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小学校本研修评课记录表4

xx小学校本研修评课记录表4

xx小学校本研修评课记录表

时间:2011年4月21日下午第1节

最新小学数学《凑十法》评课记录

小学数学《凑十法》 评课记录

《凑十法》评课记录 《凑十法》这节课的教学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许多新理念,设计合理、新颖。听了张老师的这节课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组织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为此,教学中贺老师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让学生参加学校运动会的情景,然后根据运动场上的比赛项目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顺利的引出新课,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视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过程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这是《标准》中提倡的新理念。《9加几》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小组内让同学交流,然后各组汇报。学生们有的用点数、还有的用接着数的方法、也有的用凑十法等多种计算方法,通过获得丰富的感知,发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的汇报中我们看到,由于留给学生充分发表想法的时间与空间,学生的思维是生动活泼的,提出了多种9加几的计算方法,这些算法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动脑思考获得的,有些还非常具有创造性。另外,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从直观上了解“凑十法”的算理,并通过叙述计算过程,内化为计算方法,掌握“凑十法”的计算方法,体验“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三、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张老师的课前导入为学习新知识做了铺垫,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纵观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探索出解决问题方法的。教师不仅让学生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听课记录及点评汇编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角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角 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 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 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 3.角的大小比较 (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 (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 (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 三、固应用,拓展延伸 1.课本练习第1题。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2题。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动手拉、合剪刀。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 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 通过“看”、“找”,体会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对角的概念。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折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折角方法,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充分利用创造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制作等活动,获得感性知识,形成对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

2019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三年级下册《认识几分之一》精品教育.doc(可打印修改)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三年级下册《认识几 分之一》 本周二听了三年级《认识几分之一》一课,学习了很多。《认识几分之一》是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内容。从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的一次发展。理解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并不难,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好本课知识,有利于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和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从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的一次发展。杨老师通过创设情境复习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在复习的过程中师生互动交流,激活学生头脑中处于“休眠”状态的旧知识,形成思维定向,既温故而知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同时也顺理成章地过渡到新课的教学。 二、强调对比,突破难点 通过把1个桃平均分成2份和把2个桃平均分成2份对比,使学生认识到新课的知识,即把一些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也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另外在练习部分还设计了四幅图比较,通过教师的提问: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学生利用自己的认识和分析,

知道都是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一份。认识到都是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 三、教师注重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把一些物体作为一个整体来平均分时,教师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一直提问:分母表示什么意思?分子表示什么意思?其实在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回答中进一步使学生理解其分数表示的意义。 四、教师在教学中及时评价学生的回答 及时有效的课堂评价能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交流中,杨老师在课堂中及时评价学生的发言,学生得到肯定,受到鼓励,更能激励学生的情感。 五、强化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现实生活中充满数学,数学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杨老师专门设计了一个小环节,30人分成3组,每组是三分之一,改一人作业是全班的三十分之一,强化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六、学生的回答很精彩,教师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  在课堂中,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描述很完整,给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刘乐遥的回答,另外在练习中有个涂一涂的环节,比如三分之一涂色时刚开始大部分学生想到涂第一朵,

小学下学期数学听课评课记录

小学下学期数学听课评课记录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小学下学期数学听课评课记录 讲课教师 XXX 班别 三年级班 记录者 XXX 讲课题目 四边形 时间 xxxx-10-13 第二节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放录像(介绍第一小学的校园),然后让学生观察主 题图(课本的图) 教师提问①:“在图中你能看到什么?”(让同

桌互相交流) ②:“你看到图形了吗?” 学生1: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蓝色地板砖 学生2:我看到了长方形的蓝色地砖….(接着请好几个学生回答) 2、点明主题 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有许多的图形。其中像正方形、长方形、蓝色地砖的形状和推拉门的形状,都叫四边形。 (引出主题:四边形) 二、探究交流,学习新知识 (1)、涂一涂(教师向每位学生发一张画有许多图形卡片) 教师的问题:在卡片上找出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并把它涂上颜色。 学生都很认真地找和涂 最后老师展示两张学生的结果,在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2)、四边形的特点 教师投影出涂好的四边形,并问;“观察一下这些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四边形的特点是有四条边、四个角 师生共同探究,进一步让学生发现和认识到四边形都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举例进一步深化 请两个学生到电视前提出长方体的面是四边形 (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六个面是四边形) 教师还让学生联系周围的东西有哪些是四边形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三、动手实践,取得新知识 1、课前教师给每个小组一个信封(里有很多图形卡) 教师要求每个小组按不同的分法把图形卡分组。 讨论后小组汇报分类结果:(1)、按图形的相似来分 (2)、按图形的颜色来分… 点评: 利用录像引起学生的注意。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屏幕上随机出现各种图形,这加深学生对四形的认识,从而引出新课的主题(四边形)。 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够区分和正确辨认四边形,并以小礼物奖励的形式去表扬学生,

评课记录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公开课评课记录 张鹏 一、成功之处 1、课堂气氛活跃,整体把握较好 整个教学过程中能作为一个与学生完全平等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并乐于成为学生提出问题的倾听者,让他们感觉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体,真正把课堂交与学生。用亲切的笑容,贴近生活的语言创建了一个轻松而愉快的课堂氛围,正是在这样的一个氛围里,老师和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和谐地交流,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一起探究,这样也就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也是本节课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2、情景引入效果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世界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本节课设计的“F1赛车”片段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刺激一上课就吸引的学生的所有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下子就将本节课推向第一个高潮。将学生的激情转化为学生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学习和探究的动力,为后面教学的开展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3、探究实验达到预期的效果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作为一名教师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在教学工作中竭力提倡创新和探究,接受学生新的合理化的建议,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能力,养成探究的习惯与创新的胆识。 在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的因素时,采用的是先由学生作出推测,再利用实验加以证明的方法,由于实验之前学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也就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自己的推测是否正确,因此整个实验过程中兴致高昂,同学之间配合默契,并很快通过实验自己得出结论,很好的达到了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的目的,从而也培养了学生探究的习惯与创新的胆识。 二、其他方面 教学方法得当,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前准备充分,上课思路清晰、内容娴熟、阐述准确注重讲课艺术,能激发起您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能采用启发式或参与式教学法,与学生交流好,学生学习气氛很浓,课堂气氛活跃知识渊博讲课,对学生负责,重点突出,知识容量大。 教学认真,知识渊博,语言清晰,语气友善,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时内容充实。

小学数学评课记录表

小学数学“我的模式我的课”评课记录表 执教教学执教 教师内容年级 评价 评价要点 项目 教学目标符合二期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认知规律和班级学生实际 确定 (8 分)教学设计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准确把握教材的内容结构,体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准确 和逻辑性。 教学内注重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内容呈现方式有利于学生学习 容组织教学容量合理,准确无误地挖掘教材内涵,实现情感与态(20 分)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步提高。 以教材为基本线索,合理利用生活数学资源,做好教学内 容适当延伸。 课堂教学程序安排恰当,时间分配合理,环节过渡自然, 学生自主学习得到充分体现。 创设合理适时的情境,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 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教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能在不断的交流、 合作和对话中,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不断地对数学学知识进行体验和探究。 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分层教学,分类指导,重学生对问实题的不同理解。 结合课题研究,注重教法的研究和学法的指导,注重学生施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的培养。 科学安排课堂练习,练习内容既有针对性、层次性和挑战 (40 分)性。练习的形式适度发散,具有开放性。 教师积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 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综合使用学具、教具、现代教育技术等各种教学媒体,实 效性强,做到媒体与学科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 学生学生思维活跃,学得轻松愉快,全体学生得到较好发展。 状态善于思考,勇于提出问题,有独到见解和感受。 (18 分)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符合课标的要求,学习成效好。 教仪表端庄,充满激情,举止得当; 态度和蔼,师生平等相处,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 师 教学方法和手段使用恰当,突出引导性和启发性;实验操素 作规范,媒体使用熟练。 养 数学基本功扎实,语言规范准确,生动形象,逻辑严谨, (10 分) 板书布局合理,重点突出;课堂应变、调控能力强。 个性与特教学在某些方面有突出的特色(如灵活的教学机智、教师色(4分)的感召力、练习设计、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艺术等。) 不合格合格良好 总体评价(59 分以下)(60 分~ 79 分)(80 分~ 89分) 执教 日期 得 分值小计 分 4 4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6 6 6 2 2 3 3 4 优秀(90分以上) 评价人

小学教师听评课记录

小学教师听评课记录 任课教师王开琴科别语文班级五年级听课人陈达听课时间 1年月3日第二节 教学内容《清平乐·村居》 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初识宋词。 1、复习旧课 师:我们之前学了两手关于儿童的诗《牧童》和《舟过安仁》,我们试着有感情的背诵一下。(指名背诵)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板书: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齐读课题,解题。 (1)介绍作者 A:同学们回去做了预习,谁给我们介绍一下作者辛弃疾? B:师补充 ()解题 3、一起再读课题。 二、主初读,感知词韵。 1、辛弃疾笔下的“村居”是怎样的情景呢?请大家用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和读词的节奏。 、学生由朗读课文。 3、齐读 4、播放录音。 师:同学们感受到了吗?找几个同学来读一读。 5、指名读。 三、品读赏析,感悟词境。 (一)想象画面 1、同学们,俗话说“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插图和注释,想象画面,同桌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反馈。 (二)把握词意 1、学思考。 (引导学生选择己喜欢的场面来理解、想象、解说。) 、逐句讨论: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A:指名解释意思

B:(结合插图说感受:虽然是简朴的乡村生活,但很美,特别是青青草让人想起了春天绿意盎然的美好感受) C:指名朗读这一句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谁能有条理地说说? A;指名说 B;师:仅仅是酒让他们醉了吗?是如此温馨幸福美好的生活让他们陶醉了呀!谁来给我们读一读这一句,读出陶醉来。 C:过渡:一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幸福呢?请同学们细细阅读下片。 (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追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谁能用己的话来说说? A:指名说 B:提示: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三个儿子的行动,刻划他们的形象。大家来说说这三个儿子给你们什么样的印象?(大儿子是那么勤劳、二儿子那么懂事、心灵手巧。小儿剥莲蓬吃的那种活泼天真的神情状貌,最有趣了!)(3)齐读本句,读出乐趣 (4)谁能够把整首诗意完整的说出来? A:指名回答 B:师小结后质疑:陶醉的只是这一家五口吗?陶醉的还有谁? 作者辛弃疾。 D:师:是啊,诗人辛弃疾也深深陶醉其中了,来,我们一起来读出诗人那陶醉的感觉,一起陶醉在村居的美好情景中吧!。 (5)全班配乐齐读 四、展开想象,描述词境。 1、请同学们选取课文中描写的一个情景,结合课文的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写出来,或者选用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和大家交流。 、交流、评价。 3、小结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写下来。 板书设计: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小学科学听评课记录

王洪木科学学科听评课记录3月 20 日 学校 王洪木小 学听课教师 满庆 明 授课教师苗振田年级四年 课题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 听课纪实分析意见 一、导课:教师带来一个皮筋请一名学生到前面玩一玩, 师问:什么发生了改变?你发现了什么?同时教师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让学生用实验仪器来动手亲自操作。 2、教师同时出示活动要求。 3、将活动发现记在活动记录上。 4、将自己的发现与同学交流。 5、师问:物体有什么共同特性吗? 6、师用海绵来演示(体积也可以改变)。 7、出试弹性概念。 8、师问:是否所有物体都有弹性。 9、请学生再来做实验,问有什么感受? 10、学生汇报新的发现同时出示弹力概念。 11、请学生区分弹性弹力 12、完成书77页记录。 三、总结: 说说本课你的收获? 四、作业: 回家后自己利用本课学到的知识做玩具。 板书设计: 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 物体受外力形状改变去掉力恢复原状——弹性→→(有限) 体积弹力 情趣导入新课能立刻引起学生的兴趣。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 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在实验中发现现象得出概念。 从生活现象中探寻科学道理,反过来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科学知识的力量。

王洪木科学学科听评课记录3月 25 日学校 王洪木小 学 听课教师满庆明授课教师苗振田年级六年课题人体的司令部神经 听课纪实分析意见 一、导课: 师问:大家喜欢做游戏吗?请几名同学和老师一起玩,要求学生做与老师指令相反的动作。找出获胜者。师问:是谁让我们完成了这些指令?(神经)同时教师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课件出示人体神经系统图。师问:人体神经分几个部 分? 2、学生观看视频,教师同时出示活动要求:按发出的部 位分几部分?分布在哪? 3、游戏时完成指令的是同一种神经吗?小组讨论。汇 报。 4、他们分别起什么作用? 5、五名学生手拿卡片扮演开课时游戏活动。 6、学生用笔画出信息传输图,指名板演。 7、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过马路”神经传导情况。 8、师问:神经分布均匀吗?生预测,做试验验证。出示 活动要求。 9、观看视频了解膝跳反射。 三、总结: 说说本课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 神经 神经:大脑 脊髓:传入神经(感觉神经) 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宽松的课堂探究氛围,让学生快乐探究。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机,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 利用电教多媒体提高学生课堂有效参与度。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 从生活现象中探寻科学道理,反过来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小学数学评课记录(共2篇)

小学数学评课稿 评课过程: 1、上课教师讲解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目的。 2、各位领导及教师点评。 (1)对学生课前准备的习惯培养较好,重点把握好,学生都掌握好了,难点突破自然。 (2)本节课难点在于正确进行计算,课堂环境好,使学生静下心来认真做、思考方法。 (3)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到位,整节课贯穿其中。 (4)学生对出错的地方能及时找到并谈一下,教师即发现了学生知识的薄弱点,也使学生总结了错误的原因,吸取教训。 (5)整节课关注学生,题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急不躁,教师具有亲和力,师生的交流融洽。 (6)与小学时比较,学生的精力集中了,跟着教师思路走了,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严密的数学思维,解题习惯好了。 (7)课堂驾驭能力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课时保证了学生能够参与课堂,学生主体参与是提高课堂实效性有了保证。 (三)从教学程序上看 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程序中完成,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教师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 1、看教学思路设计 这个教学思路由易到难,不断拓展。既完成了教学目标所规定的知识内容,又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方法和能力。在记忆三角函数值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当时,正弦值是怎样变化的?利用这个结论,给出一个问题,比较和sin17°35′的大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函数值的变化规律。上课的脉络和主线清晰,他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案。做到各知识点的合理编排、组合、衔接、过渡。 2、看课堂结构安排

以课程目标为主线,教师采用复习、引导、启发、探究等教学方法,课堂安排紧凑。绕满远老师上课特点鲜明,节奏快语速并不快,不是给人以慌里慌张的感觉,相反却使听课老师感到轻松自然,没有担心感和压抑感。 教学过程中层次分明,语言稳重得体,不失诙谐和幽默。在课堂上既有老师的理论阐述,又有学生的独立思考,既有问题的不断抛出,又有学生的奇妙对唱,一曲和谐,给人一份享受。总体感觉这堂课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看 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 把关注学生放在第一位,时时处处以学生的课堂表现为自己下步教学的出发点。对于三角函数值的理解和记忆既能充分让学生暴露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又实时扑捉到学生存在的问题,发现学生的思维缺陷。 学生的演板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最好方法。绕满远老师对此很重视,不惜利用宝贵的时间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矫正和耐心的指导。关注学生课堂表现,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暴露教师教学问题是绕满远老师特别设计和关注的。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将获取的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真正懂得将本学科的知识与其它相关的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到相关的学科中去,解决相关问题,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掌握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这节课有很多地方都是要联系生活实际,把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能适时、适当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得以体现。 (五)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看 板书设计科学合理、语言精练、言简意赅,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教态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语言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当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教学语言的语调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数学语言表达正确。 (六)从教学效果上看 教学效果好。学生学到了知识,体会来思考问题的常用方法。使学生养成注重细节,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作风。同时学到了课本以外的许多知识方法和态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 百手整理起驾为您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放录像(介绍第一小学的校园),然后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课本的图) 教师提问①:“在图中你能看到什么?”(让同桌互相交流) ②:“你看到图形了吗?” 学生1: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蓝色地板砖 学生2:我看到了长方形的蓝色地砖….(接着请好几个学生回答) 2、点明主题 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有许多的图形。其中像正方形、长方形、蓝色地砖的形状和推拉门的形状,都叫四边形。 (引出主题:四边形) 二、探究交流,学习新知识 (1)、涂一涂(教师向每位学生发一张画有许多图形卡片) 教师的问题:在卡片上找出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并把它涂上颜色。 学生都很认真地找和涂 最后老师展示两张学生的结果,在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2)、四边形的特点 教师投影出涂好的四边形,并问;“观察一下这些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四边形的特点是有四条边、四个角 师生共同探究,进一步让学生发现和认识到四边形都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举例进一步深化 请两个学生到电视前提出长方体的面是四边形 (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六个面是四边形) 教师还让学生联系周围的东西有哪些是四边形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三、动手实践,取得新知识 1、课前教师给每个小组一个信封(里有很多图形卡)教师要求每个小组按不同的分法把图形卡分组。讨论后小组汇报分类结果: (1)、按图形的相似来分

(2)、按图形的颜色来分… 点评: 利用录像引起学生的注意。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屏幕上随机出现各种图形,这加深学生对四形的认识,从而引出新课的主题(四边形)。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够区分和正确辨认四边形,并以小礼物奖励的形式去表扬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小组讨论形式培养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师生共同探究问题的教学设计由浅入深,使学生容易接受知识教师循循善诱,使学生跟着一起动脑、动手,且让学生去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课堂气氛。 2、游戏(准备工具:橡皮根、钉子板) 教师提问:①“你围成什么四边形” 学生答:①“长方形”或“正方形” 教师提问:②“为什么围成的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为什么认为它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先让学生讨论,然后请多个学生回答 再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每组项基本原则找一至两个发言)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最后教师在屏幕上显示总结: ①长方形、正方形的角是直角 ②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正方形的四边相等 2、联系实际问题引入另一游戏: “我们镇是毛织重镇,用毛线编织出美丽的衣服”(回归生活)引出游戏,教师用彩色的橡皮根用手指编织多种四边形,这时学生自己动手编织出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 四、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本,如果有不明的地方提出,教师解答,并总结整节课。 五、板书: 四边形 但教师没有说出正确的分法 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其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思维,并且让学生去总结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关注。 反馈学生掌握的知识的程度 板书简洁而明了,突出四边形的特 总评 这节课教师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知识点。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科目:数学 年级:五年级 授课者:张尊敬 课题:方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我们去菜市场买东西用什么称呢? 学生:秤、电子秤 老师:那你见过这样的秤吗?出示天平 二、介绍天平 它有两个托盘,中间有刻度,两天刻度相等,中间刻度为0.这就是天平。 三、探究新知,观看课件 (一)等式 1、在天平的两边放入砝码,左盘:20克和30克,右盘:50克,中间刻度指向0,那么说明天平平衡了。 提问:你能根据此列出一个式子吗? 学生:20+30=50 2、观看课件,列式子。 30+X=80 X+20=70 2X=100 3、何为等式?学生一起说:表示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举例:60+X=80 70+20=90 50-20=30 4、总结:我们刚刚说的都是等式,先找等量关系,等式是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

5、举反例:5X>29 30<70是等式吗? 学生:不是。 6、齐说两遍等式的概念。 (二)方程 1、像30+X=80、X+20=70、2X=100这样的式子又叫什么呢? 学生:方程 老师:看来这位学生已经预习了本节内容,值得表扬。 2、对,就是方程,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反复读。举方程的例子。 3、等式和方程的关系。 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三)板书 20+30=50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30+X=50 X+20=70 2X=100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四、练习 1、判断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为什么? 2、看图列方程,并说一说表达的意思。 五、总结:何为等式?方程?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听课意见: 1、从生活中事物导入,来吸引学生们的眼球。 2、在课堂安排上具有逻辑性:等量关系——→等式——→方程 3、在板书上,注重用彩笔区分,清晰的描绘出了概念。 4、在课堂中照顾到了大部分学生,能做到一视同仁。 5、在强调重点时,采用多读、多念的方法,加深学生们的印象。《小学数学听课记录》出自:范文先生网

小学听课记录表

小学听课记录表 听课人: 任课教师班级 听课 日期年月日第节 教学内容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 ------《回乡偶书》课型新授听课记录评议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学习贺知章写的另一首《回乡偶书》。 2、板书课题、解题。 二、学习《回乡偶书》。 1、简介作者及背景。那么谁来介绍一下这首的作者? 2、齐读、指名读。思考: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3、借助课文注释及自学诗句,记下不懂的问题,然后小组讨论。{学生自学讨论} 4、同学们学得真起劲,那么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一首诗,高不高兴?那么放学回家后把这首诗给父母讲一讲好不好? (1)分角色试练表演。 (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表演。 师: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那么其他同学学了这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生谈) 5、小结: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能不能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 6、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7、《回乡偶书》描绘了诗人告老返乡不被相认的情景,那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诗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想象。试着将《回通过老师示范读,带学生读,让学生带着情感模仿读,使学生的朗读上了一个层次。 让学生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让生来表演.学生的表演是那么有趣. 布置通过一次一次地读,想想每句大概讲了什么意思。学生经过充分自学,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交流。

听课记录评议

课后总评议 在古诗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手段,孩子们会感到“易”“趣”“活”,课堂上不在是那种没完没了的单调重复的各种习题和可有可无的乏味的回答,学生的视野、思想也不被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通过表演,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寻味的情感,都会深深地印到学生的脑海里。 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学生要表演,首先要熟读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课文语言;其次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表演过程。因此,课堂表演能促进学生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课文语言,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有效方法。

中心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

欢迎阅读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放录像(介绍第一小学的校园),然后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课本的图) 教师提问①:“在图中你能看到什么?”(让同桌互相交流) ②:“你看到图形了吗?”? 学生1: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蓝色地板砖 学生22、点明主题 (1??????????????????(2????????????????????????(3)、???????请两个学生到电视前提出长方体的面是四边形 ??????(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六个面是四边形) ??????教师还让学生联系周围的东西有哪些是四边形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三、动手实践,取得新知识 1、??课前教师给每个小组一个信封(里有很多图形卡)教师要求每个小组按不同的分法把图形卡分组。讨论后小组汇报分类结果:

(1)、按图形的相似来分 (2)、按图形的颜色来分… ?点评: 利用录像引起学生的注意。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屏幕上随机出现各种图形,这加深学生对四形的认识,从而引出新课的主题(四边形)。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够区分和正确辨认四边形,并以小礼物奖励的形式去表扬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小组讨论形式培养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师生共同探究问题的教学设计由浅入深,使学生容易接受知识?教师循循善诱,使学生跟着一起动脑、动手,且让学生去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课堂气氛。 2 学生答:?? 2、?? 五、板书: 四?边?形 ?但教师没有说出正确的分法 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其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思维,并且让学生去总结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关注。 ??反馈学生掌握的知识的程度 板书简洁而明了,突出四边形的特 总评 这节课教师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知识点。

一年级小学数学上册听课记录表总结.doc

数学听课记录 教者班别一(2)记录者 题目认识图形时间第12周第 1 节课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他们的名称, 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相关的物体和图形。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 提供活动机会,经历对物体的分类、观察、触摸和比较的过程,从而形成对长方体、 正方体、圆柱、球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初步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 教学难点:能准确判断不同点几何图形。 教法:演示法、观察法。 学法:小组探讨。 教具准备:不同的立体图形实物、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景导课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礼物,猜猜看到底是什么呢?想不想知道,谁来揭开它?大家喜欢它吗?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机器人的到来。 二、分类感悟 师:小朋友们这么聪明,机器人很高兴!下面老师想请你们把桌面上的这些做机器人 的玩具分分类。 1、学生小组活动。 2、汇报分类结果。 师:哪个组来告诉大家,你们组把玩具分成了几类,怎样分的 生1:我们组按颜色分,分成了五类。 师:有道理!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生2:我们组分成了两类,会滚的一类,不会滚的一类。 师:有同学可能没听明白,请拿上台给大家看看。 师:你们组很有办法,还有哪个组来汇报一下? 生3:我们组把长得像的放在一类,分成了四类。 师:你们说得很棒!也请拿上台给大家看看。现在大家和他们组一样,把长得像的放 在一起,它们是好朋友,分成四类。 三、玩耍体验 师:下面我们分别认真地摸一摸、看一看、玩一玩,然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这些好 朋友长得是什么样,摸起来有什么感觉。赶快行动吧! 学生小组活动。

小学数学评课常用语

评课常用语 新的课程观认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新教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教师能善于用教材去教,能依据课程标准,因时因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注重联系社会变革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做到重组教材,力求让 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 教师能有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学生的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效果更好。 ..教师能合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既不形式化,又具体、诚恳。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能及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纠正。 .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让学生自学;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鼓励学生去表达;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做。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式也用起来了。 以新的课改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以自己的教学行为来诠释自己的教学思想。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 .教师的一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促成了知识的整合,体现了多元的价值取向,促进了学生认知的整体性发展。课上得很成功,给人耳目一新,无论比指导思想、课的设计都充分体 现了新的理念,体现了数学学科的本质。 .探究活动的设计,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新知,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留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不过早地出现结论,肯花时间让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体验的机会。课上出现了教学内容泛化的现象,教材备受冷落,学科特有的价值没有被充分挖掘,学科 味不浓。 几例评课记录 一、《四边形》点评: .利用录像引起学生的注意。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屏幕上随机出现各种图形,这加深学生对四边形的 认识,从而引出新课的主题(四边形)。 .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够区分和正确辨认四边形,并以小礼物奖励的形式去表扬学 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以小组讨论形式培养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师生共同探究问题的教学设计由浅入深,使学生容易接受 知识 .教师循循善诱,使学生跟着一起动脑、动手,且让学生去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课堂气氛 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其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思维,并且让学生去总结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关注。 总评:这节课教师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听评课记录

《有余数的除法》听评课记录 有余数的除法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在建立余数概念的过程中教师要循序渐进,凸显有余数的除法的现实意义,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有余数的意义,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本课的教学王老师是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来开展的。 1.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 一些教师的计算教学往往只重视计算技能的训练,强调速度,使计算教学变得枯燥无味,这是与新课标理念相违背的。王老师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重视学生的记忆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重视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低年级儿童的身心特点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知余数的意义,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自主沟通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和表内除法竖式的联系,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如:当一个学生一口就说出有余数的横式的书写形式时,王老师以表扬的方式进行了顺接利用,将学生已有的经验进行了新知的教学,将学生已有的经验转化为新知的学习。 2.重视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有余数的除法意义是指导计算的基础知识,为了突出意义的教学,王老师让学生利用手中数量不等的小棒拼三角形,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从直观、形象、具体的材料入手,让学生经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在观察、猜测、操作和归纳等活动中,不断强化学生的表象,不断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相互交流、比较、吸引的基础上逐步抽象出数学知识,形成学生的认知。在观察、操作活动中,王老师注意训练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和操作规则,做到活泼、有序和高效,有效地使学生经历了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3.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出发,感受教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王老师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自觉地

小学数学教师听课记录表

小学数学教师听课记录表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教师听课记录表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教师听课记录表 科目 数学 班级 四 节次 第1节 任课 教师 课型 新课 课题 商的变化规律 参加 对象 (师傅) 授课 过程 一、故事导入:教师讲老猴子分桃子的故事,巧妙地导

入本课教学。 二、探究新知 1、提问:观察数字,你发现了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说方法,教师板书。82=4 164=4 328=4 6416=4 2、我们分别用第2、 3、4式与第1个算式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被除数、除数分别都乘以一个相同的数。(扩大) 3、教师带领学生分别比较。 4、提问:谁能给我们总结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5、学生讨论,并发现: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教师板书) 6、提问:为什么说是同时,相同?可以举例子来证明。 7、我们分别用第1、2、3式与第4个算式进行比较,你又发现了什么? 被除数、除数分别都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缩小) 8、通过观察,谁能再给我们总结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板书课题:商的变化规律 三、总结商的变化规律: 1、提问: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除法里有商的变化规律,那么谁能说说你觉得这个规律需要我们注意的有哪些?

2、你们看我这样写对吗?为什么?4812=(480)(120)让学生判断。 四、巩固练习:书P94、1(填空),书P942(填空),书P943、4。 五、课堂总结:在运用商的变化规律时,一定要注意什么?(同时,相同。) 评课 (优缺点) 这节课教师很好地把握了教材,教学设计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展开,通过观察、讨论、举例,逐步引导学生得出商不变的规律。 课堂 纪律 全班总人数人;实到人;迟到0人;睡觉0人; 不带课本0人;课堂秩序:很好 教室 状况 1、教室卫生较干净; 2、课桌排放较整齐; 3、其他布置学习园地; 4、班主任姓名:。 教研室 教导处

数学听课评课记录

数学听课评课记录 数学方面的听课评课记录对于教师们提升自身教学质量有着关键的指引作用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数学听课评课记录欢迎大家浏览 笔者多次参加了我乡举办的数学公开课的听课和评课感受颇深在大力提倡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进行改革中一些教师却依然没有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重教师“讲”知识轻学生“构”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已极不适应进行改革的要求了 一位教师在教学三年级五册数学“千米的认识”时只是抽象的讲1千米有多远学生学得枯燥无味印象也不深刻《千米的认识》这节课目的在于结合学生的活动经验使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接触1千米知道1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单位学会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同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那里因此在上这节课的设计上主要突出下列几个特点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如果把一节课比作一首优美乐曲的话那么情景的创设就好比是悠扬的和弦在教学新知识时教师要善于设置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情景使他们在情景中快乐地学习新知识我在教学《千米的认识》时新课伊始用媒体播放“一辆大卡车和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动感画面说:同学们我们知道比较精确的长度一般用毫米作单位我们课桌的长和宽用厘米作单位教室的长和宽用米作单位那么我们乘坐的汽车所行的路程用什么作单位呢请大家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里

程碑上标有50千米、100千米)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个个争着回答:“千米”这时教师随机揭题并说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时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公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千米的认识” 二、实际操作亲身体验 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就是指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其亲身感知体验以获得丰富的数学知识和可持续学习的发展性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好动是他们的天性正如人们所说“听过就忘记了看过就记住了做过就理解了”作为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尽可能给他们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千米”这个长度单位学生生活很少接触显得比较抽象在教学中我们设计了让学生亲自走出教室感受1000米的实际长度并且记录自己走100米所用的时间根据100米的长度和所用时间去估计1000米的长度大约从到在设计时我考虑到1000米的长度概念难以建立于是让学生把长度和时间有机结合起来利用10个100米是1000米推算出10个100米所用时间即为走1000米大约用的时间通过时间来估计1000米大约有多长这样不仅使抽象内容具体化而且使学生在已有体验的基础上主动探索新知识培养了空间相象能力也可以根据学校周围的条件如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是50米操场的长30米等用推算的方法推出1千米的长度以加深学生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认识这样把抽象的内容放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之中变枯燥为兴趣变陌生为熟知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他们学得开心学得轻松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的新课标的理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