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学案

谏太宗十思疏学案
谏太宗十思疏学案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学习目标 1.学习、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进一步熟悉文言特殊句式。 2. 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体味魏征高超的劝谏艺术。 3. 领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的道理及“十思”的积极意义。学习重点:

1. 掌握文言字词,疏通文句,培养文言语感。

2. 了解论证方法,理解“十思”内涵。

学习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及追求的理想政治境界。

学习内容:1.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

2.文章的论证思路及论证方法。

课堂训练:

(一)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壅蔽()懈怠()浚()谗邪()黜恶().....)垂拱()游(谬赏()滥刑()豫.... )

2.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以傲物。B.既得志,则纵情.. C.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D...( )

3.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休:休息A.永保无疆之

休. 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物:事物. C.虽董之以严刑董:督责.冲:冲动念高危,则思谦冲D.以自牧.( )

4.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自牧:自我约束 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乐盘游,则思三驱B.以为度三驱:狩猎时网开一面以示有度..大道:最高的境界哉亏无为之大道C... D.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司职:司仪..(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5.

A.震之以威怒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C.人君当神器之重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

D.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二)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5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君当神器之重(当然)

B.承天景命(大).. C.盖在殷忧(深)

D.克终者盖寡(能够)..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善始者实繁择善而从之..

B. 居域中之大怨不在大..

C. 臣闻求木之长者塞源而欲流长也..

D. 不念居安思危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3.“下”字用法相同的一对是()和()

①臣虽下愚②必竭诚以待下③则思江海下百川④则思虚心以纳下

4.翻译句子:

(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5.对《谏太宗十思疏》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必积其德义”。“思国之安者,提出全文主旨:“浚泉”为喻,文章第一段以“固木”、A.

接着,在原来比喻的基础上从反面设喻,一正一反,对比鲜明。

B. 第二段指出历代帝王能有好的开始却不能坚持到底的原因是“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劝说唐太宗要竭诚以待下。这给当时骄奢忘本的唐太宗当头棒喝。

C. 文章第三段“十思”内容,是“积其德义”的具体化。指出,若照其行事就可以不必“劳神苦思”了。

D.进谏的方法有两种,一种就是直言不讳,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效果强烈,而有时是最冒险的;另一种就是婉转进谏,更像是在讲故事,却不乏趣味,魏征用的正是第二种。

【参考答案】

课堂训练(一)

1.yōng dài jùn chán chù miù làn yù gǒng

2. C (A项中“根本”古义为“树木的根”;今义为“基础”。B项中“纵情”文中意为放

纵感情(骄傲);今多指“尽情”。C项中“骨肉”古今都指亲人(父母兄弟子女等)。D项中“虚心”,这里是实指,是“使心虚”之意;在现代汉语中,则已经高度抽象化,成为一种美德,一种谦虚的表现。)

3.C (A “休”,美好。B “物”,他人。 D “冲”,谦虚)

4.D (司职:管理职事。)

5.C (A 介词,用/介词,因为 B 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却 C 结构助词,的 D 那么,就/ 表判断,“是”)

课堂训练(二)

1.A 2.D 3.②和④ 4.(1) 想使国家安定,就一定要积聚自己的道德仁

义 (2)竭尽诚意,那么即使象吴、越那样敌对的国家也能结为一个整体;傲视他人,那么

骨肉至亲也会疏远得象过路人一样 5.D

课后训练: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帝宴群臣积翠池,酣乐赋诗。徵赋《西汉》,其卒章曰:“终藉叔孙礼,方知皇帝尊。”帝曰:“徵言未尝不约我以礼。”它日,从容问曰:“比政治若何?”徵见久承平,帝意有所忽,因对曰:“陛下贞观之初,导人使谏。三年以后,见谏者悦而从之。比一二年,勉强受谏,而终不平也。”帝惊曰:“公何物验之?”对曰:“陛下初即位,论元律师死,孙伏伽谏以为‘朕即位,未有谏者,'答曰:‘赏太厚。法不当死,陛下赐以兰陵公主园,直百万。或曰:

所以赏之。'此导人使谏也。后柳雄妄诉隋资,有司得,劾其伪,将论死,戴胄奏罪当徒,执之四五然后赦。谓胄曰‘弟守法如此,不畏滥罚。”此悦而从谏也。近皇甫德参上书言‘修洛阳宫,劳人也;收地租,厚敛也;俗尚高髻,宫中所化也。'陛下恚曰:‘是子使国家不役一人,不收一租,宫人无发,乃称其意。'臣奏:‘人臣上书,不激切不能起人主意,激切即近讪谤。'于时,陛下虽从臣言,赏帛罢之,意终不平。此难于受谏也。”帝悟曰:“非公,无能道此者。人苦不自觉耳!”(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二十二·魏徵》)

1.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①其卒章曰(最后)②徵言未尝不约我以礼(约束)③直百万(只)④徵见久...承平(太平)⑤劾其伪(核对)⑥执之四五然后赦(争执)⑦宫中所化也(影响....感化)⑧陛下恚曰(发誓).A.③⑤⑧ B.①⑥⑦

C.②④⑥ D.①④⑧

2.加点的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凡百元首 B.比政治若何....C.勉强受谏

D.人苦不自觉耳....3.不属于介宾结构后置的一项是()

A.徵言未尝不约我以礼 B.陛下赐以兰陵公主园

C.导人使谏 D.帝宴群臣积翠池

4.对语段透露出来的信息的筛选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魏徵指唐太宗纳谏三阶段的表现分别是:“导人使谏”、“见谏者悦而从之”和“勉强受谏”,与此相关的人物分别是:孙伏伽、戴胄、皇甫德参与魏徵。

B.唐太宗虽为明君,但文中也提到,他因国势承平已久而心生过怠惰忽慢。

C.魏徵在积翠池宴上借赋《西汉》寄讽谏之意,当时唐太宗没有领会,所以后来又追问此事,才有君臣一番论谏的对话。

D.魏徵言谏,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条分缕析,不仅达到进谏的目的,而且使唐太宗番然省悟。5. 翻译:

(1)见谏者悦而从之

(2)是子使国家不役一人,不收一租,宫人无发,乃称其意

【参考答案】

(2) 见到进谏的人就感到高兴并听从他们的意见(1). 4.C 5C .C 3. 2 A .1

这是你想要国家不役使一个人,不收一份租,宫里的人不出一个念头,才合符你的心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