识点: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中考生物必背知识过关卡14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时间:20分钟分数:60分) 1.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__相似程度__(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__ 亲缘__关系和__进化__关系。 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__形态结构__等方面的特征。 分类的基本单位是__种__。 2.植物所属类群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是__藻类植物__、__苔藓植物__、__蕨类植物__、__裸子植物__、被子植物。对植物进行分类主要观察其__形态结构__,在被子植物中,__花、果实和种子__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3.动物根据体内__有无脊柱__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由简 单到复杂顺序为__鱼类__、__两栖类__、__爬行类__、__鸟类__、__哺乳类__;无脊椎动物学主要类群有原生动物、__腔肠动物__、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__环节动物__、__节肢动物__。 动物的分类除了比较__形态结构__,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__生理功能__。 4.生物分类,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__界__、__门__、__纲__、__目__、__科__、__属__、__种__。 “__种__”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 5.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物种越__多__,但物种间的相似程度越__小__,共同特征越__少__,亲缘关系越__远__;分类单位越__小__,包含物种越__少__,而共同特征越__多__,亲缘关系越__近__。 6.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它包括三个层次:__生物种类__的多样性(即物种多样性),__基因__的多样性,__生态系统__的多样性。 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__基因的多样性__,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7.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中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的种数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完全版

一、必修本 绪论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2.从结构上说, 除病毒以外, 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9.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11.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 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作用。 15.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 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6.活细胞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密切关系。细胞膜具 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7.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 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20.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21.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22.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23.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25.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6.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 生命活动。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知识点复习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知识点复习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知识点复习 一、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它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多样性(即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者关系: (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最直观的体现,是生物多样性概念的中心。生物种类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多样性。 (2)基因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基因多样性决定种类多样性,种 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 (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外在形式。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三、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不同生物的基因有较大差别,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在基因组成上也不尽相同,因此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四、我国是世界上基因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家养动物、栽培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 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绝灭,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六、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 (1)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2)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 (3)环境污染 (4)外来物种的影响 七、被称为植物中的“活化石”是银杉;被称为中生代动物的 “活化石”的是扬子鳄;中国鸽子树(珙桐)也是植物界的“活化石”。 八、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我国现 已建成许多保护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和保护珍稀动植物的自 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护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开发生 物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自然保护区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和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 2、人们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 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的保护和管理;建立濒危物种的 种质库(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3、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的法律和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 我国还是最先加入国际《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 作为一名公民,在保护我国的生物多样性方面,应当如何做? (1)人人都来植树造林;

(完整版)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重点知识汇总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 重点知识汇总 高中生物学了三年,你知道高中生物哪些是重点吗?为了方便广大同学们学习生物以及更好的复习,高三网小编整理的史上最全的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一起来看看!更多内容尽请关注高三网! 2017年高考生物核心知识点汇总高考生物最易错易混淆的考点汇总高考生物的高频考点有哪些?高中生物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知识点总结1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必修一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

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8、组成细胞的元素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 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1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1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15、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

生物《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知识点归纳

生物《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知识点归纳 一、选择题 1.“南有袁隆平,北有李振声。”袁隆平和李振声院士分别是水稻和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他们的科研成果大大提高了我国水稻和小麦产量。在分类学上,水稻和小麦同科不同属,水稻和大豆同门不同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稻和大豆的亲缘关系比与小麦近 B.水稻和小麦的共同特征比与大豆的多 C.以上分类单位中,最小的分类单位是科 D.小麦和大豆之间没有共同特征 【答案】B 【解析】 【分析】 科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是生物的七个分类单位,其中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往下依次减小,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分类等级越大,其中的生物越多,生物间的共同特征越少;分类等级越小,其中生物包含的共同特征越多。 【详解】 AB、水稻和小麦同科不同属,水稻和大豆同门不同纲,由于门比科大,因此水稻和小麦的亲缘关系比水稻与大豆的近,水稻和小麦的共同特征比与大豆的多,故A错误,B正确; C、在题干涉及的分类单位中,最小的分类单位是属,C错误; D、小麦和大豆同属于种子植物门,所以它们之间有共同特征,D错误。 【点睛】 主要考查了对生物的分类及分类单位的认识。理解掌握生物的分类及分类单位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生物的多样性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A.遗传染色体细胞B.遗传细胞物种 C.遗传物种生态系统D.细胞物种生态系统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生物多样性保护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保护动物的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法制教育和管理。 【详解】 生物多样性保护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因此,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在遗传物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制定了保护战略和不同的措施,如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法制教育

高中生物知识点必备

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一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1、发酵:通过微生物技术的培养来生产大量代谢产物的过程。 2、有氧发酵:醋酸发酵谷氨酸发酵 无氧发酵:酒精发酵乳酸发酵 3、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型微生物真菌 酵母菌的生殖方式:出芽生殖(主要)分裂生殖孢子生殖 4、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C6H12O6+6O2→6CO2+6H2O 5、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 C6H12O6→2C2H5OH+2CO2 6、20℃左右最适宜酵母菌繁殖 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 7、在葡萄酒自然发酵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表面的野生型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浓度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制约。 8、醋酸菌是单细胞细菌(原核生物),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生殖方式为二分裂 9、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2C2H5OH+4O2→CH3COOH+6H2O 10、控制发酵条件的作用 ①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入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 ②醋酸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控制好发酵温度,使发酵时间缩短,又减少杂菌污染的机会。 ③有两条途径生成醋酸:直接氧化和以酒精为底物的氧化。 11、实验流程: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醋酸发酵→果醋)

12、酒精检验: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重铬酸钾来检验。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mL,再滴入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的H2SO43滴,振荡混匀,最后滴加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3滴,振荡试管,观察颜色 13、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二氧化碳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开口向下的目的是有利于二氧化碳的排出。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该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疑难解答 (1)你认为应该先冲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为什么? 应该先冲洗,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2)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如:要先冲洗葡萄,再除去枝梗;榨汁机、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并进行酒精消毒;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 (3)制葡萄酒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的繁殖。因此需要将温度控制在其最适温度范围内。而醋酸菌是适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因此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课题二腐乳的制作 1、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营腐生生活。 2、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3、实验流程: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 4、酿造腐乳的主要生产工序是将豆腐进行前期发酵和后期发酵。 前期发酵的主要作用:1.创造条件让毛霉生长。2.使毛酶形成菌膜包住豆腐使腐乳成型。 后期发酵主要是酶与微生物协同参与生化反应的过程。通过各种辅料与酶的缓解作用,生成腐乳的香气。 5、将豆腐切成3cm×3cm×1cm的若干块。所用豆腐的含水量为70%左右,水分过多则腐乳不易成形 样品水分含量(%)计算公式: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 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 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 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 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 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 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 肽键。 1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1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 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15、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 因。 16、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它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

全部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基本知识总结大全

全部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基本知识总 结大全 全部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基本知识总结大全下面是网分享的高中生物基本知识总结大全。 供大家参考高中生物基本知识总结大全1.诱变育种的意义提高变异的频率,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主要特点没有核膜包围的典型细胞核。 3.细胞分裂间期最主要变化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4.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主要特点是a-氨基酸都至少含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氨基酸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碳原子上。 5.核酸的主要功能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性,变异性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重要意义。 6.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 7.选择透过性膜主要特点是水分子可自由通过,被选择吸收的小分子、离子可以通过,而其他小分子、离子、大分子却不能通过。

8.线粒体功能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9.叶绿体色素的功能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10.细胞核的主要功能遗传物质的储存和复制场所,是细胞遗传性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新陈代谢主要场所细胞质基质。 11.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使亲代和子代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12.ATP的功能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13.与分泌蛋白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14.能产生ATP的细胞器结构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结构能产生水的细胞器*结构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结构能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结构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结构14.确切地说,光合作用产物是有机物一般是葡萄糖,也可以是氨基酸等物质和氧15.渗透作用必备的条件是一是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要有浓度差。 16.矿质元素是指除C、H、O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17.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8.呼吸作用的意义是1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能量;2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第七章生物多样性知识点

第七章生物多样性 【概念与规律】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指地球上所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它通常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1、遗传多样性:指遗传信息的总和,是种内基因的变化,并反映在生物性状的多样性上。 2、物种多样性:指地球上现存的多种多样生物,经过漫长进化过程而逐渐形成的。 3、生态系统多样性:多种多样的生物适应于不同的自然环境,从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生态系统。 一、生物物种的多样性(species diversity) 1、生物物种(species):是指能相互交配,并在交配后能产生有生殖能力后代的一群生物。 2、物种多样性:是指物种和物种间差异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1)不同自然环境下的物种多样性:不同生物生长在不同自然环境里,它们不仅形态不同,结构不同,功能更是不同。森林、草原、池塘、热带雨林等自然环境中生存的物种就不相同,如热带雨林面积虽只占全球面积的7%,但由于终年高温多雨、能接受更多的太阳能、物种间杂交率高等原因,物种数量相当巨大,约占全世界物种的一半以上。 (2)不同地理位置的物种多样性:由于山脉、河流、海洋的分隔,使地球上某些区域处于隔离状态,在这种隔离状态的环境下,使生物在外形、行为等方面发生显著变化,因而地理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主要条件。物种的形成与不断分化是物种多样性产生的根本原因。如夏威夷群岛有显著的山脉分区,钩蛾亚种原来只有1个种,现已发展到43个种。 (3)物种数量:目前地球上现存生物约有500万种,有文献记载的约有175万种,物种最多的种类是昆虫类。 二、同种生物的差异性 1、性状:指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2、人的性状差异:地球上的人虽都属于一个生物物种,但他们的相貌、指纹、血型等方面是有差异的,例如根据红细胞上凝集原的不同,通常可将血液分为A型、B型、O 型和AB型四种主要血型。只含A抗原者为A型,只含B抗原者为B型,既含A抗原又有B 抗原者为AB型,无A、B抗原者为O型。血型不同的血液相互混合时,会发生红细胞凝集现象,所以输血必须以输同型血为原则。通常人的相貌、指纹、血型终身不变,具有遗传性。 3、同种植物性状的差异:我们观察同一种植物时,发觉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在大小、形状、颜色等方面会有不同之处。如同一品种辣椒的果实,不仅形状不同,颜色也不同。 三、保护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概况:生物多样性不均匀地分布在全球168个国家,主要分布在热带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

高三复习生物知识结构网络 第一单元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细胞中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生物膜系统和细胞工程)1.1 1.2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

1.4细胞中的化合物一览表 1.5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设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个数m,构成蛋白质的肽链条数为n,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蛋白质中的肽键个数为x,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y,控制蛋白质的基因的最少碱基对数为r, 则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为n m x- =……………………………………①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x ma y18 - =…………………………………………② 或者x a r y18 3 - =…………………………………………③

1.8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特点及多样性的原因 1.9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和DNA 的鉴定 1.10水 被选择的离子和小分子 其它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

1.11细胞膜的物质交换功能 1.12线粒体和叶绿体共同点 1、具有双层膜结构 2、进行能量转换 3、含遗传物质——DNA 4、能独立地控制性状 5、决定细胞质遗传 6、内含核糖体 7、有相对独立的转录翻译系统 8、能自我分裂增殖 1.13真核生物细胞器的比较 1.14细胞有丝分裂中核内DNA 、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变化规律 亲脂小分子 高浓度——→低浓度 不消耗细胞能量(A TP ) 离子、不亲脂小分子 低浓度——→高浓度 需载体蛋白运载 消耗细胞能量(ATP )

注:设间期染色体数目为2N 个,未复制时DNA 含量为2a 。 1.15理化因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注:+ 表示有影响 1.16细胞分裂异常(或特殊形式分裂)的类型及结果 1.17细胞分裂与分化的关系 1.18已分化细胞的特点 1.19分化后形成的不同种类细胞的特点 1.20分化与细胞全能性的关系 G 分化程度越低全能性越高,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 分化程度高,全能性也高 分化程度最低(尚未分化),全能性最高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目录 一、走近细胞 3 二、组成细胞的分子 4 三、协调配合——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 8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16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18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22 第四章基因的表达 26 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29 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34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35 第一部分稳态 38 第二部分神经系统的调节 40 第三部分植物激素调节 49 第四部分种群与群落 51 第五部分生态系统 53 第六部分环境问题 57

必修一 《分子与细胞》 (一)走近细胞 一、细胞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无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生活方式:寄生在活细胞 病毒分类:DNA病毒、RNA病毒 遗传物质:或只是DNA,或只是RNA(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 2、单细胞生物依赖单个细胞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3、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三者实例的判断,看以前练习) 除病毒以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三、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1、重要结构 光学结构:镜头目镜——长,放大倍数小 物镜——长,放大倍数大 反光镜平面——调暗视野 凹面——调亮视野 机械结构: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或下降(有粗、细之分) 转换器——更换物镜 光圈——调节视野亮度(有大、小之分) 2、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置装片使镜筒下 降使镜筒上升低倍镜下调清晰,并移动物像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注意事项: (1)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侧面观察物镜与装片的距离; (2)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放大观察的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粗准焦螺旋不动),然后换上高倍物镜; (3) 换上高倍物镜后,“不准动粗”。(4) 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装片移动的方向相反。 3、高倍镜与低倍镜观察情况比较

【人教版】《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知识点汇总 一、选择题 1.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包含基因、物种、生态系统三个层次 B.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 C.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远大于间接使用价值 D.遗传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它决定了物种的多样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 A.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如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即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故A正确。 B.我国裸子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现代裸子植物分属于5纲,9目,12科,71属,近800种。我国是裸子植物种类最多,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有5纲,八目,11科,41属,236种。其中引种栽培1科,7属,51种。有不少是第三纪孑遗植物,或称“活化石”植物。占世界已知种数的26.7%,居全世界的首位,因此,中国素有“裸子植物故乡”的美称,故B 正确。 C.直接使用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等;间接使用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等,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的作用等等,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远远大于直接使用价值,故C错误。 D.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高二)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97条 绪论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 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 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9.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11.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 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作用。 15.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6.活细胞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密切关系。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7.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0.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21.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 22.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23.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填空)

必修3 《稳态与环境》知识点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 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等 2、体液之间关系: 血浆 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 3、内环境:由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 在于,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 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 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 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中 9、稳态的调节 : 共同调节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 应器(还包括) 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静息时外正内负 静息电位→刺激→动作电位→电位差→局部电流 2、兴奋传导 神经元之间(突触传导)单向传导 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有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3、人体的神经中枢: 下丘脑: 脑干: 小脑:维持身体的作用 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中枢 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 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 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 书写中枢(W区)→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 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 听性语言中枢(H区)→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 阅读中枢(V区)→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读) 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1)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还有 2的调节 6、人体正常血糖浓度;0.8—1.2g/L 低于0.8 g/L:低血糖症高于1.2 g/L;高血糖症、严重时出现糖尿病。 7、人体血糖的三个来源:食物、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 三个去处: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蛋白质等

《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考试知识点

《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考试知识点 一、选择题 1.2019 年的澳洲山火整整肆虐了 4 个多月。你认为这场大火会破坏() A.物种的多样性B.遗传的多样性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其他三项都对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 【详解】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遗传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遗传的多样性也称基因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的细胞内具有成千上万个基因,由于不同生物的基因有较大差别,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在基因组成上也不尽相同,因此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2019 年的澳洲山火整整肆虐了 4 个多月,大量动物被烧死,造成生物种类的减少,使物种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遭到破坏,同时陆地生态系统的各种类型,包括森林、灌丛、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等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2019 年的澳洲山火破坏了遗传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故选D。【点睛】 理解生物的多样性是解题的关键。 2.直接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等。 3.森林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A.直接价值B.间接价值 C.潜在价值D.实用价值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等。 4.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保护东北虎,建立射阳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保护丹顶鹤等鸟类。以上两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分别属于() A.迁地保护、就地保护B.迁地保护、自然保护 C.自然保护、就地保护D.就地保护、迁地保护 【答案】A 【解析】 【分析】

高中生物知识点整理大全(完整版)

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 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 (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 (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 (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 (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区分: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兔的长毛和黄毛;牛的黄毛和羊的白 毛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如在DD×dd 杂交实验中,杂合F1 代自交后形成的F2 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 及Dd)和隐性 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 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 代豌豆表现出 高茎,即高茎为显性。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 母表示。如高茎用 D 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 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 代豌豆未表 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 如矮茎用 d 表示。 (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 或dd。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 DD× Dd 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 等 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如:Dd×dd 正交和反交:二者 是相对而言的,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3.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测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自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4.常见问题解题方法 (1)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 :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 即Dd×Dd 3D_:1dd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即为Dd×dd 1Dd :1dd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生物必杀技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 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 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 1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1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高中生物常识性知识点(必知)

高中生物常识性知识点(必知) 一、生物学中常见化学元素及作用: 1、Ca:人体缺之会患骨软化病,血液中Ca2+含量低会引起抽搐,过高则会引起肌无力。血液中的Ca2+具有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如果用柠檬酸钠或草酸钠除掉血液中的Ca2+,血液就不会发生凝固。属于植物中不能再得用元素,一旦缺乏,幼嫩的组织会受到伤害。 2、Fe: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缺乏会患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中的Fe是二价铁,三价铁是不能利用的。属于植物中不能再得用元素,一旦缺乏,幼嫩的组织会受到伤害。 3、Mg:叶绿体的组成元素。很多酶的激活剂。植物缺镁时老叶易出现叶脉失绿。 4、B: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缺乏植物会出现花而不实。 5、I:甲状腺激素的成分,缺乏幼儿会患呆小症,成人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6、K:血钾含量过低时,会出现心肌的自动节律异常,并导致心律失常。 7、N:N是构成叶绿素、ATP、蛋白质和核酸的必需元素。N在植物体内形成的化合物都是不稳定的或易溶于水的,故N在植物体内可以自由移动,缺N时,幼叶可向老叶吸收N而导致老叶先黄。N是一种容易造成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一种化学元素,在水域生态系统中,过多的N与P配合会造成富营养化,在淡水生态系统 ......中 的富营养化称为“水华”,在海洋生态系统 ......中的富营养化称为“赤潮”。动物体内缺N,实际就是缺少氨基酸,就会影响到动物体的生长发育。 8、P: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的必需元素。植物体内缺P,会影响到DNA的复制和RNA的转录,从而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P还参与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能量传递过程,因为ATP和ADP中都含有磷酸。P也是容易造成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一种元素。植物缺P时老叶易出现茎叶暗绿或呈紫红色,生育期延迟。 9、Zn:是某些酶的组成成分,也是酶的活化中心。如催化吲哚和丝氨酸合成色氨酸的酶中含有Zn,没有Zn就不能合成吲哚乙酸。所以缺Zn引起苹果、桃等植物的小叶症和丛叶症,叶子变小,节间缩短。 二、生物学中常用的试剂: 1、斐林试剂: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5g/ml CuSO4(乙液)。用法: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体积混合,再将混合后的斐林试剂倒入待测液,水浴加热或直接加热,如待测液中存在还原糖,则呈砖红色。 2、班氏糖定性试剂:为蓝色溶液。和葡萄糖混合后沸水浴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用于尿糖的测定。 3、双缩脲试剂: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1g/ml CuSO4(乙液)。用法:向待测液中先加入2ml甲液,摇匀,再向其中加入3~4滴乙液,摇匀。如待测中存在蛋白质,则呈现紫色。 4、苏丹Ⅲ:用法:取苏丹Ⅲ颗粒溶于95%的酒精中,摇匀。用于检测脂肪。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5、二苯胺:用于鉴定DNA。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被染成蓝色。 6、甲基绿:用于鉴定DNA。DNA遇甲基绿(常温)会被染成蓝绿色。 7、50%的酒精溶液:在脂肪鉴定中,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再用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8、75%的酒精溶液:用于杀菌消毒,75%的酒精能渗入细胞内,使蛋白质凝固变性。低于这个浓度,酒精的渗透脱水作用减弱,杀菌力不强;而高于这个浓度,则会使细菌表面蛋白质迅速脱水,凝固成膜,妨碍酒精透入,削弱杀菌能力。75%的酒精溶液常用于手术前、打针、换药、针灸前皮肤脱碘消毒以及机械消毒等。 9、95%的酒精溶液: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可用于凝集DNA。 10、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溶液等体积混合可用于解离根尖。 11、龙胆紫溶液:(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用于染色体着色,可将染色体染成紫色,通常染色3~5分钟。(也可以用醋酸洋红染色) 12、20%的肝脏、3%的过氧化氢、3.5%的氯化铁:用于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