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地基塔吊基础施工方案

天然地基塔吊基础施工方案
天然地基塔吊基础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2)

二、编制依据: (2)

三、塔吊基础施工: (2)

四、QTZ80A塔式起重机计算书: (3)

五、注意事项: (7)

六、应急抢救预案 (7)

附图一、塔吊基础图

附图二、塔吊位置平面图

天然地基塔吊基础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该工程位于济南市泺源大街8号,与良友富临大酒店相邻,为一栋7层商务办公楼,建筑面积29000m2,地下两层,地上7层,建筑总高度23.5米,整体为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基坑内安装一台QTZ80型塔吊,塔吊中心位置位于6-7/ A-C轴之间,具体详塔吊定位图。塔吊安装总高度为45米,旋转半径为56米。基坑北面为4层的居民楼(在旋转半径之外),高度约15米。基坑东侧为6层的商业楼(在旋转半径之外),高度约为24米。基坑南面为泺源大街。

本建筑地上部分耐火等级为二级,地下部分耐火等级为一级。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地下工程防水等级为二级,屋面防水等级按二级设计,采用二道防水设防,屋面排水采用有组织的外排水形式。地下二层平时为地下停车库,战时为两个核六级人员掩蔽所。

二、编制依据:

本计算书主要依据施工图纸及以下规范及参考文献编制:《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GB/T13752-1992)、《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建筑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等编制。

三、塔吊基础施工:

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结合塔吊说明书、参数、基础图纸及本工程勘察报告,

在地下室基坑内布置一台QTZ80A型塔吊,塔吊基础地基采用天然地基,持力层为○3层碎石层,承载力特征值fak=220kpa。塔吊基础做在地下室基础C20垫层上,基础模板采用优质九夹模板。塔吊基础尺寸为6米*6米*1.2米,采用C35S8商品砼,(详见附图)。钢筋绑扎完成后,根据塔吊的四个角点,拉出对角线,再根据厂家提供的基础图,放置好预埋支腿或螺栓。

四、QTZ80A塔式起重机计算书:

1、参数信息

塔吊型号:QTZ80A塔吊起升高度H:45m,

塔身宽度B:1.84m,

自重F1:597kN,基础承台厚度hc:1.20m,

最大起重荷载F2:80kN,基础承台宽度Bc:6.0m,

混凝土强度等级:C35(S8),钢筋级别:II级钢,

额定起重力矩:800kN·m,基础所受的水平力:75kN,

标准节长度a:2.5m,塔吊倾覆力矩M:1645.18kN·m,主弦杆材料:角钢/方钢, 宽度/直径c:150mm,

2、塔吊计算。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2条承载力计算。

计算简图:

由于偏心距 e=M/(F×1.2+G×1.2)=2303.25/(812.40+8640.00)=0.24≤B/6=1.00

所以按小偏心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当考虑附着时的基础设计值计算公式:

式中 F──塔吊作用于基础的竖向力,它包括塔吊自重,压重和最大起重荷载,F=677.00kN;

G──基础自重与基础上面的土的自重,G=25.0×B c×B c×H c+20.0×B c×B c×D =7200.00kN;

B c──基础底面的宽度,取B c=6.00m;

W──基础底面的抵抗矩,W=B c×B c×B c/6=36.00m3;

M──倾覆力矩,包括风荷载产生的力距和最大起重力距,M=1.4×1645.18=2303.25kN.m;

经过计算得到:

最大压力设计值 P max=1.2×

(677.00+7200.00)/6.002+2303.25/36.00=326.55kPa

最小压力设计值 P min=1.2×

(677.00+7200.00)/6.002-2303.25/36.00=198.59kPa

有附着的压力设计值 P k=1.2×(677.00+7200.00)/6.002=262.57kPa

3、地基承载力验算

地基基础承载力特征值计算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5.2.3条。

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f 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N/m2);

f 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220.00kN/m2;

b──基础宽度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取3.00;

d──基础埋深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取4.40;

──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取20.00kN/m3;

γm──基础底面以上土的重度,取20.00kN/m3;

b──基础底面宽度,取6.00m;

d──基础埋深度,取0.00m。

解得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 a=356.00kPa

实际计算取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 a=356.00kPa

由于 f a≥P k=262.57kPa 所以满足要求!

偏心荷载作用:由于1.2×f a≥P kmax=326.55kPa 所以满足要求!

4、基础受冲切承载力验算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8.2.7条。

验算公式如下:

式中hp──受冲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取hp=0.97;

f 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取 f t=1.57kPa;

a m──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计算长度:

a m=[1.84+(1.84 +2×1.15)]/2=2.99m;

h0──承台的有效高度,取 h0=1.15m;

P j──最大压力设计值,取 P j=326.55kPa;

F l──实际冲切承载力:

F l=326.55×(6.002-2.142)/4=2565.05kN。

允许冲切力:

0.7×0.97×1.57×2990×1150=3665.54kN

实际冲切力小于允许冲切力设计值,所以满足要求!

5、承台配筋计算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8.2.7条。

1.抗弯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a1──截面I-I至基底边缘的距离,取 a1=2.08m;

P──截面I-I处的基底反力:

P=(6.00-2.08)×(326.55-198.59)/6.00+198.59=282.19kPa; a'──截面I-I在基底的投影长度,取 a'=1.84m。

经过计算得:

M=2.082×[(2×6.00+1.84)×(326.55+282.19-2×

7200.00/6.002)+(326.55-282.19)×6.00]/12

=1137.49kN.m。

2.配筋面积计算,公式如下:

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式中1──系数,当混凝土强度不超过C50时,1取为1.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时,

1取为0.94,期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f c──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

h0──承台的计算高度。

经过计算得s=1137.49×106/(1.00×16.70×6.00×103×11502)=0.009

=1-(1-2×0.009)0.5=0.009

s=1-0.009/2=0.996

A s=1137.49×106/(0.996×1150×300.00)=3311.34mm2。

由于最小配筋率为0.15%,所以最小配筋面积为:10800mm2。

故取 A s=10800mm2。

五、注意事项:

1、预埋螺栓必须按照厂家提供的基础图准确定位后放置好,并用钢筋和承台主筋焊接牢固,确保施工中不会发生移位,对角线误差不大于2mm。

2、塔吊基础混凝土浇捣时,应制作同条件养护试块,并按照厂家要求,养护15天且试块试验强度达到厂家提供的基础图纸要求后,才可进行塔吊安装。

六、应急抢救预案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本工程施工中突发性安全事故的危害,建立紧急情况下快速、有效额事故抢险、救援和应急处理机制,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保证社会稳定和民工生命财产安全及业主经济安全,并确保工程顺利进行而制定本预案。

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应当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1、根据事故应急处理的需要,应急救援指挥部有权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的物资、

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必要时,对人员进行疏散或者隔离。

2、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的主要职责是:

①、组织制定本项目事故应急处理预案;负责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的组织指挥工作。

②、根据事故发生情况,由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启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制定具体救援处置措施,指挥项目部各部门按照应急预案迅速开展抢险、救灾及处置突发性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控制事故蔓延和扩大。

③、迅速了解、掌握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现场人员伤亡和损失情况,及时向公司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领导汇报抢险救援工作及事故应急处理的进展情况。

④、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⑤、做好稳定社会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及安抚工作。

⑥、组织项目部预案的演练,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对预案进行调整、修订和补充。

报告程序和现场保护

1、事故发生后,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以最快捷的方法报告项目指挥部。

2、项目指挥部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报请项目总指挥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通知应急救援各小组的相关成员迅速进入战备状态。

3、事故发生后,项目部必须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因抢救伤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做出标志、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事故现场图,并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

物证等。

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处置程序

1、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

2、启动本预案后,项目部应急救援指挥部立即启动并投入运作。

3、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接到报告后应组织相关成员单位的负责人迅速到位履行职责,赶赴事故现场按照各自的职责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工作,并随时将事故应急处理情况报上级主管部门有关领导。

4、事故发生初期,事故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或现场人员应当积极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进行全方位的抢险救援和应急处理,防止事故的扩大。

5、指挥部要立即召集有关成员,对事故情况进行分析,根据事故性质、发生地点、波及范围、人员分布以及抢险救灾的人力、物力,研究制定严密的抢救方案和应急处理措施,实施抢险救援。

6、各成员单位赶到现场后,成立应急救援组、医疗救护组、安全保卫组、后勤保障组、综合协调联络组、事故调查组,并按照指挥部的安排和各自的职责,明确分工,相互协调,密切配合,提高效率,迅速有序地展开救援工作。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