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人口导学案(精心打造,值得下载!谢谢!)

中国的人口导学案(精心打造,值得下载!谢谢!)
中国的人口导学案(精心打造,值得下载!谢谢!)

中国的人口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的人口数量,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

2、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学习重难点】

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及人口政策。

【导学知识点】

一、我国人口数量

1、全国人口数量:2010年,我国人口总数_______亿,居世界第______位。

2、各省人口数量: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广东省,我国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单位是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份有10个,分别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江苏省、河北省、湖南省、安徽省、湖北省、浙江省,山东省人口居全国第______位。

二、我国人口增长

1、人口增长状况

根据我国人口增长图回答:1949年前增长___,1949年人口数为亿,以后人口迅速增长,到2000年达13.4亿,人口呈逐渐上升趋势。

2、人口增长原因:新中国成立,人民生活水平______,医疗卫生条件_____ ,人口死亡率

________,人口迅速___。

三、我国人口分布

1、地区人口分布3456

①黑河(黑龙江省)——腾冲线(云南省):我国人口分布以此线为界,以东人口稠密,以西人口稀疏。

②我国人口地理分布特点:自然条件好,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口______,自然条件较差,经济落后的地区人口_______。

2、城乡人口分布

①特点:农村人口比重______,城市人口比重______。

②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我国城镇人口将不断。

四、我国人口政策

1、我国人口现状:目前,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青少年比重较高,在今后一段较长时期内,人口总量还将持续增长,人口素质不高的状况短时间内难以改变。

2、我国人口政策:实行_______,控制______,提高_________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合作探究】

1、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的原因是()

A 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

B 农村人口多,城市人口少

C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D 人口增长过快,同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2、下列有关我国人口增长的正确叙述是()

A 人口增长速度回升快

B 人口增长速度下降,增长数量减少

C 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在减少

D 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数量仍然很大

3、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

A 东南少、西北多

B 西南少、东北多

C 东南多、西北少

D 西南多、东北少

4、下列关于我国“黑河——腾冲”一线两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以西多高原、山地,以东多平原

B 以西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以东经济发展速度快

C 以西人口密集,以东人口稀少

D 以西交通不便,以东交通便利

5、实行计划生育我国每年新增人口仍有500万左右,主要是因为()

A.人口出生率高

B.人口死亡率低

C.人口基数大

D.人口迁移量大

6、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正确的是()

A、城市人口比重大,农村人口比重小

B、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C、我国人口平均密度大于世界人口平均密度

D、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小于西部人口密度

7、下列省区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A、山东省

B、青海省

C、云南省

D、福建省

8、目前上海面临最主要的人口问题是()

A、人口密度大

B、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C、人口基数大,年龄构成轻

D、人口老龄化,青壮年赡养众多老人负担过重

9、我国的重要人口地理界线起止点分别为()

A.腾冲和黑河

B.拉萨和上海

C.大连和昆明

D.漠河和成都

七上地理导学案 3.1世界的人口1

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特点和地区差异。 2、让学生学会计算人口密度,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3、让学生能阅读人口增长柱状图和世界人口分布图。 学习重难点 重点: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会计算人口密度 难点:能正确运用人口密度公式、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归纳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第48页至 51页,完成基础训练第25页提纲挈领一、二。 我的疑问: 2.小组组长检查,交流答案,提出疑问。 二、合作探究 (一)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1.世界人口的数量 读图3-1:完成课本第48页活动1、2题. (清楚左边竖排的数字,底部横排的数字和每个蓝色竖条上的数字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2.世界人口的增长 ①人口增长的特点 a.分析:说出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需时间。 10亿-20亿20亿-30亿30亿-40亿40亿-50亿50亿-60亿60亿-70亿 (年)(年)(年)(年)(年)(年) 180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有何特点? 1800年至今,世界人口增长有何特点? b.思考:有人说我们正处在一个“人口爆炸”的时代,你能解释其中的含义吗? 人口增长为什么会越来越快?②人口自然增长率 a.明确以下三个名词的概念 出生率= ————×100% 死亡率= ————×100% 自然增长率=————×100%= - b.试一试 某一地区在一年中平均每1000人当中,出生并成活25个婴儿,死亡10人。试计算这个地区的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利用公式) 出生率= 死亡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 2010年,中国某地人口出生率为1.01%,死亡率为0.71%.请计算2010年该地的自然增长率。(利用公式) c.思考 自然增长率>0,自然增长率=0,自然增长率<0,各代表什么? ③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a.完成50页活动题第2题。 由活动题总结:人口自然增长率与有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较,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较。 b. 为什么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成反比? (提示:“养儿防老”的观念,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等等。)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密度 ①自主阅读课本,人口密度如何计算。(注意单位) 人口密度=―――――― ②拓展应用 计算中国、澳大利亚人口密度,世界人口分布均匀么?(课本第51页活动题) 中国人口密度= 澳大利亚人口密度=

《众多的人口》学案2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学习目标:1、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2、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分布概况。 教学重点:1、我国人口总数与增长趋势。 2、会运用人口密度图指出我国人口的分布状况 教学难点:简要分析人口分布的成因 一、学前准备 1、人口大国: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__亿,是世界上人口__的国家。 比例: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__以上。 2、读P.11图1.9,可以得出结论:我国人口增长。 3、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 相适应,我国政府把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4、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我国的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人,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倍多。 5、读图1.11(P13),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人口密度大,人口密度小。从黑龙江省__市至云南省__县一线,此线东部人口__,西部人口__。 6、读图1.12(P14),我国人口最多的省区是__,其次是__;面积最大的省区是__,其次是__。 二、探究合作 1、人口过多,会产生哪些负面影响? 2、读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P.11图1.9),回答问题 a、___年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以后人口增长开始加快。从___年到___年人口增长几乎是呈直线上升态势。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b、人口迅速增长后,从___年开始人口增长速度放慢,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12页图1.10,说说晚婚晚育对人口增长有什么影响? 4、根据读图填下表 面积人口人口密度 江苏 山东 新疆 西藏 为什么我国东部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地区人口稀疏?能不能把东部的人口大量迁往西部,使人口分布均衡呢? 三、学习体会 1、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2、你还有什么疑问? 四、自我检测 1、选择题 1)、下列省区人口最稀疏的是() A、新疆 B、湖南 C、江苏 D、黑龙江 2)、下列有关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30﹪ B、东部人口密度小,西部人口密度大 C、我国是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D、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2 人口的空间变化 导学案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 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重点难点】 1.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理解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的特征和意义。 3.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学法指导】 案例分析方法小组互动学习法比较法 【基础知识】 一、人口的迁移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__________。 2.人口迁移的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_______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3.人口迁移的分类 (1)国际人口迁移 ①概念: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________ (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②特点 a.19世纪以前:以_____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b.“二战”后:人口从_______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_________的人口增多。 (2)国内人口迁移 ①概念:在______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地区______的现象。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因素: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_____,以及自然环境的______,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其中____、土壤、___和矿产资源等是最主要的,_______有时也会促发人口迁移。 2.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__________、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的因素。 3.社会因素:政治、_____等社会因素对人口迁移有着特殊的影响,其中______、社会变革、______和宗教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学习过程】 一、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 对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空间位移:这是人口迁移的首要条件。 2.居住地变更:人口迁移必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通常以是否跨越某种特定的行政区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五章 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教学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教学目标】 1、通过读图分析世界人口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2、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学会计算某一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3、通过读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并简单分析其形成原因 4、认识人口问题的影响 【教学模式】五环节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媒体】课件,导学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预习展示教师展示预习内容,要求学生回答,并 提出对本节内容还有哪些疑问。 1、目前世界人口已超过______亿人。 2、人口增长的快慢通常用_____ __表示。 3、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的是______洲、 ______洲;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是 ______洲、 ______洲和、____洲。 4、我们通常用______来表示人 口分布的疏密。 5、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 ______和______ 、欧洲、南北美洲的 ______等______平原区。 学生自主学习后回答预 习内容,并提出自己没理 解的问题。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的能力。 复习导入教师播放新闻视频,要求学生认真观看 视频并思考,视频中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什么?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视频 中提到世界第70亿人口 诞生时会发生的一些问 题引起同学们的思考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 趣,激发学生的学 习动机 过渡刚才同学们说出视频中反映的一些问题,其中有位同学说人口增长过快,那么,现在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第一个问题:人口增长

讲授新课教师展示图片,请学生看图思考,人口 增长有什么特点 18世纪以前增长十分缓慢,20世 纪以后增速加快 曲线平缓增长慢曲 线 陡 增 长 快 学生思考后回答,1800年 以前增长较慢,1800年以 后人口增长较快。 培养学生,学会分 析人口曲线图 过渡教师出示题目,要求学生回答思考,引 出下一个知识点。 读图,计算世界人口从1830年的10亿到1999年的 60亿,人口每次增加10亿所需的时间.把结果填 入表中,看看这些数值的变化规律 50 ~ 60 1830~1930 时间(年) 人口/亿时间间隔(年) 10 ~ 20100 20 ~ 30 30 ~ 40 40 ~ 50 60 ~ 70 1930~1960 1960~1974 1974~1987 1987~1999 1999~2011 想一想:我们如何来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 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 学生思考后独立完成, 得出答案:30、14、13、 12、12 学生回答后并思考后得 出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 可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 表示。 运用图表加深学生 对人口增长的理 解。 讲授新课教师展示图片,根据学生对人口自然增 长率的理解,要求学生说出图片中表示 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部 分。 学生思考后回答各部分 表示的内容 出生率减去死亡率, 就是自然增长率 死亡率是一年内死亡的 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 出生率是一年内出 生的婴儿数占总人 数的比率 ⑴人口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死亡率 (一般用千分数来表示) 运用图的形式,加 深学生对人口自然 增长率的理解。 练一练1、某一地区人口总数为1000人,一年 内出生成活的人数是25人,死亡人数 是10人,这个地区在一年中的出生率、 死亡率以及人口自然增长率个是多 少? 2、计算下列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国家出生 率‰ 死亡 率‰ 人口自然增 长率‰ 德国8.3 10.3 印度22.8 7.4 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得出 答案: 出生率25‰ 死亡率10 ‰ 人口自然增长率15 ‰ 德国:-2 印度:15.4 通过练习,加深学 生对出生率、死亡 率、人口自然增长 率的理解。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

《人口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影响人口自然增长快慢变化的原因。 2. 比较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3. 学会利用相关资料,综合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曲线图,探讨人口数量的历史变化过程,并掌握分析这类曲线图的一般方法。 2. 通过阅读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统计图,探讨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并掌握分析这类统计图的一般方法。 3. 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掌握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认识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等客观规律,知道世界上人口增长方面的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树立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要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人口发展观。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地区分布。 教学难点人口增长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关系。 教学方法 (一)外在教学资源运用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曲线图、活动、案例等材料。 2.各种图片、资料课件。 (二)学生认知规律的运用 1.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2.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利用讨论、发言等形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并进一步通过练习训练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3.通过案例教学,补充“生活中的地理”“有用的地理”实例,让学生形成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时事的习惯,并把知识用于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三)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人口的自然增长 教学环节老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说明 导入新课投影课本“图1.1世界60亿人口日”和国家 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为中国第 13亿小公民颁发证书图片,让学生思考:为 什么这两个孩子的出生备受社会关注? 思考回答问题。 图片导 入使学生感 受到当今人 口问题的严 峻形势。 板书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探究活动 自学讨 论由世界第60亿人口及我国第13亿人口的诞生,说明 人口的数量变化已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人口的数量变 化在时间上是不均匀的。通过读“图1.2 10万年以 来的人口增长”及“图1.3 100年来世界人口的增长” 观察人口数量的时间变化特点,讨论完成读图思考 题。 学生在分析不同时期人口数量 增长快慢的同时应说出判断的 依据。(人口增长的快慢主要 看曲线的坡度大小,但要注意 为什么工业革命后比农业革命 期间的人口增长要快,是由于 图1.2的坐标单位间隔是不均 匀的。)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到底取 决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这是因 为生产力发展引起的自然、社 会和经济的变化,决定了人口 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 在这个过程 中引导学生 如何从类似 人口增长曲 线图中获取 有价值的信 息,并分析 影响人口增 长产生时间 差异的原因 (通过展示 不同时期人 们生产、生 活的图片来 得出原因)。 归纳资料 提取信 息展示课件材料让学生明确自然增长与自然增 长率的关系,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 的关系。 完成课本P3“活动”题,注意人口的增长 除了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关外还与什么有 关。 学生总结:人口自然增长率反 映的是人口自然增长速度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 亡率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 人口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 (教师或学生纠正、补充) 通过课本第 三页“活 动”,学生 可得出人口 的自然增长 不仅与人口 自然增长率 有关,而且

高中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人口的空间变化》是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第一章是人文地理的开篇,让学生从潜意识里明白从现在开始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和人有关的地理,也是自然地理到人文地理的过渡。 明确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的自然增减和人口的 迁出或者迁入,在此基础上理解并掌握人口迁移的概念和人口迁移的类型(按照人口迁移是否跨越了国界划分)。而后,又从二个方面诠释了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自然环境的变化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知道要正确认识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就必须关注人口问题。并使学生能根据本地人口资料绘制图表,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 本节提到的人口迁移一方面是人口增长的发展和深入,另一 方面,它又促进了城市的推进,是联系人口和城市两部分的桥梁,

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于自然地理基本有所了解,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感性的认 识和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对于人文地理还没有接触。 【课标要求】 1. 结合资料说出人口迁移的含义,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 2. 运用案例,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以及人口迁移的影响。 3. 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理解人口迁移的基本内涵,掌握人口迁移的类型,了解人口迁移的意义。

2. 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两个方面,了解除了这两个主要方面外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还有战争、宗教、生态环境变化等。 3. 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特征及原理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 小组互动学习、自主学习和分析讨论法。 2. 探究活动,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3. 利用地图或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分析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运动和发展的观点,全面认识人口的发展理论,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发展观。 【教学重点】 1、运用案例,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以及人口迁移的影响。 【教学难点】 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以及人口迁移的影响。

世界的人口 导学案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2.能够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3.学会阅读人口增长柱状图和世界人口分布图。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学会阅读柱状图、分布图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世界人口增长与分布的学习,初步认识世界人口问题,理解人口过多或过少带来的问题,树立控制人口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学习重难点: 重点: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难点: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导学过程 一、世界的人口数量与增长 (一)读39页图3-1,完成活动题,学习世界的人口数量及增长规律。 (二)自学课本40页活动思考如何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完成练习,初步学会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决定因素 1、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练习:某村庄有1000人,在这一年中出生了20人,死亡了10人,求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 2、人口自然增长率主要是由和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与有密切联系,一般来说,国家,人口自然增长较慢,国家,人口自然增长较快。 二、世界的人口分布 (三)读课本41页世界人口分布图,小组讨论,完成活动题2,掌握世界的人口密集、疏松区域及其成因。 1、世界四大人口密集区:、、、。 世界四大人口稀疏区:、、、。 2、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人口的分布状况与有着密切的关系。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居住在纬度地区,在气候、降水的平原地区和盆

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中低纬度的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 (四)读课本41页表,自学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完成活动题1 人口密度= ;用表示。 三、世界的人口问题 (五)小组讨论,人口过多或过少带来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推选代表回答。 1、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①自然方面:。 ②社会经济方面:。 2、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 3、人口的增长应与、相协调,与相适应。 4、是控制人口的重要措施

世界人口导学案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运用图表、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2能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3能够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重点难点: 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自主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39——40页 1 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达到亿,预计到2025年人口将达到亿。世界 人口前三位的国家是。 2 公元180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1800年以后,特别是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 的增长速度大大加快,目前,世界人口仍以的速度在持续增长。 3 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含义: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表明了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情况,它是 由和决定的。 ()() 出生率=———————×100% 死亡率=——————×100% ()() 自然增长率=()─() 最后结论:通过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可以看出人口的,它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 上表是2005年统计数据,从中可以看出世界上有常住人口的大洲中,人口增长最快,其次为,亚洲居第位,人口增长最慢的是,已经出现负增长。【合作探究】 1 读图3——1世界人口增长图完成下面内容: 10亿——20亿用了年, 20亿——30亿用了年 30亿——40亿用了年, 40亿——50亿用了年 50亿——60亿用了年 结论:每增加10亿人口,所用的时间是,说明人口的增长速度是的。2 世界人口增长较快的原因是什么? 【跟踪练习1】 下列地区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A 拉丁美洲 B 非洲 C 欧洲 D 亚洲 目前世界人口的增长在数量和速度方面的特点是() A 速度慢数量少 B 速度慢数量大 C 速度快数量少 D 速度快数量大 有一个省总人口为6562万人,出生率为1.15%,死亡率为0.68%,则这个省自然增长的人口大约是() A 0.47万人 B 47万人 C 31万人 D 310万人 知识点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自主学习】读课本P41——42 1 人口密度 概念:。人口密度反映一个地区人口分布的程度。 计算方法:() 人口密度=———————— () 如:宜昌人口约400万人,面积2.1万平方千米,则其人口密度约为 2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读图3——2世界人口分布图。 世界人口的分布,有的地方,有的地方。 世界人口密集区: 原因是。 世界人口稀疏区 原因是。 【跟踪练习2】 ①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地区,②热带雨林地区③欧洲的大部分地区④极地和沙漠地区,属于人口稠密地区的是()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知识点三世界的人口问题 【自主学习】读课本P42——44 人口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 1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2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 3人口城市化问题(农村人口大规模迁入城市,给城市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原因: 好处:不足:。 【知识拓展】“城市化”与“逆城市化” ①“城市化”:农村人口大规模迁入城市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逆城市化”:城市人口大规模向农村迁移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

1.1《人口的数量变化》导学案(必修2)

1.1《人口的数量变化》 班级 姓名 _____ 【学习目标】: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3.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教材中重要图表等的解读,掌握常见的人口统计图的类型、特点及判读,学会对人口变化相关知识点的迁移。 【重点难点】 1.理解不同时期和地区世界人口增长的差异。 2.掌握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特点及转变影响因素。 3.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差异。 【学法指导】 重视概念理解。弄懂概念内涵,准确理解把握概念;人口的增长模式要采用比较法,会因时间、空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比较、分析其不同的特点,把握其不同的影响因素。 【学习过程】夯实基础 一 、人口的自然增长 1.一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决定因素: 、 。自然增长率= 。 2.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 。 (1)时间变化特点: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 不同, 以来,人口快速增长。 (2)地区分布特点:世界人口的增长在地区上是 。目前,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保持在 的水平,人口增长 。人口政策(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战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 ,人口死亡率 ,人口增长 。20世纪70年代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采取了 的措施,使人口增长趋于 。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的指标: 、 、 。 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 、 、 。 3、人口增长模式类型特征 原始型: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高高低型)人口增长_______(特征)。 传统型: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高低高型)人口增长_________。 现代型: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三低”型)人口增长________。 4、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转变 (1)过程:原始型 。 (2)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发展、 和 等 (3)人口增长模式的区域差异:①原因:不同国家、地区的 和 差异的扩大 ②表现:以 为代表的发达地区已经进入 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于 。③总体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处于 。 ④中国人口增长模式基本实现了 。原因是我国大力开展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教材第5页、第6页“活动”

(完整word)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2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

《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 编制人:梁宏程爽廖海钦审核人:梁宏 【课程标准】 1.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学习目标】 1. 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 理解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的特征和意义。 3. 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自主预习案(读书自学、自主探究) 一、知识清单 (一)人口的迁移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 2、人口迁移概念:一_________ 3、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 。 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____________ 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_____________ )的迁移活动;国 内人口迁移是指在 ________ 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4、国际人口迁移(读课本P8填表) 、国内人口迁移(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人口迁移)(读课本和图填表) 6、人口迁移的意义:①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②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③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是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般认为,人 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 因素的综合反映。 2.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环境因素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 等式最主要的, _____________ 有事也会促发人口的迁移。 3.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______________ 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其中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 和 _______ 等式主要因素。都是为了寻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获得更好的 ______________ ,改 善 ________________ 。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八年级地理教案)中国的人口学案

中国的人口学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学习目标】 1、记住我国人口数量、增长特点、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基本国策。 2、理解我国人口的增长状况及原因、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 【学习重点】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 【自主学习】 1、回忆世界人口居前三位的国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课本P11图1-9,思考活动题第一题。 3、阅读课本P12活动题,思考: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4、阅读课本P13-P14,回答:(1)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什么?原因是什么?人口分界线? 5、我国的人口国策及制定该国策的原因。 【学习过程】 任务一:

阅读课本P11,完成: 1、根据____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_____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_____ ,是世界上人口_____的国家。 2.我国人口最多的省区是______,人口最少的是_______.山东省人口居第 _______ 位。 3.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区有哪九个?它们主要分布在哪?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来。 任务二: 绘制课本P12人口增长曲线图,思考: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我国人口增长较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三: 读1-10中国人口分布图,找出: 1.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体以黑龙江的____到云南_____ 为界线,此线东南人口___________,西北人口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学案新人教必修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学习目标] 1.掌握不同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及其解决措施。2.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成因。3.学会运用相关资料,综合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特征。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决定因素 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2.世界人口的增长 (1)数量变化的总趋势:不断增长。 (2)时间差异 (3)空间差异 ①特点:地区上是不平衡的。 ②表现: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 思考 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是否说明人口总数在下降(暂不考虑人口机械增长)? 答案不能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时,如果仍是正值,则人口总数仍在增长。如果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则说明人口总数在下降。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 (1)构成(如上图):a出生率;b死亡率;阴影部分为自然增长率。 (2)类型及特点 类型 特点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A(原始型) 高高低 B(传统型) 高低高 C(现代型) 低低低 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1)过程:由原始型转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逐步过渡。 (2)表现 差异具体表现 时间20世纪50年代 到70年代中期 发达国家进入现代型 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空间世界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中国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3)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发展、传统文化观念、相关的人口政策。 思考 为什么我国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每年净增人口还很多? 答案年净增人口=人口基数×自然增长率。虽然我国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我国人口基数大,故每年净增人口还很多。

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

人口的空间变化 教学目标: (1)能说出人口迁移的概念,判断人口迁移及人口迁移的类型。 (2)通过读不同时期世界人口迁移图,并结合案例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 (3)通过课本阅读学会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变化,会分析人口的迁移效应。 教学重难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课前预习: 一、人口迁移 1、概念:人口迁移就是一段时间内人的在或范围内发生改变。 2、分类: ⑴国际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 年)的迁移活动。 ⑵国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是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向另一个 移居的现象。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环境因素中,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是最主要的,___________有时也会促发人口的迁移。 2、经济因素: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_________往往起着主导作用,其中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是主要因素。 3、政治、文化因素:社会因素对人口迁移有着特殊的影响,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4、个人因素: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三、人口迁移的分类

2、国内人口迁移(中国为例) 影响因素 迁移特点 流向地区 当代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3、国内人口迁移(案例2:美国为例) 合作探究1: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 判断下列人口的移动现象是否属于人口迁移: 1、外出旅游、度假、疗养、探亲;( ) 2、我国大学生出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 3、外出读书,寒暑假回到家乡的大学生;( ) 4、读书或分配工作离开家乡的大学生;( ) 5、居住在叙利亚难民营中的伊拉克难民;( ) 6、到中国来工作的外国人;( ) 7、农闲季节到城市或外地打工,农忙季节回本乡务工的农工。( ) 8、国家有计划的抽调人员支援西部建设。( ) 合作探究2:近年来,我国有一些科技人员、工人、农民迁往东南沿海地区定居。这些人 有 利 影 响 不 利 影 响 迁 入 地 时期 迁移原因 迁移流向 19世纪中期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 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 20世纪70年代以后

世界的人口_导学案交材料2

世界的人口导学案 北海八中刘宗凤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2.、运用材料和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世界人口问题的具体表现及其产生原因。能力目标: 1、运用资料和地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讨论、探究,获取新知。同时,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合作的能力。 2、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思维。德育目标: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辨证观,通过辩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积极人生追求、高尚思想境界和健康生活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 2、世界人口的分布的地区差异 难点: 1、各种统计图的判读 2、世界人口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3、人口分布的成因 三.课前准备: 1、学生上网查找有关世界人口问题的资料、图片。 2、多媒体(辅助教学)、相关的地理景观图片、资料。 (一)、火眼金睛看增长 1.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用的时间分别是多少年? 2.你发现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有什么变化? (二)、点击概念说家乡 出生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内平均人口数)×1000‰ 死亡率=年内死亡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010年末,北海市总人口157万人,人口出生率12.11‰,人口死亡率8.64‰,你能算出北海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吗?2010年北海市人口增加了多少? (三)、举一反三话增长 1 2001年数据 合作探究:你认为上述三国应当采取什么样的人口政策? 2.读表格,说一说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大洲有哪些?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的大洲 (四)、放眼世界话疏密 人口分布的疏密通常用人口密度来说明。 人口密度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人口密度=人口/面积 2010年数据 (五)、深思熟虑选个“家” 欧洲西部平原 南极地区非洲撒哈拉沙漠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的优秀教学设计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的优秀教学设计 关于《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的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影响人口自然增长快慢变化的原因。 2.比较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3.学会利用相关资料,综合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曲线图,探讨人口数量的历史变化过程,并掌握分析这类曲线图的一般方法。 2.通过阅读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统计图,探讨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并掌握分析这类统计图的一般方法。 3.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掌握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认识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等客观规律,知道世界上人口增长方面的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树立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要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人口发展观。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地区分布。 ?教学难点人口增长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关系。 ?教学策略 (一)外在教学资源运用: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曲线图、活动、案例等材料。 2.各种图片、资料课件。 (二)学生认知规律的运用 1.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2.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利用讨论、发言等形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并进一步通过练习训练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3.通过案例教学,补充“生活中的地理”“有用的地理”实例,让学生形成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时事的习惯,并把知识用于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三)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1.2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

高一地理必修二学案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学习目标】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各阶段的特点、原因和地理意义。 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3.掌握分析人口迁移案例的思路与方法。 4.联系实际分析某个地区某个时期内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 【使用说明】 1、结合课本将课前预习内容填好并记住,准备上课检查 2、找出不明之处做好标记,写下问题,交给课代表 3、合作探究部分以小组为单位积极讨论,由组长汇总讨论结果,准备发言。 4、学案用完后,上交检查 【自主学习】 一、人口迁移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和。 2、人口迁移概念: 3 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和。 国际人口迁移是指;国内人口迁移是指。 4.国际人口迁移【读课本填表】

图 5.国内人口迁移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人口迁移) 【读课本P8和图1.8填表】 (1)二战后,欧洲由人口 地区变为人口 地区,主要是由于 ; (2)拉丁美洲由人口 地区变为人口 地区; 地区吸引 了大批外籍工人。 6、我国古代人口迁移是由于 、 、 等影 响,人民不得不大批迁移。 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 ; (2) 8、在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 往往起重要作用。此 外, 、 、 、 、 、 ,也 能影响人口的迁移。 【合作探究】 1、如何判断是否是人口迁移? 【读图思考】下图中A 、B 、C 分别代表三 个不同的行政区,D 代表国外,请说出各箭 头的含义。

2、现代我国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分别有何影响?(注意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入手分析) 对迁出地: 对迁入地: 3.读案例2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哪些因素促使美国成为一个移民国家? (2)图中人口迁移属哪一种人口迁移? (3)美国四次人口迁移的原因及方向? (4)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人口迁移的的推力是什么? (5)20世纪70年代后老工业区和城市出现人口回流的拉力是什么? 4.读案例3分析:我国古代三次人口南迁的原因?比较分析与影响我国近几十年人口迁移的因素有什么不同? 【巩固提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一直是人口迁入地区(或国家)的是 A.西欧 B.拉丁美洲 C.澳大利亚 D.西亚 2.下列人口空间移动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游牧民的迁移 B.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流动 C.日本人去美国定居 D.中国人去欧洲旅游 读“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3~5题。 3、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从北美迁往拉美 B.从亚洲迁往拉美 C.从非洲迁往西亚 D.从欧洲迁往非洲

七年级地理上册 3_1 世界的人口问题导学案(新版)湘教版

精选教案 课 题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 人口问题 课 时 本学期第 课时 日 期 本单元第 课时 课 型 新授 主备人 复备人 审核人 感知目标 学 习 目 标 知识目标 1、 世界人口对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影响 2、 世界人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缓解人口问题的政策措施 能力目标 1、 学会搜集并运用所学人口知识,解决目前世界人口问题的设想 2、 训练对地理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初步培养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初步认识世界的人口问题,树立控制人口数量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重 点 难 点 教学重点:人口急剧增加所引发的人口问题 教学难点:怎样解决人口急剧增加所引发的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复备 动 课 知识 1、 世界人口数量增长的历程 3、 人口密度公式、作用 4、 世界人口稠密区、稀疏区,成因

世界的人口人口问题 二、世界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 学生结合自己生活实际举例 如: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员不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如欧洲的一些国家:意大利、德国、瑞典等 三、结合人口增长过快和过慢分别带来的问题,指导学生 分析人类如何合理的发展自己 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列举中国成功的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在很多程度上减轻了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列举身边的实际事例 教师点拨1、通过阅读教材各类图片、材料、漫画,观察分析人口问 题。 2、人口增长速度快和人口增长过慢会带来哪些负面的效 应,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考虑回答。 学生读图 片、材料, 分析思考 拓 展延伸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带来的问题:环境、资源方面的问题;住 房、就业、医疗、教育等社会方面的问题。 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员不足、养 老等社会问题。 学生分小 组交流, 谈自己的 体会

人口的数量变化 教学设计1

1.1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要求】 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和城市的影响。 【教学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其转变。理解二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3、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 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2、讲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借助图表、案例等的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增长 模式的特征及差异,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深入地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 【课标解析】 课标: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解析:1、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的概念,读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了解人口基数对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 2、掌握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名称和特点,利用人口资料或图表,判断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3、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人口政策。 预习:提前发导学案 附:导学案

【课标解析】 课标: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解析:1、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的概念,读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了解人口基数对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 2、掌握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名称和特点,利用人口资料或图表,判断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3、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人口政策。 【主干知识点梳理】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世界60亿人口日(了解) 2、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因素: 一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是由和共同决定的。 3、人口自然增长的时空差异: (1)人口数量增长随时间的不匀速性 (2)世界人口增长在空间上的不均衡性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指标: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和三项指标共同决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