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等-四等水准测量实习报告模板

三等-四等水准测量实习报告模板
三等-四等水准测量实习报告模板

宜昌市水利电力学校

班级:1009

姓名:

指导老师:

二0一一年十二月

目录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3)

一、实训指导 (3)

1.1目的要求 (3)

1.2实训内容 (3)

1.3实训地点 (4)

1.4时间安排 (4)

1.5实训注意事 (4)

二、实训内容简介 (5)

2.1仪器和工具 (5)

2.1图根控制测量 (5)

2.1.1图根平面控制测量 (5)

2.1.2图根高程控制测量 (6)

三、地形图测绘 (7)

3.1外业碎步测量 (7)

3.2数学测图的内业工作 (8)

四、需上交的资料 (8)

五、内业计算表和地形图 (8)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一、实训指导

1.1目的要求

工程测量实训是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再实训场地集中进行综合训练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训训练,使学生了解建筑工程测量的工作过程,熟练的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和记录计算方法;掌握全站仪、水准仪的检验校正地方法;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基本方法和地形图的应用;了解测量新仪器、新技术的应用和最新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目前人才市场的需要,安排三周的全站仪、水准仪测量实训,进一步掌握测量测量仪器的的基本理论、提高学生对对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为学生寻找工作和毕业之后更快地进入工作状态创造条件。实训具体要求是:

1、掌握全站仪的基本使用方法;

2、掌握小区域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

3、掌握绘制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基本方法;

4、掌握数据传输及数学化成图的基本方法。

1.2 实训内容

1)在测区实地踏勘,进行图根网选点。再城镇区一般布设闭合或附和导线。本次实训在水校校园内进行,布设必合导线。在控制点上用全站仪进行测角、量距;用罗盘仪进行定向等工作,经过内业计算获得图根点的平面坐标。

2)高程控制点也设在平面控制点上,采用假定高程坐标系,根据

已知水准点(假定起点高程为100.00m)采用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

3)用全站仪进行碎步测量,采集数据,测绘完成一幅水校局部大比例尺地形图,从而掌握测图的基本方法。

1.3实训地点

水校校园内

1.4时间安排

1.5实训注意事

1、必须严格遵守学校的纪律,珍惜实训的机会,克服各种困难,积

极参加测量实训,按要求完成实训任务;

2、班干部和组长要起带头作用,组长要认真履行组长的职责,配合教师认真组织安排好各项实训任务。

3、测量仪器,特别是全站仪,都是精密和贵重的仪器,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损坏和丢失,若丢失和损坏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4、做到有事要请假,副组长负责考勤工作。

二、实训内容简介

2.1仪器和工具

每组需配置以下仪器:全站仪1台、水准仪1台、水准尺2根、脚架2个、罗盘仪1个、3m钢卷尺1个、30m皮卷尺1根、棱镜2个。

2.1图根控制测量

图根控制测量分图根平面控制测量和图根高程控制测量,可同时进行,也可分别施测。由于学生人数很多,采用分别施测。主要技术要求参见《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当布设的图根点不能满足测图需要时,可采用极坐标法增设少量测站点。

2.1.1 图根平面控制测量

图根平面控制,可采用图根导线、极坐标法、边角交会法、GPS测量等方法。这里采用全站仪坐标导线法,导线布设形式采用闭合导线,外业、内业技术限差要求参考极坐标法限差要求。

(1)选点设立标志

每组了解测区的地形条件,在指定的测区进行实地踏勘布点,并编号,图根点点位标志易采用木(铁)桩或油漆做记号。选点的密度应能控制整个测区,以便于碎部测量。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边长不超过300m。控制点的位置应选在土质坚实处,以便保存标志和安置仪器,相邻导线点间通视良好,各点位上视野

开阔,便于测距和施测碎部点。整个测区按独立平面控制网布设,假定起点坐标为(1000.00m,1000.00m,100.00m),用罗盘仪测定起始边的磁方位角,作为测区的起算数据。

(2)测距

图根导线的边长可以用钢尺丈量,也可以用全站仪测距,本次采用全站仪来测量导线边长,读数较差不超过20mm。

(3)平面坐标计算

按全站仪坐标导线测量的近似平差计算方法来进行计算。计算表格见表1 2.1.2 图根高程控制测量

图根高程控制,可采用图根水准、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等测量方法。图根控制点高程点可沿图根平面控制点采用闭合路线的四等水准测量方法或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的方法进行测定。由于水校地形较复杂,建筑物多,全测区采用四等水准测量方法测高程较困难,但为了让学生掌握四等水准测量的施测方法,部分测段采用四等水准测量方法测高差,部分测段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的方法来测高差,最后汇总进行内业平差计算。

(1)图根水准测量

四等水准测量用DS3型微倾式水准仪沿路线单程测量,高差闭合差不超过平地:L

40(mm)

12(mm)

山地:n

式中L为整个水准路线的总长度(km)

n为水准路线测站总数。

计算表格见表

(2)图根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用6〞级全站仪进行双向观测,竖直角测回数为2个测回,指标差较差不超

过25〞,竖直角较差不超过25〞,记录计算表格见表1。高差闭合差不超过40(mm),D为光电测距边长度,以km为单位。仪器高和觇标高的量取,

D

应精确至1mm。用测距仪单向测距。高程计算表格见表2

(3)高程内业计算

对路线闭合差进行平差后,由已知点高程推算各图根点高程。观测和计算单位均取至mm,最后成果取至cm。

三、地形图测绘

地形图测绘方法有全站仪测图、GPS-RTK测图、平板测图等,本次实训采用全站仪测图。全站仪测图的方法,可采用编码法、草图法或内外业一体化的实时成图法等,本次实训采用草图法,并结合CASS成图软件数字成图。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为0.5m。

3.1外业碎步测量

(1)测站设置

将全站仪安置在测站点,按要求整平、对中仪器,对中误差不超过5mm;量取仪器高、棱镜高,应精确至1mm。选择较远的图根点作为测站定向,并施测另一图根点的坐标和高程,作为测站检核。检核点的平面位置较差不应大于图上0.2mm,高程较差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5。

(2)草图法外业碎部点数据采集

每作业组一般需要仪器观测员1人、绘草图领镜员1人、立镜员1~2人,其中绘草图领镜员是作业组的核心、指挥者。

仪器观测员在测站上安置好仪器后,并选定一个已知点进行观测以便检查之后,在绘草图领镜员的带领下进行该测站碎部点数据的采集。采集碎部点时,观测员与立镜员和绘草图领镜员之间要及时联络,核对仪器记录的点号和草图上标注的点号一致。绘草图领镜员必须把所测点的属性标在草图上,以供内业处理、

图形编辑时用。草图勾绘要清晰、易读、相对位置准确。为了便于草图绘制和内业成图,一般先进行地物点的采集,然后再进行地形点的采集。全站仪测图的最大测距长度不应超过:地物点160m,地形点300m。

一个测站的所有碎部点观测完之后,要找一个已知点重测进行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搬站进行下一站测量。

3.2 数学测图的内业工作

数字测图的内业要借助数字测图软件来完成。这里有南方测绘仪器公司的CASS软件来进行数据处理并成图。对于数字测记模式,内业成图包括数据传输、数据转换、数据处理、图形编辑与整饰、图形输出等。

四、需上交的资料

实训结束每人上交测量实训报告一份(电子版及纸质)内容包括:

(1)测量所用的仪器型号、测量方法及依据规范

(2)外业测量整理数据表

(3)内业计算表

(4)所测地形图一张

五、内业计算表和地形图

本次河堤治理工程,在原河道岸边进行,无永久征地。

根据施工设计,临时占

地主要包括施工场地布置、临时道路等,总占地面积为26.65亩。

本次河道治理主要在原天然河道上进行,无房屋拆迁。

经初步概算,本工程征占地拆迁及移民安置补偿投资为10.17万元。

三等四等水准测量教程

三、四等水准测量 三、四等水准测量所使用的水准仪,其精度应不低于DS 3型的精度指标。水准仪望远镜放大倍率应大于30倍,符合水准器的水准管分划值为20’’/2mm 。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指标及观测要求参见表1。 表1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指标及观测要求 注:表中L 、K 均表示路线长度,以Km 为单位。 一、 观测方法 三、三、四等水准测量主要采用双面水准尺观测法,除各种限差有所区别外,观测方法大同小异。 在每一测站上,首先安置仪器,如超限,则需移动前视尺或水准仪,以满足要求。然后按下列顺序进行观测,并计入三(四)等水准测量手簿中(表2)。 (1) 读取视尺面读数:下丝(1),上丝(2),中丝(3)。 (2) 读取视尺面读数:中丝(4),下丝(5),上丝(6)。 (3) 读取视尺面读数:中丝(7)。 (4) 读取视尺面读数:中丝(8)。 测得上述8个数据后,随即进行计算,如果符合规定要求,可以迁站继续施测;否则应重新观测,直至所测数据符合规定要求后,才能迁到下一站。

二、测站计算与校核 测站上的计算有下面几项(表2)。 1.视距部分 (9)= [(1)-(2)] × 100 (式中“100”为视距乘常数,下同) (10)= [(5)-(6)] × 100 (11)= (9)-(10) (绝对值不应超过2m) (12)= 本站的(11)+前站的(12)(绝对值不应超过5m) 2.高差部分 (13) = K1+(3)-(8)(绝对值不应超过2mm) (14) = K2+(4)-(7)(绝对值不应超过2mm) 上两式中的K1和K2分别为两水准尺的黑、红面的起点读书差,亦称尺常数或起点差。表2观测所用双面(黑、红面)水准尺的尺常数为:K1=4.787m、K2=4.687m。尺常数的作用是检核黑、红面观测读数是否正确。 (16)= (3)-(4) (17)= (8)-(7) (15)=(16)-[(17)±0.100] = (13)-(14)(绝对值不应超过3mm) 由于两水准尺的红面起始读数相差0.100m,即4.787m与4.687m之差,因此,红面测得的实际高差应为(17)±0.100。取“+”或取“-”应根据后、前视尺的K值来确定。 +(17) ±0.100]/2,作为该站测得的高差值。 表2为三等水准测量手簿,括号内的数字表示观测记录和计算校核的顺序。当整个水准路线测量完毕,应逐页校核计算有无错误,校核的方法是:

三四等水准测量步骤

三、四等水准测量 控制测量除了要完成平面控制测量外,还要进行高程控制测量。小区域地形测图或施工测量中,多采用三、四等水准测量作为高程控制测量的首级控制。 一、三、四等水准测量(leveling)的技术要求 1、高程系统:三、四等水准测量起算点的高程一般引自国家一、二等水准点,若测区附近没有国家水准点,也可建立独立的水准网,这样起算点的高程应采用假定高程。 2、布设形式:如果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一般布设成闭合环线;如果进行加密,则多采用附合水准路线或支水准路线。三、四等水准路线一般沿公路、铁路或管线等坡度较小、便于施测的路线布设。 3、点位的埋设:其点位应选在地基稳固,能长久保存标志和便于观测的地点,水准点的间距一般为1—1.5km,山岭重丘区可根据需要适当加密,一个测区一般至少埋设三个以上的水准点。 4、三、四等及五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和技术要求列于表中。

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 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望远镜成像清晰及稳定的情况下进行。一般采用一对双面尺。 1、三等水准一个测站的观测步骤:(后-前-前-后;黑-黑-红-红) (1)照准后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1)、(2)、(3)。 (2)照准前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4)、(5)、(6)。 (3)照准前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7) (4)照准后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8) 这四步观测,简称为“后一前一前一后(黑一黑一红一红)”,这样的观测步骤可消除或减弱仪器或尺垫下沉误差的影响。对于四等水准测量,规范允许采用“后一后一前一前(黑一红一黑一红)”的观测步骤。

四等水准测量步骤简述

四等水准测量步骤简述 一、目的和要求 (1)进一步熟练水准仪的操作,掌握用双面水准尺进行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与计算方法。 (2)熟悉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掌握测站及线路的检核方法。 视线高度:三丝能读数;视线长度≤80m;前后视距差≤3m;前后视距累积差≤10m;红黑面读数差≤3mm;红黑面高差之差≤5mm;观测次数:与已知点联测是往返各一次,闭合路线是往一次;附和或闭合路线闭合差往返较差:±20√L 二、水准测量原理 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一条水平视线,对竖立的两观测点上的水准尺进行读数,来测定地面两点之间的高差,再由已知点推算出未知点的高程。如下图,欲测定A、B两点上的高差h,可在A、B两点上分别竖立水准尺,并在A、B两点之间安置一台水准仪。根据仪器的水平视线,在A尺上读数,设为a,在B尺上读数,设为b,则A、B两点之间的高差为 h=a-b 三、仪器和工具 水准仪1台,双面水准尺2支,尺垫2个 DS 3

四、方法与步骤 1、了解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 双面尺法四等水准测量是在小地区布设高程控制网的常用方法,是在每个测站上安置一次水准仪,但分别在水准尺的黑、红两面刻划上读数,可以测得两次高差,进行测站检核。除此以外,还有其他一系列的检核。 2、四等水准测量的实验 (1)从某一水准点出发,选定一条闭合水准路线。路线长度200~400米,设置4~6站,视线长度50m以内 (2)安置水准仪的测站至前、后视立尺点的距离,应该用步测使其相等。在每一测站,按下列顺序进行观测: 后视水准尺黑色面,读上、下丝读数,精平,读中丝读数; 前视水准尺黑色面,读上、下丝读数,精平,读中丝读数; 前视水准尺红色面,精平,读中丝读数; 后视水准尺红色面,精平,读中丝读数 (3)记录者在“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中按表头表明次序⑴~⑻记录各个读数,⑼~ ⒃为计算结果: 后视距离⑼=100×{ ⑴-⑵ } 前视距离⑽=100×{ ⑷-⑸ } 视距之差⑾=⑼-⑽ 前、后视距累积差⑿=上站⑿+本站⑾ 前视尺黑红面读数差(13)=K前+(6)-(7) 后视尺黑红面读数差(14)=K后+(3)-(8) 红黑面差⒀=⑹+K-⑺,(K=4.687或4.787) ⒁=⑶+K-⑻ 黑面高差⒂=⑶-⑹ 红面高差⒃=⑻-⑺ 高差之差⒄=⒂-⒃=⒁-⒀±0.1 平均高差⒅=1/2{ ⒂+⒃ }

四等水准测量技术总结

四等水准测量技术总结 篇一:四等水准测量的实习报告 四等水准测量的实习报告 一.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目的: (1)进一步熟练水准仪的操作,掌握用双面水准尺进行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 记录与计算方法。 (2)熟悉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掌握测站及线路的检核方法。要求: 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二.仪器和工具 dS3水准仪1台,双面水准尺2支,尺垫2个,记录板2块. 三.实验步骤 1.了解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 双面尺法四等水准测量是在小地区布设高程控制网的常用方法,是在每个测量站上安置一次水准仪,但分别在水准尺的黑、红两面刻划上读数,可以测得两次高差,进行测站检核。除此以外,还有其他一系列的检核。 2.四等水准测量的实验

(1)从某一已知高程水准点出发,选定一条闭合水准路线,设置4站。 (2)安置水准仪的测站至前、后视立尺点的距离,应该用步测使其相等。 在每一测站,按下列顺序进行观测: ①后视水准尺黑面,读取上、下视距丝读数,精平,读取中丝读数; ②前视水准尺黑面,读取上、下视距丝读书,精平,读取中丝读数; ③前视水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 ④后视水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 (3)记录着在“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中按表头表明次序(1)~(8)记录各个读数,(9)~(10)为计算结果: 后视距离:(9)=100×{(1)-(2)} 前视距离:(10)=100×{(4)-(5)} 前、后视距之差:(11)=(9)-(10) 前、后视距离累积差(即Σ视距差):(12)=上站(12)+本站(11) 红黑面差:(13)=(6)+K-(7), (14)=(3)+K-(8),(K=4.687或4.787) 黑面高差:(15)=(3)-(6) 红面高差:(16)=(8)-(7) 红黑面高差之差:(17)=(15)-(16)=(14)-(13) 平均高差:(18)=1/2{(15)+(16)} 每站读数结束((1)~(8)),随即进行各项计算((9)~(16)),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

水准测量: 水准测量又名“几何水准测量”,是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测定地面上两点间高差的方法。在地面两点间安置水准仪,观测竖立在两点上的水准标尺,按尺上读数推算两点间的高差。通常由水准原点或任一已知高程点出发,沿选定的水准路线逐站测定各点的高程。由于不同高程的水准面不平行,沿不同路线测得的两点间高差将有差异,所以在整理国家水准测量成果时,须按所采用的正常高系统加以必要的改正,以求得正确的高程。 测量方法: 测量方法是指测量时所采用的测量原理、计量器具和测量条件的综合,亦即获得测量结果的方式。例如,用千分尺测量轴径是直接测量法,用正弦尺测量圆锥体的圆锥角是间接测量法。 定义: 基本假设 从这个定义,我们就可以看出经典物理的基本假设: 1.时间是绝对的,其含义是时间流逝的速率与空间位置和物体的速率无关; 2.空间是欧几里德的,也就是说欧几里德几何的假设和定律对空间是成立的; 3.经典物理的第三个假设,就是质点的运动可以用位置作为时间的函数来描述。 假设相关解释

值得一提的是,时间的绝对性和空间的欧几里德性完全是经验定律,也就是说只能从日常的观察和试验来验证,而不能从更基本的定律来证明。另外对于空间来说,比欧几里德性更基本也更重要的性质是空间是三维的,这一点与我们描述空间的位置需要也只需要三个坐标(不论采用什么坐标系)有内在的密切的关系。 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间是相对的,空间也不是欧几里德的,但是绝对时间和欧几里德空间对低速运动(相对于光速)和宏观世界是一个很好的近似,在相当高的精度上是正确的。因此在经典物理中使用这样的假设是合理的。 根据第三个假设,如果我们知道质点的位置作为时间的函数,而且我们知道了质点的质量,那么我们就知道了所能知道的关于这个质点的一切知识,由此可见,经典物理的任务就是找出质点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函数。 水准测量原理: 从验潮站的高程零点,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设立于验潮站附近由国家设计里的水准原点的高程,作为全国高程控制网的起点。我国水准原点设立在山东青岛市。从国家水准原点出发,用一、二、三、四等水准测量测定布设在全国范围内的各等水准点。一、二等水准测量称为精密水准测量,为全国高程控制网的骨干,三、四等水准网遍布全国各地,以上总称为国家水准点。在国家水准点的基础的上,为每项工程建设而进行工程水准测量或为地形图测绘而进行图根水准测量,同城为普通水准测量。

三四等水准测量计算

三、四等水准测量施测方法 1、一个测站上的观测顺序 (1)瞄准后视尺黑面,读取下丝、上丝读数; (2)瞄准后视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 (3)瞄准前视尺黑面,读取下丝、上丝读数; (4)瞄准前视尺红面,令气泡重新准确符合,读取中丝读数。 以上四等水准每站观测顺序简称为后(黑)——后(红)——前(黑)——前(红)。对于三等水准测量,应按后(黑)——前(黑)——前(红)——后(红)的顺序进行观测。 2、测站上的计算及校核 (1)视距部分 后距=[(1)项—(2)项]×100,记入第(9)项; 前距=[(5)项—(6)项]×100,记入第(10)项; 后、前距差d=(9)项—(10)项,记人第(11)项; 后、前距差累积值∑d=本站(11)+前站(12),记入第(12)项。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

(2)高差部分 四等水准测量采用双面水准尺,因此应根据红、黑面读数进行下列校核计算: A、理论上讲,同一把水准尺的黑面读数十K值减去红面读数应为零。 即: 后视尺(3)项+K—(4)项=(13)项; 前视尺(7)项+K—(8)项=(14)项; 其中K为水准尺红、黑面起始读数的差值,系一常数值。在本例中47号尺的K=4.787米;46号尺的K=4.687米。由于测量有误差,(13)项和(14)项往往不为零,但其不符值不得超过±3毫米(三等水准不得超过±2毫米)。 B、理论上讲,用黑面尺测得的高差与用红面尺测得的高差应相等。 (3)项—(7)项=(15)项(黑面尺高差);

(4)项—(8)项=(16)项(红面尺高差)。 因为两把尺的红面起始读数各为4.787米和4.687米,两者相差0.1米,所以理论上在(16)项上加或减去0.1米之后与(15)项之差应为零,但由于测量有误差,往往不为零,其不符值不得超过±5毫米(三等水准不得超过±3毫米),并记入第(17)项。 (17)项=(15)项—[(16)项±0.1米] 表中第(17)项除了检查用黑、红面测得的高差是否合乎要求外,同时也用作检查计算是否有误,这是因为: (17)项=(15)项—[(16)项±0.1米]=(13)项—(14)项 当以上计算合格后,再按下式计算出高差中数: 高差中数(18((15)项+(16)项±0.1米)

四等水准测量顺序

四等水准测量顺序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三、四等水准测量 控制测量除了要完成平面控制测量外,还要进行高程控制测量。小区域地形测图或施工测量中,多采用三、四等水准测量作为高程控制测量的首级控制。 一、三、四等水准测量(leveling)的技术要求 1、高程系统:三、四等水准测量起算点的高程一般引自国家 一、二等水准点,若测区附近没有国家水准点,也可建立独立的水准网,这样起算点的高程应采用假定高程。 2、布设形式:如果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一般布设成闭合环线;如果进行加密,则多采用附合水准路线或支水准路线。三、四等水准路线一般沿公路、铁路或管线等坡度较小、便于施测的路线布设。 3、点位的埋设:其点位应选在地基稳固,能长久保存标志和便于观测的地点,水准点的间距一般为1—1.5km,山岭重丘区可根据需要适当加密,一个测区一般至少埋设三个以上的水准点。 4、三、四等及五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和技术要求列于表中。 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

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望远镜成像清晰及稳定的情况下进行。一般采用一对双面尺。 1、三等水准一个测站的观测步骤:(后-前-前-后;黑-黑-红-红) (1)照准后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1)、(2)、(3)。 (2)照准前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4)、(5)、(6)。 (3)照准前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7) (4)照准后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8) 这四步观测,简称为“后一前一前一后(黑一黑一红一红)”,这样的观测步骤可消除或减弱仪器或尺垫下沉误差的影响。对于四等水准测量,规范允许采用“后一后一前一前(黑一红一黑一红)”的观测步骤。 2、一个测站的计算与检核: 观测记录参看书本表7-11。 ①视距的计算与检核 后视距 (9)=[(1)—(2)]X100m 前视距 (10)=[(4)—(5)]Xl00m 三等≯75m,四等≯l00m

四等水准测量步骤

三、四等水准测量(2008-10-10 23:27:42) 标签:教育 三、四等水准测量 控制测量除了要完成平面控制测量外,还要进行高程控制测量。小区域地形测图或施工测量中,多采用三、四等水准测量作为高程控制测量的首级控制。 一、三、四等水准测量(leveling)的技术要求 1、高程系统:三、四等水准测量起算点的高程一般引自国家一、二等水准点,若测区附近没有国家水准点,也可建立独立的水准网,这样起算点的高程应采用假定高程。 2、布设形式:如果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一般布设成闭合环线;如果进行加密,则多采用附合水准路线或支水准路线。三、四等水准路线一般沿公路、铁路或管线等坡度较小、便于施测的路线布设。 3、点位的埋设:其点位应选在地基稳固,能长久保存标志和便于观测的地点,水准点的间距一般为1—1.5km,山岭重丘区可根据需要适当加密,一个测区一般至少埋设三个以上的水准点。 4、三、四等及五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和技术要求列于表中。 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 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望远镜成像清晰及稳定的情况下进行。一般采用一对双面尺。 1、三等水准一个测站的观测步骤:(后-前-前-后;黑-黑-红-红) (1)照准后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1)、(2)、(3)。 (2)照准前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4)、(5)、(6)。 (3)照准前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7) (4)照准后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8) 这四步观测,简称为“后一前一前一后(黑一黑一红一红)”,这样的观测步骤可消除或减弱仪器或尺垫下沉误差的影响。对于四等水准测量,规范允许采用“后一后一前一前(黑一红一黑一红)”的观测步骤。 2、一个测站的计算与检核:

等水准测量记录方法

.实训三四等水准测量 (双面尺法) 一、目的和要求 (1)进一步熟练水准仪的操作,掌握用双面水准尺进行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与计算方法。 (2)熟悉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掌握测站及线路的检核方法。 视线高度>;视线长度≤80m;前后视视距差≤3m;前后视距累积差≤10m;红黑面读数差≤3mm ;红黑面高差之差≤5mm。 二、仪器和工具 DS3水准仪1台,双面水准尺2支,记录板1块。 三、方法与步骤 1、了解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 双面尺法四等水准测量是在小地区布设高程控制网的常用方法,是在每个测站上安置一次水准仪,但

分别在水准尺的黑、红两面刻划上读数,可以测得两次高差,进行测站检核。除此以外,还有其他一系列的检核。 2、四等水准测量的实验 (1)从某一水准点出发,选定一条闭合水准路线。路线长度200~400米,设置4~6站,视线长度30m左右。 (2)安置水准仪的测站至前、后视立尺点的距离,应该用步测使其相等。在每一测站,按下列顺序进行观测: 后视水准尺黑色面,读上、下丝读数,精平,读中丝读数; 前视水准尺黑色面,读上、下丝读数,精平,读中丝读数; 前视水准尺红色面,精平,读中丝读数; 后视水准尺红色面,精平,读中丝读数 (3)记录者在“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中按表头表明次序⑴~⑻记录各个读数,⑼~ ⒃为计算结果: 后视距离⑼=100×{ ⑴-⑵ } 前视距离⑽=100×{ ⑷-⑸ }

视距之差⑾=⑼-⑽ ∑视距差⑿=上站⑿+本站⑾ 红黑面差⒀=⑹+K-⑺,(K=或) ⒁=⑶+K-⑻ 黑面高差⒂=⑶-⑹ 红面高差⒃=⑻-⑺ 高差之差⒄=⒂-⒃=⒁-⒀ 平均高差⒅=1/2{ ⒂+⒃ } 每站读数结束( ⑴~⑻ ),随即进行各项计算( ⑼~⒃ ),并按技术指标进行检验,满足限差后方能搬站。 (4)依次设站,用相同方法进行观测,直到线路终点,计算线路的高差闭合差。按四等水准测量的规定,线路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为±20√L mm,L为线路总长(单位:km)。 四、注意事项 (1)四等水准测量比工程水准测量有更严格的技术规定,要求达到更高的精度,其关键在于:前后视距相等(在限差以内);从后视转为前视(或相反)

四等水准测量

四等水准测量 四等水准测量 1.四等水准测量的概念 2.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3?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步骤 4.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 5.四等水准的测量的计算 6.四等水准测量的注意事项 1.四等水准测量的概念 我们将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的高程控制点称为水准点。 水准点记为BM(Bench Matk)。 三、四等水准测量,常作为小地区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和施工测量的高程基

本控制。 高程测量时测量工作三大基本内容之一。水准测量是高程测量的一种方法。 四等水准测量与普通水准测量的异同点: (1)相同点:都需要拟定水准路线、选点、埋点和观测等程序。 (2)不同点:四等水准测量必须使用双面尺观测,记录计算, 观测顺序,精度要求不同

2?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四等水准路线一般沿道路布设,尽量避开土质松软地段,水准点间距 一般为2~4Km在城市建筑区为1~2Km水准点应选在地基稳固、能长久保存和便于观测的地点。 3.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步骤 (1)测量方法 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望远镜成像清晰、稳定的情况下

进行。(2)观测步骤 (2)观测步骤 引入K值得概念: K为双面水准尺的红面分划与黑面分划的零点差(常数 4.687m 或4.787m),对于四等水准测量,读数差不能超过3mm 四等水准测量中,水准尺必须成对出现。 或里一红一里一红 八、、

①在测站上安置仪器,使圆水准气泡居中,后视水准尺黑面,用上、 下丝读数,记入记录表中(1)和(2);用中丝读数,记入表中 (3)。 ②翻转水准尺,后视水准尺红面,用中丝读数,记入表中(4)。 ③前视水准尺黑面,用上、下丝读数,记入表中(5)和(6),前视 水准尺黑面,用中丝读数,记入表中(7)。 ④翻转水准尺,前视水准尺红面,用中丝读数,记入表中(8)。 4.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 4.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 四等水准测量观测记录手薄

四等水准测量

四等水准测量实习指导书 一、测量实习的一般规定 (1)实习前,必须阅读《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教材的有关章节及《水准测量实习指导书》的相应实验项目内容。测量过程中,必须携带《四等水准测量实习指导书》,便于参照实习内容、记录有关数据和计算。 (2)实习分小组进行,组长负责组织和协调各小组具体工作。实习应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不得无故缺席或迟到、早退;应在指定的实习场地进行,不得擅自改变地点。实习应听从教师的指导,严格按照实习要求,认真、按时、独立地完成任务。 (3)测量记录应该用正楷书写文字及数字,不可潦草,并在规定表栏中填写。记录应用2H或3H铅笔。 (4)记录者听取观测者报出数据后,应向观测者回报所记录的数据,以免记错。 (5)记录数字若发现有错误,不得涂改,也不得用橡皮擦拭,而应该用细横线划去错误数字,在原数字上方写出正确数字,并在备注栏内说明原因。 (6)若整站观测成果不合格(观测误差超限),则用斜细线划去该栏记录数字,并在备注栏内说明原因。 (7)根据观测结果,应现场进行必要的计算,并进行相应的成果检验,以决定观测成果是否合格、是否需要进行重测(返工)。 (8)实习结束时,应把观测记录和实验报告交指导教师审阅。经教师认可后,方可收拾仪器和工具,作必要的清洁工作,向实验室归还仪器和工具,结束实习。 二、测量资料的记录要求 测量资料的记录是测量成果的原始数据,十分重要。为保证测量原始数据的绝对可靠,实习时即应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记录的要求如下: (1)实习记录应和正式作业一样必须直接填写在规定的表格上,不得转抄,更不得用零散纸张记录,再行转抄。 (2)所有记录与计算均用绘图铅笔(2H或3H)记载。字体应端正清晰,字体只应稍大于格子的一半,以便留出空隙作错误的更正。 (3)凡记录表格上规定应填写之项目不得空白。 (4)禁止擦拭、涂改与挖补,发现错误应在错误处用横线划去。淘汰某整个部分时可用斜线划去,不得使原字模糊不清。修改局部错误时,则将局部数字划去,将正确数字写在原数上方。 (5)所有记录之修改及观测结果之淘汰,必须在备注栏内注明原因。 (6)禁止连环更改,即已修改了平均数,则不准再改计算得此平均数之任何一原始读数,改正任一原始读数,则不准再改其平均数。假如两个读数均错误,则应重测重记。 (7)原始观测之尾部读数不准更改,如角度读数度、分、秒而秒读数不准涂改,应将该部分观测结果废去重测。 三、测量成果的整理、计算及计算作业要求 (1)测量成果的整理与计算应在规定的打印表格或事先画好的计算表格进行。 (2)内业计算用钢笔书写,如计算数字有错误,可以用刀刮去重写,或将错字划去另写。 (3)上交计算成果应是原始计算表格,所有计算均不许另行抄录。 (4)成果的记录、计算的小数取位要按规定执行。各等级的水准测量的记录和计算的小数位取位列表于表1。

三四等水准测量步骤

四等水准测量控制测量除了要完成平面控制测量外,还要进行高程控制测量。小区域地形测图或施工测量中,多采用三、四等水准测量作为高程控制测量的首级控制。 一、三、四等水准测量(leveling) 的技术要求 1、高程系统:三、四等水准测量起算点的高程一般引自国家一、二等水准点,若测区附近没有国家水准点,也可建立独立的水准网,这样起算点的高程应采用假定高程。 2、布设形式:如果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一般布设成闭合环线;如果进行加密,则多采用附合水准路线或支水准路线。三、四等水准路线一般沿公路、铁路或管线等坡度较小、便于施测的路线布设。 3、点位的埋设:其点位应选在地基稳固,能长久保存标志和便于观测的地点,水准点的间距一般为1 —1. 5km 山岭重丘区可根据需要适当加密,一个测区一般至少埋设三个以上的水准点。 4、三、四等及五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和技术要求列于表中。 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

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望远镜成像清晰及稳定的情况下进行。一般采用一对双面尺。 1、三等水准一个测站的观测步骤:(后-前- 前- 后;黑- 黑- 红- 红) /I—I 5 八、、八、、/ (1)照准后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 中三丝读数,并记为(1)、(2)、(3)。 (2)照准前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 中三丝读数,并记为(4)、(5)、(6)。 (3)照准前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7) (4)照准后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 为(8) 这四步观测,简称为“后一前一前一后(黑一黑一红一红)”,这样的观测步骤可消除或减弱仪器或尺垫下沉误差的影响。对于四等水准测量,规范允许采用“后一后一前一前(黑一红一黑一红)”的观测步骤。 2、一个测站的计算与检核: 观测记录参看书本表7-11 。

第三节三四等水准测量

第三节三四等水准测量 小地区控制测量一般采用三四等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 一、三、四等水准测量用于国家高程控制网加密、建立小地区首级高程控制。布设形式: 符合水准路线、结点网的形式; 闭合水准路线形式;水准支线。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和记录方法 1)双面尺法 ①后视黑面,读取下、上、中丝读数,记入(1)(2)(3)中; ②前视黑面,读取下、上、中丝读数,记入(4)(5)(6)中; ③前视红面,读取中丝读数,记入(7); ④后视红面,读取中丝读数,记入(8)。 2)单面尺法 按变动仪器高法进行检核。观测顺序为“后—前—变动仪器高—前—后”,变高前按三丝读数,以后按中丝读数。 测站计算和检核 1)双面尺法计算和检核 ①视距计算 前、后视距差:三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3m,四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5m。前、后视距累积差:三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6m,四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10m。 ②同一水准尺红、黑面中丝读数的检核 同一水准尺红、黑面中丝读数之差,应等于该尺红、黑面的常数差K(4.687或 4.787),三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2mm,四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3mm。 ③计算黑面、红面的高差 三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3mm,四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5mm。式内0.100为单、双号两根水准尺红面零点注记之差,以米(m)为单位。 ④计算平均高差

每页校核: Σ[(15)+(16)]= +2.37 Σ(18)= +1.185 2Σ(18)= +2.37 总视距Σ(9)+ Σ (10)] =234.1m 2)单面尺法的计算校核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计算表(变更仪器高法)

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

三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 三等、四等水准测量常用于小地区测绘地形图和施工测量的高程基本控制。 1、观测程序 以DS3型水准仪及双面水准尺在一个测站上的观测步骤为例: (1)瞄准后视水准尺黑面,精平,读取上、下视距丝和中丝读数,记入记录表2-2中(1)、(2)、(3); (5)、(6); (3)瞄准前视水准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记入记录表中(7); (4)瞄准后视水准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记入记录表中(8)。 这样的观测顺序简称为“后-前-前-后”,其优点是可以减弱仪器下沉误差的影响。概括起来,每个测站共需读取8个读数,并立即进行测站计算与检核,满足三等、四等水准测量的有关限差要求后方可迁站。

2、测站的计算与校核 (1)视距部分 视距等于下丝读数与上丝读数的差乘以100。 后视距:(9)=100×[(1)-(2)] 前视距:(10)=100×[(4)-(5)] 计算前、后视距差(11):(11)=(9)-(10),对于四等水准测量,(11)不得超过5m。 计算前、后视距离累积差(12):(12)=上站(12)+本站(11),对于四等水准测量,(12)不得超过10m。 (2)水准尺读数检核 同一水准尺黑面与红面读数差的检核: K1=(13)=(7)-(6)K1=(14)=(8)-(3) Ki为双面水准尺的红面分划与黑面分划的零点差(常数,为4.687m或4.787m)。三等水准测量不得大于2mm,四等水准测量不得大于3mm。 (3)高差计算与校核 按前、后视水准尺红、黑面中丝读数分别计算该站高差: 黑面高差:(15)=(3)-(6) 红面高差:(16)=(8)-(7) 红黑面高差之差:(17)=(15)-(16)=(14)-(13) (17)应为100mm(原因是:使用配对的水准尺,尺常数相差100mm)。 如果观测没有误差,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17)与100mm的误差不得超过5mm。红黑面高差之差在容许范围以内时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站的观测高差: (18)={(15)+[(16)±100mm]}/2 上式计算时,当(15)>(16),100mm前取正号计算;当(15)<(16),100mm前取负号计算。总之,平均高差(18)应与黑面高差(15)很接近。 (4)水准测量记录计算检核 水准测量记录应作总的计算检核: 高差检核:Σ(3)-Σ(6)=Σ(15) Σ(8)-Σ(7)=Σ(16) Σ(15)-Σ(16)=2Σ(18)(偶数站) 或:Σ(15)-Σ(16)=2Σ(18)±100mm(奇数站) 水准路线总长度:L=Σ(9)+Σ(10)

四等水准测量步骤精选版

四等水准测量步骤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三、四等水准测量(2008-10-10 23:27:42) 三、四等水准测量 控制测量除了要完成平面控制测量外,还要进行高程控制测量。小区域地形测图或施工测量中,多采用三、四等水准测量作为高程控制测量的首级控制。 一、三、四等水准测量(leveling)的技术要求 1、高程系统:三、四等水准测量起算点的高程一般引自国家一、二等水准点,若测区附近没有国家水准点,也可建立独立的水准网,这样起算点的高程应采用假定高程。 2、布设形式:如果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一般布设成闭合环线;如果进行加密,则多采用附合水准路线或支水准路线。三、四等水准路线一般沿公路、铁路或管线等坡度较小、便于施测的路线布设。 3、点位的埋设:其点位应选在地基稳固,能长久保存标志和便于观测的地点,水准点的间距一般为1—1.5km,山岭重丘区可根据需要适当加密,一个测区一般至少埋设三个以上的水准点。 4、三、四等及五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和技术要求列于表中。 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 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望远镜成像清晰及稳定的情况下进行。一般采用一对双面尺。 1、三等水准一个测站的观测步骤:(后-前-前-后;黑-黑-红-红) (1)照准后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1)、(2)、(3)。 (2)照准前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4)、(5)、(6)。 (3)照准前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7) (4)照准后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8) 这四步观测,简称为“后一前一前一后(黑一黑一红一红)”,这样的观测步骤可消除或减弱仪器或尺垫下沉误差的影响。对于四等水准测量,规范允许采用“后一后一前一前(黑一红一黑一红)”的观测步骤。 2、一个测站的计算与检核: 观测记录参看书本表7-11。 ①视距的计算与检核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四等水准测量施测方法、有关规定及注意事项 1、一个测站上的观测顺序 (1)瞄准后视尺黑面,读取上丝(1)、下丝读数(2)读取中丝读数(3); (2)瞄准后视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4); (3)瞄准前视尺黑面,读取上丝(5)、下丝读数(6);中丝读数(7)。 (4)瞄准前视尺红面,令气泡重新准确符合,读取中丝读数(8)。 以上四等水准每站观测顺序简称为后(黑)——后(红)——前(黑)——前(红)。 2、测站上的计算及校核 (1)视距部分 后距=[(1)项—(2)项]×100,记入第(9)项; 前距=[(5)项—(6)项]×100,记入第(10)项; 后、前距差d=(9)项—(10)项,记人第(11)项; 后、前距差累积值∑d=本站(11)+前站(12),记入第(12)项。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 (2)高差部分 四等水准测量采用双面水准尺,因此应根据红、黑面读数进行下列校核计算: A、理论上讲,同一把水准尺的黑面读数十K值减去红面读数应为零。 即: 后视尺(3)项+K—(4)项=(13)项; 前视尺(7)项+K—(8)项=(14)项; 其中K为水准尺红、黑面起始读数的差值,系一常数值。在本例中47号尺的K=4.787米;46号尺的K=4.687米。由于测量有误差,(13)项和(14)项往往不为零,但其不符值不得超过±3毫米(三等水准不得超过±2毫米)。 B、理论上讲,用黑面尺测得的高差与用红面尺测得的高差应相等。

(3)项—(7)项=(15)项(黑面尺高差); (4)项—(8)项=(16)项(红面尺高差)。 因为两把尺的红面起始读数各为4.787米和4.687米,两者相差0.1米,所以理论上在(16)项上加或减去0.1米之后与(15)项之差应为零,但由于测量有误差,往往不为零,其不符值不得超过±5毫米(三等水准不得超过±3毫米),并记入第(17)项。 (17)项=(15)项—[(16)项±0.1米] 表中第(17)项除了检查用黑、红面测得的高差是否合乎要求外,同时也用作检查计算是否有误,这是因为: (17)项=(15)项—[(16)项±0.1米]=(13)项—(14)项 当以上计算合格后,再按下式计算出高差中数: 高差中数(18)项=((15)项+(16)项±0.1米) 3、注意事项 (1)四等水准测量比工程水准测量有更严格的技术规定,要求达到更高的精度,其关键在于:安置水准仪的测站至前、后视立尺点的距离,应该用步测使其相等。前后视距相等(在限差以内);从后视转为前视(或相反)望远镜不能重新调焦;水准尺应完全竖直,最好用附有圆水准器的水准尺。 (2)每站观测结束,已经立即进行计算和进行规定的检核,若有超限,则应重测该站。全线路观测完毕,线路高差闭合差在容许范围以内,方可收测,结束实验。

三四等水准测量计算

` 三、四等水准测量施测方法 1、一个测站上的观测顺序 (1)瞄准后视尺黑面,读取下丝、上丝读数; (2)瞄准后视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 (3)瞄准前视尺黑面,读取下丝、上丝读数; (4)瞄准前视尺红面,令气泡重新准确符合,读取中丝读数。 以上四等水准每站观测顺序简称为后(黑)——后(红)——前(黑)——前(红)。对于三等水准测量,应按后(黑)——前(黑)——前(红)——后(红)的顺序进行观测。 2、测站上的计算及校核 ! (1)视距部分 后距=[(1)项—(2)项]×100,记入第(9)项; 前距=[(5)项—(6)项]×100,记入第(10)项; 后、前距差d=(9)项—(10)项,记人第(11)项; 后、前距差累积值∑d=本站(11)+前站(12),记入第(12)项。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

(2)高差部分 [ 四等水准测量采用双面水准尺,因此应根据红、黑面读数进行下列校核计算: A、理论上讲,同一把水准尺的黑面读数十K值减去红面读数应为零。 即: 后视尺(3)项+K—(4)项=(13)项; 前视尺(7)项+K—(8)项=(14)项; 其中K为水准尺红、黑面起始读数的差值,系一常数值。在本例中47号尺的K=米;46号尺的K=米。由于测量有误差,(13)项和(14)项往往不为零,但其不符值不得超过±3毫米(三等水准不得超过±2毫米)。 B、理论上讲,用黑面尺测得的高差与用红面尺测得的高差应相等。

(3)项—(7)项=(15)项(黑面尺高差); ( (4)项—(8)项=(16)项(红面尺高差)。 因为两把尺的红面起始读数各为米和米,两者相差米,所以理论上在(16)项上加或减去米之后与(15)项之差应为零,但由于测量有误差,往往不为零,其不符值不得超过±5毫米(三等水准不得超过±3毫米),并记入第(17)项。 (17)项=(15)项—[(16)项±米] 表中第(17)项除了检查用黑、红面测得的高差是否合乎要求外,同时也用作检查计算是否有误,这是因为: (17)项=(15)项—[(16)项±米]=(13)项—(14)项 当以上计算合格后,再按下式计算出高差中数: 高差中数(18)项=((15)项+(16)项±米)

四等水准测量

一、测量实习的一般规定 (1)实习前,必须阅读《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教材的有关章节及《水准测量实习指导书》的相应实验项目内容。测量过程中,必须携带《四等水准测量实习指导书》,便于参照实习内容、记录有关数据和计算。 (2)实习分小组进行,组长负责组织和协调各小组具体工作。实习应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不得无故缺席或迟到、早退;应在指定的实习场地进行,不得擅自改变地点。实习应听从教师的指导,严格按照实习要求,认真、按时、独立地完成任务。 (3)测量记录应该用正楷书写文字及数字,不可潦草,并在规定表栏中填写。记录应用2H或3H铅笔。 (4)记录者听取观测者报出数据后,应向观测者回报所记录的数据,以免记错。 (5)记录数字若发现有错误,不得涂改,也不得用橡皮擦拭,而应该用细横线划去错误数字,在原数字上方写出正确数字,并在备注栏内说明原因。 (6)若整站观测成果不合格(观测误差超限),则用斜细线划去该栏记录数字,并在备注栏内说明原因。 (7)根据观测结果,应现场进行必要的计算,并进行相应的成果检验,以决定观测成果是否合格、是否需要进行重测(返工)。 (8)实习结束时,应把观测记录和实验报告交指导教师审阅。经教师认可后,方可收拾仪器和工具,作必要的清洁工作,向实验室归还仪器和工具,结束实习。 二、测量资料的记录要求 测量资料的记录是测量成果的原始数据,十分重要。为保证测量原始数据的绝对可靠,实习时即应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记录的要求如下: (1)实习记录应和正式作业一样必须直接填写在规定的表格上,不得转抄,更不得用零散纸张记录,再行转抄。 (2)所有记录与计算均用绘图铅笔(2H或3H)记载。字体应端正清晰,字体只应稍大于格子的一半,以便留出空隙作错误的更正。 (3)凡记录表格上规定应填写之项目不得空白。 (4)禁止擦拭、涂改与挖补,发现错误应在错误处用横线划去。淘汰某整个部分时可用斜线划去,不得使原字模糊不清。修改局部错误时,则将局部数字划去,将正确数字写在原数上方。 (5)所有记录之修改及观测结果之淘汰,必须在备注栏内注明原因。 (6)禁止连环更改,即已修改了平均数,则不准再改计算得此平均数之任何一原始读数,改正任一原始读数,则不准再改其平均数。假如两个读数均错误,则应重测重记。 (7)原始观测之尾部读数不准更改,如角度读数度、分、秒而秒读数不准涂改,应将该部分观测结果废去重测。 三、测量成果的整理、计算及计算作业要求 (1)测量成果的整理与计算应在规定的打印表格或事先画好的计算表格进行。 (2)内业计算用钢笔书写,如计算数字有错误,可以用刀刮去重写,或将错字划去另写。 (3)上交计算成果应是原始计算表格,所有计算均不许另行抄录。 (4)成果的记录、计算的小数取位要按规定执行。各等级的水准测量的记录和计算的小数位取位列表于表1。 水准测量表1

四等水准测量步骤简述

一、目的和要求 (1)进一步熟练水准仪的操作,掌握用双面水准尺进行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与计算方法。 (2)熟悉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掌握测站及线路的检核方法。 视线高度:三丝能读数;视线长度≤80m;前后视距差≤3m;前后视距累积差≤10m;红黑面读数差≤3mm ;红黑面高差之差≤5mm;观测次数:与已知点联测是往返各一次,闭合路线是往一次;附和或闭合路线闭合差往返较差:±20√L 二、水准测量原理 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一条水平视线,对竖立的两观测点上的水准尺进行读数,来测定地面两点之间的高差,再由已知点推算出未知点的高程。如下图,欲测定A、B两点上的高差h,可在A、B两点上分别竖立水准尺,并在A、B两点之间安置一台水准仪。根据仪器的水平视线,在A尺上读数,设为a,在B尺上读数,设为b,则A、B两点之间的高差为 h=a-b 三、仪器和工具 DS 水准仪1台,双面水准尺2支,尺垫2个 3 四、方法与步骤

1、了解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 双面尺法四等水准测量是在小地区布设高程控制网的常用方法,是在每个测站上安置一次水准仪,但分别在水准尺的黑、红两面刻划上读数,可以测得两次高差,进行测站检核。除此以外,还有其他一系列的检核。 2、四等水准测量的实验 (1)从某一水准点出发,选定一条闭合水准路线。路线长度200~400米,设置4~6站,视线长度50m以内 (2)安置水准仪的测站至前、后视立尺点的距离,应该用步测使其相等。在每一测站,按下列顺序进行观测: 后视水准尺黑色面,读上、下丝读数,精平,读中丝读数; 前视水准尺黑色面,读上、下丝读数,精平,读中丝读数; 前视水准尺红色面,精平,读中丝读数; 后视水准尺红色面,精平,读中丝读数 (3)记录者在“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中按表头表明次序⑴~⑻记录各个读数,⑼~ ⒃为计算结果: 后视距离⑼=100×{ ⑴-⑵ } 前视距离⑽=100×{ ⑷-⑸ } 视距之差⑾=⑼-⑽ 前、后视距累积差⑿=上站⑿+本站⑾ 前视尺黑红面读数差(13)=K前+(6)-(7) 后视尺黑红面读数差(14)=K后+(3)-(8) 红黑面差⒀=⑹+K-⑺,(K=或) ⒁=⑶+K-⑻ 黑面高差⒂=⑶-⑹ 红面高差⒃=⑻-⑺ 高差之差⒄=⒂-⒃=⒁-⒀± 平均高差⒅=1/2{ ⒂+⒃ }

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

一、观测方法 三四等水准测量仍采用DS3水准仪,水准尺可用双面尺,观测程序可简述为后前前后,即在每个测站上的观测顺序为: 1,后视黑面,依次读取下丝、上丝和中丝读数; 2,前视黑面,依次读取下丝、上丝和中丝读数; 3,前视红面,读取中丝读数; 4,后视红面,读取中丝读数。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和计算次序(表1) 四等水准测量观测顺序也可以采用后后前钱,四等水准测量还可采用单面尺进行观测,其观测顺序为后—前—变更仪器高—前—后 二、计算与检核的方法 1,三等和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表2)

2、计算与检核 (1)视距计算 后视距离:(9)=[(1)-(2)]X100 前视距离:(10)=[(4)-(5)]X100 前、后视距差:(11)=(9)-(10) 前、后视距差(11)之值应符合表2中之规定 前、后视距累积差:(12)=前一站的(12)+本站的(11) (12)之值应符合表2中前、后视距累积差的限差要求。 (2)高差计算 ①同一水准差红面、黑面中丝读数的校核 红、黑面中丝读数差按下式计算: -(7) 前尺:(13)=(6)+K 前 后尺:(14)=(3)+K -(8) 后 其中:K前、K后为水准尺红、黑面的常数差,分别为和。(13)、(14)之值应符合表2中红、黑面读数差限差的要求。 ②计算黑面、红面的高差 黑面:(15)=(3)-(6) 红面: (16)=(8)-(7) 由于两尺的红面常数差K分别为和,因此(16)±后才是红面测得的高差。若后尺为,前尺为,应取“+“号,反之,后尺为,前尺为,则应取”-“号。 校核:(17)=(15)-(16)±=(14)-(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